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答案(第二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答案(第二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答案(第二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答案(第二版)

第一章信息系统基础

一、简答题

1.什么是信息?信息与数据有什么区别?信息的本质是什么?

答:信息,一般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或情报。

信息与数据具有内在的联系。数据是记录在一定介质上并可鉴别的符号,数据是无意义的符号,信息则是蕴含意义的符号。数据是信息加工的原材料,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

信息的本质是物质的属性和特征,是事物运行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2.什么叫系统?可以从哪个方面对系统进行分类?

答: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要素结合为具有特定目标、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之中的有机整体。

从系统的复杂程度划分:简单的、中等的、复杂的和超复杂的系统。

从抽象程度划分:概念系统、逻辑系统、物理系统(也叫客观系统)。

从系统与外界的关系划分: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3.简述管理的概念

答:管理是对一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

4.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答:是技术管理模式、经济管理模式、人文管理模式。

二、填空题

1.(数据)是无意义的符号,(信息)是蕴涵意义的符号。

2.信息的本质是(物质)的属性和特征,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3.信息的特征有:承载性、(层次性)、传输性、(共享性)、加工性和时效性。

4.从逻辑层次看,可以把信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三种类型。

5.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要素)结合为具有特定目标、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之中的有机整体。

6.系统的特性是指具有目的性、(相关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几种。

7.管理的职能有决策、(组织)、计划、(领导)、控制和激励等六个方面。

三、选择题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数据就是数字 B.数据就是信息

C.数据是加工之前的信息 D.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

2.下面哪个不属于信息的特征?(D)

A.承载性B.传输性C.层次性D.独享性

3.下面不属于系统特性的是(B)

A.目的性B.功能性C.层次性D.适应性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管理职能方面考题(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A.决策是企业的核心 B.从时间性可以把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C.组织结构也被称为组织机构 D.激励有直接满足和间接满足两种方法

5.下面哪一种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模式?(D)

A.技术管理模式 B.经济管理模式 C.人文管理模式 D.社会管理模式

6.下面哪一种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五大要素?(A)

A.信息资源管理的应用B.信息资源管理的架构

C.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D.信息资源管理的环境

四、论述题

1.谈谈信息资源管理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作用

答: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信息内容,按照某种方法和规律,经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用用信息的集合。

信息资源管理是对整个组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全局管理,这种管理独立于信息技术,重视人和社会因素,追求一种将技术因素和人文因素相结合协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独立的管理领域。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已从信息资源建设阶段进入信息资源管理阶段。在新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上开发新应用,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增值。

完整的信息管理科学的知识体系应该包括信息的上、中、下“三游”,(上游指了解信息的本质、特征、种类、产生过程、产生机构、如何传播等,即信息资源管理者的必备知识;中游指信息的搜集、整理、组织与分析,即核心的专业知识,网络环境下多媒体信息的组织,信息系统,信息的储存、检索、深加工等;下游指了解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务。)一个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专业人员应该了解信息的上游,掌握信息的中游,提供下游的服务。

第二章信息系统概论

一、简答题

1.信息系统的业务处理有哪两种类型?它们有什么区别?

答:根据处理类型,可以把信息系统的业务处理分为联机事务处理和脱机事务处理两种类型。

联机事务处理(OLTP),也称为实时事务处理(RTTP),是指信息系统直接参与业务处理过程,与企业业务处理融为一体。它具有信息处理与事务处理同时进行、及时进行事务处理的特点。

脱机事务处理(OFTP),与联机事务处理正好相反,信息系统不直接参与实际业务处理,只需要把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及时的输入到信息系统中,并通过对所输入的信息的加工处理,输出企业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有用信息。

在大型企业信息系统中,一般是联机事务处理和脱机事务处理两种方式并存。

二、填空题

1.信息系统除了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信息性、(综合性)、集成性、(多样性)、演化性等五方面的特征。

2.信息系统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信息处理)、业务处理、(组织管理)和辅助决策四个方面。

3.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呈现为(管理维)、职能维和(功能维)的三维宏观结构。

4.网络结构属于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结构。

5.可以把信息系统分为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主管信息系统、(办公信息系统)和公众信息服务系统等六种类型。

6.主管信息系统提供信息挖掘、(信息交流)、企业管理、(决策支持)和办公助理功能。

7.办公信息系统可分为(基本型)、(管理型)和(综合型)三种类型。

8.公众信息服务系统的基础平台是(Internet),它向(公众和社会)提供信息检索、业务服务、技术咨询等功能。

三、选择题

1.一个信息系统必须具有(A)。

A.信息处理功能 B.决策支持功能 C.办公助理 D.人力资源管理功能

2.对管理信息系统而言,准确的说法是(D)。

A.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

B.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组织资源的系统

C.管理信息系统是对组织进行管理的信息系统

D.管理信息系统是面向组织全面管理和简单决策的信息系统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

A.信息处理系统一般具有简单决策支持功能

B.管理信息系统不提供决策支持

C.主管信息系统具有办公助理功能

D.办公信息系统仅提供办公决策支持

4.在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模式中,(D)。

A.在集中模式中,由终端来处理界面逻辑

B.在文件服务器模式中,由文件服务器承担对文件中数据的查找、汇总、统计、存储等处理工作C.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下的网络负担比在文件服务器模式下网络负担重

D.应用服务器模式中,界面逻辑由客户端处理

5.应用服务器模式(A)。

A.是三级体系结构B.在客户端进行业务处理

C.比C/S模式效率高 D.业务逻辑处在中层

6.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C)。

A.是用户看到的信息系统结构(抽象)

B.是在概念层次上表示的信息系统微观结构(宏观)

C.功能维包括辅助决策功能

D.可以分为管理维、功能维和决策维(职能)

7.按功能分,下面哪一种不属于信息系统的类型(A)?

A.企业财务系统 B.办公信息系统 C.决策支持系统 D.主管信息系统

四、论述题

1、试述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主管信息系统、办公信息系统和公众信息服务

系统各自的特点。

答:信息处理系统:指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企业的事务和基本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提高事务处理效率和自动化水平的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面向组织的全面管理和简单决策的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交叉管理科学、行为科学、运筹学、控制论等学科,运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知识工程等理论和方法,辅助支持企业决策活动的信息系统。

主管信息系统:也被称为经理信息系统或领导信息系统,它是支持组织领导,为组织战略层服务的信息系统。

办公信息系统:是由人和办公技术环境构成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它能构和谐高效地处理办公业务,提供办公事务所需要的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也被通俗地称为办公自动化系统。

公众信息服务系统:以Internet为基础平台,向公众和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业务服务、咨询服务等功能。

另外需要添加自己的理解。

第三章信息系统建设

一、简答题

1.信息系统建设都包括哪些基本工作?

答:基本工作包括:信息系统的规划、信息系统的开发、信息系统的维护、信息系统的管理。

2.什么叫信息系统的生存周期?信息系统生存周期中包括哪些过程?

答:信息系统生存周期是指从提出信息系统建设的设想开始,经历规划、开发、演化等过程,一直到被其它信息系统所替代的全过程。

包括规划、开发、演化、管理和支持五个过程。

3.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都需要做什么工作?

答:信息系统的开发分成初始、细化、构建和移交四个阶段。

开发工作包括:领域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测试等五方面的工作。

二、填空题

1.信息系统建设涉及到(社会文化)因素、科学技术因素、(领域知识)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2.诺兰模型把信息系统的建设划分为起步、(扩展)、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六个阶段。3.信息系统建设包括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系统维护)四项工作。4.信息系统生存周期中共包括规划过程、(开发过程)、管理过程、(演化过程)和支持过程。

5.从时间顺序上,可以把信息系统开发划分为初始、(细化)、构建、(移交)四个阶段。

三、选择题

1.下面哪个不属于信息系统建设涉及的因素?(D )

A.社会文化B.科学技术

C.领域知识D.交通道路

2.下面正确的是(B )

A.信息系统维护是从信息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开始,一直持续到生存周期结束

B.信息系统规划与信息系统开发同时进行

C.信息系统管理属于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并不一定需要

D.信息系统管理也就指的是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

A.领域分析主要分析企业的数据流程

B.需求分析需要确定系统所涉及的基本类

C.界面设计需要确定系统的输出界面

D.系统设计需要确定系统的平台、结构和功能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

A.结构化方法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B.信息工程方法最适合开发信息系统

C.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不一定适应于开发信息系统

D.原型方法需要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环境的支持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要从社会文化因素方面来答)

答:信息系统属于社会系统,企业的体制、领导、组织、政策、法规、观念、员工的人文素养等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信息系统。在一个体制不顺、领导不力、管理混乱、员工信息素养不高的企业中,建设信息系统的技术再先进、资金再充裕、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再高,也建设不了成功的企业信息系统。所以,必须重视信息系统的社会文化因素,只有在体制顺畅、管理科学、领导重视、企业员工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的基础上,才能够建设成功的企业信息系统。

2.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哪些流行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谈谈你对这些方法的理解。

答:形成了结构化方法、原型方法、面向对象方法、信息工程方法四种。

结构化方法是面向过程的方法,是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遵循系统工程的思想、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突出功能特征、按照软件生命周期过程严格划分工作阶段、强调软件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的一类全局性开发方法。

原型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原型生成工具的支持下,根据用户的初步需求,通过原型生成工具,快速生成一个系统模型,该系统模型被称为系统原型。系统原型的作用是以实物的形式把系统的框架、构成、式样、界面和交互模式提供给用户。用户根据原型来了解新系统,并对原型作出判断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意见对原型做进一步的修改,并反复这个过程,直到用户对系统原型满意为止。最后把系统原型转换为实际系统。

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对象是主观对客观的认识在软件中的实体性反应。面向对象方法的思想就是在软件开发中,直接面向问题领域中的客观事物,并运用一整套诸如对象、类、封装、继承、对象连接、对象结构、消息等机制,指导软件开发。

信息工程是建设企业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工程的简称。它是指在企业中或企业的主要部门,应用规范化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化流程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和构成。

第四章信息系统模型

一、简答题

1.信息系统模型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信息系统模型一般包括领域模型、需求模型、设计模型和实现模型等。

2.什么是信息系统建模语言?UML是一种什么语言?

答:信息系统建模语言是描述信息系统模型的规则符号集。

UML是通过对现有的各种建模语言进行分析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于所有软件开发的统一建模语言UML。UML作为一种统一的软件建模语言具有广泛的建模能力。

3.UML包括哪些图?这些图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UML共定义了九种图:类图、对象图、构件图、配置图、包图、用例图、交互图、状态图、活动图等。

用例图:用来描述软件系统向一组参与者提供的一组相关功能。在一个用例图中,有一个或多个参与者与一个或多个用例相互关联。一个系统的全部用例图构成该系统的功能需求模型。

类图:用来描述系统中的一些要素的静态结构。一个类图由一组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类的关系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主要有关联关系、泛化关系、依赖关系和实现关系等。

交互图:描述一组对象合作完成一项工作时,相互之间的消息交互关系。交互图反映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对象之间的动态联系活动,以帮助人们理解和把握系统内部各对象之间的动态协作关系。

状态图:描述事物对象在其生存周期中所具有的各种状态以及因事件激励状态的变化和相互关系。

活动图:用来描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构件图:用来描述构成软件系统的软构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配置图:反应系统的物理节点的分布,以及各节点中构件的构成情况。

包图:包是模型的组织单位。包与包之间可以存在依赖关系。

对象图:(自己总结的)对象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它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一个对象由一组属性和操作组成。对象既可以描述一个客观中存在的事物,也可以表示一个抽象的概念。

二、填空题

1.模型的特征有反映性、(简化性)、选择性、()、抽象性。(共4个特征)

2.从抽象程度,可以把模型分为(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三种类型。

3.领域模型包括:业务目标、(业务过程)、业务结构和(业务规则)。

4.信息系统建模方法包括(面向功能的建模方法)、面向数据的建模方法和(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5.UML提供的视图有用例视图、(构件视图)、逻辑视图、()和部署视图。(四种)

6.用例是参与者与(系统)之间,为达到确定目的所进行的一次(交互)活动。

7.类之间存在关联、(泛化)、依赖和(实现)四种关系。

三、选择题

1.下面哪一种方法不属于信息系统建模方法?(D)

A.面向功能B.面向数据C.面向对象D.面向结构

2.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D)。

A.信息系统模型包括逻辑模型

B.领域模型包括信息系统目标

C.需求模型包括信息系统功能

D.逻辑模型包括用例逻辑

3.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C)。

A.类是具有相同属性和操作的对象的集合

B.对象是类的实例

C.类中一定包括对象

D.对象肯定在一个类中

4.下面说法错误的是(D)。

A.泛化表示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B.用例之间存在泛化关系

C.参与者之间存在泛化关系

D.参与者和用例之间存在泛化关系

五、综合题

1.假设某教学系统抽取了系、教师、学生、课程、教材五个类,试根据你的理解给出各类的属性和基本操作,并画出该教学系统的类图。

2.画出电梯状态变化的状态图

3.画出学生在图书馆借书过程的活动图。

第五章信息系统规划

一、简答题

1.什么叫信息系统规划?

答:信息系统规划是指通过对组织的目标、战略、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经营管理、资源、技术等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对组织信息系统未来做出的长远谋划和展望。

2.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主要任务是:

1)根据组织的发展目标和组织的发展战略,制定信息系统的目标和战略;

2)根据组织目标和信息系统的目标,确定信息系统的构成和结构;

3)根据信息系统规划的要求,制定项目实施和资源分配计划。

3.简述信息系统规划的基本步骤。

答:

4.有哪几种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答:典型的有企业系统规划法、战略目标转移法、关键成功因素法等。

5.为什么要进行可行性分析?

答:参考:

可行性研究一般需要从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把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工作称为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分析一般要对项目进行成本和效益估算,要求效益大于成本。需要综合进行比较,对一个项目应该提出几种方案,选择其中投入最小,而收益最大的方案。对信息系统项目的效益分析时应该注意它的社会效益。除了经济可行之外,还需要从技术上进行论证。要论证项目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是否已经成熟,是否还存在重大的技术风险,只有排除了重大技术风险的项目才能够立项开发。最后还要从社会角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例如,项目所要求的社会环境是否具备,项目的开发对社会公益是否会带来负面影响,是否存在与社会道德、法律、制度等相抵触的地方。对于信息系统来讲,还需要考虑企业员工的信息知识素养、企业管理水平、人们的社会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因素。经济、技术和社会三个方面互有联系,需要综合考虑,不可偏执一面。

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工作更为重要和复杂。首先对制定的信息系统总体规划要进行可行性论证。

此外,还要对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各次投入开发的信息系统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另外,随着环境、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变化,还要及时根据变化对信息系统建设带来的影响进行可行性分析。

6.简述可行性分析的基本内容。

答:基本内容包括: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社会可行性。

二、填空题

1.规划是对复杂工程或重大活动作出的(长期的)、宏观的和(全面)的谋划。

2.信息系统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目标和战略)、(信息系统的构成和结构)和项目实施与资源分配计划。

3.信息系统的发展目标应根据(组织的总体发展目标)、组织信息系统建设的客观条件,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确定。

4.战略目标转移法的基本思想是识别(组织)的战略目标,并转化为(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

5.关键成功因素反映了(抓主要矛盾)的思想。

8.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

9.经济可行性研究中的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社会效益)。

三、选择题

1.下面说法有问题的是( A )。

A.规划是短期计划B.规划是综合总结

C.规划是长远谋划D.规划是发展策略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 D )

A.信息系统目标B.信息系统战略

C.信息系统结构D.信息系统类图

3.下面哪一个不是信息系统规划方法?(A )

A.企业资源平衡法B.关键成功因素法

C.战略目标转移法D.企业系统规划法

4.下面列的哪一个不属于业务过程的三种类型之一?( D )

A.产品与服务过程B.计划与控制过程

C.支持资源过程D.供应与采购过程

7.信息系统建设( D )

A.效益一定要大于成本B.更看重它的经济效益

C.更看重它的社会效益D.应综合考虑

四、思考题

1.为什么把信息系统规划放到与信息系统开发同等重要的位置?谈谈信息系统规划对信息系统建

设的意义。

答:(根据信息系统规划的意义答)

规划是对复杂工程或重大活动作出的长期的、宏观的、全面的谋划。信息系统规划是指通过对组织的目标、战略、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经营管理、资源、技术等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对组织信息系统未来做出的长远谋划和展望。

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涉及到组织的目标、战略、资源、环境等多种复杂的因素。

在信息系统建设之初,应该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宏观的分析,根据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出能够有效的为组织目标服务的信息系统规划。

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员、技术、资金、设备、管理等要素,为了能够有效的开展建设工作,需要对信息系统建设做出总体规划,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结构以及实施计划等,使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信息系统建设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型信息系统一般都需要分步骤、分阶段建设。对于涉及因素多、时间跨度大的信息系统,必须在建设之初做出总体规划,否则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将会陷入无计划、无头绪的混乱状态。

第六章领域分析

一、简答题

1.领域分析包括哪些基本工作?

答:领域调查、组织目标分析、组织机构分析、组织职能分析、业务分析、业务流程重组。

2.领域调查一般有哪些方法?(略)

答:1.周密计划、精心安排。2.自顶向下逐步展开。3.面谈。

4.走访。

5.问卷调查。

6.召开座谈会。

二、填空题

1.领域分析的目的是分析和认识(现行组织)系统。

2.领域调查首先应该坚持(客观)原则。

3.组织职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而赋予组织的(职责和功能)。

4.业务流程是组织业务的(活动)过程。

三、选择题

1.业务是(C )。

A.组织B.组织的管理C.组织实体的活动D.组织的职能

2.组织的目标是(D )。

A.组织的发展B.组织发展的长远路向

C.组织的发展趋势D.组织在某个时段内要达到的结果

3.组织职能(A )。

A.由组织目标所决定B.由组织机构所确定

C.由组织业务来确定D.由组织领导所决定

4.实体是(B )。

A.概念B.对象C.事物D.主体

5.业务分析是指(C )。

A.分析组织系统B.分析用户需求C.分析业务需求D.分析设计方案

四、论述题

1.论述业务流程重组的意义和作用。

答:业务流程重组,是20世纪90年代新提出的企业管理概念。这个思想一经提出,就得到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并被认为是现代管理的一场革命。基本思想是,企业业务流程是企业完成其使命、实现其目标的核心能力。为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应变能力,需要全面分析企业业务流程,在社会经济的全背景下,从企业目标和核心竞争力出发,全面改组和重新设计企业业务流程,以使企业的成本、质量、服务、效率等关键效绩指标获得巨大提高。

第七章需求分析

一、简答题

1.需求分析的任务是什么?

答:需求分析是调查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需要和要求,结合组织的目标、现状、实力和技术等因素,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确定出合理可行的信息系统需求,并通过规范的形式描述需求的过程。

2.信息系统性能都包括那些因素?

答:包括性能的技术因素、性能的经济因素、性能的社会因素等。

3.什么叫信息系统风险?信息系统风险有那几种类别?

答:风险是可能给信息系统的成功带来威胁或损失的各种潜在的问题。在未来信息系统开发或运行过程中,这些潜在的问题将可能发生或暴露出来,从而给信息系统开发和使用带来障碍。因此,及早发现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对成功开发信息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风险对信息系统所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可以将其分成高危害性风险、中危害性风险和低危害性风险。

从风险的类属,可以将其分为技术性风险、工程性风险和环境性风险。

二、填空题

1.需求分析包括目标分析、需求结构分析、(功能分析)、(性能分析)和(风险分析)。

2.需求调查的方法除了采用一般调查方法之外,还需要采用(启发法)、(观摩法)和(原型法)等辅助方法。

3.一般从(性能的技术因素)、(性能的经济因素)和(性能的社会因素)等方面对信息系统性能进行分析。

4.风险分析要(避免)高危害性风险,(限制)中危害性风险,(减轻或监控)低危害性风险。(有疑问)

三、选择题

1.下面哪项工作不属于需求分析的工作?( A )

A.数据库分析B.功能分析C.性能分析D.风险分析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D )(有疑问)

A.需求调查也被称为需求获取

B.信息系统核心功能属于总体需求的范围

C.需求调查还需要调查用户的投资能力、开发时间等非技术性需求

D.需求调查可以采用启发法、观摩法和原型法等一般调查方法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C )

A.信息系统目标等同于企业系统目标

B.信息系统目标包括企业系统目标

C.信息系统目标是企业系统目标的构成部分

D.信息系统目标与企业系统目标没有关系

四、论述题

1.总结处理信息系统风险的各种方法的特点

答:常用的有避免风险、限制风险、减轻风险和监控风险四种方法。

避免风险:是通过更改需求或方案以弃除造成风险原因的一种风险处理策略。

限制风险:有些风险不能够通过更改需求或方案来避免,但可以采用一定的技术策略把风险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之内。采用限制性策略的风险一般不会给信息系统造成致命灾害,它出现之后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不会太大。

减轻风险:通过修改需求或方案,或者采用相应的应对性措施,把风险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减轻到可以应对或承受的范围之内。

监控风险:有些风险一旦出现,系统具有有效的应对策略,此时可以采用有效的监控策略,即严密的诊测风险出现的环境和条件,一旦呈现风险出现的征兆或苗头,马上报告,并启动应对措施。

2.为什么要进行需求验证?需求验证有哪些基本方法?

答:需求审核是指在需求分析阶段,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对初步确定的信息系统需求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确定正确的和可行的需求,排除含糊的、不实际和不可行的需求。

基本方法包括:自查法、用户审查法、专家审查法、评审法。

第八章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一、简答题

1.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需要做哪些工作?

答: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设计、信息系统的拓扑结构设计、信息资源结构设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式设计、信息系统的软件架构设计

2.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设计主要做哪些工作?、

答:网络设计、物理设备、操作系统、支撑软件、CASE平台(辅助开发环境)

4.信息系统软件架构设计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答: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由信息系统需求结构得到初步软件架构;

2)根据业务逻辑需求对子系统进行分解和细化;

3)在满足业务逻辑的基础上考虑系统逻辑;

4)确定在信息系统拓扑结构的不同节点的软件架构。

二、填空题

1.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是(信息系统)各要素按照确定关系构成的系统(框架)。

2.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设计包括(网络设计)、(物理设施设计)、(支撑软件设计)等工作。

3.网络结构可以分为(单级结构)、(二级结构)和(多级结构)。

4.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模式有(集中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和应用服务器模式。

5.信息系统软件架构一般呈现四层,包括(专用应用层)、通用应用层、中间件层和(系统软件层)。

三、选择题

1.下面(D )工作不属于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设计?

A.网络设计 B.布线设计C.物理设备设计D.PCI设计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DBMS是CASE的一种类型

B.根据信息系统结构设计要求来确定物理设备设计方案

C.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应用软件

D.信息系统一般是集成式、综合性系统,所以要进行网络设计

3.(B )不是确定底层子系统的原则。

A.支持一个简单并具体的业务过程的用例

B.支持一个完整业务逻辑

C.支持一个具体使用者的用例

D.具有较强的内聚性

四、论述题

1.试述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是信息系统各要素按照确定关系构成的系统框架。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建立在企业架构的基础上,并充分反映企业架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包括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结构、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结构和信息系统的软件架构等。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的拓扑结构、信息资源结构、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式和信息系统的软件架构等方面的设计问题。

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是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的环境,包括网络、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等。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设计需要根据信息系统的设计要求,通过对技术和市场的综合分析,确定出网络结构、设备选型和支撑软件平台方案。

信息系统拓扑结构是指由若干结点和结点的联系所构成的信息系统的物理框架。信息系统拓扑结构设计需要确定信息系统的结点以及结点的联系,包括结点的作用和类型。

信息资源是信息系统的重要要素,信息资源结构是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资源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信息资源的存储结构和信息资源的分布结构。

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模式设计就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式。

信息系统的软件架构是软件的各子系统按照确定的关系构成的逻辑框架。信息系统软件架构设计需要把信息系统的软件分解成多个子系统,并确定各子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第九章详细设计

一、简答题

1.详细设计和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包括哪些基本工作?

答: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之后,需要着手详细设计。详细设计包括业务对象模型设计、功能逻辑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等工作。详细设计是系统实现的依据,需要考虑

所有的设计细节,必须仔细认真。

2.简述业务对象模型在系统设计中的作用

答:业务对象是从业务领域中提取的业务实体,这些业务对象将作为信息系统中的基本

构成元素,并作为信息系统中公用的实体类。业务对象模型设计是从整个信息系统考虑,不局限于某一个或某几个子系统,业务对象将作为各子系统中功能逻辑设计和数据库设

计的基础。业务对象模型设计包括提取业务对象、对象属性设计、对象基本操作设计、

关系设计、优化类和建立业务对象模型的工作。

3.简述功能逻辑设计与需求分析阶段的功能分析的关系。(不确定)

答:建立了业务对象模型之后,下来需要设计每一个子系统的功能逻辑。子系统功能来

源于需求分析确定的功能用例,每一个子系统都会承担需求分析所确定的一定的系统功

能。因此,功能逻辑设计将逐一对各子系统所承担的功能用例进行分析,提取用例所涉

及的业务对象,补充为了实现该用例的功能应该设置的界面类和控制类。之后分析所提

取的这些实体类、界面类和控制类相互之间的关系,并用类图描述这些类相互之间的关

系。然后再分析为了实现该用例的功能,这些类中的对象相互需要交互哪些信息,并通

过交互图描述这些信息的交互过程和处理逻辑。

4.功能逻辑设计包括哪几部分的工作?

答:三个步骤:

1)提取功能用例涉及的类;

2)绘制反映功能用例中各个类之间关系的功能逻辑类图;

3)分析使用者与用例所交互的信息,以及用例中各个类之间所交互的信息,

得出功能逻辑交互图。

5.数据库设计分为哪几个步骤?

答:数据库设计过程可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四个步骤。

6.什么叫用户界面?用户界面设计包括哪些工作?

答:用户界面是对用户与系统之间进行交互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内容、布局、结构的

总称。也叫人机交互界面、人机接口、人机交互界面等。

用户界面设计包括:界面需求分析、输入设计、输出设计、屏幕界面设计和编写用户手册等工作。

二、填空题

1.详细设计的工作包括(业务对象模型设计)、功能逻辑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

2.业务对象模型设计的步骤可以分为:提取业务对象、(对象属性设计)、基本操作设计、(关系设计)和建立业务对象模型等。

3.输入方式可以分为(批输入方式)和(联机输入方式)两种类型。

三、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在设计阶段所设计的类一定能够找到对应的业务对象

B.一般实体类有属性无操作

C.一般控制类有操作无属性

D.边界类需要设计人员重点设计

2.在功能逻辑设计中,线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第一步工作是确定功能用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类

B.由功能逻辑类图描述各个类之间的关系

C.用功能逻辑交互图描述类之间交互的信息

D.用用例顺序图描述类之间的信息交互过程

3.( C )不属于类的基本类型

A.界面类B.控制类C.资源类D.实体类

4.用户界面( A )

A.是信息系统客户的界面B.反映信息系统功能C.也叫系统界面D.分为输入界面、输出界面和混合界面

第十章实现与测试

一、简答题

1.程序开发小组的组成有哪几种形式?

答:小组组成有平等协作制、组长负责制、技能互补制三种形式。

2.什么叫系统集成?有哪几种集成方式?

答:系统集成是将各软件构件以及子系统整合成完整软件,以及与软件平台和其他相关系统进行适配、整合的过程。

系统集成包括:软件集成、平台集成、数据集成、应用集成等多个方面。

有渐进式集成和集中式集成等不同的集成策略。

二、填空题

1.(分包)是把多个类以及程序要素归放在一个程序组织单元中的工作。

2.先把小的软件组件组成一个较大的软件组件,再把这些大组件组装成大的业务功能模块或者业务子系统,最后再将子系统联合成完整的系统的集成方式被称为(渐进式集成)。

三、选择题

1.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A )。

A.代码实现的主要工作是编写程序

B.在面向对象方法中,代码实现较常采用自顶向下的策略

C.自顶向下的代码你策略的效率高

D.自底向上的代码实现策略的可靠性高

2.下面不属于系统集成的是(B )。

A.软件集成 B.逻辑集成C.应用集成D.数据集成

四、论述题

1.试述代码实现三种策略的优缺点

答:三种策略:自顶向下开发策略、自底向上开发策略、基于业务对象得用例实现开发策略。

自顶向下开发策略:

优点是无需为测试程序专门构造测试环境和测试驱动程序,由于程序是从主界面开始编写起,后面编写的程序在前面已经编写好的程序的基础上运行。

缺点是在编程初期,不能组织多个程序员同时编写多个程序模块,因为主界面和下层界面的程序还没有编写好时,其他程序没有办法测试。

自底向上开发策略:

优点是多个程序员在开发初期就可以同时投入编程工作,能够提高编程效率。

缺点是需要编写大量驱动程序来测试所编写的底层模块,给开发和测试带来了很重的负担。

基于业务对象的用例实现开发策略:

基本开发步骤:

1)根据业务对象模型建立数据库;

2)编写并测试业务对象;

3)编写并测试用例实现程序;

4)集成测试。

2.系统切换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三种方式:直接式切换、并行式切换、分段式切换。

直接式切换:

优点:简单、节省费用和人力。

缺点:风险较大,重要系统不宜采用。

仅适用于系统规模小、业务简单、数据不太重要的应用场合

并行式切换:

优点:风险小

缺点:费用高,工作量大。

适用于系统重要性强的。

分段式切换:

优点:对上面两种方法的综合,特点是分阶段、分部分进行新旧替换,既避免了直接式切换

的风险,又减轻了并行式切换费用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3.系统维护分为哪几种类型?系统维护的内容是什么?

答:分为:更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内容:硬件维护、软件维护、信息维护。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试题库和答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考试题库 一、选择填空(每题1分,共10题10分) 101. 信息按照()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A. 应用领域 B. 加工顺序 C. 管理的层次 D. 反映形式 答案:C 章节号:1-1 难易系数:0.1 102. 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 A.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B. 作业信息系统 C. 决策支持系统 D. 情报处理系统 答案:B 章节号:1-1 难易系数:0.1 103.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 A. 计算机系统 B. 手工管理系统 C. 人机系统 D. 计算机网络系统 答案:C 章节号:1-1 难易系数:0.1 104. DSS解决的是()。 A. 半结构化问题和非结构化问题 B. 结构化问题和半结构化问题 C. 非结构化问题 D. 结构化问题 答案:C 章节号:1-1 难易系数:0.2 105. 在任一组织同时存在着三个不同的计划控制层是()。 A. 战略计划层,管理控制层,操作层 B. 战略计划层,战术计划层,管理层 C. 战略计划层,业务计划层,操作层 D. 战术计划层,管理控制层,操作层 答案:A 章节号:1-1 难易系数:0.1 106. 购物超市收银台终端系统是一个典型的()。 A. 战略支持系统 B. 决策支持系统 C. 知识工作系统 D. 事务处理系统 答案:D 章节号:1-1 难易系数:0.2 107. 企业信息系统往往是一个具有业务复杂性和技术复杂性的大系统,针对其建设,系统分析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 A. 获得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 B.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日逻辑模型 C.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D. 建立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 答案:A 章节号:1-2 难易系数:0.1

材料性能学作业 (2)

1.与单晶体相比,多晶体变形有哪些特点? 多晶金属材料由于各晶粒的位向不同和晶界的存在,其塑性变形有以下特点: ① 多晶体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和不均匀性 位向有利的晶粒先塑变,各晶粒处组织性能不同,要求塑变的临界切应力不同,表现为不同时性和不均匀性。 ② 各晶粒变形相互协调与制约 各晶粒塑变受塑变周围晶粒牵制,不可无限制进行下去,晶界对位错的阻碍,必须有5个以上滑移系方可协调发展。 2.金属材料的应变硬化有何实际意义? 材料的应变硬化性能,在材料的加工和应用中有十分明显的实用价值。在加工方面,利用应变硬化和塑性变形的合理配合,可使使塑性变形均匀进行,保证冷变形工艺顺利实施;另外,低碳钢切削时,容易产生粘刀现象,且表面加工质量差。如果切削加工前进行冷变形降低塑性,改善机械加工性能;在材料应用方面,应变硬化使材料具一定的抗偶然过载能力,以免薄弱处无限塑性变形;应变硬化也是一种强化金属的手段,尤其是适用不能热处理的材料。 3.一个典型拉伸试样的标距为50mm ,直径为13mm ,实验后将试样对接起来以重现断裂时的外形,试问: (1)若对接后的标距为81mm ,伸长率是多少? (2)若缩颈处最小直径为6.9mm 则断面收缩率是多少? (1) 008150100%100%62%50 K L L L δ--=?=?= (2) 2200200 44100%100%71.8%4 K K d d A A d A ππψπ--=?=?= 4.有一材料E=2×1011N/m2,γ=8N/m 。试计算在7×107N/m2的拉应力作用下,该材料中能扩展的裂纹之最小长度是多少? 即求理论断裂强度 ()11422 7222108 2.0710710s c c E a m γπσπ-???===??? 5.推导颈缩条件、颈缩时的工程应力 ()()()11,00 n n n n n F KAe F A e dF Ke dA KAne de LA L dL A dA LA AdL LdA dLdA dL dA de L A dF Ke Ade KAne de n e --==+=++=+++∴==-=?-+=?=载荷为瞬时截面积和真应变的函数 对上式全微分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全面总结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全面总结

鱼夭 第一章系统思想 (6) 1系统的概念 (6) 2系统的模型,概念的抽象级别 (7) 3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 (8) 4系统思想的发展 (9) 5系统工程方法 (10) 6软系统方法论 (10) 7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WSR (11) 第二章信息与信息系统 (11) 1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的关系 (11) 2信息处理器 (12) 3信息与决策、信息与管理的关系 (12) 4.信息管理 (13) 5.信息系统是什么?有哪些功能? (14) 6.信息系统的结构 (15) 7.C/S和B/S软件结构 (17) 第三章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17) 1信息系统建设的特点 (17) 2什么是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17)

3围绕生命周期有哪些开发过程模型?各自 特点(瀑布、原型、迭代) (19) 4信息系统为什么要建模?有哪些模型?对 软件结构进行建模有什么方法,主要思想是 什么? (23) 5有哪些开发方式?各自利弊 (24) 第四章系统规划 (24) 1系统规划的特点、任务 (24) 2规划方法 (25) 3企业系统规划法的步骤 (25) 4什么是可行性分析,包括哪三个方面? (26) 5资源的生命周期 (26) 第五章系统分析概述 (26) 1系统分析的任务 (26) 2分析阶段有哪些系统调查方法,调查什么 (27) 3两种方法: (27) 4系统说明书的内容 (28) 第六章结构化系统分析 (29) 1数据流图描述了什么?绘制数据流图要注 意的事项,应能绘制 (29)

为什么需要数据字典?数据字典应该包含 哪些条目?应能书写数据流、数据存储及处 理条目 (29) 对于复杂逻辑有几种表述方式(决策树、决 策表,考题)?优缺点 (29) 第七章面向对象系统分析 (30) 1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有关概念. 30 2UML是什么,主要包含哪些图?(UML1.X)每种图的用途是什么? (31) 3用例图,参与者和用例的概念,用例与用 例之间的关系(包含关系和扩展关系),绘 制用例图 (31) 4用例规格说明(前置条件、后置条件、主 事件流、备选事件流) (32) 5类图中包含哪四种关系(耦合),具体什 么含义,如何表示,绘制类图 (33) 6对象关联的要素(名称、角色、多重性、 方向) (34) 7泛化和实现的使用和绘制 (35) 第八章系统设计概述 (35) 1系统设计的任务 (35) 2系统设计和系统分析、系统实施的区分

《材料力学性能》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性能(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课程编号:012009 总学时数:48学时(其中含实验 8 学时) 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指定必修课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工程化学、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 教材:《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机械工业出版社、束德林主编,2005年)参考书目:[1] 王从曾编著,《材料性能学》,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Thomas H.Courtney(美)著,材料力学行为(英文版),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4年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测试方法,主要内容有金属在静载荷(单向拉伸、压缩、扭转、弯曲)和冲击载荷下的力学性能、金属的断裂韧度、金属的疲劳、金属的应力腐蚀和氢脆断裂、金属的磨损和接触疲劳、金属的高温力学性能。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金属材料工程方向指定必修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工程材料的静载力学性能、冲击韧性及低温脆性、断裂韧性、疲劳性能、磨损性能以及高温力学性能的基本理论与性能测试方法,使学生掌握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方法,探讨改善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途径,提高分析材料力学性能的思维能力与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能力,为研究开发和应用工程材料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材料力学性能》授课课时分配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八章。 第一章:金属在单项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6学时 主要内容:载荷—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塑性变形及性能指标;断裂 重点、难点:塑性变形机理,应变硬化机理,裂纹形核的位错模型,断裂强度的裂纹理论,断口形貌。 第二章:金属在其它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6学时 主要内容是:缺口试样的静拉伸及静弯曲性能;材料缺口敏感度及其影响因素;扭转、弯曲与压缩的力学性能;硬度试验方法。 重点、难点:缺口处的应力分布特点及缺口效应 第三章:金属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4学时 主要内容:冲击弯曲试验与冲击韧性;低温脆性;韧脆转化温度及其评价方法;影响材料低温脆性的因素。 重点、难点:韧脆转化 第四章:金属的断裂韧度 7学时 主要内容:裂纹扩展的基本方式;应力场强度因子;断裂韧性和断裂k判据;断裂韧度在工程上的应用;J积分的概念;影响材料断裂韧度的因素。 重点、难点:断裂韧性。 第五章:金属的疲劳 5学时 主要内容:疲劳破坏的一般规律;疲劳破坏的机理;疲劳抗力指标;影响材料及机件疲劳强度的因素。 重点、难点:疲劳破坏的机理。 第六章:金属的应力腐蚀和氢脆断裂 5学时 主要内容:应力腐蚀;氢脆 重点、难点:应力腐蚀和氢脆的机理 第七章:金属磨损和接触疲劳 6学时 主要内容:粘着磨损;磨粒磨损;接触疲劳;材料的耐磨性;减轻粘者磨损的主要措施;减轻磨粒磨损的主要措施;提高接触疲劳的措施。 重点、难点:磨损机理 第八章:金属高温力学性能 5学时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说明书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信管专业使用)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高校信息管理类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核心课程。因此在学习了有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工具等理论、方法和工具之后,要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设计是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系统管理信息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步骤、开发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设计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的能力。 1.目的 通过了解实际企业或已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的案例,使学生建立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感性认识;通过小型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的主要步骤和各阶段文档的编写,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软件开发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基本要求 (1)掌握系统调查方法; (2)掌握系统分析方法; (3)学会简单系统的设计; (4)训练程序设计能力; (5)学会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等。 3.主要内容 (1)调查一个实际单位或部门。如没有条件也可将此内容改为了解某个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 (2)在调查或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 (3)根据逻辑设计方案,进行系统设计。 (4)模拟系统实施。 (5)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4.步骤与方法 4.1 初步调查 (1)调查方法:询问、发调查表、开会、实习、查资料等。 (2)调查内容: ①企业总貌:组织概况、企业目标、现行系统情况、简单历史、企业产品、产值、利税、体制及改革情况、人员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中长期计划及主要困难等。 ②企业信息需求情况:了解各职能机构所要处理的数据,估计各机构发生的数据及频度,调查内、外部环境的信息及信息源。 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学习 4.2 可行性分析 根据初步调查的情况,从技术上、经济上、管理上进行开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

材料性能学作业及答案

本学期材料性能学作业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P36-37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4、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 10、将某材料制成长50mm,直径5mm的圆柱形拉伸试样,当进行拉伸试验时塑性变形阶段的外力F与长度增量ΔL的关系为: F/N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ΔL 1 2.5 4.5 7.5 11.5

求该材料的硬化系数K及应变硬化指数n。 解:已知:L0=50mm,r=2.5mm,F与ΔL如上表所示,由公式(工程应力)σ=F/A0,(工程应变)ε=ΔL/L0,A0=πr2,可计算得:A0=19.6350mm2 σ1= 305.5768,ε1=0.0200, σ2=407.4357 ,ε2=0.0500, σ3= 509.2946,ε3=0.0900, σ4= 611.1536,ε4=0.1500, σ5= 713.0125,ε5=0.2300, 又由公式(真应变)e=ln(L/L0)=ln(1+ε),(真应力)S=σ(1+ε),计算得: e1=0.0199,S1=311.6883, e2=0.0489,S2=427.8075, e3=0.0864,S3=555.1311, e4=0.1402,S4=702.8266, e5=0.2076,S5=877.0053, 又由公式S=Ke n,即lgS=lgK+nlge,可计算出K=1.2379×103,n=0.3521。 11、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六章

精品资料 第六早、结构化系统分析 6.1、系统分析员的职责是什么?它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能 力? 答:职责:与各类人员打交道,是用户与技术人员之间的桥梁和 “翻译”,并为管理者提供控制开发的手段。还必须考虑系统的硬 件设备。数据输入、系统安全等各个方面。 知识和能力:坚实的信息系统知识,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且还 必须具备管理科学的知识。有较强的系统观点和较好的逻辑分析能 力,具备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与人共 事。 6.2、用作业流程图表示到图书馆借书的过程(从查目录、填索书条 开始)。 不 给 办 理

精品资料 不合格的卡,现金 6.4、结合本校学籍管理的实际情况,画出“奖惩管理”的数据流图 答:异动管理: 招生办 录取信息P1. 1 入学 D2临时学籍表级名单 答: 储户仁现金 P 审 核 ------------------- i ! 现金库“异动管理”, 现金 账目

精品资料 奖惩管理: 数据结构条目

精品资料 名称:学生登记卡姓名曾用名入学时期 性别民族政治面貌是否华侨籍贯本人简历 开始时间 结束年月 在何地 家庭主要成员 姓名 关系 年龄 职务 工作单位 6.6、对所在学校的图书馆出纳台业务进行系统分析: (1 )画出数据流图; 答:总编号 编号 有关的数据流、数据存储

第0层: 图书借阅信息表第一层:

P1.3 拒绝借 阅图书 图书借阅信 读者归还要求 P2.1 未归还图书 P2.2 丢失记录单 检杳图书 是否归还 L 图书未归还管 理 1 丿 --------------------- ? 图书借阅信息表P2.3 检查图 书损坏I 情 况 J 厂 P2.1未归还图书 破坏情况 赔偿信息 图书 P2.2.2 图书库 限定所丢 图书的价 读者赔 偿图书 并登记 ^息 ----------- 丿图书丢失记录单 D1 图书借阅信息表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材料性能学(山东联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 【单选题】(10分) 钢丝在室温下反复弯折,会越弯越硬,直到断裂,而铅丝在室温下反复弯折,则始终处于软态,其原因是() A. Fe发生加工硬化,发生再结晶,Pb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 B. Pb发生加工硬化,发生再结晶,Fe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 C. Fe不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Pb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 D. Pb不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Fe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 2 【单选题】(10分) 冷变形的金属,随着变形量的增加() A. 强度降低,塑性降低 B. 强度增加,韧性降低 C. 强度增加,塑性增加 D. 强度降低,塑性增加

3 【单选题】(10分) 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进行的() A. 位错类型的改变 B. 晶粒的相对滑动 C. 位错的滑移 D. 晶格的扭折 4 【单选题】(10分) 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影响下,面心立方晶体的滑移系个数为() A. 12 B. 8 C.

6 D. 16 5 【单选题】(10分) 下列对再结晶的描述的是() A. 再结晶后的晶粒大小主要决定于变形程度 B. 原始晶粒越细,再结晶温度越高 C. 发生再结晶需要一个最小变形量,称为临界变形度。低于此变形度,不能再结晶 D. 变形度越小,开始再结晶的温度就越高 6 【单选题】(10分) 冷加工金属经再结晶退火后,下列说法的是() A. 其机械性能会发生改变

B. 其晶粒大小会发生改变 C. 其晶粒形状会改变 D. 其晶格类型会发生改变 7 【单选题】(10分) 加工硬化使金属的() A. 强度减小、塑性增大 B. 强度增大、塑性增大 C. 强度减小、塑性降低 D. 强度增大、塑性降低 8

(完整版)材料性能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低温脆性:材料随着温度下降,脆性增加,当其低于某一温度时,材料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这种现象为低温脆性。 疲劳条带:每个应力周期内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在疲劳断口上留下相互平行的沟槽状花样。 韧性: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缺口强化:缺口的存在使得其呈现屈服应力比单向拉伸时高的现象。 50%FATT:冲击试验中采用结晶区面积占整个断口面积 50%时所应的温度表征的韧脆转变温度。 破损安全:构件内部即使存在裂纹也不导致断裂的情况。 应力疲劳:疲劳寿命N>105 的高周疲劳称为低应力疲劳,又称应力疲劳。 韧脆转化温度:在一定的加载方式下,当温度冷却到某一温度或温度范围时,出现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的转变,该温度称为韧脆转化温度。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在各种加载条件下最大切应力与最大当量正应力的比值,通常用α表示。 疲劳强度:通常指规定的应力循环周次下试件不发生疲劳破坏所承受的上限应力值。 内耗: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加载时由于一部分变形功被材料吸收,则这部份能量称为内耗。 滞弹性: 在快速加载、卸载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缺口敏感度:常用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与等截面尺寸的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的比值表征材料缺口敏感性的指标,往往又称为缺口强度比。 断裂功:裂纹产生、扩展所消耗的能量。 比强度::按单位质量计算的材料的强度,其值等于材料强度与其密度之比,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重要指标。. 缺口效应:构件由于存在缺口(广义缺口)引起外形突变处应力急剧上升,应力分布和塑性变形行为出现变化的现象。 解理断裂:材料在拉应力的作用下原于间结合破坏,沿一定的结晶学平面(即所谓“解理面”)劈开的断裂过程。 应力集中系数:构件中最大应力与名义应力(或者平均应力)的比值,写为KT。 高周疲劳:在较低的应力水平下经过很高的循环次数后(通常N>105)试件发生的疲劳现象。 弹性比功:又称弹性应变能密度,指金属吸收变形功不发生永久变形的能力,是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金属所能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 二、填空题

西工大——材料性能学期末考试总结

材料性能学 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的力学性能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应力:载荷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即得工程应力σ,σ=F/A0。 2.工程应变:伸长量除以原始标距长度即得工程应变ε,ε=Δl/l0。 3.弹性模数: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4.比弹性模数(比模数、比刚度):指材料的弹性模数与其单位体积质量的比值。(一般适用于航空业) 5.比例极限σp:保证材料的弹性变形按正比关系变化的最大应力,即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开始偏离直线时的应力值。 6.弹性极限σe: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屈服变形)时的应力。 7.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σp:即试验时非比例伸长达到原始标距长度(L0)规定的百分比时的应力。 8.弹性比功(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 a e: 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材料弹性变形达到弹性极限时单位体积吸收的弹性变形功来表示。 9.滞弹性:是指材料在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 10.粘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弹性和粘性两种变形机理同时存在的力学行为。 11.伪弹性: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应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金属或合金将产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伴随应力诱发相变产生大幅的弹性变形的现象。 12.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1-4%),然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13.内耗:弹性滞后使加载时材料吸收的弹性变形能大于卸载时所释放的弹性变形能,即部分能量被材料吸收。(弹性滞后环的面积) 14.滑移:金属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正应力在某面上的切应力达到临界切应力产生的塑变,即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进行的切变。 15.孪生:晶体受切应力作用后,沿一定的晶面(孪生面)和晶向(孪生方向)在一个区域内连续性的顺序切变,使晶体仿佛产生扭折现象。 16.塑性:是指材料断裂前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17.超塑性:在一定条件下,呈现非常大的伸长率(约1000%),而不发生缩颈和断裂的现象。 18.韧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及断裂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断裂过程。 19.脆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基本上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没有明显预兆,往往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快速断裂过程。 20.剪切断裂:材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沿滑移面滑移分离而造成的断裂。 21.解理断裂:在正应力的作用下,由于原子间结合键的破坏引起的沿特定晶面发生的脆性穿晶断裂。 22.韧性:是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23.银纹:聚合物材料在张应力作用下表面或内部出现的垂直于应力方向的裂隙。当光线照射到裂隙面的入射角超过临界角时,裂隙因全反射而呈银色。 24.河流花样:在电子显微镜中解理台阶呈现出形似地球上的河流状形貌,故名河流状花样。 25.解理台阶:解理断裂断口形貌中不同高度的解理面之间存在台阶称为解理台阶。 26.韧窝:微孔聚集形断裂后的微观断口。 27.理论断裂强度:在外加正应力作用下,将晶体中的两个原子面沿着垂直于外力方向拉断所需的应力称为理论断裂强度。 28.真实断裂强度:用单向静拉伸时的实际断裂拉伸力Fk除以试样最终断裂截面积Ak所得应力值。 29.静力韧度:通常将静拉伸的σ——ε曲线下所包围的面积减去试样断裂前吸收的弹性能。 二、填空题。 1. 整个拉伸过程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屈服变形,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四个阶段。 2. 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本质是由于构成材料原子(离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应。 3. 在工程中弹性模数是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即材料的刚度,其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就越小。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点总结

1.一个计算机系统开发成功的关键在于对问题的理解和描述是否正确 2.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 有机整体 3.系统的特性(选择):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层次性系统的目的性 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突变性系统的自组织性系统的相似性 4.信息系统: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各种软件技术, 各种理论和方法于一体,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5.信息系统功能(5个)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提供 6.信息系统与软件区别: 信息系统一定是面向企业的,即使是同类型的企业,所建立的信息系统也有很大的差别;软件则可能面向一类企业或者一类问题。这直接导致了信息系统工程与软件工程的差异。 7.评价信息系统标准(5个):信息系统的功能信息系统的效率 信息服务的质量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信息系统是否易于改动 8.常见的CASE工具:ERwin、PlayCASE、Rose2000、Visio2003、Power Designer 9.诺兰模型 1)初装:企业购买计算机用于管理部门。特点:数量少、未联网、无系统2)蔓延:管理部门大量使用计算机。特点:数量多、小范围联网、无系统3)控制:管理部门有意识规划全单位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并引入专项信息管理系统 4)集成:企业整体有规划的建设全方位的整体信息系统,来辅助全企业提高管理效率 5)数据管理:针对数据进行协调一致和深入使用,提高信息使用效率 6)成熟:满足组织各个管理层次的需要,实现真正的信息资源管理 10.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由IBM公司在20世纪 70年代提出,是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制定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的一种方法。它将信息作为企业的一种资源,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进行规划。 11.BSP方法的特点:采用了企业过程的概念,将任何一种企业从逻辑上定义出 一组过程。 过程只与产品和服务有关,与企业机构和组织结构无关。从而使信息系统在企业发展中,具有强有力的适应性。 12.企业系统规划法的步骤:了解企业目标识别企业过程分析企业过程并建立 数据类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确定各子系统的优先级制定开发进度 13.资源的生命周期:是指一项资源由获得到退出所经历的阶段。一般划分为四 个阶段: (1)产生阶段对资源的请求、计划等活动。 (2)获得阶段指资源的开发活动,即获得资源的活动。如产品的生产、 学生的入学、人员的聘用等。 (3)服务阶段指资源的存储和服务的延续活动,如库存控制。 (4)归宿阶段指终止资源或服务的活动或决策,如产品的销售。 14.原型法:是在系统开发初期,凭借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和系统主 要功能的要求,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迅速构造出系统的初始原型,然后与用户一起不断对原型进行修改、完善直到满足用户需求

付华材料性能学部分习题答案

第一章材料的弹性变形 一、填空题: 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在载荷作用下其抵抗变形或断裂 的能力。 2. 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阶段。 3. 线性无定形高聚物的三种力学状态是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它们的基本运动单元相应是链节或侧基、链段、大分子链,它们相应是塑料、橡胶、流动树脂(胶粘剂的使用状态。 二、名词解释 1.弹性变形:去除外力,物体恢复原形状。弹性变形是可逆的 2.弹性模量: 拉伸时σ=EεE:弹性模量(杨氏模数) 切变时τ=GγG:切变模量 3.虎克定律: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和应变间的关系为线性关系。 4.弹性比功 定义: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又称为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表示材料的弹性好坏。 。 三、简答: 1.金属材料、陶瓷、高分子弹性变形的本质。 答:金属和陶瓷材料的弹性变形主要是指其中的原子偏离平衡位置所作的微小的位移,这部分位移在撤除外力后可以恢复为0。对高分子材料弹性变形在玻璃态时主要是指键角键长的微小变化,而在高弹态则是由于分子链的构型发生变化,由链段移动引起,这时弹性变形可以很大。 2.非理想弹性的概念及种类。 答:非理想弹性是应力、应变不同时响应的弹性变形,是与时间有关的弹性变形。表现为应力应变不同步,应力和应变的关系不是单值关系。种类主要包括

滞弹性,粘弹性,伪弹性和包申格效应。 3.什么是高分子材料强度和模数的时-温等效原理? 答:高分子材料的强度和模数强烈的依赖于温度和加载速率。加载速率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高分子材料的会从玻璃态到高弹态再到粘流态变化,其强度和模数降低;而在温度一定时,玻璃态的高聚物又会随着加载速率的降低,加载时间的加长,同样出现从玻璃态到高弹态再到粘流态的变化,其强度和模数降低。时间和温度对材料的强度和模数起着相同作用称为时=温等效原理。 四、计算题: 气孔率对陶瓷弹性模量的影响用下式表示:E=E0 (1—+ E0为无气孔时的弹性模量;P为气孔率,适用于P≤50 %。370= E0 (1—×+×则E0= Gpa 260= (1—×P+×P2) P= 其孔隙度为%。 五、综合问答 1.不同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弹性模量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答: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主要受键合方式、原子结构以及温度影响,也就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化学成分、微观组织和加载速率对其影响不大。 陶瓷材料的弹性模量受强的离子键和共价键影响,弹性模量很大,另外,其弹性模量还和构成相的种类、粒度、分布、比例及气孔率有关,即与成型工艺密切相关。 高分子聚合物的弹性模量除了和其键和方式有关外,还与温度和时间有密切的关系(时-温等效原理)。 (综合分析的话,每一条需展开)。 第二章材料的塑性变形 一、填空题 1.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两种。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八章

第八章面向对象设计 8.1 面向对象设计和结构化方法有什么不同?它具有哪些优势? 答:不同点:出发的角度不一样:结构化方法从系统角度出发,而面向对象从对象出发。 优点: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开发条理,可重用性好。 8.2解释继承、封装、消息和多态性的概念。他们分别带来什么好处? 答: 继承:是指特殊类的对象拥有其一般类的全部属性和服务。好处:(1)可以简化系统的描述和实现(2)直接实现了软件重用,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封装:是软件模块化思想的体现,也是面向对象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好处:(1)实现了信息隐藏(2)简化了接口,降低了系统耦合度 消息:向对象发出的服务请求。好处:(1)更接近人们日常所采用的术语,对象间课可通过消息实现交互,体现了对象的自治性和独立性,更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2)其涵义更具有一般性,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多态性:指相同的操作(函数或过程)可作用于多种类型的对象并获得不同的结果。好处:(1)当给不同子类的

对象发送相同的消息时,消息的发送者可以不用关心具体的对象类型,而由对象自身做出不同的响应处理(2)需要扩充一种新类型时,只需要从父类中在派生一个子类,覆盖父类的某些业务,而不需要改的其他外部程序。 8.3 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关系有哪些关系?试举例说明。 答: 类关系: 继承:例如银行值班经理完全可以充当收银员这一角色。 实现:对接口的实现 对象关系: 关联:如学生和课程的选修关系 依赖:一个对象A在执行事务过程中向另一个对象B发送消息,请求某种服务,那么就说A依赖于B 8.4什么是UML?它定义了哪几种视图?每个视图描述了什么? 答: UML:是由单一模型支持的一组图示法。 视图:

南昌大学《材料性能学》课后答案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滞弹性: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应变落后于应力现象。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科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 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裁,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 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 包申格效应:指原先经过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同向加载,弹性极限(ζP) 或屈服强度(ζS)增加;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ζP)或屈服强度(ζS) 降低的现象。 解理断裂:沿一定的晶体学平面产生的快速穿晶断裂。晶体学平面--解理面,一般是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面。 解理面:在解理断裂中具有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体学平面。 韧脆转变:材料力学性能从韧性状态转变到脆性状态的现象(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型转变微穿晶断裂,断口特征由纤维状转变为结晶状)。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叫做静力韧度。是一个强度与塑性的综合指标,是表示静载下材料强度与塑性的最佳配合。 二、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结构不敏感的力学姓能? 答案: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金属键的本性和原子间的结合力,而材料的成分和组织对它的影响不大,所以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这是弹性模量在性能上的主要特点。改变材料的成分和组织会对材料的强度(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材料的刚度影响不大。 三、什么是包辛格效应,如何解释,它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案:包辛格效应就是指原先经过变形,然后在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下降到零,这说明在反向加载时塑性变形立即开始了。 包辛格效应可以用位错理论解释。第一,在原先加载变形时,位错源在滑移

材料性能学重点(完整版)

第一章 1、 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在整个拉伸过程中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屈服变形、均匀塑性变形及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4个阶段 将力—伸长曲线的纵,横坐标分别用拉伸试样的标距处的原始截面积Ao 和原始标距长度Lo 相除,则得到与力—伸长曲线形状相似的应力(σ=F/Ao )—应变(ε=ΔL/Lo )曲线 比例极限σp , 弹性极限σe , 屈服点σs , 抗拉强度σb 如果以瞬时截面积A 除其相应的拉伸力F ,则可得到瞬时的真应力S (S =F/A)。同样,当拉伸力F 有一增量dF 时,试样瞬时长度L 的基础上变为L +dL ,于是应变的微分增量应是de =dL / L ,则试棒自L 0伸长至L 后,总的应变量为: 式中的e 为真应变。于是,工程应变和真应变之间的关系为 2、 弹性模数 在应力应变关系的意义上,当应变为一个单位时,弹性模数在数值上等于弹性应力,即弹性模数是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在工程中弹性模数是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即材料的刚度,其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就越小。 比弹性模数是指材料的弹性模数与其单位体积质量(密度)的比值,也称为比模数或比刚度 3、 影响弹性模数的因素①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不大)②晶体结构(较大)③ 化学成分 (间隙大于固溶)④微观组织(不大)⑤温度(很大)⑥加载条件和负荷持续时间(不大) 4、 比例极限和弹性极限 比例极限σp 是保证材料的弹性变形按正比关系变化的最大应力,即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开始偏离直线时的应力值。 弹性极限σe 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值 5、 弹性比功又称为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用a e 表示,是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 的能力。一般可用材料弹性变形达到弹性极限时单位体积吸收的弹性变形功表示。 6、 根据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应力和应变的响应特点,弹性可以分为理想弹性(完全弹 性)和非理想弹性(弹性不完整性)两类。 对于理想弹性材料,在外载荷作用下,应力和应变服从虎克定律σ=M ε,并同时满足3个条件,即:应变对于应力的响应是线性的;应力和应变同相位;应变是应力的单值函数。 材料的非理想弹性行为大致可以分为滞弹性、粘弹性、伪弹性及包申格效应等类型。 00ln 0L L L dL de e L e L ===??)1ln(ln 0ε+==L L e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信管专业使用)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高校信息管理类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核心课程。因此在学习了有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工具等理论、方法和工具之后,要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设计是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系统管理信息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步骤、开发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设计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的能力。 1.目的 通过了解实际企业或已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的案例,使学生建立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感性认识;通过小型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的主要步骤和各阶段文档的编写,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软件开发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

神。 2.基本要求 (1)掌握系统调查方法; (2)掌握系统分析方法; (3)学会简单系统的设计; (4)训练程序设计能力; (5)学会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 书等。 3.主要内容 (1)调查一个实际单位或部门。如没有条件也可将此内容改为了解某个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 (2)在调查或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 (3)根据逻辑设计方案,进行系统设计。 (4)模拟系统实施。 (5)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4.步骤与方法 4.1 初步调查 (1)调查方法:询问、发调查表、开会、实习、查资料等。 (2)调查内容: ①企业总貌:组织概况、企业目标、现行系

统情况、简单历史、企业产品、产值、利税、体制及改革情况、人员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中长期计划及主要困难等。 ②企业信息需求情况:了解各职能机构所要处理的数据,估计各机构发生的数据及频度,调查内、外部环境的信息及信息源。 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学习 4.2 可行性分析 根据初步调查的情况,从技术上、经济上、管理上进行开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 4.3 详细调查 详细了解以下情况并绘制组织结构图和业务流程图: (1)现行系统的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能和人员分工; (2)各项管理业务的主要处理过程、模型和算法; (3)各项管理信息的分类、分层和定义; (4)管理信息的收集、输入、传递、存储以及输出的形式;

湖南大学材料性能学作业+习题标准答案

湖南大学材料性能学作业+习题标准答案

————————————————————————————————作者:————————————————————————————————日期:

第二章作业题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按“最大切应力理论”计算的最大切应力与按“相当最大正应力理论”计算的最大正应力的比值。 2缺口效应:截面的急剧变化产生缺口,在静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产生缺口效应,影响金属材料的 力学性能。 3 布氏硬度:用一定直径的硬质合金球做压头,施以一定的试 验力,将其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样表面残留 压痕。HBW通过压痕平均直径求得。 4 洛氏硬度:洛氏硬度以测量压痕深度标识材料的硬度。HR= (k-h)/0.002. 二、脆性材料的抗压强度 扭转屈服点 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 NSR:缺口敏感度,为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的比值。 HBS:用钢球材料的球压头表示洛氏硬度。 HRC:用金刚石圆锥压头表示的洛氏硬度。 三、试综合比较单向拉伸、压缩、弯曲及扭转试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1单向拉伸 特点:温度、应力状态和加载速率是确定的,且常用标准的光滑圆柱试样进行试验。 应用范围:一般是用于那些塑性变形抗力与切断强度较低的所谓塑性材料试验。 2压缩试验 特点:单向压缩试验的应力状态系数=2,比拉伸,弯曲,扭转的应力状态都软,拉伸时塑性很好的材料在压缩时只发生压缩变形而不会断裂。 应用范围:拉伸时呈脆性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测定。如果产生明显屈服,还可以测定压缩屈服点。 3弯曲试验 特点:试样形状简单,操作方便,弯曲试样应力分布不均匀,表面最大,中心为零。可较灵敏的反映材料表面缺陷。 应用范围:对于承受弯曲载荷的机件,测定其力学性能。 4扭转试验 特点:1扭转的应力状态软性系数=0.8,比拉伸时大,易于显示金属的塑性行为。2圆柱形试样扭转时,整个长度上塑性变形是均匀的,没有颈缩现象,所以能实现大塑性变形量下的试验。3能较敏感的反映出金属表面缺陷及硬化层的性能。4扭转时试样中的最大正应力与最大切应力在数值上大体相等,而生产上所使用的大部分金属材料的正断强度大于切断强度,所以,扭转试验是测定这些材料切断最可靠的办法。 应用范围:研究金属在热加工条件下的流变性能与断裂性能,评定材料的热压力加工性;研究或检验工件热处理的表面质量和各种表面强化工艺的效果。 四、缺口拉伸时应力分布有何特点

材料性能学 3.4班复习资料

《材料性能学》期末复习总结·· 名词解释 抗拉强度:抗拉强度是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过程中最大试验力所对应的应力。标志着材料在承受拉伸载荷时的实际承载能力。 疲劳强度:在指定疲劳寿命下,材料能承受的上限循环应力。(疲劳寿命可分为有限周次和无限周次两种。) 屈服强度: 材料的屈服标志着材料在应力作用下由弹性变形转变为弹-塑性变形状态,因此材料屈服时所对应的应力值也就是材料抵抗起始塑性变形或产生微量塑性变形的能力。这一应力值称为材料的屈服强度或屈服点。 冲击韧性(Ak意义):表示单位面积吸收冲击功的平均值,由于缺口处应力分布不均匀,因此Ak无明确的意义;Ak可表示材料的脆性倾向,但不能真正反映材料的韧脆程度。 接触疲劳:接触疲劳是两接触材料作滚动或滚动加滑动摩擦时,交变接触压应力长期作用使材料表面疲劳损伤,局部区域出现小片或小块材料剥落,而使材料磨损的现象。 蠕变:材料在长时间的恒温、恒载荷作用下缓慢的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 磨损:在摩擦作用下物体相对运动时,表面逐渐分离出磨屑,使接触表面不断发生尺寸变化与重量损失现象 屈服现象:在变形过程中,外力不增加,试样仍然持续伸长,或外力增加到一定数值时,忽然下降,随后在外力不增加或上下波动的情况下试样可以继续伸长变形,这种现象称为屈服。 断裂韧度:KC>KIC;KIC是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指标,只与材料成分、组织结构有关。

载流子:具有电荷的自由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产生电流。 霍尔效应:置于磁场中的静止载流导体,当它的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不一致时,载流导体上平行于电流和磁场方向上的两个面之间产生电动势差,这种现象称霍尔效应。 电解效应:离子的迁移伴随着一定的质量变化,离子在电极附近发生电子得失,产生新物质,这就是电解现象。 固体电解质:同电解质溶液一样,有离子导体电流出现即为固体电解质。 压敏效应:压敏效应指对电压变化敏感的非线性电阻效应,即在某一临界电压以下,电阻值非常高,几乎无电流通过,超过该临界电压,电阻迅速降低,让电流通过。 PTC效应:采用阳离子半径同Ba2+、Ti4+相近,原子价不同的元素去置换固溶Ba2+、Ti4+位置,在氧化气氛中烧结,形成n型半导体其最大特征是存在着正方向与立方向相变的相变点,在其附近,电阻率随温度上升而发生突变,增大3-4个数目级。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能建立极化的物质。 极化强度:电介质单位体积内的电偶极距总和,与面积电荷密度单位一样C/m2。铁电体: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存在自发极化,且自发极化方向可随外电场作可逆转动的晶体。铁电晶体一定是极性晶体,但并非所有极性晶体都是铁电体,只有某些特殊晶体结构的极性晶体在自发极化改变方向时,晶体结构不发生打的畸变,具有自发极化随外电场转动的性质。 压电效应:某些晶体材料在一定方向上可按所施加的机械应力成比例地在受力两端表面上产生数量相等、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反之在一定方向的电场作用下,会产生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的几何应变。 热容:将m克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一度,在没有相变或化学变化的条件下,所需要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热容,又称热容量。 比热:将1克物质温度升高1度所需要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比热容。 热膨胀:材料在加热或冷却时,物质尺寸或体积要发生变化,这种由于温度改变导致体积尺寸才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热膨胀。 膨胀系数:当温度变化1K时物质尺寸或体积的变化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