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98802社会学概论(2012春)-0001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

客观题

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

1. "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从现有资料看是从( )1902年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大的《社会学》一书开始的。

A 严复

B 章太炎

C 孙本文

D 康有为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2. 三代或者四代同堂,每代至多只能有一对夫妻但最小一代上面那一代的一对夫妻必须健全的家庭是()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D;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A 弗兰克

B 丁伯根

C 普雷毕什

D 沃勒斯坦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5. 在违法的行为发生后,通过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惩罚的手段来予以制裁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A 消极的控制

B 内在的控制

C 积极的控制

D 非正式的控制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6. 科层制的最大优点是()。

A 能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

B 能更快地实现经济效益

C 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D 能促进工作积极性

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7. 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律师是属于以下哪个阶层。

A 农民阶层

B 工人阶层

C 小资产阶层

D 知识分子阶层

8. 哪位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D;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9. “角色扮演”这一概念最早由()提出

A 米德

B 孔德

C 马克思

D 韦伯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10. 科学管理理论是()为企业管理设计的一套价值理念和管理方法。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韦伯

D 库利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判断题(共15题,共15分)

1. 社会角色是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3. 孔德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相类比,从而成为社会进化论的创始人。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4. 社会政策时政府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是特殊的公共政策。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5. 整合功能不是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6. 继续社会化指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7. 派生的社会制度是在本原社会制度的基础上分化、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制度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8. 组织中具有严格的办事规则和明确的组织规范是家长制的特点之一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9. 马克思是最早对“现代”社会进行系统研究的现代思想家之一。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10. 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其中包括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秩序等功能。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11.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12. 人际互动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13. 城市是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T √

F ×

14. 社会制度是自然形成的,不是认为设计的。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15. 宗教不是一种社会规范。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主观题

简答题(共4题,共40分)

简述社会互动的含义及意义?(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4分)意义:1、社会互动能促进对自我的认识(2分);2、社会互动能满足行动者的需要(2分);3、社会互动式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2分)

简述社会舆论的特点?(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1、由现实问题引起;2、集体互动的产物;

3、靠大众传播形成。

简述社会组织的特征(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1)社会组织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群体。2)社会组织的目标比较简单、明确。3)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与初级社会群体比较不那么亲密。4)社会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简述社会制度的功能(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1)满足人的需要。(2分)2)导向功能。(2分)3)整合与控制功能。(2分)4)文化传递功能。(2分)5)社会制度的负功能。(2分)

分析题(共1题,共35分)

案例:在中国,家庭养老既是一种悠久的传统,也是一个古老的制度。“父母在,不远游”。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是合二为一的。据中国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全国城乡老年人口家庭类型均以三代户所占比例最大,大约占全部老年人口家庭的50%。1987年的调查还表明,老年人与子女共居的比例高达80%。而据90年代初中国年龄科研中心有关“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中国约有70%的老年人与子女及配偶或其他亲属同住。 1990年四普时城乡合计60岁及以上老年人生活在单身户和一代户中所占比例为25.6%。据1992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12个省市的一份调查,老人中

1990年两次普查之间,家庭户规模从4.3人/户降到3.97人/户,到199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平均家庭户规模降到3.9人/户。1990年核心家庭占家庭总数的67.31%,其中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完全核心家庭占57.81%,比1982年增长4.92个百分点。1982-1990年核心家庭的主要变化趋势就是向父母双亲核心家庭靠拢。三代与三代以上的直系家庭占家庭总数的17%,是仅次于核心家庭的重要家庭类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的家庭还出现了以下两种现象:一是许多家庭有人口外流或外迁现象,子女不在身边,出现了空巢家庭;二是大多数家庭子女婚后不与父母同住。对我国14省市的一项调查表明,2/3的农村青年婚后一二年都要建立自己的小家庭。生育率下降使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家庭?(10分)(2)简述家庭的功能。并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目前家庭功能的变化。(25分)(试题分值:35分)参考答案:(1)家庭(family)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典型的首属群体,同时也是人进行社会化的场所。所谓家庭,是指以婚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联系起来的、有共同经济关系的生活共同体。简言之,“家庭=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基登斯则将家庭定义为“直接由亲属关系联结

起来的一群人,其成年成员负责照料孩子。”(2)家庭功能(family function)是指家庭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和社会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功能及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等。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家庭所具有的功能也往往不同,也就是说,家庭功能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变化的。不过,从家庭所具有的众多功能来看,如下几种功能是最主要的:生育功能、生产功能、消费功能、教育和抚养功能、赡养功能和精神慰藉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我国家庭的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结构简单化,逐渐向核心家庭转变。从而家庭的功能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生育和消费功能仍然是家庭的最基本的功能。但是,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日益广泛化,家庭的生产功能正在被企业组织所取代。家庭的生产功能呈逐渐弱化甚至灭亡之势。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进步及学校正规教育的发展,家庭教育的功能已呈弱化之势。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城市的家庭养老方式逐渐弱化;而在家村,家庭养老仍将是重要的养老方式。最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家庭所具有的精神慰藉职能应越来越被有所看重。但是我国目前出现的空巢家庭和代际居住分离现象,使得部分老人的精神得不到应有的慰藉,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

8802社会学概论(2012春)-0002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

客观题

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

1. 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的。

A 弗兰克

B 丁伯根

C 普雷毕什

D 沃勒斯坦

2. 子女成婚后仍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是()。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3. “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

A 安全的

B 归属与爱的

C 自尊的

D 自我实现的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4. 流动主体流动前后的情况相比较,社会地位有了彻底的改变,这是()。.

A 水平流动

B 垂直流动

C 代际流动

D 代内流动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5. 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B 《实证哲学教程》

C 《社会学原理》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6. 提出社会失范论的是()。

A 罗斯

B 默顿

C 迪尔凯姆

D 韦伯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7.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

A 历史循环论

B 社会进化论

C 社会均衡论

D 社会流动论

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D;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8. 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

A 家长制

B 古典管理理论

C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 当代管理理论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9. 科层制的最大优点是()。

A 能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

B 能更快地实现经济效益

C 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D 能促进工作积极性

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10. 社会保险是()。

A 社会救助

B 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C 社会福利

D 人身、人寿保险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判断题(共15题,共15分)

1. 人口总体质量不高,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的要求。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2. 按社会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分类,社会群体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T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3. 当前,我国贫困问题的重点仍然在城市。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4. 消极的社会控制是指运用惩罚手段来制裁某些违规行为的控制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5. 社会政策时政府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是特殊的公共政策。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6. 家庭是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在通常情况下,又体现为一种经济的团体。或:家庭是人类的最古老、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它是建立在婚姻和生育之上的社会群体。是作为一个统一的单位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是最典型的初级社会群体。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7. 在同一生活领域中不同背景的人们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社会制度。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8. 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具有模糊的、短暂的社会关系。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9.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10. 社会关系是个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中具有单一性、偶然性的联系。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11. 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是不合需要或不能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而需要运用社会群体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12. 艾兹奥尼将社会组织分为互利性组织、服务组织、经营性组织和公益组织。 T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13.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14.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15. 马克思最先阐述了社会关系理论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主观题

简答题(共4题,共40分)

文化的特性包括哪些?(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1、文化是有人创造出来的和学到的(3分);

2、文化是群体共享的(3分);

3、文化石建立在象征符号上的。(4分)

简述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人群。(2分)2)一定的地域界限。(2分)3)共同的社会生活。(2分)4)社区文化。(2分)5)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2分)

简述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各国发展不平衡;2、大城市迅速增加;3、城市化发展不平衡。

简述组织目标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1、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合法化根据;(2分)2、组织目标是不同性质的组织相互区别的标准;(2分)3、组织目标为组织参与者之间的分工合作提供了基础(3分);4、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成员和组织活动成效的标尺(3分)

分析题(共1题,共35分)

材料一:下面是一段对话:(A):嘿,雷,你的女朋友感觉怎么样?(B):“她感觉怎么样?”你是什么意思?指身体还是精神?(A):我是问她感觉怎么样。你怎么了?(B):没什么。只是请你解释清楚一些。(A):算了吧,别谈这个了。你向医学院的申请怎么样?(B):“什么怎么样?”你是什么意思?(A):你知道我是什么意思!(B):我真的不知道。(A):你到底怎么了?是不是病了?材料二:一个人觉得他现在自己的左手都不相信右手,“左手帮右手挠痒痒,右手想,挠得那么舒服,不知用心何在。右手帮左手擦肥皂,左手想,搓得那么起劲,然后要干甚么?两只手端一碗热汤,左手想,我得自己端住,别指望右手;右手也同样这么寻思。结果,害得他多花了一倍的劲。材料三:许多人挑选服装,总会考虑到穿这样的衣服在他活动的群体中是否适宜。然而什么是适宜?并不完全是由他个人的舒适感决定,而是来自群体形成的评价。也有人追求与众不同。这看起来似乎是我行我素,与他人无关,但是,不同恰恰是在与他人

比较、区隔中体现的,可以说是对他人影响的一种逆反应。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社会互动?试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两个好朋友之间的互动出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15分)(2)材料二的结果是由什么所导致的?(10分)(3)材料三所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试分析这种现象。(10分)(试题分值:35分)参考答案:(1)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社会互动是以信息传播和感情交流为基础的。互动中往往伴随着信息交流或思想、情感的交流,材料一中因为第二个人的积极性不高,使双方交流出现障碍,互动难以持续。(2)合作是指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合作,个体就难以生存;没有合作也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材料二由于左手和右手之间缺乏信任,导致合作行为难以发生,因此造成多花了一倍的劲。(3)材料三所反映的是一种典型的集合行为,流行现象。流行是指一个时期内在社会上流传很广、盛行一时的外表和行为的风格,是一时内为人们广为崇尚的生活方式。人们追求流行是个性表现与从众心理的统一。它是人们一定心理需要的满足方式。

8802社会学概论(2012春)-0003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

客观题

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

1. 一个社会成员接受和内化了他生活于期中的这个社会的价值规范,并且自觉地去实践的社会化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A 消极的控制

B 内在的控制

C 积极的控制

D 非正式的控制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2. 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A 社会失范论

B 标签论

C 亚文化群体论

D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3. 提出社会失范论的是()。

A 罗斯

B 默顿

C 迪尔凯姆

D 韦伯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4. 社会保险是()。

A 社会救助

C 社会福利

D 人身、人寿保险

答案:B;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5.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6. 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重要特征是()。

A 人际关系亲密

B 规模较小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7. 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是(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孙文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8. 一个人因为在公司基层岗位表现突出,被晋升为领导岗位,因此需要到总公司接受岗前培训。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9. 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的。

A 弗兰克

B 丁伯根

C 普雷毕什

D 沃勒斯坦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10. “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A 生理的需要

B 安全的需要

C 归属的需要

D 自尊的需要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判断题(共15题,共15分)

1. 派生的社会制度是在本原社会制度的基础上分化、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制度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2. 孔德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相类比,从而成为社会进化论的创始人。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3. 整合功能不是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4. 根据越轨行为的主体特征,越轨行为可以分为正向越轨和负向越轨。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5. 人际互动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6. 社会秩序是指社会各组成部分在结构上相对稳定和有序,在运行中相互协调与平衡的状态。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7. 失业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希望、但找不到劳动或工作岗位,无法实现自己拥有的劳动力的价值,而使劳动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的现象。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9. 任何社会规范都具有普适性。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10. 道德也称道德规范,它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是非、善恶、正义和非正义、正当与不正当进行评价的标准。

T √

F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11.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12. 组织中具有严格的办事规则和明确的组织规范是家长制的特点之一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13. 冲突是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各自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破坏以致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

T √

参考答案:T;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14. 作为一个社会成员,人只是一个消费者。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F;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1

15. 从社会变迁的速度或激烈程度的角度看,社会变迁可以分为整体性变迁和局部性变迁。 T √

F ×

参考答案:F;考生答案:T;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

主观题

简答题(共4题,共40分)

简述社会政策的特征?(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1、以改善民生为直接目的;2、政府干预;

3、一定的排他性;

4、追求社会公平。

文化的特性包括哪些?(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1、文化是有人创造出来的和学到的(3分);

2、文化是群体共享的(3分);

3、文化石建立在象征符号上的。(4分)

简述城市社区的特点。(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1)城市社区人口规模大、密度高。2)城市居民的异质性高。3)社区居民人际交往中的感情色彩薄弱。4)城市居民生活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有较明显的区分。

简述社区的构成?(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人群;2、一定的地域界限;3、共同的社会生活;4、社区文化;5、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每个要点2分)

分析题(共1题,共35分)

一)上海市的一位陶姓女工被闸北区检察院以诈骗罪批准逮捕。据报道,这位女工前一段时间假冒企业名义在社会上集资,以到期可以获得高额利润为诱饵,骗得一些市民共计两万余元的钱款。根据报纸上的介绍,这位女工之所以进行金钱诈骗,既不是为了自己挥霍,也不是用于自己的正常消费,而是为了给自己孩子所在的学校提供赞助。其目的是为了儿子在学校中可以得到老师的热心照料和重点辅导。——上海《生活周刊》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社会角色的相关理论,分析陶姓女工诈骗这一事件。(试题分值:35分)参考答案:首先,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任何社会角色总是与其特定的权利和义务相联系的。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其次,社会角色的扮演不是随心

题。来确定自己的实际地

位、与别人的关系,从而充当该角色。第三,陶姓女工在确定自己是孩子的母亲这一角色上不存在问题。但是在非法集资这一问题上,陶姓女工没有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即出现了角色确定不当。从而出现了违法事件。第四,陶姓女工在扮演社会角色过程中出现了角色失调现象,犯了角色不清的错误。即陶姓女工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从而导致了角色失败

8802社会学概论(2012秋)-0001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

客观题

单项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 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重要特征是()。

A 人际关系亲密

B 规模较小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2. 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3.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区别是()。

A 语言

B 思维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60分没问题)

社会学概论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 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 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 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 )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 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 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 )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 )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1 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 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 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 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 (1)社会转型的产物 (2)社会秩序的要求 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 (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十九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 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1 社会运行发展三种类型 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中性运行与模糊发展 恶性运行与畸形发展 2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宏观微观上都可以 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它与生产社会化是一致的 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表现 1 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 2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 3 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服务 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1分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3)不属于以上两类 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 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1与历史唯物论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 2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 3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 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 1 认识和改造社会 2 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 3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 1 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 2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 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1.社会结构:我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只是事件或行动的随机分类,而是以各具特色的方式被赋予结构或模式。 社会结构每时每刻都在被个体重新构造。 2.早期理论家----奥古斯特-孔德 创造了“社会学”这一术语 3.早期理论家----埃米尔-涂尔干 (1)社会事实:社会学第一原则: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用社会方法来研究社会的对象。 社会学家采用社会学方法不是用来研究个体而是用来考察社会事实即社会中塑造个体的行动的诸多方面。 社会事实是外在于个体行事方式、思考方式和感觉方式,有其自身的实在,外在于个体的人的生活和感知。 社会事实对个体施加强制性力量。社会事实难以研究,不能被直接观察。 (2)社会团结和道德团结: 机械团结:分工程度低的传统文化以机械团结为特征。机械团结是基于共识,基于信念的相似性。 有机团结:发达社会中工作的专门化合社会分化的加剧,导致以有机团结的特征的新型秩序。有机团结以人们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以及认识到他人的贡献重要性为基础。4.早期理论家----马克思-韦伯 不相信结构外在于或独立于个体而存在,认为社会中的结构式由行动之间的复杂的相互影响塑造的。 理念型:是用来理解世界的概念模型或分析模型。理念型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但真实世界中的任何情形都能通过与理念型的对比来完成。理念型并不是值得向往的完美目标,是指一种特定现象的纯粹形式。 理性化:科学、现代技术和科层制的发展被描述为理性化。 理性化是指依据效率原则,以技术性知识为基础来组织社会和经济生活。 韦伯认为支配资本主义的不是阶级冲突,而是科学和大规模组织即科层制的兴起。 现代理论思路功能主义: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和团结。 有机体类比:把社会的运行比作一个有机体的运转,社会组成部分像人体的各个部分一样,是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而系统工作。 道德共识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 5.显功能:指特定社会活动类型中参与者知道的并意欲的功能。 潜功能:指参与者未曾意识到的那些活动后果。 功能与反功能:反功能是指对事物既存秩序构成挑战的特征。 6.现代理论思路冲突视角 冲突视角强调社会内部结构的重要性,但拒绝功能主义对于共识的强调,突出社会中分化的重要性。把社会看作是追求各自利益的不同群体组成的。 7.现代理论思路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源自对语言和意义的关注。符号,用来代表另一种东西的某种东西。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填空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问卷调查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 4.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5.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6.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实地源、文献源。 三、简答 1.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建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实验法的类型: (1)根据试验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2)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双盲实验 4.文献法的优缺点: 优点:(1)资料信息恒古不变(2)费用较低(3)可研究历史现象(4)适合做纵横分析

2019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2019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网络版部分) 专业:行政管理本 科目:【社会学概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题干】简述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答案】 (1)社会变革的需要; (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4)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考点】社会学的创立 37.【题干】简述中国人口问题 【答案】 1.人口素质问题。 2.人口流动迅猛。

3.人口分布失衡。 4.人口老龄化加速。 5.人口性别失衡。 【考点】社会的基本要素 38.【题干】简述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答案】 (1)结构功能主义分析: 功能主义者强调家庭的功能——社会化、情感支持和相互陪伴、性规则及经济合作等对整个社会的福祉及平稳运行非常重要。 (2)社会冲突论: 同结构——功能论一样,社会冲突论将家庭看作是我们生活的中心。然而,冲突论强调,家庭中两性以不同的方式彼此竞争,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家庭成员比另一些人从家庭中的获益要多。他们指出,家庭的历史,同样也是女性被男性统治的历史。这一视角指出了家庭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原因,而不是血缘关系如何有益于社会。冲突论者批判了父系继嗣制、男权制。 【考点】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39.【题干】简述社区的功能

【答案】 (1)经济生活功能:社区具有一套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体系,通过生产或进口,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这是社区的首要功能; (2)社会化功能:社区具有一系列的组织和设施,将社区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基本常识等传递给下一代社区成员,使他们能够融入到社区生活中来。 (3)社会控制功能:任何社区都会对其社区成员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施以某种形式的制裁,以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区的社会秩序。 (4)社会参与功能:社区可以向社区成员提供生活和交往的场所、设施和途径,帮助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事务以及更大范围的社会事务。 (5)社会保障功能:社区可以提供一套社会保障体系,以帮助社区中遇到问题、需要求助的社区成员,如社会救济。 【考点】社区的概念和功能 40.【题干】简述社会控制的特点 【答案】 (1)普遍性。 (2)规范性。 (3)多重性。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无) 第二章 1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 1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3 社会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福州大学《社会学概论》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最早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这一概念,并力图将它建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因此他也通常被当做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A涂尔干 B斯宾塞 C孔德 D韦伯 2.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人口向大城市大规模流动属 于。 A结构性流动 B自由流动 C水平流动 D代际流动 3.对一般社会成员具有最强约束力的社会控制方式 是。 A道德控制 B法律控制 C宗教控制 D风俗习惯 4.下列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是。 A公司员工B同一辆车中的乘客C商店里的顾客D邻居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社会问题的是。 A王某30岁了还没有娶上媳妇B青少年犯罪已占犯罪案件的60%以上 C不少年轻人赞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D当前教育水平呈整体下滑趋势 6.下列关于社会互动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 B只有在面对面的场合下,才有可能形成社会互动 C社会互动以互动双方都能理解的信息传播为基础 D社会化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 7.集合行为历来是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感兴趣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很多理论观点来解释这种行为的机制和过程。在这些理论中,对集合行为的性质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有认为集合行为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有的则认为集合行为是理性行为。在下列几种理论中,将集合行为视为一种理性行为的理论 是。

A感染理论 B控制转让理论 C模仿理论 D紧急规范理论 8.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社会分层特点的现象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通过民族识别,我国确认的民族有56个 C进入21世纪后,我国将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D进过调查,发现某班40个同学,竟分别来自20个省份40个县市 9.下列有关参照群体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参照群体并非某一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却被他用做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 B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 C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D一个人的参照群体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10.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 的。 A描述功能 B解释功能 C预测功能D规范功能 11.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是。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断代家庭 12.下述判断中,不是非正式群体结构特点的是。 A.它是个人基础上的一种人际关系 B.它具有不固定的目标或任务 C.它具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D.它没有自己的领袖 13.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A.社会整台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会导进功能

自考《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史上最全

自考《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史上最全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力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而产生出来而必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社会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结合关系:人们在感情和行为诸方面相互结合,以达到共同目标的关

社会学概论 ( 第2次 )

第2次作业 <社会学概论> 20160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一般认为,社会学者对于社区的研究始于滕尼斯的()。 A. 类型学研究 B. 区位学理论 C. 社区全貌研究 D. 系统研究 2. 对于结构性社会问题和偏差性社会问题,是()。 A. 可治不可防的 B. 可防不可治的 C. 可治可防的 D. 不可治不可防的 3. 那些以“关系网”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利益群体,大都属于()。 A. 经济利益群体 B. 机构性利益群体 C. 社团性利益群体 D. 自组性利益群体 4. 中国现代化变迁在改革开放以来就充满生机活力的最直接的制度根源是()。 A. 一国两制 B. 全国人大制度 C. 全国政协制度 D. 市场经济体制 5. 年青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以下哪一个社会化 ()。 A. 基本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 C. 反向社会化 D. 正向社会化6. 社会关系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是()。 A. 社会关系 B. 社会行为 C. 社会制度 D. 人 7.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最基本的社会制度是()。 A. 经济制度 B. 家庭制度 C. 政治制度 D. 教育制度 8. 工会、学生联合会、妇联等属于() A. 经济利益群体 B. 政治与社会权益利益群体 C. 社会公众利益群体 D. 以上都不对 9.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泰罗和法约尔 B. 梅奥和西蒙 C. 摩尔斯和洛斯奇 D. 韦伯和麦克雷戈 10. 家庭矛盾冲突的一种极端行为表现是( ) A. 夫妻离异 B. 子女离家出走 C. 家庭解组 D. 家庭暴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根据组织获得资源的方式,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性质以及提供的方式,可以把社会组织分为哪几大部门()。 A. 公共部门 B. 私人部门 C. 集体部门 D. 第三部门 E. 特殊部门 2. 二战后欧洲社会学显著发展的国家是()。 A. 法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意大利 E. 苏联 3. 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包括()。 A. 行为导向功能 B. 行为协调功能 C. 文化创新功能 D. 宣传引导功能 E. 社会化促进功能 4. 谢尔顿通过对不良少年的观察研究,把人的体态分为三种,分别是 ()。 A. 圆胖型 B. 瘦长型 C. 健壮型 D. 粗壮型 E. 矮小型 5. 邓肯提出的“人文区位结丛”模式中,强调了哪些要素之间有相互关系()。 A. 人口 B. 权力 C. 环境 D. 组织 E. 技术 6. 下列命题中哪些属于人文区位学理论创始人派克的观点?()。 A. 社区的特征是成员对本社区具有强烈的认同意识,他们重传统、重感情、相互全面了解 B. 竞争是社区生活的主导过程,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C. 社区体现了人类生物竞争的本性 D. 社区人口的各个分子生活于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 E. 技术、文化和社会组织是当地人口适应环境的关键机制 7. 就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 A. 萌芽阶段 B. 开始阶段 C. 起飞阶段 D. 增强阶段 E. 巩固阶段 8. 经典的社会分层理论包括()。 A.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B.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C. 帕累托的社会分层理论 D. 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 E.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doc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1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 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 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 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 (1)社会转型的产物 (2)社会秩序的要求 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 (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十九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 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1 社会运行发展三种类型 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中性运行与模糊发展 恶性运行与畸形发展 2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宏观微观上都可以 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它与生产社会化是一致的 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表现 1 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 2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 3 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服务 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1分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3)不属于以上两类 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 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1与历史唯物论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 2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 3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 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电大社会学概论(专)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电大社会学概论(专)形成性考核答案 图示说明--恭喜,答对了!--抱歉,答错了!--您选择了此项 [第1题](单选题)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第2题](单选题)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赶时髦 B.抢购 C.春游 D.球迷闹事 [第3题](单选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第4题](单选题)“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第5题](单选题)“社会”一词源于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第6题](单选题)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第7题](单选题)“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第四卷中提出来的。 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是什么》 C.《实证哲学教程》 D.《社会学原理》 [第8题](单选题)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第9题](单选题)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A.一人以上 B.两人以上 C.三人以上 D.四人以上 [第10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集体行为的基本特征的是 A.非组织性 B.突发性 C.反常性 D.冲突性 [第11题](多选题)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A.双方需求的互补性 B.态度的类似性 C.双方距离的远近 D.交往的频率 [第12题](多选题)以下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是 A.家庭 B.学校 C.邻里

社会学概论

一、填空题(20×1′=20′) 1、社会的基本功能包括、、导向的功能、继承和发展的功能四个方面。 2、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三条原则是综合性原则、原则和原则。 3、文化的结构包括、、文化模式三个层次。 4、社会化的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 5、社会角色的失调有角色冲突、角色不清、、等情况。 6、社会学分层一般采用三种方法,即、、客观法。 7、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自我、。 8、社会学对社会不平等的研究有两大理论传统:以为理论渊源的理论传统和以理论为理论渊源的理论传统。 9、要想实现机会平等的社会流动,必须同时实现原则和原则。 10、社会控制体系是通过和来实现的。 二、名词解释(5×4′=20′) 1、社会学 2、社会越轨 3、角色距离 4、集合行为 5、业缘关系 三、简答题(5×6′=30′)

1、“虚拟社区”与“实在社区”相比有哪些特点? 2、构成社会问题的要素是什么? 3、如何正确对待西方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研究? 4、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模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如何理解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含义? 四、论述题(2×15′=30′) 1、结合实际案例,试阐述透视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视角。 2、如何分析和认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衰落? 一、填空题(20×1′=20′) 1、整合的功能、交流的功能。 2、协调性原则、满足需要原则。 3、文化特质、文化丛。 4、同龄群体、大众传播媒介。 5、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6、主观法、声誉法。 7、本我、超我。 8、马克思阶级理论和韦伯三位一体理论 9、普遍性和自获性 10、社会控制手段和社会控制过程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1.社会: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3.优势需要:一般地说,人们的需要是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但事实上人们的活动并不是同时只有满足一种需要活动,而是有几种需要活动并存的,不过在同时期内,只有一种活动占有优势,叫做优势需要。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6.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也就是说,个性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7.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8.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这种管理方式俨如封建家庭中的家长对于成员,家长有绝对的权力,而不管对错,成员的顺从只因为对方是家长。正因为如此,具有上述特征的管理方式才称为家长制,应该说明的是,家长制并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以家庭成员为对象的管理方式,而是指具有强烈封建色彩的落后的管理方式。 9.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3)组织成员都具有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是普遍适用。(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这是一种理想型的组织与管理模型。 10.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改变其居住地,从农村迁入城市,使城市数目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讲,城市化又是农村人生活方式的变化。 11.过度城市化(超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从而造成劳动力供给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 12.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13.阶级: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14.制度化优先:制度化优先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规的

社会学概论部分答案

思考题(可选5;每题5分×5=25分) 1.全球化是否将导向一种全球文化? 我认为目前来看,说全球化导向一种全球文化还为时尚早。 随着全球化一词的提出,文化全球化一词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文化全球化是指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种方式,在“融合”和“互异”的同时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虽然从目前来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作为孤岛而存在是越来越不可能了。人际网络跨越国家边界甚至跨越洲界,构筑了各自出生地和移居国之间的文化关联。这个星球上曾经有数千种语言在流通,而今只有十几种语言居于主导地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能完全取而代之。 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传统文化将被涤荡,而全新的文化价值观念将取而代之。有证据表明,代表着文化全球化强有力武器的互联网正以多种方式与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谐共处,甚至成为增强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一种手段。比如课本上所举到的例子,惠勒对于互联网影响科威特文化的研究指出,科威特有很多年轻人参与了全球聊天室,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威特文化正在采纳美国的性观念,哪怕只是采纳西方社会男女之间日常关系形态,反而网吧里仍然有男女分区。 从上面可以看出,每一国文化都有其数百甚至数千年的历史,不太容易仅仅接触了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就轻易转变。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兴技术中最终兴起的文化不会是与发达国家如出一辙的,它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2.跨国公司真的比政府强大吗? 3.如果社会成员之间没有共享的背景假设,社会生活是否可能? 4.电子沟通能够取代面对面互动吗? 我认为电子沟通不能取代面对面互动。 电子沟通又称E-沟通,是以计算机技术与电子通信技术组合而产生的信息交流技术为基础的沟通。它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起而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沟通形式,包括传真、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电子邮件等。它具有很多固有的优势。电子沟通除了具备书面沟通的某些优点外,还具有传递快捷、信息容量大、成本低和效率高等优点。因此电子沟通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电子沟通也蕴含着面对面社会互动中不曾发现的大量问题。总的来说,以计算机为中介的沟通技术过于局限,不能防止使用者隐藏在虚假的身份背后。这也滋长了欺骗、纵欲、操纵、玩弄感情之类的行径。 从另一方面讲,个体有一种在大家共同在场或者面对面互动情境下与别人相见的需要,即所谓的接近的冲动。人们主动出来参加会面,是因为关于别人如何思考,如何感受,是否真诚,共同在场的情景所能提供的信息比任何电子沟通形式都要丰富的多。只有通过实实在在地站在那些其决策对我们有重大影响的人面前,我们才有可能知道到底在发生些什么,才有把握用我们的观点和真诚打动他们。 由于以上两点原因,我认为电子沟通不能取代面对面互动。面对面互动仍是人类所珍视的。 5.自我认同和我们的社会认同之间是什么关系? 自我认同是指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个体通过向内用力,通过内在参照系统而形成了自我反思性,人们由此形成自我认同的过程。根据米德的理论,“主我”指的是代表每个人本能的,独特的“自然”特性。而

东师2018年春季《社会学概论(高起专)》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社会学概论(高起专)》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社会运行条件:社会运行条件是指社会有机体运动、变化、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要素的总和。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业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社会运行-基本内容社会运行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运行是社会变迁和发展,表现出经常、变异和中断等三种关系;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为交叉渗透、制约、促进和转化等关系。 2.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3.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人走向群体、进入社会、适应社会,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理解认同社会规范和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过程。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 4.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的连结方,当这种连结遭到破坏而扭曲变形,或这种连结方式与社会发展不适应时,就产生结构性失调。在教育水平、文化类别、宗教、职业、社会地位阶层、组织内雇佣等方面的结构 二、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文化冲突是指文化互动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或多种文化激烈矛盾的状态。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往往会在价值观、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甚至对立。 答:正确. 俗称文化差异。两个或多个文化背影不同,对待同一件事持不同的态度。 2.社会安全阀是社会冲突理论中用以表示社会冲突积极作用的概念,是由著名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 答:错。改正:是由美国冲突论的代表科塞提出的。 3.社会群体是通过稳定而持久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如家庭、学校、工会、机关、邻里等。 答:正确. 4.根据社会约束力由弱到强排列,可以得到如下排列:风俗习惯、宗教、道德、法律。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1.社会: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3.优势需要:一般地说,人们的需要是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但事实上人们的活动并不是同时只有满足一种需要活动,而是有几种需要活动并存的,不过在同时期内,只有一种活动占有优势,叫做优势需要。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6.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也就是说,个性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7.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8.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这种管理方式俨如封建家庭中的家长对于成员,家长有绝对的权力,而不管对错,成员的顺从只因为对方是家长。正因为如此,具有上述特征的管理方式才称为家长制,应该说明的是,家长制并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以家庭成员为对象的管理方式,而是指具有强烈封建色彩的落后的管理方式。 9.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3)组织成员都具有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是普遍适用。(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这是一种理想型的组织与管理模型。 10.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改变其居住地,从农村迁入城市,使城市数目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讲,城市化又是农村人生活方式的变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