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语文之古诗

中国语文之古诗

中国语文之古诗
中国语文之古诗

第三讲:中国语文之诗歌

本讲重点提示:

1)中国诗歌的起源、发展源流?

2)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3)新诗的发展与艺术探索。

4)文选:先秦诗歌\汉乐诗与五言诗\魏晋南北朝诗歌\唐诗\新诗。

导言:诗歌的起源

文学发源于文字产生以前的上古时期。可以把最初的文学分为口头文学(传说时期的文学)和书面文学(有文字记载的文学)。

一、口头文学:上古歌谣、神话、历史传说。神话传说成为后世叙事性文学(小说和戏剧)的源头。诗歌的源头是上古歌谣。

文选:

神农时期的《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周易》中《中孚·六三》:

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吴越春秋》卷九《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阅读提示:

上古歌谣内容:对外是与敌人作战,对内是生产劳动。上古歌谣主要特征:原始歌谣大都采用二言形式,这是因为上古劳动动作简单,劳动节奏短促、鲜明,因而伴随劳动产生的诗歌节奏自然也不复杂。另外,上古汉语都是单音节词,两个单音节词组合是最初的句子,这种句子的产生与上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能力直接相关。

二、书面文学:汉字的出现和诗歌的出现。

汉字的出现,甲骨卜辞、商青铜器铭文——书面文学的萌芽,西周末年钟鼎铭文——有文学因素的文学文本出现。

诗歌的出现。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诗经中的作品都是乐歌,其中的颂诗更是祭祀用的歌舞曲。

第一章:中国语文之古诗

第一节先秦诗歌

本节概说:

《诗经》与《楚辞》:诗歌奠基之作的出现。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多为四言诗;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及其代表作《离骚》,杂言诗。“诗”、“骚”并称,“风”、“骚”并称。文学创作的两大源流。

一、《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到了汉代奉为经典,称作《诗经》。书成于春秋时代,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另有笙诗六篇,有目无辞。《诗经》各篇都可以合乐歌唱。

1、《诗经》内容:

1)反应爱情和婚姻的诗篇。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雎》,“俟我于城偶,爱而不见”的《静女》,《卫风· 木瓜》写男女青年互赠爱情礼物,反映了婚姻与家庭的不幸如《氓》。2)反应劳动生活的诗篇如《伐檀》、《七月》。

3)反应战争和徭役的诗篇。《采薇》,思妇诗。

4)周民族的史诗。《生民》、《公刘》。

2、文选:

秦风·蒹葭

蒹葭(芦苇)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唏(晒干)。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溯洄从之,道阻且跻(上升,攀登。指道路陡峭难行,要攀登而上),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蒹葭采采(茂盛),白露未己。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之,道阻且右(迂回弯

曲)。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í水中的小洲)。

3、《诗经》艺术特色:

重章叠句,多彩的修辞,双声叠韵的巧妙应用,隔句押韵的节奏掌握;特别是“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更给后代以巨大影响。

4、《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抒情诗传统;风雅与文学革新:其“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诗经》于比兴时有寄托,如屈原在《楚辞》中,极大地发展了《诗经》比兴寄托的表现手法。后世“比兴”和“风雅”一样,被用来作为提倡诗歌现实性、思想性的标的;《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

二、《离骚》

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是他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新诗体。其创作标志文学史上从集体歌唱到个人专著的新纪元。骚体形式,从民间歌曲,特别是楚声歌曲学习而来;打破了四言的形式,代之以三四言到七八言的参差不齐的形式;内容上大量采用民间的素材,如神话传说和方言习俗等,创作方法上大胆吸收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

1、《离骚》文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2、《离骚》的艺术特点:

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拓了我国古典诗歌史上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传统;诗体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创造了一种句式长短不齐、参差错落的新诗体;结构形式上,抒情和叙事结合,幻想和现实交织,气势磅礴,浑然一体;语言运用上,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和楚物名称,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三、本节思考题:

谈谈“诗骚传统”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第二节两汉诗歌

本节概说:

两汉王朝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汉代文化政策上有较大调整,乐府、东观(洛阳)、鸿门都学(洛阳皇家学校)的设立、游学游宦风气的兴盛,都给汉代诗歌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乐府诗歌,尤其是其中的民歌,是继《诗经》“国风”之后的又一重要收获;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新兴的五言诗,不仅在《诗经》的四言时代之后,开创了新的诗体,而且将日益成熟的文人的趣味和情绪自由地表达出来。

一、汉乐府:

汉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构,后转变为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有二言、五言、杂言,其中五言居多。汉乐府诗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份珍贵的遗产。主要是来自民间的口头创作,其思想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它的社会性和叙事性、现实性。在内容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在艺术上多是“刚健清新”的特色,以叙事为主。汉乐府民歌同时又孕育了我国的五、七言诗。宋人郭茂倩曾把历代乐府诗分类编成《乐府诗集》一书。

代表作品《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上邪》、《战城南》等。

文选: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想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稀,秋风肃肃晨风颸,东方须臾高知之。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二、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系汉末文人所作,代表着五言诗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最早载于《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又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从此成了专称。这组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大体创作于东汉末年至建安之前。表现与文士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和生命感受等。

《古诗十九首》在风格上以抒怀见长。诗中多用比兴手法,情景交融,含蓄婉曲,真挚动人。多为五言,梁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标志着五言诗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古诗十九首》作品无题,都以诗的第一句为题。

文选: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

三、本节思考题:

试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诗歌

本节概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的审美追求带来了诗歌新的变化。题材方面,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宫体诗、田园诗,山水诗等;诗体方面,五古,七古有明显进步,还出现了“永明体”,中国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雏形;辞藻方面,追求华美的风气愈来愈甚。藻饰、骈偶、声律、用典,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

建安体:三曹七子,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诗歌风貌。

正始体:竹林七贤,阮籍嵇康为代表。

田园诗:陶渊明。

永明新体诗

民歌:南朝民歌,产生于三国东吴,分为“吴声歌曲”、“西曲歌”;北朝民歌,以《敕勒歌》、《木兰诗》为代表。

文选:三曹诗歌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野田黄雀行

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本节思考题:

谈谈曹丕的七言诗《燕歌行》对诗歌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唐诗

本节概说:

唐诗:古代诗歌繁盛时期。

文化背景:强盛的国力、立国者对外来文化兼容并包的政策、唐代士人较为开阔的人生道路和更多的入仕机会,漫游、读书山林、入幕和贬谪的文人生活风气和状态,以及佛道二家对文学的影响。

唐文学尤其是诗歌繁荣的条件:

1)客观条件:唐代的大繁荣与大破坏。唐代曾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时期,盛唐气象;安史之乱的空前浩劫,乱世悲鸣的激烈反省。

1)主观条件:历史发展的必然,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趋势使然,文学的自觉导致文学的审美。

唐诗分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一、初唐诗歌:

最初的九十年,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形式主义的创作,宫体诗流行。初唐四杰。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塞漠,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开始初步成型。陈子昂从理论上提倡建安风骨,掘弃绮靡的诗风,为盛唐诗指明了方向。

代表人物: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

文选: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阅读提示:

后人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

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

——王夫之《唐诗评选》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竞为大家。

——王闿运《湘绮楼说诗》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李泽厚《美的历程》

二、盛唐诗歌:

唐开元天宝年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涌现出众多集结天地精华的杰出诗人。盛唐诗歌意境及其艺术风貌,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阔大、外展,具有雄浑与明朗之美。笔力雄壮、气象浑厚、格高气畅,乃是“盛唐气象”的风骨所在。其中所蕴含的,乃是盛唐人昂扬奋发、健康向上的风采,具有恢弘豪宕的气质和雄浑外展的境界。另外一个方面,“盛唐气象”还表现为一种兴象玲珑的境界与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之美。

山水田园诗: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

李白与杜甫

1、文选: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2、李白:

(701一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其先世隋末移居碎叶(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李白即出生于此。五岁时随父迁于绵州昌明县(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开元十三年(725)出蜀漫游,踪迹遍及半个中国。天宝元年(742)奉诏入京供奉

翰林,天宝三载(744)便被赐金放还,再度开始漫游生活。安史乱中,隐居庐山屏风叠,后应邀入永王李磷幕府,李磷事败,受累被判长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晚年依族人李阳冰,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安徽当涂县)。

李白的思想兼有儒、道、侠、纵横等多家成分而以儒、道为主。李白的诗歌集中反映了自己的内心情感,也多方面反映了所处时代的现实和精神风貌,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李白诗风雄奇奔放,俊逸清新,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在形式上能够成功地驾驭多种诗体而以歌行和五、七言绝句最为出色。

今存诗一千馀首,有《李太白集》。

1)李白的乐府与歌行:

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比乐府高,但两者之间的界限不容易划清。一般将李白古诗中以歌、行、吟、谣等为题的纵情长歌,作为其歌行的代表作,诸如《襄阳歌》、《江上吟》、《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在这些作品里,抒情的意味更浓,诗人以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奔放无羁。

文选:

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2)李白的绝句:

李白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反映到他的绝句里,形成了清新飘逸的情思韵味。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3、杜甫:

北宋李纲《重校正杜子美集序》:“平时读之,未见其工,迨亲更兵火丧乱之后,诵其诗如出乎其时,犁然有当于人心,然后知其语之妙也。”

南宋文天祥《集杜诗序》曰:“凡我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1)杜甫生平大概:

35岁以前(712-746):承盛唐之余韵

长安十年(746-755):求功名而未得

安史乱起(755-759):睹家国之丧乱

西南漂泊(759-770):唱尽人生歌诗

2)文选: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是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男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秋兴八首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杜诗的艺术风格、地位与影响

艺术风格:

杜甫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典范。杜甫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及警策凝炼的语言,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反映时代面貌以及人民的遭遇和愿望。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两句诗高度概括了社会矛盾的尖锐程度。在诗体运用上,杜甫众体兼长,并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尤以古体和律体为佳,七律在他手中日臻于纯熟,并使题材更为开扩。

地位和影响:

时代和独特而丰富的生活经历成全了杜甫,加之具有深厚而广泛的艺术修养,“别裁伪体”、“转益多师”的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精益求精的锤炼技巧,这一切使杜甫成为古典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

三、中唐诗歌:

安史之乱成了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分水岭,盛唐气象难以为继,代之以理性色彩和深沉的

思想感情。代表人物:韦应物、韩愈、柳宗元、李贺;白居易。

文选: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以白居易、元稹为主要的倡导者。安史之乱后,一些关心国运的有志之士放弃了盛唐的理想主义,而走向现实主义,以反映现实生活、关注民生、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的新乐府运动便应运而生。新乐府运动又是在源远流长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基础上而兴起的,它远承《诗经》和汉魏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近取杜甫、元结、顾况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新乐府是一种用自命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

白居易的艺术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诗的功用:

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文选:《长恨歌》(原文略)

四、晚唐诗歌:

长庆以后,中兴成梦,士人们生活走向平庸,心态内敛,感情细腻。随着唐代社会的进一

步衰微,杜牧、李商隐等忧生念乱、感慨身世,追求诗歌的形式美,成为晚唐诗歌的主要潮流,为唐代的灿烂诗国涂抹了最后一道绚丽的霞彩。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幼年生活艰难,聪颖苦读。二十五岁进士及第。后来因为他触犯了朋党之争,一直遭排挤,只当过幕僚等,潦倒一生。

李商隐的诗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尤擅写情诗。深于寄托,工于比兴,用典工巧,表现婉曲,意境含蓄,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诗歌、词、戏曲等创作样式有很大的影响。

文选: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

李商隐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前人曾概括为“深情绵邈”或“沉博绝丽”。具体表现为:大量运用比兴寄托;以骈文为诗,辞采华丽,音韵铿锵,善用比喻;议论、叙事、抒情与

典故相结合。

五、本节思考题: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的艺术风格。

王维和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试论两人艺术风格的异同?

六、本节小结:

前人曾如此总结:

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古今,而盛、中、晚界限堑然。

——胡应麟《诗薮》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盛唐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句子,正能反映盛唐诗歌的特点:盛唐气象,意境阔大,飘逸出尘又生机无限;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是中唐于良史《冬日野望寄李赞府》中的句子,可以看出中唐诗歌的特点:总体风格是沉郁直白,并且有一种深沉郁结的现实主义精神、忧患意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晚唐温庭筠《商山早行》里的句子,意象密集,形式工丽,并较少对现实世界的幻想和期望,在萧瑟落寞之中趋向人物内心世界、幽微情趣的精细描绘。正所谓“诗歌是时代的晴雨表”,同样是对冬末年初的景物的精彩描写,却折射出不同的时代背景色彩,反映了不同的文学潮流趋向。

第六节、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格律美与意象美的完美结合

1、前人的总结: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胡应麟《诗薮》:

作诗大要不过二端: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而已。体格声调,有则可循;兴象风神,无方可执。故作者但求体正格高,声雄调鬯;积习之久,矜持尽化,形迹俱融,兴象风神,自尔超迈。譬则镜花水月:体格声调,水与镜也;兴象风神,月与花也。必水澄镜朗,然后花月宛然;讵容昏鉴浊流,求睹二者。

钱钟书《谈艺录》:

诗者,艺之取之于文字者也。文字有声,诗得之为调为律;文字有义,诗得之以侔色揣称者,为象为藻,以写心宣志者,为意为情。

2、关于格律、节奏和意象:

1)格律:古典诗歌节奏美的经验化集成。

节奏:语音的疾徐、高低、长短、轻重及音色的异同,在一定的时间内有规律的相间交替回环往复的组合形式。

——倪元宝:《大学修辞》

诗歌节奏,是诗歌语言中某种对立的语音形式在一定时间间隔里的反复。

——陈本益:《汉语诗歌的节奏》

古代汉语诗歌的格律建设遵循这样一个基本思路——对汉语的语音、语韵、语调的各种组合规律的把握:

对语音的研究,比如“双声”、“叠韵”等,探讨语音对诗歌节奏美的影响;

对于语韵的研究,就是各种押韵方式、以及韵部的整理研究;

对于语调的研究,则是分清四声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平仄交替互对原则,以及由此生发的各种语调调节规律。

语音、语韵、语调三个层次的共同作用,就构成了古代诗歌节奏的各种美感表现,将这些经验集合起来,就构成了古诗词格律:句有定长,字有定数,音有定律,韵有定譜。

2)意象:意象本身并非是单指“本文”中物态化的符号形式,它同时也是作者创造构思中“神与物游”的心象。它是艺术家内在情绪或思想与外部对象相互熔化、融合的复合物,是客观物象主观化表现。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神用相通,情变所孕。

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粘著。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可以目睹,难以实求也……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致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

——[明] 王廷相《与郭介夫学士论诗书》

3、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节奏是情感的物质化外壳,意象是情感的物象化折射,从南朝刘勰的“寻声律而定墨”,“窥意象而运斤”开始,人们就自觉地把对诗歌节奏美和意象美的追求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熔铸出中国古代汉语诗歌的独特魅力——在节奏中展现意象,用意象来彰显节奏,创造出一种即

精雕细琢而又浑然天成的“镜花水月”般的神奇艺术境界。

诗例:

诗经·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诗例: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风折笋垂绿,雨肥梅绽红。)

紫收岷岭芋,白种陆池莲。

(收岷岭紫芋,种陆池白莲。)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杜甫

诗例: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例: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兰陵王·柳》

结合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汉语诗歌整个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种对节奏美和意象美的完美结合的追求。从古体诗到近体诗再到词的演变,古代诗人们对于诗歌的节奏美、意象美以及节奏和意象之间关系的认识总地来说是朝着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精细的方向上去发展的,是一种以牺牲了相对的、表面上的自由获得更大的、实质的自由的方式来实现的。正因为如此,被称为“戴着脚镣跳舞”的古代汉语诗歌才能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占有一个崇高的地位,将诗歌艺术推向一个几乎不可超越的美的巅峰、美的极致,展现出汉语言最有魅力的一面。

全国-现代汉语y试卷(精品)

现代汉语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声母相同的是()(1分) A:南、劳 B:见、欠 C:兵、奔 D:是、思 2、属于成词语素的是()(1分) A:蛛 B:蝴蝶 C:蜘 D:语 3、属于单纯词的是()(1分) A:美好 B:高大 C:骆驼 D:驼毛 4、属于音译词的是()(1分) A:伏特加 B:美德 C:心疼 D:深浅 5、“六书”中,促使汉字字量大大增加的结构方式是()(1分) A:会意字 B:形声字 C:象形字 D:假借字 6、词性不同的同义词是()(1分) A:邂逅、碰到 B:纸、纸张 C:偶然、偶尔 D:悲伤、悲痛 7、属于前鼻音韵母的是()(1分) A:欧 B:灯 C:恩 D:微

8、下列加点词属于兼类词的是()(1分) A:白颜色|白跑一趟 B:态度很端正|端正了态度 C:人老了|别老哭啊 D:盐的结晶|这是他十年心血的结晶 9、属于述补短语的是()(1分) A:身材魁梧 B:称他为老同志 C:学懂 D:金子似的 10、属于谓词性短语的是()(1分) A:十年前 B:妈妈的微笑 C:有资格晋升 D:一百个 11、近2000年来,汉字的标准字体都是()(1分) A:隶书 B:楷书 C:篆书 D:行书 12、不属于主谓句的是()(1分) A:谁? B:书我买来了。 C:我把柳条编花篮儿了。 D:事情已经落实了。 1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汉字规范化的产物是()(1分) A:小篆 B:大篆 C:隶书 D:金文 14、属于疑问语气的是()(1分) A:这样说是可以的。 B:你今天不走,是吧? C:哼,做梦! D:请稍等。 15、韵头、韵腹、韵尾俱全的是()(1分) A:鸟 B:娃

中国语文讲义(诗歌)

第三讲:诗歌 占用学时:6学时 重点提示:诗歌的起源、发展源流?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新诗的发展与艺术探索。 先秦诗歌。《诗经》与楚辞。 汉乐府诗与五言诗。 唐诗。 新诗。 一、诗歌的起源: 文学发源于文字产生以前的上古时期。 ?口头文学(传说时期的文学)。上古歌谣、神话、历史传说。 神话传说成为后世小说和戏剧的源头。诗歌的源头是上古歌 谣。 ?书面文学(有文字记载的文学)。汉字的出现和诗歌的出现。 上古歌谣: 神农时期的《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性) 这是一首祈求风调雨顺的农事祭歌。相传为伊耆氏时代的作品。伊耆氏,即 神农氏,一说指帝尧。蜡,是古代一种祭礼的名称。周代在12月举行祭祀百神 之礼,称为蜡礼,蜡礼上所用的祷辞,即称蜡辞。从这首短歌命令的口吻看,实 际是对自然的“咒语”。大水泛滥,土地被淹没,昆虫成灾,草木荒芜,眼看收 获无望,在原始宗教意识的支配下,原始人企图靠着这种有韵律的语言,来指挥 自然,改变自然,使它服从自己的愿望。 尧舜时期的《击壤歌》、《康衢歌》、《尧戒》、《庚歌》、《南风歌》等 等,多疑系后人伪托。 《周易》中《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kuī)羊,无血。 牧场上男男女女们在剪羊毛、拾羊毛,男的剪羊毛,不见血;女的承筐装羊 毛,不觉得有重量。轻快、生动,有情有景。

《吴越春秋》卷九《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 割断竹子、做成弹弓、飞出泥丸、击中猎物。相传为黄帝时代的作品,反映渔猎时代的劳动过程。弓箭的发明是人类摆脱蒙昧时代的重要标志。恩格斯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我国弓箭的发明很早,有所谓:“少昊生般,是始为弓”(《山海经〃海内经》);“羿作弓”。(《墨子〃非儒》)其实弓箭的发明不是个人创造,而是原始人在漫长的时代中智慧和经验的积累。这首短歌流露着原始人对制造灵巧工具的自豪和喜悦,也表现了他们获取更多猎物的渴望。 《周易》中《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这是一首写战争的诗,描写战争结束胜利归来的情景。战争胜利以后,有的仍在擂鼓示勇,有的坐卧休息,有的在哭泣,有的在引吭高歌。寥寥十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场面。 上古歌谣内容: 对外是与敌人作战,对内是生产劳动。 上古歌谣主要特征: 原始歌谣大都采用二言形式,这是因为上古劳动动作简单,劳动节奏短促、鲜明,因而伴随劳动动作产生的诗歌节奏自然也不复杂。另外,上古汉语都是单音节词,两个单音节词组合是最初的句子,这种句子的产生与上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能力直接相关。 书面文学: 有文字记载的文学。 汉字的出现,甲骨卜辞、商青铜器铭文——书面文学的萌芽,西周末年钟鼎铭文——有文学因素的文学文本出现。 诗歌的出现。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诗经中的作品都是乐歌,其中的颂诗更是祭祀用的歌舞曲。—-后世抒情性文学(诗歌、散文)的典型代表。

中国语文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语文试题(A) 一、多项选择 1. 对“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句读合理的分别是:(1)(2) (1)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2)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3)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4)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2. 下列句子有歧义的是:(1)(2)(3)(4) (1)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2)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3)我在教室里发现了他。 (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3. 词语“恐龙”指称的是生活在中生代时期的爬行动物,但在网络语言中,所表达的意思却是“相貌比较难看的女孩”。比较合理的解释是:(2)(4) (1)拟人。 (2)拟物。 (3)对比。 (4)夸张。 二、指出下列句子的病因,并提出修改意见: 1. 学校组织参观了汉代新出土的文物。 病因:语序不当。 修改:“汉代”和“新出土的”对调。 2. 修改文章的时候,要删去那些多余的废话。 病因:成分多余。 修改:“多余”和“废”重复,删去“多余的”,或删去“废”。 1、(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三、填空: 2、(洋泾浜)是外语在本族语的影响下产生的变种,其特点是词汇量少,采用迂回的说法指称事物,外语语音经过当地语的改造,外语语法不系统,带有本地语法特征。 3、在语言符号中,语音和意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 4、仰韶文化时期的(几何符号),大汶口时期的(图象符号),在文字发展中起了过渡作用。 5、(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常放句尾,故又叫“(韵脚)”。 6、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他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

中国语文试题(B) 一、多项选择 1. 对“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句读合理的分别是:(1)(2)(3)(4) (1)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2)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3)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4)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2. 下列句子有歧义的是:(1)(2)(3)(4) (1)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2)这个人头发长得有些怪。 (3)休息了一会儿,他想起来了。 (4)他走了一天。 3. 词语“酱紫”指称的是一种颜色,但在网络语言中,所表达的意思却是“这样子”。比较合理的解释是:(1)(2)(3) (1)语音弱化。 (2)语音脱落。 (3)谐音。 (4)比较。 二、指出下列句子的病因,并提出修改意见: 1. 听了张三的报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教育。 病因:主语残缺。 修改:删去“听了”。 2. 在会上发言的,有三个学校的代表。 病因:句子有歧义。 修改:“三个”改为“三所”,或改为“三位”。 三、填空: 1、当(洋泾浜)在一定条件下成为社会的交际工具,并成为孩子们的母语时,就发生了克里奥尔化,形成克里奥尔语。 2、在现代汉语中,(声调)是音节中能够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3、现代汉语的标音方法有(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 4、现在公认各民族文字都从(图画)发展而来。 5、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6、乐府产生于(汉代)。 中国语文考试试题卷(B卷)(闭卷) (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且答题卷与试题卷分开交)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题14分,多选、少选、错选一律不得分)

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国现代诗歌三首

中国现代诗歌三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等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 2、理解《死水》一诗象征手法的运用和“反讽”手法,体会“三美”主张。 3、对《再别康桥》,能够借助诗歌意象体会诗歌的画面美。 4、指出《雨巷》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复沓叠句、讲究韵律的音乐美。 死水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当你看到臭水沟里的一沟污水、死水时,你会想到什么?你能把它写成诗来讽刺一种社会现象吗?1925年,著名的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就以“死水”为题,写了一首诗歌《死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原名闻家骅,后改名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强调新诗要具备“三美”: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匀称﹚,作品有诗集《红烛》和《死水》。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分子暗杀。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赞扬了闻一多:“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 1922年,作者旅美留学,他看到了西方文明丑恶的一面,以及旅美侨胞身受的歧视和屈辱,写下许多爱国主义的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了本诗的深层根基。 【诗歌赏析】 师:请大家阅读第一节,并思考这节中“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 生: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师:“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全国-现代汉语s试卷(最新)

0607-全国-现代汉语 总分:96 一、单选题(共18题,共18分) 1、下列划线词在句中表示比喻义的是()(1分) A:比赛已经进入尾声 B:文章揭开了犯罪团伙的黑幕 C:潺潺的水声犹如美妙的音乐 D:秦岭是四川盆地北面的一道屏障 2、下列合成词跟“冰凉”结构方式相同的是()(1分) A:地震 B:笔直 C:花朵 D:冰雪 3、全是成词语素的一组字是()(1分) A:美、真、梦、言 B:缘、圆、阿、苹 C:机、语、写、憾 D:水、又、不、吗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1分) A:所有方言 B:北京话 C:北方方言 D:普通话 5、加粗的词属于介词的是()(1分) A:大路朝天,一人半边 B: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C:和他聊天,我没兴趣 D:谁说我跟错人了 6、下列短语中,有错别字的是()(1分) A:偃旗息鼓 B:贻笑大方 C:举世振惊 D:嘘寒问暖 7、下列各组词中,属于反义词的一组是()(1分) A:有权——无权 B:白色——漆黑 C:庞大——弱小 D:积累——消费

8、与“即将”词性相同的是()(1分) A:过去 B:现在 C:正在 D:将来 9、“苹果”这个词可以指称大小、色泽、味道各不相同的任何一个苹果,是因为词义具有()(1分) A:概括性 B:民族性 C:模糊性 D:客观性 10、两个音节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完全相同的是()(1分) A:纯粹 B:船舱 C:誓词 D:杉树 11、最后一个音节不念轻声的是()(1分) A:面子 B:莲子 C:叶子 D:爪子 12、下列疑问句中属于特指问的是()(1分) A:明天他来不? B:是光我一个人呢,还是另有别人? C:你真要带我走? D:你在这儿做什么? 13、下列形声字中,形旁相同的一组是()(1分) A:闻、阔 B:臂、脏 C:贼、赌 D:誓、唁 14、跟“鲁迅骨头最硬。”句型相同的是()(1分) A:峨眉山的风景很秀丽。 B:张老师学术水平非常高。 C:张老师,您好! D:我们公司最棒。 15、下列句子中的宾语属于受事的是()(1分) A:我写钢笔 B:他修钢笔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 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北京话)、吴方言(苏州话)、湘方言(长沙话)、赣方言(南昌话)、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闽方言和粤方言(广州话)。 3.现代汉语的特点 (1)语音方面: ①没有复辅音。音节内辅音不连用 ②元音占优势。汉语音节中复元音比例高 ③音节整齐简洁。多数音节一个辅音在前,一个单元音或复元音在后 ④有声调。 (2)词汇方面: ①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 ②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③同音语素多。 (3)语法方面 ①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 ②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③词类和语法成分关系复杂 ④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4.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第二章语音 一、语音的性质 1.物理属性: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音强:语言中的重音、轻音是由于音强不同所致 音色: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音色的变化在语音中起最主要的作用; 除音色外,音高的作用十分重要。 2.生理属性: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音器官可分为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嗓子)以及咽腔、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 3.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来看,同样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就用不同的语音来表示。 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 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 二、语音单位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如b、m、f、d、k、zh、s等; 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如a、o、e、i、u等。 三、辅音和元音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四点: ①从受阻与否看: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的时候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这是元音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 ②从紧张度看: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部位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③从气流强弱看: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④从响亮度看: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四、音节: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一般说来,汉语一个音节用一个汉字来表示。

2018年语文全国统一考试 (Ⅰ卷)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 Ⅰ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一、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于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与西方的思想文化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讲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 此卷只装订 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中国语文现代诗歌题目

2008中国语文现代诗歌题目 1、不定项选择: 1)一个绿衣的邮夫, 低着头儿走路; ——也有时看看路旁。 他的面貌很平常, 大半安于他的生活, 不带着一点悲伤。 对上述诗句的描述是正确的有() A 作者冯至B作者刘半农 C 题目是《绿衣人》 D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 是“这个人可怕的时候到了!”。 2)下列诗歌中属于徐志摩作品的有() A 《雪花的快乐》 B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C 《再别康桥》 D 《偶然》 2、填空题: 1)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有:()、王独清、穆木天、梁宗岱等。他们提出了()的概念,指出诗歌是“内生活”的象征,人间生活才是散文的领地。 2)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有食指的《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致橡树》、()的《回答》等。 3、阅读欣赏题: 1)阅读闻一多的《死水》,结合新月派的“三美”理论,谈一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1925,4 《死水》1928 答案要点: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这首诗讲究音律(押韵、音尺、平仄等)、节的均齐与句的均齐(每行字数、音尺相等,每段均等)、词藻富丽优美(意象丰富,色彩鲜明)。缺点是太过整齐不够灵动,有束缚之感。 2)阅读现代派诗人何其芳的诗歌《花环》,回答如下问题: 花环(放在一个小坟上) ——何其芳 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 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 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 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最清亮。 你梦过绿藤缘进你窗里, 金色的小花坠落到你发上。 你为檐雨说出的故事感动, 你爱寂寞,寂寞的星光。 你有珍珠似的少女的泪, 常流着没有名字的悲伤。 你有美丽得使你忧愁的日子, 你有更美丽的夭亡。 1、“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总体的艺术追求是什么? 答案要点: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现代的诗情(现代的感受和情绪)与现代的诗形(现代的辞藻言语、对音乐性的挑战、散文化、口语化、文言入诗等) 2、在这首诗里,反映了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作者为什么说这个少女的早夭是“更美丽的夭亡”? 答案要点:对一个早夭少女的缅怀与赞美,用各种意象描述少女的纯洁、美丽、富于幻想、善感等特点,最后说“更美丽的夭亡”,表达出作者对纯真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因为如果一个少女长久地生活在现实之中,那么她的纯洁美丽就将被破坏。这也表达出作者在那个动荡的社会现实中一种敏感的、超脱现实世界到艺术世界中去寻求“美”的理想。

汉语

汉语,世界最好的语言 100年前,全世界都认为汉语是婴儿语,后来才发现原来汉语是进化过的世界最先进的语言。原来在七千年前,汉语也有罗嗦的后啜和字格,后来我们把那些无用东西都抛弃了。比如用一个“了”字就把已经完成的动作表现出来了。根本不用什么现在过去完成时那么罗嗦。 古埃及楔形文字演化成腓尼基语,腓尼基古文字又演化成希腊语,希腊语又演化为拉丁语,拉丁语又变成法语,法语又演化成英语。拉丁语向东成为斯拉夫语系,斯拉夫语系又演化成俄语。同时这也是一个宗教的传播史,是天主教分化为基督教、东正教的过程。汉语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的高级语言。汉语又是一种可用于计算机时代的语言,最适合语音控制,而不用象英语那样用手瞎摸! 这是一个决定中国人命运的问题,请所有朋友尽量宣传!汉语的一个明显优势是:思维面广阔,在数学上由于单音节发音,对数字的反应速度也更快,但在逻辑思维方面还是拼音文字较好。但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看,作为表意文字的汉语,由于可以自由组合新名词、新概念以至新思想,可以容纳信息和知识爆炸的冲击,无疑将发展为人类的共同语言,用这种语言来交流思想更加方便,更加丰富多彩。当然在论文和计算机语言中是汉语和拼音文字并用了,汉语的伟大就在于兼容,你们看看在汉语的学术论文有汉语和阿拉伯数字和西方拼音文字的混用现象,但在英语论文中则找不到一个汉字。中国的物理学专家可以凭借他在中学时代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读化学专家的论文,反之依然,而

英美的不同行业的专家要交流他们的学术成果,则是对牛弹琴。凭这个优势,汉语就有资格成为世界语,而我们国内还有些学者要把汉语拼音化,这不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吗?我们中国人民也有资格控告那些所谓的文明的西方人,是谁在制造环境污染、破坏森林和草原?就是他们,因为印刷同样内容的一本书,西方语言要比汉语浪费2倍的纸张,全世界使用西方语言的人要比使用汉语的人多5倍,按照简单的因素级连倍乘法,就要浪费10-20倍以上的木材、增加20倍以上的工业废水。就语言的优越性来讲,西方人没有什么资格对汉语说三道四,连文盲都知道从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找出汉语文本,因为汉语文本是最薄的那一本。 中国人心里有这样一种成见;认为汉语迟早要被英语所淘汰。记得有一次,大概是胡野碧在辩论时干脆把它清楚地说了出来。前几天‘世纪大讲堂’请了一位学者李锐也认为全球化的结果是让英语统治世界。只有阮次山在一次‘大时代,小故事’中谈到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但是,他又提出一个问题;既然由于汉语使用了‘声’使得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那么,由于广东话中的声比普通话多,是不是广东话的思维速度比普通话更快呢?我的回答是:广东话虽然使用的声调多于普通话,但是,广东话有两个缺点,第一、它的文字规划得不好,文字表达欠佳,且有闭音节的声音存在;第二、它的声音利用率不高,普通话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四声,连乘的结果是2900个声音,但是能够被利用的是2500个,而真正被用到普通话中的仅1200个。广东话有九声,即使它的声母和韵母与普通话一样多,那么它实际使用的声音也应该是普通话的两倍多才对,但是,广东话中实际使用的声音仅有1500个,与普通话相差不多,而它的利用率比普通话小了几乎一倍。利用率小,就说明难学。因为同样

中国语文考试大纲

中国语文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与目的 设置本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科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学习汉语知识,提高汉语写作能力和母语素养;通过阅读古今文学、文化经典,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学习和考试的形式,培养学生对于传承不绝的汉语文学和文化的亲近感,获取对于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学和文化的初步认知。 武汉理工大学从2010级年开始,本科学生需通过中国语文考试,取得相应学分方能毕业。 Ⅱ、考试内容与要求 中国语文考试内容分为知识和认识、阅读和理解等两个部分。具体考试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对于汉语文学的整体认知 1.对于传统文学体裁及其发展的认识 2.对于历朝历代文学创作特点的认识 3.对于作家创作风格及其追求的认识 (二)对于汉语文学作品的理解 1.培养区分和认识传统文学体裁的基本能力 2.培养理解作品主题和思想内涵的初步能力 3.培养对文学和史学等相关学科的贯通能力 (三)关于文学和文化 文化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由众多具体的元素组成的,文学——包括作品和作家——即是其一。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文学现象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可以获知初步的关于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因此,考试内容会涉及教材或辅导材料没有直接写明的汉语文化知识。 (四)关于阅读和背诵 熟读、背诵经典文学作品,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最必须的语文学习手段之一。只有在熟悉的基础上,才能对文学作品、现象有进一步理解,才能融会贯通,才能对我们的日常学习和写作产生真正的有益的影响。本大纲提倡学生以熟读、背诵经典的,或喜爱的文学作品为荣,这不仅是考试的要求,也是培养素质和气质的需要。 (五)关于学习能力和主动性

中国语文达标考试

中国语文达标考试 一、多项选择题: 1、《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散文著作。它的记事特点有(A b) A、艳而富 B、善于描写战争 C、善于描写行人辞令 D、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2、鲁迅先生曾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鲁迅全集》第10卷第22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唐诗空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ABCD) A、唐代空前的繁荣和强大营造了良好的物质、社会文化环境 B、唐代的科举取士制度包含有诗、赋一项 C、前代文学成就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带奠定了基础 D、各种艺术的繁荣对文学、诗歌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为什么说“自有《红楼梦》以来,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语出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Ab c) A、《红楼梦》对爱情主题的深刻发掘。打破了从前“洞房花烛、金榜题名”之类才子佳人小说的旧套路;是一部打破大团圆式结局的传统思想和手法、反映一对封建主义叛逆者的爱情悲剧。 B、艺术结构严密精细,是既有宏伟的立体框架又有细腻的工笔描写的网式结构。 C、描写逼真求实。人物是立体的“圆形”的人物,性格丰满,栩栩如生,如同真事真人。 D、在结构上用粗线条、单线发展的手法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 4、关于唐代新乐府诗歌运动,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有:(abd) A、“新乐府”这个名称最初是由白居易提出来的。 B、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C、新乐府运动提倡诗歌应首要注重其文学艺术性。

D、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 5、律诗的格律特点包括(abd)。 A、每首限定八句 B、押平声韵 C、押仄声韵 D、每篇必有对仗 6、下列各种说法(bc)不正确。 A、音素可分声母和韵母两大类 B、音节可分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C、音位可分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D、音素可分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7、下列短语中有歧义的是(abc)。 A、一家人要吃饭 B、他要炒菜 C、小王要做手术 D、我们要迟到了 8、中国古代散文最远可追溯到(BD)。 A、结绳记事 B、甲骨卜辞 C、岩画 D、铜器铭文 9、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内涵包括(ABCD)。 A、功业意识 B、慷慨文风 C、生命意识 D、悲凉文风 10、“五四”时期出现了散文创作的盛况,其时产生了(AC)等散文名家。 A、郁达夫 B、邹韬奋 C、周作人 D、张承志 11、(BC)属于90年代“文化散文”。 A、林语堂的《纽约钓鱼》 B、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 C、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D、范长江的《塞上行》 12、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ABC)。 A、渐变性 B、不平衡性 C、社会制约性 D、任意性 13、中古汉语的声调包括(ABCD)。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2013-12-30 一、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 婉约----- 隽永----- 朴素自然---- 屈原—王安石—李商隐—李清照— 陆游——杜甫——白居易—— 李白——王维——辛弃疾—— 杜牧——苏轼—— 二、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 三、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的词: 1、动词是我们鉴赏诗歌用语的重点,要善于通过动词的使用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修饰词: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叠词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4.拟声词 5、色彩词: 四、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 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生动的效果。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何处?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必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 例题1 咏柳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示例:“依”字有之意,(步骤一)写出了柳条之态,

汉语水平一级考试试题解析

汉语水平一级考试试题解析 1.基础汉语水平考试[HSK(基础)]包括三项内容: (1)听力理解(50题,约35分钟) (2)语法结构(40题,40分钟) (3)阅读理解(50题,60分钟) 全部考试时间约需135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不能写在试卷上。每题都有四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请在答卷上找出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在这个字母上画一横道。请注意,每题只能画一个横道,多画作废。如:[A] [B] [C] [D]。横道一定要画得粗一些,重一些。 3.请认真阅读每一部分试题前面的说明,按照说明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做规定的试题,不能提前做,也不能过了时间再补做。例如:在做第二部分试题的时间里,不能提前做第三部分,也不能回过来做第一部分。 4.严格遵守考场规则,考试结束后,把试卷和答卷放在桌子上。等监考人员回收、清点完毕,主考宣布考试结束以后再离开。 一听力理解 (50题,约35分钟) 第一部分 说明:1-1题,每一道题,你都会听到一句话,在试卷上你会看到A B C D四张画,请选出跟这句话内容一致的那一张,并在答卷的字母上画一横道。请注意,这部分试题,每句话听两遍。例如:第2题,你听到: 2.他正在写信 你在试卷上看到四张画:(略) 第2题的唯一正确的答案是C,你应在答卷上找到号码2,在字母C上画一横道。 2.[A] [B] [C] [D] (题略) 第二部分

说明:16-30题,这部分试题,都是一个人问一句话,在试卷上,你会看到 A B C D 四种回答.其中只有种是正确的。请你找出它,并在答卷的字母上画一横道。请注意,这部分试题,每个问句听两遍。例如:第18题,你听到: 18.你从来没有听过这个故事吗? 18.你从来没有听过这个故事吗? 你在试卷上看到四个回答: A.不讲这个故事 B. 不听这个故事 C.从来没有听过 D. 故事很好听 第18题正确的回答是C,你应在答卷上找到号码18,在字母C上画一横道。 18.[A] [B] [C] [D] (题略) 第三部分 说明:31-50题,这部分试题是两个人的对话或一段话,第三个人根据对话或那段话问一个或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A B C D四种答案,请选出唯一正确的答案。请注意,这部分试题只听一遍。 例如:第35题,你听到: 35.女:小王现在在哪儿? 男:我找过他,哪儿都没找到。 问:根据对话可以知道什么? 你在试卷上看到四个答案: A. 男的刚见过小王B.男的没找着小王 C.小王哪儿都没去D.男的没去找小王 第35题唯一正确的答案是B,你应在答卷上找到号码35,在字母B上画一横道。 35.[A] [B] [C] [D] (题略)

2013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教案

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教案 高三语文组 2013.3.29 语言特色 一、【解题指导】 这类试题题目一般设置为“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是:(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答题示例】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三、【风格解析】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 (1)含蓄含蓄凝练指意在言外,常常不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往往在于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情感,而是将情感融于所描绘的形象之中。含蓄的手法,可以使诗歌所表现的情更深、意更重、味更浓。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乘舟远去,而送行的作者却久久不肯回转,伫立目送,直到船帆在遥远的天际消逝无踪。这里借形象的图景表达诗人与孟浩然的感情之深。再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眼泪痕干。 这首诗采用“移情”手法,通过“遥怜”“未解”“湿”“干”等词,含蓄地表达了望月思亲的苦思之情。 (2)平淡平淡即质朴。其语言力求朴素,不加修饰,不追求词藻的华丽,在平淡平实之中蕴含着深意。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王维的《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写出门在外的人思念家中人。

汉语八级考试

听力题: 一:录音:“小明,窗台上落了鸟屎,去擦一下好么?"“我擦!!我不擦!!”——问:小明擦不擦窗台? 二:录音:“小明,今晚上有思修课呢!你去不去??”“我去!!我不去!!”——问:小明去不去思修课? 三:录音:“小明,你饿不饿?我们晚上吃什么好呢?”“额。。。我不饿。。”——问:小明饿不饿? 四:录音:“小明,你要他那个礼物呢还是我这个礼物呢?”“那个。。。这个吧”——问:小明要哪个? 五:录音:“小明,你想好了么?”“想好了”“你先说还是我先说?”“我说。。。你说吧。。”——问:谁先说。 六:录音:“小明,昨天下午你抱着的是谁啊?你女朋友吧?”“你妹!!!我妹!!”——问:小明抱着的是谁? 七:录音:“小明,这碟是小红的吗?”“你大爷的!我的!”——问:这碟是谁的?八:录音:“小明,今天我妹妹来看我,要不要和我一起去见她啊?”“见你妹啊,不见”——问:小明到底要不要去见人家妹妹? 九:录音:“小明,今天上课用不用带笔啊?”“带毛笔啊”——问:小明意思带不带笔?十:录音:“小明,要大扫除了,赶紧去干活。”“干!!我不干!!”——问:小明到底要不要去干活? 十一:录音:“小明,你能不能不靠在我身上?”“我靠,我不靠!”——问:小明到

底靠不靠? 十二:录音:“小明,去倒一下夜香!你倒不倒?”“我倒!我不倒!”——问:小明倒不倒夜香? 十三:录音:“小明,明天六级考试考吗?”“我靠!!我不考!!”——问:小明会去考试吗? 十四:录音:“小明,你的睫毛好漂亮,真的假的?”“假的”“真的么?”“真的”——问:小明的睫毛是真的假的? 十五:录音:“小明,你吃早饭了么?”“吃个蛋!!!”——问:小明早上吃了什么?十六:录音:“小明,毛主席和我掉水里先救哪个?”“救毛主席啊!!!”——问:小明救了谁? 十七:录音:小芳:“你妹啊,老娘这个月大姨妈还没来,愁死姐了,简直就是坑爹啊!”——问:短文中谁很着急?A. 小芳她妹妹B. 小芳她老娘C. 小芳她姐姐D.小芳她爹E .小芳她大姨妈F. 小芳。G.小芳的男友小明 十八:录音:“小明,你不爱她为什么要跟她结婚?”“你妈逼的!!我妈逼的!!!”——问:谁逼小明结的婚? 十九:录音:“小明,一起去打篮球啊?”“额,我,我不去了,我还要写小说......”——问:小明的身高是多少?A两米二六,B一米四二 二十:录音:—“小明,谢谢你送我的红蓝立体眼镜。”“闹太套~”——问:小明姓什么?A红B黄C蓝 二十一:录音:“小明,出去玩带上我妹吧”“带你妹!!!”——问:小明到底带不带?

(完整word版)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

诗歌鉴赏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近年来,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近年来,鉴赏诗歌的语言有多种形式,赏诗歌的语言有多种形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设题: 1.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 2.分析修辞手法,就是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3.评析诗人炼字炼句的作用。包括评析“题眼”。 思考 鉴赏诗歌的语言应注意哪些词?诗歌语言的风格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诗歌语言的风格 1、朴素(平淡、冲淡、直率):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相关术语:朴实无华、平实质朴、冲淡自然、多用口语。 2、华丽(工丽、绚丽):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绚丽奇诡。 3、清新(自然):主要指用语新颖,不落俗套,语言浅显而有新意。作用是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清新自然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明快: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相关术语:明白晓畅。 5、含蓄(委婉):主要指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朦胧隐晦、含蓄隽永。 6、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相关术语:慷慨悲壮 7、豪迈(奔放、雄奇):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 8、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生动形象: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 朦胧隐晦 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说说下列诗歌的语言风格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清新自然) 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清新自然而又含蓄隽永) 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笔调婉约或含蓄隽永) ④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有晴。(刘禹锡道是无晴却有有晴。(刘禹锡《竹枝词》平淡自然而含蓄隽永) ⑤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生动形象) 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生动形象) ⑦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清新自然)

2018年高考语文 最新热点素材 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是一种进步

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是一种进步 【素材回放】 2017年9月份,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将迎来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这是白话文兴起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 新版“部编本”教材编写从2012年3月启动,历时四年,于2016年获批准投入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去年新教材在一年级和七年级中发行并投入使用,新教材在一年级投入使用范围达50%,七年级约60%。从今年起,“部编本”教材将成为统编教材。 本次“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小学一年级课本首次加入了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与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达80%左右。初中6册选用古诗文的分量也增加了。 在此之前,文言文已经历了在语文教材中的“变迁”。20世纪初,中国文化界发起白话文运动,文言文退出小学课堂,减少了在初中教材中的比例。新中国成立后,文言文比例又历经起伏。上世纪70年代末,文言文又开始以较大规模进入小学教材,而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比例曾上升至22%。 本次教材变更消息公布后,“语文教材文言文比例飙升”成为中国网络热议的焦点,大多数网友对此表示了支持。 【素材解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次教材修订大幅增加传统篇目古诗文占比超

30%,这是一种难得的进步之举。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堪称文学典范,其中涵盖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尤值得继承和发扬。社会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文化软实力和人的素质思想亟待并行跟进,而古诗文这种传统文化恰恰是一种转化的力量。上世纪30年代,从事语文教育的朱自清先生强调,中学一定要学古典文化,“不学经典就不能成为一个中国人”。如今,在学生群体中多些重视古诗文,吸纳古人之长,在古人的基础上立异和升华,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创新。一言概之,教材大幅增加传统篇目,是与时俱进的教改风向标。古往今来,无论历代教育制度发生怎样变化,也无论时光如何飞逝,传统文化的脉都不应该断了,这是维系教育的根本。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这不仅仅是一首首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的诗词,它更凸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有魅力,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将带来更多的“获得感”,使之在人生起步阶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适用话题】 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 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对民族的思想精华和文化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填鸭式的教育真的适合小学生的成长吗? 低龄年级学生能理解古文的涵义吗?背诵为主的学习方式能否学习到古文的真正精华呢?在学生群体中多些重视古诗文,吸纳古人之长,在古人的基础上立异和升华,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创新 事关文化传承的古诗文,在教材上大幅体现,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化的灿烂及蕴涵在其中的中华美德、民族精神,甚至可以激发爱国之情 增加一些古典诗歌名篇还是好的,古文的文学性比许多现代的文章更浓。中小学的时候多学些,有助于国人对历史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明白中国的底蕴 【素材锐评】 “古诗文飙升”的落脚点还应在立人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此次中小学语文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虽然古诗文在语文教材中大幅增加,比如在整个小学中,与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达80%左右,但古诗文课文总数也只有30%左右。一些人担心中小教材会被古诗文完全占据,而只让学生学习古诗文,却无法学习白话文,这会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这种担忧显然多虑了。古诗文虽然在小学教材中大幅增加,但仍然只占所有课文的少数。现在的大幅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