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洁生产概论.ppt.Convertor

清洁生产概论.ppt.Convertor

清洁生产概论.ppt.Convertor
清洁生产概论.ppt.Convertor

第一章清洁生产概述

第一节清洁生产的由来

一、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二)末端治理的局限

二、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二)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

(三)产品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四)相关政策的滞后与不完善

第二节清洁生产的内涵

一、清洁生产的提出

(一)联合国的工作(二)中国开展的工作

二、清洁生产的定义

(一)清洁生产的概念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对该概念从三个方面把握:

生产过程产品服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的定义

三、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一)清洁生产的要求

1、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2、环境保护要充分考虑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下的经济支持能力

(二)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1、政策和管理研究

2、企业审计

3、宣传教育

4、信息交换

5、清洁技术转让推广

6、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

(三)清洁生产的战略与方法

1、污染预防

★途径:

产品改进投入替代技术革新内部管理优化

2、削减有毒品使用

★途径:

产品重配方原料替代改变或者更新设计生产工艺单元

改善工艺现代化改善工艺过程和管理维护工艺再循环

3、为环境而设计

★途径:

消费服务方式替代设计延长产品寿命期设计原材料使用最小化和选择与环境相容的原材料物料闭路循环设计节能设计清洁生产工艺设计包装销售设计

四、清洁生产的意义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调整末端控制环境管理模式的需要

(三)转变环境保护观念的需要

(四)改变重污染行业现状的需要

(五)实行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第四节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提出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1997年通过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1、不否认经济增长,但需要审视经济增长方式

2、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3、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

4、承认并要体现环境资源的价值。

(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1、对生产的要求:以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进行生产

2、对政策的要求:把环境与发展作为一个相容整体以此为依据制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

3、对生产方式和能源结构的要求:发展社会科学技术,改革生产方式和能源结构

4、对消费和工业生产模式的要求:以不损害环境为前提,控制适度的消费和工业发展的生态规模

5、对管理的要求:一是从环境与发展最佳相容性出发确定管理目标和优先次序;二是加强和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的管理

6、对意识形态的要求:发展绿色文明和生态文化

二、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1、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比重较大

2、重末端、轻预防

3、环境管理的有效性不高

根源:重经济发展、轻环保,尤其是部分地方主要官员的环境意识低下

三、推行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1、资源的约束

2、环境的压力

3、人口的增加

4、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五节清洁生产与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

一、生态工业

(一)生态工业的含义

1、概念:它是按照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工业,它通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生态体系或者环节之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高效产出和持续利用。

2、生态工业的组合、孵化和设计原则:

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区域整合柔性结构功能导向软硬结合自我调节增加就业人类生态和信息网络

3、生态工业的主要形式-生态工业园

生态工业园:它通过工业园区内物质和能源的正确设计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企业间的共生网络,一个企业的废物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企业间能量及水资源梯级利用。(二)各国建立的生态工业园

1、国外

代表:卡伦堡生态工业园

2、中国

如:广西桂港生态工业园

甘蔗→制糖→废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复合肥回施甘蔗田

甘蔗→制糖→蔗渣→造纸→碱回收

(三)生态工业的内涵

1、横向共生

2、与自然生态学的关系

3、与资源化的关系

二、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1、概念: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传统经济模式:资源→产品→废物

2、实际操作原则(“3R”原则):

减量(reduce) 再用(reuse) 循环(recycling)

(三)循环经济的具体活动

3层次:

企业层次——提高生态效率

企业群落层次——建立企业间的废物输入-输出关系

国民经济层次——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四)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与操作

1、指导思想:源削减

2、操作:

减量→循环→再用→安全处置

(五)循环经济在保持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方面的作用

1、循环经济的标志:优质资源总量不减少

2、循环经济在提高国际竞争力方面的作用

三、清洁生产、工业生态、循环经济的共同点

(一)都是对传统环保观念的冲击和突破

(二)提升了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

(三)体现了人类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深入和成熟

第六节绿色化学与清洁生产

绿色化学的起源

一、绿色化学的含义

绿色化学,也叫可持续的化学、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它是一种给予能力的或可操作的科学,利用它可使经济与环境的发展协调地进行。

二、绿色化学的原则及发展预测

预防原子经济无害或少害的化学合成设计无危险的化学品安全的溶剂和助剂设计要有能效使用可再生的原料减少衍生物催化作用设计要考虑降解

预防污染进行实时分析从化学反应的安全上防止事故发生

四、绿色化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一)化学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二)绿色化学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五、绿色化学的实现途径

(一)采用环境友好型催化剂

更重视催化剂的选择性

环境友好型催化剂的主要类型:

固体酸催化剂

烃类晶格氧催化剂选择氧化

酶催化

(二)采用无毒无害介质

传统介质的危害

采用无毒无害介质:

如超临界水、临界CO2等

超临界:当液体的温度和压力处于它的临界温度和压力以上时,该流体就处于超临界状态。(三)强化绿色化工的过程与设备

如:超临界流体用助剂、生产工艺过程集成、优化控制、超声波、微波等

(四)环境友好化工材料的应用

1、环境友好化工材料的定义

2、实现途径:

绿色精细化工产品可降解塑料绿色涂料绿色润滑剂

(五)清洁燃料能源生产

1、概述

2、实现途径:

采用清洁燃油

采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汽、含氧化合物、氢气等替代燃料

燃料电池的应用

第二章清洁生产的步骤与实施

第一节政府在清洁生产实施中的任务

明确实行清洁生产的职责并制定特殊的鼓励政策

对现有的环境法律和政策补充与完善

支持企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

产业和行业结构调整

提高公众的清洁生产意识

第二节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

(一)领导决策

(二)组建工作小组

(三)制定审核工作计划

(四)开展宣传教育,克服障碍

(五)物质准备

二、审计阶段

(一)确定审计对象和目标

1、企业现状调研、考察:

企业发展历史

企业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

企业规模、产值、利润及发展规划

企业生产、排污情况

涉及的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

污染治理现状

废物回用和再用情况

同类产品和工艺生产的国内外水平状况及可借鉴的技术设备

2、现场考察

工艺中最明显的废物产生点和废物流失点

能耗和水耗最多的环节和数量

原材料的输入和输出、物料管理状况

生产量、成品率和损失率

管线、仪表和设备的维修与清洗

3、确定审计对象

(1)确定备选审计对象:

超标严重的部位

污染物毒性大和难于处理的部位

生产效率低、构成企业生产“瓶劲”的部位

容易迅速见效的部位

能耗水耗明显过大的部位

公众反映大的部位

(2)确定审计对象

方法:

审计小组成员投票方法:适用于工艺简单企业

权重加和排序法:适用于生产工艺较复杂企业。

操作:确定受观注的主要因素→按重要程度列出权重值(R)→对各个要素打分(W)→计算备选对象中各要素得分(W×R)→计算备选对象总的得分(∑W×R )→备选对象按照得分高低进行排序→得分最大的对象为审计对象

4、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清洁生产目标的特点:

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动态目标

制定清洁生产目标时要考虑的因素:

环保法规和标准

区域、行政区总量控制规定

企业生产能力发展前景

生产工艺水平以及与国内外水平的差距

5、提出和实施易行的清洁生产方案

(二)实施审计

1、绘制审计对象的工艺流程图

2、测算审计对象的物料、能量平衡

(1)确定输入和输出物流

操作单元输入-输出物料示意图

(2)编制物料-能量平衡图

图-某乙二醇车间物料平衡图(单位:t/h)

某车间水平衡图(单位:104 t/a)

3、分析物料、能量损失原因

原辅料和能源生产工艺设备管理产品废弃物

三、制订方案

(一)征集方案

1、原辅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方面

2、产品方面

3、工艺路线方面

4、加强生产过程控制

(二)筛选方案

1、方案分类:

2、方案优选

3、重点方案可行性分析

(1)方案简述

主要内容:方案名称、类型、基本内容、实施要求及实施后对生产和环境的影响

(2)技术可行性分析

分析预定条件下拟采用的工程技术是否具有:

先进性实用性可实施性

参照标准:

同行业国内外最佳实用技术

相关行业的清洁生产标准

专业技术人员的判断

(3)环境可行性分析

比较方案实施前后:

废水、废气、固废、噪声和能源有何差别

(4)经济可行性分析

投资回收期(N)

N=总投资费用(I)/净现金流量(F)

其中:总投资费用=投资总汇-总补贴

固定资产建设期贷款利息无形资产建设投资流动资金不可预见费原料其他物料设备、安装增容费、技术转让、工程管理净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费

=产品销售收入-总成本-各类税

=年净现金流入量-年净现金流出量

折旧费=总投资费/使用年限

净现值(NPV):指项目经济寿命期内,年净现金流入和流出之差,按照一定贴现率折算到项目实施开始的基准年数值。计算式:

式中:n——项目经济寿命期;F——年净现金流量;I——项目总投资;i——规定的贴现率;j——计算年份;贴现系数——查年贴现系数表

贴现:以未到期票据向银行通融资金,银行扣取自提款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后以票面余额付给持票人。

判断:

当NPV>0时,项目投资可行;

当NPV≤0时,项目投资不可行。

辅助指标:净现值率(NPVR)

NPVR=(NPV/I)×100%

当两方案的NPV相等时,NPVR越大,项目经济效益越好。

内部收益率(IRR):指项目在经济寿命期内,各年净现值(NPV)为零时的贴现率,IRR反映投资效益,是项目投资的最高盈利率。

式中:NPV1——贴现率为i1时的净现值;

NPV2——贴现率为i2时的净现值;

i1——净现值NPV1为接近于零的正值时的贴现率;

i2——净现值NPV2为接近于零的负值时的贴现率;

i1, i2通过查表试算得到。

判断:当IRR>贷款利率(基准收益率)时方案可行;当IRR≤贷款利率时方案不可行。

例题:某电厂B车间,通过清洁生产审计提出了13个清洁生产方案。经过初步筛选,确定对其中3个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技术评估和环境评估后,其中有一个方案技术不可行,故决定对其他两个方案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方案1:冷凝水余热回收

方案2:电除尘器仪表改造,实行自动控制。

分析过程如下:

①计算净现值(NPV)

根据公式NPV=F×(P/A,i, n)-I,其中(P/A,i, n)为年资金净现值系数。

由n=10年,i=12%,查年净现值系数表得(P/A,i, n)=5.650,代入上面的公式:

方案1:NPV=11.30×(P/A,12%, 10)-31.67=11.30 ×5.650-31.67=32.18万元

方案2:NPV=21.50×(P/A,12%, 10)-73.82=21.50 ×5.650-73.82=47.66万元

②计算内部收益率(IRR)

内部收益率即在寿命期内使净现值为零时的贴现率。一般用试探法计算。找出相邻高和低的贴现率i1和i2,使低贴率i1时NPV1为正值,而高贴现率i2时NPV2为负值,且这两个贴现率之差不超过2%,然后用线性插值求解,即:

方案1:当i1=33%时,查年贴现值系数表,得(P/A,33%,10)=2.855,算得

NPV1=11.30×2.855-31.67=0.59

当i2=34%时,查年贴现值系数表,得(P/A,34%,10)=2.784,算得

NPV2=11.30×2.784-31.67= -0.21

所以:

方案2:当i1=26%时,查年贴现值系数表,得(P/A,26%,10)=3.465,算得

NPV1=21.50×3.465-73.82=0.68

当i2=27%时,查年贴现值系数表,得(P/A,27%,10)=3.364,算得

NPV2=21.50×3.364-73.82= -1.49

所以:

结论:两方案均可行。

(5)选定方案

四、实施方案

(一)统筹安排,按计划实施

1、制定实施计划:对所有可行的方案,进行时间排序,量力而行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如某建材厂清洁生产方案的进度表:

2、资金筹措

企业自有资金

贷款

滚动资金

3、按计划组织实施

(二)评估清洁生产实施效果

已实施清洁生产方案评估内容

(三)持续清洁生产

1、制定持续的预防污染的计划和削减废物的措施

2、研究与开发预防污染技术

3、不断对企业职工进行清洁生产培训与教育

4、对已经实施的清洁生产项目进行跟踪

5、进一步完善清洁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制度

五、编写清洁生产报告

(一)清洁生产阶段报告

(二)清洁生产总结报告

1、前言

2、准备阶段

3、清洁生产审计

4、制定清洁生产方案

5、实施清洁生产方案

6、小结

第四节企业清洁生产的实施

一、组织保证

(一)提高领导认识

(二)广泛宣传

(三)岗位培训

二、转变传统观念

有产量就有效益→“降耗、节省、减污、增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完善管理措施

(一)转变传统的环境管理模式

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输入和生产过程的清洁

非产品循环利用

环境管理与生产管理的结合

(二)将清洁生产纳入生产管理全过程

达标管理

总量管理

环保工作承包合同

(三)实施经济承包制的奖惩制度

四、加强原料、燃料管理

五、改进、完善工艺与设备

(一)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二)改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三)优化工艺,完善工艺条件

六、更新设备

七、综合利用

(一)废弃物综合利用

1、火炬气回收

2、碱回收

3、造纸废液资源化

(二)资源综合利用(以济南钢铁集团公司为例)

煤气(焦炉气、高炉气和转炉气)闭路利用

工业用水闭路利用

余热闭路利用

含铁物料闭路利用

八、扩大资金来源

(一)滚动发展

(二)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三)争取外援

九、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问题

1、清洁生产培训及审核阶段——积极支持

2、清洁生产深入持续阶段

(1)持续开展清洁生产

成立清洁生产常设机构

对中、高费方案分期分批实施

建立建全生产管理制度

(2)浅尝则止

(二)资金问题

关键:解决对清洁生产的认识问题,尤其是企业决策者对清洁生产的认识

(三)技术与知识信息问题

第三章清洁生产审计

第一节清洁生产审计程序

一、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的概念

它是对现在的或者计划进行的工业生产实行预防污染分析和评估,在分析和评估过程中制定并实施减少能源、水和原材料使用,消除或减少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使用,减少各种废弃物排放及其毒性的方案。

二、清洁生产审计的总体思路

判明废弃物的产生部位

(提出问题)

分析废弃物产生的原因

(分析问题)

提出方案减少或消除废弃物

(解决问题)

三、清洁生产审计的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判明企业生产中不符合清洁生产的地方和做法,提出方案并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清洁生产。

(二)意义:

有助于了解现状

有助于发现问题

有助于形成清洁生产方案

四、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程序

按照《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手册》,清洁生产审计程序分为:

策划与组织

预评估

方案产生与筛选

可行性分析

方案的实施

持续清洁生产

第二节行业清洁生产审计要点说明

一、策划与组织

(一)目的:通过宣传动员使企业从上到下对推行清洁生产,实现从源头削减废物的作用和意义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消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便于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内容要点

(1)取得企业领导的支持

(2)组建审计小组

(3)制定审计工作计划

(4)开展宣传教育

二、评估

(一)目的:本阶段通过实测审计重点生产工艺、单元操作的输入-输出物料流,建立、评估和完善物料平衡,分析废物产生的原因,为下一步方案的产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要点

1、汇总审计重点资料

划分工艺单元

绘制工艺方框图

编制设备流程图

2、实测输入和输出物流

(1)制定实测计划

(2)实测输入和输出物流

工艺输入:包括原料、添加剂、催化剂、工艺水、能源等。

工艺输出:包括产品、副产品、中间产品及废水、废气、固废及废液等。

3、建立物料平衡

(1)做出单元操作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汇总表

(2)根据各单元操作汇总资料,编制产品全生产工艺的物料平衡流程图

酿造车间物料平衡图

(单位:kg/d)

(3)核定单元与总物料平衡:确定缺少的数据,初步判断输入与输出是否基本平衡

(4)进行物料平衡误差计算:查找物料不平衡的原因并对可能出现的不准确数据或者计算错误,重新测定和计算。

4、分析废物产生的原因

(1)找问题:确定应该重点削减的废物流、判断出废物的主要来源及产生的原因,认识无法解释的损失,查明超标排放的操作

(2)分析原因:从原料投入、贮运、生产工艺技术、工艺操作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3)计算“三废”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废物处理处置费、资源能源费、产品流失和原料流失损失等费用

三、方案的产生和筛选

(一)目的:提出备选方案、筛选排除不合理或者不适用的方案,最后提出3个以上有前途的方案供下一阶段可行性分析。同时总结已经实施的无费/低费方案。

(二)内容要点

1、产生方案

(1)召开有车间主任、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技术、环保有关主管科室人员参加的专题会议,或者以书面方式广泛征求对废物削减的建议;

(2)收集研究国内外同行业企业污染预防、清洁生产的信息资料;

(3)创造畅所欲言的氛围,鼓励提出创造性见解,独立思考,人人参与,不拒绝任何一种

建议方案;

(4)引入经济激励机制,对提出重大可行性建议者根据实施效果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2、方案汇总和筛选方案

(1)方案汇总:将全部方案编号、填写备选方案汇总表(内容包括编号、方法类型、方案名称、方案简介、预期环境改善和经济效益)

(2)方案的初步分析和分类:将其分为无/低费方案、初步可行的中/高费方案和不可行方案三大类。

(3)方案筛选:对初步可行的中/高费方案可以采用权重总和法进行评分筛选,择优选择三个以上方案进行下一步可行性分析,对无/低费方案立即实施。筛选过程的有关的评判基准和权重范围如下:

3、继续实施无费低费方案和核定汇总实施效果

结合工厂、车间具体情况,继续实施低费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核定汇总,包括实际投资与运行费用及取得的环境改善和经济效益。

4、编写清洁生产中期审计报告

对前四个阶段的工作进行简述,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将初步审计结果向工厂车间、科室领导和有关人员报告,进一步征求意见。中期报告应该经过厂领导认可。

四、可行性分析

(一)目的:可行性阶段分析的任务是对上述筛选出的有前途的污染预防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环境和经济的可行性分析评估,以确定其削减废物的实际可行性并提出优先实施的顺序。(二)内容要点

1、进行技术评估

(1)技术的先进性(与国内外先进技术对比分析,或者与本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对照)(2)技术的安全可靠性

(3)技术的成熟性,有无实施先例?

(4)产品质量是否受到影响

(5)对装置的生产能力的影响

(6)车间现场是否有空间供安装废物减量设备?

(7)原有的公用工程设施是否可用,还是必须重建?

(8)新设备、物料或操作程序与原有的操作程序、工序流程及生产能力是否相容?

(9)新系统安装如需要停产,其工期长短如何?

(10)对生产管理的影响

(11)新系统运转维护是否需要有特别经验的工人,设备制造销售厂家能否提供相应的服务?

(12)施工许可证的申请如何?

注意:技术评估需要各类人员的经验,所有可能受影响的部门和人员都应当事先征求他们对方案的技术可行性意见;这些人员可能包括生产、维修、质量控制和采购人员。

2、进行环境评估

(1)是否能减少废物产生量?

(2)生产过程中废物排放量和污染物毒性的变化如何?

(3)污染物从一种环境介质向其他介质转移的可能性多大?是否产生新污染问题?有无二次污染或交叉污染?

(4)污染物性质(如可降解性、可回收性)有无变化?

(5)替代原料和工艺改革对环境有何影响?

(6)能源消耗的变化?

(7)新系统对操作工人是否安全?生产安全性有何变化?

(8)现行环境法规方面是否有障碍?

3、进行经济评估

(1)评价的内容

总投资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及相关的附加费用

年运行费总节省金额。由三部分组成:直接费用的节省;间接费用的节省;难以确定的效益(2)评价指标

投资偿还期

净现值

内部收益率

(3)方案可行性评估标准

投资偿还期:应该尽可能短,一般中小项目<1~5年;大型项目<10年。

净现值:按照行业或公司要求的投资收益率计算出的净现值>0,则可以考虑。在选择方案时,应该选择净现值大的方案;当各方案投资不同时,可以采用净现值率来衡量。

内部收益率:求出的内部收益率(IRR)应该与部门或者行业的基准收益率(ic)比较。当IRR >ic时,则认为项目在财务上是可以考虑的。

4、推荐可实施方案

五、方案实施

(一)目的:通过推荐实施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使企业实现技术进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评估已实施方案的成果,激励企业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

(二)内容要点

1、组织实施

(1)进行工艺详尽设计,编制招标文件或设备清单;

(2)选择施工队伍和设备材料采购;

(3)设备安装;

(4)人员培训;

(5)试车和验收。

2、汇总评估已经实施清洁生产方案的成果

六、持续清洁生产

(一)目的:使清洁生产在企业中长期持续推行,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内容要点

1、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组织

2、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

3、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

其中,维持和改进预防污染计划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将清洁生产结合到企业整体规划之中。

(2)制定员工教育培训计划。

(3)促进内部信息交流。

(4)鼓励在清洁生产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员工。

(5)扩大清洁生产信息的交流和教育。

4、编制清洁生产审计报告

第三节清洁生产审计实例

企业概况:某酿酒厂是一家生产食用酒精和饮料酒的国有中型企业。现有年产2×104 吨的

食用酒精、1.2×104吨饮料酒的生产能力。其生产主要以红芋干(白薯干)为原料,经过粉碎、蒸煮、糖化、发酵、蒸馏等加工过程制成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气、废水和固废。主要污染物排放和处理情况如下所述:

(1)酒精废糟液28×104吨/年,其中8×104吨用于沼气发酵,沼气消化液排放到当地的七里长沟;其余的20×104吨计划用于菌丝蛋白生产。目前,采用固液分离后清液排放至七里长沟,固体糟出售。

(2)工业锅炉废气1.98×108 m3/a,经过麻石水膜除尘后达标排放,发酵产生的CO2气体1.8×104 t/a,部分回收生产液体CO2。

(3)白酒固体糟1.44×104 t/a(水分50-60%),直接出售给农民做饲料,炉渣0.9×104 t/a,直接出售给当地砖厂生产建材。

(4)其他废水184×104 t/a,清污不分流,直接排放至七里长沟。

清洁生产的因在动力:由于大量废水外排,该厂每年向环保部门缴纳大量的排污费,影响了该厂的经济效益。该企业地处污染最严重的淮河流域,治理淮河流域已经成为国务院重点项目。在这一形式下,该企业试图增加其生产能力,又要为治理淮河流域作出贡献,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该企业选择了清洁生产的办法,来寻求最大限度地削减污染物和最少投资的方案,并使企业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

一、策划与组织

1、组建审计小组

2、开展宣传教育

二、预评估

1、现场调研、现场考察

2、确定审计重点

3、设置预防污染目标

(1)污染预防目标

近期:削减COD负荷30%,吨酒精耗水减少25%

中期:削减COD负荷65%,吨酒精水耗蒸汽减少25%

(2)实施目标的依据及可能性

三、评估

(一)编制审计重点的工艺流程图和单元操作流程图

平时测验

简述对清洁生产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的步骤及每一步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二)实测输入-输出物流

酒精生产输入与输出物流

(三)进出物料和能量衡算,建立物料平衡

结合单元操作输入和输出物流的查定,绘制出酒精车间物料和水平衡图。

物料平衡图(单位: kg)

酒精车间冷却水及冲洗水平衡图(单位: kg)

(四)物料平衡评估和废物产生的原因分析

1、物料平衡的评估

2、原材料投入的评估

3、生产工艺及工艺优化过程评估

4、运行及维护管理的评估

5、产品的评估

6、废物的评估

(1)废气处理

(2)酒精废糟液

(3)废渣

(4)节约用水

7、评估结果

(1)酒精车间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

酒精部分废糟液因蛋白质饲料设备及成本原因而未能投产,固液分离后排放的清液COD、BOD超标;

沼气发酵后的消化液,COD、BOD排放仍未达标;

酒精一级真空冷却水未能很好地加以回收利用,而排放了下水道,同时糖化、发酵等工序还有相当的部分冷却水未回收利用而直接排放。

(2)酿酒厂废物产生的原因

原料中掺杂质;

原料配水比不稳定,未达到工艺最佳值;

设备运行维护力量不足,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计量、监测水平较低;

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较低,出酒率偏低;

用水用汽的节约意识不强,回收和循环利用方面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四、备选方案的产生及筛选

(一)备选方案的产生

通过组织发动全厂职工参与,针对酒精生产从原材料、生产及设备管理、技术方案调研及向同行专家技术咨询,共产生了102个备选方案,立即得到解决的有18个,共归纳整理出16个备选方案做进一步分析。对于低费无费的方案,在审计过程中分步实施。

(二)备选方案的产生

审计小组对备选方案先进行了初步的筛选,选出的重点方案进行“权重总和法”排序确定出首先方案。认为:F10、F11、F12基本是无费方案不必进行重点筛选;方案F5、F9、F14为低费方案、易于实施、技术成熟,这些方案已经开始实施;方案F6、F8与F2密切相关,可以归为以F2为主的组合方案;方案F7、F13与F4有密切关系,可归为以F4为主的组合方案。

经过对部分备选方案的简单评述与组合,对现有的F1、F2、F4、F15、F16等方案从技术、环境及经济的可行性三方面进行初步的筛选,如下表:

对F2、F4、F15三个方案采用权重总和排序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筛选

(三)实施简单易行的无费、低费方案

1、进行了职工岗位技术培训,严格工艺规程;

2、严格管理,杜绝跑、冒、滴、漏;

3、设备的定期维修保养制度化;

4、严格控制冲洗用水,减少废水的产生量;

5、回收冷却用水多次循环利用,提高利用率,节约深井用水,减少废水排放量;

6、精馏的废热水用于发酵罐杀菌;

7、严格控制原料的入库质量;

8、建造原料大棚,加强原料管理;

9、改进白酒精罐装机,准确计量。

实施效果:4个月创造经济效益56.64万元,全年为厂节约资金170.4万元。

五、方案实施可行性分析

审计小组分别对前面筛选出的方案F2(浓醪发酵)、F4(蒸馏系统改造)和F15(废糟生产

沼气、沼气发电)三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一)浓醪发酵(F2)

1、方案简述

该方案是一个组合方案,其配套方案如下所述:

(1)原料粉碎系统的改造

(2)二级冷却改造

(3)增设生产检测计量仪表

170

2、技术评估

3、环境评估

4、经济评估

(1)总投资费用

(2)年运行费总节约金额(P,以年增量计,“+”表示增加,“-”表示减少。)(3)年增加现金流量(F)

折旧期n=8

税率=33%

年折旧率=I/n=175.2/8= 21.9(万元)

企业税=(P-年折旧费)×税率

=(81.2-21.9)×33%

=19.57(万元)

年增加现金流量(F)=P -企业税

=81.2 -19.57

=61.63

(4)偿还期(N)

N=I/F=175.2/61.63=2.84(年)

(5)净现值(NPV)

i=7%(规定的贴现率),j=年份,n=8,查得贴现系数为5.9713

NPV=F×贴现系数-I

=61.63 ×5.9713-175.2

=192.8>0

176

(6)内部投资收益率(IRR)

银行贷款利率按照12%计,

对于F4(蒸馏系统改造)和F15 (废糟生产沼气,沼气发电)两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步骤同上。

(二)推荐可实施方案

经过对F2、F4、F15三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各方案的比较,并结合该厂的实际情况,推荐F2、F4两方案同时启动。

六、方案实施

七、持续清洁生产

第四章产品生产系统

第一节生产系统

一、系统

1、系统的定义

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或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每个子系统可包括若干个更小的子系统,也可以是一个比它更大的系统的子系统。2、系统分类

(1)按照成因分:

自然系统

人工系统

复合系统

(2)按状态的时间过程特征分:

动态系统

稳定系统

(3)按照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分:

开放系统

封闭系统

3、系统的特征

(1)集合性

(2)目的性

(3)相关性

(4)整体性

(5)适应性

二、生产系统

生产系统与自然环境和相关系统关系

第二节生产系统的物质流及物质平衡

一、生产系统的工艺流程

(一)工艺流程的概念

指原料预处理、原料反应、产物的后处理所采用的生产过程(含单元操作或生产工序)框图。

由此构成的工艺流程是以图解的方式整理、标示工艺过程,包括输入和输出系统的物流(含废弃物)和能量流。它包括了产品和产品生产过程各工序。

例子:如硫铁矿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如下:

硫铁矿的

破碎和配矿

二、工艺设备流程

工艺设备流程的概念:以图解的方式标示出一个工艺过程的主要工艺设备,包括输入和输出这些工艺设备的物流(含废弃物)和能量流。

特点:在流程中画出工艺设备。在工艺流程图中将主要的反应设备、生产设备和附属设备或辅助设备都详细地在确切的位置标示出来,而且将各种设备之间的物质流和能量流都按照实际的生产过程标示出来。

与工艺流程图的区别:更详细、具体、直观。但绘制过程更复杂。

纯净水工艺流程设备图

例:纯净水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原水(市政水、地表水、地下水)经增压泵进入预处理阶段(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碳、树脂软化),再经精密过滤器过滤后,由高压泵加压供给RO反渗透主机,生产的纯净水送入纯净水储罐,同时对储罐中纯净水进行杀菌,然后进入灌装阶段,最后成品出厂。

三、化工生产中的转化率、产率、收率

1、转化率:参加反应的物料量与投入反应设备的原料量的百分比。

意义:转化率的大小说明参加反应的物料量的多少。转化率越高,参加反应的物料量越多;反之,越少。

转化率=参加反应的物料量×100%/投入反应设备原料量

2、产率

产率=生成目的产物消耗原料量×100%/参加反应的原料量

意义:用于衡量参加主副反应的原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收率

收率=生成目的产物的原料量×100%/投入反应设备原料量=原料转化率×原料和产率

意义:用于衡量原料转化为产品的效率。收率越高,原料的利用率越高。

四、系统的物质平衡——物料衡算

物料衡算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已有的生产设备或装置,利用实际测定的数据,计算另一些不能直接测定的物料量,用此计算结果,对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做出判断,提出改进措施;二是设计一种新的设备或装置,根据设计任务先做物料衡算,做出进出各设备的物料量,再做能量衡算,求出设备或过程的热负荷,从而确定设备尺寸及整个工艺流程。

物料衡算的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1、物料衡算式

物料衡算的基本形式:

[输入的物料量]=[输出的物料量]+[系统积累的物料量]

有化学反应时:

[输入的物料量]±[反应生成或消耗的物料量]=[输出的物料量]+[系统积累的物料量]

(1)若系统内无物料积累,也无化学反应时:

[输入的物料量]=[输出的物料量

(2)若系统为稳定状态,又有化学反应时:

[输入的物料量]±[反应生成或消耗的物料量]=[输出的物料量]

2、物料衡算的步骤

搜集计算数据,在进行设计计算时,这些原始数据常常是定值;

画出物料流程简图。标出所有的物料线,注明所有已知和未知的变量;若过程中有许多流股,可将每个流股编号。

确定衡算体系(即物料衡算的范围)。

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主反应和副反应,标出有用的分子量;若无反应,此步骤可省;选择合适的计算基准,并在流程图上标明所用的基准值;

列出物料衡算式,然后用数学方式求解;

将计算结果列成输入-输出物料表。

3、物料衡算举例

例1:有2kg物料,内含固体25%(干重质量,以下同)和75%水。用滤布进行过滤,滤布中能截留料浆中90%的固体(即截留率为90%)。过滤完毕(假设滤布不沾水、不沾固体)测定滤饼含固体90%。计算料浆、滤饼、滤液中的物料量。

解:先画出工艺流程图,如下图

滤饼质量2×0.25×0.9/0.9=0.5kg

滤液质量2-0.5=1.5kg

几个平衡关系

总物料平衡:输入物料2kg=输出滤饼0.5kg+滤液1.5kg

固体物平衡:输入0.5kg=输出滤饼固体0.45kg+滤液固体0.05kg

水平衡:输入料浆水1.5kg=输出滤饼水0.05kg+滤液水1.45kg

将计算结果写在工艺流程图上,如下所示:

练习

邻二甲苯氧化制苯酐。已知邻二甲苯转化率70%,氧用量为理论量的150%,设邻二甲苯量为250kg。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8H10+3O2〓C8H4O3+3H2O

试对该系统进行物料衡算。

第五章清洁生产管理

第一节产品的寿命周期评价和费用分析

一、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及组成

(一)生命周期评价的含义

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生命周期评价是一个客观的过程,用来评价与产品、过程或行动有关的环境负担,通过识别和定量能量和物质的使用及环境排放来评价能量和物质的使用及向环境排放所带来的影响,以及评价和实施有效的环境改进。

(二)环境生命周期评价的组成

1、生命周期清单:是一个识别的定量所有的能源和能源使用、环境释放以及废物排放的客观过程,它贯穿于产品、过程、服务或工业行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2、生命周期影响分析:指在清单中被识别的、对环境有影响的废物、环境释放和排放后果的评价。

3、生命周期改进分析:着眼于前面识别的废物、环境释放和排放进行系统的评价,发展和实施有助于质量改进的技术和过程。

二、当前问题

1、技术问题:包括主要与次要的技术选择、设备和流程选择

主要的技术决策:公司面临的问题是把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的潜力的选择。

次要的技术选择:选择一个输入-输出的转换系统

其他的技术选择:主要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解决

2、法规问题:在环境立法方面,各国都有一套法律框架的制度;在实施中,它们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制性;通过法律的强制性,都建立了危险废物的处理措施。

3、经济问题

(1)经济增长和生活标准与环境改善和生活质量的匹配;

(2)在目前全球商业竞争的压力中生存,同时还要满足日趋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标准;(3)在市场经济费用制约下满足需求的同时又能经受住把公众关心的经济外在性的东西内在化的动力和压力。

(4)对商业运行中的环境问题进行相应的成本收益的测算和分析。

4、商业策略:商业对政府的环境立法和控制的调和与适应是当前工业面临的主要的战略问题。

三、寿命周期评价

1、初始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

公司的目标是什么?

将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

注意:应该把环境保护与改善放在公司长远发展目标中首要位置。

2、设计和过程选择阶段

需要确定的内容:产品应该具有什么特点,特定的生产技术及原材料的成分。

3、系统设计阶段

决策的内容:设备、设施位置、规划和设计,质量和过程控制系统,维修、再生和恢复系统,分布系统,人力需求及劳动力教育,培训及使用,等

4、开始阶段:进行试验性生产,系统开始运转

5、运行阶段:必须结合环境法律、条例和规章。

6、终止和重新设计阶段:决定是否要终止、抢救或者生产设计系统,要真正进行影响和改善分析。

四、经济分析

1、经济外在性和内部化

2、费用效益分析

费用:可以较准确地计算

效益:根据Brede和Pearce提出的概念,效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投资过程中直接由环境保护和技术改善的应用而衍生出的效益;

(2)投资的间接效益;

(3)效益的选择值;

(4)现存值效益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 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2)Hg2Cl2(3)Hg(4)Hg(CH3)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2 (1)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 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3(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 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 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 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2 (1)TSP(2)NOX(3)灰尘(4)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O2、CH4、N2O、O3、CFCS、O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最新环境学概论试卷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 一、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19分) 1、当大气稳定度为中性时,烟流的形状呈形。 2、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 dB和 dB。 3、污水的二级处理常用法和法。 4、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是指固体废物的、和 。 5、环境问题按成因分为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 6、常用和表示农药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 7、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遗传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8、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9、酸雨是由于燃料燃烧和天然排放的和所造成的。 10、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可以划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三种类型。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震惊世界的日本富山事件是由于食物和饮用水被污染所引起的。 A.甲基汞 B.多氯联苯 C.镉 D.铅 2、我国从固体废物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固体废物分为。 A.工业固体废物 B.城市垃圾 C.放射性废物 D.危险废物 3、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A.风 B.大气稳定度 C.下垫面状况 D.湍流 4、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5、水体富营养化可以采用等指标进行判断。 A.总氮 B.总磷 C.叶绿素a D.湖水透明度 6、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规定大气环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的大气标准为。 A.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B.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C.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 D.大气警报标准 7、下列农药中为有机氯类农药。 A.DDT B.乐果 C.敌百虫 D.三氯杀螨醇 8、噪声污染具有等特点。 A. 主观性 B.局部性和多发性 C. 不积累、不持久 D.危害较小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大气二次污染物 2、氧垂曲线 3、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 4、固体废物处理 5、分贝 1、试从污染类型、污染源、污染物和反应类型四个方面比较伦敦型烟雾和洛杉矶型烟雾。(8分) 2、简述水体中耗氧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一般规律。(4分) 3、土壤条件是如何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的?(8分) 4、固体废弃物有哪些危害?(5分) 5、简述噪声的危害。(5分) 五、绘图题(共1题,共5分) 试绘图说明非保守物质进入河流后,河流水对污染物的推移、分散作用和污染物的衰减过程。六、论述题(共1题,共15分)

清华大学清洁生产概述

清华大学清洁生产概述.清洁生产概述 张天柱教授 清华大学

第一节清洁生产的产生背景 伴随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兴起。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并逐渐汇成了当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潮流。正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及其实践的逐步形成与不断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下,基于对传统“末端治理”的环境污染控制实践的反思,清洁生产伴随而生,并成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战略措施。 一人类社会的环境问题 1.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人类长期依赖于自然界,依存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从周围的自然环境中索取维系生存的各种要素,并且努力使自己适应所处的客观环境。由于生产发展的规模及其强度较小,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下,向环境的索取极为有限,对环境的排放冲击与影响也远低于环境的承载和净化调控能力。相当长的一段人类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在同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同自然界一起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并在同自然环境不断进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中向前发展。 对环境的影响作用自古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进程,但其严重化始于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工业化以来,人类干预影响自然的能力大为增强,并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运河开通了、铁路修成了、大量矿产资源从地底下挖掘出来了,一座座都市的出现,工厂林立,市场上各类商品应有尽有,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面貌发生了极大改观。人类走出了野蛮和蒙昧时代,进入了一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浪费的“文明”时代。与此同时,人们原有的那种朴素的自然观在动摇,特别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利益驱动,促使人们不顾一切地向大自然展开掠夺,并且任意地向大自然排放各种废物。人类自认为在自然界面前,可以为所欲为,按照自己的愿望去 “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不必理会大自然会做出什么反映。在短短的近几百年中,地球上的人口呈指数增长、资源濒临耗尽、几乎每一种人类的排放物都达到了地球无法承受的程度,世界上许多国家因经济高速增长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导致了一系列举世震惊的环境公害事件。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 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说:“人们要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行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教案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教案 教师: 单位: 课程名称: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适用对象: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教案设计1 一、教学容 第1章绪论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掌握清洁生产产生的背景 (2)理解来自人类社会的资源环境压力 (3)理解由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2.能力目标 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实事地处理问题的素质,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的人文素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人类社会发展的在驱动 (2)三大产业与环境的关系 (3)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的概念 2.教学难点 (1)三大产业与环境的关系 (五)城市生态系统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有什么影响 四、教学方法 利用电脑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 五、教学过程 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 第1章绪论 【课程导入】人类适应、利用、改造自然;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爆炸、城镇化

1.1 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 【讲授】人类社会发展的在驱动特征 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人类社会的行动 可持续发展的共识 人类在行动?! 政府环保部门成立简史 1.1.1 产业与环境 【讲授】产业:各种生产活动的“集合”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采矿、制造、电力、燃气、水、建筑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它行业 1.1.2 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 1.2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 【小结】 (1)几个基本概念:传统污染末端控制,可持续发展等。 (2)人类社会发展的在驱动特征。 (3)三大产业的容及与环境的关系。 【作业】 城市生态系统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有什么影响? 六、参考资料 1.玉明著.清洁生产.:中国环境科学,2005。 2.天柱.清洁生产导论.:高等教育,2006。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清洁生产审核培训教材.:中国环境科学,2001。4.展鹏主编,环境工程学,:高等教育,第二版:2005年。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教案设计2 一、教学容 第2章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 2.1资源、能源的定义及分类

清洁生产概论复习考试重点

环境污染公共事件:伦敦烟雾Great Smog,1952.12污染源:含硫量高的煤影响: 5天内死亡4000人应对: 1956年“清洁空气法案” PM2.5:年均浓度为23~130微克/立方米,平均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达标城市比例为12.2% 河流污染主要指标:化学需氧量(COD周期短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氧量)、总磷(通常以总磷或溶解磷指标来衡量.溶解磷是判断水污染重要指标)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周期长生物氧化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用于评估含有大量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废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Ⅲ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传统治理思路:先污染,再治理-末端治理。实现手段:基于技术的污染排放标准,动物实验,志愿者短期接触,流行病学研究;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许可的分配,排污许可的交易 末端治理的缺陷:投资与运行成本高;治理设施本身存在资源与能源消耗;难以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缺乏持续改进动力;无法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提出: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人类环境宣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成立;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气候变化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森林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清洁生产: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3M公司1975年,污染预防 清洁生产的层次:源削减—>回收/重复利用—>处理—>弃置

《环境学概论》试题六参考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六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 水体自净: 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3. 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4. 永久性听力偏移: 如果长期暴露在较强噪声(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就会导致听力永久丧失,这就是噪声性耳聋,也叫永久性听力偏移。 5. 生物入侵: 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

2. 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3. 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源与人为源,人为源又分为(移动源)和(静止源)。 4. 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 CODcr )和( BOD5 )。 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地理因素包括( 山谷风 )和( 海陆风 ) 。 6.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氮、磷过剩)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淡水中称(水华),若发生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 6. 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强度范围约为(0~120dB)。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E F )。 海啸 B. 全球温室效应 C. 火山喷发 D.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 E. 水旱灾害 F. 噪声污染 2. “九五”期间,我国确定的“三河”、“三湖”、“两区”、“一市”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其中三河指的是(A C D )。 A 淮河 B 黄河 C 海河 D 辽河 E 长江 E 松花江 3. 噪声作为一种公害有以下特征即(A B D E)

清洁生产概述(DOC 34页)

清洁生产概述(DOC 34页)

清洁生产概述 张天柱教授 清华大学 第一节清洁生产的产生背景 伴随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兴起。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并逐渐汇成了当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潮流。正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及其实践的逐步形成与不断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下,基于对传统“末端治理”的环境污染控制实践的反思,清洁生产伴随而生,并成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战略措施。 一人类社会的环境问题 1.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人类长期依赖于自然界,依存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从周围的自然环境中索取维系生存的各种要素,并且努力使自己适应所处的客观环境。由于生产发展的规模及其强度较小,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向环境的索取极为有限,对环境的排放冲击与影响也远低于环境的承载和净化调控能力。相当长的一段人类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在同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同自然界一起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并在同自然环境不断进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中向前发展。 对环境的影响作用自古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进程,但其严重化始于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工业化以来,人类干预影响自然的能力大为增强,并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运河开通了、铁路修成了、大量矿产资源从地底下挖掘出来了,一座座都市的出现,工厂林立,市场上各类商品应有尽有,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面貌发生了极大改观。人类走出了野蛮和蒙昧时代,进入了一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浪费的“文明”时代。与此同时,人们原有的那种朴素的自然观在动摇,特别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利益驱动,促使人们不顾一切地向大自然展开掠夺,并且任

最新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水体自净: 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3.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4.永久性听力偏移: 如果长期暴露在较强噪声(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就会导致听力永久丧失,这就是噪声性耳聋,也叫永久性听力偏移。 5.生物入侵: 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 2. 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3. 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源与人为源,人为源又分为(移动源)和(静止源)。 4. 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 CODcr )和( BOD5 )。 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地理因素包括( 山谷风 )和( 海陆风 ) 。 6.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氮、磷过剩)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淡水中称(水华),若发生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 6.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强度范围约为(0~120dB)。低于20Hz 的声波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E F )。 A.海啸 B. 全球温室效应 C. 火山喷发 D.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 E. 水旱灾害 F. 噪声污染 2. “九五”期间,我国确定的“三河”、“三湖”、“两区”、“一市”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其中三河指的是(A C D )。 A 淮河 B 黄河 C 海河 D 辽河 E 长江 E 松花江 3. 噪声作为一种公害有以下特征即(A B D E) A、主观判断性 B、多发性的 C 对人的危害性小 C、无残余物质需要处理 D、局部的 4. 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 A E )。

清洁生产论文从清洁生产到循环经济

从清洁生产到循环经济 姓名:李银光 学号:0904014245 学院:化工与环境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课程名称:清洁生产导论 学年学期:2012-2013上学期 2012年12月17日

从清洁生产到循环经济 摘要 在国家主席胡锦涛所作的十八大报告中,不但重申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而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位一体改为五位一体,新增了一个“建设生态文明”,说明了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并将其提到层面上来,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可知环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有源头控制,末端治理,生产全过程控制环境污染,末端治理已经不符合现阶段的环境保护要求,需要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施清洁生产技术,并不断深化和发展清洁生产,实施循环经济。本文对清洁生产的概念做了简单的介绍,清洁生产的目标,内容;循环经济的概念,经济发展历程,循环经济流程,循环经济的技术路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区别及联系,中国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在现阶段的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现阶段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所以环境问题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 关键词: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关系,环境保护,前景

第一章清洁生产 第一节清洁生产的概念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 缩写为CP)是指将综合性预防的战略技术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效率和降低对人类安全和环境的风险。 工业发展的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工业生产的传统模式,不顾环境的工业生产,除了剧毒和能引起急性中毒的废料外,绝大部分工业废料均不加处理地直接排入环境;第二种是末端治理模式;第三种模式就是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由来:污染严重,环境问题突出;传统的末端治理效果不理想;高消耗是造成工业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必须的选择,而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模式[1]。 第二节清洁生产的目标 总的说来,清洁生产的目标是:一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二是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即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第三节清洁生产的内容 清洁生产的内容: 一是清洁的能源。采用各种方法对常规的能源如煤采取清洁利用的方法,如城市煤气化供气等;对沼气等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各种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 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尽量少用和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采用无毒、无害的

环境学概论试题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四)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大气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2、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现代湖沼学也把这一现象当作湖泊演化过程中逐渐衰亡的一种标志。 3.半衰期:是指某种特定物质的浓度经过某种反应降低到剩下初始时一半所消耗的时间。 4.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5.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6.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7.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8.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运行的总称。 9.电磁污染: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10.环境评价: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评价环境质量水平,对环境要素或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定量描述,为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 2.(气压梯度力)(风)(湍流) 3.(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 4. (空间辐射)(导线传播) 5.(工业生产、燃料燃烧排放是一些废气)(热带森林和温带植被的破坏) 6.(遗传)(生态系统) 7.(吸附交换)(络合-螯合) 8.(堆肥)(焚烧) 9.(工业)(农业)(生活)10.(移动源)(固定源) 11. (COD)(BOD5) 12. (山谷风)(海陆风) 13.(在氮、磷过剩)(水华)(赤潮) 14.(0—120分贝)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 B E F 2. A C D 3. A B D E 4. A E 5. B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举例说明按其化学特性大气污染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主要污染物是 什么,发生的天气条件是什么?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校综合知识课 《环境学概论》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土壤环境自净作用的速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叫土壤污染, 2、生化需氧量:指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 3、噪声性耳聋:永久性听力偏移是暂时性听力偏移未充分恢复的状态下继续受到强烈噪声的反复作用引起的听力不能恢复了,区别是听力可不可能恢复。 4、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量。一般理解为在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全球或者地区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最高人口数。 5、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反映水质污染的微生物学指标为( 细菌总数)和( 大肠菌群)。 2.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包括许多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是( 填埋法),但需注意防止( 土壤)环境的污染。 3. 大气中含硫化合物的二次污染物包括( SO2 )和( H2SO4)。 4. 噪声控制常用的声学技术是吸声、( 隔声)、消声和( 隔振)等。 5. 伦敦烟雾又被称为(还原型或煤炭型)烟雾,洛杉矶烟雾又被称为(氧化型或汽车尾气型)烟雾。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据测算,我国的适度人口约为( B )。 A.10亿 B.7亿 C.6亿 D.2亿 2. 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A )。 A.聚乙烯的白色塑料垃圾 B.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C.石灰窑的白色烟尘 D.白色建筑垃圾 3. 震惊世界的日本神通川“痛痛病”是由于人们食用了含( C )的稻米引起的病变。 A.甲基汞 B.铬 C.镉 D.铅 4.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1类区昼夜间标准为( D )。 A.65、55 B.60、50 C.60、55 D.55、45 5.酸雨是指PH<( C )的降水。 A. 4.5 B. 5.0 C. 5.6 D. 6.5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有机物降解的共同规律是:首先在细胞外发生水解,然后在细胞内部继续水解和氧化。降解后期产物都是生成各种有机酸,在有氧条件下,继续发生分解为无机物,其最终产物是CO2、H2O及 NO等,在 3 缺氧条件下发生反硝化、甲烷发酵和酸性发酵过程,最终产物除CO2、H2O外,还有NH3、有机酸和醇等。 2.固体废弃物的定义、按来源分类及特点是什么? 固体废弃物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物。 固废分类及特点: ①工业固废,特点是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处理困难; ②矿业固废,特点:数量大,污染程度及范围小; ③农业固废,特点是:N、P含量多,易引起水质恶化;

清洁生产概论复习资料(详细)

一、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末端治理的局限 √污染物在不同介质间的转移 √对污染源控制有限 √达标排放的要求不利于总量削减 √忽视污染预防 (二)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酸雨蔓延 √海洋污染 √臭氧层破坏 √生物物种减少 √森林锐减 √土地荒漠化 √固体废弃物污染 二、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 ?工业布局不合理 ?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低 ?中小企业过多 根源:工艺和技术路线不合理,资源能源的过渡消耗(二)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 ?农药污染 ?化肥污染 (三)产品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 如: ?塑料薄膜消耗引起的“白色污染” ?冰箱使用产生的氟里昂对臭氧层的破坏(四)相关政策的滞后与不完善 1、环保相关政策体系及作用 2、存在的问题 ?重末端轻预防 ?缺乏可操作性 ?强化环境管理的局限性 ?排污收费的方式和额度不利于污染控制 ?排污许可证制度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3、排放标准体系的完善

一、清洁生产的提出 ?(一)联合国的工作 ?(二)中国开展的工作 二、清洁生产的定义 ?(一)清洁生产的概念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 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对该概念从三个方面把握: ?生产过程 ?产品 ?服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的定义 三、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一)清洁生产的要求 ?1、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2、环境保护要充分考虑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下的经济支持能力 ?(二)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1、政策和管理研究 ?2、企业审计 ?3、宣传教育 ?4、信息交换 ?5、清洁技术转让推广 ?6、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 ?(三)清洁生产的战略与方法 ?1、污染预防 ?★途径: ①产品改进 ②投入替代 ③技术革新 ④内部管理优化 ?2、削减有毒品使用 ?★途径: ①产品重配方 ②原料替代 ③改变或者更新设计生产工艺单元 ④改善工艺现代化 ⑤改善工艺过程和管理维护 ⑥工艺再循环 ?3、为环境而设计 ?★途径: ①消费服务方式替代设计 ②延长产品寿命期设计 ③原材料使用最小化和选择与环境相容的原材料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测试题1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 1、土壤环境容量指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即保证农产品质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COD 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简称COD。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将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 3、BOD 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简写):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五日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说明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4、TOC 中文名称:总有机碳英文名称:total organic carbon;TOC 它是以碳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TOC的测定一般采用燃烧法,此法能将水样中有机物全部氧化,可以很直接地用来表示有机物的总量。因而它被作为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5、TOD 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6、TSP 英文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的缩写,即总悬浮微粒,又称总悬浮颗粒物。指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集器在滤膜上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粒径小于100μm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TSP和PM10在粒径上存在着包含关系,即PM10为TSP的一部分。 7、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8、PM10 粒径小于10μm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 9、一次污染物由人类活动直接产生,自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后,其物理和化学性状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10、二次污染物排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由于自然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的影响,其性质和状态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的污染物。 11、光化学烟雾大气中因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有害混合烟雾。如大气中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阳光的作用下起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化学污染物。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及其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以臭氧为主的二次污染物所组成的混合污染物。 12、酸沉降酸性物质的沉降,由诸如硫和氮之类的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输送过程造成。酸沉降分成干沉降和湿沉降,湿沉降中包含酸雨、酸雪、酸雹、酸露、酸霜及酸雾等。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以降水的形式或者在气流作用下迁移到地面的过程。 13、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英文缩写EIA,即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14、清洁生产即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取预防污染的策略来

清洁生产导论课程报告

清洁生产导论课程报告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 班级: 二班 学生:卢智 学号:20112801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但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离不开自然资源。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成为现在最密切关注的问题。 从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再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环境保护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广泛重视。随着历史的演变,现代科学的发展愈发的依赖环境和资源的支撑,但由于人们无节制的利用和铺张的浪费,原本就有限的资源更加的紧俏,它的重要性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不仅仅在化工行业,绿色环保也体现在各行各业。在近几年之中,绿色环保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各个领域都不断倡导清洁生产,循环利用资源。 在清洁生产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的形势下,本课程阐明了推行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惟一途径的观点。课程中介绍了清洁生产的内容、特点、实施方法等相关的内容,并介绍了清洁生产与ISO14000及生态工业的关系,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指明了清洁生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目录 1.理论知识的了解 (1) 1.1清洁生产导论理论知识 (1) 1.1.1 清洁生产的初步认识 (1) 1.1.2 清洁生产概念与发展 (2) 1.1.3 清洁生产理论基础 (3) 1.1.4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4) 1.1.5 相关科学方法 (4) 1.1.6清洁生产法律与政策基础 (5) 1.1.7 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 (6) 1.1.8 清洁生产审核 (7) 1.2 课后作业 (7) 1.3 课上讨论 (8) 2. 清洁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0) 2.1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10) 2.2清洁生产的可行性 (12)

清洁生产论文成稿

清洁生产工艺导论 课程作业 纺织印染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技术措施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文献综述 摘要由于国内外市场的新需求以及消费者对纺织品的环保品质意识的日益增强 ,使得国内传统的印染业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清洁生产是印染企业在新世纪中的立身之本 ,文章分析了我国印染业的生产现状和污染特点,提出了在印染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措施,以及印染企业在清洁生产方面的发展目标,认为要使我国印染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实行清洁生产和绿色生态认证。 关键词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技术措施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印染业的迅速发展,而纺织印染行业又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印染企业排放的废水量大约为300~400万吨/日。近年来,随着化纤织物的发展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各种浆料染料和印染助剂的使用,使纺织印染废水呈现高色度、高生化需氧量、可生化性差等特点,给废水的处理增添了新的难度。印染业的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引人注目。入世后,随着纺织品配额限制的逐步取消,给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正在日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 ,加上国内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加强,实现全过程的清洁生产( 即绿色生态纺织品的生产) 已经成为我国纺织工业尤其是印染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推行清洁生产,将是中国印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 清洁生产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清洁生产是与传统的以末端处理为主的污染防治战略完全不同的念,是在无废少废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70年代初,美国曾实施“零排放”的雄心勃勃的规划,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并引出了“废物最少化”的概念、政策和制度。1979年11月在日内瓦召开了在环境保护领域内进行国际合作的全欧高级会议。会上通过了关于无废少废工艺和废料利用宣言这次国际会议基本上把西方国家提出的清洁工艺、清洁技术、少污染和无污染技术等统一为少废和无废工艺。清洁生产是在少废和无废工艺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内涵更加丰富。 清洁生产的实质就是预防为主的思想,即在工业生产中减少废物产生量,而不是在废物产生后再去想法治理。清洁生产实现预防为上的基本途径:以产品的设计,原材料使用,加强企业管理,改革工艺设备,有效的厂内物料循环等方面为核心,再辅以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手段, 将废物量的产生量能达到最小。末端处理则是最后的把关手段。由此可见,清洁生产是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管理技术为手段;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使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最小化的一种综合性措施。清洁生产与我国正在倡导的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近似,是工业污染防治战略的一项重大变革。 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包括:(1)选择无污染、少污染的替代产品及情节的工艺和设备;(2)选择无毒、低毒、少污染的原料和能源;(3)强化工艺、设备、原料储运的管理和生产过程管理,减少物料的流失和泄漏事故;( 4 )生产过程内部原料的循环套用和回收利用、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5) 结合技术改造,更新落后的、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工艺和设备;(6)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实行综合利用;( 7 )对必须排放的少量污染物进行高效、低废的处理和处置。 综上所述,清洁生产是一个多视角的概念,它可以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项制度;它也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随着人们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入而发展、最终成为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之一;清洁生产在系统控制理论的指导下,由一系列措施组合成为内涵不断发展的系列模式。

新闻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新闻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有论者认为新闻起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这种起源观属于() A本能说B.社会需求说 C.意志说 D.信息交往说 2.新闻价值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 A.主观意向 B.客观标准 C.心理需求 D.政治标准 3.提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一观点的是() A.普利策 B.博加特 C.本杰明 D.庞德 4.20世纪初,第一个将新闻价值理论引入中国的是() A.徐宝璜 B.邵飘萍 C.戈公振 D.蔡元培 5.新闻传播行为,“三要素说”(事实、新闻报道者和新闻接受者)的提出者是() A.甘惜分 B.王中 C.邓拓 D.范长江 6.近代新闻事业诞生的时间标志是() A.手抄新闻出现 B.口语新闻出现 C.印刷新闻纸问世 D.新闻书的问世 7.新闻学的母体是() A.语言学 B.文学 C.政治学 D.心理学 8.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时新性指的是新闻事件的() A.发生时间B.报道时间 C.发生与报道的时差D.延续时间 9.新闻立法是指() A.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新闻传播的法律条文

B.统治阶级制定、颁布和修订新闻法律的程序和过程 C.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和控制新闻事业的程序原则和机制 D.运用新闻媒体对国家立法的宣传 10.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人道主义 B.人本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本能说 11.新闻控制的目标是() A.新闻传播与新闻接受的统一 B.新闻管理与新闻自由的统一 C.新闻自由与行为规范的统一 D.新闻责任与新闻自由的统一 12.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加以认识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是( ) A.自然信息 B.人工信息 C.天然信息 D.实在信息 13.新闻的价值指的是( ) A.新闻事实的价值 B.新闻作品通过传播满足社会及其需求的程度 C.新闻满足传播者的需求程度 D.新闻自身的价值 14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把“拿笔杆子”看作是()A.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 B.宣传政策的主要方法 C.传播知识的主要方法 D.普及文化的主要方法 15.明确地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张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16.新闻事业的传播方式是( )。 A.点—点传播 B.面—点传播 C.点—面传播 D.面—面传播 17.导致群众对典型宣传产生不真实感的主要原因是() A.有意拔高典型 B.报道数量过大 C.报道篇幅长 D.报道时间集中 18.从新闻本质和特性到新闻价值及其规律的研究,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什么是新闻和怎样获取名副其实的新闻 B.新闻的起源和来源

清洁生产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章清洁生产评价 第一节清洁生产概述 一、清洁生产的概念 1、清洁生产的含义 清洁生产的定义: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概念剖析 2个特性:源头削减,持续改进 3个内涵:清洁的能源与原材料、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技术、清洁的产品 4个效果: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减量化、再利用、无害化、资源化) 清洁生产的益处 (1)提高效益 ①改善环境形象 ②降低末端处理费用 ③提高利用效率 (2)减少风险 ①对环境的风险 ②对人类的风险 ③对自身的风险 二、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 清洁生产是污染控制的最佳模式,与末端治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①清洁生产体现的是“预防为主”方针;

三、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主,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与清洁生产的关系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严重问题是:小规模工业污染源的失控和末端治理的失控。 其原因在于: (1)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针对大中型综合建设项目,而忽略了小型工业企业生产污染的管理; (2)其主要评价污染物产生以后对环境的影响,污染控制措施一旦未能有效执行,则环境影响评价就失去其有效性。 二、环评中进行清洁生产评价 将清洁生产引入环评中的益处: (1)减轻建设项目的末端处理负担 (2)提高建设项目的环境可靠性 (3)提高建设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4)降低建设项目的环境责任风险 三、清洁生产分析思路 在环评中进行清洁生产分析是对计划进行的生产和服务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因此应判明废物产生的部位,分析废物产生的原因,提出和实施减少或消除废物的方案。 4、清洁生产分析方法 (1)通过现场调查和物料平衡找出废弃物的产生部位并确定产生量; (2)分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找出产生废弃物的原因; (3)针对每一种废弃物产生原因,设计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通过实验这些清洁生产方案来消除这些废弃物产生原因,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产生的目的。 四、环评和清洁生产存在着很好的结合界面 由于环评和清洁生产均追求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其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有很好的结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