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集)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集)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集)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集)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集)

教学目的:

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

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及运用其它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

4、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

情趣。

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地理教学内容,是新版教材,与老版教材相比,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旨在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共五大章内容,其中第二章、第四章是重难点,第三、五章是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

本期所教学生,均系一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所了解,但不是很全面,对一系列地理概念都非常陌生,故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兴趣,并在教学中将知识地理与生活地理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以促进地理教学。

教学时间安排:

本册教材共17节内容,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章:3课时第二章:8课时第三章:5课时

第四章:9课时第五章:3课时

计划上半期完成1至3章的学习,后半期完成4至5章学习

教学要求:

1、严格按照大纲要求,精备细备每一堂课。

2、教学过程悉心讲授,引导学生弄清重点,突破难点。

3、精心设计作业,严格学生认真完成。

4、运用多种教学工具和多样的教学手段,力图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许多地理之

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

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

难点:使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启发法、1课时

[教具准备]地图册、小黑板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师生有感情的朗诵本章前言,引入

(过渡)什么是地理?地理是研究什么内容的学科?(展示小黑板出示的若干问题)

一、解开地理之谜

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黑板上的若干问题,而后各派代表回答,教师略以点拨。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感到疑惑的地理问题呢?

2、学生提出若干地理问题,教师有选择性的回答

(小结)通过刚才的提问,不难看出,地理这门学科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总述)地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创设情境:假设从常德出发,到内蒙古进行为期一周的暑期旅行,你会考虑到哪些

和地理有关的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2、设问:你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需要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小结)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学好地理我们可以进一步指导我们的

生活,进一步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懂得确认方法,知道天气和气候,了解世界各

地的基本情况,进而提高我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不但如此,在我们的生产建设中,也离不开地理。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1、展示小黑板上的问题,学生分组探究,各派代表发言。

(小结)无论工农业生产布局也好,还是农业生产也好,都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新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原料、能源、水源、市场和运输条件。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1、引导学生看图P4图1-3,揭示荷兰风车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看图P5图1-6,揭示阿拉伯人的服饰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学生齐读P4文字,了解地理与风土人情的关系。

[课堂小结]

派一名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P5活动1、2

[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解开地理之谜

地理

与日常生活与生产建设与风土人情

[教学反思]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教学目的]

1、学会看地图,并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

2、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

3、通过看地图、运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懂得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地距离,了解图例和注记。

难点:弄清比例尺大小与表示的地理事物的范围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地图册、常用图例符号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要求学生拿出课前绘制的学校平面图,教师抽查,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教师对此评价。

(过渡)通过刚才的了解,同学们绘制的地图都很认真,但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在本节课解决.

1-17、设问:你的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

2、引导学生阅读P6图1-7、图2-8,了解地图的绘制过程

3、小结:用绘制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区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上,就成为一副地图。

4、设问:庞大的地图家族中,地图可分为哪几类?各有哪些类型?(学生看书回答)

(过渡)尽管地图种类繁多,但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要素

一、方向

(过渡)阅读地图,一般要学会看方向,你知道在地平面上有哪些方向吗?

1、教师板画一个“米”字行,由学生填注方向

2、检测:A在B的什么方向?B在A的什么方向?阅读P7图1-10,回答:国际机场

在北大屿郊野的什么方向?

(过渡)在地图上,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定方向的方法?各是怎样定方向的?(围绕教材最后一段文字自学)

3、学生回答,教师举例具体讲解如何利用指向标确定方向。

4、设问:在野外,如果没有地图的情况下,你有哪些定方向的方法呢?(学生讨论回

答,而后教师结合P8活动系统讲述,重点突出太阳和手表定向)

5、学生完成P10活动1题

(过渡)在地图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的符号以及标在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这就是图例和注记

二、图例和注记

1、解释图例和注记的含义

2、引导学生熟悉图1-17的各种图例,注意区分相似的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差别

3、学生快速熟悉,而后抢答小黑板上的图例符号

(过渡)我们熟悉了图例和注记后,就可以在地图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了

4、引导学生阅读P9图1-16,查找运河、长城、首都等图例。

(小结)学生小结重点,教师点拨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地图上有哪两种定方向的方法,各是怎样定方向的?野外有哪几种定方向的方法?

三、比例尺

(创设情境)假设给你一张长宽均为10厘米的纸,把我们教室的形状画在纸上(教室长9米。宽7米),你会怎样画?(学生回答)

1、教师引入比例尺的含义及公式表示

2、举例计算:在地图上量的甲、已两地相距5.4cm ,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080千米,

求该地图的比例尺

3、设问:比例尺有哪几种表达方式呢?(学生阅读教材P9文字,思考)

4、教师重点突出比例尺三种方式的相互转换

5、举例:比较大小 A 1:300000 B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 C

(过渡)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要求内容详细,有的要求内容简单,在绘制地图时,如何选择比例尺的大小呢?

6、学生认真阅读P9图1-15,图1-16 ,讨论完成小黑板上的表格

7、设问:由此可见,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理事物范围大小之间有何关系?与地理

事物的详简之间有什么关系?

8、出题检测(见教材)

(过渡)在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中,线段比例尺能很方便的量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9、引导学生完成活动3

(过渡)认识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后,我们基本上能够看懂地图。要学好

地理,仅会看地图不行,还得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四、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1、设问:常生活中,你可以从哪些途径来获取地理信息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过渡)收集地理信息,仅仅是对地理知识有一个粗浅的了解,还要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五、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结合教材讲述

(过渡)学好地理,光靠坐在教室里是不够的,还要深入周边环境,走进大自然,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六、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设问:1、你曾经外出在哪些地方旅行?有什么收获/

2、野外旅行前,做过哪些物品准备?

3、采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旅行路线如何?

(小结)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野外旅行能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增长地理知识。地理学习的特点在于它的生活性,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留意我们就能学到很多的地理知识。

(拓展思维)假设我们全班将去太阳山旅行,请设计一条旅行线路,内容包括:时间、旅行线路、交通工具、物品准备、注意事项

(小结巩固)学生小结本节收获

(作业布置)见基训

(板书设计)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一、学会看地图

1、地图的制作与分类

2、方向

(1)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倍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图例和注记

4、比例尺

(1)含义及公式

(2)表达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二、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三、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四、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教学反思]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的真实形状,了解地球的大小

2、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

圈等,并掌握南北半球、高、中、地纬的划分标准

3、理解经纬网并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4、培养学生观察、演示、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地轴、两极、经线、纬线、赤道等概念,理解经、纬度及南北半球及东西半球的划分。

难点: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教具准备]

地球仪、经纬网仪、经纬网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我们遥望星空,看到太阳和月亮是什么形状?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形状呢?

一、地球的形状

1、学生预习,回答地球的形状

2、展示地球卫星图片,理解地球的形状

(过渡)在古代,由于受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

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3、结合板图讲述盖天说和“混天说”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过渡)直到1522年9月,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一周的航行,才从实践上证明了地球的确是一个球体

4、利用地球仪展示麦哲伦航行的路径,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5、设问: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6、设问:地球是个规则的球体吗?(学生阅读P15材料,回答)

(过渡)地球很大,究竟有多大呢?

二、地球的大小

1、学生阅读P16图2-5,用图中的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教师利用“中国的面积”“珠峰的高度”说明地球之大。

(过渡)要掌握巨大的地球的详细情况很难,于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

定的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地球仪

1、活动

学生四人一组,找出地球仪上的南北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2、学生上台指出

3、教师演示地球自转,指出地轴的含义,而后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学生从

南北两极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4、(过渡)在地球仪上,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圈和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他们

就是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一)经线和纬线

1、学生观察地球仪,阅读P16最后一段文字和P18最后一段文字,完成表格

2、教师利用经纬网,引导学生理解经纬线的特点

3、设问:在地球仪上,纬线有多少条?经线有多少条?

(过渡)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和经线,人们分别将它们各自规定了一定的度数,这就是经度和纬度

球仪上如何判断东西半球。

6、引导学生观察讨论P18活动1、2、3,理解如何在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

东西经,而后出题检测。

四、经纬网

(创设情境)如果一艘轮船在海上遇难,你作为该船的船长,你会如何向救援船队报告船所在的位置(学生讨论回答)

(过渡)要确定该船的位置,就需要学到和经纬网有关的知识。如何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如何一点的位置呢?

1、举例说明:假设你要向老师报告你在教室里的位置,你会怎样报告?由此引

人经纬网的学习。

2、展示经纬网图,提问:

3、引导学生观察图2-12、2-13、2-1

4、2-15,了解经纬网图的几种变换过程

4、展示平直经纬网图,回答:

5、讨论完成P21活动的1、2

[小结巩固]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板书设计]

第一节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有多大

1、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周长:4万千米

三、地球仪

1、认识地球仪

2、经线和纬线(见表格)

3、经度和和纬度

四、经纬网(见图)

[教学反思]

本节地理教学,充分利用地球仪、经纬网等教具,让学生自主探究,弄清纬线、经线的特点,利用板图,让学生掌握了经度、纬度的划分。对于如何判断经纬度,能够充分联系实际,使学生充分理解经纬网的应用意义,并初步掌握如何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如何判断东西半球这一难点突破不够。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的]

1、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比例,掌握世界海陆分布概况

2、区分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掌握七大洲的面积、名称、分布及各州的分界线

3、区分海洋、海峡三个概念,掌握四大洋的分布特征。要求学生将复杂的地图用几

何简图勾画出来,培养学生处理知识划难为易得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七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

难点:查找各州之间的分界线

疑点:赤道穿过的大洲和大陆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法、自学法、绘图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具准备]

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地球仪、七大洲轮廓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是希望人们学会忍让,有海洋和天空一样广阔的胸怀。你想知道天空又多大,海洋有多广吗?

一、海洋与陆地

1、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地球仪上的兰色代表了什么?兰色以外的颜色又代表了

什么?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谁占的面积大?

2、学生阅读图2-17,回答:世界海陆分布的具体比例

3、讨论P22活动1、2,得出结论:地球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都

大于陆地面积。

(过渡)世界的海洋和陆地在全球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七大洲

(总述)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以大陆和岛屿的形式散布在海洋中。

1、看书思考回答:a 什么叫大陆?什么叫岛屿?根据定义,在地球仪上指出大陆、

岛屿、大洲。

2、教师讲述半岛的含义并在地球仪上指出。

3、提问:全球可分为哪几个大洲?

4、学生先熟悉图2-20,讨论:怎样快速的记住七大洲的轮廓?能给七大洲的面积

排序吗?。

5、展示单独的大洲轮廓图,学生抢答。

6、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而后上台指出

7、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画出赤道、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讨论下述问题:

(1)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哪些?穿过的大陆有哪些?

(2)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拿些?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大部分位于东半球的打洲有哪些?

8、学生对照地球仪,上台指答

9、展示“东西半球挂图”,学生识记七大洲的位置,口答P23活动题

10、提问:我们所在的大洲是哪个/亚洲的西面是哪个洲?西南面又是哪个洲?引

入洲界的学习。

11、引导学生阅读图2-23,找出洲界符号,观察讨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哪些

地理事物?亚非洲界、南北美洲各以什么为分界?

12、学生回答,教师在挂图上指出其具体位置。

13、学生完成P25活动2

(小结)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见填充图册。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世界的海陆比例?七大洲的海陆分布?亚欧、亚非、南北美洲的分界。

(过渡)你们发现,不同大洲之间,一般以什么为分界?(海峡、海、山脉、运河等)那么,什么是海、海峡?它们与我们常说的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四大洋

1、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预习

2、根据预习,回答海、海峡、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师结合地球仪指出,以加深理解。

3、全球可分为几大洋?各有什么特征?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命名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分组合作进行自述。

4、结合挂图,引导学生识别四大洋在东西半球的分布。并强调:面积最大的洋?

最小的洋?纬度最高的洋?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洋?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洋?

5、指导学生绘制七大洲轮廓几何图形并在图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课堂小结]

结合绘制的板图小结四大洋的位置、各自的特征。洲界、七大洲的位置[作业布置]

见基训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洋与陆地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七大洲

1、大陆、岛屿、大洲的含义

2、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3、洲界

亚欧:乌拉尔山、乌啦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三、四大洋

1、海、洋、海峡的概念

2、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反思]

本节地理教学,采用“看图-析图—得结论-绘图”的教学思路,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动手绘图能力。使学生对本节的重难点的掌握较为形象直观,落实教好。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的]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了解陆地上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

3、了解海底地形的结构,学会看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来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

4、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理事物的能力。

5、通过指导学生看地形图,培养学生判断地势高低、坡度变化及辨别地表形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弄清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观观念,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会看等高线地形图

难点: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分析地势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山谷、山脊、悬崖、鞍部等地形

[教学方法]

启发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法

[教具准备]

五种地形的景观突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陆地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各异。你认为我们这儿的地表起伏如何?你对哪里的地形感兴趣?为什么?

一、陆地地形

1、首先向学生讲解和地形相关的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而后结合板图理解

2、展示五种地形景观图,设问: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代表了什么地形吗?

(过渡)从地表景观来看,五种地形的地表形态的起伏各有差异,那么,我们应如何描述各种地形的特征呢?(从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方面)

4、将全班学生分成五大组,并将每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基本地形名称。而后展开自述,全面细致的说出自己的特征。并设问:学校所在地以什么地形为主?

5、学生观察地图册P13-14,结合P28文字,思考:世界上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分别是由哪些山脉组成?

6、引导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熟悉主要山脉的位置,并强调: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高大的山脉

7、引导学生熟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的位置。

(过渡)了解了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的样子吗?

二、海底地形

1、学生阅读图2-37,回答海底地形的种类,教师重点讲述大陆架、大洋中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识别大陆架。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重点,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用橡皮泥自制五种基本地形模型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陆地地形有哪些种类?海底地形有哪些种类?

(过渡)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地表起伏状况,在地图上是如何反映出来的呢?

三、学看地形图

1、学生阅读地图册上的“地形鸟瞰图”,提问:你能从这幅地图中看到哪些地理事物?你能读出这些地理事物所谓海拔高度吗?能看到各地的坡度起伏吗?

2、继续阅读图2-39,并和图2-38比较,讨论:这幅图与上幅图相比,有什么明

显不足?

(过渡)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地形的地表起伏变化表示在平面上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3、先讲解等高线的含义,而后结合板图加深理解,并强调: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各条等高线不相交;等高线上的所有点海拔都相等,相对高度都是0 4、学生回答P31活动第1题

(过渡)等高线地形图不但能反映各地的海拔高度,而且能反映出地表的坡度起伏

5、学生观察图2-42,思考: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排列的疏密有什么关系?(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6、学生口答P31活动2

7、出题检测:

(过渡)等高线不仅能反映出坡度的起伏,而且还能反映出不同的地形和山体部

位类型。

8、结合投影,讲述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不同的地形类型。(先看海拔,再看相对高度)

9、引导学生阅读P30图2-44,指导学生如何辨认山脊、山谷,而后介绍陡崖、鞍部山峰等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10、出题检测:

11、引导学生观察P30图2-40,思考: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明显的不足?(线条太多,看起来费劲)

(过渡)较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因为曲线太多,看起来费劲,没有色彩变化显得单调。如果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看起来直观清晰,这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12、结合图2-41和2-45,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并得出结论: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山地和高原、或丘陵(小结巩固)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基训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陆地地形

1、地形的含义

2、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见表格)

3、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二、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大洋中脊、洋盆、海沟

三、学看地形图

1、等高线

(1)含义

(2)等高线的疏密与表示的坡度陡缓的关系

(3)山体的不同地形部位

四、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反思]

本节地理教学,从五种地形的景观突图片入手,引导学生看图归纳五种地形各自的特征,并注意区分相似地形的异同点,使学生对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理解较为透彻,但在“世界主要地形在地图上落实不够,此外,在如何辨认不同等高线表示的地表形态讲述不够透彻

第四节海陆变迁

[教学目的]

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了解地表形态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体会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不但的深化

3、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分布规律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4通过拼合非洲与南美洲轮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简单了解防震抗灾意识,增强学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弄清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掌握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掌握世界上火山与地震的主要分布地带

难点:理解海洋的生成和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

启发法、谈话法、读图法

[教具准备]

非洲轮廓图、南美洲轮廓图、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1975年,中国地质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竟然发现,今天的喜马拉雅山上竟然发现了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对回答不做评价)

一、地表形态的变化

1、对学生回答给与评价

(过渡)海洋不但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以变为海洋

2、你能举例说明陆地变为海洋的事实吗?

3、教师举例说明:如台湾海峡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

4、设问:通过刚才的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过渡)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来源于哪里呢?主要来自于内部的火山、地震

5、学生看书思考:什么是火山、地震?

6、教师结合资料说明:火山和地震能在短时间里改变地表形态。并初步让学生树立防震意识。

(过渡)为什么地表形态会发生变化呢?很多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探讨,先后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三、大陆漂移假说

1、学生阅读思考:大陆漂移假说是谁提出来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结合投影,引导学生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

3、展示“非洲”与“南美洲”拼和图,以验证大陆漂移假说的正确性

4、学生齐读P15文字,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具体内容

四、板块构造学说

1、学生看书思考: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2、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

(i)引导学生认识板块运动的方向表示板块张列,表示板块碰撞。

(2)学生观察,全球可分为几大板块?除哪个板块全部是海洋外,其他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3)引导学生熟悉六大板块的位置。

(4)结合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让学生理解板块张列形成海洋,板块碰撞往往形成高山

3、结合模具,讲解海洋的生成和发展过程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运动频繁。那么会容易产生什么现象呢?

五、火山和地震

1、学生观察图2-54,思考: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中国多

火山和地震吗?

2、对比”六大板块示意图“和”火山地震分布图“,思考:二图之间有什么联系?

3、应用提问:2005年1月,印度尼西亚发生了大地震,试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问

题。

[课堂小结]

理解基本理论:地地球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记住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地区并能运用理论解释为什么有些地方多

火山地震,而有的地方却平安无事

[教学反思]导入新课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对于世界火山地震多发区成因的探讨能

让学生准确把握。但在海洋的生成与发展问题上因缺乏直观教具,讲解的较为抽

象,学生较难理解。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教学目的]

1、了解当今世界人口的总数,会通过不同年代的世界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

2、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形成

原因。

3、学会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并能运用各种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4、通过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的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难点: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疑点:让学生分析欧洲一些国家一直处于人口负增长的状态的影响。

[教具准备]

世界人口增长统计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及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看图法、启发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一学生朗读有关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报道。设问:听了这则报道,你有什么感想?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预习回答:目前世界人口已经突破了多少亿?

(过渡)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什么特点呢?

2、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图2-31,而后由学生完成活动的1、2题

3、设问:如果以1800年作为世界人口增长的一个分界点,那么1800年以前和180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呈现出截然不同

的特点呢?

4、设问:从资料观察,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如何?

(过渡)通过观察发现,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仍然是快速增长。那么。你想不

想知道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究竟有多快呢?

5、学生阅读P40材料,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并计算,一节课的世界里,

世界上要增长多少人。

(过渡)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那么。人口增长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

呢?

5、学生阅读教材P40文字思考,而后教师结合活动讲述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计算方法。并举例讲解。

6、例:假设灌溪2005年人口为4万人,2005年出生并成活了婴儿4000人,死亡1000人,求灌溪2005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7、学生完成P40活动,以加深理解。

(过渡)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改善,婴儿死亡率降低,人的寿

命不断延长,促使世界人口不断增长。

8、导读地图册“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图,设问:哪些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属于什么国家?哪些大洲的自然增长

率低?属于什么国家?

9、小结: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过渡)世界人口总数虽多,但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而有

的地方人口稀疏。怎样来衡量一个地方的人口疏密程度呢?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向学生讲述人口的密度的含义及公式表示。学生利用计算器,完成P41活

2、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阅读,,按如下步骤:

(1)先认识图例。

(2)设问:人口密度在1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分布在哪些大洲的什么部位?

(3)对照世界地形图,从地形、气候、纬度位置、交通等方面讨论为什么这些地区成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

(4)哪些地区的人口密度在1人/平方千米以下?对照世界地形图,观察:这些地区分布的纬度位置和地形各由什么特点?

[小结]本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作业布置]

填充图册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世界人口的总数是多少?人口的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哪四个地方

(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并设问:游戏中,老师曾两次皱眉,那么两次皱眉产生的原因相同吗?

由此引人人口问题的含义:既包括人口增长过快,也包括人口增长过慢产生的问题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过渡)从目前世界人口的总数来看,是巨大的,而且世界人口还在快速的增长。那么,越来越多的人口为满足自己的生存发展,又哪些需求?(吃、穿、用、住等基本生存需求,以及教育、医疗、就业、等)

1、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社会的发展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

2、教师结合教材小结:

(1)资源消耗太多,滥砍滥伐森林、草原

(2)水污染、大气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恶化

(3)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问题难以解决,人们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3、学生讨论P43活动,以加深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设问:人口增长太快不好,那么人口增长过慢时不是就好呢?人口增长过慢会带来哪些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5、教师结合有关材料和教材,小结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6、设问:人口增长过慢、过快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那么,怎样解决人口问题呢?

(学生对此各抒己见)

7、教师小结: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行计划生育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

四、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1、学生阅读P44活动,思考:为什么乡村人口要向城市迁移?

2、结合活动2,讨论:乡村人口能无限制的向城市迁移吗?会产生什么问题?应怎样解决?

(小结)以恩格斯的名言作为本节小结语,以引起学生共鸣。

(作业布置)

基训

[板书设计]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世界人口总数:突破60亿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1800年前人口增长缓慢,1800年后,人口增长迅速。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

2、世界人口稠密区

3、世界人口稀疏区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的含义

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3、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4、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目前世界人口状况及人口增长的特点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能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密度。通过对各种资料、图片的分析,学生能深刻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都能带来一定的问题,从而树立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基本理论。做得不够的地方是:对于欧洲国家为什么会处于人口负增长状态的原因未加以探讨。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教学目的]

1、立了解人种划分及三大人种各自的特征

2、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人种的分布地区,并简单了解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通过阅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增强学生读图能力,通过比较各人种的分布地区,提高学生归纳地理事物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各人种之间人格平等,树立科学的种族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种的划分,特征及分布

难点:三大人种的具体分布

[教具准备]

世界人种分布图

[教学方法]

读图法、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世界人口的分布各不相同,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不但如此,世界各地的人的模样也不同。你知道有哪些不同吗?

一、人种的划分

1、根据预习回答:世界的居民可以划分为哪几类人种?划分的根据是什么?

2、教师具体讲述“体质特征”包含的含义

3、将全班学生分为三大组,结合图片分别代表不同的人种,从肤色、眼色、毛发、脸型四个方面描述各人种的特征,而后上台讲述

4、设问:根据描述,我们属于什么人种那么不同的人种之间通婚又会产生什么人种?

(过渡)为什么不同的人种体质特征的差别会这么大呢?主要是生活的自然环

境不同造成的。

5、一学生朗读材料,师生共同理解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小结)虽然不同人种的肤色差异很大,但人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同人种

都为人类的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各项,各种族之间应该是平等的。

(过渡)了解了三大人种的特征,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三大人种在地球上的分布

呢?

6、导读图3-8,理解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按如下步骤进行:

(1)先认识三大人种分别代表的颜色

(2)设问: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的什么部位?白色人种分布在

哪些大洲?黑色人种分布在哪些大洲的什么方位?

(3)展示挂图强化记忆并强调:黑色人种分布最广的大洲十那个?三大

人种分布最广的是什么人种?

(过渡)人种的分布不但与地理环境的制约,而且与历史的发展有联系

7、学生阅读P46材料,思考:为什么南北美洲会有大量的黑种人分布?

[小结]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

见基训、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采用学生对照三种人种的外貌特征图片自我画像,提高了学生观察图片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阅读“世界的人种分布图”,由学生自己归纳人种的分布地区,提高了学生的看图能力,总的说来,本堂课的教学设计较为成功,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教学目的]

1、知道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种类及作用,能运用世界语言分布图了解六种语言的分布。

2、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点,能运用“世界宗教分布图”了解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和分布。

3、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分析、观察世界地图的能力

4、让学生深刻理解初中阶段学会英语的重要性,通过了解世界宗教,让学生正确对待不同的宗教信仰,树立无神论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世界主要语言的种类及分布,世界三大宗教的种类及分布

难点:世界三大宗教对于国家政治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读图法、自学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

世界语言分布图、世界宗教分布图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在家里,你和亲人、朋友在一起交流时,离不开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语言?你还会使用哪些语言交流?

(过渡)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我们应当了解有关世界语言和宗教的有关知识

一、世界的语言

1、设问: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哪些?

(讲述)目前世界上有2000多种语言,其中大约有30%有文字。不同的语言发音不同,文字不同,分布地区也不同。六种联合国工作语言各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呢?

2、展示表格,学生看书思考,找出六种联合国语言的分布地区和国家

4、学生每回答一种语言的分布,教师即结合挂图指出其对应的国家和地区

5、设问:观察世界语言分布图,思考: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什么?

使用人数最广的语言是什么?为什么英语能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

语言?

(过渡)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它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我们必须把它发扬光

大,而英语作为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是通向世界的桥梁,只有掌握了英语,

才能融入世界,所以必须学好英语

二、世界的宗教

1、设问: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宗教?世界三大宗教是指什么?

(过渡)世界上有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宗教不仅传播范围广,而且对国家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在宗教是怎样产生的呢?

3、教师简介宗教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明确: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主宰一切的神和上帝,培养学生的无神论观点。

4、阅读“世界主要宗教分布图”,并结合P49-50的文字,自学

(1)分布最广的宗教是哪种?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其经典著作是什

么?发源于哪个国家?

(2)佛教主要分布在哪个大洲的什么方位?你知道它的发源地是哪个国

家?

(3)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的什么方位?其教徒称什么?我国的

穆斯林主要分布在哪里?其经典著作叫什么?发源于中国本土的宗

教是什么?

5、学生回答每种宗教的分布时,教师结合挂图指出,而后展示表格小结

(小结)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见基训

(板书设计)第三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1、六种联合国工作语言

2、六种联合国工作语言的分布(见表格)

二、世界的三大宗教

1、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2、三大宗教的分布(见表格)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地图,通过地图来获取地理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但在教学中,由于缺少一些图片和资料,讲解的较为枯燥,语言表达也较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 【教材说明】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现问题――传统聚落在消失,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应该以体验领悟、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发展,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破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应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为其合作学习、多元化学习、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理解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 (2)通过理解体会传统聚落的内涵与价值,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教学难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运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问题引 导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推陈出新,创设情境 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启发学生分析:分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从事什么 样的劳动生产活动,师生互动得出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 转承:劳动生产方式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的 手段,所以必须立足于环境。因而,聚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件演示) 二、水到渠成,新知分布 1.聚落与环境 师:探究事物间的关系必须弄清两个方面:(1)弄清两者之间的作用与影响。(2) 理解相互适应表现。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教材中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图,还可以联系生活,活跃了思维并勇于探索发 现和推断,使他们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学 习当中去。 师: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学生认同后继续)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 不仅具有鲜明的环境特征,还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智慧和改造水平。 展示课件中东南_带雨林区的民居,西_带沙漠区的民居,学生讨论。 转承:民居建筑适应于环境,更适用于生活,它体现了环境更体现了人类的智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可以说:传统聚落记录人类智

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1、使用教材是经教育部2012年审定通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 2、七年级109班共有学生人。 二、教学目标 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4、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地理教学内容,是新版教材,与老版教材相比,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侧重基 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旨在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共五大章内容,其中第二章、第四章是重难点,第三、五章是难点。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期所教学生,均系一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所了解,但不是很全面,对一系列地理概念都非常陌生,故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兴趣,并在教学中将知识地理与生活地理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以促进地理教学。 五、教学时间安排: 本册教材共17节内容,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章:3课时第二章:6课时第三章:5课时 第四章:8课时第五章:3课时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理知识就存在、应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之中,明白学习地理的意义。 2、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还存在许许多多未解的地理之谜。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 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地理,建立初步的世界 地理基础知识为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作好必须的准备。 本节教材位居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 确的地理位置观。 作为新课程培训课例,面对的是没有学过地理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组织教学应尽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 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陆地和海洋的名称与分布特点,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 峡概念的理解。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判断大洲、大洋的相对 位置与分布,大洲、 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地球上的分布。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共同观察与探讨,发现问题、解 决难题。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相互答疑、发展智能、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1)、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

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2)学生综合历史、文学等知识学习地理,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综 合联系。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1)通过对海陆位置的认识与学习,形成正确的海陆分布观。 (2)能运用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指认正确图形。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师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 是协同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1)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 半球”形式出现的图形。学生不易看懂分清。可引导学生多看立体的地球仪,则能克服这种平面图形与立体实物间的转换障碍。 (2)学生在读以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地图时,难以在脑海 中想象形成大洲、 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应加强培养学生在读图时能从图形的局部延伸到整体,或从整体图形回到局部的能力。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挂图; 学生准备:地球仪、地图册,收集有关与本课有关的人文资料; (一)地球?水球? 1、创设场景,引出问题 1)、录相:观看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宇宙飞船升入太空的录相,引导学生关注本课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中图版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 图2:“盖天说”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 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上来为我们讲述。 (学生回答) 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刚才,我们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盖天说”,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 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大家看到课本第6页图c,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展示挂图:课本图p 5C图地球的大小 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地理教案可以作为学校评价地理教师教学的标准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希望你们喜欢。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范文世界的气候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课是前两节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概括综合,也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深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了解气候的概念并能区别气候和天气,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收集有关气候的数据,运用图片、地图、填表、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观察图片地图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学会与老师合作、学生合作,能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以及对气候灾害预防和减灾。讨论活跃热烈又有序,提出问题、探究意识积极性高。

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认识气候在自然地理中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认同率100%。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和合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气候影响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不容易准确分析各类型的气候特征及分布。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探究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录像:看几幅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 2、教师: ⑴同学们是否去过或看到过这些地方?你能从画面上感悟到是什么气候? ⑵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对气候是如何理解的? ⑶谁能描述我们南通的气候特点吗? ⑷谁能知道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片,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形成教学问题场。) 探究活动二:合作学习,分析图表。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③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③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什么是图例?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 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启

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备课

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备 课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备课 (一)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是整个初中教材最基础的章节,对以后的地理学系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它的重中之重,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没有真正的学习地图,地理空间学习能力较差,而我校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等原因,在地图等方面了解的,这更加大了学习的难度。本章既是理解的难点,也是记忆的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分析。(三)教学目标: 认识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并且能用相关数据描述其大小;学会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观察并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且能够用景卫网确定地球上任一地点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教学策略: 突出重点,学习过程练习化。重点练习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通过指地图、指空白图、填图、绘图、联系等相关步骤对经线和纬线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地认识,观察并运用地球仪。 运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地把有关图片和Flash动画展示给学生,达到培养他们空间思维能力的目的。 (五)课时安排: 共九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4课时; 《地球的运动》2课时; 《地图》3课时 第二章《陆地与海洋》单元备课

(一)内容分析: 本章中世界海陆分布图大势是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的基础,与经纬网一起构成地理学系的最基础的章节,对以后的地理学系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重点及难点)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教学方法和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三)教学措施: 1、突出重点,学习过程练习化。重点练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通过指地图、指空白图、填图、绘图、联系等相关步骤对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大洲大洋相对于经纬线的位置、相对于半球的位置进行充分联系。 2、海陆变迁侧重于对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运动学说的掌握并运用解释地理现象。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 (一)内容分析: 本章的教学内容包括世界人口和人口问题、世界语言和宗教,观念教学是这一章教学的重点,通过本章教学旨在帮学什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懂得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4、说出世界主要语言、宗教的分布地区。举例说明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 5、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举例说明聚落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三、教学措施:

热门-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及主要领域。 2.联合国的宗旨和组成。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辩论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联合国安理会、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官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由学生推选一们联合国秘书长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2.学生预习教材并搜集世界最近时期有关经贸磨擦方面和地区冲突方面的信息资料以及中国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资料。(教师可具体指定内容,以免学生盲目搜集)按扮演角色各级别整理好资料,并理好发言稿,推选代表发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教师(直接引入新课):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己组织召开两个国际会议,讨论国际间的合作问题(同时板书:国际合作),主要是讨论解决巴以冲突问题的中国的入世问题。教师作为安南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秘书参加这两次会议。会议前,我将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情况向同学们作一下简介,以备大家对讨论中国入世问题的理解:世贸组织是……下面先请同学们推选的“安南秘书长”先生主持会议。 学生“安南”按会议程序主持会议(教师坐在该生旁边指点会议如何进行)。 (一)“安南”宣布大会开幕,并发表讲话:我宣布此次大会现在开幕,女士们、先生们,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共同发展。现在世界……,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不安和普遍关注,我现将巴以冲突问题提交大会审议,请大家讨论研究解决。 (二)巴以双方及安理会会员国代表讨论,然后代表发言。(教师应提示各方代表:要从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讨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得出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措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应表明以军撤不撤军,如何撤军?巴方要求以方应怎样做,提请大会裁决。)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整理)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地理事物与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事 实。 2、知道学习地理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初步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初步形成地理表象;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初步树立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 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关心家乡的环境和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生活与地理 2、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习地理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环境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际合作价值观。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老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一门课程,他可以使我们成为像诸葛亮那样,上知天文,下知——? 学生:地理!

老师:对,地理!教师:同学们,在第一节地理课上,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学生说,并可以提问,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简单讲评 教师:地理学科所学的内容很多,也很有趣,涉及到我们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学好地理是十分有用的。那么地理具体学些什么内容呢? 学生:读P1课文和卡片:1、说一说地理学习哪些内容; 2、尝试在空白卡片中填上地理的其它内容; 3、将这些内容按自然和人文进行分析。 教师:1、地理所学内容几乎涵盖了我们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2、用地理知识和方法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是十分有用的。 总结:生活离不开地理。(板书) 学生:读P2四幅图,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并讨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指导意义。 教师: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须因地制宜。 学生:阅读教科书中“风沙掩埋了古文明”和“听老家的姑姑说……”两段资料,围绕下述内容谈感想: 1、造成巴比伦文明消失的原因有哪些? 2、山区种植粮食和果树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原则, 遭到大自然报复的反面事例。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归纳为板书:1、尊重自然规律。2、因地制宜。 学生:阅读教科书P4“综合分析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念”两段课文,结合上面所列举事例,说一说: 1、形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2、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3、怎样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 教师:1、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讲评; 2、小结:(1)形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必须用综合的观点学习地理; (2)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学习地理;(3)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再生是有条件的,要求我们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学习地理。 板书:综合地分析问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总结全课:综上所述,地理是一门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学。学好她对每一位同学终生有用。 七、【板书设计】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重点强调在每节新课前学生要依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指导做好课前预习。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三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总结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 课前准备: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 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

七年级地理上册《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案湘教版

《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案(第1课时)课 题 学会使用地图,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开展地理考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2、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种途径,知道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对获得的地理信息,通过对比、进行分析、综合、探究其特征与成因,思考其相互关系;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尝试组织筹划一次地理野外旅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精神。 教 学 重 点 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教学难点1、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尝试组织筹划一次地理野外旅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在第一节课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学习地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习了第一节,我们知道了我们身边很多的地理知识,这些地理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究,去分析。学习地理的方法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相信大家都会有所收获。 一、学会使用地图 教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地在眼前。”你不难猜出谜底----地图!你用过地图吗?你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运用地图学习地理。 1.地图的概念 先展示一幅地图,请学生大致了解,通过提醒,旁敲侧击点出重要词语---平面图,某一区域,符号,文字。从而得出地图的概念,即: 用绘制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的相应位置上,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为一幅地图。 2.绘制平面草图 活动:首先参看教材P7图1-12.指出该图有立体感,不是平面图,然后请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学校的平面草图,选取其一作为点评,指出错误,并点出绘制平面草图的关键: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套)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序言 【教材分析】 俗语云:“万事开头难”,地理学科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学科,在初中和高中的课程中扮演着一个相对“尴尬”的角色:初中不受重视,因为中考不考;高中则因为初中基础不好,成为高考薄弱学科,也受尽歧视。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无法更改考试制度,学科特色还许我们去体现,唯一的办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你,使其把学习地理当乐趣!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式 【教学过程】 课前营造气氛:播放《蓝猫淘气3000问》部分片段。 上课铃响:屏幕出现欢迎画面:欢迎同学们进入地理知识殿堂!(营造友好氛围) 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呢?《蓝猫淘气3000问》主题歌的歌词给我们做了一定方面的回答!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再一次去听听:根据你的了解判断,歌词中哪些属于地理学科研究的问题?可以解决的问题?师生互动,根据具体情况对话,让学生窥地理科学殿堂一角,激发学生求知欲! 解决关于学习地理的几个问题: 地理学科学什么? 一、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 问:右边的图片,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吗?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教师通过丰富的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企盼心理”。 2、通过了解地理与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材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沙漠、海洋、山峰、南极、四季景观、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 二、课前热身 欣赏所搜集的图片,并让学生讨论:地理到底研究什么内容?我们耳边有哪些地理问题呢?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我们已经初步知道地理学方面的内容以及身边的地理知识,那么地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人文环境等有何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自学课本内容。 2、四边互动 互动1: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漠茫茫?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世界最高山峰?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为什么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吗?……这都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你能解答这些是为什么吗?这也都是大家心中的地理之谜。本节课我们无法一一解决,需要留等以后学习中逐一了解。 (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而且有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与同学们谈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 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 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免费)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目录 与同学们谈地理 (1)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3)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3)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9) 第三节地图 (12)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4)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4)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9)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21)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21)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24)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30) 第三节世界的气候 (33)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36)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36)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43)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46)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48)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

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四、总结、扩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课前准备: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五、板书设计一、生活离不开地理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后记:刚进入初中,第一节课学生的表现很好。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讨论一些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实践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学生很感兴趣。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商务星球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升入中学,有较强的进取心和上进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教与学中的优势因素,但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不强,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又存在不稳定的特点,会可能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不利因素和未知困难,应该是教师提前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四、学期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他们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许多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从而达到对地理事务描述能力的培养。通过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人口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会学生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气候类型的简单的天气图。掌握世界气候分布图上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地球上有着形形色色的国家和地区,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学会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国家,掌握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和发展差 五、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地球 ???????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第二单元地图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地图的应用。介绍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认识,地图的方向,怎样区别方向,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等知识。 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