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中国教会学校的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近代中国教会学校的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近代中国教会学校的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近代中国教会学校的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他们没有足够的把握,又缺

方法也没有什么新招,记忆和背诵就是三家村塾师们的不二法门。狄考文曾经对学生大声

的死记硬背中文经典表示了无可奈何。而且传教士们也认识到一个知识分子被看作能够引

用大段的经书,他的社会地位部分地依赖于运用经书典故来修饰文章的能力。颜永京认为

中国的这种方法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而且太不重视思维锻炼,但却主张改革传统的教

学方法必须慢慢进行。他于1885年说:“目前还不能运用真正的通过教育和科学的教学

方法,否则就会损害学生将来的社会地位。”③

因为西方的学校在这个时候也应用这种记诵法,因此,中国传教士就更相信这种所谓的记

诵法了。在登州和杭州,学校要求学生背诵整个章节甚至整本中文版的圣经。但是,传教

士确实也建议对传统的方法要适当地加以限制,以使教师能在学生记诵课文时,而不是在

熟记课文以后对课文进行解释。此外,传教士按照学生的知识分班,并为每班规定课程,

然而旧式教师总是进行个别教学的。教会学校的经书教育正如一位传教士所说的那样,

“整个课程是令人困惑的,我们不能和中国经书相处,而我们又不能不和它相处。”具体

的课程安排,各地的学校因人而异。“有些地方,全部‘四书‘’五经’列为中文课程,

要求学生熟记,并练习写文章,准备参加政府考试,而另一些地方只教‘四书’。有些学

校给学生一半的时间或更多的时间学习经书,而一些学校只给学生很少的一部分时

间。”④

二、对语文传统教学的批判

随着新思想的传入,清末也开始注意到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强迫记忆、压抑学生个性的

施教方针有所批评。1850年,王筠撰《教童子法》,对于当时的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见解,

注意到儿童年龄和能力的差异,主张因材施教,反对强迫记忆,提倡用讲解的方法,启发

儿童自己去思考,注意儿童的学习兴趣。他强调蒙养之时,应以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

识字则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之,能识二千字,乃可读书。读书也要有讲解,讲解须说入

童子之耳,不可出我之口,便算了事,更反对强迫儿童读书,他说:“学生是人,不是猪

狗,读书而不讲,是念藏经也,嚼木札也,钝者或俯首受驱使,敏者必不甘心。人皆寻乐,

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⑤

对传统学塾中的旧式教学法提出尖锐的批评。

1838年耶鲁大学的毕业生布朗来华。他来华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汉语学习和观察,发现儒

家传统教育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因此对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和思想进行批判。他认为中

国的教科书除了作为记忆文字和理解句子结构的工具外别无用处,中国教育的目的仅仅是

获得语言文字知识,其教育方法扼杀了创造性思想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体系“仅仅是为了

政府培养一批勤勤恳恳而墨守陈规的奴仆。教育的目的不是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和自由的

发展,学校的学习内容是一成不变的,自然科学知识被排斥在教学之外,独立思考的精神

受到压抑。”⑥

在传教士看来,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认为是一种学生的“智

力自杀”。传统教育强调记忆与背诵。一般地,学生进入私塾,先读“三字经”和“千字

文”等启蒙读物,后诵“四书五经”,尔后教师才开始讲解经典。对这种死记硬背的教育

方法传教士大多不赞成。仲钧安为,“这种背诵进程及其影响极度地漫长、无趣,可悲地

麻木、沮丧,在八到十二岁之间完全忽视了理智的基本发展”。何天爵认为,中国传统教

的记忆力,决非世界上任何其他的民族所能比拟。”⑦

传教士认为死记硬背,对所学的内容的真实意义不加思考,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对学生也

是有害的,所有个人意见及首神必然被扼杀。教会学校对这种教学方法虽然不满意,但当

时也只能如此。但对学生而言,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新课程使学生们大开眼界,使多

少代埋首在故纸堆中的年青人看到了“四书”、“五经”之外的广阔天地,激发起他们探

求新知的强烈愿望。因此,他们厌恶八股文章是自然的。

三、教会学校新思想、新方法的形成

教会学校西学课程的开设,不但一改传统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教学内容,而且也改变

了坐而论道、呆读死记的教学方法。西学课程本身多是动手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教学方

法也不同,西学讲实证、重实验,强调实际参与和动手能力。科学知识可以开发人的聪明

才智,正确的研究科学的方法,更能使人的思想臻于细密。正因为如此,传统的语文教育

方法日益受到挑战。概而言之,教会学校的课表中一定要有经书课程,学生要用三分之一、

不超过二分之一的时间来学习经书,用基督教和自然科学来消除经书中的异端思想。潘慎

文特别重视教会学校学生学习与科举考试有关的知识。他说:“在学校中,每个学生要熟

记‘四书’、《诗经》和《史记》。那些期望参加政府考试的学生还要熟记整本的《礼记》、

《春秋》、《左传》和《易经》。为了有目的地学习这些书,除了中国自己的学习方法外,

别无更好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经历了若干世纪的检验,学生要是不能从记忆中引用‘四

书‘’五经’中的任何一段,要想在政府考试中竞争胜利是无望的。”

“在学生进行学习时,要给他们讲解有标准注释的全部‘四书’‘、五经’。要求学生能

背诵,用他自己语言讲解。……那些期望参加政府考试的学生必须成为写文章的能手。”⑧

如何改进教会学校的儒家经典的教学,传教士们的意见可分以下几种。

一是寻求新的书面语言以取代儒学经典所代表的书面语言,这是改革儒学教育方法主张中

最激进的一种。事实上,持这种主张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反对儒家经典教学的,也有的

人虽不反对,但希望找到一种更好的书面语言的教学方法,以取代经典教育。二是以阅读

取代背诵,同时追求一种浅易文理(即文言)风格。这种意见以赫士为代表。他认为,“我

相信,在我们的学校里,取代如此之多背诵任务的是更广泛的阅读课程。正是通过这种方

法,西方文明国家里一种优秀文体得以保存。”

三是尽可能减少背诵内容。花之安认为尽管可以让学生阅读一套完整的经典,但背诵的内

应当大大压缩,最好达到目前背诵内容的二十分之一就行了,这样就必须有一份儒学经典

四是在保持传统的背诵内容和方法的前提下作适当的改进。狄考文认为,他宁愿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尽管这样会给学生的思想输入毒素,但如果不背诵这些经典,学生则可能失去从中得到的全部益处。他宣称,他并不喜欢儒学经典,并相信它们最终会被抛弃,但是就目前而言,背诵经典对于一种成功的教育是必需的。他提供的改进方法是边背诵边讲解,即在学生准备背诵下一本书时,教师就开始讲解他们刚背诵过的上一本书。施美志认为,背诵方法是中国长期教育经验的结果,作某种程度的改进是可能的,但企图全盘推翻它将是灾难性的。

五是有选择的教授儒学经典。由于教会学校既要教《圣经》又要教各门科学,有的还要教西文,自然不可能像一般的私塾和书院那样倾全力去教授儒学,只能选择性地教一些。虽然

有个别学校设了全部《四书》、《五经》课,但主要是教师讲解,没有也不可能让学生全部背诵。一般说来,教会开设的走读学校里儒学经典所占课程比重较大;一些程度较高的寄宿学校和双语制学校,儒学课程相对较少,有的甚至根本不开设。在课程设置上,有的是必修,有的是选修;有的是年年开设,有的则在较高年级就取消了。在内容上,有的学校要求全本背诵,有的则是节选和摘要。六是在某些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总的看来,教会学校的儒学经典教学与一般私塾、书院没有多大区别,除了背诵讲解,就是诗赋策论文章,但也有的学校在悄悄实行改革。例如东吴大学和圣约翰书院中文部已开始采用近代哲学史、思想史的方法来讲解儒学,这实际上预示着儒学教学方法改革时代的来临。由于传教士的意见不统一,使得各教会学校的儒学教育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风格迥异。近代教会学校的儒学教育效果与传教士们所预期的相差甚远,学生非但科举及第者如凤毛麟角,且许多人的汉语水平,尤其是书面语言水平与中国旧教育体制所培养的学生相比,简直是难望其项背。教会学校在儒学教育上的不成功与其在宗教教育和西学教育的成功有某种联系,正是因为前者的不成功,才保证了后者的成功。随着晚清学制的改革,一大批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新型汉语教科书开始面世,这为传教士进行汉语书面语言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中国传统教育主要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强调道德伦理以及文言考据,这种教育性质决定了其教学方法主要是读书、记忆、论证、思辨,而不太注重实证、实验与实际动手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会学校的教学方法虽然并不完善,但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创立新的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教会学校起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注释:

①④陶飞亚,吴梓明.基督教大学与国学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

社.1998年5月.第47页.第46页.

②③⑦杨齐福.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福建论坛?人文社会

⑤何晓夏.教会学校与中国教育近代化.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6年11月.第11页

⑥史静寰,王立新.基督教教育与中国知识分子.福州:福建教育出

版社.1998年7月.第63页.

⑧朱有瓛,高时良.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四辑).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3年6月.

⑨⑩卢红飚.近代教会学校的儒学教育.教育评论.1998(5).

参考文献:

[1]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年6月.

[2]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1987年3月.

[3][美]卢茨.中国教会大学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6月.

[4]李楚材.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教育.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1987年7月.

[5]高时良.中国教会学校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

[6]吴洪成.中国教会教育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8

月.

[7]吴梓明.基督宗教与中国大学教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9月.

[8]陶飞亚.边缘的历史—基督教与近代中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5年1月.

[9]谭树林.近代教会学校开设儒家经典原因初探.晋阳学刊.2000 (4).

学科园地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当前,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有些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有些学生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了。针对这些困惑,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其次,要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不只是为教师制订的,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 第三,要转变观念。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因此,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必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 第四,要转变角色。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以往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本无从谈起。转变角色,实际就是要教师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运用要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上新教改课程时,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改革的精神,抛弃填鸭式的教学,不能搞满堂灌。应试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

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套路,要根据学生的状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之,如果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是无效的教学,反而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写字练习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并强调四个“坚持”:一是要坚持写字,将识字和写字进行有机结合。教师在教会学生认识某一个字之后,可以有意地教学生如何写好该字,使其有目、有意识地练习写字。 二是坚持指导写字和培养习惯有机结合。对学生写字的姿势有所要求,要想写好字,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而且还要爱惜写字工具,维护环境卫生。 三是坚持提高写字技能技巧与审美教育、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即结合书写指导和书写评价、赏析,有机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渗透德育,培养学生专注、耐心和顽强的意志力,使学生的品性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和提高。四是坚持课堂教学评价与评价写字教学有机结合。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写字基本技能的训练: 1.基本笔画的训练,重在指导运笔。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因此,教师要进行直观教学,加强示范。基本笔画的训练应一丝不苟,让学生懂得笔画的位置和形状,并体会起笔、行笔和收笔,以及运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从而把每个基本

笔画写得规范、顺利。 2.独体字的训练,重在定准主笔(即字的骨架)。大多独体字有一两个主要笔画,定准主笔,其笔画(即字的血肉)的位置也就容易摆布了。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字的主笔,如“木”字,它的主笔是“|”,如果“|”写歪了,那么“木”的重心也就不稳了,所以教学重点便是让学生认准并定准主笔,摆布好副笔,做到疏而不空,重心平稳。 3.偏旁部首的训练,重在揭示规律。偏旁部首大多是从独体字演变过来的,字的偏旁部首直接影响到整个字的结构和重心。 4.合体字的训练,重在把握部件比例。合体字的结构比较复杂,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把握上下、左右、上中下、左中右、全包围、半包围等结构的合体字各部件的大致比例,使学生的书写比例恰当、穿插合理、揖让得法、匀称美观,引导学生给汉字分类,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意思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定势的作用,会成为很自然的一种行为。因此,小时候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为小学生没有辨别能力,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要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能力具备,学习成绩自然提高。不光如此,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会促进其他行为习惯的养成,好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的。 1.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人教版新课标 语文,这是一门实用性和工具性都相对较强的科目,而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学会使用文字和语言,做好听说读写的语文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教学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一、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产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只有信其道,才会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可以采取使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猜谜语或者讲故事等方式进行课程的导入,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导一些描写景物的课文的时候,可以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从网上下载很多的图片,让学生直接的去感受课文中的景色,弥补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想象,为之后的知识教学奠定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将自己置于一个“高人一等”的地位,而是以一个平等地位和学生进行交流学习的心得,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和教师的平等,让学生敢于去想敢于去表达,在互相思考和表达中谈论和进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这对于学生的兴趣有着极大的刺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和意见,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学习氛围都有着非常有利的影响。 二、促进对于学生的日常训练,从训练中提高 练习,这是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这绝不是提高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印象的唯一一部分。我们要重视对于学生的练习,但是不可过分的进行练习。练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布置作业这种单一的方式,通过阅读、思考、交流等都可以是进行练习的形式。 比如让学生去感受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去感受,当然这种阅读仅仅是单纯的阅读也是不可取的。可以结合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或者生活环境,也可以将自己当成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让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去感受。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于阅读课外的过程基本是初读课文,精读课文,品读课文。当然,大多数的学生主要是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少部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五)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五)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五)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这类方法的特点在于,在探索解决认识任务过程中,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高度发挥,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各种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类方法中,教师的地位与前几类方法中的情况有较大不同。在这里,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有较大的活动自由,并且使自己作为成员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离开教师的指导,反而由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复杂化,要求教师的指导更加细致和全面。 由于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在学校教学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教师在向学生提出探究性质的任务时,一定要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情况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时空条件等,否则,会影响教学的进程和效率。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发现法。

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发现法的基本过程是:(1)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要解决或研究的课题;(2)学生利用有关材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假设,学生中如有不同观点,可以展开争辩;(4)对结论作出补充、修改和总结。 发现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有较大的优越性。 这一方法多用于那些可以引出多种假设、原理的数理学科,尤其是在让学生形成概念、理论,找出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和其他联系时,更为有效。但是,运用这种方法,花费时间多,不经济,而且需要学生具有相当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还需要逻辑较严密的教材和素质较高的教师。对于太简单或太复杂的内容以及资料性的内容,不宜采用发现法。

浅谈如何改进语文教学方法

浅谈如何改进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在持续的改革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持续的反思中提升自己,才能不被淘汰。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让学生爱语文,是我们教语文必须要做到的。 1、用自己的魅力去感染学生。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你应有的人格魅力和你对语文学科的热爱。这是让学生热爱语文的最起码的。在众多的学生中,喜欢语文课的人寥寥无几,对数理化的热爱却是拥挤不堪。这可能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因素,自古社会上就流传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些家长也觉得,语文没什么好学的,中国人谁不会说中国话,谁不会写中国字,学不学一个样。所以,造成了孩子从小时候就不爱学语文。即便是有些家长在孩子小时侯让孩子背很多的古诗,但有时也有炫耀自己孩子聪明的成分在里面,出发点也并不是培养孩子对语文的热爱。从小学开始,家长都在为孩子想方设法补数理化和英语,从来没有补语文课的。这足以说明语文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悲,所以要想让学生提升语文成绩,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爱语文。这个重担就落在语文教师身上。语文老师应该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达到让学生爱语文的目的。 2、做学生的朋友。亲其师信其道要想让学生亲近语文,首先语文老师要亲近学生,做学生的朋友。以感情打动学生,从而对你所教之课产生兴趣,变得喜欢语文课。我是一个比较严肃的教师,为了补充我自身的不足,我会适时和学生开一个善意的微笑,来拉近学生和我的距离。所以,上课的气气氛有张有弛。相对来说,学生对我的课就会多一分喜欢,学生的成绩也就会有提升。 二、保持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关系,也是教学成功的条件。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三、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为每位学生保驾护航。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你身边的每个学生,

中小学英语常用教学方法之利弊谈

---------------------------------------------------------------最新资料推荐------------------------------------------------------ 中小学英语常用教学方法之利弊谈中小学英语常用教学方法之利弊谈众所周知,方法对于做事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做好事情不仅需要有正确、科学的方法,还必须有这些方法的正确、合理地选择和恰到好处地使用,也就是要有策略意识。 本文就常见的英语教与学中的常用方法使用中的不良现象、方法的本质分析以及具体方法的科学使用建议和成功案例逐个加以阐述。 一、一味强调背诵 1.背诵的好处在学习过程中,某些基础知识需要精确记忆,这就要靠背诵熟记下来。 背诵下来的东西,是久而不忘的。 许多治学有成就的人都下过背诵的功夫。 学校从少儿入学开始,就强调学生要熟读一定数量的课文。 背诵有以下几点好处: ①促进理解、内化。 某些材料背诵下来,反复揣摩,就能逐步深刻理解,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 ②利于应用。 背熟记牢了的东西,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③利于创造。 背诵并非消极地贮存前人或别人的经验知识,头脑中积存的材料多了,经过加工,就可以产出新产品。 1 / 10

2.背诵常见的不良情形不言而喻,背诵也是广泛用于中小学英语课内或课外的手段和任务。 常见的不良情形是: 每学一篇对话或课文都要求背诵;在教师刚教了几遍,学生还不能熟读,就要求学生为完成背诵任务而背诵;在课上让学生花大量时间用于背诵,在部分教师看来,学生能背会是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 结果是: 学生即使会背了,也只能是牵强附会地、生硬地背诵,没有个人对内容的感悟与理解,更不会在适当的情景中正确、得体地使用,如:有的学生在和别人交流时对于自己的真实个人信息输出也往往用背过的书中的内容,不会转换有关信息,从而生成自己的表达内容;及时背诵了很多内容,但成绩仍然不理想,殊不知,现行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而目前的中小学英语考试也越来越重视和倾向于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要由课本内容提供的语境走向接近真实生活的语境,逐步取代对所学内容的纯记忆考查。 因此,学生即使勉强会背了,但不会将所背的东西活用,也很难实现预期的目标。 3.提高背诵效率的做法要想提高背诵的效率,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选择背诵内容要得当。

完整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doc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爱动,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富有好奇心;而语文学科涉猎内容广泛,知识、技能种类繁多。对于这样的情况要怎么教学比较好呢?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一、语文课堂上注重鼓励性语言的应用,多肯定少批评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语言运用的合理恰当能够促进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重视程度。相反,如果语言选择的不合理就会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小学生对语文课堂失去兴趣。有时候,语文教师的一句鼓励性话语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动力,让他们积极配合教学讲课,积极完成语文作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鼓励学生,还要实实在在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小学生刚刚踏入校园,许多习惯还需要慢慢改变。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眼中只看到小学生存在的问

题,还要看到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才能够将小学语文教好。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学习,少批评学生的错误,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支持。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有的小学生爱调皮,上课不注意听讲,还打扰其他同学,这时我不会马上批评这个学生,因为在全班学生面前批评一个学生,会伤害小学生的自尊,这样会适得其反。 所以,我会在课后找到这名学生与他谈心,从他的口中得到问题解决的办法,还会联系学生的家长,通过教师和家长共同的努力,争取改变学生上课不爱听讲的习惯。语文教学需要讲究方法,少批评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换一种方式来管理学生。 二、课堂提问时运用鼓励教学法,提高小学生创新能力 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问是对语文知识的巩固和提升,也是提高小学生注意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课堂提问时要重视运用鼓励性语文,无论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都是值得鼓励的。小语文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还能够强化新旧知识的衔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次数较少,即使提问也只是应付教学安排,没有真正起到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作用。 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具有重要意义。当语文课堂教学中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张玉会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

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小学四年级上册学了《语文园地二》中的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后来学生对成语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来读,读完后让学生来揣摩成语的意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导阅读,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是指导精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

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2019-09-12 语文论文 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要求教师不仅传授学生以科学文化知识,而且需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能够为学生营造别样的教育方式,对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素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在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从学生语文素养、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角度提出提高学生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素养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且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想充分发挥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更好地迎接未来生活中的挑战。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而言,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因而教师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应采取积极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水平的提高。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够将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中,进而转化为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点燃信念的灯》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以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首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相关资料和动向等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并拟定调查问卷,以期对学生理想信念而开展调查活动。学生在调查活动中,如遇同学不在家等状况,则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应用文中留言条而进行留言,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文运用能力。基于此,学生的听、读、写能力得到锻炼。其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对“我的理想”话题而开展讨论,一是小组交流;二是全班学生进行集体交流。该过程中,学生说的能力可以得到培养。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创新教学方式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创新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基础知识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语文实践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不良影响。基于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通过施以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教学效果,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走进生活,关注环保》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增强教学效果。首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事先对活动内容加以了解和掌握,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的交流。但是,如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则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倾听兴趣和引发学生关注。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多媒体,将收集的材料信息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并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如此,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关注,而且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

全面四年级语文小学教学方法探讨.doc

四年级语文小学教学方法探讨 很多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就会觉得语文学习是件头疼事,如果家长也不太清楚小学语文需要让孩子掌握哪些知识,可以从孩子的语文试卷中找到答案。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尊重小学生的身心与个性特点 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措施,首先就是教师要学会尊重小学生的身心与个性特点,将学生看作是教学过程当中的绝对主体,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比如,教师在课堂导入的阶段,可以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内容作为牵引,首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找准切入点,带学生进入教学内容。在兴趣的支配下,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就会集中起来,相比于强行扭转其行为来说,学生的能动性能高,这能够有效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语文读物,一方面拓宽其知识接受范围,另一方面引导他们进行语文知识能力应用实践,并在实践过程当中,不断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 二调整授课策略

为了充分调动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教师要重视自身授课方式的不断优化与创新,时刻保持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首先,在课前备课阶段,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偏好和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的备课,选择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其次,在教学阶段教师要重视授课方法的优化与选择加小组教学、游戏教学、儿歌教学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更多展示个性和表现的空间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例如,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一首麻字歌:“一点一横长,一撇下西洋,西洋两棵树,搓绳数它强。”和一首差字歌:“歪羊尾会做工,学习成绩真不行。”让学生很容易记住了两个字的拼写而且不容易遗忘。 三让学生掌握教学主动权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习惯、知识偏好、学习态度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教师标准化、统一化的教学难以满足每个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只有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坚持“因材施教”,才能确保小学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进行生字、生词的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单纯对学生进行一

浅谈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是老师一生从事的工作,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败,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老师要经常学习,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力争做到适应各阶段的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同时,教师的讲解既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讲课的艺术、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本人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有得有失,总结出以下教学方法,愿与同仁共同交流。 一、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 过去的语文教学是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只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不管学生在学习中是否了解,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繁杂的内容。我试着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淡化课文间的严格界限,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因为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点才组织到一块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共同点集中训练语言。教学时,把一个单元看成一篇课文,从整体入手,先由学生自由读通每篇课文,然后由学生初步读懂自己所喜爱的课文内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疑义,再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组织教学,进行词语的组块、句子的组块、段落的组块及写法的组块,让学生在各种组块中求同存异,得到内化与积累。这样,就提高了教学速度和效率。 二、教学要联系现实生活 当我上到《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我要求他们谈谈捐款的“启示”。因为学校有位学生家里失火,大家刚刚向他捐过款。学生积极举手,畅谈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大家理解了“爱”的含义。活动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如课本剧表演、辩论会、对抗赛等。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折腾”,一定会碰撞出许多“求新”的火花。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求真、求新”,需要每位教师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实践、提高,才能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表演、游戏等活动,入情入景地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使情景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捕捉或有意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运用语言。一次春游活动中,我和五年级的全班学生在河边玩,无意中看到一条蛇正在吃一只青蛙。学生们都惊叫起来,都跑出几十米开外。当我们都镇定下来后,才稳下心来。当蛇跑后,我向学生讲有关物尽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通过这件事,学生懂得不少的知识。经过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参与紧密相连。当学生的情绪处于一个积极振奋的状态时,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压抑,一个个奇思妙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五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五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五)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这类方法的特点在于,在探索解决认识任务过程中,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高度发挥,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各种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类方法中,教师的地位与前几类方法中的情况有较大不同。在这里,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有较大的活动自由,并且使自己作为成员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离开教师的指导,反而由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复杂化,要求教师的指导更加细致和全面。 由于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在学校教学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教师在向学生提出探究性质的任务时,一定要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情况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时空条件等,否则,会影响教学的进程和效率。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发现法。 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发现法的基本过程是:(1)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要解决或研究的课题;(2)学生利用有关材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假设,学生中如有不同观点,可以展开争辩;(4)对结论作出补充、修改和总结。 发现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有较大的优越性。 这一方法多用于那些可以引出多种假设、原理的数理学科,尤其是在让学生形成概念、理论,找出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和其他联系时,更为有效。但是,运用这种方法,花费时间多,不经济,而且需要学生具有相当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还需要逻辑较严密的教材和素质较高的教师。对于太简单或太复杂的内容以及资料性的内容,不宜采用发现法。 运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的要求如下。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 王常中学王文军 一、课题的提出 努力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是中国教育面临的义务,也是全体教师应尽的历史责任。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素质型人才,而语文素养尤为重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深化阅读教学,创设激发学生内驱力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获得成功快感,从而全面提高其素质能力,语文学习、阅读的春天才会百花齐放。 二、课题的构建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历史赋予基础教育的神圣使命。新课改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而语文新课标则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提倡一种内涵的课程文化”。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到文化的深度和厚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最大兴趣,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对它进行尝试。这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求知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老师同步认识、深入理解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让他们遨游在文学的海洋里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语文课堂为载体,试图通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将语文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体会语文作品的底蕴,拓展我们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本课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1.如何提高学生认识,进而明确阅读的价值,激发阅读的兴趣。 2.鼓励学生精选读物,提出质疑,优化阅读环境。 3.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旧的教学模式向新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探索语文教学的好方法、好途径,既要冲破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又要借鉴一些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使语文教学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旧的教学模式向新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探索语文教学的好方法、好途径,既要冲破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又要借鉴一些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使语文教学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一、在新课标引导下转变旧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观念是通过具体的教育方式体现的。要把先进的教学观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首先必须加强新课标理论学习。

过去“以老师为中心,教育为核心”的教与学的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自主。过去不论是对课文的理解、阅读、提问、作文,都是课前老师预先设计好的,基本上是封闭的,小学教师实际上成了幼儿园的阿姨―――牵着学生向前走,显然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不论是新老教师,都认为旧的教学模式容易操作,好把握。客观上,对新的教育观念不自觉地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新课标的推进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然而形势又不容许你抱着旧观念不放。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弄懂读懂它。 国外有位专家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用它来注释新教育观念有入木三分之妙。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地方。新课标把教师定位于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参与者,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和力,没有畏惧和压抑。教学的效果自然就体现出来了。当然,老师在课前就如何上好一堂课进行精心设计,利用一堂课去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二、优化教学过程,是语文新教学的关键 教学过程,主要还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如何体现新的教育观念,是不是旧的教学模式就真的一无是处,相信很多老师都感到困惑。我认为,只要是真正

浅谈语文教学方法

浅谈语文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3-04-22T14:59:28.0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3月总第79期供稿作者:马瑞临 [导读] 综上所述,实际上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不能单纯地就其教法而研究教法,必须与学法结合起来一并研究。 ◆马瑞临内蒙古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校014000 摘要:要教好语文课,方法是很重要的。而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科学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又应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要探讨语文教学方法问题,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作综合研究。这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教法 一、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 1.坚持启发式。启发式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其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启发式不是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方法,而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教学方式方法千变万化,种类繁多,但其本质都应是具有“启发性”的。坚持启发式原则的关键在于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既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又不放任自流。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启发学生“内在动力”上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探索的精神。 2.坚持最佳组合。现代教学方法一般认为教学任务包适三个方面: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这种高度概括的教学任务对选择教学方法具有方向性的意义。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和内容所决定的,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起作用的是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充分顾及到对具体教学目标的规定,对教学方法的优选和组合应注意它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实践性和迁移性。 3.坚持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二、语文教学方法的基本归类 1.以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 (1)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主要是用导语、指示语、结束语介绍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叙述教材基本事实,分析课文,提示重点,阐明事物的事理,评述写作范文和习作例文等。 (2)串讲法。它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讲”即讲解,“串”即串连,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来,实质是“讲”,讲的特征是“串”,即把词、句、语段、段落、全篇连贯起来的系统讲解。串讲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翻译式串讲,一种是概括式串讲。翻译式串讲就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现在注释的角度说,就是把古文译成白话。 2.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 (1)讨论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 (2)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它突破了传统教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转变。 3.教、学并重的教学方法系统 (1)问答法。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它强调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文学作品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多以情感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无论是优美还是壮美,必将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作家在写作时灌注了浓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饱含深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教师也只有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和内容方面的情感因素,潜心体味,并用精心锤炼的优美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 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要以美去激发爱,以美感染人,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优化了语文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实际上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不能单纯地就其教法而研究教法,必须与学法结合起来一并研究。教法与学法的统一,表明了现代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反映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它将不断推动语文教学方法系统的完善与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中国教会大学的历史

中国教会大学的历史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而实际上,中国最早的大学是美国长老会在山东登州开办的登州文会馆。登州文会馆原是一所小学,后演变为教会中学,1882年登州文会馆正式升为学院,北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则成立于1898年。 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讲,教会大学只在香港和国外才有,而对中国近代史上的教会大学,则相当陌生。当一些人听到东吴大学、金陵大学、之江大学这些名字的时候,还以为是今天的一些民办的野鸡大学呢。而实际上,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这十几所教会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为中国融入现代文明,为教育和社会的现代化都居功至伟。这些教会大学培养出的学术大师的人数,学生的成材率,今天中国的任何一所大学都难以望其项背。只是在1952年的那次全国院校大调整中,教会学校都集体消失了。 19世纪晚期,西方基督教会开始在中国创办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到了上世纪20年代之后已蔚为大观,包括新教创办的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齐鲁大学、沪江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岭南大学、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等13所和天主教创办的3 所。教会大学已经遍布华东、华北、华南、西南各地。 近日,香港浸会大学公布了2010年的招生计划,今年将在中国大陆招收140名本科生,除了高考成绩要达到重点本科线以外,还要

求严格的面试筛选,每年的学费和住宿费一起,也要86000港币。而在一百多年前,中国的这些教会学校则要“优惠”太多。很多学校招收贫困家庭的子弟甚至是无家可归的小乞丐,学校不仅免收学费,还提供膳宿生活甚至路费。而教会大学,除了一小部分学费收入,绝大多数开销都来自于海外教会和私人机构的捐赠。教会大学还积极争取国外教育机构的资助。如密苏里大学为燕京大学新闻系提供赞助;康奈尔大学和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为金陵大学和岭南大学的农业科学提供赞助;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齐鲁大学、圣约翰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医疗培训等。 教会大学最直接的贡献就是把现代教育模式移植到了中国。几千年来,中国沿袭的官学、书院、科举等传统教育模式都与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相去甚远,无法培养起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人才。而教会大学的进入,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的中国塑造了仿效样板,使中国高等教育迅速融入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大潮。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教会学校自然也有着先天的优势,他们开启了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的先河。1846年美国传教士布朗将马礼逊学堂的3名高年级学生容闳、黄宽和黄胜送到美国求学。由于这3位学生都是穷苦人家的子弟,教会在他们留学期间还给他们的父母寄赡养费,为期不少于两年。后来除黄胜因病回到香港外,黄宽和容闳都学成回国,黄宽成为了经过医科大学正规训练的第一位中国西医。而容闳,从耶鲁大学学成归来后,致力于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教育计划。后来,他先后带领了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

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

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一、教学方法的分类 (一)国外学者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 1、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是对人的活动的认识, 认为教学活动包括了这样的三种成分,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把教学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 第二大类:“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第三大类:“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2、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 (教学方法——学习刺激——预期的学习结果) 依据在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中的作用,学习刺激可分为a、b、c、d四种,据此相应地归类为四种基本的或普通的教学方法。 第一种方法:呈现方法。 第二种方法:实践方法。 第三种方法:发现方法。 第四种方法:强化方法。 3、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 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 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 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 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二)中国学者建构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 1、李秉德教授主编学论中的教学方法分类 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相对应的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把中国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2、黄甫全教授提出的层次构成分类模式 黄甫全教授认为,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这三个层次是: 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 第三层次:操作性教学方法。指学校不同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的具体的方法。如语文课的分散识字法、外语课的听说法、美术课是写生法、音乐课的视唱法、劳动技术课的工序法等。 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 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2、讨论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