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河南坠子的形成与发展

浅谈河南坠子的形成与发展

浅谈河南坠子的形成与发展
浅谈河南坠子的形成与发展

浅谈河南坠子的形成与发展

郝世成

河南坠子也和其它曲艺形式一样,简便易行,表现力丰富。由于它的欢快、风趣、通俗易懂的独特风格,使人们感到非常亲切、愉悦,被广大群众所喜爱。

河南坠子是由“莺歌柳书”和“道情书”相结合而形成的

河南坠子是河南民间的一种曲艺形式,它因主要乐器坠子而得名。它的来源基本上被认为是,由河南的一种民间说唱“莺歌柳书”和“道情书”相结合而发展形成的。“莺歌柳书”是河南民间的一种地方小调,基本上是男生唱。自20世纪20年代以后便很少有人唱了。“道情书”也是一种民间小调。常常是一个人手打渔鼓而唱。这种渔鼓是用小圆铁桶,上面蒙一张鱼皮而制成。在人们的自娱自乐过程中,将这两种民间小调相互融合,于是形成了最初的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这种民间的曲艺形式,从20世纪初产生到现在,才不过有近百年的历史。它的主要乐器起初只有一把三弦,一个人自弹自唱。有时候,另有一人手执简板敲打着,随时与弹唱的人和腔。例如:演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一类的爱情故事,据前辈艺人讲,就是唱一种小调曲子,翻来复去地歌唱,听起来也非常动人、亲切,所以人们用“莺歌柳书”来形容它的曲调优美悦耳。据前辈艺人讲,旧时每逢新年节日,城乡集镇都有演唱的。“莺歌柳书”的演唱者都是农村的劳动群众,他们在农闲的时候,学唱几个短曲,准备在年节时演唱。

自从20世纪初,许多被生活所困的农民,来到城市谋生,用他们

在农村所学的小曲卖唱,维持生存,从此“莺歌柳书”也就在社会上出现了。以唱腔而论,它竞争不过鼓曲,以唱词的丰富而言,它也竞争不过鼓词。这些以演唱“莺歌柳书”谋生的艺人,为了使自己能够生存,于是便和“道情书”结合了。他们首先吸收了“道情书”中的渔鼓、筒板,把原有的三弦改造为两弦,加上单钹,一共是四种乐器演奏,应用在“莺歌柳书”的演唱中。那种哼哼的小调,也加入了“道情书”中的腔调,这在实际上,已不是原来的“莺歌柳书”了,它在本质上已经有了大的变化。

在我刚开始学习河南坠子时,我的老师——著名河南坠子老艺人王元堂对我讲过,“道情书”本是由南方传入的一种小调,当时,在北方并不受欢迎,于是便与“莺歌柳书”相结合,吸收了两根弦,配合渔鼓去唱。两根弦在“道情书”中的作用是用来坠音的,所以“道情书”又名“渔鼓坠”。“莺歌柳书”和“道情书”的乐器相同,腔调近似,于是就结合成为一种新曲艺形式,它去掉了渔鼓,留下了坠音的两根弦作为主要乐器。这也是两根弦称之为——坠子的原因。同时,单钹、简板用作辅助乐器。所以老百姓也称它为坠子书。

自从坠子书兴起之后,“莺歌柳书”和“道情书”日渐没落,渐渐地在河南已见不到这两种曲艺形式了。

河南坠子曲调的创新

新型的艺术形式,往往是具有生命力的。于是当时的许多艺人放下原有的“书业”,改为从事“河南坠子”这一新曲种的演唱。坠子一天天的兴盛,演唱坠子的演员也一天天的多起来。20世纪初,演唱坠

子的演员只有男艺人,露天摆放长凳自拉自唱,由于得到群众的喜爱,渐渐地也开始有女艺人的加盟。由于女艺人的嗓音和男艺人的嗓音条件不同,所以曲调就必须进行相应的变化,也正是因为如此,坠子在唱腔上、韵味上又重新加以创新,使得河南坠子的唱腔更加丰富、委婉、细腻。

河南坠子流派的形成

河南坠子属于板腔体,有一般板腔体所具有的平腔、起腔、落腔、甩腔等腔型划分。然而同其它板腔体曲种相比,坠子的音乐更为灵活。河南坠子的腔调,正如前辈艺人所讲,具有“各不相同,自不相同”的特点。也就是说,同是一个腔,每个人唱起来,声腔都不相同,甚至在自己的不同唱段里,同一个声腔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每一种唱腔的特征都是非常鲜明的,并且也是富于变化的,即:固定的少、变化的多。当然每一位演员或乐队伴奏员(创腔人)一般也都有习惯的行腔方式和伴奏方式,这就形成了每个人的唱腔风格。

纵观曲艺发展史,每一个成熟的曲种都是以流派的绵延而得到发展。同样,在坠子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程(程玉兰)派、董(董桂芝)派、乔(乔清秀)派三大流派,而程派又称为南口坠子,南口坠子即河南味很浓,感情健康有力,表现力极强;乔派则属于北口坠子,北口坠子是根据南口坠子发展而来,北口坠子曲调优美、细腻,多以叙情叙境见长。在唱腔中,它吸收了京韵大鼓、京剧、河南曲子、大调曲等姊妹曲种的精华,将其融入河南坠子的腔调中。同时它的道白接近京剧中的韵白,唱快板时常采用朗诵体,有时在唱腔中也加一

两句韵白,在吐字上吸收了北方的发音方法,更加丰富了表现力和感染力。总之,无论是南口流派,还是北口流派,都可以根据节目的内容需要和演员自身的条件综合运用,以达到更加完美、更加丰富,使观众更容易欣赏。

关于河南坠子的伴奏

河南坠子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一把坠琴和一个脚蹬梆。坠琴就是用“莺歌柳书”中的三弦改造过来的,所以过去的坠琴头上都有三个眼,第三根弦是用作拨弦的,以增强伴奏的效果。现在的坠琴已经是两个眼,两根弦。琴鼓儿不是用蛇皮而是用桐木板,桐木板发音浑厚又近似于人的声音,因此又可模仿人声。

坠琴是河南坠子伴奏的一种主要乐器。坠琴的演奏风格同其它乐器有很大的区别,使人听起来感到非常亲切生动。它的演奏技法与变化,都是围绕着如何更好的烘托与发挥演员特点和节目内容的需要来决定的。

坠琴的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用滑音较多,这种滑音又近似人声,在伴奏时能与唱腔紧密结合,就如同与演员对唱一样,你唱一句我学一句,即起到了伴奏作用又烘托了演唱气氛,甚至听起来使人还感到有些幽默感。

我最初接触河南坠子伴奏,经常听王元堂老师自拉自唱,他的伴奏都是“死点”,就是不管演员怎么唱,伴奏者都是固定点,只是到甩腔或尾音时,演奏者再抖起来,不管演员怎么唱都脱离不了乐队,最后达到珠联璧合。

再有,我的老师著名弦师陈广发老先生,他对河南坠子的伴奏作出了很大贡献,他的伴奏细腻悦耳,而且非常灵活,他能够根据每个演员的条件和节目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演奏方式。与演员的演唱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同时他的伴奏变化多样,每个节目每次伴奏都有所不同,但听起来又是那末赏心悦目。

河南坠子伴奏的共性与个性

河南坠子的伴奏一般分为前奏、伴奏、间奏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立而有规律的形式,它在伴奏上与其它曲艺曲种有所不同,因为它的音质模仿力较强,与其它乐器相比更易于同演员密切配合。而如何才能达到这些要求呢?除了熟练基本技术与腔调韵律外还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熟悉唱腔体会感情。

熟悉唱腔就是演奏员必需要会演唱节目唱腔,同时要掌握演唱者的演唱习惯,包括气口、板眼、吐字、发音等。伴奏者必需要清楚地掌握这些重点,只有这样伴奏者才能将演奏技法灵活的运用到节目中去,准确的表达出每个情感的细节,帮助演员烘托情感。否则,再好的技术也不能发挥好伴奏的作用。

2、要灵活运用合理的发挥。

坠子唱腔的运用,应该遵循语言发音的变化,所以在伴奏方面要想与演员达到配合默契,就必须从演奏方法上去丰富它。

(1)模拟演奏法

这种伴奏方法是随唱腔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应用在高潮部分或比

较突出的唱腔中,这时的伴奏者可以不拘泥於伴奏点的限制,随着演员的即兴发挥而大胆的发挥。

例如:《借滴滴》

唱:要借哩0 哩0 借0

伴奏:

唱:偏不借0

伴奏:

唱:不借不借借0

伴奏:

以上这种伴奏方法,往往使人觉得伴奏也是在和剧中人物对话,因而显得更为生动活泼。类似这种效果,在小过门中也有用的,有时为加强落腔中表现情绪,可以在过门中反复一遍以加强和渲染这种情绪,有时为了加强前句的情绪给予特别渲染的演奏法(如前例:《借滴滴》)

0 1 1 2 7 6 1 6 1 6 〃1 3 0 0

佳人闻听怒不息

0 1 1 6 5 6 1 6 5 5 3 2 3 6 7 6 5

0 0

5 3 3 3

(2)灵活演奏法

为了突出演唱者的感情的起伏变化,往往需要灵活地运用琴声的强弱变化,进行伴奏。在节目的叙事部分,为了使观众听清楚叙事情节,伴奏者应轻声伴奏,伴奏点也应该有所减少,使观众集中精力听演员将故事,等演唱转入高潮时,伴奏者再给以强烈的烘托。所以演奏员要灵活的运用自己的技巧与舞台经验,进行好灵活地伴奏,否则的话,光会拉死点就会使演员感到不舒服,会使整个的节目的感染力大打折扣。因此要求演奏者要善于在不同情况下灵活的运用演奏技法。

强弱烘托演奏法在前奏与间奏中也同样重要,特别是间奏(过门)要注意由于前句唱腔的变化间奏也要随之而变化。

河南坠子的伴奏也和演唱者有共同的特点,即是:各不相同、自不相同。“各不相同”指:同一个流派、同一段节目,每一个人的伴奏方法各有不同。“自不相同”指:每一段节目的伴奏,在大的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它的间奏伴奏点都是一次一个样。根据当时的观众多少、掌声多少及演员的情绪,可即性发挥。特别是随着如今的伴奏乐器逐渐丰富不是单一的坠琴,增加了扬琴、琵琶、二胡、大提琴等乐器,曲调上有了配器、和弦等,极大丰富和完善了河南坠子的形式和音乐,使人欣赏起来更加优美。

现在振兴河南坠子的这种关键时刻,如何保持河南坠子的特点,要求演奏员要熟练掌握坠琴的基本功和各种演奏技巧,熟悉河南坠子的各种唱腔,演奏不要拘泥于简谱上的音符,所以演奏员必须具备以上的两者伴奏技巧,才算得上比较完整地掌握伴奏方法。

如今的河南坠子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传承,无论从表演唱腔还是从

伴奏技法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过去受文化水平、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原因,都是以师父代徒弟口传心授那种落后的授课方式进行学习。如今情况大不相同,曲艺学员进入了正规的曲艺院校,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学习。同时,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特别是前些年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搞的“鼓曲新生”使河南坠子登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从过去只在小舞台演出的小曲种,登上了音乐的大舞台。

我们相信河南坠子经过革新和创造,一定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2004年7月8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