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作者:唐文和刘向永徐万胥

【摘要】国家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然而对于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和领域,容易与熟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混淆。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比较中,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整合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提出后,各地区和学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与实验。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误区。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综观这些观点,我们发现主要是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我们可以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

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黄甫全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这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分化反映了人们看待信息技术作用的不同视角。在研究与实践中,持“大整合论”的人一般都是专家学者,而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则比较认可“小整合论”。笔者认为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小整合论”是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实践要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特别需要关注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

1.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基于实践的反思

我国计算机应用于教学是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发展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观念与实践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推广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例如所谓的“课件”很多还没有改变教学的方式,还是以讲授型为主。演播式的多媒体CAI只是把不形象的形象化,让不生动的生动起来,只不过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这种方式并没有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所以只会成为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完善和发展。国内研究人员对多年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教学软件开发与推广进行了反思和探讨,并且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引入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

国内很多研究者都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局限,并且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论述。例如何克抗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他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解月光则提出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的观点。她提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可以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

2.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异同

台湾学者王全世和惟存教育实验室柳栋都曾经系统地将二者进行比较,本人在借鉴了上述的研究成果后,提出下面的具体分析(参照下表)。

(1)理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基于全局观和系统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考虑整个课程的整体效果,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它考虑整节课甚至整个单元,强调采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强调的是辅助,即考虑强化某一个知识点,它考虑的只是促进某个知识点的教与学。

(2)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媒体和工具。根据台湾学者的观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角色可分为五个等级,从等级0到等级4:

?无(等级0):教学中没有使用任何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未扮演任何角色。

?分离(等级1):信息技术被用来教学生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内容没有连结,

或连接性很低。

?补充(等级2):师生偶尔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与学习;信息技术在既有的教学活动中被视为补充

的角色。

?支持(等级3):在大部分学习活动中需要用到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着支持的角色。

?整合(等级4):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很自然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与学习;信息技术被延

伸地视为一项工具、一个方法或一种程序。

(3)范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包含的范畴很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包含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不但理念提升,而且范畴扩大。凡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活动都可认为是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习工具、环境构建工具。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范畴则较小,主要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也有较少的时候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比较,从计算机扩展为信息技术,从教学扩展到课程,从辅助扩展到整合。

(4)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结果是有限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5)实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需要将既有的课程与教材进行重新设计。教师需要转变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受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教师信息化技能和教学设计能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施上难度较大。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一般只需要教师使用固有的软件进行演示,对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能力要求不高,所以计算机辅助教学实施的难度较小。

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倡导一种观念。引用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3]李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教授访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9)

[4]解月光.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6)

[5]王全世.资讯科技融入教学之意义与内涵[J].资讯与教育,2000,(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马宁、余胜泉

【摘要】文章从实际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的需要入手,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中间过程和状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将其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十个层次,并对各个阶段和各个层次的特点、教学的指导思想、主要技术特点、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但是这种变革决不可能发生在朝夕之间,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许多中间过程和状态。确定各个中间过程的形态和特点,必然能为整个教育改革和广大教师带来巨大的参考价值。北京师范大学的刘儒德博士将信息技术和教育相整合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计算机素养的培养阶段、课程整合阶段、课程改革阶段、全方位教改阶段[1]。

但是,在将信息技术和基础教育进行整合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上述“四阶段”说有些略显概括,无法对具体的课程和教学进行详细的评定,对实际的教学指导意义不充分。面对众多关于课程改革的现场课、观摩课等,我们常常凭感觉说哪节课更好,却找不到一个可依靠的标准或评定的依据,不知道哪一节“改革”的更深入。目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可能各不相同,也许是一种演示工具、也许是一种交互工具,但最终信息技术将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并带动教育的全面改革。那么从演示工具到认知工具,到最终的改革,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到底要历经几个阶段呢?是否能按一定的层级递进关系进行表述呢?

本文将刘儒德博士“四阶段”说的后三个阶段通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文提到的所有“整合”都是此意),力争对其进程进行更细致的划分,使广大教师明白要达到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可以从哪几部分着手,自己的探索正处于什么层次上,如何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工作。同时,也力争为教育评定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技术投入与学生学习投入是不同的。

按照B. Means等人的观点,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投入型的学习(Engaged Learning),让他们在真实的(Authentic)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教育中应用技术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习形态由低投入(被动型)转向高投入(主动型)[2]。在教学过程中,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对技术有一定的依赖性(以下简称高依赖程度与低依赖程度)。根据学习形态和教学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可以建立如图1所示的发展过程。要实现从低依赖程度、低投入阶段到高依赖程度、高投入阶段的过渡有很多路可走,图中a

和b就是不同的策略路线。

图1:教学对技术依赖——学习形态图

总体来说,在横纵轴上都呈递增形式。根据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程度的不同,学生不同的参与程度对信息技术的特征和功能的不同要求,我们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个阶段细化为十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教学评价方式及依据,以及信息技术在不同层次的作用进行了比较、阐述,见表1,并在文中对三阶段十层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表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层次划分表

一、阶段一: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传统教学和目前大多数教学都属于此阶段:所有的教学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教材或简单的课件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按照教材的安排和课时的要求来设计所有教学活动,如果课程内容较少,就安排一些讨论,多设计一些活动,如果课程内容较多,就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力保不超时、不少时。虽然采用一定的辅导软件,但是目前的辅导软件也都在上述思想下编制出来,因此也没有什么突破。整个教学都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组织都和传统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区别,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反应者、知识被灌输的对象。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在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而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与传统方式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按照教学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和学生的投入程度,此阶段可细化为以下三个层次。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主要理由;本课题预期成果及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可附页)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目前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乃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相关理论研究已经走到了教育实践之前,为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奠定了基础。

回顾我国计算机教育应用的历史,主要经历了从程序设计教学向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转变和从课件到积件及网络教学的飞跃。目前,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应用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教学积件也开始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网络教学的开发与应用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核心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但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系统整合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在教学软件市场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课件,也很少有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积件产品,更缺少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网络教学系统。

(二)选题的主要理由:

本课题源于教学实践,其研究成果又直接服务于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本课题的研究是一项拓荒性的工作,具有创新性;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虽然只涉及一个学科,但它具有典型性,研究成果对其他学科也具有指导性;课题主持人及其成员具备此项研究的能力与条件,并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此课题的研究具有可行性。

(三)本课题预期成果:

理论研究: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论文、约1.5万字)。

实践应用:高中《思想政治》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软件、约2600MB)和“※※※(注:课题主持人姓名,下同。)思想政治课教学网”(网络个人主页,也可称之为个人专业网站)。

(四)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理论意义:本选题对丰富和完善教育信息技术理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以及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应用价值:本选题立足于教学实际,紧扣信息技术发展与学科教学改革创新的热点问题,力求以创新教学为核心,以教学课件、教学积件及网络教学的开发与应用为突破口,建立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软件操作平台和学科校园网,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为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开辟一个新的途径,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代化。

2、本课题的重要观点;课题研究的重点和基本内容;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途径、方法;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可附页)

(一)本课题的重要观点: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关键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而教师素质现代化的前提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但最佳突破口也许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可以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国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主要经历了从课件一一积件一一网络教学的转折与飞跃。

课件(Courseware)虽说是一种固定的线性结构,缺乏人机系统的交互性,固化了教学过程,弱化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虚化了教师施教的创造性。但它与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其优越性,故它仍然具有其生命力。

积件(Integrableware)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处理策略库与工作平台。积件不带有任何企图包办教与学的思想,它是一种非线性结构,具有内容的典型性、素材的丰富性、分类的科学性、链接的互动性等特点,尤其便于教师进行非线性的组合运用和学生自由、自主学习,可活化教学过程,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化教师施教的创造性。

当今时代,网络在社会的整合中,无可争辩的成为了核心。它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毫无疑问也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基础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以信息化来带动教育的现代化。网络的发展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既提出了新的挑战,又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我们应关注和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清晰认识信息技术的变革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开发与利用网络的优势,逐步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是一种认知工具,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着力探讨与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核心是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这一整合过程一一

从主体系统而言,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既涉及到教师的“教”,又涉及到学生的“学”,是二者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既要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更要有利于学生自由、自主性地“学”。

从要素系统而言,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是潜件(教学观念等潜在的教师素质及教学过程中的潜在影响因素)、软件(课件、积件和网络)及硬件(计算机设备等)三者的有机结合,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从操作系统而言,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必须是多媒体课件、积件和学科专业网络三者的协调发展。

从动态系统而言,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必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但重点与核心应该是课堂教学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和基本内容:

1.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和网络的开发与应用。

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和网络的开发与应用的理论依据、实践基础及主要目标为(略):

“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的子系统为:(1)文字系统。它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主要由教学设计或电子教案、文字资料和训练题库、高考题库等组成。(2)图片系统。它主要由静态的图画、照片、示意图等图片构成。(3)音频系统。它主要由音乐、朗诵、语言讲解等构成。(4)视频系统。它主要由录像、VCD、电视片等构成。(5)课件系统。它主要是一些典型课件,可以直接运用于教学。不同年级又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块组合。例如:高二《思想政治》积件可由哲理漫画、寓言故事、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幽默舞台、情境材料、图像资料、影视剪辑、概念释义、原理理解、纲要图示、重点分析、疑难解答、课后阅读、思维训练、教学设计等模块构成。

2.“※※※思想政治课教学网(网络个人主页)”的开发与应用。“※※※思想政治课教学网”的主要内容为:教育理论窗、教学设计选、教学艺术论、教学方法论、教学软件园、研究性学习、繁荣的经济、鲜活的哲学家、廉洁的政治、时政热点析、同步训练题、高考复习谈、心灵絮语录、在线讨论区、友情链接点(共15个子项)。目前该网络个人主页的基本框架及部分内容已经制作完成,只因缺乏经费申报www网络域名。

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乃至整个教学过程的整合。教学软件和网络个人主页的建立只是“整合”的条件与手段,信息技术必须与课堂教学乃至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整合,这也就是教学软件和网络的操作应用问题。这一“整合”涉及到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众多方面,但基本原则也许应该是:它必须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与特点,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创新的发展趋势;它必须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它必须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师生的教学互动,提高师生的生命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2002.3~2002.8完成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的理论研究,以指导实验研究工作。

2002.9制作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网”并投入运行,以后进行网络个人主页的维护、充实与更新。

2002.3~2004.7课题组成员分工制作完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软件系统”,并进行课堂教学实验,探索“整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创新。

2004.7~2004.12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软件系统的整合与修改,并刻录光盘出版。

2004.7~2004.11完成《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的总结报告。

(四)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途径、方法:

1.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的教学观念更新与教学目标确立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是:理论学习与研究先行,并用以指导整个实验研究工作。

2.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的教学手段现代化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是:设计制作“高中《思想政治》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网”。多媒体教学软件与网络个人主页采取总体设计、分类(分年级)制作、滚动推进、最后全面整合的方法。

3.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改革创新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是: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既注重教学软件的开发,又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整合,特别要注重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研究和实验工作。

4.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的教学评价变革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是:改变传统的评教评学的方法与手段,将相关评价教学软件引入教学过程,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即时评价和教学主体的自我评价。

(五)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观念的创新。本课题以全新的教育观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理论为指导,已经初步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念。随着研究与实验的进行,还会产生一些新的教育理念。

2.内容的创新。将多媒体教学从传统课件扩展到课件、积件与网络,尤其是教学积件和网络的开发与应用是一项拓荒性的工作,这些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多媒体教学。

3.过程的创新。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边开发边应用,既有教学软件的制作,又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实验研究。

4.组织的创新。计算机制作技术人员与学科专业教师紧密结合,可克服目前有些课件因计算机制作技术人员与学科专业教师脱节而造成课件内容滞后或因“技术本位”而损害教育本原地位的弊端。

5.成果的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积件的开发与应用是一项全新的成果,在国内尚处于首创。利用教师的知名度,推出系统而丰富的教师个人网络主页,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3、实施和完成的基本条件分析:课题主持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与本课题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及其影响,时间保证;课题组成员合作态度、整体素质、与课题相关的成果;已有的主要参考文献;单位负责人对本课题的基本态度和支持;其它有利条件。(可附页)

(一)课题主持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与本课题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及其影响,时间保证:

课题主持人从教23年,先后执教过小学、中学和大学,副教授和中教高级职称,是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教育统计与管理学会理事、中国青年研究会会员、市政治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同行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从教以来,发表教研论文130多篇,并有10多篇论文在国家和省级教研论文评比中获奖,主编和参与编写出版著作和教材13部。主持人为学校科研处主任,具有较强的科研水平与组织能力。

主持人曾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发表《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十论、续论和再论》30篇系列论文,共20多万字。该系列论文“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效应”。该刊聘请主持人为特邀作者,三次刊发“编者按”,指出:该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研究领域的空白”,充分肯定了作者“在学科教学艺术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促进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和高师政教专业思想政治学科教材教法课程改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主持人撰写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一书为广东省优秀教育专著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是该基金会资助出版的唯一一部来自中学教师的专著。

主持人主编出版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教法研究》一书,现正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连载《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首论、续论和再论》(计划30篇,已发表20篇),该刊在“编者按”中指出:“※※※(主持人姓名)先生站在学科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前沿,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既敢于大胆借鉴,博采众长,又贵在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尤其是将教学方法置于…方法论?而非仅仅是…方法?的高度来研究与实践,更具开创性。”该研究的多篇论文已被许多网站转载。

主持人正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连载《鲜活的哲学》(计划50篇,已发表16篇)。这一研究成果直接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主持人参与了教育部科研课题一一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资源建设项目体系网络课程《中国国情知识》的研究工作,独立撰写了《中小学教师的历史责任》网络教材16万字,设计制作了39个课件,其中许多课件已经直接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

主持人还主持和参与了国家“九五”科研重点研究课题子课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调查及其教育对策的研究”和“中学生素质发展全息评价”的研究,其成果得到了有关方面的肯定与推广应用。

主持人正参与省级科研课题“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的

研究工作,设计制作的《哲学〈前言〉多媒体教学软件》曾获广东省思想政治课优秀课件评比一等奖,研究论文《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育策略》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研究会评为一等奖。

课题主持人已在“中国中小学教育网”上建立“个人专辑”,其点击数名列前茅,居第四位。点击率发展速度居第一位。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曾在封面上刊载过主持人的照片,并发表了题为《学者型教师实践型专家》的通讯员文章,对其教学与教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课题主持人虽为中学教师,但每周只任4节课,具有从事本课题研究的时间。

(二)课题组成员合作态度、整体素质、与课题相关的成果:

课题组成员多次进行过科研课题的合作研究,如去年合作过教育部科研课题《中国国情知识》的课件制作工作。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其中一名成员为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为

硕士研究生,整体素质高。我校政治学科教学改革成绩显著,学生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近期市教研室将在我校召开“深圳市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现场会”。课题组成员共发表了10多篇相关研究论文,参与编写出版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一书,设计制作的《全球板块构造理论与板块构造学说》(软件)在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组织的课件评比中获二等奖。

(三)已有的主要参考文献:

(1)贝塔尔朗菲:《一般系统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3)吴也显:《教学论新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4)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5)魏奇、钟志贤:《教育传播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6)戴元光等:《传播学原理与应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

(7)李学农等:《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8)李克东等:《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9)万嘉若等:《现代教育技术》,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0)张克:《电化教学简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11)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司编译:《教学媒体与教学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12)吴岱明:《科学研究方法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13)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4)吴铎:《思想政治教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15)邝丽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6)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17)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学一一学与教的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18)桑新民:《信息革命人类文化:教育发展中的第三个里程碑一一谈基础教育信息化、二谈基础教育信息化》,中国基础教育信息网。

(19)傅德荣:《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内容与意义》,中国基础教育信息网。

(20)吴若茜:《我国互联网教育资源分类研究》,中国基础教育信息网。

(四)单位负责人对本课题的基本态度和支持: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决定将本课题的研究作为推动我校教育信息现代化的重点项目,以发挥其示范与带头作用。无论立项与否,都将给予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支持。

(五)其它有利条件:

本校各教学班都具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正在建立校园网,课题组成员都拥有计算机、扫描仪,会熟练运用Authorware制作教学软件。

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课程整合的阶段性总结

初一政治

“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整合”课题的研究实施已经将近一个学期了,现将实施的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实施过程

实施阶段我们主要是研究以建构主义教与学理论作为主要理论支撑,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的方法与途径;研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可行之方法,使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学会利用Internet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即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对Internet网上教学资源的分析、利用与再开发,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了无痕迹地整合在课程之中;在明确真实而有意义的整合不同于简单的混合的前提下,探索新的教

学方法,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尝试探索研究整合课程的评价。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这一阶段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1、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多数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教师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创新意识增强,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

3、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构建了符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4、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

5、“整合”实验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效保证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6、在提高信息素养并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全面的课程改革,努力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渐渐成为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有力支撑。

三、总结及感受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因为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体的外部刺激多样性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政治学科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但课堂是动态的,学生是千变万化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制胜法宝,同样信息技术也不可能是万能钥匙。因此,我们在“整合”的过程中,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理念。

对我们教师而言,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必将要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有效整合课程要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等等。

四、未来的打算

我校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还仅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是为下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作经验的积累和人才的储备。学校的校园整体改造已正

式启动,在不久的将来,当网络进入教室后,教师和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的学习将会在更高的层面上开展。

首先是积极、认真参加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其次,继续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利用网络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研究课所探索的教学模式不断扩大,应用于平时的常规课教学,使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得到进一步的开展。

关于“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程整合的研究”的文献综述

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梁红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1.21世纪的一项重大变化是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将成为人类基本的生活环境。谁也不能否认,互联网正在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方式。世界各国都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口,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美国从1996年开始动用5亿美元实施“下一代INTERNET计划”使连接大学和国家实验室的高速网络比原来快100——1000倍。日本在1995年开始“100所中小学连网”活动,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也加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

2.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年到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上,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强调,“不应当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学习的对象,而应当作为学习的工具,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由此可以看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对学校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等产生影响而促进教育的变革。

3.新颁布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时代感,并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信息技术教育富有长久生命的必要保障。

4.随着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扩展,目前信息技术在许多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应用非常普遍,但中职政治教学大多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部分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也停留在较低水平上,缺乏有机的整合。作为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这与整个教育教学形势是不合拍的。因此,如何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中职政治课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

浅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增速过快,教材更新过于缓慢,学习者不能及时接受新知识,以至于不能与时代接轨,因此信息化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继而推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进而优化教学,从而使现代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21世纪的人才。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基本特征,利与弊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对于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大了,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因此加快,而教材的更新缓慢,人们满足不了教材上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上必须引进信息技术,人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他们所要的大量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免自己与时代脱轨。 面对发展如此快的时代,传统教育已经逐渐地显露出本身的不足和局限。如果把21世纪比作山中的老虎,那么这个黔驴——传统教育已经技穷了,在传统教育中学科之间相互独立,缺乏学科之间的弹性,与21世纪的全面发展相违背;21世纪需要自主探究的人才,而在传统教育下教学安排孤零,学习者无法深入地探究,更无法培养一个具有自主探究能力的人才;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远离日常生活经验,教育者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迫使学习者对教学内容只死记硬背,应于考试,而不是加以理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因此传统的人才缺乏动手能力和对事物深层次的理解。一个拥有“屠龙本领”——在传统教育下所学的知识,在这个21世纪根本无法施展,也没有

施展的空间,因为这个本领与这个时代不搭配,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也注定拥有“屠龙本领”的人才抑郁而终。从上所述,课程整合是必须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在21世纪这个战场上驰骋万里。 为了迎合21世纪的到来,这个“国家之本”——教育需要进行改革,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顺应时代的需要。是符合人们对于知识的要求,更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意思,自主探究,动手能力强,全面发展的21世纪人才。 一.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也可以用于教育之中,这样称为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二是指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前者从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方面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后者则从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由此,可对“信息技术教育”作如下定义: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实现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二.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gration)的含义是指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要素做系统的考虑与操作,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研究教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课程整合

最新倒装句用法及练习)

倒装句用法精讲及练习 1.概念 英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但有些场合是“谓语+主语”。这种语法现象称为倒装。 2.分类 倒装句分为两种,部分倒装(将谓语的一部分如be,have,助动词、情态动词等提到主语之前)和全部倒装(将谓语的全部提到主语之前)。 Not until 10 o'clock will the library open. 直到十点种图书馆才开门。 There goes the ambulance.救护车来了 3.目的: ⑴语法结构的需要:通常疑问句、there be 结构等需要用倒装句。例如: There stands a bridge across the river. 河上有座桥。 Where are you going? 你上哪去? ⑵语法修饰的需要:倒装句可以起强调作用,加强语气。例如: Such is the case.情况就是这样。(强调表语) Now comes your turn.现在该轮到你了。(强调状语) Up went the model plane. 那架航模飞机飞起来了。(强调状语) 4. 部分倒装 部分倒装是把be动词、情态动词、助动词放到主语之前。如果句子中没有这些词,要在主语之前加助动词do / does / did等,而把原来的谓语动词变成原形放在主语之后。部分倒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句首状语为否定词或半否定词的句子。这类词或短语主要有never, neither, nor, little, seldom, rarely, hardly, scarcely, no sooner, not only, in no way, at no time, few, not, no 等, 如: Not a word did I say to him. Never have I found him so happy. Little does he care about what I said. I can't swim. Neither can he. No sooner had he gone to bed than he fell asleep. 巩固练习: 1) Hardly ________ the airport when the plane took off.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容整理

1、为什么要进行信息技术整合? 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对教育的新的需求(不要固步自封,用心倾听技术时代变革的声音)(信息化+知识经济国民素质决定国力强弱) 2、中国的情况(各国了解) 亚洲:后来居上美国:一马当先中国:奋起直追英国:稳步跟进 美国的举措 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俗称“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 2000年底,提出了新的国家教育技术目标:数字化学习——让所有的孩子随时都能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美国) 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简称ISTE)制定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简称NETS) .面向学生(NETS·S) .教师(NETS·T) .管理员(NETS·A) 英国的举措第一个提出整合的国家 亚洲各国的情况 新加坡2000年实现全国联网,学生二人一机,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 日本1999年为全部中小学配多媒体电脑(小学24台;中学42台,特教8台) 马来西亚建多媒体学院 印度CLASS2000计划: 万所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千所学校建校园网,百所智能化学校(Smart School) 韩国万所学校建成校园网,教师一人一机 中国的努力 1996年推出了1000所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 2000年前后,大多数高校接入中国教科网CERNET 已建成一大批教育网站,包括上百个网校;多所高校开办网上学位教育。 2004年据部分教育信息化专家估计,中小学已经建立的校园网数量应在40000至45000之间 2000年信息技术课程开设 2000年“校校通”工程 2001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003年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04年我国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颁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2020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配置与应用水平。根据各学校不同情况从以下主要维度确定发展基线和年度规划:.各种信息化设施和资源的可获得性; .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教师教育技术运用力、专业人员支持力; .师生、家长对信息化应用的满意度。 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取得突破。根据各学校不同情况从以下主要维度确定发展基线和年度规划: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习惯; .知识呈现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组织差异化教学等方面的变化; .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方面的改变。 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主要维度包括: .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愿; .运用信息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 山东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张爱清 273500 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成为热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已进入普及发展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通过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这个目标绝非是几次公开课或研讨课就能实现的,必须通过日常教学中执行并贯彻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指导理念才能达到,在全面掌握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达到应用自如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交往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践中,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化,一方面广大教师的整合水平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发生转变,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教育目标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遇到的问题也越发突出的表现出来。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课题的深入发展?结合自己几年来从事电教工作的感受,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建议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硬件、设备、环境影响 对于刚参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课题的实验教师来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教学需要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硬件环境的整体设计是否合理、硬件和配套软件的质量好坏、是否运转正常都会直接影响其上课的积极性。如果在硬件环境构建时考虑不当,极易导致课堂上频发故障,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几次三番的挫折经历会让教师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教学的畏难心理: 对整合方面的研究采取敷衍或逃避的态度。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采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1、硬件教学环境的合理构建。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初始构建时,帮助实验学校细致周密的计划,设计易于师生操作,方便学生之间协作、学生和教师的信息交流和教师课堂的组织管理的信息化硬件环境,严把硬件设备质量关,禁止伪劣产品进入课堂教学环境,消除硬件在课堂教学中潜伏的负面因素。消除学科教师对使用教学设备的后顾之忧。 2、对网络环境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要求实验学校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保证网络教学环境的正常运转,对学校网络硬件机器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对教学软件和环境及时更新升级,确保网络的安全畅通。使其时刻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多方面多形式提高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服务教学的积极性。 二、针对性资源匮乏,教师负担加重 有了合理的硬件环境构建,教师缺乏可用的教学资源,由于技术人员和教学软件开发商开发的资源与中小学的实际教学环节不相适应,教师就需要额外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在资源收

最新英语倒装句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英语倒装句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倒装句 1.——Taking a walk after supper is really a ____ way. ——____. It keeps us healthy, too. A. relaxing, So it is B. relaxing, So is it C. relaxed, So it is D. relaxed, So is it 【答案】 A 【解析】【分析】句意为:---饭后散步确实是放松的办法。---确实如此。还可以保持健康。“so+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属于倒装句肯定形式,表示说话人的行为、动作和前面提到的人的行为、动作相同。“也”之意;“so+主语+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属于强调句型,表示肯定说话人提到的事是事实,“的确如此”之意。动词的ed形式表示人的主观感受,动词的ing形式表示事物本身的特性。结合语境可知应选A。 【点评】考查形容词及固定句型辨析。 2.一 I didn't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on TV yesterday. 一 . I got home too late to watch it. A. So did I B. Neither did I C. So I did D. Neither I did 【答案】 B 【解析】【分析】neither/nor+助动词+主语,译为“某人(物)也不……”,如果上句是否定句,那么下句就是也不是这种情况;so+助动词+主语,意为“某人(物)也是……”如果上句是肯定句,那么下句就是也是这种情况。用于这种结构的主语是不同的人,如果是上下的两句的主语是同一个人,则用半倒装结构,so+主语+助动词,表示“某人的确是这样”。句意:—我没看昨天的聊天节目,—我也没看,我到家太晚而没有看。结合句意,故选B。 3.— I think the plan is just a waste of time. What do you think? — Well, if you don't support the plan, ________. A. neither do I B. so do I C. neither will I D. so will I 【答案】 C 【解析】【分析】句意:——我认为这个计划只是在浪费时间。您是怎么想的?——好,如果你不支持这个计划,我也不支持。Neither+助动词+主语,表示主语也不是……;这里是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主句用一般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态,这里是主句,故助动词用will。根据题意,故选C。 【点评】考查倒装句,注意Neither+助动词+主语,表示主语也不是这样;so+助动词+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2、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3、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 4、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试行与修正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5、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临境技术,它汇集了数学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资能、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人体行为学多项关键技术,是对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最高境界。 6、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在教育领域,知识管理就是要将各种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网状联系的规范的知识集合,并对这些只是提供开放式管理以实现知识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7、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用于检查在活动过程中被评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用以调节活动进程,通过反馈信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 8、量规:一种结构化的评价标准,往往是从评价目标相关的方面详细规定评价指标,具由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 二、简答题 1、简述webquest的组成部分及设计要点 Webquest教学设计包括介绍,任务,资源,过程描述,学习建议,评价和总结七个部分,各个部分的设计要点如下: (1)介绍:对所“探究”问题的简要描述。Webquest简介部分包括两方面目的:第一,让学习者明确将要学习的是什么;第二,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任务:对于学习者要做的事情的描述。 (3)资源:指向网上相关站点的链接。 (4)过程描述:说明要做些什么才能完成指定的任务。 (5)学习建议:指导学习者如何组织信息。 (6)评估:创建量规来展示如何评价最终的结果。 (7)结论:对于将可完成的学习成果或学习过程的简要总结。 2、说出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英语倒装句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英语倒装句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倒装句 1.Jim, here _________ some letters for you. A. is B. are C. have D. Has 【答案】 B 【解析】【分析】句意:吉姆,这是你的一些信。A.is 是;B.are 是;C.have 有;D.has有。Here is/are 是倒装结构,相当于Jim, some letters are here for you.故选B。【点评】考查倒装句型,here be+主语(名词)。 2.—I didn't go to Tom's birthday party yesterday. What about you? —________, because I was preparing for the exam all the time. A. Neither was I B. Neither am I C. Neither did I D. Neither do I 【答案】 C 【解析】【分析】句意:昨天我没有去汤姆的生日宴会,你呢?——我也没去,因为我一直准备考试。根据倒装句neither助动词-主语,表示主语也没去做上面的那件事情,根据题意可知是用一般过去时故助动词用did。故选C。 【点评】考查特殊句式,本题涉及倒装句neither助动词-主语。 3.—We are not allowed to bring any snacks or drinks at the school meeting. — . A. Neither are we B. Neither do we C. So are we D. So do we 【答案】 A 【解析】【分析】句意:—我们在学校会议上不被允许带任何零食和饮料。—我们也是。根据We are not allowed可知此处表示否定,并且助动词用are,故表示我们也不被允许,用Neither are we。故选A。 【点评】表示与前面肯定句的情况一样,用句型So+助动词+主语。表示与前面否定句的情况一样,用句型Neither +助动词+主语。助动词与前一句的助动词一致。 4.—Listen! . —Oh,let's go to the classroom. A. There goes the bell B. There's the bell C. There the bell goes D. The bell goes there 【答案】 A 【解析】【分析】句意:---听,铃响了。---哦,咱们去教室吧。There goes the bell是倒装句,相当于“The bell is ringing。”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倒装句。

各种化验单

各种化验单 1。血常规 一般看病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 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计数,均用英文字首缩写表示。 血红蛋白(HGB) 正常值为120-150g/L 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为4×109/L-10×109/L 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正常时为0.5-0.7 淋巴细胞(LYM%) 正常时为0.2-0.4 嗜酸细胞(MXD%) 正常时为0-0.02 血小板(PLT )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 HCT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值为82-92fL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为340-360g/L 临床意义: 如果HGB值低于120g/L,就说明有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GB值高于160g/L,可能是因为患有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WBC代表的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相当于国家的军队,共总数的增高(超过10×109/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在,此时病人多有发热症状,如果白细胞总数太高在(30-50)×109/L以上,病人是于少年儿童或年青人,伴有较严重的不能解释的贫血,请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可由接受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等引起。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多意味着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存在,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慢性疾病及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时,往往说明体内有过敏原存在引起的过敏,如寄生虫(蛔虫多见),过敏性炎症,过敏反应等。PLT减少时,可能会有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增高时,说明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减低,即可诊为贫血。按红细胞体积大小可分为巨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和正细胞性贫血。MCV(红细胞平均体积)和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主要分型依据。 2.尿常规 蛋白(PRO)正常为阴性 尿糖(GLU)正常阴性 红细胞(RBC)正常0-1/高倍 白细胞(LEU)正常0-5/高倍 尿酸盐结晶(NIT) 酮体(KET)正常阴性 尿胆元(UBG)定性:弱阳性定量1-4mg/24h 胆红质(BIL)正常阴性 尿潜血(ERY)正常阴性 比重(SG)正常1.018 临床意义: 泌尿系统感染时,LEU常为30~50个/高倍(正常值为阴性:neg)、PRO "+"(正常值为阴性:neg)。如同时伴有大量NIT,及ERY阳性(正常为neg)则提示为泌尿系统结石(继发);GLU "+~+++"要进一步做空腹血糖或糖耐量试验检查,确定是否有糖尿病存在。因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或其他部位感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为什么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整合的意义何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或作用。 一.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属于教育教学范畴之中的行为,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本质,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因此,信息技术整合追求的目的应该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的,信息技术应该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确实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拓宽了课程设计的范围。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使得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二.可以帮助教师教学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这似乎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实践中却是一个长期困扰教师们的瓶颈。信息技术到底能够帮助教师干什么?教师自己应该负有什么教学责任?到底如何整合?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关于作为教学工具的作用,一般的观点是学科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备课,可提高备课质量和节约备课的时间。其次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授课,延长了师生交流的时间,也更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而且,通过计算机联网,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教师可以从大量的备课和讲课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能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使教学活动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从而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 任何一种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有它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替代关系。我们使用信息技术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那些传统教学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从2000年至今,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与长足发展,具体表现在“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班班通”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大规模项目和工程的实施;硬件设施建设日渐完备、软件资源建设日益丰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识备受重视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的建设与完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师技能大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现代教育发展论坛等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发展及理论提升 的相关活动举办;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效果日益明显。 ●发展历程 概览十年来的发展,我们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多媒体的到来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到2000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这段时间的发展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氛围,一些学校和地区仅仅停留在视听教学的硬件本位时代;缺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及方法指导,教师应用信

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中应用了图片、动画、影音、视频等素材,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使得呆板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而容易理解和领会。 2.网络资源库的建设 多媒体的到来阶段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的教师而言,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教师们也逐渐发现:他们能够获得的资源多是针对某一知识或者具体章节的演示课件或素材,往往无法根据需要对其内容进行修改。他们渴望能够根据个人能力及学生特征选择适合的资源,然而当时的资源建设极大地滞后于教学需求,虽然已经涌现了很多致力于资源建设的公司和企业,但是由于缺少教学理念指导,并非所有资源都是有价值的,甚至很难在其中查找真正需要的资源。 这种情况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深入而日益凸显,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开展,因此,资源建设和资源库建设受到了教育信息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初期,大多数人都在关注网络资源库快速建设,同时,一些专家学者以发展的眼光关注网络资源库的内涵发展,对其定位、分类、标准、功能等层面进行了深入思考。我国的网络资源库建设也逐渐关注资源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可以将资源建设的发展历程归纳为资源建设和资源平台建设两个

英语倒装句练习题含答案

英语倒装句练习题含答案 一、倒装句 1.-I don't know about you, but I'm sick and tired of this weather. -_______. I can't stand all this rain. A. I don't care B. It's hard to say C. So am I D. I hope not 【答案】 C 【解析】【分析】A. I don't care 我不在乎 B. It's hard to say很难说C. So am I 我也是 D. I hope not我希望不要这样;句意:我不知道你的情况,但是我生病了,讨厌这种天气。我也是,我忍受不了这雨了。故选C 【点评】“So+谓语+主语”此句型为倒装结构,其主语与上文句子中的主语是不同的。so代表上句中陈述的肯定内容。谓语可以是连系动词、情态动词或助动词,且必须与上句中的谓语动词保持时态的一致,意思为“…也是如此”。“So+ 主 + 谓”表示讨论同一人做某事。 2.—Oh, my god! Recently I have put on 5 pounds. — . I think I should lose weight. A. So do I B. So have I C. Neither do I D. Neither have I 【答案】 B 【解析】【分析】句意:—啊,我的天呀!最近我长胖了五磅。—我也是,我认为我应该减减肥了。so +主语+助动词/情态动词/系动词:某某确实如此,主语与上文是同一人。So+助动词/情态动词/系动词+主语:某某也如此,主语与上文不是同一人,表示后者适合前者。上文是否定句,下文表示某某也不,用 neither +助动词+主语。这些句式在时态上与前一个句子相同。根据上句是肯定句,现在完成时态,主语与上句不同,故选B。 【点评】考查固定结构,牢记并熟练运用此结构,能举一反三,应对自如。 3.— My mother hardly watches any sports shows. —_________ A. So do mine. B. So does mine. C. Neither do mine. D. Neither does mine. 【答案】 D 【解析】【分析】句意:—我妈妈几乎不看任何体育节目。—我的妈妈也不看。当A做的事,B和A做了相同事时,B说“So+助动词/情态动词…+B”;当A没做某事,B也没做,B 可说“Neither/nor+助动词/情态动词…+B”。mine指的是my mother,根据主谓一致原则,可知使用助动词does,结合句意和语境可知选D。 【点评】此题考查倒装结构和情景交际。 4.—Zhou Ming likes reading English magazines. —_______. It's good for English learning.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为全面推进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目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通过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原则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创建以评价学生信息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是单纯地学会知识,而是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中,不仅要有对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有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等因素的全方位评价,不能离开信息技术而单纯对学科知识本身学习进行评价。 3.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学习的工具。随着学习资源的迅速膨胀,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新型学习模式的重要特征。以整合思想为指导的教学模式需要师生在各学科教与学的环节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表达思想,以及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环境要求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教学的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5.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既是知识的构建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习者建构恰当的学习情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信息,他是课程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设计者。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 6.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要立足于相互融合。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都接受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之上的。这里有个层次问题,也就是说,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层次制约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水平。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重点.

第一章 信息从认识论角度上看,信息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人的主观认识的产物,它不同于客观世界,也不同于精神世界,而是物质与精神的中介。信息资源管理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则认为,信息是数据处理的最终产品,是经过收集、记录、处理以及能检索的新式存储的事实或数据。 信息分类从信息的记录符号划分,有语音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等;从信息应用领域划分,有工业信息、农业信息、政治信息、科技信息、文化信息和经济信息。 技术在信息社会,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信息技术是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和使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或者说信息技术主要是指感测与识别、通信、计算机与智能以及控制等技术的整体。 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中所有学科的总称,或指学生学习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课程与学科是同等概念,学科即课程,课程即学科。课程是指为了达到一定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全部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教学内容主要是指教材(文字教材或电子教材和相关的教学资源;教学安排则包括讲课、自学、实验、辅导、答疑、作业、考试等。 整合即由系统的整体性及其在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程序化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南国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也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何克抗(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

倒装句用法及例句

倒装句用法及例句 1.涉及only的倒装及考题分析 按英语习惯同,当“only+状语”位于句首时,其后句子要用部分倒装。如: Only then did he realize that he was wrong. 到那时他才意识到他错了。 Only in this way are you able to do it well. 你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把它做好。 Only in this way can our honour be saved. 只有这样,才能保住我们的荣誉。 Only then did I understand what she meant. 只有到那时我才明白她的意思。 Only after her death was I able to appreciate her. 只有到她死后我才认识到她的价值。 Only when he returned home did he realize what had happened. 当他回到家里时,才知道出了什么事。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learn English. 只有这样才能学会英语(from .yygrammar.)。 The pilot reassured the passengers. Only then did I realize how dangerous the situation had been. 飞机驾驶员要乘客们放心,这时我才明白刚才的情况有多危险。 Only by shouting was he able to make himself heard. 他只有叫喊才能让别人听到他。 Only when we landed did we see how badly the plane had been damaged. 我们只是在着陆之后才看到飞机损坏的严重程度。 Only on one point do I agree with you. 只有一点,我同意你的说法。 【典型考题】(答案分别为DC) 1.Only then _________how much damage had been caused. A.she realized B.she had realized C.had she realized D.did she realize 2.Only after my friend came _________. A.did the puter repaired B.be repaired the puter C.was the puter repaired D.the puter was repaired 特别说明:有时命题者不是利用位于句首的“only+状语”来考查倒装,而是倒过来,利用给定的倒装结构来考查对only的选择。如下面一题(答案选A): _________by keeping down costs will Power Data hold its advantage over other panie s. A.Only B.Just C.Still D.Yet

教你明白看懂肝功能检测化验单

教你明白看懂肝功能检测化验单 来源: zfgfz 作者:陈医生 临床上肝功能检查的主要项目包括:蛋白代谢检查、糖代谢检查、脂类检查、胆红素代谢检查、血清酶学检查等。 一、如何看血清酶学化验单 常见以下几种酶:谷丙转氨酶(英文简写为ALT或GPT)、谷草转氨酶(AST 或GOT)、碱性磷酸酶(英文简写为ALP)、γ-氨酰转肽酶(英文简写为γ-GT)、胆碱酯酶(英文简写为CHE)。它们的正常值一般在化验单上标示出来,如果采取的化验方法不同,各种酶的值也就不同。通常的参考值是: ALT<40U;AST<40U;ALP:30-133U;CHE:3278-13200U;γ-GT<40U 大多数脂肪肝病人的AST、ALT正常或仅有轻度升高。如果这两个值远远高出正常值,则应该怀疑病毒性肝炎或其它急性肝炎。ALT和AST存在于正常肝细胞中,当肝细胞损伤时即逸出细胞外进入血液中。因此血液中的ALT和AST 升高间接反应肝脏受损的程度。 二、如何看胆红素代谢化验单 常用的胆红素代谢化验项目有: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三项。这些指标的正常数值为:血清总胆红素: 1.7l-17.1μmol/L;间接胆红素:0~6.81~mol/L;直接胆红寨:1.7-10.2μmol/L。 血清总胆红素的临床意义:①判断有无黄疸或黄疸的程度:TBil 17~ 34μmol/L为隐性黄疸,34~170pμmol/L为轻度黄疸,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大于340μmol/L为高度黄疸;②判断黄疸的类型:TBii在340~510μmol/L 者多为阻塞性(完全梗阻)黄疸,不完全性梗阻多为170~265μmol/L,肝细胞性黄疸多为170~200μmol/L,溶血性黄疸很少超过85μmol/L;③结合血清胆红素分类判定黄疸类型:TBil和直接胆红素增高为溶血性黄疸。TBil和间接胆红素增高为阻塞性黄疸,TBil、间接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增高均为肝细胞性黄疸。 三、如何看血浆蛋白化验单 肝脏是机体蛋白代谢的主要器官。如白蛋白、脂蛋白、凝血因子和纤溶因子以及各种转运蛋白等均系肝细胞合成,当肝功能受损时这些蛋白质便减少;γ-球蛋白虽不是肝细胞合成,但肝脏功能受损时,如有炎症时,γ-球蛋白可增多。测定血清蛋白水平,可了解肝脏对蛋白质的代谢功能。 脂肪肝最常见的异常变化是血浆蛋白总量改变和白、球蛋白比值倒置,有些病人的α1,α2,β-球蛋白增加。脂肪肝治愈后,血浆蛋白恢复缓慢,常要经过3-6个月之后才恢复正常。肝功能化验单上蛋白检查主要有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详细介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详细介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源于何处现已很难查明,但可以认为最初是源于课程整合的概念。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的"integrative"意为:"使结合(with);使并入(into);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虑到各门原来割裂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这里明确地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大整合论”所理解的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⑴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⑵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⑶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英语】英语倒装句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英语】英语倒装句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倒装句 1.– Will Tony go for the picnic at the weekend? – If I don't go, ______. A. so does he B. neither will he C. neither he does 【答案】 B 【解析】【分析】neither+主语+谓语,表示对前句所说内容的肯定,neither+谓语+主语,表示前句所说情况也适用于后者,句意:Tony周末去野餐吗?如果我不去,他也不去。前句情况也适用于后者,所以用倒装,故选B。 【点评】考查倒装句的用法。 2.—Many students won 't take part in the after-school activities today. — .We have so much homework to do! A. So will I B. So do I C. Neither will I D. Neither do I 【答案】 C 【解析】【分析】句意:—今天许多学生不愿意参见课外活动。—我也不愿意。我们有那么多作业要做。So+助动词+主语,表示与前面的肯定形式一致,表示也。Neither+助动词+主语,表示与前面的否定形式一致,表示也不。这两种部分倒装结构中的助动词与前一句的助动词一致,根据Many students won 't take part in the after-school activities today.可知此处won't表示否定形式,故用Neither+will+主语,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倒装句。注意助动词与前一句的助动词一致。 3.—Zhou Ming likes reading English magazines. —_______. It's good for English learning. A. So do I B. So am I C. So I do 【答案】 A 【解析】【分析】句意为:—周明喜欢读英语杂志。—我也是。这对英语学习由好处。So+助动词+主语,完全倒装,表示“.......也......”。故选A。 【点评】考查倒装句 4.—I'm waiting for the visitors very anxiously. —Look, here ______ these visitors. A. come B. comes C. go D. goes 【答案】 A 【解析】【分析】句意:—我焦急地等待着来访者。—瞧,这些来访者来了。A. come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