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增加高原地区工程施工效益

浅谈如何增加高原地区工程施工效益

浅谈如何增加高原地区工程施工效益
浅谈如何增加高原地区工程施工效益

浅谈如何增加高原地区工程施工效益

[摘要]通过对果洛州通电工程久治县大仓水电站基础防渗工程在高原环境下施工所受到的外部和内部影响因素的综述和分析,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针对高原施工的特点,本文试图探讨如何调动高原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持施工队伍的稳定,如何降低高原施工成本,如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从而增加工程效益。

[关键词]增加高原工程施工效益

1、前言

随着西部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西部高原地区的工程施工项目日益增多。然而高原环境下的施工通常具有条件艰苦、气候恶劣、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成本难控制、人员易流失等问题,如何挖掘内部潜力、控制成本、提高高原环境下工程施工的效益已引起各个施工企业的重视。

2、高原环境下施工概况

高原地区气候多变、高寒缺氧、紫外线辐射强、人烟稀少、环境恶劣。在建的果洛州通电工程大仓电站基础防渗工程位于果洛州久治县康赛乡境内,海拔在3500~3600m之间,气候极其恶劣,“一日四季,百步不同天”,空气稀薄,气压较低,空气中的含氧量相当于海平面的50%-60%。这样的施工环境对施工人员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分析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因素,进而采取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功效,保证施工队伍的稳定性显得格外重要。此外,高原环境对工程机械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大气压力下降,空气密度减少,含氧量降低、气缸内充气量减少,可燃混合气过浓,燃烧状况恶化,燃烧不充分,排气烟度增大,机油粘度增大,启动阻力增大,这些都将造成发动机的功率下降。工程机械因功率下降将不能正常工作,这将造成生产效率降低。由于不能正常工作,工程机械的可靠性和技术性及使用寿命等都得不到保证,这不仅降低了工程生产效率,无形中还增加了施工成本,提高高原环境下工程机械的利用率和功效是控制成本的关键因素,也是增加工程效益的重要举措。

3、高原环境对施工人员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高原地区的低气压、低氧、寒冷、温差大、干燥、多风、强日光辐射等自然环境条件,给进入高原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像目前的果洛通电工程大仓电站基础防渗工程,工人刚进场时,很多人员由于不适应高原的缺氧和低气压,大部分人员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气短、烦躁、食欲减退、身体乏力等高原反应症状,对于西藏等其他海拔高于4000m的地方,反应会更加强烈,对人的身体健康、劳动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使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明显降低,这也是高原地区施工人员易流失、施工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为此施工企业应根据影响施工人员积极性的因素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施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调动高原地区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高原环境下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针对高原环境下施工人员易流失、施工队伍不稳定、施工人员工作效率低下这一客观因素,高原工程建设在施工组织中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建立和完善高原地区医疗、卫生等后勤生活保障体系的同时,要有适当的绩效工资激励措施,充分挖掘施工人员的内在潜力,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强施工队伍的稳定性。

3.1组织进驻人员学习高原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高原进驻人员积极开展适应性锻炼,以提高施工人员对高原缺氧环境的耐受力,减少

和减轻高原反应。尤其是进驻高原初期,施工人员一定要保证充分休息,减少剧烈活动,以缓解高原反应症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的饮食结构,大力提倡戒烟,严谨酗酒,不断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人员身体素质,以增强对高原气候的适应能力。

3.2合理调理膳食结构,提高饭菜质量

高原地区施工,体力消耗大,对于事物、能量的摄入较大,高原地区要保证施工人员有一个积极的心态、良好的精神面貌,好的饭菜质量是不可缺少的。高原地区一般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新鲜蔬菜的采购显得格外困难,因此要求食堂必须做好蔬菜采购计划。食品加工烹调时,由于高原水沸点低,对一些因烹调加工不熟易引起事物中毒的事物如:土豆、豆角等要求不炒、不凉拌,必须进行高压加工,对隔夜事物必须充分加热方可食用。为补偿高原条件下人体热量摄入不足的情况,建议高原地区应提供高糖、高维生素、低脂肪膳食,高糖膳食会减轻急性高山病和改善体力。

3.3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鼓足施工人员的干劲

人在被激励的情况下往往会激发其内在的潜能,工作积极性大增,激励的措施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其中物质激励效果最直接,最明显。对于工程施工人员,尤其是在条件艰苦的高原地区,要保证有一个稳定的施工队伍,物质激励是不可或缺的。在建的果洛通电工程大仓电站基础防渗工程,项目部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实施了适当的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具体的办法是:根据合同量和工期算出每月必须完成的工作量,然后以此量为基准,在月底时,实际工作量和计划工作量比较,每超出一单位的工作量,项目部将给以一定的奖励,这样就很好的把施工人员的个人收入和工程的完成量和进度紧密的结合起来,必然促进施工人员积极主动的关心工程的完成量和进度,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实现了个人目标和项目整体目标的有机统一,增强了项目部的凝聚力。

4、高原环境下的成本控制

实施成本控制不断降低工程成本是增加施工企业效益的源泉,特别是高原地区施工,交通条件不变,原材料采购困难,条件艰苦,通过成本控制降低成本是增加工程效益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在高原地区,施工条件具有气压低、氧分压低、寒冷温差大、多风干燥、日光辐射和紫外线强烈、多雷暴等恶劣的自然环境,具有可施工时间短、技术难度大、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等不利因素,给高原地区的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

4.1 高原环境下成本控制的特点

由于在高原地区工程施工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工程施工中其成本控制也决定了同其他平原地区有着显著的不同,通常情况下,高原环境下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一般有如下特点:

(1)高原环境下工程施工中成本控制的管理过程更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由于高原地区的气候恶劣及交通极其不便等客观因素,要求成本控制更具有弹性和灵活性。比如在建的大仓电站基础防渗工程,工地离久治县有21KM的距离,后由于交通路面等方面的原因,从久治至工地这21KM的路程禁止所有大车通行,对于我们的工程施工非常不利,水泥、膨润土等原材料只能由项目部再次派车(小、中型)到县城去二次倒运,对于项目成本控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2)高原环境下成本控制具有更多的不可预测性的因素。

4.2 高原环境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

对于工程施工来说,影响项目成本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工期、质量、项目管理水平等,有些影响成本的因素是所有工程项目所固有的,本文分析的影响成本的因素是高原地区所特有的,在平原地区不存在。通过有针对性的分析影响高原施工的成本的因素,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

4.2.1 恶劣的高原气候条件对高原地区工程施工的影响

高原环境因素对成本控制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具有低大气压与低氧分压、低沸点、低气温、强太阳辐射、多风沙高风速和气候多变等特点,这些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给成本控制带来极大影响,无形中增加了项目成本。

4.2.2 高原环境下施工人员功效的降低对项目成本的影响

高原特殊的外部环境会使人的机体发生一系列复杂的适应性或代偿性变化,对人的身心健康、劳动能力造成很大影响,人体所能承受的劳动强度和耐久性明显下降,使人的工作效率降低,这势必会影响工程的进度进而延长工期,增加项目成本。由于受高原特殊环境的影响,人的活动能力和反应能力也大打折扣,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也就无形中加大很多,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

4.2.3 高原环境下工程机械效率的降低对项目成本的影响

由于使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原设计在平原地区使用的工程机械在高原环境中使用,其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指标及使用寿命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机械发动机的功率下降,工程机械因为功率下降将不能正常工作,这将造成生产率降低。工程机械以普通内燃机为例,海拔每升高1km,效率下降8%-12%,油耗要增加8%-15%,在平原地区使用的50KW柴油发电机,在大仓电站基础防渗工程施工现场其功率仅有31.56KW。高原环境下工程机械效率的低下对高原施工成本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4.3 高原环境下施工降低工程成本的方法

高原环境下施工不确定因素较多,项目成本的控制往往是高原地区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有效的降低高原环境下施工的成本,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全面、动态的控制工程项目成本,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增加工程效益。

4.3.1 坚持高原地区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原则

高原地区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对象仍是工程项目,其控制主体则是人,其手段是根据高原地区的实际条件和特点通过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施工成本。高原环境下施工,气候恶劣、交通不便、难度较大,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其成本控制要坚持全面控制原则和动态管理原则。

(1)全面控制原则。所谓全面控制,包括两个涵义,工程项目的全员控制和全过程控制。全员控制是指成本控制涉及到施工项目部的所有部门、机组和员工的工作过程,并与每一个施工人员的利益都关,因此成本控制应充分调动每个部门、机组和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尤其在高原地区施工,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要让高原环境下施工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而不能认为成本控制仅是负责预算、结算和财务部门的事情。全过程控制是指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工程施工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从施工准备开始,经施工过程至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结束。因此,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随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如在施工准备阶段要根据高原的特殊环境制定最佳的施工方案,在施工阶段要根据高原环境下具体的施工条件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施工成本支出,在工程验收移交阶段,要及时办理工程结算,从而使工程成本自始自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中。

(2)动态管理原则。施工成本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高原条件下,其不可预见因素较多,必须坚持动态管理原则。所谓动态管理就是将工、料、机投入到施工过程后,要及时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值,将其和目标值相比较,检查偏离程度,以便迅速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4.3.2 加强材料管理,节约材料费用

材料在工程成本中占很大的比重,节约材料费用,对降低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原地区,地处偏僻、交通极其不便,材料的采购和运输单价都相当高,材料费在工程成本

中的比重比较大。因此,大力节约主要材料、结构件、周转材料及其他材料的耗费,通过各种渠道降低采购成本,对于降低工程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高原地区,为了节约材料费,必须在材料采购、运输、保管、使用及回收等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

(1)工程成本中材料费的高低,首先取决于采购,运输过程中材料采购成本的高低。采购材料不仅要注意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同时必须从价格和分批采购数量上加以精打细算。要贯彻执行“合理储备”的原则,避免因积压而引起的损失浪费,为此,必须建立逐级按工程任务编制要料计划,按要料计划编制供应计划,再按供应计划编制采购计划,严格按照供应计划的制度,克服盲目分散采购的现象,采购之前,必须摸清材料供应情况,做到比物比价,分批采购陆续备料。

(2)材料运输是采购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施工往往消耗材料数量很大,加之高原地区交通不便,材料运输费用在材料成本中所占比重特大,因此,加强高原地区施工的材料运输管理,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一大潜力。

4.3.3 提高施工机械利用率

高原施工气候多变,除了常规的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外,主要控制了机械设备的人力、动力、燃料等可变费用的支出。在工程机械的选择中,选用可靠度高、维修量少、马力大的运营设备,大力推行自动化机械化作业,减少用工数量,降低劳动强度,实现机械化施工。针对目前高原地区工程项目的增多,适应高原环境的机械设备也显得很重要,然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比如如何改进机械设备以实现对高原环境的适应,从而实现功率的不变。以下是根据查阅有关资料对高原机械设备提出几点技术要求,希望施工单位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创新的解决这些技术难题,从而实现工程机械也能在高原地区正常、恒定的工作。

(1)解决高原低温启动问题。高原低温启动受气压的下降,低温缺氧,蓄电池能力降低,启动负荷增加等因素影响,因此,急需研究解决高原低温启动问题。

(2)保持恒功率。高原气压低、含氧量少,要保持在平原时的功率,对发动机应采取增压措施,国外已采用微机控制增压,保证随海拔的升高,发动机的功率恒定不变。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国内还很少,若能解决此问题,会大大降低高原地区工程施工成本。

(3)推广应用中冷技术。空气被压缩时,温度与压力同时升高,空气密度降低,这将使发动机功率下降。经增压后的空气在进入气缸前进行冷却的技术为中冷技术。目前已有中冷器装置,采用后可提高发动机的功率。

5、结论

果洛州通电工程久治县大仓电站基础防渗工程,通过项目部全体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计划施工任务,并超额实现了二公司下达的利润目标。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紧紧围绕“如何提高高原地区施工队伍稳定,降低施工成本,增加效益”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探讨。经过项目部的努力,不仅保持了施工队伍的稳定,而且降低了成本,超额实现了利润目标,增加了公司效益。本项目工程产值22187886.62元,目标利润3141804.75元,利润率14.16%;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终利润3572249.75元,利润率16.10%,利润增加430445.00元,利润增长率13.7%。果洛项目部对“如何提高高原地区施工队伍稳定,降低施工成本,增加效益”这一课题的研究和探讨,对今后高原地区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一、高海拔不可怕(一)什么是高海拔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 ——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二)什么是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高山反应不是很明显。 少数人高山反应在3000公尺以上。 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天后发生,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 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 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 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 (三)哪些人不适宜上高海拔一般来说,凡有明显心、肺、脑、肝、肾等疾病,严重贫血、高血压病和视网膜疾病患者,以及孕妇,均不宜进入高海拔地区。 正患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烧,体温在38度以上,或者虽在38度以下,但呼吸道及全身症状明显者,应暂缓进入高海拔地区。

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综合抵抗能力较差,对高原低氧环境十分敏感,缺氧后比成人更容易引发高原病,而且后果较为严重、持久。 根据有关研究和经验,建议尽量别带10岁以下孩子去高海拔。 比较安全的年龄是在十几岁以上,1本人一般按照14岁左右的标准掌握。 年龄过大且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也同样不适合到高海拔。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全面退化,免疫力和应对特殊环境的能力下降,容易感冒或患上肠胃病,更容易发生急性高原病。 二、高海拔活动注意事项(一)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坚强的自信心,对于减弱高原反应带来的身心不适十分重要。 要有一副平常心,既不要过于紧张。 如果过于紧张,无谓地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慌乱起来,给自己负面心理暗示,反而会使身体不适加剧,延长缓解时间。 其实,许多高原反应症状都跟心理作用有关。 (二)足量饮水之所以把“饮水”提在这个位置,目的是要大家认识到在它高原适应中的重要性。 不少人在高原对饮水并不太在意。 这对保持健康、克服高反是十分有害的。 说一说为什么在高海拔要足量饮水的原因吧: 人到达高海拔后,脊髓会很快产生大量新红血球,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这些新红血球使血液变得粘稠;同时,由于空气干燥稀薄,呼吸加速,使体内水分丧失比平原快,这种脱水更加剧了血液粘稠。 另外,在缺氧状态下,人体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大。 引起二氧化碳超量排出,造成身体体液环境偏碱性,出现“碱中毒”现象。

高原施工医疗卫生防疫措施

高原施工医疗卫生防疫措施 (1)加强管理,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我单位项目部配备卫生管理人员,统一协调本辖区内的医疗、抢救、后送、防疫、劳保等有关问题。 对施工管理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强制性卫生保障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高原防病治病、劳动卫生、劳动保护、膳食营养知识水平,把高原的卫生保障工作做得更好。 实行免费医疗。凡我单位在铁路施工期间发生伤病,个人不承担医疗费用,在我单位项目部医疗保障中心、工地医院卫生所就诊实行免费医疗。 选拔优秀卫生人员进驻施工区,卫生人员要求身体素质好,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心,医疗技术好,能一专多能、一职多用,能胜任高原防病治病工作的卫生人员进驻施工区。 (2)做好施工队伍初上高原医疗保障工作 在施工人员进驻高原前10天,卫生人员要携带必要的设备和药品,提前进入高原,做好施工队伍进场的各项卫生保障工作。 加强卫生人员巡诊和夜间值班、夜间查铺唤醒制度工作,做到及早发现病人、治疗病人、后送病人,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痛苦。 后送范围:对高原肺水肿、脑水肿等急症,要根据病人病情确定,保证病人途中生命安全。 高原病的诊断,严格国家或地方标准执行。 (3)卫生防病措施 施工现场卫生学勘察。施工前,要按要求对现场传染病、地方病、气象、水文等情况进行详细的卫生学勘察。我我单位已对现场情况作过调查,并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水质消毒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卫生防病工作职责分工。各施工卫生所负责本单位的卫生防病工作,我单位工地医院负责我单位管区内的卫生防病工作,做好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和传染病、地方病的监测监督工作。 (3)职工的健康责任和健康教育 各级干部职工必须无条件接受高原病、传染病、地方病预防知识培训教育。以鼠疫烈性传染病防治为重点,了解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预防为主。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卫生知识,彻底清除职工对高原病的恐惧心理。受高原病、传染病、地方病预防知识教育的职工达到100%。

高原冬季施工方案

高原冬季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根据本工程招标文件; 2、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规则; 3、根据本工程总工期要求及现场情况、当地气象资料等。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甘孜州雅江县与康定县塔公草原交界处,地貌特征为丘状高原,海拔4000m 以上,属大陆性高原山地型季风气候,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形成明显的干、湿季。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干季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其中暴雨主要集中在6?9 月,最大日降水量可达40?60毫米。降雪时间多在当年的8月至次年的5月。该地区常年日照超过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8C以下。冬半年,空气干燥,气温较低,多晴少雨;夏半年,降水量明显增多,气温不高,但多雷雹。 三、高原冬季施工准备工作 (一)、人员准备 1 、施工前为每位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体检,对患有心、肺、脑和血液系统疾病的施工人员进行替换。 2、对每位施工人员进行医疗知识方面的培训,使其对高原反应的各类症状有所了解,并能根据高原反应的症状正确使用药物。 (二)、资料准备 1、及时掌握天气预报的气象变化趋势及动态,以利于安排施工, 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2、编制冬季使用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一

次冬季使用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培训教育。(三)、设备、物资准备 施工设备、物资物资表

(四)、后勤保障及办公、生活区布置 1、生活用水计划由塔公乡运送至施工地点或直接使用雪水; 2、食品及其他生活用品由塔公乡采购至施工地点; 3、用活动板房搭设办公及生活区,生活区板房内放置雪地帐篷,供施工人员住宿; 4、机械、设备停放区同样用活动板房搭设成非封闭的空间,辅以篷布、草帘作为机械、设备的保暖设施。 四、路基工程冬季施工措施 4.1挖方路基冬施技术措施。 4.1.1开挖冻土,采用人工刨除表面冻土层,挖到设计标高立即碾压成型。如当日达不到设计标高,下班前将操作面刨松或覆盖,防止冻结。 4.1.2每日开工时应先开挖向阳处,气温回升后再开挖背阴处。开挖遇水做临时排水沟及时排除。 4.1.3开挖冻土根据冻土深度、机械设备情况,采用人工破碎或冲击机械、正铲挖掘机等,冻土层较厚时用爆破法破碎。 4.1.4当冻土层开挖到未冻土后,连续作业,分层开挖中间停顿时间较长时,在表面覆雪保温,避免重复被冻。 4.1.5路堑挖方边坡不一次挖足设计线,预留30cm厚台阶,待

高原施工

高原地区施工 本项目施工地点位于玻利维亚的拉巴斯市,平局海拔3600m,属于高原地区。从医学角度看,“高原”系指海拔3000m以上的广阔地域。在此高度上可以使大多数人在静息状态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而超过此高度时,其生理、生化、病理和临床方面的改变则明显加剧。因此,要考虑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由此导致的施工效率降低的情况,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措施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3.2.1.1劳动力的选派 (1)选择身体素质好的施工人员,经医院体检,能适应高原地区低气压、缺氧的特殊自然环境。 (2)政治思想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勤奋,遵纪守法。 (3)业务能力强,施工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并经过高原地区卫生、保健及施工技术培训过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4)进入高原地区工作的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要严格执行工前、工作期间和工后三个阶段的健康体检,实行全程动态健康监护。工前健康体检,主要针对高原反应的程度,对不适应高原环境的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工作期间实行季度体检制度。 (5)根据本工程海拔高的特点,本工程在施工中尽量采用机械化作业,减少劳动强度,提高施工的劳动生产率。在施工条件和要求许可的前提下,尽量雇用当地劳动力补充非熟练工种岗位用工。 3.2.1.2建立针对高原的应急救援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对高原常见、特发性疾病的防控管理,以及当发生高原疾病时,做出应急响应。 (1)防控措施 1)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功能测定;对心、肺听诊和肝、脾、肾等主要脏器进行检查,并对心肺X 透视、心电图检测。通过全面体格检查,剔除高原病“易患者”,筛选出适应进驻高原的人员。同时,应保留检查记录,以供查阅。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优质文档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一、风险预测与防范 1、由于本工程的特殊地理位臵和环境,高海拔、高寒、高温差是施工的一大难题。进入施工现场施工的作业工人会有较大的高原反应,这是风险之一。 针对此风险,我们采用以下措施进行防范: (1)选用有高原施工经验的作业人员; (2)进场前进行高原施工知识教育,使其掌握高原施工应着重注意的事项;(3)现场常备常用的治疗药品和器具(如氧气包等); (4)现场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出现险情时立即启动救援预案。 2、高海拔作业,造成人员、设备的降效 预防措施:从进场就着手考虑,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设备,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3、随时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 预防措施:进场后对施工沿线进行全面监测,标识出重点监测区段,发生险情,及时调整方案,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二、事故应急预案 (一)、应急准备 1、组织机构及职责 (1)依据现场组织机构人员组成应急救援小组,并公示其联系电话。

(2)事故应急处臵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 2、培训和演练 (1)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全机关每年进行一次按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2)施工管理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3、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1)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单架、跌达损伤药品、包扎纱布等。 (2)各种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 (二)、应急响应 1、一旦发生事故由安全员组织抢救伤员,及时拨打“120”急救中心,由安全员及施工现场人员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其他义务小组人员协助安全员做好现场救护工作,如有轻伤或休克人员,现场安全员组织临时抢救、包扎止血或做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将伤亡事故控制到最小程度。 2、处理程序 1)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2)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高原反应现场处置方案

高原病处置方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高原反应,保障施工人员健康与生命安全,减少企业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施工生产秩序。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项目部必须结合本合同段工程特点,对可能发生的高原反应制定应急方案及措施。 1、高原反应分析 1.本方案所指的施工期间引起的高原发应,可能造成施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严重影响施工生产秩序。 2.高原发应应急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3.西藏地区属高原地带,其气候特点(如低氧压,缺氧,高辐射及高寒等)与平原明显不同。人到了这样的环境,体内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调节,才能适应。因此,初进高原,甚至是常住高原的人从平原重返高原时,必须在多方面严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由于公司及施工队大多数员工来自不同地域,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应状况或不良的高原反应、甚至高原病发生。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等。短时间进入高原均可产生头痛、头晕、心悸、气短等反应,重者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哎吐、失眠、疲乏、腹胀、胸闷等。对急性高原病应以预防为主。现将常发的不适应症状及应对措施详细列出,主要包括水土不服(腹泻,肠胃炎等)、高原反应、感冒、干燥不适应、中暑。项目部应储备好预防高原反应的一般性药品,同

时对严重性高原反应者提供必要的供氧设备。 2、主要症状及应对措施: 1、高原反应: 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一般什么样的人会有高原反应没有规律可循,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的反应症状都是心理作用或有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他命的食 品。 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高原红景天(至少提前10天服用)、高原安、西洋参含片、诺迪康胶囊(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百服宁(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西洋参(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速效救心丸(不可多服)、丹参丸(治疗心血管)、葡萄糖液(一盒五支的那种,出现高原反应的症状时服用有一定的疗效)等等,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 高原反应头疼是急性缺氧头痛,头疼同脑血流过度增加有关,是一种身体正常的代偿性反应,芬必得酚咖片可以缓解头痛,维生素B6也可以防止恶心、呕吐。反应严重者,睡觉时准备氧气袋,适量增加空气中的氧含量。 2、水土不服: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标准版)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高原地区主要有害因素 高原地区地理特殊,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对机体功能影响很大,如不注意加以防范,往往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高原环境性低氧、强紫外线辐射、干燥是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 (一)低氧:低氧是高原损害的根本原因,海拔增高、大气压降低,空气逐渐变的越来越稀薄,氧气的浓度也就相应减少,海拔3000米氧含量为平原的69%,海拔4000米为52%。人体氧气供给不足而产生低氧血症,出现一系列因环境性缺氧引起的不适症状: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等,称之谓“高原反应”,反应的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少数反应较重,甚至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山昏迷、高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等而危及生命。长期在低氧环境下工作、生活,可能会造成组织器官功能变化,罹患高原性心脏病、高原血压异常、高原红细胞增多病、指甲凹陷症等高原特发

高原冻土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高原冻土施工技术措施 二、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的主要特点: 多年冻土区现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产物,是由古代和近代地质地貌过程和气候条件所决定的。 特点一:在不破坏多年冻土区现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前题下,多年冻土是稳定的,但如果多年冻土被破坏,地基多年冻土将产生衰退,甚至融化,路基地基将受到严重影响。 特点二:多年冻土区路基受施工季节影响较大,应尽量减少季节对多年冻土的热干扰。 特点三:水对路基地基影响较普通地区大。水携带的热量较空气要大得多,水在路基工程附近的聚集,对路基地基多年冻土的热干扰很大,甚至引起多年冻土大量融化。 特点四: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不大的范围内,各种工程类型的多年冻土可能均有分布。

特点五:本工程地处青藏高原,冻结期较长,最长达七个月。 特点六: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受不均匀冻胀和热融下沉影响较大。 四、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技术措施: 根据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特点,总结相关工程施工的经验和教训,对多年冻土路基必须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一:路基施工中,为减小路基热融下沉,应注意减少填料蓄热对地基多年冻土的影响;路堤较高时,宜分两次填筑;高温多年冻土地段路堤宜在暖季时期填筑。路堑开挖后,基底换填层下的卵碎石土工作垫层对减少路基冻胀和融沉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施工中应认真作好工作垫层。基于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的特殊性,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必须满足在抗冻胀、抗融沉方面的特殊要求。 技术措施二: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应充分重视多年冻土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工程的施工,严格按环保要求组织施工。为满足环境和路基稳定要求,防止因周围环境的冻土被破坏,致使热融发生扩散而危及铁路路基稳定,要求青藏铁路取土场应离开路基500m以上,且必须由环保部门指定。施工时尽量采用移挖作填的办法解决填料,充分利用弃碴和路堑挖方。 技术措施三:针对路基不同的施工部位,宜选择合适的施工季节。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分布地区,路堑开挖将高含冰量多年冻土直接暴露在大气中和阳光下,多年冻土的热状态受到严重干扰,高含冰量冻土的融化,甚至可使施工无法进行,所以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路堑的开挖选择在寒冷季节,暴露的多年冻土不会融化,相反,多年冻土的温度还会下降,有利于多年冻土的稳定。 基底和边坡的换填应在暖季初期完成,这时填料的畜热较少,对边坡和基底多年冻土的热干扰较小。 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地段路堤的填筑宜在暖季早期进行,这时多年冻土上的活动层尚未完全融化,而填料的蓄热又较少,地基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可得到有效的保护,对路堤的稳定是十分有利的。 技术措施四:由于水对路基地基多年冻土的热干扰很大,甚至引起多年冻土大量融化。防止地表水、地下水与地基多年冻土接触是维护地基多年冻土稳定的关键。路基施工前必须预先做好临时排水系统,并将临时排水和永久性排水系统统筹考虑,以减少对施工地段地表的破坏,保护好多年冻土环境。 技术措施五:针对多年冻土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在路基工程开工前,应做好冻土工程地质资料的核对工作。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分布以及不良冻土现象分布地段,采取利用通风路基技术,加设保温盲沟,加设防水保温护道,铺设土工格栅等措施来保障路基稳定。 通风路基是采取在路堤基底用重型压路机压实后,直接在基底面上埋设钢筋混凝土通风管或码砌1m厚无风化片石,最后在钢筋混凝土通风管或码砌片石顶上封一层过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

高原施工人员安全措施 一、高原地区主要有害因素 高原地区地理特殊,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对机体功能影响很大,如不注意加以防范,往往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得损伤,导致急慢性高原病得发生。高原环境性低氧、强紫外线辐射、干燥就是对人体有害得主要因素。 (一)低氧:低氧就是高原损害得根本原因,海拔增高、大气压降低,空气逐渐变得越来越稀薄,氧气得浓度也就相应减少,海拔3000米氧含量为平原得69%,海拔4000米为52%。人体氧气供给不足而产生低氧血症,出现一系列因环境性缺氧引起得不适症状: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等,称之谓“高原反应”,反应得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少数反应较重,甚至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山昏迷、高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等而危及生命。长期在低氧环境下工作、生活,可能会造成组织器官功能变化,罹患高原性心脏病、高原血压异常、高原红细胞增多病、指甲凹陷症等高原特发性疾病。 (二)强辐射:高原地区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干燥少云、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加,紫外线辐射强度大,特别就是对人体损害较大得中波紫外线,在海拔4000米高度,300纳米紫外线就是平原地区2、5倍,人体接受辐射量强度更明显,致使暴露部位粘膜、皮肤遭受损伤,发生日光性皮炎、眼球结膜炎等。

(三)干燥:高原大气水分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在海拔3000米高度大气得水分只相当于平原地区得34%,海拔6000米仅为平原得5%。机体水分含量减少与海拔高度呈正比,干燥、缺氧等使皮肤水分散失,致使呼吸道粘膜与全身皮肤干燥,易促发咽炎、鼻炎、干咳与手足皲裂等。 二、进驻高原得准备 (一)学习高原防护知识 熟习进驻地区得地理特征、自然环境与气候变化特点,了解对身体引起危害得因素,掌握自我防护、自我保健与自我监测得常识。 (二)心理适应性煅炼 明确在进驻高原中将可能遇得各种困难与不利因素,作好思想准备,树立战胜困难得信心,消除紧张情绪与恐惧心理,以平与心态对待困难与不利因素,去主动适应高原、战胜高原。 (三)全面身体检查 进驻高原前体格检查应详细、全面,经检查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对能否到高原,怎样去适应高原非常重要,体格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详细询问生活史、既往史、家族史、曾上高原反应史。 2、一般检查:测体重、血压、呼吸、脉搏、肺活量与胸腹、心肺、肝脾、四肢脊柱等全身物理检查。

高原冻土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高原冻土施工技术措施 冻土的描述定名和融沉性等级分类 多年冻土区现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产物,是由古代和近代地质地貌过程和气候条件所决定的。 特点一:在不破坏多年冻土区现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前题下,多年冻土是稳定的,但如果多年冻土被破坏,地基多年冻土将产生衰退,甚至融化,路基地基将受到

严重影响。 特点二:多年冻土区路基受施工季节影响较大,应尽量减少季节对多年冻土的热干扰。 特点三:水对路基地基影响较普通地区大。水携带的热量较空气要大得多,水在路基工程附近的聚集,对路基地基多年冻土的热干扰很大,甚至引起多年冻土大量融化。 特点四: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不大的范围内,各种工程类型的多年冻土可能均有分布。 特点五:本工程地处青藏高原,冻结期较长,最长达七个月。 特点六: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受不均匀冻胀和热融下沉影响较大。 四、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技术措施: 根据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特点,总结相关工程施工的经验和教训,对多年冻土路基必须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一:路基施工中,为减小路基热融下沉,应注意减少填料蓄热对地基多年冻土的影响;路堤较高时,宜分两次填筑;高温多年冻土地段路堤宜在暖季时期填筑。路堑开挖后,基底换填层下的卵碎石土工作垫层对减少路基冻胀和融沉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施工中应认真作好工作垫层。基于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的特殊性,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必须满足在抗冻胀、抗融沉方面的特殊要求。 技术措施二: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应充分重视多年冻土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工程的施工,严格按环保要求组织施工。为满足环境和路基稳定要求,防止因周围环境的冻土被破坏,致使热融发生扩散而危及铁路路基稳定,要求青藏铁路取土场应离开路基500m 以上,且必须由环保部门指定。施工时尽量采用移挖作填的办法解决填料,充分利用弃碴和路堑挖方。 技术措施三:针对路基不同的施工部位,宜选择合适的施工季节。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分布地区,路堑开挖将高含冰量多年冻土直接暴露在大气中和阳光下,多年冻土的热状态受到严重干扰,高含冰量冻土的融化,甚至可使施工无法进行,所以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路堑的开挖选择在寒冷季节,暴露的多年冻土不会融化,相反,多年冻土的温度还会下降,有利于多年冻土的稳定。 基底和边坡的换填应在暖季初期完成,这时填料的畜热较少,对边坡和基底多年冻土的热干扰较小。 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地段路堤的填筑宜在暖季早期进行,这时多年冻土上的活动层尚未完全融化,而填料的蓄热又较少,地基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可得到有效的保护,对路堤的稳定是十分有利的。 技术措施四:由于水对路基地基多年冻土的热干扰很大,甚至引起多年冻土大量融化。防止地表水、地下水与地基多年冻土接触是维护地基多年冻土稳定的关键。路基施

高原隧道施工安全质量及其常见问题

高原隧道施工安全及其常见问题 1.高原地质条件对隧道工程施工的影响 高原地理环境对隧道工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隧道使用功能的影响。当隧道穿越高原当中的富水层或是岩溶裂隙发育地段时,若是防排水措施不当,则会导致衬砌漏水,这样一来不但会对隧道内的通风、照明、监控等电气设备的使用造成影响,而且在寒冷的冬季,还会使隧洞内壁挂冰、路面结冰,运营条件会极度恶化,严重影响了隧道的使用功能;其二,会对隧道的衬砌结构造成影响。在高原地区的隧道工程中,若是围岩中的地下水未能及时排出,当冬季来临时,则会导致水体冻结,从而对隧道衬砌结构带来冻胀破坏,到夏季时冻结融化会使围岩形成浆融圈,这种现象多出现在隧道的洞口位置处,这会对隧道的结构造成严重破坏。所以在高原地区进行隧道工程建设时,必须对各种影响施工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处理,以此来确保隧道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2.断层破碎带与隧道工程的关系 在对断层破碎带与隧道的关系进行研究前,首先应当对断层的基本类型加以明确,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关系,大体上可将断层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正断层。此类断层主要是指沿着断层岩石面的倾斜方向下盘相对上升,上盘下对下降的断层。这类断层的形成主要与张拉力和重力有关,其断层面的倾角相对比较陡峭,断层线以平直居多;其二,逆断层。此类断层具体是指下盘相对下降,上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多数都是在地壳挤压作用下形成的,断层的两盘多数都处于闭合状态;其三,平移断层。此类断层则是指两盘沿着断层走向发生相对位移,断层面近乎于直立,倾角较陡,一般都是在地壳水平运动过程中,在受剪切力的作用下而形成的。 2.1断层破碎带 断层破碎带主要是因为断层两盘在相对滑动的过程中,使两侧的岩层遭受挤压作用而破碎,进而形成的长条状且方向一致的破碎带,它的宽度与岩石的性质、断层距离以及断层性质等因素有关。按照破碎带中岩石的破碎程度可将之分为角砾岩、断层泥、磨砾岩等几种类型。2.2断层破碎带与隧道的关系当隧道工程穿越断层地段时,隧道施工难度的大小一般取决于断层的性质、破碎带结构中岩石的破碎程度、含水性以及断层活动性等因素。当施工方法、机械设备等条件相差不大时,断层破碎带与隧道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施工难度和工期。通常情况下,当隧道的轴线无限接近于垂直构造的方向时,且断层规模较小、宽度不大、含水量较低时,施工难度较小;如果隧道的轴线与构造方向斜交或是平行

高原严寒冻土铁路施工组织方案的制1

高原严寒冻土铁路施工组织方案的制定 摘要:针对青藏高原低气温、低含氧、低气压及大风速、强幅射、强雷暴的恶劣自然条件,以及线路穿越高寒冻土地带及融区的复杂施工条件,提出了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机具配置及检测和相应的有效技术措施,制定了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 关键词:高原;严寒;缺氧;高寒冻土带;冻土工程地质条件;铁路施工方案 0 引言 青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条件、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修建铁路面临诸多全新的技术难题,因而制定施工组织方案亦是新的课题。我集团公司承建的第5标段北起昆仑山北麓的西大滩,南至不冻泉,全长47.91 km.在该段施工组织方案制定时,面临两大技术难题:一是线路经过地段均为高海拔地带,海拔高程大于4500 m的地段有近40 km,最高为昆仑山垭口4776 m.低含氧、低气温、低气压及大风速、强辐射、强雷暴的恶劣自然条件使工程施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尤其是严寒缺氧所造成的人机工作效率下降。二是线路全部位于多年冻土区地段,且穿越冻土区边缘的高温冻土地带及融区。该地区多年冻土的退化和融蚀、季节融化层的冻结和融化、不良冻土物理地质现象等均对铁路工程建筑物产生非常大的危害,使得多年冻土区工程建设不仅在设计原则上有别于一般地区,而且对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机具配置及检测手段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施工中除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控制和消除这些危害外,制定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亦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本文着重阐述五标段的施工组织方案的制定。 1 工程概况 本标段线路穿越西大滩断陷盆地、乱石沟峡谷区、昆仑山垭口、昆仑山垭口盆地及不冻泉河谷地带,地质、地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独特,工程量大。 西大滩断陷盆地:地形平坦,地势开阔,植被不发育,其间小冲沟较发育,第四系地层较厚,多以冲、洪积圆砾土及卵石土为主,为岛状、片状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上限 2.8 m- 3.5 m,厚度5 m-20 m,冻土平均地温高于-0.5℃,以少冰、多冰冻土为主。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

高原施工人员安全措施 一、高原地区主要有害因素 高原地区地理特殊,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对机体功能影响很大,如不注意加以防范,往往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高原环境性低氧、强紫外线辐射、干燥是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 (一)低氧:低氧是高原损害的根本原因,海拔增高、大气压降低,空气逐渐变的越来越稀薄,氧气的浓度也就相应减少,海拔3000米氧含量为平原的69%,海拔4000米为52%。人体氧气供给不足而产生低氧血症,出现一系列因环境性缺氧引起的不适症状: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等,称之谓“高原反应”,反应的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少数反应较重,甚至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山昏迷、高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等而危及生命。长期在低氧环境下工作、生活,可能会造成组织器官功能变化,罹患高原性心脏病、高原血压异常、高原红细胞增多病、指甲凹陷症等高原特发性疾病。 (二)强辐射:高原地区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干燥少云、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加,紫外线辐射强度大,特别是对人体损害较大的中波紫外线,在海拔4000米高度,300纳米紫外线是平原地区2.5倍,人体接受辐射量强度更明

显,致使暴露部位粘膜、皮肤遭受损伤,发生日光性皮炎、眼球结膜炎等。 (三)干燥:高原大气水分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在海拔3000米高度大气的水分只相当于平原地区的34%,海拔6000米仅为平原的5%。机体水分含量减少与海拔高度呈正比,干燥、缺氧等使皮肤水分散失,致使呼吸道粘膜和全身皮肤干燥,易促发咽炎、鼻炎、干咳和手足皲裂等。 二、进驻高原的准备 (一)学习高原防护知识 熟习进驻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特点,了解对身体引起危害的因素,掌握自我防护、自我保健和自我监测的常识。 (二)心理适应性煅炼 明确在进驻高原中将可能遇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作好思想准备,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消除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以平和心态对待困难和不利因素,去主动适应高原、战胜高原。 (三)全面身体检查

高原施工保障方案设计

高原地区施工保障方案 高原地区地理特殊,自然环境恶劣,氧气含量低、紫外线辐射大、空气干燥,对人体各项机体功能影响很大,如不注意加以防,往往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因此,高原地区施工,最重要的是保障参建人员的身体健康。 一、高原项目人员选择 1、所有参建高原项目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医疗体检,确定身体适应高原地区低气压、缺氧的特殊自然环境。凡有心、肺、脑、肝、肾等疾病,严重贫血、高血压病和视网膜疾病患者,均不得参与。 2、选择政治思想过硬,性格开朗、工作勤奋、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遵纪守法的同志,便于人员日常管理。 3、选择专业知识过硬,业务能力强,施工经验丰富的同志;在上高原前,必须经过高原地区卫生、保健及施工技术培训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4、所有参建高原项目的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要严格执行工前、工作期间和工后三个阶段的健康体检,实行全程动态健康监护。工前健康体检,主要针对高原反应的程度,对不适应高原环境的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工作期间实行体检制度,及时掌握人员健康状况。 5、根据工程项目海拔高的特点,在施工中尽量采用机械化作业,减少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施工的劳动生产率。在施工条件和要求许可的前提下,尽量雇用当地劳动力补充非熟练工种岗位用工。 二、进驻高原前的准备

1、学习高原防护知识 熟习进驻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特点,了解对身体引起危害的因素,掌握自我防护、自我保健和自我监测的常识。 2、心理适应性煅炼 明确在进驻高原中将可能遇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作好思想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坚强的自信心,消除紧情绪和恐惧心理,以平和心态对待困难和不利因素,主动适应高原、战胜高原。如果过于紧,无谓地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慌乱起来,给自己负面心理暗示,反而会使身体不适加剧,延长缓解时间。其实,许多高原反应症状都跟心理作用有关。 三、初到高原注意事项 由平原地区或较高海拔地区到更高海拔地区时,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过程通过心肺、呼吸循环、血液和神经中枢等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来完成。一般来说需要至少3周时间,高原反应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对低氧环境达到相对地适应,这段时间是机体对缺氧反应最明显、急性重症高原特发病的高发期,也是劳动卫生、劳动保护和健康保障极为重要阶段,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防护: 1、防止体力负荷过重减轻氧耗 尽可能防止较重的体力劳动,一些不可避免的、必须的体力劳动,间歇休息时间要长、次数要多,决不可硬拼蛮干。在初到高原数日不宜从事中等劳动强度以上的作业,如挖运土方、开山运石等。 2、合理安排作息,保证足够睡眠时间

高原冻土施工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2)

高原冻土施工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1.1多年冻土地区基础设计的原则 由于冻土所具有的特殊工程地质特性,因而基础类型的选择除考虑铁塔安全等级、类型外,还应考虑冻土类型、冻土环境、交通条件及人工作用便捷性等。本工程设计在多年冻土地区基础采用了保持冻土地基冻结状态和按地基融化状态的设计原则。 对于地质情况较好,基础负荷不大,环保要求高的塔位采用掏挖式基础。掏挖式基础在以往的工程中也施工过,施工工艺成熟。施工过程主要控制好坑壁坍塌、保持冻土稳定等措施。 季节性冻土地区按地基土融化状态设计为大开挖基础,主要设计基础型式有适合于冬季施工的装配式基础、锥柱基础,以及跨河及冻土地质条件极差、基础负荷大的灌注桩基础。 (1)桩基础。主要为钻孔灌注桩基础,在基础作用力较大且地质条件较差的河网地区的塔位使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相对于其它软弱地基基础而言,具有施工方便,可以保证铁塔运行安全的特点。因此在本工程的跨河地段和地质条件较差地段采用这种常规的钻孔灌注桩基础较为安全可靠和经济适用。 (2)预制装配式基础。该基础适合于非多年冻土、多年冻土地区的基岩及融区、低含冰量的冻土区、地下冰分布均匀的富冰冻土粗粒土地段及不冻胀和弱冻胀性的地基上。 (3)锥柱基础。由于锥柱基础可以通过自身的结构型式改变消除切向冻胀力,因此在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地区广泛地应用,特别在多年冻土地区最大冻结深度在2~4米之间基础易于开挖成型不易垮塌的地区。 1.2多年冻土地区基础施工的关键工作 1.2.1基坑开挖:

⑴按地基土冻结状态设计的基础关键是保持土壤冻结状态,减少人为扰动; ⑵按地基土融化状态设计的基础关键是做好遮阳防雨措施以保持坑壁的稳定,并采取必要的抽水排水工作; ⑶管桩基础桩孔的成型和孔壁稳定。 1.3.2基础工程: ⑴现浇基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浇制、养护; ⑵预制管桩基础的安装、回填; ⑶基础辅助措施如热棒的施工技术及工艺。 1.3多年冻土地区基坑开挖基本原则 ⑴按保持冻结原则设计的基础,摸清规律掌握好开挖的时机与时间,在人工开挖的条件下,对厚层地下冰、地表沼泽化或径流量大的地段基坑开挖尽量在天气较为寒冷的季节施工;若在暖季施工时采取遮阳、防晒措施,选择在气温较低的时段内快速施工。在饱冰冻土、含土冰层地段施工时,可在暖寒季交替期施工,视天气情况采取遮阳和防晒措施,能够保持冻土的稳定。 ⑵按容许融化原则设计的基础,设计要求进行基底换填的按设计进行换填,设计未要求的,铺设厚不小于30cm的碎石垫层。对于在暖季施工融化地下水比较多的基坑,需要采取抽水排水措施,为防止坑壁坍塌应采取挡土板、钢筒或混凝土护壁措施。 ⑶基坑一般采用爆破方式进行开挖(可可西里保护区视时间而定,要避开动物迁徙的季节),爆破作业采用松动爆破或预裂爆破(药量按冻土爆破设计原则控制)。基坑从开挖到下桩(浇制)要连续,必须突出“快”字。 ⑷桩基础开挖视地质情况采取人工掏挖和机械旋挖相结合的方式。 2多年冻土地区基坑开挖技术措施 2.1各类基础基坑开挖主要施工方法见表2-1

高原地区浸水挡墙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施工准备 (2) 1.人员组织 (2) 2.材料组织 (3) 3.机械设备 (3) 三、施工方案 (4) 1、基坑开挖 (4) 2、施工方案 (5) 3、砌体勾缝及养护 (10) 4、注意事项 (10) 四、质量标准 (11) 五、组织、保证措施 (12) 六、制度保证措施 (12) 八、文明施工、安全生产措施 (15) 九、环境保护措施 (16)

浸水挡土墙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S309线D标段浸水挡墙位于路基左侧沿河段,主要包括k85+100-145、k86+520-640段路堤墙和k86+260-380路肩墙两段,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路基放坡压缩河床和防止河水对路基的冲刷。 路堤墙采用仰斜式。k86+520-640段墙高统一采用4m,基础和常水位+1m以下采用C20砼浇筑,其余部分采用M10浆砌片石砌筑;k85+100-145墙高按路线纵坡设置,最高为9m,最低为4m,墙身全部用砼浇筑。 路肩墙采用仰斜式衡重墙形式,基础和常水位+1m以下采用C20砼浇筑,其余部分采用M10浆砌片石砌筑。 二、施工准备 为保证砌体工程达到内实外美的目的,在施工前要求对人、机、料进行周密的安排布置,严格控制砂浆、片石以及砼拌合的质量,提高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特别是一线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 1.人员组织 针对浆砌片石劳动力消耗较大的特点,防止出现因长时间作业,工作人员由于疲劳造成工作质量下滑的情况,需要在施工前对人员进行合理的组织,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混乱现象。 (1)首先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严格技术交底,使其充分掌

握具体施工工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组织以项目总工为主的技术培训会,使操作工人对砌体结构形式等熟悉掌握,做到心中有数,使工人充分了解施工工艺,做到施工中忙而不乱,保证现场施工在受控中有序进行。 (2)其次严格作业值班制度,保证现场每一作业时间段内都有主要施工负责人进行现场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投入足够的施工一线人员,保证工人轮班作业,不搞疲劳战术。 2.材料组织 根据现场施工组织情况,在施工前将所需材料提前运送至现场,并保证有一定的富余。 片石砼在施工前,模板要打磨平整并刷油;拌合站砂子提前过筛;水泥物资部门提前与生产厂家联系提供,保证施工中有充足的供应。 浆砌片石的片石,严格控制质量,禁止使用不合格产品。 所有进场材料均应经过试验室检验,并满足招投标文件对原材料各项指标的要求。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采用干净、质纯、细度模数符合要求的砂子。 砂砾: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片石:采用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无裂纹的新鲜石料。 水:采用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的水源。 3.机械设备 浆砌片石用砂浆和片石混凝土用混凝土的拌合都采用集中拌合

高原地区施工安全防护手册

高原地区施工安全防护手册 一、高原地区主要有害因素 高原地区地理特殊,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对机体功能影响很大,如不注意加以防范,往往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高原环境性低氧、强紫外线辐射、干燥是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 (一)低氧:低氧是高原损害的根本原因,海拔增高、大气压降低,空气逐渐变的越来越稀薄,氧气的浓度也就相应减少,海拔3000米氧含量为平原的69%,海拔4000米为52%。人体氧气供给不足而产生低氧血症,出现一系列因环境性缺氧引起的不适症状: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等,称之谓“高原反应”,反应的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少数反应较重,甚至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山昏迷、高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等而危及生命。长期在低氧环境下工作、生活,可能会造成组织器官功能变化,罹患高原性心脏病、高原血压异常、高原红细胞增多病、指甲凹陷症等高原特发性疾病。 (二)强辐射:高原地区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干燥少云、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加,紫外线辐射强度大,特别是对人体损害较大的中波紫外线,在海拔4000米高度,300纳米紫外线是平原地区2.5倍,人体接受辐射量强度更明显,致使暴露部位粘膜、皮肤遭受损伤,发生日光性皮炎、眼球结膜炎等。 (三)干燥:高原大气水分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在海拔3000米高度大气的水分只相当于平原地区的34%,海拔6000米仅为平原的5%。机体水分含量减少与海拔高度呈正比,干燥、缺氧等使皮肤水分散失,致使呼吸道粘膜和全身皮肤干燥,易促发咽炎、鼻炎、干咳和手足皲裂等。 二、进驻高原的准备

(一)学习高原防护知识 熟习进驻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特点,了解对身体引起危害的因素,掌握自我防护、自我保健和自我监测的常识。 (二)心理适应性煅炼 明确在进驻高原中将可能遇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作好思想准备,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消除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以平和心态对待困难和不利因素,去主动适应高原、战胜高原。 (三)全面身体检查 进驻高原前体格检查应详细、全面,经检查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对能否到高原,怎样去适应高原非常重要,体格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详细询问生活史、既往史、家族史、曾上高原反应史。 2、一般检查:测体重、血压、呼吸、脉搏、肺活量和胸腹、心肺、肝脾、四肢脊柱等全身物理检查。 3、实验室检查:血液、血细胞和生化、肝肾功能、胸部X线、心电图、肺功能、B超等检查。 (五)禁忌或暂缓进驻高原指征 高原环境对人体影响涉及到机体各个系统,对呼吸、循环、神经、血液系统影响更甚,一些系统相应生理功能不良或罹患疾病者不宜到高原从事作业,根据身体健康状况可分为禁忌或暂缓到高原者两大类。 1、患有以下疾病禁忌到高原 (1)呼吸系统:慢性小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活动性肺结核及矽肺等呼吸系统疾病和肺功能障碍。 (2)循环系统:器质性心脏病,显著心率失常或静息心率在90次/分以上,高血压

高原病防治安全专项方案

高原病防治安全专 项方案

格库铁路(青海段)工程GKQHZHQ4标段 高原病防治专项救援预案 编制: 审核: 中铁十七局集团格库铁路(青海段)GKQHZHQ4标工程第一项目部 高原疾病防治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制定本预案的目的 为有效防控高原常见、特发性疾病,及时对发病人员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人员伤亡,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工程简况及高原病简介 1、工程简况 本标段线路正线全长94.806km,路基长度86.677km,新建车站3座(那陵格勒站、塔尔丁站、甘森站),预留车站2座(格南木嘎站、甘森湖站),大、中、小桥11座1595.53延长米,特大桥2座6533.21延长米。涵洞182座,全部为框架涵,地域海拔3050以上。 2、高原病简介 高原是一个特殊环境。从医学角度看,“高原”系指海拔3000M以上的广阔地域。在此高度上能够使大多数人在静息状态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而超过此高度时,其生理、生化、病理和临床方面的改变则明显加剧。由于高原存在的低氧、低温、干燥和强日辐射等恶劣环境因素,因此极易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高原衰退症、高原冷损伤、雪盲、日光性皮炎等高原特发或常见疾病。有些高原疾病(如:高原脑水肿)如不及时救治或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或留下后遗症。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项目部主要把预防、控制高原病和对病

员救治的基本方法作为重点管理。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对高原常见、特发性疾病的防控管理,以及当发生高原疾病时,做出应急响应。 四、防控措施 1、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功能测定;对心、肺听诊和肝、脾、肾等主要脏器进行检查,并对心肺X透视、心电图检测。经过全面体格检查,剔除高原病“易患者”,筛选出适应进驻高原的人员。同时,应保留检查记录,以供查阅。 2、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进行心理训练。使其正确认识不良环境影响,增强意志,减除心里负荷,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保持情绪稳定。同时,应向人员讲解有关高原地理、气候等特点,以及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卫生防护原则,高原饮食、饮水、居住、营养卫生及进驻前适当和科学锻炼等知识。 3、高原劳动应遵循的原则: (1)初入高原勿做超负荷劳动; (2)久居高原勿做持久的强体力劳动; (3)非特殊情况勿做过长徒步行走; (4)尽量避免长途乘车,以防长途颠簸过度疲劳; (5)勿在气候突变情况下远离营区,到野外作业; (6)避免精神刺激,尽量减少沉重的思想负担和过度悲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