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期末总结(终极版)

环境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期末总结(终极版)

环境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期末总结(终极版)
环境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期末总结(终极版)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p1)

2、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黑名单47类)或者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危险废物的主要特征并不在于它们的相态,而在于它们的危险特性,即具有毒性、腐蚀性、传染性、反应性、浸出毒性、易燃性、易爆性等独特性质,对环境和人体会带来危害,须加以特殊管理的物质。(p2)

3、城市固体废物: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视作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p5,有问题)

4、固体废物处理:通过不同的物化或生化技术,将固体废物转化为便于运输、贮存、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另一种形体结构的过程。(p11)

5、固体废物处置:采取能将已无回收价值或确属不能再利用的固体废物(包括对自然界及人身健康危害性极大的危险废物)长期置于与生物圈隔离地带的技术措施,也是解决固体废物最终归宿的手段,故也称为最终处置技术。(p11)

6、固体废物压实:压实又称压缩,用机械方法增加固体废物聚集程度,增大容重和减少固体废物表观体积,是提高运输与管理效率的一种操作技术。(p47)

7、固体废物破碎:利用外力克服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分裂成小块的过程。(p51)

8、低温破碎:对于一些在常温下难以破碎的固体废物如汽车轮胎、包覆电线、废家用电器等,可以利用其低温变脆的性能而有效地施行破碎。也可利用不同废物脆化温度的差异在低温下进行选择性破碎。(p59,有区别)

9、筛选:利用筛子将物料中小于筛孔的细粒物料透过筛面,而大于筛孔的粗粒物料留在筛面上,完成粗、细粒物料分离的过程。该分离过程可看做是物料分层和细粒透筛两个阶段组成的。物料分层是完成分离的条件,细粒透筛是分离的目的。(p64.有区别)

10、重力分选:是根据固体废物中不同物质颗粒间的密度差异,在运动介质中所受到重力、介质动力和机械力的作用,使颗粒群产生松散分层和迁移分离,从而得到不同密度产品的分选过程。(p68)

11、固体废物化学浸出:是选择合适的化学溶剂(浸出剂,如酸、碱、盐水溶液等)与固体废物发生作用,使其中有用组分发生选择性溶解,然后进一步回收的处理方法。

12、厌氧发酵:指在厌氧状态下利用微生物使固体废物中有机物转变为CH4和CO2的过程(p135)

13、重介质选:重介质分选又称浮沉法, 主要适用于几种固体的密度差别较小及难以用跳汰法等其他分离技术分选的场合。通常将密度大于水的介质称为重介质,包括重液和重悬浮液两种流体。重介质密度一般应该介于大密度和小密度颗粒之间。在重介质中使固体废物中的颗粒群按密度分离的方法。(p69)

14、风选:又称气流分选,以空气为分选介质,将轻物料从较重物料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风选实质上包含两个分离过程:分离出具有低密度、空气阻力大的轻质部分和具有高密度、空气阻力小的重质部分;进一步将轻颗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p70)

15、磁选:利用固体废物中各种物质的磁性差异在不均匀磁场中进行分选的方法,主要用于供料中磁性杂质的提纯、净化及磁性物料的精选;(p74)

16、磁流体分选:在磁场与电场的联合作用下,以强电解质溶液为分选介质,按废物中各组分的密度、比磁化系数和电导率的差异进行分选的方法。(p77,有区别)

17、浮选:是利用废水中的颗粒的疏水性,通过在气浮池中向废水中通入一定尺寸的气泡,使废水中的污染物吸附在气泡上,随气泡的上浮,污染物也随之浮到水面上而形成由气泡、水和污染物形成的三相泡沫层,收集泡沫层即可把污染物与水分离。(p91,有区别)

18、电选:利用固体废物中各种组分在高压电场中电性的差异而实现分选的一种方法(p78)

19、固体废物的固化处理: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危险固体废物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体基质内,使之呈现化学稳定性或密封性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方法。(p114,书上没有)

20、土地耕作处置:把废物当作肥料或土壤改良剂直接施到土地上或混入土壤表层,通过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作用,使废物中的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物分解为便于为植物吸收的较简单的形式,同时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的效果,从而大大消除污染、实现废物土地还原的目的。该方法处置的对象为不含重金属等有害成份、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废物。

21、海洋处置:海洋处置是利用海洋具有的巨大稀释能力和净化能力,选择适宜的倾倒场所(海岸距离,深度等)来消纳废物一种方法(p248)

22、卫生填埋:是利用工程手段将被处置的固体废物在密封型屏障隔离的条件下进行土地填埋,并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将垃圾压实减容、防止渗滤液及有害气体对水体及大气的污染,做到在整个处置过程中对公共卫生及环境安全均无危害。(p248)

23、堆肥化: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依靠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堆肥化的产物成为堆肥(p127)

24、焚烧:固体废物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处理过程(具有强烈放热效应、有基态和电子激发态的自由基出现、并伴有光辐射的化学反应现象)(p155)

25、固体废物厌氧发酵:指在无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或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转化为沼气的过程。

26、固体废物的热值:单位质量固体废物在完全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p161)

27、固体废物的热解:是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状态下加热,使之成为气态、液态或固态可燃物质的化学分解过程。利用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受热分解的过程。(p175)

28、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要求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由过去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物质单向流动导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闭路循环流动过程,使整个经济社会基本上不产生废物。

29、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指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贮存——处置实行全过程管理,在每一环节都将其作为污染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基本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现代管理目标。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固体废物的二重性?固体废物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的区别是什么?

【答】:(1)固体废物是在错误时间放在错误地点的资源,具有鲜明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从时间方面讲,它仅仅相对于目前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矿物资源的日渐枯竭,昨天的废物势必又将成为明天的资源。从空间角度看,废物仅仅相对于某一过程或者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而并非在一切过程或一切方面都没有使用价值。某一过程的废物,往往是另一过程的原料。

(2)固体废物问题较之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的环境问题有其独特之处,简单概括之为“四最”①最难得到处理:固体废物由于含有的成分相当复杂,其物理性状也千变

万化,因此是“三废”中最难处置的一种。②最具综合性的环境问题:固体废物的污染,不是单一的环境污染,它同时伴随者土壤污染、水污染及大气污染等问题。③最晚得到重视:固体废物的污染问题较之大气、水污染是最后引起人民重视的污染问题,也是较少得到人民重视的问题。④最贴近生活的环境问题:西方环境教育往往是从垃圾教育入手,这是因为固体废物问题,尤其是城市生活垃圾最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与人类生活最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人们每天都在产生垃圾、排放垃圾,同时也在无意识地污染我们的生存环境,都会对资源、环境带来不良的影响。

2、固体废物的特性是什么?固体废物按来源可分为几类?固体废物按组成可分为几类?我国固体废物分为几类?

【答】:(1)固体废物一般具有如下四个特性:①分散性,固体废物常被分散丢弃在各处,需要收集回收;②无主性,即固体废物被丢弃后,不再属于谁,特别是城市固体废物;③危害性,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④错位性,在某一个时空领域的固体废物可能在另一个时空领域是可利用的宝贵资源。

(2)固体废物按来源可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物、农业废物、矿业废物、放射性废物和危险性废物。

(3)固体废物按组成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

(4)我国固体废物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3、如何理解固体废物是“放错地点的资源”?

【答】: (1)从时间方面看:固体废物仅仅相对于目前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条件而言。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矿物资源日趋枯竭,生物资源滞后于人类需求,昨天的废物势必会成为明日的资源;

(2) 从空间角度看:废物仅仅相对于某一过程或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但并非在一切过程或一切方面都没有使用价值,某一过程的废物,往往会成为另一过程的原料。

4、简述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法及污染控制途径。

【答】: 1、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固化处理。(1)物理处理

物理处理是指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改变固体废物的结构,使之成为便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形态。物理方法包括压缩、破碎、分选、增稠、吸附、萃取等。

(2)化学处理

化学处理是指通过化学方法破坏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从而达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为适于进一步处理、处置的形态。化学方法一般适合于处理成分单一的固体废物。化学方法包括氧化、还原、中和、化学沉淀和化学溶出等。

(3)生物处理

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从而达到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兼性厌氧处理等。

(4)热处理

热处理是通过高温破坏或改变固体废物组成和结构,同时达到减容、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的目的。热处理方法包括焚化、热解、湿式氧化以及焙烧、烧结等。

(5)固化处理

固化处理是采用固化基材将废物固定或包覆起来以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因而能较安全地运输和处置的一种处理过程。固化处理的主要对象是有害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

2、处置方法包括海洋处置和陆地处置两大类。海洋处置包括深海投弃和海上焚烧;陆地处置包括土地耕作、工程库或贮留池贮存、土地填埋和深井灌注等几种。

5、略述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答】:污染途径:

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影响环境卫生,某些特殊的有害固体废物可能会造成燃烧、爆炸、接触中毒、严重腐蚀。

6、简述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答】: a、侵占土地b、污染土壤。进而导致农作物中含有污染物,人食用农作物后,污染在体内积存,对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诱发癌症和使胎儿畸形等。c、污染水体d、污染大气e、影响环境卫生f、某些特殊固废,还可造成燃烧、爆炸,接触中毒、严重腐蚀等特殊损害。

7、为什么说固体废物的污染具有“源头”和“终态”的特点

[答]:(1)固体废物的污染与其他污染不同,它们往往是许多污染成分的终态。例如一些有害气体或飘尘,通过治理,最终富集成废渣;一些有害溶质和悬浮物,通过治理最终被分离出来成为污泥或残渣;一些含重金属的可燃固体废物,通过焚烧处理,有害金属浓集于灰烬;

(2)但是这些“终态”物质中的有害成分,在长期的自然因素作用下,又会转入大气、水体和土壤,又成为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污染的“源头”。

8、简述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及操作原则。

【答】: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循环经济要求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由过去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物质单向流动导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闭路循环流动过程,使整个经济社会基本上不产生废物。

9、危险废物的特征有哪些?

【答】:通常所称的危险废物一般具有以下五种性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1)易燃性(易燃易爆性)

指该废物能够因产生热和烟而直接造成破坏,或者间接地提供一种能使其他

危险废物扩散的媒介,或者能使其他非危险废物等。

(2)腐蚀性

指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人体损伤或者对盛装容器造成腐蚀甚至泄漏。

(3)反应性(化学反应性)

指该废物可能通过自动聚合而与水或者空气发生强烈反应,或者对热和物理

冲击无稳定性,或者易反应释放有毒气体和烟雾,或者易爆炸,或者具有强氧化

性等。

(4)毒性(毒害性)

指能够对人体、动植物造成毒性伤害,一般分为浸出毒性、急性毒性、水生

物毒性、植物毒性等。

(5)其他有害毒性(传染性、放射性)

除了上述特性以外的有害特性,包括生物蓄积性、遗传变异性、刺激性等。

10、简述我国关于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措施及技术政策。

【答】:(1)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措施: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提出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固体废物污染

控制原则。

减量化: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和减小固体废物的数量和容积。一方面减少固体

废物的产生,另一方面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利用。

资源化:采取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

无害化: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环境的目

的。技术上问题不大,关键是经济问题。

(2)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对策:

①从污染源头开始改革或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少排废物。

②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第一种产品的废物作为第二种产品的原料

③强化对危险废物污染的控制实行从产生到最终无害化处置全过程的严格管

理,即从摇篮到坟墓(Cradle-to-Grave)的全过程管理模式。

④把固体废物纳入资源管理范围制定固体废物资源化方针和鼓励利用固体废

物的政策。垃圾发电优惠

⑤制定固体废物的管理法规

⑥提高全民认识,做好科学研究和教育

11、何谓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3C”原则、“3R”原则。在整治固体废物污染方面,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的原则?

【答】:“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3C”原则:避免产生(Clean);综合利用(Cycle);妥善处置(Control)

“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12、简述“三化”原则及其关系。

【答】: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我国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和资源化利用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从“无害化”走向“资源化”,同时“资源化”将以“无害化”为前提,“无害化”和“减量化”则以“资源化”为条件,“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三者相辅相成。

13、何谓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是根据废物的种类和组成分别进行收集的方式。是降低废物处理成本、简化处理工艺、实现综合治理的前提。

一般应遵循的原则:1.工业废物与城市垃圾分开;2.危险废物与一般废物分开;3.可燃性废物与不可燃性废物分开;4.可回收物质与不可回收物质分开

14、城市垃圾的收集方式有哪些?你所在的城市用何种方式收集垃圾。

【答】:城市垃圾的收集方式有:

根据收集方式可以把固废的收集方法分为混合收集和分类收集。

⑴混合收集:混合收集是指统一收集未经任何处理的原生废物的方式。这种方式收集费用低,简便易行,只是废物相互混杂,降低了废物中有用物质的纯度和再生利用价值,同时也增加了废物处理的难度。

⑵分类收集:分类收集是根据废物的种类和组成分别进行收集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废物中有用物质的纯度,有利于废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还可减少需要后续处置的废物量,从而降低处理成本。

根据收集时间分为定期收集和随时收集。

⑶定期收集:定期收集是指按固定的时间周期对特定废物进行收集的方式,适用于危险废物和大型垃圾的收集。

⑷随时收集:对于产生量无规律的固体废物,如采用非连续生产工艺或季节性生产的工厂产生的废物,通常采用随时收集的方式。

本城市采用的收集方式为:由垃圾发生源运至垃圾桶,统一由环卫工人将垃圾桶内的垃圾装入垃圾车,再运至中转站,最后由中转站运去最终处理场或填埋场处置。

15、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系统包括哪几种?简述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

【答】:生活垃圾的收集系统一般分为拖曳容器系统和固定容器系统两种。

(1)拖曳容器系统是指将某集装点装满的垃圾连容器一起运往中转站或处理处置场,卸空后再将空容器送回原处(传统法)或下一个集装点(改装点);拖曳容器收集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收集时间长短,因此对收集操作过程的不同单元时间进行分析,可以建立设计数据和关系式,求出某区域垃圾收集耗费的人力和物力,从而计算成本。可以将收集操作过程分为四个基本用时,即装载时间、运输时间、卸车时间和非收集时间(其他用时)。

(2)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是指用垃圾车到各容器集装点装载垃圾,容器倒空后固定在原地不动,车装满后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处置场。固定容器收集法的一次行程中,装车时间是关键因素。

16、固体废物的压实目的和原理是什么?表示固体废物压实程度的指标有哪些?

【答】:固体废物的压实目的和原理:压实是一种通过机械的方法对固体废物实行减容化,降低运输成本,便于装卸、运输、储存和延长填埋场寿命的预处理技术。(压实又称压缩,用机械方法增加固体废物聚集程度,增大容重和减少固体废物表观体积,是提高运输与管理效率的一种操作技术)

压实的原理是减少空隙率,将空气挤掉。采用高压压实,在分子间可能产生晶格的破坏使物质变性。

表示固体废物压实程度指标:孔隙比、空隙率、湿密度、干密度、体积减少百分比、压缩比、压缩倍数。

17、为什么要对固体废物进行破碎处理?破碎方法的方法有哪些?怎样根据固体废物的性质选择破碎方法?选择固体废物设备类型时,应综合考虑哪些方面?破碎程度(效果)用什么指标来衡量?

【答】:破碎目的:(1)减小固体废物的容积,以便运输和贮存。(2)为固体废物的分选提供所要求的粒度,以便能够有效地回收其中的有用成分。(3)防止粗大、锋利的固体废物损坏分选、焚烧和热解等设备或炉膛。(4)增加固体废物的比表面积,提高焚烧,热分解,熔融等作业的效率。(5)为下一步加工做准备,以便进一步加工制备。(6)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处置时,破碎后压实密度高而均匀,可以加快复土还原。

破碎方法:干式、湿式和半湿式破碎;根据固体废物破碎时所使用的外力,可以将破碎分为机械能破碎和非机械能破碎两种。机械能破碎是利用破碎工具对固体废物施加外力而使其破碎,通常包括挤压、冲击、剪切、摩擦、撕拉等方式。非机械能破碎指利用电能、热能等非机械能的方式对固体废物进行破碎,如低温破碎、热力破碎、减压破碎、超声破碎等。用于

实际生产的破碎设备通常是综合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破碎方法,对固体废物进行联合破碎,这样更能达到良好的破碎效果。

破碎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固体废物的机械强度及硬度来选择破碎方法和破碎机。对于坚硬的废物采用挤压破碎和冲击破碎较好;对于韧性废物采用剪切破碎和冲击破碎或剪切破碎和摩擦破碎较好;对脆性废物则采用劈碎、冲击破碎较好;对于橡胶类废物,采用低温破碎较好;对于纸类、纤维类废物,采用湿式破碎较好。一般破碎机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破碎方法联合作用对固体废物进行破碎的,例如压碎和折断,冲击破碎和磨碎等。

破碎设备的选择:所需破碎能力,固废性质(如破碎特性、硬度、密度、形状、含水率等)和颗粒的大小;对破碎产品粒径大小、粒度组成、形状的要求;供料方式;安装操作现场情况;有效控制所需产品尺寸并且使功率消耗达到最小。

破碎程度衡量指标:颗粒的粒度(球体等效直径、有效直径和筛径)、颗粒级分布(累积曲线、频度曲线)、破碎比(真实破碎比、极限破碎比)、破碎段。

18、破碎流程有哪几种方式?分别是什么?

【答】:(1)单纯破碎工艺;(2)带预先筛分的破碎工艺;(3)先破碎后筛分工艺;(4)带预先筛分和检查筛分的破碎工艺。

19、固体废物分选从原理上可分为几大类?,如何评价固体废物的分选效果?

【答】:(1)固体废物的分选简称废物分选,目的是将其中可回收利用的或不利于后续处理、处置工艺要求的物料分离出来。废物分选是根据物质的粒度、密度、磁性、电性、光电性、摩擦性、弹性以及表面润湿性的不同而进行分选的。可分为筛分、重力分选、磁力分选、电力分选、光电分选、摩擦及弹性分选,以及浮选等。

(2)分选效果的好坏可根据回收率来确定。所谓回收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某一排料口中排出的某一组分的量与进入分选设备的该组分量之比。但用回收率的概念不能完全说明分选效果,还应当考虑某一组分物料在同一排出口排出物中所占的分数,即纯度。

20、何谓筛分效率?何谓易(难)筛粒?影响筛分效率的因素有哪些?惯性振动筛与共振筛在工作原理上有何区别?

【答】:(1)筛分效率是指筛分时实际得到的筛下产品质量与固体废物原料中所含粒度小于筛孔尺寸的物料的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筛分效率是评价筛分设备分离效率的指标。

(2)粒度小子筛孔尺寸3/4的颗粒,很容易通过粗粒形成的间隙到达筛面而透筛,称为“易筛粒”;粒度大于筛孔尺寸3/4的颗粒,很难通过粗粒形成的间隙,而且粒度越接近筛孔尺寸就越难透筛,这种颗粒称为“难筛粒”。

(3)影响筛分效率的因素:筛分是利用筛子将物料中小于筛孔的细粒物料透过筛面,而大于筛孔的粗粒物料留在筛面上,从而使物料分成不同的等级;

影响筛分效率的因素有:①固体废物性质的影响粒度组成:废物中“易筛粒”含量越多,筛分效率越高,而粒度接近筛孔尺寸的“难筛粒”越多,筛分效率则越低;含水率和含泥量:废物外表水分会使细粒结团或附着在粗粒上而不易透筛。当筛孔较大,废物含水率较高时,反而造成颗粒活动性的提高,即湿式筛分法的筛分效率较高;废物颗粒形状:球形、立方形,多边形颗粒筛分效率较高,而颗粒呈扁平状或长方块,用方形或圆形筛孔的筛子筛分,其筛分效率低。

②筛分设备性能的影响筛面类型:棒条筛面有效面积小,筛分效率低,编制筛网则相反,有效面积大,筛分效率高,冲孔筛面介于两者之间。筛子运动方式:同一种固体废物采用不同类型的筛子进行筛分时,其筛分效率不同。筛面长宽比以及筛面倾角。

③筛分操作条件的影响:在筛分操作中应注意连续均匀给料,使废物沿整个筛面宽度铺成一薄层,既充分利用筛面,又便于细粒透筛,提高筛子的处理能力和筛分效率,并及时清理和维修筛面。

(4)振动筛工作原理:振动筛通过产生振动的振动器,将振动传递给筛箱,筛箱可以自由振动,使颗粒产生近乎垂直于筛面的跳动或作圆形、椭圆形运动。振动筛适用于细粒废物(0.1-15mm)的筛分,也可用于潮湿及黏性废物的筛分。

共振筛工作原理:是利用连杆上装有弹簧的曲柄连杆机构驱动,使筛子在共振状态下进行筛分。工作原理是当共振筛的筛箱压缩弹簧而运动时,其运动速度和动能都逐渐减小,被压缩的弹簧所储存的位能却逐渐增加。当筛箱的运动速度和动能等于零时,弹簧被压缩到极限,它所储存的位能达到最大值,接着筛箱向相反方向运动,弹簧释放出所储存的位能,转化为筛箱的动能,因而筛箱的运动速度增加。当筛箱的运动速度和动能达到最大值时,弹簧伸长到极限,所储存的位能也就最小。

21、试述重力分选的基本原理,并举出重力分选的几种常见方法及适用的场合。

【答】:(1) 定义:重力分选是按在活动或流动的介质中按颗粒的密度或粒度的不同进行分选的过程;

(2)原理:悬浮于流体介质中的颗粒,其运动受自身重力Fg、介质摩擦阻力Fd和介质浮力Ff三种力的作用(Fg=Fd+Ff、Fg=ρsVg )。

(3)重力分选可分为风力分选、跳汰分选、重介质分选、摇床分选和惯性分选。22、浮选中常用哪些浮选药剂?其作用和特点是什么?根据药剂在浮选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将其分为哪些?

【答】:(1)捕收剂

作用:能够选择性的吸附在欲选的物质颗粒表面上,使其疏水性增强,提高可浮性,并牢固地粘附在气泡上而上浮

特点:①捕收作用强,具有足够的活性;

②有较高的选择性,最好只对某一种物质颗粒具有捕收作用;

③易溶于水、无毒、无臭,成分稳定,不易变质;

④价廉易得

(2)起泡剂

作用:起泡剂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主要作用在水-气界面上,使其界面张力降低,促使空气在料浆中弥散,形成小气泡,防止气泡兼并,增大分选界面,提高气泡与颗粒的粘附和上浮过程中的稳定性,以保证气泡上浮形成泡末层。

特点;①用量少,能形成量多、分布均匀、大小适宜、韧性适当和黏度不大的气泡;

②有良好的流动性,适当的水溶性,无毒、无腐蚀性,便于使用;

③无捕收作用,对料浆的pH 变化和料浆中的各种物质颗粒有较好的适应性;

(3)调整剂

作用:主要是调整其他药剂(主要是捕收剂)与物质颗粒表面之间的作用。还可调整料浆的性质,提高浮选过程的选择性

特点:①活化剂能促进捕收剂与欲选物质颗粒的作用,提高欲选物质颗粒可浮选性的药剂;

②调整剂调整浆料的性质,使料浆对某些物质颗粒的浮选有利,而对另一些物质颗粒的浮选不利;

③抑制剂削弱非选物质颗粒与捕收剂之间的作用,抑制其可浮性,增大其与欲选物质颗粒之间的可浮性差异提高分选过程的选择性;

④分散与混凝剂调整料中细泥的分散,团聚与絮凝,以减小细泥对浮选的不利影响,改善和提高浮选效果。

23、何谓固体废物化学浸出?化学浸出方法有哪些?

【答】:(1)是选择合适的化学溶剂(浸出剂,如酸、碱、盐水溶液等)与固体废物发生作用,使其中有用组分发生选择性溶解,然后进一步回收的处理方法。

(2)根据浸出药剂种类的不同,浸出可分为酸浸、碱浸、盐浸、水浸等方法。24、污泥中水分存在的形式有哪些? 污泥的稳定作用是什么? 污泥的稳定方法有哪些? 固体废物(污泥)浓缩的方法有哪些?

【答】:(1)间隙水(70%);毛细管结合水(20%);表面吸附水水7%);内部水(3%)(2)污泥的稳定作用:在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污泥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较稳定物质,以减少污泥的质量和体积.使其更易于保存和运输。

(3)好氧消化,厌氧消化(化学调节法、淘洗调节法、加热加压调理法和冷冻调理法)

(4)重力浓缩法、气浮浓缩法、离心浓缩法。

25、简述水泥固化的原理及优缺点。

【答】:(1)水泥固化原理:水泥是一种无机胶结剂,经水化反应后可形成坚硬的水泥块,能将砂、石等骨料牢固地凝结在一起。水泥固化有害废物就是利用水泥的这一特性。

(2)优点:①设备和工艺过程简单,无需特殊的设备,设备投资、动力消耗和运行费用都比较低;②水泥和添加剂价廉易得;③对含水率较低的废物可直接固化,无需前处理;

④在常温下就可操作;⑤处理技术已相当成熟,对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固化容易实现安全运输和自动控制等。

缺点:①固化体的浸出率较高,通常为10-4~10-5g/ (cm2·d),主要是由于它的空隙率较高所致,因此需作涂覆处理;②固化体的增容比较高,达1.5~2;③有的废物需进行预处理和投加添加剂,使处理费用增高;④水泥的碱性易使铵离子转变为氨气逸出;⑤处理化学泥渣时,由于生成胶状物,使混合器的排料较困难,需加入适量的锯末予以克服。26、固化处理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衡量固化处理效果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1)

(2)衡量固化处理效果的主要指标:①浸出率②体积变化因数③抗压强度

27、固体废物处置的定义、分类及原则是什么?

【答】:(1)固体废物处置是采取能将已无回收价值或确属不能再利用的固体废物(包括对自然界及人身健康危害性极大的危险废物)长期置于与生物圈隔离地带的技术措施,也是解决固体废物最终归宿的手段。

(2)分类:按隔离屏障划分,分为天然屏障和人工屏障;按照处置场所的不同,固体废物的处置主要分为海洋处置和陆地处置两大类。

(3)原则:①区别对待、分类处置、严格管制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②最大限度地将危险废物与生物圈相隔离原则;合理地、最大限度地使固体废物与自然和人类环境隔离,减少有毒有害物质释放进入环境的速率和总量,将其在长期处置中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程度。

③集中处置原则;固体废物废物集中处置,既是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利于管理,也是有效控制乃至消除危险废物危害的重要技术手段。

28、何谓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按照处置固体废弃物场所的不同,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可分为?

【答】:(1)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是将不再回收利用的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或者设施中的活动。

(2)基本要求:①处置场地应安全可靠、适宜,通过天然屏障或人工屏障使固体废物被有效隔离,使污染物质不会对附近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更不能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

②在选择处置方法时,既要简单经济又要确保符合要求,保证目前及将来的环境效益。

③尽可能减少进行最终处置的固体废物量,以及其有害成分的含量,同时为减少处置投资费用和处置场使用时间,对固体废物体积应尽量进行最大压缩。

④必须有完善的环保监测设施,保证固体废物处置工程得到良好的管理和维护。

⑤处置场地设施结构合理,封场后要定期对场地进行维护和监测。

(3)按照处置固体废弃物场所的不同,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可分海洋处置和陆地处置两大类。

29、土地处置的概念及分类是什么?

【答】:陆地处置是利用陆地的天然屏障或人工屏障处置固体废物的方法。根据废物的种类及其处置的地层位置,陆地处置可分为土地耕作、工程库或驻留池贮存、土地填埋(卫生土地填埋和安全土地填埋)、浅地层埋藏以及深井灌注处置等。

30、填埋场选址总的原则是什么?选址是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1)填埋场选址总原则是以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尽量少的投资,达到最理想的经济效益,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

(2)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有①填埋场所需面积②垃圾运输距离③场地位置的选择④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⑤土壤与地形条件⑥气象和地区环境条件⑦场址封场与最终开发利用。

31、土地耕作处置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1)基本原理:把废物当作肥料或土壤改良剂直接施到土地上或混入土壤表层,通过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作用,使废物中的有机物和部分物及物分解为便于为植物吸收的较简单的形式,同时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的效果,从而大大消除污染、实现废物土地还原的目的。

(2)影响因素:该方法处置的对象为不含重金属等有害成份、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废物

32、什么是海洋倾倒和远洋焚烧?何谓海洋处置?我国政府对海洋处置的基本场使是什么?

【答】:(1)海洋倾倒:直接将废物倾倒或先将废物进行预处理后再沉入海底的方法远洋焚烧:将废物运到远海进行焚烧,以避免对人类生存区域的大气环境污染。(2)海洋处置,包括海洋倾倒和远洋焚烧两种方法,是以海洋为受体将固体废物处置的方法。我国政府对海洋处置持否定态度,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固体废物海洋倾倒的管理条例。海洋处置目前已被国际公约制止。

33、按填埋废物的类别和填埋场污染防治原理,填埋场的类型分为几类?

【答】:按填埋废物的类别和填埋场污染防治原理,填埋场的类型分为一级填埋场、二级填埋场、三级填埋场、四级填埋场、五级填埋场、六级填埋场。

34、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来源、特征及渗滤液处理的方法是什么?(p262)

【答】:来源:一是以各种途径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大气降水;二是垃圾本身持有的水分;三是垃圾中的有机物经分解后产生的水分。

特征:色度较高;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氨氮含量高,磷含量低;水质随填埋时间的变化较大;总溶解性固体含量较高;金属离子含量较高。

处理方法: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独立的场内处理系统。

35、简述填埋场垃圾的降解过程。(p270)

【答】:1、第一阶段——好氧阶段

废物一进入填埋场,就开始了好氧阶段,它的持续时间比较短。复杂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胞外酶分解成简单有机物,简单有机物又通过好氧分解转化成小分子物质或CO2。好氧阶段微生物进行好氧呼吸,有机质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大,该阶段产生大量的热,可使温度升高10~15℃。

2、第二阶段——液化阶段

复杂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在微生物作用下水解至其基本结构单位或低分子的有机酸、醇等,由不溶性物质变为可溶性物质。(与书中不一样)

3、第三阶段——酸发酵阶段

微生物将第二阶段累积的溶于水的产物转化成含1~5个碳原子的酸和醇及CO2、H2。其中的CO2、H2、甲醇、甲酸、乙酸均可作为甲烷细菌的底物而转化成CH4和CO2,而其它酸和醇则需要通过硫酸盐还原菌和专性还原菌进一步转化成上述甲烷细菌的底物。

4、第四阶段——产甲烷阶段

前几个阶段的产物在产甲烷菌的作用下,转化成CH4和CO2。该阶段是能源回用的黄金时期。一般废物填埋180~500天后进入稳定产甲烷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1)将产生大量的CH4,CH4和CO2的量在填埋气体总量中约各占一半;(2)H2和CO2的量将逐渐减少;(3)浸出液COD下降,pH值略上升,维持在6.8~8。

5、第五阶段——填埋场稳定阶段

当第四阶段中大部分可降解有机物转化成CH4和CO2后,填埋场释放气体的产生速率显著减小,填埋场处于相对稳定阶段。该阶段几乎没有气体产生,浸出液及废物的性质稳定。36、填埋场主要气体的产生分几个阶段?(垃圾填埋气体中最主要的两种组分是?)各是什么?影响垃圾中沼气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气体产生在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好氧分解阶段。复杂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细胞外酶分解成简单有机物,后者再通过好样分解转化成小分子物质或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热量(产生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第二阶段为过渡阶段。通常好样分解后的十余天。填埋场内水分渐达饱和,氧气被耗尽,厌氧环境开始建立。(产生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第三阶段为产酸阶段(发酵阶段)。微生物降解第二阶段积累的溶于水的产物转化为酸、醇及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作为甲烷细菌的底物而转换为甲烷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第四阶段为产甲烷阶段。前几阶段的产物在产甲烷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为能源利用的黄金期,一般持续数年到十几年(产生的主要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第五阶段为稳定阶段。填埋垃圾及渗滤液的性质趋于稳定;填埋场中的微生物极度贫乏;几乎没有气体产生,即使有也以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为主。填埋场的沉降停止,填埋场达到稳定。(可能产生的主要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影响因素:垃圾种类、数量、所采用的地面处理方法、填埋深度、温度和填埋场的实际使用年限等。

36、垃圾填埋场终场覆盖层包括哪几层?

【答】:表土层、保护层、排水层、防渗层、调整层。

37、好氧堆肥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温度范围是多少?为什么堆肥化过程最适宜的温度确定为55~60℃? 影响好氧堆肥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中温阶段,堆层基本呈15~45℃的中温。b、高温阶段,温度一般在45到60℃之间。c、降温阶段(腐熟阶段)温度由之前的高温降至约30℃。

55~60℃的原因:各种嗜热性真菌和放线菌活性最高,温度过高会使菌几乎停止活动甚至杀死大多数菌,降低了堆肥效果。此外,此温度下,维持6-7天,可达到较好的杀灭虫卵和病原体的效果。

影响因素:有机物含量、C/N比、颗粒度、含水率、温度、通气量、pH值、腐熟度等。38、影响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堆肥化过程最适宜的水分范围和有机物含量范围各为多少?

【答】:(1)影响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有机物含量、碳氮比(C/N)、含水率、温度、通气量、PH值、腐熟度。

(2)堆肥化过程最适宜的水分范围按质量计50%~60%。在高温好氧堆肥中,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最适合范围为20%~80%。

39、堆肥腐熟度的评定方法有哪些?

【答】:表观鉴别法、化学方法、生物活性、植物毒性分析、卫生学检测。

40、厌氧堆肥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何谓两阶段理论、三阶段理论?)各阶段的主要成分是什么?pH值如何变化?

【答】:(1)三阶段理论(下题为两阶段理论)a. 水解阶段:发酵细菌利用胞外酶对有机物进行体外酶解,使固体物质变成可溶于水的物质,然后细菌再吸收可溶于水的物质,并将其分解成为不同产物。

b. 产酸阶段:水解阶段产生的简单的可溶性有机物在产氢和产酸细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如丙酸、乙酸、丁酸、长链脂肪酸)、醇、酮、醛、CO2、和H2等。

c. 产甲烷阶段:产甲烷菌将第二阶段的产物进一步降解成CH4和CO2,同时利用产酸阶段所产生的H2将各部分CO2再转变为CH4。

(2)水解阶段:简单的可溶性有机物;产酸阶段:挥发性脂肪酸(如丙酸、乙酸、丁酸、长链脂肪酸)、醇、酮、醛、CO2、和H2;产甲烷阶段:CH4和CO2。

(3)在产酸阶段,由于有机酸的大量累积,PH值下降;在产甲烷阶段,由于所产生的氨的中和作用,PH值逐渐上升。

41、简述厌氧堆肥化过程的原理。

【答】:厌氧堆肥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酸阶段。产酸菌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的有机酸和醇类等物质,并提供部分能量因子ATP。第二阶段为产气阶段。在分解后期,由于所产生的氨的中和作用,PH值逐渐上升;同时产甲烷菌开始分解有机酸和醇、产物主要是CH4、CO2气体。

42、简述好氧堆肥的基本原理及其工艺过程(工艺组成?)。

【答】:好氧堆肥化过程实际上就是基质的微生物发酵过程,此过程中,有机废物中的可溶性小分子有机物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为微生物所吸收利用,固体的和胶体的有机物则先附着在微生物体外,由微生物所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性小分子物质,再输送入细胞内为微生物所利用。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并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把另一部分有机物转化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使细胞增殖。

工艺过程:a、前处理(分选、破碎、筛分、混合,养分及水分调节)b、主发酵(发酵仓或露天堆积,强制或翻堆搅拌供氧主发酵期4-12d)c、后发酵(进一步分解难分解有机物,条堆或静态堆肥,20~30d)d、后处理(分选设备去除塑料、玻璃金属、小石块;加入N、P、K制复肥)e、脱臭(产生氨、硫化氢、甲基硫醇、胺类等。化学除臭剂;碱、水溶液过滤;熟堆肥、沸石等吸附剂吸附)f、贮存(夏冬需贮存,容纳6个月的贮存设备;干燥透气)43、简述厌氧发酵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p136)

【答】:原理分四个阶段:a、水解酸化阶段将大分子不溶性有机物在细菌胞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小分子,溶解性有机物在进入细胞经一系列生化反应转化成有机酸、醇、醛等代谢产物b、产氢、产乙酸阶段,在产氢、产乙酸菌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物分解转化成乙酸和氢气等简单物质c、产甲烷阶段,产甲烷菌利用唔记得二氧化碳、氢气及有机物的“三甲一乙”(甲酸、甲醇、甲胺、乙酸)化合物产生甲烷d、同型产乙酸阶段,指同型产乙酸菌将甲烷细菌的一组基质(CO2/H2)横向转为另一种基质(乙酸)的过程。

影响因素:a、厌氧条件(产气阶段的产甲烷菌是转性厌氧菌,不仅不需要氧,氧对产甲烷菌反而有毒害作用)b、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产气量越高)c、PH值和碱度(甲烷发酵菌的生长PH值范围较广,在5~10范围均可发酵)d、原料配比(充足的发酵原料是产生沼气的物质基础)e、搅拌(目的是为了使发酵原料分布均匀,增加微生物与发酵基质的接触,也使发酵的产物及时分离,从而提高产气量)。

44、厌氧发酵的工艺类型有哪些?

【答】:根据消化温度分为高温消化工艺和自然温度消化工艺;根据投料运转方式划分工艺类型分为连续消化工艺、半连续消化工艺和两步消化工艺。

45、何谓固体废物的热值?垃圾的热值有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热值:单位质量固体废物完全燃烧时时放出的热量。

高位热值:热值包含烟气中水的潜热。

低位热值:热值不包含烟气中水的潜热。

46、何谓固体废物热解?热解的产物主要有哪些?(热解过程总的反应方程式?)热解与焚烧有何区别?影响热解的因素有哪些?

【答】:固体废物的热解:利用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受热分解的过程产物:可燃的低分子化合物(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甲醛、丙酮、乙酸、乙醛等有机物及焦油、溶剂油等,固态的主要是焦炭和或黑炭)

焚烧和热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过程,焚烧是放热反应,而热解是吸热过程,二者主要产物不同,焚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焚烧产生的热大量的可用于发电,量小的可供加热水或产生蒸汽就近利用。而热解产物是燃料油及燃料气,可多种方式回收利用,其能源回收性好,便

于贮藏及远距离输送。

热解影响因素:温度、反应时间、加热速率、催化剂、热解方式、热解炉。

47、固体废弃物处置处理方法中,归为资源化的途径有哪些?

【答】:固体废弃物处置处理方法中,归为资源化的途径有:收集、分选、氧化、好氧堆肥、厌氧消化、焚烧、热解、焙烧、土地耕作、土地填埋。

48、何谓固体废物的焚烧,影响焚烧过程的因素有哪些(主要因数“3T+1E”是哪些?)?固体废物进行燃烧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的控制方法主要有哪几种?【答】:焚烧:固体废物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处理过程(具有强烈放热效应、有基态和电子激发态的自由基出现、并伴有光辐射的化学反应现象);

影响因素:a、废物本身的性质b、停留时间c、温度d、空气过剩系数e、废物在炉中的运动方式、废物层的厚度及湍流强度等。

垃圾焚烧中二噁英的产生途径:a、垃圾本身中含有的二噁英物质,大部分在高温燃烧时得以分解b、垃圾燃烧过程中形成的含氯前驱体,如氯苯、氯酚、聚氯酚类物质通过重排、脱氯或其他分子反应等过程生成二噁英。C、小分子碳氢化合物通过聚合和环化反应形成多环烃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和氯反应形成二噁英d、在较低温度(300~500℃)下,二噁英的前驱体在飞灰的催化作用下,遇适量的储触媒物质,则在高温燃烧中已经分解的二噁英将会重新生成e、焚烧炉尾部净化温度在200~300℃时,HCl和单质氯在飞灰催化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生成二噁英。

控制方法:a、控制燃烧温度b、提高燃烧效率和充足供氧c、源头控制(分类收集或预分拣控制生活垃圾中氯和重金属含量高的物质,以及易产生二噁英的物质进入垃圾焚烧厂)d、加强烟道气温度控制e、化学加药f、活性炭吸附g、飞灰污染控制。

49、现代化生活垃圾焚烧工艺流程主要哪几部分组成?

【答】:现代化生活垃圾焚烧工艺流程主要有前处理系统、进料系统、焚烧炉系统、空气系统、烟气系统和其他系统(灰渣、余热利用、自动化控制)。

环境法期末考试整理

2、环境的定义 ?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个中心事物而言的,即围绕某个中心事 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便构成某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科学上的环境:也叫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 物生存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生境”。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 物生存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生境”。 ?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 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环境的功能 ?生命支持功能(提供物质资源) ?废物消纳功能 ?生态审美功能 4、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比较 ?定义: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

量都称为自然资源。 ?比较: ?自然资源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属于环境要素中可被人类利用的自然 物质和能量。 ?二者的相近:如果把自然资源作为环境因子,自然资源则纳入环境的外延; 也可以把环境作为自然资源系统的一个层次进行研究,把环境纳入资源的范畴。 ?二者的区别:自然资源的认识侧重点是其经济效用、经济价值,而环境则 侧重于系统平衡的生态性概念作为人类共同保护的客体,其根本目标是维护人类环境系统的平衡、保持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关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自然资源大多可以商品性物化,可以界定产权。而环境则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很难通过界定产权来保护。 ?二者的融合:环境资源化(即赋予环境以价值);资源生态化(作为整体 系统的资源生态功能) 5、环境问题的定义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失调,对 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它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6、环境法的科学基础-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它探索环境演化的规律,研究环 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研究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统一,研究人类生存发展在不同范围内对环境的整体性影响,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

对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识及个人规划

对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识及个人规划 李海红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与科学类01班222015320260079) 摘要:本论文介绍了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认识以及个人规划。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工程 踏入西南大学已经有一个学期的时间了,从刚开始的懵懂不知到现在的熟悉了解,不仅是对老师同学间的感情熟络,也是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进行了基础了解与个人学习生活的规划。下面我将重点谈论一下我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了解以及个人学习生活的相应规划。 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工程专业肩负着培养能运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和舒适的生存的专门人才的重任。环境工程学科是一门新兴的、综合的学科。比较中外环境工程教育的历史和现实,不难发现: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也谈不上生命力。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应在坚持“统一性”的基础上,注意发展“特殊性”,突出“个性”。 专业开办之初,学校就确立了在遵循环境工程专业统一培养规格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我校立足火电行业的学科优势,办出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在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下,我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定位为“培养面向以电力企业为代表的能源动力类行业中的工业废水及废气的污染排放控制及监测与评价,兼顾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了解了该专业的基本发展内容以及对学生的总要求后,再通过导论学习真的是深感环境对城市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21世纪,各种环境问题参差不穷。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我国重大的海洋环境与保护

最新环境法期末总结

环境法复习总结论述题: 环境公益诉讼 公众参与 案例题: 环境侵权 环境行政-许可-处罚选择题:环境行政《环境许可法》 环境影响评价 行政处罚手段(比如按日计罚)《新环保法》强化的地方 《侵权法》关于环境侵权的几条 一、 环境权:公民请求生活在良好环境中的权利。 环境法主体对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即享用和争取适宜环境 的权利。 民事权利 地役权通风 宁静 相邻权采光 日照 健康权眺望参与 知情消极(宪法上的强行性权利)监督 人权(公法)司法救济 积极(良好的请求权) 二、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法律保护的公共环境利益受到侵害时,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特点:(1)原告范围广泛 (2)目的具有特殊性:保护国家、社会及不特定多数人环境利益 (3)兼具预防和补救功能:尚未发生时就可以使用 (4)效力范围的扩张性 起诉条件:(1)明确的被告 (2)具体的诉讼请求 (3)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初步证据 (4)法院受理的范围和管辖范围 (5)污染导致实际的环境或健康损害 民事公益诉讼不以存在实际损害为前提! 特定程序要求:(1)法院书面告知行政部门 (2)开庭前申请参加者为共同原告 (3)可另行提起私益诉讼 (4)和解与调解 (5)原告在法庭辩论终结后不得撤诉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规定的有关机关与组织列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排除了个人 法定的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 法院管辖:污染行为发生地、损害结果地、被告住所地中级以上法院 有关组织:(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检察机关:授权 1、范围: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污染环境、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犯众多… 2、免交诉讼费、被告无权反诉 3、诉讼前要督促、支持法律规定的机关或者有关组织向法院提起诉讼 4、诉讼前应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检查建议,督促其纠正行政违法行为或依法 履行职责 三、环境侵权 一、环境侵权责任 (一)环境侵权的特征 1. 主体的不平等 2. 环境侵权的社会性 3. 复杂性 4. 环境侵权的适法性 (二)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造成损害后果 2、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推定) (即使企业达标排放也不能免除其民事责任,因为企业行为合乎行政管理的要求,只能免除其行政责任,而不能免除其民事责任) 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环境噪声侵权行为人的主观上要有过错,须具有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的违法性,才承担噪声污染侵权责任。 最高法评论:公众在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同时,承担一定范围和限度内的容忍义务,衡平原则 因果关系推定: 1、优势证据论:被害人能够证明因果锁链中的大部分事实,或提供的证据优于加害人时,就可判定因果关系存在。 2、疫病学的因果关系学说:A、该因素从发病前已经开始发生了作用 B、该因素的作用程度越明显,患该疾病的概率便越高; C、该因素被消除或者有所减轻的话,该疾病的患病概率或者

环境资源法复习重点

环境资源法 题型:名词5个、简答5个、案例1个、论述2个 一、环境法四分法 1.基本法 2.环境要素法 3.自然资源法 4.防治污染法 二、环境的概念 环境资源法律中的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个方面。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三、环境问题 (一)概念: 环境、资源和生态问题(简称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课件: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件或因素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二)发展(三阶段): 1.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即从人类诞生至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 基本特征:人对自然的依赖、盲从、迷信和崇拜。这个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局部性、短期性和个别性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急剧发展、局部恶化的阶段,又称近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工业革命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基本特征: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人对环境的占有、征服、统治和掠夺。 3.环境问题全面发展和局部被抑制的阶段,又称现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基本特征是: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和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继续存在,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 这个的环境问题又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 (1)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着名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为代表,以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为标志; (2)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以着名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为代表,以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为标志。 (三)主要表现: 1.全球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4.淡水资源危机 5.资源、能源短缺 6.森林锐减 7.土地荒漠化 8.物种加速灭绝物种 9.垃圾成灾 10.有毒化学品污染 四、环境资源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环境资源法(简称环境法)是指关于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改善及其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和法律表现形式的总和 (二)特征: 1.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既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既保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也保护人类共享的自然环境,更强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和秩序 2.综合性 环境问题的综合性、环境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资源法是—个高度综合化的法律部门;相关法律部门的交叉和相关学科的渗透,则为这种综合性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期末复习重点

人类环境分类: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指所有能够对人类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和,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动植物等自然因素。 人工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对自然物质加工和改造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城乡结构以及同各种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念和机构等。 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界的变化或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环境结构和状态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由此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有害影响。【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如地震、洪涝、干旱等;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又可以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指因为人为的因素,使某些物质或能量进入环境之中,引起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发生改变,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并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条件的现象。 生态环境污染,又称“环境破坏”,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过度地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引起某种或某几种环境要素发生数量减少、形态改变、质量降低,导致这些环境要素固有的环境功能弱化或丧失,从而使环境产生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影响的一种现象。 两者之间的联系:既有区别也有共同点。从差异的角度来看,环境污染主要发生在生产和生活的排放环节,而环境破坏则主要产生于人类对环境要素尤其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污染更多地表现为对环境要素性质上的改变,而环境破坏则主要表现为对环境要素形态的改变。共性:两者最终都表现为对环境要素固有结构或功能的损害,使环境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现实中不可能对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进行截然的划分。】 环境问题的产生:农业文明时期(农耕火种)——产业革命之后到20世纪80年代(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日趋严重)——20世纪80年代之后(环境问题开始逐渐表现为全球性的影响) 产生根源: 哲学根源:柏拉图、伽利略、培根和笛卡儿。其中,笛卡儿的“主客二分”对于确立人的主体性和科技的发展的确发挥了进步的历史意义,但他忽视了大自然的整体性和价值尊严,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界盲目的、肆无忌惮的征服和改造。 宗教根源:基督教:只要为了人的利益,征服和掠夺自然是天经地义的。 伦理学根源:自然界只有工具价值,没有自身的内在价值,价值仅是满足人类永无止尽的欲望。 技术根源:技术发展的不足&对技术的滥用 经济根源:1.经济行为的负外部性和共有资源的非排他性(负外部性即人们的行为对他人或社会不利的影响)/2.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3.经济的贫困化(缺乏资金和技术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无法解决因过度开采资源所导致的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加剧了经济的贫困化) 环境保护:指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以及宣传教育等多种措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理解【1.具有法的一般属性——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保障实施的/ 2.调整的是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3.是有关环境与资源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工程实验室工作总结

环境工程实验室工作总结 周贵忠 2008.08.15 1环境工程实验室发展背景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随着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成立而诞生,因此在新成立学 院之前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由化学院综合实验室开设,没有专门专业实验室,也就是说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2006年4月底,环境工程专业与化学院分家,具体分家原则是原有实验室面积及设备归原学院管理,环境工程专业分家的结果是得到近35万元设备(包括陈旧已使用过仪器设备),0平方米实验室用房。2006年8月通过招投标形式,环境工程实验室到位水处理设备2万余元。 本人是在以上条件和背景下开展实验室工作的。 2工作总结 2.1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发展:三年间,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实验员配备、实验室面积、实验经费等发生了质的飞跃:L I I实验员 □实验室(间)口实 验经费(万) 2.2.1实验室筹建工作 2006年11月,环境学院组织人员学习其他兄弟院校的实验室建设。 2007.3月起,开始规划环境工程实验室实验室,主要参与了实验室工程图纸、实验室内部设计、试验仪器安装调试、铭牌制作等工作,其中建设的水污染控制实验室成为典型实验室。 2.2.2实验室面积 2006年4月前,环境工程在化学院,没有建设专业实验室。 环境学院成立后2006.4~2007.6,暂时在印刷楼有2间放置仪器设备的房子。 目前环境工程与其他2个专业一样,拥有16间本科用专业实验室,面积达到360m2。 2.2.3固定资产 环境学院成立前,环境工程专业在化学院,固定资产很少。 2006年4月环境学院成立,新学院成立从化学院交接一部分实验设备(共计35 万

环境法期末总结

环境法复习总结论述题: 环境公益诉讼 公众参与 案例题: 环境侵权 环境行政-许可-处罚选择题:环境行政《环境许可法》 环境影响评价 行政处罚手段(比如按日计罚)《新环保法》强化的地方 《侵权法》关于环境侵权的几条 一、 环境权:公民请求生活在良好环境中的权利。 环境法主体对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即享用和争取适宜环境 的权利。 民事权利 地役权通风 宁静 相邻权采光 日照 健康权眺望参与 知情消极(宪法上的强行性权利) 监督 人权(公法)司法救济 积极(良好的请求权) 二、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法律保护的公共环境利益受到侵害时,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特点:(1)原告范围广泛 (2)目的具有特殊性:保护国家、社会及不特定多数人环境利益 (3)兼具预防和补救功能:尚未发生时就可以使用 (4)效力范围的扩张性 起诉条件:(1)明确的被告 (2)具体的诉讼请求 (3)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初步证据 (4)法院受理的范围和管辖范围 (5)污染导致实际的环境或健康损害 民事公益诉讼不以存在实际损害为前提! 特定程序要求:(1)法院书面告知行政部门 (2)开庭前申请参加者为共同原告 (3)可另行提起私益诉讼 (4)和解与调解 (5)原告在法庭辩论终结后不得撤诉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

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规定的有关机关与组织列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排除了个人 法定的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 法院管辖:污染行为发生地、损害结果地、被告住所地中级以上法院 有关组织:(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检察机关:授权 1、范围: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污染环境、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犯众多… 2、免交诉讼费、被告无权反诉 3、诉讼前要督促、支持法律规定的机关或者有关组织向法院提起诉讼 4、诉讼前应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检查建议,督促其纠正行政违法行为或依法 履行职责 三、环境侵权 一、环境侵权责任 (一)环境侵权的特征 1. 主体的不平等 2. 环境侵权的社会性 3. 复杂性 4.环境侵权的适法性 (二)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造成损害后果 2、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推定) (即使企业达标排放也不能免除其民事责任,因为企业行为合乎行政管理的要求,只能免除其行政责任,而不能免除其民事责任) 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环境噪声侵权行为人的主观上要有过错,须具有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的违法性,才承担噪声污染侵权责任。 最高法评论:公众在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同时,承担一定范围和限度内的容忍义务,衡平原则 因果关系推定: 1、优势证据论:被害人能够证明因果锁链中的大部分事实,或提供的证据优于加害人时,就可判定因果关系存在。 2、疫病学的因果关系学说:A、该因素从发病前已经开始发生了作用 B、该因素的作用程度越明显,患该疾病的概率便越高; C、该因素被消除或者有所减轻的话,该疾病的患病概率或者程 度就会降低; D、该因素作为疾病的原因其作用机制基本上可以得到生物医 学上合理的说明

环境工程学科名人及其工作介绍

4.环境工程学科名人及其工作介绍 4.1陈俊一(Jeffrey Chen) 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土木系,1969年取得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学位。曾任美国DRAVO工程公司研发部经理,兼任匹兹堡大学博士生导师、美国铝业公司(ALCOA)LANCY 环境公司研发部主任。现任水环纯(STS)泛亚销售部技术经理。目前研究重点在“深床生物膜应用于水处理及脱氮的科技”,在此领域内有多项著作专利,现为美国环境工程院院士。 4.2郝吉明(1946.8.25-) 出生于山东省梁山县。1984年毕业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经过20年的系统研究,在酸雨控制规划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防治对策起了主导作用。建立了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促成我国轻型车排放标准与欧洲标准的接轨。针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在大气复合污染的形成及控制策略方面有深入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代表性箸作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手册》、《酸沉降临界负荷及其应用》、《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等。兼任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与环境委员会委员。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3陶葆楷 陶葆楷,1906年10月1日出生于江南水乡无锡,给排水工程与环境工程学家、工程教育家,是我国卫生工程、环境工程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培育的几代科技人才,为发展我国给水排水专业和环境工程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长期研究实践的总结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雨量实用计算公式,为改善我国环境工程的落后面貌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他于1935年编写了我国最早的一本《给水工程学》中文教材,其中收集了我国的人工凿井法、井水提升法和井管保护设施等,在结合中国实际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他还编写了《卫生工程名词草案》一书。编写了《下水工程学》、《军事卫生工程》两本教材。参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修订工作。他从50年代中期就着手进行暴雨强度分析方法及计算公式的研究,提出了适应于我国条件的暴雨公式,编写了“暴雨强度分析方法”,经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批准,被收入设计规范,并自1975年在全国试行。此后,陶葆楷仍不懈地进行辛勤笔耕,他先后独自编写或与他人合编了《给水工程》(1954)、《排水工程》(1954)、《排水工程》(上册)(1965)、《排水管道工程》(1974)、《炼油厂污水处理基本知识》(1975)、《污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1979)等教科书及学术参考书,以及一大批学术论文。此外,他还担任全国给水排水专业的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并主持日常工作,经他参与讨论、审定的给水排水专业教科书、参考书则更是众多。 1976年以来,陶葆楷提出了在清华大学设立环境工程专业的倡议,得到了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和批准,这样,我国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就于1977年在清华大学诞生了。至今,我国具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45所,陶葆楷是我国环境工程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4.4顾夏声 (1918年5月6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环境工程学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1年加入九三学社。 他在工程方面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主持和指导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顾夏声主持的“城乡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机理及高效厌氧反应器研究”课题以及他指导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层(UASB)

新环境保护法学习心得(精选3篇)

新环境保护法学习心得(精选3篇) 新环境保护法学习心得一:学习新环保法心得体会几经反复的新环保法,终于表决通过。这是近年来环境保护领域最为严实的一道防火墙。它以立法的形式,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要求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在重点区域、流域联合防治中实行统一标准,建立环境污染公共预警机制。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对拒不改正的违法企业,可以“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这意味着,新环保法的处罚标准,将上不封顶。由此,社会上诟病已久的“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环保问题,有望得以从源头上解决。一直以来,作为污染排放的可能主体,不少企业缺乏自律意识,偷排偷放只罚款数万元与清洁处置需耗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悬殊,“理性的经济人”当然会趋利而从之。环保执法面临的这种尴尬,在处罚无上限的新法之下,必将无限放大执法处罚的威慑,以经济杠杆矫正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当下,新环保法体现出的立法精神,实际包括了“奖”与“惩”两个维度。守法企业的自觉环保,本身也是对社会共同利益的增进,需要适当的激励措施。比如,在细化的立法、司法解释中,给予必要税收优惠,或者公共清洁设备的补贴。只有张弛有度,才能让违法者无指望,守法者有盼头,从而形成对青山绿水的共同守护。 更深层次看,这次处罚标准的调整,凸显了在法治框架内解决冲突的思路。曾经的一些环保事件,无论无良企业的肆意排放,还是地方政府的包庇纵容,或者少数群众的情绪过激,一个重要的诱因就是没用法律来算环保账、经济账。而今,依法律来厘清奖励与处罚的标准,从而引导各方回归法院与谈判桌上。可以设想,有法律来勾勒各方权益,用法治来平衡各方得失,这不正是用良法促进社会的理性与公正吗? 但是,有法律并不自然等于有法治。如此良法,如何执行,将成为社会舆论共同关注的焦点。法治的效果,等于立法的科学性与执法的严肃性的乘积,任何一方的缺失或松驰,都可能造成整体效果的大幅折扣。这就要求,一方面,执法不应有例外,要避免寻租、合谋的腐败,加大处罚和监督的密度与力度;另一方面,赋予公权力如此大的执法能力,就必须提防执法者对守法企业可能的“挑刺”,甚至是吃拿卡要、勒索敲诈等隐形腐败。这些都是环保法治的底线所在,犹需关注。 明年1月1日,新环保法将要正式施行。我们期待第一张罚单的依法出炉,以儆效尤。当然,最好是所有的企业都能严守法律,让环保罚单不必开出。 新环境保护法学习心得二:学习《新环境保护法》心得(825字)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体现了强烈的底线思维,生态保护红线被首次写进法律之中,这是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一个重大亮点,也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不但从法律制度上确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要点整理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要 点整理 https://www.doczj.com/doc/f910673197.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1.2014年新环保法对环境的定义: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当今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一般是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主要是由于高发展和高消费造成环境的污染、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对策:发达国家可以率先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以降低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污染、破坏和浪费;可以带头开发更洁净、非资源密集型的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服务,在财力和科学技术诸方面支持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大多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除了贫穷之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自然资源和转嫁污染,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 环境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对策: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扩大生产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有效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要使用清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维持生物多样性、控制人口,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3.环境保护的概念:所谓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使环境符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 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1)概念: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2)《环境保护法》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资源法学 考试题型: 1、单选; 2、判断改错; 3、名词解释; 4、简答; 5、论述; 6、案例分析; 复习重点(考试重点) 第一章环境资源与环境关系 第二章环境资源法概述 第三章环境资源法的价值定位 第八章环境资源责任制度 第九章环境资源纠纷解决制度 (重点为环境资源民事责任与环境资源民事诉讼;案例分析考我国环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损害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无过错原则) 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内容明确不考 重点内容整理(根据考试重点整理自老师课件)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环境资源的概念亦是如此) 二、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种类 1、按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和第二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破坏) 2、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不同,可分为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 (1)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自然环境破坏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过量地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使得自然环境的恢复和增殖能力受到破坏的现象。 三、全球环境问题阶段的环境问题 1酸雨(包括酸雪、酸雾等各种酸沉降) 2臭氧层破坏 3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化 4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瑞士巴赛尔赞多兹化学公司莱茵河污染事故) 5大规模的生态破坏(非洲大饥荒) 四、环境法的本质特征 (一)环境法是社会法 (二)环境法是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 (三)环境法是公法手段干预私法领域的法 (四)环境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的法 五、环境法的概念

环境工程认识实习报告大连工业大学

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实习是一种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培养我们能力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实习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当堂授课以及工人师傅门的现场现身说法全面而详细的了解相关工艺过程。实习的过程中,学会从技术人员和工人们那里获得直接的和间接地生产实践经验,积累相关的生产知识。通过人事实习,学习本专业方面的生产实践知识,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有用的经验。 实习还能让我们早些了解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和专业以外的知识,让我们也早些认识到我们将面临的工作问题,让我明白了以后读大学是要很认真的读,要有好的专业知识,才能为好的实际动手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让你明白了以后要有一技之长,才能迎接以后的挑战,也让你知道了大学是为你们顺应科学发展的垫脚石和自身发展的机会。 同时,认识实习能培养我们全面思考的能力,培养我们灵活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习,我们更详细的了解了和我们同专

业的工作人员是如何工作的,虽然由于专业知识有限,我们了解的还不是很详细,但是我们对我们自己以后要做的工作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更有利于以后理论的学习,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实习厂一:大连东泰夏家河污水处理厂

单位所在地: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市夏泊路23号单位类别:排水公司/污水处理厂 单位规模:20人以下 主营产品或服 水厂运营污泥处理 务: 需要产品或服 沼气中水 务: 工艺核心:本工程为大连东泰夏家河水务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采用德国CWSBR工艺,日处理能力为3万吨。本水厂在通常的PLC为主的过程控制的基础之上,配备了多套智能化软件搭建了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以达到最优化控制,并能为运营提供各种方便,节省运营成本。我公司主要负责全厂的电气和控制系统的详细设计、控制系统的制作以及全厂电气的调试。该系统所有工艺参数以及工艺流程都可以通过上位计算机进行调整,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环境法学总结

案例分析一(20 分):某市机器厂(甲)家属楼与棉纺厂(乙)纺织车间仅一墙之隔。纺织车间 1 993 年 4 月新上一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鼓风机日夜运作,致使楼房的居民无法入睡,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秩序和身心健康。甲厂职工多次反映,要求环保部门予以处理。1993 年9 月,市环境监测总站经调查、监测证实,该车间厂界噪声为74.2 分贝,所处区域为 D 类混合区。为此市环保局向乙厂下达书面通知,要求缴纳超标排污费,但乙厂置之不理。1993 年11 月,市环保局对乙厂作出行政处罚:(1)征收噪声超标排污费25000 元;(2)追缴滞纳金1500 元;(3)罚款5000 元。乙厂不服,提出几点理由:(1)污染源所在地建在先,甲厂住宅楼建在后,责任在甲厂选址不当;(2)主要污染源鼓风机系国家定点厂家生产,低噪音符合排放标准,出现高噪音应属厂家产品质量问题。 思考问题: 1、你认为乙厂的理由成立吗?为什么?依据环境法,请具体分析说明乙厂有无违法行为? 2、环保部门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3、如果你是甲厂的代理人,你将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解决该案的问题? 答:1、乙厂的理由不成立。就环境法律关系而言,征收排污费制度的对象是超标排污单位即乙厂,至于鼓风机生产厂家的产品不合格,属于乙厂与鼓风机厂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依照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律规定,乙厂超标排放噪声应当缴纳超标排污费。乙厂的违法行为包括:乙厂纺织车间是在1993 年 4 月新上的,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申报登记以及征收排污费制度。 2、环保部门的处理是正确的。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别是依照《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超标排放噪声应当按标准缴纳超标排污费,对逾期不缴者,可以处以罚款,并追缴滞纳金。 3、作为甲厂代理人,应当从处理好相邻关系的角度出发,请求乙厂按照国家环境噪声标准规定的II 类混合区的要求,达标排放噪声以及根据时限要求定 时排放噪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令乙厂消除影响、排除危害。如果有人身或者财产损害者,还可以请求赔偿损害。 【案例分析二】上诉人梁志勇在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报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于2000年6月将其经营的精研塑料厂从顺德市伦教镇北海路段搬迁至该镇新塘工业区业顺路1号,并增设了8台切割机、1台磨粉机,新建了挤塑车间,且未建设任何环境保护设施后即擅自将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被上诉人在经过调查、取证和组织听证后,于6月28日作出了顺环罚字[2001]037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上诉人上述行为违反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约》下称《条例》)第9章第二款和第16条的规定,并依据该《条例》第28条规定,对上诉人做出责令停止生产并处罚款3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上诉人不服,遂于2001年7月10日向顺德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判决撤消处罚决定。 2001年12月21日,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个体工商户梁志勇不服顺德市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行政上诉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即维持被上诉人顺德市环保局的行政处罚决定。至此,这起顺德市第一例环保行政诉讼案以顺德市环保局胜诉而告终。思考题:(1)本案中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活动是不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 (3)本案应当如何适用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 1、个体工商户是不是建设单位,迁建、扩建项目是不是建设项目,这是能否适用《条例》的前提,也是本案双方在一审、二审中争论的焦点。上诉人认为,自己是个体工商户,不是单位,因此也不属于建设单位。工厂搬迁经营场所、增加小型生产设备不属于要经建设管理部门、计划管理部门所批准的项目,故不属于建设项目。因此被上诉人依据《条例》出发上诉人,是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而被上诉人认为,上诉人虽然是个体工商户,但是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一条关于“《条例》所

新《环境保护法》考试试题和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考试试题 部门::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环境的构成要素为标准进行分类,环境可分为:() A.农业环境、工业环境、生活环境等 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C.城市环境、区域环境、流域环境等 D.人工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 2.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基本制度是:() A.排污收费制度 B.限期治理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3.根据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制度,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保护方案 D.环境污染防治方案 4.破坏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危险责任原则 5.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主要针对的是:()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自然界中的灾害性事故 D.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损害 6.国家对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实行()制度。

A.征收水资源费 B.取水许可证 C.节约用水 D.合理开发利用7.排污费的()部分可适当用于补助环境保护部门监测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环境保护部门自身建设等业务支出。 A.20% B.80% C.50% D.40% 8.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连续处罚。 A.季度 B.月 C.日 D.年 9.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A.环境监察 B.环境影响评价 C.环境检查 D.安全验收评价 10.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A.自给自足 B.节约低碳 C.奢华 D.铺 11.《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规定,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和有关部门报告。 A.地方政府 B.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公安机关 12.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当在编制时向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要点整理.doc

1.2014年新环保法对环境的定义: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当今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一般是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主要是由于高发展和高消费造成环境的污染、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对策:发达国家可以率先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以降低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污染、破坏和浪费;可以带头开发更洁净、非资源密集型的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服务,在财力和科学技术诸方面支持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大多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除了贫穷之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自然资源和转嫁污染,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对策: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扩大生产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有效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要使用清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维持生物多样性、控制人口,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3.环境保护的概念:所谓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使环境符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 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1)概念: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2)《环境保护法》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2014环境工程中级职称学员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与工作 2014年继续教育心得体会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以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因此,各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与世界接轨。 以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专业水平和科学素质为目的,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开展了2014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在参加了环境工程专业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后,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切实感受到了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的必要性,既增加了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对环保事业发展的理解和信心,有效的提高了自己的工作业绩。这次培训在专业课上着重讲解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我通过这次学习,掌握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工作程序,并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初步的了解与掌握。从而更好地满足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下面我谈一下参加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学习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及重要性 通过学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重点、环境影响评价所涉及的法律、规章、条例与细则。我们知道了如何依据建设项目实施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在环境管理要求上实行分类管理,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的类别进行介绍,并对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要求进行讲述。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并于197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 NEPA)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要求所有联邦机构对所采取的行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参考。环境影响评价首先是从建设项目领域开始的,指在建设项目兴建之前,就项目的选址、设计以及建设施工过程中和建设完成投产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分

学习环境保护法心得体会5篇

学习环境保护法心得体会5篇 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下面是本人带来的有关环境保护法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环境保护法学习心得1# 来到山轻工已经四年了,与现在相比,大一报道时轻院的环境极其恶劣,经过四年的时间,我校环境改善的不错,不过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还不够强,必须从根本上让同学们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去年有一段时间实行过限塑令,结果实行了不到两个月就流产了,可见增强人们心中的环保意识有多重要。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对这个星球上的生态系统有着永远摆脱不完的依赖性,需要地球源源不断地提供植物和动物的食物,需要有足够厚度的大气层,来保护人类不受过高或过低气温,以及过量紫外线的伤害,需要地球提供足够量的水和氧气来维持生命的存在,而没有了绿色,这一切岂不成了无本之源,好比毛长在皮子上,没有了皮,毛又咋生根? 绿色锐减,吞噬绿色的,正是人类自己,是人类发展模式中那种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破坏性开采。人类对绿色的无尽索取仍在威胁着生态平衡,破坏着生态的结构。 环境保护就是通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措施,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还要依据人类的意愿,保护和改善环境,使它更好地适合于人类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坏环境并危及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环境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身心的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的恢复和扩大再生产,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 当然,环境保护还必须考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只有互相之间协调发展,才是新时代的环境保护新概念。 #环境保护法学习心得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