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重要标志,对带动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我校专业建设工作朝着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方向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为创建高水平创新型全国高职名校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制定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一、“十一五”专业建设回顾

(一)“十一五”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是我校调整、改革、发展的五年,也是我校快速发展的五年,学校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专业教学团队、实习实训基地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学校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不断调整专业布局,专业结构趋于优化

“十一五”期间,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和专业建设成果,增设了物业管理、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会展策划与管理、商务英语、新闻采编与制作、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保险实务、涉外事务管理、工程监理、口腔医学技术、助产、通信技术、医疗美容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建筑工程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16个高职专业,学校高职全日制专业达到50个(共计62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医学类专业10个,占专业总数的19.6%;理工类专业13个,占25.5%;财经类专业7个,占13.7%;管理类专业8个,占15.7%;艺术类专业6个,占11.8%;文化教育类专业6个,占11.8%;法学学科门类专业1个,占2.0%。形成了医、工、经、管、艺、文、法等大类专业协调发展的19个专业群。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办学竞争日益激烈。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十一五”期间,学校停办了会展策划与管理、语文教育、英语教育,对文秘、法律事务、保险实务等专业进行暂缓招生,进一步优化了学校专业结构,提高了办学效益。

2.全面修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十一五”期间,学校对高职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三轮大的修改,修(制)订了《2006版教学计划汇编》、《2009版教学计划汇编》、《2010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全面的质量观。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学校的专业特色。

“十一五”以来,学校积极探索和实践“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人才培养概念模式,各专业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实践了个性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数控技术专业与三江航天集团、鄂职九洲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探索“学练做融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护理专业与孝感市中心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单位合作,探索具有护理行业特征的“循环教学、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与上海大众孝感特约维修站、神龙汽车公司孝感技术服务站等企业合作,探索符合汽车维修行业特点的“三级能力、三轮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等。

3.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条件明显改善

几年来,学校大力推行“人才强校”战略,坚持校内培养与国内外延揽并重、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各种政策,采取多项措施,积极稳妥地扩大教师规模,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同时,采用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改善了师资结构,提升了队伍素质。评选校级名师6人,聘请楚天技能名师12名,聘请兼职教师530多人;建成了4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有了大幅提高;有5人获得国家、省、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学校始终坚持依托行业企业办学,与企业合作建立了相互参与、互动共建和互助双赢机制,探索实践“依托专业办企业,工学结合促质量”实践教学模式,实训条件和运行机制明显改善。五年来,数控、护理2个国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通过了两部验收,新增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实训基地8个,教学仪器设备值增加到

10100.5万元,专业实体化企业17家,校内实训基地12个,实验实训室 162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到223个,实习实训基地的明显优化。

4、抢抓评估和示范创建机遇,专业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以办学水平评估和示范创建为契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升专业建设水平。调整了学校第二届、第三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20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确定了19个重点专业群;首批认定了18名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明显改善;建成了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3个校级重点专业,3个校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示范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3个,地方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2个,省级示范建设重点专业6个,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居省内前列。

通过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课程开发立项,开发专业核心课程122门,形成了84门课程标准;通过分年度立项,105门课程进行了精品课程梯级建设。同时,根据社会需求探索了情境化、模块化、项目化等多样化的课程模式。五年来,学校共建成8门国家级、12门教指委、18门省级、77门院级精品课程,居湖北省高职院校之首。与此同时,出版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16部,示范项目成果教材7部,校本教材21部。在全国高校教学课件大赛中,有9门多媒体课件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在湖北省首届高职教师说课竞赛中,我校潘志安、黄享苟、曹艳芬、卢珊4位教师均获得一等奖,学校获最佳组织奖。

(二)“十一五”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校在专业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专业的整体结构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专业的结构与布局存在着不合理现象,部分专业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改造和调整任务还比较艰巨。专业交叉与融合做得不够,理工结合、文理渗透还未深入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中。

2.专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优势专业数量不多,专业的品牌和特色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各专业办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专业存在着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得力、阶段性建设目标不清楚等问题。

3.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有待创新

校企互利互惠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校内实习实训条件、顶岗实习监控与管理和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等有待进一步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有的专业缺乏探索,尚未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培养模式.

4、教学改革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水平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不多,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还不够深入,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十二五”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面向”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立足孝感、依托武汉城市圈、服务湖北”的服务定位,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本着加强重点、突出特色、扩大优势、优化结构、协调发展的原则,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校质量、结构、特色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不断创新“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为特质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加强高水平“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切入点,加大投入,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并以此带动全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二)建设原则

1、总体原则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围绕学院定位与发展规划,认真调查研究,结合学院实际,充分发挥优势,注重培育特色,积极树立名牌,巩固长线专业,调整改造传统专业,发展扶植新兴专业,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基础,以教改试点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加强专业基本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经过5年努力,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布局科学,能适应学院规模发展需要

的专业框架,形成教学条件优良、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专业建设体系,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社会需要是专业存在的前提,是学院事业发展的动力。因此,在专业建设工作中,无论是专业设置与改造,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改革专业教学内容与方法,确定专业培养模式,建立专业教学活动质量标准等各个方面,都要坚持“社会需求为导向、岗位需要为目标”的基本原则。前瞻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重点与一般、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

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基本特征。因此,我院的专业建设,必须坚持“以职业技术工作领域或岗位群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的原则,体现出高职教育的性质、要求和特色。

(3)以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的原则

改善专业教学条件既是专业建设的重点,也是专业建设的难点。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院各专业的教学条件总体比较薄弱,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在专业建设中,要把改善专业办学条件作为工作重点,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科学合理使用资金,使专业办学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4)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

产学研相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学生智能和技能的根本途径。专业建设必须保持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力争做到教学科研与社会应用相结合,与企业行业相结合,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与学生就业相结合,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全面的提高。

(5)试点专业、重点专业优先发展的原则

统筹规划、分段实施、适时调整、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专业建设工作。巩固优势,强化特色,确保重点,优先发展社会急需,市场竞争力强、就业形势好、关系学院长远发展的专业。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积极培育新的专业发展的增长点,大力发展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产业、新兴产业相结合的专业。

三、“十二五”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建设目标

以课程建设为依托,改革和完善专业设置,进一步加强对现有专业的优化组合,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保持护理、数控、汽车、临床医学、建筑、旅游、信息技术等优势专业在全国或全省的领先地位,继续提高理工科、医类、经济管理、人文、艺术等类专业的教学水平;积极开辟空间,发展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到2015年,高职专业数达到50个以内,年招生人数控制在4500人左右,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完善的专业架构;全面提升专业内涵,传统专业发展稳定,品牌特色专业优势明显, 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共享型教学资源库10个。

(二)具体建设目标

1、专业结构优化目标

(1)瞄准人才市场需求,优化专业布局

以有利于专业长远发展、有利于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为原则,根据我校的发展目标,参照国内外的高职专业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对部分专业进行撤销、整合、归口、重组,构建新的专业格局。

(2)适度增设新专业,淘汰过时专业

积极加强专业间的交叉与融合,培植专业新的生长点。每年申报、设置1-2个新专业,到2010年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增设专业4-8个,同时,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淘汰过时专业4-7个,使专业总数稳定在50个左右。

(3)建立专业自我发展机制,提高新办专业办学水平

加强现有专业,特别是新办专业的管理与评估,建立专业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新办专业要根据学校的定位制定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办学指导思想,找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并根据不同专业的服务面向和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和生源状况,大力推进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新办专业办学水平。

(4)加强优势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

加强重点优势专业建设。建设好目前已有的10个省级以上重点专业和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重点专业要找准优势方向,集中精力培育教学名师,出高水平教

学研究成果,不断扩大社会效益,努力保持在全国及全省领军或优势地位,建设成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学成果突出、教学质量高的品牌专业,力争2

个专业跻身国家重点专业行列。

2、专业内涵建设目标

(1)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借鉴“创业型大学”的办学理念,着力培育“名企业”。要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孝感市科技协会、校企联谊会、校友会等平台优势,积极探索实践“校企”双向互动式“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使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低于280家,与学校深度融合的企业不低于200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低于30家,国家“双主体”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不低于2家。

(2)继续实施人才强校工程,进一步优化专业教学团队

继续实施人才强校工程,通过开展大规模培训,整体推进我校人力资源开发,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充分使用好校内、校外两种人才资源。学校专任教师达到800人左右;实施“33355”专业人才计划(30名博士、300名硕士、300名高级职称人员、50名专业带头人,500名“双师型”教师),使校外兼职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80%,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以上。建成2-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5个省级家教学团队。

(3)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要完善“四区”职教园(孝感经济开发区百亩职教产业区、东山头百亩农业产业区、三汊百亩职教实训区、铜锣湾投资新区)建设,并充分发挥其实习、实训和社会培训功能;要将护理、数控、计算机与软件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工电子、建筑技术、文化传媒技术、口腔技术、会计等9个系列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成为融教学、培训、科技开发、生产和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实验实训项目管理,强化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和质量监控,提高实践性教学的实效。

(4)加强课程建设,搭建共享性教学资源平台

要按照“开发一批、建设一批、拉动一批”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路,加强学习、培训、研讨,加强理念提升和观念更新。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进一步探索情境化课程、建模块化课程、项目化课程等多样化的课程模式,不断提高课程教学

的实效性。“十二五“期间,开发50门以上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及课程标准;建成30门以上院级精品课程、15-20门省级精品课程(含国家标准精品课程);开发完成50种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和课件,建成10个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同时,以教学单位为主体,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成果的利用,使成果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基础,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进一步增强专业服务社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硬件靠基地、软件重机制”的建设原则,建成“政府搭桥、部门牵线、行业企业参与、学院统筹、系院为主”的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社会服务的体制机制,健全“政府搭桥、部门牵线、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统筹、院(系)为主”的社会服务体系。以服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为宗旨,充分发挥学校人才、科研、基地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每年完成各类培训3万人次以上,使年培训人次数与在校生之比达到2:1,为社会提供各类职业技能鉴定及考证服务1万人次以上。开发一批新产品、新工艺,推广一批新技术,提供一批咨询报告,取得一批专利。力争使继续教育、培训鉴定、技术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收入成为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6)加强专业质量内审,整体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加强对所开办专业的管理与评估,建立专业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教学团队打造、课程建设与改革、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专业技能竞赛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专业教学水平。职教课程质量评价应遵循“6+2”原则,即“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有任务训练、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的一体化设计”六项原则,同时应注意二个方面的渗透,一是将德育、外语等内容向课程中渗透,二是将自学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养向课程中渗透。通过推行学分制、开发网上选课和网上评教系统、实施教学弹性管理、执行“双证书”制度等措施,整体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四、“十二五”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是顺利完成建设任务的组织保障。要认真贯彻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优先发展试点专业和重点专业,调整改造传统专业,不断增设新专业。要充分发挥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专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组织各专业制订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确保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围绕规划正常、有序地开展。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学院要加强宏观调控,整体把握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不同类型的专业,要有不同的建设规划和具体的实施计划。所有专业都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科学定位。

(二)转变办学观念,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观念转变为先导,认真探索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质量标准。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明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院优势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深入挖掘“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概念模式的内涵和特质,所有专业探索并实践与自身特点相匹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包含着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通过深入的行业企业调研,提炼出专业典型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并行动领域,重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标准与职业岗位对接;二是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构建实境化、生产性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的对接;三是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四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利于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四个层面的内容分别对应于教学院部、专业带头人及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的工作范畴,要求每个专业、每门课程有自己的特定模式,每个教学单元有教学模式创新。

(三)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以满足职业岗位实际需要为目标,以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为重点,以示范课、优质课、精品课建设为平台,带动和促进其它课程建设,逐步形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有利学生全面、充分和自由发展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与分解后的某项具体素质和岗位能力准确对接,要做到“必需、够用”。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方面,要本着实用、实践的原则,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胆创新与高职教育相适应,有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形成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同时,要将实训教学计划、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材建设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之中,尽快将本专业最新的知识成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基础能力

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专业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学院和各教学单位要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师资队伍质量。一是要加强教师职教理论学习,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学改革水平。二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调整分配体系,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三是充分发挥“楚天技能名师”的引领作用、“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带动作用、“金教鞭”和“教坛新秀”的模范作用,形成良好教风,以教风带学风促校风。四是通过国内外培训和到企业担任高管等方式,培养一批省级专业带头人;通过进修、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双师”素质优良、“双师”结构优化的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到企业技术岗位顶岗锻炼等方式,使一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职教理论培训、参与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等方式,提高兼职教师教学水平,适应教学改革需要。七是要适当调整分配办法,盘活校内教学资源,克服区域兼职教师难聘,校内双肩挑师资闲置的矛盾。

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紧密配套的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充分满足培养目标对职业能力培养标准的要求。要内外并举,优势互补,不断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要切实保证其利用率,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其实际效果。学院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学院要保证每年筹资

500万元专门用于专业建设中教学仪器设备(含图书资料)的购置,拓展和建设一批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一批生产性实训基地,使绝大多数专业都建有运行良好,并有保障机制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五)加强教学研究,完善教学基本文件

教研、科研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眼科学前沿,大胆改革创新,开展教研、科研,并注重把教研、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学校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和教研工作,通过立项和研讨会的方式,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力争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实现国家教学成果奖的新突破,推动教师科研、教研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指导我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要根据专业发展需要与专业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常开展一些具有前瞻性、探索性、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工作,为专业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各院部在宏观层面上要深入研究各自的定位与规划,在微观层面上要不断探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关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学院要加强对教学改革工作的总结,形成一些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指导意义重大、操作性强的教学改革成果。

要根据专业发展趋势与专业定位,不断调整、完善教学基本文件,及时修订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实习、实训教学大纲,要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将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充分反映专业发展动态。

(六)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感恩、责任、忠诚、奉献”的品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将德育渗透到专业教学过程中,既注重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使学生成为既会做事、又会做人,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重视和加强学风建设,将学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针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综

合素质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学习、努力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

各专业要根据自身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继续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各环节质量标准,保障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积极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大力拓展设计性、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到80%以上。

学校将认真实施“双证书”制度,定期开展师生技能比武,形成“学技能、练技能、精技能”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更多进入国家、省专业技能竞赛平台,并保持较好的竞赛成绩。

(七)坚持开展专业评估,不断强化专业质量内审

完善经常性专业评估制度和校级精品专业评审制度,树立和强化专业办学质量与水平的优胜劣汰意识,建立和健全本科专业办学质量自我约束、自我监控机制,促进专业建设良性循环、良性发展。

要不断强化专业教学质量内部审计,加强教学督导,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以课堂教学质量为基础,加强监控与评价,确保课堂教学取得实效;坚持就业导向,构建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包括专业质量、教师教学质量、教学组织管理质量、学生管理工作质量、行政管理质量、后勤服务管理质量等7个方面质量评价标准的学院质量标准体系;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和ISO9000标准化质量管理基本理念和方法,建立包含教学督导、教学质量检查和内审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和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教学管理行为、教学质量监控行为和教学质量管理基本工作程序等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形成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和质量控制机制。

【汽车行业类】电动汽车各技术领域十二五规划分报告

(汽车行业)电动汽车各技术领域十二五规划分报 告

电动汽车各技术领域“十二五”规划分报告 10.3.18版 背景和需求 1国内研发和产业化基础 1.1目前产品技术水平和关键技术掌握情况 1.1.1充电机关键技术情况 十壹五期间,国家制订了加快落实“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为了满足纯电动汽车的运行需要,国内“十城千辆”计划的试点城市纷纷开展中小规模充电站建设工作。我国电力科研机构在配用电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控制技术,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充电站关键技术等方面研究开发经验丰富,且具有较强的试验检测能力。 在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研究领域,已经进行了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系统相关技术研究,在电动汽车充电机、动力蓄电池成组应用等方面具备了很强的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已研发出系列充电机,参和建设了奥运电动公交车充电站和上海世博会充电站(电池更换站),进行了电动汽车供充电系统相互影响研究和测试,开展了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模式、配套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建成了国际领先的电池特性实验室。在快速充电技术方面,国内的多家科研机构都开展了研究。其中,北京交通大学在恒极化快速充电方式研究中,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阶段性成果。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技术及装置,将电池剩余容量从20%充到80%,充电时间缩短至常规充电时间的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充电机产品性能有待进壹步提高:目前使用的充电机产品输入电流谐波含量较高,轻载条件下的转换效率较低,对不同车辆及电池系统的适应性较差;1.1.2充电站关键技术情况 自“九五”以来,以电动汽车研发为重点,已经对电动汽车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支持,已经形成了多种车型,在各地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示范运行工作。和车辆示范相配套建设了部分充电站,初步掌握了充电站和电池更换站的设计方法,且建成了壹批充电站。其中2008年建成的北京奥运电动公交车充电站采用电池更换方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是目前已建成的国际规模最大的充电站。结合奥运充电站,国家电网X公司专项开展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和电网相互影响的测试和研究工作。 1.1.2氢能基本设施关键技术情况 我国从十五期间开始氢能基础设施的研发,通过863项目的支持,完成了俩座加氢站的建设,初步掌握了加氢站的系统集成技术。但目前国内加氢站数量仍然较少,制氢技术也比较单壹,设备的开发和集成水平和国外仍有相当的差距,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设备水平仍达不到加氢站的实际要求,加氢机、压缩机、高压储氢瓶组等关键设备等基本依赖于进口。国内目前最高的加注压力为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1.2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情况 1.2.1充电站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情况 2010年初建成的上海世博会充电站用于满足120辆纯电动公交车的电能补充需求。站内主要设备有112组备用电池、2套(4个)电池快换机器人、28个单元(每个单元可放12个电池箱)电池充电和存储架,28个单元充电器架(每个单元可放9kW充电机8台,30kW 充电机4台)。针对锰酸锂电池采用7台9kW充电器为壹个车的电池进行充电,针对磷酸铁锂电池采用俩台30kW为壹个车的电池进行充电。2009年,在北京市北四环健翔桥建成了北京纯电动乘用车示范充电站。武汉市利用市公交集团的场站资源,共同建立了混合动力公交车的维修保养阵地,在市区内建立了电动车辆的充电站。天津市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开发区各建设壹个充电站。杭州市建立了电动公交车和电动出租车2座充电站(换电站维护中心)。株洲在株洲市黄河南路公交河西基地院内,建有五个充电车位,壹个带维

上海 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六月

目录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4) (一)发展成效 (4) (二)主要问题 (7)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和趋势 (8) (一)“十二五”发展环境 (8) (二)“十二五”发展趋势 (8)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 (8) (一)“十二五”指导思想 (8) (二)“十二五”发展原则 (9)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 (10) 四、“十二五”发展主要任务 (11) (一)强化节能标准体系建设,着力推进能效对标达标 (12) (二)扎实推进能源审计,切实挖掘节能潜力 (12) (三)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广节能低碳技术产品 (12) (四)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组织实施节能技改专项 (12) (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落实重点行业节能减排 (13) (六)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工业再制造 (13) (七)协调推进工业污染防治,促进重点区域综合整治 (13) (八)开展“两型”企业创建,推进低碳示范工业区建设 (14) (九)积极营造社会节能氛围,组织节能宣传展示培训 (14)

五、“十二五”发展政策措施 (14) (一)建立健全能效监控体系 (14) (二)深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15) (三)推进落实“批项目、核能耗”制度 (15) (四)强化节能监察执法 (15) (五)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 (15) (六)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建设 (16)

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实现本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探索建立节能、清洁、循环、低碳的新型生产方式,形成能效提升、监管有效、低碳发展的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新格局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对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确保完成本市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效 “十一五”时期是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任务艰巨、工作繁重、成效显著的五年。按照国家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的正确指导和大力帮助下,全市工业系统把做好工业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四个率先”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取得积极成效: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8%,年均下降6.4%,工业用能占全市比重约56%,比“十五”期末降低5个百分点,对我市工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2010年这一实现我市“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关键之年,全市工业系统提高认识、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把节能工作“做精、做细、做深、做透”,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18%,超额完成上海市下达

(发展战略)大学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XX大学XX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2011-2015) XX学院是一所以职业教育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二级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学术科研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任务极其繁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学院发展实际,特制定XX学院学科与科研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 一、目前学院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学院逐步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与各教学系相关学科相结合,以专业为导向,以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在院领导精密部署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下,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在开拓中前进,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 鉴于学院创办时间短,科研力量薄弱的现实,学院一直坚持“以院内力量为主、借助院外力量”的方针开展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其中,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主要借助院外科研力量;而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相关性研究、职业教育与专业建设相关的研究,则以院内研究力量为主。目前,两方面稳定的研究力量约为30人左右,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学科队伍中含博士生导师1名,学科带头人3名,学术带头人2中,学术骨干6名,XX市优秀中青年教师2名,XX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名。 2、保证资源持续投入,学科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五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建设学科平台建设,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学术论坛、职业技能大赛参赛机制、“产学研”合作基地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劣到优、从临时制、随机制到常态化、制度化,形成了对本学科发展的有效支撑。目前,学院设有高等教育研究所、农民工学院两个研究单位;藏书上万册的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湖北省人民政府 本纲要根据《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省“十三五”发展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湖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推动全省发展迈上新台阶,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湖北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紧紧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总目标,坚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不动摇,坚持竞进提质、效速兼取不松劲,遵循“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全面推进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建设,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始终保持高于全国、中部靠前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经济总量跨越提升。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96万亿元,由“十一五”末的全国第11位上升到第8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5亿元,提前两年完成翻一番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达到2.9万亿元,五年累计完成10万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千亿元产业由7个增加到17个。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7万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5.2个百分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2015年达到540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新能源汽车“十二五”专项规划

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与信息化部 二零一二年三月四日

不晚,发展不慢,但由于传统汽车及相关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投入不足,差距仍在,中高端技术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加大攻坚力度,推动我国汽车工业向创新驱动转型,抢占技术制高点,培育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产业变革,确保我国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 (二)国家重大需求 1.产业升级的需求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面临着节能减排的严峻挑战。我国继2006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之后,在2009年又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2010年、2011年产销汽车均超过1800万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道路交通消耗的燃料量也将持续上升,导致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为了使我国2020年乘用车燃油经济性达到国际同期水平,平均油耗应降至5升/百公里以内,采用混合动力为代表的重大汽车节能技术势在必行。同时,以混合动力技术为龙头,可以带动传统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综合集成与全面进步。 2.技术转型的需求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看,发展电动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转型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从车用能源角度看,电可以作为我国车用主体替代能源之一。预计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汽车中乘用车保有量将会达到1.5亿辆和2.5亿辆的规模,这些车辆全部使用电力驱动情况下所使用总电量分别为电网总发电量的6%和7%。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后,可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段常规充电,对电网起到“填谷”作用,提高发电设备的综合利用率,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我国发展电动汽车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市场优势。我国具有电动汽车相关材料资源优势,在锂离子动力电池、永磁电机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材料方面具有资源优势。我国具有巨大的、多元化的汽车市场优势,而且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后发优势。我国城镇化、城市化过程中,电动汽车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科技跨越的需求我国在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高端技术方面总体上尚未形成竞争优势。在电池成组技术、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车用电机电力电子集成技术、强混合动力机电耦合技术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同时,我国在整车动力系统发展方面面临着国际新一轮低碳科技竞争压力。针对能源及环境的压力,各国纷纷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汽车CO2排放法规目标,促进了低碳技术的发展与竞争。从排放标准来看,汽车厂商仅仅依靠传统车的技术进步无法满足排放限值,必须依靠技术革新。从技术的潜力分析结果来看,将CO2排放降低40%以上的技术途径主要集中在深度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氢能燃料电池技术。 二、发展战略与目标

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约束性分别指标是什么

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约束性分别指标是什么? 1.分别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 3.1个百分点,从8.3%到11.4% 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 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到10%的目标,十二五”规划中还明确了主要污染物控制总类,在“十一五”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这两个类别基础上,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两个类别的污染物控制指标。 就记得这么多了, 另外,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3月28日公布了“十二五”期间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四大约束性指标。指标明确了2015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明确今年这四项指标同比要分别降低4%、、4 %以上和7%左右以及提高2.2个百分点。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透露,工信部正在组织编制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初步确定“十二五”时期拟采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及工业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他表示,这些指标比去年底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初步确定的目标略有调整,除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之外,其他三项指标要求更高。当时确定的是“力争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一五’末均降低16%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左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6%左右”。 工信部公布“十二五”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新华社南京3月28日电(记者郑晓奕、刘菊花)工业和信息化部28日公布“十二五”期间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明确2015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明确今年这四项指标同比要分别降低4%、4%以上和7%左右以及提高2.2个百分点。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28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会议上表示,工业领域将坚决完成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他透露,

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项目申报公告

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项目申报公告 发布时间:2011-5-11 阅读:219次 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项目申报工作已启动,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全省,公平竞争,择优立项。有条件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按规定申请资助。资助课题以研究经济社会问题、现实发展问题、地方问题为主,突出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 二、2011年度省社科基金项目采取“以奖代补”的资助办法。申报者应按照《课题指南》要求,选择具体申报题目开展研究,并在受理期限将研究成果报送我办,我办将组织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择优立项。 三、申报通知、《课题指南》请从理论信息网(.hbllxx.)、社会科学网(.hbskw.)上下载。 四、我办受理申报时间从2011年9月15日起至2011年9月30日止。 五、联系:4、87816702;联系人:邓品、春云 中共省委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五月九日 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1年度课题指南 说明 一、《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旨在引导和激励我省社科理论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九届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作为主攻方向,突出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加强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建设,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理论创新,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 二、《课题指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发展专题研究,第二部分为基础理论与学科建设研究。课题分类既以学科为基础,又不受学科限制,强调多学科交叉研究。对于第一部分,研究者一般应在所列题目中选择,以此为主要资助对象,其中带★号者为重点课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选少量题目。对于第二部分,根据学科发展自行选题,《课题指南》不提出具体参考题目。研究者以专著、研究报告、论文等成果形式申报课题。2011年度拟资助研究课题180项左右,其中,专著每项资助经费3万元左右,研究报告2万元左右,论文1万元左右;重点课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

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实施《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和《工业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充分发挥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促进工业企业能效提升和绿色发展,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一、加强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 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是依法规范工业企业用能行为、推动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推动出台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结合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需求,印发了《工业和通信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加大标准的制定、宣贯和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在标准制修定方面,制修订了400多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产品能效、水效、再生资源利用等标准,初步形成工业节能和绿色标准基础。在标准实施监督方面,通过加强标准宣贯,落实强制性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推动企业淘汰低效设备,采用高

效节能、节水技术工艺产品,开展重点用能行业能效对标达标活动,树立节水标杆企业,规范再生资源利用,不断提升工业能效和绿色发展水平。在标准宣贯工作基础上,通过加大工业节能监察力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支撑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等重大政策落实;通过实施基于能耗限额标准的阶梯电价政策,倒逼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工业企业能效提升和绿色转型,为超额完成“十二五”工业节能目标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标准覆盖面不够、更新不及时、制定与实施脱节、实施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十三五”时期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国务院标准化改革也对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完善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体系,做好未来几年的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化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决定实施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 二、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总体要求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2016~2020年) 学院 一、专业建设基础 至“十二五”建设期末,本学院开设专业个数,在校生人数(第一稿统计时间节点为2015年7月10日,第二稿编写时增加2015级新生数)。专业名称等。 简述“十二五”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果(专业调整与建设、课程建设、教材与多媒体课件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成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建设、以及本学院各专业建设的特色等方面)。 二、“十三五”期间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结合“五个对接”企业调研成果、研读《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讨论稿)后的体会、以及通过其他调研(如发改委、经信委、行业协会等渠道)获得的有关数据,形成未来五年本学院各专业人才需求的预判。 三、“十三五”期间专业建设亟待突破的主要问题 1. 检查“十二五”规划的专业建设目标是否全部实现,若有未能实现的,查找原因,结合今后五年的发展趋势,指出该目标是否需要延续或调整。 2. 以“五个对接”的前四个作为重点,分析研究对接契合度,

找出差距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深入思考通过未来五年的建设,本学院哪些专业能够实现升本,目前的现状与四年制应用技术型本科之间有多大差距,要缩短这些距离,需要突破哪些主要问题。 四、“十三五”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总规划的指导思想为引领,围绕学校“十三五”期间提升办学层次的战略目标,针对“十三五”南通地方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研究专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和专业建设的新契机,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方案,论证学院内、跨学院的专业整合、及新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形成本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由此凝练出具有本学院特色的“十三五”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五、“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 确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以地方产业升级转型作为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应用型人才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以智慧化校园建设作为教学改革、教学资源整合的平台,以新技术、新技能培养作为实训基地建设改造的目标,以专业升本、提升本学层次作为发展动力,以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新态势作为参考目标。 规划目标的可考虑办学层次、专业结构、建设规模、新办专业、机制创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教学成果、教改项目、对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开发、精品开放课程、教学

汽车行业十二五规划

汽车行业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已经进入尾声,“十二五”大幕即将揭开。业界专家普遍认为,未来十年,也就是“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将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的关键十年。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个机遇,中国就有可能跻身全球汽车强国之列,如果错失未来十年,就可能失去一次崛起的好机会。各大车企及集团也纷纷公布自己的“十二五”规划: 一汽集团: 500万台的整车销量,20%的市场占有率,为了完成2015年的两个硬性指标,一汽拿出的经费是1500亿元。 9月10日,一汽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骏向记者表示:“不是问题,一汽目前经费充足,现在我们完成任务的最大瓶颈是时间。” 据骏透露,目前一汽“十二五”战略规划已经完成,容涉及产品规划、技术规划以及投资规划多项容。“十二五”期间,一汽旗下的商用车、轻型车、微型车、轿车、客车五大车型产品将全面启动,每款车型都将有明确的产品系列和年产销目标。“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与时间赛跑,保证每年推出不同新车,提升一汽整车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骏对记者说。 根据之前媒体公布的数据,一汽2015年规划的产能目标为400万辆,与东风汽车相同,低于上汽集团500万辆的产能规划。此次,一汽在原来400万辆产能规划的基础上再加100万辆,充分表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沉默久的一汽集团准备蓄势待发,不再甘为人后。

在业人士看来,目前在合资领域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一汽集团,唯有依托做强做大自主品牌产品,才有重新回归“引领”位置的可能,做自主是一汽集团“十二五”战略规划的核心思想,只是这一次市场留给一汽的时间并不多。复产红旗90%靠自主 在一汽的“十二五”战略规划中,红旗复产被列为重要容。据骏透露,红旗复产计划从产品战略规划到市场定位全部由一汽集团总经理建一亲自拟定。 红旗复产话题重启,源于8月26日一汽轿车对外发布的一则公告。公告容显示,为完善公司产品战略布局,一汽轿车董事会通过了C131项目,该项目投资额为17.85亿元。按照一汽集团部规划,代号C131项目即定位为高端C级车型的红旗自主品牌轿车。 自上世纪90年代,一汽开始与德国大众合作、买断奥迪100知识产权开发红旗轿车以来,无论是小红旗系列,还是高端红旗轿车HQ3,都因过度依赖外国汽车公司技术,而备受媒体和消费者诟病。 对此,国庆60年红旗检阅车总设计师、一汽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助理兼车身部部长郭茂林言之凿凿地告诉记者,此次红旗产品开发90%由一汽集团自主完成。“这90%是指第四代红旗的造型、底盘、发动机、车身、CAE(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和整个电子匹配标定工作,剩下的10%则由国外咨询公司与一汽集团共同完成。”据郭茂林透露,目前一汽研究团队正在开发两款红旗产品。新红旗将在原来大红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秉承大红旗简洁、庄重、大气、典雅的造型理念[综述图片论坛]。其最高端的车型配置中将含有一汽自主研发的双离合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黄浦区安置到铁路浦东客站(惠南)、航头(下盐路)、孙桥环东 静安区安置到华新、鲁汇、南桥、青浦新城大盈港及朱家角东三里河 普陀区安置到云翔(马陆南翔之间)、白银路(嘉定城西)、徐行、安亭汽车城地铁站闸北区安置到罗店西、月浦马泾桥(月罗公路)、罗泾大川沙河 徐汇区安置到米市渡、泗泾南 长宁区安置到亭林、南桥、徐泾东、华新、白鹤旧青浦 杨浦区安置到合庆、祝桥、惠南(盐仓西南)、黄路、万祥、宣桥 卢湾区安置到三林懿德、曹行君莲、北桥瓶山、谈家港、航头南、曹路南 虹口区安置到横沔、罗店、宣桥、祝桥、惠南 浦东陆家嘴安置到孙桥、周康航、三林懿德、航津路、唐镇、合庆、孙桥环东、祝桥 三个重点发展的核心商务集聚区域: 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我们单位"金融航运商务区; "会"——龙华滨江——三林耀华地区综合商务活动板块; 虹桥枢纽——徐泾——赵巷区域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服务中枢区 九个市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集群: 环人民广场——五东地区; 豫园老西门等老城厢地区; 淮海中路——太平桥地区; 四川北路地区; 大连路——杨树浦路地区; 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地区; 静安寺——南京西路——长寿路地区; 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 上海南站——小闸镇——徐家汇——衡山东湖地区。

四个城市副中心:五角场、张江科学城中区、莘庄、真如 六个中型商务服务区:长风、梅陇新都会、大宁北中环、七宝、金桥、漕河泾 六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长征、桃浦、江桥、杨行、曹路、九亭 四个金融后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配套饲服数据园区:唐镇、紫竹、周浦、浦江镇。 三个组团式重点新城:临港、松江、嘉定 四个分为两个地理片推进建设的次要新城: 青浦淀山湖——白鹤; 奉贤南桥——奉城海湾; 金山卫柘林——枫泾朱泾亭林; 崇明城桥明珠湖——东滩长横生态城。 1,川沙以南、下盐公路以北,瓦屑坦直以东地区,建设浦东客站、奥体中心,国门商务区,行政文化第二办公中心等,与迪斯尼乐园融为一体。原规划在惠南的浦东铁路客站,不再设立在沪通铁路线上,而是深入该区域内部,服务于整个除了西部沿江地区以外的浦东。沪通铁路提升为高速铁路。 2,南汇新城将扩展,与奉城大团和奉贤海湾联合发展。文化设施和基础设施先行,大型居住区导入。 3,市规划局已经做了1800公里地铁网络的远期规划,今后新城之间、大虹桥到大浦东之间,也将有快速地铁(四根轨道的地铁)。 4,请大家注意张江科学城中区,那真是未来派的精品。沪通铁路和郊环线将合并过黄浦江。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的第一"我们单位"商务区。 外滩地块,要完成外滩源二期、四川南路地块、十六铺二期、新开河地块、董家渡区片的整体建设,以及薛家浜地块的调整。 陆家嘴花木"我们单位"商务区,要完成上海中心大厦和中心区地下综合体、中心绿地地下综合体以及连廊建设,对港务大厦等9栋早期写字楼进行重建改造;加快上海船厂地 块开发;调整充实世纪大都会、新上海商业城的功能;2013年起逐步进行崂山、乳山、梅园西块、陈家门、竹园南块、东昌东园、天后宫地块等的拆迁。

工信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 2010-05-27 信息来源:工信部字体:大中小 工信部节〔2010〕17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切实转变钢铁工业发展方式,促进节约、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2009年,全国粗钢产量突破5.6亿吨,占全球的46%,能源消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6.1%、工业总能耗的23%;新水消耗、废水、二氧化硫、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的3%、8%、8%和16%左右。 近年来,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不断取得进步。2008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能耗2.43亿吨标准煤,吨钢综合能耗626.92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5.18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0.2%和7.2%;吨钢二氧化硫、

化学需氧量(COD)、工业烟粉尘排放分别下降到2.27千克、0.13千克、1.55千克,同比下降6.2%、18.75%和1.9%。 但是,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同口径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约15%。重点大中型企业按照工序能耗计算,48.6%的烧结工序、37.8%的炼铁工序、76%的转炉工序、38.7%的电炉工序能耗高于《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参考限定值(电力折标系数按当量值计算),13%的焦化工序能耗高于《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参考限定值(电力折标系数按当量值计算)。高炉、转炉煤气放散率分别达到6%和10%,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率不足40%。 二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烟粉尘、SO2排放量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通过国家及地方政府清洁生产审核的钢铁企业仅1.4%,其中重点大中型企业约30%;钢铁行业氮氧化物、CO2、二恶英等污染物减排尚处于研 究探索阶段。 三是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偏低。重点大中型企业中,冶金废渣、粉煤灰和炉渣利用率分别达到94.93%、79.47%,但固体废物

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Xx技术职业学院 “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二五”初的15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17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7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6个,占35.0%;文科类专业11个,占65%。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二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0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2间、座位数4000多个;实训(实验)实15个;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

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 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 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 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学校13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6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7个。 (二)面临形势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2005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9年共培养了近8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二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持续 发展条件不足不稳;三是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推进“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制定本规划。 一、环境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认识、政策、体制和能力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12.45%、14.29%,超额完成减排任务。污染治理设施快速发展,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2%,火电脱硫装机比重由12%提高到82.6%。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全面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不断深化,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于Ⅲ类的比重提高到51.9%,全国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26.3%。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生态保护切实加强,核与辐射安全可控,全社会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当前,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凸显,压力继续加大。一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农村环境污染加剧,重金属、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核与辐射安全风险增加。人民群众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居高不下,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压力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法制尚不完善,投入仍然不足,执法力量薄弱,监管能力相对滞后。同时,随着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污染物产生量将继续增加,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日趋强化。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能力建设,深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努力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强化保护。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环保惠民,促进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将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洁空气、吃上放心食物等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逐步实现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从源头预防,把环境保护贯穿于规划、建设、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坚持将解决全局性、普遍性环境问题与集中力量解决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环境问题相结合,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战略体系、全面高效的

十二五规划心得(精选多篇)

十二五规划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十二五规划心得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制以五年 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度的中短期计划,在过去的十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度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存程度不停进步,现如今年我们已经迈入了xx年,我们国家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在此 计划中,结构调整是主要目的,科学发展是主题,经济发展是主线,其中我认为以下个亮点特别贴近我们的生活: 1、 过去数年来提倡的‘强国’从十二五期间转为了‘富民’。梁启超曾撰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其实可以理解为‘民富国强’,只有人民都富饶了,国家才是真正的富裕;人民都强盛了,国度才是真正的强盛。做为人民党员的我们,肯定要高兴工作,多学各项技能,进步本身的业务水平,做一名复合型人才,创造成绩。 2、 生存在广东是幸福的,因为未来五年广东的发展蓝图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实为我党存眷民生的庞大办法,让我们看到党以人为本的庞大刻意。当人民的生活甘甜、居住环境清新、事业有成就、社会有人情、文化有咀嚼之时,幸福离我们还远吗? 3、 文明表现着文化素质,其实文明也体现着生存的富饶水平,当人民生存幸福了,文化的熏陶就会如春风吹过麦苗一样拂过民气,文明之风随处可见。做为一名顺德人,我非常支持“创

文明城市,建幸福顺德”这一发展目的,而且会从本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4、 在“十二五”的规划中,特别强调要增强资源节省和办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相信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越来越向“清、碧、蓝”的偏向发展,地球会更康健优美。做为一名党员,要时刻关注党的目标门路并坚决执行,同时认真学习,快速进步本身,努力提高服务他人和动员他人的本领,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面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搏斗。十二五规划心得(2):党的xx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计划发起光显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法的攻坚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制定“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汗青意义。通过学习集会的精神实质,我深感责任的庞大,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范畴,在变化中谋发展,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学好全会精神,把思想认识同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实际行动统一到中间的决议计划摆设上来。落实好全会精神,加深理解,要学以致用,在现实工作中,变化工作作风,加强责任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十二五规划心得(3):中国每个五年计划或规划都有一个相 对明白的主题。所谓主题,也就是未来5年必要着力办理的题目。当然,问题最后能否解决或办理的水平怎样,取决于诸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