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生幸福讲义—左松林

人生幸福讲义—左松林

人生幸福讲义—左松林
人生幸福讲义—左松林

人生幸福讲义

左松林

生命起源于宇宙中两个微小粒子的偶然结合,某一瞬间的偶然铸就了一世的必然。生命又是被赋予的,人无法选择是否拥有自己的生命,在道德的意义上也无法选择是否结束自己的生命。人被动地生下来,又无法避免地死亡,人生的起点及终点都是自身无法选择的。在无法选择生命存在的前提下,如何改变生命存在的状态便成为人们永恒探索的话题。人总是希望一生幸福,但什么是幸福?如何使自己一生幸福?每个人终究有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但万事万物总有一个共通的法则。这里想和大家讨论的是如何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人生在世,无法回避三个带有终极意义的人生问题1:一是生和死、二是贫和富、三是爱和恨。一个人终其一生,实际上就是对这三个问题的不断演绎和回应。大多数人的演绎都平淡无奇,只有少数具有大智慧和深沉之爱的人才能将自己的回应化作地球上最美的思维之甘露,润泽人类的心灵。随着人类历史的延伸,这三个问题被不同的学科分解为不同领域的话题,生和死成为宗教的基本问题,爱和恨成为文学诗歌中永恒的主旋律,贫和富成为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思考主题。

幸福人生的建立,首先要正确认识什么是幸福。其次,要探讨幸福与不幸的因缘因果,一方面从根本上消除或规避造成人生不幸的原因,另一方面努力培植幸福人生的相关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幸福人生的美好感觉。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探究获得幸福的途径。最后,人的一生还要为集体、为社会的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一讲幸福的理解

一、幸福定义

什么是幸福?人为什么要追求幸福?幸福有很多种:从社会层面上来看,有个人幸福或集体幸福、社会幸福之分。从哲学意义上看,幸福是一种价值观,有“利已主义”和“利他主义”之分。从宗教的时空观来看,有现世幸福和来世幸福之分。希望幸福是在来世找到呢?还是就在此世此地呢?实际上,真正的幸福感在时间上往往来源于今生今世,在社会层面上更常依附于个人自己的幸福。

先从时间上来考虑。古罗马哲学家奥古斯丁说,实际存在的时间既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只是现在。而现在只是一瞬间。过去和未来只能被想象为现在,“过去”与回忆是同义词,而“未来”与期望是同义词。“过去事物的现在是回忆,现在事物的现在是视觉;未来事物的现在是期望。”我们所感知的幸福也可以在时间上做如此划分。你要经常想想过去的幸福时刻,会使你心绪安宁;珍惜现在的时光,珍惜你与家人、朋友的美好相处,因为人聚终会人散;对未来充满憧憬,充满希望,在希望中着手创造未来,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另外,人们常把父母视为自己的过去,把子女视为自己的未来,在自己弥留之际,非常想见到自己的子女,觉得自己的一生要由子女延续下去,其实就是一种自身意志的转移。

从空间上考虑,人们总是从自身出发不断经营和扩展着自己的幸福。人一生下来并不是“性本善”或“性本恶”,而是“性本我”。他如果不知道自我,不知道抢奶吃,早就饿死

了,通过自我满足,到要为父母争气,到要为国争光。这个社会有许多停留在自我满足阶段的人,只要不去损害别人,并不需要求全责备。而那些超越自我满足阶段的人,往往是立志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能为他人带来幸福的人,也是一个自我意志得到充分舒展的人。

幸福是一种价值观,从绝对意义上讲,无法比较两种不同价值观的优劣,仅仅由于人类的群居特性,使得“利他主义”得到广泛的推崇。但从社会角度,每个时代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例如,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崇尚科学家,90年代崇尚商界精英。每年考生在填写高考志愿时往往很能体现当时的社会价值总体取向。这些价值取向往往会形成流行趋势,引导着人们的行为方向,对当时人们的幸福感起到重要作用,即使在别人看来或在历史长河中看来是错误的。例如,二战时期的德国军官获得铁十字勋章而产生的幸福感,现在来看恰是其暴行的见证。瑞士作家阿兰?德波顿在新书《工作的快乐与忧愁》中讨论了工作中的幸福感。当现代人普遍将工作仅仅视为生存之道时,他认为,工作应该有自身的快乐,人们只是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正如在十八世纪之前,人们往往将婚姻更多地与经济问题联系在一起,并不重视婚姻中的快乐。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慢慢发现工作中的幸福,正如他们已经发现的婚姻中的幸福。

人们的价值取向最终来源于人类自身的内在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于了解人的幸福有很好的解释作用。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级的需要:

1.生理需要。人的生理需要主要包括饥、渴、衣、住、性等方面的需求。国人在吃方面大行其道,几乎什么都吃,没有禁区,后来因为要保护濒危动物及防止传染病,有些东西不吃了;而在发达国家,人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比我们少多了,他们更注重的是食物的营养结构。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低于30%为最富裕。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比例的减少,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国家温饱方面不断进步,我们也会这样,幸福感不再只停留在口腹之快的阶段了。人们开始讲穿着、讲名牌了,开始扩大自己的住房面积了。人类性的需要一直是存在的,但是由于必须两个人才能满足,牵涉到第三者,就会有意见或不满,从而影响别人的幸福感,这就需要用道德或法律加以约束。随着社会文明进步,性的关系慢慢过渡到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上。一夫可以有两妻,但会带来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如子女、遗产等。繁衍后代只需要一男一女,这种简单有效的结构成为最稳定的结构。人结婚后,对其他异性仍然有性需求,如果我们的幸福感不去向更高层次上升华,就会带来家庭矛盾及许多社会问题,因为这不同于吃喝,大不了吃坏了肚子。所以在性的需求上,我们既不必像出家人一样戒欲,也不能纵欲,而要知足于婚姻的范围,发展其它更高的人生追求。

2.安全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财产丧失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回避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社会在进步,人类是否就更安全了?现实并非如此。(1)人有旦夕祸福。现在交通发达了,随之事故也大增,这在古代是难以想象的。而且每天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各种交通工具紧密相连,事故的危险无法摆脱。(2)人的疾病也是让人担忧的事情。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排在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与中毒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后面。人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往往会影响健康的生理系统。例如,每天过多运用电脑和手机进行联络和工作,从生物学的角度,根本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3)治安情况差。爆炸、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绑架、黑社会性质组织等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由于全球社会缺乏真诚的相互沟通和相互交流,恐怖主义变成了一种对现有秩序的挑战。人类社会是从一个弱肉强食的自然社会发展而来,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弱肉们”没有力量抵抗“强肉们”的掠食,竟然把自己变成剧毒的食物,

在被强者掠食中灭亡的同时与“强肉们”同归于尽。(4)食品安全等。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食品也越来越远离天然,给人们留下新的隐患。这些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的力量及政府的力量。因此,安全的问题牵涉到集体幸福和社会幸福,不是一个人就能防范或解决的。

3.社会交往的需要。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需要,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更加细致,并且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首先是亲属间的交往,然后是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不断进行资源和信息的交换。资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拥有的资源,另一种是社会资源。信任是社会资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一个共同体内,信任水平越高,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信任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互惠规范和社会活动可以增进社会信任。全民参与的社会活动增加了人们在任何单独交易中进行欺骗的潜在成本,培育了强大的互惠规范,促进了交往及有关个人品行的信息流通,体现了以往合作的成功。因此,社会交往所形成的关系网络构筑了人际信任的一个重要桥梁。现在的人缺乏社会交往,往往住了十几年也不知道对门姓甚名谁,这是现代社会的悲哀。社会交往的减少也使人们的交往能力下降。所谓交往能力,就是指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等相互联系的能力。拜访和接待是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你可以看到,人们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在拜访和接待。人们在交往中往往有一种向上倾向,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向上倾向也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你发达了,愿意与你交往的也越来越多,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人们通过尽量向上交往,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你也别怪人家势利眼,社会就这样,好在我们还可以聪明地去选择自己应该干什么。

4.尊重的需要。首先是自尊。人人都希望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自己的能力和成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所谓自尊即人们喜欢自己的程度。2那些对自己有积极自我观念的人是高自尊的人,反之则是低自尊的人。其次是受到他人尊重。人有时候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这方面可能女人尤甚:例如她更需要自己的丈夫对她说:“我爱你”,以反复确认自己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卡耐基的处世哲学,文字很多,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别人最重要。”每个人都要别人尊重自己,那么别人为什么会尊重你?一般来说,可能是你也尊重别人,有礼貌,另外是你位高权重,还有就是你在某些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别人的尊敬或崇拜。人们为了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就有强烈的动机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有成名成家的欲望,有些人则为谋求高位而奋力拼搏。例如,秦始皇出巡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一个人要赢得别人的尊重,一是要有过人的本领,同时又要尊重别人。不尊重别人,只一味强调自己的过人之处,以为有过人之处,别人就会尊重自己,其实,别人对你并非尊重,而是惧怕。另外,在社会上弱势的一方更有被尊重的需要。前哈佛大学的一个男性校长公开说女性在数学等方面不如男性,受到女性们的强烈抗议,不得不下台,换了一位女性校长。如果这位女性校长公开说男性在数学等方面不如女性,男性们可能不会进行强烈抗议。

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对于渴求自我实现的人,在任何情境中,都尝试从积极

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长远的利害做决定。自我实现既然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也就决定了自我实现的无限性。因为只要一个人身心健康,通过不断地学习,自我价值就会不断增加,他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也会永无止境。做到自我实现,就必须充分认识自我,做到不断奋力登攀,并同整个社会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所学、所知、所能、所创。而作为自我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的外部环境即社会,更应该是一个公正、公平、开放、透明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捍卫者,给每个人创造同样平等竞争的机会。

了解了人类的需求,我们再来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追求的一大目标,但“幸福”却是一个既不可捉摸又难以名状的东西。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幸福来源于压抑的解除,这是从需求满足的反方向来解释幸福,行为认知学派认为幸福是对积极思维的现实奖励,人本主义则认为幸福是伴随自我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满足的体验。虽然人们不能确切定义什么是幸福,但当人们身体处于幸福状态时,这时你问他,他当时能够感觉到。也就是说幸福是能被人感知的。当然,有时人们从外人的角度去评论别人是否幸福,就会有偏差。幸福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只有自己感觉得到。有时我们责备孩子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实际是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认为孩子应该感觉到幸福,其实孩子有时认为,自由的玩耍才是最幸福。

东西方大都认为幸福是一种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反映了研究者自身的价值体系和评价标准,当个人达到标准时,才会产生幸福。由于研究者对幸福的认知不同,所下的定义各不相同,难以找出统一、公认的存在标准,更难对幸福进行量化的研究。

有的学者认为幸福是人根据自己定的标准对自己生活状况的一种整体评价,即幸福感。我认为,幸福是人的需要满足时的一种愉悦的感觉。

二、幸福与什么有关

欧洲有个国家在征询“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时,得到的最佳答案是四种人最幸福:一是刚刚给孩子洗完澡的妈妈;二是刚刚治好了病人在医院门口目送病人远去的医生;三是在海滩上刚刚筑完了沙堡看着自己杰作的孩子;四是写完了作品最后一个字的作家。这四种情况我们日常生活都会遇到过,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也不是什么“敲锣打鼓”的事,不是别人“封”给你的。生命中所有温暖的瞬间、美妙的时刻,那种在我们心中可以久久体味的真情,就是幸福!

幸福与众多因素有关,是以客观为基础的主观偏好。当我们偏爱某种东西(财富、地位等)时,以为得到这些东西就是幸福。其实,财富、地位等任何一种实体,只是引发人生幸福的某一种因素。幸福人生由众多的因素构成,中国古代有五福之说: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等,作为幸福人生而言,这些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许多人却依然感到不幸福。这是因为人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生活,还包含着重要的精神生活。组成我们精神生活的材料往往是记忆和预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好的现在形成美好的记忆,美好的预期牵引着幸福的生活。我们正在做的和想的正是为实现美好的预期而做而想。

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有人认为物质条件优越就能活得幸福,这是把幸福看成是物质的;有人认为只要精神愉快就幸福,这是把幸福看成是精神的。其实,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凡人心随境转,舒适的物质条件是产生幸福的基础,如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和谐等,这说明幸福需要物质的基础。幸福由心感受,只有健康的心境才有幸福可言。心情不好,即使贵为皇帝,拥有天下的权力、地位和财富,依然活得痛苦不堪。下面谈谈与幸福有关的几个重要因素:

1.健康与长寿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幸福带来身心愉悦,带来满足,带来创造力,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带来健康和长寿。这种常识性的观念,在科学研究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证实。但是从科学研究的结论来说,幸福与身体健康之间却有更加复杂的关系。有研究结论指出,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的主观评分和幸福相关,但是由医生给出的客观健康评分则与幸福没有关系。当然,那些严重残疾的人除外。

人的健康非常重要,失去健康就无法谈幸福。一个人身体不适或疼痛在身,就没有办法具备好的心情。无论拥有再多的其它,都没法拥有幸福的感觉,不适或疼痛有时在某一段时间是持续性的或间歇性的,持续性的不适或疼痛是最让人受不了的,一年365天,总有几天会遇到这种情况。因此,要及时去看医生或休息。中年以后,身体可能会有几处小毛病,要抓紧主要的去治疗。有些病到死也很难治好,要注意不要使之恶化。

对于疾病,不要恐惧,其实有病无病,都可以活到七八十岁。一生无病的人虽然能活的更长一些,也长不到哪儿去。现在医疗检查技术很发达,有些人检查出毛病,吓得要死,最后真死了;或者有些治疗方法副作用比较大,精神负担比较大,反而死的更快。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好作对比试验。医疗从长期来看延长了人的寿命,降低了生病时的痛苦,也使人的生存条件变好了。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领域特别是计算机领域的科技迅猛(百倍千倍)发展,却又感叹人类在长寿科技方面的缓慢进展,两三倍都做不到。

人的健康需要日常的维护,其中最重要的是及时休息,及时从劳累中恢复。补品、营养品代替不了休息,加强锻炼也代替不了休息。现在诱惑很多,有些人希望能用其它方式代替休息,其实休息是无法替代的。休息之外,还要戒除恶习,有的人猛抽烟,同时也猛锻炼,以为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其实更坏。有人抱着“生时何须久睡,死后自会长眠”的人生态度,结果确实很快就死了。如果你愿意,别人也拿你没办法,只是你的家人和朋友会不断劝你要注意休息。

身体是事业的本钱,有的企业家知道这一点,但他停不下来,以为离了他,地球就不转了。其实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改进:一是授权,自己只做重要而长远的事;二是提升自己的业务结构,专注效率更高或利润更高的业务,舍弃效率低及利润率低的业务。你已经有钱了,就不要什么钱都赚了,留下空间让那些没钱的人赚去吧。如此,你就会清闲下来,回到正常的忙闲频率上来。看到别人有金钱有地位,就心有不甘,想想这些有金钱有地位的人,忙的要死,睡不着觉,心理就平衡了。当然,自己有钱有地位,又能停得下来,睡得着觉,就最好了。这需要在生活中取舍,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计算机天才比尔?盖茨羡慕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盖茨五十几岁就退休了,他知道很忙地干下去身体吃不消,而巴菲特到八十岁,还在悠闲地赚钱。

2.财富与地位

财富是幸福的基础,是人们用来满足自身需要的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人的一生很长时间是在追求金钱,即便是追求地位,也主要是因为地位能带来金钱。金钱成为衡量事物价值的一般等价物,金钱的取得其实并没有什么秘诀。首先,你这个生产要素在社会分配中的价格就是你的身价。一般来说,你的学历越高,发展的机会越多,往往收入也越多。你是金子,在社会这个市场上,你就值金子的价,你是铜,就值铜的价。你是穷人,主要是你在社会分工中就值这个价。第二,每个人的选择可以有所不同。一是静态选择。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社会上有很多职业,行业收入差别也是很大的,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对来说收入较好的职业。例如,资金密集型行业如银行、证券、投资公司等。还有,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从事外向型企业方面的职业收入也相对较高。二是动态选择。要看到经济发展的趋势,有些行业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大,有些将越来越小,例如农业将越来越小,金融服务业将越来越大。三是地区选择。“良禽择木而栖”,也就是好鸟要找好枝。现在有些欠发达地区的大学教师,跳槽到发达地区的大学里,连以前的房子也不

要了,他们都没有后悔,而是认为早来就好了。当然,一个青年有志扎根边远地区,他的幸福已经从个人幸福转移到集体幸福,他为自己的人生赋予了崇高的使命感,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幸福感。第四,赚钱要摆脱自身劳动力限制。一个人在赚钱过程中需要亲历亲为,就会受到自身劳动力限制。例如你去讲法律课,一小时100元,你要赚1万元,就需要讲100

小时,说不定会使你累倒。如果你去编辑法律应试复习书,可能每年赚1万元,而不必去站在讲台上。这是因为你的劳动成果可以无限地复制,就和歌手发行的CD一样。另外,如果你借助资本的力量,就可以通过别人的劳动赚钱,如果是借助资本市场,你甚至都不知道赚了谁的钱。所以,要成为有钱人,就必需摆脱自身劳动力限制,使你的劳动成果可以无限地复制。

在封闭型社会或传统型社会里,大多数社会成员获得的社会地位,主要由阶级出身和家庭背景所决定。在这种社会中,子女主要继承着父亲的阶级地位,继承是社会成员获得社会地位的主要形式。如果大多数成员的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自己后天的努力,如通过学习得到受教育水平和技术技能等,这个社会就是开放型社会或现代型社会,在这种社会中,子女的社会地位主要由自己努力而形成的人力资本所决定。社会将越来越开放,因此,人们将越来越靠自身的努力来获取财富和地位。

人们在社会关系网中所处的位置,通常是根据财富、声望、受教育或权力的高低和多寡做出的社会排列。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社会中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即“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人们的社会地位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序列,如阶级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职业地位、权力声望地位等。人们在比较中感知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不同水平财富和地位的幸福感及烦恼在性质上也是不相同的。穷国的人民可以穷开心,但这种幸福感与富国的人民生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例如,当他可以选择时,穷国的人民基本上会选择富国人民的生活,尽管也有烦恼。在某个较高职位上的人会有幸福感,一般不会因为别人说在更高职位上会有烦恼而拒绝能够升迁的机会。因为任何财富和地位水平上都有快乐及烦恼,但人们总是倾向于更高水平的财富和地位。

3.感情与爱情

人是有感情的,即所谓的日久生情,即使和狗长时间在一起,也会有感情。人原本就是有思想有感情的高级动物,情感伴你度过一生,你才会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才会感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感情已冲破了物种的限制,人们的爱情已冲破了性别的限制,可见人的情感的巨大穿透力。人经过生死别离后才能真正体会到人间的真情!人的感情首先是亲情。对父母、对兄弟姐妹、对妻子儿女,如果感情不和,就会难过,就没有幸福的感觉。亲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伴随一生不可选择的感情,然而可能并不都很融洽。主要是沟通得少,要么是没有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要么是希望对方十全十美,一方或双方总是在抱怨和责备。人的感情还有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友情。“朋友一生一起走”。你在现实中会看到,许多人都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他(她)们一起散步、闲逛、吃喝,时光不知不觉地流逝,彼此完全能容忍对方的缺点,在一起的时光是那样的轻松,以至忘记了回家的时间。

一个子女很有出息,但如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的父母,这样的子女并不是称职的子女。有些子女在国外,但父母留在国内,年老的父母没有人照顾,还不如子女在国内。因为事业与家庭都属于幸福的要素,如果不能取得平衡,还不如不出国。古语“忠孝不能两全”只是在一些紧急事件发生时有可能出现。一个有责任有才能的人,很少因为父母在身边而影响了他的工作。你可能知道,邓小平就是一直和自己的继母住在一起的,你的事业难道比他还大?父母与成家了的子女在一起过,由于配偶是别家人而确实使人别扭,较好的方法是父母住在近处,多来往常联系。如果你出国了,如果你父母愿意,应想法让你的父母也能住在近处,当然你的能力不够则应该加紧努力。有时候,女性容易造成跨代亲情或旁系亲情的不和,

这是因为女性不愿别人分享丈夫对自己的爱,她不知道丈夫对自己亲属的爱并不妨碍对自己的爱,丈夫在舒展对亲属爱意的过程中会使生活充满更强大的动力。

至于爱情,是世上最美的感情,能给人带来无比的幸福感,有了爱情,即使是再偏僻的世界角落也会有人安心地生活。有人说,他尝试过从飞机上跳伞,从雪崖上冲下,尝试过许多惊险刺激的事物,唯有爱情给人带来无与伦比的幸福感。你的爱情为你留下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你会希望永远活在那个时候。有无数文学作品在歌颂爱情,在此就不多说了。爱情就像一束在心中熊熊燃烧的火焰,也只有在婚姻的范围内不会烧伤自己或别人,然而这束火焰又是不易控制的,突出的问题就是婚姻以外的所谓爱情。古今中外,“问人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是真爱对方?还是性的吸引?还是兼而有之?有时人们的感情是非常复杂易变的。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正确把握内心这束爱情之火,不去烧伤自己或别人,不会最终在火焰中毁灭。现代的城市生活,短暂的爱情冲动撕扯着传统的婚姻,你可以看看反映现实生活的电视剧,看看周围的人们,他们不断地在感情的海洋中沉浮着。

4.迷茫与舒展

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使过去一些精神上的东西也被不同程度地物质化了。例如,夜总会里的卖笑生涯、大量广告带来的所谓荣誉、人为虚假的掌声等等。这些东西并非出自真情,给人的幸福感也要大打折扣。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后仍然会对现状失望,无法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而感到无助,或者有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未来的目标非常模糊,干什么都没劲,主要是在一段时间的追求后客观的具体的目标消失了,例如,在大学里,通过努力已成教授已成博士生导师,下面的学术目标就迷茫了,即使有更高的目标,但觉得相对难以实现,例如获诺贝尔奖很难。也就是说,人生在世,都有自己的一般追求,但如何实现伟大追求,由于道途艰辛,前进的道路上就会出现迷茫,会有“红旗到底要打多久”的困惑。就像一个人沿着江河奋力向前游着,忽然来到海洋,大海的宽广使自己顿失方向。这就要求一个人要坚定信心,逐渐走出个人的小圈子,走出小团体的小圈子,在新的追求过程中使自己的意志得到舒展。法国作家福楼拜说:“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不是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而是从悲叹和绝望中奋起,勇往直前的那一天。”对于无法目测的远方的目标,我们可能要用上全球定位系统,可能要搭上远洋航船,可能会像哥伦布一样带领一支浩浩荡荡的探险船队,而不是只靠一个人的力量单打独斗。对未来要进行新的设计(摆脱迷茫),贯穿一个幸福主线,设计出新的目标,目标最终没有实现并不要紧,主要是看在追求过程中是否有快乐。

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只有创造才能使得自己的意志得到舒展。从小学开始,就有人在迷迷糊糊地生活,让生活推着自己往前走,缺乏思考,缺乏主动行为,缺乏对未来的设计,缺乏美丽远大的梦想。还有一些人不是没有梦想,而是遭遇挫折,以为自己的梦想破灭了,因而迷茫和沉沦了,或者感到重拾旧梦已力不从心了,这就需要人们以更宽广的胸怀接纳更多的人更多的空间,让自己的梦想融入志同道合的人群中。财富、地位、金钱、声望、婚姻,并不等同于幸福。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一颗健康的心!

5.和谐社会与个人幸福3

一个人的幸福离不开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谐社会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是全面、协调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指标或者标准,可以从制度、社会、个人诸方面进行说明。社会制度层面上所应包含的内容主要是政治昌明、决策科学、政令通畅,公共财政资源使用公平合理,政府廉洁高效等;从社会管理与运行层面的角度上,主要是人人有作为、起点的权利平等,

如就业机会平等,学习机会平等;人与人社会关系融洽;人人关注公共事务并积极参与,社会道德水平较高,对于善、共存、尊重等价值观的社会普遍认同等都可以作为指标;对个人层面来说,和谐社会的直接反应于人的幸福要素的满足,人的自我肯定程度增加,人的尊严与价值的实现等。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理想社会,如果自己不如意,有人就会把个人的不幸福归因于社会因素。其实任何时间阶段,任何国家,尽管有着很大差别,都有活的好的和活的差的。以上对于和谐社会的描述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已。

结合我国国情,社会幸福是要实现最大多数人最大的幸福需求,融物质基础、尊严保障、个性张显、精神愉悦和社会支持的高度协调发展的社会。需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之间的协调与良性发展,社会幸福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重视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指标,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人文、资源、环境和社会制度发展各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考虑到社会各层级人的思想与追求。因此,和谐社会下的社会幸福是指人们处于愉快心境下的有效工作,在组织中能够各尽其能、关系协调、团队凝聚、整合效益高的一种美好的心态体验。

在一个物欲横流、人妖颠倒的社会里,很难有个人幸福的土壤,快乐就成为某些人贪婪自私的本性获得极大满足后的浮浅表现。幸福感是个人的感受,但幸福感的实现就不该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必然和外部条件相联系,也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

社会生活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因此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统一的,没有整体的幸福就是没有个人的幸福,个人追求幸福的愿望只有在社会幸福不断增长中才能得到实现和保障,个人幸福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固然有赖于个体自身的努力,但在客观上受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人们在评判自己所处社会的好坏时,往往用的是比较的方法,跟过去比,人们认为应该进步,和其它地区或国家比,人们更多地和发达的国家比,和做的比较好的国家来比。

三、幸福要素的平衡

一谈到幸福,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状态;更有人说:幸福是一个过程。我非常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幸福是一个由很多要素构成的优化系统的匀速运动,平衡就是幸福的主要特征。人在追求能带来幸福的要素时往往会失去平衡:有的人钱多得很,却过早地失去了健康;有的人逍遥自在,却穷的叮铛响,无法使自己的子女有良好的教育条件;有的人家境富裕,自己学习成绩却很差。“人生不如意,十有七八九”,有些人为了某种目标,积聚力量,单项突破,最后造成幸福要素之间的极度不平衡,最后也害了自己。我们往往在哪些方面会失衡呢?可能有以下五个方面:

1.智商高但情商低。回顾一下我们的学习历程,我们主要是在吸收知识和训练智商,却很少训练自己的情商。情商是指控制自己情绪及体察别人情绪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多地是在学校里接受教育,为了容易评估教学效果,从而建立了考试体系,反过来教育又只是为了考试或主要为了考试。智商容易考,不易伪装,而情商可以伪装,不容易通过考试来测试。所以,我们的教育内容在情商方面相对于智商方面就很少。我们培养的人在智商方面水平很高,在情商方面就较差。这种较差的情商不仅会给自己将来带来不幸福,而且还会给别人带来不幸福。由于文理分科,有时候会出现文科生与理科生互相看不起,文科生往往认为理科生一根筋,不懂得变通,生活没有情趣;理科生往往认为文科生不懂科学,感情用事及不可理喻。

2.追求财富、地位,忽略健康与生活。人们总是把健康及自己的生活作为获得财富和地位的代价。有些人有着强烈的追求财富和地位的欲望和动力,大部分人是苦出身,他们渴望成功,以至于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及自己的生活。你可以看到,夫妻两地分居的人往往是事业型的人,带病坚持工作的人往往是事业型的人,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的人往往也是事业型的人。履行职责时,你必须把健康和生活放在其次,但其它情况,你是否考虑还有其它选择。生活需要细水长流,需要注意休息,有时候你追求的财富和地位并不如你所想象的那样重要,你也许象网络游戏一样对财富及地位的追求成瘾了,甚至到手的财富或地位成为你不幸的开始,你可以从倒台的富豪及贪官的身上看到这一点。

3.自己事业有成,关心子女不够。有一个故事说5岁的孩子问爸爸1小时赚多少钱,爸爸说是20元,孩子借了爸爸10元钱,加上自己积攒的10元零用钱,他要购买爸爸1小时陪自己玩!我们可以看到,自己事业有成而关心子女不够的人很多。其实,子女就是自己的未来,就是自己今生幸福的延续,不关心子女不仅减少自己的幸福,也在减少子女的幸福。有些人说,我事业有成,能为子女提供好的生活条件甚至是今后的工作条件,子女要什么我们就会给什么。然而,子女要的是你们的爱,爱是需要时间的,所谓日久生情,光给小狗吃,从不跟小狗呆在一起的人能够和小狗有依恋的感情吗?陪着小孩一起玩,胜过给他20元钱;陪着夫人逛街,胜过给她买件皮大衣。当然,光逛街不买皮大衣也不行。

4.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什么是不正当的手段?主要是你的方法违背了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使别人的利益或公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有些人扯谎惯了,就像袁世凯,他说自己不想当皇帝,他说他知道自古以来当皇帝没有好下场。别人信了,他最后却真的当了皇帝,也确实没有好下场。诚信是做人之本、立业之本。孔子云:“人无信,不知其可”。《礼记·中庸》中,“诚”是礼的核心,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判断一个人的本质,要看他是不是经常不顾别人的利益损害而扯谎。有的人在你面前说的话不由你不信,结果又与事实不符,主要是这个人在根据自己的需要而编造事实。诚实的人很难去编造事实。而经常扯谎的人从小就编惯了,长大以后,在编造事实方面炉火纯青,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还是离远一点好。

5.没做到善始善终

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人或组织在不断发展中,要经常看看风险是否在积累或是否在扩大?原有的敌人尚未消灭,是否又增加了新的敌人?例如纳粹德国的发展:自己的敌人不断在增加,尽管觉得自己很强大很有效率,最后四面楚歌,被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所淹没。有些人从小学习很刻苦,工作也很努力,有了权力之后,求自己的人越来越多了,应酬越来越多了,送钱送物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最后自己变成了受贿者或者变成了贪污犯。有些企业特别是一些金融企业在发展中顺风顺水,但暴露在外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风险点也越来越多,由于贪婪或疏忽,没有及时收敛各方面的风险,没有集约化地做强自己,最后象一座垒的很高的湿沙山,轰然倒下,前功尽弃。甚至还会大面积地连累其他人,一些国家的金融危机就是鲜明的例子。

不同的层次水平有不同的幸福强度。一个社会可以分为三类人:一是达官显贵;二是中产阶级;三是普通民众。每个层次上的幸福强度是不同的。每个人在不同的水平上只要各幸福要素取得平衡,就能感到幸福,而且会感到比下一层次更幸福,但当幸福要素失去平衡,反而不如下一层次。例如,你升官了,但由于贪污受贿被处分了,还不如当初没升官。所以我们在进行幸福能级跳跃时,一定要使各幸福要素保持平衡。

四、幸福的差异

有人说:幸福就是猫爱吃鱼,狗爱吃肉,奥特曼4爱打小怪兽。人对幸福的理解可以在功利主义或浪漫主义方面产生差异。功利主义判断事物总是从有用还是无用的角度来考虑;浪漫主义总的特征则是:用审美的标准代替功利的标准。自从中世纪以来,大多数神学家都把对永生和神的存在的“证明”看成了自己的任务。中世纪最伟大的神学家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和《论自由意志》中论证了上帝是存在的,而且是永恒存在的本体。上帝创造了人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上帝即真理,真理即上帝。上帝是至真、至善、至美的本体。从功利的角度,这种证明可能是白费功夫,从审美的角度,这种证明的合理性也有存在的可能。若是说“画饼充饥”能吃饱肚子,你肯定不会相信,若是能解决你精神上的饥饿,从审美的标准出发就可以接受了。有人说他看见了神,你可以不相信他是用眼睛真的看到,他的意思可能是用心看到了神。你可以相信,但不要与他计较和争论。你与他争,从功利角度是浪费时间,从审美角度,若你有闲情雅致,你可以与他争个天翻地覆。

人的一生要么毫无目的地度过,要么有所追求。有追求的人不断提高自己,无所追求的人在你周围也会有很多,他们由着自己的命运随波逐流。有追求就会有挫折,就会有失败,只有那些战胜挫折和失败的人才能享受最后的幸福美酒,而有些人却被挫折打败了。很多人在追求中不能接受向后退一步,例如从大房子退到小房子,从现有职位退到无职无权。看看邓小平的三落三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同时,人的追求也是多元化的,当不了官员可以当教授,当不了教授可以当企业家,当不了企业家可以去种橘子或种花。天无绝人之路,但有很多人却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具有浪漫特征的人与功利特征的人往往说不到一起,因为他们判断事物的标准不一样。人的心理需要往往不被重视,而恰恰对个人来说最重要。美好的语言往往胜过金钱。给女朋友送上一朵玫瑰花,再加上一句:“世上姑娘千千万,只有你一个最可爱”。虽然严格意义上不符合客观事实,但极大满足了女朋友的心理需要,你的女朋友很快就会洋溢在幸福的海洋中。

人与人是有很大差别的。一是智力上的差别。现在的人群有一定比例是精神病患者,有智障者等;又有一些人智力超群,或者智力过剩,他们可以写出大量的毫无意义的无聊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形成许多学术垃圾。你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是闲着无事,练练脑子,或者是为了评职称,绞尽脑汁拚凑文章。放着现实问题不去触及,而是大量篇幅去探索诸如某古代诗人到底是某年某月某日出生之无聊问题。二是情商方面的差别。情商是衡量一个人控制自己的情绪及顾及他人情绪的能力。现在有一种理论说,一个人的成功20%靠智商,80%靠情商。根据人生经验,有一定道理。不过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人很少,在单位里你见到的一般都是智商高情商低、或情商高智商低、或都低的人。但一般来说,在实际成功方面,智商高情商低不如情商高智商低混得好。所以某某没水平(智商不如你)但混得比你好你不要不服气,人家没准情商比你高。三是人的认知水平、程度及角度方面的差别。和井底之蛙谈大海如何宽广,青蛙并不能理解什么是大海;和没有专业知识的人谈一些较为专业的问题,他也许不知所云或者呵欠连天;从一个角度看阳光下的喷泉,可以看到彩虹,从另一个角度可能就看不到。

从主观上来看,幸福是相对的。一般人总是喜欢执着于拥有某种条件为幸福,其实世间的幸福是相对的:

1.人类的愿望不同,对幸福的要求也往往因人而异。或以有钱为幸福、或以有地位为幸福、或以长寿为幸福、或以健康为幸福,或以成家为幸福、或以独身为幸福、或以居住在繁

华的闹市为幸福,或以居住在清静的乡村为幸福。因为人们的观念不同,对幸福的境界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只要你自己觉得值得去追求,就大胆地去追求吧,不要管别人怎么看,除非你在追求时损害了别人的利益。

2.幸福从比较中产生: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处境不好,回忆过去的美好生活,会有幸福感;现在处境好,回想过去的痛苦遭遇,就会觉得现在很幸福。幸福也会从和他人的比较中产生。比如想想自己舒适的生活条件,再看看他人的贫穷,就会感到满足,觉得自己活得很幸福。人在逆境时,也会做出比较,以求心安。西方的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对情况的判断不可能是完全客观的,经常是通过与周围人的比较而作出判断。造成这种主观认知的原因是人们只能根据获得的信息做出判断,而这些信息通常来自于周围的社会群体。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改革开放前,家里有录音机之类的电器便是财富的象征,而如今,拥有几十种电器也不一定让人感觉满足。

3.幸福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如鞋穿在脚上,舒服与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人的需要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随着地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人对幸福的感受也在发生着变化。

个人与周围人比较,如果自己优于别人则感到幸福。由于可以比较的信息太多了,社会比较的过程:一是获得社会信息,源于读书或想到的某个人事等;二是思考比较社会信息,包括他人与自己的相同或不同点;三是对社会比较做出反应,包括认知、情感和欣慰反应,人们习惯于找出别人不如自己的方面,以安慰自己。

幸福的人常作向下比较,感到不幸的人既作向下也作向上比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在不断成长,见识了更多的人、更多的事物,在比较中就会发现更有水平的人,但是,一个人的发展总不能十全十美,有人说,每个人的运气基本上是一个常数,从人的总体精力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人即要数理化好,唱歌又好,小提琴又好,很难。另外,人有智商和情商,智商方面训练多的人,例如理工科的学生,在情商方面相对就要差一些,文科方面训练多的人,情商方面相对高一些,在智商方面又要差一些,两方面都强的不多。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使自己各方面处于正常的水平。例如,我虽不善于社会交往,但懂得基本的人情世故。另一方面,只在自己擅长的方面与别人比较;同时比较的目的不是引起嫉妒,而是改进自己,幸福地上升到新的高度。

人生百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5,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幸福的敏感度及态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30岁前为青少年,30-60岁为中年,60岁以后为老年。30岁前,青年人精力充沛,慢性病很少,由于身体健康,因而来自身体的苦痛较少,幸福感较高。60岁后,老年人已比较注意保健养生,衰老的速度并不快。但在30-60岁期间,正是奋斗拼博期,人与人之间的健康差异越来越大,到60岁时,几乎不可同日而语:有的精神矍铄,有的风烛残年,有的已经过世。因此,人生健康的差异取决于中年,而从中年开始,人们也越来越注重人生幸福这件事了。有人说,青年时人们信儒教,要勤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了中年,人们倾向道教,要无为而治,一切顺其自然;到了老年,人们倾向佛教,要超脱,要有来世的幸福。由此来看,人们对幸福的看法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很大的变化。

有的人生在富裕之家,有的人生在穷苦之家,他们在看待财富方面就有很大不同。穷苦之家出生的人往往觉得财富来之不易,对财富倍感珍惜,而富裕之家出生的人则看重财富能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但在成本方面考虑较少,容易导致入不敷出,所以会出现“富不过三代”的现象。每个人所短缺的幸福要素不同,因而所在乎和关注的方面也不相同。有的亿万富翁已经年纪大了,他更需要年轻和健康;有的年轻人什么都有,就是缺钱。年轻是无法逆转的,有时健康也是无法逆转的,因此也是幸福要素中最珍贵的。

人在各阶层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对幸福和感知也存在着差异。当代我国社会可以分为五个社会阶层6。底层的比例估计在21%左右:10%的无业、失业人员加7%的农村劳动者加4%的产业工人。这群人就业没有保障,维持基本的生存都很吃力、很困难,其成员和家属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娱乐上几乎毫无保障和可能,他们脱离社会发展的轨道,享受不到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下层包括农民、产业工人、服务业员工、个体工商户,他们是中国目前人数最多的一群人,占到56%。真正的中层由中层和中上层组成,合计约22%,由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户、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和专业管理人组成。在整个金字塔顶端是由最高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主、上市公司高管、著名学者、专家构成的“上层”人士,比例占1%。我们有时候会把不同阶层的幸福感受混合在一起比较,例如温饱对下层幸福很重要,但上层的人员往往感受不深,他们更多地是考虑社会地位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

人在价值观方面经常会将财富与知识对立起来。有一则笑话是说: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一些学问家可能欣赏“我生活清贫但内心富有”。一些人总认为生活富有的人往往内心很空虚。其实更多地让人感到这些话只是生活清贫之人的某种心理安慰罢了。当然确实存在生活富有而内心空虚的人,主要看他的财富是否靠自身努力,是否来自合法手段,是否来自自己的真本事,只否来的让人心服口服。亚里士多德说过,具有较高素养及适度财富的人最幸福。

人的幸福在性别上也存在差异。有人说,爱情是男人的一部分,是女人的全部。男人对人生幸福的理解往往注重生活要有意义,女人对人生幸福的理解往往注重生活要有意思。因此男人关注意义多于关注生活,而女人关注生活多于关注意义。在一盘甜点面前,女人可能会在吃的时候嘴角溢出幸福满足的微笑,而男人会想赶紧吃完还有任务要去完成。男人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往往从理性及逻辑的方面着手,女人往往从感性及直觉的角度,即所谓的跟着感觉走。男人往往是任务导向型的,他在不断地完成任务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而女人更注重自己的感受及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例如,女人希望男人送花给她,证明他心中有她,而男人只在求爱时为了完成娶得爱人这件任务时记得送花,其它时间因为任务不明确而会经常忘记。所以女人们应该对男人有什么要求就明确地说出来,男人会当做任务去努力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成就。但女人又觉得说出来就没有意思了,因此男女之间的感情矛盾就这样一直延续着,几千年来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尽管人的幸福及对幸福的感受或看法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别人在追求幸福要素的过程中的好经验好方法还是值得你学习的,正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另外,我们在和别人讨论幸福时,往往有些人或学说对一些难以增进的幸福要素表现出轻视,例如财富、较高的社会地位等,这是因为这些幸福要素的增进相对于找个地方享受温暖阳光要难一些。有一个去美国的考察团,其中一位博士很受人欢迎,因为他博学多才,但当大家一起逛奢侈品店时,看着那些富有的团员挥金如土时,他发出由衷地感叹:“知识在金钱面前是那么地苍白!”如果一个人和你说有钱没意思,你要看他是否有钱,如果他没有,你就别和他闲扯,如果他有,你主要向他请教如何有钱,而不是请教“有钱如何没意思”,当然如果你也有钱,这时倒可与他探讨一下“有钱为何没意思”这个问题了。人对幸福的态度可以是心如止水,看淡一切;或者是杂乱无章,心绪不宁。还有一种心情或态度可能更上一层楼,那就是错落有致:心中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具有美感。这就需要我们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既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又贴近美丽真实、跌宕起伏的现实世界,建立一个错落有致的幸福感价值体系。

五、人生不幸和痛苦的根源

人有不幸福或者痛苦的时候。佛教讲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7下面就一一讲解:

1.生苦:生之苦在母胎中,人多不复记忆,十月怀胎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脆弱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痛苦我们不得而知。脱离母体之后,为外界灼热或寒冷的空气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肌肤,其痛苦可想。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是哭泣。人的诞生,是苦的开始。生苦虽然每个人都经历过,但由于太小而没有任何记忆,更多地是母亲感受到了,但由于得到了孩子这一巨大收获,人们也不会感觉痛苦了。

2.老苦:岁月无情,不知不觉中已是满头白发,年纪大了身体的机能减退,眼蒙耳聋,神智昏暗,又因牙齿残缺而味同嚼蜡,睡眠欠佳,又常生出许多病痛。凡是老年人都能体会到这种苦处。心理和生理上的衰老是任何人也无法逃脱,所谓“公道人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3.病苦:从生至死,有谁没有生过病?纵然身体再健康的人,头痛发热,伤风感冒也是有过的。一个人生了病,需要别人的照顾,非但自己痛苦,更增加别人的麻烦。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所以若是父母病了,还是夫妻之间有人病了,能够体贴照顾得无微不至的,实在难得。当一个人身体不舒服时,纵然面对良辰美景,也无福消受。

4.死苦:有生必有死。人生几十年,就算能活到一百二十岁,最后还是死。谁也不愿意死,但是我们每一个人,不管你是总统、是皇帝、还是乞丐,迟早总要面对死亡这个现实。且不说死亡如何痛苦,只想一个有声有色的人,有一天要走进坟墓,化做泥土,怎么不令人叹息。更何况有很多人,像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使千古后人,也为他一掬同情泪。还有一生的成果:名誉、地位、财富、儿孙,纵然心中难割难舍,一旦死去皆成身外之物,赤条条来,赤条条走。死亡也许并无所谓痛苦,死亡的事实给活着的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死亡本身。

5.爱别离苦:这是指人们与自己所爱的人或事物离别的痛苦。世间最亲爱的人:父母、儿女、夫妻、朋友,平常相聚在一起,如鱼得水,其乐融融。但有时为了家庭生活,为了脱离战乱纷争,为了其它种种意外,非分手不可,尤其是死别,更是情何以堪。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也没有不死的生命。古人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6.怨憎会苦:和爱别离苦相对的,是怨憎会苦。人的一生中,常常会碰到自己所憎恨和厌恶的人和事,本来不想看见的人,却偏偏见到,所谓:怨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比如说经商,开了一家店生意不错,街对面又开了一家,抢走了不少生意,同行本来多嫉妒,为何偏挤一处来。再如一个家庭中婆媳、姑嫂、妯娌,关系没处理好的,若住到一个院子,那个中滋味,谁能理会得来。

7.求不得苦:人只要活在世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欲望、爱好,但往往得不到满足。如富贵无子,贫穷多累,读书落第,经商蚀本,诸如此类。或者你爱上某一个人,人家不爱你;你想买住宅,可是没有钱等等。像古代秦始皇汉武帝,按理说都做皇帝了,天下都是他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可是偏偏派人到处求取仙丹妙药,还想长生不老,他们怕死,但怕死不等于不死。这些也都是求不得苦。

8.五阴炽盛苦:五阴指色(身体知觉),受(感受),想(忆想),行(转念为行动),识(转化为心智)。五阴炽盛苦也称五蕴盛苦、五取蕴苦。简单的说,就是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妄想(虚妄的思想)、分别(思量识别一切事理)、执着(坚持或固执)像不会熄灭的火,烧得非

常旺盛,使得我们的烦恼的坏习惯非常重,从而引起身心不安。这种苦是人生一切苦的综合,前面所说的七种苦都由此而生。五阴包括心理、生理、以及自己的认知等。心情的烦燥不安,苦闷孤独,空虚无聊,忧伤焦虑。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世人常常为其所惑,因而深陷其中。

人生八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生、老、病、死,人在肉体上,生理上的苦。二是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三苦,是精神心理上的苦。而五阴炽盛苦包括了以上七种苦和其它诸般苦。

人的不幸或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呢?人的不幸与痛苦是有区别的:幸福是相对于不幸而言的,不幸是由于无法预期的苦难降临到自己头上,不幸带有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是人生的重要特征,使人有了幸运及不幸的感觉,使人有了不安的心境,使人的心灵有了寻求安宁住所的需要。不幸来源于世界的不确定性,例如自然灾害或突发事故,虽然人们努力预防但却无法完全避免,人们所感受到的最大不幸可能就是亲人的死亡,特别是非正常的死亡。人的痛苦来源于愿望得不到实现或满足。佛教在探索不幸福或人生痛苦的根源时,有着较好的阐述8。

1.无知。无知就是缺乏透视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笛卡尔强调“我思故我在”,确立了欧洲现代哲学的基础,也将人的认知能力提升到哲学的高度。但实际上,从我们的个体生命,到生命所依存的宇宙,我们的认知能力都非常有限,错误观念也是无知。我们所能看到、所能了解的只是沧海一粟。由于缺乏透视人生的智慧,就无法对世界形成正确的认识,因而颠倒黑白,产生许多错误观念。观念是指导生活的准则,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我们往往说这个人或这个地区的人观念落后,是指他们指导生活的准则落后,没有向现代人或现代社会的生活准则看齐。现代人从六岁开始就要接受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历也越来越高,然而接受高等教育的毕竟是少数,教育是消除无知的主要手段。另外,人的知识应该是综合的,虽然不能做到全才,但对于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应该想办法去了解,不能过分偏重某一方面的知识,从而成为生活中的怪人。有许多大师往往缺乏对自然科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又有许多大师注重工程机械、对社会科学、经济学方面缺少研究。学经济学的人又往往偏重理论研究,脱离了经世济用的经济学之本质要求。

2.执着。执着是指片面而孤立地理解和坚持对事物的感情和幻想。人的执着是非常普遍的。例如,对异性的执着是导致痛苦的原因之一,除此以外,其它方面的执着还有很多:对地位的执着、对事业的执着、对名誉的执着、对亲人的执着。为什么执着成为人类痛苦的根源?因为世上的一切都是变化无常和无法永恒存在的。人总觉得在自己生命中,有一个恒常不变的自我作为主宰。因此,时时为我着想,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一言一行都反映出强烈的自我:我喜欢,我讨厌;我爱,我恨等等。我们一天不知要说多少个“我”字?人们见到美好的东西就想拥有,然而一个人不可能拥有一切,应该学会欣赏,看到博物馆里的名画要学会欣赏,而不是一定要拥有,因为钱再多,也买不尽世上所有的画。人们拥有美好的事物就想永恒拥有,然而生命和历史长河相比,再长寿也是有限的,与其感叹无法天长地久,不如珍惜现在,珍惜你已拥有的美好幸福生活。

3.烦恼。这里主要谈谈三种主要的根本烦恼。根本烦恼的第一种为贪心。贪心是人类最常见的心理活动之一,即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所产生的执着心和占有心。这也是天主教七宗罪中的一种,希望占有比所需更多就是贪婪。人人都有贪心,贪财、贪色、贪名、贪吃、贪睡。看见美丽的色彩、俏丽的形象、悦耳的音乐、香甜的美食,就着迷了,就想要得到,如果得不到就感到痛苦。与贪所表现出的占有欲相反,嗔则是对不喜欢的事物所产生的排斥及恼恨。嗔的表现形式很多。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发现由于嗔恨导致的辱骂和争斗,或因意见不合而彼此恼羞成怒,或因利益冲突彼此怒目相向。当他人对我们构成影响和伤害时,

都会引起我们的嗔恨,更有甚者,还会将属于自己的过错迁怒于他人。第三种根本烦恼是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骄傲。慢心使我们妄尊自大,蔑视他人,自以为了不起。对于有才有德的人不肯放下架子,不肯表示谦虚。慢心还会使我们我行我素,造成诸多不良后果。

4.做一定的行为。佛教中把人的行为即造业分成三种:即善的行为、恶的行为及无记的行为。只有善的行为与恶的行为可构成某种作用力,能招致对未来的苦乐因果报应。一种行为对现在及未来有利益的行为称之为善行。与此相反,对现在与未来有损害的行为就属于恶行。善恶行为之外,还有无记行。所谓无记,即不能判断此种行为是善是恶。比如渴了喝上几口水,饿了吃上两块面包,累了躺下休息片刻,包括正当的、有节制的娱乐生活,都属于无记行的范畴。人活着就会不断产生言和行,有些言和行将会对外界产生好的或坏的作用,因此你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根据人的需要迅速发展,甚至创造出许多新的需求,也带来了许多副作用,形成人们不幸福的新来源。例如,好吃的东西吃到肚子胀能怪好吃的东西吗?电脑游戏玩到腰酸背疼又没有人逼你。许多东西有了成瘾现象,这在过去是很少的。只要成瘾,就相当于心理出现残疾,需要依托一个心理拐棍,离了拐棍就无法正常生活了。例如,抽烟使烟成了不能离开的拐棍,宠物成为心理慰藉的拐棍等等。如果心理拐棍对人造成无法恢复或产生连锁反应的危害时,就应该想法克制了。有时候,宠物成了人们的感情黑洞,奢侈品成了人们的财富黑洞。

从现实生活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成为我们的痛苦来源:

1.现实和梦想的差距是我们痛苦的根本来源。人总是从完美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自己的心中有一个理想世界,然而现实的世界总是有让人无法接受的瑕疵,这种瑕疵只是相对于人的内心而存在的,这个世界本身并不是为了我们的内心而存在的,你快乐你痛苦或者你死了或你活着,它都全然不顾。有人在极度痛苦时可能会喊出“苍天啊”!然而,茫茫苍天并不会有任何意思来回应你,你的人生只能靠你自己行走。

2.人生痛苦的根源是选择,选择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自己一直不愿意说出口的最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人们在选择时会有对错,就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很大的影响。“选择成就了你自己。”有的人很幸运,一直有一个智者在做自己的引路人,有些人则靠大量阅读,从前人的经验中汲取营养,从而体悟出自己的人生道路应该怎么走。这里特别强调一下人物传记的阅读,会给人以人生道路如何走的真正启迪。人们在面临选择时往往会有困惑,这时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会帮助你拔开眼前的迷雾,向着远处的微光前行,远方的目标才是你一生的追求。

3.人生痛苦的根源在于追求完美, 如果能平静地接受缺憾,生活反而变得简单而平淡。有的人认为自己长得没能倾国倾城,或富得不能比上一个国家,就感到不幸福,一生当中总感到存在遗憾,因为人的内心愿望只要活着将永远在发芽!有人说,幸福的来源就是:接受眼前的一切,并从中发掘出“完美”因素。这样,马上就会感到某种幸福感。

4.人生痛苦的根源是心灵的迷茫。心灵的迷茫是因为未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之所以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又在于自己未能发现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种种痛苦的根源其实就是我们所处的环境缺失太多的“真知”、“真爱”、“真善”、“真美”的养料,所结出的“苦果”是对一颗不愿求真、爱真、坚持真的心的无情警醒和回馈!各人自有各自痛苦的根源,有相同痛苦根源的人就有更好的默契,因为都知道什么会让对方觉得“痛苦”。

综上所观,人生不幸及痛苦的最本质的根源就是无法做到永远幸福,就象不存在永动机一样。常言道:“世事无常。”纵观人的一生,存在着无数多的变量,可以说时时都在发生着变化,健康、工作、事业、情感,甚至于生命。我们看到,有的人今天还活的好好的,明天就离开了人世;曾经活力四射的人,忽然间倒在了病床上;曾经相亲相爱海誓山盟的情侣,很快变得冷漠,甚至反目成仇。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事很多。例如突然遭遇失业,无

端飞来横祸,青春美丽不再等等,经常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难题;但是,大多数人总是不能接受这种变化,执着于过去美好的感情或境遇,深陷痛苦,不能自拔。

许多被失恋折磨得痛不欲生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灵的创伤都渐渐被抚平,并重新找到了梦中情人,享受到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对无法放下的人算是一种启发。一个失恋者找到一个和尚倾诉他的心事。他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和尚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他说:“这些事和人我就偏偏放不下。”和尚让他拿着一个茶杯,然后就往里面倒热水,一直倒到水溢出来。失恋者被烫到马上松开了手。和尚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耐心等待,放下就是快乐,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幸福的未来还在前方等着我们去创造。

六、宗教中的精神幸福

谈到人生幸福总是要和宗教联系在一起,因为宗教永恒的主题是在精神层面上研究如何获得人生的幸福。人为什么要有宗教信仰?为什么没有宗教信仰就会心灵空虚?宗教信仰9,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义等),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

1.信仰是存在力量的。

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到了天堂,就可以得到安慰,就可以因此而得益。这就是宗教具有实际意义的方面。宗教仪式有时也是人们对极度痛苦或其它复杂心情的舒解,会认为这样做心里会好受些。向自己的神或上帝祈祷,至少可以得到心理上的片刻安宁。换句话说,我们用宗教来安慰自己,也是没有办法的最后办法!因为在人的内心世界里,总是存在着不确定性及未知的东西,我们都让神来为自己担当。

任何一种宗教信仰无一例外都是为了解决人的终极关怀问题。人自从有了自我意识以后,思索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我是谁?”“我是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当现实给不出答案时,人们就会求助于宗教信仰。因为死对于人来讲是最大的恐惧,中国也有“千古艰难唯一死”的说法。如何坦然面对死亡,宗教信仰给出自己的安慰办法。这就是人为什么要有宗教信仰。

不同宗教信仰给出不同的办法。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下来就带有“原罪”,如果你信仰上帝,按照上帝的意愿行事,就可以赎罪,死后到天堂。中国的道教则主张通过修炼,达到不死。佛教主张,死对人是苦,人生也是苦,只有涅磐才是最大的乐,涅磐是指以贪、嗔、痴以及以经验为根据的我已经灭尽,达到了寂静、安稳和常在的境界。实现涅磐可以脱离生死轮回之苦。信仰佛教不是为了下辈子过的好一点,而是要脱离生死轮回之苦。伊斯兰教主张后世说,经过真主审判后,人可以从朽骨复生。

当今世界的主要宗教,佛教、犹太教、基督教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伊斯兰教有近一千四百年的历史,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据国外有关统计,现在世界上,基督教徒约二十亿,穆斯林约十二亿,佛教徒约三亿六千万,印度教徒约八亿,犹太教徒一千四百万,新兴宗教的信奉者约一亿多,加上其他各种宗教的信奉者,世界六十一亿人口中约百分之八十的人信仰宗教。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运动的规律性认识大大提高,对宗教现象的认识也大大深化了。社会发展的剧烈变化,人们在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空虚等境况,贫困、疾病、灾害、犯罪、动荡、

战争带来的社会不安和苦难,以及生命和宇宙中还存在的许多尚未作出科学解释的现象,都成为促使人们到宗教中寻求精神依托的原因。

2.宗教是人类某些需求的替代品或心灵慰藉。10

在科学和人类其他智能足以解释世界万物之前,宗教也许会一直存在。本来,世上一定会有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没有人能回答为什么雷电击中的是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生命中更有许多事情是难以操纵的,比如谁也摆脱不了死亡。作为没有办法的最后办法,人们便乐意让一种高于自己的超凡力量,即神或上帝,作为世界终极答案存在着并安排着一切。

人类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好奇心、解释欲与操控愿望常常可能指向同一个结果,即宗教的产生。宗教的历程典型地印证了人类精神活动的双重性:在各种负面、消极的现象背后,我们的确看到了宗教对于引导敬畏心、鼓励自省与自律、传播道德感、培养慈善情怀等方面的突出功用。宗教使人们的心灵找到了可以感受到安宁幸福的家园。

3.信仰上帝或诸神和幸福之间有一种积极的关系。

宗教能够提高幸福水平可能涉及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教堂参与是社会支持的一个重要来源。尤其对那些已经失去其他形式支持的人来说,诸如老年人和鳏寡者,宗教活动以及他们感受到的那种共融与交谈能够给他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替代式的安慰。二是宗教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解释性框架”,这种框架能够为生活输入意义与目标。这种与上帝的亲密感受以及对来世的信仰都能给人提供一种存在确定性,也是幸福的一个重要源泉。三是信仰宗教的人们能更好地面对那些不利情形。当某个不幸事件被认为是上帝的意旨时,那么这个不幸事件就能更容易被克服。四是从整体上来说,教会成员具有较好的健康,主要是因为他们行为妥当:他们喝酒少、抽烟少、滥交的性行为少。因此,他们会活得更长。四是宗教有利于解除人对死亡的恐惧。由于宗教普遍具有生死轮回说,使得信徒们不容易产生“人生虚无主义”和对自己死亡的恐惧和对亲人死亡的沮丧。

宗教的礼拜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例如在基督教,开始时牧师会让前后左右互不认识的教众相互问候,并介绍相互的情况。然后唱诗班会演奏和演唱如同仙乐一般的圣诗。接下来神父会带领大家一起祈祷,通常是为如正在受难的人民,或在洪灾、地震或诸如此类的受难的人乞福。然后神父会宣讲基督教的教义。神职人员会给每人一块面包和一杯红酒,象征耶酥的肉体和血液,大家一起吃下。还有带领大家一起朗读圣经的重要段落。神职人员会传递一个捐款口袋,大家自愿捐款。最后在仙乐一般的圣歌中结束。结束后,教堂会安排各种点心和咖啡茶水等,大家可以边吃边聊。参加礼拜活动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还可以听到神父的心理安慰。很多教徒是十分虔诚的,祈祷时单膝跪地。

也许这里面也有着一些因果关系:越是幸福的人越虔诚。在那些宗教扮演重要社会角色以及进教堂被视为积极价值的国家和地区,这种情况越发明显。我们的幸福和我们的人生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对于一些确定的因素,我们不会求助于神灵,例如饿了,我们会去吃饭,不会坐在原地祈求上帝让自己饱吧。但对于我们是否一直有食物,由于会存在不确定性,我们会求助神灵保佑我们不能失业,不能失去生活的来源。人们针对自己没有把握的方面会求助神灵,以求自己的神灵会代劳自己不确定的事及没有把握的其它一切事,例如学生去求神保佑自己能考上大学,虽然自己努力学习了,但还是没有完全的把握。一个人要在确定的因素方面努力,同时把其它不确定的因素及未知的事物交由自己心中的神或上帝去保佑你吧!你的心从此也就安定下来了,你的焦虑也就减少了,你的幸福感也就增强了。

第二讲追求幸福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幸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获得成功。幸福是人的需要满足时的一种愉悦的感觉。通过自己的努力使需要得到满足即意味着成功,成功就是实现自己的梦想。人有梦想,生活才有强大的牵引力。物质性及客观性在人的幸福感中起到基础性的重要作用。人自身的生理构造使他有了固定的偏好,其它动物也一样,羊喜欢吃草,你给他吃肉,它不会有幸福感;老虎要吃肉,你告诉他要艰苦朴素,改吃草,它也不会有幸福感,人也一样。有些学说或宗教往往更注重人们的精神性,往往把人们追求成功说成没有意义。然而,失去物质基础将使幸福无法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各阶段在追求幸福方面会面临不同的主要问题及不同的侧重点。最后,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人生的死亡终极问题。

一、如何成功的问题

王国维讲到,古今成大事者必经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事业初始的状态,前面还没有确定的方向,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事业方向已经尘埃落定,这时经常会有一种择一的、固执的、终身无悔的精神,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里说的是顿悟。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苦苦寻求,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这时人生达到了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境界,获得了智慧。

有“台湾经营之神”之称的王永庆11,于2008年10月15日辞世,这位92岁的老人,是台湾最富传奇色彩的创业家和企业家,他的故事历久不衰,研究王永庆管理之道的书,在台湾已超过20本,而且多数都登上了畅销榜。许多老板拿他作为学习的模板,让公司员工读这些书并讨论交流:许多父母则以他作为鼓励小孩的榜样。对每一位有志创业的人而言,这位经营之神留下的遗产非常有益,可以归纳为四点。

1.坚持。从小学毕业到米店当学徒开始,一直到过世前一天,王永庆工作了80年,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工作。刚开始,他得去告诉别人他要做什么,以及教会下面的人怎么做。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下来,他不用去做这些事了,他底下的人会去教新来的人。事业因此越做越大,一路从石化跨入汽车、电子和医疗产业。而外面的人慢慢也懂了,一看到王永庆和他的企业,就知道他们肯定是玩真的。要把一件事情做久,就要有好的身体。他晚上极少应酬,通常9点就上床睡觉,数十年如一日。这种近乎傻劲的功夫,所有人都很尊敬,但每个人都很难做到。创业不缺聪明,最缺决心和看准了就一条道走到底的勇气。

2.方法。王永庆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不厌其烦、永无止境地追求更合理的工作方法,建立流程和制度。要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很简单,但要回答“为什么是”和“为什么不是”就很困难,因为必须有事实和数据,才能得出答案;如果没有事实和数据,就要去搜集和分析,才能回答。正如“真理越辩越明”,通过“为什么”一路追问下去,总会触及事物的核心部分,而搜集、分析事实与数据的过程,也是建立工作方法的过程。这是改善先前工作方法的过程。这是王永庆的工作逻辑:不断在流程上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

一点一滴找出死角,不断精进,并以白纸黑字记录,最后变成厚厚一本“标准作业流程”。每个工作者都要遵守,并有义务继续完善它。

3.专注。王永庆多年来一直赚钱,但只赚自己“懂”的钱。王永庆曾因人情因素投资做芯片的台积电,那是台积电刚成立之时。但一有机会,他马上就把股份卖掉。后来台积电上市后股价大涨,有人问王永庆是否觉得可惜,他很果断地说“不”,因为他不懂这个行业,这不是他该赚的钱。几十年专注于石化行业,王永庆对整个产业非常熟悉。台湾油品市场开放、民营业者加入之后,以炼油为主要业务的台塑石化很快就成为新的金母鸡,获利不比台积电差,而且加油站业务也直追原有的老大哥中油。该你赚的,终究会来,只要你准备好了。

4.厚道。在王永庆的企业工作,强度和压力很大,但是离职率却不高。没见过王永庆裁员,企业不景气时他会更严格地要求员工控制成本,而不是以减少人力来降低成本。通货膨胀厉害时,他还主动给员工发奖金,虽然金额不高,但心意到了。当年资助王永庆到日本学习塑料花的那位前辈,王永庆后来一直帮忙照顾他后人。王永庆还热心公益,经常捐钱帮助老人做健康检查,为有听力障碍的小孩佩戴助听器等,本着“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心态回馈社会。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王永庆率先捐出相当于1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和物资。

一位创业者,能把事业做成,照顾好底下的员工和家庭,就已算成功;如果能进一步照顾往来的客户、供货商以及他们的家庭,那是更上一层楼;如果最终能形成一套价值体系和工作方法,造福他所在的社会,并且将影响持续,那就达到了企业家的最高层次了。

从以上王永庆的事例可以看出:坚持、方法、专注及厚道是成功的四大要素,如果把坚持和专注合并一处,即坚持数年专注于某一领域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很多人做不到,主要是因为前进的道路上诱惑太多,而人的本性很难抵御各种诱惑,最后大部分人的一生往往是一事无成空悲叹。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有许多人不能成功,也可以归结为六点:

1.不专注。很多人一辈子往往东干干西干干,注意力始终集中不起来,总是不知道应该干什么。上学时稀里糊涂,上班时七混八混,兴趣极其广泛,同时又非常不着边际。小时候你问他长大想干什么,他会说不清楚或者没想好,长大后他会说过一天算一天,对未来也没有什么打算;有些企业什么时兴搞什么,今天搞这个产业,明天又换另一个产业,毫无人才储备及技术储备。到头来什么也搞不好,就像一个人花几年时间写书法,如果一直练一个字体,肯定比每年练不同字体,其成就要大得多。

2.不勤奋。有一个顺口溜被各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广为流传:“每日一访,就地阵亡;每日两访,摇摇晃晃;每日三访,才算正常;每日四访,有车有房;每日五访,黄金万两;每日六访,走向辉煌。”这就说明了成功的唯一条件,勤奋。勤动脚、勤动口、勤动脑,不停顿地拜访。很多年轻人都希望能找到少干活多拿钱的工作,或在工作中吊儿郎当,尽量地少干活而不是抢着干活,觉得多干活是傻子,久而久之养成懒汉的习惯,这样的人除非天上掉馅饼,否则成功或成功的机会怎么轮到他(她)?

3.不得法。有些人很想把事情干好,但没有好的方法。父母教育小孩,不会教他方法,而是一声吼:“看书去!就知道玩,揍死你!”小孩瞪大眼睛,盯着桌上的书,一脸茫然。他不知道学习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上课应记笔记以保证专注听讲,回家认真做作业以达到消化刚学的知识,考试前要有计划以合理安排复习进度。企业是一架具有一定效率的赚钱机器,企业的发展则要遵循相关的运行规律,瞎搞或者想当然地去搞最终是要垮掉的。

4.不坚持。人们为什么不坚持,主要因为干成干好任何一件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越到最后越难,结果这山望着那山高,每件事都是半途而废又是从头开始。一年得到20%的收益率不难,如果能坚持下去,就能成为世界富豪,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不能如愿呢?因为他们没有耐心,没有毅力,坚持不下去。有些人恋爱不成功也是因为不能坚持的缘故。有人说女人经不住第四次求爱,虽然说的有些绝对,但是问问你自己,你有过第四次向同一个女孩求爱的经历吗?

5.无预见。理论的指导可以带来预见性,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勤于总结。有的人注重眼前利益,注重当前感受,而不能听取别人意见,所谓“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对于未来要有应急预案,在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要果断决策,及时调整,使之不会影响全局。例如,有的企业从老厂区搬迁至开发区,就在老厂区搞起了房地产开发,希望也能在这方面取得很大收益。由于人才缺乏及经验缺乏,房型市场定位不准确,成本管理不熟悉,最后反而严重占用资金、时间及精力。又总是寄希望未来情况会好些,不舍得及时将项目转让,结果白白浪费几年主业发展的最佳时光。

6.不厚道。一个人在得利时,要看他是否同时给其他人、集体和社会带来好处;公司在得利的同时,是否同时给国家和社会也带来实惠;公司的发展要给员工带来利益与“善行”的提高。看看许多贪官及富豪的落马,主要是在巧取豪夺,有些虽然做些公益事业或慈善行为,但经常克扣员工工资福利或偷税漏税,对社会的索取远远大于给予。这样的人迟早要出事,因为你没有为社会增加什么却不断地摄取,公共利益或别人的利益不断被损害,久而久之就被人看出来了,即“出来在江湖上混,总有一天是要还的。”

二、人生阶段的主要问题

人生分为青少年、中年和老年三个阶段,碰到的主要问题各有不同,一般说来,青少年碰到的主要是如何减轻压力问题;中年主要是如何消除烦恼;老年主要是如何消除孤独。

(一)如何减轻压力

青少年碰到的压力主要来自学习、就业、工作及婚姻等方面。人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应付未来压力的素质和能力,人往往生来就有一些依托,例如家庭背景、自身生理条件等,也使人在人生的起点上就有很大不同,不过起点低的人也不要气馁,时运变化,家庭背景、自身生理条件好并不一定就带来一生幸福,有时却会是一场劫难。帝王家的自相残杀、末代皇帝的悲凉下场以及红颜薄命的幽怨结局等历史上的一幕幕无不让人感叹:“为什么会这样!”学习、磨炼等后天的努力往往能成为扼住命运喉咙的坚定的手,将会带来绽放绚丽的生命之花。

首先是工作。找不到工作发愁,有了工作也愁。没有工作经验,大公司不要,只好去些没名没姓的小企业,可是小地方权益又得不到保障,找到好工作需要能力加关系,外带需要一些运气。在单位里不是今天减薪,就是明天内部调整,再不就是人际关系混乱,从而会感叹“男怕入错行”。现在有关找工作及职场上的书多如牛毛,在此就不多说了。

其次是感情。现在剩男剩女越来越多,虽然自身条件优越,但人人都很自我,谁也不愿迁就别人,于是越嫁不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就越大。单身发愁,成双成对也发愁。不是感情有问题,而是房子有问题。房价太高,买不起房子。有房子的没有女朋友或男朋友,有朋友的没房子,都让人感觉生活真不容易。

最后,“相爱简单,相处太难”。罗密欧和朱丽叶如果没有一起死掉,他们能幸福地相爱一辈子吗?还是会像奥塞罗12一样,在嫉妒、诡计和和谗言的蚕食中,走向灭亡?生活在一起的人由于各种原因要闹离婚。现在城市里的离婚率比较高,主要原因还是双方沟通较少,还有是一方经济情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外界更多的诱惑。你可能看到,很少有狗嫌弃主人而另寻他主,在这方面人不如狗,但希望对方像狗一样忠诚。人是在一个竞争的环境里,甚至在爱情方面也存在着竞争,结婚证只是捍卫爱情的一道防线,但并不是一道其他竞争者攻克不破的防线。作家罗石贤说:“婚姻就象鞋子,有的光鲜靓丽,却未必合脚;有的貌似

第一讲 情绪、情商和情绪管理 知识点

第一讲情绪、情商和情绪管理 一、情绪 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反应。 情绪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反应。情绪一般可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 人的基本情绪主要有:快乐、温情、惊奇、悲伤、厌恶、愤怒、恐惧、轻蔑、羞愧等。情绪与情绪化的区别: 可控的喜怒哀乐叫情绪,是正常的! 不可控的喜怒哀乐叫情绪化,是不正常的! 情绪的作用: 1.情绪是心灵启示。 2.情绪是生活动力。 3.情绪是人生色彩。 4.情绪是催化剂。 常见的情绪困扰:焦虑、抑郁、恐惧、愤怒 主要的负面情绪:自卑、嫉妒、悲观 二、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1.情绪影响幸福指数。 2.情绪影响人的心理。 3.情感、情绪、情商关系密切。 4.做自己的情绪调节师

散散步,用繁忙工作转换 5.不做情绪的奴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是靠智商,80%是凭借情商获得的。 三、情商 情商是测定和描述人的“情绪情感”的一个指标,具体包括情绪的自控性、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承受力、自我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等。 非常聪明不等于成功 智商高未必能够获得成功与幸福 情商的基本内容: 自我觉察力、情绪管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体察他人情绪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情商内涵: 了解自身情绪、处理自身情绪、自我激励、了解他人情绪、良好人际关系 自我激励能力: 自我激励是指引和推动自己去达到目的的能力。(罗森塔尔实验) 情商(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情商的本质:品行和智慧修养的结晶。 四、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有哪些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有哪些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有哪些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有故事的汉字》 《有故事的汉字》是一套帮助儿童认识汉字、学习汉字的优秀读物。《有故事的汉字》通过讲述汉字背后的故事,引领你探寻汉字的起源,了解汉字的演变,让你彻底弄清汉字的前世今生,轻轻松松学好汉字。 推荐理由 作者以生动而又不失严谨的笔触向小朋友们讲述每个偏旁、部首的意象和代表事物,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汉字,在每个汉字的后面作者精选了有代表性的传统国学故事,为孩子们丰富国学根基、涵养心性添砖加瓦。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弟子规》 ——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 约1100字,是一整套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弟子规》是教育小朋友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尊敬师长、和别人平等相处,懂礼貌、讲信用等,而这些是一个人和社会接轨的通行证,直接奠定孩子幸福人生的基础。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三字经》 ——中国文化史纲 约1100字,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选入《儿

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发行和推荐。《三字经》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学了《三字经》,就等于将中国文化史纲记在脑子里了,对孩子的升学考试和文化修养都有极大帮助!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千字文》 ——童蒙识字教材首选 由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编成的一篇韵文,最好的童蒙识字教材。词藻华丽,语言优美,且脉络清晰,熔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知识于一炉。学完《千字文》,孩子就可以轻松开始阅读,及早养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及探究式学习习惯。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论语》 ——中国人的“圣经” 约16000字,共498章,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它形象、生动地教会我们人生永恒的法则,从小熟读《论语》可以使人洞察人性,了悟人生,一个人无论是经商、从政,还是企业管理,甚至生活中看人识人、选择朋友等等,都能从《论语》中得到巨大启发,教会一个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老子》 ——中国人的智谋奇书 约5000字,是中国人的智谋奇书,众所周知的《孙子兵法》,就是出自《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智慧可以运用到工作、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就将《老子》的思想运用到研究领域;企业家张瑞敏则运用《老子》;从小熟读《老子》,领悟《老子》,可以使人智慧超群,卓尔不凡。

书香熏染人生

书香熏染人生 牛晓霞 最喜欢新书翻开来,淡淡的墨香,它会吸引我探寻书中的奥秘,领略书境中的美妙与欢乐。古往今来,人们对“书”的赞美之词举不胜举,从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到苏轼的“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更有宋真宗赵恒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足以见得古人对书的钟情。也许是与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我更深信这几句: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对于我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来说,至少在我小的时候,读书曾使我的生活不会单调和乏味。小时候就喜欢书,脏的,旧的,借的,买的,读起来都是如饥似渴。看着别人手里的小人书,总是垂涎,有幸借到后又总是爱不释手。也许就是这种想要又得不到的遗憾,让我对书有着特殊的情愫。记不得家里什么时候有的电视,但是记得很清楚的是,珍藏在电视柜里的那些小人书,那些有些破烂却又保存完好的故事书,科普书;初中时学习物理,化学,遇到难懂的问题,总喜欢阅读课外书钻研,探究,当寻求到解题方法,茅塞顿开时,那种开心不是难题解开的释然,而是自己努力的成就感。想想正是读书赋予了我才识与智慧,给我信念与力量,让我懂得自己将要走出怎样的人生。 大多数的农村孩子,父母可能都会这样教导:好好学习,多看书,考上大学,将来不用在农村种地,干活,当一辈子农民。或许与父母不厌其烦的教导有关,我发奋读书,走出农村,过上了一种与儿时伙伴不一样的生活。其实真的与读书有极大的关系,读书让我能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帮助我走出了自我的狭小,关照更广阔的生活。用它特有的香气吸引我勇往直前! 如今,我有了一份稳定且热爱的工作,闲暇之余,总爱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感受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体验世事变迁的酸楚和无奈,或甘苦,或悲喜,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读书不是为了考取功名利禄,不是为了变换一种生活状态时,我和书便拥有了一份简单的快乐。

幸福人生内训课程

幸福人生内训课程大纲(1阶段) 一、老师开场 自我介绍及课程价值介绍:因为合一!所以幸福!也就是通过合一智慧,清除我们心灵花园中的杂草和垃圾,然后播下幸福的种子,让幸福的花儿在心中尽情地绽放。 二、开场破冰 1、教问好、鼓掌\点头、微笑、确认说“YES”及做高手训练; 2、课程安排介绍:体验式、教练式、封闭式; 3、抗干扰测试,1+1=3,抓老鼠 4、心态、心境、心能的三个层面,做手指变长的体验。 5、体验学习的四个要素:全然、放下、觉察、观照。 6、犹太人的文化传统:一、用今天的付出去换取明天的幸福;二、尊重教育的价值。 三、合一智慧 1、什么是合一:那就是:通过爱,接近“一”。 《易经》的泰卦,说的就是这个“一”的境界。而“一”是最大的母亲,宇宙万物皆源于“一”。如果我们人能得“一”,就是得道的圣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样东西,最容易让我们接近它,那就是爱。爱是普通人进入“一”的方便途径。那个“一”的场是泰,是通,把人的心灵、肉体的气脉都打通,在爱中就可以走入“一”的神性之门。“一”的境界是生命的核心。 当你懂得爱时,“你”个人就存在,只有爱存在。要变成那个爱! 合一有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内在合一。也就是我们首先要爱自己,老子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思是“重视自己超过重视天下,爱护自己超过爱护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而我们在生活担当着许多的角色。就象你是某某人的儿子、父亲、丈夫、妻子、朋友、雇员,因为有这么多的属性,我们内心经常会有不同的对话。有许多的分裂与冲突。这个对话与冲突随时可能上演。因此我们想时常保持一份觉察,当这些对话与冲突对我们的内心有影响时,我们要及时关掉这个对话。这就是合一,内在的合一。 在更高的层面,你会发现你和你的父亲是一体的,你和你的母亲是一体的,你和你的丈夫是一体的,你和你的朋友是一体的,那就是更高层面的合一。还要更高的层面,你会发现你和狗是一体的,你和蚂蚁是一体的,你和猫是一体的,你和狮子是一体的。再更高的层面,你发现你和所有的植物,周围的环境是一体的。再更高的层面,你和宇宙是一体的。再更高的层面,你发现你和神是一体的,事实上你就是神。这就是终极合一。 2、什么是智慧: 智慧不是世俗意义上的聪明,是一种看破本质,化解难题的能力。智慧是人生的夜明灯,照亮黑暗,驱散恐惧,消除烦恼,带来自由快乐。智慧是一种深邃的洞察力,通过深入地观察,了解了内心世界的真正本质,使人有能力打破迷惑的心态,透过深入地了悟,得到智慧,内心自然而然达到明澈的境界,得到安详与和平。 合一智慧就是通过爱,得到“一”的智慧,它不是宗教,它只是很清晰地描述了如何运用爱让我们合一,而创造全新的生命; 3、调整好你与父母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第一位的。那么,从技术层面来讲是怎样的呢,所有的关系反映了你与父母的关系。因此,你们会完完全全地反射出你与你父母之间的发生的事情。现在,你与家人,朋友,以及

智慧女性.书香家庭征文

“智慧女性.书香家庭”征文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使孩子养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兴趣和习惯,那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型家庭氛围,是我们家长应尽的责任。 我的孩子任雨蒙平时在家里很喜欢看书,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比较注意引导和鼓励孩子阅读好的书籍。孩子喜欢看童话或历史方面的书籍,我们给她订阅了《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一千零一夜》等书籍。孩子特别喜欢历史和童话方面的书籍,我们就经常带着她上书店买这类的书籍。比如《格林童话》、《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等等……孩子不但喜欢自己看,而且还愿意把她读到的历史知识讲给我们听。在讲的过程中,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让我们回答。由于我们历史知识比较欠缺,经常被她问的答不上来。于是我们就会查阅书籍或上网来回答她的问题。有时我们也会就着她的话题问她时,回答上来时她就很兴奋,不会的时候,她就会进一步去查阅资料,当书籍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时,她就会上网查阅有关中外历史和地理方面的一些内容,当她掌握的知识比我们多时,她的成就感就更激发了她这方面的兴趣。 除了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我们还为孩子订阅《演讲与口才》、《中学生学习报》等报刊杂志。现在家里书房里堆满了孩子多年来阅读过的书和杂志等。这对她来说是莫大的的精神食粮。 书中自有言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以书相伴,人生就会有很大不同。我家虽然称不上藏书万千,但都有阅读的好习惯。妈妈经常说:“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他的生活就会多一份乐趣,情感就会多一份高尚,成长就会多一份睿智,人生就会多一份精彩。” 健康女性?幸福中国 我健康、我充实、我快乐、我幸福 幸福是什么?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幸福的感受却不象词典里解释的那样简单。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还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感动。具体的说,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幸福。教师的幸福是桃李满天下,医生的幸福是天下无疾,农民的幸福是五谷丰登,对那些疾病缠身的人来说,健康就是快乐,健康就是幸福;对那些饥饿者来说,温饱就是最大的满足和快乐;对那些身陷囹圄的人来说,自由就是幸福,就是快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幸福的事,只不过不同年龄,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感受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幸福似乎不是一个可简单定义的基本词汇,而是一个集合性概念,表达的是人们多元化的感受。 那么,幸福到底在哪里?究竟怎样才幸福?作为一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女教师,幸福就是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 因为健康,我们享受着生存的权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活着,我们还有权利去享受存在,享受阳光,享受生活,享受着美好的一切。白云悠然,小草青黄,群鸟飞翔,鱼虾游弋,清新空气,美丽原野……活着真好,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经历风雨与沧桑后的淡然与洒脱,当然,更是一种幸福。所以,我们要简单地活着,淡淡的欲望,浅浅的幸福,深深地感恩,不为名利,立足于三尺讲台…… 因为健康,我热爱生活,热爱教育事业。我也知道教育非一日之功。让我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的,是学习。当我从更多的书籍中获得营养,从更多的智者那里获得启示,从更多教育名家的经验中获得灵感,从教育科研中获得后劲,我明白了教育若水,需要滋养、渗透,需要细水长流。近年来,我个人的网上图书馆还收藏了一千六百篇学习文章,所作的学习札记、记录等五万万字,这些使我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最重要的是,学习给了我智慧,让我在书香浸染中获得了阳光的心态,幸福的感悟,诗意的底蕴,花开的情怀。因为健康,

(情绪管理)情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最全版

(情绪管理)情商与大学生 心理健康

第四章情商和大学生心理健康 壹、章节名称及学时分配 二、授课类别: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1、理解掌握情商的概念; 2、情商和智商等的关系; 3、了解掌握大学生常见的各种情商问题及应对办法; 4、理解且掌握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情商。 四、教学重、难点:情商内涵的理解、大学生情商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 六、教学组织和设计 1、教学过程的组织:列举的实验和实例,深入浅出地把学生带入对情商的理解中,激发学生对情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本章的重难点有较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中特别注重学生体会情商的意义及如何管理情绪。 2、讨论、练习、作业的布置和安排: 作业:结合自己,谈谈大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情商。 要求:要有个人的观点;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增加信息量;字数在800字之上;1周完成,严格收交作业时间;壹律用作业本,不收单页纸作业;严禁抄袭,凡出现相同作业均以0分计算。

3、教具、挂图、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七、教学内容: 第壹节情商概述 壹、什么是情商 事例引入: 这是在蒙巴尔大桥上发生的惨烈的壹幕: 壹个30岁左右的男子快速越过桥上的护栏,纵身跃入距桥35米高的蒙巴尔河。 这自然不是明尼苏达州体育局常规的跳水训练。当天晚上的电视新闻节目,第二天的大小报纸,到处都是该事件长篇累牍的报道。 据报道,该男子名叫伊顿,是壹名博士,3年前从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毕业,壹直在壹家不知名的企业工作。在3年多的时间里,老板和所有的同事竟然对他没有太深的印象,只知道他孤僻、冷漠,除了工作从不和人交往。而且,他的职位也很壹般:壹位普通的管理人员。 媒体不厌其烦地走访了伊顿的母校,令人们难以置信的是,伊顿在校时表现十分优异,而且,他和他的导师同是数项重要研究成果的拥有者。 类似的事件在美国已发生多起,许多人为此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些优秀的学生在走入社会后,怎么会作出如此轻率的举动呢?他们理应成为壹个优秀的成功者,他们非但没有,反而虚掷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当下,在我们身边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我在校时成绩是那样优秀,但当下,我却找不到壹份好工作。你能告诉我,决定我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我只想过上平静幸福的生活,可我总是陷在痛苦和忧思之中,我该怎么办?” “我的第三任妻子仍不能带给我美满的婚姻生活,我仍要结第四次婚吗?”

传承崇实文化 奠基幸福人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18101554.html, 传承崇实文化奠基幸福人生 作者:范希望冯丽 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17年第02期 题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取之不尽的营养源泉之一,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学校文化会具有永恒价值,彰显出学校办学品位。城区一小正是汲取学校历史上崇实学堂的内涵,提炼出“尚德崇实、知行致远”的文化精神,成为学校办学旗帜。 清光绪十五年,时名孝义厅的柞水县治开办了一所官办学堂——崇实学堂,讲求做人品正,做事踏实,讲究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实学传统。崇实学堂几经变迁,最终定名为柞水县城关小学,2016年9月更名为柞水县城区第一小学。 百余年来,城小汲取“崇实”精髓,弘扬“崇实”精神,把准时代发展需求和教育改革的要求,一步一步丰富着“崇实”的文化内涵,崇实文化在淬炼百年之后,积淀成为“尚德崇实、知行致远”的文化精神,在“崇实做人、崇实学习、崇实健体、崇实特长、崇实实践”五个方面落实,回答了城小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校园环境因文化活动有了生命力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部分,是学校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学生会在审美、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诸方面无形中受到环境熏陶和感染。城小不仅重视校园环境硬件建设,还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校长程先照谈道。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先后投入1.5亿资金,建成了商洛市同类小学中第一个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运动场,第一个科普种植园,第一个室内篮球馆,第一个录播教室,第一个校园电视台。建成各类部室24个,其中馆藏图书7万余册。建成了多媒体教学、教学科研管理、电子备课、班班通为一体的校园网络系统,实现了数字化教学与交互式教学相统一。建成“勤实楼”“博实楼”“智实楼”“学实楼”,墙壁上张贴的“崇实”诗句名言,让学生随处都可以受到学校文化的熏陶。 城小每学年都会更换一小时大课间活动内容,做到“年级有项目、班级有特色”。排演了千人功夫扇、百人花棍舞、百人拉拉操等大中型团体特色节目,成立了以“三大球”为主的球类、棋类、体操类训练队10余个,体育社团活动常抓不懈。学校定期举行一年两次小型运动会,两年一届综合运动会,保证每个学生都掌握两项体育技能。2016年该校两名男同学参加了商 洛市青少年运动会,包揽了男子乒乓球单双打冠亚军。2016年6月学校获“全国足球示范学校”称号。 学校开设了写字、书法课,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通过汉字书写大赛、汉字听写大赛,提高了学生的汉语水平。

《阳光心态与幸福人生》之学习心得

《阳光心态与幸福人生》学习心得 昨天,我听了彭兴顺教授的《阳光心态与幸福人生》的讲座,听后我心中有很多感慨。 彭兴顺教授说:“做幸福的教师就是要学会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要学会阳光思考,要学会人际交往,要学会开心工作,也要学会开心生活。”我非常赞同彭教授的这段话。 人活着不是为了痛苦,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目标。什么是幸福呢?幸福是一种态度,幸福感不是来自生活经历本身,而是来自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境遇都给了我们一个积极应对或消极应对的机会,正是我们选择的应对方式决定了在事情结束后,我们所感受到的幸福和不幸福的程度。 教师要给学生以幸福,自己首先应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如何提高我们教师的幸福指数?靠政府、靠社会、更靠教师自己。我们教师也要能够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享受幸福。享受课堂的幸福,教师就应认同自己的职业,保持良好的心态,调整职业追求,改善心智模式,多沟通、多学习、多交流。真的需要:多一点纯洁,少一点污染;多一点包容,少一点刻薄;多一点淡定,少一点偏激;多一点大度,少一点小气;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生动,学生乐学、老师乐教,老师和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而乐此不疲,在

不知不觉中就下课了还意犹未尽。 彭教授提到的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包含多方面,学会阳光思考中劝慰我们要学会看到光明,学会良性对比,学会看到拥有,更要学会接纳残缺。学会人际交往中告诉我们要学会微笑,学会倾听,学会赞美,学会宽容,学会感恩。学会开心工作中劝慰我们要学会承受冷落,学会经历磨难,学会创新工作;还告诉我们要学会解放自己,珍爱自己,充实自己;会适当休闲,会知足,会放弃。 听完之后,我深刻的感觉到生活就是一门平衡得失的艺术,想做一名幸福的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幸福的人,然后我们才会幸福的生活,幸福的工作。伟大的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你的第一责任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使别人幸福。因此,生活工作中的各种抱怨,都应该让他随风而去。不能改变什么就要学会接受,上天很公平,他给每个人的一天时间都是24个小时,我们在这24小时里,痛苦多一点,幸福就会少一点,不是吗?但愿大家都能够坦然接受生命的缺口,走进幸福之门。 幸福应成为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我们要追求卓越,追求阳光心态,努力做幸福教师。

做书香女人 品智慧人生

做书香女人品智慧人生 很多女人都想成为富有魅力的人,能在他人心目中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在修炼魅力女人的路上,读书确实是一条非常实用有效的途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生活中的琐碎和辛劳,会磨灭女人的热情,让心情变得郁闷,目光变得短浅,只有读书,可以让女人变得明理、宽容和智慧。 《轻轻走向完美》是女作家毕淑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专门为女性朋友编写的一本关于对人生、爱情、家庭、事业心灵感悟的书籍。毕淑敏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女作家,仔细拜读她的这本书,心中涌起万千思绪,书中很多的故事,都能引起我的共鸣,正如这本书中所写:“我们的人生肯定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就像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完美的。完美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以,慢慢走向完美吧。”她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女性,在漫漫人生的旅途上,该如何认识自己、磨练自己、升华自己,从而使自己更加成熟和完美。 世上的女人千千万万,性格不同,秉性各异,有的活泼开朗,就像娇艳的玫瑰花;有的安静沉稳,就像素雅的茉莉花;还有的平凡普通,就像田野里盛开的野菊花……无论是生长在富庶的城市还是贫瘠的乡村,每个女人都应努力地生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色彩。女人的美,不仅仅是拥有亮丽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善良的品格、良好的修养和淡泊的心态,内外兼修才是真正的美,而读书就能修炼女人真正的美。读书,可以滋养女人的心灵,让她在心灵的后花园里忘记世俗的纷扰,留一片云淡风轻;可以丰富女人的阅历,让她的生活更充实,视野更开阔;可以提升女人的气质,让她更加自信和优雅,也更加完美。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话不假,淡淡的书香,可以熏陶出女人淡泊从容的气质,可以保持女人恒久不变的美丽。 一个在举手投足间、言谈笑语中散发出淡淡优雅,流露出镇定从容的女子,即使她没有青春靓丽的外形,窈窕婀娜的身姿,时尚前卫的服饰,但她是有魅力的。而在她身后,成为她魅力源泉的必定有一大摞甚至是满满一书柜的各色书籍。从书中,她汲取着新鲜又充足的养分,滋养着自己的心灵,增长了智慧和见地。正是这持之以恒的阅读,日积月累,无声地熏陶浸润,她如同一块被岁月打磨的

情绪管理与职场正能量

《情绪管理与职场正能量》课程大纲 课程目的与收获 情绪管理,就是用对的方法和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理解、放松自己的情绪。提高对情绪的自觉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不断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让自己始终充满正能量。 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职场中积极向上的心态与行为。本次课程以“情绪管理与职场正能量”为主线,运用引导技术、教练技术等启发互动式授课方法,重点引导青年员工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认识职场现实,明确职业目标,激发内在正能量,不断学习进步,提升工作绩效,实现人生价值;引导青年员工正确认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适应环境,管理情绪,驱除负能量,用积极共赢的心态,共建职场正能量。 课程时间 6课时(1天) 课程对象 青年员工 课程大纲 第一讲明确方向,激发内心正能量 一、角色意识,安分守己 二、职业意识,自我管理 三、认知自己,规划未来 四、想到做到,旱则资舟 五、学习进步,提升能力 第二讲积极心态,用正能量实现价值 一、找到琐碎平凡工作的意义 二、激发潜能,自我实现 三、瞄准目标,结果第一

四、工匠精神,持续精进 五、对标管理,追求卓越 第三讲管理情绪,用正能量驱除负能量 一、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 二、情绪的自我觉察 三、情绪的自我控制 四、洞察他人情绪 五、处理他人情绪 六、关注圈与影响圈:拒绝抱怨,始终正能量第四讲快乐工作,共建职场正能量 一、顺畅沟通,增强信任 二、尊重差异,合作共赢 三、换位思考,同理同心 四、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五、发现优点,真诚赞美 六、学会感谢,幸福人生 课程总结:正能量的自己,正能量的职场

《幸福人生系列课堂》幸福人生之自我管理篇

《幸福人生系列课堂》 价值雕刻模块:幸福人生之自我管理篇 员工职业素养提升修炼 【课程前言】 职业素养修炼,是每个职场人士的必修课。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获得职场辉煌的通行证,也是每个企业对员工的最起码要求。 职业素养的提升修炼应该进入到自我管理的水平,员工只有自觉主动的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礼仪等,才能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也成就企业。 本模块《幸福人生系列课堂》主要通过国学,尤其是经典国学读本《弟子规》的解读来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素养修炼的文化营养,同时也为职场人士提供圣贤的行为指南。 【课程对象】 企业中基层员工,企业新员工,所有职场人士 【课程时间】 1-2天 【课程大纲】 一、孝顺父母,增强使命 1、孝顺父母的四个阶段、五个层次 2、家中孝顺子,公司忠义男 3、弟子规中如何教导我们为人儿女 a、恭敬的对待父母的耳提面命 b、细心周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父母 c、游必有方,坚守正当的事业 d、勿以恶小而为之 e、顺其所好,去其所恶

f、端身正意,光耀门楣 g、爱憎不存于心,唯有孝不变 h、开导父母,劝谏父母的艺术 i、父母唯其疾之忧 j、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二、友爱兄弟,尊敬领导 1、长幼有序主要表现在礼仪为先 2、弟子规中的礼仪细则 a、兄弟如同事,和睦同事就是尊敬领导 b、同事之间不和睦无外乎两件事情:财物,言语 c、凡事要长者先,幼者后,长幼分明 d、及时准确的响应领导的工作安排 e、尊重名分,善于让功,懂得藏锥 f、一分恭敬,一分忠义 g、应答得体,声若和弦 h、领导如父母,同事如兄弟 三、谨慎为人,慎终如始 1、小心驶得万年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2、时间管理:一寸光阴一寸金 3、学会自理,养成好习惯,日常生活井井有条 4、支出符合身份,不盲目攀比,人敗败在一个奢字 5、醉酒乱性,大丈夫不为也 6、站有站相,坐有坐姿,文质彬彬 7、事缓则圆,事恭则成,事忙多错,事难则惧,事轻则敗

闻书香识女人读后感

《闻书香,识女人》读后感 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一本带着浓浓墨香的《闻书香,识女人》走进了我的视线,作者用其细腻的文笔,轻松幽默的笔风,深入浅出的与读者分享了一些故事,一些感悟,引起了我的深深共鸣。 读书,对我来说曾经只是一个经历。也就是真的在学校的时候叫做读书。那时候把读书当成了任务,而其实读的书除了课本外真的很少。工作了,为了生活锁事奔波,似乎更加忽略了书的存在。 随着对《闻书香,识女人》慢慢的品读,我又悄悄走进了久违的书的世界,重新体味着读书带给我的悸动。原来真正读书的女人从不会为不读书找借口,都用自己的心来读出每一个文字,将自己的心融入到文字里,故事里。 《厨房》中的新时代女人枝子,不甘心相夫教子,围着锅台的转的日子,走出围城,去打拼自己的世界。待到功成名就,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却厌倦了商场的尔虞我诈,厌倦了各种饭局上的强颜欢笑,食不甘味,怀念起了家中厨房的温暖灯光。作者的主旨是在诠释女人的核心还是在家庭,再能干、再强势的女人最向往的还是家带来的温馨。对于女性侧重于家庭,还是事业方面,虽然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不同。却也从一个小小的厨房反映出了中国现阶段许多女性的生活现状,引起了许多女性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社会分工各有不同,女强人、女学者、家庭主妇的角色都需要有人扮演,每个女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既不要因为传统观念的

影响束缚了手脚,也没有必要抛弃家庭去追求不切实际的梦想,多读书,勤思考,走好自己的路。 时代在发展,女性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在与时俱进,读书不仅仅是大多数女人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和才干,拓宽就业渠道的一种途径,更能帮助女人树立人生价值观,构建我们强大内心世界。饱读诗书的女性,在工作和生活中善于思考、庄重大方、充满自信、勇于决断,这样的女人本身就如一本哲学书。有的女人喜欢钻研专业书籍,使之提高工作质量和社会竞争能力,使自己有为有位,这样的女人本身就是一本实用精典的专业指导书籍,一本值得研究的好书。喜欢浏览杂志的女人悠闲、恬然,如微型小说般隽永秀丽。有的女人,喜欢读唐诗宋词、古今中外优美的散文,陶冶了情操、练就了平和淡泊的人生态度,她们本身就如一本诗集,红袖添香,细腻雅致,清新可人。有的女人喜欢读小说,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渲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书中的人物内心世界零距离碰撞,感悟生命的回归,使心灵得到升华,释放心灵的压抑,追求生命的美好与向往,这样的女人,如一本荡气回肠令人深思的小说…… 古人云:读书让女人变得聪慧,变得坚韧,变得成熟。读书的女人有书的气质和永恒,读书的女人读书时就给自己的心灵不断地做着体操,天长日久女人满身的书卷气就如书一样使人想读、可读、耐读。 你能够想象到一个女人,在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家里繁琐的家务后,深夜静坐书桌前,听一曲安然的音乐,读一篇淡雅的文章,那般安逸,那样恬静......你能够体味到她们在静心品读文章时,心

情绪管理与职场压力及答案

1.情绪的()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即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单 选 A主观体验 B生理唤醒 C外部行为 D客观体验 2.人在情绪反应时,常常会伴随着一定的(),如激动时血压升高;愤怒浑身 发抖;紧时心跳加快;害羞时满脸通红。(单选 A主观体验 B生理唤醒 C外部行为 D客观体验 3.情绪所伴随出现的相应的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就是情绪的(),它经常成 为人们判断和推测情绪的外部指标。(单选 A主观体验 B生理唤醒 C外部行为 D客观体验

4.()情绪和原始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情绪必须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 能学习到。(单选 A复杂;基本 B简单;基本 C基本;复杂 D复杂;简单 5.()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单选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情感 6.心理学上最早对情绪提出系统理论解释者,当推19世纪末美国先驱心理学 家()。(单选 A詹姆斯 B兰格 C坎农 D巴德 7.()认为当情绪刺激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立即引起我们身体上的某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冲动传到神经系统产生情绪,即情绪就是对外机体变化的觉知。 (单选

A詹姆斯-兰格理论 B坎农-巴德理论 C詹姆斯-巴徳理论 D情绪的认知理论 8.()是心理学中主情绪产生于对刺激情境或对事物的评价的理论。(单 选 A詹姆斯-兰格理论 B坎农-巴德理论 C詹姆斯-巴徳理论 D情绪的认知理论 9.()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 绪。(单选 A评定——兴奋理论 B两因素情绪理论 C认知——评价理论 D情绪认知——信息理论 10.认为()无论生理唤醒还是环境因素都不能单独地决定情绪,情绪是认知 因素和生理唤醒状态两者交互作用的产物。(单选 A评定——兴奋理论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刘余莉

一场真诚朴实、温暖感人的幸福人生演讲 ----刘余莉老师在“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型公益论坛上的演讲《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刘余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硕士,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博士后,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也是中共中央党校最年轻的教授)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向大家汇报一下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这个讲题。 在论语上有这么一句话“不学礼,无以立”。 当时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受可能跟在座的同学一样:这已经是古人的礼节了,为什么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还要拘泥于礼节? 但当时一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师对我说,你去学习了,才能理解当中的深意。 后来,我去参加一个讲座,这个讲座也为我准备了一个短短的演说,当时我走上台去,向台下的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结果出乎我意料,台上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礼与礼之间优美的距离。 我在大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好,但因为成绩特别好,就增长了自己的傲慢心,我走在路上头都是扬着的,也从来不跟别人打招呼。这当然不招人喜欢,但当时自己还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每一次投票评三好学生的时候,我都选不上。我就想这些人都忌妒我,所以他不投我的票。 后来学了论语,看到孔老夫子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就是一个君子做到了与人尊敬而无过失,走到哪里都是彬彬有礼,那这个人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你的兄弟姐妹,哪里都是你的家。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猛然觉悟了,为什么自己走到哪儿都不受欢迎,原来原因出在自己身上。 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一定要做得特别的彻底,任何事情当我们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时候,这原因一定是在内不在外。 所以,学习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幸福人生,确实有着莫大的收益。 有的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是古老的东西了,已经过时了。 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 首先我们不能对传统文化求全责备,比如传统文化不能提出西方的民主等思想,就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我们应把我们所评价的人、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第二,我们要避免庸俗的进化论。 不要总以为科技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我们就一定站的比古人高,看的比古人远。其实古人的智慧是现代人很难超越的。 现在的哲学家,哪一位能写出一本如老子的《道德经》一样传承久远的经典? 现在的历史学家,也没有人能写出司马迁的《史记》那样的巨著; 同样,现在中国的军事家也写不出《孙子兵法》。 事实上,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后人难以超越的。人要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把我们的心平静下来。现在很多人的情形是心浮气躁,心难以清静,被物欲所牵引,心境中总是有一些风浪,所以我们对外界的认识、映照就不是如实的了,看的就没有古人深刻了。 第三,就是避免历史虚无主义。

诵读经典诗文,品茗书香人生”主持词

羊安小学“诵读经典诗文,品茗书香人生”主持词 男:敬爱的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男:走过岁月的长河,往事悠悠,仿佛就在昨天 女:漫过时间的河堤,海角天涯,仿佛就在眼前 男:我们赞美那些古代的诗人们,他们对生活有敏锐的心灵,独特的体验,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诗句 女:我们吟诵那些优美的诗歌,他们脍炙人口,意境相随,使人得到心灵的熏陶男: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使我们亲近中华经典 女:火红的青春,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中华经典 男: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通过诗歌,我们知道了该如何认真学习女:让我们在学中做 男:让我们在做中学 女:让我们和诗歌经典一起 合:品茗书香人生 男:首先请欣赏黄鑫、徐曼带来的《我的祖国》指导:刘已存老师陆平老师 男: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听《写给历史的沉思》,朗诵6(3)段佳惠侯奥指导:张春山老师 女:今天我们相聚,一朵摇曳的小诗也能让我们心醉。今天我们相聚,让我们一起〈为成长鼓掌〉表演4(2)指导刘爽老师 男:亲情是慈母手中的一针一线,亲情是严父的一句句叮咛 女:让我们一起对爸爸妈妈说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请欣赏6(2)于典李家奇带来的〈感恩父母,点燃亲情〉指导刘已存老师

女:少先队的生活多姿多彩,少先队的生活让我们自由翱翔。请听3(1)队员们带来的〈少先队员的足迹〉指导殷素艳老师 男: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们一起来〈感恩老师〉表演:4(1)孙绮文翟家原指导侯丽娜老师 女:看大哥哥,大姐姐表演得这么精彩,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也勇敢地走上台了,清欣赏他们带来的〈〉指导:秦笑盈老师 男:让我们与4(3)的同学们一起〈敬礼,祖国妈妈〉指导:李微老师 辅导员:同学们,你们入情入境的朗诵真是太精彩了,台上台下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被你们的朗诵感染着。连我们这些做教师的也跃跃欲试了,请听老师们带来的朗诵。 女:谢谢老师们,谢谢你们给予我们的无私教诲与关爱,更谢谢你们的精彩表演男:中国,一个诗的国度,优美的诗歌文化渊远流长, 女;它净化着我们的心灵 男:启迪着我们的智慧 女: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男:让我们学诗、用诗、赏诗、写诗,让经典诗词丰富我们的生活,净化我们的心灵 女:让我们生活有诗意,心中有诗情,做一名感情丰富,心灵高尚,会生活,懂生活,爱生活的人,让我们: 合;把经典诗文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

(情绪管理)第七章情绪与情感最全版

(情绪管理)第七章情绪与 情感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 【考试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俩者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情绪情感的俩极性表现以及俩者的种类,情绪理论,情绪情感的功能,尤其要掌握心境、激情、直激的概念,能根据具体事例来区分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熟悉情绪的机体变化和外部表现,需要的概念及其分类;正确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激奋水平和心理活.动的关系,情绪和学习效率之间的联系,情绪和心身健康的关系;熟悉情绪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能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和掌握情绪情感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良好情绪的培养。 【大纲内容和重点】. 第壹节情绪和需要 壹、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壹种反映形式,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现实本身。 情绪和有机体的需要密切联系着,它是以需要为中介的壹种反映形式。客观世界的某些刺激且不能全都引发人的情绪,只有和人的需要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事物,才使人产生情绪体验。通常,那种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对象,会引起人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满意、愉快、喜悦等);反之,那种妨碍或干扰某种需要得到满足的对象,则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如不满意、痛苦、忧愁、恐惧、愤怒等)。 二,需要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和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本动力。它通常表现为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壹种内心状态。 人既是壹个自然实体,又是壹个社会实体,且且是二者的统壹。作为自然实体,为了生存和

发展,必然依赖某些自然条件,如空气、水、食物等。作为壹个社会实体,其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赖群体、交往等社会条件。当个体缺乏某种依赖条件时,就会体验到“缺乏感”的心理状态。若这种状态被明显意识到,则称为愿望;若无明显意识,则称之为意向。所以,需要常常以壹种“缺乏感”被个体所体验着,且以愿望、意向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机。 三、需要的种类 按照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即从总的方面,能够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生理需要是指和保持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种族的延续相联系的壹些需要。社会需要是对维持社会发展所需求事物的反映。 按照需要的对象的性质,需要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所谓物质需要是指人对物质对象的需求,如对衣、食、住有关物品的需要,对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等等。在物质需要中,既有生理需要,又有社会需要。所谓精神需要是指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如对知识的需要、对文化艺术的需要等。 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马斯洛(A.H.Maslow),美国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壹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他根据需要的发展水平,把需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不同层次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梯级,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他把人类的生理需要作为需要层次的基础或根本,只有这壹层次的需要满足了,才会出现高层次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当生理的需要得到壹定满足之后,安全需要就会随之而来。 3.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是在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出现的。这种归属和

【最新】女职工读书征文活动-推荐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 女职工读书征文活动 女职工读书征文活动【1】 一、征文内容: 1、作者可任选以下四项内容立题,标题自拟,体裁不限: (A)阅读(如阅读的意义和作用、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的方式方法、阅读 心得体会分享等); (B)智慧女性的书香人生(如阅读如何改变了女人心态,提升了个人魅力, 改善了人际关系,助推了事业工作,增强了人生幸福感等); (C)书香家庭建设(如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家庭成员阅读的引领、家庭书 房设计的艺术、家庭藏书的选择等); (D)和美家庭建设(如良好家风的传承、家庭美德的弘扬、“爱情”保鲜的 妙招、家庭和睦之道、邻里和谐之法)。 2、“写一封家书”,通过给家人亲友写一封信或发一条微信、短信等形式,努力营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浓郁社会氛围。 二、征文要求: 1、征文作品必须是本人原创。 2、征文作者只限女性。

3、征文标题紧扣活动主题,作品内容与文章标题相符,言之有物,感悟深刻,富含哲理,给人以启迪。 4、结构设计合理、完整,层次分明,段落整齐,逻辑性强。 5、文字通顺,言精意美,有文采。 6、文章字数控制在1000~2500字之间,微信或短信字数不低于300字。 三、投稿方式: 1、请于6月30日前将word格式电子稿发送至邮箱:**@https://www.doczj.com/doc/f18101554.html,,请注明作者姓名、院系单位、手机号码、电话号码等信息。 2、征文还可参加全国第四届“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如您有兴趣请登录“书香三八”读书活动网站自行投稿。投稿作品务必发送一份至邮箱 **@https://www.doczj.com/doc/f18101554.html,。具体要求详见全国书香“三八”组委会通知,网址: /s**-48-5827-0.html。 四、联系信息: 联系人:李菁,联系电话:025-8**3;电子邮箱:**@https://www.doczj.com/doc/f18101554.html,。 南京大学工会 南京大学女教职工委员会 20**年5月10日 女职工读书征文活动【2】 一、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以传播阅读理念,培养阅读习惯,提升女职工阅读能力和综合素 质为主旨。通过“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好书分享阅读,着力把读书与提高女 职工素质、促进女职工发展相结合,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郁

书香三八 8226;智慧女性征文:金屋玉颜

书香三八 8226;智慧女性征文:金屋玉颜精品文档 书香三八•智慧女性征文:金屋玉颜书香三八?智慧女性征文:金屋玉颜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小女人,如今在大城市安家立业,拥有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和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还有一群来自五湖四海、值得信赖的好朋友,过着少女时代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这一切的一切,皆感恩于读书~虽出身贫寒,但我从小嗜书如命,每每书海泛舟,竟可超然物外,完全忘却饥饿和寒冷;完全无视当时当地对农村女孩读书的种种困难和偏见,一路风雨无阻的前行。十年耕读,喜获金秋硕果,高考榜上有名,让我的世界一下子变得海阔天空,彻底摆脱了农村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命运。 在此,愿与姐妹们分享书香伴我一路走来的幸福人生,其实也可以说是一只丑小鸭化茧成蝶的蜕变过程。 农村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点自卑,甚至伴有交际恐惧症。对我来说,首先,语言就是个很大的障碍。刚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单位时,我还带着一股浓浓的家乡口音,无需自我介绍,只要开口说话,同事们就知道我来自哪里,感觉很不自在。于是,我马上买来《拼音训练大全》,结合新华字典和录音,暗暗强化训练了近一个月,硬是把普通话攻克,说 1 / 3 精品文档 话基本上不带“标签”了。短期内的惊人变化让大家感到非常惊讶,都以为我参加了什么集训班,我不置可否的嫣然一笑,只有自己明白,书才是真正的老师~不知不觉,我开始喜欢融入人群之中,倾听有识之士高谈阔论,自己偶尔也会侃侃

而谈,性格变得越来越阳光、越来越自信;言谈举止也更加优雅得体,气度自然升华。 此后,书香伴我一路相随的幸福之路越走越宽。作为人生最大幸福的美满姻缘,便是以书为媒的。相识时,同住本单位招待所(大学生宿舍),青年男女业余时间免不了相互照面,有一个戴着一副眼镜却透着粗犷气质、很爱看文史地理和军事书籍的小伙子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与此同时,小伙子也被一个相貌平平却爱说爱笑爱看书的阳光女孩所深深吸引,于是,一纸情书缘定终生。婚后,曾笑问先生:家里一贫如洗,又无花容月貌,何故选我,先生坦言:喜欢你独特的书香气质~轮到先生反问:有富家子弟可选,为何偏偏看上一无所有的穷小子,我笑答:惊人相似~先生也会心一笑。确实,我当时最单纯的想法就是:选读书人肯定错不了~事实证明,这是我一生中最正确的选择~ 然而,选择正确只不过如庄稼人选择了优良的种子,要让种子结出丰硕果实,还须付出辛勤汗水、精心培育,否则, 2 / 3 精品文档 再优良的种子也将腐于泥土~现实生活并非风花雪月,婚后,初为人妻的我,主妇技能似白纸一片空白,加上经济异常拮据,先生野外工作常年离家,年幼的孩子、双方家庭还有工作,千头万绪唯我一人梳理,顿觉生活如一团乱麻无从下手~怎么办,老办法—找书,书是无所不能的~马上买来各类书籍,像蚂蚁啃骨头似的照着书本现学现用、逐个击破。不日,以惊人速度娴熟掌握当家理财各种技能,巧妇鲜亮出炉~先生每次回家,定有新的惊喜,因而更加安心地奔赴远方。如今,可以略带霸气的说,在我生活的词典里基本上没有叫做“困难”的东西了~书,早已让我“有恃无恐”~ 3 /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