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硕士论文--'注射用双黄连'抗柯萨奇病毒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硕士论文--'注射用双黄连'抗柯萨奇病毒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沈阳药科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注射用双黄连”抗柯萨奇病毒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姓名:马志强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药物化学

指导教师:徐绥绪

2000.11.1

摘要

“注射用双黄连”是中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等病毒与细菌性感染的著名方剂,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提取精制而成,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病毒、消炎及增强免疫的作用。由于西药在抗病毒赢面尚无理想药物,所以“注射用双黄连”的抗病毒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自1990年投放市场以来,临床范围逐渐扩大,从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扩展至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外科及内科感染性疾病,其中对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阐明该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机理,探讨有效成分及其与药理作用的关系,寻找新型抗病毒性心肌炎新药,本文对“注射用双黄连”抗柯萨奇病毒的活性部位进行了筛选,并对活性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表明,“注射用双黄连”萃取后的中等极性部位(醋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具有较好的抗柯萨奇病毒作用,50%抑制柯萨奇病毒(CVB,)所致细胞病变(CPE)的浓度分别为0.12、0.19(mg/m1)。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通过物理化学和光谱手段鉴定了其中的1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连翘脂素(phillygenin)(晶I),B一谷甾醇(B.sitoster01)(晶II),胡萝卜苷(daucoster01)(晶III),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晶Ⅳ),2,2’一联苯二酚(2,2’一biphenyldi01)(晶V),松脂素(pinoresin01)(晶VI),汉黄芩素(wogonin)(晶VII),黄芩苷(baicalin)(晶Ⅷ),连翘苷(phillyrin)(晶Ⅸ),对苯二酚(hydroquinone)(晶X),对羟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aceticacid)(晶Ⅺ),香草酸(vanillicacid)(晶XII),连翘醇(rengy01)(晶XIII),连翘酯苷A(forsythosideA)(晶XⅣ)o)另外,由于“注射用双黄连”在临床中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致敏性,故对其致敏部位及致敏成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拆方研究发现,该药的致敏性与其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通过豚鼠致敏实验及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等手段,初步确定蛋白质A可能

是导致“注射用双黄连”致敏的主要原因,通过技术手段除去该蛋白质并应用于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

i,∥

关键词:∞注射用双黄连”,抗柯萨奇病毒,化学成分研究,致敏

、一,?

作用。

前‘t

ABSTRACT

“ShuangHuangLianforinjection”(S.L.H.)isafamouschinesemedicinalprescriptiontreatingbacterialandviralinfection,suchas

upperrespiratoryinfection,pneumonia,tonsillectomy,extractedandrefinedwiththreespecieschinesecrudeplant:Lonicerajaponica(Thunb),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forsythiasuspensa(Thunb.)Vahl,possessednotableantibacterial,antiviral,Immunostimulantactivity.westernmedicinehavingnotyetwellantiviraldrugs,theantiviralactionof“S.H.L.”appearedmoreoutstanding.Since1990.clinicalrangehaveexpandedgradually,fromrespiratoryillnesstoalimentary,urogenital,surgical,neikeillness.Amongthese,thetreatmentofviralmyocarditiscausedmainlybycoxsackievirus(C.V)achjeyedfinee跪cts

Inthisthesis,thepartsofanticoxsackievirusactivityof“S.H.L”werescreened,theconstituentsofactivepartswerestudiedalso.Theresultshowedthat,themid-polarityparts(includeETOACFr.andn.BuoHFrOabstractedfrom“S.H.L”exhibitedanticoxsackievirusactivity,withconcentrationO.12,0.19(mg/m1)which50%inhibittingtheCPEcausedbyCVB3.

Fromtheactiveparts,sixteencompoundswere

isolated,amongthem,forteenweredeterminedonthebasisof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andspectradata:phillygenin(I),13-sitosterol(II),daucosterol(HI),oleanolicacid(IV),2,2-biphenyldiol(V),pinoresinol(Ⅵ),wogonin(VII),baicalin(Ⅷ),phillyrin(IX),hydroquinone(X):P.hydroxyphenylaceticacid(XI),vanillicacid(X11),rengyol(XIII),forsythosideAfXiV).?

Inaddition,asaresultofallergicreactionwhichwereshownparticularlyduringtheperiodofclinicalpracticeof“S.H.L”,the

前t

allergicpartsandconstituentswereapproachedpreliminarily.The“separate—prescription'’experimentssuggestedthattheallergicreactionrelatedtotheinteractionamongitsconstituents,andhavebeendeterminedpreliminarilythatproteinAwastheprimaryfactorleadingtotheallergicreactionthroughguineapigallergictestandSDS-polypropeneamidegelelectrophoresis.ItwasappliedtoindustrialmanufactrueEliminatingtheproteinAthroughtechnicmethodandachievedgoodresults.

Keyward:“ShuangHuangLianforinjectiong”,anticoxsackievirusactivity,studyofchemicalconstituents,allergicreaction.

前言

“注射用双黄连”是中药抗菌抗病毒的著名方剂,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精制而成的无菌粉末,用于静脉滴注,治疗病毒及细菌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及泌尿系统等急重症疾患,有确切疗效,并于1993年被国家中药管理局列为全国首批中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

目前,对于病毒性感染,抗病毒的化学药物虽有大量研究,但迄今仍无理想药物。由于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与细菌不同,使药物在对病毒产生作用的同时也可杀伤宿主的正常细胞,使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仅有的几种应用于临床的抗病毒药抗病毒谱也较狭窄,只限于一种或几种病毒[1]。1974年,黑龙江省一些医疗单位研制出了“双黄连注射液”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采用清热燥湿之首药黄芩及清热解毒的连翘,金银花,三者相须配伍,收到了良好的疗效。1982年,黑龙江省卫生厅正式批准药厂投产,1990年,哈尔滨中药二厂在国内率先研制出第一个中药粉针剂一“注射用双黄连”。药理研究及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注射用双黄连”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各种球菌和杆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能够解热、抗炎、增强免疫力。由于疗效确切,该药深受广大医患信赖,已成为许多内科及儿科医生手中治疗病毒性感染的锐利武器,使用量逐步扩大,目前己达年6000万支。临床医生在使用“注射用双黄连”的过程中,也将该药用于其它内科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性感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该药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

心肌炎是指心肌中有局部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患者心悸、乏力、恶心、头晕,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则会进入后遗症期,症状多为心功能减退、心率失常、心脏扩大并可能演变为其它心脏疾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轻度心肌炎的临床表

膏t

现较少,诊断较难,故病理诊断远比临床发病率为高。近年来,心肌炎的发病率显著增多,也由于对心肌炎的病原学进一步了解和诊断方法的改进,心肌炎已成为常见的心脏病之一,日益受到重视。导致心肌炎的病原体可为细菌、病毒、霉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或寄生虫等,尤其以病毒性感染为多见,主要为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多种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其中柯萨奇B组病毒为人体心肌炎的首位病原体,心肌炎诊断方法中血清病毒中和抗体的测试即以该种病毒作为常规测试。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以在急性期内直接杀灭引起心肌感染的病毒并配合营养心肌药物为最有效,预后也最好。“注射用双黄连”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过程中,发挥其抗病毒优势,可有效杀灭柯萨奇病毒,控制心肌炎由急性期向后遗症期转变,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消失和心电图的恢复均优于一般的能量合剂,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注射用双黄连”对病毒性心肌炎良好的治疗作用必然有它的物质基础,追踪该药抗柯萨奇病毒的活性部位并研究该药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与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注射用双黄连”由金银花、连翘、黄芩三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化学成分相对比较复杂,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化学成分的来源。

(一)“注射用双黄连”中化学成分的来源

I.金银花中的化学成分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的花蕾,为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抑制溃疡、增强免疫、保肝利胆等功效。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绿原酸(chlorogenicacid)和异绿原酸(isochlogenicacid),除此以外还含有环烯醚萜苷裂环马钱素(secologanin),獐牙菜苷(sweroside),马钱素(109anin),马钱酸(109anicacid),新环烯醚萜苷[2];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3];皂菅类有川续断皂苷乙(discosideB)[4],黄褐毛忍冬苷甲(fulvotomentosideA),

皂苷乙(discosideB)[制,黄褐毛忍冬苷甲(fulvotomentosideA),

无患子皂苷B(sapindosideB),灰毡毛忍冬皂苷甲、乙(macranthoidinA和B),灰毡毛忍冬次皂苷甲、乙(macranthosideA和B),Ⅱ-常春藤皂苷(Q.hederin),等跚;金银花挥发油中主要含有芳樟醇、双花醇、香叶醇、13.苯乙醇、苯甲醇、a一松油醇、丁香油酚、棕榈酸乙酯(ethylpalmitate)、棕榈酸(palmitic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等60多种化合物(6’7’8j;金银花中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如木犀草素.7.O.Q.D.葡萄糖苷(1uteolin?7-O-a-D-glucoside)、木犀草素.7.O.13.D.半乳糖苷(1uteolin一7-O-13-D-galactoside)、槲皮素.3.O.13.D.葡萄糖苷(quercetin一3-O一13一D—glucoside)、金丝桃苷(hyperoside)191、Corymbosin、5-羟基.3’,4’,7一三甲氧基黄酮等【10】。

2.连翘中的化学成分

连翘为木犀科(oleaceae)植物连翘Forsythia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主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小便淋闭等症[11]。近年来,关于连翘及其同属近缘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较多,发现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连翘属植物中主要含有萜类、苯乙醇及其苷类、木脂素类、黄酮类、C。—C,天然醇类和醇、酯、醚、醛、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主要有五个单萜化合物:Q一蒎烯、莰烯、13一蒎烯、对聚伞花烯、柠檬烯;两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Forsythide、Forsythidmethylester[12];三萜类成分有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白桦酯酸(betulinicacid)、熊果酸[13。(ursolicacid)、13一香树脂醇乙酸酉自(B—amyrinacetate)、Iso.bauerenylacetete署Ⅱ20(S)Dammar.24.ene.313.20.di01.3.acetate[14]。苯乙醇苷类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是连翘中的有效成分,包括ForsythosideA[1引、B[16。、C[17|、D、E[181及Acteoside、13.Hydroxyacteoside[19]。C6一C2天然醇类有连翘醇(rengy01)[18]、异连翘醇(isorengy01)、RengyosideA、B、C‘2引、

RengyoxideC18】、Suspenol[21|、Rengyolone[18』、ComosideE18]及Salidroside[20]。木脂素及其苷类主要为木脂内酯和双环氧木脂素,

而T

(matairesin01)、罗汉松苷(matairesinoside)、牛蒡子苷元

(arctigenin)、牛蒡子苷(arctiin)、松脂素(pinoresin01)、松脂素-B-D.葡萄糖苷(pinoresin01.B.D-glucoside)、松脂素单甲基醚

ether)、松脂素单甲基醚.B.D一葡萄糖苷(pinoresinolmonomethyl

(pinoresinolmonomethylether.B.D.glucoside)、表松脂素(epipinoresin01)、表松脂素.4’.B.D-葡萄糖苷(epipinoresinol一4’.B.D.glucoside)[22]。黄酮类化合物有槲皮素、芦丁、异槲皮索、紫云英苷乜3.2引。连翘的挥发油主要存在于连翘种子(连翘心)中,含量在4%以上,除上面提到的五个单萜化合物以外,醛酮部分有樟脑、香叶醛等;醇酯醚部分有龙脑、a一萜品醇、黄樟醚等[2引。药理实验证明,连翘种子挥发油具有显著而稳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26j。

3.黄芩中的化学成分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史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泻火、除湿热、止血、安胎之功效,临床广泛用于肺炎、肝炎、慢性支气管炎、化脓性感染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黄芩属植物的根中含有多种黄酮类成分,包括黄芩素、汉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葡萄糖醛酸苷等;近年来又分离得到新克罗烷型的二萜类成分,按其骨架可分为两大类,即二萜内酯和双环氧二萜[27-31];1981年高木修造从黄芩根的微量成分中得到了黄芩属的第一个苯乙醇苷Martynoside[3副,1991年KikuchiY等又从平卧黄芩的根和地上部分得到了包括Martynoside在内的五个苯乙醇苷[33];1975年Klaus等从新鲜的高黄芩中分离得到两个环烯醚萜昔类化合物:1O.桂皮酰基.梓醇苷和1O.(4.羟基桂皮酰基)一梓醇苷c34];1988年KuoYueh-hsiung从黄芩属植物半支莲中分离出了齐墩果烷型的半支莲三萜酸,为3a.2,4一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135】;1987年,LinYunlian从半支莲中得到一个生物碱【36];另外,从黄芩的根中还得到了B一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及苯甲醇等成分∞引。

前t

!!!=!==!}=j===E==≈======≈=!≈=!=!=!!==≈=一

(二)中药针剂的过敏问题

过敏反应是体液性和(或)细胞性免疫反应造成的组织损伤

或疾病的总称,一般多将其分为四型:1型(速发型过敏反应)、2型(细胞毒型、溶细胞型)、3型(免疫复合物型、血管炎型)、4型(迟发型、细胞免疫型),临床上多见l型过敏反应。该类型的过敏反应的抗体为IGE,它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并牢固的结合在细胞的表面,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与抗体形成复合物时,立即导致这些细胞出现脱颗粒现象,释放出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等,从而使机体出现各种过敏反应症状。

一般的讲,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1)异己性:机体只对那些与自身组织成分结构不同的物质产生免疫反应。

(2)分子大小:~般认为,分子量小于10000的物质,免疫原性就很弱了,但也有个别现象,分子量小于1000时还有免疫原性。最强的免疫原是分子量100000以上的大分子量蛋白质。

(3)天然蛋白质免疫原性较强,多糖、多肽及某些人工聚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作为抗原。

(4)半抗原本身没有免疫原性,当它们与某些大分子物质结合

复合物时则引起动物产生抗体,具有了免疫原性。

药物致敏一般多为半抗原性,须与体内抗原性成分结合,多数情况是与体内的血清蛋白结合而致敏;但另一方面,不少药物的致敏是由于药物的提纯不够,使药物的半抗原性分子与所含杂质中的蛋白质或其它高分子杂质结合而成为全抗原,大大加强了致敏性,各种杂质本身也可能成为致敏的决定因素[381。中药制剂,尤其是中药复方制剂,因其所含成分非常复杂,使得致敏成分变得得难于分析,但致敏物质也应符合上面所述的免疫原性原则。中药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鞣质、果胶、淀粉、树脂等在工业生产中多作为杂质除去,但传统提取精制方法,如醇提取法、水提醇沉法、酸碱法、絮凝剂等方法不可能完全去除上述物质,故残留的少

前‘t

量甚至是微量的大分子物质则有引发过敏反应的可能;中药中的其它小分子物质,成分复杂,结构各异,有可能作为半抗原致敏。中药针剂由于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致敏的几率和强度均大大增强。目前市场上常用的中药针剂多数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致敏问题,有关这方面的报导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注射用双黄连”的过敏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皮肤反应、过敏性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皮肤反应中以皮疹为最常见,用药后出现局部瘙痒,针头大小的丘疹或红斑,继而丘块延及全身,并伴有皮肤潮红,烦躁不安。皮疹反应一般症状较轻,对机体损伤较小,大多数经过对症处理或仅仅停药,数小时内即可恢复正常。过敏性哮喘和血管神经性水肿也与过敏发生后的血管通透性增高有关,并常和其它过敏症状,如皮疹、发热等相伴随。过敏性休克是对机体危害最大的过敏反应,更易发生于过敏体质人群、机能发育不全的儿童和体弱的老人,虽然发生率较低,但来势较快,不易预见,处理不及时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3引。

中药针剂的过敏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用药安全,本文通过拆方实验、豚鼠致敏实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对“注射用双黄连”的致敏部位及致敏成分进行了初步探讨。

“注射用双黄连”抗柯萨奇病毒活性舌p位的筛选

一。注射用双黄连”抗柯萨奇病毒活性部位的筛选1.抗病毒活性部位的糖分离

A(1

氯仿(A)、醋酸乙酯(B)、层。2209)

将得到的A、B、C、D四个部分挥干溶剂,称重备用。

2供试样品的制备取A、B、C三个部分以水:甘油(10:1充分溶解,定容至100ml,D直接浓缩并定容至100ml。

3实验方法

(1)用胰酶EDTA消化液消化Hep.2细胞生长液,制成2×105/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微量细胞板,每孔0.2ml,置37℃、5%CO,培养箱中培养,直至孔中细胞长成细胞单层,备用。(2)将CVB,病毒用维持液稀释至200TCID。o/O.05ml,接种于已长成细胞单层(弃去生长液)的微量细胞板孔中,每孔接种病毒稀释液O.05ml。置37℃,5%CO,培养箱中吸附2小时,同时设细胞对照(至少四孔),加0.05ml维持液。

(3)受检制剂A、B、C、D分别用维持液稀释成不同浓度的药物稀释液,分别加入已吸附病毒的细胞孔中,每孔0.15ml(每个浓度至少四孔),病毒对照孔和细胞对照孔分别补加0.15m1的维持液。将微量细胞板放置于33℃,5%CO,培养箱中培养,利用倒置显微镜逐日观察细胞病变(CPE)情况,连续观察5天。、

“注射用双黄连”抗柯萨奇,肃毒活性蕾芦位的硼f选

4实验结果

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A、B、C、D四个部分对柯萨奇病毒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在A、B、C、D四个部位中,B部位抗CVB3的效果最佳,其次为C,再次为D,A部位抗CVB3效果最差,见表1-1~表1—4。

表1-1。注射用双黄连”供试品A抗CVB3实验结果

鎏鏖!坐g熊!!!:丝!:!!!:堑!:!!!:!!!:!!

CPE4—4—4抖+4++++4++++4++++

病毒对照细胞对照4++++d——

供试品A在浓度为1.32mg/ml时可完全防止CVB,对细胞的损伤,计算得出供试品A50%抑制CVB3致CPE的浓度为0.93mg/ml。

表1-2。注射用双黄连”供试品B抗CVB3实验结果

鎏鏖!翌受里!!!:!!Q:!iQ:Q!!:!!Q:!!!:!!

CPE4——4——4+++4++++4++++4++++

病毒对照4+卅

细胞对照4一

供试品B在浓度为O.16mg/ml时可完全防止CVB,对细胞的损伤,计算得出供试品B50%抑制CVB3致CPE的浓度为0.12mg/ml。

表1-3。注射用双黄连”供试品C抗cⅦ,实验结果

蓬鏖!墼也!!!:丝!:!!!:!!!:堕!:塑!:!!

CPE4—4—4+++4++++4++H4_}+++

病毒对照4卅+

细胞对照4一

供试品c在浓度为0.26mg/ml时可完全防止CVB,对细胞的损伤,计算得

13

表1_4。注射用双黄连”供试品D抗CVB3实验结果——————————————————————————————————一

浓度(mg/m1)1.650.820.410.21O.10———————————————————————————————————~一

0.05

CPE4—4~3—1+++4++++4++十+4++++病毒对照4+卅

细胞对照4一——————————————————————————————~_

供试品D在浓度为0.82mg/ml时可完全防止CVB3对细胞的损伤,计算得

出供试品D50%抑制CVB3致CPE的浓度为0.33

mg/m1。

注:+实验所用CVB3为200TCID。gO.05m1。

’计算得出供试品A、B、C、D

50%抑制CVB3致CPE的浓度分别为0.93、0.12、O.19、0.33(mg/m1)。

+“一”表示无细胞病变,“+~~++++”表示不同程度的病变,表中的阿

拉伯数字表示细胞板孔数。

14

“注射用双黄连”抗柯萨奇病毒活性部位化掌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餐定

二。注射用双黄连”抗柯萨奇病毒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一)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双黄连粉

次萃取

氯仿层醋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水层

醋酸乙酯层(449)

晶I(8mg)晶lI(15mg)晶III(8mg)晶Ⅳ(6mg)晶V(10mg)晶Ⅵ(15mg)晶Ⅶ(20mg)晶Ⅷ(20mg)

正丁醇层(280g)

晶Ⅷ(13mg)晶Ⅸ(100mg)晶X(67mg)晶XI(80mg)晶Ⅻ(20mg)晶XIII(120mg)晶XIV(10mg)

以上为提取分离流程图,醋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经梯度洗脱后再经过反复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得到

15

上述结晶,详见表2。

表2从注射用双黄连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一览表

编号名称结构式鉴定方法

晶I晶II晶III晶Ⅳ晶V连翘脂素

(phillygenin)

B_谷甾醇

(B—sitoster01)胡萝h苷

(daucosteml)

齐墩果酸

(oleanolicacid)

联苯二酚

(2,2’-phenyldi01)

晶Ⅵ(+)松脂素

(piresin01)晶Ⅶ汉黄芩素

(wogonin)

∥乏“

。/0+V

kh

6爸

八哎

.o\夕

oc№

”敲归

16

mp.

1H-NMR

”C.NMR

mp

TLC

mD.

IR.TLC

mD.

1H.NMR.

‘3C.NMR.

mp.

1H—NMR

13C.NMR

mp?

1H-NMR.

13C.NMR

mp.IR.

1H-NMR

13C.NMR

晶Ⅷ黄芩苷

(baicalin)

晶Ⅸ连翘苷

(phillyrin)

晶X对苯二酚

(hydroquinone)

晶Ⅺ

对羟基苯乙酸

(p-hydroxyphenyl

aceticacid)

晶Ⅻ香草酸

(vanillicacid)

晶XIII连翘醇

(rengyn01)

晶XIV连翘酯苷A

CforsythosideA)

正y№吨00“

No"

q。,

Ⅳ“

。八/卜/

mp?

TLC

mp.

1H-NMR

13C.NMR

mp.IR

1H.NMR

mp.IR.

1H奇洲R

13C-NMR

mp.

1H-NMR

13C_NMR

mp?

1H—NMR

13C.NMR

mp.

1H.NMR

13C_NMR17

铲∥。审

p。

(二)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晶Il无色针状结晶(甲醇重结晶),mp.133—134℃。13C-NMR谱中在109.150区域有12个不饱和碳信号,为芳香碳信号,提示分子中可能有两个非对称苯环存在。1H-NMR谱中:3.88(9H,S)为连氧碳上的氢信号。13C。NMR谱中55.93为三个连氧碳信号,推测两个苯环上可能含有三个孤立甲氧基存在。13C.NMR信号中除去两组苯环信号及三个甲氧基信号外还有六个脂肪碳和连氧碳信号,所以初步推断晶I由两个苯丙素构成的木脂素。将晶I与文献中【40】的连翘脂素1H-NMR、13C.NMR相对照,数据基本一致。因此鉴定此化合物为连翘脂素(phillygenin)。

晶IIl无色针状结晶(石油醚重结晶),mp.138-140"C。Libermarm.Burchard反应阳性。薄层检查斑点颜色、&值与13一谷甾醇一致,与对照品B.谷甾醇混合熔点不下降,确定晶II为13.谷甾醇(B.sitoster01)。

晶rrr.白色粉末,mp.305-306。C,Molish反应阳性,用0.1N盐酸水解后薄层色谱检出B.谷甾醇(与晶II一致)和葡萄糖存在。IR光谱对照与胡萝卜苷一致,确定为胡萝卜苷(daucoster01)。

晶IV:白色无定形粉末,mp.300.303。C,Libermann.Burchard反应阳性。1H-NMR谱中,高场区O.7.1.3之间有七个甲氧基信号,53有一个孤立的烯氢信号;13C-NMR谱中,122.7、143.6有两个烯碳信号,183.1给出羰基碳信号,初步判断为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将晶Ⅳ的1H-NMR和”C.NMR数据与文献中【13】齐墩果酸的光谱数据相对照,基本一致,因此鉴定为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

晶V:无色针晶,nap.108—110。C。IR光谱示有羟基(3426),苯环(1466、757)及C.0振动(1006、1078),1H.NMR谱中,7.95(1H,d,J=7.9Hz)、7.75(1H,d,J=7.9Hz)、7.47(1H,t,J=7.2Hz)、7.35(1H,t,J--7.2I/z)示邻苯二取代结构,BC—NMR谱中有四个

芳香碳信号和一个连氧碳信号且前者强度较大,推测为具有对称结构的二含氧取代联苯化合物,将晶V的1H.NlVlR和13C—NIVIR数据与文献中[4012,2’.联苯二酚的光谱数据相对照基本一致,故鉴定为2,2’.联苯二酚(2,2’.biphenyldi01)。

晶Ⅵ:白色无定形粉末。1H-NMR谱中,6.8.7.0为苯环上的6个H,3.9(6H,S)处为2个OCH,信号。13C-NMR谱在100—150区域内有6个芳香碳信号,50—100区域内有4个脂肪碳及连氧碳信号,其中的55.9为甲氧基的信号,提示该化合物可能为对称的双环氧木脂素类,3和3’位为甲氧基,4及4’位可能为羟基取代,晶Ⅵ的1H.NMR和13C-NMR数据与文献中【22】松脂素的光谱数据相对照基本一致,因此鉴定为松脂素(pinoresin01)。

晶Vlh黄色针状结晶,mp.202.203℃。IR光谱示有羟基(3000.3500),甲基(2962,1452),羰基(1659)及苯环(1610,】583,1512)。”C.NMR谱中181.9,163.1,104.7为黄酮的C.2,C.3,C.4位信号,且3为无羟基取代。1H.NMR谱中,8.0(2H,m)和7.5(3H,m)处为B环的5个H,6.7(1H,S)为C.3.H,6.2(1H,S)可能是6位或8为的H,A环有.OH(5-OH,12.4ppm,S)和.OCH,(3.8ppm,S)取代。13C-NMR谱中,131.4,130.9(季碳),128.7,125.8为无取代B环的芳香碳信号,156.9、156.5、149.4为3个连氧芳香碳信号,晶Ⅶ初步推测为5,7.二羟基.6(或8).甲氧基黄酮。EI.MS谱中给出分子离子峰284,269(M.CH,),241(M.CH3-CO),黄酮类典型碎片A。(A环二羟基.甲氧基取代)的脱水峰167,139(A..H20-CO)以及103(Bl,B环无取代)。将晶Ⅶ的1H.N/VlR与13C.NMR数据与文献中【411汉黄芩素相对照基本一致,故鉴定为汉黄芩素(wogonin)。

晶Ⅷ;黄色针状结晶,mp.220.223℃。Molish反应阳性,薄层检查斑点颜色和Rf值与对照品黄芩苷一致,两者混合后熔点不下降,因此鉴定为黄芩苷(baicalin)。

nix.无色针状结晶(甲醇重结晶),mp.155—156。C,Molish反应

“注射用双黄连”抗柯萨奇病毒活性舌F位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阳性,稀硫酸水解之后,以薄层色谱检查其苷元部分,Rf值与连翘脂素(晶IV)一致,糖部分用纸色谱检查证明含有葡萄糖。”C—NMR谱比晶Ⅳ多出6个碳信号,其化学位移值分别为100.3、73_3、76.9、69.8、77.1、60.8。进一步证明该化合物为连翘脂素与葡萄糖形成的苷。将晶Ⅸ的1H-NMR、”C.NMR数据与文献中f40】连翘苷相对照基本一致。因此鉴定晶Ⅵ为连翘苷(phillyrin)。

晶X:无色针晶,mp.170—172。C。IR光谱示有羟基(3376),苯环(1513、1469、830)。1H-NMR中只有两个单峰:8.64(2H,s)、6.55(4H,s),为1,4-二取代苯结构,且取代基均为羟基(即对苯二酚),其IR谱和1H.NMR谱与文献中【42】的对苯二酚相对照基本一致,鉴定为对苯二酚(hydroquinone)。

晶XI:无色针状结晶(甲醇重结晶),mp.154.156℃。IR光谱示有羟基(3180)、羰基(1694)、苯环(1600,1515)、亚甲基(1457)。1H.NMR(DMSO-d6)谱中,6.68(2H,d,J=8.4),7.02(2H,d,J=8.4)示1,4一二取代苯结构,3.40(2H,S)为与一吸电基团相连的CH,。13C—NMR谱中115-160区域有6个碳信号,为苯环上的碳信号。173.2处为羧基碳信号,39.9处为亚甲基碳信号,从化学位移上判断该亚甲基不是连氧碳,可能位于苯环和羧基之间,推断该化合物为对羟基苯乙酸,其光谱数据与文献[421对照基本一致,故鉴定为对羟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aceticacid)。

晶gl,白色针晶,mp.210.212℃。1H-NMR示1,2,4.三取代苯特征,12.43(1H,brs)、9.86(1H,s)、3.80(3H,s)分别为.COOH,.OH,.OCH,的氢信号。13C.NMR谱中一共有8个碳信号,110~160之间为苯环上的6个芳香碳信号,167为羰基信号,55为甲氧基信号。将晶Ⅻ的光谱数据与文献中【42】香草酸相对照基本一致,因此鉴定为香草酸(vanillicacid)。.

晶XIII,无色针状结晶(乙酸乙酯重结晶),mp.122.124。C。从13C.NMR中可以看出分子中共有八个碳信号。68.60,68.44,57.23为三个连氧碳信号,35.12,30.70均为两个重叠的碳信号,提示分

20

网络安全 论文

计算机病毒漫谈 作者:吴位川(编号19) 【摘要】: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计算机技术进入了飞速发展期,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仅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给人们的生产带来了效率,还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但是,计算机病毒的出现却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危害,这种种类繁多的、破坏性越来越大的计算机病毒,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本文主要介绍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希望为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 【Abstract】 Computer technology after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 not just to people's lives has brought convenience to people's production efficiency,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science and te 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However, the emergence of computer vi ruses and security of computer systems has posed a serious danger that this endless and increasing ly destructive computer viruses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duction losses caused by growing. To guard against computer viruses and th e emergence of technology and the measures taken to effectively curb the wanton attacks of comp uter viruses. In this paper,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 viruses, the depth on the computer virus p revention technology 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computer viruses, computer virus prevention 计算机病毒通常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就好像生物病毒一样,它具有独特的自我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但又常常难以根除。病毒是一种让人可怕的东西,生物病毒通常是指一种可以在其它生物体间传播并感染生物体的微小生物。这里我们所说的计算机病毒与平时所说的生物学病毒作用差不多。计算机病毒实际上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这种程序会寄生在其它文件中,而且会不断地自我复制和传染给别的文件,并且能在计算机中进行破坏和捣乱,对计算机中的数据总是尽最大可能的窃取和破坏。 计算机病毒和生物学病毒是一样的,都有其独特的从生成开始到完全消亡的生命周期过程。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由如下几个周期组成:开发期、孕育期、潜伏期、发作期、发现期、消化期、消亡期。精通计算机编程语言的人一般经过几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开发出一个计算机病毒。开发出的计算机病毒通常都是一些为了某种目的想搞计算机破坏的个人或者组织。在孕育期时,计算机病毒开发者经常会将这些含有计算机病毒的程序放在一些容易散播的地方。通常的方法是放在一些论坛,软件下载网站,游戏软件里面等等。而在潜伏期当中,计算机病毒会不断地进行繁殖和传染。一个设计完善的计算机病毒

双黄连口服液(儿童型)治疗外感引起的儿童扁桃体炎疗效观察

双黄连口服液(儿童型) 治疗外感引起的儿童扁桃体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双黄连口服液(儿童型)治疗外感引起的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外感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患儿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双黄连口服液(儿童型)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小儿咽扁颗粒治疗,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双黄连口服液(儿童型)治外感引起的儿童扁桃体炎疗效较好,口感好,顺应性高。 [关键词]双黄连口服液(儿童型);小儿咽扁颗粒;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是儿科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包括A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双黄连对这类细菌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1,2],双黄连口服液(儿童型)是在双黄连口服液基础上调整处方量制成的,专门针对儿童服用的双黄连制剂,由金银花、黄芩、连翘3味中药组成,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作用。本研究观察了双黄连口服液(儿童型)和小儿咽扁颗粒治疗外感引起的扁桃体炎患儿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儿科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外感引起的小儿扁桃体炎的患儿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5-7岁,病程0.5-2天,双侧扁桃体Ⅰ~Ⅲ度肿大。对照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6.5岁,病程0.5-1.5天,双侧扁桃体Ⅰ~Ⅲ度肿大。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程度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双黄连口服液(儿童型,10ml/支,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病毒的特性

1.病毒的特性 2.病毒的本质: 病毒属于微生物界,其不同于其他微生物的特性包括: (1)病毒一般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而其他微生物,包括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则都同时含有两种核酸。 (2)病毒通过基因组复制和表达,产生子代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随后装配成完整的病毒粒子;而其他微生物,则是核酸和许多其他组成成分一起参与生长、增殖过程,并常以二 分裂或类似的方式进行。 (3)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具备其他生物“产能”所需的遗传信息,因此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类和产能机构,并借助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构复制其核酸以及合成由其核酸 编码的蛋白质,乃至直接利用细胞成分。可以这样认为,病毒的生物合成实质上是病毒 遗传信息控制下的细胞生物合成过程。 (4)某些RNA病毒(反转录病毒)的RNA经反转录合成互补DNA(cDN A1℃)与细胞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胞DNA的复制而增殖,这就是所谓的DNA前病毒。 (5)病毒没有细胞壁,也不进行蛋白质、糖和脂类的代谢活动,因此对于因干扰微生物的这些代谢过程而影响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抗生素,具有明显的抵抗力。 病毒的定义: 病毒属于最小的生命形态,是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复制的微生物。当然这是指自然状态的病毒而言,因在人工实验条件下,人们已经掌握在无细胞(cell-free)系统中复制病毒的技术。2.病毒的起源:是指病毒的来源及其演化 关于病毒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假说: (1)认为病毒是原始生物物种的后裔; (2)认为病毒来源于细胞核酸; (3)认为病毒是某些较高级微生物的退行性生命物质 3.病毒的形态结构: 病毒形态是指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病毒的大小、形态和结构。 一个简单的病毒粒子,实质上只是一团遗传物质(DNA或RNA)和它外围的一层蛋白外壳。这层蛋白外壳就是衣壳,具有保护病毒核酸的作用,同时也是病毒核酸有一个宿主细胞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细胞的工具。衣壳和核酸一起总称为核衣壳。在某些病毒,核衣壳就是病毒粒子。但在结构比较复杂的病毒中,则衣窍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富含脂质的外膜,即囊膜。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在囊膜和核衣壳之间还有一层病毒特意的内膜蛋白,即M蛋白。囊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来自宿主细胞,大多是核衣壳在感染细胞内穿越核膜或在感染细胞表面“出芽”时有细胞获得。

双黄连口服液说明书

dual yellow oral liquid manual please read the instructions carefully, purchase and take dual yellow oral liquid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or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hysician. 【drug name】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 shuang huang lian kou fu ye 【ingredients】flos lonicerae, radix scutellariae, fructus forsythia. auxiliary materials are sucrose, essence, purified water 【characters】brown clear liquid with sweet and bitter taste 【indications】dispelling wind,clearing heat and removing toxicity.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influenza due to wind-heat, with the symptoms like fever, cough and sore throat. 【specification】10 ml per vial 【usage and dosage】orally two vials each time and three times a day; children reduce the dosage or follow doctor’s advice. 【adrs】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fter taken dual yellow oral liquid’s are as belows: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auses a reduction in symptoms the next day, but develops cutaneous pruritus on the body, and skin rash; moreover, develops maculopapule of all sizes. 【contraindication】not sure yet. 【notes】 1.avoid tobacco, alcohol and spicy, cold, greasy food. 2.avoid to take tonic medicine at the same time 4.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high blood pressure, heart disease, liver disease, kidney disease and other serious chronic diseases should tak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hysician. 5.children, pregnant women, lactating women, the elderly should tak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hysician. 6. patients with body temperature above 38.5 ℃ should go to the hospital. 7. taken oral liquid after three days without relief of symptoms, patients should go to hospital. 8. prohibit to take if hypersensitivity to the liquid and belong to allergic constitution. 9.prohibit to take i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 is changed. 10.children must take under adult’s supervision. 11.keep the liquid out of reach of children. 12.if now using other drugs, please consult your physician or pharmacist before using this product. 【drug interactions】if taken with other drugs, may occur drug interactions, please consult your physician or pharmacist.篇二:10ml双黄连口服液说明书 篇三:年产3000万支10ml双黄连口服液说明书 学校学院专业班级组员日期 年产3000万支10ml双黄连口服液 生产车间工艺设计说明书 大学中药学院

有关于计算机病毒论文范文

有关于计算机病毒论文范文 一、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一)非授权性 正常的计算机程序,除去系统关键程序,其他部分都是由用户进行主动的调用,然后在计算机上提供软硬件的支持,直到用户完成 操作,所以这些正常的程序是与用户的主观意愿相符合的,是可见 并透明的,而对于计算机病毒而言,病毒首先是一种隐蔽性的程序,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对其是不知情的,当用户使用那些被感染的 正常程序时,这些病毒就得到了计算机的优先控制权,病毒进行的 有关操作普通用户也是无法知晓的,更不可能预料其执行的结果。 (二)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影响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其破坏性是不言而喻的。这种病毒不仅会对正常程序进行感染,而且在严重的情 况下,还会破坏计算机的硬件,这是一种恶性的破坏软件。在计算 机病毒作用的过程中,首先是攻击计算机的整个系统,最先被破坏 的就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一旦被破坏,用户的其他操作都是 无法实现的。 二、计算机病毒网络传播模型稳定性 计算机病毒网络的传播模型多种多样,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只对计算机病毒的网络传播模型———SIR模型进行介绍,并对其 稳定性进行研究。SIR模型的英文全称为Susceptible-Infected-Removed,这是对SIS模型的一种改进,SIR模型将网络中的节点分 为三种状态,分别定义为易感染状态(S表示)和感染状态(I)状态, 还有免疫状态(R)表示,新增加的节点R具有抗病毒的能力。因此, 这种模型相对于传统的SIS模型而言,解决了其中的不足,也对其 中存在的病毒感染进行了避免,而且阻碍了病毒的继续扩散。图一 即为病毒模型图。在这个图中,β指的是被病毒感染的概率,γ表

双黄连口服液的质量分析

双黄连口服液的质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对照品对照法和对照药材对照法鉴别复方制剂中药材的方法。 2.掌握双黄连口服液中金银花、黄芩和连翘的质量检验方法。 二、仪器与试药 1.仪器 美国PE-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KQ-300E型超声波清洗器 Mettler AL204电子天平ZF-2型三用紫外仪HHS型电热恒温干燥箱 容量瓶规格:25mL 移液管规格:25mL 滤纸规格:直径10cm 研钵硅胶G薄层板聚酰胺薄膜(5cm×7cm) 2..试药 双黄连口服液规格:每支装10mL 黄芩苷、绿原酸对照品连翘对照药材乙醇二氯甲烷甲醇硫酸醋酸 三、实验原理 采用对照品对照法和对照药材对照法分别鉴别双黄连口服液中的金银花、黄芩和连翘三味主药。 四、实验内容 【处方】金银花375g 黄芩375g 连翘750g 【制法】以上三味,黄芩切片,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并在80℃时加入2mol/L盐酸溶液适量调节PH值至1.0~2.0,保温1小时,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加6~8倍量水,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再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用2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乙醇洗至PH值7.0,挥尽乙醇备用;金银花、连翘加水温浸半小时后,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蜜度为1.20~1.25(70~80℃测),冷至40℃时缓缓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残渣加75%乙醇适量,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黄芩提取物,并加水适量,以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搅匀,冷藏(4~8℃)72小时,滤过,滤液加入蔗糖300g,搅拌使溶解,再加入香精适量并调节PH值至7.0,加水制成1000mL,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 【鉴别】(1) 取本品1mL,加75%乙醇溶液5mL,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绿原酸对照品,分别加75%乙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 (5cm×7cm)上,以醋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 取本品1mL,加甲醇5mL,振摇使溶解,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连翘对照药材0.5g,加甲醇1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甲醇(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数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pH值应为5.0~7.0(附录Ⅶ G)。

计算机病毒防治论文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学年论文 题目:计算机病毒未来的发展趋势学院: 姓名: 专业: 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计算机病毒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自计算机病毒出现至今,计算机病毒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头号敌人,其威胁大大超过了以往的种手段,而且计算机病毒无孔不入,种类繁多,花样百出,使人防不胜防。为防范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左海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保证信息安全,我们必须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趋势 前言 当今世界,网络化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也拉进了威胁的距离。在信息技术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信息安全领域一方面成为对抗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抗击信息侵略的重要屏障,另一方面,也可能对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安定与繁荣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信息安全领域正在成为“生死之地,存亡之地”,成为一个严峻的战略问题呈现在世界各国面前。而随着计算机和因特网广泛而迅速的普及与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计算机病毒已成为信息安全领域中严重的威胁。计算机病毒的出现既是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也可以在政府机构的指导下反其道而行之,成为一种“以毒攻毒”的信息对抗手段而应用服务于国家安全。因此,我们了解计算机病毒发展趋势,切实保护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完整形、可用性、有效性,维护信息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有着重大意义和实用价值。下面,笔者从计算机病毒的含义和它的主要危害着手,探讨当今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 一、计算机病毒的含义和危害 (一)计算机病毒的含义

1983年科学家的实验室里后,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经历了“不以为然→谈毒色变→人人喊打→泰然处之”4个阶段。期间,计算机病毒的含义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目前国内最权威、最具有法律效应的计算机病毒含义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4年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7号)所描述的内容:计算机病毒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具备了“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这几大要素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都可称之为计算机病毒。(二)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谈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很多人对此都或多或少有所认识。简单地说,计算机病毒主要有以下四大危害:一是攻击性,包括攻击各种可执行文件、数据文;攻击内存,大量占用和消耗储存空间,占用CPU时间,阻挠和影响内存中常驻程序的正常运行,造成进程堵塞,浪费和消耗系统资源,降低系统操作和运行速度。二是侵占和删除储存空间,破坏计算机数据:如大面积清除数据文件,更改文件名称和内容、对文件加密,改变系统文件,格式化磁道、扇区甚至整个磁盘等。三是阻塞网络,造成网络瘫痪,如发生在1998年底的名为“happy99”的计算机病毒通过因特网广发传播而使全球计算机网络和网络用户深受其害。四是盗版、造成信息泄露等。 二、计算机病毒的发展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有很强破坏和感染力的计算机程序,是一种能够通过修改程序,并把自己的复制品包括在内去感染其它程序,或者说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能把自己精确拷贝或者有修改的拷贝到其它程序中的程序。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史几乎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史,计算机刚刚诞生,就有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1949 年,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便定义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即一种“能够实际复制自身的自动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贝尔实验室里,3 位年轻的程序员编写了一个名为“磁心大战”的游戏,游戏中通过自身复制来摆脱对方的控制,这就是“病毒”的第一个雉形。70年代,美国作家雷恩在其出版的《PI 的青春》一书中构思了一种能够自我复制的计算机程序,并第一次称为“计算机病毒”。

病毒的主要成分

病毒的主要成分 一、病毒的结构 包膜:蛋白质、多糖、脂类 是某些病毒在成熟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以出芽方式向宿主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成分。 有包膜的病毒体称为包膜病毒,无包膜的称为裸露病毒。 包膜的主要作用:维持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 核衣壳:1、核心:核酸 2、衣壳:包绕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衣壳具有抗原性,是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可保护病毒核酸免受环境中核酸酶或其他影响因素的破坏,并能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有以下类型:螺旋对称性,20面体对称性,复合对称性。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和功能 1、病毒核酸:DNA或RNA,是主导病毒感染、增殖、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部分核酸偶感染性。 2、病毒蛋白质:病毒的主要成分,约占病毒体总重量的70%,由病毒基因组编码,具有病毒的特异性。 3、脂类和糖:脂质主要存在包膜中。

病毒的致病作用 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㈠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1、杀细胞效应: 2、稳定状态感染:不具有杀细胞效应的病毒引起的感染 ⑴细胞融合:其结果是形成多核巨细胞或合胞体。 ⑵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病毒感染的细胞膜上常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新抗原。 3、包涵体形成: 4、细胞凋亡: 5、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㈡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通过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诱发免疫反应损伤机体。 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病毒的包膜蛋白、衣壳蛋白均为良好的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3、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 4、免疫抑制作用:某些病毒感染可抑制免疫功能。 ㈢病毒的免疫逃逸

双黄连口服液的功效与作用

双黄连口服液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双黄连口服液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很陌生,实际上它是一种中药方剂。今天大家就一起来聊聊双黄连口服液的功效与作用等相关小常识。 【处方】 金银花375g 黄芩375g 连翘750g 【性状】 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 【炮制】 以上三味,黄芩切片,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并在80℃时加入2mol/L 盐酸溶液适量调节PH值至1.0~2.0,保温1小时,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加6~8倍量水,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值至7.0,再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用2mol/L 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乙醇洗至PH值7.0,挥尽乙醇备用;金银花、连翘加水温浸半小时后,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蜜度为1.20~1.25(70~80℃测),冷至40℃

时缓缓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残渣加75%乙醇适量,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黄芩提取物,并加水适量,以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搅匀,冷藏(4~8℃)72小时,滤过,滤液加入蔗糖300g,搅拌使溶解,再加入香精适量并调节PH值至7.0,加水制成1000ml,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规格】 每支装10ml 【贮藏】 密封,避光,置阴凉处。 【摘录】 《中国药典》

计算机病毒论文

湖南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病毒论文 题目:《计算机病毒产生及其危害》 班级: 学号: 姓名: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及其危害 摘要:本文基于目前计算机病毒领域各类研究研究报告及文刊的研究成果,较为系统地剖析和概括计算机病毒在当前时代基础的特点以及危害问题。论文在领域先驱的探索和研究中,较为细致的提出作者对于当下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及危害做了着重解析,力图透过起因来启发防治之举措。作者仅是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论文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但由于学生才疏学浅,各方各面都未能达大境界,因而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希冀能得到指正和学习。 Summary: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computer viruses all kinds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 reports and text published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generalization of computer viruses in the current era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vention of problem. Papers pioneer in the field o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the more detailed of the proposed focus on parsing, trying to do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computer virus through the prevention of the causes to inspire initiatives. Of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only, the thesis is comple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nstructor, but because the student Caishuxueqian, on all sides failed to reach the big state, and therefore inevitable errors of omission, hoping to get corrected and learning. 关键字:计算机、病毒、特点、危害。 引言: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为:“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此定义具有法律性、权威性。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有三个宏观原因:

双黄连口服液生产工艺规程

双黄连口服液 工 艺 规 程 *******有限公司

双黄连口服液工艺规程 1目的:建立双黄连口服液的生产工艺规程,形成双黄连口服液的生产总则,使生产能按规定的工艺程序进行。 2适用范围:适用于双黄连口服液的生产全过程。 3责任者:口服溶液剂生产线生产人员负责实施,生产部及质保部负责监督。4正文: 一、产品概述: 通用名:双黄连口服液 商品名:/// 剂型: 口服溶液剂 规格: 250ml/瓶 包装规格:250ml/瓶×30瓶/件 批准文号:待批 二、处方和依据 处方:

每批投料量(75000ml) 处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0年版二部

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提取部分: 图示: 一般生产区 100,000

制剂部分: 图示: 一般生产区 100,000级洁净区

四、生产过程及工艺条件 中药前处理过程: 1. 依据配料单对药材进行验收,核对其品名、数量、规格、件数、批号、质量、日期等,确认后,开始下列步骤。 2. 投料量为处方量的整倍量,但不超过多功能提取罐80%的量。批次划分以多功能提取罐一次为标准 3.提取、浓缩:金银花、黄芩、连翘3味,黄芩切片,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并在80℃时加入2mol/L盐酸溶液适量调节pH值1.0~2.0,加温1小时,静止12小时,滤过,沉淀加6~8倍量水,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0,再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用2mol/L盐酸溶液调pH值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乙醇洗至pH值至7.0,挥尽乙醇备用。金银花、连翘加水温浸0.5小时后,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70~80℃测),冷至40℃时缓慢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残渣加75%乙醇适量,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黄芩提取物,并加水适量,以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搅匀,冷藏(4~8℃)72小时,做好原始记录。 C2 × V1 V = --------- C1 - C2 V为需加入浓乙醇体积(ml);V1为浓缩药液的体积(ml);C1为加入乙醇的浓度(%);C2为所需达到的含醇量(%)。

关于计算机病毒论文

关于计算机病毒论文 摘要: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 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广义的计算机病毒还包括逻辑炸弹、特洛伊木马和系统陷阱入口等。 关键词:计算机;防范;病毒 1病毒的起源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1计算机病毒的程序性(可执行性):计算机病毒与其他合法程 序一样,是一段可执行程序,但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程序,而是寄生 在其他可执行程序上,因此它享有—切程序所能得到的权力。 2.3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 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潜伏期长,可以在几周或者几个月 甚至几年内隐藏在合法文件中,对其他系统进行传染,而不被人发现。有的可以长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而不发作,等达到激发条件后,就发作并破坏系统。 2.4计算机病毒的可触发性: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 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 2.5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破坏力大。系统被病毒感 染后,病毒一般不即时发作,而是潜藏在系统中,等条件成熟后, 便会发作,计算机病毒一旦发作,轻则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重则 破坏磁盘数据、删除文件,甚至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瘫痪。 2.6攻击的主动性:病毒对系统的攻击是主动的,计算机系统无 论采取多么严密的保护措施都不可能彻底地排除病毒对系统的攻击,而保护措施仅是一种预防的手段而已。

2.8隐蔽性:病毒可以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感染计算机而不被人 察觉,等到发现时,就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 3计算机病毒的技术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设计计算机的目标主要是追求信息处理功能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而对于安全问题则不够重视。计算机系统的 各个组成部分,接口界面,各个层次的相互转换,都存在着不少漏 洞和薄弱环节。硬件设计缺乏整体安全性考虑,软件方面也更易存 在隐患和潜在威胁。对计算机系统的测试,目前尚缺乏自动化检测 工具和系统软件的完整检验手段,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为计算机 病毒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全球万维网(www)使“地球一村化”,为计算机病毒创造了实施的空间;新的计算机技术在电子系统 中不断应用,为计算机病毒的实现提供了客观条件。国外专家认为,分布式数字处理、可重编程嵌入计算机、网络化通信、计算机标准化、软件标准化、标准的信息格式、标准的数据链路等都使得计算 机病毒侵入成为可能。实施计算机病毒入侵的核心技术是解决病毒 的有效注入。其攻击目标是对方的各种系统,以及从计算机主机到 各式各样的传感器、网桥等,以使他们的计算机在关键时刻受到诱 骗或崩溃,无法发挥作用。从国外技术研究现状来看,病毒注入方 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无线电方式:主要是通过无线电把病毒码发射到对方电子系 统中,此方式是计算机病毒注入的最佳方式,同时技术难度也最大。可能的途径有:①直接向对方电子系统的无线电接收器或设备发射,使接收器对其进行处理并把病毒传染到目标机上。②冒充合法无线 传输数据。根据得到的或使用标准的无线电传输协议和数据格式, 发射病毒码,使之能够混在合法传输信号中,进入接收器,进而进 入信息网络。③寻找对方信息系统保护最差的地方进行病毒注放。 通过对方未保护的数据链路,将病毒传染到被保护的链路或目标中。 3.2“固化”式方法:即把病毒事先存放在硬件(如芯片)和软件中,然后把此硬件和软件直接或间接交付给对方,使病毒直接传染 给对方电子系统,在需要时将其激活,达到攻击目的。这种攻击方 法十分隐蔽,即使芯片或组件被彻底检查,也很难保证其没有其他

双黄连口服液工艺验证

双黄连口服液工艺验证 验证报告 文件编号: 验证 项目名称双黄连口服液工艺验证 验证项目编号-SC-GY-YZ-003/01 验证项目类别□前验证□同步验证□回顾性验证□再验证 起草人起草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 1概述 产品的质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除了要有合理的工艺处方, 严格的质量标准及准确的化验方法外,工艺过程的稳定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而生产过程的工艺验证是保持工艺的 重现性和稳定性的有效手段。产品工艺验证是在工艺设备验证、生产厂房验证、模拟生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特殊监控条件下的试生产,其主要目的是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通过试生产的形式,证实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确实能始终如一地生产出符合预定规格及质量标准的口服液。 2验证范围:双黄连口服液生产工艺的验证 验证方案制定依据:《药品生产验证指南》、《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3.验证目的:为确认双黄连口服液生产工艺是否符合要求,找出各种不同情况下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所需的最佳工艺。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报验证小组批准。 4职责: 4.1 质量部 4.1.1负责取样及对样品的检验。 4.1.2负责制订中间产品及成品质量标准。 4.1.3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记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起草验证方案,报验证小组。 4.1.4负责仪器、仪表、量具等的校正。 4.2 生产部 4.2.1负责拟订验证方案及验证方案的实施。 4.2.2负责设备的操作。 4.2.3负责合理安排生产的批量以及生产人员的组织。 4.2.4负责参加验证人员的相关知识及洁净作业的培训 5.验证内容 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病毒学复习题含答案

病毒学1-10 章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是由_病毒核酸__和_病毒蛋白___ 构成,其辅助结构是_包膜及突起____ 。 2、构成病毒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核酸____ 和___蛋白质___。 3、病毒体结构由__髓核__ 和___衣壳___组成,又称为__核衣壳_ 。 4、病毒衣壳的对称形式有__螺旋对称__ 、___二十面体对称___、___复合对称___。 5、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___结构蛋白___ 和___功能蛋白___两类。 6、通常将___mRNA___的碱基排列顺序规定为正链(+ RNA ), 其相应的___模板___链则为负链(- DNA ) 。 7、病毒复制周期中感染细胞的第一步是___吸附___,与隐蔽期有关的是__生物合成___ 。 8、病毒的增殖方式是__复制__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导致的细胞病理变化称为__致细胞病变效应____ 。 10、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___结构蛋白__ 和___功能蛋白___两类。 11、无包膜病毒体多数通过___细胞裂解___释放,有包膜病毒体主要通过___出芽___方式释放。 12、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__吸附____ 、__侵入___ 、___脱壳___、___生物合成___和___组织释放___五个阶段。 13、动物病毒的侵入主要通过___注射式侵入___、___细胞内吞___、___膜融合___和___直接侵入___四种方式。 14、病毒进化的基础包括___突变___、___重组___、___重排___和___基因重复___。 15、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___慢性感染___、___潜伏感染___和___慢发病毒感染___三种,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可发生__潜伏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则属于___慢发病毒___感染。 16、从细胞受到凋亡诱导因素的作用到细胞死亡大致可分为__凋亡的信号转导___、__凋亡基因激活___、__凋亡的 执行___和__凋亡细胞的清除___四个阶段。 17、杆状病毒编码的两种抗细胞凋亡基因分别为__IAP 基因___和__p35 基因___。 18、IAP 家族蛋白的结构特征为__杆状病毒IAP 重复___和__环锌指结构___。 19、免疫应答分为B细胞介导的__体液免疫___和T 细胞介导的___细胞免疫__。 20、病毒感染动物后会出现干扰现象,其主要原因是_____ 诱导细胞产生了干扰素______ 。 21、病毒感染成功的基本条件包括__病毒的感染性___、__ 合适的感染途径___ 和___宿主机体的易感性___。 22、动物对病毒感染的免疫方式包括___特异性免疫___和___非特异性免疫___,其中__特异性免疫___又包括___体液免疫___和___细胞免疫___。 23、干扰素诱导细胞产生的两种抗病毒翻译途径为___通过2'-5 '寡A合成酶和RNaseL降解病毒mRNA_ __和___ 借助蛋白激酶PKR,阻断病毒蛋白翻译的起始___。 二、选择题: 1、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__A___ 。 A. 脂类 B. 多糖 C. 蛋白质 2、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__B___。 A. DNA 和RNA B. DNA 或RNA C. DNA D. RNA 3、对于病毒单链DNA而言,可直接作为转录模板的链是__B___。 A. 正链DNA B. 负链DNA C. 双义DNA 4、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__B___。 A.衣壳 B .包膜 C .核酸 D .刺突 E .核蛋白 5、病毒包膜的特点不包括__B___。 A.来源于宿主细胞 B .镶嵌有细胞编码的蛋白 C .可被脂溶剂溶解 D .决定病毒感染细胞的宿主特异性E.具有抗原性6、在溶源细胞中, 原噬菌体以_C_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A 游离于细胞质中 C 缺陷噬菌体 D 插入寄主染色体7、逆转录RNA病毒的基因组是__B A.单倍体 B. 双倍体 C. 三倍体 8、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__C A. 吸附 B. 脱壳 C. 扩散 D. 复制 E. 释放 9、RNA病毒突变率远高于DNA病毒,主要原因是__C A 病毒分子量小 B 病毒增殖快 C 宿主和病毒无校对修正机制 10、子代病毒释放的途径中不包括__E

双黄连口服液的说明书

双黄连口服液的说明书 体热镇痛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对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大,只要及时的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身体健康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目前我们推出一款名叫双黄连口服液的药物,它能有效帮助您解除体热和镇痛等症状,效果特别显著。以下我们先来看看介绍。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双黄连口服液 商品名称:双黄连口服液 拼音全码:ShuangHuangLianKouFuYe 【主要成份】金银花、黄芩、连翘 【性状】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

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规格型号】10ml*6支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支,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暂无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有效期】36 月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4021947 【生产企业】东莞亚洲制药有限公司 看完上述对于双黄连口服液的介绍,您是否对于这种药物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了呢?治疗解热镇痛一定不能盲目治疗,科学的药物治疗是很有必要的。人体内的热毒如果不通过科学的方式去除,会严重影响健康的。

病毒习题1 总论

第23章病毒的基本性状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病毒(virus) 2.病毒体(virion) 3.壳粒(capsomer) 4.刺突(spike) 5.核衣壳 6.缺陷病毒 7.顿挫感染 8.干扰现象 9.灭活 10.亚病毒11.病毒的基因重组 二、填空 1.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有体积微小、建构简单、必须在敏感细胞内复制。 2.病毒的形态有球状、杆状或丝状,砖状、弹状和蝌蚪状。 3.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是由核心和衣壳构成。又称为核衣壳 4.亚病毒包括拟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 5.阮病毒引起人类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C-J病、疯牛病等。 6.病毒核衣壳结构,根据其壳粒数目及排列方式不同,分为二十面体对称型、螺旋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3种对称型。 7.包膜病毒的包膜主要化学成分为类脂质和糖蛋白。 8.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在易感活细胞内生存,以复制方式增殖。对抗生素不敏感,干扰素可抑制其增殖。 9.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和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10.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表现为耐冷不耐热。加热56℃30分钟即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三、单选题 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为 A.核心; B.衣壳; C.包膜; D.核衣壳; E.刺突;

2.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 A.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 B.细胞外的病毒结构; C.具有感染性; D.包括核衣壳结构; E.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 3.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错误的是 A.专性细胞内寄生; B.只含有一种核酸; C.形态微小,可通过滤菌器; D.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 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 4.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 A.保护作用; B.吸附作用; 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 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 E.免疫原性; 5.朊病毒(或称朊毒体)的化学本质是 A.核酸和蛋白质; B.核酸、蛋白质和多糖; C.核酸; D.蛋白质; E.糖蛋白; 6.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的病毒是 A.溶解细胞病毒B.病毒编码的蛋白抗原可整合在宿主的细胞膜上C.病毒基本结构中含有宿主的脂类物质D.有包膜病毒E.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病毒 7.关于病毒的概念,错误的是 A.病毒在细胞外不能产生能量B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蛋白质 C.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自身复制所需要的酶 D.病毒需降解宿主细胞的DNA以获得核苷酸 E.包膜病毒需用宿主的细胞膜作为包膜成分 8.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 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 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