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微博问政的优势、问题及建议

浅谈微博问政的优势、问题及建议

内容摘要

网络问政亮点纷呈,但若要论最亮的那颗“星”,当属微博。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网络问政与微博及时结合,达到了最佳传播效果。而2011年应该算得上微博真正发挥其社会作用的一年。年初的那一场微博打拐活动已经使这个在网络发展进程中的“黑马”初试锋芒,由单纯的某个个体发起的议题,其影响以几何倍增的方式往外波纹式地扩展,其传播速度之快、覆盖人群之广、影响力之大、互动性之强已让世人震撼。

关键词:微博微博问政现状问题对策

浅谈微博问政的优势、问题及建议

一、微博的定义、发展历史及特点

(一)微博(Weibo),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也即是博客

的一种,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

台。

(二)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关注机制分为可单向、可双向两种。

(三)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其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微博客更能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而博客则更偏重于梳理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感。因微博而诞生出微小说这种小说体裁。

2014年3月27日晚间,在中国微博领域一枝独秀的新浪微博宣布改名为“微博”,并推出了新的LOGO标识,新浪色彩逐步淡化。[1]

微博包括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等等。

Obvious推出了大微博服务。在最初阶段,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

机发送文本信息。

(五)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随着微博在网民中的日益火热,在微博中诞生的各种网络热词也迅速走红网络,微博效应正在逐渐形成。

到2009年,微博这个全新的名词,以摧枯拉朽的姿态扫荡世界,打败奥巴马、甲流等等名词,成为全世界最流行的词汇。伴随而来的,是一场微博世界人气的争夺战,大批量的名人被各大网站招揽,各路名人也以微博为平台,在网络世界里聚集人气,同样,新的传播工具也造就了无数的草根英雄,从默默无闻到新的话语传播者,往往只在一夜之间、寥寥数语。

截至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36亿,2012年第三季度腾讯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07亿,微博成为中国网民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

2015年1月,微博开放微博140字的发布限制,少于2000字都可以,1月28日对微博会员开放试用权限,2月28日将正式对微博全量用户开放。

(六)微博有140个字的长度限制,对于西文,以英文为例,一个英文单词加上空格平均也要五六个字符,而中文以双字词为主流,这样每条Twitter能够传达的信息量,就只有一条中文微博的 1/3左右。如果用信息密度更低的语言(比如西班牙语)写微博,所传达的信息量就更少了。

便捷性

(七)微博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你既可以作为观众,在微博上浏览你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内容供别人浏览。发布的内容一般较短,例如140字的限制,微博由此得名。也可以发布图片,分享视频等。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例如你有200万听众(粉丝),你发布的信息会在瞬间传播给200万人。

(八)相对于强调版面布置的博客来说,微博的内容组成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而且在语言的编排组织上,没有博客那么高。其次,微博开通的多种API使得大量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

微博网站即时通讯功能非常强大,通过QQ和MSN直接书写,在有网络的地方,只要有手机也可即时更新自己的内容,哪怕你就在事发现场。

类例于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如果有微博客在场,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客上发表出来,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甚至超过所有媒体。

(十)背对脸

与博客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微型博客上是背对脸的交流,就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当你follow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时,两三天就会上瘾。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使得微型博客用户体验的粘性越来越强。

(十一)原创性

在微博客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李松博士认为,微型博客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真正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博客的出现,已经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公众人物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形象。然而,博客上的形象仍然是化妆后的表演,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博客作者成为很重的负担。“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客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十二)草根性

微博客草根性更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和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或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但无论哪种商业模式,都离不开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本功能。

1.信息获取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选择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依据对方发布内容的类别与质量,来选择是否“关注”某用户,并可以对所有“关注”的用户群进行分类;

2.微博宣传的影响力具有很大弹性,与内容质量高度相关。其影响力基于用户现有的被“关注”的数量。用户发布信息的吸引力、新闻性越强,对该用户感兴趣、关注该用户的人数也越多,影响力越大。只有拥有更多高质量的粉丝,才能让你的微博被更多人关注。此外,微博平台本身的认证及推荐亦助于增加被“关注”的数量;

3.内容短小精悍。微博的内容限定为140字左右,内容简短,不需长篇大论,门槛较低;

4.信息共享便捷迅速。可以通过各种连接网络的平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即时发布信息,其信息发布速度超过传统纸媒及网络媒体。

二、微博问政的现阶段状况:

2010年网络问政亮点纷呈,但若要论最亮的那颗“星”,当属微博。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网络问政与微博及时结合,达到了最佳传播效果。而2011年应该算得上微博真正发挥其社会作用的一年。年初的那一场微博打拐活动已经使这个在网络发展进程中的“黑马”初试锋芒,由单纯的某个个体发起的议题,其影响以几何倍增的方式往外波纹式地扩展,其传播速度之快、覆盖人群之广、影响力之大、互动性之强已让世人震撼。

从2010年的初试锋芒到2011年的日臻成熟,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官员第一时间进驻微博,“微博问政”已在集纳民意、体察民情、发挥民智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仅人民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三大微博平台上,目前就已经有具备一定粉丝规模且信息发布频率较高的活跃党政机构微博1000多个、官员微博2000多个。 2011年两会期间,有超过700名代表、委员热衷“织围脖”,微博问政成为近年两会上民众参与国是的新兴渠道。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各级政府、专家学者和社会名人开始使用微博,增强了微博问政的力度和广度。

三、微博问政的优势:

(一)微博给民众提供了意见表达的理想平台。时代的进步让中国公众对公共决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明确的参与意识,民众不仅希望对国家事务或涉及政府责任事件有客观的了解,还希望表达个人的思想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参与社会管理。微博问政,给公众提供了平等通畅的沟通与交流平台,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身份和权力的藩篱、实现了公共参与的均等化,迎合了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共商国是的积极性,各社会群体能关注到各种问题的信息、能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信息交流。微博问政使公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以及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方式更加直接和有效,使代表着社会各个层面意见的普通民众也能够获得较大关注,有利于公众设置社会公共议题,让每一种声音都不再微薄,对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是一种有力的推动。

(二)微博问政便于政府征询民意以辅助科学决策。微博在了解、收集民情民意方面优势明显,成为政府考察民意的平台。官员通过微博倾听百姓的意见诉求、了解百姓的生存状态,对促进民智汇聚、考量社会决策大有裨益。

微博问政开通了全天候的民意通道,成为政府增强决策和执行合法性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决策科学化、合理化和公开化。

(三)微博问政便于政府及时、有效地处置事件。政府通过微博筛选出公众关注的事件、察觉出现的矛盾端倪,通过引导舆论、疏导网友情绪,做针对性、及时性的回应和处理,将冲突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集体上访、集会、围堵政府机关等群体性事件的突发。而搭上微博“快车”后的民意让群众足不出户就把自己的惆怅事发出去,让有关部门看到,节省了群众往返奔波的信访成本。另外,时效性是自然灾害、犯罪、谣言、群体等突发事件处理的关键环节,微博的快速传播是解决突发事件的最好途径。”官方微博用单位名称或真实姓名注册,消息真实、准确,是打击谣言的有力武器,而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则有效地安定了民心。微博问政有效地发挥了社会和谐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同时还提升了政府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素养。

(四)微博为政府提供了新闻发布的渠道。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自3月1日起在新浪网开通“新华视点两会微博”,上会记者为广大网民记录报道两会上的精彩点滴。羊城晚报与新浪网、金羊网合作推出“两会微博”,同时开辟“微博版”,短短6天时间,超过1.3万名网友关注并发表数百条评论。继“网络论坛”、“博客”之后,微博俨然成为“两会”报道的新贵。此前,2009年11月21日,针对昆明市螺蛳湾批发市场的群体性事件,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除及时召开网络新闻发布会外,还开设了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微博云南”,第一时间对事件做出简要说明。作为政府新闻办公室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的微博平台,“微博云南”无疑是全国省级政府第一个应用微博开展新闻发布的。

(五)微博为政府提供了宣传政策法规的平台。2010年3月31日,在第19个税收宣传月活动启动之际,晋中国税局与晋中移动分公司联合开通了全国第一家以宣传税收、普及税法为主旨的全新、互动、权威、及时、移动的税收服务平台——微博税网。依靠这一平台,群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税收法规动态、反馈意见和建议、咨询政策与反映问题,形成了现代化的税务活动新模式。

四、微博问政的问题:

和红火的网络论坛与博客一样,当微博得到网民的追捧、一呼百应之际,也

对政府的决策、沟通、处置乃至公共治理能力提出新的考验。微博本身具有的其局限性,使得微博问政暗藏危险。

(一)身份真假难辨,公众易遭蒙蔽。目前,微博账户名称申请都是开放式的,除了技术性的要求和个别敏感、特殊词汇外,任何人均可以申请以任何名称命名的账户。这就导致冠以政府机构名称的微博数量众多,但实际上仅有部分账户经过认证,其余账户则未经审核。而这些微博中既有真正的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也有不具有对应身份的普通网民,甚至包括部分潜在的危险人员。

(二)微博的自媒体属性,加之政府微博主体的不明确,因此本应严肃、权威、准确的政府信息可能被假借,虚假信息肆意传播,从而在整体上影响政府微博的权威性。

(三)功能定位不清,影响政府形象。虽然政府机构开通了微博,但从总体上看,仍有部分机构对微博的定位和使用缺少清晰认识,影响了微博的使用效果,进而影响政府形象。

(四)缺少特色,成为政府网站的缩减版。有些政府机构并没有认识、把握微博本质,没有针对微博的及时性等特点发布消息,而只是把政府网站上的信息在微博上重复发布,把微博当做政府网站的缩减版。

(五)缺乏与公众的有效互动。每一个政府微博都是一个代表政府形象和管理服务功能的窗口,但仍有不少政府微博自说自话,当做例行公事一般每天发布几条信息,而对网民留言不闻不问,影响网民参与的积极性。

(六)内部机制不完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略显不足。对于微博的日常使用,相信大多数政府机构都有一整套措施和手段来保障,例如信息内容、发布时间、审批流程等。这些都是政府作为主体,把信息推送出去,方便社会公众了解、获取。但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政府作为被动方,需要通过微博等渠道来迅速应对,变被动为主动,推动事件处理向可控的方向发展。

(七)对自然灾害、犯罪、谣言、群体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或是针对本单位负面消息的处理,时效性是第一位,而微博的快速传播特性恰好能满足这一要求。然而,由于经验不足、考虑不充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本应第一时间迅速发布的信息,还要囿于层层审批的陈规,显示出政府微博对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不足。

(八)忽视了微博的实在意义。与不少勤于“编织”的官博形成鲜明对比的

是,也有一些政府官博在开张大吉后就难得更新,或者干脆成了“空壳”微博。像去年11月开通的“南京市体育局”,除了开博一句话,至今再无博文发布,粉丝们失望之余纷纷炮轰其“不干实事”。虽然某些官员转帖的内容不乏生动有趣,但是碰到自己讲话,就难免掺杂着些官话、套话。这一情形,在一些部门微博的语言表达中尤其明显。要是碰上网友在微博里说些不中听的话,不少官员明显不知如何回应,于是索性不理不睬,或者删帖,让许多网友十分失望,访问量直线下降。政府如果无视网络民意的存在,就会闭目塞听;如果过于相信网络民意,有可能会偏听偏信,仅仅依靠网络民意作出决策可能会缺乏科学性。在处理解决的过程中,要及时、灵活、谨慎,防止被一些虚假的信息所误导。”实际上,政府与百姓互动的平台并不缺乏,像政府热线、政府网站、网络问政平台等,但由于缺乏制度约束,很容易流于“走过场”,甚至形同虚设。因此如何辩证地看待微博问政是合理运用微博的重要表现。

五、微博问政的建议及对策

对于突如其来的“微博问政热”,不少学者一直持怀疑态度:到底微博与政府合作能走多远,前景如何?只有采取以下对策,解决有关问题,“微博问政”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一)解决网络问政机制问题。近几年,网络问政在广东省蔚然成风,从省委书记、省长《致广东网民朋友的一封信》,到惠州市委书记开个人微博,政府部门通过网络渠道听民意、汇民智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探索,但大多数官方微博在网民的一时兴奋之后都落于沉寂。原因是什么?有人归纳为“先天诚意不足,后天发育不良”。微博只是形式,是技术手段,政府部门开辟官方微博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形成一个良好的网络问政机制。有的网民对广州公安的官方微博只可浏览信息、关闭评论功能提出质疑:“官方微博缺乏网络问政的起码常识和诚意,即使开了官方微博,如果最终沦为作秀,也只会让网民加深对政府部门的某种偏见。”如果没有与网民的互动和对网络民意的回复、督办等,官方微博的形式意义将大于实质功能。

(二)抢占政治传播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制高点。微博的兴起以及它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告诉我们,一定要站在维护国家虚拟空间安全的高度重视微博的政治传播和思想塑造功能。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演进到微博,

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仅见证了传播技术和手段的革新,也意味着政治传播、意识形态建构的目标群体越来越庞大,领域越来越广阔,方式越来越灵活,渗透越来越深入,管控越来越困难,影响越来越深远,因循守旧的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方式已经很难跟上信息时代和新媒体更新换代的步伐,只有高度重视、积极研究以微博为代表的新传媒,才能抢占政治传播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制高点。因此,客观理性、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研究微博,已经成为当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三)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促进言论自由。从博客到微博,传播效果上的进展可圈可点。但我们不能忽视,技术永远只意味着手段上的变化和进步,尤其是在“微博问政”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把技术看得太伟大。之所以会出现“两会”期间“微博问政热”的现象,是与我国社会当下日益宽松、自由的民主氛围密不可分的。所以,当“微博问政”呈现出一个较好的势头后,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更应该思考如何为进一步促进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增进代表委员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提供必要的、更为常态化的制度保障。这才是“微博问政”能否走得更远的关键。

(四)兴利除弊,科学引导规范。微博的兴起是以不破坏社会政治秩序为基础的,在微博面前,我们既有的社会和政治秩序遭遇空前挑战。微博是一种现代化的工具,虽然存在触碰政策底线的问题,但不能简单地限制它,而应该科学地引导它。对于微博这种新兴媒介,以堵为主的把关方式所起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有限,国家和政府应贯彻以疏为主、引导优先的把关策略,建立一套科学体制,此乃当务之急。目前,我国网络传播立法建设远远滞后于网络传播本身的发展速度,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网络立法发展程度。有专家认为,应该对微博的现状和特点进行系统调查,出台一些更加符合实际的法律法规。虽然建立有效的内容监管体系确实有难度,但如果个人、微博推广商以及国家的监管部门做好相应的自律和监管工作,兴利除弊,微博完全可以得到良好有序的发展。

(五)增强微博用户的道德自律意识。道德自律是强化新媒介把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网络中,一方面,由于没有现实生活角色的束缚,网络主体感受不到直接的道德舆论监督,从而导致其道德责任感下降,容易放纵自我做出一些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另一方面,目前网络立法尚不完善,现行法律对于网络违

法行为和网络主体责任的认定都不甚明晰,因此针对网络违法行为的监督、约束和制裁显得比较困难。当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现行法律受到挑战而使约束力减弱的时候,伦理道德因素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持网络基本秩序、保护网络安全的自主的内在驱动力。具体到微博,由于其结合了Web、手机短信和IM 等多种发布渠道,把关人的权力被进一步分化到每个人,而每个人作为社会化网络的一个节点,其信源的侵染力都不可小觑。因此,微博在传播不良信息时,其潜在的危害性相对于其他媒介可能更大,而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对微博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应该有更高的要求。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是微博用户在道德自律时应强化的三个要点。所谓主体意识,是指利用微博来增强自身的道德判断、推理和选择能力,而非在唧唧喳喳的闲言碎语中迷失自我;所谓责任意识,是指在享受微博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应该本着审慎的态度,严把信息关,主动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所谓规范意识,是指在使用微博时要注意网络礼仪,同时要尽量保证言语表达的内容与形式的规范性。

(六)加强微博本身的管理。2017年6月1日即将实行的《网络安全法》对加强个人信息及公众信息起到更好的规范作用,截止目前为止,中国的网络用户已经超过7.3亿人,网络在方便的同时,也要有效的遏制一些违反乱纪的现象产生,微博作为网络营运者,如何有效的控制一些个人用户,公众用户以及政府用户,争取的规范、区分认证工作,继而有效的打击网络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部分,从源头把关做起,那么,下游的网络舆论、造谣诽谤、无事生非等一些利用网络的广泛传播就会有效的减少,为微博问政的工作也起到一定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滨 "微博问政"与舆情应对 2014 6-15

[2] 微博百度百科

https://www.doczj.com/doc/ff9111477.html,/link?url=LSUiecqkzaIpuqNgB78fxVrMn6-w62hE_qY_HTH2k2K 3-R3yal4GyXFS0XFXlJu_ZxFCBm2u3Yw3yxTO3FwGQG3iJ5TaVtXP4WO-k-DFfs3

[3] 吴胜武、胡余波政府是平的:微博问政改变了谁2013-03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专业:

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