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划分

根茨勒根据翻译的功能和目的将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翻译理论划分为五个学派:美国翻译培训派

翻译科学派

早期翻译研究派

多元体系派

解构主义派

Eugene A. Nida is a distinguished American translation theorist as well as a linguist.

He is regarded as “the patriarch of translation study and a founder of the discipline”(Snell-Hornby 1988:1; Baker 1998:277).

公认的现代翻译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为了调查《圣经》在世界各地的翻译情况,奈达的足迹遍及世界上100多个国家。

作品有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1964

《翻译科学探索》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coauthored with Taber 1969

《翻译理论与实践》

Componential Analysis of Meaning 1975

《语义的成分分析》

Language 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 Essays by E. A. Nida 1975

《语言结构与翻译:奈达文集》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1986

《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1996

《跨语交际的社会语言学视角》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2001

《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

Three Stages:

Descriptive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描写语言学阶段)

Communica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 (交际理论阶段)

Sociosemiotic approach of translation (社会符号学阶段)

Stage 1:Descriptive Linguistics

(formative years of his ideas) 初创时期

1943: A Synopsis of English Syntax 《英语句法概要》

1959: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as Exemplified by Bible Translating 《从圣经翻译看翻译原则》奈达语言学翻译观形成的重要基础阶段。

对句法、词法和语言翻译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把言语差异当做相同本质的不同现象,而不是当做语言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来加以描写。受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最大的阶段。研究的焦点是句法、词法和语义。

Stage 2: Communicative Theory

(decisive period for Nida to establish his authority status in the whole Western Translation circle)

1959: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as Exemplified by Bible Translating

1969: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ng

《翻译理论与实践》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1964

《翻译科学探索》

这是他翻译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书名以“翻译科学”冠名,体现了他的良苦用心,即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夯实翻译基础,建立翻译科学。

提出“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理论

Basic Ideas in Stage 2

(1)Translation is a skill, an art and a science.

提出翻译的科学概念,主张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而且是一门科学。

后来,奈达修正了自己的这一观点,认为翻译不是科学,翻译学才是一门科学。

(2)Translating is a social communicative activity; language should be analyzed in context.

提出翻译的交际学理论。

合格的译文必须具有交际作用,让译文接受者看懂。

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从作者、内容、读者、背景、作品表达手段等各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将其转换成起交际作用的译文。

(3)Dynamic equivalence: the translator should translate so that the effect of the translation on the target reader is roughly the same as the effect of the source text on the source reader.

提出动态对等翻译观,这是奈达翻译理论中最为著名的一个方面。

所谓动态对等,是指从语义到风格在接受语(receptor language; 现在习惯称“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中用最贴切、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动态”强调的是不拘泥于形式,也就是说为了文本的意义,可以放弃形式,翻译着眼的是原文的精神,而不是语言结构。

(4) Four steps in translating: analyzing, transferring, restructuring, and testing

四步式翻译过程:分析、转换、重组与检验。

三种分析方法:线性分析法、层次结构分析法和成分分析法

分析三种意义:语法意义、所指意义和内涵意义

Stage 3: Social Semiotics

1975: Componential Analysis of Meaning

《语义的成分分析》

1986: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Language should be viewed as a semiotic phenomenon and analyzed in the social context.

将语言看做一种符号现象,结合所在社会环境进行解释。

Everything in a translated text has its own meaning, therefore, elements such as form and order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well. 强调形式的重要性

Rhetorical charact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语言的修辞特征在语言交际及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stead of dynamic equivalence. 用功能对等取代动态对等Reclassified language meaning. 将意义重新细分

对等概念Equivalence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在文体上。)

从信息论的观点出发所下的定义

信息包括原语传达的各种信息:语义的、文体的、文学形象上的、情景的和心理效果方面的等等,也包括作品本身成功的或不成功的信息。

Four Basic Principles

1. making sense 传达信息

2. conveying the spirit and manner of the original 传达原作的精神与风格

3. having a natural and easy form of the expression 语言顺畅自然,完全符合译语规范和惯例

4. producing a similar response 读者反应类似

指导原则

上下文等同优先于词汇等同

在不同语言中,相应词汇的语义域不完全相同,而不应拘泥于词汇之间的等同,不应总是要求译文与原文字当句对

动态对等优先于形式对应

从接受者的角度(而不是从译文形式的角度)来看待翻译。

语言的口头形式优先于书面形式

主要受翻译《圣经》的目的与经验的影响。

译文如果能听懂,那么就肯定能被人看懂,这就是在翻译时优先考虑口头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听众及读者通用、接受的形式优先于传统的享有威望的形式

优先选用听众或读者通用、接受的语言形式无疑会增强译文的易理解性与可接受性。Dynamic Equivalence

the response of the receptors to the translated message = the response of the original receptors to the original message

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要基本等同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

1. 能使读者正确理解原文信息

2.易于理解

3. 形式恰当,吸引读者

这种为接受者服务,保证其绝对理解和一致反映而随时调整译文的设想,是动态对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本质所在。

功能对等的三个部分

抛弃传统的词性(parts of speech)概念

传统语法的一个核心部分就是词性(parts of speech)对词法的描写主要依靠词性。

我们头脑中有一套根深蒂固的规则,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连接词连接句子的各个部分等。

当我们带着这套规范性的条条框框踏入翻译领域时,我们的译文就会受其影响。

采用核心句(kernel sentence)的概念以及句子转换的概念克服句法对译者的束缚

奈达指出一个有经验的译者往往不会被错综复杂的句子表层结构所遮住视线,他会透过表层结构,看到句子的深层意义。

他认为译者必须避免从句子的表层结构出发直接生成译入语的表层,而应转弯抹角达到目的地。

简单的核心句是人类各种语言基本上都可接受的句型。无论说什么语言,只要使用这种最简单的句型,说其他语言的人基本上接受。

也就是说,人类在核心句这个层面上相互之间没有太大交流的困难。

奈达认为一个有经验的译者在解释原文时常常会在心中将一个复杂的句子分解成多个这样简单的句子。

然后,将数个简单句按照译入语的习惯自然地连接起来。于是一句意义和原文相同的地道的句子在译入语中就诞生了。

用同构体的理论(isomorphism)来克服社会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障碍

在符号学中,任何符号,无论是字、词、成语这类语言符号,还是手势、身体活动等语言外符号,或者社会行为这类社会符号,都在它本身所处的环境(系统)中才有意义。

对奈达理论的反思

过于灵活

总的方向是可取的

Peter Newmark

彼得. 纽马克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

《翻译问题探索》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

《翻译教程》

About Translation, 1991

《关于翻译》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93

《翻译散论》

实践型的理论家

理论涉及面十分广,无论是翻译的基本问题,还是翻译的某些具体问题几乎都有论说,而且讲解通俗易懂,不需要多少语言学专业知识就可以看懂。翻译专业的学生几乎都知道纽马克,特别是他那本《翻译教程》,更是人人皆知。成为大多数翻译老师推荐的必读之书。

一个从事翻译实践的人,如果不想过多地涉猎理论,而只想充实一下与实践有关的理论知识,那么可以不读奈达,但却应该读纽马克。

主要贡献

(一)坚持语言共性论

Anything that can be said in one language can certainly be said in another language. (Nida)

同奈达一样,纽马克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不同语言之间有其共性,因此,语言之间的翻译是可能的。(其翻译策略的理论依据)

尽管语言之间有缝隙、不对应,但是人的思维是对应的。“翻译即填补语言之间的空白。”(Newmark)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策略

传统上,对翻译的讨论总是跳不出直译和意译这个两元框架,而且这种思维基本上是以文本为基准,很少将翻译的目的、读者的情况、文本的类别等因素考虑进去。

纽马克感到两元模式束缚译者,所以他创立了一个多元模式, 其中有8种供选择的方法。

(三)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

SL Emphasis 强调源语

(1)Word-for-word translation 逐字翻译

这种方法将源语放在上面,将译入语放在下面,不仅保留源语的语序,而且也将原文中的词逐一译进译入语,直接写在下面,以便上下对照,根本不顾及上下文等因素,有关文化的词都以直译法搬到译入语中。

目的不在于交流,而是揭示源语的结构,或对比源语和译入语间的差别,是学术研究的一个工具,没有交流的作用。

(2)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

这种方法将源语的语法结构转换成译入语中与之最接近的结构,但源语中的词仍然一个一个地译进译入语,不顾及上下文等因素。

(3)Faithful translation 忠实翻译

此法在译入语语法结构的限制内精确地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但文化词照搬到译入语中,并保留原文的语法和词汇的“异常”结构(abnormality)。目的旨在试图完全忠实原文作者的意图和文本结构。

(4)Semantic translation 语义翻译

这种方法也是以源语为依归,但它不同于忠实翻译之处在于更多考虑源语的美学因

素,而且对一些不十分重要的文化词可以用文化上中性的,但功能相似的词来译。在一些非重要的地方,译者愿意为读者多考虑一点。

TL emphasis 强调译入语

(1)Adaptation改写

改写最自由,常用于戏剧。主题、人物、情节均保留,但源语的文化被移植成译入语的文化,文本则彻底重写。

(2)Free translation 自由翻译

所谓自由翻译就是重现原文的内容,但不重视原文的表达形式。一般来说,很像释义(parap(3)Idiomatic translation 习语翻译

习语翻译重现原文信息,但却使用一些原文中并不存在的方言与成语,因此,原文的意思略有些走样。

(4)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交际翻译

重现原文内容和准确的上下文意义,而且是以读者可以接受、能懂的方式翻译的。是4种方法中最严谨的一种。

hrase)。

《红楼梦》有两个完整的英译本:

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翻译的

A Dream of Red Mansion

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翻译的

The Story of the Stone

从整体上看,前者的翻译属于语义翻译,后者的翻译属于交际翻译。

A.语义翻译较客观,讲究准确性,屈从原语文化和原作者,翻译原文的语义,只在原文的内涵意义构成理解的最大障碍时才加以解释。

交际翻译较为主观,只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原语屈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

鱼米之乡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夹生饭Half-baked

B. 在表达形式上,语义翻译是译文与原文的形式更为接近,并尽量保留原文的声音效果。

交际翻译则是重新组织句法,运用更为常见的搭配和词汇,使译文流畅地道,简明易懂。

This time tomorrow I will have been on my way to Berlin for a long time.

明天的这个时候,我已经在去柏林的路上很久了。

明天的这个时候,我早已上路去柏林了。

C.当信息的内容与效果发生矛盾时,语义翻译重内容而不重效果,交际翻译则重效果轻内容。

e.g.

Wet Paint!

湿油漆!

油漆未干,请勿触摸!

D.语义翻译比交际翻译复杂精细,较笨拙晦涩,重在再现原文作者的思维过程而不是他的意图,倾向于过译,即选用的词是比原文的词更专的特指词,为了表现意义的细微差别,译文词汇往往增添了原文没有的意思。

交际翻译则更通顺、简朴、清晰、直接、更合乎译语习惯,采用与原文的语域一致的语域,倾向于欠译,即遇到难译的词便使用保罗万象的泛指词。

E.交际翻译的译文通常比语义翻译译文长,因为后者没有帮助读者理解的多余的词汇。

语义翻译是一门艺术,只能由一个人单独承担,不能有不准确的翻译,但由于造成了认知意义和语用意义的走失,语义翻译译文一般不及原文。

交际翻译是一门技巧,有时可由多人承担。由于重效果,简洁明了,弥补了语义翻译中意义的走失,又经过了适当的润色,交际翻译译文一般优于原文。

语义翻译:表达性文本或是重要的审美性文本,其表达形式和内容一样重要,那么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哲学、宗教、政治、科技作品都用语义翻译。

交际翻译:大部分信息性、祈使性、人际性,部分审美性及元语言性文本。如非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科技文章、公函、提供信息的书籍、教科书、报告、政治宣传品、公告、标准写作、约定俗成的交际用语、通俗小说的翻译等

关联翻译法

在1991年,纽马克重新审视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翻译概念,“关联翻译法”(a correla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基本定义

原作或译出语文本的语言越重要,就越要紧贴原文翻译。

1. 文本的语言越重要,翻译越是要贴近

2. 语言不重要,不必贴近,可以用恰当的、规范的、社会化的语言来翻译

3. 文本中语言单位写得越好,不管其重要程度,翻译也要贴近

1. Your guess is as good as mine.

我和你一样不知道。

2. If you ever think he is lazy, think again.

如果你认为他懒的话,那你就错了。

3. When I say Chinese food, I mean Chinese food.

我说的是正宗的中国菜。

4. My father was not wrong in judging me too young to manage business of importance.

我父亲认定我太年轻,办不了大事,他算是没说错。

5.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

Time makes it inevitable that in every profession, young men replace the old.

6.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A man cannot be known by his looks, nor can the sea be measured with a bushel basket. 文本功能

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文学作品,私人信件,个人作品,个人演讲声明自传等,其核心是表情达意,作者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同等重要。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

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

保持原诗的句法结构,用语言表达意象

语义翻译法

以原文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为中心,追求词义上的细微差别,使译文尽可能贴近原文。译者以词、短语、分句为基本翻译单位。类似于奈达的“形式对等”或直译。

表达功能文本的理想风格是作者个性,其译文重点应在原语,译文中心是原作者本人,翻译时须注意作者的风格与表达意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Seek, seek; search, search;

Cold, cold; bare, bare;

Grief, grief; cruel, cruel grief.

Now warm, then like the autumn cold again,

How hard to calm the heart!

不常见的修辞手法(unusual metaphors)的翻译

穿小鞋、吹胡子瞪眼、杯具

纽马克认为,原语中不常见的修辞在译语中应该复制,以体现原语作者的意图。

如,在鲁迅的《哀范爱农》一诗中,有句既有典故又是谐音双关的诗句:例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鸡虫:争权夺利的势利小人

背景意义:何几仲

You glare at a snobbish* today with disdain.

Note: The snobbish today refers to Ho Chi-chung, Fan Ai-nung’s colleague. Ingratiating himself with Fu Lichen, the new principal of the Shaohsing Normal School, Ho squeezed Fan out of his job. As Ho’s given name Chichung has the same pronunciation as the chinese for “chicken and insects”, Lu Hsun uses it as a pun to satirize Ho’s preying upon people in lower positions.

把文本重点放在原语同时,避免脱离上下文及具体语境。

“愧公之见爱甚矣。顾以陋质,不足答厚意。且不能负郑生,故不得遂公欢。”

I am ashamed of myself because of your affection. But since I am ugly, I cannot show my gratitude to your great kindness. Nor can I be unfaithful to Mr Cheng. Therefore I am unable to gratify your sexual desire.

改译:

I am most grateful to you for your warm affection but I cannot requite it. Moreover, I shouldn’t be unfaithful to Cheng. Therefore, I am unable to satisfy what you may be hankering after.

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

信息功能文本通常包括报刊文章、新闻报道、科技论文、通用教材以及大多数事实重于文章风格的非文学作品。这类文本的目的在于给读者提供信息,核心是语言之外的现实世界。纽马克认为,信息功能文本的翻译应该把重点放在译语上,看译语是否如实并流畅地传递原文信息。

交际翻译法

交际翻译法,注重再现原文的要旨,以读者为中心,语言自然、流畅、简明。

例2:

A great black and yellow V-2 rocket 46 feet long stood in a New Mexico desert. Empty, it weighed five tons. For fuel it carried eight tons of alcohol and liquid oxygen.

一艘四十六英尺长,黑黄相间的,巨大的V-2火箭矗立于新墨西哥沙漠上。这艘火箭净重五吨,要装载八吨酒精和液氧作为燃料。

信息传递方式不只一种,译文也不只一种

例3:

The conductivity of a semi-conduct can also be increased by adding impurities to the

semi-conductor crystal when it is formed.

1)在半导体形成时,加入杂质也可以增加半导体物质的导电性能。

2)在半导体形成时,半导体物质导电性能的增加也可以通过加入杂质来实现。

呼唤功能V ocative Function

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感染读者,号召读者去感受,去行动。这类文本包括广告、宣传、论辩、通知通告、规章制度等。

结构上分成两部分:

A + B

A= Message of SL Recreated in the TL

B= An Imperative Clause

审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n

寒暄功能Phatic Function

元语言功能Metalanguage Function

伦敦学派简介

卡特福德简介

翻译语言学理论

一)学派创始人弗斯

伦敦语言学派是具有英国特色的语言学派,其创始人是弗斯(J.R.Firth)。他从1938年开始在伦敦大学的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教语音学和语言学,1944年成为英国第一任语言学教授。

由于弗斯长期在伦敦大学任教, 所以以他为首的语言学派常被称为“伦敦学派”。

除弗斯外,该派代表人物还有马林诺夫斯基、韩礼德、卡特福德等。

(二)伦敦学派的中心概念

该派的中心概念是,语言的意义是由言语使用的社会环境(the social context of situation)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伦敦语言学派更多地注意到语言出现的情境,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在翻译研究的应用:译文的选词是否与原文等同,必须看它是否能用于相同的言语环境中。

地位: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对以后的语言学和翻译研究意义重大。

(一)卡特福德(J.C.Catford 1917-2009) 是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他被誉为与美国的奈达、法国的穆南等齐名的翻译语言学创始人。曾任英国爱丁堡大学和美国密执安大学语言学教授。

卡特福德被奈达誉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翻译语言学家。卡特福德是伦敦语言学派中比较系统地提出翻译理论的专家。

卡特福德翻译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与奈达翻译理论几乎同时引进中国的。

中国大陆最早引进奈达理论是在1981年2月,林书武先生在当年《国外语言学》杂志第二期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叫做《奈达的翻译理论介绍》。

介绍卡特福德翻译理论是在次年九月,包振南先生在1982年《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第三期上发表了《开拓翻译理论研究新途径——介绍卡特福德著<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奈达一时红的发紫,成了中国翻译界家喻户晓的名字,而卡特福德理论却在奈达大红大紫的同时被某人贬为“味同嚼蜡”,还有些人认为(语言学翻译理论)不值一提,因为它研究的是西方人建立在印欧语系的几种语言的对比基础上的,对汉语翻译没有指导意义。

二)、卡特福德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该书是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的代表作,堪称翻译理论发展的的里程碑。在书中,卡特福德从翻译性质、类别、对等、限度等方面着重阐述了“什么是翻译”这一中心问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现代语言学的不断发展,许多学者试图建立一套更为系统的模式来研究翻译理论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关于“意义”和“等值”的讨论。

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从不同的视角诠释了“翻译等值”这一概念。罗曼·雅克布森,奈达,纽马克,卡特福德都是这一时期“翻译等值”理论的主要倡导者。

雅克布森接受了皮尔斯的符号学的理论,提出了“信息对等”的概念,并将翻译划分为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三大类,为等值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学家尤金·奈达,他把翻译看作一个完整的交际过程,从读者接受角度出发,提出了“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的概念,将等值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纽马克则从文本类型的角度来研究对等,根据文本类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方法,为以文本类型为基础的翻译等值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途径。

卡特福德遵循约翰·鲁伯特·弗斯和韩礼德的语言学模式(受二位的影响非常大),将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模式作为其研究翻译理论的基础,对翻译活动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探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1、翻译的界定

翻译属于比较语言学的范围。两种语言只要具有“空间的、时间的、社会的或其他的关系,都可以建立翻译等值关系。

这就是说,翻译不仅包括不同语种之间的转换,同时还包括不同方言变体、同种语言不同时期语言变体、不同社会阶层语言变体、不同行业或专业语言变体之间的转换。

卡特福德认为,翻译是“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textual material)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料”。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

The target of translation is an interlingual monodirectional shift ,i.e. a shift from SL to TL,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2、翻译的分类

卡特福德从翻译的范围(extent)、层次(levels)、和等级(ranks)三个方面将翻译进行如下分类:

1)、就其范围而论,翻译可分为全文翻译(full translation)和部分翻译(partial translation)。

全文翻译:指“原语文本的每一部分都要用译语文本的材料来替代”。

部分翻译:指“原语文本的某一部分或某些部分是未翻译的,只需把它们简单地转移并掺和到译语文本中即可”。

部分翻译并非“节译”,而是因为种种原因某些词不译或不可译,只能原封不动地搬进译文。

(2)、就其层次即语法、词汇、语音、词形等而论,翻译可分为“完全翻译”(total translation)和“有限翻译”(restricted translation)。

完全翻译指原语从语法结构到词汇都有译文的等值形式;

有限翻译指原语的文本材料仅仅在一个层次(如语音翻译、词形翻译、语法翻译和词汇翻译)上被等值的译语文本材料所替换。

由于原语和译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言,译文的语音和词形就不可能和原文完全对等。因此,完全翻译也不可能是完全的,有时是有限度的翻译。

(3)、就语言的等级(即词素、词、短语或意群、分句或句子)而论,翻译可分为逐词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

逐词翻译是建立在单词“级上”的等值关系;

意译“不受限制……可以在上下级阶变动,总是趋于向较高级的等级变动……甚至比句子更大”;

直译则介于逐字翻译与意译之间。

3、翻译的等值问题

讨论翻译等值关系时,卡特福德认为有必要区分“文本等值”(textual equivalence )和“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两个概念。

(1)、“文本等值”指“特定的语境中的任何译语文本或部分文本成为一定原语文本或部分文本的等值成分”。

文本是否等值,必须依赖于“双语研究者或翻译权威”来判断,并通过一种正式的“伴随变量的交换”(Commutation of concomitant variation)程序来完成。

也就是说“当,并且仅当原语文本能给的部分发生改变时,与之相应的那部分译语文本才发生变化”。

例如:

(英)My son is six.

(法)Mon fils a six ans.

如将原文改为Your daughter is six,译文则应改为Votre fille a six ans。这样,my son/ your

daughter 的法语等值成分就是mon fils /votre fille。

但是由于语言的差异,译语有时会出现等值成分为零(既没有等值成分)的现象,

如My father was a doctor.

Mon père était docteur.

英语不定冠词“a”的翻译等值成分是法语的零位冠词。所以在有些情况下,原文中某一特定词项在译文中没有对等语。

又比如,俄语中没有冠词,要把一个带冠词的英语句子翻译成俄语,英语冠词就不会有对等的译文。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较高的级,即在词组这一级上,才能构成对等。

一般说来,在某一级缺乏对等时,就只能在较高的一级上确立对等关系。

(2)、形式对应关系是指任何译语范畴(单位、类别、结构成分等等)在译语的“机体”中尽可能占有与该原语范畴在原语中占有同等地位。

所谓范畴是指语法中的词性以及性、数、格、体、人称、时态、语态、情态等的各种变化。词性称为“基本语法范畴”,时态、情态、格等的变化称为“从属语法范畴”,主语、谓语、宾语等称为“功能语法范畴”。

4、翻译的转换

A.卡特福德提出翻译等值关系的两个限度:

(1)、媒介之间的翻译是不可能的。例如,不能把一个文本的口头形式“翻译”成书面形式,反之亦然。

(2)、无论是媒介层次(音位学或字形学)之间还是语法和词汇层次之间的翻译都是不可能的。(即不能把原语音位译成译语语法,或把原语词汇译成译语字形等等。)虽然媒介之间,媒介与语法、词汇之间的翻译是不可能的,但“从语法到词汇或从词汇到语法的转换”却十分普遍。

B.转换(shifts)

卡特福德认为,转换是“原语进入意义过程中离开形式的对应”。

翻译转换有两种主要的类型: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

(1)、层次转换(level shifts)

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原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例如:英语This text is intended for…的法语等值成分是:Le present Manuel s’adresse à...,

英语中的指示代词This在法语中转换成一个冠词加上一个形容词。

(2)、范畴转换(category shifts)

指翻译过程中形式对应的背离(departures from formal correspondence)

可分为:

a. 结构转换:即按照译语要求改变原文结构,比如将一句定语转换成两个并列句;

b.词类转换:如medical student→un étudient en médecine英语的形容词medical 转换成发法语的名词médecine

c. 单位转换,或级转换:指译文和原文属于不同的级,如俄语没有冠词,把英语的a doctor 译成俄语对等语时没有冠词,这是跳了一级的对等,从冠词一级跳到名词词组一级。

d. 系统内部转换,指原语和译语结构系统在形式上基本对应,例如英语和法语具有形式对应的单数、复数系统,但在互译过程中往往不应,如英语单数名词的法语对等形式往往是复数名词,反之亦然。

5、翻译的不可译性

卡特福德认为,一般来说,翻译中存在着语言不可译和文化不可译:

(1)、语言不可译指译语没有与原语文本对应的语言形式特征。

主要原因有二:

a. 原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法单位或单词共用一个语言形式;

b. 原语单位一词多义而译语没有相应的一词多义。

例如:Time flies. 中的“flies”既可以是单词“苍蝇”的复数形式,也可以是另一个单词表示“飞快地流逝”,而且time 本身也是一词多义。那么,原文就可能有两种意思:How quickly time flies。(时间过得真快)和Make observation on the speed of flies。(观察苍蝇的速度)。如果缺少上下文,这样的句子就很难翻译。

“Realize thyself, Amoeba dear,”said Will; and Amoeba realized herself, and there was no Small Change but many Checks on the Bank wherein the Wild Time grew and grew and grew.”

其中“bank”是双关语,既指“银行”,又指“河岸”。如果译语中没有这样一个词就很难翻译出原语的妙语双关。此外,“其他realize(thyself,herself)(实现,变卖),Small Change (微笑的变化,零钱),Checks(方格,支票)等等也都是一语双关”

(2)、文化不可译

产生的原因是“与原语文本功能相关的语境特征在译语文化中却不存在”。

例如:芬兰语中的词汇sauna 与英语单词“bath”和“bathroom”均不相同。“sauna”并不总是一座独立的建筑,它可能是房子、旅馆、或船只汇中的一间屋子……既不包括在热水里浸泡,也不包括洗身体(洗身体是在sauna之外进行的,并非洗桑拿浴的整个过程的一部分。所以译成洗桑拿浴欠妥。

英国翻译理论家巴斯奈特指出,卡特福德将翻译视为应用语言学的实证方面,而不是将翻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研究。

德国翻译理论家诺伊贝特也指出,“将任何形式的语言模式等同于翻译理论都是站不住脚的”,将翻译视为用一种系统材料取代另一种系统材料的观点基本上是机械的,因为这无异于将人类的交际主要视为语言系统;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指出,翻译的语言学理论擅长于制定出语际之间转换的规则和程序,但其不足之处在于视野太窄,没有注意到语言的交际功能,因而没有将翻译进行动态的研究。

纽马克认为,卡特福德所进行的“对比语言学的阐述有利于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作出判断和选择。”

四、《翻译的语言学理论》的意义

卡特福德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的前言中声称要“建立一种翻译理论”。他把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率先使翻译研究摆脱了评点式、随感式和印象式的翻译批评方法,从而变得更加“科学”。他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翻译理论模式,使翻译研究走

上客观、科学的道路。

英语虽然也讲究音韵的和谐,但由于形合为其主要特征,音韵节奏往往居次要地位。

相比之下,汉语的音韵节奏就显得更为重要。

这种重要性不单单体现在诗歌等精练的文学作品中,其他作品亦如此,甚至可能为了节奏而牺牲语法的正确性,这点雨英文恰恰相反。汉语中的汉字是单音节的,音节的配合往往十分重要。

如:身体健康房间宽敞

由于汉语一字一音节的特征,双音节和四字结构总能创造出更好的语感。因此汉语是“偶字易适,奇字难平”。

所以翻译有些并列的词组时,就应该尽量保持偶字结构。

Sapir-Whorf 假说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语言不仅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并制约人们的思维。”

该假说的结论很有争议,但它将语言的使用和思维的方法联系起来看,却有一定意义。1)英汉两种语言句法差异很大,这和英语是屈折语,而汉语是非屈折语有关。

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

非屈折语(non-inflectional language)

I am sorry for the delay in replying. But I have been very busy with my work.

很抱歉回信迟了。但是我工作一直很忙。

我因工作繁忙,回复迟了,很抱歉!

英语中先表示道歉,然后用一个but为自己开脱一下已是一种固定的话语结构。所以翻译时应把(3)篇章结构的异同实际上是思维结构不同在语言上的反映。

英语往往把最需要表达的东西放在一个句子的最前面,而汉语却往往把最需要说的东西放在句子最后面。

两个句子视为一个话语结构,作为一个翻译单位。

1.意象的特征

定义:Cuddon (1979: 322) defines: “Imagery as general term that covers the uses of language to represent objects, actions, feelings, thoughts, ideas, states of mind and any sensory or

extra-sensory experience.”

意象是指“用语言来表现事物、行为、感情、思想、观念、心理状态以及感官或超感官的经验”。

From this statement, it evolves that imagery are essentially conceptual, cultural, literal, mental, perceptual, physical or reflective. It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kinds: literal image, perceptual image and conceptual image.

意象可以概括地分为三种:字面意象(literal image), 感性意象(perceptual image)和概念意象(conceptual image)。

字面意象是利用说明性的语言进行描述(expository description)。

Attractive Cape Cod cottage, lge, liv. Rm, 13* 25, stone fireplace; din. Rm., sunny, 12*14; small den or libr. , fireplaces; kitchen, modern elect. Stove, lge. Refrig. , dishwasher, all practically new; med. Sized concrete basement, gas furn. , ht. water; 2 bedrms. , 14*16, 15*18; 2 baths, lge. And small; roof white oak shingle. Lot well planted, brook, 2 acres; heated garage, 2 cars; small greenhouse. Excellent condition.

这段描写完全采用客观、实事求是的白描手法来塑造形象,几乎不诉诸读者的五官感受,读者完全依靠表面文字的描述来想象这栋房子的形态。

感性意象通常是利用比喻性的语言来塑造。如明喻、暗喻、提喻、拟声、拟人等。

This mass turns upon its wheels, and has the rapid movement of a billiard ball, rolls with the rolling, pitches with the pitch, goes, comes, pauses, seems to meditate; resumes its course, rushes along the ship from end to end like an arrow, circles about, springs aside, evades, rears, breaks, kills, exterminates…the mad mass has the bounds of a panther, the weight of an elephant, the agility of a mouse, the obstinacy of an ax, the unexpectedness of a surge, the rapidity of lightning, the deafness of a tomb.

这段描写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段来塑造意象,充分地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使人身临其境。

概念意象是指人们无法想象但却能理解(One can hardly visualize it, but one may have an idea of it.)的意象. “上帝的城堡( the castle of God)”就是一例。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英语文化毫无了解的读者是很难构想下面这些短语的意象: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穷得像教堂的耗子

as cool as a cucumber 凉得像根黄瓜

raven locks 乌黑如乌鸦的头发

a Trojan Horse 特洛伊木马

meet one’s Waterloo 遇见某人的滑铁卢

carry coal to Newcastle 运煤到纽卡斯尔

同样不熟悉中国文化很难理解汉语的“三顾茅庐”、“助纣为虐”、“红白喜事”、“寿比南山”等成语所表达的意象。可见,英语翻译中必然涉及到英汉意象的转换。

2.意象的分类和翻译

在实际翻译中,意象可以分为三类:

1)废弃不用的或陈腐的意象

是指难以引起一般读者想象,或者因为过度使用,意象已经变得陈腐,无法给人新鲜的感受。概括为以下两种情况:

A. 一部分意象是许多语言共有的,已溶化为各民族语言的基本词汇,人们再也无法想象出原来的意象。

这类意象通常源于表示时间、空间、人体某一部分或人类活动的词汇,可以用另一种语言中对等词来翻译。

field of human knowledge 人类知识领域

at the foot of a mountain 在山脚下

at the top of a mountain 在山顶

our confidence rises 我们的信心增强了

a rise in wages 增加工资

mouth of a bottle 瓶口

B.另一部分意象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相应的意象,没有对等词,以传达意义为主。

例:

put one’s foot down 坚决,果断

Justice has long arms.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an arm of the sea 海湾

eye drops 眼药水

fruit drops 水果糖

drop out 退学

drop asleep 不知不觉睡着

It falls to our lot to do this. 该我们来做这件事。

A cry fell on our ears. 我们听到一声叫喊。

对于某些废弃不用或陈腐的意象在翻译时译者不必刻意去表现原语的意象,应该舍去意象,将意象转化为意义。

请看下面的例子:

1)Thucydides is cool as a cucumber upon every act of atrocity.

修昔底德在描述每一暴行的时候都保持非常冷静的态度。

2) He turned as quick as a flash and hit his attacker as hard as he could.

他飞速地转过身去,给来犯者以狠狠的打击。

3)I advise you not to do business with him—he’s as slippery as an eel.

我劝你不要同他做买卖,这个人非常狡猾。

4) You’re a lad, you are, but you’re as smart as paint. I see that when you first came in.

你还是个小孩子,可是非常机灵,你刚进来时,我就看出来了。

2)常规或标准意象

是语言中意象的主体部分,是语言交际中十分活跃,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但又未因过度使用而变得陈腐,失去联想的意象。

翻译中通常有四种处理方法:

A. 用对应意象代换

在目的语中寻找相应的意象,使译文与原文达到形式和功能上的对等。

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箭双雕,一石二鸟

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Seeing is believing. 眼见为实。

castles in the air 空中楼阁

a) You pretended that you were helping them out of their difficulty, but actually you were pouring oil on the fire and making matters worse.

你自称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实际上你是火上加油,把事情搞得更糟。

b) Those who made large profits out of illegally selling rationed goods during World War Ⅱwere fishing in troubled waters.

那些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法倒卖配售物资而发了大财的人是混水摸鱼。

c) The news that the firm was closing down came as a bolt from the blue to the staff.

商行要倒闭的消息对该行职员来说是个晴天霹雳。

d) “Let George cut in and win her,”was his advice. “Strike while the iron’s hot, you know--- while she’s fresh to the town.”

他的意见是:“让乔治插进来把她弄到手。你知道,她刚来城里不久,要趁热打铁。”

B. 保留意象,并通过释义做意义上的补偿。

这是一种折衷的翻译方法,往往使不同理解层次的读者都能领悟到原文的要旨—懂得原文的读者能想象出原语的意象,一般读者也能了解原文的意义。

例如:

“You have strength…it is untutored strength.”“Like a bull in a china shop, ”he suggested and won a smile.

“你有的是力量······可是那是未经锻炼的力量。”“像一头站在瓷器店里的公牛,一动就会闯祸。”他自己这么说,赢得对方微微一笑。

C. 归化。即以目的语中富于文化色彩或内涵的意象来代替原语中特有的意象。

不同语言往往用不同的意象来表达或反映相同或类似的观念或事物。为了准确地再现原文的精神实质,使译文生动、流畅、地道,改变原语的意象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可能得。

这在信息性文本的翻译中尤其如此。

例:

a) When Mary came down dressed for the dance her father remarked, “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

玛丽打扮好了下楼来准备去参加舞会时,她父亲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

b) When you said that what he chiefly lacks is self-discipline, you hit the nail right on the head.

你说他主要是缺乏自己约束自己的能力,真是一针见血。

c) We must be careful not to throw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water. Our task now is to control technology, not to turn away from it.

我们要小心别因噎废食。我们的任务是控制技术而不是避开它。

d) It is obvious that this was merely a case of robbing Peter to pay Paul. There was no real clearing up of the outstanding debt.

很明显,这只是一种挖肉补疮的办法,彻底清还这么大笔的债务是没有可能得。

c) The boy was 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he had to go home and be whipped or stay in town all night and be picked up by the police.

这孩子进退两难,他要么就是回家挨打,要么就是在镇上过夜而被警察抓去。

make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 小题大做

cut the Gordian knot 快刀斩乱麻

gild the lily 画蛇添足

put back the clock 开倒车

D. 将意象转化为意义。

原语言中无法在目的语中找到相应的意象,更难在翻译中维持原有的意象,原则上应将意象转化为意义。

这种处理方法是下策,不可避免会使译文的意义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增减。

例如:

carry coal to Newcastle 多此一举

Adam’s apple 喉结

catch a crab 划桨过猛失去平衡

I can read him like a book. 我能看出他的心思。

Love lives in cottages as well as in courts. 爱情不分贵贱。

3)独创或新鲜的意象

是语言中最形象、最生动、最富于表现力的部分、这是因为:1. 这类意象带有浓厚的个人、历史或地域的特征;2. 这类意象是作者希望表达的意义的核心,或者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观念或特殊的感受;3、这类意象能极大地丰富目的语言。

纽马克认为这类意象多见于权威性或具有表达功能的文本中,应该直译,即完全保留原语的意象。Life is a broken-winged bird

That cannot fly.

生命就是断翅膀的雀鸟

再也不能够飞翔。

Life is a barren field

Frozen with snow. (L. Hughes)

生命就变成冰封雪冻的

一片荒凉的土壤

此外,一些废弃不用或陈腐的意象或比喻在富于创造性的作家笔下会立刻焕发出心的生命力,激发起新鲜感人的意象。例如:

as happy as a clam at high tide

as happy as a baby beaver in a toothpick factory

as happy as a louse on a dirty head

as happy as a possum up a gum tree

对于这些意象也应该采取直译的方法。

“It’s said Jane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Jack.”

“Yes, but she says she had hesitated for a long time before she finally walked into love.”“据说简坠入情网,爱上杰克了。”

“是的。不过她说,她犹豫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最后慢慢地走进情网的。”

应该说,“fall in love with”已失去原有的意象,但经艺术家创造性地改写成“walk into love”后,原有的意象和新的意象形成强烈的对比,变得更加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对于这些富于创新的意象自然应当用直译的方法来处理。

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科学领域出现新的词汇和术语成为人们创造新意象的材料或武器。这些意象在翻译中也最好保留,采取直译。

Your nose is a complex air conditioner. It controls the heat and humidity of the air you take in. It also filters out unwanted substances.

你的鼻子是一台复杂的空调,控制着你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同时也过滤不需要的物质。

6) Marriage, like chemical unions, releases upon dissolution packets of the energy locked up in their bonding.

婚姻如同化合物,一旦分解,蕴藏于其中的能量便会释放出来。

7) My brain, the precision instrument, slipped into high gear.

我的大脑这一精密的仪器进入了高速运转的状态。

翻译基本理论知识

翻译概述(1) 一、学科特点 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范存忠:"漫谈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p.80), 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谭载喜:《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p.10)。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因此,学好翻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翻译的必由之路。 二、为什么可能有翻译 翻译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因为人类社会要发展进步就需要在不同文化的民族之间进行沟通,而这一全过程都离不开翻译。正如Steiner和张培基所说的那样:Translating it is that openeth the window, to let in the light; that breaketh the shell, that we may eat the kernel. (Steiner) 翻译是沟通各族人民的思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手段,

翻译理论概述

翻译理论知识 一、翻译的定义 学习一门新的学科,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定义。翻译是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技艺,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规范、举世公认的定义。我们只能综合各种不同的定义来掌握翻译的本质。 1. The Definition of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2. The Definition of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o turn into one’s own or another language. 3. A good translation is one which the merit of the original work is so completely transfus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s to be as distinctly apprehended and as strongly felt by a native of the country to which that language belongs as it is by those wh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original work.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人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泰特勒,1790) 4.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的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文体而言。 (奈达,1974) 5.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培基,1980) 6.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感情、传播文化知、促进社会文 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孙致礼:2003) 7.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王克非,1997) 二、翻译的分类 翻译分不同的类型。就文本而言,随着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翻译的范围越来越广,涵盖各个领域,如文学、政治、文化、贸易、科技、传媒等。在这个意义上,翻译可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和实用文体翻译。 1.按语言分类:本族语译成外语、外语译成本族语/ 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2.按活动形式分类:笔译(translation)、口译(oral interpretation) 3按翻译材料的文体分类:应用文体翻译、科技文体翻译、文学作品翻译、政论作品翻译 4按处理方式分类: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译述 三、翻译的标准 翻译标准就是指翻译实践时译者所遵循的原则,也是翻译批评家批评译文时必须遵循的原则。翻译是一种社会活动,翻译标准则是从中产生的。由于社会活动受制于社会条件及译者个人等等因素,因此翻译标准也就打上了深深的社会和译者的烙印。 在我国持这一翻译原则的有玄奘、严复和鲁迅等人。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主张翻译"既须求真又须喻俗"(A good translation should be both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and intelligible to the public.),意即译文要"忠实通顺"。严复是我国清末时期的名学者。他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信"是"意义不背本文","达"是不拘原文形式,尽译文语音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信"、"达"互为照应,不可分割开来。"雅"在今天看来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个"雅"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即所谓的上等文言文。鲁迅先生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这就是说,译文既要信又要顺(both faithful to the SL and smooth in expression)。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张培基等人在其《英汉翻译教程》中所提出的"忠实"、"通顺"标准也属此类型。从

推荐外国文学名著最好译本(超值)

推荐外国文学名著最佳译著 读外国文学先看翻译,译者太重要了,所以冯骥才说翻译家是“金子做的桥”。好的译著,精妙地传达原著的风貌,让人阅读之后齿颊留香,而那些糟糕的翻译,读了让人味同嚼蜡,更可怕的是从此再也没有了阅读的兴趣和勇气。 鉴于此,推荐外国经典中那些权威的出色的译本就尤为必要。如果译者好,就不用太纠结出版社了,毕竟设计啊装帧啊都是外在的,最重要的是内容。(本人讨厌那些花里胡哨的封面设计,对朴素的雅致的风格最有好感。)如果不清楚翻译的好坏,那么个人觉得,人民文学的译本质量还是比较有保证的,上海译文的其次,译林的良莠不齐。其它出版社也有好的译作。当然在急功近利的市场化大环境下,这些优秀出版社的作品也不免有泥沙俱下的倾向。 一、古希腊文学至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希腊神话故事》:(德)施瓦布,刘超之、艾英翻译的比较盛行,杨武能译的也很好(流传至今的希腊神话版本五花八门,有的故事甚至自相矛盾,施瓦布的是目前最通行版本)。 2、《荷马史诗》(《伊利昂记》《奥德修记》):王焕生译的人文版和陈中梅译的上海译文版。王是专攻过古希腊语的,所以前者被称为经典,陈的译本则有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更符合现代阅读习惯,有人则认为翻译的不好。其它杨宪益的,还有罗念生的都不错。 3、(古希腊)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罗念生译,看《罗念生全集·悲剧卷》就可以了,上海人民出版社。 4、(意大利)但丁《神曲》:田德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5、(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谈》:方平的、王科一的都很好。 6、(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目前无人超越。 7、(英)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瑟罗》《麦克白》《李尔王》:这个就没有争议了,绝对是朱生豪的。卞之琳的也可以。 8、(法)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李健吾译。 9、(英)弥尔顿《失乐园》:朱维之译。 10、(德)歌德《浮士德》:钱春绮的上海译文,绿原的人民文学,还有郭沫若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个版本难找,董问樵译本,复旦大学出版社。《少年维特之烦恼》:杨武能译,安徽文艺出版社,这个译本最新,杨先生是德语文学翻译专家,他翻译了很多歌德的作品。 11、(法)卢梭《新爱洛依丝》:李平沤译。 12、(英)菲尔丁《汤姆·琼斯》:张谷若的最好,萧乾的也不错。 13、(法)雨果《悲惨世界》:李丹、方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没有任何争议。《巴黎圣母院》:陈敬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还有管震湖的译文版本。 14、(美)麦尔维尔《白鲸》:没有什么疑问,就只有一个最好的本子,曹庸翻译的,上海译文出版社。 15、(美)霍桑《红字》:姚乃强译的,还有上海译文苏福忠和人民文学胡允桓。 二、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法)司汤达《红与黑》:罗玉君和郝运的译本都好。 2、(法)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傅雷译,绝对权威。

中国翻译理论

严复,中国介绍近代思想的第一人,翻译“第一国手” 信、达、雅——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纲领:信“Faithfulness”——忠实原文,达“Expressiveness”——语言通顺畅达,雅“Elegance”——文字古雅.信为本,雅为表,达是两者的纽带 林纾翻译理论: 1、“存旨”论:“神会、步境、怡神”; 2、“文心”论:要讲究“文之枢纽”文章的“纲领”文章的“开场、伏脉、接笋、结穴”; 3、“支点”论:在翻译某个作家的作品的时候,总是努力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寻找与之对应的作家; 4、“足音”论:虽不审西文,然日闻其口译,却能区别其文章之流派,如辨家人只足音。 近代西学翻译思想 (1)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高潮 代表人物:徐光启,李之藻 翻译特点:翻译方式为外国人主译,华士润色;或中外合译;少见国人主译之书籍 (2)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高潮 A. 洋务时期的翻译贡献:科学技术术语的统一 B.维新时期的翻译贡献:①译名的统一;②东学西渐 代表人物:马建忠梁启超严复林纾 马建忠:杰出的语言学家,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评论家,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著有《马氏文通》 贡献:“善译”说 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著名史学家,被中国学术界奉为“鸿儒” 他的翻译思想:A “翻译强国”思想译书三义:择当译之本,定公译之例,养能译之才; B “翻译文体革命思想”:提倡“通俗语体”; C翻译小说理论的影响 D 翻译文学与佛典的关系,科学地提出了佛经翻译的三个时期 瞿秋白:佛经的翻译是中国第一次用自己最简单的言语去翻译印度日耳曼族之中最复杂的一种言语——梵文。 事实上开创了白话的运用。 胡适:开创一种文学新体;解放了最缺乏想象力的中国古文学;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受其影响;佛经往往带着小说或戏曲的形成。 The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ies (1)The Confucianism(儒学) is obvious (2) It puts emphasis on practice skills (3)It closely relates with classical Chinese esthetics “五四”新文学时期的翻译思想: ⑴关于“直译与意译”; ⑵关于“信与顺”; ⑶关于“形似与神似”. 鲁迅的“易解,丰姿”双标准论,即“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个方面,一则求其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丰姿”,和“翻译与创作并重”的思想。瞿秋白的“绝对正确,绝对白话”和“信顺统一”的思想,郭沫若的“创作论”的翻译思想。成仿吾的“批评的建设”和“建设的批评”的文艺翻译批评思想即诗歌翻译思想。 中国传统译论的特点: (1)、以中和为美 ,讲求和谐; (2)、尚化实为虚 ,讲求含蓄; (3)、重感性体悟 ,讲求综合 鲁迅主要理论贡献: 1. “易解、丰姿”双标准论, “移情、益智”双功能说; 2.“宁信而不顺”的翻译思想; 3.“重译”和“复译”的思想; 4.翻译批评:“剜烂苹果”的思想; 5.“翻译应与创作并重”的思想. 《狂人日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真正意义的白话小说。 瞿秋白翻译思想: 1 、关于大众化原则“绝对正确,绝对白话”的思想; 2、关于翻译与中国现代语言建设的思想郭沫若翻译理论和思想:整个翻译思想的灵魂--创作论. 1、翻译家不是鹦鹉名士; 2、好的翻译等于创作; 3、风韵译; 4、共鸣说; 5、生活体验论; 6、译文同样应该是一件艺术品 成仿吾翻译理论和思想: 1. 文艺批评:翻译批评思想; 2. 诗歌翻译理论与思想; 3. 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顺”派

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理论与实践 I. Improve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s: 25% 1. Often at the end of a hard day’s work one realizes with dismay that the meager stack of finished work one has accomplished has immeasurably slight impact on the work as a whole. 译文:往往一天辛苦工作结束时,一个人会灰心地意识到他所完成的少量的一堆工作对整个工作产生无限小的影响。 2. They left me at the gate, nor easily or lightly; and it was a strange sight to me to see the cart go on, taking Peggoty away, and leaving me under the elus tree looking at the house in which there was no face to look at me with love or likely any more. 译文:他们在大门前离开我,这也不容易的,不愉快的;看见车子载着辟果提走了,把我留在那些老榆下看那所房子,房子里再也没有一张怀着爱或欢心来看我的脸了,我觉得这是一种稀有的景象。 3.Any visitor to China is overwhelmed by the contradictions inherent in its helter-skelter (喧嚣混乱的)progress. 译文:任何到中国的人,都会被她喧嚣混乱的进步中所固有的矛盾所压倒。 4. 二十岁的时候,随时随地向人透露我的年龄,答得比问得还快。三十岁之后, 最恨别人问年龄,你要是非问不可,你猜啊。 译文:At the age of twenty, I was always ready to disclose my age on all occasions and could not wait to speak out the answer until the inquirer finished his words. After I have turned thirty, I hate any inquiry about my age. If you insist, have a guess.

翻译理论整理汇总

翻译理论整理汇总 翻译腔(translationeses)是在译文中留有源语言特征等翻译痕迹的现象,严重的翻译腔使译文读起来不够通顺。出现翻译腔有时是很难免的。形成翻译腔有以下几个原因:1)英汉语言本身的不同,包括句型结构等,在翻译时如果不能做到自由转换就会有种不是地道目标语的感觉。2)英汉文化的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单词或习语有时会出现偏差甚至零对等(zero-correspondence)。有时只讲词对词的反应就会出现翻译腔。3)译者自身水平。奈达的功能对等就要求译者注重译文对读者的影响,好的译文让读者感觉是母语的写作、实现功能的对等。Venuti主张同化和异化的结合,通过同化让读者获得相识的反应,通过异化使读者领略异国语言和文化。译者应该提高自己翻译水平,在翻译策略上实现功能对等,从而尽量避免翻译腔的出现。 1. 中国的翻译理论家 严复、茅盾、鲁迅、朱光潜、傅雷、钱钟书 1)严复 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gracefulness 2)茅盾 他也主张“直译”,反对“意译”,他认为汉语确实存在语言组织上欠严密的不足,有必要吸引印欧语系的句法形态。但是矛盾与鲁迅观点同中有异,他认为“直译”并不是“字对字”,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因为中西文法结构截然不同,纯粹的“字对字”是不可能的。 3)鲁迅 鲁迅的“宁信而不顺”是“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是力求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风姿”,这是鲁迅的基本思想。针对当年那种“牛头不对马嘴”的胡译、乱译以及所谓“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的说法(梁秋实),提出了“宁信而不顺”这一原则,主张直译,以照顾输入新表现法和保持原作的风貌。他还认为,翻译一要“移情”、“益志”,译文要有“异国情调”,二要“输入新的表现法”,以改进中文的文法,在当时主要表现为改进白话文。必须强调的是,鲁迅其实是主张翻译要通顺,又要忠实的。只是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宁信而不顺”。 4)林语堂 他是在中国议学史上第一个最明确地将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作为翻译理论的“学理剖析”的基础的。了解翻译的三条标准:忠实、通顺和美。 5)朱光潜 他的翻译标准是:第一,不违背作者的意思;第二,要使读者在肯用心了解时能够了解。 6)傅雷的“神似说”(spirit alikeness) 傅雷对翻译有两个比喻,一是“以效果而言,翻译应该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二是就手法而言“以甲国文字传达乙国文字所包含的那些特点,必须像伯乐相马,要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7)钱钟书的“化境”说(sublimation) 所谓“化境”(sublimation),是指原作在译文中就像“投胎转世”,躯体换了一个,但精魄依然故我。换句话说,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绝不会读起来想翻译出的东西的:“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换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2. 国外的翻译理论家 1)John Dryden Metaphrase(逐词译), turning an author word by word, and line by line,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Paraphrase(释译), or translation with latitude, where the author's words are not so strictly followed but his sense.

浅析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29760540.html, 浅析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差异 作者:刘秦明郭丽丽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55期 摘要:文学和科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不同。文学翻译注重文学性和艺术性,科技翻译注重科学性、客观性和抽象性。本文对文学翻译与科技翻译进行了实例分析,从修饰与否、模糊程度和逻辑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的不同,指出了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在选词、句式、语法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文学翻译科技翻译修饰性模糊程度逻辑因素 一、引言 国内翻译界一般都认为科技翻译较文学翻译容易一些,诗歌翻译难度最大。因此,对科技翻译的重视不如对文学翻译的重视。张今把翻译作品分为应用文翻译、新闻报道翻译、科技作品翻译、社科作品翻译、文学评论翻译、散文翻译和诗歌翻译,指出:“当翻译的作品越富有文学性,其翻译难度就越困难。”他的观点主要是从翻译难易角度衡量不同类型文本的翻译。其实,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各有特点和难点,不能一概而论。它们在翻译方面具有许多区别。 二、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差异实例分析 (一)修饰性 文学翻译注重修饰,强调美学效果。比如下面这句英文“Until a bright moon lighted the road home,often after midnight.”这句话是我以前翻译的《简·奥斯汀传》里的写景描写,如果用科 技英语的语气,就成了“直到一轮明月照亮归家之路,经常是在半夜之后”。科技英语强调的是精确,无需修饰,不需要被文学的形象性影响。文学翻译强调美学色彩,所以这句话(同样的一句话,两种不同的翻译)就成了“直到明月照亮归途,这时往往已过夜半时分了”。文学翻译要选有美学色彩的词汇,而不是选择一系列精确无误的词汇。试看西奥多·萨沃里的文学选词 特点,我们会有深刻的体会。西奥多·萨沃里在《翻译艺术》中说:In this(the choosing of words)his(the translator’s)task is much hard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author.If the latter seeks a word with which to express a thought or describe an experience,he has available many words in his own language and can without much difficulty or delay choose the one that suits him best and pleases him most.The translator of the word thus chosen has to decode on the nearest equivalent,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robable thoughts of the author,the probable feelings of the author’s readers and of his own readers,and of the period in history in which the author lived. It follows then that at every pause the translator makes a choice;and from what has been said in our first chapter about the correspondence of words it follows that his choice is not between a number

翻译理论概述

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一、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二、中国翻译简史三、中国翻译理论四、翻译的基本原则五、翻译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一、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Definitions given by Chinese scholars:●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现代汉语词典)●翻译是将一种文字之真义全部移至另一种文字而绝不失其风格和神韵。(吴献书,1949)●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培基,1980)●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刘宓庆,1990)●翻译的定义应该是:“将一种语言传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 (蔡毅,1995)●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王克非,1997)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沈苏儒,1998)● 翻译应当把原文的本意,完全正确地介绍给中国读者,使中国读者所得到的概念等于英俄日德法┅┅读者从原文得来的概念。(瞿秋白)Definitions given by Western scholars:● 翻译是翻成本族语言或另一种语言(to turn into one’s own language or another language)美国韦氏新大学词典●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遗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一样。(泰特勒,1790)●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

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费道罗夫,1953)● According to Catford transl ation is “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 (翻译的定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把一种语言(SL)中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TL)中的篇章材料来加以代替。)(卡特福德,1965)●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巴尔胡达罗夫,1985中文版)● According to Newmark translation is “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2001a:7.美国现代翻译家、语言学会主席尤金奈达(EugeneA Nida)1969年所下的定义:Nida in sists “…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Nida1969: 53。(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的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文体而言)Translation Translation in fact has three distinguishable meanings for this word. It can refer to: 1 translating: the process to translate the activity rather than the tangible object 2 a translation: the

古典文学翻译

1.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 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文: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2.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3.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庠序: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译文:“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贵族们)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 5.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 之宠弟乎?” 译文: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早些处置共叔段,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延开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习卜受宠的兄弟呢? 6.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译文:太叔修造城池,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和武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作内应。 7.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 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译文: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

生态翻译学理论探析

生态翻译学理论探析 文章介绍了生态翻译学的理论背景,阐述了生态翻译学的哲学基础。阐释了生态翻译学的主要内容: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翻译,把翻译活动放到整个生态环境中去;它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译者的中心作用;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的过程是译者的适应与选择的过程。 标签:生态环境;理论背景;翻译过程 一、生态翻译学的理论背景 生态翻译学是由清华大学胡庚生教授首次提出,且自2001年以来他连续多次发表了数篇关于生态翻译学的文章。2004年他发表了一篇名为《翻译适应选择论》。“该书以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中的‘适应与选择’为主线,构建了一个极富解释力的翻译理论框架,提出了一个新的综观翻译活动的宏观理论视角”。 [1]2005年7月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的关于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的学术研讨会上,作为大会主席的胡庚生将翻译的生态环境研究作为本次大会重要的议题,号召全体参会者学习研究翻译的生态环境。“生态翻译学‘正在引领许多学者了解生态翻译学的基本理论,领略生态视角翻译研究的强大解释力’”。[2]“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以译者为主導、以文本为依托、以跨文化信息转换为宗旨的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行为”。[3] 二、生态翻译学的哲学基础 以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即适者生存理论为基础,胡庚生提出了生态翻译学理论,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是适应与选择理论。生态翻译学理论倡导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过程,在这个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将所有与翻译的生态环境相关的因素考虑在内进行适应和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生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最基本的法则是适者生存”。[4]一方面生物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另一方面又要接受自然环境的限制。如果我们将自然选择基本法则应用到翻译研究中,不难发现译者要适应翻译的生态环境,译作也要适应翻译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两者也都必须接受来自于翻译生态环境的限制。 综上所述,翻译的过程应该作如下理解:翻译的选择可以分为两部分:对译者的自然选择和对译本的自然选择。这里所说的自然是指翻译的生态环境。“即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5]从自然选择的观点,我们不难发现译者的作用和所处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翻译过程的发展需要而发生变化。在第一阶段的生态环境中没有译者,而译者是要被生态环境选中。在第二阶段译者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译者而是已经适应了翻译的生态环境并且已经被翻译的生态环境所接受的译者。因此这时译者代表翻译的生态环境实施对译文的选择。“这里的译者具有动态的‘双重’身份:一方面接受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与制约,另一方面又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的选择与操纵。”[6]“译者必须兼顾两头,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及答案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英语专业(开放本科) 《翻译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 题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翻译句子。(每小题3分,共30分) 三、篇章翻译(每小题40分,共40分)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美国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把翻译分成__________。 A. 语内翻译 B. 语际翻译 C. 符际翻译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2. 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_________。 A. dry goods:纺织品B.white goods:白色的货物 C.white wine:白葡萄酒D.toilet water:花露水 3. “This is a special offer and is not subject to our usual discounts” 请问下面哪个译文最合适?________。 A. 这是特殊报盘,不以我方通常折扣为条件。 B. 这是特惠报盘,我方通常折扣不适应于此盘。 C. 此系特惠报盘,不另加我方通常折扣。 D. 这是特殊报盘,不局限于我们通常折扣。 4.下面哪句话的描述是错误的?________。 A.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原则。 B.“动态对等”原则是指,运用交际理论和信息论的原理,将焦点从传统的译文与原文两个文本的比较转移到两个过程的比较,使人们注意到影响信息接收的各种语言和文化因素。C.奈达曾将“动态对等”的提法改成了“功能对等”原则。 D.翻译求的是“形式对等”,而非”动态对等”。

5._________提出了“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翻译理念。 A.尤金.奈达B.泰特勒 C.许渊冲D.鲁迅 6. 下面哪个配对是错误的?_____。 A.赤脚医生:barefoot doctor B.纸老虎:paper tiger C.to show one’s cards:摊牌D.大海捞针:look for a needle in sea D B C D C D 7.哪句话的描述是正确的?______。 A. 严复提出的翻译是:重神似不重形似 B. 傅雷的翻译标准是:信、达、雅 C. 许渊冲的翻译标准是: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D. 泰特勒的翻译标准是:通顺 8. 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_________。 A. dry State:实行禁酒的州B.white goods:白色的货物 C.dry white wine:涩白酒D.toilet water:花露水 9. 泰特勒(Tytler)提出的著名翻译原则是:_______。 A. 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 B. 译文的风格、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C. 译文应像原文一样流畅自然。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10.下面哪个选项是正确的?________。 A.bring down the house 翻译为:“推倒房子” B.pull up one's socks 翻译为:鼓起勇气 C.think a great deal of oneself 翻译为:“为自己想得很多” D.an apple of love 翻译为:“爱情之果” 11.A book, tight shut, is but a block of paper.下面哪个译文是最合适的?_____。A.一本书,紧紧合上,只是一叠纸。 B.一本书,如果紧紧合上不读,只是一叠纸。 C.一本书,如果紧紧合上不读,只是一叠废纸。 D.闲置之书只是一叠废纸。

西方翻译理论

一.The North American Translation Workshop(早期北美翻译学派) Development: ①The North American Translation Workshop began to study the human’s brain function in the translation . ②It also put forward the nature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translation ③It purposed many questions about epistemology which made a difference in the translation study and practice. ④It also doubt the standard of translation evaluation. ⑤The scholars in NATW subverted many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school and expressive form. ⑥It believed that translation is a kind of literary criticism. While opening up new perspectives, the general approach as practiced in the North American Translation Workshop might be characterized by a theoretical naive and subjective methodologies that tend to reinforce whatever theoretical values individual translators hold. 1.I. A. Richards Richards is a critic, linguist, poet, founder of New Criticism. He is often labeled as the father of the New Criticism, largely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his first two books of critical theory, The Principles of Literary Criticism and Practical Criticism. Richards’s initial premises remain intact: he still believed that the field consists of texts containing a primary body of experience that readers could discern; with the proper training, a consensus could be reached regarding what that experience might be. Richards’s aims were threefold: (1) to introduce a new kind of documentation into contemporary American culture; (2) to provide a new technique for individuals to discover for themselves what they think about poetry; (3) to discover new educational methods. 2. Ezra Pound Ezra Pound’s theory of translation focused upon the precise rendering of details, of individual words and of single or even fragmented images; Pound’s theoretical writing fall into two periods: an early imagist phase that, while departing from traditional forms of logic, still occasionally contained abstract concepts and impressions; and a second late imagist or vorticist phase that was based on words in action and luminous details; Pound's emphasis was less on the "meaning" of the translated text or even on the meaning of specific words. Instead, he emphasized the rhythm, diction, and movement of words; Pound supposes that we can have a creative translation besides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第三章: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3.1 相关翻译理论 3.1.1翻译转换理论 翻译转换(translation shift)是翻译中的普遍现象,指的是原文译为目的语时发生的语言变化。“翻译转换”作为术语最早出现在英国学者卡特福德(Catford)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他认为翻译转换是“偏离形式对等的等值翻译”,并将将翻译定义为:“一种语言(SL) 中的语篇材料被另一种语言( TL) 中等值的语篇材料所取代。”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弗斯和韩礼德的语言学模式之上,并借用了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层次”的分类来说明翻译转换现象。卡特福德的转换理论主要使用了语法和词汇两个层次,单位、结构、类别和系统四个语法范畴。 卡特福德认为,语言是交际性的,在上下文中发挥功能,而且这些功能的发挥通过不同的语言层次( 如语音、词形、语法及词汇) 和级阶( 句子、分句、片语、词及词素等)。在对“形式对应”( formal correspondence) 和“文本等值”( textual equivalence) 做了区分后,卡特福德认为,既然这两个概念有很大差异,进行翻译转换就是必然的了,翻译转换因而在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过程中背离了形式对应。卡特福德进而提出两种转换: 层次转( level shifts) 和范畴转换( category shifts)。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汉英翻译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层次转换 所谓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原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卡特福德的层次转换包括语音、词形、语法和词汇四个层面,但他认为翻译中惟一可能发生的层次转换就是语法和词汇之间的转移。也就是说,一种语言的语法项在翻译时可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词汇项,反之亦然。例如,汉语中的“着”、“了”、“过”等词汇都可以用来英语中的“现在完成时( has/ have done)”和“过去完成时( had done)”这两种时态表达。 例1.两个表面之间进行摩擦后,摩擦表面的材料温度会升高。 [译文] Any friction between two surfaces will result in a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material. 例2.假使生产过程没有实现自动化的话,生产率就不会这样大幅度的增长。 [译文] Ha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not been made an automatic one,the productivity would not have increased so greatly. 例1原文中事件发生的先后关系是通过词汇形式“后”来表述,而在译文使用一般将来时来描述这一时间范畴,这样从词汇到语法的转换完整地表达了原文要传达的时间概念和语义逻辑关系。例2原文用“假使没有……就不会”的词汇形式表达假设发生的某种情况及其相应的后果,可是在英译时,这个语义是没有办法用词汇形式表达,只能考虑层次转换,求助于英语语法中虚拟语气表达形式。 2.范畴转换 范畴转换是指翻译过程中形式的脱离,是在不同级阶( 句子、分句、片语、词及词素等)之间自由的转换。范畴转换可以细分为四类转换: 即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系统内转换。 (1) 结构转换( structural shifts)。顾名思义,结构转换就是语言结构上的变化,如一种语言是“主语+谓语+状语”,翻译为另一种语言就必须转换成“主语+状语+谓语”的结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