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与责任形式

第三章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与责任形式

第三章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与责任形式
第三章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与责任形式

第三章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与责任形式

本章主要阐述了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加害行为的含义与分类、损害的含义与分类、因果关系的检验方法以及过错的属性与判断标准。

本章共六节。在学完本章之后应能够了解

1、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2、加害行为的含义与分类

3、损害的含义与分类

4、因果关系的检验方法、形态与证明

5、过错的属性与判断标准

本章概要(张新宝教材)

本章论述的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承担侵权责任的各种作为必要条件的因素。这里的侵权责任应作狭义理解,仅指赔偿损失与恢复原状(包括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不包括预防性的责任方式。基于过错责任原则认定的侵权责任之构成要件应为四个:加害行为的违法性(侵权行为)、损害、因果关系以及过错。其中,加害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加害于被侵权人民事权益的不法行为。损害是指被侵权人因侵权人的加害行为或者物的内在危险之实现而遭受的人身或财产方面的不利后果。因果关系是指加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客观联系。过错是指侵权人的一种可归责的心理状况,表现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基于无过错责任原则认定的侵权责任,则不考虑侵权人有无过错。

第一节、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概述

一、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概念

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承担一般侵权责任的各种作为必要条件的因素。

一般侵权责任是指:自己加害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情况下的责任。

(1)是指自己加害行为(即狭义侵权行为)造成损害的责任。不包括准侵权行为(他人加害行为及物件造成损害)的侵权责任。

(2)是指自己加害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情况下的责任。不包括自己加害行为适用无过错原则的侵权责任。

本章讨论的构成要件适用于一般侵权责任,而以无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的案件或准侵权行为案件在责任构成方面有特殊要求。

二、三件说与四要件说

(本部分参见张新宝教材)

(一)法国法的三要件说与德国法的四要件说;

(二)对《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的语义分析;

(三)司法解释对构成要件的态度;

(四)主观过错与客观过错;

(五)四要件说的结论。

第二节损害

一、概念

我国对损害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理解中损害包括人身损害与财产损害,狭义的理解中损害则专指财产损害,人身损害称为非财产损害或精神损害。不过,现一般都用广义。

按说文解字的说明,损,减也;害,伤也,都是一种不利益。所以,损害是指权利或利益受侵害时所产生的不利益。

二、损害的本质(建议省略)

(一)、利益说

指权利或利益所遭受的不利益状态,即损害等于不利益。没有不利益也就没有损害;损害赔偿也就是恢复利益状态。

(二)、组织说

是指法律主体因其财产的构成成分被剥夺或毁损或身体受侵害所受的不利益。该说强调客观所受到的损害。

(三)、利益说与组织说的比较

1、试以“承制面包的人每天偷出5斤面粉一案”与“住院得到馈赠一案”为例,说明两种学说之间在结果上的差异。

2、试归纳一下两种学说的优缺点。

利益说的精神与赔偿法中赔偿全部损害这一最高赔偿原则相符,损害观念容易理解;

组织说则为财产差额大于客观损害的损害赔偿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损害的构成要件

(一)、损害的可补救性

1、从量方面来看,损害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如德国民法规定土地所有人须适当容忍来自他人土地上侵入的烟气、焦味、气味、震动等。

2、从质方面来看,损害在本质上是对权利和利益侵害产生的后果,受害人请求保护的权利和利益,必须是侵权责任法所保护的对象。比如青春损失费赔偿。姑娘变媳妇的补偿。

3、从因果关系的角度看,损害必须与义务人的行为有法律上的关系。像纯经济损失就是因因果联系不密切,所以不予赔偿。

(二)、损害的确定性

1、损害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2、损害是真实存在的。

如怀疑他人披露了自己的隐私而感到精神痛苦,并请求赔偿,这种损害就是不确定的。

3、确定损害的标准是社会一般观念和公平意识。

如某人因商店被烧毁,被烧毁房屋和财产的损失是确定的。但某人因为商店被烧,不能正常购买生活必须品,影响其正常生活,其所受的损害按一般观念就应该是难确定的事实。

四、损害事实的法律意义

是侵权责任产生的基本前提,“无损害既无救济”,无损害既无责任。

五、侵权责任法上损害的种类

1、财产损害: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

2、人身损害:包括死亡、伤残(残病)

3、精神损害

六、损害的具体分类

(参见王利民教材P192)

(一)财产上损害与非财产上损害

财产损害和非财产损害是损害的基本分类,并为各国法律所普遍采纳。所谓财产损害,是指因侵害权利人的财产或

人身权利而造成受害人经济上的损失。凡是权利人遭受的一切具有财产价值的损失,均可称为财产损害。财产损害一般可用金钱确定。财产损害不仅包括积极损失,即财产价值的直接减少,也包括消极损失,即财产价值应当增加而没有增加。财产损害包括侵害他人财物所造成的财产减少、致受害人伤害和死亡所造成的财产损害等。财产损害可以用货币单位来计量,一般容易计量。

所谓非财产损害,是指赔偿权利人所遭受的财产损害以外的损害。它主要是指精神损害,即因侵害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与隐私权等使受害人在精神上产生恐惧、悲伤、怨愤、绝望与羞辱等痛苦。精神损害具有无形性,不能以金钱来计算和衡量。在我国民法理论界,非财产损害也称为精神损害。但有学者认为“精神损害”的提法“非财产损害”的提法更为科学。

1、区别的依据:

是否表现为财产内容、与金钱有关。

2、具体的区别

第一、是否可以依金钱进行衡量。一条命价值多少钱,同命同价问题。事故谈判中经常遇到。我总说生命无价,但赔偿有标准。

第二、赔偿是否需要严格的法律依据。精神损害赔偿只有有明确法律规定时才赔偿。

第三、适用主体的不同。例如,法人通常只有财产损失,而没有非财产损失(精神损害)。

第四、赔偿的目的不同。赔偿财产损害在于恢复原状,

赔偿非财产损害在于予以慰藉。

(二)客观损害、主观利益与感情上的利益

1、区别的依据:

损害的确定是否与赔偿权利人的特殊性有关。

2、具体的区别

举例:同时压死两条同样狗,市场价都是1000元,但一只是花500元买的,一只是花2000元卖的,损失就不同。如果包含感情因素,就更加复杂。

客观损害指某特定损害事故一般情形下所造成的损害。即衡量损害时应将与赔偿权利人特别环境相牵连而发生的损害排除。同一损害事故,赔偿权利人不同,但客观利益应该相同。

主观利益指某特定损害事故于赔偿权利人财产上所造成的具体损害。即衡量损害时应将与赔偿权利人特别环境相牵连而发生的损害必须考虑进去,也就是同一损害事故,赔偿权利人不同,主观利益也就不同。

感情上的利益就是在主观利益的考虑上加进了感情因素。

(三)积极利益与消极利益

合同法上的区别,侵权法上不能使用。

积极利益又名履行利益,是合同履行时所有的利益。

消极利益又名信赖利益,是指法律行为为无效或可得撤销,相对人信其有效不能撤销,因无效、撤销的结果所蒙受的不利益。

(四)所受损害与所失利益

所受损害指因损害事故的发生使赔偿权利人现有财产的减少。所失利益是指因损害事故的发生使赔偿权利人的财产应增加而未增加。

(五) 直接损害与间接损害

损害事故直接引发的损害为直接损害。

非直接引发而由其他媒介因素的介入所引发的损害则为间接损害。

如因购买到瘟鸡而造成的鸡只死亡。

说明:通说直接损失通常指现有财产的减少,间接损失指可得利益损失。即前面讲的所受损害与所失利益。

(六) 反射损害与第三人损害

反射损害与第三人损害,情况很相似,注意区别。

(七) 象征性损害与微额损害

特别注意象征性损害的作用。此外,象征性损害与微额损害的区别是,象征性损害是程序问题,基本是一种诉讼技巧的运用,而微额损害是实体问题。

七、损害分类中的特别问题

(一)关于物的毁损与违反合同造成的非财产上的损害物的毁损在大陆的法律规定中部分是可以获得赔偿的,例如有纪念意义的情书、照片等,这已经有先例和法律规定。2001年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四条规定: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物品所有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在台湾不能获赔。

违反合同造成的非财产上的损害则都不可以赔偿。

【分析与思考】

销毁借据究竟是一种物的损毁还是属于一种其他权利的侵害?——应该算侵害债权的行为。

(二)关于物的使用可能性被剥夺所发生的损害。

1、处理

物的使用可能性如商业化了则可以获得赔偿。

2、原因

因为其取得须要一定的财产上的给付,因此妨碍或剥夺该享受即构成财产上的损害。

3、立法例

德国对此问题探讨较多。其他国家或地区一般也采相同见解。

第三节加害行为

一、加害行为的概念

加害行为是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之一。加害行为是行为人实施的加害于受害人民事权益的不法行为。既包括加害人自己侵害他人受到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益的行为,也包括雇员、被监护人等致人损害或物件致人损害的事实状况。

行为是指受意思支配的有意识的人的活动。因此,不受意思支配的无意识的举止行动,如梦中骂人、受药物控制的行动等,不属于行为。

二、加害行为的性质

(一)是侵害他人人身权、财产权以及法律保护的利益的行为;

(二)是违法行为,一般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三)是要承担以损害赔偿为主要形式的侵权责任的行为。

三、加害行为的分类

(一)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

一般侵权行为——法无特别规定,适用一般侵权规则的情形

特殊侵权行为——法有特别规定,适用特殊侵权规则的情形

区分意义:

1、归责原则不同;

2、构成条件不同;

3、责任形态不同。

(二)积极侵权行为与消极侵权行为

积极侵权行为(作为的侵权行为)——通过作为所实施的侵权行为

消极侵权行为(不作为的侵权行为)——通过不作为所实施的侵权行为

区分意义:

消极侵权行为,以行为人具有作为的义务为前提。

(三)单独侵权行为与共同侵权行为

单独侵权行为——一个人单独实施的侵权行为

共同侵权行为——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的侵权行为。包括:共同加害行为(狭义共同侵权行为);共同危险行为(准共同侵权行为)。

区分意义:共同侵权行为,各行为人对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分析与思考——客人就餐摔死,饭店是否承担责任?

2002年8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女主持人沈旭华和朋友相约在安贞桥旁边的浙江大厦张生记餐饮有限公司吃饭。朋友们落座正要点菜时,沈旭华的手机响起,她边接电话边走出包间,来到包间斜对门3、4米处的木制消防通道门旁,后被人发现坠落楼下,经抢救无效身亡。

经查,事发通道不作人员通道,封闭但通道门没有锁死,周围没有设臵安全警示标志。

第四节因果关系

一、因果关系的含义

事物和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

侵权责任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及其物件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二、因果关系的地位

因果关系是各种损害赔偿责任中确定责任归属的基础。

三、因果关系的功能

1、确定责任的成立——有因果关系才有侵权责任。

2、排除责任的承担——无因果关系就无侵权责任。

3、决定着损害赔偿的范围——赔偿范围、赔偿比例要考虑原因力的大小。

四、因果关系的检验方法(参见张新宝教材)

(一)时间上的顺序性;

(二)原因现象的客观性;

(三)必要条件的检验——原因是结果的必要条件。作为原因的现象应当是作为结果的现象的必要条件。检验方法有:反证检验法,剔除法,代替法。

批改至此

五、因果关系的主要学说

(一)条件说

1、概念

条件说又称等值说,其观点是所有造成损害的条件都是原因,原因都是条件。

2、适用

第一、判断引起损害发生的原因或行为是否与损害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

第二、确定没有这些原因的产生,损害是否能够发生。

第三、所有的引起损害发生的条件都是导致损害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3、对条件说的评价

第一、只注重事实判断、不注重综合评价。

第二、因果关系的链条太长。

第三、不利于确定行为人的赔偿数额。(因损害行为具有同等的原因力)

(二)相当因果关系说

1、含义

又称充分原因说,其观点是赔偿义务人只对以他的不当行为为充分原因的损害负责赔偿,对超出这一范围的损害则

不负责任。

所谓充分原因,则是指在造成损害发生的数个条件中,如果某个条件有效增加了损害的客观可能性,该条件就可视为损害的充分原因。

2、相当因果关系的适用

(1)事实上因果关系的判断

第一、该判断考察的是原因与损害结果是否有联系。

第二、史尚宽先生认为,在关联的原因或条件中,一般的有发生同种结果的可能者,其原因或条件与其结果即为有相当因果关系。

第三、事实上因果关系的判断方法

判断事实上因果关系的方法有:删除法和替代法。

删除法是指如果没有甲,乙就不会发生,那么甲就是乙的原因或条件。

替代法是指用赔偿义务人的合法行为代替违法行为,从而检查赔偿义务人的行为是否为损害发生的原因

(2)、法律上因果关系的判断

第一、法律上因果关系的判断,考察的是因果关系之间的相当性。即旨在判断原因是否具有充分性。

第二、充分性的决定主要由法官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这一点也被视为相当说的优点。

3、相当因果关系的积极评价

第一、有利于减轻受害人的举证负担。是否可归责,是法官的判断。

第二、符合社会一般的观念和认知因为需要采用经验法

则进行判断,故不能偏离社会一般的观念和认知。

第三、可防止因果关系的链条太冗长。

4、相当因果关系的消极评价

第一、可能率的基数并不明确。

第二、全有全无原则不合理。

第三、已经发生的情况只好肯定因果关系。

第四、同情被害人时也需肯定因果关系。

(三)、法规目的说

1、含义

法规目的说的观点认为,只有当损害处于法规保护的范围之内时,损害才能获得救济。

比如乘载货车而遭致感冒,被运送人不能以货车禁止载人为由请求赔偿,也不能获得赔偿。

2、法规目的说的适用

第一、确定法规保护目的的依据。

第二、确定法规保护的范围。

3、对法规目的说的评价

(1)、积极评价

第一、提出了一种判断因果关系的新的思考方法。

第二、有利于确定损害赔偿的范围。

(2)、消极评价

第一、由于存在法规的相对静止与社会的不断变动之间的矛盾,易增加因果关系判断的随意性。

第二、许多法规没有明确的规范目的。

六、我国法上的因果关系

(一)、历史回顾

我国法上因果关系的最大特点是,法律上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不分,法律上直接使用哲学上的因果关系理论。

(二)、我国法上因果关系的现状

目前我国实践中采用的是必然因果关系理论。

其不足在于:加重了权利人的举证责任;限制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三)、对我国法上因果关系未来立法的建议

可以以必然因果关系理论为基础,借鉴其他的有关学说,由法官自由掌握。

课堂思考与讨论之一

甲因过失驾车撞倒乙,乙受伤。试问:

1、乙就其支出的律师费用、甲车祸逃逸而支出的调查费用、住院期间家中兰花枯死及医生医疗过失加重病情所受的损失,能否向甲请求损害赔偿,为什么?

课堂思考与讨论之二

2、设乙的儿子目睹了车祸事故,遭受惊吓并致健康受到侵害,请指出其能够提出赔偿的种类。

课堂思考与讨论之三

3、设甲肇致车祸,阻塞交通,有丙等多人不耐久等,驾车跨越路旁的绿化带离去。甲对绿化带遭受的损失应否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为什么?

课堂思考与讨论之四

4、设甲车祸后逃逸而去,戊见乙伤势严重,前往救助,因天黑下雨,戊遭某汽车撞伤。戊能否向甲请求损害赔偿,

为什么?

第五节过错

一、过错的概念与属性

过错是指加害人的一种可归责的心理状况,表现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1、故意

直接故意:预见到了,希望发生。

间接故意:预见到了,放任发生。

2、过失

疏忽大意(疏忽):应预见或能够预见,没有预见。

过于自信(懈怠):预见到了,但轻信能避免。

二、过错的认定

(一)、一般原则

以社会上一般人的预见能力为标准,并考虑法律对其注意义务的要求。

(二)、具体情况

应考虑个人的识别能力,包括生理状态、智力程度、专业知识、生活习惯等。

三、过错的形态

1、致害人过错。

单独过错。

共同过错。

2、受害人过错。

3、第三人过错

4、与有过错——受害人与致害人均有过错。

5、均无过错

四、过错与责任的关系

1、一般情况下:故意或过失,无影响。

2、特定情况下:决定责任的大小。

共同侵权。

与有过失。

第六节、侵权民事责任的形式

一、侵权的民事责任方式的概念

指所承担的侵权责任的具体表现形式。

第十五条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赔偿损失;(七)赔礼道歉;(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二、侵权民事责任的两种主要类型

1. 非财产责任。如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2. 财产责任。如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三、侵权民事责任方式的适用方法

1、具体适用方法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2、特别规定

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课堂练习题

1、甲见与自家邻近的房屋失火,即持灭火器前往救助,身负重伤。试问,设该房屋为乙所有,出租于丙,设定抵押权于丁,投火灾保险于戊,并已出卖于庚时,对于甲的受伤,谁是赔偿义务人?

2、李某为一巡警,一日在某市场巡逻时突然听到有人喊抓歹徒,他循声望去,只见张某正从一拐角处跑出,于是自己立即追了过去。在追张的过程中,李某碰倒了王某的西瓜摊,一堆西瓜被摔烂,并扭伤了自己的脚。在抓到张某并明知抓错了的情况下,李为了“教育”一下张某,将张某在派出所关了两天。李下班后到一诊所看脚伤,因嫌医生吴某罗嗦,又将吴某的鼻子打伤

问:在这个案例里,各赔偿权利人的损失应如何救济?

本章复习和练习

关键术语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加害行为不法性积极加害行为消极加害行为损害财产损失人身损害精神损害因果关系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近因过

错故意过失

复习思考题

1、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应该包括哪些?

2、简述加害行为的含义及基本分类。

3、简述两大法系主要的因果关系判断学说。

4、试论我国侵权责任法上的因果关系的检验方法。

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第三十八章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注: ①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各种侵权行为在通常情况下共同具有的因素,只有具备这些因素,才构成侵权行为。 ②学者趋于一致的意见: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与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应该是一致的,主要是习惯表述不通罢了。 ③侵权责任构成与损害赔偿责任构成 侵权责任: #一般形式:损害赔偿 #其他形式:恢复原状、返还财产、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损害赔偿责任: #因侵权行为产生的损害赔偿责任 #因违约及其他行为产生的损害赔偿责任 ④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学说 三要件说——史尚宽(台) 六要件说——见刁荣华《中国法学论著选集》(台) 四要件说——大陆民法学者通说 #违法行为 #损害事实的存在 #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第一节违法行为 重点:违法行为的概念和构成;违法行为的分类;违法行为的形态;阻却违法行为难点:违法行为的形态 一、概念和构成 (一)概念公民或者法人违反法定义务、违反法律所禁止而实施的作为或不作为。(二)构成 1行为:人类或人类团体受其意志支配,并且以其自身或者控制、管领物件或他人的动作、活动,表现于客观上的作为或不作为。 1)主体:公民、法人、其他组织 2)形式:直接、间接 注: 建筑物及其构件致人损害,由所有人或管理人承担转承责任 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由监护人承担转承责任 2违法 1)违法法定义务 2)违反法律的禁止规定

3)故意违反道德观念善良风俗直接或间接加害于他人 例: 一村之内,只有一间面包店,无正当理由拒绝供给面包。 独家经营电力公司,无正当理由拒绝供电。 二、分类 (一)作为的违法行为——侵权行为的主要方式 (二)不作为的违法行为 1行为人在法律上负有作为义务 1)是法定义务 A来自法律的直接规定 B来自业务上或职务上的要求 C来自行为人先前的行为 2)非道德义务 2行为人在当时具备履行条件 三、形态 (一)自己的行为——直接行为(过错责任原则) (二)自己监护、管理下的人所实施的行为——间接行为(过错推定、无过错)(三)自己管理物件的不当行为——间接行为(过错推定、无过错) 四、阻却违法行为 (一)类型 1正确执行职务行为 2正当防卫行为 3紧急避险行为 (二)后果:虽有损害后果但并不违法 第二节损害事实 重点:损害事实的概念;特点;分类 难点:间接损失;人格利益损害 一、概念 (一)概念因一定的行为或者事件对他人的财产或者人身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财产损失、人身伤害及精神损害。 (二)构成 1权利被侵害的事实 注:行为造成了权利主体的权利损害,只有该权利属于侵权行为的客体范围,才可构成侵权行为。 1)财产权 A财产所有权(含共有权和相邻权) B他物权

商标侵权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商标侵权构成要件是什么 第一,必须存在违法行为。即行为人客观上使用注册商标,既没有取得商标权利人的许可,也没有其他法律依据,其行为具有违法性。行为人一开始使用商标时没有取得商标注册人的授权或许可,但事后得到其许可或追认,或者是商标注册人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不理不问、表示默认,这种行为不存在违法。 第二,必须有损害结果的发生。商标权是一种无形的知识产权,对其造成的损害结果既可能是有形的物质损害,也可能是无形的经济损失,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具体可表现为商标权利人的产品销量下降,利润的减少,因制止侵权而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商标信誉度降低、遭到消费者投诉等。 第三,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损害后果是由违法行为直接造成的。这种因果关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如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也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如为侵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如果损害结果是由一系列行为所共同造成的,即多因一果的情形,如行为人伪造商标标识、中间人负责运输、销售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行为实施者均有可能成为侵权人,构成共同商标侵权。 第四,行为人的主观上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故意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明知他人的商标已经核准注册自己无权使用,仍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过失是指行为人在主观上应当知道他人的商标已经核准注册的情况下,仍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 二,商标侵权行为有哪些 我国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细则以及司法解释所规定的商标侵权,大多都是按照商标侵权行为的内容或者类型来确定案件管辖和案件主体的。商标法第57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

第五讲 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五讲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1款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从该条款中可以推知,我国法上的一般侵权责任要符合以下构成要件: 1、存在加害行为。没有加害行为,就不会产生侵权责任。完全与人无关的自然事件,如地震、洪水、飓风、海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虽然也会发生一定的法律效果,如保险法上保险赔偿金的给付、国家的救灾行为等,但不发生侵权责任的问题。 2、他人的民事权益被侵害。加害行为人侵害的是他人的民事权益,而非自身的民事权益。如:汽车的所有人因操作失误而损坏汽车,虽然也有损失,但他损害的是自己的权益,只能自认倒霉,不发生侵权责任的问题。 3、加害行为与民事权益被侵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虽然有加害行为,但是民事权益被侵害的后果并非是因该加害行为所致,而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如受害人故意),则行为人无须承担侵权责任。 4、行为人具有过错,即行为人主观上为故意或过失。否则,即便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存在因果关系,原则上也不产生侵权责任。 第一节加害行为 一、概念和特征 “行为”,是指受意思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作为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加害行为是指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受意志支配的、人的行为。 1、加害行为必须是受到意思支配的人的行为。若是由于地震、海啸、台风、泥石流导致财产损失、人身伤亡,因未涉及人的活动,不会产生侵权责任;如因梦游而刺伤某人、驾车途中突发心肌梗塞导致车祸,因不能被人的意志所支配,也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但是,如果加害人制造一种无法控制自己行为的状态,则依然存在一个法律意义上的行为。《侵权责任法》第33条第2款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醉酒、滥用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加害行为是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包括人身和财产权益。 案例1:金德管业公司诉北京百度公司 【案件事实】 原告金德管业公司诉称:在北京百度公司的搜索引擎中不断发现有损金德公司良好形象的词语,并且数量不断激增,特别是当网络用户在百度搜索框中输入:?金德、金德管业、金德招聘?等词汇时,在百度搜索下方就会出现?金德骗子、金德管业骗子、金德管业招聘黑幕?等严重影响金德集团公司良好形象的词汇,严重侵犯了我公司的名誉权。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百度公司停止侵权行为,赔礼道歉并赔偿1元钱经济损失。 百度公司辩称:我公司为方便用户使用提供多功能的网络附带搜索功能,当用户在搜索栏内输入一个关键词后,搜索引擎会搜索到有关联性的词。这些词汇并非是我公司预先设臵的,是网络用户在搜索中实际使用过且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而且这些词汇处在不断变化中,因此我公司并无侵害金德公司名誉权的行为。 【裁判要旨】 法院认为:根据资料,并结合公司证书中体现出的相关搜索词的多样性,足以印证北京百度公司所成之搜索词系由过去一定时期内使用频率较高且与当前搜索词相关联的词汇统计自动生成,而并非由百度公司主动创造〃〃〃本案中金德管业公司主张侵权的相关搜索词,虽然单就其词义表面而言确实带有一定负面意义,但其本质仍属供网络信息检索使用之参考

浅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吕鸿雁 韩金儒)

浅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吕鸿雁韩金儒 上传时间:2007-9-5 关键词: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内容提要: 在我国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三要件说和四要件说,针对这两种学说法学界有不同愈见,笔者认为四要件说更符合我国司法实践。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即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条件,换言之,即判断行为人是否应负侵权责任的标准。行为人只有在符合一定的条件下才应承担责任,而这些条件就是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法学界在定义了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概念后,通过对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与归责原则关系的论述以及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与损害赔偿之债的区别的论述,从而使得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的内涵更加清晰。 作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损害事实是其中的重要构成要件。任何人只有在因他人的行为受到实际损害之时才能获得法律上的救济,而行为人也只有在因自己的行为及自己所控制的物件致他人损害时,才有可能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从广义上理解,损害是指因故意和过失行为造成的不利益状态,包括了对各种权利和利益的侵害所造成的后果。从狭义上理解,损害专指财产损失。从广义上理解,损害指财产损害和非财产损害,所受损害和所失利益,确定损害与边际类型损害。就是指对一般注意的违反。应当强调指出的是,客观过错并不是指过错 因果关系也是侵权责任构成的重要部分,因果关系中存在普各种认定理论,其中包括条件说、原因说、相当因果关系说、法规目的说、危险范围说。 在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中,在我国法学界存在不少的争议性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思考,笔者得到了不少的启发,下面,笔者将重点针对侵权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应采取几要件说更为合理作以下分析: 关于侵权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我国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1)三要件说,认为侵权责任一般构成要件包括:过错、损害,如果确立故意,能用主观标准判断而偏采用客观的注意义务违反的损害事实、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2)四要件说,认为构成要件包括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的过错。3)五要件说,王泽鉴认为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侵权权利、故意或过失造成损害及因果关系。4)六要件说,史尚宽认为构成要件包括归责性之意态、违法性之行为以及因果率。 5)七要件说,胡长清认为构成要件包括主观与客观两类,其中主观要件包括意思能力和过错;客观要件包括自己的行为、权利的侵害、损害的发生、因果关系和违法。 其实,上述各种观点可以归纳为三要件说和四要件说之间的对立,因为五要件说、六要件说、七要件说都是从四要件说演化而来的。针对该问题,王利明教授认为应用三要件说,理由如下:违法性主要是指客观的行为,而过错主要是指主观的心理状态,随着过错概念的客观化,以及违法推定过失的发展,对客观的行为违法和主观的心理状态,已经很难进行区分,因而在过错中应当吸收违法。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有许多领域对行为标准的确定越来越具体化,要采用各种技术性的标准来确定人们的行为规

司法考试基础精讲民法讲义: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司法考试基础精讲民法讲义: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司法考试基础精讲民法讲义: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司法考试基础知识在司法考试复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定要引起重视。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司法考试名师讲义,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受归责原则影响,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四:①违法行为;②损害事实;③因果关系;④主观过错。特殊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各不相同,举证责任分配亦有区别,难以一概而论。例如,无过错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三:①违法行为;②损害事实;③因果关系。 (一)违法行为(★★) 1.违法行为包括违法和加害行为两个要素:①违法。指行为在客观上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相悖,且不具有违法阻却性(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助行为、无因管理、正当竞争、依法执行职务等均为违法阻却事由)包括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②加害行为。指受意志支配的身体动静,包括作为与不作为。 【例1】甲川菜馆生意兴隆,日进斗金,乙在对面新建川菜馆,致使甲的生意一落千丈,难以为继。①乙故意给甲造成纯粹经济损失,具有加害行为。②如果乙的行为属于正当竞争,则具有违法阻却性,不具有违法性,不构成侵权。 【例2】甲川菜馆生意兴隆,日进斗金,对面的乙川菜馆经营惨淡。乙于是在甲餐馆旁开设一花圈店,将花圈摆在甲菜馆的周围,致使甲的生意一落千丈,难以为继。①乙的行为属于故意以悖于善良风俗的方式加损害于他人,具有违法性。②甲遭受的虽为纯粹经济损失,因乙为故意,构成侵权。 2.不作为侵权的特点:不作为,即“当为而不为”。不作为侵权以加害人具有作为义务且行为人具有作为能力为前提,行为人违反作为义务给他人造成损害,构成不作为的侵权行为。不作为侵权须具备三个要件:①行为人具有作为的义务,具有采取积极行为防范或者避免他人遭受损害的义务。②行为人具有实施作为义务的能力。③行为人的不作为与损害具有因果关系。

侵权责任法试题(含答案)

侵权责任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实施侵权行为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侵权责任是任何人都对他人承担这样一种义务,即不因为自己的错误(过错)行为而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否则即能构成侵权行为,要对受害方承担责任。侵权行为基本上都是违法行为。 2.过错责任原则 也叫过失责任原则,它是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按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 3.无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叫无过失责任原则。它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英美法称之为“严格责任” 4.高度危险致人损害责任 【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5.用人者责任傲物关系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42分) 1、过错责任下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行为的违法性 所谓行为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强制性规定。 二、损害事实的存在 损害事实,既包括对公共财产的损害,也包括对私人财产的损害,同时还包括对非财产性权利的损害。 三、因果关系 侵权行为中的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即特定的损害事实是否是 行为人的行为必然引起的结果。只有当二者间存在因果关系时,行为人才应承担相应的民事 责任。 四、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借 过错是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中的主观因素,反映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心理状态。 2、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 侵权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是指,当一个行为引起一个损害结果的发生,该损害结果的发生是 被该行为引起的客观联系。对于如何确定因果关系有多种学说: 一是条件说。 主张只要对损害结果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是引起损害结果发生的条件,就是损害结果的原因。 二是必然因果关系说。 只有当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发生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时,才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三是相当因果关系说。 不应要求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只要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构成适当条件,行为人就应负责。 3、简述过错的含义、类型和判断标准

过错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过错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1、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2、由此可见,有过错必须担责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从侵权法理论上讲,过错是主观上的,可以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四: (1)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2)行为的违法性; (4)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行为人有过错。 应当注意的是,民事责任上的故意和过失有别于刑事犯罪的故意和过失,它没有民事法律后果上的区别,也就是说民事侵权上的故意和过失所引起的民事法律后果是一样的,没有孰重孰轻之别,而刑法意义上的故意和过失所引起的刑事法律后果区别很大,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且相应较轻。

3、从构成要件可以看出,无过错责任与过错责任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有二:前者的行为是法定的,它不必具有违法性特征,后者的行为具有违法性;前者行为人不必过错,后者有过错。在司法实践中应加以区别。 应将无过错责任与一般过错责任加以区别。特殊侵权的种类很多,但并非所有的特殊侵权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侵权。宪法第4 1条第3款、民法通则第121条、国家赔偿法第2条均作了规定,虽然三者在用词造句上不完全相同,但相互是统一的,并不矛盾。在法条中,虽然只有国家赔偿法使用了“违法行使职权”一词,而宪法和民法通则没有使用,但三者都用了“侵犯”一词。 4、将无过错责任与混合过错责任加以区别。混合过错是指对于损害的发生,加害人与受害人均有过错。民法通则第131条规定:“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此规定是对该法第106条第2款的补充,同样是一般过错责任条款,体现了过错必须担责的原则。 二、过错责任原则与过错推定的关系 过错推定责任是过错责任的一种特殊形态,它不是归责原则,而是过错责任的适用方式。二者有以下不同之处: (1)举证责任的分配

商标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一、商标侵权行为概述 商标侵权行为是指违反法律的规定,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未经商标权人的同意擅自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商标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从我国商标法规定来看,商标侵权行为的构成通常包括以下要件: 一是造成损害后果或即将发生损害后果,即侵权行为给商标权人已经造成损害或者即将造成损害,可表现为产品销量下降,利益的减少或者商标信誉降低等。 二是行为违法性,即行为人未经许可,也没有其他法律依据而客观上行使商标权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三是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有因果关系,即损害后果是由违法行为直接造成的。 四是主观上的状态,包括有过错和无过错两种。 三、商标侵权的种类有哪些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

该条又可分成四种商标侵权的形式: (1)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相同,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也属于同一种类。 (2)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相同,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类似。 (3)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近似,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标与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属于同一种类。 (4)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近似,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相类似。 2、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下列行为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1)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2)复制、摹仿、翻译他人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

侵权责任法重点整理

侵权责任法重点整理

绪论 1.侵权责任法性质: 私法、强制法、救济法、责任法。 第一章 1.侵权行为 a.概念:侵权行为就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并造成损害依法应该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法律的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损害行为。 b.特点:①侵权行为是行为人侵害他人人身和财产的行为 ②侵权行为的侵害对象主要是财产权和人身权等绝对权 ③侵权行为还包括侵害他人财产利益和人身利益的行为 ④一般侵权行为是行为人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 ⑤侵权行为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c.种类:①根据行为的构成要件: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 ②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积极侵权行为和

消极侵权行为(关键点:作为与不作为) ③根据侵权人的人数:单独侵权行为和共同侵权行为 2.侵权责任 a.概念:侵权责任是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的简称,指行为人侵害他人财产或人身造成损害,依法应答承担的法律后果。 b.特点:①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而承担的法律后果 ②侵权责任以存在侵权行为这一法律事实为根据 ③侵权责任的形式主要是财产责任,但不仅限于财产责任 c与违约责任比较(重点): ①归责原则不同。侵权责任采取一般采取过错责任原则,例外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违约责任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例外采取过错责任原则。 ②责任基础不同。违约责任的责任基础是行为人违反约定义务,没有约定才适用法定条款,且构成违约责任一般不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要件。侵权责任的责任基础是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构成侵权责任一般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例外

为无过错。 ③举证责任不同。违约责任中受害人无须证明违约方是否有过错,只要证明违约的事实存在即可,违约方只有证明具有法定或约定的免责是由才可免责。侵权责任中,加害人只有能证明其无过错的可免责,在特殊侵权中加害人只有证明其有法定免责是由才能免责。 ④免责条件不同。违约责任中有法定免责是由还有约定免责是由,但不得预先约定免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侵权责任中只有法定免责是由。 ⑤责任形式不同。违约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而侵权责任既包括财产责任,也包括非财产责任。 ⑥损害赔偿的范围不同。 ⑦诉讼管辖不同。

第三十章 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第二节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一、单项选择题 、抢劫犯乙持枪拒捕,被民警甲开枪击中持枪的手臂,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民警甲的行为侵害了乙的生命健康权,因为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民警甲的行为侵害了乙的生命健康权,因为乙所受损害与甲的行为有因果关系 、民警甲的行为不是侵权行为,因为其行为不具违法性,不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民警甲的行为侵害了乙的生命健康权,因为甲是故意开枪,对乙的损害有过错 、某日,宋某驾车出游,途中见前面的车辆速度渐缓,遂与前一辆车于相距5米左右之距离减速缓行,不想其后梁某因超速行车,来不及刹车,撞向宋某的车,导致宋某的车也往前撞向陈某的车,造成陈某的车严重损坏。为此,宋某特向律师咨询,如果你是律师,你将如何回答?() 、宋某的行为不构成侵权行为,其行为虽造成了陈某的损害,但在主观上没有过错

、宋某的行为构成侵权行为,因为是宋某的车撞了陈某的车而造成车严重损坏 、宋某对陈某进行赔偿后,可以向梁某追偿 、陈某的损失只能由宋某赔偿,梁某对此不承担责任,因为梁某直接撞的是宋某的车 、甲骑自行车上班,在一拐弯处,甲未减速,将一行人乙撞倒在地,但乙爬了起来,毫发无伤,拍了拍身上灰便走了。则甲的行为是否是侵权行为?() 、甲的行为是侵权行为,因为他将乙撞倒在地 、甲的行为不是侵权行为,因为甲的行为没有造成乙损害,无损害则无责任 、甲的行为是侵权行为,因为他骑车拐弯未减速,违反了相关的交通法规 、以上说法都不对 、下列对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行为人虽然没有造成损害,也应该承担民事责任,以示惩戒 、损害事实的存在不包括精神损害,因为精神损害是无形的

网络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网络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1)须有侵犯网络著作权的不法行为。 (2)损害事实是侵权责任的必备构成条件。 (3)须有主观的过错责任。 (4)不法行为和损害事实有联系。 二、网络侵权的特点 1、侵权行为难以认定 任何侵权行为的认定都必须有事实依据即证据。但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论网络侵权却使得网络上的证据失去原始性。网络中存在的数字化信息都是由0和1所代表的物理状态组成的离散信号,不存在连续性,对其所作的修改和删除难以发现和鉴别,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因此网络中信息的证据能力令人怀疑。另外,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63条明确规定了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七类证据,本着证据法定主义原则,如果当事人提出的证据不在法定类型的范围内,则难以产生证据效力。因此,对网络侵权行为的认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计算机领域的证据资源,可能因无法归入法定证据形式,法律地位不明确而无法释放其应有的效能。

2、侵权主体复杂隐密 网络服务提供者是网络环境下所特有的主体,网络的运行离不开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参与,因此网络服务提供者往往会卷入大量的网上侵权纠纷中。而且在网上人们可以自由使用根据自己爱好所起的名字甚至匿名,这就给实践中侵权人的认定带来了技术上的难题。 3、侵权后果域宽速快 网络在全球范围的覆盖,突破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的地理限制,模糊了领土和国家的界限,沟通了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网络的交互性和实时性使网上信息的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可以想见,网上侵权行为的后果会在全世界迅速蔓延,而权利人却无可奈何。 4、司法管辖不好定位 侵权行为适用被告所在地法或侵权行为地法是各国法院的普遍作法。但是,因特网将全球的计算机及其网络连为一体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网络空间,同一侵权行为往往同几个地点相联系,物理位置在网络空间中的意义微乎其微,从而使传统管辖权的基础在网络空间中发生了动摇。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案件,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管辖依据。 5、自我救济无能为力

网络侵权的构成要件

网络侵权的构成要件 网络侵权的构成要件 (1) 须有侵犯的不法行为。 我国第45条和第46条规定了各种不同的侵犯著作权的使用行为,主要包括: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即未经著作权人许可, 将其发表的作品公之于众,侵犯其发表权的行为;2.未经合作作者的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侵犯了其 他作者的发表权、改编权或获酬权;3.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 在他人作品上署名;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5?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或者改编、翻译、注释、编辑等方式使用作品(著作权法另有规定的除外);6.使用他人作品,未按规定付酬,侵犯了著作权人的获酬权;7.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其表演;8.剽窃、抄袭他人作品,即未经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授权,将他人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的作品发表;9.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侵犯了他人的专有出版权。

10.未经表演者许可,对其表演制作录音录像出版,侵犯了表演者 权;11.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即盗版行为;12.未经广播电台、电视台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13.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这些都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但对于侵犯网络著作权,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网络作品问题。 网络作品是指在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络上出现的作品,有别于传统作品的特殊作品,是借助数字化技术产生并在网络上运行,拥有二进制数字编码形式,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加以复制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智力创作成果。因此世界各国普遍承认网络作品是受著作权保护的客体。著作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要证明网络作品应受《著作权法》保护,就要证明该类作品属于作品范围。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网络作品的保无明文规定。《著作权法》第3条列举的八类受保护作品中也未包括。《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对作品的含义作了解释,即是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而网络作品又是数字化作品,它尽管脱离有形载体,但并不影响其独创性,并且任何网络作品都必须以数字化形式固定在计算机的硬盘内,能够

过错责任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什么叫过错责任原则 也叫过失责任原则,它是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按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侵犯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可见,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都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二、什么是过错推定 所谓过错推定,是指在某些侵权行为的构成中,法律推定实施该行为时具有过错。这些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仍属于过错责任原则,即构成要件中要求行为人的过错。行为人可以通过自己没有过错来获得免责的效果,在这个意义上,也将过错推定为过错举证责任的倒置。因为在一般过错责任原则下,是要由受害人来证明行为人存在过错;而在过错推定的情况下,受害人不需要对行为人的过错举证证明,法律推定行为人存在过错,除非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适用过错推定的情况,需要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我国《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它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一般认为,此条是典型的过错推定。 三、过错责任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二)由此可见,有过错必须担责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从侵权法理论上讲,过错是主观上的,可以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四: 1、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2、行为的违法性; 3、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行为人有过错。 应当注意的是,民事责任上的故意和过失有别于刑事犯罪的故意和过失,它没有民事法律后果上的区别,也就是说民事侵权上的故意和过失所引起的民事法律后果是一样的,没有孰重孰轻之别,而刑法意义上的故意和过失所引起的刑事法律后果区别很大,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且相应较轻。

第三学期侵权行为法学111章

第三学期侵权行为法学 第一章侵权行为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侵权行为法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A、高度的概括性 B、内容的复杂性 C、体系的完备和系统性 D、适用的强制性 2、侵权行为法与下列哪一项不是并列关系? A、合同法 B、物权法 C、婚姻法 D、破产法 3、侵权行为法的名称,从发展趋势上看,以何种称谓最为科学? A、侵权行为法 B、侵权责任法 C、侵权法 D、损害赔偿法 4、侵权行为法的首要功能是哪一功能? A、补偿功能 B、预防功能 C、惩罚功能 D、保险功能 5、在侵害人格权的赔偿责任中,故意和过失程度直接影响到行为人的责任后果。这主要体现了侵权行为法的哪一功能? A、补偿功能 B、惩罚功能 C、预防功能 D、保险功能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侵权行为法的特征有哪些? A、高度的概括性

B、内容的复杂性 C、体系的完备和系统性 D、适用的强制性 E、效力的有限性 2、侵权行为法与刑法的区别体现为? A、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不同 B、调整对象不同 C、适用目的不同 D、法律性质不同 E、保护客体不同 3、侵权行为法与合同法有哪些区别? A、法律规范的性质不同 B、保护的权益范围不同 C、规范的内容不同 D、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不同 E、与民法的关系不同 4、侵权普通法与侵权特别法的区别具体体现为? A、适用范围的区别 B、对人效力的区别 C、具体内容的区别 D、法律性质的区别 E、适用顺序的区别 5、侵权普通法与侵权特别法的适用规则中,最重要的两个是? A、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B、特别法不得违反普通法的一般原则 C、新法优于旧法 D、综合平衡 E、特别法后于普通法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侵权行为法最重要的特征是其适用的强制性. 正确错误 2、侵权行为法是与合同法、物权法相并列的民事法律部门。 正确错误 3、侵权行为法与行政处罚法都是保护性的法律;同一种违法行为可能同时适用侵权行为法和行政处罚法。 正确错误 4、侵权行为法与合同法都是相对性的法律关系;同一种违法行为可能同时适用侵权行为法和合同法。 正确错误 5、《民法通则》是我国民法的基本形式,也是侵权行为法的主要渊源。 正确错误 一、 1.D 2.D 3.B 4.A 5.B

网络传播权侵权的构成要件

网络传播权侵权的构成要件 传统的侵权有四个构成要件:侵权人主观上有过错;侵权行为客观存在;有客观的损害后果;侵权行为和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然而,确定网络环境下的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又是另外一种情况。由于网络传播权的侵权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传统侵权行为的四个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在网络环境下就变为可选择的,而不是必备的,而且必须结合特定的司法实践对这些侵权要件来进行选择适用。 首先,传统侵权行为的一个要件是侵权方必须存在主观的过错,但在网络环境下,各种深层链接行为使得侵权方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服务商或者在线服务提供商无休止地复制侵权信息,这样就很难分辨出谁才是真正的侵权行为人,直接和间接的侵权也同样难以鉴别。既然如此,Zheng Chengsi教授认为,著作权的侵权责任原则理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对作品进行首次利用的行为(比如未经授权的复制、首次文艺作品的传输等等),使用具有专利发明的行为以及未经许可进行创作的行为等等。至于间接侵犯知识产权及其他行为,应如何适用侵权责任原则,在此,Zheng Chengsi教授采用区别对待的方法,他列举了百度事件作为其他类似侵权行为的参考,在司法实践中,像百度的深层次链接行为被归类为间接侵权行为,Wang Qian教授将其定义为“协助侵权”。司法权威并没有减轻搜索引擎提供商的侵权责任。这是自该条例颁布以来司法权威的首次应用。 其次,传统侵权行为的另一个构成要件是损害事实客观存在。当然,大部分侵权行为并未伤及版权所有人的自身利益,一些间接侵权的行为当时可能并没有造成损害事实,但从长远来看,它们必定会造成损害。以百度侵权案件为例,它的浅层链接行为没有损害到他人的音乐版权,似乎只是提供搜索服务的一个机构,因此,百度赢得了一审。然而,百度的行为有着潜在的危险,Wang Qian在他的文章中重新论述了信息定位服务提供商间接侵权的确认,他指出,百度提供了百强新歌排行榜、众多歌手名单之类的内容,这实际上就构成了侵权,在排行榜上很容易就能找到歌曲链接和歌手。众所周知,一个唱片公司不可能授权其他网站让它免费使用歌曲和歌手姓名,即使是网站管理员在发现热门排行榜的歌曲和歌手后也必将意识到链接的歌曲在没有经过授权的情况下就被上传到了第三方网站。此时,该行为适用于条例的第23条后半款:任何人若知道或应该知道链接的著作、表演、音频和视频作品涉及侵权,应共同承担侵权责任。百度一审获胜但在二审失利,两次结果截然不同,是因为司法机关能够及时采用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并结合新出台的相关法律,反映了司法机关在复杂网络案件的处理上审判技术的进步。 最后,因果关系原则不能成为网络环境下的万金油。传统侵权理论认为有因必有果,所以认为侵权行为人的侵权行为和损害后果必须存在因果关系。网络能够检验因果关系原则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在网络环境下,因果原则的适用是否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了?答案是肯定的。如上所述,在百度侵权案中,百度是间接侵权方吗?还是如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和第三方一起构成共同侵权?实际上,间接侵权通常极其难以界定,深层链接导致了无休止地复制,也没有界定直接侵权行为和间接侵权行为的标准。传统侵权行为的对象通常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人,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和网络侵权相比便很容易确定赔偿标准以及进行证据的搜集。但是,网络世界不同于真实世界,所以传统的因果关系原则便不适用于网络侵权。因此,如果严格按照现有的法律规定处理网络侵权将会产生许多的问题。如上所诉,因为第三方超链接行为侵害对象的不特定,一个侵权方的复制和再复制行为将会导致更多侵权方的出现。 举例来说,有三个终端服务器,复制信息从第一个到第三个依次传递,而且,只有在上一个终端服务器完成后才能向后传递。如果一号终端服务器涉及直接侵权,二号终端服务器便属于间接侵权,同样的,二号终端服务器对于三号终端服务器来说就涉及直接侵权。由此可见,二号终端服务器既涉及直接侵权也涉及间接侵权,是具有双重性质的侵权。显然,司法实践

侵权行为构成要件解析

侵权行为构成要件 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是民法领域的两大不法行为,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本文依据我国民法原理和民事立法现状,对侵权行为做出简要分析,以说明侵权行为的构成与责任承担。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与特点 在民法领域,侵权行为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其一般特征是: (1)侵权行为是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依法律规定产生民事责任的法定之债; (2)侵权行为的侵害对象是民事主体的法定权利或绝对权力,主要指物权、人身权和知识产权等,债权不能成为侵权行为的侵害对象; (3)侵权行为是行为人有意识的行为,是由侵害人单方实施的不法行为,产生法定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侵权行为也是一种法律事实。 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的区别是: (1)侵权行为违反的是法定义务,违约行为违反的是约定义务; (2)侵权行为侵犯的是绝对权,违约行为侵犯的是相对权; (3)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违约行为的责任仅限于财产责任。 二、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具体侵权行为的、各种作为必要条件的因素。行为人的某一行为只有具备了法律规定的相关要件,才构成侵权行为,行为人才可能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反之,则不构成侵权行为,行为人也不承担任何民事责任。根据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本文主要以一般侵权行为为例具体分析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1、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是指在一般情况下,构成侵权行为所必须具备的因素。只有同时具备这些因素,侵权行为才能成立。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有加害行为、有损害事实的存在、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四个方面。 (1)加害行为,即行为的违法性 加害行为又称致害行为,是指行为人做出的致他人的民事权利受到损害的行为。任何一个民事损害事实都与特定的加害行为相联系,亦即民事损害事实都由特定的加害行为所造成。没有加害行为,损害就无从发生。从表现形式上看,加害行为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以不作为构成加害行为的,一般以行为人负有特定的义务为前提。 加害行为就是行为具有违法性,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或受法律保护的民事利益的原则上可认定为违法,但有违法阻却事由的,比如职务授权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等,则应排除其违法性。违法情形包括违反法律规定和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2)损害事实,即具有客观存在的损害

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是损害事实客观存在。这是民事责任的前提和依据。没有损害事实,就不构成侵权,行为人也不承担民事责任。二是侵权行为的违法性。判断侵权行为的违法性,一定要以法律、教学法规为依据。三是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四是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这是构成民事责任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近年来,发生的学校侵权事件比较多,而在确定学校侵权责任的时候,就需要先判断是否符合相应的构成要件规定。那么大家知道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吗?请跟随小编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且损害必须是学生在学校或者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 (2)学校的违法行为; (3)学校行为须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

(4)学校主观上须有过错。 二、相关法律规定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四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小编就为大家整理到此,希望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同时,小编还为大家提供了相关的法律依据,要是你对此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的在线律师。

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一、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一)侵犯的对象应是在我国享有专利权的有效专利。即首先是中国专利,而不是美国,日本或其他国家的专利,因为专利是有地域性的,依据某国或某地区的法律获得的专利权,只能在该国或该地区有效,并受到保护。其次,专利是有有效期的,在我国发明专利的有效期是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是10年,只有在保护期内专利权人才有独占权,如果过了有效期,则该发明创造就进入了共有领域,任何人都可实施,也就不存在专利侵权问题了。另外,如果专利因为其他原因被撤销或被宣告无效,则该专利被视为自使不存在,因此即使有他人实施也不够成专利侵权。 (二)有违法行为存在。即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有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专利的行为。但应该注意的是我国《专利法》第63条规定了五种不认为是侵权的行为,包括: 1、专利权人制造、进口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进口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该产品的; 2、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3、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 4、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 5、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以上五点即是专利侵权责任的例外规定,如果行为人不能此作为抗辩理由,则应当认定行为人构成专利侵权,并依法承担责任。 (三)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侵权人主观上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所谓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而实施该行为。如侵害人明知某产品为专利产品,却擅自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该产品;所谓过失是指行为人因疏忽或过于自信而实施了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如发明创造人不知自己独立完成的发明创造与已经被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相同,而使用或转让该发明创造的行为。在专利侵权纠纷处理中,承担侵权责任以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为原则,但也有例外。例如《专利法》第63条第2款的规定,即使行为人主观无过错,也构成专利侵权,只是不承担赔偿责任罢了。

产品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一、产品侵权责任的概念及构成 所谓产品侵权责任,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因产品存在缺陷而造成的死亡、人身伤害和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及其他损失时,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这里涉及到赔偿义务主体的问题。从我国《民法通则》第122条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产品质量纠纷的赔偿义务主体不仅仅只有生产者、销售者,如果是运输者、仓储者造成产品的缺陷,那么运输者、仓储者也应是赔偿义务的主体。但是,应当注意的是,两种赔偿义务主体是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前两者适用产品质量侵权赔偿关系,后两者则是该侵权赔偿责任由生产者、销售者承担以后的另一种求偿关系,这是一种运输者、仓储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违约责任。对于产品侵权责任来讲,其赔偿义务主体一般为生产者和销售者。因此,“受害人并不直接向仓储者、运输者请求赔偿,而是在销售者、生产者在承担了赔偿责任以后,对产品负有责任的运输者、仓储者有义务赔偿销售者、生产者的损失。” 二、产品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1、产品存在缺陷。按我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六条的定义,所谓“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 “缺陷”包括三种:⑴设计缺陷。指产品设计时在产品结构、配方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危险;⑵制造缺陷,指产品在制造、加工过程中,因原材料、配件、工艺程序等方面存在错误,导致制作的最终产品具有不合理的危险;⑶指示缺陷,指产

品设计、生产均无问题,质量也符合标准,只是未对产品的安全使用提供充分的提示和警告。正确区分上述缺陷的种类,对于确定赔偿义务主体,具有重要意义。 2、须有人身、财产损害的事实。产品侵权责任中的损害事实包括人身损害、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人身损害包括致人死亡和致人伤残,对其赔偿范围,与一般侵权行为致人损害的赔偿范围相同之处。 3、须有因果关系。产品侵权责任的因果关系要件,是指产品的缺陷与受害人的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确认产品责任的因果关系,须由受害人承担举怔责任,证明损害是由于使用或消费有缺陷的产品所致。受害人首先要证明缺陷产品曾被使用或消费过,其次要证明使用或消费缺陷产品是损害发生的原因。 三、哪些情况不承担赔偿责任 产品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其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其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其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