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日期:2012-05-08 文章点击率20788次

东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东莞调查队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切实抓好结构调整等工作,确保了东莞经济平稳增长,呈现出城市综合实力稳步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2011年东莞生产总值(GDP)47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71亿元,下降0.4%;第二产业增加值2377.40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2340.28亿元,增长9.3%。三大产业比例为0.4:50.2:49.4。从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71.94亿元,增长4.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4.7%;民营经济增加值1773.48亿元,增长10.8%,占37.5%;外资经济增加值1789.98亿元,增长7.9%,占37.8%。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4.5%,批发和零售业增长8.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6.1%,金融业下降0.8%,房地产业增长6.6%,其他服务业增长12.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7470元,增长5.4%。

全年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838.52亿元,增长16.2%。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3.06亿元,增长18.3%。其中增值税71.93亿元,增长14.8%;营业税45.33亿元,增长18.6%;企业所得税26.59亿元,增长18.2%;个人所得税11.20亿元,增长21.3%;城市维护建设税22.14亿元,增长94.5%;房产税10.63亿元,增长14.6%;契税23.06亿元,增长23.3%。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51.92亿元,增长21.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2.62亿元,公共安全支出47.83亿元,教育支出83.23亿元,科学技术支出18.14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3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38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3.79亿元,节能环保支出22.81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9.74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8.04亿元,交通运输支出25.28亿元。全年全市税收总额843.57亿元,增长17.9%。其中国税523.41亿元,增长19.1%;地税(含耕地占用税和契税)320.16亿元,增长16.0%。

转型升级

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出台了“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优化生产模式、拓展内销市场;出台了《外经贸转变增长方式“十个100”计划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外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意见》;召开“全市推进外经贸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工作会议”,

并出台28条措施,明确了以市镇两级企业收费减负、融资支持以及五年转型升级扶持资金为重点的财政支持,连续三年每年增设2亿元促进口资金等。全年有1122家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累计转型企业超过3500家,上规模来料加工企业基本实现转型。全市新增外资企业研发机构202家,增加52家;其中,外资企业研发中心14个,增加5个。全年新签、增资及实际到资超千万美元项目156宗,增加29宗。启动实施“686”民营企业上市梯度培育工程,建立市一级民营企业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认定首批资源库企业68家,推荐其中10家成为第四、五批上市后备企业,推动3家企业成功上市。加强内资引进,全年引进内资项目643宗,协议投资金额427.53亿元,实际投资金额285.96亿元。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在高端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3个领域开展2011年粤港招标东莞专项工作,立项5个,资助5000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079.77亿元,增长8.1%。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经济投资124.35亿元,下降23.3%,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1.5%;集体经济投资122.37亿元,下降1.4%,占11.3%;民营经济投资460.07亿元,增长17.7%,占42.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220.29亿元,增长12.9%,占20.4%。

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73.76亿元,增长25.0%。从产业投向看,投资集中在第二、三产业。第二产业投资351.30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302.31亿元;第三产业投资727.87亿元。全年完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02个,共完成投资475.85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151个,完成投资201.34亿元。完成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97个,共完成投资332.39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44个,完成投资125.57亿元。

农业

全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30.66亿元,下降0.1%。其中种植业产值16.02亿元,增长3.3%,占农业总产值的52.2%;林业产值0.21亿元,下降29.6%,占0.7%;牧业产值6.38亿元,下降8.4%,占20.8%;渔业产值7.14亿元,增长0.1%,占23.3%。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15万亩,粮食产量1.29万吨;水产品产量7.82万吨,增长2.6%;蔬菜产量38.90万吨,下降1.0%;生猪出栏27.91万头,下降17.1%;家禽出栏732.33万只,下降1.9%。

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新增省名牌产品(农业类)5个,有20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

工业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797.3亿元,增长7.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959.98亿元,增长8.0%,占53.4%;轻工业增加值837.32亿元,增长3.1%,占46.6%。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388.0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7.2%。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32.75亿元,增长4.8%;集体工业增加值35.87亿元,增长16.7%;外商投资工业增加值603.29亿元,增长6.3%;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增加值759.90亿元,增长2.5%;私营经济工业增加值171.30亿元,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60.65亿元,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31.52,资产负债率为60.1%。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1249.87亿元,增长8.0%,略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四个特色产业完成增加值187.21亿元,下降2.6%。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692.48亿元,增长10.7%;实现利润总额93.98亿元,增长5.9%。

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人均22.99万元,增长1.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3.69亿元,增长14.5%。

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含乡村道路)4827.53公里,公路密度196.24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等级公路4715.73公里,密度为191.70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251.38公里,密度为10.22公里/百平方公里。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41.71万辆,增长5.2%。其中汽车保有量106.14万辆,增长15.3%。公路货物运输量8210万吨,货物周转量53.13亿吨公里;水路货物运输量1955万吨,货物周转量134.35亿吨公里。全年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8.03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45.68亿人公里;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3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029万人公里。全年港口旅客吞吐量31.27万人次,货物吞吐量6848.12万吨。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64.86亿元,增长6.1%。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57.49亿元,增长5.7%;邮政业务收入7.37亿元,增长16.6%。全年邮政发送信函5148万件,特快专递167万件,邮政汇款汇出金额206.15亿元。

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58.74亿元,增长8.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68.62亿元,增长6.1%。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6.31亿元,增长15.0%,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9.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50.61亿元,增长15.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15.70亿元,增长13.5%。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中,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内资企业实现零售额552.08

亿元,增长18.5%,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87.3%。其中,国有企业占2.6%,集体企业占3.7%,有限责任公司占33.4%,私营企业占33.5%,外资企业占11.7%。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7.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6.7%;日用品类增长12.3%;汽车类增长20.3%。

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0年和2011年统计口径均有调整,增长速度按同口径计算。

金融业

全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82.59亿元,下降0.8%。

全年新增各类金融机构4家。年末全市有各类金融机构87家,其中银行类机构27家(含2家代表处),保险类机构38家,证券期货类机构22家。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6609.39亿元,比年初增长11.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10.99亿元,增长9.3%;单位存款余额2733.83亿元,增长10.9%;财政性存款余额31.39亿元,下降8.3%。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716.08亿元,增长11.6%。在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741.77亿元,增长5.4%;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20亿元,下降30.2%。全

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0.42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各类证券公司共开户89.48万户,比上年增加7.41万户。全年股票总成交额8209.25亿元,下降25.3%。年末保证金余额69.80亿元,下降48.8%。

年末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38家,保险中介机构43家。保险从业人员2.8万人。全年保费收入163.65亿元,增长2.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5.10亿元,增长17.9%;人寿险保费收入108.55亿元,下降3.9%。全年保险赔款与给付金额36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27亿元,综合赔付率为49.04%。人身险赔款与给付9亿元。

房地产业

全年全市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58.55亿元,增长6.6%。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73.76亿元,增长25.0%。商品房施工面积2396.55万平方米,增长16.3%;竣工面积242.28万平方米,下降18.3%;销售面积595.61万平方米,增长16.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540.68万平方米,增长15.1%。全年商品房销售

额459.61亿元,增长23.0%,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413.33亿元,增长23.7%。

民营经济

年末全市民营登记注册户数48.01万户,下降2.6%。其中私营企业增长较快,达到10.47万户,增长18.1%;个体工商户37.33万户,下降7.2%。全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257.71亿元,增长12.0%;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0.07亿元,增长17.7%;民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1006.63亿元,增长14.3%;民营经济缴税总额314.41亿元,增长20.4%。

二、对外开放

对外贸易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352.24亿美元,增长11.2%。其中进口568.95亿美元,增长9.4%;出口783.29亿美元,增长12.5%。

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134.11亿美元,增长40.6%;加工贸易出口634.78亿美元,增长7.6%;其他出口14.40亿美元,增长38.3%。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企业出口70.30亿美元,下降36.3%;三资企业出口542.81亿美元,增长22.6%;集体企业出口14.23亿美元,增长0.6%。

按出口的地区分,对亚洲出口408.65亿美元,增长15.3%;对北美洲出口199.75亿美元,增长5.2%;对欧洲出口135.86亿美元,增长12.0%;对拉丁美洲出口24.38亿美元,增长39.3%;对大洋洲出口9.66亿美元,增长12.2%。

全年机电产品出口556.16亿美元,增长12.4%,占出口总额的7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73.42亿美

元,增长13.0%,占34.9%。

吸收外资

按新口径统计,全年全市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324宗,合同外资金额35.08亿美元,增长35.1%。实际利用外资30.51亿美元,增长11.7%。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6.57亿美元,增长8.0%;专用设备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99亿美元,增长27.8%。全市新签投资总额超1000万美元项目68宗,增加22宗;新增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宗,世界500强企业增资4宗;新签第三产业项目合同外资5.25亿美元,占全市的15.0%,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外商进入商贸领域加快。全市新签批发和零售业项目102宗,合同吸收外资2.82亿美元,增长36.7%,占第三产业吸收外资的53.8%。

全市外资企业共设立研发机构202家,增加52家。全市新增外商投资的服务外包企业13家,占我市历年吸收服务外包项目的29.9%。

旅游

年末全市有星级酒店91家,比上年减少6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1家,四星级酒店25家,三星级酒店31家,二星级酒店13家,一星级酒店1家。全市有旅行社5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9家,国内旅行社45家,其他3家。全年接待国际及港澳台游客357.42万人次,增长9.2%。其中接待外国游客121.45万人次,增长11.7%;接待港澳台游客235.97万人次,增长7.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10亿美元,增长34.6%。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258.05万人次,增长17.4%。国内旅游总收入249.37亿元,增长30.3%。全年东莞组团

外出旅游183.23万人次,增长19.1%。其中,国内旅游167.42万人次,增长20.4%;出境旅游15.81万人次,增长7.5%。

三、城市建设

城市绿化

年末全市建成区土地面积854.3平方公里,公共设施用地面积71.01平方公里。林业用地面积90.54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6.9%,林地绿化率为97.8%;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为42.3%,绿化覆盖率为4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46平方米;全市已建成公园广场1039个,面积1.05万公顷。

公用事业

年末全市有公交线路99条,公交运营车辆1417辆,运营出租小汽车7671辆。全年市内公共汽车客运量为2.13亿人次。

全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700万立方米,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17.34亿立方米。年末供水管道总长度2.26万公里。全年总售电量566.69亿千瓦时,增长4.2 %,其中工业用电445.76亿千瓦时,增长2.3%;照明用电119.69亿千瓦时,增长11.8%。年末液化石油气家庭用户117.61万户,天然气家庭用户17.88

万户。全年液化石油气供应量33.81万吨,天然气供气量3.65亿立方米。

信息化

201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319.55万户,比上年减少12.8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77.77万户,增加70.17万户,其中充值卡用户1432.99万户,减少5715户。全年长途电话通话时长213.63亿分钟,其中对国际及港澳台电话通话时长2.89亿分钟。年末互联网用户190.72万户,比上年增加36.8万

户;宽带接入用户184.43万户,增加34.35万户。

注: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移动电话用户含充值卡用户。

四、社会事业

科技

2011年,全市累计技术合同项目163项,技术合同金额3.20亿元;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77项;科技合作有新进展,产学研项目立项数85项,国际合作项目立项5项,其中国家立项2项,省级立项3项;专业镇18个;国家级工程中心2个,省级工程中心42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3家、省民营科技企业852家;全年专利申请量2.45万件,专利授权量1.9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4214件和758件,增幅分别为34.1%和71.5%。

教育

全市有幼儿园749所,比上年增加22所,其中公立集体办园175所,民办园574所。共有省、市一级

幼儿园96所。3-6周岁在园(班)幼儿22.77万人,入园(班)率为95.2%。

全市有小学324所,比上年减少6所;在校学生57.83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本市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全市有初中161所,在校学生18.94万人,初中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15%,毕业生5.47万人,毕业生升学率为98%。

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有64所(含民办学校20所),在校学生12.18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含完中)38所,在校学生7.36万人,中职学校26所(含技工学校1所),在校学生4.82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3.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全市有5所成人高等教育机构,32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77所民办培训机构,年培训量近50万人次,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规模达3.16万人(不含本市高校内的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全市共有2.13万人报名参加成人高考, 5.24万人报名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6所。其中本科院校3所,专科院校3所。在校学生4.51万人。全年普通高等院校共招收本科、专科学生1.68万人,毕业生9463人。2011年全市参加高考总人数2.23万人,高考升学人数2.14万人;高职类升学人数3357人。

文化

年末全市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站33个,公共图书馆622个,博物馆31个,文化广场769个,艺术表演场所63个,电影放映单位52个,网吧1048间,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700.76万平方米。全市有公共广播节目56套,公共电视节目37套。全年共出版报纸5220.62万份,各类杂志108.96万册,图书6.96万册,《东莞日报》发行3131.7万份,电影放映18.54万场次,观众407.49万人次。

卫生

年末全市有医疗机构2249个,其中门诊、诊所、医务室、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2170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3.96万人,医院病床2.28万张。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90个,覆盖了全市594个村(社区)。全年诊疗总人数上升3.5%。

体育

全年全市运动员共获得151枚金牌、118枚银牌、102枚铜牌。其中夺得国际赛金牌8枚;全国赛金牌27枚;广东省赛金牌116枚、银牌101枚、铜牌95枚。

全年举办市级综合和单项比赛62次,参加人数14.33万人次;举办镇街级单项比赛420次,参加人数46.58万人次。全市有体育彩票发行网点196个,销售总额9.57亿元,体彩公益金6934.71万元。

社会福利与救助

年末全市有收养类福利事业单位45个,其中社会福利院1个,儿童福利院1个,敬老院31个,敬老院供养老人873人。社会福利事业单位34个,收养2689人,安排“四残”人员就业296人,全年社会救济3.26万人。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6300万元,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用2.16亿元,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出268.9万元,慈善基金结余2.23亿元。全市纳入“五保户”对象有1210人,“五保户”费用支出1723.5万元。32个镇街全部建立了社会保障网络,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有3796户9415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有8744户21959人。

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

全年刑事案件破案宗数增长9.4%,群众信访总量上升6.6%。年末累计建成平安社区(村)574个,其

中当年创建21个。全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4525宗,下降7.9%;死亡540人,受伤5015人,分别下降5.9%和6.5%;直接经济损失662.31万元,下降26.1%。其中,道路交通事故4490宗,下降7.8%;造成死亡495人,受伤4999人,分别下降5.9%和6.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14,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3.49。

资源和环境保护

全年雨日天数161天,日照时数2120.1小时,平均气温22.1摄氏度,相对湿度71%,降水量1298.6毫米。

年末全市有森林公园18个,林业用地面积90.54万亩,生态公益林37.63万亩,林木积蓄量272.98万立方米,林木总生长量15.99万立方米。

五、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84.7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99万人,出生率为10.92‰;死亡人口8728人,死亡率为4.7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5.4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31.38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88.6%。

就业

全年接收大中专毕业生1.64万人。人才市场求职登记人数112.58万人次;成功应聘人数42.16万人次,增长5.2%。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11万人,全年失业人员安置就业人数1.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

两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两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呈现出经济运行平稳、增长速度较快、质量效益提高、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可完成年度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9%,与计划目标3%左右相比,超过2.9个百分点。 (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700亿元,增长12%以上,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工业持续增强,服务业增长强劲的势头。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收支双双跨上1000亿元台阶,全部工业利税跨上1000亿元台阶。发展后劲明

显增强,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232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20万公里,拥有民用机场11个;电力装机规模突破2000万千瓦;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户。 (二)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麻栗坝大㈡型水库、青山嘴大㈡型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17件中型水库实现大坝封顶,94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建成山区“五小水利”20万件。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粮食产量1546.68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90亿元,肉类总产量335万吨,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1800万亩。 (三)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昆钢大红山铁矿项目竣工投产,富瑞公司“836”二期工程试车成功,天安化工50万吨/年合成氨、三环中化120万吨/年磷铵等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700亿元。 (四)消费需求稳中趋旺 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4.54亿元,增长17.3%。旅游“二次创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80亿元。

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阿克苏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万平方公里。东南西分别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为临,北以天山为分水岭,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交界,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全地区边境线长23 5公里。全地区辖8县1市,84个乡镇,56个农林牧场。总人口万(含农一师万)其中,维吾尔族万,占%,汉族万,占%;农业人口万,非农业人口万),阿克苏市总人口万人。由36个民族组成,是一个以维吾尔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阿克苏史称“龟兹”、“姑墨”,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就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龟兹、姑墨、温宿正式列入汉朝版图。唐朝政府在此设立安西大都护府,管辖西域三十六国,阿克苏是龟兹国、姑墨国、温宿国所在地。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政府在此设置参赞大臣,冠名以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清澈奔流的水”)。 二、资源现状 水土光热资源:“阿克苏”是新疆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有冰川1298条,冰川面积4098平方公里,储水量21 54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6条,其中流量在10000 以内的河流有15条,塔里木河流量的70%以上为阿克苏河下泄水;地表水年径流量133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7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万千瓦,在全疆仅次于伊犁。现有耕地920多万亩,宜垦荒地4000多万亩,森林资源1000多万亩,草场5000多万亩。阿克苏地区气候宜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2800-3831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183-227天,年平均气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业的种植。年产原棉1000万担,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全疆的三分之一,开工和已落实纺锭规模200万锭;已建成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优质特色林果生产基地,林果面积达407万亩,农民人均林果纯收入1 278元,当年增收571元;高效节水面积达169万亩,种植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计划范文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计划范文 一、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省第九次、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建设殷实小康、构建和谐*"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945.02亿元,增长16%。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市粮食总产149.96万吨,增长4.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4.38亿元,增长6.6%。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614.25亿元,增长18.5%。工业支撑和带动作用得到巩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4.97亿元,增长20.42%;实现利税460.11亿元、利润272.24亿元,分别增长37.49%和43.54%。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境内税收总收入214.04亿元,增长25.41%;境内财政总收入245.51亿元,增长22.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7.86亿元,增长21.26%。金融运行比较平稳。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1394.84亿元,比年初增长13.52%;各项贷款余额964.88亿元,比年初增长13.57%。 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发展方式发生积极变化。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水平提高。全市无公害和绿色、有机农产

品分别达到100个和16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4家。自主创新能力有新的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26.2亿元,增长37.6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13%,比上年末提高3.03个百分点。工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年内有10个工业产品进入中国名牌产品行列,24个产品进入山东名牌产品行列。服务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现代物流、旅游、批发和零售等正成为拉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力量,50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投资、消费、出口合力拉动经济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46.83亿元,增长25.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3.*亿元,增长18.7%,总量和增速创下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6%;全市进出口总额46.92亿美元,其中出口29.97亿美元,分别增长24.8%和19.5%;全年实际引进外来投资168.4亿元、同比增长9.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32亿美元、增长16.9%,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超过50亿元。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电力工业"上大压小"全面展开,年内落实关停机组总容量44.375万千瓦,完成省下达的"xx"压小任务的88.8%,并向国家申报4台30万千瓦热电机组;淘汰立窑水泥生产线22条,关停能耗高、污染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土小"企业1734家。148家重点耗能企业实现节能70.67万吨标准煤。

城乡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城乡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市、县政府及规划部门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城乡规划工作的战略部署,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加快工作指导转变,坚持科学民主依法规划,努力推进城乡规划由粗放型向精细特色型、由速度型向质量速度型、由把关型向把关调控型全面提升,各项规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措施 (一)围绕服务发展,完善规划体系,推行科学规划。 结合人大立法计划,加快地方性法规的调研论证和立法步伐,配套出台《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城乡规划管理办法》、《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控制性规划实施通则》等政府规章,逐步建立以地方性规划法规为主体,以政府配套规章、部门管理规定和行业规范标准为补充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为我市城乡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划管理,把好规划审批关。理顺政府部门执法工作程序和运转机制,严肃查处严重违反城乡规划、损害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的违法建设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各城乡启动了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和体育、文化、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深化完善供电、供气、供热专项规划;加快供排水专项规划研究,城市防洪规划编制,提升城市安全预警体系。做好各城乡街道卫生、建筑规划、河流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打开城市发展新格局。强化政府规划服务功能,充分体现关注民生,积极推进城乡改造规划,开展拆迁安置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中低价位商品房的选址策划,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坚持把更新理念和创新思路作为推动规划事业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认真做好规划工作。 (二)统筹兼顾,协调城乡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努力实现城乡规划管理全面覆盖,构建和谐城乡。在大力发展城乡经济,投资开建各种工厂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的就业率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着城乡环境的保护。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基础上,加强对各地县(市)行业管理和重点规划指导,开展村镇规划管理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讲话稿-领导讲话模板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讲话稿 尊敬的xx常务副市长及各位领导: 岁末年初,xx常务副市长组织召开相关重点工作调度会,这是对我区工 作的关心和鞭策。下面,我代表中共xx区委、区政府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紧紧围绕“打造雁城商都,建设xx新城”的目标,深入实施“南优北拓、城乡一体”发展战略,致力于建设富裕、美丽、平安、和谐、幸福的新xx,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1、经济发展提速增效。1—9月,全区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85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7元,同比增长%。1—11月,完成财政总收入亿元,同比 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0亿元,同比增长59%;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8%;外贸累计进出口总额1060 万美元,同比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比上年同期 增长个百分点。 2、财税收入稳步增长。1—11月,完成财政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截 至12月14日,全区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亿元,为年初目标(亿元)的%,为调整目标(亿元)的%,同比增收亿元,增长%。其中国税部门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收亿元, 增长%;地税部门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收亿元,增长%;财政部门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收亿元,增长19%。 3、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今年以来,我区共实施项目116个,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2个、产业项目65个、民生项目29个。截至11月底,全区竣工项目80个。38个省市区重点项目中,竣工投产6个,开工动建21个,累计完成投资亿元,为年度计划的%。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都有一批大项目。共创家世界投入使用,晶珠购物公园、南方中亿汽贸城开工建设,中油新兴能源产业集团华南总部基地等一批三产项目建设加快,衡阳苏宁广场、文化创意体验园、杨岭片区综合开发等完成概念性规划、正在深度洽谈。xx科技创业园完成30000平方米标准厂房主体工程,LNG储配站完成安评、环评两个控制性环节的审批。 领军现代农业、南国红金银花基地相继实施,来势较好,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城乡统筹协调并进。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平方公里中心城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论) 2010年03月22日00:00人民日报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初步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深刻认识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浙江经济发展遇到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困难,但“三农”工作扎实推进、逆势而上,为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发展亮点纷呈,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连续25年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而且与全省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基本同步,反映出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新成效、面临着新形势。 从产业结构来看,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正加速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升级,第二产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服务业进入比重逐年提高的快速发展期,“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正在加速形成。这将给农民创业就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随着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日益健全,农业领域的公共资源配置全面增加,资本、技术替代土地、劳动的速度不断加快,现代农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三次产业和城乡经济将呈现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这就要求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健全激励机制,促进更多的资源要素配置到农业领域,全面强化对农业的技术、人才、资本和体制支撑。 从就业结构来看,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初步完成、城乡平等就业体制机制的基本建立,促进农民就业的重点转到了提高农民就业的稳定性上。这就要求通过加快完善农业经营方式、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水平、不断增加农业补贴等途径,提高农业劳动者收入,缩小工农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同时,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快,第二产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城乡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农业经营规模化,第三产业和现代农业将成为扩大农民就业的主要领域。 从城乡结构来看,随着农村产业集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成为城市市民,城乡人口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和土地使用、户籍管理、公共福利等配套改革,为产业集聚发展、农民创业就业、农民进城落户构建良好平台和有效机制。同时,随着农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

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6年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大足区统计局 2017年2月27日 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动能,协调改善民生事业,实现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65917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5711万元,比上年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16745万元,比上年增长1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03461万元,比上年增长11.2%。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1.5:57.3:31.2,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7.2和3.3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64.8%和30.2%。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3%,比上年下降0.53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4437万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423545万元,比上年增长5.4%;畜牧业产值202263万元,比上年增长1.1%。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5524公顷,比上年增长2.4%;油料种植面积19066公顷,比上年增长5.9%;蔬菜种植面积18057公顷,比上年增长3.5%。 全年粮食总产量43.9万吨。蔬菜产量38万吨,比上年增6.4%。油料产量4.7万吨,比上年增长7.5%。肉类总产量6.4万吨,比上年下降3%。 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832518万元,比上年增长11.1%。规模工业总产值6109884万元,比上年增长14.5%;规模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2%。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到348户;工业品产销率为98.7%,比上年提升了0.2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904612万元,比上年增长16.2%;总资产贡献率为29.8%,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0.2%,比上年增长0.1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84227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建筑业总产值1262885万元,比上年增长25.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81470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5191806万元,比上年增长20.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15627万元,比上年增长2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54454万元,比上年增长135.6%。第二产业投资2874918万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874918万元,比上年增长29.8%。第三产业投资3052098万元,比上年增长6.1%。 五、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90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批发零售业937671万元,比上年增长14.1%;餐饮业221379万元,比上年增长11.9%。

2016年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数据

2016年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年度数据 指标2016年增长(%)一、地区生产总值(亿元)5171.0 6.5 第一产业 1.1-5.5 第二产业351.0-0.5 第三产业4818.97.1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31935.1-8.9三、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688.5-4.8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65.7-3.4 四、能源 1、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874.44 2.09 其中:第一产业 1.29 4.03 第二产业112.95-1.88 第三产业490.17 3.21 2、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0.1691-4.14 五、商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2654.5 5.6 六、建筑业 1、建筑业总产值(亿元)1155.17.6 2、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7284.810.5 七、固定资产投资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257.9 1.5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29.5 5.7 房地产开发投资666.4-3.3 2、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3243.011.3 3、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459.014.7 八、房地产开发 1、商品房施工面积(万平方米)2034.4-2.5 其中:新开工面积386.4-13.7 2、商品房竣工面积(万平方米)277.6-11.5 3、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162.4-13.6 4、商品房销售额(亿元)696.413.0

九、居民收支 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00568.3 2、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400340.9 十、劳动情况 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万人)221.0 3.9十一、中关村朝阳园 中关村朝阳园企业总收入(亿元)4603.68.9十二、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385.6-2.5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74.8-5十三、限额以上第三产业经营状况 1、资产总计(亿元)142754.916.1 2、收入合计(亿元)29381.57.7 3、利润总额(亿元)4227.8-3.5注: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不变价增速。 2、万元GDP能耗增速为不变价增速。 3、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统计口径为项目建设地口径。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产业经营地口径数据。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2.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8.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644元,比上年增长6.1%。国民总收入89691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4]比上年下降3.1%。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7327元/人,比上年提高6.6%。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出生率为10.94‰;死亡人口993万人,死亡率为7.13‰;自然增长率为3.81‰。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6]2.86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1亿人。 表12018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419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农民工总量28836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外出农民工17266万人,增长0.5%;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增长0.9%。

2017年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数据

2017年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年度数据 指标2017年增长(%)一、地区生产总值(亿元)5635.5 6.6 第一产业 1.28.7 第二产业422.7 6.8 第三产业5211.5 6.5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33280.2 4.2三、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715.4 3.9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73.0 4.4 四、能源 1、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886.08 1.33 其中:第一产业 1.23-4.65 第二产业103.72-8.17 第三产业493.270.63 2、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0.1572-4.90 五、商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2762.3 4.1 六、建筑业 1、建筑业总产值(亿元)1329.315.1 2、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7973.99.5 七、固定资产投资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356.17.8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815.822.4 2、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3061.8-5.6 3、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368.9-19.6 八、房地产开发 1、商品房施工面积(万平方米)2158.0 6.1 其中:新开工面积321.0-16.9 2、商品房竣工面积(万平方米)236.5-14.8 3、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102.5-36.9 4、商品房销售额(亿元)379.2-45.5 九、居民收支 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48418.0 2、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41579 3.9

十、劳动情况 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万人)230.6 4.3十一、中关村朝阳园 中关村朝阳园企业总收入(亿元)5538.920.3十二、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373.9-3.0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68.8-3.4十三、限额以上第三产业经营状况 1、资产总计(亿元)159013.311.4 2、收入合计(亿元)32873.411.9 3、利润总额(亿元)4452.1 5.3注: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不变价增速。 2、万元GDP能耗增速为不变价增速。 3、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统计口径为项目建设地口径。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产业经营地口径数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 议 【法规类别】国家计划11803 【发文字号】中发〔2000〕16号 【发布部门】a01 【发布日期】2000.10.11 【实施日期】2000.10.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R1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2000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 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发〔2000〕16号)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第九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

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今年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远景目标,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二00一至二00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二0一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二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就业渠道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对于当今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要积极进取,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决不能因循守旧,丧失发展机遇。国内外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把经济结构问题解决好,才能扩大国内需

2017东莞社保缴费基数

2017东莞社保缴费基数是多少?据悉,2016年6月14日,东莞市社保局发出公告,东莞市社保局表示,7月起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从3005元提高到3489元。 2016年6月14日,东莞市社保局发出公告,根据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489元,其中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435元,自2016年7月1日起有关的社保缴费和待遇标准将按此执行。 这就意味着,与之联动的社会保险缴费工资基数和缴费金额也将随之调整。 市社保局表示,下月起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从3005元提高到3489元,基本医疗保险得多缴11.132元,其中单位多缴8.712元,个人多缴2.42元;补充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由3967元提高到4435元,补充险多缴9.36元,由单位全部承担,个人不用缴费。 由于我市养老保险费率按省里政策执行,目前社保基本养老金缴费上限与下限还没有调整,就目前险种来说,变化最明显是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 2015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489元,其中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435元。这意味着从2016年7月1日起东莞市有关的社保缴费和待遇标准将按此执行了! 调整前后的区别 东莞市社保局表示,7月起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从3005元提高到3489元,基本医疗保险得多缴11.132元,其中单位多缴8.712元,个人多缴2.42元;补充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由3967元提高到4435元,补充险多缴9.36元,由单位全部承担,个人不用缴费。

由于我市养老保险费率按省里政策执行,目前社保基本养老金缴费上限与下限还没有调整,就目前险种来说,变化最明显是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 例如 假如你每月的工资是4000元,你应缴的基本医疗保险由原来的3005元 ×0.5%=15.025元变为3489元×0.5%=17.445元,比原来多了2.42元,其他的还是和原来一样。社会基本养老保险:4000×8%=320元 (无变化),失业保险:4000×0.5%=20元 (无变化)。 接下来,我们算算企业的,企业要帮你们缴的医疗保险,由原来的3005元×1.8%=62.802元变为现在的3489元×1.8%=54.09元,企业从此以后要多交8.712元。那补充医疗保险缴费4435元×2%=88.7元比原来多9.36元其他险种的还是和原来一样不变。 换工作时没法交社保有什么影响? 社会保险缴费年限累计计算,未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期间无需参保缴费,即没有工作期间可以不缴费的!但是也不是完全没影响哦! 社保断缴会有什么后果? 虽然社保缴费年限是累计计算的,无需连续,但因为中断缴费期间是不计算缴费年限的,因此同等条件下累计缴费年限势必变短。养老金计发实行长缴多得,缴费年限的长短将影响养老金的高低。 此外,社保缴费年限也被公安、教育等部门作为积分入户、入学等其他公共服务的一个资格条件来应用,部分服务需要连续缴费,中断缴费将重新计算资格条件。

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6年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南昌市西湖区统计局 (2017年3月1日)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打造‘四梁八柱’,建设‘幸福西湖’”工作主线,大力弘扬“争第一、创唯一”的西湖精神,激情工作,精干实干,一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全面建成幸福西湖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据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5062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037297万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3613326万元,同比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0.00∶22.69∶77.31调整为2016年的0.00∶22.30∶77.70。人均生产总值87545元,较上年增长7.4%。 非公经济: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400896万元,增长9.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50.4%提高到51.6%。 财政收入:全年财政总收入893968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147026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

0.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增值税25563万元,增长121.2%;营业税28476万元,下降44.1%;企业所得税25720万元,增长8.7%;个人所得税16964万元,增长4.3%;城市维护建设税8680万元,增长5.2%;房产税5666万元,下降5.7%;印花税4059万元,增长76.3 %;城镇土地使用税1118万元,下降6.7 %;土地增值税10929万元,下降3.2%。 财政支出: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52346万元,比上年增长13.3%。主要支出项目有:教育48854万元,增长12.5%;科学技术3106万元,增长34.3%;文化体育与传媒2898万元,增长15.4%;社会保障和就业51411万元,增长17.1%;医疗卫生18333万元,增长9.9%;节能环保881万元,增长32.5%;城乡社区事务60958万元,增长4.1%;农林水事务2421万元,增长20.1%;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6104万元,增长185%;商业服务业等事务2476万元,下降22.6%。 物价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烟酒上涨5.3%,衣着下降0.2%,居住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持平,交通和通信下降1.0%,教育文化和娱乐增长3.4%,医疗保健增长1.2%,其他用品和服务下降0.3%。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RPI)比上年上涨0.4%。其中,食品上涨6.3%,饮料、烟酒上涨0.2%,服装、鞋帽下降0.9%,纺织品下降1.0%,文化办公用品上涨2.2%,日用品下降0.4%,体育娱乐用品上涨0.7%,交通、通信用品下降4.7%,

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报告

一、调整结构提振需求,区域经济在攻坚克难中稳步增长 有效落实目标责任,完善压力传导机制,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区域经济保持逐月向好稳步增长态势。 1、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三产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比去年底提高个百分点;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注册合同外资5504万美元,占年计划的%;实际利用外资8517万美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地方外贸出口6143万美元,占年计划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双过半”。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大明路国际汽车街区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实施了宝马等4家汽车专卖店扩建工程,建成开业汽车街商务中心、新奇特汽配商城,全街汽车销售额达亿元,同比增长%,小车销售占全市销售量的67%以上,实现税收8750万元,同比增长%。卡子门时尚家居购物中心区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宜家、红星美凯龙2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风光带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放大,积极推进夫子庙—风光带条例立法工作,组织开展“送旅游”活动,调整升级贵宾楼等7家企业营业面积万平方米,引进品牌规模企业6家,白鹭洲水街日益繁荣,消费需求持续走高,景区税收收入、景点收入分别达4560和31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52%。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28%。 3、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制定出台《关于深化都市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促成了“节能环保汽车空调压缩机工程技术中心”等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集团、公司分别被评为全市工业50强和全市百强成长型企业,普天通信等6家企业被评为“高成长科技创新百优企业”,新增无线电厂等高新技术企业3家,实现专利申请124项,软件产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2468万美元。全区76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 二、拓展载体选资引强,项目园区在倾力推进中取得实效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更加注重资源配置和选资效益,积极推进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和商务楼宇等载体建设,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1、重点项目推进有序。突出分类推进,强化协同配合,严格督查管理,全区48项重点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良好,从推进情况看,进展顺利的有明匙路拓宽二期、集庆路1号地块开发等28项,占项目总数的%,部分推进的有特易购生活购物中心建设、永乐路南侧果品公司地块开发等14项,占项目总数的%。从进展阶段看,处于实施拆迁阶段项目8个,开工准备阶段项目6个,施工阶段项目13个。 2、园区楼宇建设加速。全区15个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建成通济都市创意产业园南区,日华光电、大明路、双龙街科技产业园等建设稳步进行,完成无线谷产业园立项,水利公司、水建仓库产业园即将开工。商务楼宇加快建设,省电信通服大厦、大明路汽车街商务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成教大厦、润泰市场扩建主体封顶,金榜大厦、木材市场商务综合楼开工建设。全区调整新增载体面积近12万平方米。 3、招商选资成效明显。针对区域资源禀赋特点,积极推介招商资源,招商选资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园区引进了股份、网络、文化等30家企业;商务楼宇通服大厦引进了克缇集团、投资网、海底捞等企业,安利分公司迁至鸿意商务楼。全区新引进企业700家,其中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企业64家,新增注册资本亿元。 三、改造老城打造景观,城市品质在人文传承中持续提升 加快老城改造和人文景观打造步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有效巩固文明创建和“三

东莞各镇劳动局电话、地址

东莞各镇劳动局电话、地址 东莞市劳动局及各分局电话 镇区办公地址联系电话(区号:0769) 市劳动局东莞市莞城育兴路101号22203612 莞城劳动分局东城西路191号莞城办事中心大楼1楼22486291 石龙劳动分局石龙镇新城区镇政府大楼4楼86116957 虎门劳动分局虎门镇金龙行政区劳动楼85111130 东城劳动分局东城区大道东城区办事处侧22225354 万江劳动分局万江区万福路17号22271945 南城劳动分局南城区新基长生水工业区22905771 中堂劳动分局中堂镇凌角街劳动大楼3楼88815944 望牛墩劳动分局望牛墩镇中路花园街88857950 麻涌劳动分局麻涌镇中麻公路新基路段88821022 石碣劳动分局石碣镇二环路刘屋路段86631520 高埗劳动分局高埗镇中心路43号88871322 洪梅劳动分局洪梅镇桥墩路8号88841516 道滘劳动分局道滘镇花园大街3-1号88831363 厚街劳动分局厚街镇湖景大道85581406 沙田劳动分局沙田镇沙太二路劳动大楼88861040 长安劳动分局长安镇长中路61号85531145 寮步劳动分局寮步镇教育路17号83321837 大岭山劳动分局大岭山镇市场西路16号83351319

大朗劳动分局大朗镇美景路70号83311654 黄江劳动分局黄江镇黄江大道30号83361192 樟木头劳动分局樟木头镇仙河大道87711105 凤岗劳动分局凤岗镇永胜大街87755981 塘厦劳动分局塘厦镇文化新村27号87727253 谢岗劳动分局谢岗镇振兴大道121号87761499 清溪劳动分局清溪镇行政中心区87737766 常平劳动分局常平镇常马公路财政分局后面83332024 桥头劳动分局桥头镇宏达三路1街2号83345121 横沥劳动分局横沥镇新城中心区财贸路83371931 东坑劳动分局东坑镇中兴大道黄屋路段83889203 企石劳动分局企石镇振华路96号2楼86661557 石排劳动分局石排镇石排大道中76号86658688 茶山劳动分局茶山镇茶山大道中320号86642910 准确信息以东莞市劳动局公布为准.

杭州市余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杭州市余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 二〇〇六年三月

目录 序言 (1) 一、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3) (一)总体要求 (3) (二)战略举措 (3) (三)发展目标 (5) 二、统筹区域发展,优化空间布局 (8) (一)明确区域开发主体功能区划 (9) (二)“一副三组团”都市新区布局 (10) (三)“一区三走廊”产业发展布局 (12) (四)“一网三通道”交通网络布局 (14) 三、增强竞争能力,建设经济强区 (15) (一)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15)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17) (三)优化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18) (四)创新产业提升发展路径 (21) 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区 (23) (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23) (二)强化环境污染治理 (24)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6) (四)节约利用要素资源 (27) 五、发展社会事业,建设文化名区 (29)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29)

(二)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 (30) (三)建设科技强区 (32) (四)建设教育强区 (32) (五)建设人才强区 (33) (六)建设卫生强区 (33) (七)建设体育强区 (34) (八)强化老幼妇残事业 (34) 六、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法治余杭 (37) (一)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37) (二)增强社会管理能力 (39) (三)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39) (四)着力打造平安余杭 (40) 七、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新农村 (42)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2) (二)强化城镇建设和管理 (44)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45) 八、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新区功能 (46) (一)加强交通市政道路建设 (46) (二)加快给排水设施配套 (47) (三)加紧能源项目实施 (48) (四)加速信息网络构建 (49) (五)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50) 九、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化水平 (50)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报表分析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 2003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多种自然灾害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带来的严峻困难和挑战,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47亿元,增长2.5%,减慢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1778亿元,增长12.5%,加快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7669亿元,增长6.7%,减慢0.8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6.9%,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6.6%,房地产业增长5.3%。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6%(见表1)。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3.4%,服务价格上涨2.2%。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4.4%,其中,谷物上涨2.3%,棉花上涨35.3%,油料上涨19.4%,畜产品上涨1.8%。 表1:200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

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4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5639万人,增加859万人。全年有44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 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全年对外贸易顺差25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49亿美元。利用外资继续增加。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403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168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能源、交通供需关系紧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