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再平衡: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进行中

全球再平衡: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进行中

全球再平衡: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进行中
全球再平衡: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进行中

全球再平衡: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进行中

2012年10月22日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郭兴艳康子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秋季年会期间,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再次受到瞩目。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二次探底,与反复震荡、分工格局和国际收支的失衡情况四年来仍未扭转,让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道路充满波折。全球再平衡究竟已进入哪个阶段,未来世界经济版图应当形成怎样新的格局,就这些问题《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了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中国社科院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未来资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婕。

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金融海啸后,全球再平衡的提法成为热点话题。时至今日,市场关注点一直受欧债危机、美国复苏与全球量化宽松左右。四年来,你认为全球再平衡情况发生了哪些改变?

曹远征:再平衡是一个金融问题,金融危机时提出来的,但现在有把再平衡泛化的可能性。把它说成不只是金融和贸易的问题,甚至是各国经济中的结构的问题。从这一角度讲呢,我们说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再平衡是否已经正在改善,但是改善的结果并没有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另一个就是再平衡是不是就是全球经济体系的问题,这个还值得讨论。

宋泓:全球再平衡方面有所缓解。从顺差国的角度来讲,中国的顺差占GDP的比例一直在缓慢地下降,今年的状况可能会有一些反弹,但总体的趋势还是得到了缓解。美国的情况继续在恶化,总的来讲,在前两年IMF有一个类似的均衡性报告,表明在金融危机期间是有所缓和的,但目前不能确定是由于经济下行的结果促使的,还是一种结构性的改变。

日报:美欧和新兴市场国家现在正面临各自不同的问题和处境,未来他们将在世界经济中分别扮演怎样的新角色?应采取哪些宏观政策促进再平衡的进程?其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风险或冲突?

朱海斌:各国进行再平衡大的思路是一致的,比如说发达国家应该增加储蓄力,降低消费,发展中国家应该加强消费。对新兴国家来说,最直接是从贸易角度进行再平衡。现在最大的贸易盈余国家,前十个便有八个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又分为两种,一是以中国为首的制造国,另一种是俄罗斯、巴西这些资源类国家。从恢复平衡的角度来说,发展中国家当然能做的就是扩大需求消费,但从实际角度来说作用可能相对比较有限。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在本国内部扩大需求,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另一方面我认为可以做的是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应该加强,资源输出国和制造业国家的互补关系其实很强。此外发展中国家可以考虑对不发达国家例如非洲进行投资,让这些国家发展起来。

日报: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顺差收窄,资本项目一度出现逆差,可以说中国在落实外部再平衡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当然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受外部环境影响。你认为,中国要调整失衡结构需要从哪些方面进一步着手?

曹远征:不用着手,正在平衡之中。投资驱动经济正在受到影响,并且之前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现在出口面临到了压力,那么工业投资就会下降。这样的话就要求消费成为经济新的发动机,因为一增一减。

杨婕:所谓的调整失衡有三个层次,一个就是对内经济与对外经济之间的互相平衡,这个我觉得已经在发生了,中国已经不像以前那么依赖出口了,外部需求疲弱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个就是大家常说的消费跟投资之间的调整。但其实消费跟投资之间,是不是将来五至十年可以解决,我觉得不太可能。消费不是那么容易拉起来的,他跟很多结构改革相关,比如金融改革、结构性减税的改革。大家认为,中国很多公司是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增长,但那也只不过是特定的领域,而且工资就算是按照10%的速度增加,但不要忘了中国以前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每年照着20%在增长的,所以工资按照比例还是在下降的,那也就意味着消费占GDP比重还是会下降的。所以如果说将来十年二十年,可以把消费作为一个动力来看,但五年的时间,我觉得现实是不太可能依赖消费来拉动经济的。

第三个调整失衡,就是说在投资里面进行再平衡。把投资从一些产能过剩的领域,投到一些产能还没有过剩的领域。投资内失衡再调整这一块,我觉得才是将来真正可以做到而且是应该做的。

日报:世界经济舞台中的美国、欧洲、新兴市场国家现在正面临各自不同的问题和处境,未来三个板块将在世界经济中分别扮演怎样的新角色?

曹远征:过去是这样的,因为欧美的负债消费构成了亚洲国家的出口市场,亚洲国家的出口导向工业得到了发展。亚洲国家的原料又构成了资源出口国的市场。然后亚洲出口国家和资源出口国家都形成了巨大的顺差。这巨大的顺差转过来又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转投到欧美,形成欧美国际收支中资本项目的顺差。

就是亚洲国家的经常项目顺差变成欧美国家的资本项目顺差,这样使得世界经济循环起来。经济危机就是这个金融上出了问题,导致这个循环断了。

那么现在,人们觉得循环断了是因为不平衡,那么再平衡就是为了建立另外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欧美的再工业化和亚洲的进口扩大化,这样实现再平衡。

但这是不是真正的再平衡就不得而知了,而我们看到,如果全球维持增长呢,那么顺逆差恰恰是互为条件的。如果这个循环能够维持的话,经济也是会增长的。经济全球化的问题

要通过经济全球化来解决,这就是一个全球治理的问题。全球货币经济改革就是一个经济秩序问题。

宋泓:从经济危机影响以后来看,未来整个欧美日对于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减弱,因为其本身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下降,那么对于全球经济的拉动和影响有限。即便这样,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是挺重要的,不可替代。因为这些国家的需求都是最高的需求,纯粹来自消费的需求。

来自新兴市场的需求一部分来自于当地的消费,还有一部分属于生产型需求。但这种需求并不是最终的消费需求,受制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形势。

日报:实现全球再平衡,使世界经济恢复正常的增长路径,各国都需要作出一定的努力,您认为美国、欧洲、中国、新兴市场国家应对此采取哪些宏观政策,促进这一进程?

宋泓:经济危机发生后,现在全球有好多机构和平台都在推进全球再平衡,要求顺差国逐渐地扩大国内的需求,要求逆差国逐渐减少过度的消费。

另外一个就是试图设置各个国家的不平衡的范围,比如赤字占GDP的比例为3%~4%这样的水平。那么,这些措施也都是促进这些国家去调整的。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若想看清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面对的不平衡问题,当追溯至世界经济发展史。15世纪前后,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出现市场。当时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运动等均推动了市场的形成。此时西欧主要国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又以英国最为厉害,在国内剥夺农民的土地,此即为英国的“圈地运动”,这使得农村诞生了使用雇佣劳动的农牧场和新贵族,推动手工工场的不断发展,新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治、经济逐渐趋同,要求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除却圈地运动,还包括海外殖民贸易,如向中国走私鸦片和“三角贸易”。世界经济兴起则在17—19世纪初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殖民扩张、科学革命这些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其在工业革命之后,市场经济得到巨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资本主义出现飞跃式发展,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开始出现。美德两国超越了英、法,英、法由于技术设备的落后,资本大量输出,经济发展缓慢下来,日本也开始崛起。在后来世界经济发展曾有过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战争破坏严重,英、法经济衰退,德、意处于崩溃的边缘,但美日从一站中受益,实力大增,国际经济力量发生了变化。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西欧的联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的影响,使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告诉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形成。世界经济发展至此已初步确立了其经济发展的格局,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趋势崭露头角。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它反映在西方各国国内经济的增长 速度和国际经济地位上。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欧、日本快于美国,美、日、欧经济实力的差距大大缩小,美国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实力有所提高,与欧洲、日本相比,显得充满活力。 美国经济第一个走出90年代初的低谷。这主要得益于冷战结束后,美国的科技力量经过调整,大量充实到民用工业。因此在高科技领域里的竞争美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设计

第24 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原因和影响, 提高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世贸组织的由来与发展, 认识其在全球化中的作用; 3)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史实, 认识其作用; 4)通过收集资料、阅读材料,解决问题,提高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收集和展示资料, 阅读教师提供材料, 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进而了解全球化趋势的原因和表现; 2)通过辩论活动, 辅之以相关的历史材料解析,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相结合, 理解中国入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情感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利弊, 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与作用(突破方法:从认识福特汽车走向世界的历史通过讨论理解全球化的原因;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福特等国外汽车大举进入中国的原因了解世贸组织的作用)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突破方法:学生收集全球化有关资料, 结合福特汽车与长安合作的事例,开展辩论赛, 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显示:福特汽车图片。设问:在我们身边你还知道哪些国外品牌商品?堂 2、投影显示百事可乐、三星、大众、中国海尔等广告图片,设问:你认为当今世界 经济呈现什么趋势? 【讲授新课】 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含义:教师展示几组图片,你还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国外产品?(学生回答)肯得基、麦当 劳、可口可乐、富士胶卷、铃木摩托、宝马、奔驰轿车、泰国大米,(教师总结)除了贸易全球化外还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1-6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一) (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分,共30分) 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C.垂直型国际分工D.混合型国际分工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B.劳动力短缺 C.经济发展加快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

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 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9.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A.独资经营B.国有经营C合资经营D.合作经营E.合作开发 10.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主要包括()。 A.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C.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D.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1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评价极其问题 学生能熟悉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宗旨、意义,中国入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采取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设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应用热点让学生学生讨论、思考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史出发认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树立学生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美苏的“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采访历史课代表 晚上洗头用的是什么牌子的洗发水和香皂?——潘婷、舒肤佳 今天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和鞋子?——海南的揶苗校服和美国的耐克 用什么什么牌子的手机?——诺基亚 提问:通过采访,同学们从课代表的身上看到什么样的经济现象? 回答:经济全球化 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思考】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科学技术促进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现代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和以国际互联网作为载体的操作方式,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 其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

量,成为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思之窗】,然后思考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第三,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冷战期间存在的两个所谓的平行的市场,随着冷战的结束不复存在,市场经济成为全球通行的机制,也促使经济全球化在冷战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92年10月,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致辞时说“个真正的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总之,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思考探究】 材料一:以波音公司为例,提出问题:波音公司的零部件在美国能否生产?波音公司为什么把某些零部件生产舍近求远放在国外进行? 材料二:博帕尔事件发生于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尔市美国联合碳化物属下的联合碳化物有限公司,设于博帕尔贫民区附近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当时有二千多名博帕尔贫民区居民即时丧命,后来更有两万人死于这次灾难,二十多世博帕尔居民因而永久残废,现时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仍然因这些灾难远比其他印度城市为高。该事件被认为史上最严重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 2、国际直接投资 3、滞胀 4、关税同盟 5、布雷顿森林体系 6、自由贸易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目标和原则 3、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有哪些? 4、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5、美元化的含义及其的好处? 三、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 1、叙述跨国公司对世界的经济效应。 2、试述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5分)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5分) 3、滞胀:7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即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存。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提高,物价大幅度上升.(5分) 4、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协议方式建立起来的一体化组织,内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从区外的进口实行统一关税。(5分) 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如何看待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如何看待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经济发展史,特别是近几百年的发展史,既有英国的盛极一时、美国的独霸世界、日本战后经济"奇迹"、前苏联和我国大上海的短期繁荣,也有英日经济的长期萧条、美国经济的相对削弱、前苏联的解体.国家的兴亡盛衰,展示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衰落与崛起的关键,在于一国能否认识和把握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研究、正确认识和运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对于促进中国经济长足发展有着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世界经济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以美国财政、外贸“双赤字”为主要标志的世界不平衡现象是确实存在的。克林顿政府任期最后一年,财政盈余达1250亿美元,而到2005年已转为财政赤字4270亿美元。美国经常项下的赤字,2004年已经达到6681亿美元,2005年到了8049亿美元。这种状况,令人怀疑美国经济的这种发展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目前,世界经济已形成了物质产品由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等亚洲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而资本、专利、核心技术等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资金、财富则又以各种方式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这样一个新局面。从而导致“南北”的差距在继续扩大,在发达国家内部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全世界的社会财富进一步向少数人手里集中。这就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最根本表现。由此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涌现,在国际经济上则表现为贸易摩擦和其他一些争论的加剧。这种不平衡状况若不采取有力措施而任其发展下去,不仅美国经济能否顺利发展下去是一个问题,而且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体现在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造成这样的原因包括: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差别、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差距、市场供需能力差异、人口数量的差异、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等都是制约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不平衡,主要原因是,除了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不平衡的因素外,还包括发展中国家消费市场被发达国家侵占,自然资源被发达国家掠夺、经济上受到发达国家侵占、政治上受到发达国家的干预等,更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上和政治上并没有真正的独立,发展中国家内政不稳定、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科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三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三 (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 1.世界市场的结构主要是指各种市场的内部构成,主要包括()。 A.国际商品市场 B.国际人才市场 C.国际资本市场 D.外汇市场 2.下列各种现象属于经济全球化以整个世界的负面作用的是()。 A.非法收入的国际转移 B.毒品越境走私的泛滥 C.传染病的国际蔓延 D.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 3.跨国公司在结构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A.营业规模B.经营环境 C.地理分布 D.股权结构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 ()。 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 D.改善了扩大再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5.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A.独资经营B.国有经营 C合资经营 D.合作经营 6.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 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 7.下列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B.欧洲联盟(EU) C.世界银行(IBRD)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8.作为生产资本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国际直接投资,与作为货币资本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国际间接投资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A. 投资者拥有企业控制权 B. 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 C. 主要通过跨国公司进行 D. 投资周期长、风险大 9.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有()。 A.全面性和世界性 B.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C.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D.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10.各国和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通常包括()。 A.对外贸易总政策B.自由贸易政策 C.保护贸易政策 D.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等政策 11.米德冲突发生在()。 A. 固定汇率制度下 B. 浮动汇率制度下 C. 任何汇率安排下 D. 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 12.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如下一些新的特点()。 A.投资来源国和东道国的地理分布及投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B.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C.国际战略联盟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 D.跨国公司间技术合作与研究开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期末试卷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期末试卷**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世界经济概论(公共选修)”课程期末试卷论述题(每题不少于400字。每题50分,共100分) 1、什么是知识经济,其内涵是什么?试述知识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知识经济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及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加到一定阶段的历史 产物。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其核心是知识生产,本质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从经济本源角度考察,知识经济具有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主体、创造性脑力劳动是核心动力、智力资源是主要资源三个本质特征。 知识经济的定义及内涵:“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里的以知识为基础,是相对于现行的“以物 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现行的工业经济和农业业经济,虽然也离 不开知识,但总的说来,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即以物质为基础。知识经济内涵一般概括是,建立在知识及信息的生产和使用上的经济。生产,即创新生产,是知识经济的第一重含义。而使用,即扩散。应用,是知识经济的第二重含义,经济的基本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材料和能源等。而引导、发挥并提高生产要素回报率的是以应用技术、基础科学为代表的知识。知识是经济增长状态中最活跃、最根本的生产动力和要素,是使报酬递增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 知识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以知识为竞争核心的知识经济作为更高的经济形态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口 号和新动力。知识经济的兴起已经并还将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改变

人类以往在社会经济中形成的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结构、知识的创新、生产和扩散、应用必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拥有标准性、垂直型、等级性的工业社会理念将让位于多样、水平与网络的知识社会理念。知识经济标志着人类生产力发展由普通机器时代向智能机器时代的跃升。如果说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以制造工具为主的机器大工业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产业结构实现以农业为主体向以工业为主体的转变。那么现代科学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使以工业为主导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以知识及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 2、试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系。 答:经济全球化是目前世界的发展中呈现出的新的趋势,是一个牵动世界全局,影响长期发展,引发世界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经济全球化实际是经济国际一体化趋势进一步深化,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国际商战日趋激化,科技发展日益迅猛,区域集团化、企业国际化进一步加剧的现代经济大背景下,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转移时人为限制逐步消除的过程与状态。即经济资源愈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全面、大量、结合地流动,世界经济愈加相互融合,各国经济发展与外部世界经济的变动愈加相互影响和制约。 试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系主要有: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我们应当将它看作是国家和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系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不仅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而发展,并且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发展。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首先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而世界市场的分割首先是主权的分割。当国际分工的发展要求经济活动突破国界的限制,使国内市场同国际市场更加紧密地结合,并且使国内市场进一步成为国际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时,需要“国际惯例”和一定范

《世界经济“全球化”》教案

课题: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世界格局包括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本课主要讲述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冷战结束后,由于各国都致力于加快经济的发展,在国际合作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进一步加强,同时国际竞争也空前加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只有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才能实现世界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二、课程标准 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使学生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我和你>>。歌曲中唱到世界人民同住“地球村”。同学们思考一下:地球那么大,为什么把它称作“村”呢? 学生:积极思考并踊跃回答。 教师: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的经济已经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初步感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第一篇章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师:讲故事:“一个英国前王妃和一个阿拉伯王子,坐着苏格兰司机开的德国制造的装有荷兰发动机的汽车,在英吉利隧道出了车祸,抢救她的是美国医生,用的是巴西药。”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1.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A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 1个正确选项,每题 1.5分,共 30分 1.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明显成绩,同其选择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其中的发展模式有( 。 A. 中东模式 B. 雁形模式 C. 东亚模式 D. 拉美模式 2.波兰、匈牙利分别是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两种转轨战略的典型,它们的不同特点主要有 ( 。 A. 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力度不同 B. 价格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C. 实行货币可兑换的步骤不同 D. 外贸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 A .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 .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 .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 .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表现有( A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 .扩大了资本积累

C .增加了就业 D .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 A .保护本国的市场 C .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 B .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D .积累资本或资金 6. GATT 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 A .无歧视性待遇原则 B.关税减让原则 C .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D.透明度原则 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 A .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 .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 .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 .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 30年的探索, 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具体表现在 ( 。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9. 特别提款权是(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

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大萧条

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大萧条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运城民企,该从何处迈入WTO的大门 本文摘自《工作与研究》2002年1月9日 作者:张旭婧 在WTO没来之前,因为不了解WTO所带来的这匹“狼”有多么厉害,它有哪些习性国内民营企业中确实有过一阵恐慌。现在,WTO真的来了,民企老总倒是多了些平静,少了些惊慌:一部分认为,虽说是“狼”来了,还不是跟没来时一个样没啥,WTO与离我还远着呢!另一大部分倒是很有危机感,因为市场经济毕竟是一种看不到硝烟、见不着敌人的无声“战斗”,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民营企业家,很想借助这次中国入世之机,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家门,走向世界。但是,一时间又不知从何处下手,仍旧在茫然无措与探索之中徘徊行进。 事实上,在没有加入WTO之前,国内市场就已经或多或少地卷入到世界经济的风暴之中去了:台湾大地震,电脑内存条货源中断,曾使得国内IT市场上的内存条也跟着世界市场的价格脉膊一起涨了起来,货物缺了两个月。美国事件一爆发,曾引起一阵油价上涨风。一觉醒来,推开卫生间的门,我们就在使用着美国的宝洁香皂、安利的牙膏,喝的是瑞士的雀巢咖啡,用的是中国的联想电脑,里面却装着美国英特尔的芯……!如此种种,我们偌大的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市场,已是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民企朋友,WTO和跨国公司已悄悄地来到我们的家门口了,他们正在大口大口地吃着原本属于我们的大蛋糕呢!难道你还没有发现,我们的蛋糕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市场也在变得越来越少,生意也在变得越来越难做那么,率先跟着WTO涌入我国的跨国公司,他们要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的基本策略是什么呢专家们分析,他们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通过控股消灭竞争对手及其品牌;②用我品牌,让你赚钱;③卖技术或标准,控制终端产品;④组织优势兵力占领尽可能大的市场;⑤用高薪挖走竞争对手的人才。根据WTO所带来的市场巨变,我们民营企业的老总也要尽快改变生存观念,尽早在企业经营的战略与策略上和国际市场接轨。 在没有加入WTO之前,民企象一只被拴住脖子的羊儿,只能吃到周围的草,要想走出国门似乎很难。现在,WTO来了,国家也把民营企业放开了,在我们原有的市场以外还有那么多肥美的水草在等着你吃呢!这次,若再找不到“市场”,抓不住潜在的机遇,那么留给我们民企自己的,就只有那结结实实的挑战了。 行家与专家预言,民营经济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主流,尤其是入世后,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春天! 好就好在,中国加入WTO是渐进发展的,我们还有5年的过渡期!这样,就给我们民企留下了充分的时间去做好迎对的准备。只要我们能够抓住这次机遇,充分认识自己,不断创新变革,就一定能抓住WTO给民企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一、中国民企的当务之急是要搞好管理。 中国是一块大市场,我们在劳动力性能、价格、资源、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强烈地吸引着各跨国公司携带着大量的资金、技术而来寻求合作伙伴,在中国建立起自己的世界制造中心。大凡能够进入中国市场的外企都非等闲之辈,他们会挑选那些有实力的、守规则的企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内容(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工业革命之前,形成了以(A)为中心的商品国际化。 A西欧B北美C东亚D地中海沿岸 2、第二次科技革命将世界生产力推向新水平,为资本国际化奠定了技术基础。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是(C)。 A 18世纪60年代 B 19世纪30年代 C 19世纪后30年代 D 20世纪50年代 3、(C)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角和生产国际化的载体,已成为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A国际经济组织B非政府组织C跨国公司D各国消费者 4、产业转移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了由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先进国家在技术上的主导地位,技术上的主导地位又使(D)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 A新型工业化国家B经济转轨国家C欠发达国家D先进国家 5、特别提款权是(D)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 A世界银行B本国中央银行C国际金融公司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6、20世纪80年代以来(B)以成为国际经济直接投资中占统治地位的形式。 A绿地投资B跨国并购C建立战略联盟D项目合作 7、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中国家集中在(A) A东亚地区B拉美地区C中东地区D中东欧地区 8、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B) A总理事会B部长级会议C秘书处D货物贸易理事会 9、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核心是(A)它是由维纳首先引入的。 A关税同盟理论B大市场理论C交易费用理论D规模经济理论 10、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周期性波动,周期长度为7-11年的成为(D) A康德拉捷夫周期B库兹涅茨周期C基钦周期D朱格拉周期 11、下列经济一体化组织中,(C)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欧盟自由贸易联盟C北美自由贸易区D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12、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B)是政府主导经济模式。 A美国模式B日本模式C法国模式D德国模式 13、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有多种,其中(D)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A美国模式B日本模式C法国模式D德国模式 14、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A) 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 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 15、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蒂芬.海默创立了(A)理论,成为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的基础。 A垄断优势B产品生命周期C市场内部化D国际生产折衷 16、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B)理论。 A雁形模式B产品生命周期C市场内部化D产品差异 17、凯恩斯学派认为,滞胀是由于经济内部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发展较快的部门引起物价上涨,发展较慢或停滞的部门引起高失业。这种理论是(A)通货膨胀。 A结构性B混合型C需求拉起的D成本推动的 18、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中,采用最多的汇率安排是(A)

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与政治格局的变化

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与政治格局的变化 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规律。“不平衡”既指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发展水平、经济实力上的差距。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为:第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第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不平衡。这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是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这种差距不仅是量上的,更是质上的。在新科技革命之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当发达国家利用科技革命的机会迈入到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阶段之后,二者之间的差距更扩大了。第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 由于国际经济旧秩序等原因造成的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扩大,南北对立加剧。它将对21世纪世界经济、政治、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是世界经济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种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中的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是国家、民族经济关系对传统的自身疆界的跨越和突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必须头脑清醒,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参与其进程,又要有所选择、趋利避害。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平等、公平、共存、共赢的经济全球化,而不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更不是全球资本主义化。 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它反映在西方各国国内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国际经济地位上。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欧、日本快于美国,美、日、欧经济实力的差距大大缩小,美国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竞争力有所提高,与欧洲、日本相比,显得充满活力。美国经济第一个走出90年代初的低谷。这主要得益于冷战结束后,美国的科技力量经过调整,大量充实到民用工业。因此在高科技领域里的竞争,美国走在世界前列。前一段追赶势头迅猛的日本、德国则稍逊一筹。美国的经济实力仍居世界首位。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试题

×××学年度第×学期学业考试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二) (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世界市场主要包括的领域有()。 A.国际商品流通领域 B.国际资本流通领域 C.国际人才流通领域 D.国际货币流通领域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A.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B.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D.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3.下列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B.欧洲联盟(EU) C.世界银行(IBRD)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4.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A.高技术化 B.服务化 C.信息化 D.融合化 5.人口过快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包括()。 A.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经济发展负担沉重C.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D.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6.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 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 C.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 7.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A.保护本国的市场 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 B.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D.积累资本或资金 8.GATT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A.无歧视性待遇原则 B.关税减让原则 C.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D.透明度原则 9.跨国公司作为一个微观经济主体,它之所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然有许多微观层面的动因。具体来看,一个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大体上有()。 A.充分利用本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垄断优势 B.推动自己的成熟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 C.为了充分利用东道国在特定产业部门的比较优势 D.通过跨国内部化交易,实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目的 10.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A.跨国公司投资有助于东道国的资本形成 B.跨国并购推动了东道国企业的资产重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C.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D.拓展了东道国产业空间 11. 欧洲货币体系包括()。 A. 欧洲货币单位 B. 稳定汇率机制 C. 欧洲货币合作基金 D. 联合浮动 12. 与小型经济开放体相适应的汇率制度为()。 A. 汇率目标区 B. 浮动汇率制度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模拟试题及答案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经济全球化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趋势 B.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趋势 C.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的客观趋势 2.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C.跨国公司 D.主权国家 3. 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范围和规模大大扩展,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条件是 A.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 B.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C.各国相互依存的加深 D.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其不同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是 A.世界经济的信息化 B.世界经济的市场化 C.世界经济的自由化 D.国际分工进入一个新阶段 2.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 A.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B.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C.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额 D.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3.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区别是 A.全球化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 B.全球化是以垂直型国际分工为基础的 C.全球化是以水平型国际分工为基础的 D.全球化时期对外经济交流的联合方式是全方位的 4.我们需要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全球化应该是

A.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全球化 B.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C.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D.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由于 A.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C.资本输出的需要D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 三、辨析题 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四、分析题 1.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学知识分析关于跨国公司的一组材料: 材料1 据联合国贸易会议公布的数字,全球跨国公司目前有6.3万家,年销售额超过14亿美元,近乎是全球出口的两倍。它们控制了近一半的全球产出、60%的世界贸易、70%的技术转让和90%的国际直接投资。去年,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1万亿美元,而其中2/3又被用于跨国购并。 贸易的全球化体现在贸易额在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与日俱增。8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额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经济增长速度。1980年全球贸易额约占世界总产值的1/6,预计2020年将占一半左右。2000年,全球商品贸易总额已达6.2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达到1.4亿美元。 材料2 据外电报道,在最近10年中,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功地按照其利益在世界范围内推行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即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这种变化彻底改变了拉丁美洲地区企业的产权结构。同时,它还明显地扩大了拉美国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差距。 材料3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实力和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控制地位,千方百计地要使国际经济规则的制订为其利益服务,有的国家甚至试图以此建立新的经济霸权,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订。在建立国际经济秩序和制订国际经济规则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应团结一致,求同存异,努力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分享更多成果,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创造条件。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内容 一、名词解释 1.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一般地讲,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科技革命是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革命,进而引起生产力飞速发展的过程。 2.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3.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甚至让渡部分经济主权,逐步减少直至消除区域内的各种壁垒,使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从而达到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区域性经济安排。同经济全球化一样,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4.绝对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而不必发展那些不具备优势条件的工业 绝对成本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来的,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成本论”。绝对成本论是早期的分工贸易理论的理论内容之一。 比较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生产那些有利程度较大或不理程度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5.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都承认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都以高科技的大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为前提;都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内容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的全球化。 6.贸易依存度:亦称“外贸依存率”“外贸系数”。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即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发生变化,贸易依存度是判断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7.重商主义::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强调贸易差额论 8.国际金融组织:是指从事国际金融管理和国际金融活动的超国家性质的,能够在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事件中协调各国的行动;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提供长期资金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组织机构。 二、简答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内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内容:20世纪末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来发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现和使用为主要标志, 特点:这次科技革命涉及领域之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既在自然科学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又在生产技术上有全面的创新,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以及整个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来说都是机遇和挑战,但在其进程中,各国得到的机遇和利益是不同的。经济一体化无疑可以增进全球福利,但是这种福利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分配却是很不平等。因此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20世纪60年代,富国比穷国富30倍,而到了90年代差距却扩大到150倍。据美国《外交》季刊1995年冬季号载文指出,目前在世界上有20多个富国,有10多个新兴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缩小,还有140多个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继续扩大。 世界经济全球化导致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虽然世界经济全球化通过资本流入和技术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但是,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由于受国内自身条件的约束而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而且,一国经济的发展,除了资本、技术和劳动力之外,还取决于其他因素。经济一体化虽然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快速地带来其欠缺的资本和技术,但它却不能快速地带来良好的制度、管理经验和知识。因此,发展中国家往往疲于应付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挑战和风险。第二,国际“游戏规则”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这些规则基本上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并制定的,是按照发达国家的市场体系建立起来的,反映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加深,许多发展中国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了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发达国家处于制高点上,居高临下,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获得的利益必然多于发展中国家。第三,经济一体化使发展中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进步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随着产业结构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整,特别是发达国家利用产品的技术梯度差异,把过时的技术和产品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同时,为了保持技术优势,发达国家对高、精、尖技术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发展中国家无法获得高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财力和能力有限,更是拉大了二者之间的距离。第四,经济一体化使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越来越“边缘化”,难以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无法在经济一体化中得到利益,因此,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应成为全球必须解决的重大而严肃的问题。随着一体化的发展,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从而影响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应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建立法律框架,强化执行力度;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综合利用其优势,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协调,有步骤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另外,还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密切协调和配合,以增强在国际中的地位和讨价还价的能力,争取参与制定国际规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