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部分建设基础

一、优越的外部环境 (2)

二、先进的办学理念 (3)

三、优良的办学条件 (4)

四、鲜明的办学特色 (4)

五、良好的社会声誉 (5)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7)

二、建设目标 (7)

(一)总体目标 (7)

(二)具体目标及建设思路 (8)

第三部分建设项目及内容

一、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16)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17)

(二)数控技术专业 (53)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85)

(四)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 (137)

(五)园艺技术专业 (165)

二、非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一)电子商务专业 (192)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208)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221)

三、社会服务与国际合作建设项目

(一)建设目标及思路 (239)

(二)建设内容和具体措施 (239)

第四部分经费预算和建设进度

一、经费预算 (243)

二、建设进度 (244)

第五部分预期效果和保障措施

一、预期效果 (246)

二、保障措施 (247)

附件:1、项目建设方案论证专家组意见 (250)

2、仪器设备论证专家组意见 (252)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芜湖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及实际情况,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建设方案。

本方案分为“建设基础”、“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建设项目及内容”、“经费预算和进度安排”、“预测效果和保障措施”等五个部分。在分析我院发展现状和优势特色的基础上,确定了学院示范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思路。在未来二年内,学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依托国家级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实现与地方经济建设及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以“融入式”校企合作为基础,深化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5个与芜湖市经济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及专业群;建成10个设备先进、共享性强、能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需要的重点实训室和3个实训车间;建立一支“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不断提高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学院示范建设预算总经费为16940万元,按照中央和地方建设项目,分年度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并确定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具体验收要点;制定出科学的保障措施,确保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一部分建设基础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83年,原名芜湖联合大学,是由芜湖市政府主办的一所普通高等学校。1997年5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改为现名。2000年8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芜湖农业学校并入学院。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单位。

学院现设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工程、轻化工程、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经济管理、园林园艺、外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十个系;常设高职专业43个,其中国家级、省级教改试点专业8个;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0500人。

学院经历了23年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走过了10年创建示范历程,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高职办学经验,形成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条件日趋完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和企业的广泛认可,具有良好的示范建设基础和优势。

一、优越的外部环境

“十一五”期间,芜湖市提出要全面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缩小与“长三角”地区的差距,在安徽奋力崛起中争当排头兵,把芜湖建设成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经济文化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滨江山水园林城市。为实现芜湖的“率先发展”,芜湖市政府提出“科教兴市”战略,把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臵,提出要打造“一流的芜湖职教”,建成全省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和技师培育基地。

芜湖市委、市政府对我院建设十分重视和支持。在《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支持芜湖职业

技术学院创建国家示范职业技术学院”。芜湖市人事局、财政局、教育局、公安局联合制定《关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实施细则》专门文件,并把学院列为芜湖市“人才工作示范点”,享受特殊政策。为加强对我院建设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陈树隆同志任组长的“芜湖市创建国家示范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小组”,并召开专题会议,落实我院示范建设的有关问题,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支持学院的示范建设。安徽省委常委、芜湖市委书记詹夏来为学院入选示范建设单位及学院与奇瑞公司合作揭牌,要求学院“以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实训基地,打造出一流的高职院校,引领一流的芜湖职教”。

安徽省政府对我院建设也十分重视,在《安徽省职业教育五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把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我院创建示范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先进的办学理念

学院始终坚持走高等职业教育之路,坚持“面向市场办学,联合企业办学,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方针;提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就业导向,技能为重”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地方性、市场化、技能型、开放式”办学思路;确立了以举办全日制专科层次三年制高职为主,依托开发区,立足芜湖,面向安徽和“长三角”,辐射全国,培养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正确办学定位。

学院历任领导重视高职教育理论研究,早期发表了具有一定影响的“关于职业大学发展路子的思考”、“地方高校办学机制转换的实践与理论探索”等教育论文(获中国教育学会科研成果二等奖和安徽省教学成

果二等奖),近期开展的“校企融入式联合办学新模式的研究和探索”的研究课题被列为省级重点研究项目。学院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勤政廉政,凝聚力强。学院党委于2002年被安徽省教育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01、2003、2006年连续三次被中共芜湖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三、优良的办学条件

学院现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北校区位于国家级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南校区位于芜湖城南高教园区,与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毗邻,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校园占地总面积1247亩,校舍建筑面积26.4万平方米;建有十一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245个校外实习实训与就业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678万元;建有千兆主干、光纤直联、贯通南北两校区的校园网络,配有教学与管理计算机1785台;学院馆藏各类图书资料46.6万册,建有图书镜像站和电子阅览室,办有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报和院报。

学院多年来一直注重“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建设。现有专兼职教师578人,其中专任教师397人,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30%,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73%;除了校内的兼职教师外,还从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聘请了150多名技术、管理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任教,同时,常年聘请了5-6名外籍教师从事英、日、韩语的教学工作,初步形成了一支德艺双馨、手脑双强、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四、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院自1993年易址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办学初期,就确立了与开发区“同步建设,互动发展”的建设思路,并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产学

结合的模式;经历了由松散型合作关系到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发展到引进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直至校企融合、共同办学的历程;逐渐形成了“融入开发区,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办学特色。尤其是与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密切合作,形成了“教学合作、管理参与、就业订单、文化融入”的产学一体化模式。按照这一模式,学院与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企业直接参与教学和管理等全过程。

学院“双证制”推行早,普及率高。自1996年就开始积极推行“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2001年设立鉴定站,为省级优秀站点;2004年7月,被国家劳动保障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试点院校;初步实现了学历教育与认证培训一体化,毕业生“双证”持有率达到96%。

五、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素质的培养,毕业生综合素质好。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近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为96.37%。 2001年、2003年、2005年、2006年获得“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4年,省教育厅在我院召开“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现场会”。

学院被教育部、建设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等七部委确定为“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和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首批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试点院校;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汽车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被列为安徽省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培训试点院校。是芜湖市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芜湖市职工计算机培训基地,芜湖市农业类继续教育基地,芜湖市技师培训基地,以及昆山市、丹阳市、张家港市技能型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等。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和企业的广泛认可,在2006年6月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按照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的要求;坚持与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密切合作,创新办学模式,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之路;坚持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深化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群;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以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通过示范建设,全面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增强学院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安徽省及芜湖市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托国家级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以和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办学过程中形成的“融入式”校企合作模式为基础,创新“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芜湖市“重点培育壮大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打造以奇瑞为核心的汽车及零部件

产业集群,推动集群创新”的发展目标;重点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园艺技术等专业,并带动与其相关的18个专业建设,形成与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5个特色专业群。与奇瑞汽车、鑫龙电器、海螺建材等大型企业联合,建成10个设备先进、共享性强、能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需要的重点实训室和3个实训车间;引进和培养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带头人,通过工学结合的途径培养一批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骨干教师,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改变“双师型”教师结构,建立一支“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重点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带动学院整体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力争到2008年,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二)具体目标及建设思路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以融入国家级芜湖经济开发区为主线,以和奇瑞汽车公司合作办学,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典型案例,充分发挥芜湖市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与开发区管委签定《联合建设高职人才培养基地协议书》,在此背景下,学院与开发区管委会建立高效便捷的管理运行机制与信息反馈机制,采取双向渗透的“融入式”合作模式,与开发区众多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探索“前校后厂、校企融合”、“教、学、做一体化”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和优质核心课程,共同编写特色教材,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与开发区互动发展运行图

(1)教学密切合作。学校与开发区企业合作,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合作企业需要,及时增设和调整专业;双方共同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习实训要求;与企业专家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把培养优秀技师、班组长、工段长等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加校内生产性实

训时间,延长校外顶岗实习时间,确保生产性实训达到1年以上,顶岗实习达到半年以上。依据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建立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课程体系;围绕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通过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制订教学目标与标准、教学大纲、实验实训指导、编写教材等方式,重点建设34门符合专业核心岗位技能要求,突出学生实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并按照行业、企业标准,编写41种特色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芜湖开发区企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工作,将企业生产实际作为案例引入课堂,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结合学生的岗位表现、技能水平评定成绩。

(2)管理共同参与。学院与芜湖开发区企业共同成立联合办学办公室,并通过周例会、工作协调单等形式联系工作,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双方互派班主任或辅导员,引入奇瑞公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理论学习、实习实训、生产生活等方面实行双重管理。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学院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进入企业,并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研发活动;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

(3)文化深度融入。建立课堂车间互通、校企文化相融的互动平台,通过开设企业文化课、播放宣传片、出黑板报等形式宣传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4)双向选择、就业订单。根据企业需求,校企共同确定招生专业和计划,经过双向选择,组建奇瑞班、鑫龙班、海螺班等合作办学班;按照各个企业要求,实行订单培养;学生完成学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

2、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在现有的实习实训条件基础上,围绕重点专业领域,按照工学结合的培养要求,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将汽车技术、数控技术、电气技术、化工技术、园艺技术实习实训中心建设成装备水平高,能紧跟技术、工艺发展前沿,具有真实工作环境,融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与技术开发与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示范性实训基地;进一步引进社会资源,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训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为全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经验。

(1)与奇瑞公司、鑫龙电器公司、海螺集团公司等企业合作在校内创办生产性实训工厂或车间。在学生进行实训的同时,生产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努力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市场化,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市场环境中得到锻炼。

(2)重点专业新建10个实训室,扩建14个现有实训室,增加仪器设备台(套)数,更新现有设备,体现行业领先水平。

(3)在巩固好已有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拓展113个校外实习基地。把解决校外实习实训与面向企业提供“订单式”培养结合起来,与面向企业提供技能培训条件结合起来,与面向企业提供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方高校面向地方企业的服务功能,增强校企合作的生命力,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开放性办学等方面形成特色。

(4)加强实习实训的内涵建设。在现有的校企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与奇瑞公司、鑫龙电器公司的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

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重点专业的主要实习标准及实训指导手册。

3、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利用地处国家级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以及与奇瑞汽车、鑫龙电器、海螺集团等企业合作办学的有利条件,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改变“双师型”教师结构。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努力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把教师的理论进修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校内培养与校外进修结合起来,把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并实施专业带头人引进与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与引进计划、兼职教师建设计划。通过以上“四个结合”和实施“三项计划”,建立一支“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三年内,计划在重点专业中,引进和培养9名既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培养和引进28名能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要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熟悉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专业教学和实践实训的骨干教师;通过工学结合的途径发现并培养150名技术和管理人员作为重点建设专业的兼职教师,并建立起一个由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形成既有一批稳定的“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又有一支技术水平高、能胜任高职教育的兼职教师队伍;并建立健全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管理制度,形成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

通过建设,“双师型”教师数达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以上,兼职教师数量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0%;同时,每个重点专业都具有1-2名专业带头人和5-6名骨干教师。

4、综合管理能力建设

借鉴ISO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进一步深化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改革。狠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籍管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针对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中出现的新问题,完善“以企业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与本地区大型骨干企业和职业学校联合组建芜湖职教集团,形成“地方政府主导,企业全程参与”的地方高职院校办学新体制;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岗位目标考核,形成奖优罚劣和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激励机制;加大后勤改革力度,在南北两校区食堂管理社会化、学生宿舍校企共建共管的基础上,建立与学院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功能为目标,坚持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积极为开发区企业及合作企业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和在岗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为芜湖市及周边地区培训新农村建设人才,为本区域内职业院校开展师资培训,促进地区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积极探索支持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不断扩大面向西部地区招生规模,通过多种途径为西部地区培养紧缺人才。

(1)依托学院重点专业在人才和设备上的优势,为开发区企业及合作企业开展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智力支持;努力使学院成为本地区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研发的重要基地。三年内计划申报省、市级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21项,申报专利9项,为企业技术攻关17项。

(2)每年为开发区企业及合作企业新职工的岗前培训以及在岗职工的技能培训和鉴定4000人次左右,为芜湖市及周边地区培训新农村建设人才2000人左右。

(3)充分发挥我院为安徽省“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作用,每年为省内外职业院校培训师资200名左右。

(4)不断扩大面向西部地区招生规模,积极开展对口支援,为四川康西师范专科学校培训“双师型”教师,加强教师和管理干部间的对口交流,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6、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在巩固好现有国际合作办学的基础上,争取与新西兰女皇教育集团和加拿大乔治亚文理学院(Georgian College of Applied Arts and Technology)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并利用中外合作办学的有利条件,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出国进修学习、考察和交流;并进一步拓展毕业生海外就业市场;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扩大学院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7、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学院将努力建成一个校园功能分区明确,信息网络畅通,方便教学、科研和生活,富有职业教育氛围的园林式现代化校园。

(1)按照学院规划要求,南北校区新建教学用房6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学、办公、生活等条件;按照景观规划设计要求,完成校园绿化和美化工程,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创造吸引优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2)在学院已建成千兆数据网结构的校园网络基础上,加大对南、

北校区网络系统的改造,提升技术标准,增强其服务和使用功能,形成网络化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3)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在扩大纸质图书采购的同时,注重加强电子中外文图书网络数据库建设,以图书电子信息化平台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服务科研、服务社会。

第三部分建设项目及内容

一、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根据本地经济业已形成的汽车及零部件加工、新型建材、电子电器及生物园艺等支柱产业群的现实情况,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示范)专业的基础上,选择基础条件好、就业率高、教学改革成绩显著、对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较大作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园艺技术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使这些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习实训条件、教师队伍、课程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带动与其相关的18个专业建设,形成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资源共享的特色专业群。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

专业编号: 061101

项目负责人:娄洁

1.项目建设的意义

经过加入WTO后的整合与调整,我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十五”、“十一五”芜湖市都将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以具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奇瑞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制造及零部件和维修产业得到迅猛发展。随着各种汽车检测设备与仪器得以普遍使用,汽车维修也从“修旧式”向“换件式”转变,在这种形势下,汽车专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非常紧缺。因此,既懂得传统的汽车维修技术,又掌握现代汽车电子维修技术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成为制约汽车行业发展的瓶颈。

我院在与开发区“同步建设、互动发展”的过程中,主动适应开发区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设立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与奇瑞汽车公司、达通汽车修配公司等企业合作进行教学改革,为企业培养了大批具有较高的职业综合素质的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服务,为社会提供“有德、会谋生、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我们将通过专业的示范性建设,进一步拓展与奇瑞汽车公司、芜湖达通公司、芜湖运安机动车检测公司等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建设“产、学、研、培”四位一体的汽车维修技术实训中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引领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为芜湖汽车工业学校、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提供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芜湖市及周边地区汽车维修行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紧缺人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