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教学与管理》2008年5月20日

一、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养生学以古代中国传统生命哲学思想为基础,是具有浓郁东方色彩及独特效果的健身延年理论和方法。中医养生学萌芽于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随着人们对发病学原理的认识,而逐渐深化,又由于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不断影响,而使中医养生理论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思想理论主要反映在《黄帝内经》之中,它成书于先秦时期,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养生思想。其中的四时养生,重在预防的理论见解依然为现代人所重视。

在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中国医学和养生理论都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易与和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与天文,俯以察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强调了人只有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懂得生老病死的缘由和规律。另一方面,中医所强调的“调和阴阳,濡养脏腑,疏通气血,行神兼养”等观点也反映了先人的整体观、辩证观、表本观和未病观。

1.从历史角度讲,中国传统养生学奠基于先秦,

并于东汉进入了成熟发展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养生理论走向了玄、道、佛综合发展的道路,葛

洪从理论方法上作了系统的阐发论述,并逐步地定型。2.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养生理论的发展进入了新

阶段,并在宋元时期达到了自己的成熟期,明清时期普及于社会,此时的中医养生理论不仅有了新的提高,在实践中也有新的发展,如“八段锦”、“易筋经”等。

二、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与近代体育

15至16世纪,随着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体

育再次点燃了人们热情、激发了人们的兴趣,一些教育家和思想家也逐渐认识到学生的身体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并把身体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研究的范围之内,并把教育学、

心理学、医学作为体育的基础学科展开了研究。医学侧重于人体疾病的治疗,康复的研究和治病机理的研究,对预防疾病有意义;养生学所研究的内容是以如何延长人的寿命为出发点;人体科学是以研究人体生命现象为起点,其目的是开发人体的潜能,并进一步通过人体来研究未来科学。而作为体

育活动的参与者从体育中所得到的是愉悦和健康,身心得到培养。所以,体育从本质上看与医学不同,但有着一定的联系。特别是随着健康教育的普及,了解必要的医学保健和营养卫生知识对终身体育思想的培

养日益重要,这也说明体育越向科学化发展与其他科学的联系也越密切。传统养生为人们提供是的健身方法和宏观认识人体的理论,并注重观念的建立,所以更多的人认为传统养生理论也是我国古代的体育理论。它与近代体育有着很多的暗合点,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近代体育教育本身的不足。

三、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1.学校体育,从本质上看最终目的将越来越多地

反映在对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特别是意志品质的培养,并通过健康教育从深层上对人体有所了解,为

终身体育和个体社会化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一点看,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要想从科学性,知识性方面给学生从事体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不间断地从事体育活动,正确地了解人体、理解健康的意义,离不开对传统医学和养生学的学习。特别是学生不能只注重生理上的健康,更应注意心理上的调

!河南黄淮学院

田兰波

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国传统养生理论

103??

节;既要保持身体外部经常运动的习惯,还应注意了解身体内部的活动规律和运行机理,达到身心并炼,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

2.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对人类健康危害巨大的所谓“文明病”。使得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健康与生命的多维现象。健康是人们的肉体与精神处于平衡和谐状态,而不健康是有机体系统的平衡出现失调。《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也给健康下了定义:只有将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和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有效地保证健康幸福的生活,这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健康。这个提法的核心是强调肉体与精神的统一,人与社会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而这种系统的生命观与健康观,正是我国中医养生理论所提到的“性命双修”,“调息、调意、调形”的观点。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也开始向“生物—心理—社会—自然”这一合理的四维医学模式转变,使得中医养生理论与现代健康教育思想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契合。对中国传统养生学理论进行现代教育价值的开发与研究,不仅有利于我国学校体育理论的发展,而且对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体育思想有积极的意义。

3.我国体育理论界经过艰苦努力,深入的学术探讨,如今否定了娱乐、竞技是体育的错误定位。公认体育的真义是健身,是对人体的养育,目的在保证人体生命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文化发展与环境达到和谐协调。可见真义体育与养生的目的一致。事实上二者确是人类寻求健康长寿相互联系补充的内容。从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础手段达到增强体质、完善人的教育过程的观点看,体育是养生法之一,中国古代“导引”“武艺”“气功”都运用了身体运动,故被现代人称为“养生体育”。从卫生、生态纳入的体育观看,体育、养生类同一体,我国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便把体育作为养生,他归纳“体育的康强身体之道”为“一是节其饮食,二是洁其体肤及衣服,三是时其运动,四是时其寝食,五是快其精神”,包括了人的精神与物质生活的护养。而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也道:“体育者,养生之道也”“体育者,养乎吾生,乐乎吾心”,道出体育目的是养生,功能核心是养生乐心。不难理解:体育与养生密不可分,相互为用,相互包容,都是健身科学知识宝库中的宝贵财富,生命方程求解的手段。将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理论思想、方法融于体育教育之中,无疑对体育的完善发展弥足珍贵。

四、结论

1.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养生理论和方法与近代体育的基础理论有着很大程度的沟通性。

2.近代体育中的许多思想和方法与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是吻合的,所以中国传统养生学完全可以科学地融入我国的学校体育之中。

3.通过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学习,为学生正确地了解健身的含义与方法,树立科学理性的终身体育思想有着现实的意义。

4.学习中国传统养生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贾龙标.儒家的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1).

[2]张瑞林.论道家自然养生体育思想对现代体育教学的若干启示.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4).[3]王敬浩.构建民族传统健身养生课程体系的理化探讨.

[4]周秀云.浅探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价值及其在现代体育教学的作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3).[5]唐宏贵.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理论来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4).

[6]汤一介.佛教与中国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7]王伟.对中国传统养生体育衍生、发展的再研究.科技,2005(3).

[8]李兵.中国与西方体育养生思想的比较看养生体育的发展走向.云梦学刊,2005(02).

[9]张涛.西方竞技体育思想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哲学的对比研究.辽宁体育科技,2003(02).[10]王京龙.中国传统体育观念的凝聚与形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2).

(责任编辑陈国庆)

田兰波: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启示104

??

(完整word版)传统体育养生学复习题

传统体育养生学复习题 一、填空或选择题 1.调身、调息和调心是健身气功锻炼的三个基本要素。 2.以自我锻炼为主要形式,以强身健体、养生康复为目的的气功,属于。 3.“三盘落地势”身体下蹲时口吐“嗨”音,目的是为了气能下沉至丹田。 4.韦驮献杵第二势通过上肢和立掌外撑腰动作导引,可提高肩、臂的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的活动能力。 5.“摘星换斗势”一臂上摆至头顶上方时,要目视掌心,意注穴。 6.做“猿提”动作时以胸部膻中穴为中心,缩项、夹肘、团胸、收腹,可加强胸、背部和上肢的团紧程度。 7.掉尾势转头扭臀时,头与臀部做相向运动。 8.握固是指大拇指抵掐根节,其余四指屈拢收于掌心。 9.“两手攀足固肾腰”两手沿脊柱两侧向下摩运至臀部时,上体随之前俯,两掌继续沿腿后向下摩运。 10.初学健身气功动作时,一定要强调 D 。 A 动作与意念的配合 B 呼吸与动作配合 C 形神兼备,内外合一 D 动作的变化和路线 A 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 B 柔和缓慢,圆活连贯 C 外导内引,形松意充 D 动作舒展,伸筋拔骨 12.“韦陀献杵第三势”两掌上托时,意想通过“天门”观注两掌,目视前下方,自然呼吸。 13.“两手托天理三焦”通过两手交叉上托,缓慢用力,保持伸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 14.不论何种形式的功法,在锻炼方法上都是动与静的有机结合及合理搭配。 15.“五劳七伤往后瞧”的转头动作,可刺激颈部穴,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 16.八段锦预备势要求两手,掌心向内,目视前方。 17.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功法特点是动作舒展,伸筋拔骨;柔和匀称,协调美观;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 18.习练健身气功·五禽戏须把握好形、神、意、气四个环节。 19.做“虎举”动作时,两臂举起和下落可细化为提、举、拉、按。 20.“鹿奔”动作身体后坐时要求背部形成“横弓状”和“竖弓状”,意在疏通督脉之经气,振奋全身之阳气。 21.健身气功·八段锦预备势的作用是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与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22.健身气功·五禽戏包括起势、收势,共12个动作。 二、判断题 1.东汉末年,葛洪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编创了五禽戏,将单一的导引术式编排为完整的气功套路。()

传统体育养生

试卷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上(A卷)《传统体育养生》全校选修适用专业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王光季学期第2017年—2018年学年度冬 学号姓名:: 成绩: 分)一、问答题(20 分)1.阴阳的相互关系(5对立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阴阳学说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阴阳的交感相错、。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 衡和相互转化五个方面 2.现代养生观?(5分) 1.从物质养生向精神养生发 展从经济养生向科学养生发展2. 从追求生活质量向追求生命质量发展3. 从安身立命之本向情感心理依托转变4. 分)3.老子(5,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dān)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被誉为东方的三大圣人之首,他的《道德经》是全球出版发行量最大的着作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同时也是世界文明的巨大宝藏。 4.睡眠方向与体位?(5分) 一、睡眠的卧向 所谓卧向,是指睡眠时头足的方向位置。睡眠的方位与健康紧密相关。中国古代养生家根据天人相应、五行相生理论,对寝卧方向提出过几种不同的主张。(一)按四时阴阳定东西 (二)寝卧恒东向 (三)避免北首而卧. 二、睡眠姿势1. 常人宜右侧卧2. 孕妇宜左侧卧3. 婴幼儿睡姿老人及病人睡姿4. 40分)二、简述题()1.传统体育养生的概念(10分 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在生产,生活与疾病作斗争中强身健体的经验总结强盛 民族延年益寿强身益智,涵养道德,,我国优秀文化中的瑰宝.它对预防疾病,. 起了重要作用起到改善人的整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传统保健体育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 ,具有医疗和体育的双重属性个机体功能的作用,它既能养生又能治病基本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传统保健体育的基础理论,通过传统保健体育课教学,配.,武术基本功和长拳,太极拳的基础套路,知识较熟练掌握导引养生基础方法 使之有注重能力培养,,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合选用现代体育运动的一些训练方法顽强,,培养机智勇敢,力量机结合,相得益彰.发展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 强健的体魄和全面素质的社会主义新等意志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完美的情操,. 型大学生,90年年开设课程以来,在85传统保健体育作为校院的传统体育项目80,自本大纲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96年四次修订了大纲.年,92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本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工作。 一、体育工作规划与发展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校体育纳入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认真执行国家教育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及各项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锻炼习惯。挖掘学校体育在学生道德教育、智力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中的多元育人功能,有计划、有制度、有保障地促进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统筹规划学校体育发展,把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和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全面发挥体育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制订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具体任务、保障措施和责任分工,并落实各项工作。 3.设置体育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干部、教师和工作人员,并赋予其统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管理职能。实行学校领导分管负责制(或体育工作委员会制),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体育工作专题会议,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各有关部门积极协同配合,合理分工,明确人员,落实责任。 4.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教育教学、教研科研、

竞赛活动、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领域制订规范文件、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监测。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并纳入综合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 5.严格执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必须为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为其他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选修课成绩计入学生学分。每节体育课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人。 6.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每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要将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 7.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增强体育教学的吸引力、特色性和实效性。建立体育教研、科研制度,形成高水平研究团队,多渠道开展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教学质量、课余训练、体育文化水平等为目标的战略性、前瞻性、应用性项目研究,带动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提高。 三、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 8.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加强保障。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多样化、可选择、有实效的锻炼项目,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9.学校每年组织春、秋季综合性学生运动会(或体育文化节),设置学生喜

传统体育养生课

传统体育养生课 贾亮 一、健身气功的概述 (一)健身气功的概念 气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许逊所著的《灵剑子》,而在宋代的《云笈七签》中,气功才第一次作为术语出现。1996年8月,为了促进气功事业朝着管理规范化、制度法制化、习练科学化的发展,经中宣部、国家体委及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气功管理的通知》,第一次提出了什么是社会气功、什么是健身气功。200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对健身气功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界定,指出“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 (二)健身气功的健身特点 注重整体锻炼:人的生命是意识与肉体的统一体。健身气功就是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的整体观出发,强调主动地、内向性地运用意识,通过调整人体内在潜力,从而改善和增进人的整体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运动风格绵缓:健身气功在外形肢体、思想意识、呼吸吐纳等诸多方面都要求体现出轻松自然、舒展大方、轻飘徐缓的风格特点。 养生作用明显:健身气功在外形肢体、思想意识、呼吸吐纳等诸多方面都要求体现出轻松自然、舒展大方、轻飘徐缓的风格特点。 (三)健身气功的时代价值 社会价值:健身气功对于落实党“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政方针具有较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文化价值:健身气功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结晶,是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正式开展的第62个体育运动项目,其深受我国古代“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等哲学观念的影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明。 体育价值:健身气功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祛邪扶正的健身功能,并以其自身套路结构简单、单式动作易学易练、对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要求较低,且健身效果显著,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二、健身气功的历史渊源 中国气功的起源时期,至今仍没有直接的实物记载。但根据1975年,出土于青海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罐表明,中国气功至今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中国气功经过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三个时期的不断完善与进步,发展至隋唐时期,达到了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统治下,中华民族的经济与文化备受摧残,中国气功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新中国的建立,使古老的气功获得了新生。在解放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气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1956年3月,刘贵珍所著的《气功疗法实践》的出版,1959年唐山市气功疗养院组织撰写的《内养功疗法的》的问世,这两部著作的出版与发行,对推广普及健身气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健身气功的练功要素 调身、调息、调心是健身气功锻炼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调身是基础,调息是中介,调心是主导。(一)调身:所谓调身,是指练功者对基本身形和肢体运动的调控,使之符合练功量度的要求,又称为身形合度。(二)调息:调息是习练健身气功的重要环节和方法,所谓调息不仅是指呼和吸的过程,而且还指一呼一吸之间的停顿,是指主动地、自觉地调整和控制呼吸的次数、深度等,并使之符合练功的要求和目的。(三)调心:调心是调身和调息的核心,所谓调心就是指练功者在健身气功锻炼的过程中,对于自我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进行调整和运动,已达到练功的要求和目的。(四)如何培养自身的涵养道德 树立正念:健身气功练习者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树立正确的练功观,端正习练动机,以强身健体、养生康复为目的; 陶冶性情: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会遇到种种矛盾,而这些矛盾往往会招致情绪和感情的变化,骚扰精神,使之不得安宁。经常习练健身气功可有助于人们七情的平衡,从而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 对治习气:人之初,性本善,只是受后天主客观环境的影响,逐步沾染了各种习气,而这些习气种有好有坏,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经常习练健身气功有助于人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克服不良习气的形成。 增益禀赋:所谓禀赋就是禀性,包括人的性格和脾气,它有遗传的基础,也有实践的烙印,可以说是先天与后天的统一体。习练健身气功可以弥补改善自身禀性中的不足之处。 克己奉公:所谓是“公”是道赋予人类的“玄德”的体现。古语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固然是古人对于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习练健身气功时要达到的高尚精神境界。如果能以天下为公规范自身的行为,使其生命运动符合自然规律,从而真正的进入真善美的境界。 四、健身气功的锻炼要领:松静自然、动静相兼、练养结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 导纲要(试行) 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不可替代性。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5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在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高职高专院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对体育课程建设与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课程性质 第一条体育课程是高职高专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增强体质(体能)、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促进体育素养与健全人格养成,提高职业准备水平为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职高专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体育课程是寓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掌握与运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教育、职业综合素质养成教育于体育学习活动之中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第三条基本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至少熟练掌握一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战术;全面发展体能素质;养成自觉参与锻炼的行为习惯,提高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合作态度。 第四条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及高职高专的专业特性制定的。 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知识素养、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育观赏能力,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提高终身体育的能力。 结合今后从事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利用体育的手段,掌握发展职业体能的方法,了解常见职业性疾病的成因与预防与体育康复的方法,促进良好职业综合素养的形成。 三、课程设置与结构 第五条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列入课表的必修课教学时数不得少于108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

《传统体育养生学》

成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 传统体育养生学是在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身体姿势或动作,进行自我调息、调心的内练,以求健康身心的一门学科;课程包含的实验教学包括创编出以一定的身体姿势或动作进行自我调息、调心的内外兼修健身的功法并进行教学演示,以达到让学生开拓思维,培养综合能力为目的的一门学科。是社会体育专业限制性选修课程。 (二)编写依据 本大纲根据《成都体育学院2013版经管系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结合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体育院校教材《传统体育养生学》而制定。 (三)目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统体育养生的源流和基本理论,以及传统养生的基本功法(即实践部分包括养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站桩功等),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提高其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对传统养生功法学习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倡导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对传统养生功法学习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创编与实际教学能力,提高在社会实际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编码及适应专业 1、课程编码:(空) 2、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五)学时数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分为4学分,总学时数为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0.5学分,6学时;实践教学2.5学分,40学时;实验教学1学分,14学时。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1 ×××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授课学期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安排 小计理论教学技术教学实验教学课外实践 第×学期 传统养生学概论 2 2 传统养生的历史渊源 2 4 中国传统养生基本理论 2 6

体育保健理论

体育保健学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适量运动:是指根据运动者的个人身体状况、场地、器材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运动 项目,使运动负荷不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 2、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了机体工作能力暂时性降低,但经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 以后,可以恢复原有机能水平的一种生理现象。 3、过度训练:是指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过于不相适应,以致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的一系列 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 4、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粘膜仍保持完整,受伤组织无裂口与体表相通。 5、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用的抢救措施,即以人工呼吸代替病员的自主呼 吸,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6、人工呼吸:是借助人工方法来维持机体的气体交换,以改善病员乏氧状态,并排出二氧 化碳,为恢复病员自主呼吸创造条件。 7、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利用专门的手法或器械所产生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人体 的皮肤,以达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和防治伤病的一种自然物理疗法。 8、矫正运动:是一种用来矫正脊柱和胸廓畸形、扁平足,及外伤引起畸形的运动。 9、运动缺乏:是慢性非传染疾病的一级危险因素。运动缺乏的含义包括久坐习惯、机体缺 乏运动应激刺激,不运动或很少运动。如果每周运动不足三次,每次运动不足10min,运动强度偏低,运动时心率低于110次/min,则为运动缺乏。 二、是非填空 1、青春发育期一般定为10~20岁,从10~14岁是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15~20岁生长发 育速度逐渐缓慢下来。10岁时女生的身高均值超过同年龄组的男生,其均值曲线便出现了第一次交叉;13岁男生的身高均值又超过同年龄组的女生,从而均值曲线出现第二次交叉。 2、体格检查的形式通常可以分为:初查、复查、补充检查。 3、胸廓形状:胸廓前后径与横径之比有年龄差异。 4、心脏工作性肥大:运动员由于长期训练,反复的肌肉活动,心脏的工作量增加,逐渐引 起心脏张力性扩大,心肌逐渐肥厚。 5、健康分组的依据:健康状况、身体发育状况、生理功能状况、运动史和身体素质状况。 组别:基本组、准备组、医疗体育组。 6、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到底多少比较合理,主要在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以体育 课后15分钟内疲劳是否能得到恢复来确定。 7、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在训练期间,其值的变化还反应了训练负荷和机体功能状态。如 果训练后所得的值比训练前明显减少,或者在恢复期逐渐下降,说明训练课的运动负荷过大,运动有过度疲劳。 8、人工月经周期问题:为了避免月经期间身体反应对发挥运动技术水平的影响,可以采取 改变周期的办法,推迟或提前月经来潮,这种方法称为“人工月经周期”。 9、运动性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系统在运动时超载或衰竭所致。 10、转折形包扎法:用于包扎前臂、大腿和小腿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

传统保健体育的概念和内容讲解学习

民族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国古代养生学说与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相结合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它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意念的运用,来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它属于人体科学的范畴。 传统保健体育具有医疗和体育的双重属性,但又有区别。一般的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的性能和医生的技巧来进行治疗康复,对病人来讲,自身是被动的。体育运动一般带有竞争性和对抗性,如跳高,要求跳得高;举重,要求举的重;更多地是挑战人的极限。传统保健体育则旨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的锻炼,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心理、生理活动,取得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效果。如太极拳、气功等 传统保健体育重视加强人体内部运动,调整人体内部的机能,也就是精、气、神的锻炼,它不追求短期内身体的激烈运动,而是通过姿势、呼吸、意念的锻炼,慢慢地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来发挥作用,因此尤其适应体质弱者和慢性病患者锻炼。 导引 通过姿势调节、呼吸锻炼、意识控制、身心松弛,有节律地运动肢体,使身心融为一体,进而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的潜能,起到摄生保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开发智慧 的作用。 静功:以调心、调息为主,身体姿势处于相对安静状态,不断加强意念对自身的控制能力来养生治病的,归为静功。动功:以调身、调息为主,通过身体姿势的变化和 呼吸的调整,对气机运行产生影响,来养生治病的,归为动功。保健功:运用自身按摩、拍击等锻炼方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进健康的,归为保健功。 武术:拳术:长拳、南拳、太极拳、八卦掌; 器械:刀、剑、绳镖; 对练:徒手、器械 集体:六人以上徒手或器械 特点: 1、既能养生,又能治病 养生,又称摄生,就是“治未病”。旨在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来增强体质,治疗疾病,保持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人体正气的盛衰。传统保健体育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心神的修养,来疏通经络,活跃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起到锻炼真气,培育元气,扶植正气的作用,达到抵御外邪,祛病强身的目的。 另有一种致病因素,即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在一般情况下,大多属于生理活动的范围,并不足以致病。但是,如果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遭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的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 传统体育养生在锻炼时,强调放松机体,平衡呼吸,安静大脑,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系统,缓冲不良情绪对大脑的刺激,降低大脑的应急性反应,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预防疾病的产生。《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称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强调整体观,以内因为主的运动 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传统体育养生。“天地一体”、“五脏一体”、“天人相应”等理论认为:宇宙是一整体,人体五脏也是一整体。人生活在宇宙之中,与天地相应,人的生命活动,其生理变化与大自然的整个运动联系在一起。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常常直接影响着人体,而人体受自然界的影响也必然相应的产生生理或病理上的反应,因此人们必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纲要》自2002年新学年开始先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施行,以取得经验。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各地、各校在施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已经施行《纲要》的学校即不再施行教体〔1992〕11号文件。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第一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第三条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第四条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 教体艺[200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体育教育人才,我部专门组织课题组,对国内外普通高校体育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的分析论证,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起草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现将经广泛征求意见和经我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后修订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和《课程方案》说明印发给你们,并决定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施行。 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加强对施行工作的领导,对《课程方案》施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总结经验,认真研究解决,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通知转发给本地区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点的所有普通高等学校。 教育部 二○○三年六月十九日 附件: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doc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说明.doc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三)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 (五)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

高等学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言 高等学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达到学校体育目的,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主要途径,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对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新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是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及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新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将使体育课程教学更加规范、统一,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在认真总结近几年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新模式。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为体育基础课,开设我校特色项目游泳和速度滑冰,通过一“水”、一“冰”的特色教学,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大学体育选项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体育选项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三自主”的选课方式,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授课教师、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内容的选择与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一一对应。创造性地开设出丰富多彩具有时代、民族传统和校本特色的教学项目供学生选择,新增设拳击、现代力量、跆拳道、珍珠球、休闲体育等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体现科学化、生活化和健身化的教学内容,重视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在考核评价上,构建了与“三评”相结合的体育学习综合评价体系。 本版教学大纲经编写成员多次研讨、修改,广泛征求体育部全体教师意见,最后经体育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查通过后定稿。 体育课程性质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必修课程。 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每一个目标分为五个学习领域,每一个学习领域包括若干个子目标。五个学习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领域都不能脱离其他领域独立实现课程目标。 一、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

传统体育养生

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试卷 课程名称:《传统体育养生》(A卷)适用专业: 全校选修 2017年—2018年学年度第冬季学期任课教师:王光姓名:学号: 成绩: 一、问答题(20分) 1.阴阳的相互关系(5分)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阴阳学说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阴阳的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五个方面。 2.现代养生观?(5分) 1.从物质养生向精神养生发展 2.从经济养生向科学养生发展 3.从追求生活质量向追求生命质量发展 4.从安身立命之本向情感心理依托转变 3.老子(5分)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被誉为东方的三大圣人之首,他的《道德经》是全球出版发行量最大的着作之一。 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同时也是世界文明的巨大宝藏。 4.睡眠方向与体位?(5分) 一、睡眠的卧向 所谓卧向,是指睡眠时头足的方向位置。睡眠的方位与健康紧密相关。中国古代养生家根据天人相应、五行相生理论,对寝卧方向提出过几种不同的主张。 (一)按四时阴阳定东西 (二)寝卧恒东向 (三)避免北首而卧

二、睡眠姿势 1. 常人宜右侧卧 2. 孕妇宜左侧卧 3. 婴幼儿睡姿 4.老人及病人睡姿 二、简述题(40分) 1.传统体育养生的概念(10分) 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在生产,生活与疾病作斗争中强身健体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瑰宝.它对预防疾病,强身益智,涵养道德,延年益寿,强盛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传统保健体育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起到改善人的整个机体功能的作用,它既能养生又能治病,具有医疗和体育的双重属性. 通过传统保健体育课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传统保健体育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较熟练掌握导引养生基础方法,武术基本功和长拳,太极拳的基础套路.配合选用现代体育运动的一些训练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注重能力培养,使之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发展速度,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培养机智,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完美的情操,强健的体魄和全面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生. 传统保健体育作为校院的传统体育项目,自80年开设课程以来,在85年,90年,92年,96年四次修订了大纲.本大纲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的精神,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在第二学期增加了传统保健体育创新能力的考试,占总分值的20%,并提供能力考核菜单,也可由学生自行创造设计,根据完成动作的质量,动作的新颖性和难易程度进行评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体育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社会环境养生? (10分) 自然环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是良好的自然环境,则会对人的养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如果是不良的自然环境,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成为养生的绊脚石。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养生的影响 西周的宗法制与礼制奠定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为养生提

养生体育理论思考

养生体育理论思考 逻辑学告诉我们,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我们产生正确判断和正确推论的逻辑起点和基础,因而成为任何每一个理论工作者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是我们每一个理论工作者最为关心的理论问题之一。 时下,一些报刊发表的论文中出现了“养生体育”一词,而且这一词在人们的口语中也被频频使用。 以往我们是将“养生”和“体育”分开使用的,它们都有明确的解释。而“养生体育”一词反映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笔者无以得知,但却发现了“养生体育”这一用语存在逻辑学错误。为了规范体育的科学术语和概念体系,笔者不揣浅子陋,将一孔之见求救于万家。 按照形式逻辑理论,一定的概念要由一定的语词来表达,一定的语词也反映着一定的概念.“养生体育”是由“养生”与“体育”两个词语构成的,、分别代表着两个概念,从两个概念的本质规定上看,“养生体育”显然存在着“同义反复”的错误。因为,“养生”一词是我国古代对人们养护生命,促进健康长寿活动的概括表达,也称作,卫生、保生、摄生、道生等。而“体育”一词的使用在我国是10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体育这一术语在含义的解释上虽然有一个演化过程,但增强体

质,使人健康长寿的思想一直是我国体育理论界所公认的体育和根本属性之一。 如我国的体育理论教科书中写道:“体育(广义的,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的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作为广义体育组成部分的竞技体育娱乐,它们虽在具体目的,内容,形式和手段方面有所差异,但其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增强体质,促进人们的健康水平,这种理解是肯定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所以,在最终目的这一层次上讲,“体育”与“养生”是不存在差异的,将“养生’,与“体育”两词连用,显然是同义反复。 养生体育,顾名思义,是指:以养生作为目的的体育”。在这一理解中,由于体育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有“以养生为目的”的含义,如果再用“以养生为目的来加以限制体育一词,反而使人们觉得似乎“体育”并不是以“增强体质”为终极目的的了,从而使“养生体育”这一语词所表达泊勺概念变得不明确了,从这一角度看,我们还是不用“养生体育”一词为好)。 另外,从方法手段内容层次上看,“养生体育,一词则存在限制不当的毛病。因为,养生是指人们养护生命,促进健康的所有有意识的活动,其内容成或者说方法手段包括饮食起居、精神调摄、四时环境、

体育养生

体育养生 一、前言 一学期的体育养生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学习了健身气功八段锦和五禽戏,虽然功力还不到家,但是练功的过程中,着实让我们体会了一把什么是轻松和舒畅。在以前我曾经听过一些关于体育养生的讲座,让我对养生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在上了体育养生课后,切身的体会让我对养生又有了新的感觉。 二、养生与体育养生 养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国的一门深奥而广博的学问,它不仅是对身体的锻炼和保健,更是从内心对人的净化和锻炼,以至于影响了整个中国人的内心和行为。 中国的养生从上古时期就已开始和发展,甚至是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中国的神话故事——神农尝百草,讲述的是炎帝时期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这是中国关于医药的最早记载,说明中国在很早以前开始了医学的发展。另外,在中国上古时期还有一部伟大的著作《黄帝内经》,这是中医学和养身学发展的基础,对后世中医发展产生了极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于《黄帝内经》起源,有多种说法,由于在《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人的生理变化,以及对经脉穴位和针灸的治病技法在现代也是无法被科学解释,它的起源就更显扑朔迷离,但现在最普遍的说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所创,并经多人进行完善,但即使在那个时候能创作出此等著作,也足以说明中国的养生及医学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很完整的发展,甚至许多在现在都无法超越。 对于养生,在我看来所有的理论和方法无外乎“顺其自然”四个字,但这四个字中蕴含的哲理和思想却是学多人一生都无法感悟的。《黄帝内经》中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可以说是整个内经的核心,“恬”即对于事物要有一颗恬淡,平常并且从中看到愉悦与快乐,“淡”即平淡无为,对一切事物要看淡看平常,“虚无”是更高的一种境界,不仅是看淡事物更不拘泥于事物。这些都强调我们不要对自己的身体太过刻意,要按照自然及身体的规律活动,这样身体才不会生病,这样才是真正的养生。在老子的《道德经·养生主》中,更是用宰牛的事例形象的说明顺其自然的重要性。顺其自然,不仅是一种养生方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它能让我们在人生中体会更多。 体育养生是现代中国发展起来的一种将竞技体育和传统养生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也导致了更多的人产生了亚健康状态,因此,人们更加追求健康和长寿。体育养生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不失传统的条件下,将养生方法传播推广,使之能造福更多的人。 体育养生不同于传统的体育项目,它更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讲究精神内守,形神合一,使自己真正体验到传统健身方法的作用。传统养生可以最大化的调动人身体的每个部分的锻炼,比起单一的对局部的锻炼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这样可以使人体均衡发展,保持良好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可以说,体育养生不是一种简单的表演运动项目,而是对人体要求很高而且效果很好老少皆宜的运动。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 传统体育养生学是在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身体姿势或动作,进行自我调息、调心的内练,以求健康身心,延年益寿的一门学科。 (二)编写依据 本大纲是根据“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计划”提出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而制订的。 (三)目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统体育养生的源流和基本理论,以及传统养生的基本功法(即实践部分包括养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站桩功等),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提高其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对传统养生功法学习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时数: 36学时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二)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三)技术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表 三、教学内容纲要

(一)理论课 第一章传统体育养生概述 知识点:主要讲述了内功养生是一门独特的科学,以及内功养生的内容与分类、特点和作用等。 第一节内功养生的内容与分类 知识点:内功养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内容广泛,功法众多。主要介绍富了有代表性的导引、吐纳。静坐、站桩行功、卧功和内丹功、武术内功等。 第二节内功养生的特点和作用 知识点:内功养生术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功能价值,如自我修练、内练为主和意念引导等特点,及养正祛邪强身健体、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等作用。第二章传统养生的历史渊源 知识点:主要介绍了古代养生的发端、养生理论与方法的初步形成、古代内练养生术的发展及古代养生学与炼养术的繁荣等。 第三章中国传统养生思想模式 知识点:中国古代养生思想和养生理论模式,是在中国古代文化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它同古代思维模式和哲学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受到道家、儒家、医家 等各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重人贵生”“元气论”“天人合一整体观”“心身 统一的生命观”“形神共养,性命双修”“动静适宜”的中国传统养生思想。 第四章传统养生基本理论 知识点:中国传统养生学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逐步形成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它以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气一元论、整体观念为主 导思想,以精气神学说、脏腑经络学说为其理论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 现代医学、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学科发展的新观点与新内容,从而形成 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理论构架。 (二)技术课 1、基本技术与方法:基本手型、步型、养生8法等。 2、八段锦 技术点:八段锦是由八节动作组合而成的内功养生法。它以导引为主,配合呼吸调节,意念引导。动作名称为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 五劳七伤向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 后七颠百病消。 3、易筋经 技术点:动作名称为预备势、韦驮献杵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三势、摘星换斗势、倒拽九牛尾势、出爪亮翅势、九鬼拔马刀势、三盘落地势、青龙 探爪势、卧虎扑食势、打躬势、掉尾势、收势。 4、五禽戏 技术点:五禽戏是以模仿五种动物的运动形态及生活习性,来锻炼人体精气神的一种独特的养生功法。五禽一般指虎、鹿、熊、猿、鸟。 5、站桩功 技术点:调身:尾闾中正松空与松坠三圆 调息:呼吸平缓 调心:身心安舒 四、考核

浅谈体育与养生的认识

浅谈体育与养生的认识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身体的各方面机能健康也越来越关注。现在的人们都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进行身体锻炼或者医学技术对自己身体的机能不断加强,从而减少身体疾病。在体育锻炼角度。传统养生体育不仅理论独特,而且具有竞技运动和生命的整体优化观的特点,传统养生体育在思想、精神、意识以及维护人体健康、增强人体体质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健身意义。 关键词:体育养生锻炼身体健身意义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世界文明古国。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华夏民族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汇集了我国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柔和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学术精华,堪称一颗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之树。 养,指生育、哺乳、培养、饲养、调养、积蓄、长之义;生,指人体生命。养生,指调养人体生命,已达长寿的意思。尧曾问于舜曰:“天下孰最贵?”,舜曰:“生最贵”。这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延续到今的“贵生”思想,即对生命的崇敬。养生是一个传承的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养生的目的:增进健康、延年益寿。对每个人而言,健康是人存在发展的基础。没有了健康,一切都等于零。对于社会而言,健康是一个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三、体育养生与我们古代医学认为,心神能统率五脏六腑、五官七窍、四肢百骸,为一身之主宰。即“神”是生命的主宰和生命存亡的根本。因此,调养心神,不但能使心强脑健,有益于精神卫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养心调神还可以有助于调养整个形体。所以养生首务是养神,调形必先调神,养身需先养心。体育养生的主要运动项目有:五禽戏,八段锦,十二段锦,太极拳等。其他的项目我了解的不多,就太极而言,我说一下太极和养生的关系吧。之前觉得太极是老年人专有的权利,我们是朝气蓬勃的年轻新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