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2011版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

【地理】2011版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

【地理】2011版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
【地理】2011版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及气压带和风带(必修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目标定位】

最新考纲

目标在线

1、大气的受热过程 1、结合案例加深对气温、气流运动、气压和天气状况的理解。注意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形成的典型季风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判断

【考纲知识梳理】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 近地面大气主压迫和直接的热源: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A (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大部分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 (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因此大气增温的重要方面是辐射热交换。 3、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力状况,温度分布规律和变化,制约大气的运动状态。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补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的形成: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四、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1.成因:高低纬度间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2.分布:三圈环流

(1)低纬环流

赤道上空:南风→西南风→西风

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向北流,形成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风不断偏转成西南风;到30°N附近形成西风,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

故形成副热带高压。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三圈环流也可用下图来表示:

(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性质(如下图)

3.季节移动规律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如下图)。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半年北移,冬半年南移。移动大约5°

五、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2.表现:

3.季风的形成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共同导致了季风的形成。

六、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下垫面(地形、洋流)等。

【要点名师讲解】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

【例题】

右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

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读图回答下面1~2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①B.②C.③D.④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B.②C.④D.⑤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是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⑤是大气辐射。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主要原因是地势高空气稀薄,从而导致大气削弱作用较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四川盆地由于地势低,导致冷空气不易进入,暖空气与外界交换慢则气温较高;与青藏高原相比主要是地势不同导致大气密度、水汽含量不同,则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不同,具体说就是大气逆辐射的差异导致两地气温差异。

【答案】:1.A 2.C

二、气压分布规律与热力环流

1、气压分布规律

(1)近地面上

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这主要取决于空气密度的大小。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小、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正好相反。

(2)垂直方向

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一方面取决于不同高度所承担的空气柱的高度不同。如图所示:A点所在的平面承受空气柱的高度为h 2 B 点所在平面承受的空气柱的高度为h 1,h 2>h 1,所以A点的气压高于B点。另一方面由地处湘高处空气密度减小。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利用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热力环流的形成可以简单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几个实例:海陆风(因为白天温度陆地高——热源、海洋低——冷源吹海风,夜晚温度海洋高——热源、陆地低——冷源吹陆风)、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山谷吹向山顶、夜晚吹山风——山顶吹向山谷)、城市风(从郊区吹向城市)。

【图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因此,海洋升温降温较慢,陆地升温降温较快。白天,陆地受热升温快,海洋受热升温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陆地降温较快,海洋降温较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图解】:

白天山顶最先接触太阳照射,山顶大气受热上升,山谷的气流就要补充山顶亏空的大气,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

相反,夜晚山顶气温降温快,山谷的大气上升,山顶大气补充山谷,风从山坡吹响山谷,形成山风。

【图解】

城市中心温度比郊区高,空气做上升运动,在高空流向郊区,然后下沉,并又从地面流向城市中心.这就是城市风的形成.

(2)热力环流的特例:逆温现象

①什么是逆温:对流层的温度一般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称为逆温现象。即高空的实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理论温度。

②逆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辐射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

③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例题】

1.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D.甲>乙>丁>丙

【解析】1.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甲地有下沉气流b,而乙地有上升

气流d,则说明甲地相对较冷,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而乙地相对

较暖,气流t升,使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同高度的甲地降低,因而甲乙两地气压关系为甲>乙。甲乙两地上空的丙丁两地,由于b、d垂直气流运动使两处气压比同高度的其他地区降低,而丁处气压则比同高度的其他地区升高,故丙丁两处气压关系为丁>丙。又据随高度升高气压递减的原理,乙丁两处气压关系为乙>丁,所以正确选项为D。

【答案】 1.D

读下图,完成2~3题。

2.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X

轴为时间,Y轴为气温,则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a曲线表示昼阴夜阴,b曲线表示昼晴夜晴

C.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D.a曲线表示受反气旋控制,b曲线表示受气旋影响

3.如果该图X轴表示月份,Y轴表示月平均气温,则

A.a地为平原,b地为邻近的山地

B.a地为城市,b地为附近的农村

C.a地为温带,b地为热带

D.a地为海洋,b地为内陆

【解析】阴天的气温日较差小,冷锋、暖锋和气旋影响时为阴天,反气旋控制时为晴天。同一纬度山地年较差小于平原,a应为山地。城市因植被较少及热岛效应,年较差大于农村。温带年较差大于热带。海洋热容量大,吸热慢放热慢,年较差小。

【答案】2.B 3.D

下图为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D.谷地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5.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解析】4题主要从图中曲线的变化幅度中可以观察出来。5题主要考察山谷风的形成原理:白天山顶最先接触太阳照射,山顶大气受热上升,山谷的气流就要补充山顶亏空的大气,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相反,夜晚山顶气温降温快,山谷的大气上升,山顶大气补充山谷,风从山坡吹响山谷,形成山风。【答案】4. B 5. C

6.影视片中常有女主角面向大海,海风吹拂头发向后飘逸的镜头。我国沿海在秋分日拍摄这样的镜头,理论上应选择在什么时段

A、18时—次日7时

B、16时—次日8时

C、8时—当日16时

D、11时—当日23时

【解析】本体主要考察海陆风的形成原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因此,海洋升温降温较慢,陆地升温降温较快。白天,陆地受热升温快,海洋受热升温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较快,海洋降温较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题意中主要提及的就是海风。多以应该在白天拍摄。

【答案】 C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1.地中海气候成因:副热带高压带与中纬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旱,冬季受中纬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分布】: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度—40度的大陆西岸,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沿岸,零星分布于南非好望角附近,澳大利亚西南沿海及东南沿海,北美洲西部洛杉矶、旧金山一带,南美洲智利沿海。

2.热带草原气候成因:赤道低压带与低纬信风带交替控制:赤道低压控制时,形成湿季,低纬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

【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于南北纬10度—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区,巴西高原,澳大利亚北部、东部、南部半环状区域,零星分布于墨西哥高原、西印度群岛,南美洲北部加勒比海沿岸。

3.热带季风气候的夏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

作用下右偏为西南季风。

【分布】: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北纬10度—25度之间的大陆东岸,主要分布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零星分布于菲律宾群岛的北部、台湾岛南部、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

【例题】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为由一再推迟。读图5回答下列问题:

(1)英吉利海峡常年受(风带)的影响。

(2)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提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风与气压的强弱也发生变化。)

【解析】:第(1)问是一道读图填空题,答题时要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纬度40°—60°属于西风带,图中50°纬线从海峡穿过,可知英吉利海峡常年受西风的影响。

第(2)问包含两问,难度颇大。解答时务必注意题目中的“提示”。从常识来讲,对渡海作战的影响应考虑风浪的大小,“提示”说明风力大小与气压强弱有关。注意了这一点,就进入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另外,解答此问,要求针对提问进行现场的推理和分析,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关知识进行迁移和重组。【答案】:(1)西风

(2)夏季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力变小,西风强度减弱,海上风浪变小,较利于渡海作战。冬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大,不利于渡海作战。

(或答:冬季半年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变大,西风强度增强,海上风浪变大,不利于渡海作战。夏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小,较利于渡海作战。)

四、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典型季风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3.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1)副热带高压概况

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

(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时间副高位置雨带位置

春末15-20°N 华南

夏初20°N 长江中下游地区直到日本南部

7-8月25-30°N 华北、东北

9月南退北方雨季结束

(3)雨带异常和降水、旱涝灾害

持续偏南:南涝北旱

北跳过早:南旱北涝

【例题】

1.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A.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

(2)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3)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

A.半年B.一年半C.二年半D.三年半

【解析】:(1)船队出发经过的东亚、东南亚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东南风,顺风应选冬季。(2)该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季风和知识迁移能力。南半球夏季,赤道以南吹北半球东北风越过赤道左偏而成的西北季风,从乙到丙逆风。若北半球夏季出发,乙地吹东南信风,乙至丙顺风;但到丙后,北印度洋吹西南季风,只有等到北半球冬季吹东北风时,才能顺风到丁。(3)此题对考生推理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北半球冬季从甲到乙,第二年夏季从乙到丙,等到冬季时从丙到丁,至此为一年时间。从丁返回甲时要借助夏季西南季风,至少需一年半。

【答案】:(1)C (2)C (3)B

【感悟高考真题】

(2010·江苏高考)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l~2题。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答案】:B

【解析】:关键在于熟悉冰岛所在的纬度位置,题干中的“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已经有了明确的暗示,但需要说明的是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只要知道这一点,很容易得到答案B。

(2010·年山东高考)

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状况及变化过程,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本题可以采用删除法进行选择。我们都知道,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显然选项C错误。因近地面气温的变化是自下而上递减,越靠近地面,气温越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显然选项D错误。我们又知道,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图中

12时、15时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递减,显然此两个时间段内不会发生逆温现象,选项B错误。因此,正确选项是A。

【答案】A

(2010·北京高考)

图3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7题。

图3

7.由08时到20时,图中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由08时到20时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①地的海平面等压线密度增大,表明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该逐渐增强,选项A错误。而②地在08时左右时,处于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下,为晴朗天气,但是在20时,②地已经位于冷锋锋后,“冷锋降水在锋后”,②地为阴雨天气,选项B 错误。从两图中的低压中心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可以明显看出,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且呈增强趋势。08时时,图中低压中心气压值为1000百帕,并且等压线相对较稀疏,而在20时,低压中心的气压值为995百帕,并且相邻的等压线相对密度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风力大,选项C正确。从两图动态变化中很容易看出,图中的冷锋移动速度快于暖锋,选项D错误。

【答案】C

(2009·广东高考)

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解析】一般而言夜有浓霜,白天会有晴好天气。这是因为霜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到了地面上物体温度降到0℃以下凝结而成的。霜的凝结不仅是地面温度降低,还要取决于天空有没有云,是否刮风。天空有密云的时候,就仿佛替大地盖上了一条被子,地面的热量不易散发,温度就很难降到0℃以下,地面温度在0℃以上时就不可能形成霜。可是在刮风的日子里,即便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由于冷空气积聚不起来,仍然结不成霜。换句话说,要结霜必须是天空少云,也不刮风,而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凝结成霜的这些条件,正是晴天的征兆,所以说“霜重见晴天”。

【答案】: D

(2009年·四川高考)

图2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2—3题。

图2

2. 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A. 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解析】首先确定该区域的位置,图中的经度为120°E、100°E、80°E,因此该图是沿36°N的北美大陆的温度变化。①处是山脉,海拔高,气温低;②地处在山脉的背风坡,地势低,受海洋影响小。

【答案】D

3. 有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解析】越靠近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越小,因此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小。①地因海拔高,气温低,等高线向低纬度(南)突出。相反,③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答案】A

(2009年·天津高考)

读某日08时地面天气图(图6)和文字信息,回答第4题。

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a→b 天气的空间变化。

4. 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a→b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解析】:从图中分析,a、b区域目前正受到冷锋系统的控制,a在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b 在锋前,气压低气温高,二者风力相当;同时冷锋雨区分布在锋前、锋后,故:降水状况、云量相当。【答案】:B

(2009年·全国卷1)

图2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第5题。

5. N地风向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N处在高压脊上,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只向低压,在北半球右偏----东北风

【答案】: A

(2009年·上海高考)

6.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列四图中

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A B C D

【解析】解析:对08雪灾时事地理及对流层逆温图示的考查。根据"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图示表达和发生在对流层大范围"近地面"综合回答.

【答案】:A

(2009年·福建高考)

云量是以一是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图3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7--8题。

7.据图中信息判断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解析】图示信息表明,甲地云量少,乙地云量多,故选B

【答案】: B

8.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季风

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确定乙地为我国的西南地区,受地形影响,水汽自南向北深入,故选A 【答案】: A

(2009年·广东高考)读图7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10.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对常见天气系统的掌握。M处为北半球低压中心—亚洲低压,综合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则甲处盛行东南风。此时为北半球夏半年,陆地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在陆地和海洋上分别形成低压和高压中心。

【答案】9 A 10 C

【考点精题精练】

一、选择题

2008年春节前夕,一场几十年一遇的大雪灾影响了全国百姓的生活,暴雪、冻雨使得交通堵塞、飞机停飞、通信设备受损,尤其像湖南、湖北这一带都启动了最高级别警示。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雪灾成因以及同期相关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南下冷空气势力偏强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③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极端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④三峡水库的修建⑤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水温偏低⑥我国南方地区气温的距平值为正值(注:距平值为实际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⑥

D.③④⑤⑥

2.当空中的雨落到近地面的物体和地面上时,立即凝结成冰,这就是冻雨。以下四幅对流层竖直方向上的温度结构示意图,最能够说明此次灾情中冻雨成因的是()

(2010·嘉兴期中)烟流的扩散有爬升型、熏蒸型、波浪型、平展型等不同形态,大气对流运动对烟流的扩散具有很大的影响。读下面四幅图,回答3~4题。

3.下列四种烟流扩散形态,与其对应的大气状况图正确的是

4.波浪型烟流出现的时间多在

A.晴朗的夜间 B.日出前后

C.多云的夜晚 D.晴朗的白天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经纬网(包含答案)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经纬网 一、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沿纬线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 A.甲B.乙C.丙D.乙和丙 2.有关丁地的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中纬度、东半球B.南半球、中纬度、西半球 C.北半球、低纬度、东半球D.北半球、中纬度、西半球 3.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2022年2月4~20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下图为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多分布于

A.东半球B.太平洋沿岸 C.北美洲D.高纬度地区 5.第24届冬奥会举办期间,北京 A.日落时间越来越晚B.日出方向为东北方 C.正午太阳高度减小D.昼夜长短差异增大 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6.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1小时 B.④地的地方时比③地晚80分钟 C.③地位于⑤地的正西方向 D.①②两点间距离等于②③两点间距离 7.飞机由②地飞往⑤地的最短航线方向是() A.一直向正东飞行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飞行 C.先向正南再向正北飞行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飞行 甘德国际机场(如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位置B.经济 C.地形D.人口 9.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10.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66.5°N B.60°N C.53°N D.40°N 目前我国已建有五个极地科考站,其分布如下面两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1.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是昆仑站(80°25′01″S,

2011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地理部分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卷 3.第I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媒体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复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D.地幔 2.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换成 A.喷出岩B.侵入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界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界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3~5题。 3.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4.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 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图3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6~8题。 6.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B.地质 C.气候D.水文 7.在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 8.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A.武汉-----广州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D.兰州----北京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高中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学案教案

高中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学案教案 Dociiiiient number [980

高一地理DL-10-01-003 《冷热不均弓I起的大气运动》导学案 编写人:刘利审定:文综组编写时间:2010-11-12 [学习目标] 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 2.理解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3.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重点难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学法指导】 图文结合法综合探究法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认真研读第一框和图.P29活动題意部分,准确无误地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原理。标出关键词句并记忆 用图示画出热量在大气和地面间传递的过程,并能用地理术语描述过程。重点标注(用数字表示): ①太阳短波辐射 ②大气吸收(少量太阳短波辐射) ③地面受热增温 ④地面长波辐射 ⑤大气吸收(大量地面长波辐射) ⑥大气逆辐射 学生总结: 地面的主要热源是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思考题: 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云,气温又比晴天高 知识点二:热力环流 认真亦丧蒙二框文本和图,阅读“热力环流” 一栏,达成以下自学目标“ ①准确无误地理解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 ②热力环流的运动有凡种形式首先是哪种形式 ③画出热力环流图(注意标注出近地面.上空的气压和等压面)

④根据等压面的弯曲,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活动题探讨:海陆风的形成。画出示意图.用地理术语组织答题要点。 ⑤正确理解城市热力环流并画出示意图。 【当堂检测】读右图,回答下列列问题: (1)比较①、②、③、④四的气压大小。 右图中存在一个热力环流,请用箭头画出 (3)描述甲、乙两地的气压、天气状况:比较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并说明理ill 0 【学习反思】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课时训练1: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图 一、选择题 1.(2009·宁夏高考)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则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820千米 B.1 020千米 C.1 220千米 D.1 420千米解析:本题考查球面上两点间距离的估算,意在考查考生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两地间经度差可以忽略,纬度差约为10°,根据“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可计算出两地南北距离约为1 110千米,而由于计算时忽略了经度差,两地实际距离应略大于1 110千米,故答案为C。 答案:C 2.在下列的四幅图中,经纬度位置相同的两点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解析:据图判断①(30°N,45°W),②(30°S,135°W),③(30°S,90°W),④(30°N,45°W),故经纬度位置相同的是①、④两地。 答案:D (2010·三亚模拟)人类的美丽家园——地球是一颗蓝色星球,也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仅有的存在生命的星球。然而,对于我们的地球,我们了解多少呢?亿万年来,地球上演绎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呢?科学家对地球不同纬度的经纬线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是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无论是经线还是纬线,都是随着纬度的增加变长 B.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变长,经线长度在变短

C.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变化是测量误差所致 D.经线长度的变化反映了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 解析:根据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知识,结合表中数据可以推出,“经度1度的长度(单位:km)”实际上是纬线长度,“纬度1度的长度(单位:km)”实际上是经线长度。随纬度的增加,纬线长度很快变短,经线长度略微变长,由此可以推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答案:D 4.在60°N处相距一个经度的两个地点的实地距离最有可能是() A.111.415千米 B.55.803千米 C.28.904千米 D.110.569千米解析:南北纬60°纬线的长度约为赤道长的一半,而由于地势的影响,可能会略大于一半。 答案:B 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四地位于北京(116°E、40°N)的东南方向,且经度间距离较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在四幅图中斜线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大的是() A.①所在方格 B.②所在方格 C.③所在方格 D.④所在方格 解析:判断两地经度距离时,取近不取远,即读劣弧,不读优弧;判断面积大小时,要注意比较纬度高低,低纬地区经度1°间距较长,越向两极越短。 答案:5.A 6.C 读图,回答7~8题。 7.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 A.一直向正东方向 B.一直向正西方向 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 8.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的过程中,途经的大洲和大洋 依次是() A.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 B.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C.太平洋—亚洲—印度洋 D.印度洋—非洲—大西洋 解析: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确定该图为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第7题,根据经纬网

2011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难,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工业基地 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 【解析】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跨国公司的工业布局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生产的最优区位,作为汽车生产,我国具有广阔而又极具潜力的市场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因而能降低其生产成本,但主要是为中国的合资整车厂而不是日本本土的服务。2、在产业转移时,技术最核心或附加值最高的环节一般是不会转出的,所以放在本土的应该为最重要的核心零部件厂,如发动机等。 【答案】1.B 2.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 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 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需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 【解析】3、相对于美国而言,巴西还有较大比例的内陆耕地资源待开垦,所以其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技术力量美国更优,大豆对水热的要求并不高,所以气候条件不是主因,而材料中强调的是技术与管理,不是劳动力数量。4、在四个答案中,对比美国和巴西,很容易排除ABC,只有D选项符合两者对比后巴西的优势。5、中国与巴西同属发展中国家,根据材料可知A选项正确 【答案】3.C 4.D 5.A 读图1,完成6~8题。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热力环流和风 课标内容解读:(目标细化) 运用图标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风的形成过程,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后仍思维模糊,概念混淆。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只有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活动视频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 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原理、总结规律的能力。 4. 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树立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教学难点: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案例教学 教学过程: 一、实验活动视频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实验活动,观看实验中的烟雾怎样运动,从而导入新课 二、目标展示,让学生一起细读本节学习目标。 三、讲授新课 1、要达成以上目标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检查大家预习情况,并补充气压、等压线、等压面的知识。

2、让大家背着知识行囊开启本节课的探索之旅。结合导学案及课本,大家有四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完成探究一热力环流的形成。第一个问题:地面受热均匀,大气有无明显运动,等压面怎样分布 第二个问题:等地面冷热不均时,大气首先怎么运动 第三个问题:大气的垂直运动会引起高空大气密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气压呢? 第四个问题:大气在水平方向怎么运动? 总结:大家整理思路,相互描述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第六个问题:观察大屏幕,观察等压面发生的怎样的变化? 第七个问题:(1)大气总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吗?(2)高压的数 值一定高于低压的数值吗?小试牛刀,练习本问题。 第八个问题: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 同学黑板画出海陆风、城市风示意图,并进行解释现象。 城郊之间也有热力差异,形成城市风,看下面两个小题:通过小题加强对城市风的理解。 在城市风的高空,气流有城市流往郊区,在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往城市,大气的这种水平运动就是风。下面我们继续本节课的探索之旅,大家有两分钟的时间先独立思考,再有两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探究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一:画出导学案两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并比较大小 问题二:如果仅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将会如何运动?

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精析(26套)第十章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三部分第十章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选择题 (2010·淮安模拟)右图为参加2009年中国60周年国庆阅兵 的陕北“安塞腰鼓队”。陕西省安塞县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 丘陵沟壑区。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 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 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据此回答1~3题。 1.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A.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现代以人为因素为主 B.史前及现代水土流失都以自然因素为主 C.史前及现代水土流失都以人为因素为主 D.史前以人为因素为主,现代以自然因素为主 解析:人类社会之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已存在,故只能是自然因素;人类历史时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植被破坏、轮荒、开矿等人类活动造成的。 答案:A 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 B.风力强盛 C.土质疏松 D.高原地貌 解析:水土流失是塑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而土质疏松等又是发生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 答案:A 3.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D.人类只能减轻或者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 解析:现代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因此人类也可以根治水土流失。 答案:C 2009年2月1日正式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读图回答4~5题。

2011年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一卷

2011年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卷新课标卷)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 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 读图1,完成6~8题。 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 B.55m C.60m D.65m 7.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m B.40m C.90m D.65m 图2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9~ll题。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热力环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2 课时)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学案 【课程标准】 1、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一、发现生活 通过观察生活中走马灯和冰柜冷气运动的现象我们得到:某区域, 空气受热会膨胀,垂直方向上做运动→气温高空气密度 空气遇冷会收缩,垂直方向上做运动→气温低空气密度 二、探究原理 1、运动(记忆2 分钟) 受热处:大气上升运动,部分空气外流,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周围空气过来补充,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遇冷处:大气下沉运动,部分空气进入,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大气密度增大,空气向周围扩散,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由此得出结论:风的运动方向由密度大的地方流向密度小的地方。 即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这就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 请记住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运动的动力来源——太阳辐射 2、气压 联想:潜艇下潜,随着水深增加,压强会;上浮过程中,压力逐渐。请你依据上句完成描述: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逐渐,随着海拔降低,气压逐渐。 3、气压变化 均质的条件下,等压面相互平行,用平滑的直线表示;当近地面大气出现受热不均,会怎样? 小组讨论: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爬黑板) 1)请标出近地面气压高低,那等压面会如何变化呢? 2)请你尝试添加等压面形态,并标注高空气压变化,完成等压面变形。 4、思考:近地面和高空四处气压由大到小该如何排序,你是如何判断的? 5、总结规律(记忆2 分钟): 1)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在水平方向上,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3)近地面与对应高空的气压状况和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相反;三、实际应用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可以用热力环流解释。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课时训练2: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一章第二节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选择题 2009年7月22日上午8时左右,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了2000多年来时间最长、范围较大的日全食。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包含太阳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地月系 D.太阳系 解析:由天体系统的形成可知,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天体,八大行星等天体绕其运转的天体系统。故太阳系是包含太阳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答案:D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日食的是( ) 解析:日食是地球进入月球的本影区形成的,故日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中间。 答案:A 新京报2009年10月1日报道,国家国防科工局昨日证实,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推迟发射,原因是要结伴去火星的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推迟至2011年发射。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表,回答3~4题。 23小时 3.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主要原因可能是() A.火星距日较远 B.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特别强 C.火星大气保温作用非常弱 D.火星上昼夜更替周期比较长

4.太阳系中地球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 A.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火星比地球距离太阳较远,所以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答案:3.A 4.D (2010·淄博一模)读下图,完成5~6题。 5.图中太阳电池的运行轨道属于() A.恒星轨道 B.彗星轨道 C.行星轨道 D.卫星轨道 解析:太阳电池围绕地球运行,而地球属于行星,围绕行星运行的轨道是卫星轨道。答案:D 6.图中开发的能源类型是() A.太阳风 B.核能 C.太阳能 D.光能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电池利用的太阳光,其开发的能源类型是太阳能。 答案:C 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太阳黑子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有关知识完成7~8题。 7.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一般是指() A.地球公转从近日点到远日点所需的时间 B.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同一地点所间隔的时间 C.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间隔时间 D.太阳黑子数由最多到最少的平均间隔时间

【人教版三维设计】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7讲世界陆地地貌

【人教版三维设计】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7讲 世界陆地地貌) [考纲要求] 1.世界地理概况:(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识讲解]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大洲和大洋 (1)七大洲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广大的陆地有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 ”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 内海—渤海 边缘海—东海、南海 最大海—珊瑚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2、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地形的概念: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 大洲

2011年高考地理四川卷(高清、含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 统一考试(四川卷)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 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该生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 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解析】该题以2010年的四川省人口统计为情境考察了10年间四川省人口的数量、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及原因,自然增长率由0.51%下降到0.23%,典型的出生率低、死亡率低,现代型;总人口减少不到200万,人口密度十年来不可能是大幅减小;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的是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2223万增加到3217万,增长了993万,增长率为44.7%。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答案 1.A 2.D 图2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常住人口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 (注:数据来源于全国人口普查) 图1 2000年 2010年 8235万 图2 10°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乙地所在国家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 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 4.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 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 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 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 【解析】该题以地形剖面示意图考查了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推理,对定位要求下降。综合考查了地形、工业、农业、盐度、气候与植被等知识点,该剖面在南美洲自北向依次经过了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穿过的地形是以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为主,巴西的工业集中东南沿海,热带经济作物集中分布在巴西高原东南,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热带草原区;甲地海水是巴西暖流,来自赤道暖流,对岸海域是非洲的西部是本格拉寒流,是上升流;甲地大陆沿岸是热带雨林风光,甲地对岸的非洲的西部沿岸是热带沙漠景观。 答案 3.C 4.A 图3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年蒸发量小于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6.在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的时期,丁区域可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油菜花黄蜜蜂忙 B.阴雨绵绵面梅子黄 C.稻田受旱暑骄阳 D.落叶遍地球疯狂 【解析】该题以中国局部区域考查了等值线的 判读,图中给出了明显的长江和黄河信息,丁地湖北省,丙地年蒸发量在600mm 内,应该是大于600mm ,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有三个600mm ;甲 地区年蒸发量等值线密集,乙地稀疏,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内、外流区分界线大致相当于200mm 等降水量线,在图中更偏背的位置。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时是我国的夏季中7-8月,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稻田受旱暑骄阳。 答案 5.C 6.C A. 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 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 ③——大兴安岭西侧 D. ④——西经130度附近 图3 30 。 。 。 N N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课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试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海陆风、城市风和山谷风的形成 二、探究与突破 知识点二热力环流及其应用 ☆探究:知识形成 (一)阅读教材P30”热力环流的形成”图及第一段,完成以下问题: 1、当A地受热,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 A地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会 (上升、下沉);B、C两地冷却,近地面空 气收缩,B、C两地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 会(上升、下沉)。请用箭头在图 一中ABC三地的线条上标出空气的垂直运动 状况。 图一 2、A地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密度会 (增大、减小),气压会(增大、 减小),从而形成(高气压、低 气压),A地高空空气聚积,密度会 (增大、减小)形成(高气压、低气 压);B、C两地近地面空气冷却收缩,密 度会(增大、减小),气压会 (增大、减小),形成(高 气压、低气压),BC两地高空空气下沉, 空气密度会(增大、减小),形成 (高气压、低气压)。请在图二中将ABC 三地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状况填在对应位 置(1~6)。 图二 3、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图三中,近地面水平方向上空气由 (A、B、C)流向(A、B、C),高空 水平方向上空气由(A`、B`、C`)流 向(A`、 B`、C`);请同学们在图 三中将A、B、C三地近地面和高空空气水 平运动状况用箭头表示出来。

图三 (二)归纳: 1、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气体受热上升,在高空形成气压,地面形成气压;气体冷却下沉,地面形成气压,高空形成气压。高低压之间形成了。 ☆突破:知识运用 (三)练习: 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A B、C两地,气压比B、C两地。 (2”画出高、低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以正确表示热力环流。(3)热力环流是指由于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空气运动的一种形式。 2、读图回答: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同一等压面上的点气压值是相同的,当地面受热均匀的时候如图一(ABC三地气温相同、气压相同),等压面是水平的,气压值在垂直方向上发生改变,从近地面向高空逐渐降低,等压面为互相平行的水平面。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中海拔最高的是(1、2、3),气压最高的是(1、2、3)。(2)图二中A、B、C、D四处气压值最低的是: A.A B.BC.CD.D (3)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 A.A B.BC.CD.D (4)图一图二两图哪一个能正确表示热力环流气压分布状况(图一、图二)。 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例如市区和郊区之间、海陆之间山坡和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及答案(海南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地理 第1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图1显示的长江大桥创造了多项世界记 录:最大主跨(1088米)、最深桥基、最高桥塔 和最长拉索。建造该桥经历的挑战是气象条件 差(面临台风等的威胁)、水文条件复杂(江面 宽,水深,浪高)、基岩埋藏深(达300米)、航 运密度高等。据此完成l~2题。 1.该大桥位于 A.湖北 B.江西 C.安徽 D.江苏 2.该桥主跨度大是为了 A.保证通航顺畅 B.降低施工成本 C.减轻台风影响 D.缓和海潮冲击 读图2,完成3~5题。 3.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 A.南北 B.东西 C.东北一西南 D.西北一东南 4.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 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 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 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 5.甲河流域处于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某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 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

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据此完成6~8题。 6.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A.昼夜温差大 B.年降水量少 C.水土流失严重 D.地质灾害频发 7.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A.当地降水 B.远程调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 8.该河谷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甘 B.新 C.藏 D.滇 图3表示某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读图3,完成9~11题。 9.图4中的气候资料,与图3中R城市气候相符的是 10.Q地降水量多于其周边地区,主要是因为Q地 A.距海洋近 B.气旋活动频繁 C.多地形雨 D.多锋面雨 11.图3所示区域的典型农业景观为 A.牧场辽阔 B.灌渠纵横 c.陡坡梯田 D.水田密布 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12~13题。 12.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A.研究 B.设计 C.零部件生产 D.组装 13.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测试题

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测试题:中国地理概况 训练指要 本训练点是针对中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识记和基本理解方面的一个测试。 一、选择题 1.我国高原中,地面起伏不大,除几条山脉外,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这个高原是()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 2.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绿洲的盆地是() 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D.准噶尔盆地 3.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主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A.半湿润和半干旱的界线B.年平均气温0°C等值线 C.800mm等降水量线D.暖湿带与中温带界线 4.我国下列地区中,受冬季风影响时间最长、影响强度最大的是() A.内蒙古高原B.华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D.黄土高原 5.某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2.8°C,7月平均气温为29°C,年平均降水量为1260mm。这个城市是我国的( ) A.北京B.哈尔滨C.武汉D.广州 6.我国主要淡水湖轮廓与其名称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鄱阳湖——B.洞庭湖—— C.太湖——D.洪泽湖—— 7.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A.疏通航道B.发展灌溉C.防洪D.沿岸绿化 8.适宜种植春小麦、甜菜的商品粮基地是() A.华北平原B.松嫩平原C.江淮平原D.辽河平原9.2000年春,西藏易贡藏布河沿岸发生大滑坡崩塌,致使易贡藏布河堵塞,其最大潜在威胁是() A.滑坡体与河水一起形成泥石流 B.土坝堵塞河道、上游水位上涨,易诱发地震 C.土坝不牢,跨坝后洪水飞泻直下,危及下游地区 D.土坝堵塞河道,致使下游地区干旱缺水 10.下列铁路中、不跨长江干流的是() A.京沪线B.成昆线C.川黔线D.襄渝线11.我国西北地区物资出口最为便捷的港口是() A.连云港B.青岛C.天津D.秦皇岛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学案(教学类别)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1课时) 【知识重点】 运用图示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和掌握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知识难点】 1.大气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 【思维导图】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大气的受热过程 ①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过程中,部分被大气或,大 部分到达,并被地面吸收和。 ②地面吸收而增温,同时又以的形式 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③吸收地面辐射以后又以、等 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4.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削弱作用方式:①②③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二)热力环流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热力环流 定义: 它是大气运动的的形式。 3.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海陆风:白天吹夜晚吹 山谷风:白天吹夜晚吹 城市热岛环流:形成原因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关的是()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B.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C.日出前和日落后的天空仍然明亮D.沿海地区晚上吹陆风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和形成的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B.子时、大气逆辐射最强 C.午后2点左右、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D.上午10点左右、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3、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 A.物质循环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地球运动

4、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球自转偏向力 C.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D.气压差异 5、下列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B.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高 C.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低D.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6、根据城市环流原理,上海市今后的造林重点区应在() A、农村 B、近郊 C、郊区 D、市区 7、关于右图的错误叙述是() A、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B、丁处的气压高于丙 C、若丙处气温为1℃,则乙处气温一般低于25℃ D、甲、乙、丙、丁之间形成的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8、综合题 右图是我国某地阴天和晴天 时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后回答: (1)表示阴天气温日变化曲线 的是(A、B),形成这种变化 的原因是。 (2)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天的夜里?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2课时) 【知识重点】 1.大气运动过程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掌握大气运动过程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磨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知识难点】

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课时训练3:地球的运动—自转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 一、选择题 读图,完成1~2题。 1.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点位于乙点的()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解析:由图中的箭头可以判断,该图是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根据图中的位置,可判断甲点位于乙点的西南方。 答案:B 2.条件同上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转线速度甲地大于乙地 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C.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11小时 D.12月22日白昼时间甲地大于乙地 解析:甲、乙两地角速度相同;乙地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于甲地;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6小时左右;12月22日白昼时间甲地大于乙地。 答案:D (2010·合肥市检测)读经纬网图,回答3~4题。 3.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A.S1=0.5S2 B.S1=S2 C.S1=1.5S2 D.S1=2S2 解析:A、D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距离约为111千米,即A、D的距离S2约为6660千米;A、B同位于北纬60°纬线上,在该纬线上,经度相差2°的距离约为111千米,即A、B的距离S1约为9990千米,S1=1.5S2。 答案:C 4.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解析:当晨昏线经过A、C两地且A、C之间为昼弧时,这种情况出现在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直射点向北、向南移动时各出现一次;同理,当晨昏线经过A、C两地且A、C之间为夜弧时,也会出现两次。 答案:D (2010·郑州检测)读图,回答5~6题。 5.在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时,奥运会倒计时牌变换的瞬间, 其倒计时天数将从() A.367天跳入366天 B.366天跳入365天 C.365天跳入364天 D.367天跳入365天 解析:因为2008年为闰年,二月份为29天。 答案:A 6.在下列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中,若阴影部分表示8月8日,此刻能正确表示北京奥运 会开幕式时日期范围的是() 解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间为8月8日20时,此时180°经线为0时,故全球同属于8日。 答案:D 读东半球部分图,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C地的昼长为8小 时。据此完成7~9题。 7.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23°26′S,0° B.23°26′S,20°W C.23°26′N,160°E D.23°26′N,180° 8.此刻国际标准时间为() A.0时 B.12时 C.13时20分 D.10时40分 9.此刻全球两个日期的范围比是() A.1∶17 B.4∶5 C.8∶9 D.10∶17 解析:C地昼长是8小时,结合图示推断AB为昏线。此图为东半球部分图,可知B 点所在经线为20°W。第7题,昏线(AB)与北极圈相切则太阳直射23°26′S,B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第8题,根据A点地方时为18时计算国际标准时间。第9题,根据B点所在经线为20°W,地方时为12时,可计算0时经线,从而知全球两个日期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模块测试题9

第七章中国地理综合检测卷 (测试时间:6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读下面四幅图,回答1~2题。 1.2008年10月14日上午11时,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标志着黑瞎子岛回到祖国的怀抱。该岛位于()A.①图中 B.②图中 C.③图中 D.④图中 2.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相邻国家() A.朝鲜 B.韩国 C.俄罗斯 D.蒙古 读我国部分省区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3~4题。

3.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因素④副热带高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此时沿海岸分布的28℃等温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B.河流汛期逐渐变长 C.降水量越来越大 D.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下面是M地—重庆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M地位于重庆的()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正北方向 6.①、②、③三个地形区都是盆地地形,则其共同具有的地理特征是() A.都是我国的内流盆地 B.都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C.都位于我国的季风区 D.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7~9题。 7.图中城市①的主要工业部门是() A.采掘工业 B.机械工业

C.棉纺织工业 D.毛纺织工业 8.图中城市③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原料来源地组合正确的是() A.采煤工业—鄂尔多斯的煤 B.钢铁工业—白云鄂博的铁矿石 C.毛纺织工业—内蒙古草原的羊毛 D.制糖工业—河套平原的甜菜 9.连接城市②③的铁路是() A.京包线 B.包兰线 C.包神线 D.集二线 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图示黄河段沿程年平均水温曲线是() A.X1 B.Y1 C.X2 D.Y2 11.河流水温变化与其流经地区的气候相关。Y河甲河段冬夏季水温差异小,因其穿行在() A.横断山区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太行山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