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地区园林城市创建考察报告

苏州地区园林城市创建考察报告

苏州地区园林城市创建考察报告
苏州地区园林城市创建考察报告

苏州地区园林城市创建考察报告

9月23日至24日,我市创建园林城市考察组对苏州市及苏州工业园区、常熟市和张家港市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短短两天的学习考察,虽属走马观花,但苏州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建设的气魄和胆略、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先进理念以及创建园林城市的工作做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一、认识高度统一,城市基础设施迅速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苏州地区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为了将城市做大、做强、做优、做美,苏州市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将创建园林城市作为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来抓,通过完善机制,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强化宣传,周密部署,全力推进创园工作,做到意识到位、规划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管养到位,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面积迅速扩张,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逐步由建设型向功能型、质量型、美化型转变。目前苏州各市已路成网、林成带、树成荫、花满园、夜如昼。如苏州新区基本完成了70平方公里合作区主要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其中30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通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水准;常熟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3479公顷,绿化覆盖率为57.12%,绿地率为55.98%,人均公共绿地1 6.96平方米;张家港市城市绿地面积是建县时的860多倍,建市时的45倍,绿地率为36.5%,绿化覆盖率为4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6平方米,被授予“江苏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范例奖”。通过创建园林城市,全面提升了城市环境水平,推进了城市建设大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大飞跃。

二、高起点规划,城市绿化建设品位不断提升

常言规划是“龙头”,苏州地区在“龙头”上大做文章,形成了完善的城市绿化规划体系,一是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以此作为指导城市绿化建设的总纲,全面照章实施;二是编制城市道路系统绿化专业规划。苏州新区按照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超前构思,将每一条道路绿化带宽度、树种配置、绿化景观及灯光亮化配备编制了详细规划,并先行实施到位,做到一路一树种,一路一景观,车随林走,步随景移;三是高水平编制公共绿地规划,通过聘请国内外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精心规划设计,确保了规划设计的高水平、高档次和高质量。无论是苏州市环城河、苏州新区的金鸡湖,还是常熟虞山、尚湖、张家港暨阳湖的绿地系统规

划,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历史人文景观和秀雅迷人的自然山水风光为一体,达到了以城市园林化标准来设计城市,大手笔构建山水园林城市,营造最佳人居环境的效果。

三、高强度投入,城市绿化建设快速推进

苏州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城市绿化建设的高标准又促使周边土地产生高附加值,反过来又保障了城市建设的高投入。苏州市投入了38亿元整治老运河,其建设的高标准、人性化、自然性令人赞叹,沿河土地价格较整治前提高数倍;苏州新区7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了300多亿元,城市绿化建设在200x年达200多万平方米,200x年

达300万平方米,2005年计划达390多万平方米;常熟市近三年直接用于城市绿化建设的资金近10亿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每年增加1.5平方米以上;张家港市200x年、200x年两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3.8亿元用于绿化建设,200x年投入达3.5亿元,同时通过拆房建绿、建路增绿、破墙透绿、见缝插绿等形式扩绿增绿,绿地总量大幅度上升。高投入带来高回报,凡是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周边区域地价急剧攀升,如常熟市虞山风景区旁的土地价格每亩超千万元,苏州新区金鸡湖边房价两年内翻了一倍。张家港市利用沿江高速公路建设集中取土的契机,规划建设了4.25平方公里的暨阳湖生态园区,开挖了占地800亩的水面,基本完成了区内全部道路和绿化建设,区内面积20.5公顷、容积率为1.4的湖滨住宅区每亩地价达270多万元。200x年常熟市、张家港市土地净收益均在20亿元以上,为城市绿化建设筹集了充足的资金。

四、高水平管理,园林绿化管养机制逐步完善

苏州地区近年来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规章,制订规范性文件,依法治绿,确保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同时城市绿化建设管理由制度化转为人性化。一是严格实行绿线控制制度。市政建设与绿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张家港市明确市域12条主干道两侧规定范围内为绿化控制区,其中张构路两侧各60米、苏虞张一级公路两侧各50米,其它道路两侧各2 0-30米,绿线控制区内不得改作它用,所有建筑只拆不建;二是实行绿色图章制度。凡是新建项目,无绿化审批不得开工,无绿化验收不得交付,同时逐步推进老城区绿化达标工作,凡绿化不达标单位一律要缴纳绿化异地建设费,造绿增绿;三是完善责任机制,落实长效管护措施。按照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落实各有关产权单位的管理职责;由园林绿化、城管、城投公司等部门组成管护督查小组,每月不定期进行检查考核,评分通报,不合要求的责令

其迅速整改;对公园绿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订了管护标准和考核细则,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将日常管养全面推向市场,实行公开招标,竞争承包。目前苏州新区、常熟、张家港均无政府部门所属的园林绿化养护队伍,管理人员大幅度减少,苏州新区从事绿化行政管理的仅两人。由于各项制度完善落实到位,不仅提高了管养水平,也大大降低了政府财政支出。

苏州地区园林城市建设的经验启示我们,园林绿化建设管理要上水平,只有从创新机制,理顺体制,完善管理,提高品位等方面入手。要创出能充分体现自身特色的园林城市,我们认为,我市创园工作应着重在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绿化规划建设管理,形成全社会参与绿化建设的氛围。一是完善城乡绿化规划体系,加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突出旅游资源特色的南部山区及天目湖绿色旅游规划,突出自然山林特色的燕山风景区和西郊风景区休闲园林规划,突出绿色景观特色的沿护城河、湾溪河市民游憩绿化带建设规划,结合居住区绿化和城市公园、小游园规划,形成完整城市绿化体系;二是完善绿化建设管理体制,在城管局园林处基础上成立园林局,可为二级局建制,参照张家港市等地办法,实行城乡绿化一体化管理,严格绿化建设审批,实行严格的绿线和绿色图章制度,确保城市绿化不欠新债;三是完善园林绿化达标制度,通过拆房建绿,异地建绿,逐步还清老债,提高单位绿化达标率;四是建立全民植树机制,全民造绿,通过划片包干、建特色林等手段,形成全社会参与园林绿化建设的

浓郁氛围。

二、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营造山水园林城市特色。围绕溧阳多山、多水、多森林,山水相依的特色,做足山水特色文章。首先是凸现天目湖山水资源特色,大力推进天目湖自然山水旅游园林建设,让其成为都市后花园中的盆景;其次是加快启动燕山风景区和西郊风景区建设,建成市民近郊休闲乐园,融山在城中,园在城中,绿在城中;第三是加快实施湾溪河沿线绿化景观带建设,形成城区南北向绿化轴线;第四是严格控制城区三块契形绿地,为远期园林绿化建设大发展创造条件;第五是逐步实施沿宁杭高速公路、104国道、芜太运河和S239线两侧绿化防护林带,形成市区东西向四条绿色走廊。

三、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化管理机制。彻底改变目前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一体化的落后机制,推进园林绿化管理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全面实现建管分离,一方面要加快公园、绿地管理单位的改制和改革步伐,实现由政府包养向企业化管理和完全市场化过渡;另一方

面采用公开招标形式,全面实行绿化管养市场化;再则是制订严密的管养监督制度,实行政府监督、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提高管理水平。

赴苏州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

赴苏州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 5月19日至24日,按照省委党校统一安排,我随同支部到苏、沪、浙一带参加培训。培训期间,听取了苏州市有关领导和专家教授对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功经验的介绍,实地参观了上海、苏州、昆山等市的城市建设,考察了一些企业和农村。在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参加了为期 8天的培训。培训期间,实地参观考察了苏州市新区、昆山开发区、张家港市和海澜集团等,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到了苏州的魅力,接受了大量新视点、新思路,使我受到了强烈震撼,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对今后工作有很大启发。现将我的学习考察情况和一些体会汇报如下。 一、苏州印象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巿、昆山市、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全市人口654万人。苏州是一座千年古城,苏州园林名扬天下,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上海的后花园”。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地区跳跃

式发展的崭新篇章,其先后抓住了农村改革、浦东开发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四大机遇,经济社会发展成功跨出了“农转工”、“内转外”、“量转质”三大步,实现了率先发展“三级跳”,创造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三大法宝,开辟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局面,其发展速度之快,外向度之高,民营经济之强,企业规模之大,产业结构之优,科技水平之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15.7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6849.6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5951.6亿元,增长1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2.32万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近2万美元。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138.3亿元,增长11.2%;税收收入占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5.5%。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12.7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673.1亿元,增长13.8%,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5.8%。苏州发展如此之快,固然有着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等等,但也与苏州人解放思想、大胆作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分不开。 二、苏州经验 一是解放思想引领发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是苏州破

关于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关于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苏州园林是我国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它滥觞于汉晋,发展于隋唐,兴盛于五代两宋,再高潮于明清,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的过程。接下来我们给各位亲分享几篇,一起看一下吧! 篇1 苏州,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小桥流水,古色古香,气质婉约,这是我未见它时便有的期待。是在许多城市高楼阔路的雷同反复之后,见到苏州的矮房、流水、白墙,并不抱太大希望的我确是被其与我期望的重合度给震惊了。第一次对一座城市这么图1有好感。因而,对于次日的园林之游便多了几分期待与信心。 网师园 我们首先去了网师园,坐个公交,进入一片居民区,走过一条窄巷,它就那么静静地出现在了眼前。就像一座普通的民居,不显山不露水,真真地应了那句“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网师图2园很小,因而当我们一百多号人涌入时,里面便显得分外局促,难以体会古时小姐一人在园中散步时所领略到的独特韵致。我们的到来倒像是一群凡俗之客对这一片静谧的鲁莽冲撞了。 进入网师园,一回首我便注意到了这个场景,说实在的,我

有点被它的精致复杂给震惊到。我觉得这显示的是古人的一种生活节奏。静下心来精雕细琢,并不深究其必要性,只是按照一种惯例,再适当加以挥地做下去。最终在他们手中诞生的是一件工艺品。而我学习了两年建筑,学习的则是对于空间的一些处理,角度较为宽大。也许我会觉得古人的这种做法充满了匠气,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也该学着将目光放在细部上,静心地去琢磨一件小事,将其做到极致。即使结果是无意义的,但至少耐心是可贵的。网师园震撼我的另一个场景便是图二。明与暗的强烈对比,让人眼前一亮,给我以强烈的美的享受,至是一种神圣。在园中逛逛,会发现多处这样的明暗对比,特意在屋顶与墙或者屋顶与屋顶的交接处留出一小片天空,将一束光引入。在这极小的天空下相应地还会种上植物。我觉得这是一小片土地的引入。有天有地,合起来便是一个微缩的世界(如图3)。但是在有些地方,工匠们在交接处留出的天空是比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营造的便不再是一种明暗的对比了,而更多的有一种景观的意味,就好像一个自带天光的放大版的盆景。相对于前者,这一种类型的透气性更强,且更加舒展。照此推断,交接处再扩大一个等级,便成了各位亲可以进入、观赏、驻足的喜闻乐见的院子了。 留园

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

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 花木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苏州古典园林的花木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在形成自然山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以适当的常绿树,与土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组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花木既是园中造景的素材,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描述景的特点,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阴路曲等等,其他各园此类名称也数见不鲜。 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习用的一种手法。例如各园厅堂前的玉兰与花台上的牡丹,侧重春景;怡园内群植的紫薇,拙政园与狮子林等的荷蕖,主要供夏季观赏;留园西部土山上的枫林,以及各园的桂花与菊花,构成秋景;拙政园西部十八曼陀罗花馆前的山茶,以及各园小院内栽植的天竹、蜡梅,则为冬景。不仅如此,园林中对花木混合布置的方法更为重视,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院和留园冠云峰庭院,都配有四季分别可观赏的花木,花期衔接交替,形成四时景色的变化。 苏州园林花木的栽植,大都根据地形,朝向和干湿情况,结合花木本身的生长习性配植。例如桂花、山茶、黄杨,天竹、枸骨、女贞等耐阴,多植于墙阴屋隅;松、柏、榆,枣、丝兰等耐旱,则多植于山上;垂柳、枫杨、石榴等喜湿,多布置在池畔。但并不机械地为其习性所拘束,而是根据花木的姿态、线条、构图、色香等特点,与周围环境作有机的配植。 “远香”原由荷花引伸而来(见宋周敦颐《爱莲说》),远香堂面临荷池,故名。“倚玉”,据明文征明拙政园诗:“倚楹碧玉万竿长”,轩前原有竹。“雪香”意为梅花,“云蔚”指山间树木茂密。“待霜”指霜降桔始红,亭旁种桔树。梧竹幽居亭旁有梧有竹。松风亭前有松。柳阴路曲廊前植柳。 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有大树在园林中的作用,也是一种传统的手法。由于某些园林历史悠久,往往遗留若干百年至数百年的古树,后人重建新园,并不因其妨碍修建而加以砍伐,相反地却视为珍品,充分利用这些古树,与山,池、房屋巧妙地组合起来。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南的柏树与罗汉松,拙政园中部的几株大枫杨,留园中部的银杏与朴树,狮子林问梅阁前的银杏,都是利用古树的较好例子。 (一) 种类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有大量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萝,可供四季观赏。当地大型园林的花木约在百种以上,中小型园林亦有二,三十种至六、七十种左右。- 花木选用方面,主要利用当地传统的观赏植物,发挥地方性的特色。故园林中的树木,多半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类、芭蕉,草花,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 过去苏州古典园林对花木种类的选用,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与艺术标准,以及园主们的喜好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对于花木讲究近玩细赏,因而比较重视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对树木的选择常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封建迷信思想,在花木种类选择上也有许多反映,例如认为栽植紫薇、榉树象征高官厚禄,玉兰,牡丹谐音玉堂富贵,石榴取其多子,萱草可以忘忧等,因此就

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doc

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最近,随第十三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考察团一行去苏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活动,期间听取6场颇有深度和启示的专题讲座,包括现代营销理念、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策略与技巧、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法和经验,参观了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长盛集团公司等一批现代企业,外向型经济强镇周庄及常熟市蒋巷村等新农村典型,游览了苏州园林景区、第一丝绸厂、张家港市区等地,感受颇深,可谓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得到了启迪。尤其是苏州的重教崇文和招商引资做法引人思考。 首先是苏州的重教崇文。苏州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教育事业一直比较发达,读书重学蔚然成风。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优良传统,历史上苏州曾出过XX多名状元、进士,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就有80多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上实现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去年苏州在全省率先普及XX年基础教育,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教育各项主要指标均已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苏州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市、高中教育先进市、幼儿教育先进市、特殊教育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国家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市、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和江苏省素质教育实验区。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为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20多年来,苏州gdp年均增长14.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7%。去年,全市实现gdp3450亿元,

人均gdp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7000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219亿元,教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牢固确立“发展教育也是发展经济,而且可以更好地发展经济”的理念,坚持像抓经济一样抓教育,坚持贴近经济办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农村教育等,形成现代化大教育格局,不断强化教育服务功能,为苏州经济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在苏州使我真切的感受到苏州人的综合素质是很高的,上到政府官员、大学教授,下到百姓对各类知识的通晓程度,让我们感到这个城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人们接受教育的观念之强及教育体系的完善。苏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经验诠释了一个最根本的真谛,人才兴,则思路活,企业旺,经济强。苏州教育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启示: 一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遵循稳步、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加大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积极吸引社会投资主体直接办学、多种投资主体合作办学,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尽快的建立双鸭山大学,可通过招商的形式对外招学校,提高城市品味,双鸭山人的综合素质。构建与双鸭山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 二是从双鸭山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特色出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重点,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育体系。 三是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构建以就业

苏州参观优秀考察报告

( 考察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4659 苏州参观优秀考察报告Excellent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visiting Suzhou

工作报告| Work Report 考察报告苏州参观优秀考察报告 最近,随学习考察团一行去苏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活动,期间听取6场颇有深度和启示的专题讲座,包括现代营销理念、XX市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策略与技巧、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法和经验,参观了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长盛集团公司等一批现代企业,外向型经济强镇周庄及XX市蒋巷村等新农村典型,游览了苏州园林景区、第一丝绸厂、XX市区等地,感受颇深,可谓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得到了启迪。尤其是苏州的重教崇文和招商引资做法引人思考。 首先是苏州的重教崇文。苏州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教育事业一直比较发达,读书重学蔚然成风。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优良传统,历史上苏州曾出过xx多名状元、进士,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就有80多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上实现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去年苏州在全省率先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教育各项主要指标均已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苏州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市、高中教育先进市、幼儿教育先进市、特殊教育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国家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市、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和江苏省素质教育实验区。教育 第2页

苏州留园园林分析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留园分析

再往前走,将经过 一条幽长的夹道。 虽然开有漏窗,但 因窗外仍为建筑, 嗅不到一丝园林 的气息,此为“一 收”。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到此天井,我们始见天口,心胸不免随之放开。敞厅内悬“留园”匾额,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此为“二放”。 转过敞厅罩隔,左侧得一小门道,尽头腰门 上有“长留天地间”砖额。腰门外仍为窄直通道。 至此,我们刚觉放开的心胸不得不再度收紧。此 为“二收”。

过“长留天地间”腰门,迎面为一带横向长廊,白粉墙上嵌六只大型漏窗,窗外山池亭阁隐约可见。此六大漏窗,恰如六挂珠帘将院内山水半遮半掩,是“漏景”造园手法的运用。 长廊南侧有小天井,靠北墙植山茶、翠柏各 一,花时红绿交映,是为“古木交柯”小景。行路至此,我们的心胸收紧之后开始渐次放开,己觉园林气息直入肺腑。此为“三放”。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扑面而而来,湖上有人泛舟吹笛的,与园中美景相照应,毫不风雅。至此,留园的主景方完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建筑空间光线明暗的变化,使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收”、“一放”、“再收”、“再放”的过程,欲扬先抑,引 人入胜。坐对满目风光,回想路行来的曲折,漏景

留园中部的碧山房和明瑟楼是过去官僚地主们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筑前方的平台也是全园的主要观赏点,采取了隔水对山而立的办法:西、北两部是山体,中央有一湖相隔。 视点的高低变化 涵碧山房前的平台处,地势较低,低视点能够更好地贴近水面,因水得景;相反的,闻木樨香轩与可亭处于全园地势较高处,利于俯瞰全园。 对比 中部西侧以黄石石级为主,配有大型乔木,给人以浑厚之感;东侧,建筑物白墙掩映,透空连廊又设有花架,给人以玲珑雅致之感。池岸东西两侧风格形成对比。 西侧东侧 衬托手法突出主题 留园毕竟属于私园,不可能如皇家园囿那般庞大。所以在景观 面积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地运用衬托的手法,利用有限的面积创造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呢?这就需要池周围的池岸、建筑物、花木能恰当地发挥合衬作用,使得池面虽 小却能产生辽阔的感觉: 一、可亭尺度的小巧,衬托出北部假山的高大(实际高度不超过5米),此时假山就是亭子的基座,产 生了一种雄奇峻拔的气魄,模拟出了一种“咫尺山林”的意境。 二、刻意缩小可亭的尺度,利用透空小巧的亭子衬托水面的开阔。 三、平净深碧的池水衬托峥嵘的石山。 景

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 [摘要]: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比较于以北京为代表的皇家园林,苏州园林更注重文化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在悠远意境的创造上更胜一筹。意境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层次的美学概念。本文以苏州古典园林为研究案例,从虚实结合、含蓄与朦胧两个角度阐述其意境创造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意境借景含蓄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意境这一美学概念贯穿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成为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并以它作为衡量艺术作品的最高层次的艺术标准。在造园实践和建筑实践中,意境的创造有着独特的体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因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并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之美,而就是在于艺术意境之美。园境和诗境、画境在美学上有着共同之处,就是“境生于象外”,也就是说,园林的意境不是一个孤立的物象、一座单独的建筑、一片有限的风景,而是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样的意境能够给予观者更为丰富的美的感受。 一虚实结合 一处园林的大小、规模是有限的,怎样将大自然的万水千山缩略于园中,得其神髓与意境,怎样小中见大,在有限中见出无限,是造园家为园林布景前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苏州园林的造园实践中,常常采用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感。 沈复《浮生六记》谈到虚实相生的手法时,说:“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①可见所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都是为了在观赏者的心理上扩大空间感。 分景和隔景都是通过分隔空间来扩大空间感,增加景色的层次,使景色的趣味多样化。借景,则是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从而突破有限的空间而达到无限的空间。

赴苏州工业园的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2090 赴苏州工业园的考察报告标准范 本 The new situation in 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emergency, makes the information open and transparent by reporting the details, and then forms a closer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工作汇报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赴苏州工业园的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报告文件适合在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县委组织第十二期青干班学员赴江苏考察了苏州工业园。期间,我们了解了苏州工业园的有关情况,参观了工业园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觉收获很大。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

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 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5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我们的目标是: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十年来,在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发展效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大幅改善,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4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累计新增就业

苏沪杭考察报告内文

1、绪论 1.1 考察目的 学习和总结我国具有代表性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城市园林、风景式园林的先进经验和成就,进一步掌握和扩大园林专业,了解园林工作的意义和承担的责任,为毕业设计和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园林设计及园林工程的思路提供感性认识和经验教训。 1.2 考察内容 通过参观实习、实地考察、分析讨论,学习和了解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和造园艺术手法,学习和掌握我国现代城市园林的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内容、形式、规划等特点,掌握现代城市各类公园规划布局原则、尺度、比例和方法。 1.2 考察地点 1.2.1 浙江美术馆,清河坊,中国美院,杭州风景式园林:西湖(花港观鱼、三潭印月、小瀛州、曲院风荷等)。 1.2.2 浙江绍兴鲁迅故居 1.2.3苏州科技博物馆,忠王府,科技展览馆,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留园、虎丘等 1.2.4上海现代城市景观园林:上海博物馆、上海城市规划馆、上海老场坊,M50、上海雕塑中心、人民广场、南京路、外滩、东方明珠、城隍庙、宜家家居等。

2、考察调研 2.1 天堂杭州 杭州是我们的第一考察路线,我们揣着我们的梦想与企盼来到了“人间天堂”——杭州。她是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自然神秀,步步山水旖旎,处处都是名胜。杭州长达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中,孕育了丰富的“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大运河的开通,吴越建都,宋室南迁,使杭州作为东南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愈发繁华。千年的文化积淀,秀丽多姿的山水,使杭州旅游别具魅力,成为浙江旅游的精华所在,也是她走向世界的渊源……(如图2.1.a 、图2.1.b ) 。 2.2 中国美术学院 2011年5月31日是我们到杭州的第一天,我们第二天早晨9:00就从宾馆出发,来到了久负盛名的中国美术学院。我们是搞艺术的,所以走进美院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我们看了别人的作品,了解了学校的过去和现在,它凝结着我国老一代教育家对中国艺术教育的心血,是中国近代艺术发展的缩影。 1928年,由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创建的国立艺术院,是当时中国最高的艺术学府;中国美术学院这座艺术的天堂,在这里我们逗留的时间很短,虽然不能体味,国美深厚的艺术内涵,但是它的整体的建筑与幽雅的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盛气凌人的感觉,可是现场感觉真不觉得跋扈, 图2.1 (a) (b)

苏州园林考察报告(共2篇)

苏州园林考察报告(共2篇) 毕业考察报告 题目:于苏州园林的艺术探究 班级:广设101 姓名:季秀山 学号: 指导教师:倪鹏飞 完成日期: 013年10月26日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关于苏州园林的艺术探究 姓名:季秀山010061164 [文章摘要]苏州园林的艺术以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和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园林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苏州园林的基础思想是二分合一,讲究与自然和谐共存。苏州园林的文化象征意义丰富,苏州园林的建筑体现出了整体性、抽象性、运动性,体现了儒道两家思想,对现代建筑在造型和结构方面影响十分深远。 [关键词]:苏州园林文化造型艺术内涵 苏州古代园林 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将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

和创造性的艺术美融为一体,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此外,苏州园林还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所反映出的造园艺术,建筑特色以及文人骚客门留下的诗画墨迹,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 苏州现代园林 在一个地方经过长时间的熏陶,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我们不断发展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之中,苏州的园林文化也在不断地更新。虽然有时候很多人觉得与古代的精致和文化的底蕴和内涵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在布局方面上的巧妙和摆设方面的巧夺天工都如班门弄斧,但是,在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之中,苏州现代的园 林也有其独特的可取之处。由于苏州现代园林没有古代苏州园林那么的著名,所以很难找到有关于苏州现代园林的论述。因此就有鄙人通过对苏州现代园林的一些图片和资料来发表一下简陋卑劣的感言。 苏州园林的造型艺术 .廊的造型艺术 廊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建筑物,但造型很丰富,艺术造型很强。从廊的形式分,大致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波形廊等,从廊的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结合的角度来考虑,又可分为沿墙走廊、空廊、楼廊、爬山廊、水廊、花廊、复廊等。

赴苏州工业园的考察报告文档

赴苏州工业园的考察报告文档Investigation report of Suzhou Industrial Park

赴苏州工业园的考察报告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考察报告是指为了了解某地区的基本情况,或者为了获取某项科研任务的科学数据或证据,根据一定的科学标准,亲自进行考察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写成文章,如考察散记、考察札记、考察日记,以及一些学术性的报告等。本文档根据考察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县委组织第十二期青干班学员赴江苏考察了苏州工业园。期间,我们了解了苏州工业园的有关情况,参观了工业园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觉收获很大。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 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5万,其中,中新合作开

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我们的目标是:把苏州工业园区 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 关怀和高度重视。十年来,在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发展效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大幅改善,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4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累计新增就业 岗位超过20万个。XX年,园区以中央领导多次视察园区和中 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成立十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为动力,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服从和主动适应宏观经济调控,在加快开发建设步伐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增长42%;进出口总额达281亿美元,其中出口119亿美元,分别增长96% 和99%;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增长39%;新增合同外资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分别增长96%和50%;新增注 册内资174亿元,成为了国内开发速度较快、协调发展较好、竞争力较强的开发区之一。 二、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

苏州园林考察报告

苏州拙政园园林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2年7月15日-7月20号 考察地点:苏州拙政园 考察内容:园林景观 考察目的: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 说到园林,大家一定会想到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今年暑假有幸到苏州游玩,特此以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作为这次的考察报告。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一)布局分析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拙政园CAD平面图)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

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 (二)水体分析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通过人工的修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拙政园中部现有水 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 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 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在 巧妙用“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漏

赴苏州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赴苏州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XX区。目前,园区以占XX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6%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我的观察,两区在经济总量上超过苏州工业园区,但在城市建设、整体形象、区域管理服务等方面,与苏州工业园差距很大。一、城市建设大规划、大投入、大手笔苏州工业园区城区建设超前谋划,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突出特点是大规划、大投入、大手笔、大效果,给人感觉是不计成本.苏州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苏州东部地区是长三角“区域中轴”重要区段的判断,确立了未来苏州中心城市将由“苏州主城"和“苏州新城"组成“双城”结构、东部新城是首要发展方向的定位,提出了“苏州中心城区发展方向在东部、市域cbd在园区、未来新城在湖东"的城市发展战略。苏州工业园区根据这一发展定位,提出推进新一轮开发建设,追求完美全力打造苏州东部XX 区的目标,突出了“以人为本”理念,较好地体现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形成了较强的综合环境优势。一是坚持规划先行.从开发伊始,园区就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总体规划,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近年园区重点围绕新十年发展目标和“洋苏州新天堂”的发展定位,通过国际招标等方式先后开展了30多项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为推进新一轮开发建设赢得了主动。二是区域环境展现新的面貌。超前投入300余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基本完成了中新合作区主要基础设施开发。特点是:第一,绿化高标准,积极打造生态园林城区,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绿地覆盖率超过45%,为区内企业和居民提供了最佳的居住和创业环境。沿湖沿河沿路绿化力度进一步加大,方洲公园、沙湖生态公园、独墅湖湖滨公园以及金鸡湖风之园、玲珑湾、

苏州园林拙政园调研报告Microsoft Word 文档

简介: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其中两处在北方,是我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两处在苏州,是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 关键词:障景隔景移步换景景随步移 经过拙政园的墙门和"通幽""入胜"腰门,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的东部。东部花园的南部有一座三开间的堂屋,名为"兰雪堂"。"兰雪"两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象征着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为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田园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也称为"补园",园内建筑物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从图上看,拙政园没有明显的中轴线,没有传统的对称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疏朗开阔,近乎自然,是苏州诸多园林中布局最为成功的范例。 走出"兰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丛和古树,簇拥着一座巨大的石峰,状如云朵,岿然兀立,西侧有两块形状怪异的湖石,两石中间夹着一条羊肠小道。中间这座石峰叫做"缀云峰",像一个巨大的屏风,挡住来宾们的视线,这种"开门见山"的造园手法,被称作为"障景",起着引人入胜的作用。 过了假山,我们看到的是拙政园的东部主要景色。明代崇祯年间,刑部侍郎王心一买下东部后,建造"归田园居"。园内有山岛、荷池、松冈、竹坞,好一派田园风光。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物,除了"兰雪堂"外,还有"秫香馆"、"天泉阁"、"芙蓉榭"等。 "芙蓉榭",就是建筑在荷花池边上的水榭。榭,是苏州园林建筑中的一种类型,造型轻巧,建在水边或高坡上,下面架空或半架空。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木芙蓉是一种变色花,早晨朝霞初现时是淡红色,中午阳光直射时变成紫红色,傍晚夕阳西下时又变成粉红色,甚为珍贵。水芙蓉,是指荷花或莲花。"芙蓉榭"的正面一池荷花,背后是一堵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的强烈反差,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宁静的气氛。 "天泉阁",矗立在一片翠绿的草坪上,攒尖戗角,重檐八面,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醒目。相传,这里原来是元代大弘寺的遗址。筑园时,在寺井上造了"天泉阁"。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边看却只有一层。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这就是苏州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摘要:不论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1]。文章详尽系统地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特色,配置原则,品种选择及具体配置方式等内容。以便为保护或修复苏式古典园林和营建仿古园林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孤植,丛植 1.植物造景定义及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一般着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2]。 2.种类的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可用于造园的种类很多,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本在此均有种植,当地大型园林的植物都在百种之上,中小型园林植物种类少的有

关于园林景观调查报告

关于园林景观调查 报告

关于城市园林景观的报告 一、城市园林景观简介 所谓城市园林景观,是指把园林的理念运用在城市建设中,利用乔灌木的配植、铺装的选择、小品的搭配等,创造出适应各种建筑物及辅助设施的景观效果,使城市增加园林绿化率,优化环境卫生、丰富城市景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二、城市园林绿地分类 城市园林绿地大致能够分为七大类: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交通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绿地。不同的绿地类型,对园林造景、植物配植有不同的要求,只有在满足环境对绿地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园林景观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因此认清园林绿地的类型、景观作用、使用人群、周边环境等应当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首要工作。 城市园林绿地类型的功能简介如下:

三、城市园林景观要素: 景观要素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一般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一般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 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一)园林植物树种的选择: 在绿地的整体景观中,需要运用乔灌花草的高度差异,创造出层次有致的绿地空间,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过渡自然。既能够体现建筑物的特色,又可与周边的园林景观相协调在树种的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1,注意色彩的搭配 由于树种分为有常绿树种、落叶树种;观花树种、观叶树种等,为保证绿地景观色彩的丰富度,使得四季有花,常年有绿,因此在选择树种时,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乔木、灌木与藤蔓植物结合,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地配植和点缀时令开花花卉草坪。从而使得该园地的色彩丰富,具有层次感。 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如由

苏州参观优秀考察报告文档

2020 苏州参观优秀考察报告文档Contract Template

苏州参观优秀考察报告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 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体会指的是接触 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 法和自己的理解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最近,随学习考察团一行去苏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活动,期间听取6场颇有深度和启示的专题讲座,包括现代营销理念、XX市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策略与技巧、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法和经验,参观了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长盛集团公司等一批现代企业,外向型经济强镇周庄及XX市蒋巷村等新农村典型,游览了苏州园林景区、第一丝绸厂、XX市区等地,感受颇深,可谓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得到了启迪。尤其是苏州的重教崇文和招商引资做法引人思考。 首先是苏州的重教崇文。苏州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教育事业一直比较发达,读书重学蔚然成风。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优良传统,历史上苏州曾出过xx多名状元、进士,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就有80多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上实现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去年苏州在全省率先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中段教

育毛入学率达到93.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教育各项主要指标均已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苏州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市、高中教育先进市、幼儿教育先进市、特殊教育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国家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市、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和江苏省素质教育实验区。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为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20多年来,苏州gdp年均增长14.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7%。去年,全市实现gdp3450亿元,人均gdp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7000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219亿元,教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牢固确立“发展教育也是发展经济,而且可以更好地发展经济”的理念,坚持像抓经济一样抓教育,坚持贴近经济办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农村教育等,形成现代化大教育格局,不断强化教育服务功能,为苏州经济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在苏州使我真切的感受到苏州人的综合素质是很高的,上到政府官员、大学教授,下到百姓对各类知识的通晓程度,让我们感到这个城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人们接受教育的观念之强及教育体系的完善。苏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经验诠释了一个最根本的真谛,人才兴,则思路活,企业旺,经济强。苏州教育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启示: 一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遵循稳步、健

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 篇一: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一)布局分析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

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二)水体分析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通过人工的修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在巧妙用“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漏景的造景手法,通过漏窗,可以观看到外面的长廊美景。漏景即通过花墙、漏窗,把墙外的景物透漏进来。漏景不仅从漏窗、花墙取景,还可通过漏屏风、漏隔扇、树枝、疏林、飘拂的柳丝中取景。拙政园中漏景手法的运用,使游客无处不能欣赏到美景,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水令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融为一体,简朴素雅,

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解读

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解读 空间,某种程度上作为建筑的第一要义,在我们平时的设计与思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抛去建筑表面那些浮华的装饰,一个好的建筑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空间。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为使用者、游览者创造出丰富有趣又便于使用的空间,是我们平日设计课的研究思考方向之一。那若将苏州古典园林的草、木、水、石等全部暂且抛开,唯余其空间构成与序列,那么,它们吸引我们的地方又究竟在哪里呢? 园林空间是指在人们的视线范围内由地形、植物、山石、建筑等造景要素所构成的景观区域。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创造空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园林艺术就是一门空间艺。庭院作为园林空间的基本空间单元,将庭院以一定的秩序组织、再利用天然或人工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植,构成供人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空间,因而通过对传统经典的园林空间的基本构成、空间特点、序列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剖析,有助于突破旧制与常规,为园林发展制定新的规则与秩序,为构建生态、艺术、实用的城市大园林模式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在中国古代传统空间观中,没有一座建筑单体是孤立存在的,它既是建筑组群中的一员,也是天地宇宙中特定位置的一员,受“礼制”中整体秩序的严格制约。因此,在任何中国古代传统空间中,都包容了一个统一的具有宇宙意义的空间秩序,使其具有强烈的适应性,包容性和韵律感,即中国古代传统空间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孕育而生。 园林空间的片段性是园林最本质最基本的空间特点,从古典园林整体空间布局到脚下的铺地装饰,无不体现出化简为繁的空间处理手法,而这一切都是由“小中见大”,“壶中天地”这样的哲学思想所决定的。古典园林的空间特点有很多,但所有的特点都是基于片段性而来,且与之有很强的派生关系,本 章节试从古典园林最本质的特点——片段性开始探讨古典园林的空间构成,并由此递近的推测空间片段之间的联系和其生长的“脉络”。 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丰富多样,常以小中见大、错落有致、流动多变而著称。通过揭示苏州古典园林空间变化规律,可为空间配置与序列提供理论依据。 从苏州古典园林庭园及构成要素的多项统计分析中发现:开敞性庭园多配以水面和山体,封闭性庭园多配以平地和植物,以水面为主的园林由于水面自身会流动需要较强的围合才能汇集。所以各庭园沿纵向排列构成园林,形成线状的布局。但规模较大的园林还会沿横、纵两向排列构成园林,形成面状的布局。具有容积空间围合、容纳的特点。以山体为主的园林中,由于山体需要堆叠才能形成,所以各庭园沿竖向排列构成园林。但规模较大的园林还会以水面、山体为主。各庭园沿纵、横、竖三向排列构成园林,形成立体布局,具有立体空间填充、堆积的特点。 空间序列,是指空间的先后顺序,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合理组织空间的顺序、流线和方向,强调空间的连续性关系。有机的秩序感,及有序安排园林空间的流线、主题、结构是创造丰富景观及赋有喻意的空间序列的关键。因此把古典园林比喻为山水画长卷,就是指其具有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等特点。 通过分隔空间、划分区域、围合院落,可以产生若干空间,从而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及多个主要景物。再借用设置大量完全通透的门洞、窗口而使被分隔的空间相互连通、渗透。在单个空间围合构件上开洞,就可把相互独立的空间连接起来,通过空间的延伸与渗透使相邻空间相互连接,再利用远借、近借、邻借、俯借、仰借,使有限的园林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层次,空间突破了场地的物质边界,有效地融合场地及周边环境形成流动空间。 所谓以建筑分合空间,是指园林建筑对园林空间起着划分和组合的作用。园林建筑不是一种纯粹的物质构建,作为生活方式的物质依托,园林建筑本身凭借人的想象而具有人的内在灵魂。在园居中,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