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也逐步融入到世界范围的经济大潮中,企业的经营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变化。在这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企业信息化对实现持续发展和稳健经营至关重要,企业自身有效的信息化是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重要保证。所以,如何准确而深入的分析企业环境,科学而客观的进行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对企业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SWOT 分析法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战略分析方法,它将企业战略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是一种对企业进行竞争环境分析和最优信息化规划方法制定的有效工具。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时,指出了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组群中的因素,并结合AHP分析法分析因素的重要性。SWOT 分析矩阵分析所得的四种备选规划方式也提供有效的信息化规划选择的方法。

目前我国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为我国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并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如解决不好,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制约竞争力的提高。因此,解决企业信息化规划存在的问题,成为我国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企业信息化规划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SWOT分析法为指导,针对企业在分析、制定和选择企业信息化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通过SWOT方法分析我国企业实施信息化规划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威胁;其次,阐述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AHP分析法,制定企业信息化规划的SWOT策略矩阵,并以此提出信息化规划模型。文章最后以为例对应用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实例分析,从实例分析的结论来看,该应用方法能够有效的运用 SWOT 分析法在企业信息化规划当中的应用,证明了有效性,以期达到为我国企业信息化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作用。

As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ur country also gradually into the world economy, enterprises are faced with the huge business environment change. 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table operation, the enterprise itself effective informatization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enterprise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m. So, how to accurately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enterprise environment, scientific and objectiv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nning, not onl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enterprise, also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SWOT strategic analysis method is a kind of application is very extensive, it will enterprise strategy and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resource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is a kind of to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analysis and optimal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 method to develop an effective tool. Using the method of SWOT analysis, pointed out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in the group, and the importance of combining AHP analysis method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e SWOT matrix analysis of four kinds of alternative way of planning and provide effective methods of choo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nning.

At present our country enterprise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mad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ealth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But our country enterprise becoming an information based society development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nd become the bottleneck which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if the solution is bad, will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restrict the improvement of competitiveness. Therefore,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nning, become our country enterprise urgently needs to solve the problem. Based 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nning,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guided by the method of SWOT, for enterprises in the analysis, choice of the formulation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nning, through the SWOT method to analyze our country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 internal strengths, weaknesses and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Secondly, the paper expounds may encounter all kinds of risks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n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research, combined with AHP analysis method, make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nning strategy SWOT matrix, and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 model is put forward. To finally thought of application example analysis,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analysis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method can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SWOT analysis in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nning, 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in order to achieve for our country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o provide the guidance of theory and practice.

21世纪,人类已经迈入了信息社会,互联网的存在使得各国的经济变得密不可分。随着融合了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使得信息共享应用日益广泛与深入,世界范围的信息革命激发了人类历史上最活跃的生产力,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后,已步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是当代最活跃的生产力,正在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而深远的影响。信息化的概念在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较为普遍,在西方国家的文献中则极少使用“信息化”之类的说法,而是称之为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包括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商业信息化等诸多方面,作为经济社会微观主体的企业,企业信息化则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企业信息化一直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热点,企业信息化对于帮助企业改善内部管理效率、节约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保障企业永葆青春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企业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面对的竞争日趋激烈。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传统企业如何保证持续的高速发展,如何在与全球各个国家的同行业对手的竞争中占领先机,如何进一步节约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收益,如何科学高效地决策以降低企业运营风险,都成为了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解决这一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信息,信息即是生产力。在当今时代,掌握住了信息就握住了企业发展的先机,这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为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推进全社会信息化,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2001年国家确立“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跨越式发展战略。我国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掀起了新一轮企业信息化建设热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决心实施ERP应用等系统,推进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总体指向,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实施的前提与依据,其核心内容是要从企业经营目标和业务发展方向中抽取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形成总体的、全局协调一致的信息框架和系统整体模型,为进一步系统设计和实施奠定基础。为了在信息化建设中有效地规避风险,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要定期在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指导下,运用信息化规划手段来确定未来几年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发展阶段、建设重点、总体方案、所需资源和实施方案。信息化规划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通过制订信息化规划,企业可以围绕信息共享和协调工作为目标,消除企业内部应用系统间信息孤岛,规避重复投资和分散投资的风险,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化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已成为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希望通过探讨新的企业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思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随着全球信息化形势的突飞猛进,信息化已经成为提升产业结构和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最先进生产力。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基本单元,企业成为推动信息化发展的主力军和信息化应用的主体。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程度已成为企业衡量其综合竞争力强弱的关键之一。在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重组、技术开发、产业调整和市场拓展等各个方面。相对而言,我国企业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到位,导致了低层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时,信息化水平在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发展也极不平衡,表现为西部地区企业的竞争力整体上较弱,与东部地区相比较,劣势也非常明显。

因此,西部地区企业应以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政策为契机,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本文采用战略管理中的SWOT 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西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优势S (Strength)、劣势 W(Weakness)、机遇O (Opportunity)和威胁T(Threat),旨在使西部企业能快速、准确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提高企业决策能力,提升企业对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反应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或称AHP法,是由美国数学家萨蒂(T. L. Saaty)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这种分析方法综合了主观判断和客观评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法。在资源分配、企业管理、人员测评、科技评比、政治决策、军事冲突等的分析中国内外已都得到广泛应用,它适用于多目标、多准则的复杂问题的分析决策。在传统SWOT分析法中运用AHP分析法所组合的模型综合二者的优点可以弥补SWOT分析法不能用数值说明各因素的强度和力度这一缺陷,进而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识别项目存在的风险,更加系统的、客观的、精确的评估SWOT各要素,用同样标准来测量这些要素的优先权数,把SWOT各要素两两比较,并且应用特征值方法进行分析来增强SWOT 分析在项目决策应用中的准确性。

1.Strengt(h优势)分析:随着国家对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很多西部地区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了信息化对企业的意义,并把企业信息化建设渐渐的纳入企业的经营战略中;“九五”期间,西部各省、市把发展信息技术及其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并把电子信息产业摆在八大新兴产业领域首位。通过几年的努力,在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信息产品的开发生产、信息应用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西部地区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众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使形成“产学研发”相结合的共同发展模式成为可能;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居多,大多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员工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且,比起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见效快,虽然系统规模小,但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助于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国外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成功案例对西部企业可以起到示范效应、扩散效应以及拉动效应,西部企业可利用“后发优势”进行信息化建设,这可以大大减小发展过程的风险成本。

2.Weakness(劣势)分析:(1)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从企业角度来说,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在企业的每个层面上识别信息资源和获利机会,并借以构建新的竞争优势。由于西部企业尚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初、中阶段,尚未掌握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对自身的发展战略缺乏考虑,因此,很难在推进本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好总体规划。另外,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由于政府在构建信息化社会方面的工作也刚刚起步,缺乏构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方面的规划,从而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国家对西部地区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政策倾斜不够,引导性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3)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最主要的是企业决策管理者对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诸多困惑,由于很多IT公司的经营理念过于概念化,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功用缺乏了解,面对铺天盖地的技术名词、不断更新的软硬件技术,无所适

从,企业管理方法滞后,没有意识到信息化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能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因而在财力、人力等方面不愿给予足够的投入与支持。即使有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执行力。

(4)信息化技术人员匮乏。由于企业信息化的特殊性,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正是由于这类人才的匮乏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另外,目前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导致人才的高收入和高流动性。西部地区企业的薪酬、人才的发展空间等受到企业本身规模和经营业务的限制,因此,在对人才的吸引力方面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5)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难以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需求,西部的许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不到位,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信息严重失真,导致企业信息化缺乏可靠的信息源,制约着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6)缺乏网络经营能力。虽说网络经营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竞争能力,但当前西部地区利用网络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甚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西部企业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网络经营能力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了“要我信息化”而不是“我要信息化”的被动局面,使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缺少内在的动力和主动的进取精神。

3.Opportunity(机遇)分析:“十五”期间,国家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国家还通过了各项法律法规来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了西部地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步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和赶超机会。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从2002年起,我国经济开始走出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的低迷阶段,进入了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西部地区企业也相应地有了新的增长。而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经受了市场竞争的历练,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水平都有了不小的提高。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达8700 万,国内网站达到40万个,上网计算机超过3600 万台,规模效应已初现端倪。经过几年的发展,骨干网速度提高了近20倍,带宽增加100多倍,东中部的企业纷纷推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日益健全,他们把目光纷纷投向有潜力的西部企业,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障,促进

了西部企业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层次发展。

4 .Threat(威胁)分析:目前我国已进入相对过剩经济时期,市场竞争加剧,许多企业都在生存的边缘挣扎。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形势下,西部企业信息化建设也面临诸多威胁。一是决策层对信息化的认识风险。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目前西部地区许多企业的领导还没有把信息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这无形中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风险。二是管理变革风险。企业信息化是一场革命,是对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的一种重大变革,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管理带来巨大的风险。三是信息化人才队伍稳定性风险。在信息化系统实施过程中,由于待遇和发展空间的限制,西部地区企业难以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四是信息化基础薄弱,网络安全技术有待提高。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上商务的展开,网络犯罪日益严重。国家经贸委于2001年已将网络安全问题列为首位,商业网站经常会遭到电脑黑客和网络病毒的恶意攻击,造成系统瘫痪、数据丢失,即使使用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目前仍不能使问题得到有效改善。综上分析可知,目前西部地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既有优势又有劣势,机会和风险同在。企业要想通过信息化提升自己的管理和经营水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必须利用其优势力量来克服企业成长环境中的威胁,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策略。笔者以为,政府重视是西部企业信息化的前提;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同时,应加强多种资源整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实施开展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用电子商务手段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信息服务,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信息平台。

SWOT 分析法是最为常用的在战略分析方法之一,在运用该方法进行战略分析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通过各种调查研究方法从外部环境、行业环境和企业自身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一般来说这些因素被归为机会、威胁、优势和劣势四个方面,尽可能全面的搜集这四方面的要素,要素的质量和数量会直接影响最终分析结果的优劣程度。在完成对企业环境的分析之后,整理以上四个方面的要素,构造 SWOT 分析矩阵。SWOT 分析矩阵具有明显的结构化特征,该矩阵的四个部分分别代表影响企业发展的四个方面的要素,在构建矩阵的时候,需要把那些对公司的发展有直接、重要、迫切影响的因素优先列出来。

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制定备选战略。在制定战略时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是:发挥优势,克服弱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结合上述基本原则,将优势和机会、劣势和机会、优势和威胁、劣势和威胁这些环境要素分别加以匹配组合,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最终得出四种可供选择的备选战略。SWOT 分析法最终会生成四种备选战略:发展型战略强调利用优势把握机会、扭转型战略强调克服弱点利用机会、多种经营型战略强调利用优势回避威胁,防御型战略强调克服弱点回避威胁。

SWOT分析法通过对研究目标的综合分析,找出对其自身有利的值得发挥的因素,以及不利的需要避开的东西,即发现问题所在;并明确发展方向。因此,SWOT 分析程序具有全面性、然后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系统性的特点。

SWOT分析法与其它分析法相比较具有很多优点,其中最为显著的当属它是一种结构化、系统化的分析方法。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提出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这四种要素,但是只是把他们孤立起来加以分析,SWOT 分析法的一个重要贡献就在于它用系统的思想把这四种看似相互独立的要素匹配起来综合分析,使得每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到最终方案的生成,因此 SWOT 分析法所制定出来的战略方案也更加综合全面。另外SWOT分析法的结构化特征表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上SWOT分析法表现为构造 SWOT 分析矩阵,并为矩阵的四个区域赋予不同的含义,内容上也强调从结构分析入手综合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SWOT 分析法结构化和系统化的特征增强了分析的可靠性和战略制定的针对性,为企业的战略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SWOT作为企业战略规划中常用的方法,其主要优势在于:

(1)能够系统全面地分析影响企业战略的各种因素。制定战略时企业决策者

应系统全面地考虑到企业内部优势、劣势与外部机会、威胁这些变化因素。SWOT 用系统的思想将这些似乎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而进行综合分析,从大方向上避免了遗漏上述某类信息或孤立地对它们加以分析所可能产生的错误,有利于对企业所处环境进行全面、系统和准确的分析。

(2)SWOT对战略决策需要的信息作了两个区分:一是内外区分,即将企业自身的信息与其所处环境的信息进行区分;二是利害区分,即对有利于企业的内部优势、外部机会与有害于企业的内部劣势和外部威胁进行区分,这种分类大大明晰和简化了企业制定战略时需要掌握的信息及其来源。

(3)SWOT本身简单直观但内涵丰富宽泛,根据不同需要,企业决策者利用该法既可通过粗略分析明确大致的方向,也可通过深度调查研究进而得出翔实可靠的依据和明晰的结论。

SWOT分析是一个分析企业环境进而制定战略计划的经典方法,具有结构化和系统性的优点。SWOT分析法认为企业的环境分析包括内部环境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物质、文化环境的总和,包括人力、财务、研发、生产、营销等因素。外部环境是企业外部的政治、社会、技术、经济、竟争等环境的总称。内部环境分析包括企业的优势分析和劣势分析,外部环境分析包括面临的机会分析和威胁分析。SWOT分析法的指导思想是在全面把握各项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建构包括4个象限的SWOT分析模型,再根据各象限的特点,制定战略计划,以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利用机会、化解威胁。

综合以上分析对关键因素的提取在具体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制定过程中,对关键因素的选取,可以采用调查研究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等方法。其中比较实用和常见的方法是专家调查法,以下将对此方法做一简单介绍。首先,确定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并将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分为于企业与竞争对手来说的,即通过改变竞争双方的优劣势从而产生相应的企业优势劣势。因此,外部环境因素并不对企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外部因素只有通过内部要素才能起作用。所以,一个外部机会能否被企业有效地把握和利用,不仅取决于该机会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和有利性,而且更取决于企业内部条件是否具备把握和利用外部环境所赋予机会的能力。因此,外界的机会和威胁不仅与企业内部条件因素是紧密联系的,而且它们在企业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中

的重要性地位也是有所不同的。

要动态地看待研究对象即根据时间和情况的变化做出战略的改变。企业所处的内、外部条件是逐渐发生变化的,企业只是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内外部环境中,在分析时要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结合起来,要探讨研究对象与其竞争对手各自的优势、劣势及其面临的机会、威胁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并由此预测这些因素在未来的变化趋势,以此为基础来分析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合理性,制订信息化建设战略。总之,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目标和能力并采用合理的方法制定信息化建设战略,创造出一套适用于本企业实际情况并能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其次,进行战略的匹配。这一过是围绕“利用外部机会因素和化解外部威胁因素,从而达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素、改善自身劣势因素的目的”这一核心指导思想,并运用系统的综合分析方法,将矩阵中的各种因素加以匹配,最后得出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战略方案和对策,具体信息化建设战略的方案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50战略是利用企业内部的优势去抓住外部机会的战略,WO是运用外部机会来改进内部劣势的战略,ST战略是利用内部优势去避免或减轻外在威胁的打击,wT战略是直接克服内部劣势和避免外在威胁的打击146]。如图所示。最后,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选取可实施的战略。在选择实施战略时,要避免像传统SWOT运用时单一地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战略模式,而是应灵活运用各个战略,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选择合适的战略模式,才能充分有效发挥各种战略模式的作用。5.7此模型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企业内外部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时,应该正确识别企业内部条件(优势、劣势)各因素、外部环境(机会、威胁)各因素;同时不能只认为机会和威胁只存在于外部环境中,优势和劣势只存在于内部环境中,还要考虑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因为实际上优势和劣势可能会出现在外部环境中,机会和威胁也会出现在内部环境中,即要立足于企业的内部条件来认识和把握机会和威胁,也要通过外部机会和威胁来分析企业内部条件。(2)企业内外部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转化一定条件下,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威胁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可能。对一个企业来说,并不存在绝对的优势也没有绝对的劣势。因为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优势和劣势会发生转化。例如,就企业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而言,如果企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那这就是企业的优势,而如果

企业处于衰退阶段,过多的人员反而是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劣势。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优势和劣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样地,在企业内部条件发生转变时,外部的威胁和机会也会相互转化。(3)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地位的不同除了政治、经济等大的宏观环境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外部环境因素是相对几个等级:例如,1一不重要、2一有点重要、3一重要、4一明显重要、5一特别重要。然后将每个因素的重要性设置为选项,设计出调查表。然后,从企业内外部选取数名专家,请这些专家对调查表中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最后,回收调查表,抽出有效样本,对每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汇总,将各因素的汇总数值直接进行大小排列,或对每个因素的汇总数值求平均值后再对其进行大小排列,从而提取出企业制定信息化建设战略的关键因素。在关键因素提取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的目标和类型来进行评价。因为每一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不同,因而要采取的战略类型和目标不同。例如,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是超越少数的竞争对手,那么与竞争对手相关的因素才是关键因素,应重点考虑。若它的目标是在技术上的突破和增强核心竞争力,那与行业技术相关的因素是关键因素,应给予重视。

2008年底,黄石市启动了“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并提出了打造“大产业”的发展战略。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黄石中小企业面临着竞争优势弱化、创新能力不足、资源依赖性过强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因此,打造大产业,推动城市转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提出适合黄石中小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的策略建议,笔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黄石部分中小企业进行了SWOT分析。

(一)黄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状况

黄石市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截止2009年,全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有3772家,中小工业企业达3764家,涵盖了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能源等7大产业,是黄石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黄石中小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其中,

信息化给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此,我们对黄石的部分行业(服装机械金属加工医药化工)中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进行了问卷调查,如表1所示。

调查发现,黄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 许多企业信息化不是立足于企业的需要而进行信息化改造;这些企业购置的设备和软件大多闲置,信息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人员缺乏。

二、黄山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SWOT分析

( 一) 内部优势( Strength) 分析

黄石市中小企业具备如下内部优势

1、具备一定的集群化优势。产业集群显著的特征就是地理的集中、社会文化和知识背景的相似性,为成员通过正式或非正式渠道分享知识提供了可能,使企业更容易收集到商业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从而减少商业运作、决策成本。黄石因矿兴市,在产业发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素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从1950年8月21日建市以来,黄石市已形成八大优势产业,聚集了500多家中小企业,即以新冶钢为龙头的特钢产业集群78家,以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为龙头的有色产业集群110家,以湖北三环( 黄石) 锻压设备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60家,以劲牌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食品饮料化工产业集群42家,以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建材产业集群42家,以东贝集团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70家,以美尔雅集团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38家,以西塞电厂为龙头的能源产业集群21家。应该说,黄石的产业特色比较明显,企业比较集中,这有助于强化竞争、聚集人才、促进先进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的共享与分工协作;有利于促进产业上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的提升。

2、部分企业有一定的个体优势。近年来,黄石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

升,一手抓高新产业发展,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这些中小企业,虽然专业性强,规模较小,但对市场反应灵敏,在技术上有一定优势,对信息化需求较大,也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因而形成了较强的个体优势。

( 二) 内部劣势(Weakness) 分析

黄石市中小企业的内部劣势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整体素质偏低。一是法人治理结构普遍不合理。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督者之间界限模糊,部分企业仍是自然人企业,不具有法人地位,企业经营风险较大。二是企业产品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受总体工业结构影响,黄石中小企业产品主要还是集中在传统的钢材、水泥、机械、服装等有限领域,低端化、资源化和重型化问题依然突出。三是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缺乏,自有关键核心技术较少,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偏高。

2、资金不足,融资渠道较单一。资金短缺是黄石市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据调查,黄石中小企业中,“有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三有企业占60%以上,其中,80%以上的反映资金不足,90%得不到银行贷款。同时,由于现行贷款利率偏高,中小企业的财务成本平均提高了两成。目前,全市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超过10亿元。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贷款成本高。二是贷款审批时间长。三是很难获得中长期贷款。四是贷款担保抵押困难。

3、企业技术人才储备落后。技术力量缺乏是制约黄石市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偏低的薪资水平很难吸引和稳定技术人才队伍;;另外,企业管理者的信息化基础知识缺乏,特别是缺乏企业背景,了解和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而企业中员工本身的素质同实际所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差异,也是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

(三)外部机会(Opportunity) 分析

目前,黄石市中小企业的外部机会越来越多,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环境的支持。目前,黄石市社会服务环境已有突破性进展: 一是政策法律环境的改善。黄石市已经争取到了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3G-TD 国家级试点,启动了建设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活动,开展了全省科技金融结合工作试点等。这些举措都有利于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金融环境不断优化。目前,黄石市有各类金融

分支机构15家,贷款额居全省前列;已成立小额贷款公司4家,为我市近300家企业提供信用担保12亿多元;全市多家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诸如产业链产品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多种信贷品种;制定出台了《黄石市利用国家开发银行小额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实现了全辖金融环境最佳信用,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级金融信用市州。可以说,黄石的金融环境不断优化,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

2、信息化技术的支持。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提高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具有潜力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逐步吸引了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商的目标转向。客户关系管理( CRM)、电子商务(EC)、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企业采用的数字化设计技术和综合管理软件、财务软件等的应用,为中小企业提高企业集成化的运用效率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尤其是,黄石被列为全国第一个3G-TD试点城市后,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全市城乡TD-SCDMA网络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建成电子政务平台、TD-SCDMA: 网络平台“两个基础平台”,完全可以满足全市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种用户信息化应用需求。

(四)外部威胁(Threat)分析

在面临机会的同时,黄石市中小企业也面临许多挑战。

1、社会环境方面。“2005年湖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行动计划”启动仪式在黄石举行,黄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目标,标志着黄石站在了湖北中小企业信息化“桥头堡”位置。但黄石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还很薄弱,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一方面,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基础设施还处在建设阶段,信息化技术应用安全方面的问题长期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信息化进程。另一方面,黄石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规模小、生命周期短,信息化建设依然没有摆脱缺钱、缺人的尴尬,也有一部分中小型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的认识流于表面,或只盯住生产这一层面上,不注重长远利益,资金投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更缺乏相应的人才培训体制。因此,黄石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适用信息化产品选择方面。黄石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缺乏信息技术的开

发能力,在选择管理应用软件等信息化产品和相关服务方面,主要还是依赖于软件生产商,由于许多软件生产商注重销售而忽视了信息化产品对企业的适用性,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了企业信息化进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黄石2004年起开始进行信息化技术应用服务,组织本地一批有实力的信息化服务企业为黄石企业进行咨询、诊断、选型服务;组织用友、金蝶、宏桥、神码数码等一批有实力的软件企业,依托其信息化专家为黄石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有力推进了黄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三、黄石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

通过运用SWOT组合分析,黄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是,内部的竞争优势(S) 和劣势(W)、外部的机会(O)与威胁( T)同时存在,但劣势越来越弱,威胁也正在逐步消除。显然,依托内部优势,不断发现外部机会,增强自身实力,不断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是黄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最佳发展策略,即“SO”策略。黄石市中小企业可以依靠集群信息技术服务公共平台,即通过在“三区一带”集中建设集约化的普遍服务体系,用较小的信息化建设投入,达到“建设一家,服务一片”的效果,提高信息化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和企业之间多赢的目的。为使平台很好地发挥作用,实现多赢,这就既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也需要信息化技术应用企业认识的能力、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的提高,更需要集群信息技术服务公共平台的软硬件支撑。

从政府主管部门角度而言,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形成,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政府在企业信息化工作方面的角色应由组织协调转变为以引导为主。一是要制定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通过政策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支持软件生产商。二是加强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健全投融资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三是提升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工作的认知度,鼓励它们采取务的态度分阶段进行信息化建设,不要盲目贪大求洋。

从中小企业角度而言,一是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转变企业间的竞争方式,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用较小的信息化成本,实现高品质的服务,达到竞争合作式的“双赢”、多赢的目的。二是充分调研、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做好应用系统的选型工作,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三是培养一支具有系统维护、系统二次开发能力的信息化队伍。

从集群信息技术服务公共平台角度而言,要把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作为平台建设的出发点,既要考虑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整体需要,又要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个体化的需要,使集群信息技术服务公共平台真正能解决中小企业的实际问题,实现共性服务和个性需求相结合。

总之,黄石中小企业实施“SO”策略,采用“政府主管部门+中小企业-集群信息技术服务公共平台”的模式,充分利用自己的内在优势,把握外部带来的机会,扬长避短,加快黄石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一定能实现”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目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和商务活动日益频繁。进入新世纪,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以及上海申博成功,标志着中国更加开放,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英语不仅仅是人们交流和交往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还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展示国际形象的手段。国际商务英语是人们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时经常使用的语言,它作为英语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1商务英语的特点1.1商务英语的内涵及其使用在飞速发展的的全球经济互动的呼唤下,商务英语是人们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时经常使用的语言,在西方国家通常称BusinessEnglish。它不仅可以帮助商务人员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还可帮助英语人才掌握商务方面的基本知识。中国加入WTO后,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日益加快,国际商务活动日益增多,广泛的国际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已把商务英语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商务英语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和商务交际技能。商务英语在语言使用方面有其显著特征,商务英语所承载的是商务理论和商务实践方面的信息,语言形式比较固定,词汇意义相对较窄,语言形式、词汇内容与专业密切相关.商务英语人才在知识储备方面还要注重基础英语知识和专业商务英语知识并重。首先商务英语专业坚持英语本位的原则,所从事商务英语的人员必须是有较扎实的语言能力,即在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听说能力的增强。强调在基础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侧重提高实用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1.2商务背景知识宽广的知识面也是从事商贸工作必不可少的要求,其中商务文化涉及中外不同文化的差异,涉外商务活动实际上就是在特定的文化和语言背景下所进行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宽广的知识面要求国际商务英语人员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我国和对方国家的外贸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了解联合国的情况,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和世界经济的情况,还要了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保险、运输、企业管理和国际市场营销的常识。由于国家不同、政治背景、文化背景、教育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就不同,价值观念、人生观念、思维方式也不同。1.3商务交际技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化是所有参与全球化的国家的起点,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因此出现了许多新的投资、贸易和营销方式,使国际经济合作更加快捷方便,贸易与投资的效率更高。和不同的商务团体进行贸易,这就要求在商务谈判中必须具备出色的交际能力,也就是在商业中体现的谈判能力,交际、沟通、协调能力等。要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二是提高对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对环境的辨析能力要有效地达到社交目标,便要因应情势而作出相应的行为。社交环境瞬息万变,交往的对象亦有不同的特质,要适应不同社交环境、人物,所以要有敏捷的思维、深邃的洞察力和认知能力。这样才能根据掌握的情况及时预测对方的策略,在谈判中具有较高的判断力,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反映在语言上就指必须具有出色运用语言的技巧。体现在(1)针对性语言:谈判的内容包罗万象,交易对象的广泛性及谈判内容的多样性,要求谈判语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在具体的谈判中语言的针对性充分表现在问答技巧上。(2)表达方式婉转:在英美国家,人们常用一些表示婉转的语言进行交谈,以缩短双方情感上的距离,建立融洽和睦的关系,进而作出理智的决策,使谈判在合作的气氛中顺利进行,达到理想的效果。(3)应变灵活的语言:谈判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事情,要求谈判者具有灵活的语言应变能力,能采取恰当的应急手段,巧妙地摆脱困境。(4)幽默的语言:在商务谈判中,幽默的语言可以帮助谈判者解除困境,使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使对立的场面变得和谐,使反驳变得含蓄深刻,使谈判变得耐人寻味。2商务英语在贸易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点是以金融为核心,以知识为基础、信息技术为先导、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新趋势就是国际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一直是我国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在全方位上实施了开放,包括传统领域的更大开放和新兴领域的突破性开放,使国际贸易的含

浅谈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的利弊 摘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虽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也面临着其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问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发展利弊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都逐渐地被卷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中。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更优方式的重新配置。强势国家因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而受益,弱势国家则可能丧失原来支配的资源和市场而被边缘化。【1】所以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有利的,它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也给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创新带来了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问题,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引起世界更多国家的关注,下面是我对经济全球化的利弊的一些认识。 首先先以中国加入WTO后的变化为例。2002年中国加入WTO前进出口同比增幅仅7.5%,从2002年加入起中国外贸猛然提速。200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21.8%,2003年增长37.1%,2004年1~10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8%,预计全年外贸总额将突破1.1万亿美元大官,将超过日本成为仅词语美、德两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3年全球进出口商品贸易总额 为15.2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为13%,德国为9%,中国不到6%,2004年中国将达7%左右。按照近3年的增长速度或稍低一点,在今后几年中,中国将在贸易总额上超过德国,在出口总额上超过美国,2010年后不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这一预测是建立在中国 经济又很高的外贸依存度至上的,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将占GDP的70%,远远高出美国、日本、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大国,日本对外贸易占GDP的最高年份之有36%。【2】再从电信市场来说,中国的电信企业重组,形成了新的电信竞争,老百姓也从中受益不少,五年前的电话初装费就是几千块,电话在家庭的普及率还不太高,现在一般农村家庭都可以装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在世界上也可以说是普及率较高的国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8.19亿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8.3%和33.9%;互联网上网 人数达1.23亿,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达到7700万。争取到2010年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亿户,互联网用户达到2亿户。中国是世界上通信领域最大的市场,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服务最大的市场,并且逐渐超越美国,成为宽带用户最多的国家。【3】 由此可见,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全球化的根本动力,而且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包含中国在内的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我们都知道,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中国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也增多了中国需要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也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造成了严重冲击。【4】 毕竟经济全球化之后受到伤害的依然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就拿我们中国来说,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杨益在去年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说,截至14年11月初,全球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 亿美元,这是2002年以来,我国年度遭受贸易调查首次突破100起大关。除了显性的贸易保护外,发达国家开始利用技术、气候、碳关税等实施隐性贸易保护的意图也更加明显。【5】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贸易

二战以后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全球发达国家经济不断发展。这给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机遇,全球的经济也在不断的向前迈进。 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世界范围内的大部分区域产生了不同经济发展形式下的不同经济共同体,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一些分布在世界各大洲的经济共同体。随着这些共同体的共同发展,促使了全球经济逐渐趋于一体化。在世界范围内,各国之间在经济上越来越相互依,商品、技术、资金和服务越过边界的流量越来越大。下面的趋势提供了这方面的明显迹象。——从1989年到1996年,商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额是以平均每年6.2%的速度增长的,几乎为同期全世界国内上产总值度3.2%的2倍。——从1980年到1994年,外国的直接投资从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4.8%增长到9.6%。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必需的全部资源、资金和技术,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因此必须进行交流和相互合作。近50年来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又把世界各国的交往推到了一个新阶段。地球上的空间距离“缩短.了”,信息的“时间差于消失。这种局面不仅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条件,而且加快了经济生活的国际化,使世界变得空前开放了。开放的世界使世界各国原有的“一国经济”正在走向“世界经济”,从而形成了“全球相互依赖”的经济格局。全球经济一体化能缓解社会产业转型的困境,具体来说是由于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各国经济要素的不平衡。只有全球经济一体化,才能使不平衡趋向平衡,在此过程中便能提高社会功效,缓解矛盾。所以就出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各国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及他们的目标要求,在以各国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建立起了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以此来促进各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如下图所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各大经济共同体: 全球经济形成了一个以欧洲、美洲、亚洲为主的几大共同体。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全球各国各地区间经济日益融合,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技术、高级人才得以全面自由流动。在这些共同的经济体中,全球的贸易也发生了中大转变,各国各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经济的变动日益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贸易与投资一体化加快推进。经济一体化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同时使国际贸易出现了系列新特征。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 影响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策略比较优势 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和政治不稳定。近年来,墨西哥、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政治动荡,就是有力的佐证。其代价之惨痛、教训之深刻,足当引以为鉴。经济全球化已经叩开中国的大门,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之同时,也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产生了威胁和影响。我们必须正视挑战,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的规律和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不断地表现出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特性。但在实践中资本主义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试图按照其面目改造整个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资本主义化”。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具有推动与阻碍的双重影响。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其格局总起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这不仅体现在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挑战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挑战上。 首先,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地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其次,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胁。第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总之,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中国和世界联系成为

浅议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浅议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全球化是目前必然的趋势,首先让我们先简单对全球化做一个定义,那就是“全球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开始的。全球化是指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入和细密化,商品、资本、服务、技术及信息等越出国界而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趋势。”根据这个含义,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更是大势所趋。因此,全面了解才能让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动发展状态。 全球化的特点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在我看来主要是体现在三大方面上,一是政治,二是经济,三是文化。“全球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开始的。全球化是指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入和细密化,商品、资本、服务、技术及信息等越出国界而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趋势。”根据这个含义,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更是大势所趋。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是众所周知政治性问题,然而我们不一定透彻的理解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全球化为中国参与世界经济进程,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最终赶上发达国家提供了良机;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主权、经济安全以及民族工业受到挑战。例如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中国更是世界的机遇,也是中国挑战如何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中国文明的时机,在批判和反思中探索应该是我们的选择。 全球化的特点表现在各个方面,特点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这三大方面,“全球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开始的。全球化是指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入和细密化,商品、资本、服务、技术及信息等越出国界而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趋势。”根据这个含义,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更是大势所趋。因此,全面了解才能让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动发展状态。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吸引外资规模的扩大无疑有助于解决我国的资金短缺问题。 2、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使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迅速。

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 一、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情况 (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式 经济一体化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松散到紧密、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以下的发展形式:(1)特惠关税区(PreferentialTarifAreas),如“美加汽车产品协定”和“非洲木材组织“;(2)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s),1994年由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结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便是典型的例子;(3)关税同盟(CustomsUnions),如1948年建立的比荷卢关税同盟(BENELUX);(4)共同市场(CommonMarkets),如南方共同市场(SouthAmericanCommonMarket),简称“南共市”(MERCOSUR);(5)经济同盟(EconomicUnion),如欧盟(EU)。经济一体化的理想形式将是完全经济一体化(FullEconomicInte-gration),但目前尚没有出现完全经济一体化组织。 (二)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发展概览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被世界广泛认知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有欧盟(TheEuropeanUnion)、欧洲自由贸易协定(TheEuropeanFreeTradeAssociation,简称E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TheNorthAmericanFreeTradeA-greement,简称NAFFA)、南方共同市场(TheSouth—eraCommonMarket,简称MERCOSUR)、东南亚国家联盟(The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简称ASEAN)自由贸易

浅谈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

浅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初初听到要学习“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时,我非常欣喜,高中三年的学习中,政治就是我最喜欢的科目,我喜欢看新闻,了解 时事,对当代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有浓厚的兴趣。我希望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认识有所提高,并且学习兴趣依旧不减,对知识的 理解进一步加深。 经过学习,更加加深了我对经济全球化的了解。我知道了经济全球化是资金、技术、资源和产品等跨国快速流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这样一种现象,经济全球化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更改的趋势了,其实经济全球化并不难理解,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也就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 现。举个例子,如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之一——宝洁公司,来自于 美国,其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堤,但它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经营业务,产品畅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宝洁还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可以将自己原本国家的优良产品推销至各个国家,实现更高的经济收益,而产品的接受国家也从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产品,双方互利共赢,实现了产品、资金 的跨国流动,这就体现出了经济全球化,这个例子也说明,经济全球 化其实也我们每个普通人息息相关,不可避免地我们都受到它的影 响。 但是我们都知道,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经济全球化固然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下面我想先谈谈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好处,一个地区生产出高科技的先 进的优良的产品,不只是这一个地区的人们可以享受到这些好产品, 全世界其他的国家都可以享受到,但是其他地区必须用资金换取别国 的好产品,这样资金流动到他国,好产品来到本国,实现交换,各取 所需。经济全球化有一个好处,就是使资源不足的地区也可以有丰富 的资源,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也可以享受发达地区的产品,科技落后的地区也可以引进高科技技术学习别人的长处创新自己的产品。这样来说,经济全球化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发达更文明了,人们的生活也更加便利了。 但是经济全球化的缺点也不容忽视。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稍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只能靠边站。现今,全 球经济竞争如此之激烈,发达国家拥有科学技术,在竞争中占绝对优势,各种贸易在全球的竞争中容易倒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失利, 最终导致经济秩序的不公平不合理。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常常在发展中国家买走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以自己的先进的技术使这些劳 动力生产出质量高的产品,最后又以高价将这些产品卖给发展中国 家。发展中国家在这里由于缺乏科学技术就显得非常吃亏,只能赚取低廉的原料费和劳力费,而发达国家却可以获取高额的产品费。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依赖性程度也更加大,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容易波及和影响到世界上其他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辨析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辨析》 前几天在上岳麓版九年级下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文时,办公室的老师包括我对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两个概念都不是很了解,现转载冯一下老师文章的一部分进行共享,以示区分: 目前,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习惯用“经济全球化”来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但也有一些老师在讲课和命题时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术语来概括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还有一些老师则将“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交替使用,以为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是一致的。那么,到底哪一个概念更准确地揭示了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呢?看来很有探讨的必要。 长期参与中国“入关”和“入世”谈判的龙永图在为“经济全球化丛书”所写的“总序言”中指出:“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个方面的全球化。……从根本上看,经济的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该从书中的《经济全球化:福兮?祸兮?》一书写道:“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十分广泛,技术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等都可以列入经济全球化的范围。……一般意义上,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以及信息超越市场和国界进行扩散的现象就被认为是经济全球化。”据此,我们可以说,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及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统一配置,从而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学术界虽未对经济全球化做出统一的界定,但上述说法中的基本要点已为大家所接受。 那么,什么又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呢?一般论者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更高阶段。要达到一体化,首先要消除生产要素流通的一切障碍,让劳

浅析经济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浅析经济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一章概论 1.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实质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最初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全球经济活动被纳入一个以计算机、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联结起来的全球性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生产资料、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和重组。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不是生产方式一体化或某种社会制度普遍化,而是交往方式的一体化,是作为生产力手段和途径的商品和市场经济全球得到认同。交往范围的扩大、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想发展生产力、走向现代化,它都必须对外开放,因而必须遵循世界共同的交往原则,这就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的交往原则。 目前,国际上关于经济全球化实质的认识主要有四种基本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所以,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化、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化,是美国模式资本主义在全球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这是所谓“自由派”观点;第二种观点也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化、美国化,因此本质上就是经济殖民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坚决批判与反对,这是所谓“新马克思主义”观点或“左”派观点;第三种是怀疑派观点,历史并没有显现所谓全球化的事实,充其量不过是出现了高水平的国际化,也就是国家之间经济互动而已,经济全球化是某些理论家的神话;第四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快速变革的中心力量,这些变革正在重新塑造着现在世界,但未来如何还要看进一步的变革,即著名的“变革论”。国内学者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扩大、跨国投资的增加、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信息交流日趋快捷和方便、生产活动的全球化和生产要素全球配置。简单的说来,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 班级:0803 姓名:卢美娇 关键词: 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过程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更加互相依存的过程,这是由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所造成的”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国家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本文探讨了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1870-1914年的第一阶段或称全球化的第一次浪潮;1945-1980年的第二阶段或称全球化的第二次浪潮;1980年至今的第三阶段或称全球化的第三次浪潮。每个阶段的全球化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差别,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综合评估。本文主要从欧洲的经济一体化,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以及东盟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四个方面探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 正文: 1、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让渡一定的国家主权,建立两国或多国的经济联盟,从而使经济达到某种程度的结合以提高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在这个多国经济联盟的区域内,商品、资本和劳务最终能够自由流动,不存在任何贸易壁垒,并拥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监督条约的执行和实施共同的政策及措施。 广义的经济一体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指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 狭义经济一体化,即地区经济一体化,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消除国别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有机体的这一过程。 2、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1.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既可以消除 成员国之间贸易壁垒等障碍,同时也为市场容量的扩人和市场的深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区域内的贸易在淘汰成员国的劣质产品的同时,又鼓励扩人再生产其优质产品,这就促进了区域内各国生产的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每个国家都集中自己的有限资源生产效益最高的产品。生产规模的扩人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提高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木,从而增强整体竞争力。 2.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一战后,世界经济出现区域经 济一体化的趋势,区域性经济联合组织迅速增加,共同的经济贸易政策纷纷登台。如欧盟在20 世纪60年代后期就率先实现了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同盟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今天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港口作为全球运输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是国际物流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和物流通道的枢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伴随着港口快速发展,港口物流业已经成为企业挖掘利润的主要源泉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同时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传统的港口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港口物流只有不断的发展,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主要的港口在发展物流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很多地方的物流建设从无到有已初具规模。目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运输和服务中心)仍是发展的主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开始向第三代港口(国际物流中心)转型。我国主要港口的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上海、深圳、天津等港口都在积极规划建设港口物流基地,但还不成熟,因此我们要适时研究现代港口物流业的发展策略,为我国港口物流业的理性发展指明方向。 1、港口物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我国外贸货物90%以上由海运完成。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年货物吞吐量64.44亿吨,增长14.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6亿TEU,增长19.4%%,全国共有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广州港、深圳港、天津港、秦皇岛港、青岛港、大连港、日照港、营口港、苏州港、南京港、南通港、连云港港、烟台港、湛江港、唐山港等22个亿吨大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国家,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2、港口物流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港口建设继续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大型专业化的散杂货装卸设备在港口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型集装箱码头的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集装箱装卸桥最高台时效率达到70个自然箱以上;采用自动导航集装箱运输车组成的无人驾

浅谈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浅谈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摘要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特点。随着世界经济总量的扩大,各国、各地区经济资源配置不断突破国界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的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达到更高的水平。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以地区经济一体化为标志的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与成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经济全球化定义为: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使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高度融合,各国经济通过不断增长的各类商品和劳务的广泛输送,通过国际资金的流动,通过技术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形成相互依赖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由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所决定。首先,从根本上说,生产的不断发展推动市场经济的容量扩大和程度加深,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进而要求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加以适当调整,并提供制度性的保证,最终形成经济全球化。其次,冷战结束,市场经济的空前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前提条件。第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技术迅猛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直接推动力。第四,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行为主体和载体的跨国公司蓬勃发展。第五,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保证。第六,各国政府、区域性和国际性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协调者。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学者们看法迥异。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伴随着世界经济成长而成长的,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至于具体起点,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从1492年地理大发现开始的,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初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也有人认为开始于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才得以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形成的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根据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水平及目标的不同,世界经济一体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形式: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以及完全经济一体化。 (1)特惠关税区。特惠关税区又称优惠贸易安排,是指在成员国之间相互给予关税减让的优惠待遇。特惠关税区的税率比最惠国税率还低,但成员国之间仍有一定程度的关税存在,它是发展程度低、最松散也最易行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形式。特惠关税区的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如“美加汽车产品协定”、“非洲木材组织”等就属这类经济一体化。特惠关税区是经济一体化的最低形式,以致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以此为初始形式,而是一开始就从“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开始。 (2)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的特点是,组成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贸易关税和限额,但各成员国仍按照各自的标准对非成员国征收关税。对内对外的经济政策是独立的,没有超国家的权力。自由贸易区是一体化水平较低的一种类型。它分为工业自由贸易区和完全自由贸易区。所谓工业自由贸易区,是指只取消成员国之间工业品贸易的关税,而农产品贸易关税不包括在内的自由贸易区,如欧洲自由贸易区;所谓完全自由贸易区,是指取消成员国之间工农产品贸易关税的自由贸易区,如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3)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是指成员国间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缔结的同盟。它的主要目的是使成员国商品在统一的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发展成员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和限制非成员国的商品进口。关税同盟规定了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具有超国家调节的性质。关税同盟是比自由贸易区一体化程度更高的形式,然而,与自由贸易区一样,它也只是商品贸易领域中的一体化。 (4)共同市场。共同市场的特点是,除了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外,还要取消对生产要素流动的一切限制。这种形式既包括了关税同盟的内容,即在成员

浅论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浅论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论文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抉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西方化和美国化的暗流趋势,我们要有一种十分清醒的认识,从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和主体是经济全球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最有利的投资,组织最有效的生产、最快捷的流通,以求获得最大的效益。全球化便成为世界生产力发展和运动的一种外在表象,其主要表现为一国的市场、生产过程和资本运动超越一国范围而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纵观世界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难以阻挡的世界性进程,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接受者来说利与弊兼而有之。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后发性优

势”,广泛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但全球化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因素和风险。由于经济和科技水平的相对落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压力,而且带来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稳定。 一、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 经济全球化无疑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背景,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无法摆脱它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经济全球化时代,制定全球化规则的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世界性组织大都为富国所控制,这就使当前的全球化规则侧重于发达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维护其利益的工具。发展中国家虽然也能利用已有规则,但无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中国物流的现状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逐步发展成一种崭新的运作方式和商务模式,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引发了经济领域里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实现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快速转型的同时,物流业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同时也被认是二十一世纪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手段。 发展现状: 1.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 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 2.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 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 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 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

一体化世界经济格局

一体化世界经济格局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如何应对10级经济系国贸(1)班孙云楠 01210132 摘要:所谓“全球化”,是指人类活动超越民族国家界限,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的物质、能量、信息等全方位的联系、沟通、交流、互动的客观历史趋势。它是伴随着人类交往的不断扩大,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全球化 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揭开了全球化进程的序幕,18世纪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在西欧迅速发展,突破了农业经济时代的地方狭 隘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了世界性的了; 20 世纪下半叶的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加快了全球化进程。尤其是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大潮,引起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思想等各领域的深刻变革。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影响、应对、发展、利益、国际组织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成为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专业学术刊物和大众传媒充斥着关于“全球化时代”的言论。不少国家政府以及企业界努力寻求回应全球化挑战的策。全球化作为一个描述人类活动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相互融合的用语,包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人们越来越注意到经济要素跨国流动的过程,注意到这一过程对各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多人同意,全球化指的是在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发展的条件下,全球市场经济进一步形成,国家和其他政治力量出现整合和重组,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大大加强。80年代中期出现的“全球化”一词,在很多人看来,说的是世界经济更加一体化。经济活动不仅在规模上是国际化的,而且在组织上也是全球化的。因而,全球化经济体系的新颖之处不在于经济活动的跨国扩散,而在于国际生产和贸易由代表工业和商业资本核心国家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加以组织。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深刻背景和根本趋势。目前,经济全球化已远远超经经济领域,正在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一)促进发展模式创新。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二)促进国际利益融合。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全球经济链条越拧越紧,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增

浅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世界和平与发展

浅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世界和平与发展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本文综合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以及在这一环境下对和平与发展的展望。 主题词:经济全球化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条件不利因素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一个最显著的特征。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配置、重组的过程,是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制约的趋势。它是世界经济规律的体现,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不断朝横向和纵向扩展为全球性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了各国和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 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南北差距拉大,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被进一步边缘化,这一切又增加了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紧迫性。各个国家必须求同存异﹑扩大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方向演进。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虽然还存在局部的冲突和战争,但总体来说国际社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与和平的时期,和平力量的增长逐步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又不断创造着有利于世界局势稳定的物质条件,壮大着维护世界的和平主要潮流。 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一、经济全球化下各个国家相互依存和发展,使世界各大力量彼此之间逐渐形成制约与制衡的关系,对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社会繁荣和进步是有利的。经济全球化促使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深化了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促进各国各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扩大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空间。 二、经济全球化下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使美国对世界的控制能力下降,牵制了美国单极称霸的企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求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与时代的主流。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使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与竞争在深度与广度上都会有新的发展,使各国寻求合作、谋取发展的意识日趋加强,爱好和平的力量明显增长,使和平的因素超过战争的因素,这必将有力地抑制世界性战争的爆发,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4、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一、增大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国

全球经济一体化论文关于全球化论文

全球经济一体化论文关于全球化论文 论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影响 【摘要】由工业革命引起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发展中国家出现西方化现象。这种现象引发的文化危机是发人深思的。 【关键词】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现代化设计 千百年来,在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封建社会里,世界各地的建筑与装饰受到不同的自然条件与传统文化的影响,表现出各自固有的形态,如中国的传统建筑以木构架为主,外部横向展开,庄严对称,飞檐轻灵飘逸,内部宽敞明亮。西方传统建筑受到宗教影响则以石材为主,外形挺拔高耸,直指苍穹,内部幽暗阴冷,摄人心魄。其它地区如印度、日本、埃及等地区的建筑与装饰也极富特征。建筑与装饰作为文化的载体体现出极强的地域特征和民族性。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从十八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传统的农业经济被机器大生产的工业经济所取代,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巨大变革。首先,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使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其次,生产力的发展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科技也反过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伟大发明蒸汽机应用于火车、轮船引发了运输业的革命,使人类生活世界的空间距离大大缩小,为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电的发明使人类进入崭新的有别于以往信息封闭的时

代。电话,电视,数字信息的发明使世界各地信息技术传播共享,经济联系加强,地球变为“地球村”,国际交往密切,最终形成了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 工业革命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在全球蔓延,各国在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有了共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其结果导致相同的社会经济结构与社会关系。经济结构的相同导致生活方式的相似,传统的建筑不再适应新的社会生产力与新的生产关系,现代主义建筑应运而生并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起来。现代主义建筑因适应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在全球迅速扩散开来,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退出历史舞台。相同的材料,共同的生产方式,以科学理性为引导的相似的生活模式,导致东西方建筑出现同一化现象。 面对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外部的影响和示范化效应。走在城市的街道上,相似的建筑让人不知身处何方,再加上现代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人口的膨胀,土地的短缺,惜地如金使得现代建筑变成了一个个单调孤立的物质空间,随处可见的玻璃幕墙和鸽子笼一般的建筑形式早已使居住在其中的人们感到压抑和烦躁。现代建筑已经失去了传统建筑那种浓浓的情义和伦理,失去了与天地的联系,变得孤立冷漠起来。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处于弱势地位,设计领域普遍存在着“拿来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漠视中国文化,用国外的设计理念来套自己,进而否定自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