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

2013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

2013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
2013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 2(l)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2、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有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1、会听。

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去做: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

2、会看。

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会用脑去想。

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4、会说。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1、教师与学生平等。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

学校:公子河小学

培训教师:谢林合

培训时间:2013年11月16日

(8:00—12:00)

让小学生轻松学好数学

让小学生轻松学好数学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 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的教学素材,营造民主、和谐 的教学氛围,充满激情地上好每一节课是促使学生轻松学数学的有效手段,是提 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情境民主 数学教学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过程,如简单的数字“1”,包含着“1”的来历、“1”的意义、“1”的运用等等。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透彻理解教材、精心备课,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独自思考的空间,就能构 建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们学得愉快、轻松。下面我就如何“让学生轻松学好数学”谈一下自己的实践体会。 一、结合生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把生活中的事例 引入课堂,能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数学课更感兴趣。例如,我们 在教学“平均分”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这样打比方:把10颗糖分给5位小朋友,怎样分才显得公平呢?每位小朋友又能分到多少颗糖呢?学生们根据生活经验很容易 得出:当每个小朋友都分到2颗糖时最公平。[10÷5=2(元)]直接引入,这就是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平均分”!通过打这个比方,可以让小朋友们意识到:“平均分”就是要让每个人分到的数“一样多”;“平均分”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样学 生就顺利完成了“平均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们也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教师要认真理解教材,尽可能地将数学知识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创设出符合 学生生活与知识水平的教学素材,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师生相融,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大形象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于学生们的心底,成了亘古 不变的话题。教师的话就是“圣旨”、教师的行为就是“正确的”一直烙在学生心上,因此,很多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难以填平的沟壑,比如,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 的情况:布置的练习题不会有学生来问,但教师一提问学生却不懂;学过的知识 学生表面理解,但考试学生却不会做;教师说1+1=3,不会有学生认为1+1=2…… 这些种种现象,都体现了教师的“权威”震慑了学生的种种“潜能”,导致学生有想 法不敢说、有创新不敢做、有问题不敢提、有意见怕指责。这就严重阻碍了数学 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给学生松绑,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三、多表扬、少批评,激情饱满上好课 “悲观者看问题悲观,遇到的问题也悲观;乐观者看问题乐观,遇到的问题也 乐观!”这句话用在教学者身上特别合适。许多老师在上课时遇到学生精神不集中,就会感到很生气!面对学生的上课走神、做小动作,大声怒斥、批评责骂。这样,个别同学的某些举动,影响了老师上课的心情,耽误了其他同学求知的权利。作 为教师,应该善对每一位学生,课堂上用多表扬少批评,才能激情饱满上好课, 使学生自主学数学。如我在一年级上数学课时遇到过这种情况:教室里有一半的 同学在画正方形、长方形的时候站了起来并走去和上下左右桌的同学说话。为了 让大家安静并坐好,我大声斥责他们不能说话,用棍子恐吓他们不能继续说话了,结果吵闹的声音越来越响。我意识到:批评这方法无效,得改变方法,于是,我

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凡是做老师的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喜欢上自己的科目,喜欢上了自然就主动去学,学习数学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培养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是我长期钻研的课题。 一、喜欢数学是主动学习数学的基础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教师就要学会投其所好,营造快乐、宽松的课堂,为每个学生都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成年人都会渴望别人的认同和赞赏,小学生更是这样,我会通过赞赏的语言或手段去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例如“试一试,再试一试……”、“相信你,你能行!”、“你回答的真好,你成功了”等言语去鼓励、表扬学生,这种信任通过教师的言行、态度、表情、行动等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因为简单的一次表扬能够胜于千百次的指责和挖苦,能够激励学生千百倍的努力。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是如此温馨,学习是如此快乐。当我发现有学生上课不留心的时候,我会适时向他提一个简单的问题,让他答对了,对他表扬的同时暗示他能够做得更好。实践证明,学生经常在数学课堂上学习上获得成功的机会,他就会自然喜欢上数学,主动学习数学,主动完成数学作业。 二、提供机会,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学习,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

索新知的过程,为他们提供操作的机会,提供交流的机会,提供表演的机会。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指上的,小学生“高度活动”手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水平是提升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上,凡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都让学生动手操作,老师不要扼杀学生的权利,应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剪一剪、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以动促思。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行、梯形的面积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发给长方形纸让学生合作剪拼,合作交流,亲自感受获取新知的愉快。又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因为学生对相遇问题的关键要素(相对、背对、同向、同时)等不理解,我会通过学生真实的表演,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了相遇问题的结构特征,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课堂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到生活中去是学生学会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让课堂生活化,让数学走进学生和生活,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切实学到终身受用的数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有,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乐于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如:我在教学“小数的初步理解”时,展示一些商品和它们的单价,让学生实行购物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读出用小数标出来的单

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的

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 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分析,不论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是学校、家庭环境对学生自身兴趣的影响都与教师有直接关系,就像邓小平曾说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同样,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也是在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呢?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又处于什么地位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一、先从本身着手,让学生喜欢上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 作为教者本身来讲,要从各方面来完善自己,比如,师德修养,文体方面等等,让学生从内心尊重你,要和学生结交成各方面的朋友,从而使他们喜欢你的同时,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现在很多教师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时,经常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要求,如果自身不修边幅、口无遮拦的,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你,更不用说喜欢上你的课了。学生一开始就抵触你,即使你再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只是“剃头担子一头热”。 二、其次先要诱发兴趣,通过游戏性活动,让学生喜欢上你上的数学课。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智力开发的原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诱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由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发展间接兴趣。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可选择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人人参加,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我让一部分学生当作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当作买东西的顾客,让他们从实际出发,从一买一卖中得到乐趣,更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让学生们懂得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三、再次要设计疑点,激发思维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源”。心理学认为。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例如: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通过换位思考,改变以前学生被动学习的境况,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让学生产生“疑”。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出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四、通过让学生在争论中提出问题,开拓思维能力升华兴趣。 学习数学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劳动。学习的直接兴趣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学生在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升华的。一个懒于学习,不愿思考的学生,是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发表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求学生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丰富想象,开拓思维。这样,对升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升华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因此,教师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学数学

2014年优秀教学论文送评材料 科目小学数学 学校惠州市XX小学 题目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学数学姓名 联系电话(手机) 电子邮箱 日期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强调了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表明数学学习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以探索为主线,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体验数学乐趣,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是重要途径。 一、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建构新知的能力。 数学知识只有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自主探究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性地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 如在学生学习《认识角》时,我让学生观察、猜想、验证角的大小跟角的张口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特征。在经历了看一看、想一想后,有的学生用学具做出活动角移动角的两条边,发现角在变大或变小;有的学生画一个边很长很长的角,擦短它的两条边,角的大小没有改变。从而知道角的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而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去“做数学”,在“做数学”中建构新知。 数学实验是一种手、脑、眼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有利于激起大脑中探究区域的活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探究能力。 二、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链;日用之繁,无一不用数学。”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突破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封

如何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数学

如何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数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讲:“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注重:(1)要重视激发学生因,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以此引导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生成学习的欲望,在不断学习中发展能力,在能力发展中更好地学习。(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自行发现而学习,通过实践获得自信。(3)学习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和提高创设有利的条件和渠道。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主动,学得有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动态而形象地展示数学知识。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教材上的知识点都是以静态的、单维的形式出现的。(1)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数学知识的动态生成性,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再加工和处理,使抽象的、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动态的学习材料,使之适应学生的再创造。教学中可

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单维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多维的网状知识结构,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在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概念,用线量出圆的周长,并通过计算比较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演示圆在直尺上的滚动,再以一条直径的长度为一个单位去度量圆滚动一周所留下的轨迹,使学生通过动态的操作演示,清楚地、自然而然地观察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结论。(2)数学是周围世界数学化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故事化情境、活动化情境、生活化情境,模拟现实场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和激发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和经验,通过活动、竞赛、操作,动态地探求知识,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位教师在教“常见的数量关系”时,就精心设计了“郊游”这个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情境。由购买郊游时的食品而“单价×数量=总价”;由怎么去郊游而导出“速度×时间=路程”,一切都是那样自然而妥贴。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而兴致盎然,很好地创设外因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需,使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亲近数学。 二、主动而有趣地探求数学知识。 数学学习不应该是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应该让学生“做数学”。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的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

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培养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1.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如何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笔者出示了一群小兔在野外采蘑菇的画面,问一共有几只兔子。看到这个有趣的画面,学生就自然地进入情景,加上他们细心的观察、饶有兴趣的讨论,有了多种结果:一种是左边的8只兔子加上右边的7只兔子,一共有15只兔子;另一种是10只白兔加上5只灰兔;学生还发现:看见眼睛的9只加上看不见眼睛的6只;弯耳

朵的加上不弯耳朵的;看见尾巴的加上看不见尾巴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着表达、思考,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2.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 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我把0~9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小朋友”,让这十个“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 二、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1.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在生活中选取了许多学生熟悉的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四人一袋,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后,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你们看一看,又摸一摸,会发现什么?”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让学生学好玩又好学的数学

让学生学习好玩又好学的数学学生学习数学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我们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审视严谨、系统的数学,并以自己多年来习惯了的方式将数学“成人化”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对孩子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并不在意,还忽视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如何让学生感到数学好玩又好学呢?谈谈我的看法。 让小学生学有趣的数学。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行为要由兴趣主导。虽然数学常常以抽象概括的方式进行形式化的表达,但小学数学教学不应该照本宣科,不应该是仅就“学术状态”的数学学习,而应该是“教育状态”下的数学学习。应该让抽象的数学变得鲜活有趣、充满活力。 让小学生学与生活联系的数学。数学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小学生在经历的生活中已经有过数学应用的体验,数学学习是对有关数学现象的重新认识,是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总结与升华。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数学情境。例如,学生在学习“年、月、日”之前,就已经知道“我今年过生日到明年过生日正好是一年”、“爸爸这个月领工资到下个月再领工资正好是一个月”。这是多好的解读!他们把十分抽象的时间观念,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物化”出来。上学之前的活动与经历使学生获得了数量和几何形体最初步的观念,虽然这些概念或观念可能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不严格的,甚至还可能是错误的,但却为正规学习数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些学前积累下来的生活经历,会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被“重新解读”。学生以身边熟悉的现实生活为桥梁,逐步学会数学地思考,发现和得出数学的结论。同时,他们还将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学习。 让小学生学能听得懂的数学。对于学习者而言,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听不懂,学不会,还得被强迫着听,强迫着学”。教师要让小学生能听得懂数学,一是要让数学学习内容贴近儿童实际,让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要把数学变得简单些、容易些、朴实些。简单些,就是用“熟悉的”去解释“陌生的”,用“具体的”去理解“抽象的”。容易些,就是把人为制造的难点降下来,减少整齐划一、千篇一律的统一要求,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朴实些,就是不要刻意追求课堂的尽善尽美,鼓励学生用原生态的,甚至是有些粗糙的语言诠释自己对数学意义的理解。

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学习数学 平罗县姚伏小学周军 关键词:游戏动手操作生活中的数学运用媒体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打开了寻找知识的大门,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绿色课堂的开端。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去思考,不断改变践行以往的教育传统理念,不断创新,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张扬个性,快乐的学习———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育学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他们才会愿意学,乐于学,而且容易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快乐。 一、快乐游戏,轻松学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教材编排上适当安排以游戏为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教材的游戏符合小学生好动、好玩、天真的特点。恰当地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合作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第二单元P80做一做。游戏——找朋友。目的是加深和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学号是12的因数而不是18的因数站左边,学号是18的因数而不是12的因数站右边。通过游戏学生发现:我既是1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该站哪儿呢?学生想了又想,站到中间。教师顺势引导,你们又发现了什么信息?学生甲: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

的因数叫公因数,其中最的的因数叫最大公因数。 在游戏中学生学生学习了数学。 二、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至六年级教材,学生动手的实践活动课层次出现。他的主要目标通过实验、动手操作让学生从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获得知识的解决途径与结果。实践活动课,它可以方便教师更好的用好教科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团体,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学生、和教师共享学习的乐趣。 案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第三单元。 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课前准备好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24个,摆自己喜欢的长方体,并把与长方体相关的数据填写下表: 观察自己所填的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A:长方体的体积单位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学生B: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长×宽×高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真正学到了数学知识。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

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 、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

学习有用的数学

学习有用的数学问题 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学习有用的数学,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是新教材编排的一个明显特征。解决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题意,思考解决问题方法离不开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7页练习六中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我尝试创设结合实际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走进数学,走进生活,感悟知识,有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演”出氛围,明白题意 四年级上册练习六第3题是以图片形式呈现的,画面有三个小学生买肯德基,售货员背后有一张价格表,肯德基有18元/份和21元/份两种,三个小学生的对话传递的信息是:有60元,买3份,有几种买法? 图形实际上是生活现实的一个缩影,解决问题要完成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快速把握题意完成生活问题数学化,在教学中我组织四名学生上台表演,要求他们把习题内容表演清楚,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并且思考:如何用有顺序的语言把表演内容说清楚。 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他们有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景学生容易接受,能够直接、快速的完成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之间的相互转化。加上教师在遣词造句、语句提炼方面简单的指导,学生能够通过在“演一演”到“说一说”的氛围中把图画表述的意识搞清楚,明白题意。 二、“演”出道理,明确方法 学生在明白题意之后,怎样解决问题,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时仍然以买方和卖方两种角色的表演形式呈现,由于肯德基有18元/份和21元/份两种,所以会有多种方法,此时放手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说一说可能的情况、方法、算理。一边演,一边说,突出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渗透规律性的理解。教师在学生基本明确方法之后,引导学生注意算式的书写,格式的规范就可以了。 三、“演”出关键,感悟算理 练习六第7题是“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三棵,每棵便宜

论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学数学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学数学 刘钟老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强调了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表明数学学习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以探索为主线,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体验数学乐趣,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是重要途径。 一、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建构新知的能力。 数学知识只有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自主探究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性地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 如在学生学习《认识角》时,我让学生观察、猜想、验证角的大小跟角的张口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特征。在经历了看一看、想一想后,有的学生用学具做出活动角移动角的两条边,发现角在变大或变小;有的学生画一个边很长很长的角,擦短它的两条边,角的大小没有改变。从而知道角的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而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去“做数学”,在“做数学”中建构新知。 数学实验是一种手、脑、眼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有利于激起大脑中探究区域的活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探究能力。 二、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链;日用之繁,无一不用数学。”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让孩子学好数学的四个诀窍,非常实用

让孩子学好数学的四个诀窍,非常实用 要让孩子、学生学好数学,请您记住这四句顺口溜:调动兴趣是关键,数学基础要打牢,思维训练要做好,习惯、坚持很重要。 第一部分:调动兴趣是关键 因为我喜欢数学,所以我愿意去学它,所以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也愿意去克服;克服困难所得来的成功体验又增强了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我更喜欢学数学了。 一个很简单的正循环摆在我们面前,所以说,学好数学,调动孩子的兴趣是关键。调动兴趣的方法有:

1.亲其师,信其道。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1)展示能力,让孩子佩服。比如可以在孩子面前秀自己知识渊博、计算和解题能力很强等,孩子们个个佩服地一塌糊涂。 校信通在做优秀大学生数学学习规律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喜欢某一个老师,甚至是因为老师随手就可以画出很标准的圆、椭圆。 2)展示人格魅力,让孩子敬服。 教育者人格中很突出的一点或几点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孩子,比如幽默、严谨等等。一般来说,一位老师要储备至少200—300条笑话,便于在课堂上让学生轻松快乐学习。也有很多孩子喜欢老师的理由是:“她认真负责到家了,天天都有新花样,辩论会什么的,干啥啥行!”3)用心关爱孩子。 如果想让所有孩子都喜欢您,那就平等对待他们吧!课堂上,如果有成绩不好的学生举手发言,明知他会回答地一塌糊涂,也要鼓励和支持他。

如果您想改变某个孩子的话,那就去“偏爱”他吧!“我喜欢这位老师,是因为她待我象待自己的妹妹一样。”“有一次我数学考砸了,老师在我的作业本里夹了一张纸条,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我感动极了!” 当然,家长也要积极引导孩子喜欢老师。比如通过和孩子讨论老师的授课方式、性格特点等,引导孩子关注老师的闪光点,发现老师值得自己学习的思考方法、习惯和品质等。 2.化抽象为生动。 比如在讲例题的时候,结合题目给学生讲一些顺口溜、数学故事、数学发展史、生活中的数学等。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比如华罗庚的数形结合顺口溜“数与形,本相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难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代数几何本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生活中的数学包括身边的事、新闻时事等,比如:让学生适度参与现在很多父母都热衷的股票问题;自己家里每月消费多少米,多少油,多少盐等,人均消费多少;今年淮河流域出现洪灾,泄洪时就需要考虑上游水位和下游河道宽的关系等等。

活用“举例法” 轻松学数学

活用“举例法” 轻松学数学 摘要:活用“举例法”让学生借助具体的数字,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定律、法则和公式,让学生感到数学好学,学起来轻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举例法;学数学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都有这种感觉:课堂教学中,有些知识虽经老师反复讲解和多次重点强调,但学生在作业或测试时,还是屡屡出现错误,学生学得累,老师教得苦。面对这种状况,笔者进行了认真反思,采取改老师一味讲授,变让学生运用具体的实例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举例法,轻松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系统性,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从这些看得见的数据中来理解概念特征和本质属性。例如,学完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后,老师让学生说出你知道的质数和合数有哪些?有学生说:质数有1、3、5、7、9……;合数有2、4、6、8、10……显然,该生把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相混了。老师让学生把这些数的因数,写出来,并结合质数、合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数是否质数,与该数

的因数的个数有关。通过对具体数的分析,让学生彻底理解了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以后当问到质数的意义时,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具体的数,先找出这些数的因数个数,再判断是否为质数,从而说出质数概念。 二、用举例法,轻松掌握运算律 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许多法则、公式和定律是用不完全归纳法揭示的,即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通过对特例的观察、分析、实验,从而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当定律法则揭示出来以后,必须进行举例运用,在举例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再一次认识定律和法则的含义、特征,所以揭示出运算律后,一定要让学生用具体的数字例子来说明运算律的含义并说明其运用的价值。如:揭示出乘法分配律后,学生就举出了相应的例子来说明运算律的运用,有两个学生分别举出了以下的例子:①32×(18+12)=32×18+32×12和②25×(4+8)=25×4+25×8,对比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例子①只是体现了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但没使计算简便,而例子②不但体现了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而且体现了运用乘法分配律后,计算更简便了,通过交流与对比学生举出的不同例子,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很快就理解了运算律的含义及其用法,还培养了学生的简算意识。当学生掌握了简算的价值后,他们的积极性更高了,都争先恐后想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例子,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难道不比老师出题,学生

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发展,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所谓“自主性”是指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对学习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表现出良好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时,具有创造的积极性。因此,引导学生全方位、高质量、多层次地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实在是培养富有主动精神和创意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要中之要。提升教育理念,改变教育行为,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动学习培养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1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1.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

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1.2 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2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_数学论文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_数学论文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文章内容由收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两次提到:“教学教学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简言之,就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但事实却不容乐观,去年我市小学数学毕业试卷中有这样两道题: A.一根圆柱形铁皮通风管长7米,底面半径1分米,制作4O节这样的通风管,一共需铁皮多少平方米? B.小洪家用85米的篱笆沿房屋墙壁围成一个长方形养鸡场,养鸡场的长是35米,这个养鸡场的面积是多少? 这两道题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结果实在不能令人满意。A 题列式完全错误的竟占考试总人数的的42.5%,他们只知道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要用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却没有想到通风管是没有底的!(有底怎么通风呢?)B题列式错误的就更多了,竟占91.7%,只有个别细心的同学联系实际画了草图、发现85米并不是长方形的周长,只是一条长与两条宽的总和,要正确求出长方形面积就要先求出宽是25米才行。 此类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审题不细心之外,还有以下原因:A.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机械照搬数学计算公式、算理。B.教师忽视了“现在教,是为了以后不教”。只训练学生掌握了一些“依样画葫芦”的技能,不注意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引导学生逐渐认识 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做一只火柴盒的内外壳各需多少纸板,从而引到计算粉刷教室、游泳池,制作不带盖的长方体水箱的用料面积等实际生活问题上。 2.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学生用数学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想懂”的。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包办代替得越多,学生依赖性越强,又怎么会“用数学”呢?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出示这样一道练习题:某电视机原价400元,涨价20%后又跌价20%,现在售价多少元?此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经济效益观念的培养,应该让学生充分思考,自己解决。 3.化静为动,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解决问题。如学习相遇应用题后,学生对“相对、相遇,相对而行未相遇,相背而行”等问题有一个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化静为动。可以让学生模拟走动,直观演示一番,动手又动脑,可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找好导的切入点,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概念

找好导的切入点,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概念-小学数学论文- 教育期刊网 找好导的切入点,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概念 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教育研究室(530000)卢兰惠 在小学阶段,数学概念不但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基本要素,而且是培养、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知识内容。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概念课中,作为数学教师要在新概念的引入、形成及应用巩固上下工夫,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概念,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实质,运用数学规律来指导数学实践,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寻找合适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切入点,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新概念,更容易理解新概念,下面就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通过生活的感性材料,给学生直观形象地引出新概念 我们的日常生活处处有数学,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认真观察、仔细比较、深入分析并且总结归纳,从而去获取新概念。 如,要指导学生学习“平行线”的概念,首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牛奶盒、食品袋、窗户、桌子、椅子等带有对应的两条边的”平行线”生活用品。这些生活用品其实就藏着关于“平行线”的数学信息,这些数学信息或分散或隐蔽,但都切切实实存在于我们身边,需要我们在进行“平行线”概念教学时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比较。在比较分析了牛奶盒、窗户、桌子、椅子上下边的属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到这些物品上下边存在的关系: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边

可以无限延长,永不相交,等等。在师生的共同比较分析总结中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可以抽象地看成两条直线;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彼此间距离处处相等;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等等。最后抽象出本质属性,得到平行线的定义。通过感性材料入手归纳新概念,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概念教学的,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入手,引导学生从表到里进行观察并分析,这样就能让学生轻松地从熟悉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二、运用旧知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新概念 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要善于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一些相关的旧知识来讲授将要学习的新概念,这样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数学知识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就要充分运用学生已学的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 例如,从求几个数的“倍数”引出与旧知识“倍数”有关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新概念。上课初始,给出“分别求出2、4、8、16这几个数的倍数”,让学生把这些数的倍数列出来:2的倍数有2、4、6、8、10、12、14、16、18……4的倍数有4、8、12、16、32……8的倍数有8、16、24……16的倍数有16、32、48……列出数据后,再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谈谈自己的发现,从而让学生在已有概念“倍数”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这种体验过程是学生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这是建立数学概念的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此在进行新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就要在备课上下工夫,先分析要学习的新概念

浅论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浅论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使他们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现代教育越来越来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兴趣;主动参与;学法指导,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佳发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使他们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呢? 1 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往往过于紧张,课堂上学生丝毫的“乱说乱动”,答问中出现差错,作业疏忽大意,都会招来教师的冷眼和严厉批评,学生终日处在紧张、压抑、沉闷的课堂氛围中。这样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差。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这种局面,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要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一切为探求知识而作的言、行及稚嫩的结论,使学生始终处在心理安全、心灵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下,这样他们才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学习。 2 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如果能保持对所学学科、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就能积极主动地钻研(中国论文联盟https://www.doczj.com/doc/f211501443.html,整理)该学科,并产生一定的学习效果。 2.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在讲授新知开始,让使学生产生兴趣,往往是决定一节课的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在讲课之始,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根据教材特点,提出新颖的,有吸引力的问题,创造诱人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学习正比例时,我先提出一个问题:“谁会量出村路口工厂烟囱的高度?”学生感到十分为难,又急于知道量度方法,我抓住学生求知的迫切感,说:“我们学习正比例就会了,现在我们来学习这种知识。”又如讲倒数的意义,我出一组填空题:5×( )=3×( )=( )×1/7=2×( )。学生想了很久,而我很快说了出来并说:“是根据倒数的意义这样做的。”就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 2.2 让数学教学活动以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数学起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活动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不感到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