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梗常见的50个问题解答

心梗常见的50个问题解答

心梗常见的50个问题解答
心梗常见的50个问题解答

1.急性心肌梗死在晨起发病的原因?

答:一般晨起6时至12小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机体应激反应性增强,心肌收缩力,心率,血压增高,冠状动脉张力增高。促使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损伤或破裂,造成动脉血栓形成,使血管堵塞。

2.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是什么?

答: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为最突出。

3 .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症状?

答:(1)疼痛:最早出现的,针刺样疼,多发生在胸骨后,部分患者可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上方。

(2)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部疼痛。

(4)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早。

(5)低血压和休克

(6)心力衰竭

4.高血压和吸烟对冠心病起何作用?

答:(1)高血压可损伤动脉内皮,进而引发动脉硬化进程,官腔狭窄甚至闭塞,使心脏供血不足。

(2)吸烟所产生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是主要因素,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进入血液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减少氧同血红蛋白结合,因此降低了各种组织,特别是心肌的氧供应,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动脉硬化,促进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5.此患者血压为什么会正常?

答: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由于冠脉动脉硬化,心排血量降低,血压下降,而此患者之前有高血压,所以血压可将至正常,且可能不再恢复到起病前的水平。6高血压的相关实验室检查?

答:常规检查的项目是尿常规,血糖,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肾功能。血尿酸和心电图。这些检查有助于发现相关的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伤。部分患者根据需要和条件可以进一步检查眼底,超声心动图,血电解质,LDL-C和HDL-C等。

7.要不要做糖尿病的其他相关检查?

答:要: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可引起心肌广泛性坏死,称为糖尿病心肌病,它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此并发症可以加重那些同时患有糖尿病和其他心脏病患者的预后。

8 .一般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体温会有所升高,可该患者体温为何会稍偏低?答:由于急性心梗引起的体温升高一般在疼痛发生后的24-48小时出现,而患者疼痛时间在3小时,故体温尚未升高,而患者血压下降,表情淡漠,四肢湿冷,故体温稍有下降。

9.急性心肌梗死有那些并发症?

答:有(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2)心脏破裂(3)栓塞(4)心室壁瘤(5)心肌梗死后综合症

10.心肌梗死为什么会心率加快?

答:心肌坏死,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肌收缩不协调,顺应性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心排血量减少,导致反射性心率加快。

11.为什么呕吐是非喷射性?

答:心梗是由于心排血量下降,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恶心呕吐;而不是由于脑部疾

病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导致的喷射性呕吐。

12.喷射性呕吐常见疾病有哪些?

答:常见于脑部疾病,如脑膜炎,脑肿瘤,霍乱等疾病,因颅内压增高而出现喷射性呕吐。

13.心肌梗死的常见诱因有哪些?

答:常见诱因有:过劳,情绪激动,大出血,休克,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等;老年人常见诱因还有: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等。

14.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鉴别?

答:鉴别诊断项目心绞痛AMI

时限短,1~5min,或15min以内长,数小时或1~2d 硝酸甘油疗效显著缓解作用较差或无效血压升高或无显著改变可降低,甚至发生休克血白细胞增加无常有

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无常有

15.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答:尽快恢复心肌的再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心率失常及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

16.心肌梗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答: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达20到30分钟以上,即可发生心梗。大多数的心梗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继而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而使管腔闭塞。

17.心梗的其他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答:

18.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哪些疾病?

答:(1)对心的影响:引起心室肥厚和扩张等。

(2)对肾脏的影响: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以及肾动脉硬化进一步导致肾实质缺血,肾单位减少,最终导致慢性肾衰。

(3)对视网膜的影响:血压急骤升高可引起视网膜渗出和出血。

19.心肌梗死为什么会心率加快?

答:心肌坏死,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肌收缩不协调,顺应性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心排血量减少,导致反射性心率加快。

20.心梗如何分期?

答:(1)超急性期:疼痛开始后6~12h T波高耸

(2)急性期:出现病理性Q波,ST抬高,形似单相曲线,48h后ST逐渐下降,T 波开始倒置,2~4周内ST恢复到等电位线

(3)T波演变期:5~6周后T波逐渐变浅,形成地平或直立T波,历时数月

(4)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不再演变,保留Q波,部分病例历时1年以后V1~V3导联,II、III、avF导联Q波可消失,丧失陈旧性梗死的痕迹

21.心梗血清标记物及检测时间

项目肌红蛋

白心脏肌钙蛋白

CTnI cTnT

CK CK-MB AST

出现时间(h)1~2 2~4 2~4 6 3~4 6~12

敏感时间(h)4~8 8~12 8~12 8~12

峰值时间(h)4~8 10~24 10~24 24 10~24 24~48 持续时间(天)0.5~1 5~10 5~14 3~4 2~4 3~5

22.心梗心电图的特异性改变有哪些?

答:(1)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

(2)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

(3)T波倒置

22.心源性休克的定义

答:定义:心衰的极期表现,由于心脏排血功能衰竭,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心排血量,导致血压下降,重要脏器和组织供血严重不足,引起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多器官结构和功能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综合征

23.其他疾病引起的胸痛及心梗的鉴别

相关鉴别疾病误诊征

病因或诱因伴随症状及体征相关检查

心绞痛胸骨后

或心前

区疼痛多在疲劳,情绪激动

受凉之后出现

极少气喘,发热表现

无心包摩擦音,血压升高

或无改变

含服硝酸甘油后可显著缓解,心

电图无变化或暂时性ST段和T

波变化

急性心包炎心前区

疼痛

因感染所致剧烈持久的心前区疼痛,但疼痛与发热常

同时出现,呼吸及咳嗽时加重,早期即有心包

摩擦音和疼痛在心包腔出现渗液时消失

心电图除avR导联外其余导联均

有ST段弓背向下抬高,T波倒置

无异常Q波出现

急性肺动脉栓塞胸痛呼

吸困难

栓子堵塞肺动脉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充盈

肝大,下肢水肿

急腹症胸痛休

克板状腹,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心电图检查,血清心肌酶测

定,可协助鉴别

主动脉夹层腹部剧

痛休克

腹痛,开始即到达高峰常

放射至背,肋,腰及下肢

24.冠心病的定义

答:定义: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堵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脏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型心脏病,简称冠心病25.心梗的并发症

答:(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2)心脏破裂

(3)栓塞

(4)心室壁瘤

(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26.什么是高血压?分级?

答:高血压: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分级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I (轻度) 140~159 90~99

II(中度)160~179 100~109

III(高度)>=180 >=110

27.什么是糖尿病?

答: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28.第一次口服硝酸甘油可缓解,第二次口服却不能缓解,为什么?

答:第一次属于心绞痛,口服硝酸甘油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增加缺血区血液灌注,减少回心血量,疼痛缓解,由于心绞痛持续发作未及时缓解发展为急性心梗,再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29.心肌梗死常见三大合并症及其临床意义

答:(1)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定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房室传导阻滞、房扑

(2)心源性休克:血压测量:血压下降、收缩压<80mmHg;意识障碍、脉细弱、呼吸浅表;尿量:无尿、少尿.

(3)心力衰竭:呼困、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困、肝肿大

30. 冠状动脉侧支中最常闭塞的是:

答:左前降支

31.60岁前男性心梗大于女性,60岁后女性大于男性的原因

答:可能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对心血管具有强大保护作用,可降低血清脂蛋白,调节凝血纤溶系统,提高组织抗氧化能力;并且能间接调节导致心衰的内分泌因素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而女性多于45到50岁绝经,绝经后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故60岁前男性心梗多于女性,60岁后女性多于男性。

32. V1~V4ST段抬高说明什么,未见Q波说明什么?

答:(1)说明心电图上ST段抬高的相应心前壁心肌缺血,除变异性心绞痛外,相应冠脉已闭塞导致心肌全层损伤。

(2)说明冠状动脉闭塞不完全或自行再通形成小范围心梗死呈灶性分布

33.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

答:适应症:1)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

2)起病时间<=12小时,最好在6小时以内

3)患者年龄<75岁

4)ST段抬高性MI,发病时间已达到12~14小时,但如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广泛ST段者也可考虑

禁忌症:1)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

2)颅内肿瘤

3)2~4周有活动性内脏出血

4)未排除主动脉夹层

5)入院时血压>180/110mmHg

6)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或已知有出血倾向

7)2~4周创伤史

8)<3周外科大手术

9)<2周曾存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行穿刺术

10)孕妇

34.心脏病防治有哪些?

答:1)控制体重;2)戒烟酒;3)改善生活环境;4)避免拥挤;5)合理饮食;6)适量运动;7)规律生活

35.NYHA分级

答: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是不受限,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收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36.导致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

答: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

37.为什么要进行腹部及神经系统的检查?

答:部分心梗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进行腹部检查是为了避免将心梗误诊为急腹症。而神经系统的检查是为了排除患者的胸痛并非为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如心脏神经症或肋间神经炎等都能够引起胸痛。

38.正常人心尖搏动点的位置

答: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

39.什么是心脏瓣膜听诊区,分别是什么?

答:心脏各瓣膜开放与关闭时所产生的声音传导至体表最易听清的部位称为心脏瓣膜听诊区。它们分别是:(1)二尖瓣听诊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2)肺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3)主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4)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 肋间(5)三尖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4、5肋间。

40.第一心音如何产生,有何听诊特点?

答:是由于瓣膜关闭,瓣膜突然紧张产生振动而发生声音。在心室开始收缩时,二尖瓣的关闭产生第一心音的第二成分而三尖瓣的关闭产生第一心音的第三成分。音调较低钝,强度较响,历时较长,与心搏同时出现,在心尖部最响。

41.急性心肌梗死的Killip分级是什么?

答:一级尚无明显心力衰竭;二级有左心衰竭,肺部啰音小于50%肺野;三级有急性肺水肿,全肺大、小、干、湿啰音;四级有心源性休克等不同程度或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42.

心肌梗塞考试卷

内二科三基考试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科别: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1、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酶中升高最早的是 A.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U1) 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2(LDH2) C.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LDH3) D.谷草转氨酶(AST) E.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 2.急性下壁梗死最易合并 A.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B.心房颤动 C.房室传导阻滞 D.室性早搏 E.室性心动过速 3.下列哪一项不是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A.胸膜炎 B.梗死后综合征 C.心脏破裂 D.室壁瘤 E.二尖瓣脱垂 4.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 A.房室传导阻滞 B.心房颤动 C.左前分传导阻滞 D.病窦综合征 E.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 5.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剧烈疼痛效果最好的是 A.吗啡 B.硝苯地平 C.硝酸甘油 D.消心痛(异山梨酯) E.罂粟碱 6.心肌梗死后24小时内应避免使用 A.吗啡 B.度冷丁(哌替啶) C.洋地黄 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E.速尿 7.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时禁用

A.糖皮质激素 B.洋地黄 C.去甲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异丙基肾上腺素 8.判断急性心肌梗死面积最有价值的是 A.血清磷酸肌酶增高程度 B.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增高程度 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增高程度 D.乳酸脱氢酶(LDH)增高的程度 E.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增高的程度 9.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主要鉴别点是 A.是否有频发室性早搏 B疼痛的部位 C.是否伴有血沉增快 D.是否伴有ST段抬高 E.肌酸磷酸肌酶同工酶增高 10.急性心肌梗死最早的心电图改变是 A.异常宽深的Q波 B.ST段明显抬高 C.T波倒置 D.T波高耸 E.ST 段压低 11、心脏行猝死最主要的原因 A.二尖瓣脱垂 B.心肌病 C.主动脉瓣狭窄 D.冠心病及其并发症 E.急性心肌炎 1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是 A.左旋支 B.左前降支 C.右冠状动脉后降支 D.右冠状动脉E.左冠状动脉主干 13、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 A.胸骨体下段之后 B.心前区 C .心尖部 D.剑突下 E.胸骨体中、上段之后 14、不符合冠心病心绞痛的特点是

心肌梗死并发症

心肌梗死并发症 一、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心力衰竭主要与大量心肌坏死、心室重构和心脏扩大有关,也可继发于心律失常或机械并发症。心肌缺血坏死面积是决定心功能状态的重要因素,梗死面积占左心室的20%时即可引起心力衰竭,梗死面积超过40%则将导致心源性休克。STEMI急性期的心力衰竭往往预示近期及远期预后不良。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包括呼吸困难、窦性心动过速、第三心音和肺内罗音。 (一)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来选择。 1.轻度心力衰竭(killipⅡ级) (1)吸氧,监测氧饱和度。 (2)利尿药:速尿20-40mg,必要时间隔1-4小时可重复使用。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对利尿药反应良好,用药后可降低肺小动脉 嵌入压,减轻呼吸困难,降低左心室舒张期容量和心肌耗氧量。 增高的左心室舒张末压的降低有助于改善心肌的氧供,而肺淤 血的减轻又使氧合效果增加,使心脏收缩力、射血分数、每搏 量和心排血量增加。但应避免过度利尿导致的低血容量、电解 质紊乱。 (3)硝酸甘油:以扩张容量血管为主,可降低前负荷、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硝酸甘油应从10ug/min的小剂量开始,

每5-10min增加5-20ug,并根据临床和血流动力学调整剂量,一般可加至上限200ug/min。应注意低血压和长时间连续应用的耐药性。合并右室梗死者不宜用硝酸甘油。 (4)无低血压、低血容量或明显肾功能不全者可给予ACEI,不能耐受者给予ARB。 2.严重心力衰竭和休克(killip Ⅲ-Ⅳ级) (1)吸氧,持续正压给养、无创或机械通气。 (2)无低血压可给予硝酸甘油,逐渐加量至收缩压下降>30mmHg,或收缩压低于90mmHg。 (3)低血压者可用正性肌力药物。多巴胺5-15ug/(kg.min),有肾脏低灌注者多巴胺<3ug/(kg.min);治疗不满意者应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肌梗死急性期,尤其是第一个24h内禁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以免造成心脏破裂、梗死面积扩大及恶性心律失常。 (4)心源性休克者应给予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泵(IABP)或左心辅助装臵,尽早行血管重建术。 二、心律失常 见于75%-95%的AMI患者,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h内最多见,心律失常是急性心梗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再灌注治疗和β受体阻断药的广泛应用,心肌梗死后48h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低血钾、低血镁等电解质紊乱是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诱发因素。

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

幻灯片1 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 幻灯片2 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总发生率可高达50%,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造成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出现心 前区收缩期喀喇音及收缩晚期吹风样杂音。断裂多发生在二尖瓣后乳头肌,见于下壁心肌梗死,进行性心力衰竭,可迅速发生肺水肿在数日内死亡。 幻灯片3 2.心脏破裂 ●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致命性合并症。发生率约4%,多在梗死后一周内出现,老年人和有 高血压的人发生机会较多。心脏破裂多为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血引起急性心包填塞而猝死。偶为心室间隔破裂造成穿孔,引起心力衰竭和休克而在数日内死亡。心脏破裂也可为亚急性,病人能存活数月。 幻灯片4 3.栓塞 ●其发生率约1%~3%,见于起病后1~2周,常见的血栓有两处:一是发生在左心室心肌 坏死处,叫做附壁血栓,这种血栓脱落后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脑、脾、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另一个易形成血栓的部位为下肢静脉,与绝对卧床、心功能减退有关,一旦脱落,随静脉血流到肺,可引起肺栓塞,严重时可致猝死。 幻灯片5 4.心室壁瘤 ●主要见于左心室,发生率5%~20%.其形成是由于心肌坏死以后形成瘢痕,瘢痕组织薄 弱,在心内压力作用下容易鼓出来,形成室壁瘤。瘤内容易形成血栓,脱落后造成器官栓塞。室壁瘤可行手术切除。 幻灯片6 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发生率约10%,于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肺炎或 胸膜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所致。 幻灯片7 6.肩手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左侧肩臂强直,活动受限并疼痛可能是心肌梗死后肩、臂不活动所致,发生

于起病后数周,可持续数日至数周,此症并不多见。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200万。 目录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并发症 6治疗 7预后 8预防 1病因 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因如下: 1.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6.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2临床表现 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 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一.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者其心电图表现特点为: 1.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 2.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 3.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 在背向心肌梗死区的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心电图有2种类型: 1.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但aVR导联(有时还有V1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所致。 2.无病理性Q波,也无ST段变化,仅有倒置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的分期 1、急性期 急性期心电图典型表现是:出现病理性Q波,损伤性ST段抬高,缺血型T波倒置,病理性Q波可呈,Qr型、QR型、QS型、ST段呈凸面向上,弓背抬高的单向曲线、伴T波倒置。 2、衍变期 上升的ST段开始逐步下降,回到等电位线,倒置的T波逐渐加深呈冠状“T”,然后又由深变浅,异常Q波、QS波仍存在,有些患者Q波可能逐渐变浅或出现胚胎r波,此期约3-6周。有的病例ST段不能回到等电位线,若ST段仍上升可能合并心室壁瘤。 3、慢性稳定期、陈旧性心肌梗死 随着梗死的恢复,倒置的T波恢复正常或长期变化(即仍倒置),个别病例异常Q 波或QS波,随着梗死的修复,Q波可变窄或消失) 总之,异常Q波是心肌梗死的主要诊断依据,ST段抬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急性期,ST段回到等电位线标志衍变期的开始。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定位 1.前间壁在V1—V3。 2.前壁在V3—V5。 3.前侧壁在V5-V6.I、aVL。 4.广泛前壁在V1-V5或V2—V6。 5.下壁在Ⅱ、Ⅲ、aVF。 6.正后壁在V7—V9,可伴有V1—V3的R波增高。 7.右室在V4R—V6R有ST抬高0.1毫伏以上,也可能伴有病理Q波。

心肌梗死的几种并发症

心肌梗死的几种并发症 *导读:在各种心血管疾病当中,心肌梗死是对患者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而且这种疾病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也会严重伤害到患…… 在各种心血管疾病当中,心肌梗死是对患者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而且这种疾病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也会严重伤害到患者的身体。那么,大家知道心肌梗死都会诱发哪些并发症吗?如果不知道的话,来了解一下吧! *心源性休克 约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积》40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室壁瘤 约占梗死病例10~38。可发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心脏破裂 约占致死病例3~13。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

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人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急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急性心包炎 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发生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约占心肌梗死的15,常发生在MI后2~4天。 *心功能不全 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心肌梗死的60。 对于心肌梗死这种疾病来说,患者在注意自己病情变化的同时,一定还要注意这种疾病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如果在身体出现上述并发症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防止心肌梗死诱发更多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 1.先兆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发现先兆,及时积极治疗,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2.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 (1)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典型的部位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区,向左肩、左臂放射。疼痛有时在上腹部或剑突处,同时胸骨下段后部常憋闷不适,或伴有恶心、呕吐,常见于下壁心肌梗死。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颌、颈部、牙齿、罕见头部、下肢大腿甚至脚趾疼痛。疼痛性质为绞榨样或压迫性疼痛,或为紧缩感、烧灼样疼痛,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持续时间常大于30min,甚至长达10余小时,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能缓解。

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无疼痛,而是以心功能不全、休克、猝死及心律失常等为首发症状。无疼痛症状也可见于以下情况:①伴有糖尿病的病人;②老年人;③手术麻醉恢复后发作急性心肌梗死者;④伴有脑血管病的病人;⑤脱水、酸中毒的病人。 (2)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于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亦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h内最多见,可伴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若室性过早搏动频发(5次/min以上),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RonT)时,常预示即将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一些病人发病即为心室颤动,可引起心源性猝死。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也时有发生。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严重者可为完全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诊疗 (一)心律失常 1.心动过缓 窦缓或交界区心律,多见于下壁梗死,系迷走神经亢进所致。如心率慢于50次/min,伴低血压或频发室早或短阵室速,应早期用阿托品0.5mg静注。如疗效不好,可考虑静点少量异丙肾上腺素,约1μg/min。 2.心脏传导阻滞 对房室传导阻滞,需识别阻滞部位在房室结区或束支系统。结区多见于下壁梗死,心电图上QRS不宽,心室率不低于50次/min,且较稳定,持续时间不长,1~3天内自行恢复,一般不需安装起搏器。如出现心衰或低血压,对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可考虑安装临时起搏器。发生在束支系统的传导阻滞多见于前壁梗死,梗死面积大,且多为永久性。表现为QRS增宽,心室率很慢,在30~40次/min,且不稳定,易出现停搏,应及时安装起搏器。药物治疗可用阿托品和激素。但由于梗死面积大,常伴泵衰竭,故预后不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无论是单纯右束支阻滞,或双束支阻滞(如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或右束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或右束支阻滞与左束支阻滞交替出现),病死率均高。可无先兆,突然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搏,故有人主张安装预防性起搏器。 3.房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如合并心衰,首选西地兰。如非心衰所引起,可试用维拉帕米,以5mg溶于20ml葡萄糖液静脉缓慢注射,4~5min注完。如心率减慢,恢复窦律,立即终止给药。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对房颤常用西地兰转复,或用洋地黄制剂控制心室率。房扑对药物治疗的效果常不满意,而同步直流电转复疗效较高,且所需电量较小(50~100Ws)。 4.室性心律失常 (1)室早: 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检出率很高,在发病的头2~3天内常可出现室早、短阵室速,可为致命性的室速或室颤的先兆。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也可用安搏律定或普鲁卡因酰胺。是否常规用利多卡因预防室速或室颤的发生,意见不一致。有认为严密监测,如偶有室早,一般不需治疗。如出现室早成二联、频发(>5次/min)、多源或室早落于T波上,则应用利多卡因。但这些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不一定都发展为室颤。也有室颤突然发生,而无先兆,或先兆时间短暂。我们主张常规用利多卡因,在发病的头2~3天内用利多卡因预防。首剂给予50~100mg,静脉缓注。以后以恒定的速度1~3mg/min滴注,维持48h。必要时,可临时推注50mg1~2次。如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休克、心衰,则禁用或慎用。

急性心梗心电图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孟小敏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本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判断,心电图检查是本病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早期诊断手段,在鉴别诊断方面也有重要意义:一、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1)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在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2)ST段抬高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3)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另外,在背向心肌梗死区者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但aVR导联(有时还有V,导联)S:T段抬高。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各时期的心电图改变:(1)超急性期:约在梗死后10余分钟到数小时内发生急性心肌缺血及损伤,多于发病后12h达最高峰。心电图表现为:①T波高尖:两支近乎对称,波形变窄振幅增高,顶端变钝,近似直立“冠状T波”为AMI最早期出现的改变;(如图1B)②急性损伤性阻滞:如左前分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左或右双支传导阻滞;③损伤性ST段改变:

面向梗死部位的导联ST段呈背向上型抬高,损伤进展则ST呈单向曲线抬高;④由于心肌坏死尚可逆俨乙、肌膜电位不稳定,故可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2)心梗充分发展期:出现心肌梗死后1~4周,可持续3—6个月:①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与T波前肢相连呈单向曲线至ST段恢复到等电位线,其后半部可产生倒置T波;(如图1C)②进而出现坏死型Q波。(如图1D)(3)慢性期:梗死后数月至年,陈旧梗死期:①ST段逐渐下降至等电位; ②T波逐渐深倒或向上;③坏死性Q波可持久存在,亦可经数月至数午后自行消退或变浅;④R波振幅较前稍低。(3)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位判断:目前采用30个以上的心前区导联进行心前体表ST段等电位标测法有助于判定急性心肌梗死的范围。(4)右心室梗死:心电图诊断较为困难。心电图 V1R~V6R的ST段抬高,可提示右心室梗死,偶尔V2、V3导联可出现ST段抬高,这一现象仅出现在左心 室下微小损伤时。左心室下壁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时,通常右胸导联ST段压低。V3R和/或V4R呈QS或QR型,亦可提示右心室梗死,但其准确性不如右胸导联的ST段抬高。(5)心房梗死:最常见的心电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 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有什么并发症 一、并发病症 急性心肌梗死可出现心力衰竭、休克、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心室室壁瘤、血栓形成与栓塞、梗死后综合征、梗死延展等并发症。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心力衰竭是急性心梗常见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20%~40%,住院期总的病死率在10%~17%。可见急性左心衰、急性右心衰。自推广应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已逐渐减少,占心肌梗死患者的10%~20%。19:43:56 2、休克心源性休克系指直接由心室泵功能 损害而导致的休克综合征,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严重的并发症。AMI时由于丧失大块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而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供能显著降低,可并发心源性休克。国外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为6%~8%。近些年来,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由于可及时发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死于心律失常者大大减少,心泵衰竭已成为最重要的死亡原因。3、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总发生率可高达50%,但乳头肌 整体断裂极少见,这主要因为乳头肌的血液供应差,常有慢性缺血小梗死灶,存在较多的纤维瘢痕,故不易发生完全断裂。多数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内。 4、心律失常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按起病后3天监测结果,发生率高达90%以上,多发生于起病24h内。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尤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为突出。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在下壁或老年AMI时发生率高。 5、心脏破裂心脏破裂最常发生于心室游离壁,其次是室间隔穿孔,而乳头肌断裂极少见。在AMI患者中发生心室游离壁破裂同时并发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情况非常罕见。心脏破裂是AMI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室游离壁破裂是心脏破裂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心脏破裂的90%。常见于AMI发病后5天内,尤以第1天内最为多见。常发生于初次急性透壁心肌梗死,尤其是前壁心肌梗死。 6、心室室壁瘤心室室壁瘤是ST段抬高性AMI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室壁瘤见于12%~15%的AMI存活的患者。近年来,随着 对心血管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如无创二维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磁共振成像术及有创性左心室造影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对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的临床检出率。其发生率因检查方法的不同而异,从3.5%~38%差别较大。心室室壁瘤就是梗死区坏死的心室壁呈瘤样的向外膨出,在心脏收缩期更为明显。7、血栓形成与栓塞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之一,主要指左心室附壁血栓。血栓在Q波性心肌梗死中,尤其是前壁心肌梗死伴室壁瘤的患者中常常发生。未用抗凝疗法的AMI患者中约20%有附壁血栓。前壁心肌梗死的血栓发生率高至40%,累及左心室心尖部的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血栓发生率高达60%。据多个研究资料显示有附壁血栓形成的患者,其体循环栓塞的几率为4%~6%。栓塞最常见的部

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

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 *导读:一提到心肌梗死,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周围好多人就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它之所以死亡率这样高,是由于它的并发…… 一提到心肌梗死,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周围好多人就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它之所以死亡率这样高,是由于它的并发症的出现,下面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心脏破裂 约占致死病例3~13,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急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2、心律失常 约占心肌梗死的75~95。心肌梗死累及传导系统,引起传导紊乱,有些可导致心脏急停、猝死。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心肌梗死的60。

*3、室壁瘤 约占梗死病例10~38。可发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4、心源性休克 约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积40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心输出量显着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5、急性心包炎 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发生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约占心肌梗死的15,常发生在MI后2~4天。 *6、附壁血栓形成 多见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及心室纤维性颤动时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较小的血栓可发生机化,但多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 心肌梗死要及时治疗,不然的话出现以上的这些并发症死亡率会更高。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是要做好心肌梗死的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心脏出现了异常就要及时的诊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