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安煤矿通风设计初稿

居安煤矿通风设计初稿

1.1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矿井概况

1.1.1地理位置

居安井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北部居安区,距淮南市政府所在地洞山约28km。向南西至淮南凤台县城约24km,南以淮河与淮南老矿区相隔,西有张谢矿区相邻,地跨淮南华集泥河镇、田集、古沟二个乡。

1.1.2井田范围

东起0勘探线,西至Ⅸ勘探线及井田技术边界线与华三矿相接,北以F2华集背斜轴、F5断层为界与华二矿为邻,南13-1煤层-800m等高线地面投影线,东西走向长约5km,倾斜宽约3.5km。

井田的水平面积按下式计算:

=(2-1)

S?

L

H

式中:S——井田的面积,Km2;

H——井田的水平宽度,Km;

L——井田的平均走向长度,Km。

则,井田的水平面积为S=H×L=5×3.5 =17.5Km2

具体范围以淮南矿业集团居安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1000000520023])规定的29个拐点圈定范围为界。煤层的倾角最大为17°,最小为15°,平均为16°。

1.1.3 交通条件

每天都有定点客运车直达蚌埠、凤台、阜阳、合肥、南京等地。淮河距本矿约20km,可通航运。井田交通极为方便,合阜铁路贯穿淮南矿区,有专用线支线直达本矿,淮南铁路公路两用桥和淮南老矿区相邻,市内有12、112路公共汽车和井田相通。

1.1.4气候条件

本区属过渡型气候,季节性明显,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平均的气温15.1℃,极端最高气温41.2℃(66年8月8日),极端最低气温-22.8℃(69年1月31日)。

年平均降雨量926.3mm,最大1723.5mm(1954年),最小471.9mm(1966年),日最大降雨量320.44mm,小时最大降雨量75.3mm,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约占全年的40%。

年平均蒸发量1610.14mm,水面最大2008.1mm(1958年),最小1261.2mm (1980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潮湿系数近0.5。

春夏两季多东南风、东风,秋季多东南、东北风,冬季多东北、西北风。平均风速3.18m/s,最大风速20 m/s。

年初霜在11月上旬,终霜期为次年4月中旬,无霜期191~238天。

初雪一般在11月上旬,终雪在次年3月中旬,雪期72~127天,最长138天,最短26天。最长连续降雪6天,日最大降雪量160mm。

冻结及解冻无定期,一般夜冻日解。冻结深度40~120mm,最大冻土深度300mm。

1.2 煤层赋存特性

1.2.1 煤系地层

居安井田煤系地层属于石炭系上统和二叠系下统,基底底层为中奥陶统

马家沟组石灰岩,煤系地层总厚度约为600米,含煤5层,煤层总厚度达9.6米,含煤系数为3.96%,地层特征与开平煤田其他井田基本相同。

表1.2.1.1 矿井地层一览表

图1.2.1.1 居安煤矿综合柱状图

1.2.2 煤层特性

(1)、含煤性

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下二迭统山西组(含煤3层)及下石盒子组(含煤4~6层)。两组地层平均总厚177m,含煤7~9层。

(2)、煤层对比

依据本地区的含煤地层的沉积规律和各煤层的自身特征,对煤层的对比方法采用标志层法、测井曲线组合法、层间距法以及煤层底板等高线发展趋势法和其他辅助方法反复对比,互相印证后认为:11煤层与其他各煤层相比较为可靠(3)、可采煤层

井田内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共五层,煤7、煤8、煤9、煤11、煤12。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煤11、煤12。

(4)、11煤层厚度5.0m,倾角15°,12煤层厚度4.6m,倾角17°。

井田境界

(1)井田范围

井田位于居安一级阶地的西缘;南与凤台井田连接,西与淮南老矿区毗邻,北与照家塔矿接壤,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 4’16”~ 1100 10’18”、北纬:390 18’ 31”~390 22’43”。

(2)开采界限

根据井田内岩层出露及钻探所得资料,本井田地层由老至新为:上三迭统永坪组(T3y)为煤系地层沉积基底,岩性为灰绿色巨厚层状细及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灰绿、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可采煤层即主采煤层为11煤层;其他煤层均为不可采煤层。因此,在矿井设计中,在矿井设计中,只对11、12煤层进行设计。

开采上限:11煤层以上没有煤层。

下部边界:11煤层以下有12和9号煤层。

井田走向最大长度为5。90km,最小长度为4.10km,平均长度为5km。井田倾向的最大长度为3.80km,最小长度为3.20km,平均长度为3.5km。煤层的倾角最大为17°,最小为15°,平均为16°。井田的水平面积为:17.5km2。

1.2矿井地质条件

1.3.1 地质构造

居安矿区构造基本特征

居安矿区位于淮南复向斜轴部偏北,基底为坚固的前震旦系结晶岩系。印支期及其以后的历次构造运动对本区的影响甚微,主要表现为垂向运动,仅形成一系列的假整合面,无岩浆活动,未发现大的断层,矿区系鄂尔多斯早中侏罗世含煤盆地的一部分。矿区内基本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N20°~30°W左右,倾向S60°~70°W左右,地层倾角为16°~18°,煤层底板具宽缓的波状起伏,在东部稍有隆起。

1.3.2水文条件

(1)含水层、隔水层及其特征

井田内主要有9个含水层组,4个隔水层组。其中,新生界4个含水层组,1个隔水层组;二迭系石盒子组1个含水层组,1个隔水层组;二迭系山西组1

个含水层组,1个隔水层段;石炭系太原群2个含水层组,1个隔水层段;奥陶系中下统1个含水层组。

1)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孔隙潜水含水层:此层厚21m左右,砂岩较发育,单位涌水量0.152~4.167×10-3/s.m2,渗透系数0.654~23.06m/d,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属强含水层。

2)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孔隙承压水含水层:此层厚33m左右,中砂层厚21m,单位涌水量0.594×10-3/s.m2,属中等含水层。

3)上第三系上部松散孔隙承压水含水层:此层厚70m左右,单位涌水量0.198~0.468×10-3/s.m2,渗透系数为0.476~0.87m/d,属中等含水层。

4)新生界底部隔水层:此层厚31m左右,其中粘土层厚25m,可塑性好,分布广泛且稳定,为一良好隔水层。在16线以北变薄,起不到隔水作用。

5)下石盒子组三煤组顶板砂岩裂隙承压水含水组:此组厚45m左右,含水层为中、细砂岩,单位涌水量0.000431~0.0399×10-3/s.m2,渗透系数为

0.00616~0.361m/d,属弱等含水层。

6)山西组二2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承压水含水组:此组厚52m左右,含水层为中、细砂岩,单位涌水量0.000367~0.0804×10-3/s.m2,渗透系数为0.00172~0.0338m/d,属弱等含水层。

7)石盒子与山西组间隔水层:下石盒子组三煤组顶板砂岩含水层山西组二2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之间有厚38m的泥岩、砂质泥岩、铝土岩,且分布稳定,起到了良好的隔水作用。

8)山西组与太原群间隔水段:二2煤层底板太原组之间有50m左右的细、粉砂岩和泥岩,岩石致密,为良好的隔水层。

9)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组:此组厚32m左右。全井田发育稳定,岩溶裂隙最为发育,单位涌水量0.125~0.793×10-3/s.m2,渗透系数为0.801~4.904m/d,水量相对丰富,但不急条件不良,属中等含水层。

10)太原组下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组:此组厚24m左右。单位涌水量0.121~1.216×10-3/s.m2,渗透系数为0.703~7.473m/d,水量大,属中等含水层。

11)太原组上段与下段间隔水层段: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组与下段灰岩含水组之间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组成,为良好的隔水层。

12)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组:此组厚度不详。单位涌水量

0.00843~0.704×10-3/s.m2,渗透系数为0.0561~1.878m/d,岩溶裂隙发育不均,富水性明显差异,属中等~强含水层。

(2)矿井涌水量

地质报告中预计矿井涌水量:正常180m3/h;最大220m3/h。

1.4 矿井安全条件

1.4.1瓦斯

根据设计要求,居安矿设计为高瓦斯矿井。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1.4m3/t。为便于开采,拟安装瓦斯抽放系统。

根据地区赋存分布分析,大致有如下规律:

(1)向斜轴附近一般瓦斯含量较高。

(2)煤层瓦斯含量随其上覆岩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3)煤层顶底板岩性较致密,岩层组合较好地段,瓦斯含量较大。

因本井田瓦斯涌出量较大,矿方在生产期间,应加大瓦斯抽放、瓦斯监测、施工作业规程编写周密、详细等工作力度,便于矿井安全生产。由于瓦斯在煤矿通风设计中有特殊的意义故通风设计时会再次对瓦斯作深入讨论。

1.4.2 煤尘爆炸性

居安矿各主采煤层局部地段受火成岩影响变质为无烟煤,煤层爆炸性指数一般都大于28%。11煤层、12煤层爆炸性指数更大,一般为30%~35%。

试验表明,居安矿各主采煤层煤尘均具有爆炸危险性,火焰长度最大达

400mm,岩粉量最大达75%,大多数煤层爆炸性强。

1.4.

2.

1 华兴

矿主采

煤层爆

炸试验

成果表

1.4.3煤层自然

井田应用着火温度降低值测定法,对主采煤层进行过氧化程度测试。勘探阶段对11煤层取送样32个,生产阶段对11、12煤层取送样5个。测试结果表明,可能自燃~很容易自燃的样品占78%,不自燃样品占22%,说明主采煤层均具自燃发火性。

开采表明,潘一矿13-1投产以来,采掘面计5处明显发火,计10处出现火灾隐患,煤层自燃发火期为3~6个月

1.4.4地温

居安矿井施测井温钻孔23个。

井田钻孔测温深度一般均到600m,最大测温深度达900m。构成地温剖面4条,即Ⅴ线、Ⅴ~Ⅵ线、Ⅵ线、Ⅶ线。测温成果表明,井田内地温垂向上正常,全层地温梯度为1.7~3. 9℃/百米,平均2.7℃/百米;基岩地温梯度为1.5~4.1℃/百米,平均2.8℃/百米。井田北部基岩地温梯度一般为3.0~4.1℃/百米,属地温异常区;井田南部基岩地温梯度一般为1.5~2.9℃/百米,属地温正常区。横向上,基岩界面井温度变化范围为22.2~30.2℃,各钻孔-350m

切面井温度变化范围为24~34.4℃;-380m切面井温度变化范围为25.7~34℃;-530m切面井温变化范围为27.3~39.1℃;-670m切面井温变化范围为

29.2-40.3℃;-800m切面井温度变化范围为31.7~42.3℃。

2. 井田开拓

2.1矿井工业储量

2.1.1储量计算依据

(1)根据居安矿井田地质勘探报告提供的煤层储量计算图计算;

(2)依据中国国土资源部2002年颁布的DZ/TO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其资源/储量估算指标详见表2.1.1.1

表2.1.1.1 资源储量估算指标

2.1.2储量计算

(1)地质储量计算 根据储量计算公式

Z = S ×M ×r /cos16° 式中:Z —地质储量,Mt ; S —井田面积,m2; M —厚度,m ;

γ—容重,1.40t/m3。

地质储量Z=17.5×9.6×1.40/cos16°= 244.68Mt (2)工业储量算

111122*********g Z b b M M K

=++++

式中:

Zg —— 矿井工业储量,万t;

111b —— 探明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万t;

122b——控制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万t;

M——探明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万t;

211

M——控制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万t;

222

333——推断的资源量,万t;

K——储量系数,取0.7-0.9。

地质储量中,探明的资源量占60%,控制的资源量占30%,推断的资源量占10%;在探明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和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分别占80%和20%;控制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和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也分别占80%和20%;储量系数K取0.7。

代入数据得:

Zg= 244.68×60%×80%+ 244.68×30%×80%+ 244.68×60%×20%+ 244.68×30%×20%+244.68×10%×0.7

=237.34 Mt

(3)安全煤柱留设原则

1)工业场地、井筒留设保护煤柱,对较大的村庄留设保护煤柱,对零星分布的村庄不留设保护煤柱;

2)各类保护煤柱按垂直断面法或垂线法确定。用岩层移动角确定工业场地、村庄煤柱。基岩移动角为δ=72°,γ=75°,β=73°,?=50°。

3)维护带宽度:风井场地20m;

4)断层煤柱宽度30m,井田境界煤柱宽度为20m;

5)工业场地占地面积,根据《煤矿设计规范中若干条文件修改决定的说明》中第五条,工业场地占地面积指标见表2.1.2.1。

表2.1.2.1 工业场地占地面积指标

(4)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1)煤柱损失量计算

①井田边界保护煤柱

井田边界保护煤柱留设20m 宽. 边界长度约为:17km 因此边界煤柱损失量:

Z 边 =17×0.02×9.6×1.40÷cos16°=4.75Mt

② 地面建筑物煤柱

由于村庄已迁出,故不留保护煤柱。 ③工业广场保护煤柱

在计算中,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可按井田工业储量的5%留置, 则工业广场保护煤柱损失量为: 5%×237.34=11.87 Mt (5)矿井设计可采储量计算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是矿井设计的可以采出的储量,可按下式计算:

()k g Z Z P C

=-? (2-4)

式中:

Zk ——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万/ t

p ——永久保护煤柱损失量,万/ t ;

C ——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小于0.75;中厚煤层不小于0.8;薄煤层

不小于0.85;地方小煤矿不小于0.7。 则,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Zk=(237.34-4.75-11.87) ×0.75 = 165.54Mt

2.2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及服务年限

2.2.1矿井工作制度

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相关规定,确定矿井设计年工作日为330天,作业制度采用“三班采煤,一班检修”的四六工作制。

2.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确定依据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第2.2.1条规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应根据资源条件、开采条件、技术装备、经济效益及国家对煤炭的需求等因素,经多方案比较或系统优化后确定。

矿区规模可依据以下条件确定:

1)资源情况:煤田地质条件简单,储量丰富,应加大矿区规模,建设大型矿井。煤田地质条件复杂,储量有限,则不能将矿区规模定得太大;

2)开发条件:包括矿区所处地理位置(是否靠近老矿区及大城市),交通(铁路、公路、水运),用户,供电,供水,建筑材料及劳动力来源等。条件好者,应加大开发强度和矿区规模;否则应缩小规模;

3)国家需求:对国家煤炭需求量(包括煤中煤质、产量等)的预测是确定矿区规模的一个重要依据;

4)投资效果:投资少、工期短、生产成本低、效率高、投资回收期短的应加大矿区规模,反之则缩小规模。

(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居安矿井田储量丰富,煤层赋存稳定,顶底板条件好,断层褶曲少,倾角小,厚度变化不大,开采条件较简单,技术装备先进,经济效益好,交通运输便利,市场需求量大,宜建大型矿井。

由此,确定居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80t/a (3)矿井服务年限

矿井服务年限必须与井型相适应。

矿井可采储量Z k 、设计生产能力A 矿井服务年限T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k

z T A K

=

? (2-5)

式中: T ——矿井服务年限,a ;

Z k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万t ;

A ——设计生产能力,万t ; K ——矿井储量备用系数,取1.4; 则,矿井服务年限为: T=165.54/180×1.4=65.7a

符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要求

(4)井型校核

按矿井的实际煤层开采能力,辅助生产能力,储量条件及安全条件因素对井型进行校核:

1)煤层开采能力

井田内11煤层平均5.0m,为厚煤层,赋存稳定,厚度变化小。根据现代化矿井“一矿一井一面”的发展模式,可以布置一个大采高工作面保产。

2)辅助生产环节的能力校核

矿井设计为大型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开拓,运煤能力和大型设备的下放可以达到设计井型的要求。工作面生产的原煤经运输平巷到大巷运到井底煤仓,再经主井提升至地面,运输能力大,自动化程度高。副井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提升、下放物料,能满足大型设备的下放与提升。大巷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运输能力大,调度方便灵活。

3)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与整个矿井的工业储量相适应,保证有足够的服务年限,满足《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要求,见表2.2.2.1。

表2.2.2.1 我国各类井型的矿井和第一水平设计服务年限

2.3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2.3.1确井筒形式

(1)井筒形式的选择

1)选择的一般标准

煤层赋存和地形等条件具有平硐开拓条件时,应首先考虑采用平硐开拓。当平硐以上煤层垂高或斜长过大时,多开地面出口有利时,可采用阶梯平硐开拓。

对于煤层赋存较浅,表土层不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缓倾斜、倾斜煤层,应尽量采用斜井开拓。各种提升方式的斜井井筒倾角一般规定如下:

串车提升≤25°

箕斗提升 25°~35°

输送机≤16°对于有条件的矿井,在急需煤炭地区,其浅部可采用片盘斜井开拓,提前出煤,有小到大,然后集中斜井开拓。片盘斜井可一个片盘生产,一个片盘准备。

采用立井开拓的一般条件为:

①煤层赋存较深或冲积层较厚时;

②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井筒需要特殊施工时;

③多水平开拓的急倾斜煤层;

④其他井筒形式无法开拓的条件。

根据井田特点,结合地面布置,采用单一的开拓方式不能满足通风、安全生产、提升、运输时或单一开拓不合理时,可采用平硐—立井、平硐—斜井、斜井—立井等综合开拓方式。

第一水平采用立井开拓的大中型矿井,其延深方式可采用延深井筒方法开拓深部水平,或采用胶带输送机暗斜井和至延深副井的开拓方式。当条件受限制时,主副井不能直接延深时,也可采用暗立井延深开拓方式。

大型矿井采用立井多水平开拓,而第二水平采用暗斜井延深时,暗斜井井筒个数、主副暗斜井的提升能力,以及通风安全等条件均应作详细计算,避免出现暗斜井能力不足,要特别注意副井提升能力的校核。

采用立井多水平开拓时,为避免出现多段提升,增加生产环节,不宜多次采用暗斜井延深,避免增加设备占用量,增加投资费用。

2)本矿井的井筒形式

由于居安矿井煤层埋藏较深,且倾角较小,所以,本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2)、确定工业广场及井口位置

工业广场及井口位置确定的原则若下:

1)对初期开采有利,即储量必须可靠,井巷工程量省,建井工期较短。

2)应使井田两翼储量大致平衡,即井筒应位于储量中心,利于井下运输、通风和开采系统布置,减少生产经营费用。

3)尽量不占良田、少占农田。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布置工业广场,以便使地面生产系统合理,便于与外界沟通,使运输方便。

4)井筒应尽量避免穿过流沙层、较大含水层、较厚的冲积层、有煤和瓦斯突出的煤层以及较大面积的采空区和大断层,以减少施工困难,并尽量少压煤。

5)工业广场和井筒应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不受洪水、岩崩、泥石流、滑坡及森林火灾的威胁。

6)用斜井开拓时,应考虑井筒层位的合理选择,考虑其经济技术的合理性。

居安工业广场和主副井井口布置在井田走向的中央,对于本矿井井田走向中央也大致是井田储量中央。

2.3.2 风井位置的确定

风井位置应根据通风系统合理选择

(1)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系统时,主、副井筒设在井田中央,风井设在井田上部边界中央。

(2)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时,进、回风井并列在工业广场内。一般可利用副井进风,主井回风,也可以设单独回风井。

(3)采用对角式通风系统时,风井设在井田两翼上部边界。

(4)采用分区式通风系统时,回风井设在各采区的上部边界。

根据居安矿的生产实际:产量为180万吨/年。为保证井下生产时有足够的风量并考虑到尽快投产的需要,本矿井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

2.3.3 确定阶段和开采水平

(1)井田划分阶段

根据井田条件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如表

表2.3.3.1 矿井阶段垂高表

水平垂高可大于250 m。

采用上下山开拓时井田范围确定后,可以看到井田范围较大,可将井田划分为阶段。该井田的倾向为3.5千米,倾角为16°,可得该井田最高端与最低端的高差△H为

△H=3500×sin16°=964.73m

故可将井田进行阶段式再划分,由于△H等于964,故可将井田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垂高为350m,第二阶段垂高为314m,第三阶段垂高为300m。

(2)井田划分水平

开采水平的确定是矿井设计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基本建设投资及生产经营费用,是矿井开拓的重要参数。

开采水平的高度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及水平接替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1)是否有合理的阶段斜长;

(2)阶段内是否有合理的区段数目;

(3)要保证开采水平有合理的服务年限和足够的储量;

(4)要使水平高度在经济上合理。

其中开采水平有合理的服务年限很重要,必须符合规范规定。水平垂高可按下表选取:

对于开采进水平煤层的矿井,用盘区上(下)山准备时,盘区上山长度一般不宜超过1500 m,盘区下山不宜超过1000 m。用盘区石门和溜煤眼开采时,盘区斜长可根据具体确定。采用倾斜长臂采煤法时,阶段斜长可取1000~1500 m。

为扩大水平的开采范围,对倾角在16°以下的缓倾斜煤层,可采用上下山开拓。在井田深部受自然条件限制时,且储量不多,深部境界不一致,设置开采水平有困难或不经济时,可在最终水平以下设下山开采。

在开采水平以上的上山煤层斜长过长,用一个阶段开采技术上有困难,安全上又不可靠时,可考虑设置辅助水平。用多水平上下山开采的矿井,为解决下山采区排水、通风和辅助运输等困难,也可考虑设置辅助水平。开采近水平煤层分煤层开拓,距开采水平较远的煤层,其储量不大,设置开采水平不经济时,也可以设置辅助水平。

根据以上标准,根据煤层赋存特征,为尽量利用已有井巷工程,节省建井投资,缩短建井工期,设计采用两个水平对11、12号煤层开拓开采部署,第一水平用上下山开拓,第二水平用上下山开拓。第一水平标高为-350m,第二水平标

高为-614 m。第一水平垂高为:350 m,第二水平垂高为:314m。

2.3.4 开采水平布置

开采水平布置的原则:

(1)开采煤层群时,应根据煤层数目、煤层间距条件,选择采用分煤层运输大巷主要石门的布置方式,或集中运输大巷采区石门的布置方式,或者采用分组集中打巷主要石门的布置方式。某些矿区的经验表明:煤层间距小于50 m时,一般可采用集中运输大巷的的布置方式;而采用分组集中打巷的布置方式时,分层间距一般应大于70 m。

(2)有些煤层的层间距虽然较大,但煤层受断层切割,或者赋存状态不稳定,只有局部可采,储量较少,不宜单独布置运输大巷,可根据具体情况,与其他相邻煤层化为一组。对于瓦斯涌出量很大的有些煤层,为了满足技术上和安全上的要求,也可以分别划成煤组。对有突然涌水危险的煤层也可考虑单独划组。

(3)运输大巷一般布置在底板岩层中,但在下列条件下,也可考虑布置在煤层中:

1)距其他煤层很远,储量有限的单个薄及中厚煤层;

2)煤组(或煤系)底部有距离很近的富含溶洞水或含水层,不宜布置底岩石运输大巷,而在煤层中有坚硬顶板、有布置大巷条件的薄及中厚煤层;

3)井田走向较短,运输大巷服务年限不长,而煤层厚度又不大、大巷维护不困难时;

4)煤组(或煤系)底部有煤质坚硬、围岩稳固、无自然发火危险的薄及中厚煤层,经技术经济比较有利时;

5)煤层赋存不稳定、地质构造复杂的中、小矿井,尤其是地方小矿井或生产勘探性矿井。

(4)大巷若布置在煤层中,需在上下帮两侧各留30~40 m 保护煤柱。

(5)岩石运输大巷应布置在坚硬、稳定、厚度较大的岩层中,应考虑大巷距上部煤层的法线距离。根据我国经验,这一法线距离一般为20~30 m。对急倾斜煤层,一般应布置在底板移动线之外,并留出10~20 m 的安全岩柱。

(6)大巷的方向与煤层走向大体一致。为便于机车行使,大巷应尽量取直,不宜弯曲折转过多。但要注意,不要因取直巷道造成大巷维护不利和开采困难。

(7)近水平煤层的大巷应与井田内煤层的主要延展方向一致,便于在其两侧布置盘区。采用分煤层(组)布置大巷时,上下煤层(组)的大巷方向应一致,平面位置宜重叠,便于留设安全煤柱,并便于上下煤层配采。

(8)矿井通风系统要求设置总回风道时,总回风道的布置原则,同上述运输大巷基本相同。矿井第一水平的总回风道应尽可能保持标高一致。当井田上部边界标高不一致时总回风道可按不同标高分段设置,但分段不宜过多。当井田上部冲积层厚、含水丰富,留有防水煤柱时,总回风道应布置在防水煤柱内。

居安矿井地质条件较简单,所以,采用集中大巷布置。

2.3.5 采区划分及其布置

采区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1)采区宜双翼布置,当受地质条件限制时,或在安全上有特殊要求时,可以单翼布置。采区走向长度的确定应以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为原则。

(2)开采煤层群时,宜集中或分组布置采区。煤层群分组时,应根据具体的矿山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综合考虑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在矿山地质条件方面,应将层间距较近的煤层化为一组,但要适当注意个煤层的倾角、厚度、顶底板岩性的一致性以及地质构造方面的情况,以利于开采。

根据我国经验,当煤层间距小于20~30m时,适合采用联合布置采区;煤层数多、可采总厚度大时,采用联合布置更为有利。

关于在开采水平范围内的采区布置问题,应考虑:矿井初期开采的采区,应尽量布置在井筒附近,贯彻先进后远、采区前进式开采的原则,逐步向井田边界扩展;应优先考虑布置中央采区的可能性;主、副井和风井的贯通距离应尽量缩短;对倾角小于16°的煤层,采用上下山同时布置采区;初期开采的采区,应尽量布置在高级储量内。

在井田范围内,采区的开采顺序,一般采用后退式。

煤层组与组间的开采顺序是:原则上采用下行式,即先采上组煤层,依次开采下组煤层。但在煤层间距远,上下山煤层不受采动影响时,经论证可行时,也可先布置下组煤的开采。

居安煤矿每个阶段划分为5个采区,每个采区走向长度为1000 m;采区采用集中布置;井田范围内采用后退式开采顺序;煤层群开采顺序为下行式。同时生产的采区一个,一个采区保证全矿井的产量。

2.4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

2.4.1 井田概况

居安矿地处华北平原,井田范围内地面标高约为+5 m左右,表土层及风化带厚度(垂高)约20 m。表土层中央有一定厚度的流沙层。

本井田煤层下以-964m地板等高线,上以各煤层露头为界,西部以F2断层为界。井田走向长5 km,倾向长为3.5km,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2煤层,倾角16°左右,

表2.4.1.1 各煤层情况表

煤层成层平稳,地质构造较复杂,煤质中硬;无煤尘爆炸性危险,煤层自然发火期较长;平均密度为1.40 t/m3,本矿为高瓦斯矿井,涌水量较大。

井田内已探明工业储量为237.34Mt,减去井田内工业场地煤柱,境界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采区回采率确定为75%,由此计算出本井田的设计可采储量为165.54Mt。

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和井田可采储量,遵照矿井设计规范规定,将矿井生产能力确定为180Mt/a,储量备用系数按1.40计算,可得矿井的服务年限65.7a 。

2.4.2 开拓方案技术比较

由于本井田地势平坦,表土层厚且有流沙层,所以,确定采用立井开拓(主井设箕斗),按煤矿设计手册上的规定,井筒布置在井田走向的中央。

为避免采用箕斗井回风时封闭井筒困难,井田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

为避免采用箕斗井回风时封闭井筒困难,井田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

根据井田条件和设计规范规定,本井田可划分为3个阶段,2个水平,阶段内采用采区式准备方式,每个阶段沿走向划分为5个走向长为1000 m的采区。

表2.4.2.1 水平及采区划分情况表

考虑到各煤层间距较小,宜采用集中大巷布置。为减少煤柱损失和保证大巷维护条件,大巷设于煤12煤层地板下垂距为30 m的厚层粉砂岩内。上阶段运输大巷留作下阶段回风大巷使用。采区采用岩石集中上山联合布置。

根据以上分析,列出技术上可行的几种方案:

方案一,立井两水平开上山开拓;

方案二,立井一水平上下山开拓;

方案三,立井暗斜井联合开拓。

方案一与方案二的区别在于第二水平的开拓是用立井,上山开拓还是直接下山开拓,方案一:优点在于技术上简单,系统简单,生产环节较少,缺点:但要多开井筒和二水平井底车场及大巷;方案二:优点用下山开拓,省去井筒,井底车场及在巷,工程量减少,缺点:但排水系统,通风系统复杂,生产组织较复杂。方案一与方案三的区别在于第二水平是用立井开拓还是用暗斜井开拓,方案三:优点在于暗斜井离煤层较近,石门长度短,工程量小。缺点:斜井维护难度加大,费用增高,运输提升较复杂,需多开上下井底车场,增加了主、副暗斜井井筒(2×880 m,倾角16°),暗斜井上下部车场,并相应地增加了暗斜井的提升和排水费用

2.4.3 经济比较

表2.4.3.1 总费用表

2.4.4 结论

本井由于煤层赋存比较简单,方案一技术上简单,系统简单,生产环节较少,但要多开井筒和二水平井底车场及大巷;方案二用下山开拓,省去井筒,井底车场及在巷,工程量减少,但排水系统,通风系统复杂,安全性差,生产组织较复杂。方案三暗斜井离煤层较近,石门长度短,工程量小。但斜井维护难度加大,费用增高,运输提升较复杂,需多开上下井底车场。从经济方面讲方案二最好,但从整体考虑进行多方面比较确定选用方案一。

2.5矿井基本巷道

2.5.1井筒

浅谈煤矿通风与安全技术的应用

浅谈煤矿通风与安全技术的应用 煤矿事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通风与安全技术的应用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在文章中,我们将对采矿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探索通风与安全技术的应用方法。 标签:煤矿通风;安全技术;措施;应用方法 当前,我国采矿技术实现了飞速发展,使得煤炭生产的效率不断提升,煤炭开采不断向着先进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频频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持续关注,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成为了热点问题。我们应对煤矿生产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探索如何对通风与安全技术进行应用。 1 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1.1 存在瓦斯爆炸威胁 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需要在井下挖掘巷道,当巷道贯通之后,就会形成各个巷道的胡同,使得地下的瓦斯和煤尘开始聚集,一旦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的情况。解决瓦斯聚集的最好途径就是加强巷道的通风,但是有的企业为了能够降低成本,对待贯通地点不进行通风,一旦掘进巷道进行爆破时,就使得大规模瓦斯爆炸现象极易发生。 1.2 存在火灾隐患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一个矿井的挖掘越充分,其地下的巷道就越多,井下空间也就更大。因此在一些老矿井中,由于开采时间长,地下空间大,使得火区分布的密集层度增加,在开采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煤尘和瓦斯,给煤矿施工带来了火灾隐患。在开采过程中,一般需要采用均压的施工方法,对可能来自封闭区域的瓦斯进行控制,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 1.3 影响通风设备的因素较多 通风设备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井下瓦斯的浓度,使瓦斯和煤尘不容易聚集起来,从而提高采矿过程的安全性。但是,在通风设备使用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对其质量和效果进行影响,有可能出现风向的转变,或者当通风设备没有达到相应的频率时,也会造成通风设备位置发生移动。并且,如果操作人员的方法存在着失误,也会给井下开采带来一定的安全威胁。 2 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2.1 有效提高矿井中空气的清新度

矿井通风设计及风量计算方法

矿井通风设计施工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通风系统合理可靠的含义

通风网络图的绘制 矿井风量计算办法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零三条:“煤矿企业应根据具体条件制定风量计算方法,至少每5年修订1次”,要求,根据《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AQ1056-2008),结合本矿开采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全矿井需要风量的计算 全矿井总进风量按以下两种方式分别计算,并且必须取其最大值: 1、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矿井风量: Q 矿进=4×N×K 矿通 (m3/min) 式中:Q 矿进 ——矿井总进风量,m3/min; 4——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m3/min.人; N——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K 矿通——矿井通风需风系数(抽出式取K 矿通 =~)。 2、按各个用风地点总和计算矿井风量: 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巷道等用风地点需风量的总和计算: Q 矿进=(∑Q 采 +∑Q 掘 +∑Q 硐 +∑Q 其他 )×K 矿通 (m3/min) 式中:∑Q 采 ——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 掘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 硐 ——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 其他 ——矿井除了采、掘、硐室地点以外的其他巷道需风量的总和,m3/min。 K 矿通——矿井通风需风系数(抽出式K 矿通 取~)。 二、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 按矿井各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计算: ∑Q 采=∑Q 采i +∑Q 采备i (m3/min) 式中:∑Q 采 ——各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 采i ——第i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m3/min; Q 采备i ——第i个备用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m3/min。 每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按工作面气象条件、瓦斯涌出量、二氧化碳涌出量、人员和爆破后的有害气体产生量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取其中最大值。有符合规定的串联通风时,按其中一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的最大风量计算。 1、按气象条件计算: Q 采=Q 基本 ×K 采高 ×K 采面长 ×K 温 (m3/min)

矿井通风设计-毕业论文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综合实训报告 题目:矿井通风设计 专业班级: 设计人: 指导人: 20XX年X月XX日

目录一、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5 (一)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 5 (二)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 5 (三)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 6 (四)矿井通风设计的要求7 二、优选矿井通风系统7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7 (二)确定矿井通风系统8 三、矿井风量计算8 (一)矿井风量计算原则8 (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8 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8 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11 3.硐室需风量计算13 4.其他用风巷道的需风量计算机14 四、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5 (一)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15 (二)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5 五、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16

(一)主要通风机的选择17 六、概算矿井通风费用21

前言 通风是关系到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确保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要做到随矿井生产变化即时进行通风系统改造与协调,严格控制串联通风,强化局部通风管理,杜绝局部通风机无计划断电,做到通风系统正规合理、可靠、稳定.

矿井通风设计是整个矿井设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力求实现预期效果。 第一章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矿井通风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一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的矿井通

风系统。矿井通风设计分为新建或扩建矿井通风设计。对于新建矿井的通风设计,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长远发展的可能。对于改建或扩建矿井的通风设计,必须对矿井原有的生产与通风情况做出详细的调查,分析通风存在的问题,考虑矿井生产的特点和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原有的井巷与通风设备,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更完善、更切合实际的通风设计。无论新建、改建或扩建矿井的通风设计,都必须贯彻党的技术经济政策,遵照国家颁布的矿山安全规程、技术规程、设计规范和有关的规定。 矿井通风设计一般分为两个时期,即基建时期与生产时期,分别进行设计计算。 第一节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 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指建井过程中掘进井巷时的通风,即开凿井筒(或平硐)、井底车场、井下硐室、第一水平的运输巷道和通风巷道时的通风。此时期多用局部通风机对独头巷道进行局部通风。当两个井筒贯通后,主要通风机安装完毕,便可用主要通风机对已开凿的井巷实行全压通风,从而可缩短其余井巷与硐室掘进时局部通风的距离。 第二节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 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是指矿井投产后,包括全矿开拓、采准和采煤工作面以及其他井巷的通风。这时期的通风设计,根据矿井生产年限的长短,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矿井服务年限不长时(大约15至20年),只做一次通风设计。矿井达产后通风阻力最小时为矿井通风容易时期;矿井通风阻力最大时为困难时期。依据这两个时期的生产情况进行设计计算,并选出对此两个时期的通风皆为适宜的通风设备。 (2)矿井服务年限较长时,考虑到通风机设备选型,矿井所需风量和风压的变化等因素,又需分为两个时期进行通风设计。第一水平为第一期,对该时期内通风容易和困难两种情况详细地进行设计计算。第二期的通风设计只做一般的原则规划,但对矿井通风系统,应根据矿井整个生产时期的技术经济因素,作出全面的考虑,以使确定的通风系统既可适应现实生产的要求,又能照顾长远的生产发展与变化情况。 矿井通风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如下:

《矿井通风与安全》名词解释汇总

1. 矿井通风:依靠通风动力,将定量的新鲜空气沿看既定的通风路线不断地输入井下,以满足各用风地点的需要,同时将用过的污浊空气不断地排出地面。这种对矿井不断输入新鲜空气和排出污浊空气的作业过程,叫矿井通风。 2. 绝对湿度: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湿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质量。 3. 相对湿度:指湿空气中实际含有水蒸汽量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湿度之比的百分数。 4. 恒温带:地表下地温常年不变的地带。 5. 地温梯度:即岩层温度随深度的变化率,常用百米地温梯度 6. 通风机工况点:以同样的比例把矿井总通风阻曲线绘制于通风机个体特性曲线图中,矿井总风阻R曲线与风压曲线交于一点,此点就是通风机的工况点。 7. 防爆门:安装在出风井口,以防可燃气、煤尘爆炸时毁坏通风机的安全设施。 8. 摩擦阻力:风流在井巷中作均匀流动时,沿程受到井巷固定壁面的限制,引起内外摩擦而产生的阻力。 9. 局部阻力、冲击损失:风流在井巷的局部地点,由于速度或方向突然发生变化,导致风流本身产生剧烈的冲击,形成极为紊乱的涡流,因而在该局部地带产生一种附加的阻力,称为局部阻力。由此阻力所产生的风压损失习惯上叫作。 10. 等积孔:习惯上引用一个和风阻的数值相当、意义相同的假想的面积值来表示井巷或矿井的通风难易程度。这个假想的孔口称做井巷或矿井的等积孔。 11. 瓦斯的引火延迟性:瓦斯与高温热源接触后,不是立即燃烧或爆炸,而是要经过一个很短的间隔时间,这种现象叫引火延迟性。 12. 相对瓦斯涌出量:指平均产1t煤所涌出的瓦斯量。 13. 绝对瓦斯涌出量:指单位时间内涌出的瓦斯体积量。 14. 煤层瓦斯含量: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煤岩中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所含有的瓦斯量,即游离瓦斯和吸附瓦斯的总和。 15. 煤层瓦斯压力:指煤孔隙中所含游离瓦斯的气体压力,即气体作用于孔隙壁的压力。 16. 煤层瓦斯透气性系数:我国普遍采用的单位是/ (MP?d),其物理意义是在1m长煤体上,当压力平方差为1 MP时,通过1煤层断面每天流过的瓦斯体积。 17. 保护层开采:在突出矿井中,预先开采的并能使其他相邻的有突出危险的煤层受到采动影响而减少或消除突出危险的煤层称为保护

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制度

编号:SM-ZD-41718 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制度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制度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为了加强通风安全管理,保证通风系统的安全可靠,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特编制以下通风安全管理制度: 一、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矿井通风安全管理》; 3、上级有关煤矿通风防瓦斯规定; 二、矿井通风管理制度: 1、成立通风科,通风科每天必须有专人24小时值班,并进行矿井通风调度,通风科在矿总工程师领导下对本矿的一通三防工作的规划,对每月通风作业计划进行制订、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的落实具体负责。 2、主扇工、井下通风工、瓦检工等特殊工程必须经上级部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必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技术操作规程。

3、矿井必须配备各种通风检测仪器、仪表,坚持保管、维修、保养和使用制度,并定期校正,保持台台完好。 4、各种通风管理报表、台帐要做到准确无误,数字齐全,上报及时,井下通风管理牌板填写清楚; 5、由通风科负责,每月对矿井进行不低于三次的全面测风,每次结果应有记录并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板上,根据测风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6、矿井通风系统图由通风科及时填绘并按月补充修改,及时与主管部门进行图纸交换,通风系统图必须将矿井现状的实际风量,风流方向、通风设施的安装地点标明清楚。 三、主扇安全管理制度: 1、主扇值班人员必须经主管部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每天24小时值班,不得脱岗,对主扇运行情况每天检查一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调度室及值班矿长。 2、主扇必须保证连续24小时运转。 3、由机电科负责,每月至少对主扇检查1次,风井防爆门每6个月检查检查维修1次,改变通风机转数或叶片角度时,必须经矿技术负责人批准。

第七章---矿井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

第七章 矿井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1、矿井通风系统----类型、适应条件、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 、安装地点、通风系统的选择 2、采区通风----基本要求、进回风上山选择、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 3、通风构筑物及漏风----风门、风桥、密闭、导风板;矿井漏风、漏风率、有效风量率、减少漏风措施 4、矿井通风设计----内容与要求、优选通风系统、矿井风量计算、阻力计算、通风设备选择 5、可控循环通风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是向矿井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通风网路、通风动力和通风控制设施的总称。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按进、回井在井田内的位置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区域式及混合式。 1、中央式 进、回风井均位于井田走向中央。根据进、回风井的相对位置,又分为中央并列式和中央边界式(中央分列式)。 2、对角式 1)两翼对角式 进风井大致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两个回风井位于井田边界的两翼(沿倾斜方向的浅部),称为两翼对角式,如果 只有一个回风井,且进、回风分别位于井田的两翼称为单翼对角式。 2)分区对角式

进风井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在各采区开掘一个不深的小回风井,无总回风巷。 在井田的每一个生产区域开凿进、回风井, 分别构成独立的通风系统。如图。 4、混合式 由上述诸种方式混合组成。例如,中央分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中央并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等等。 二、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与安装地点 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有三种:抽出式、压入式、压抽混合式。 1、抽出式 主要通风机安装在回风井口,在抽出式主要通风机的作用下,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处在低于当地大气压力的负压状态。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提高,比较安全。 2、压入式 主要通风机安设在入风井口,在压入式主要通风机作用下,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处在高于当地大气压的正压状态。在冒落裂隙通达地面时,压入式通风矿井采区的有害气体通过塌陷区向外漏出。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降低。 3、压抽混合式 在入风井口设一风机作压入式工作,回风井口设一风机作抽出式工作。通风系统的进风部分处于正压,回风部分处于负压,工作面大致处于中间,其正压或负压均不大,采空区通连地表的漏风因而较小。其缺点是使用的通风机设备多,管理复杂。 三、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根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煤层赋存条件、表土层厚度、井田面积、地温、矿井瓦斯涌出量、煤层自燃倾向性等条件,在确保矿井安全、兼顾中、后期生产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对多种个可行的矿井通风系统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中央式通风系统具有井巷工程量少、初期投资省的优点。因此,矿井初期宜优先采 用。

煤矿通风排水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通风排水安全技术措 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706-16 煤矿通风排水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我矿因**等原因自行停止井下采掘作业,只进行井下通风排水工作,根据相关要求,为确保停产期间煤矿的安全,特制定兴隆煤矿井下通风排水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劳动组织及排水地点 劳动组织: 每班下井排水必须有一名矿领导带班,安全员一名,瓦检员一名,电工一名,排水工一名,并贯穿于整个排水过程,同进同出。 排水地点:井底水仓 二、一通三防 1、瓦检员负责排水点的通风、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查。排水前先检查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确认安全后方可启动水泵。

2、井下停电或停风,工作面人员必须全部撤到新鲜风流中,通知调度室,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工作人员必须全部撤到新鲜风流中,恢复通风前,严格按照瓦斯排放制度。 3、在排水工作面悬挂便携式瓦检仪,位置设在风筒的另一侧距顶板0.2米,帮0.3米处;定期替换校对。 4、局部通风机要备齐双风机双电源必须有专人负责,保证正常运转。 5、局部通风机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排水点回风口不得小于10m,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入风量,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间的巷道中的最低风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6、严禁循环风、微风、无风作业,严禁在停风或瓦斯超限的区域内作业。 7、风筒必须做到吊挂平直,逢环必挂,不得有死弯,破口及时粘补,风筒连接采用反边接法,接口严

矿井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

矿井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1,矿井通风系统----类型,适应条件,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 ,安装地点,通风系统的选择 2,采区通风----基本要求,进回风上山选择,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 3,通风构筑物及漏风----风门,风桥,密闭,导风板;矿井漏风,漏风率,有效风量率,减少漏风措施 4,矿井通风设计----内容与要求,优选通风系统,矿井风量计算,阻力计算,通风设备选择 5,可控循环通风 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是向矿井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通风网路,通风动力和通风控制设施的总称.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按进,回井在井田内的位置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区域式及混合式. 1,中央式 进,回风井均位于井田走向中央.根据进,回风井的相对位置,又分为中央并列式和中央边界式(中央分列式). 2,对角式 1)两翼对角式 进风井大致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两个回风井位于井田边界的两翼(沿倾斜方向的浅部),称为两翼对角式,如果只有一个回风井,且进,回风分别位于井田的两翼称为单翼对角式. 2)分区对角式 进风井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在各采区开掘一个不深的小回风井,无总回风巷. 3,区域式 在井田的每一个生产区域开凿进,回风井,分别构成独立的通风系统.如图. 4,混合式 由上述诸种方式混合组成.例如,中央分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中央并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等等. 二,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与安装地点 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有三种:抽出式,压入式,压抽混合式. 1, 抽出式 主要通风机安装在回风井口,在抽出式主要通风机的作用下,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处在低于当地大气压力的负压状态.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提高,比较安全. 2,压入式 主要通风机安设在入风井口,在压入式主要通风机作用下,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处在高于当地大气压的正压状态.在冒落裂隙通达地面时,压入式通风矿井采区的有害气体通过塌陷区向外漏出.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降低. 3,压抽混合式 在入风井口设一风机作压入式工作,回风井口设一风机作抽出式工作.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与安全总结详细版

矿井通风与安全总结(详细版) 第一部分矿井瓦斯 1.煤与瓦斯突出:在采掘过程中,突然从煤(岩)壁内部向采掘空间喷出煤岩和瓦斯的现象,称为煤与瓦斯突出,简称突出。 2.瓦斯压力:煤层裂隙和孔隙内由于气体分子热运动撞击所产生的作用力。 3.瓦斯含量:单位体积或重量的煤在自然状态下所含有的瓦斯量(标准状态下的瓦斯体积),包括游离瓦斯和吸附瓦斯两部分。 4.矿井瓦斯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从煤、岩内涌出的以甲烷为主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称。 5.上隅角瓦斯处理:(1)冲淡、设置风障或隔离(2)负压引排、改变漏风(3)排放铁管、风障 6.简述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含量的影响?地质构造是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围岩属低透气性的条件下,封闭型地质构造有利于瓦斯的储存,而开放型地质构造有利于排放瓦斯。同一矿区不同地点瓦斯含量的差别,往往是地质构造因素造成的结果。 7.矿井瓦斯的性质:无色无味无毒,比空气轻微溶于水,其浓度超过57%使氧浓度降低至10%以下,昏迷窒息。 8.矿井瓦斯的生成:煤层瓦斯是腐植型有机物(植物)在成煤过程中生成的。成气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生物化学成气时期,在植物沉积成煤初期的泥炭化过程中,有机的隔绝外部氧气进如何温度不超过65℃的条件下,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为CH4、CO2和H2O。第二阶段为煤化变质作用时期,随着煤系地层的沉降及所处压力和温度的增加,泥潭转化为褐煤并进入变质作用时期,有机物在高温高压作用下,挥发分减少,固定碳增加,这时生成的主要气体为CH4和CO2。 9.存在状态:瓦斯以游离和吸附这两种状态存在于煤体内。游离状态:瓦斯以自由气体存在,呈现出压力并服从自由气体定律,存在于煤体或围岩的裂隙和较大孔隙;吸附状态:瓦斯主要吸附在煤的微孔表面上(吸着瓦斯)和煤的微粒结构内部(吸收瓦斯)。 10.煤层自上而下分四带:CO2—N2带、N2带、N2—CH4带、CH4带,前三带称为瓦斯风化带。 11.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因素: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煤的吸附性煤层露头煤层埋藏深度围岩透气性煤层倾角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 12.绝对瓦斯涌出量Qg=Q*C/100 相对瓦斯涌出量 qg=Qg/Ad 13.影响瓦斯涌出的因素:一、自然因素1煤层和围岩瓦斯含量2地面大气压变化二、开采技术因素 1开采规模 2开采顺序和回采方法 3生产工艺 4风量变化 5采区通风系统 6采空区密闭质量 14.瓦斯涌出不均匀系数:kg=Qmax/Qa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数值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平均值上下波动,我们把其峰值与平均值的比值称为瓦斯涌出不均系数。 15.矿井瓦斯等级:矿井瓦斯等级,根据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划分为:低瓦斯矿井高瓦斯矿井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低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m3/t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m3/t;高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m3/t且

浅谈如何做好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 柳新涛

浅谈如何做好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柳新涛 发表时间:2018-12-02T12:22:33.0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作者:柳新涛[导读] 摘要:煤矿井下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火灾、瓦斯爆炸等事故风险,而这类风险事故的发生会直接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平顶山天安煤业香山矿有限公司 467000摘要:煤矿井下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火灾、瓦斯爆炸等事故风险,而这类风险事故的发生会直接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一直都是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关注的重中之重。对煤矿火灾、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的诱发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煤矿井下生产工作安全性的提高。一旦煤矿井下通风工作管理出现失误,则容易诱发种种安全事故,并造成无法挽 回的损失,进而影响煤矿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强化煤矿井下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也应该成为各个煤炭企业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本文就对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策略进行了如下分析。 关键词:浅谈;如何;做好;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 一、搞好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通风方式、通风方法和通风网络的总称。通风系统是煤矿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必须做到系统合理、设施完善、风量充足、风流稳定。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通风系统就是连续向井下输送新鲜空气,用于稀释有害、有毒粉尘和气体并将其排出,以此实现优化作业空气环境的目的,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保障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也利于煤矿生产安全、高效进行。一旦通风管理不善,还会导致井下事故的发生,同时完整、可靠、独立的通风系统也是灾害发生时减少损失、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制约我国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 1、通风系统不合理 通风系统的布置是煤矿开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设计的好坏对今后的开采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开采成本也有一定的影响。煤矿通风方式有多种,如Y型通风、H型通风、W型通风、偏W型通风等,在进行设计时,要对矿井的地质条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弄清矿井的瓦斯含量。然后根据掌握的地质资料设计合理的通风方案,并且布置通风系统。但是,有一些矿井在设计时却是比较随意,考虑的因素也比较少,结果留下隐患,为后面的开采和通风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 2、通风所受阻力大 回风巷阻力过大也不利于矿井通风工作效率的提高。一般情况下,引发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通风断面过小或堆积物过多。在设计信息系统时,低估了局部阻力造成的影响,没有在需要采取措施的地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导致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3、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又一个重要因素。通风安全管理离不开人,而人在工作中总是会受到主观或客观的因素影响,难免在工作中出现一些懈怠、怠慢或者因为情绪等问题而影响工作,结果酿成事故。另外,在我国,很多工人的组织纪律性不强,甚至自由散漫,在井下安全管理中,没有对自己的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违章行为屡次发生,有些工人觉得谁都不可能一点都不违规,还有更多的工人觉得一些小的违章无所谓,不会引起什么事故,加上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一些领导即使发现了工人的违章行为,也未必会严厉处罚,只是进行简单的说服教育,甚至有时候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下去,发生事故只是迟早的事情。 4、环境因素 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过程中地理地质结构、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非常大,这些因素都是不可抗拒的。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地表温度也逐渐增加,这就增加了矿井的爆炸事故发生率。因此做好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通风工作非常重要。但是一些深层次的地形不容易进行通风,复杂的地质结构阻碍了通风设备的安全和管理,进而增加了管理风险。 三、做好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1、通风管理要从源头抓起,搞好矿井通风设计 一定要用专业人员来设计通风系统,设计的通风系统首先要符合《煤矿安全规定》中的有关规定,并且设计好以后,要请有关专家反复论证审阅,确保可以满足通风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设计中也要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到成本因素,不能一味追求通风质量而忽略不计成本。 2、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专业队伍的建设是保证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一方面需要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参与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并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痛风安全管理的技术水平,制定通风安全管理的评价标准和安全等级,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具体和细化。只有具有统一的评价指标,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风险,消除安全隐患。 3、建立煤矿矿井通风的有效评价机制 在煤矿生产中,利用有关仪器随时对工作面、巷道等地方的瓦斯浓度、氧气含量等进行监测监控,然后将这些数据传输到电脑,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掌握当前矿井通风状况,这种机制称为矿井的通风评价机制。显然,建立完善的矿井通风评价机制对于预防煤矿瓦斯事故、搞好通风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有许多煤矿着手研究建立矿井通风评价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由于不同的煤矿矿井地质条件不同,生产条件各异,因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评价机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煤矿评价机制不仅要定性定量地对煤矿安全通风进行评价,还应当落实到煤矿安全系数和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上来对评价方法进行划分,划分方法包括煤矿风量测量的评价以及矿井通风数据的评价等方法。不管煤矿企业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机制,这种机制必须做到进行安全评估后再进行矿井作业。 四、结束语 只有在煤矿安全稳定生产的前提下,煤矿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因而需要煤矿员工和部门领导不断总结实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分门别类,不断提醒自己,不断提高煤矿的通风安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好煤矿的所有生产环节,提高煤矿对环境的控制力,完善煤矿的管理制度才能不断提高煤矿的通风安全质量。大量实验数据和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做好煤矿通风安全,才能发挥煤矿最大的经济效益。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 助学院校: 理工大学 自考助学专业: 采矿工程 姓名: 自考助学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2O 年月日

前言 矿井通风指借助于机械或自然风压,向井下各用风点连续输送适量的新鲜空气,供给人员呼吸,降低井下工作面的温度,稀释并排出各种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随着浅部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矿产资源开采向纵深发展是必然的趋势。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必将出现岩温增高、风路延长、阻力增大、风流压缩放热、风量调节困难、漏风突出、有毒有害物质和热湿排除受阻等问题。因此,矿井通风与安全的意义将更加重大。 80年代以来,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采煤方法和巷道布置及支护的改革,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矿井通风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通风管理日益规化、系列化、制度化,通风新技术和新装备越来越多地投入应用,以低耗、高效、安全为准则的通风系统优化改造在许多煤矿得以实施,使矿井通风更好地为高产、高效、安全的集约化生产提高安全保障。 近年来,为适应综合机械化采煤的要求,原煤炭工业部在总结建设经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于1984颁发了《关于改革矿井开拓部署的若干技术规定》,作为新井建设、生产矿井技术改造和开拓延深的依据。为适应生产集中化,开采深度增加、瓦斯涌出量大的情况,以“针对现实、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综合治理、节能增风”为指导思想,对数百座国有煤矿进行通风系统优化改造,配合一批有条件的生产矿井通过合并井田、扩大开采围、增加储量进行改扩建的任务。

某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培训教案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某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培训 教案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71040某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培训教案Teaching plan for ventilation safety management in a coal mine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一:通风管理基本概念 1、“一通三防” 一通指通风、三防是防瓦斯、防火、防煤尘。 2、循环风 局部通风机的回风部分或全部再回入同一局部通风机的进风风流中。 3、自然通风 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使风流沿巷道流动的现象称自然通风。 4、煤尘堆积 是指井下巷道煤尘堆积厚度在2mm以上,长度超过5米的积尘。 5、呼吸性粉尘

粒度小于5微米的矿尘能随呼吸进入人的肺部并沉积,这部分粉尘称为呼吸性粉尘。 6、火灾三要素 火灾三要素:是指热源、可燃物和空气,三者缺一不可,是引起火灾的三个必备条件。 7、排放瓦斯“三原则” (1)、撤人:受瓦斯排放影响范围内的所有人员必须全部撤出。 (2)、断电:受瓦斯排放影响范围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全部断电。 (3)、限量:瓦斯排放必须有限量措施,严禁一风吹。 8、“四位一体”防突措施 开采突出危险煤层时,必须采取包括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安全防护等“四位一体”的综合措施。 9、煤与瓦斯突出 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几秒钟到几分钟),突然从煤(岩)层中以极快的速度向巷道和采掘空间喷

出大量的煤(岩)和瓦斯,并伴随着强烈的声响和强大的机械效应的动力现象,叫煤与瓦斯突出。 10、矿井通风 向井下连续输送新鲜空气,供给人员呼吸,稀释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改善井下气候条件的作业。 11、突出煤层 是指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突出的煤层或者经鉴定有突出危险的煤层。 二、通风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1、矿井通风方式 中央式、对角式、混合式。 2、矿井通风方法 抽出式、压入式。 3、掘进工作面通风方式 压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三种。 4、矿井常用的通风设施 风门、风桥、密闭、挡风墙、测风站等。 5、防止煤尘传导爆炸的措施

矿井通风设计范例.

4 矿井通风 4.1 通风系统 4.1.1 通风系统 4.1.1.1 通风方式和通风方法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矿井采用平硐开拓,根据矿井开拓方式,本矿井走向较短,只有一个采区的走向长度,采用分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采煤工作面利用全矿井负压通风,采用“U”型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4.1.1.2 通风系统 根据矿井开拓部署,该矿为平硐开拓方式,主平硐、副平硐和后期排水进风行人平硐进风,回风平硐回风。 矿井初期主要通风线路为: 主平硐/副平硐→+1690m水平运输巷/+1690m双龙炭运输巷 /+1728m运输巷/+1728m双龙炭运输巷→+1690m运输石门/+1728m运输石门→一采区轨道上山/一采区行人上山→+1756m运输石门→11011工作面运输巷→11011采煤工作面→11011工作面回风巷→回风石门 →+1798m正炭回风巷→总回风斜巷→+1788m总回风巷→回风平硐→ 地面。 矿井后期主要通风线路为: 主平硐/副平硐/排水进风行人平硐→+1690m水平运输大巷/+1728m运输巷和通风行人斜巷/+1630m排水行人巷→二采区轨道上山/二采区行人上山→+1548m水平运输巷→三采区轨道上山/三采区行人上山→区段运输石门→23013工作面运输巷→23013采煤工作面→23013工作面回风巷→区段回风石门→三采区回风上山→回风暗斜井→总回风斜巷→+1788m总回风巷→回风平硐→地面。

矿井初期开采一采区时为通风容易时期,后期二、三采区同采时为通风困难时期。通风系统图(初、后期)和通风网络图(初、后期)详见图C1795-171-1(修改)、C1795-171-2(修改)。 4.1.1.3 井筒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时间 矿井开采一采区时有3个井筒,即:主平硐、副平硐和回风平硐,主平硐、副平硐进风,回风平硐回风。矿井二、三采区开采时4个井筒,即主平硐、副平硐、排水进风行人平硐和回风平硐。主平硐、副平硐和排水进风行人平硐进风,回风平硐回风。各井筒均位于井田东部。主平硐为改造利用原基地一号井主平硐;副平硐为改造利用原基地一号井副主平硐;回风平硐为改造利用原基地一号井回风平硐;排水进风行人平硐为改造利用原顺风煤矿主平硐。矿井回风平硐井口坐标为:X=3278284,Y=18267648,Z=+1788.867,服务于全矿井生产期间。 通风系统(初、后期)详见图4-1-1、4-1-2; 通风网络(初、后期)详见图4-1-3、4-1-4。

煤矿有限公司主要通风机停风的安全技术措施

江安县煤矿有限公司 江安县煤矿有限公司 二0 一三年

主要通风机停风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述 为了保证井下发生有计划、无计划停电停风时,现场工作人员迅速撤到安全地点及回复送电时井下能及时安全顺利排放巷道内聚集瓦斯,尽快恢复正常施工,特编写本措施。现我公司负责施工巷道有:1212风巷、1212运输巷、215 运输大巷。井下安装局部通风风机。主要通风机使用情况详细如下: 风机型号:FBCDZ M18功率:2*132kw 台数:2 台 二、组织机构及各成员职责 组织机构 总指挥长:严延长 副总指挥:何兴元、印小华 指挥中心成员有:金远中、曾远祥、万科府、刘理均、李学刚、叶启 中所有行管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各成员职责 总指挥长:矿长,是处理停电停风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技术负责人、副矿长、各科(队)长协助下,制定回复供电后瓦斯排放措施。 1 、技术负责人,是矿长处理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矿长领导下组织制定有计划、无计划停电停风安全技术措施。 2、各有关副矿长:根据事故处理措施,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需的人员待命,及时调集处理事故所必需的设备、材料。 3、安监科长:根据批准的事故处理措施,以及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对事故处理措施落实情况实行有效的监督。 4、生产科长:向指挥部提供发生事故前掘进生产部署情况,具体制定处理事故的措施,准备好必要的图纸和资料。 5、通风队队长:在发生停电停风时,立即要求各掘进工作面施工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当全矿发生停电事故时,按照矿长命令,负责恢复供电后瓦斯排放工作,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它措施。 6、机电科科长:当发生无计划停电时首先要确认停电事故原因和可能的停电时间;根据停电事故原因,确定供电应急办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尽快尽可能的恢复井下正常供电;若为故障停电,组织人员立即抢修,尽快安全恢复供电;工地必须有电工人员值班,值班电工人员须具备处理常见供电故障的能力;联系项目部,做好电工人员配备和变电所人员配备工作;做好相关供电人员的各种电气培训工作;提前做好线路巡查、各用电设备和巡回检查工作,做好电气设备和日常检查和定期检修工作;同项目部联系,提前做好避雷器、变压器、高压柜、高压电动机的预防性试验工作;根据矿长命令,负责检查、检修停电巷道内所有电器设备,保证恢复供电后正常运转。 7、供应科长:负责保障排放瓦斯时所用设备材料。 8、有关的科队长、班组长:负责采取措施将巷道内所有施工人员有组织地带领撤退至安全地点,并将现场停电停风事故性质、范围、发生原因和人员撤出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报告给调度室,并随时接受矿长命令,完成有关事故处理任务。 9、值班调度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 事故情况报告矿长、技术负责人,处调度室及其他领导和有关单位,及时向下传达矿长的命令,通知有关人员到调度室待命。临时指挥部设在项目部调度室,所有人员在接到通知3 分钟内必须到达。井下在回复正常供电后,

浅谈如何做好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 摘要:煤矿井下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火灾、瓦斯爆炸等事故风险,而这类风险事故的发生会直接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一直都是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关注的重中之重。对煤矿火灾、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的诱发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煤矿井下生产工作安全性的提高。一旦煤矿井下通风工作管理出现失误,则容易诱发种种安全事故,并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进而影响煤矿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强化煤矿井下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也应该成为各个煤炭企业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本文就对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策略进行了如下分析。 关键词:浅谈、如何、做好、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 一、搞好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通风方式、通风方法和通风网络的总称。通风系统是煤矿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必须做到系统合理、设施完善、风量充足、风流稳定。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通风系统就是连续向井下输送新鲜空气,用于稀释有害、有毒粉尘和气体并将其排出,以此实现优化作业空气环境的目的,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保障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也利于煤矿生产安全、高效进行。一旦通风管理不善,还会导致井下事故的发生,同时完整、可靠、独立的通风系统也是灾害发生时减少损失、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制约我国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 1、通风系统不合理 通风系统的布置是煤矿开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设计的好坏对今后的开采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开采成本也有一定的影响。煤矿通风方式有多种,如Y型通风、H型通风、W型通风、偏W型通风等,在进行设计时,要对矿井的地质条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弄清矿井的瓦斯含量。然后根据掌握的地质资料设计合理的通风方案,并且布置通风系统。但是,有一些矿井在设计时却是比较随意,考虑的因素也比较少,结果留下隐患,为后面的开采和通风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 2、通风所受阻力大 回风巷阻力过大也不利于矿井通风工作效率的提高。一般情况下,引发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通风断面过小或堆积物过多。在设计信息系统时,低估了局部阻力造成的影响,没有在需要采取措施的地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导致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3、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又一个重要因素。通风安全管理离不开人,而人在工作中总是会受到主观或客观的因素影响,难免在工作中出现一些懈怠、怠慢或者因为情绪等问题而影响工作,结果酿成事故。另外,在我国,很多工人的组织纪律性不强,甚至自由散漫,在井下安全管理中,没有对自己的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违章行为屡次发生,有些工人觉得谁都不可能一点都不违规,还有更多的工人觉得一些小的违章无所谓,不会引起什么事故,加上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一些领导即使发现了工人的违章行为,也未必会严厉处罚,只是进行简单的说服教育,甚至有时候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下去,发生事故只是迟早的事情。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范本

目录 前言3 第一章矿井基本简况5 第一节矿井简况4 一、井田简况4 二、煤层地质简况4 三、瓦斯简况5 四、水文简况5 五、煤尘、煤炭自燃简况5 六、通风简况5 第二章通风系统设计可行性论证8 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背景8 一、矿井目前通风及生产能力情况8 二、矿井生产能力发展前景8 第二节通风系统改造的必要性分析、论证9 第三节通风系统改造的主要手段10

第四节通风系统改造总体技术方案的选择10 第三章矿井通风参数计算14 第一节通风系统改造后矿井需要风量的计算14 一、矿井风量计算原则14 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14 第二节通风系统改造后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19 一、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19 二、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9 第三节通风系统改造技术方案比较33 第四章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35 第一节主要通风机选型35 一、设计依据35 二、通风设备选型35 第二节矿井主要通风设备的配置要求38 第五章通风费用概算40 第六章矿井安全技术措施43

第一节粉尘灾害防治43 一、防尘措施43 二、防爆措施43 三、隔爆措施43 第二节瓦斯灾害防治44 第三节防灭火44 一、煤的自燃预防措施44 二、外因火灾防治44 第四节矿井防治水45 第五节井下其它灾害预防45 一、顶板灾害防治45 二、机电运输事故防治45 前言 矿井通风是一个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输送、调度空气在井下流动,维护矿井正常生产和劳动安全的动态过程。在生产期间其任务是利用通风动力,以最经济的方式,向井下各用风地点供给质优量足的新鲜空气,保证工作人员

的呼吸,稀释并排除瓦斯、粉尘等各种有害物质,降低热害,给井下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在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防止灾害的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剖析历次煤矿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及扩大的原因,无不与矿井通风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建立一个既能满足日常生产需风,保证风向稳定、风质合格,在灾害时期又能保持通风设备运行可靠、稳定、能快速实现风流控制的通风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本设计基于郑兴义兴(新密)煤矿的现状,本着为矿井的长期发展,提高矿井生产能力进行的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总设计技术方案:维修扩大矿井东回风巷的断面,回收矿井西回风巷,对皮带巷进行扩修增大通风断面减小阻力,并经过矿井通风设施改造。通过风量、风阻等计算,选择出主要通风机以及配套的电机型号。通过各种论证,本设计可靠可行,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提高了矿井的经济效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