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货膨胀经济学--中译文

通货膨胀经济学--中译文

通货膨胀经济学--中译文
通货膨胀经济学--中译文

《通货膨胀经济学》书评

(Bresciani Turroni [著] Millicent E. Sayers [译] London:Allen and Unwin, 1937)

Joan Robinson The Economic Journal, Sept. 1938: 507-513

Bresciani Turroni教授的大作,现有绝佳译本,对英国学生研习通货膨胀具有重大价值。但初版7年后,该书多少有些过时。

长期以来,有关德国恶性通货膨胀的理论探究充斥着政治偏见的阴影。德国作者们将巨额战争赔款视为问题的主要成因之一,进而认为马克汇率的崩溃导致了通货膨胀。(这里仅从单纯描述的角度使用通货膨胀,意即价格水平的急剧大幅上涨,而绝无价格水平上涨是否系“货币的过错”之类的问题考究型[question-begging]理论含义)。盟军发言人则谴责德国的巨额财政赤字,进而认为通货膨胀主要导因于货币的创造。Bresciani Turroni教授是盟军或货币数量论的坚定支持者。

乍看之下,就像作者公开承认的那样,诸多事实似乎支撑德国的观点。汇率和物价从战后最初数年的适度波动,逐步演变为1921年下半年肇始的严重通货膨胀,这一转变的导火索是马克汇率的突然下跌【主要导源于马克汇率的骤跌;1921年5月,1金马克=15马克;1921年11月,1金马克=63马克】——这是毫无争议的事实。而马克汇率的下跌,又主要归因于德国开始用现金赔付战争赔款。这一时期德国赔付了10亿金马克,而德国每年的出口总额约为60亿金马克。因此,有理由将马克汇率下跌归因于由战争赔款引致的外汇需求

突然增加。急于为战争赔款辩解的作者,则将马克汇率下跌归咎于Upper Silesia[波兰东南部地区的产煤区和重工业基地,原由德国管治]分治导致的信心冲击。但这无碍于探究中的主要问题

——无论马克汇率崩溃的成因何在,很清楚,是马克汇率的崩溃触发了恶性通货膨胀。1921年、1922年价格变化的幅度和暂时次序,均支撑这一观点。如果通货膨胀的推力来自汇率贬值,则汇率贬值将领先于物价上涨,同时,贸易品价格上涨领先于国内价格上涨。事实也正是如此,这一变化的幅度和速度呈现的次序是:汇率——进口价格——出口价格——国内价格——生活成本——工资。此外,支撑这一观点的还有价格变化的地缘扩散,即从主要港口和贸易中心扩展至德国内地。

作者对所有这些因素提出了对立的理论观点。如果国内收入没有上涨,则汇率贬值无法无限持续,必将在某处终止。贬值导致的刺激出口、限制进口必将消除国际收支逆差,实现稳定汇率水平下的新均衡。作者承认,由于国外需求的非弹性,在一定幅度内,汇率贬值将降低出口总额的黄金价值,从而加剧贸易逆差。然而,作者指出,进口品的国内价格的足够幅度上涨必将遏制国内需求,从而贸易逆差必将在某一汇率水平上自动扭转,进而贬值终止。基于这一理由,他否认了马克贬值是通胀主因的观点,而置支撑这一观点的证据于不顾,转而倾向于其他解释。

他的解释是,由德意志帝国银行借款所补足的财政赤字导致了货币数量持续增长。按照作者的理解,其他事项由此递次催生。但在接受甚至是理解这一观点之前,必须对这一事实解释进行详细辨析。

财政赤字对物价的影响可划归两个部分。无论赤字的弥补方式如何,财政赤字的直接效应是收入提高,支出增大,工商活动扩大。即便德国政府长期向公众举债,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必将提高收入水平、促进工商业务。从中央银行借款所形成的财政赤字的间接效应,是导致货币数量增加,货币数量随赤字扩大而持续累积。

就赤字的直接效应而言,它在通货膨胀早期阶段的影响日渐减弱。1920年,德国的财

政赤字是60亿金马克(这里采用金马克作为度量标准,虽不精准,但足以说明问题)。1921年的赤字为37亿金马克,1922年为24亿金马克。赤字规模仅在1923年增加。1921年中期到1923年3月,赤字的直接效应不断递减,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发生作用,则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将持续下降。如果要将初始阶段的通货膨胀归咎于财政赤字,则其惟一的罪魁祸首是赤字的间接效应——货币数量增加。

作者假定(而不是声辩)货币数量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这一观点难以接受。货币数量增加毫无疑问地具有提高价格的趋向,因为货币数量增加将压低利率,从而刺激投资,减少储蓄,进而促进经济活动。然而,没有证据表明,德国的实践遵循了这一次序/逻辑。

在通货膨胀时期,投资率通常高居不下,这是事实。同样是事实的是,通货膨胀时期的储蓄率急剧下降。普通公众几乎完全不再储蓄,投资资本全部来源于公司利润。此外,个人通过动用既往的财富积累而大幅削减储蓄。在支撑通货膨胀时期高水平的经济活动中,高投资率、低储蓄倾向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所有这些效应导源于物价水平不断上涨的预期——这些效应强化了正在形成中的通货膨胀——而非导源于利率水平过低。

这一反证同样适用于作者关于货币流通速度的论述。如果通货膨胀不应归因于低利率,自然也就不能归咎于货币需求下降,后者的表现形式是货币流通速度提高。

作者反对汇率贬值导致通货膨胀的观点,但他自己的解释亦漏洞百出。无论是财政赤字,

还是货币数量增加、货币流通速度提高,都不能产生引致通货膨胀的各种效应。很明显,上

述各种解释肯定遗漏了某些关键要素。

被遗忘的因素不难发现,这就是货币工资。无论汇率贬值还是财政赤字,都无法独自解释通货膨胀。但若将货币工资上升纳入视野,则其作用极易分辨。1921年马克崩溃后,进口品价格急剧上升,带动国内价格随后上涨。由此导致的生活成本上升驱动了更高的货币工资需求。在失业率不高(1921年8月德国工会成员的失业率为2%,1922年为0.2%)、公司利润随价格上涨而增加的背景下,德国工人却得直面挨饿的困境。因而,工资获准提高。不断上涨的工资,抬高了国内生活成本及国内的名义货币工资,抵消了汇率贬值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效应。因此,每一轮工资上升,推动着汇率的进一步贬值;而每一轮货币贬值又催发了新一轮的工资上升。当工资依据生活成本(的提高)而调整时,这一进程自动加强。这样,只要货币工资上升被赋予适当的角色,作者坚信的“汇率总会趋向某一均衡水平,马克崩溃不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观点,就毫无说服力。

然而,尽管德国认定的汇率贬值导致通胀的理论不无道理,但也不能因此抹杀盟军理论的合理性。在失业率极低的条件下,足够大的赤字规模将抬高商品价格,并使劳动力需求上升至工资上涨压力无法抗拒的地步。每一轮工资上涨都将导致物价上涨,由此形成了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发生的汇率崩溃无异于火上浇油。而1923年鲁尔地区的“消极抵抗”导致的财政赤字,很可能直接导致了马克的最终坍塌。

因此,汇率贬值或财政赤字均可能触发通货膨胀,德国的历史也提供了这方面的具体例证。然而,通货膨胀的本质是货币工资的快速、持续上涨;没有货币工资的上涨,就不会发生通货膨胀。任何触发货币工资急剧上涨的因素都将催发通货膨胀。

也有可能是货币数量增加导致通货膨胀。可以预见的是,(货币数量增加导致的)利率水平的足够下降,将导致投资急剧增加,从而失业消失,货币工资—物价的螺旋上升形成。但这仅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不能解释德国实际发生的事件进程。

事实上,货币数量十分重要,这不是因为它导致通货膨胀,而是因为它使通货膨胀得以持续。如果没有货币数量膨胀,则本应发生的情形是:利率上升,投资受阻,储蓄增加,从而失业再现,货币工资上升自动终止。然而,实际发生的事实是,财政赤字、德意志帝国银行“满足交易需求”的政策以及应运而生的官方、非官方通货,共同满足了货币需求,因

而截至1922年7月的短期利率并未开始急剧上升,从而没有阻碍通货膨胀的发生。

1923年,短期利率急剧上升到日贷款利率高达20%的地步(尽管德意志帝国银行的再贴现利率最高仅为90%)。但在这种背景下,物价持续上涨的预期十分强烈,以致高利率不可能阻止企业家扩大投资,或鼓励普通公众进行储蓄。因此,1923年的高利率没有阻止通货膨胀的事实,不能证明高利率在1921年同样无效。这样,货币数量论的拥趸者可能会据此推断,货币数量增加导引了通货膨胀的发生。

作者在“结论”部分的观点不过是“货币数量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准确把握必要条件、充分条件的区别似乎是化解这一纷争的关键所在。诚然,在刹车制动时,火车停止不动,但据此推断火车启动的原因是解除了刹车制动,则是愚蠢之极。货币数量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成因的说法,既不尽合理,也非完全合理。此种类比可推向深入。如果火车机车强劲有力且全速前进,则启动刹车制动也不能使火车停止。同样地,一旦价格不断上涨的预期形成,单纯地阻止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能仍不足以约束经济扩张。

人们有时也认为,1923年11月马克币值的稳定表明,如果有效控制了货币数量,通货膨胀可以随时终止。作者不由自主地提供了这一证据,但却做了迥然不同的事实解读。在马克币值实现稳定前,德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行将自我终结的巅峰。马克币值的稳定仅仅发生于马克事实上几乎完全丧失货币职能之时。马克不再履行货币职能经历了三大阶段。1921年秋,它不再充当“价值的贮藏手段”。当物价持续上涨的预期广泛形成时,持有货币的需求开始消失,其表现形式是未清偿货币数量之实际价值不断下降。1922年下半年,马克不再充当“记账单位”。以汇率为参照来标注价格、调整工资率,变得日益普遍,从而实际的记账单位是美元。马克纸币从未停止履行“交换媒介”职能,但它大多被外国货币和应景而生的各种“价值稳定”工具所取代。最后,在1923年的大衰退中,马克不再充当“延期支付的标准”,因为贷款合约开始以美元、铜、千瓦时和类似实物做延期计价标准。这一过程扩散蔓延后,涨价预期不再具有刺激投资的功能,因为不存在以美元或特定商品表现的价格上涨预期。于是,通货膨胀刺激经济活动的力量消耗殆尽,1923年8月失业率的急剧上升引人注目。1923年4月,[由于法、比10万军队]入侵鲁尔地区引发的动荡将工会成员的失业率提高至7%,但通胀对经济的推力再次将失业率压低至7月的3.5%。在最后的经济衰落中,通胀的经济推动力枯竭,失业率升值9月的19%。

地租马克(黄金不足,故以价值32亿“地租马克”的地产和工业品抵押发行的马克。新的“地租马克”与美元挂钩,以4.2马克兑换1美元。它与“纸马克”的比价则是1:1万亿)1实际上不过是正在使用的、官方版本的“价值稳定”货币。币值稳定化毫无疑问地是坚定而具谋略的政策举动,但它对支撑“限制货币数量可以抑制(高级阶段的)通货膨胀”的观点毫无进益。

11923年11月推出,德意志帝国银行董事、德国总理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财政部长汉斯·路德共同制定出一个创造性的新财政政策—“地产抵押马克”。由于德国黄金不足以支持纸马克发行,故以价值32亿的“地租马克”的地产和工业品作抵押发行。新的“地租马克”与美元挂钩,以4.2马克兑换1美元。与“纸马克”的比价为是1地租马克等于1万亿的“纸马克”)

一、德国作为战败国的赔款

德国的赔款问题是凡尔赛条约中悬而未决的最复杂的国际问题之一。巴黎和会后,战胜国列强以争夺欧洲霸权为目的,继续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着激烈的争斗;德国政府虽然被迫接受了战胜国的赔款要求,但采取了“履行它,就是要证明它无法履行”的策略,并利用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消极对待赔款。于是在战胜国之间以及战胜国与德国之间在赔款问题上的矛盾,终于在1923年初引发了一场尖锐的军事政治危机。

赔款问题与鲁尔危机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应在1921年5月l日前交付200亿金马克赔款,并成立赔款委员会解决赔款总额和分配比例问题。该委员会设在巴黎,由英、法、意、比各派一名代表组成(美国由于拒绝批准和约,仅派了半官方代表),法国代表任主席,他有权在表决各为两标的情况下做出最后裁决,从而使法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处于实际的领导地位。为防止德国不履行赔款,协约国于1920年4月达成协议:如果德国不支付赔款,协约国可以采取制裁措施,同年7月,赔款委员会在斯帕召开有德国人参加的会议,规定了各国应得的赔款数的比例。但德国拖延支付,到1921年初原来规定的支付200亿金马克的数字大约还差120亿。于是赔款委员会在1921年3月召开的伦敦会议上,强迫德国接受协约国规定的赔偿时间表,德国表示拒绝,协约国便决定对德国实行制裁,并于3月8日出兵占领了莱茵河东岸的杜塞尔多夫、杜依斯堡和鲁尔奥尔特。同年4月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的总赔款额为1320亿金马克(其中包括德国于1921年5月1日前尚未支付的120亿)。5月5日该委员会向德国发出了一份支付时间表和一份最后通碟,要求德国每年支付20亿金马克和它出口商品价值的26%,并要求在5月底前必须交付1921年的赔款10亿金马克;如果德国到5月12日仍未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协约国将占领鲁尔。这导致了德国费伦巴赫内阁的倒台,代之而起的维尔特内阁于5月11日接受了赔款总额和支付时间表,到8月德国偿付了10亿金马克的赔款。

德国在支付了上述赔款之后,便打算拖延以后的支付。1922年7月和11月,德国以财政危机为理由,要求延期支付其余款项。英国政府支持德国的要求,提出减少赔款总数和延期付款的方案,但遭到法国的坚决反对。于是不仅英法在赔款问题上的分歧加剧,而且德法矛盾也迅速激化,法国遂决定对德国采取军事行动。

二、鲁尔危机

1923年1月11日,法国不顾英美的反对,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约10万法、比军队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从而酿成了当时欧洲最严重的国际事件。

德国**法、比的行动侵犯了德国主权,并实行不计后果的“消极抵抗”政策,宣布停付一切赔偿,要求鲁尔地区行政官员拒绝服从占领当局的命令,企业一律停工,企业主的损失由国家补偿,失业工人由国家救济。对于德国的“消极抵抗”,法国则采取扩大占领区范围,加强军事管制,接管矿山、企业和铁路,解雇抵抗者,在占领区和非占领区之间广设关卡,征收关税等方法相对抗,从而使鲁尔危机更加深化。

鲁尔是德国冶金工业的中心,它生产的煤、生铁和钢产量占德国年生产的80%以上。法比占领鲁尔和德国的“消极抵抗”使德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工业生产急剧下降,资金大量外流,失业工人激增,通货膨胀达到天文数字。8月柏林工人总罢工,迫使古诺政府下台,德国政局动荡不安。然而,法国也没有从占领鲁尔中得到好处。占领期间法国支付了高达10亿法郎的占领费,但它从鲁尔运出的煤、铁的价值却抵不上这笔费用。由于来自鲁尔的煤炭供应大减,使法国的生铁大幅度减产,经济受到严重损害。法国的行动还在道义上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

英美两国感到,像法国这样用武力迫使德国偿付赔款,势将使德国的经济陷于崩溃,造成革命危机。因此它们向法、德双方施加压力,要求尽快结束鲁尔危机。英国向法国发出措辞激烈的照会,声明英国认为法比的行动决不是条约所授权的制裁,要求恢复占领前的状况,否则英国就不会在赔款问题上再支持法国。美国支持英国的立场。为迫使法国就范,英美向金融市场大量抛售法郎和法国有价证券,迫使法郎贬值,使法国财政形势更加恶化。同时英国要求德国取消“消极抵抗”,并正式同意美国在1922年就提出的建议,即召开国际专家委员会解决赔款问题。美国则表示美国专家可以接受邀请,但反对把赔款和欧洲各国欠美国的战债问题联系在一起。

鲁尔危机造成的严峻经济形势和政治危机,以及英美的压力,使德、法双方都难以坚持原来的政策。

德国接替古诺上台的斯特莱斯曼政府于9月26日宣布停止“消极抵抗”政策。法国则迫于财政困难,不得不向美国举债,并被迫同意召开国际专家委员会重审赔款问题。

三、啤酒馆暴动

1923年,纳粹党员发展到三万余人,成为德国一支新起的引人瞩目的政治力量。其时,正值德国马克暴跌,金融界一片混乱,法国、比利时又出兵占领了鲁尔,激起了德国人民对政府的愤怒情绪和爱国热情。希特勒认为夺取政权时机已到,他联合德军前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企图仿效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利用暴力推翻当时的魏玛共和国。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和鲁登道夫带领冲锋队,利用巴伐利亚军政头目在慕尼黑一家啤酒店举行宴会之际发动政变。但最后失败,在这场冲突中,16名纳粹分子和3名警察被打死。主要策划者包括纳粹党领导人阿道夫·希特勒、一战德军名将埃里希·鲁登道夫及其他战斗联盟(Kampfbund)的成员(由纳粹党、冲锋队等组织组成)。

1924年2月26日,希特勒与其部下鲁道夫·赫斯被判监五年,鲁登道夫则被判无罪。在牢狱中,赫斯担当秘书,协助希特勒撰写了《我的奋斗》,作为后者的自传与政治思想的代表作。这次政变虽被镇压,却提高了希特勒在纳粹党内的地位。同时希特勒明白到不能以武力夺权,而是应该用合法的途径。希特勒最后在该年12月被释放,但赫斯则坐牢七年半。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6章 通货膨胀)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 第16章 通货膨胀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通货膨胀()11100t t t P P t P π---=?[Inflation ()11 100t t t P P t P π---=?] 答: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人们一般采用价格指数来计算通货膨胀率,常用价格指数有:消费价格指数和GDP 紧缩指数。通货膨胀率即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1=100%1t t t t --?-年的价格水平年的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年年的价格水平 2。通货膨胀的类型: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strains of inflation :low ,galloping ,hyperinflation ) 答:按照严重程度不同,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三类: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和恶性的通货膨胀。 (1)低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为一位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愿意签订以货币形式表示的长期合同。 (2)急剧通货膨胀是指总价格水平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二位数或三位数的速率上涨时的通货膨胀。这种急剧的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扭曲。其特点为:一般地说,大多数经济合同都会实行指数化;货币贬值非常迅速,人们仅在手中保留最低限度的货币以应付日常交易所需;金融市场逐渐消亡,资本逃向国外;人们囤积商品,购置房产,而且绝对不会按照很低的名义利率出借货币。 (3)恶性通货膨胀是指各种价格以每年百分之一百万,甚至百分之万亿的惊人速率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影响(再分配,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impacts of inflation (redistributive ,on output and employment )] 答:(1)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再分配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人们手中财富的实际价值来实现。一般说来,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会将财富从债权人手中再分配给债务人,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往往有利于债务人而有害于债权人。如果通货膨胀率出现不可预期的下降,那么所产生的效应就正好相反。但在更多时候,通货膨胀只是将收入和资产搅合在一起,随机地在全体居民中进行重新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第四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一、选择题 1.货币是( D ) A.交易所用资产存量。 B.公众手中的现金。 C.价值储藏手段、计价单位和交换媒介。 D.以上全部。 2.物物交换的经济体要求( C ) A.使用法定货币。 B.使用商品货币。 C.需求的双向一致性。 D.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而非交换媒介。 3.法定货币( D ) A.以黄金为后盾。 B.由意大利汽车制造商确定为货币。 C.包括通货和银行金库里储存的黄金。 D.是一种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 4.下列哪种情况下货币供给增加( B ) A.政府购买增加。 B.联储从公众手中购买国库债券。 C.一个平民购买通用汽车的债券。 向公众发售股票,然后将收益用于新工厂的建设。 5.下列哪项不包括在M1中?( C ) A.通货。 B.活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旅行支票。 6.根据费雪方程式,名义利率( A ) A.等于实际利率加上通胀率。 B.等于实际利率减去通胀率。 C.总是比实际利率高。 D.不变。 7.根据费雪效应,更高的通货膨胀率会导致( C ) A.更高的实际货币余额。 B.更高的实际利率。 C.更高的名义利率。 D.以上全部。 8.如果通货膨胀从6%下降到4%,其他都保持不变,那么,根据费雪效应( C ) A.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都下降2%。 B.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都不变。 C.名义利率下降2%,实际利率保持不变。 D.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下降2%。 9.预期通货膨胀损害( D ) A.货币持有者。 B.那些在预期通货膨胀之前收取固定的名义养老金并靠养老金生活的人。 C.饭店所有者。 D.以上全部。 10.假设经济中唯一的产品是马铃薯,某年1 000磅的马铃薯按每磅美元的价格出售。

货币银行学第10章通货膨胀

第十章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类型 1、通货膨胀首先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纸币为特征的信用货币流通量过多,超过了商品经济对货币的需要量,而引起的单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纸币数量过多(或信用货币数量过多) 、单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三个表现围绕一个中心,即纸币或信用货币流通量超过了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实际需要量货币要量。 2、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通货膨胀通常表现为物价上涨,但并不是任何物价上涨都是通货 膨胀。A :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个别物价上涨不是; B :通货膨胀 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个别时期物价上升也不是,物价总水平上升是一种趋势;C: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持续、而且明显上升的一种经济现象,是超出一定幅度,或一定弹性限度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3、度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1)消费物价指数( CPI ),主要反映了与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生活费用价格水平变动趋势。 2)批发物价指数( WPI ),或生产物价指数( PPI ),主要反映了与生产企业周转过程中大宗、批发交易的物价水平变动趋势,对商业周期反映敏感,可度量物质生产部门设国产成本的变化,但与居民经济庭生活消费没有直接联系,也不包括劳务价格。 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GDP Deflator ),即按当年计算的GNP 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NP 总值。以构成呢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为对象,即包括生活消费资料, 也包括生产资料,即包括商品价格,也包括劳务价格,是能够较全面衡量一国总体物价水平变动趋势的指标,但是反映并不及时。 上述三个指标各有侧重,不同观测重点需要采用不同指标;从总体考察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指标,相互参考,互相印证,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 4、通货膨胀类型 1)按程度划分可有四类: A : “爬行式通货膨胀” (Cree pingin flati on ),也即“温和的通货膨胀”。普遍认为物价上涨幅度在2-3% 之内,短期内无法预期,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爬行” 着。西方经济学家认为: 爬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具有积极的刺激作用,将其视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必要条件。 B: “步行式通货膨胀” (Walking inflation) 。快于爬行,物价上涨幅度在3-10% 之内。步行式通货膨胀可能成为加速的通货膨胀的危险信号。 C: “跑步式通货膨胀” (Running inflation)。年度物价上涨幅度超过10%以上,并且加快发展。这时,人们开始不原意保存纸币而保存实物,或是保值的黄金,以及美元、英镑等“硬通货”;银行的信贷利率不断上调;工会不断要求增加工资;金融市场出现加大震荡;社会秩序开始储蓄紊乱,出现“挤提” 、“抢购”、“囤积”等波动。 D: “奔腾式通货膨胀” (Hyper Inflation ),也称“恶性通货膨胀”。是指一国的物价上涨失去控制,无限制地迅速上涨,。此时,正常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货币急剧贬值,人们急于抛出,“挤提”、“挤兑”、抢购,甚至暴力事件风波不断,最终引发整个社会动荡,币制崩盘,政权更换。“恶性通货膨胀”给人们和社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2)按通货膨胀表现形式或按市场机制作用,可分为: A :公开的通货膨胀(Open In flatio n),即完全市场机制体制下的通货膨胀表现类型,通货膨胀直接通过物价上涨表现出来。 B: “隐蔽的通货膨胀” (Re pressed In flati on )也称“压抑型”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政府实行物价管制;物质供应长期短缺,政府实行定量供应;物价由政府制定并且不允许变动;从社会经济运行表面观察,价格平稳,生活秩序运转正常。但实际上,商品物资严重 短缺,过多的货币发行已经构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不过在外观表现上却是“隐蔽”的,在 政府的强制下被“压抑”着,市场机制被严重扭曲。此时可通过“黑市”的交易状况来测定通货膨胀

工程经济学

问答题 简述价值工程的特点。 价值工程是以最低的总费用,可靠的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着重于功能分析的有 组织的活动。其主要特点有: 1)出发点上:是以用户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 2)目的上:是致力于提高价值的创造性活动; 3)方法上: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并系统研究功能与成本的关系; 4)活动领域上:涉及到整个寿命周期,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工作。 为什么要对建设项目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工程经济分析是建立在分析人员对未来事件所作的预测与判断基础上的。但是,由于对分析用现金流估计的不准确、宏观环境的变化、项目和设备的专用性以及项目计算期设定的长短等因素都会给工程经济分析带来不确定和风险。因此,任何工程项目都不会完全实现预想的结果。工程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研究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找出各种估计和预测的偏差以及这些偏差的边界,而这些边界有可能导致我们选择不同于确定情况下的项目方案。 项目的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两者有何不同? 财务评价是从投资主体(全部投资者和直接投资者)的角度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 能力等等;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或地区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 何谓影子价格?何谓影子工资? 答:影子价格是指资源处于最佳分配状态时,其边际产出价值。也可说是社会经济处于某种最优状态下,能够反映社会劳动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对最终产品需求情况的价格,是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或是投资者的机会成本或是某种资源得到最合理利用时的价格。 影子工资是指工程项目中使用劳动力而使国家和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影子汇率是指能正确反映国家外汇经济价值的汇率。 根据价值工程技术,简述提高价值的五种方法。 (1)功能不变,降低成本。 (2)成本不变,提高功能。 (3)成本增加一些,功能有很大的提高,则价值也提高。

工程经济学总结

1.一什么是工程经济学 特点:综合性 系统性 预测性 现实性是一门研究如何根据既定的活动目标,分析活动的 代价及其对目标实现之贡献,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评价、选择以最低的代价可靠的实现目标 的最佳或满意活动方案的科学。 2.机会成本: 是指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考虑了某种用途,就失去了其他被使用而创造价值的机会。 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发生的,与以后的方案选择均无关的成本费用。 二 1资金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运动的过程中,其价值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增值的 特征,即不同时间发生的等额资金在价值上的差别 现金流、净现金流: 2现金流:考察对象一个计算期各时点上实际发生的现金流出或现金流入。 净现金流: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值 4等值:是指在时间因素作用下,在不同的时间点上绝对值不等的资金而具有相 同的价值。 5利息:占用资金所得的代价或者是放弃近期消费所得的补偿。 单利:指在计算利息时,仅考虑最初本金,而不计入在先前利息周期中所累计增 加的利息。(利不生利) 复利:在计算利息时,某一计息周期的利息是由本金加上先前周期所累积的利息 总额来计算,这种计算式叫复利。(利生利利滚利) 8、名义利率:指利率的表现形式,用r 表示,则等于计息周期利率i 乘以一个利率周期内的 计息周期内的计息周期数m 所得的利率的周期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计算利息的利率,如果用计息周期利率来计算并将利率周期内的利息生 因素考虑进去所得的利率称为周期实际利率(有效利率) 1m r 1m 0-??? ??+=i e p i i n r = 1. 投资回收期:是指投资回收的期限,指方案所产生的净收益补偿 初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静态投资回收期:指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条件下,以方案净收益 回收项目全部投入资金所需的时间。 动态投资回收期:指把投资项目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 折成现值之后,再推算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 回收期就是净现金流量累计现金值等于零时的年份

《工程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工程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答案略) 1.工程经济学 2.现金流量 3.净现金流量 4.资金时间价值 5.名义利率 6.实际利率 7.工程项目投资 8.工程项目总投资 9.经营成本 10.利润总额 11.静态评价指标 12.动态评价指标 13.净现值 14.内部收益率 15.基准收益率 16.独立方案 17.互斥方案 18.机会成本 19.资金成本 20.敏感系数 21.临界点 22.项目融资 23.融资租赁 24.BOT项目融资模式 25.PPP融资模式 26.市场调查 27.市场预测 28.财务分析 29.费用效益分析 30.价值工程 二、单选题 1.利率与社会平均利润率两者相互影响,()。 A.社会平均利润率越高,则利率越高 B.要提高社会平均利润率,必须降低利率 C.利率越高,社会平均利润率越低

D.利率和社会平均利润率总是按同一比例变动 2.在下列关于现金流量图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以横轴为时间轴,零表示时间序列的起点 B.多次支付的箭线与时间轴的交点即为现金流量发生的时间单位初 C.在箭线上下注明现金流量的数值 D.垂直箭线箭头的方向是对特定的人而言的 3.某施工企业现在对外投资200万元,5年后一次性收回本金和利息,若年基准收益率为8%,则总计可以收回资金()万元。已知:(F/P,8%,5)=1.4693 (F/A,8%,5)=5.8666 (A/P,8%,5)=0.2505 A.234.66 B.250.50 C.280.00 D.293.86 4.某施工企业向银行借款100万元,年利率8%,半年复利计息一次,第三年末还本付息,则到期时企业需偿还银行()万元。 A.124.00 B.125.97 C.126.53 D.158.69 5.在资金等值计算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P一定,n相同,i越高,F越大 B.P一定,i相同,n越长,F越小 C.F一定,i相同,n越长,P越大 D.F一定,i越高,n相同,P越大 6.现在的100元和5年后的248元两笔资金在第2年末价值相等,若利率不变,则这两笔资金在第3年末的价值()。 A.前者高于后者 B.前者低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两者不能进行比较 7.下列关于现值P、终值F、年金A、利率i 、计息期数n之间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F一定、n相同时,i越高、P越大 B.P一定、n相同时,i越高、F越小 C.i、n相同时,F与P呈同向变化 D.i、n相同时,F与P呈反向变化 8.某施工企业拟对外投资,但希望从现在开始的5年内每年年末等额回收本金和利息200万元,若按年复利计算,年利率8%,则企业现在应投资()万元。已知:(P/F,8%,5)=0.6808 (P/A,8%,5)=3.9927 (F/A,8%,5)=5.8666 A.680.60 B.798.54 C.1080.00 D.1173.32 9.年名义利率为8%,按季计息,则计息期有效利率和年有效利率分别是()。 A.2%8%B.2%8.24% C.2.06% 8% D.2.06% 8.24% 10.某施工企业年初向银行贷款流动资金100万元,按季计算并支付利息,季度利率2%,则一年支付的利息总和为()万元。 A.8.00 B.8.08 C.8.24 D.8.40 11.i=6%,按复利计算,若想在第四年末提款9725元,从现在起4年内每年年初应存银行()元。计算结果取整数。 A.2000 B.2063 C.2097 D.2188

工程经济学期末总结的知识点

威灵顿第一次提出工程经济学的概念,将之描述为一门少花钱多办事的艺术 戈尔德曼,《财务工程》,第一次提出用复利法。 格兰特被称为工程经济学之父 工程经济学的特点:(1)综合性(2)实用性(3)定量性(4)比较性(5)预测性 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原则: (1)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 (2)财务分析与国民经济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3)效益与费用计算口径对应一致的原则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原则 (5)收益与风险权衡的原则 (6)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 (7)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包括:满足需要上的可比:1产品品种可比2产量可比3质量可比 满足消耗费用的可比 满足时间的可比 价格的可比 时间可比性条件:(1)计算期相同(2)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3)考虑整体效益 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净现金流量 现金流出:又称为负现金流量,凡在某一时点上流出系统的货币。 现金流入:又称为正现金流量,凡在某一时点上流入系统的货币。 净现金流量:同一时点上的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的差。 现金流量的基本要素主要是投资、成本、营业收入、税金和利润等 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为了实现盈利或避免风险,通过各种途径预先垫付资金的活动 总投资由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三大部分构成 1.建设投资亦称固定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资产投资和预备费用。 (1)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使用期限较长(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在生产过程中为多个生产周期服务,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 的资产。包括房屋等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2)无形资产投资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如专利权(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版权、商誉等 其他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包括开办费(筹建期间的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等)、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 2.预备费用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主要用于投资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出现而造成的投资额的增加。 3.建设期利息是指筹措债务资金时在建设期内发生并按规定允许在投产后计入固定资产的原值的利息。包括银行借款和其他债务资金的利息,以及其他融资费用。其他融资费用是指某些债务融资工程中发生的手续费、承诺费、管理费等融资费用 投资资金的来源:项目资本金和项目债务。 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磨损和贬值,其价值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这种伴随固定资产损耗发生的价值转移称为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净值:转移的价值以折旧费的形式计入产品成本,并通过产品的销售以货币形式回到投资者手中。固定资产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原值扣除累计的折旧费称为当时的固定资产净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1.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失业的?失业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家对失业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主要有: (1)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以“萨伊定律”为核心,认为供给能够创造需求,不会出现生产过剩,且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理性的,都会尽力扩大生产、销售,这样社会的生产、销售就能达到最高水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2)凯恩斯提出了“非自愿失业”理论,认为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的,它是决定社会总就业量的关键性因素。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充分就业就无法实现。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使得经济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从而导致非自愿失业。 (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为前提,通过论证工资和价格黏性进而解释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工资在短期内具有黏性,失业率并不会随劳动需求的变动做出充分调整。对存在工资黏性的解释主要有劳动工资合同论、隐含合同论、“局内人-局外人”理论和效率工资理论。 (4)现代货币主义的失业理论可以简单归结为“自然失业率”假说,其否认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如果政府用增加货币量来刺激就业,而雇员没有预见到实际收入下降时,就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但从长期看,不仅失业没有减少反而物价会持续上涨。 失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主要有: 一是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物质和精神的负面影响; 二是影响社会稳定; 三是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带来产出损失以及影响社会经济的信心从而加重整个经济的不景气,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2.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工资黏性的?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对于工资黏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解释: (1)劳动工资合同论。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会的力量,往往可能签订较有利于雇员的工资合同。这些合同通常附加工资随生活费上涨而增加,而当经济衰退时工资率并不随之削减的条款。 (2)隐含合同论。除正式合同外,雇主与雇员之间可能达成工资率相对固定、不随经济波动调整的默契。隐含合同意味着工资率将不随劳动市场供求的波动而变化。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可能支付给雇员高于市场一般水平的工资。作为回报,在经济高涨时,雇员也只能留在该企业,接受低于其他企业的工资率。 (3)“局内人-局外人”理论。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较高失业率情形下企业不降低新雇员薪酬的现象。该理论认为,每个企业对新雇员(局外人)的培训通常是由在职雇员(局内人)来完成的。在职雇员担心这会影响他们与企业讨价还价的地位或者分量而不愿培训新雇员。如果企业支付新雇员的工资低,经培训掌握了技能的雇员就可能被出高薪的企业“挖走”。因此,企业只能通过向新、老雇员支付相同的报酬来解决这一矛盾。 (4)效率工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通过支付给雇员比劳动市场出清时更高的工资率,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润。一般地说,效率工资取决于其他企业支付的工资与失业率水平。社会上没有哪个企业愿意率先降低工资,这样做只会降低雇员的劳动积极性,而且最好的雇员可能会被其他企业吸引走。因此,效率工资的调整过程是缓慢的。 3.通货膨胀有哪几种类型?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通货膨胀成因的? 【参考答案】 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有不同的分类。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爬行的通货膨胀、加速的通货膨胀和超速的通缩膨胀;按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对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解释。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的现象。凯恩

华师大货币银行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案例一:通货紧缩困扰日本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灭后不久,在日本经济运行与发展中就开始出现出一系列通货紧缩性征象。对此,日本政府虽也一再告诫“日本经济正面临着陷入通货紧缩恶性循环的危险”,但始终都未承认日本经济已经处于通货紧缩状态。直到2001年年3月16日讨论2001年3月《月例经济报告》的阁僚会议上,前森喜朗政府才公开认定“现在的日本经济正处在缓慢的通货紧缩之中”。 根据日本官方观点,目前日本经济出现的通货紧缩状态在战后还是第一次。以往物价下跌大多具有局部性和短暂性的特点,而目前日本的物价下跌却具有全面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即一方面表现为几乎全部或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同时呈现下跌态势,如在1999和2000年,不仅综合批发物价指数分别比上年下跌了3.3个和0.1个百分点,而且综合消费者物价指数也分别比上年下跌了0.3个和0.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还表现为物价下跌已成为日本经济运行与发展中的一种长期态势。如在1991年至2000年的10年间,日本综合批发物价指数有8年呈下跌态势。尤其是综合消费者物价指数在1999和2000年也出现了战后从未有过的连续两年下降的情况。进入2001年,日本物价总水平的下降趋势更加强烈,前6个月无论是批发物价还是消费者物价,月月都是负增长,其中消费者物价在5月份还创了单月下跌的最高纪录。 当前日本通货紧缩的一个突出特点:它是在日本政府长期推行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的背景下形成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与巨额财政赤

字和超低利率水平等正常情况下不应同时出现的现象目前却纠缠在一起。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回升,连续推出了力度强大、规模空前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一方面,从1992年8月起连续10次推出以减税和增加公共事业投资为主要内容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涉及财政收支规模达130万亿日元之巨。其后果是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规模急剧扩大,财政危机空前恶化。到1999年度,其国债发行额已猛增至37.5万亿日元,比1989年度增加了4.7倍,其中赤字国债也增至24.3万亿日元,比90年代前的最高水平还高2.4倍;其国债依存率(国债发行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率)更高达42.1%,比战后至90年代前的最高水平还高出7.4个百分点;其国债余额按2001年度预算将增至388.7亿日元,相当于1990年度的2.3倍,若加上地方政府债务,日本的公共债务余额将达666万亿日元,相当于其全年GDP的1.3倍!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中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危机最严重的国家。 另一方面,日本银行也不断推出以降低官定利率为中心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从1991年7月起连续下调官定利率,到1995年9月第9次下调后已降至0.50%,并将这一超低利率水平一直维持了5年之久。此间日本银行还曾于1999年2月至2000年8月实行了“零利率”政策,且到2001年2月又连续两次下调官定利率,分别下调至0.35%和0.25%。与1991年7月下调前相比,日本银行的官定利率已经连续下调了5.7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目前日本的官定利率不仅处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超低水平,而且也创了连续下调幅度的历史最高纪录。 愈演愈烈的通货紧缩,已经并仍将对日本经济的运行与发展造成多

工程经济学A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35道小题) 2. 在借贷过程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超过原借贷金额的部分就是利息 4. 在借贷过程中,在单位时间内所得利息与借款本金之比就是利率 6. 财务评价时采用的价格体系是现行市场价格 1. 年初借入10000元,年利率10%,按半年计息,则年末本利和为11025元 2. 年初借入10000元,年利率10%,按年计息,则年末应计利息为1000元 3. 年初借入10000元,年利率10%,一年计息两次,年末应计利息为1025元 4. 下列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中需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是动态投资回收 5. 下列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中属于静态评价指标的是投资收益率 6. 下列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属于动态评价指标的是内部收益率 7. 下列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中需要考虑时间因素的是内部收益率 8. 下列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中属于动态评价指标的是净现值率 9. 下列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中属于静态评价指标的是资产负债率 10. 下列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中需要考虑时间因素的是净现值率 11. 下列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中属于静态评价指标的是利息备付率 12. 某常规投资项目当基准收益率为8%时,净现值为300万元,若基准收益率为10%,其净现值将小于300万元 13. 某常规投资项目当基准收益率为10%时,净现值为300万元,若净现值为250万元,其基准收益率将大于10% 14. 某常规投资项目当基准收益率为8%时,净现值为500万元,若净现值为600万元,其基准收益率将小于8% 15. 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时,应在最后几年改用直线法计算折旧? 2年 16. 财务评价时采用的价格体系是现行市场价格 17. 目前我国技术性工种劳动力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取值是1.0 18. 目前我国的影子汇率换算系数取值是1.08 19. 目前我国的社会折现率测定值是8% 20. 目前我国非技术性工种劳动力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取值是0.8 21. 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时,应当采用影子价格 22. 按我国现行规定,在某些情况下社会折现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6% 23. 若α为盈亏平衡点的生产能力利用率,抗风险能力最强的项目是αA=45% 24. 生产性项目的盈亏平衡点越低,则项目抗风险能力越强 25. 只适用于财务评价,不适用于国民经济评价的是盈亏平衡分析 26. 下列项目中不适用于国民经济评价的是盈亏平衡分析 27. 只适用于财务评价的是盈亏平衡分析 28. 若β为方案对某因素的敏感度系数,则下列因素中最敏感的是βD=8.26 29. 价值工程中,产品的价值是指产品的功能与成本之比 30. 某公司本打算采用甲工艺进行施工,但经广泛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论证后,决定用乙工艺代替甲工艺,并达到了同样的施工质量,且成本降低了20%,根据价值工程原理,该公司提高价值采用的途径是。功能不变,成本降低 31. 我国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包括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依次为 32. 我国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包括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依次为准备、分析、创新、实施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十八章--习题答案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1.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 解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因为摩擦性失业源于信息成本。所以加快劳动市场信息的流动可以减少摩擦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2. 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解答:不能。充分就业时仍然存在自然失业。 3. 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解答:自然失业率就是指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影响自然失业率的主要因素,具体包括:(1)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这些人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2)政府政策的影响。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用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工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3)技术进步因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而被淘汰。(4)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如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完整与迅速性,职业介绍与指导的完善与否。(5)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大会提高自然失业率。厂商、行业和地区兴起和衰落,而劳动者和厂商需要时间来与之适应与配合。这些无疑会引起劳动者的大量流动,增大结构性失业。 4. 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解答:货币主义者认为,在工资谈判中,工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当通货膨胀率不太高、工人还没有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的时候,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就被称为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们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价的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雇主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货膨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由于工人不断地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使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最终演变成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由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不断运动形成的。 5.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 解答: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包括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表现为:其一,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例如,那些从利润中得到收入的企业主能从通货膨胀中获利,如果其产品价格比资源价格上升得快,则企业的收益将比它的产品的成本增加得快。其二,通货膨胀牺牲债权人的利益使债务人获利。 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可以通过各种情况来说明,这里只说明两种主要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刺激产出水平提高。温和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将有扩大的效应。假设总需求增加,经济复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的价格的前面,由此扩大了企业的利润。利润的增加就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这种情况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后果会被因更多的就业、产出的增加而获得的收益所抵消。例如,对于一个失业工人来说,他可能在通货膨胀条件之下得到就业机会。 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假定在原总需求水平下,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如果发生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实际产出会下降,失业会上升。 6. 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工程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 工程经济学 习 题 解 答

第一部分客观题 1.( )出版了《工程经济学》,系统阐明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管理、经济决策和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等,使工程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更加丰富和完整。 A、布西 B、里格斯 C、迪安 D、凯恩斯 2.工程经济中的(),通常是指拟议中的工程(投资)项目,表现为一个或一组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 A、工程 B、技术 C、手段 D、工艺 3.工程经济学中的经济,主要是指()。 A、生产关系 B、国民经济 C、节约或节省 D、社会生产和再生产 4.已知折现率i>0,根据所给现金流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A1 为现金流出 B.A2 发生在第3 年年初 C.A3 发生在第3 年年末 D.若A2 与A3 流量相等,则A2 与A3 的价值相等 5.在完成建设项目投资和营业收入估算后,就可以估算经营成本,为项目融资前分析提供数据。因此,经营成本与()无关。 A.总成本费用B.外购原材料费 C.工资及福利费D.融资方案 6.项目的销售利润是销售收入减去销售税金及附加与()的差额。 A.总成本费用B.经营成本 C.经营成本+所得税D.折旧+摊销 7.在建设投资估算方法中,( ) 最为粗略,一般仅用于投资机会研究阶段。 A. 系数估算法 B. 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 C.生产能力指数法 D. 比例估算法

8.某建设项目建设期3年,生产经营期17年,建设投资(静态)5500万元,流动资金500 万元。建设期第 1 年初贷款2000万元,年利率9%,贷款期限5年,每年复利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该项目的总投资为()万元。 A.6000 B.6540 C.6590 D.7077 9.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由()组成。 A.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规费和税金 B.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 C.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和税金 D.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 10.某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期为2年,第一年贷款600万元,第二年贷款800万元,贷款年利率10%,按年复利计息,则该项目建设期利息综合为()万元。 A.103 B.140 C.133 D.200 11.下列关于资金时间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资金时间价值在商品经济中有利息和利率两种表现形式 B. 不同时间点发生的资金可能具有相同的价值 C. 资金在任何情况下,随时间的推移都可以产生增值 D. 资金时间价值的根源在于其资本性特征 12.投资者投资某一个项目时,首先要考虑在一定时期内获取的收益是否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息,因此,在工程经济研究中,利息常常被看成是资金的一种()。 A.基准收益率B.沉没成本 C.年有效利率成本D.机会成本 13.某项目的现金流量图如下(单位:万元),i=12%,其8年的收益相当于现值为( )。 A. 1827.76万元 B.1728.67万元 C.1628.76万元 D. 1782.67万元 14.当实际计息周期不超过1年时,则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 A.大于B.等于C.小于D.大于或等于

工程经济学学习心得

工程经济学学习心得 ——13级工程造价3班刘永芳(130320305)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功臣高于经济交叉的学科,工程经济分析的目的是提高工程经济活动的效果。 工程经济学研究的是在一般工程中,采用什么方法、建立那种体系,才能正确预测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寻求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 通过学习工程经济学,我们知道了在面对一个工程项目时,我们首先需要对项目的经济评价效果进行分析,一般式对经济评价盈利能力、经济评价外汇效果、项目经济的评价的定性进行分析。对于经济评价盈利能力的分析,如果没有国外贷款,则无须进行全部投资经济效果评价,只需要进行国内投资的经济效果评价,考虑国外借款还本付息对项目经济的影响,判断国内投资资金的盈利能力。对于经济评价的外汇效果分析,我们只需要通过经济外汇流量表,衡量项目对国家外汇的净贡献。对于项目经济评价的定性分析,一般从项目的技术、工艺、产品、对其他企业及国家的影响,然后对其自身以后的发展以及它的成立对国家及其所在地的一些影响进行分析,评判它以后的发展前景和它将带来的社会效益。 我们通常还需要对财务评价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分析方法一般为三种: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盈亏平衡点是项目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当其生产能力利用率与项目生产能力相差很大时,说明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很强,项目的可行性比较大。所以计算项目的盈亏平衡点是一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它与项目生产能力接近时方案才是可行的。由于对未来的经济环境的某些因素把握不大,我们通常选取项目的建设投资经营成本和产品价格等几个因素进行分析,当建设投资和产品价格不变时,产品价格低于预期值时则方案是不可接受的。通过对项目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判断项目的敏感性程度,从而根据产品的可能变动情况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价。对项目进行概率分析,首先要确定项目的主要不确定因素,然后假设产品面临三种不同的市场状况,分析这些主要不确定因素在各状况下的变动的概率,接下来求出方案的净现值,一般方案在各个水平市场下的数值都是服从正态分布的,最好求出NPV大于0的概率,如果这个概率大的话则项目的风险小,方案可行,反之方案不可行。 在项目的研究计算中,我们需要对项目的费用进行一些调整,比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都需要进行调整,但是递延资产则不需要调整。只有对这些费用进行调整,才能更好地编制财务预算等,才能更加真实地反映项目的财务状况。 经过这学期的学习,我认为作为一名未来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该具备方案比较与选择的能力、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的能力、资金筹措的途径与结构优化的知识、财务评估与国民给经济评价的体系与方法、风险分析的方法、更新方案的方法、项目后评估的能力。我希望能够将所学习的这门课的知识充分掌握,并且能够运用于未来的学习工作当中。

工程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寿命:设备以全新状态投入使用开始到因继续使用不经济而提前更新所经历的时间, 也就是一台设备从投入使用开始,到其年度费用最低的使用期限。 2.机会成本: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考虑了某种用途,就失去了其他被使用而创造价值的机会。 在所有这些其他可能被利用的机会中,把能获取最大价值作为项目方案使用这种资源的成 本,称为机会成本。 3.等值:由于利息的存在而使不同时点上的不同金额的货币具有相同的经济价值,称为资金 等值。 4.互斥方案:互斥方案即指采纳一组方案中的某一方案,必须放弃其他方案,即方案之间相 互具有排他性。 5.现金流量:指一项特定的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或流入与流出数量的 代数和。 一、名词解释 1、现金流量图:一种反映经济系统资金运动状态的图式。 2、等值计算:不同时期、不同数额但其“价值等效”的资金计算。 3、名义利率:指计息周期利率乘以周期内的计息周期数所得的利率周期利率。 4、不确定性分析:考查各种因素变化时,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 5、资金成本:投资者在工程项目实施中,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6、影子价格:能够反映投入物和产出物真实经济价值,使资源得到合理配制的价格。 7、沉没成本:旧设备折旧后的账面价值与当前市场价值的差值。 8、价值工程: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研究对象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对象的 价值。 9、项目后评价:对项目在建成投产并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评价。 10、资金时间价值:资金随时间推移而增值,其增值的这部分资金就是原有资金的时间价值。 11、工程项目投资:某项工程从筹建开始到全部竣工投产为止所发生的全部资金投入。 12、终值:某计算期末资金的本利和。 13、净现值:反映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获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 14、盈亏平衡点:指一个项目盈利和亏损之间的转折点。 15、风险分析:对预期目标而言,经济主体遭受损失的不确定分析。 16、项目融资:以项目的资产、收益作抵押的融资。 17、资金周转率法:从资金周转的定义出发,推算出建设投资的一种方法。 18、寿命周期成本:被研究对象在经济寿命期间所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之和。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寿命:设备以全新状态投入使用开始到因继续使用不经济而提前更新所经历的时间,也就是一 台设备从投入使用开始,到其年度费用最低的使用期限。 2.机会成本: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考虑了某种用途,就失去了其他被使用而创造价值的机会。在所有 这些其他可能被利用的机会中,把能获取最大价值作为项目方案使用这种资源的成本,称为机会成本。 3.等值:由于利息的存在而使不同时点上的不同金额的货币具有相同的经济价值,称为资金等值。 4.互斥方案:互斥方案即指采纳一组方案中的某一方案,必须放弃其他方案,即方案之间相互具有排 他性。 5.现金流量:指一项特定的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或流入与流出数量的代数和。 边际成本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

工程经济学总结

1.一什么就是工程经济学? 特点:综合性 系统性 预测性 现实性就是一门研究如何根据既定的活动目标,分析活动的 代价及其对目标实现之贡献,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评价、选择以最低的代价可靠的实现目标 的最佳或满意活动方案的科学。 2.机会成本: 就是指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考虑了某种用途,就失去了其她被使用而创造价值的机会。 沉没成本:就是指过去已发生的,与以后的方案选择均无关的成本费用。 二 1资金时间价值:就是指资金在运动的过程中,其价值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增值的 特征,即不同时间发生的等额资金在价值上的差别 现金流、净现金流: 2现金流:考察对象一个计算期各时点上实际发生的现金流出或现金流入。 净现金流: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值 4等值:就是指在时间因素作用下,在不同的时间点上绝对值不等的资金而具有相 同的价值。 5利息:占用资金所得的代价或者就是放弃近期消费所得的补偿。 单利:指在计算利息时,仅考虑最初本金,而不计入在先前利息周期中所累计增加 的利息。(利不生利) 复利:在计算利息时,某一计息周期的利息就是由本金加上先前周期所累积的利息 总额来计算,这种计算式叫复利。(利生利利滚利) 8、名义利率:指利率的表现形式,用r 表示,则等于计息周期利率i 乘以一个利率周期内的计息 周期内的计息周期数m 所得的利率的周期利率。 实际利率:就是指计算利息的利率,如果用计息周期利率来计算并将利率周期内的利息生 因素考虑进去所得的利率称为周期实际利率(有效利率) 1m r 1m 0-??? ??+=i e p i i n r = 1. 投资回收期:就是指投资回收的期限,指方案所产生的净收益补偿 初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静态投资回收期:指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条件下,以方案净收益回 收项目全部投入资金所需的时间。 动态投资回收期:指把投资项目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折 成现值之后,再推算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 就就是净现金流量累计现金值等于零时的年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