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困生导师制:农村高中个别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学困生导师制:农村高中个别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学困生导师制:农村高中个别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学困生导师制:农村高中个别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1201-05

目录

一、研究缘起:对现有中学导师制的反思 (1)

(一)学困生导师制是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1)

(三)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的特点 (2)

1.以学生和导师的双向选择为前提 (2)

2.以形式多样的育人活动为载体 (3)

3.以个案会诊为主要手段 (3)

4.以发展性评估为考核机制 (3)

二、研究目的:以导师制促学困生有效学习 (3)

(一)促进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全面发展 (3)

(二)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 (3)

(三)推动学校的长足发展 (3)

三、研究内容:构建中学学困生导师制的个别化教育模式 (4)

(一)农村中学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4)

(二)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的运作策略研究 (4)

(三)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的教育方式研究 (4)

四、研究过程:精心建设导师团,科学探索导师工作新机制 (4)

(一)精心建设导师团 (4)

1.导师的聘用和培训 (4)

2.导师的职责目标 (5)

3.导师团的制度建设 (5)

4.导师的考评 (7)

(二)科学探索导师工作新机制 (7)

1.建立高效的学困生导师制运行机制 (7)

2.形成流畅的学困生导师制操作流程 (9)

3.探索合理的学困生导师制指导方法 (10)

4.总结有效的学困生导师制交流方式 (25)

五、研究成效:使全体学生包括学困生都得到最优发展 (28)

(一)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8)

(二)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9)

(三)提升了办学理念,构建了和谐校园,推动了学校的迅速发展 (30)

六、研究结论:农村高中个别化教育的创造性模式 (31)

学困生导师制:农村高中个别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课题概要】21世纪,教育走向生本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新课程的实施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促进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发展,一直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依托新课程教育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学困生导师制”的机制上作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一套农村高中导师制个别化育人的基本经验(一个目标、双向选择/互动、三种策略、四个特征、五种“导”法、六个原则),形成了以学生的选择为前提、导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学业指导与成长指导同步、教学德育一体的个别化教育模式,促进了学困生的健康成长,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意识和水平,推进了学校发展,为我校乃至我市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先导性经验和制度保证。

【关键词】导师制·个别化教育·策略·实践

一、研究缘起:对现有中学导师制的反思

(一)学困生导师制是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跨跃式发展的需要。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创始人是曾任温切斯特主教和英格兰大法官的威廉·威克姆,导师制最早出现于英国牛津大学的“新学院”。国外也有一些国家在中等教育的某些领域采用导师制,如英美等国在中学职业指导过程中采用导师制。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名知高校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也开始在本科生教育中实行导师制,在基础教育领域有几所重点高中,如上海市建平中学、湖北宜昌市第一中学、江苏南京市第一中学、北京八十中等正在实行导师制。南京第一中学提出了导师制课堂教学的四条原则——“全面引导、崇实引导、及时引导、因才引导”;北京八十中则致力于为有特殊兴趣爱好的学生选择导师,指导学生的深入发展。近年来,我省长兴中学的班级德育导师制和湖州的学生成长导师制也开展的如火如荼。上述这些学校实施的高中导师制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我们也不难看出其关注的重点是导师对学生学业和学习能力的指导或思想品德教育的单一指导,而在学业指导的同时,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想、生活的分类指导或有针对性的道德品行的个别化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则很少见到。另外对导师队伍的建设,导法研究,导师工作中的资源利用,以及导师工作的评价机制的研究还存在空白。而事实上,这才是导师制实施之真谛所在,以实现“教书育人”,道德教育生活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所在。

我校是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普通高完中,但生源一直为我市重点中学招生以后的学区内二、三流学生为主。近年来随着我省普及十五年教育计划的实施,初中学龄人口高峰向高中段转移。入学新生的不断增加,使学困生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从我校对2003年9月15个班入学新生的调查表明,有15%左右的学生在学习上跟不上教学要求,表现为学习效率低,学习不得要领,厌学情绪严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升学的具体功利目标以及高中教学要求相对较高,而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一刀切”和“齐步走”的方式,以致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学困生的大量存在一度成为我校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因素。同时我校是一所寄宿制高中,现有41个班级,1800名左右的住校生,班级规模大,住校生多,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班主任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而科任教师又难以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时顾及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教学与德育工作长期脱节,学校德育实效性受到责疑。因此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班级科任教师组成导师组负责整个班级建设的学困生导师制管理模式,在不增加校舍和师资的情况下,在大班化教学中实行小班化管理,成为我校实现教学德育一体化管理,促成学困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的界说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柯克(S.Kirk)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我国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研究。至于学困生的定义,我国学术界对学习困难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专家的有关论断,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的理解是: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具体包含三层含义: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智力正常,没有感官障碍;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因此这些学生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或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督促与辅导。

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就是在生本教育理念和“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选择为前提,以优质师资为核心,将学困生转化的诸多目标、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教师身上,“导师”们既教书又育人的责任制教育模式。

学校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能为人师表的优质教师作为导师,全面负责了3-4名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开始是原班级任课教师,逐步可在年级同学科任课教师选聘。导师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它与班级授课制相辅相承,共

同促进学困生的发展。

(三)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的特点

农村中学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是在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念下,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服务观念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新基础教育形势下一种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新型个别化教育模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以学生和导师的双向选择为前提。

学校校长办公室和教科室分别在教职工会议和班团活动课时间向教师和学生说明导师制工作的现实意义和学校的初步设想。让学生认识到能成为一位受导学生,选择一位优秀的教师作为自己的成长导师,是件非常荣幸的事;让教师认识到自己被聘为导师,被学生选择是自身价值的体现。由教师和学生分别向教科室和班主任提出申请。学校在校内向学生公布导师名单和导师个人简介,供学生选择。同时,班主任根据班级工作实际确定受导学生名单。导师和受导学生双向选择,并签订相关带教协议。

导师制师生职责协议书

导师(以下称甲方):

学生(以下称乙方):

学校生活对教师和每个学生而言都是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人生中充满生命活力和价值的重要部分。为了导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为更好地开展导师制活动,严格遵循双向选择、尊重了解原则,特制定以下协议:

一、乙方恳请甲方作为自己的导师,自愿履行以下义务:

1、与导师坦诚交往,彼此尊重,互相信任;

2、恳请导师分析自身状况,制定发展规划;

3、主动做好阶段发展分析,定期向导师汇报;

4、谦虚接受、认真听取导师的指导意见。

二、甲方愿意承担对乙方的指导工作,本着对乙方和学校负责的态度,自愿履行以下职责:

1、了解学生状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定期与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

3、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家长取得一定的联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4、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志向指导学生制定好个人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辅导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惑;

6、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规划人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7、对学生选课、文理分班、高考择校给以一定的建议;

8、其他学生请求事项的解决。

三、任何一方违背导师制工作原则,不履行上两条规定的义务和职责,可以向学校导师领导小组提出导师变更申请,由导师领导小组在接到申请15天内裁决;裁决解除协议的,本协议自裁决生效之日起失效。

本协议一式三份,学校、甲方、乙方各持一份,从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约人(签名)

乙方签约人(签名)

年月日

2、以形式多样的育人活动为载体。

导师制个别化教育是在学校导师制和班主任制双轨运行的机制下开展的,在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情况下,导师育人工作多在课余时间进行。导师育人方式以活动为主,从单一的口头教育到采用电话、网络、书信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的关怀,将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指导融为一体,导师和学生的沟通方式多样,可以是谈话、写信、读书读报、听课或看作业布置任务,也可以是比赛、游戏、远足(郊游),还可以是家访、网上交流等。导师通过与学生的活动了解学生,在活动中扮演一个顾问,一个激励者和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从而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主动地学习。

3、以个案会诊为主要手段。

个案会诊类似于医生给病人看病的会诊,它是在导师主持下,班主任教师、特邀专家、家长代表、学生等共同参与的,研究学生特殊情况的会议。与会者应充分发表意见,找出学生学习不良、行为欠佳、心理素质较差、生活习惯不好等问题的原因;也可以开展学生优点的发掘、习惯的培养,学生发展性的辅导、学习潜能的挖掘等共同性问题的研讨;并采取合适的对策。个案会诊有利于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同时导师之间也能达到经验分享,优势互补。

4、以发展性评估为考核机制。

导师制工作的考评工作由学校导师制工作考评小组操作,我们在考核中注重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价和质性评价,采用导师工作自评(占10%),学生对导师测评(占70%),班主任对导师工作评结(占20%)三大部分。由学校导师工作考评领导小组综合审议,确

定考核等级。考核结果实行“淘汰制”,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导师给予表彰和奖励,考核不及格的由学校考核领导小组取消其导师资格,中止奖励。

二、研究目的:以导师制促学困生有效学习

实行学困生导师制,是实现教学德育一体化管理,促成学困生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一)促进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导师学科具体指导及个别化教学,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学到许多为人之道,学会尊重他人,刻苦学习,使每位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信心,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强化教师对教育教学目标、策略、方法的更新与改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为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构建起一支适合新基础教育形势,擅长并热心于弱势教育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三)推动学校的长足发展。

通过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的实施,探索适合学生差异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教育策略,寻求一种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模式,以形成教育的整体合力和适合学困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推动学校的长足发展。同时,为周边县市非重点中学开展学困生教育,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三、研究内容:构建中学学困生导师制的个别化教育模式

(一)分析农村中学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绝大多数学习成绩落后的中学生,原因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造成的学习困难,科学地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困难找到学困生失败的真正原因,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运用华东师大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编制的AAT、FAT量表对学困生学业不良进行诊断,初步分析影响学困生学习能力的相关因素,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习方法、学习热情、学习周围的环境以及与师生关系等,我们把学困生的成因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心理原因,如认识能力差,学习技能未形成,所学知识有很多漏洞,情感和意志的缺陷,未形成学习动机,不守纪律等。二是生理原因如体质弱,弱神经型,视、听发音器官不全,其它疾病等。三是外因。如师源性学困生,缺少教师的个别指导缺乏情感语言影响,家长和教师爱护关心不够等。由于长时间学习成绩低下,社会老师同学的不认可,甚至受到嘲讽打击,学困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在学习上,学困生的心理矛盾错综复

杂,表现在自尊心与失落感的矛盾,好胜心强与进取心弱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这种心理状况导致学困生的学习状况时常出现反复,短时间的成功感和积极性伴随着因学习困难产生的灰心丧气交替出现。

(二)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的运作策略研究。

学困生导师制研究能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关键在于导师制的运作,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我们将力图构建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导师制运作策略,如导师责职和导师工作手册的制定,导师的选拔与培训,开放式师生档案袋的建立,导师与学困生互动方式(写信、打电话、E-mail、座谈等)、导师制师生绩效评定内容和发展性评价机制等。

(三)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的教育方式研究。

个案是教育研究成功与否的基础与缩影,本课题的研究将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探索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的有效方式。学校政教处、团委和心理辅导室将开展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的个案研究,收集学校教育教学中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的成功案例,编写学困生个案集和学困生成长录。教务处将组织各学科教研组成立子课题,以个案研究为基础,探索、总结对学困生进行个别化教学,以学困生导师制促学困生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四、研究过程:精心建设导师团,科学探索导师工作新机制

(一)精心建设导师团

导师队伍的建设是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课题研究的关键,一个学校导师团的成熟就是该校中学“导师制”教育模式成功的标志。我校把创建“奉献型、学习型、创新型、科研型”的导师团作为课题研究之本,采取“重视学习、强化师德、专业引领、培训骨干”等措施,不断建立健全导师的校本培训体系,努力提升导师团的整体素质。

1、导师的聘用和培训

学校在教职工会议上说明导师制工作的现实意义和导师任职资格的相关要求。让教师明确导师制概念(它与单纯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的“辅优补差”不同,注重的是“育人”,着眼的是“发展”,并以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目的)。学校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在各教研组个人申报的基础上,根据导师制对导师的要求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实际的工作能力,审议确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能为人师表的优质教师为导师。导师的任职期限一般为一学年。市(县)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一般为学校首选导师。

学困生导师制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专业要求较高的工作,尤其是对学生进行分析评估,更是需要导师具备心理学和教育测量学的专门知识,否则很难制定出切合学困生的个别化教育(方案)计划,为了提高导师的专业素养,我校利用多种形式对导师进行培

训。导师的培训具体由教科室负责,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国内外导师制的相关理论,导师制的工作方式,导师制个案研究等。培训方式有理论讲座,个案会诊,外出考察等,边培训边工作,不断促进导师工作的深入开展。

2、导师的职责目标

导师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科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把思想教育和学科教学、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严格管理和人格感化结合起来,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导师”要在教育和教学中对学生全面负责,既教书,又育人;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既注重学生的共性,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对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引导;帮助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

3)对学生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和个性特点发展,合理指导学生的学习,

4)关注学生在校的课内外一切活动,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

5)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跟踪了解。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碍。

6)善于与学生家长、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表现。

3、导师团的制度建设

1)谈心汇报制度:

(1)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生活情况。汇报一般用口头形式,根据需要也可以用书信、周记、电子邮件等形式。

(2)导师每两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话交流一次,谈话应做好谈话记录。谈话一般个别进行,根据需要(同伴关系、团体生活指导),也可以小组进行(同一导师的3-5人)。

(3)谈话记录附于《导师制工作手册》,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员、谈话主题、谈话内容纪要、谈话后记、其他。

2)家长联络制度:

(1)一般情况下,学校和导师应将导师制情况通报学生家长知晓,并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和协作,提高导师制的实效。

(2)导师每月至少一次电访,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导师必须了解学生本人及其家庭

情况,注重家庭背景和学生的思想、学业、心理相关分析,并给予切实的指导。

(3)电访和家访必须作好相应的记录。记录附于《导师制工作手册》,内容包括:联络时间、联络对象、联络形式(电访、家访)、联络主题、联络内容纪要、联络效果评估、其他。

3)活动交流制度:

(1)导师制不限于个别指导,根据需要,可以组织:

①导师群体人员和学生群体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讨论会、联谊会;

②导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会、案例分析会、总结表彰会;

③学生之间的联谊会和其他团体活动。

(2)活动应有充分的准备,应由组织者提供活动方案、活动程序、活动注意事项等。

(3)活动记录附于《导师制工作手册》,内容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参加对象、活动主题、活动准备、活动内容、活动后分析、其他。

4)分析会诊制度:

(1)下列情况必须作好分析工作:

①导师制关系建立后,首次谈话、家访(或电访)、活动后;

②导师制发展过程中,学生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

③期中、期末考试前后;

④学生面临分科、选科等困惑时;

⑤导师制关系结束时;

⑥有关部门征集《个案分析》时;

⑦其他应予以分析的情况。

(2)下列情况必须作好会诊工作:

①导师制发展中遇到复杂问题时;

②导师制发展中遇到典型案例时;

③学导双方关系遇到严重障碍时;

④其他认为应予以会诊的情况。

会诊可以由导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学校领导提起,年级委员会或学校组织进行,邀请有关导师、班主任、学校领导和校外专家进行。

(3)情况分析记录和会诊记录附于《导师制工作手册》,内容包括:案例简介、分析(会诊)焦点、案例分析、分析(会诊)结论、其他。

5)手册记录制度:

(1)为保证导师制工作顺利开展,导师制课题组提供《导师制工作手册》(电子版、传统版),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概况篇

①浙江省高中导师制总方案;

②XXXX高中导师制课题方案;

③XXXX高中导师制操作方案;

④XXXX高中导师制操作模式;

⑤XXXX高中导师制操作流程;

⑥其他学校导师制情况介绍。

第二部分:足迹篇

①导师申请书;

②学生名单一览表(姓名、性别、班级、情况摘要);

③学生情况个体分析(姓名、性别、班级、家庭情况、学历情况等一般状况;学业、生活、品行、心理等重点情况分析,因人而异)

④谈话汇报记录;

⑤家长联络记录;

⑥活动交流记录;

⑦分析会诊记录;

第三部分:成果篇

①学生发展成果;

②教师发展成果;

③学生汇报材料;

④导师工作评价表;

⑤导师绩效评议用表;

⑥师生档案袋制作。

(2)每一位导师必须作好《导师制工作手册》记录,记录可以采用电子版,可增加记录项目;如果不采用电子版,导师可以打印制作文本或采用传统填写方法。

6)档案袋制度:

(1)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从关注学生成长、积累工作资料、评定导师实绩、

评价学生成长等方面均需要建立档案袋制度。档案袋分导师档案袋和学生档案袋两种。

(2)导师档案袋由导师制领导小组和导师个人共同制作,内容包括:

①导师简介;

②历年受导学生一览表;

③历年《导师制工作手册》;

④历年导师制考核记录;

⑤个案分析和研究成果;

⑥其他业绩材料。

(3)学生档案袋由导师个人和班主任共同制作,内容包括:

①学生一般状况表(姓名、性别、班级、家庭和社会关系、学历情况);

②基础分析(要突出重点,一般在学导关系建立2个月后由导师作出);

③成长记录(每月表现,考试成绩……);

④成果记录(文字记录,复印件……)。

⑤潜能分析(学导关系终止前,由导师作出)。

⑥其他。

(4)档案袋记录必须实事求是,充分肯定学生发展成果,对问题必须持十分慎重的态度,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问题。档案文字必须打印或用钢笔记录。

4、导师的考评

导师制个别化教育的实施需要依托新型的评价机制,在导师制师生绩效评定中应强化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定、质性评定等,营造发展性评价机制。在实施中我们确立了以导师制个别化教育是否有利于指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是否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品德与个性的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为主要依据,从日常工作运作记载、结对学生反馈和发展表现、查看学困生成长档案袋材料、听取来自班主任、年级组长的情况反映四个方面,进行绩效评定。每年评出优秀导师,并作为评优和晋升职称的优先条件。

(二)科学探索导师工作新机制

1、建立高效的学困生导师制运行机制。

导师制是学校内部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旨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内在的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了保证导师制个别化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确定了阶段侧重,分层推进的思路。提出了以下策略:

(1)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导师制育人工作队伍。

导师制育人工作成败的关键是导师的选拔和导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发。为此,学校成立了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按照教师自愿的原则,挑选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有积极性,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来担任导师工作。为了提高导师的素质,深入高效地开展育人工作,学校专门聘请省市教科院的有关专家来校做报告,使导师对高中生的身心特点,现代教育教学和管理理念的认识有了理论上的飞跃,同时聘请校内有经验的班主任和优秀教师介绍实践经验,结合本校特点对导师进行校本培训,以促进导师制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

(2)形成网络式的导师制育人工作共同体。

学校导师制育人课题由学校校长亲自参与组织研究与管理,并担任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成员已形成学校、行政处室、教科研人员的三结合,为落实课题研究的开展,我们把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到各处室,责任到人,作为课题开展研究的基点,从德育线和教学线分别着手,双轨运行。在导师制运作策略、导师制与学生心理健康,导师制与学生品德修养等层面展开滚动研究,形成网络式课题研究共同体。

(3)营造多元化发展性的导师制工作评价机制。

导师制的实施需要依托新型的评价机制,强化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定、质性评定等,营造发展性评价机制。在实施中我们确立了以是否有利于指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是否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品德与个性的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为主要依据,从日常工作运作记载、结对学生反馈和发展表现、查看学生成长档案袋材料、听取来自班主任、年级组长的情况反映四个方面,进行绩效评定。每年评出优秀导师,并作为评优和晋升职称的优先条件。

(4)设立多角度的导师制工作保障机制。

①组织机制(显性)

作为一个初步的研究,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之所以具有成效,主要在于有一个显性的组织机制的保证和一个隐性的心理机制的认同。

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的组织机制就是学校的网络式导师制育人工作共同体。在德育方面,学校政教处、团委、心理辅导老师、校医和班主任等是当然的导师;而在教学方面,任课教师都可以成为导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上,所有的学校教职员工可以是导师。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实际,以学校领导、教科室等课题领导小组成员为总负责,下设德育和教学两个导师组,将全校各科室、全体教师联系起来,形成一套便于统一管理,又相互联系的导师工作体系(见下图)。

②心理机制(隐性)

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的显性组织机制形成了一个保证体系,但它能成为一个循序渐进,良性发展的动态过程,还有赖于一个隐性的心理推动机制,这个心理机制则是由亲切、平等、民主、激励四个要素构成的。

只有这样导师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环境,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师生和谐、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密切合作的个别化教育氛围。

·亲切——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的第一要素

师生合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的情感,因此,导师必须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受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导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同时,由于学生往往把导师的亲切当成是一种奖赏,一种鼓舞,产生一种被爱、被承认的心理满足而积极主动参与个别化教育活动。

·平等——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的第二要素

导师要改变在课堂上的角色,不能以权威者自居,应突出受导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教育过程中的主要认识者,视为发展的对象,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师则由知识的传递者变

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伙伴,把自己看作是学生中的一员。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的局面,平等善待学困生。

·民主——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的第三要素

民主是个性张扬的土壤,是创造性思维的阳光。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民主动员号召之下,每一个人之创造力都得到机会出头,而且每一个人的创造力都能充分解放出来。”在导师与受导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导师必须要随时随地就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重、难点及活动安排等征求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态和需要,不断改进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师生的互动中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

·激励——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的第四要素

学困生导师制个别化教育的激励要素是以正效应为主的鼓励性评价为手段,主要是一种精神性评价。长期来,学校的教育评价是“以考试分数为一把尺子。”学习困难的学生,很少有学校认可的成功的评价机会。这种长期失败者的心态有时会伴随学生整个中学阶段,以至形成这些学生的自我贬低的人格特征,抑制了学生的潜能、特长的发挥。

学困生导师制以全面性、鼓励性评价作为原来的片面性、否定性评价的替换。把成功定位于多角度多方位的进步和提高上,实现了学校在学生评价上的从单一性到多样性转换。

2、组建流畅的学困生导师制操作流程。

(1)宣传发动。学校集中向全体教职员工宣传导师制的意义和作用。号召全体教职员工发挥自己的专长潜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实现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人生价值。

(2)技术准备。学校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教科室负责对导师个别化教育工作的指导和考核表彰。每位志愿做学生导师的教师要撰写自己的介绍材料,包括自己的人生理想、教育信念、学生观念、有何专长、业余爱好、工作成果等,与本人照片一起由学校教科室统一印制“学生导师风采录”,在校内通过宣传橱窗、校园局域网、校园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发至各班供每位学生选择。

(3)学生申报。班主任宣传发动学生,组织学生自愿选择自己在校学习期间的导师,学校汇总后,公布导师和学生结对情况,形成由导师和学生组成的各个师生小组(一个导师辅导的若干学生不一定来自同一个教学班)。

(4)拟订方案。由导师和结对学生(可能一名导师带若干名学生)一起商讨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方案确定后学生向班主任汇报,导师向学校教科室汇报并备案。

(5)活动反馈。在方案开展过程中,导师有责任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有关情况及时

向其班主任反馈;班主任有责任将学生在班级内的有关表现向其导师反馈,加强班主任和导师之间的沟通。

(6)阶段评估。一般一月作为一个活动阶段,结束时对个别化教育活动效果进行小结评估。可采取导师和学生自评,班主任对学生在班内表现情况测评,学校导师考评小组对导师评估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7)总结表彰。在总结评估的基础上,班主任对学生的进步发展情况进行讲评、肯定和表扬,学校导师领导小组对个别化教育活动成效明显的小组进行表彰,并按导师辅导学生的数量和效果兑现相应的导师津贴。每年在全校开展最受学生欢迎的导师评选活动,与优秀班主任同时表彰。

(8)动态管理。导师对学生的辅导时间可由导师与学生商定,原则是在课下,不占班会、班课时间,活动方案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活动方式可灵活多样,内容既可以是技能型的,也可以是娱乐型的,既可以是显性教育活动,也可以是隐性教育活动。学生在参加辅导活动时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申请退出导师辅导组或另选其他教师作为自己的导师,但要履行规定的相应程序。

(导师制个别化教育操作流程图)

(三)积极寻求导师工作新方法

1、探索合理的学困生导师制指导方法

在长期的学困生个别化教育实践中,我校教师积累了五种有针对性的“导”法,即思想开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和特长引导。

(1)思想开导法

典型案例:

耐心辅导转化思想找回自信

导师:胡妮娥

一、个案基本资料

吴某,男,19岁,XXXX高三(10)学生,进校学习成绩偏上;性格上,孤僻,不爱和老师谈话,容易冲动。从高二开始,成绩下降,还因为和其他班的学生发生冲突,动手打架而受到处分。到了高三,理科基本跟不上,同时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二、行为概述

1、学习成绩下降:吴某以较高的入学成绩进入高中,并能保持在班上成绩偏上。在高二分文理后,他选择理科,成绩开始下降。

2、学习行为:学习进取心较强,很想把成绩提高。然而,没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想学就学,不想听讲就不听,偶尔有些小动作。同时学习方法较死板,学习没有主动性,更没有学习计划,对自己没信心。

3、个性特点:自尊心很强,性格孤僻,不善于与人沟通,容易冲动,与人说话时,语气很重。

4、兴趣特长:爱好篮球,喜欢文学,很有才华(任课教师一致认为他应该读文科)歌唱很棒。

三、行为主要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

吴某是留守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都难以见上几面,谈不上与他进行思想交流、沟通。父母的感情不好,经常吵架,一度也提出离婚。对他的成绩不太关心,要求不高,只要能上线就行。

2、个人因素

(1)情绪悲观

在高二开学初,由于各方面比较放松,吴某交友不慎,导致其他班的学生发生冲突,动

手打架而受到处分。事后很后悔,但又没有消除处分记录,情绪一直很低落,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

(2)缺乏自信

经历了处分后,对他的打击很大,又屡考屡败,成绩直线下降,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同时,落下的知识点越来越多,对理科基本听不懂。恶性循环。

(3)学习方法不当

不会根据学科特点采用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对于化学而言,知识的衔接较为重要,结构——性质——用途,需要的记忆的知识较多。课前不预习;上课的注意力不集中,重点不能把握,不知道哪些该记;课后不能及时归纳整理知识。不会主动学习,每天只知道完成老师布臵的作业。

四、突发事件

在高三上学期的一次化学课上,我正在给学生讲解——盐类的水解,由于是第一轮的基础复习,我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突然“啪”的一声,全班都笑了,是有人在吃口香糖,吹泡泡。其实我早就知道是吴某在吃,也给过暗示,可他不仅不接受,反而更放肆。

五、辅导过程

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继续上课。下课后,我把吴同学叫到办公室里,(其实早就想找他谈谈)直截了当的对他说:“你认为你上课的这种做法对吗?”

“上课听不懂,难道睡觉?”

他的语气很僵硬,我知道高三的学生都想学好,但有时是力不从心。

“为什么听不懂呢?高一时,你的化学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你的基础很好,很容易补上来的。”

“怎么补?一道题也做不来。”

他很想学好,但对自己没有信心。

“你可以来问老师。”

我马上拿出今天的讲义,“哪一题不会?”

“都不会”他还是很固执。

我就以其中一题为例给他讲解,当遇到问题,用最通俗的语言让他明白。要让他知道,不是题目难,也不是自己笨,而是自己的知识有缺陷,只要认真复习,努力,再努力,遇到任何题目都可柳暗花明。

“老师讲解当然觉得容易,自己做花了很长的时间也做不来,怎么办?”

“你可以问,问同学,问老师。”

他的眼睛里突然有了些许神采,主动地说:“老师,你能不能利用晚上的时间给我辅导?”

“当然可以,我每天晚上都在办公室。但我还是要提醒你,今天在课堂上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如果每个人浪费一分钟,全班就浪费近一个小时。一寸光阴一寸金,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

“以后不要这样了”,

他点点头。

第二天的晚自修,他真的来了,我有些高兴,毕竟我昨天的一番话生效了。他把不会做的题一一问了,不管是多么基础的知识,只要他不清楚,我都很详细、很耐心给他讲解。他对自己开始有信心了。

在课堂上,他也开始专心听讲,有时,我也提问他,当他能回答,我立即表扬:“不错,很好!”当他答不上是,我会鼓励他:“没关系,下次一定能。”

接连几个星期,吴同学坚持每周两个晚上在办公室辅导,渐渐地对化学有了一定兴趣,我能感到他有明显的进步。同时我也交给他一些学习方法。

针对他家里的事情,我对他说:“读书是为自己,不是为父母,也不是为老师。”

“我读高三了,知道。”

“既然你知道,你就应主动的和父母谈心,有什么就说出来,不要一味放在心里,要学会面对。”

他不语,表情显的有些复杂。

我想,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作为老师,只有耐心给予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促使他克服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才能促进他的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才能得到提高。

六、辅导效果

在接下来的几次测验中,吴同学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他高兴,我也很欣慰

在接下来高三的学习生活中,他能主动和老师进行交流,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以前碰到老师,头低着,马上走开,现在是笑着叫“老师好”,变的开朗多了。学习上也有了一定的自觉性,经常主动问问题,成绩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一定要耐心,哪怕是最简单的问题,也要认真对待。否则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我也相信学生在老师耐心的辅导下,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七、反思与启示

的确,对于一个性孤僻而又缺乏信心的人,要改变他的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容易事情,而是一个反反复复的长期过程。尤其这个学生,父母不在身边,没有知心朋友,成绩也下降了,他要面的不仅仅是未来,更要面对来自周围的压力,久而久之,他也许会完全自闭,走向极端(而这一切将没有人知道)。性格上的缺陷,会影响他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持续的让学生感到我们一直都在留意他,关爱他,他才有持久的动力,必要的压力,才会进步。同时,多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才会了解他的心理变化,作出正确的对策,不断调整和改善教育方式。正像裴斯泰洛齐所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

吴某高三个别教育方案

(2)学业辅导法

典型案例:

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导师:黄海泉

一、个案基本资料

1、自然状况:

姓名:李明(化名),性别:女,出生年月:1988年2月

2、家庭生活背景:

家庭关系:父、母亲在家务农。李明是独生女。

家庭经济情况:经济一般。

家庭教育情况: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平时又忙于工作。由于初中时,子女学习成绩较好,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思想上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很少过问,更不用说学习方法的指导了。而对子女期望值却较高,子女的心理负担较重。

二、行为概述

1、学习成绩下降:李明以较高的入学成绩进入高中,初中时数学成绩较好。进入高中后,数学学习成绩逐渐退步,高一下学期下降较明显。

2、学习行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进取心较强。然而,学习方法较死板,学习效率较低。缺少学习计划,学习粗心大意。

3、个性特点:比较活跃,待人和善,善于与人沟通。平时较粗心。

4、兴趣特长:兴趣爱好较广泛。喜欢文体活动,文科不错,有一定的表演才能和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号召力,工作能力较强。

三、个案分析

1、学习方法不当:

(1)还是沿用初中时的那套学习方法。课前不预习,或很少预习。认为课前预习不预习对学习影响不大。这是预习方法不当的表现。

(2)上课经常会分散注意力,自己也意识到这样对学习影响很大,可是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由于平时睡眠不足,上课还经常打瞌睡,听课效率很低。

(3)学习缺少计划,只是每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多做题,遇到不会的就问同学或老师,感到时间很紧张。常常是题目做了一大堆,方法还是老一套。出现了会做的题目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困生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困生 所谓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差,行为顽劣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并不说明学生智商有多低而是指智能的发展过程比同龄孩子低,行为顽劣的形成存在着多方面的因素,有来自家庭、社会、还有学校。家庭的骄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的无约束以及无能为力往往助长了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而构成顽劣学生。他们因某种缺失需要得到帮助,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需要人格上的平等,对学生的公平教育是我们关注差生的原因。那么应该如何关注差生呢? 一、关注学生的不当行为 差生往往在课堂上表现出中性和消极的课堂行为如静坐在座位上但不听课、喧闹、戏弄同学等。教师要善于随时随地觉察课堂里每个学生的听课情况,当有学生表现不当行为的迹象时,就要立即采用非言语线索,给学生一个暗示信号,如给做小动作的学生一个眼色,或一边讲课,一边走过去停留一下;当他们出现不良迹象时,向他提出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较易回答的问题;当他们出现不良迹象时,教师可选择他的邻座和与他要好的同学加以表扬,这些都可以控制他的不当行为。 二、关注差生的个性品质 差生的智能的形成受其个性品质影响很大,而构成学生的个性品质的有成就动机、兴趣爱好、意志力等因素。 我们可以交给差生一个任务如一项工作(管理班组事务、收发作业等),让其担任积极的角色,可以提高他的自我意识、成就感;培养差生的兴趣爱好,在学习上和生活中的某一兴趣,由这一兴趣和爱好进而产生求知欲和从事该活动所需要的能力;磨炼意志力通过体育、劳动教育等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因为对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可以克服种种不利条件,使自己的智能得到发展。 三、关注差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差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朝夕的事情,这需要老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组织兴趣小组、扩大学生的兴趣,也要擅于发现兴趣点,然后巧妙地组织有关活动,将兴趣与学习联系起来,转化为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

一下始业教育课

一下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回顾上册科学教学内容,了解学生上学期学习情况。 2.复习用感官观察的方法,并观察校园的花草树木。 3.尝试进行分类,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4.欣赏校园的美丽春色,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复习用感官观察的方法,并观察校园的花草树木。 2.教学难点:尝试进行分类,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教学过程】 【一】科学家这样做〔预设8分钟〕 1.出示一年级上册〝科学家这样做〞内容,提问:你知道怎么观察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概括常见的观察方法。 2.出示一年级下册〝科学家这样做〞内容,提问:你知道怎么分类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示要找出相同和不同。 3.出示①一上科学书、②一上学生活动手册、③一下科学书、④一下学生活动手册,让学生对四本书进行观察和分类。 提问:〔1〕观察——发现什么?〔2〕分类——怎么分类? 鼓励认真观察的同学,引导学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比如根据册数可以将①②和③④分成两类,根据类别可以将①③和②④分成两类。 板书:观察分类 【二】温故知新〔预设12分钟〕 1.出示一年级上册科学和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目录,提问:你特别难忘哪一课?你特别喜欢哪一课?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观察活动:科学的春天在哪里〔预设17分钟〕

1.过渡:春天来了,大家想不想到校园里去找春天?科学的春天在哪里呢? 2.出示〝春天的花,春天的树,春天的草,春天的人,春天……〞告诉学生活动要求和纪律。 3.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观察春天的美丽景色,并运用各种观察方法。 【四】总结评价〔预设3分钟〕 1.学生回到教室,畅谈活动感受,教师给予评价。 2.整理书本。 【板书设计】 科学的春天 观察分类 花、树、草、人……

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摘要】在高中数学的学习当中,“学困生”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难度,甚至对于课堂的教学进度也产生了阻碍作用,对于整个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表达对于“学困生”的重视力度,采取措施从非智力因素方面把“学困生”转化成非学困生,文章通过结合笔者自身经验分析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困生”出现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具体的转化措施,为相关的高中数学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26-01 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高中数学的“学困生”数量越来越多,这极大的阻碍了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在高考中,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现在的数学教学中却遇到了很多看似很难解决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必须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提上日程,下面是笔者的具体分析。 一、“学困生”的含义分析 “学困生”,指的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管是性格上还是思维方式上,这些学生和其他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区别,由

于在幼年时期没有进行良好的智力开发,导致这部分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跟不上教师的步伐,学习难度越来越大,进一步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学困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一般集中具有以下特征,不善于思考,经常走神,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很难精准的记住数学公式等等,这些特征都是不利于高中数学的学习的,和其他正常学生相比,这些学生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数学学习上才有可能跟上教师的步伐。 二、“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分析 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导致一名学生变成“学困生”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在这里笔者总结了学困生出现的主要原因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观原因,一个是客观原因,下面是笔者的具体分析。 (一)主观原因 从主观方面讲,学生自身认为自己付出了努力,但是成绩并没有任何长进,导致自己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尤其是和一些比较聪明的学生对比,他们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换来回报,导致学生心理上产生厌学情绪,长时间这样下去,学生对于高中数学课堂的兴趣逐渐消失,甚至还会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客观原因 和其他科目相比,数学这一门科目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班主任与学困生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与学困生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改善师生关系,成为良师益友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相信“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对照差异,因材施教。尤其对于学困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要认识到他们也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要尊重学困生,特别是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尊重学困生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当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时,身上的闪光点便会显而易见。 第一,和学困生交朋友,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前进的方向。告诉他们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战胜它们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鼓励他们敢于正视现实,扬起理想的风帆,发挥自身潜能,战胜困难和挫折,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第二,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找回自信和自尊,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力争上游。 第三,多宽容学困生,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学困生由于基础差、能力弱等原因,学习好就更不容易。他们对于较浅显的、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学习兴趣更浓一点,学习效果也更好一点。反之就又会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作业错误多,或者停滞不前。这时,最需要老师真诚的关心和体贴,实践证明,谁能在学困生心田上种下自尊、自信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学困生心灵的钥匙,谁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2、创设成长环境,建立幸福乐园 教育要满足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学校应该成为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的幸福乐园,对于学困生来讲就是要努力使他们学会体验成功,努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自我发展中感受成功、感受幸福。 给学困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产生道德上的自勉。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一般说来,学困生的挫折感、自卑感比较强,对别人的看法特别敏感,在困难面前容易失去信心,一旦有失败的体验,极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这些消极的心理,使他们在任何活动面前畏首畏尾,才能不得展现。为此,学校要努力使学困生的潜能得以挖掘,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动力。 学困生学习成绩差,并不代表其没有特长,学校应创造有利于学困生发展特长的环境,让他们感受成功。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开发多元化的校本课程,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如:利用活动课和各种兴趣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诸如棋类、球类、手工制作、演讲与写作、绘画、声乐、舞蹈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在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的同时,使学困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增强信心,消除自卑心理。同时,帮助他们转变学习方式。激励学困生大胆释放出自己的潜能。学校应该给学困生在不同层次、不同场合创造表露自己特长的机会。 学校对于学困生,可以根据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长,搭建舞台,让他们大显身手。如:开展班集体活动时,把一些活动任务有意识的交给学困生,引导他们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克服困难,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举行大型的活动,象歌咏比赛、演讲比赛、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可以把某项活动承包给那些虽学习成绩不好但在上述方面有专长的学生,学校把活动的全部过程管理放心大胆的交给他们,让他们在组织各种活动中,充分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同时对于缺乏组织才能,但在某些方面有专长的学困生,学校也应提供一切机会,让他们有“用武之地”。

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表

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表(1)

学困生转化记录(2) 辅导对象: 情况简介: 同学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的情况令人担忧,书写速度快,但是快中不能求好,字迹马虎,认字、写字的情况比较糟糕,但是该生性格随和,平时总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上课也能比较认真的听讲,爱劳动,成绩虽不太好,但是许多同学都乐于和他交往 转化措施: 1、走近***,发现其闪光点,促其上进。 2、经常和他谈话,或下课时,或游戏中,让其中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让他体会到班主任对他的期望和关心。普遍的后进生对周围的人容易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不好不关你的事”戒备心理。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后进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心理封闭,听不进受不了。因此班主任应该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 3、激活其乐学点。我经常将其找来谈心,给他补习功课,每天中午利用一定的时间帮助他学习。平时我加倍地关心他,安排好同学帮助他,他对学习的兴趣也愈来愈浓了。 4、对他不足之处我进行适当的批评。在没有得到学生的信任的时侯,特别是那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千万不要对学生进行当众批评,否则,就永远失去他对你的信任,你也很难挽救你的过失。当我发现他的作业仍然比较马虎,中午人比较少时,我就把他喊到一边,我先表扬了他近阶段的进步表现,问了一些学习情况,在气氛比较好时,我把他的作业本打开来,然后把一本做得很认真、清楚的作业本翻开,放在他面前,他的脸红了一下,我知道,我不必再多说了。 此后,我发现他课堂发言更积极了,思维更集中了,而且,有时拿书过来问我不理解之处,虽然有时的小测试他的测试情况不太好,但从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转入主动积极的学习,能够拿习题向我求教,积极完成我要求课外习题,说明前面我的教育还是算成功得。 学困生转化记录(3)

高中数学教学转化学困生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转化学困生研究 “学困生”是指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吸收新知识比较缓慢的一些学生,他们并不是学不会新知识,只是习得新知的过程较长。数学作为高中重点科目,是高考中拉开学生成绩的关键,数学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他们能否进入理想大学。新时代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是高考必考科目,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日常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数学素养,提高学习成绩,为高考打下坚实基础。优等生学习能力较强,学困生掌握知识较慢,但只要适时加以指导,他们也能习得新知,并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培养优等生,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和素养,这样才能使得整个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平等对待他们,因此,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是所有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在本文中,我结合多年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就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转化学困生,提高其数学成绩提出部分建议。 一、了解数学基础,成功转化学困生 一些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不是天生的,是由于他们在课堂某一环节没有跟上教师的节奏,没有掌握某些知识点,对后续数学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通俗来说,就是没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每一位学困生的学困原因和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课堂中的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没有跟上课堂节奏,有的是由于初中数学基础较差,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入学摸底考试后根据成绩做好备案和学情分析,特别注意了解学困生的数学基础情况。例如,在讲到“集合”概念一节时,如果按照课本的字面意思进行解释,会让基础较差、接受新知能力较弱的学生理解起来更为吃力。如果教师优先掌握了学情,考虑到学困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便可通过简单地设定贴近生活的问题进行导入,这样会让学困生理解起来容易一些。教师问:“我们在国庆节打算去郊游,班级里共有60人,10人一组,共6组,分别编号为1、2、3……60。国庆前,我通知所有学生准备明天去郊游,试问:老师通知的是我们班所有组的学生还是某一个组呢?”学生回答:“所有人。”教师接着说:“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新概念——集合,它指的是研究对象的整体,而不是个别对象。”由此引出集合定义,不仅能

班主任如何对待学困生

班主任如何对待学困生 在学校里,差生是一种弱势群体。之所以这样说,一是因为他们纪律散漫,班主任说教的对象;二是他们经常不交作业,组长记名的对象;三是他们经常惹事生非,是学校领导常请的对象;他们更是家长伤心的对象。 面对着这样的学生,作为班主任的我确实感到头疼。可是用心观察后,他们也很孤独和无奈,由于他们的“不好”,很多同学不愿跟他们玩;由于他们的“不好”,课堂上老师无暇顾及他们;由于他们的不好,家长再也没有关心他们的学习。每当看到别的同学在朗朗的读书,在用心的写着漂漂亮亮的字,他们也想这样做,可是他们无从下手,他们这时多么需要我们的帮忙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以下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一、以情感人关心和爱护是教育转化差生的前提和感情基础。班主任对差生应用正确的态度,不要因为他们缺点多而嫌弃他们,要相信他们经过教育是可以上进的。要与他们建立感情上的联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用真诚的爱感化他们,使他们愿意和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真实的想法,然后再向他们提出适当的要求。这样他们就会把这种要求当做对自己的爱护、帮助和信任,在心中形成一股感激之情,一种信任感和尊重感。这种感情的产生,是他们接受良好教育,发生转变的突破口和开端。 二、尊重差生教师对学生尊重,能使学生产生满足,愉快的心理体验。应公正、平等地对待差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对他们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对差生要多几分尊重、多几分理解。这样,差生就会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改变自甘落后的思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动力,真正使阻力变成了动力。 三、给差生成功的机会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获得成功是人们普遍的心理愿望。差生在看到班上其他同学取得成功之后,内心羡慕之余,也会产生获得成功的欲望,也想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在各项活动中,特别注意鼓励差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各自的爱好和专长,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遇。这样,通过成功激励,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促进自身的转化。 四、正确对待违纪的差生差生的心理状态是十分复杂的,他们一般都希望改进状态,做出成绩,受到表扬和奖励。他们每一次犯错误,心里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懊恼,并产生一定程度的改正错误的念头。这时,班主任应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尊重和信任他们,不随便提及他们所犯的错误。要坚持正面教育,耐心启发,诱导他们自觉地同错误展开斗争,切忌对差生冷眼相看,切忌用侮辱的语言一味地指责和训斥。 五、发现闪光点我们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

学困生教育帮扶措施

学困生教育帮扶措施 由于多种原因,学生个体存在着很多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比如智力的高低、能力的高低、社会交际能力的强弱等,都是学生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缺点。因此我们教师就要去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克服困难迎头赶上。为此我校制定了本学期学困生辅导计划:一、学情分析: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力求做好学困生的辅导的工作。 二、辅导措施: 1、课外辅导。一有时间就了解他们课堂知识掌握怎么样。 2、发挥优生的优势,利用“一帮一”帮助他们,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3、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多表现,让他们多动脑,动口,动手,体验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在进行简单的字词句段,使他们爱上数学。 4、对学困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让他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5、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让他们体验成功感。 6、充分了解学困生现行学习情况,教给正确学习方法,使他们朝正确方向发展;改善他们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成绩;对他们可以适当放

宽一些学习要求:如在该卷时,放宽学困生的扣分要求,提高他们的成绩;作业要求也可以分层,尽量简单好做。 7、及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学困生的学习问题。 8、利用整理课、课后辅导等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 9、定期做好家访,及进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切中时机,“传情报”、“送喜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辅导。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的精力”。 2、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4、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珍爱生命 健康成长》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设计理念: 长期以来,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孩子们对生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未成年人走出误区,教育他们珍爱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生命的价值,学会悦纳自己生命,了解自己的生命多么的美丽,从而学会珍惜生命。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热身游戏:抓与逃----引出主题 启动密码:“生命”中任意两字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 寿命的缩短与思想的虚耗成正比。 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 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是幸福的。 师:其实今天启动密码就是我们的主题——生命。今天就让我们来开启生命的旅途。 二、心动时刻:我的生命词语联想(不少于三个)

师:看到“生命”这个词,你最想用什么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比如我们说到高一这个词,你可能出现的感觉用词语表达出来就是“新起点、高考、长大了”这样的。那么看到生命这个词,你所想的、所做的、所感觉的又是什么样的呢?写出至少三个词。 (学生跟小组成员分享自己联想到的词,全班集中提问几个同学。) 师:从刚才这几位同学的分享中,我们可以看出词语联想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生命观。当然每个人对于生命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三、探究活动1:心理体验游戏——《生命的抉择》 师: ①从你现在的年龄开始算,你的人生之路还有漫长的60年、70年甚至80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你想做些什么事情? (请学生回答) ②请选择其中的6件事写下来——这6件事应该是你经过思考后,发自内心的认为是你人生中最应该去做、最有必要做、最值得做的事情。 (播放音乐,请学生动笔完成。) ③进行抉择游戏。 教师渲染:

班主任学困生转化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一二班班主任学困生转化计划一个班集体,难免会有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显得十分迫切而又重要。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一.确定后进生名单,寻求致后原因,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前提条件。 二.坚持"三心""两信",做到理解尊重,是转化后进生工作的关键所在。 所谓"三心"就是爱心、信心、耐心;所谓"两信"就是信任、信用。这是教师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总体要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系列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教育是充满感情的事业,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要以宽广博大的胸怀面对后进生,要给他们以真诚、纯洁、无私的爱,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帮助和鼓励。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摸清后进生的致差原因,而且要知道后进生们并非什么都差,在他们身上肯定有很多优点;我们不仅要与后进生建立一种和睦可亲的关系,使后进生消除生疏感、惧怕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而且还要善于捕捉他们

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长处给予肯定、给予赞扬,并给予他们以充分的信任,以保持和挖掘他们强大的内驱力。 三.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政教处、保卫处、年段室齐抓共管,班主任老师、科任老师通力合作,是转化后进生的三大法宝。 导致后进生的原因虽然是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来自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的影响。"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学校、家庭、社会不仅要各负其责,而且还要形成合力,共同完成。 四.端正办学方向,改革教学方法,实行人类推进,因材施教,是转化后进生工作的枢纽核心。 五.坚持动情、明理、导行,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是后进生转化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六.把握好后进生容易反复的几种情况,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是巩固后进生转化成果的可靠保证。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般包括五个环节:醒悟、改悔、反复、稳定、发展。这五个环节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此,加强每一个环节中的工作,是后进生转化工作顺利进展的可靠保证。 主要措施:

开学始业教育

开学始业教育教育目标: 1、进行暑假生活、学习实践活动总结。 2、组织学习学校的“语文课堂常规要求”,并进行当堂训练。 3、重申学校的规章制度、班规,引导学生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 4 1 2 1 2 ( 书写端正认真的同学有:李梁吉、杜梦飞、杜晨阳、李丹林、杜盼、郑泽奇、夏明超、杜佳梁、杜嘉琪,没有很好完成作业的同学有:夏奇波、杜佳棋、李铁、李佳彬、郑霞、曹煨波。 (2)部分优秀作文和书法展览。 3、希望个别还没有完成暑假作业的同学尽快完成。 二、学习“语文课堂常规要求”,并进行当堂训练。

重点学习、训练内容: (一)课前两分钟的要求 (二)听、说、读、写的要求 (三)合作学习的要求 三、重申校纪班规以及文明学生评比细则,引导学生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按照惯例,我安排了一节课进行班级的始业教育。新书发放完成后,按照事先准备的教案,我从暑假学习生活总结,学习“语文课堂常规要求”,重申校纪班规、安全教育四方面,来引导学生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 不过,我想,“语文课堂常规要求”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落实贵在坚持,要靠平时不断地强化训练和督促提醒才能越做越好。今天的始业教育课上,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对此学习、训练到位,就更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反复强

调、提醒、训练,在常抓不懈中,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课堂常规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课堂常规如下: 一、听的要求 1、上课迟到或中途需要离开教室,须先向老师报告,老师允许后方能轻轻进 2 3 4 1 手边喊,经教师允许后起立站直回答,如果不知道怎样回答,应礼貌地如实告诉老师:“对不起,我不懂(我没想好)。”发言完毕,经老师同意后轻轻坐下。 2、答题或提问态度严肃认真,立姿自然得体,讲普通话,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案例与分析

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案例与分析 扶风县法门高中姚连省 2010年10月11日 近年来涌现了关于“学习困难生”问题的众多研究成果,但是,许多研究大多集中于一般心理学层面上的讨论,而缺乏与具体数学学科的结合.虽然有学者联系到数学学科研究学习困难学生问题,但是针对高中“数困生”的深入研究却很少,尤其是从归因角度研究“数学学习困难生”的转化策略更是少之又少.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数学学习优秀生”将学业成功更多地归结为积极原因,他们普遍认为努力学习数学,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是取得好的数学学习成绩的关键.而与“数学学习优秀生”相比,“数学学习困难生”所知觉到的数学学业失败的原因大多是消极的.“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归因倾向有哪些主要类型,针对具体类型,在转化中有什么注意事项,本文通过个案予以初步研究. 一、个案研究 1.善于进行“防御性归因”的“数学学习困难生”案例 研究对象:李某,男,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研究区段:2009年2月~2009年8月。 基本情况:李某的父亲母亲都是从事个体经商,平常都很忙,几乎无暇顾及李某的学习。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李某为家中独生子,父母对其期望较高,初中就读于扶风县最好的初中——城关初中,但中考失利,他只能上普通高中.上高中后,他的各科成绩都不乐观,在高一上学期全县期末统考的八科中有五科不及格,数学成绩仅为38分,为名副其实的数学学习困难生。 片段一 高一下学期开学后一周,研究者我叫李某到办公室,很轻松地问李某觉得自己数学学得怎么样,他说:“很烂,我什么都不懂。”“那你愿意学吗? ”“还行吧,我以前数学很好的。”“那现在怎么不好了?”“这个问题啊,”他迟疑地说,“我初中的数学老师可讨厌了,她课讲得不好,脾气还大得很,整天只知道考试、分数,我看到她就烦.你说,她是不是到更年期啦。”研究者诧异他竟然对初中数学老师有这么大成见,问他是否还有别的原因。他想了想说,“也有,比如说,考试时总有很多人作弊,老师也抓不住.她每次考试后都在全班点名批评不及格的同学,好几次都有我.再如,目前的数学教材各章节没什么联系,教师上课又完全打乱了教材顺序,本人对此不太适应。”“那你认为自己能学好数学吗?”“能,我稍微学一点,多做些题就比别人强,我只是不想学。”说这话时,满脸的自信与得意.研究者微笑着说:“你很聪明,反应快,努力学学,这章单元测验能超过某某吗?”“没问题,您看我的!” 片段二 “统计”这章单元考试结束,研究者我和李某利用中午的时间在教室又一次沟通.研究者拿出试卷问他:“这次考试还是不理想,你觉得是哪方面的问题呢?”“噢,我没写完,有一道题我看错题了,下次不会了。”他故作轻松地说。 “为什么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不了试卷呢?” “我们考场有位同学不舒服,老师找同学送她去医护室,我关心这些事情,耽误了时间。” “这几道平时做过的试题怎么也出问题了呢?” “我都会,但一考试就错,可能是太紧张了吧。” “前几天的数学课怎么都没上呢?” “因为与同学打架,被学校停课处理问题了。” “能答应老师以后尽量避免缺课现象吗?” “我尽力吧。” 片段三

班主任经验交流心得: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班主任经验交流心得: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班主任经验交流心得: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学困生,是指那些品行上有缺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做好这一群体的教育转化工作,始终是衡量一个班主任综合素质及其工作成绩的重要方面,学困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广大教师。学困生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力很大。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班风学风,一个校的校风校纪的好坏,从宏观的角度来说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下一代素质的好坏,影响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兴衰。转变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尖子生同等重要。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下面是自己多年

来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克服错误偏见 要使学困生转化,首先,教师的观念要转变,偏见要改变。在学困生问题上,我们应该确立这样的观念: (1)学困生不是天生就差。有的是社会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如家庭关系、交友关系、师生关系;有的属于学校教育因素,就是由于老师教育方法不当,引导不得法,简单粗暴,缺乏细心、爱心、耐心,甚至缺乏良心所造成的。 (2)学困生不是一切都差。在他们的身上往往专长突出,特长明显。在这些专长、特长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的思想品德比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好。 (3)今天差明天不一定差,现在差将来不一定差。当年的学困生现在成为企业的强人、社会的能人、家乡致富的带头人比比皆是! 因此,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克服偏见,消除成见。在学习上多下苦心,在生活上多加关心,在精神上付出

爱心。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膛做人。 二、满腔热忱点燃心灵火花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般来说,学困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读书对于他们来说无非是一桩苦差事,作为班主任老师,应从细微的思想工作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差生的学习、生活小事抓起,勤谈心,多了解,常关心,多爱护,重来往,交朋友。对他们恰当地引导,合理地启发,适当降低标准,努力开辟这些学生的思考空间,给予他们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激发学困生情感深处的火花。只要老师能审时度势,抓住这些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使学困生看到自己的潜能,享受一次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不知不觉中树立信心,增加前进的动力。 信任是觉醒的催化剂,鼓励是前进的助燃剂,信心是成功的推进器。要点燃学困生的心灵火花,教育者一定要满

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1.从情感教育入手,调动学习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尤为重要。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受到教师、家长的冷落,往往有较强的自卑感。教师、家长要多予信任、关怀,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帮助,化自卑为自尊。古人说得好:亲其师,则近其道;恶其师,由疏其远。与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使他们热爱教师、热爱父母,从而喜爱你所教的学科,听从家长的教诲。最后产生兴趣,愿意去学习、才能学好。本学期开学之初,有个别同学经常在课上睡觉,作业从来不交。遇到这类学生,说教、训示是起不了作用的。于是我们找其谈心、聊天,聊他最喜欢的事情。并关心他的学习、生活状况,而且尽力给予帮助和关怀。渐渐地我们的真诚唤起了他们的信任。而学生一旦感到被信任,才可能充分地打开心扉,倾诉自己的苦恼:他们低年级时因测验不及格、因不守校规被老师、家长批评、训斥。从此对老师、家长就心存不满,也不愿上课。知识拉下一大截,后来想学也跟不上了,就渐渐失去了信心,再也不愿学了。针对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先引导:“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现在只有认真完成学业,有了真才实学,将来才能被大家所尊重,才能对社会做贡献。”在不断鼓励下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希望,然后投入学习,尝试成功。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亮点,善于应用多种奖赏方式。鼓励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情感,开发他们的潜能。如设立“进步奖”,“飞跃奖”等,使学生的每一点成功都得到表扬,树立自信,激发起渴求知识的情感。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困生意志力的锻炼,主要是通过作业,操作和课外活动。作业和课外活动要有适当的难度,在“爬坡”中锻炼。甚至作业失败也能锻炼人,鼓励学生不灰心,再接再励。 2.深入教学改革,根据未来岗位需要设置课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困生学习困难主要是因为基础薄弱,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因此学校进行了教学改革,结合学生特点,未来岗位需要编制了校本教材,采用模块教学、分层教学,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具体做法: (1) 文化课要求放低,专业课要求提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近期目标。 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生能达到“小目标”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小目标,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 (2) 开展一帮一,互相学习的活动。每个学困生和优生结成一对一的小组,开展优生个别辅导学困生的一帮一活动。优生带学困生,因为认知水平比较接近所以从操作到练习等随时都可以帮助。而且学困生与优生之间无隔阂,无拘无束,讲的认真,学的透彻。这样既弥补学困生的知识,也使优生得到复习和巩固。 (3) 经过以上两个过程,还有个别落伍学生,我们采取教师包学生的办法,课后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能尽量掌握知识。 (4)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学困生的智能、学习基础、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别。针对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具体做法是: ①通过查阅每个学生档案,以及问卷与笔试,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初步分类,建档案。将全班学生分为优、中、困三个层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变化进行上下调整。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发展与 现况 湛江师范学院 李晓锋 生命教育的的源起 ? 社会乱象造成脱序疏离:暴力犯罪自杀 ? 世纪黑死病:爱滋病、癌症 ? 文明失调 ? 紧张调适问题 ? 药物滥用 ? 天灾不断 ? 教育的负作用

生活状况调查 8小时的:小学?睡眠不足 生10%,初中生43%,高中生64.2% ?精神状态随年级升高而下 降 ?自由安排的时间不多 ?家庭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 精神状态

自由安排的时间 家庭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 生存技能调查 ?交通安全意识随年级增加而削弱?自我保护技能缺乏 “对于异性朋友和同学的性要 求”,选择无奈接受的: 初中 生为32.7%,高中生为 25.1% ?应对危机技能缺乏

?“当出现殴打、敲诈等事件时 “,20.8%的四年级学 生,29.5%的五年级学生和 21.9%的初中生选择服从和 听从. 交通安全意识 生命认知调查 性健康知识比较缺乏 ?“青春期身体发生的最明显的变化 是什么?”回答正确率: 初中生 14%,高中生为12.7% ?“爱滋病传播渠道有哪些?”回答正 确率:初中生69.7%,高中生 67.9%

?人生价值观选择:”人生最重要的是什 么” ?小学生:健康、安全、成就 ?初中生:名望、美貌、安全 ?高中生;财产、贞操、权力 ?生命观比较模糊 ?17.2%初中生和31.1%的高中生 相信生死轮回 生死观 生命情感与态度调查?对生病的看法

? 59.1%的初中生 33.3%的高中生选择”很倒霉” ? 61.1%的初中生 38%的高中生选择”上苍的惩罚” ? 67.0%的初中生 30.3%的高中生选择”前世没有修好” 对弱者的态度 对弱者的态度 国内青少年自杀意念 的发生率

《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验研究方案

《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验研究方案 辽阳市弓长岭区高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主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随着太仓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的需求强烈,太仓市实验高级中学应运而生;但生源的学习成绩处于毕业生中差程度,数学学力80%处于中下水平;升入普高后,两极分化日益加剧。这样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成为空谈,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也不可能成为现实;如何提升普高段学生数学综合学力,探索研究数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新模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九五”课题《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数学分化影响的研究》表明智力因素固然起重要作用,但导致数学“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一个人才能的充分发展与发挥,只有经过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才能实现。新的课程改革方案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本课题《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力图针对学生学力薄弱的实际,全面贯彻课改精神,提升普高段学生数学综合学力,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力求两个方面有突破:(1)探索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中教师可控制变量,即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意志品质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及对策;(2)探讨“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 二、《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一)理论基础 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差生”可分为三类。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困生”。 2.日本教育家北尾沦彦的研究表明,形成“差生”的原因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次性直接因素有:学习活动的失败,基础学力的欠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欠缺等。二次间接相关因素有:性格和智能结构的缺陷,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丧失。三次间接因素有:对学校、班级的不适应,对教师的消极态度等。 3.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育理论已被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接受,布鲁姆认为“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等方面就 会变的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必须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学习的机会。 4.“多元智力理论”把智力分为:语言智力、节奏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自省智力、交流智力、自然智力等。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传递智能,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它含有四个因素: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形式。 6.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条件、不同认识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班主任对学困生的爱心

班主任对学困生的爱心“预支” 学困生在集体当中缺少关爱,性格孤癖,甚至对待生活和社会都充满绝望,主要体现在发展性行为和学业性行为能力差,同时对集体具有破坏性和对同学具有攻击性行为。作为班主任,对于学困生不要以原有的基础去看待他们,不妨尝试对他们进行爱心“预支”,大凡表扬都在有成绩之后,尝试在学生做好事情之前预支一点“爱心”,这样的情感投入也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往往我们的学困生会对你的“滴水”报以“涌泉”。 一为人之师,父母心——宽容中有分寸 有一类学困生,他们的行为有偏差,学习上有困难,也许直接的原因不是智力上的差别,而是和家庭有关,这当中包括留守孩子、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和隔代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也在某种意义上对孩子后天行为的养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问题家庭的孩子,他们是不幸的,多多少少存在学习的厌倦、说教的厌倦。作为这样的孩子的班主任,不妨尝试一下预支“父母心”。 德国诗人海涅曾写道:“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来的。”我们所面对的不是一个或几个“世界”。以父母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这个孩子会一直发光,我班里有一个孩子,6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失去母爱的同时,他也失去了依靠、失去了是非分辨能力,对世界更多的怀疑让他总是闯祸,总是想通过恐吓威胁同学等手段来使心理等到一些安慰。获知这些情况后,我看他的眼光不再是“咬牙切齿”,而更多是感动,在他犯了错误以后,我只轻轻地说了声:“如果你妈妈在的话,知道你这样自暴自弃,她会开心吗?”这个坚强的孩子泪如泉下,泣不成声。“以后有事情,可以把老师当成你的家人,可以告诉老师,但是不可以蛮干!”他使劲地点点头。从此以后我对他多了一份关心,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虽然他还没有改过来那些小毛小病,但是我愿意对他先预支我的爱心,我相信这样的爱心,他一定会体会到,并且能够真正感受到老师其实和父母一样,有宽容,同时也是有分寸的,该罚则罚,该关心则关心。 二为人之师,师者心——严格中有尺度 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是存在差异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一分为二地全面看待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也许我们会抱怨:为什么有些孩子如此懂事乖巧,有些学困生却如此令人讨厌?殊不知你的思想已经决定了你不可能正确地去看待你的学生。树林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班级里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矛盾的特殊性告诉我们,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个侧面,都有各不相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严格的同时,也需要有尺度,有准绳。用相同的标准去看不同地人,我们会得到错误的答案,所以因材施教才能最大程度地去帮助学困生。

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德育工作

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德育 工作 摘要:在中小学阶段,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这是提高班级管理及班级教学质量的重要关键,它是一项带有普遍性与长期性属性的重要工作,也需要班主任教师做好长期的思想准备,耐心引导学困生循序渐进中转化,建立他们良好的人格。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德育工作,本文将从3个方面探讨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德育工作要旨,希望借此也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及教学水平,同时让学困生摆脱学困困境,从此提高学习成绩与自我道德修养。 关键词:学困生;德育工作;班主任;转化策略 德育教育是学生在学校所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人生之路上刚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说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孩子的心灵纯洁得犹如一张白纸,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用科学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更要教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引导他们用双手描绘理想的蓝图。而学困生在知识掌握不太好的情况下心理很容易出现偏差,为了让学困生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他们心理的疏导和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不仅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班级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是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中小学班级中,学困生是非常常见的,他们虽然在体

力、智力、生理上无任何缺陷,但他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却表现非常吃力,这主要是由于家庭先天教育、班级教育环境等种种因素影响导致他们无法在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甚至有些学生还有在班级中扰乱纪律、调皮捣蛋的行为,对于自己的言行也无法做到良好约束,自制自控力表现堪忧。所以作为班级中家长,班主任必须站出来承担起转化学困生的重要责任。 一、学困生的特征 1.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力,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近景性学习动机,即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学习,或为了眼前看得见的某一特定目标而学习如为了得到家长关于钱物的奖励从而夺得某门功课的高分,等等。 2.学习兴趣转移。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困生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学习兴趣容易转移观察发现,学业不良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其兴趣一般不在教师所授课程的范围内他们一会儿玩这,又一会儿看那,坐在教室里无所适从,有的学生甚至刚上课就盼不课。 3.白卑感强学困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父母的训斥怒,同学的讽刺,挖苦,加上某些教师的“另眼相看”,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 4.逆反心理较强因为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视因而学困生的言行常常具有反抗性。例如,认为违反纪律是敢向老师反映情况是“出实朋友他们在处理同学系时感情,义气在日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