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强化班杨秀清民诉讲义教学

2012年强化班杨秀清民诉讲义教学

2012年强化班杨秀清民诉讲义教学
2012年强化班杨秀清民诉讲义教学

2012年名师强化班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讲义

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第一节民事诉讼

●一、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解、人民调解、仲裁与诉讼。其中,和解是双方当事人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而人民调解、仲裁与诉讼均借助第三方的力量解决纠纷,但人民调解与仲裁属于社会救济,而诉讼则属于公力救济。

●二、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是诉讼行为与诉讼法律关系的综合。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法性质

基本法、部门法、程序法

●二、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对人效力、对事效力、时间效力与空间效力。

注意对人的效力,侧重于法律适用角度的适用:实体法与诉讼法适用的区别、诉讼法与仲裁法适用的区别,其中实体法与仲裁法可以适用外国法,但诉讼法只能适用中国法。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第一节基本原则

●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含义:权利的相同性与权利的对应性

二、辩论原则

●(一)理解(09/三/82)

● 1.主体:当事人

● 2.内容:程序问题与实体问题,其中,实体问题包括实体事实与实体法律适用。

3.阶段:适用于诉讼案件的审判程序,非讼案件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不适用辩论原则。

(二)注意

当事人主张与辩论的对象是法院审理与裁判的对象,当事人主张与辩论的事实与证据是法院裁判的依据,对于当事人无争议的事实,法院可以直接作为裁判的依据。

三、处分原则(2011/三/38)【注意民事诉讼法修改动向】

(一)理解

1.内容:当事人可以处分民事权利与诉讼权利,对民事权利的处分一般通过处分诉讼权利来实现。

2.阶段:处分原则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即各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均可以适用处分原则。

●(二)注意

●当事人处分权与审判权相结合成为贯穿民事诉讼各程序制度的中心线。

四、检察监督原则

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注意民事诉讼法修改动向】

第二节基本制度

●一、合议制度

●合议庭的组成因程序的不同而不同。

注意:1、参审制不同于陪审制

2、陪审员参加争议案件的合议庭,特别程序与公示催告程序的合议庭不吸收陪审员。

●二、回避制度(2010/三/37)

● 1 、回避的情形

●45条:第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第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第三、

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注意民事诉讼法修改动向】

● 2、回避的决定权

●47条:院长担任审判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

判长决定。

3、后果: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复议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

●三、公开审判

●注意:1、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涉及国家秘密与个人隐私的案件属于法定不公开审理案件,离婚

案件与涉及商业秘密案件属于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案件。

2、不公开审理与不公开质证的区别:《证据规定》第48条: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应保密的证据,不公开质证。

●四、两审终审制度

●掌握实行一审终审制度的案件:(1)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2)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

公示催告程序的案件。

第三章主管与管辖

●第一节民事诉讼主管

●1、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和解、调解、仲裁与诉讼,其中仲裁是诉讼的前置性程序。

2、与人民调解的关系。(2010/三/35)

(1)人民调解不是诉讼的前置程序。

(2)人民调解的效力

根据《人民调解法》第33条的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注意民事诉讼法修改动向】

●第二节级别管辖

●一、确定级别管辖的标准

●注意案件的性质:专利纠纷案件、海事海商案件

●二、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2009/三/35)

●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2、注意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民事诉讼法第19条

(1)重大涉外案件;(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专利纠纷案件、海事海商案件、认定仲裁协议效力的案件、撤销仲裁裁决的案件、仲裁裁决的执行案件、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案件、涉外仲裁中的证据保全与财产保全。

3、最高人民法院除了管辖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外,还可以管辖其认为有管辖权的案件。

第三节地域管辖

●一、一般地域管辖

●确定标准:当事人所在地,其中,对于公民而言,其经常居住地优先于住所地适用。

●注意经常居住地的判断(意见第5条):公民起诉时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地方,但是公民住院就

医的地方除外。

●原则规定——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第22条)

●例外规定——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第23条)

第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第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第三,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第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注意:

意见第8条规定:双方当事人都是被监禁或者被劳动教养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被监禁或者被劳动教养1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或者被劳动教养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特殊地域管辖【注意民事诉讼法修改动向:增加公司诉讼】

●特殊地域管辖确定的规律:其一、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有法定管辖权,海难救助费用案件与共同

海损纠纷案件除外;其二、密切联系是确定特殊地域管辖的重要原则。

●(一)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

●1、合同纠纷案件的法律规定

第一、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

第二、如果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双方当事人住所地又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应由被告住所

第三、购销合同履行地按下列情况确定:①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履行地的,以约定的履行地为合同履行地。当事人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交货地为合同履行地。合同中约定的货物到达地、到站地、验收地、安装调试地等,均不应视为合同履行地。②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履行地点或交货地点,但实际履行中以书面方式或双方一致认可的其他方式变更约定的

,以变更后的约定地点为合同履行地。③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履行地点、交货地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或者虽有约定但未实际交付货物,且双方当事人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以及口头购销合同纠纷案件,均不依履行地确定管辖。

第四、加工承揽合同。以加工地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对履行地另有约定的除外。(《民诉

(2)合同纠纷案件协议管辖的规定

第一、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民

第二、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选择管辖的协议不明确或者选择《民事诉讼法》第25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中的两个以上人民法院管辖,选择管辖的协议无效,依照《民事诉讼法》第24条的规定确定管辖。(《民诉意见》第24条)【注意民事诉讼法修改动向】

2、合同纠纷案件管辖确定的思路:

●(1)有效协议管辖优先于法定管辖适用。

●(2)法定管辖(没有协议管辖或者协议管辖无效时适用)

●第一、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有法定管辖权;

●第二、合同履行地:

● A、约定的履行地(包括交货地)是否明确;

● B、合同未履行时:需注意约定履行地与双方当事人住所地的关系,即约定履行地在其中一方

住所地的,该履行地有管辖权;约定履行地不在双方住所地的,该履行地无管辖权。

● C、合同履行时:需注意履行地是否发生变更,即当事人约定履行地后,以书面形式或者双方

一致认可的方式变更约定履行地的,以变更后的地点为合同履行地。但是,就加工合同而言,以加工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对履行地另有约定的除外。

(二)侵权纠纷案件的管辖(2007/三/80)

● 1、注意产品质量侵权纠纷案件(意见29条)与因报刊、杂志引起的侵权纠纷案件。

2、注意合同与侵权的竞合问题。

三、专属管辖

(一)专属管辖的案件

民事诉讼法第34条:(1)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2)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3)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专属于中国法院管辖的案件

民事诉讼法第244条:在中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应专属于中国法院。

注意:第一、两者适用的案件范围;

第二、不动产专属管辖的确定;

第三、专属管辖不得对抗仲裁。

四、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

●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

●民诉法33条:当事人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四节裁定管辖

●一、移送管辖

●1、移送管辖系人民法院的自我判断,即已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认为自己没有管辖权,即可将案

件移送给其认为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2、移送管辖的次数:只能1次

●3、管辖恒定问题: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其管辖权不受当事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

和行政区域变更的影响。(意见34条、35条)

4、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先立案法院不得移送给其他有管辖权的法院;法院立

案时发现其他法院先立案,不得重复立案;法院立案后发现其他法院先立案,应移送管辖。(意见33条)

二、指定管辖

●受移送人民法院认为对移送的案件无管辖权的,应当报请自己的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自己的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管辖权发生争议协商不成时,由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但报请共同上级人民法院应当逐级

进行。

三、管辖权转移

(一)自下而上转移

1、提审: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2、报请:下级人民法院对它所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审理。

(二)自上而下转移

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把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注意民事诉讼法修改动向】

第五节管辖权异议

●一、异议的条件(2007/三/40)

●1、异议的主体:当事人。注意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无权提出管辖权

异议,因为第三人是本案的当事人,但不是本诉的当事人。

●2、异议的时间:通常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

3、异议的对象:地域管辖与级别管辖

二、管辖权异议的特殊规定

1、在管辖权异议裁定作出前,原告申请撤回起诉,受诉人民法院作出准予撤回起诉裁定的,对管辖权异议不再审查,并在裁定书中一并写明。(第2条)

2、提交答辩状期间届满后,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致使案件标的额超过受诉人民法院级别管辖标准,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请求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人民法院应审查并作出裁定。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异议成立的,裁定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第3条)

3、被告以受诉人民法院同时违反级别管辖与地域管辖规定为由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受诉人民法院应当一并作出裁定。(第6条)

4、对于将案件移送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裁定,当事人未提出上诉,但受移送的上级人民法院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依职权裁定撤销。(第9条)

●三、管辖权异议的处理

●对管辖权异议的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

第四章诉

●第一节诉的概念

●诉就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请求。

第二节诉的要素

●一、诉的主体:当事人

●二、诉的标的(2009/三/37)

●注意与诉讼标的物、诉讼请求的区别: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并提请人民法院裁判的实体权利义务

关系为诉讼标的;具体诉讼中该实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为诉讼标的物;当事人基于该实体权利义务关系提出的具体要求为诉讼请求。

●三、诉的理由(2011/三/37)

第三节诉的种类

●一、确认之诉

●请求法院确认某种法律关系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诉。分为肯定或积极的确认之诉与否定或者消极的

确认之诉。

●二、变更之诉(也称形成之诉)

●请求法院改变或者消灭现存的某种法律关系的诉。

●三、给付之诉(2008/三/86)

●请求法院责令义务人履行一定的实体义务,以实现自身合法权益的诉。行为给付之诉通常分为积

极行为给付之诉与消极行为给付之诉。

●注意:1、结合案例判断诉的种类时以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为基础,变更之诉与给付之诉中可能包

含确认之诉,但不必然包含。

●2、单纯的确认之诉与变更之诉中没有诉讼标的物。

第四节反诉

一、反诉的特点

●1、反诉主体的特定性2、反诉目的的对抗性3、反诉请求的独立性4、反诉与本诉的牵连性

●基于同一法律关系而产生的目的对抗的不同诉讼请求

●基于相牵连的不同法律关系而产生的目的对抗的不同的诉讼请求

●5、反诉时间的特定性:《证据规定》第34条: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反诉;《民诉意见》184条:

二审中的反诉:根据自愿原则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另行起诉。

●6、反诉与本诉适用程序的同一性

二、反诉与反驳的区别(2009/三/36)

1、性质不同

2、前提不同

3、目的不同

4、主体不同

第五章当事人

●第一节当事人概述

●一、当事人的概念与特征

●二、民事诉讼权利能力与民事诉讼行为能力(2008/三/44)

注意:1、民事诉讼权利能力与当事人适格的关系。即民事诉讼权利能力是一种比较抽象而概括的作为当事人的法律资格,其不以具体的民事诉讼为基础;而当事人适格则涉及具体诉讼所要解决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某一具备民事诉讼权利能力的人能否成为该诉讼的适格当事人应当看其是否是本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或者对该法律关系中的利益是否享有权利或者管理权利。

2、未成年人与精神病患者的当事人资格。

●3、非实体当事人的情形:特殊情况下,没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有独立的民事诉讼权利能

力,可以作为当事人。如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遗产管理人和遗嘱执行人、死者的近亲属、清算组织、破产管理人。

第二节原告和被告

●一、以民事法律关系为依据

●二、法人和直接责任人问题

●1、法人和内部工作人员。

●取决于工作人员的行为是否为职务行为或者授权行为

●2、责任人作为当事人(意见49条)

●冒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义

●以尚未成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义从事活动

●以终止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义从事活动

●三、法人与分支机构问题

法人非依法设立,或者虽然依法设立但没有领取营业执照的,由法人作为当事人。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由分支机构作为当事人。

四、因新闻报道或其他作品引起的名誉权纠纷案件的当事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6条的规定,因新闻报道或其他作品发生的名誉权纠纷,应根据原告的起诉确定被告。只诉作者的,列作者为被告;只诉新闻出版单位的,列新闻出版单位为被告;对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都提起诉讼的,将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均列为被告,但作者与新闻出版单位为隶属关系,作品系作者履行职务所形成的,只列单位为被告。

以作者为被告

作者与出版单位系职务关系

以出版单位作为被告

以作者为被告

作者与出版单位非职务关系以出版单位为被告

以作者与出版单位作为共同被告

第三节共同诉讼

●一、必要共同诉讼

●(一)法律规定的必要共同诉讼的情形

1.挂靠关系。《民诉意见》第43条规定,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或私营企业挂靠集体企业并以集体企业的名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在诉讼中,该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或私营企业与挂靠的集体企业为共同诉讼人。

2.个体工商户业主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的。《民诉意见》第46条第2款规定,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的,以业主和实际经营者为共同诉讼人。

3.个人合伙问题。《民诉意见》第47条规定,个人合伙的全体合伙人在诉讼中为共同诉讼人。个人合伙有依法核准登记的字号的,应在法律文书中注明登记的字号。全体合伙人可以推选代理人;被推选的代理人,应由全体合伙人出具推选书。该情形需要与《民诉意见》第40条规定的合伙组织作为当事人参加诉讼相区别。合伙组织具有三个必要因素:第一,合法成立;第二,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第三,不具备法人资格。(2010/三/40)

4.企业法人分立问题。《民诉意见》第50条规定,企业法人分立的,因分立前的民事活动发生的纠纷,以分立后的企业为共同诉讼人。

5.借用关系。《民诉意见》第52条规定,借用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盖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银行账户的,出借单位和借用人为共同诉讼人。

6.保证合同关系。《民诉意见》第53条规定:“因保证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债权人向保证人和被保证人一并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将保证人和被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债权人仅起诉保证人的,除保证合同明确约定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外,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被保证人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债权人仅起诉被保证人,可只列被保证人为被告。”根据该条文,在当事人对保证责任形式未作出明确约定时,即推定为一般保证责任。这一点与《担保法》第19条“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的规定有所不同,根据新法优于旧法、基本法的效力高于司法解释效力的原则,在当事人对保证责任形式未明确约定时,应当按照《担保法》推定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7.继承遗产关系。《民诉意见》第54条规定:“在继承遗产诉讼中,部分继承人起诉的,人民法院应通知其他继承人作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被通知的继承人不愿意参加诉讼又未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人民法院仍应把其列为共同原告。”但是,在遗产继承诉讼中,如果被遗漏的部分继承人对遗产主张遗嘱继承权,则就该遗产的继承部分,该主张遗嘱继承权人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8.代理关系。《民诉意见》第55条规定,被代理人和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为共同诉讼人。

9.共有财产关系。《民诉意见》第56条规定,共有财产权受到他人侵害,部分共有权人起诉的,其他共有权人应当列为共同诉讼人。

此外,民事实体法中关于连带责任的规定也是确定必要共同诉讼人时经常适用的:

1.共同侵权案件中的共同被告。

2.从事住宿、餐饮等经营活动引起的纠纷。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6条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2010/三/46)

●(二)标的的共同

●特定身份关系、连带债权与连带责任、内部不可分合同关系、共同侵权行为或者共同危险行为

(三)必要共同诉讼人的关系

●内部关系: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法律效力。(民诉法第53

条)注意必要共同诉讼人的上诉问题是一个例外。(意见第177条)

●(四)必要共同诉讼人的追加

《民诉意见》第58条规定:“人民法院追加共同诉讼的当事人时,应通知其他当事人。应当追加的原告,已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可不予以追加;既不愿意参加诉讼,又不放弃实体权利的,仍追加为共同原告,其不参加诉讼,不影响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和依法作出判决。”

《民诉意见》第183条规定:“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在一审中未参加诉讼,第二审人民法院

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予以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发回重审的裁定书不列应当追加的当事人。 ”

《民诉意见》第211条规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人民法院发现原一、二审判决

遗漏了应当参加的当事人的,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予以调解,调解不成的,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注意:

1、人民法院可依职权追加必要共同诉讼人,且追加时区分为实体权利人与义务人。

2、注意二审与审判监督程序中的追加:即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以保证当事人的上诉权。

二、普通共同诉讼人(2007/三/87)

●注意普通共同诉讼人的独立性:诉讼行为独立、特殊情形独立、裁判结果独立

第四节诉讼代表人

●一、代表人诉讼的种类以及诉讼标的

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诉讼标的共同或者同一种类

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诉讼标的同一种类

●二、诉讼代表人的确定

●在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中,由全体当事人推选共同的代表人,也可以由部分当事人推选自己的

代表人;推选不出代表人的当事人,在必要的共同诉讼中亲自参加诉讼,在普通的共同诉讼中可以另行起诉。(意见第60条)

●在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中,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提出人选与当事人协商,

还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代表人。推选不出代表的当事人可以另行起诉。(意见第61条)

●三、诉讼代表人的权限(2008/三/48)

●诉讼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

当事人同意。

四、公益诉讼【注意民事诉讼法修改动向】

第五节第三人

●一、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2009/三/39)

●(一)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处于参加之诉的原告地位,注意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后,本诉

的原告申请撤诉时的处理。(意见第160条):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后,原告申请撤诉,在法院准许撤诉后,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作为另案原告,本诉的原告与被告作为另案被告,诉讼另行进行。

【注意】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后形成两个独立之诉:一个是原被告之间的本诉;另一个是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与原被告之间的参加之诉,因此,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处于参加之诉原告的诉讼地位。

●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2011/三/80)

●(一)参诉根据: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1、实务中的几种常见类型

●(1)连环合同引起的诉讼(2)因使用原材料加工成品引起的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的若干规定》中第9条、第10条以及第11条中关于不能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具体规定。

第9条规定,受诉人民法院对于原被告双方争议的诉讼标的无直接牵连和不负有返还或者赔偿义务的人,以及与原告或被告约定仲裁或有约定管辖的案外人,或者专属管辖案件的一方当事人,均不得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通知其参加诉讼。

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产品质量纠纷案件中,对原被告之间法律关系以外的人,证据已证明其已经提供了合同约定或者符合法律规定的产品的,或者案件中的当事人未在规定的质量异议期内提出异议的,或者作为收货方已经认可该产品质量的,不得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通知其参加诉讼。

第11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已经履行了义务,或者依法取得了一方当事人的财产,并支付了相应对价的原被告之间法律关系以外的人,不得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通知其参加诉讼。

●(3)因三角债引起的代位权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6条规定:债权人以次债务人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代位权诉讼,未将债务人列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债务人为第三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债权人以同一次债务人为被告提起代位权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合并审理。

2、法律上利害关系的界定

第一、三个主体之间存在两个内容、客体相牵连的法律关系;

第二、第三人与本诉一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有发生争议的可能,而且该争议直接影响本诉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二)参诉地位

●1、无权行使的诉讼权利(意见66条)

●无权提出管辖权异议,无权放弃、变更诉讼请求,无权申请撤诉。

●2、附条件行使的诉讼权利

●是否有上诉权(意见66条)或者调解的同意与调解书的签收权(意见97条),取决于是否直接

承担义务。

●(三)参诉方式

●可以申请参加,也可以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

第六章诉讼代理人

●一、法定代理人(2011/三/82、2007/三/86)

●法定代理权随监护权的产生而产生,随监护权的消灭而消灭.

●法定代理权为全权代理

●二、委托代理人

1、委托代理人的范围:(意见第68条)律师、当事人的近亲属、有关的社会团体或者所在单

位推荐的人、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可能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人以及人民法院认为不宜作为诉讼代理人的人,不能作为诉讼代理人。【注意民事诉讼法修改动向】

●2、委托代理人的权限:授权委托书中仅写全权代理而无具体授权的,诉讼代理人无权代为承认、

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意见第69条)

●3、委托代理人后,本人可以不出庭,但离婚案件除外。委托了代理人的离婚案件的当事人,本

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外,仍应当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民诉法第62条)

第七章民事诉讼证据

第一节民事证据概述

一、证据与证据材料

民事证据,即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资料。而证据材料是指当事人收集并提供给法院以及法院调查收集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资料。

证明标准:盖然性占优标准

二、证据的特性

1、客观性

2、关联性

3、合法性

第一、形式合法;

第二、收集手段合法;《证据规定》68条: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收集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第三、证据材料转化为证据合法——质证,但是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调查收集的证据除外。

第二节民事证据的种类【注意民事诉讼法修改动向】

●一、书证、物证与视听资料(2010/三/83)

●(一)三种证据的鉴别

●书证的本质在于以物质载体中记载的文字、符号、图案所反映的思想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物证是

以物品本身的特征来证明案件事实。

(二)书证与视听资料的区别

书证与视听资料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均以所载明的内容证明案件事实,其核心区别在于,书证的内容因已经固定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上,具有直观性,因此,书证具有不可更改的特征。而视听资料的内容则存储于特定的仪器之中,不具有直观性,因此,较为容易更改,而且一旦更改之后,不易发现。

●二、证人证言(2011/三/83)

●(一)证人资格

●1、单位与个人可以成为证人,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民诉法70条)

《证据规定》第53条的规定,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2、下列人员不能作为证人:诉讼代理人、法官、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和检察人员

(二)证人的出庭作证义务【注意民事诉讼法修改动向】

证人不出庭的法定情形:证据规定第56条: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法定情形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第二,特殊岗位确实无法离开的;第三,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的;第四,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的;第五,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上述情形,经人民法院许可,证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或者视听资料或者通过双向视听传输技术手段作证。

(三)证人出庭作证的费用

●三、鉴定结论【注意民事诉讼法修改动向】

●(一)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确定方式【注意民事诉讼法修改动向】

●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证据规定26条)

(二)申请重新鉴定的法定情形

证据规定27条: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第一,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第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第三,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第四,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对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者补充质证等方法解决,不予重新鉴定。

●(三)自行鉴定的效力

●证据规定28条: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

并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四、当事人陈述的效力

当事人的主张,只有本人陈述而无其他证据加以证明,法院不得支持其主张,除非对方当事人承认。《证据规定》第76条

和解或者调解中陈述的效力:《证据规定》67条规定:在诉讼中,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案件事实的认可,不得在其后的诉讼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五、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

●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态不相当的证言;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

人出具的证言;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证据规定》第69条

第三节民事证据在理论上的分类(2009/三/40综合)

●一、按照证据与举证责任的关系,可以将证据分为本证与反证(2007/三/81)

对待证事实负有举证责任一方当事人提出支持自己主张的证据为本证;对待证事实不负有举证责任一方当事人提出反驳对方主张的证据为反证。

●二、按照证据的来源,可以将证据分为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三、按照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关系,可以将证据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2006/

三/26)

第八章民事诉讼中的证明

●第一节证明的对象

●一、证明对象的范围

●当事人主张的实体法事实;当事人主张的程序法事实;证据事实;外国法律与地方性法规、习惯。

其中,实体法事实包括:第一、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法律关系产生所依据的事实;第二、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法律关系消灭所依据的事实;第三、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法律关系变更所依据的事实;第四、当事人主张排除对方权利所依据的事实;第五、当事人主张妨碍对方权利产生所依据的事实。

●二、不需要证明的事实

●(一)法定范围

●《证据规定》第9条:众所周知的事实;自然规律及定理;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

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仲裁裁决所确认的事实;已为有效公证书所证明的事实。

●(二)诉讼中自认

●《证据规定》第8条:(2010/三/48)

1.当事人的明示承认。即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除外。

2.当事人的默示承认。即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审

判人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

3.诉讼代理人的承认。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的,代理人的承认视为当事人的承认。但未经

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对事实的承认直接导致承认对方诉讼请求的除外;当事人在场但对其代理人的承认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当事人的承认。

4、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承认并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

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第二节证明责任

●一、证明责任含义(2011/三/84)

即当事人对其负有证明责任的主张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以及当作为裁判基础的法律要件事实在诉讼中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该方当事人因此而承担诉讼上的不利后果的制度。

●二、证明责任的负担原则

●谁主张谁举证(这里的主张指需要作为证明对象的主张)

三、证明责任负担的例外规定:《证据规定》第4条

1、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

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

2、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第73条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

第70条民用核设施发生核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核设施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战争等情形或者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第71条民用航空器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航空器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第72条占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占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占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责任。

3、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

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2008/三/33)

侵权责任法第66条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4、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85条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

第87条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5、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2007/三/45)

侵权责任法第78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6、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7、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2008/三/80)

8、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有关法律对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侵权责任法第58条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第60条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

(二)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

(三)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

前款第一项情形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其他案件中举证责任的负担

(一)合同纠纷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证据规定》第5条规定:“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对代理权发生争议的,由主张有代理权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二)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举证责任的分配

《证据规定》第6条规定:“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第三节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一、证据收集(2008/三/90)

●(一)人民法院自行收集的证据

●《证据规定》第15条规定: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

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

●(二)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

●《证据规定》第17条规定: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

取的档案材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二、证据保全

民事诉讼法第74条: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注意民事诉讼法修改动向】

第四节证据的其他规定

●一、举证时限

1、举证时限的确定(证据规定33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法院认可;协商不成,法院指定,但不少于30日。

2、超期举证的后果:(证据规定34条)放弃提供证据的权利

3、举证时限的延长(36条)“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二、交换证据(2009/三/41)

1、37条:当事人申请交换证据或者法院决定交换证据

2、38条:交换证据的时间: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法院认可,也可以由法院指定。

3、39条:审判人员主持

4、40条:次数:一般不超过2次,但重大、疑难和案情特别复杂的案件,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再次进行证据交换的除外。

三、新证据

(一)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

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

(二)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

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

(三)再审程序中的新证据

根据《审判监督程序解释》第10条的规定,申请再审人提交下列证据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1款第(一)项规定的“新的证据”:1、原审庭审结束前已客观存在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2、原审庭审结束前已经发现,但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或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提供的证据;3、原审庭审结束后原作出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者重新鉴定、勘验,推翻原结论的证据。当事人在原审中提供的主要证据,原审未予质证、认证,但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应当视为新的证据。

●四、质证:

●1、质证主体:当事人(证据规定47条)

●2、不公开质证: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不

得在开庭时公开质证。(证据规定48条)

3、质证的内容: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以及证明力的有无与大小。(证据规定50条)

●五、认证:

1、对单一证据的认证:65条:审判人员对单一证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审核认定:第一、证据是否原件、原物,复印件与复制品是否与原件、原物相符;第二、证据与本案事实是否相关;第三、证据的来源、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第四、证据的内容是否真实;第五、证人或者提供证据的人,与当事人有无利害关系。

2、综合性认证:77条:人民法院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可以依下列原则进行认定:第

一、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第二、物证、档案、

鉴定结论、勘验笔录以及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第三、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第四、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第四、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人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

六、妨碍举证问题:(75条)有证据证明一方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

第九章期间、送达

●一、期间

●(一)期间分类

期间分为法定期间与指定期间,法定期间也称为不变期间,指定期间也称为可变期间。

(二)期间计算

●1、期间开始的时、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2、期间的最后一日为法定节假日的,以法定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日。

●3、诉讼文书的在途期间不包括在内。

●二、送达(2009/三/43)【注意民事诉讼法修改动向】

●1、送达方式: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与公告送达。

●2、注意:适用留置送达时,应将诉讼文书放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但是简易程序可以将文书放在

受送达人的经营场所。调解书不得留置送达,可由本人或者代收人签收。

第十章法院调解

●一、法院调解的含义(2009/三/84)

法院调解的两层含义:1、法院行使审判权解决争议案件;2、调解的基础是私权处分。

掌握:不得适用调解的范围:《调解规定》第2条的规定,对于有可能通过调解解决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调解。但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还债程序的案件,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不予调解。

●二、调解协议的内容(2011/三/42)

1、和解后的处理;(4条)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确认和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申请庭外和解的期间,不计入审限。

2、协议内容超出诉讼请求的处理(9条):调解协议内容超出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3、协议内容涉及担保人的处理(11条):调解协议约定一方提供担保或者案外人同意为当事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案外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制作调解书应当列明担保人,并将调解书送交担保人。担保人不签收调解书的,不影响调解书生效。(2007/三/47)

4、法院不予以认可的情形(12条):调解协议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第一、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第二、侵害案外人利益的;第三、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的;第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规定的。

5、和解、调解后不得制作判决书(18条):当事人自行和解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请求人民法院按照和解协议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制作判决书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三、法院调解的生效

●1、调解的生效时间

●民诉法90条:对于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

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民诉法89条: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2、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

●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

的案件(注意请求制作调解书的处理。调解规定13条)

●四、法律效力的体现

●诉讼结束;对调解书不得上诉;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实体权利义务争议消灭;具有给付内容的调解

书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第十一章财产保全与先予执行

●第一节财产保全

●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

●三、财产保全的措施

●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民诉法94条)

●可以保全抵押物、留置物,但抵押权人、留置权人有优先受偿权(意见102条)(2008/三/43)●可以保全被申请人已到期的债权(意见105条)

四、错误申请的赔偿

五、行为保全【注意民事诉讼法修改动向】

《著作权法》第49条第1款规定,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权利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该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处理前款申请,适用《民事诉讼法》第93条至第96条和第99条的规定。

《专利法》第61条1款、《商标法》第57条1款类似。

第二节先予执行

一、先予执行的案件范围(民诉法97条)

●1、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案件

●2、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

●3、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案件:需要立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的;需要立即制止某项行为

的;需要立即返还用于购置生产原料、生产工具货款的;追索恢复生产经营急需的保险理赔费的。

(意见107条)

二、先予执行的条件

1、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2、权利紧急,即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的;

3、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

第十二章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强制措施

●一、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要件

●1、行为主体要件——一切人2、主观要件——故意

●3、后果要件——妨害了民事诉讼4、时间要件——诉讼过程中

●二、强制措施的适用

●(一)拘传

●1、拘传适用于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庭的必须到庭的被告与给国家、集体或他人造

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必须到庭的被告见《若干意见》第112条

●2、拘传、罚款和拘留的适用应当由院长批准

(二)罚款与拘留

1、罚款数额的提高:根据民诉法第104条的规定,对个人的罚款,为1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为1

【注意民事诉讼法修改动向】

●2、对同一行为的罚款、拘留不得连续适用;罚款和拘留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意见

118条与119条)

第十三章普通程序

●第一节普通程序的审理阶段

●一、起诉与受理

●1、起诉条件的理解与适用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起诉应当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第二,有明确的被告;第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第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注意:原告的适格;

被告下落不明不等于不明确;

权利的可诉性与可保护性不同;

起诉证据不同于胜诉证据。

●2、不予受理、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的适用

不予受理、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的区别

讲义听谁的

讲义听谁的 先讲自己的经验 刑法:徐光华 民法:段波、张翔(题外话太多) 刑诉:杨雄 民诉:杨秀清 三国法:杨凡(女) 行政:赵鹏(听过还好)、林鸿潮、季宏、徐金桂(讲义较详,系统,当阅读)商经:张海峡 首先报分数95 93 97 118 总分403,确实与我预计的相差颇大,显然是有些题想太复杂,反而拖累了。去年复习了一个月,差了3分,今年复习足了1个半月,显然有所提高。 之前好意写了个帖子,声明过仅个人观点,仍是被一些无脑的人指责一通,我再次强调,我作为法学硕士很想公正地来谈,但一定会带有我个人的主观色彩,唯一一点大家可以放心的是,我身后没有纠结任何利益关系,否则,我已经考过了,何必费时费力又不讨好,只想说出心里话,好让后来人少走弯路,欢迎探讨的人,但吵架的自行绕道。 首先分析下整体形势,出题人与我们考生间有着数十家知名补习机构,这就造成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出题人想控制通过率,如果大好考,或是题目被押中太多,颜面何在,补习机构,除非确有门路,很难押中题,另一方面又要忽悠考生来报名,所谓的通过率XX 的,都是自己报的,据某包过班出来的人透露,通过率与社会上的也相差无几。所以最惨的是考生,不只要付出大量金钱、精力,如果能得到回报当然还算好,问题在于,被误入歧途。 所以我的建议还是,尽量回归三大本,官方的才是王道,今年题目,诸君可见,确有

不少是按照书上来的,也确有不少老师讲的与三大本不同,难免有异议。至于这些补习机构呢,有何存在意义,固然有,可以帮你串讲知识点,梳理结构,别指望他们能押中题,今年的某些自命不凡的人都信誓旦旦说了必考来着,结果很显然,有兴趣的可以翻出录音来听听。或许他们有个功能是连他们自己都忽略了,就是查找遗漏,根据近几年命题,去翻看还有什么知识点没考再现过,或是有什么新的点将如何出现。 关于新增点与重难点如何挖出并掌握,确实是很大工程,我自己对照着大纲将三大本翻了不下五遍,有兴趣的可以再讨论。特别是经济法和诉讼法基本都是看书的,老师所讲遗漏颇多. 接下来说说老师吧,参差不齐的确实也难选择,我再强调一次,以下我个人看法,把你们喜爱的老师写差了也别跟我急,至少从与司法考试结合上来讲,他们不怎么样。 段波,推荐五,不得不说,此人讲课确实风趣,条理清晰,其实还有好些溢美之词,虽然他所讲的很多难点都未考到,但他至少能以他独到的方法为我们梳理民法的知识,此人有些观点与三大本相违,慎之. 季宏,推荐五,也是讲难点的高手,很透彻,还押中的题,虽然他讲的难点大部分也没考到,但对于行政法的系统强化颇有好处. 李建伟,推荐四,徒有虚名,讲得还行,经常不自觉地笑,笑起来有些傻. 杨FAN,推荐四,她梳理的三国法确实很不错,我后来复习的基石都靠她。 袁登明,推荐四,也是中规中矩. 史越,推荐四,押中了商经的几个点,讲课幽默,就是题外话太多. 郭翔,推荐四,押的题基本不中,讲的时候还信誓旦旦说此题必考,但其实讲得还不错 马明亮,基本同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重点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重点内容 (一)行政处罚的种类 第八条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四)责令停产停业; (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二)一事不二罚 第二十四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三)减轻或从轻处罚情形 第二十七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四)违法行为二年内不追究 第二十九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五)处罚前告知义务和当事人申诉权 第三十一条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六)处罚程序 第三十三条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行政处罚法讲课稿

行政处罚法讲课稿 以前对咱们城管大队了解的比较少,这次和葛队长一交流才感受到咱们的工作是多么的“庞杂”,大的如依法拆除违章建筑物,小的如禁止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便溺及乱丢瓜果皮核、烟头、口香糖等,现在最常见的如整治散发、张贴小广告,清理“无照商贩”,甚至井盖丢失、夜间施工扰民等,都是城管的职责与任务。 这是葛队给我的一本《城市管理法规汇编》,也是咱们的执法依据,它包括《行政处罚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51部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政府规章。涉及范围之广,从城容环境到城市节水、违法停车、毁坏绿地、施工现场扬尘和遗洒等各种事情,都在咱们的管辖范围内。 多、杂、细、碎是城管工作的特点。如果把咱们的县城比作一个大家庭,那么城管就是这个县城的“家庭主妇”,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好这个“家庭主妇”呢? 俗话说:“打铁先要身硬”。作为执法人员首先要求我们自身要有过硬的法律水平。而行政处罚法是《城市管理法规汇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法律。今天我们着重学习一下这部法律。 一、行政处罚概述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 行政处罚的概念 行政处罚是指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对实施违反行政管理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且应当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进行的行政法律制裁。 (二)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1、行政处罚法定原则 行政处罚法定原则是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法定权限内依据法定程序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2、行政处罚公正、公开原则 首先公正是指行政处罚应当具有公正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行政处罚应当合法。其二,行政处罚应当适当。 其次,公开是指行政处罚应当公开。要求:1、设定行政处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要公布; 2、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要表明自己的身份; 3、在作出正式行政处罚决定之前要告知当事人事实理由和依据,必须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4、在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当事人要求听证时必须举行听证,而听证原则上必须公开举行; 5、行政处罚决定书要公开送达等等。 3、一事不再罚原则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行政相对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能给予两次以上的罚款。就是说同一个违法行为,依法可由两个以上行政机关给予罚款的,如果一个行政机关给予了罚款,其他行政机关就不得再次实施罚款。 4、行政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行政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处罚时,要注意说服教育,及时纠正违法行为,实现制裁与教育双重功能。 5、保障权利的原则 行政处罚法还赋予当事人九种程序性权利:1、知情权;2、陈述权;3、申辩权;4、听证申请权;5、申请回避权;6、申请行政复议权;7、提起行政诉讼权;8、行政赔偿请求权; 9、拒绝交纳权等。

独角兽法考2019年民诉法基础讲义-第27节-仲裁法(1)-杨秀清

仲裁法 第一章仲裁与仲裁法概述 一、仲裁的概念与特征 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通过订立仲裁协议,自愿将现在已经发生或者将来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约定的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居中进行审理并作出有约束力的仲裁裁决的争议解决制度。 仲裁作为一种具有民间性的争议解决制度,与诉讼制度相比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一)自愿性 (二)专业性 (三)灵活性 (四)保密性 (五)快捷性 (六)经济性 (七)独立性 二、仲裁的范围 (一)可以依照仲裁法仲裁的范围 仲裁法第2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二)不可以依照仲裁法仲裁的范围 仲裁法第3条:第一、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第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三、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 2.独立公正仲裁原则:仲裁法第8条和第14条 (二)基本制度 1.或裁或审制度 2.一裁终局制度:仲裁法第9条

第二章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一、仲裁委员会 (一)仲裁委员会的设立 仲裁法第10条: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仲裁委员会由上述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设立仲裁委员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 (二)仲裁员的任职条件 仲裁法第13条: 1.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从事仲裁工作满8年的。 2.从事律师工作满8年的。 3.曾任法官满8年的。 4.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的。 5.具有法律知识、从事经济贸易等专业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的。 二、中国仲裁协会 社会团体法人,仲裁委员会是中国仲裁协会的会员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2017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2017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在2015年2月4号正式实施,具有几大亮点。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民事诉讼法2017司法解释有什么新的改变。 目录 一、管辖 二、回避 三、诉讼参加人 四、证据 五、期间和送达 六、调解 七、保全和先予执行 八、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九、诉讼费用 十、第一审普通程序 十一、简易程序 十二、简易程序中的小额诉讼 十三、公益诉讼 十四、第三人撤销之诉 十五、执行异议之诉 十六、第二审程序 十七、特别程序 十八、审判监督程序 十九、督促程序

二十、公示催告程序 二十一、执行程序 二十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二十三、附则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 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 一、管辖 第一条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争议标的额大的案件、案情复杂的案件,或者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第二条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 民法院管辖。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第三条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 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 第四条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第五条对没有办事机构的个人合伙、合伙型联营体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注册登记地 人民法院管辖。没有注册登记,几个被告又不在同一辖区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六条被告被注销户籍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确定管辖;原告、被告均 被注销户籍的,由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七条当事人的户籍迁出后尚未落户,有经常居住地的,由该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 经常居住地的,由其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行政处罚法讲稿doc

《行政处罚法》 一、行政处罚法的立法宗旨 《行政处罚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这就是行政处罚的依法性。行政处罚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国家行政管理的有效手段,但另一方面,如果行政处罚越过了法律的约束,滥用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权,就可能对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极大的危害,这种例子是

很多的。所以行政处罚法就是让行政处罚有法可依、依法处罚。 2、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 3、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4、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归纳起来,《行政处罚法》主要就是维护行政处罚的实施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这两大功能。因此,我们不能认为《行政处罚法》就是行政机关进行处罚的工具,它实际上更具有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的行政执法人员必须要有依法执法、依法处罚、执法为民的思想意识,克服特权思想和滥用行政处罚

的现象。 三、《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是贯彻于《行政处罚法》的立法、实施和保障的全过程的。《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基本原则是: 1、行政处罚法定原则,该法第三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这叫处罚法定原则,也就是说,实施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及其职权要由法律规定,主体资格要符合法律规

民诉法条学习方法

司法考试法律条文的学习技巧 杨秀清 民事诉讼法在三大程序法中,是程序及其相关制度最为复杂而繁琐的一部法律,而且所涉及的司法解释内容也非常庞杂,这就给考生系统掌握有关民事诉讼法的法律规定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许多考生采取逐条分析、逐条记忆的方法,结果感觉所记忆的法律条文很多,甚至感觉看见哪一条都很熟悉,可就是真正到了需要运用所掌握的法律条文规定解题的时候,却不知从何处入手,如究竟是应当运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还是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为此,许多考生感觉很困惑,也很焦虑。因此,如何能够有效地掌握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经过长期的分析与思考,经验和直觉都告诉笔者,要想有效掌握现行有关民事诉讼法律的众多规定,不适宜采取逐个法律文件、逐条记忆的方法,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民事诉讼法,结合司法解释 考生在掌握有关民事诉讼的法律规定时,应了解民事诉讼法与司法解释的关系。其中,民事诉讼法是基本法,而司法解释只是根据司法实践的需要,由最高人民法院对民事诉讼法中未规定的内容或者规定过于笼统、不易操作的内容进行的细化,因此,考生必须确立一种观念,即立足于民事诉讼法,结合司法解释中的相关规定,而不能将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看作各自独立的法律文件。也就是说,考生应当先根据考试规律,特别是最近四、五年的考试真题试卷,将民事诉讼法中经常考查以及偶尔考查的内容按照民事诉讼中的具体程序制度确定出来,然后再将各个司法解释中的有关该内容的规定与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关于该具体程序制度的完整的法律条文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考生集中而系统地掌握关于某一具体诉讼程序制度的全部法律规定,不会使关于该具体程序制度的相关规定被肢解,而且还可以使考生在综合掌握及分析法律规定的情况下,理解该具体程序制度的内涵,以便于在理解的前提下融会贯通掌握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制度。

独角兽法考2019年民诉法基础讲义-第22节-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杨秀清

第十八章督促程序 一、督促程序的概念与特点 督促程序,即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以支付令的方式督促义务人在法定期间向债权人清偿债务的法律程序。 督促程序作为一种简捷程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适用范围具有特定性,仅适用于金钱和有价证券的案件。 2.程序具有非讼性,即督促程序没有对立的双方当事人。 3.审理过程具有简捷性。 二、支付令的申请 1.债权人请求给付的只能是金钱或者有价证券(民诉法第214条) 2.债务人在我国境内且未下落不明。(解释第429条) 3.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支付令可以适用留置送达。 4.债权人未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 三、支付令的法律效力 支付令自制作发出,即产生督促效力;但是强制执行力需债务人在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内不提出异议时才能产生。 四、对支付令的异议 1.异议需在15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口头异议无效(民诉法第216条) 2.债务人针对债务是否存在以及债务数额大小的不同意见,构成异议。 3.债务人对债务本身没有异议,只是提出缺乏清偿能力、延缓债务清偿期限、变更债务清偿方式等异议的,不影响支付令的效力。(解释第438条) 4.债权人基于同一债权债务关系,在同一支付令申请中向债务人提出多项支付请求,债务人仅就其中一项或者几项请求提出异议的,不影响其他各项请求的效力。(解释第434条) 5.债权人基于同一债权债务关系,就可分之债向多个债务人提出支付请求,多个债务人中的一人或者几人提出异议的,不影响其他请求的效力。(解释第444条)6.对设有担保的债务的主债务人发出的支付令,对担保人没有拘束力。债权人就担保关系单独提起诉讼的,支付令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失效。(解释第445条)7.债务人不在法定期间提出书面异议,而向其他人民法院起诉的,不影响支付令的效力。 五、异议的法律后果:民诉法第217条(2013/3/84) 1.人民法院对债务人的书面异议仅做形式审查,不做异议理由的实质审查。 2.异议成立的,应当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转入诉讼程序,但申请支付令的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提起诉讼的除外。《民诉解释》第440条:支付令失效后,申请支付令的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提起诉讼的,应当自收到终结督促程序裁定之日起七日内向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支付令的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提起诉讼的,不影响其向其他有管辖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2017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2017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于2012年8月31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 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与2015年2月4日起施行。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 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欢迎大家阅读。 一、管辖 第一条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争议标的额大的案件、案情复杂的案件,或者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第二条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 民法院管辖。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第三条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 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 第四条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第五条对没有办事机构的个人合伙、合伙型联营体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注册登记地 人民法院管辖。没有注册登记,几个被告又不在同一辖区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六条被告被注销户籍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确定管辖;原告、被告均 被注销户籍的,由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七条当事人的户籍迁出后尚未落户,有经常居住地的,由该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 经常居住地的,由其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八条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者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 院管辖。被告被监禁或者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或者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九条追索赡养费、抚育费、扶养费案件的几个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的,可以 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独角兽法考2019年民诉法基础讲义-第12节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证据(1)-杨秀清

第七章民事诉讼证据 第一节民事证据概述 一、证据与证据材料 (一)民事证据 即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资料。而证据材料是指当事人收集并提供给法院以及法院调查收集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资料。 (二)证明标准 1.一般证明标准:高度可能性(解释第108条) 2.提高的证明标准:当事人对欺诈、胁迫、恶意串通事实的证明,以及对口头遗嘱或赠与事实的证明,需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解释第109条) 二、证据特征 1.客观性 2.关联性 3.合法性 第一、形式合法; 第二、收集手段合法;《民诉解释》第106条的规定,对以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严重违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获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第三、证据材料转化为证据合法——质证,但是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调查收集的证据除外。 第二节民事证据的种类 一、书证、物证、视听资料与电子数据 (一)四种证据的鉴别 1.书证的本质在于以物质载体中记载的文字、符号、图案所反映的思想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物证是以物品本身的特征来证明案件事实。 2.书证的特殊规定: (1)当事人提交书证应当以提交原件为原则。《民诉解释》第111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的提交书证原件确有困难,包括下列情形:(一)书证原件遗失、灭失或者毁损的;(二)原件在对方当事人控制之下,经合法通知提交而拒不提交的;(三)原件在他人控制之下,而其有权不提交的;(四)原件因篇幅或者体积过大而不便提交的;(五)承担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通过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或者其他方式无法获得书证原件的。前款规定情形,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其他证据和案件具体情况,审查判断书证复制品等能否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2)书证提出命令及后果 《民诉解释》第112条:书证在对方当事人控制之下的,承担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可

独角兽法考2019年民诉法基础讲义-第08节民事诉讼法-当事人(1)-杨秀清

第五章当事人 第一节当事人概述 一、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能力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权利与义务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法院裁判约束的人。 2.未成年人与精神病患者的当事人资格。 3.非实体当事人的情形: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遗产管理人和遗嘱执行人、死者的近亲属。 二、当事人的民事诉讼行为能力(当事人诉讼能力) 民事诉讼行为能力是当事人亲自进行诉讼活动,以自己的行为行使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能力。 民事诉讼行为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有密切的联系,即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是有民事诉讼行为能力的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是无民事诉讼行为能力的人。 【经典例题】 1.关于当事人能力和正当当事人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3/38)1 A.一般而言,应以当事人是否对诉讼标的有确认利益,作为判断当事人适格与否的标准 B.一般而言,诉讼标的的主体即是本案的正当当事人 C.未成年人均不具有诉讼行为能力 D.破产企业清算组对破产企业财产享有管理权,可以该企业的名义起诉或应诉 2.关于当事人能力与当事人适格的概念,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2012/3/81)2 1【答案】BD

A .当事人能力又称当事人诉讼权利能力,当事人适格又称正当当事人 B .有当事人能力的人一定是适格当事人 C .适格当事人一定具有当事人能力 D .当事人能力与当事人适格均由法律明确加以规定 第二节 原告和被告 一、以民事法律关系为依据 二、法人和行为人问题 1.法人和内部工作人员:取决于工作人员的行为是否为执行工作任务行为。2.行为人作为当事人《解释》第62条:(1)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登记而未登记,行为人即以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2)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但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除外;(3)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后,行为人仍以其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 三、法人与分支机构问题 法人非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或者虽然依法设立但没有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由法人作为当事人。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由分支机构作为当事人。 四、劳务关系 《解释》第57条: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受害人提起诉讼的,以接受劳务一方为被告。 五、村委会和村民小组 《解释》第68条: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的,村民委员会或者有独立财产的村民小组为当事人。 六、因新闻报道或其他作品引起的名誉权纠纷案件的当事人。 作者与出版单位系职务关系??? ??以作者为被告 以出版单位作为被告 作者与出版单位非职务关系???以作者为被告 以出版单位为被告 以作者与出版单位作为共同被告 第三节 共同诉讼 一、必要共同诉讼 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诉讼标的共同或者同一,人民法院必须合并审理的诉讼。 (一)法律规定的必要共同诉讼的情形 1.挂靠关系。当事人请求由挂靠人和被挂靠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该挂靠人和被挂靠人为共同诉讼人。(解释第54条)

【新旧民诉法对照】2017民诉新旧对照

【新旧民诉法对照】2017民诉新旧对照 新旧民诉法对照2008民诉法2013民诉法第十三条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第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第十四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将第十四条修改为:“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十六条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人民调解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根据自愿原则进行调解。当事人对调解达成的协议应当履行;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如有违背法律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纠正。 删去第十六条。 第二十五条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将第二十五条改为第三十四条,修改为:“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六条:“因公司设立、确认股东资格、分配利润、解散等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八条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将第三十八条改为第一百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当事人未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九条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也可以把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 下级人民法院对它所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审理。 将第三十九条改为第三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确有必要将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报请其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四十五条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前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2013司法考试音频视频使用教程

2013司法考试音频视频使用教程

2013司法考试音频视频使用教程2012年的司法考试才刚告一个段落,2013年的司法考试已悄然拉开帷幕,司考大战硝烟四起,各路考生已陆陆续续的投入到了司考复习的大军中。但每年10%左右的通过率又让多少英雄好汉止步在法律的大门外。 今天,阅飞考资的小编特为大家奉上多年的司考经验,也同时感谢这一路给小编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 在这里,也要特别的提醒大家,有条件的同学还是建议报司考培训班,像万国、三校等知名学校的培训班,师资雄厚,老师的教学经验丰富,负责。如果考生实在囊中羞涩,可以到阅飞考资网,专门为囊中羞涩的考生提供司考服务。 一、考前准备工具 1、一台能上网的电脑 2、一台打印机(可以到淘宝店购买一台佳能打印机,因为佳 能打印机添加墨水方便,少出问题)、A4纸 3、播放器选择:手机、MP3、电脑(用电脑播放的话,推荐 使用QQ影音,因为可以变速播放) 4、几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可以在教材、讲义,真题标明重 点考点) 二、复习资料 1、教材:个人推荐使用万国等学校出的教材。而三大本有没有无所谓,纯当字典使用。

2、讲义:如果有培训班老师的讲义,个人建议是教材可以不用看了,直接看讲义就行了,然后笔记直接记到讲义上,这样的好处有四:(1)教材是在讲义或者做真题时遇到不懂的时候才需要翻开来看老师的解释,可以这样说,教材也是当司考字典来使用的。 (2)把笔记直接记到讲义上,无需再另外弄一本笔记,因为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讲义,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再者,面对司考那么多的书,还要再弄多几本笔记,只会给你增添更多的复习压力和负担。 (3)随着每个阶段培训班的陆续开课,每个阶段都会提供讲义,你会发现,你的复习任务就只剩下听音频,背讲义,做真题了。 (4)所以说吧,参考书其实买不买都无所谓,有台打印机,自己打讲义,再按照刚说的学习方法坚持下去,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2013司考必胜。 三、下面该是各科老师推荐隆重出场了 下面是我的心得精华了,就是各科老师音频该如何选择的问题,小编负责任的告诉你,听我的绝对没有错,听这些老师的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1、民法:所谓得民刑者得天下,民法又跟生活比较贴近,所以听起来比较容易理解。首推万国民法老师段波,波波老师有三个特点:(1)讲义会特别留一些空白给你记笔记(这点就印证了刚小编提倡的复习方法)。 (2)讲课内容基础系统全面(这点对民法薄弱的考生尤为重

学法网免费司考题库

学法网免费司考题库(众多高分通过司考的考生强烈推荐,精选上万道司考试题,带详细解析,自动错题记录、排名等功能,司考题库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fb11476388.html,/tiku.html 第一次司法考试:08年期末考试时候得到通知说在校生开始可以参加司法考试,在老师的倡议下匆忙准备了2个月参加体会了下司法考试,最终C证败北。 第二次司法考试:09年毕业后做为毕业刚在职的我由于大意和没怎么准备又一次体会到了失败的痛苦。 第三次司法考试:10年,开始律师实习,所以我辞职开始放弃一切备战10司考。结果最终410分通过考试。 我的司法考试分数:卷一102 卷二101 卷三98 卷四109 总分410 我的司考经验分享: 一、认识司考---知彼知己 1、报名时间:国家司法考试报名分“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两个步骤! 1)国家司法考试网上预报名一般在6月初进行。实行网上预报名地区的报名人员可在上述期间内登录司法部网站(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fb11476388.html,)进行网上预报名。各地是否实行网上预报名,由省一级司法行政机关确定并公告。 2)国家司法考试现场报名时间一般在7月份。已网上预报名的人员须在上述期间内到报名地司法行政机关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确认;不实行网上预报名地区的报名人员应当在上述期间内,由本人到户籍所在市(地)司法行政机关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报名。 3)报名费大概200-300 辽宁地区近年都为260元 2、报名条件 1)具有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者高等院校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2)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3)如果您参加报名的省属于放宽报名地区的话,则可以将学历要求放宽到专科。 4)持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外国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书的人员,其学历(学位)证书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后,可以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3、司法考试考察科目:

2017年电大专科民事诉讼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公示催告程序属于(特别)程序。 2.民法和民事诉讼法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 3.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和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经人民法院认可和当事人同意合并审理的诉讼,是(共同诉讼)· 4.在代表人诉讼中,由人数众多的一方当事人推选或者商定产生的,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从而维护全体当事人及自身民事权益的人,是(诉讼代表人)。 5.法院、诉讼参加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行为时,依法应遵守的期限,为民事诉讼中的(期间)·6.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一方当事人或者一方利害关系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将来生效的法律文书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情况,在诉讼前或者诉讼中作出裁定,对一方当事人或者一方利害关系人一定范围的财产或者与争议有关的财产采取措施,限制其处分的一种法律行为和法律制度,是(财产保全)。 7.第二审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的案件,上诉的案件受理费由(上诉人)负担。 8.民事主体向法院提出司法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请求为(诉)· 9.在民事诉讼的实践中,当事人对本证提出反驳,证明对方当事人所提的本证是虚伪的、不合法的。这种反驳叫做(证据抗辩)。 10.人民法院通过对原告起诉的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决定立案审理的诉讼行为,叫做(受理)。 11.我国的民事诉讼为(两审)终审。 12.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来源于(诉讼地位)的平等。 13.第二审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的案件,上诉的案件受理费由(上诉人)负担。 14.法院和诉讼参与人会合在一起共同为诉讼行为的时间叫做(期 日)。 15.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程序 中,本诉的被告以原告为被告,向法 院提出独立的反请求,被称做(反 诉)。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 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 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 A )日 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A.十B.十五 C.三十D.三个月 2.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 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 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 ( B )。” A.拘留B.拘传 C.缺席判决 D.判决其败诉 3.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 件时通常适用的最基本的一种诉讼 程序,是( D )。 A.督促程序B.特别程序 C.简易程序D.普通程序 4.对票据持有人丧失票据进行 补救的一种程序是( D )。 A.特别程序B.督促程序 C.认定财产无主案件D.公 示催告程序 5.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 的,申请执行的期限为< C )。 A.3个月B.6个月 C.1年D.2年 6.重大涉外案件的一审法院是 ( B )。 A.基层人民法院B.中 级人民法 C高级人民法院D.最 高人民法院 7.以下属于诉讼参加人的是 ( A )。 A.当事人B.证人 C.审判人员D.代理人 8.人民法院依法对必须出庭参加诉 讼的被告人,迫使其到庭而采取的强 制措施是 ( D )。 A.拘留B.拘役 C.传唤D.拘传 9.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经审 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 ( C )日内立案。 A.3 B.5 C.7 D.9 10.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C )。 A.庭审笔录当庭宣读 B.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被 告知在五日之内阅读 C.庭审笔录不能改动 D.庭审笔录要由当事人和其他 诉讼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三、多项选择题 1.广义的诉讼,以( BCD )作为诉 讼的三个基本阶段。 A.侦察B.起诉 C.审判D.执行 2.委托代理人,是指接受( ABCD ) 的委托和授权,代为诉讼行为的人。 A.当事人B.法定代理人 C.法定代表人D。诉讼中的 第三人 3.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与刑事诉 讼中强制措施的区别在于 ( ABCD )。 A.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只能由 人民法院实施 B.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适用的 对象是不特定的 C.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依据的 是民事诉讼法 D.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主要是 排除性的,排除妨碍诉讼的行为,保 障诉讼的正常进行 4.民事诉讼证据必须具备以下 ( ABCD )条例:。 A.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B.必须是与案情有内在联系的客 观事实 C.必须是法律允许作为诉讼证据 的客观事实 D.必须是依照法定程序取得的客 观事实 5.法庭辩论的程序有(ABCD )。 A.原告及其代理人发言 B.被告及其代理人答辩

杨秀清民诉讲义

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题 一、案情 甲省A县大力公司与乙省B县铁成公司,在丙省C县签订煤炭买卖合同,由大力公司向铁成公司出售3,000吨煤炭,交货地点为C县。双方约定,因合同所生纠纷,由A县法院或C县法院管辖。 合同履行中,为便于装船运输,铁成公司电话告知大力公司交货地点改为丁省D县,大力公司同意。大力公司经海运向铁成公司发运2,000吨煤炭,存放于铁成公司在D县码头的货场。大力公司依约要求铁成公司支付已发煤款遭拒,遂决定暂停发运剩余1,000吨煤炭。 在与铁成公司协商无果情况下,大力公司向D县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铁成公司支付货款并请求解除合同。审理中,铁成公司辩称并未收到2,000吨煤炭,要求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大力公司向法院提交了铁成公司员工季某(季某是铁成公司业务代表)向大力公司出具的收货确认书,但该确认书是季某以长远公司业务代表名义出具的。经查,长远公司并不存在,季某承认长远公司为其杜撰。据此,一审法院追加季某为被告。经审理,一审法院判决铁成公司向大力公司支付货款,季某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铁成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要求撤销一审判决中关于责令自己向大力公司支付货款的内容,大力公司、季某均未上诉。经审理,二审法院判决撤销一审判决,驳回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货款并解除合同的诉讼请求。 二审判决送达后第10天,大力公司负责该业务的黎某在其手机中偶然发现,自己存有与季某关于2,000吨煤炭验收、付款及剩余煤炭发运等事宜的谈话录音,明确记录了季某代表铁成公司负责此项煤炭买卖的有关情况,大力公司遂向法院 申请再审,坚持要求铁成公司支付货款并解除合同的请求。 问题: 1.本案哪个(些)法院有管辖权?为什么? 2.一审法院在审理中存在什么错误?为什么? 3.分析二审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2017_民诉期末考试重点

导论民事诉讼法研习方法 一、民诉法的重要性 二、法典是革命的圣经 三、功夫在法外 四、学习民诉法的两条思维路径 五、民诉法与民法: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一)注意与实体法用语上的差异 ?(二)注意诉讼法与实体法的交错 ?(三)注意民诉法的实体基准性 推荐书目 (1)蔡虹: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背景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2版。 (2)杨秀清: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版。 参考网站 (1)中国民商法律网 (2)中国法院网 (3)法大民商经济法律网 (4)诉讼法律网 目录 第一章民事诉讼概述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概述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第四章诉权与诉 第五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六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第七章主管与管辖 第八章诉讼当事人 第九章诉讼代理人 第十章民事诉讼证据 第十一章民事诉讼中的证明 第十二章期间、送达和诉讼费用 第十三章诉讼保障制度 第十四章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十五章简易程序 第十六章第二审程序 第十七章再审程序 第十八章特别程序 第十九章督促程序 第二十章公示催告程序 第二十一章执行程序 第二十二章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第一章民事诉讼概述 第一章民事诉讼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民事诉讼的概念与特征;理解民事诉讼的目的、基本价值目标以及基本模式问题;同时,了解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方式、民事诉讼与解决民事纠纷其他方式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民事诉讼的功能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案引: 刘某在农贸市场出售水果,城管执法局干部谢某认为刘某的水果摊位影响交通,要求另找位置,但刘某坚持不同意,于是双方发生争执。在争执中,谢某要拿走刘某的秤杆,但刘某却抓住不放,谢某为拿走秤杆,便用右手用力猛砍刘某的一只手腕,致使刘某右桡骨中段骨折。刘某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一章>>第一节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纠纷 ?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 基本特点 ?民事纠纷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 ?纠纷的内容主要是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 ?民事纠纷具有可处分性(内容和解决方式) 第一节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ADR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第一节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一、民事诉讼概念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各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民事诉讼概念分析 第一节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1、强制性:民事诉讼是以国家强制力解决民事纠纷的手段 2、公权性: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争议 3、程序性:民事诉讼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进行 案例: 2012年8月,王某与A房地产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合同约定A公司将一套面积约100平方米的在建商品房以预售的形式出售给王某,总房款38万。合同约定的房屋交付时间为2013年6月1日之前,并约定A公司如逾期交付房屋,从2013年6月2日起每天须向王某支付相当于总房款万分之五的违约金(每天190元)。 在签合同时,王某发现合同中有一项为“纠纷解决方式”,且该项为空白,没有填注任何内容。于是王某问A公司工作人员空白项是什么意思。A公司工作人员回答,意思就是当双方发生纠纷后,既可以找法院解决纠纷,也可以找仲裁机构,还可以找消费者协会。王某相信了这一说法。 由于工期延误,A公司在2013年7月1日才向王某交付房屋。此时A公司已经累计延迟交付房屋达30日,共欠王某违约金5700元。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解读.doc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解读() 新修订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已经2007年11月9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2月11日以国家安监总局15号令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它的公布实施,是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体系,加快形成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的重要环节,对于进一步惩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规范安全生产行政处罚,促进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具有重要意义。 一、修订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当前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需要。2003年5月19日,原国家局第1号令公布了《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以下简称原《办法》)。当时,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陆续组建,原《办法》对规范行政处罚实施,制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安全生产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各项治本措施的逐步落实,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和隐蔽化。因此,需要及时修订原《办法》,强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 二是更好地贯彻执行新近出台的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的

需要。原《办法》施行四年来,国家又出台了一些新的安全生产法律和行政法规。其中,有的法律、行政法规及其法条对行政处罚的规定比较原则,处罚幅度较大,需要通过修订原《办法》加以量化、细化,增强可操作性,以保障法律、行政法规的顺利实施。 三是总结行政执法经验,提高行政执法能力的需要。近年来,各地在安全生产执法工作中,积累和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需要上升为规章,为制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提供新的法律武器。另外,各地在执行原《办法》过程中出现并提出了一些具体适用问题,需要通过修订原《办法》加以解决,以保障法律、行政法规的正确实施。 四是进一步严格规范行政处罚程序的需要。从近年发生的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例看,有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执法人员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行政处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依据不准、处罚过当等现象时有发生。需要进一步明确并严格行政处罚程序,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增强行政处罚决定的确定力和执行力。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