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落精英对农村社区发展的消极影响

村落精英对农村社区发展的消极影响

村落精英对农村社区发展的消极影响
村落精英对农村社区发展的消极影响

村落精英对农村社区发展的消极影响

丛晓峰等:

在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下,村落精英对推动农村社区发展的积极作用勿庸置疑,许多学者对村落精英在农村社区发展中的积极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相比较而言,对于这个群体在村庄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的分析却始终是以补充角色穿插于积极影响的分析之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村落精英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可不关注的对象,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村落精英在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和影响。在众多学者对村落精英的积极作用认识的基础上,本文以S 省J 市的林村为研究对象,探讨村落精英在农村发展中的消极效应。

一、林村概况

林村S省J市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南与国道,西与高速相邻,离市区约10公里,总面积约140 公顷。现有420 户,1434 人,其中汉族1396人,回族38 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一年两季,一季种小麦,一季种玉米。村中现有果园240多亩,由30 多家农户承包。林村务农人口约240 余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6.3%; 从事商业活动的90 余人,占总人口的6. 1%; 外出从业人员380 余人,占总人口的25. 8%。该村外出务工人员基本上都在J 市市区工作,早出晚归,几乎没有长期在外打工不回家的情况。从林村的职业构成来看,林村可以分为这样几个职业群体: 第一,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员,这个群体的整体素质普遍较高,他们视野开阔,头脑灵活,对市场的变化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加之林村交通便利,为这些善于变通的经商人员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经商人员的收入一般较高; 从政治方面看,这些人在村中有较高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从经济方面看,他们大部分属于村中的富裕户。第二,一般的打工者,从笔者的调研的数据来看,这个群体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林村是一个市郊村,处于城乡结合处,济南市成为林村转移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市场。该村升学无望的青年或者退役军人等大都在济南市务工。务工者由于文化素质不高,他们的收入一般处于中等水平,在村中的经济、社会地位一般不太高,属于村中的中等户。第三,务农人员,在村中务农的人员一般是年纪较大,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员。这部分人的收入较低,主要收入来源是务农,在经济方面他们处于中等偏下。第四,外来人员,这部分人主要是指村中的志愿者,包括驻济高校的学生及其该村社区学校的专职及其他兼职人员等。这部分人没有本村的户籍,不能参与村民自治的选举等政治活动,但由于长期在该村生活和活动,他们事实上已经影响该村村民的行为和观念,而且他们还通过与村委会的良好关系而参与村里的建设规划和治理等,从而对林村的发展直接施加影响。这部分人由于身份比较特殊,没有必要对其在经济或政治上进行分层。

就其村庄的发展脉络来看,林村的发展正好反映了全国的农村不断地发生着快速的社会变迁的现状,今天的村庄,明天就可能变为城郊,而在这样的一个变迁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在时刻的变化着,林村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的变化来的更显迅速,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就经历了人均两亩

多地的传统农业型村庄到人均八分地的半农业型村庄,再到不久以后“村改居”的城市社区的发展之路。因此选择林村作为本研究的剖析个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扩大研究结论的普适性。

二、村落精英对农村社区发展的消极效应

村落精英对农村社区发展的消极效应主要表现在村落派系的非正常博弈、精英掠权以及在村落发展中的错位与不足。

(一) 村落派系的非正常博弈

1.派系的形成

随着农村社会由同质性向异质性的转变,许多农村产生了“派系”这一非正式组织。所谓派系是指人们通过特定关系联结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和现实功能的非正式组织①。农村社区不同派系的形成既可以基于血缘、地缘因素,也可以建立在利益、文化、业缘等因素之上,有时甚至基于性格、兴趣爱好等人格性因素。

目前,林村存在两大较为清晰的派系,即以王某( 以下简称为W 派) 和周某( 以下简称为Z派) 为代表的两大群体。其中以王某为代表的W 派因在林村属于大姓,人多势众,在林村的权力层中始终有王姓家族成员存在。由此可见,W 派是历史形成的,属于传统的因宗族势力而获得权力的群体。而以村民周某为代表的Z 派则是由于村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事件所形成的。

事件一: 1997 年修建京福高速公路,征用了林村近百亩耕地。国家为征用林村土地一次性拨款500 多万元,这笔土地补偿款却迟迟没有发到村民手中。

事件二: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村集体投资40 多万元兴办了采石厂,后来又投资近百万元办起了砖窑厂。长期以来这两个厂子每年都向村里报告为盈利,然而就在修高速公路期间,两个村办企业先后宣布停产。村民查账时发现采石厂天天采石竟采出了20 多万元的亏损,砖窑厂天天挖土竟挖出了80 多万元的欠账,更让村民瞠目结舌的是村务账目上有数张来路不明的每张超过万元的餐费账单。

新账旧账一起算,村民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选择了上访。上访过程中,文化水平较高、在外闯荡多年、社会经验相对丰富的周某成了Z 派的掌门人。林村两大派系的形成既有历史性也有现代性原因,扩大性宗族归宿感和宗族利益的可畅通表达造就了W 派; 公共权力和公众利益的底线性破坏促成了Z 派的产生。农村发展过程中,尤其是由国家直控型管理向村民自治型管理转变时期,农村社区出现了派系。

2.派系博弈的结果

派系的出现导致了为争取和保护不同利益而产生的派系间的博弈。农村派系以其特有的行动逻辑和行为方式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1) 对村政参与的消极影响

对于村落派系与村治的关键结合点———选举,有学者认为派系促进了选举的竞争性和可监督性,也有学者认为派系是在选举过程中产生出来的。无论是派

系导致选举还是选举产生派系,不可否认的是派系的存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由于派系的领导拥有安排“职位”和分配资源的最终裁决权,因此在所有的村政参与者当中,派系的领导者或者说派系的重要组织者即政治精英是参与度最高的,也是最为积极和活跃的,因为只有最终成为村落治理机构的核心人物才能扩大资源的分配权。对于派系内的其他一般村民,本派系一旦实现了派系目标也就有了自身利益的代言人。在选举这一派系激烈运行过程中,除了派系的最上层积极参与外,也带动了相当一部分普通村民积极参与到村治之中。肯定派系对村政参与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或忽略其消极影响,突出表现形式是压制非派系精英的村政参与。

林村现存两大派系在竞选中将村落中的大部分村民贴上了派系标签,但是也有部分村民哪个派系都不参与,这部分人自然成为所谓的中立派。中立派在竞选中获益较少,从而参与积极性不高。

现代社会交换理论奠基人霍曼斯指出,在选择采取何种行动时,人们会选择当时他所认识到的行动结果与获得这一结果的概率之乘积较大的那一种行动。也就是说,人们在行动前不仅要计算行动产生的报酬价值,还要考虑获得这一报酬的可能性。报酬价值大但得到的概率小,会降低人们行动的可能性; 反之,报酬价值大且得到的概率也大,则会提高行动的可能性②。从霍曼斯交换理论“理性命题”来看,在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林村派系中,拥有某些身份意味着拥有某些优先权,譬如,拥有党员身份意味着持有竞选村支书的入场券,因此掌握发展村里党员资源的村党支部便会理性选择最佳的入党积极分子,并为这一选择行为所可能带来的后果反复权衡。当利益目标和组织归属不明朗时,任何一派发展一个不属于任何派别的群众为党员都有可能承担一定的风险。在这场政治身份博弈中,一些非派系村民参与村政的积极性便被消解了。

(2) 行政性执行力下降

村落派系斗争的后果之一是作为村庄治理的两大机构———村委会和党支部各自为政,致使行政性执行力下降。

案例一: 随着上访成果的不断积累,周某在村里的人气不断积聚,随着周某的当选,村两委的矛盾开始激化。林村原有一幢漂亮的“两委”办公楼,新村主任周某上任后自行搬到村子西南角的一幢上世纪60 年代给知青建的二层小楼

上办公,与党支部不相往来。两个班子成员从未坐在一起共商村庄发展大计。

两套班子在无法达成妥协的情况下,每一方的行政性执行力都将大打折扣。如果要将这样的结果扩大其普适性的话,那么现在很多农村为了避免出现上述两委分家的状况而实行村委主任兼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办法,理论上来讲就不太容易出现行政性执行力下降的情况了。而农村的具体实践则表明村干部之间的斗争也影响了政策执行力。由于村委主任与支书为一人,所以治理机构的最高核心人物最终只会在一派中产生,无论哪一派别的精英成为这样的角色,都要有村委成员和支部成员的共同协助才能够将工作进行下去。因此选举还将产生村委成员。而村委成员的派系身份就错综复杂了,可能只有本派系的成员,或者只有另一派的

成员,或者两派成员都有,也或者还有非派系成员。这些结果中,由于每一派系在选举前的工作都是非常积极的,因此第三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即村委成员中各个派系的成员都有可能存在。各派系的基础利益不同导致“众口难调”,这将成为日后工作中政策执行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3) 零和博弈的产生

博弈的类型有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零和博弈属于非合作博弈,是指参与博弈的各方,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双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③。在林村,村支书与村委会主任之间存在着矛盾,他们都想成为村里“说一不二”的人,村委会选举成为两人博弈的平台,博弈的结果却是……博弈双方如图所示( 见下图) 。其中村委主任候选人C1、C2 的博弈最为激烈,两人竞争的结果无非两种: C1 当选C2 落选或者C1 落选C2 当选。博弈胜出一方再与村支书进行博弈。林村中,村支书不喜欢与C1 搭班子,而喜欢与C2 共事。当C1 当选而C2 落选时,当选的C1 对村支书之前的不合作或者刁难记恨在心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外加他们代表着不同的利益共同体,他会利用自己“出身”的合法性,以村委会法人代表的身份向村支书挑战。当C1 落选而C2 当选时,村支书所期望的工作搭档圆满地进入了治理机构,两委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和谐相处。为了挽回选举代价或者打击选举中的反对派,C2 在分享选举利益的时候将会把C1 一派完全排斥在外。由此来看,无论哪种情况,结果都是以一派的胜利和另一派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因此,在村落派系无法达成妥协的条件下,零和博弈的结果将是显而易见的。

(4) 社区资源流失

派系斗争不可避免地造成社区资源流失。在林村,无意参与派系斗争的村民自然选择离开“是非之地”,很多有能力的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做生意或者去参军,对林村来说这是人力资本的损失; 他们同时也带走资金、物资等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 外出后,社区人口密度降低、村民见面的机会减少,因为造成社区社会网络密度减小、村民的信任程度降低、互惠的可能性也减小。同时,后外出的人可以在先出去的闯者的庇护下外出。大量外出人员带来的社区资源流失现状难以避免。

(二) 精英掠权现象

精英掠权( Elite Capture) 是指精英由于占有比普通民众更多的资源,特别是政治精英容易获得国家行政力量的支持,导致对其他普通民众权利的剥夺,来获得自身的利益,这在经济等其他类型的精英中也有所体现。村落精英掠权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概括来讲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存在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精英为了自身的利益,通过利用所掌控的权力或者积极去夺取更多的权力来谋取利益; 另一方面,即使存在试图为村民谋求利益的精英,也可能会因为没有良好的沟通机制了解村民的利益需求而无法有效表达村民利益。概括起来主要有:

1.村落精英掌控更多的集体资源与权力

从政治资本视角来看,政治权力主要源于行政体系供给。虽然从法制上讲,村委会并不是一级政府组织,但是从纵向的行政管理体系来看,即从中央到基层,村委会却被包括在这一宏观格局之中,因此带有浓厚的政府色彩。普通村民无法进入村落管理结构,自然也就无法充分享有政治资源。从经济资本视角来看,村落经济发展的决策权主要由村委负责。林村在20 世纪70、80 年间相继建起了石料厂、砖厂等非农产业,这些村办企业的决策者、执行者均由村委的成员兼任,散落在村庄的专项经济精英也相继成为村委管理下的协会负责人或者成员。

尽管文化资本在村庄发展中的作用属于非主流,但是村办小学、中学已被列入行政管理体系之中,村民娱乐性文化,如吕剧、龙灯会等,也由村委出面组织进行。

2.非精英村民的被边缘化

当拥有一定量个体资本的村落精英进入掌握村落资源与权力的组织时,个体资本与集体资本便合力形成一种循环增值资本。当个体资本没有与村落集体资本发生联系时,个体资本的增值速度是相当缓慢的,一旦精英个体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处于集体资本主控位置时,个体资本便会迅速增值。此时,个体资本与集体资本共同成为个人行为目标达成的一种力量。村落集体资本为村落精英所占有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非精英村民的被边缘化。普通村民原本可以直接享有的公共资源现在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才能获得,有时甚至根本无法获得。

案例二: 1985 年,林村靠山建起了砖厂,起初是村里出地,由村里有经济能力的几户合伙经营,每年向村里交3 - 4 万元的承包费用。五年后,村里将砖厂收归村集体所有继续经营,砖厂的一切决策权都由村委所有,砖厂的年生产能力、每年的销售、支出情况、利润分配情况等,一般村民都不了解,村民失去了应有的参与权和起码的知情权。

随着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村落精英个体资本迅速积聚,积聚的后果之一是对集体资源的垄断,进而导致普通村民在集体资源网络中的被边缘化,或者说普通村民在村落资源利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对精英的依附。依附性的发展将掩盖村庄集体资本与精英个体资本的差异,最终将二者合并为精英个体资本。当精英个体或者精英群体掌控村庄绝大部分资源时,村庄治理将会还原为“长老统治”。 3.民意的低效表达

由于缺乏平等的利益表达机制和渠道,普通村民往往被边缘化。即使村落精英主观上有为村庄发展做贡献的意向,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瞄准机制,无法很好地反映广大村民的需求和诉求。

案例三: 林村的许多村民希望发展规模产业,可是面临资金短缺,需要向信用社贷款,由于缺少抵押和担保,事实上单个农户很难贷到款,为此信用社出台了专门针对农村实情的“联户联保”贷款政策,要求10 户组成一个贷款担保小组,组内其余9 户是贷款户的共同担保人,一旦贷款户失信,其余9 户将共同承担还贷责任。这一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效果不佳。张某想贷款开养殖场,可他只联系到了6 户,有的农户信用好但没有贷款意愿从而不愿成为联户组,还

有的农户出于风险意识不愿贷款也不愿担保,张某的贷款计划自然流产。村民希望信用社适当减少联保户数,信用社得到的反馈信息却是村干部对这一政策的高度认可,信息不对称带来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三) 发展中的错位与不足

经历了各种政治纷争、政策变革洗礼的农村,经济的发展无疑会给村庄各方面的发展带来无数的便利,历史的舞台上已经上演了无数场次的经济发展剧,历史上很多的事实都证明了精英对村庄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也没有理由怀疑这种作用的真实性。在此我们只是辩证地看待精英作为村庄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可避免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偏差。

1.工作重心的错位

在林村,新当选的村委主任承担起了村庄治理的重要角色。为了及早兑现当初的竞选承诺,指将过去村里的糊涂账搞清楚,将占地补偿款落实到位,新上任的村委班子在处理旧账与村庄发展两个工作中心上陷入了困境。在大半个任期内,村委班子成员处于与上届村委的矛盾处理之中,几近无暇顾及村庄的经济发展。农民是理性的,村庄经济得不到发展,村委成员,特别是村委主任没有给村民带来实质性的经济利益,再忠诚的选民也会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2.整体发展思路显偏差

对于村庄整体的发展,村委的决策至关重要,普通村民无心也无力参与村庄集体资产如何增值的过程讨论。也就是这样的大环境让林村政治精英们局限在了房地产发家的胡同里。在研究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众多诸如此类的话语: “还是得发展房地产”、“卖房子才能弄到钱”、“光种地不出钱,房地产才能来大钱”等等,在地产业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村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土地是如何的珍贵,许多城市近郊的农村都打起了旧村改造的旗帜,按照目前的状况如果进行纯粹的旧村改造,村民不仅可以拥有不止一套的楼房,而且还可以有一笔丰厚的收益。曾经辉煌的砖厂、石料厂都轻易不再进入大家的视线,虽然简单明了的观点却凸现出了村庄集体发展倾向。村庄管理者们将发展实业作为候选发展道路,将出让土地发展房地产作为了首要的选择。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样的发展思路可以为村民牟取较大的实际利益,但一味地陷于“土地换金钱”的交易型发展模式中却并不是长久的策略。

3.发展动力的不足

在林村的发展中,人作为发展的动力源泉,被具体化了,从抽象的、普遍的人的发展微缩为村落精英个体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村落发展的动力源于村落精英个体发展的动力。村落精英参与村落发展变迁的基本动力即是在参与过程中实现个体社会资本的增加。

林村处于城乡结合部,村落精英参与村落变迁的基本动力源之一是通过将自身嵌入到村庄内部和村庄外部,尤其是政府组织或者准政府组织内,实现个人社会资本的增加,从而有利于个人事业在当地的发展壮大。这种发展动力是出于个体的而非村庄整体的发展,因此所产生的精英带动效应并不明显。更具体地讲,

在林村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出现为“赎回”当初所付出的“竞选代价”而进行的非持续性发展。对于那些通过或明或暗的贿选手段竞选成功的政治精英来讲,任职之后的村庄治理过程中索回竞选时所付出的物质、精神代价是不言而喻的。而仅仅依靠村务治理所获得的工资性收入是远远不足的,因此借助村庄的整体发展实现个体代价的回报便成为许多精英的不二选择。由于林村地处城郊,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林村所拥有的集体资源成为村干部产生巨大物质效益的源泉,卖地成为首选。

三、结语

伴随着经济改革和社会变迁,政治改革和民主化进程将会提到议事日程,能人权威的合法性将逐步流失,民众有可能将让渡的那部分权利收回,从而实现向民主法治权威治理模式转换④。中国农村短期内还无法消除村落精英或能人权威的消极效应,如何有效规避村落精英的负面效应,积极发挥其正向功能将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会展业在我国被称为三大新经济产业之一,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和扩散效应,在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成都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经贸活动的加强、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成都会展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国际会展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国内各会展城市的激烈竞争,使成都会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成都发展会展业有其城市经营体系的内在要求。第一,会展业带来的聚焦效益、名片效益和宣传效应,对成都在完善产业结构、改善投资软环境、创建国内最佳旅游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成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远远超过了工业产业,2005年分别为49.8%和28.1%,会展活动聚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利于改变成都的资本和劳动力拥有状况,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成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城乡经济矛盾和就业压力日益突出,会展业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使得会展业成为成都首选扶持产业之一。 目前,成都已成功举办过全国糖酒会、花博会等300多个展览会以及中国西部论坛、万国邮联等1500多场会议,展会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内容日趋完善,已涉及到机械、电子、建筑、花卉、食品、医疗器械、体育用品等行业,知名会展企业:中国国展集团和香港展览公司已经进入成都。中欧

历史上规模最大、欧洲企业参会企业数量最多的2006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于11月9日在成都开幕,极大地提升了成都市会展业的规格和档次。2005年,成都举办展会近200个,其中7个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办会单位的场馆收入8亿元以上,带动相关行业产值120亿元,占当年GDP的5.06%,会展规模和会展经济均居中西部首位、全国前列。糖酒会等大型专业展会的规模年递增幅度超过25%,本土展会发展态势喜人,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第六届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的展位数从首届的400多个增加到2200多个,参展企业近400家。成都会展业现已初步形成了专业展览会、会议和节庆活动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一、成都会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个城市会展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状况、对外开放力度、三产发达程度、会展硬件设施水平、地理位置、交通和通讯条件、文化底蕴、生态资源等,就整体而言,成都会展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经济优势明显,对外开放程度高 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资金投入,是进行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举办大型国际展会的必要条件。成都经济基础条件好,产业结构合理,十五期间经济总量与其增长幅度都比较高,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3%左右。2005年GDP增长率分别比全国、全省增速高3.6、0.9个百分

科技进步对人类医学事业发展的影响

科技进步对人类医学事业发展的影响 科技进步对人类医学事业发展具有多重效应,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负面影响。要发挥科技进步对人类医学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避免和克服 其负面影响,需要寻求有效途径以实现科技进步与人类医学事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有利的方面 (一)在基础医学研究方面: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使基础医学发生根本性变革。人类基因组作图 与测序计划的完成,为进一步了解人类的全部基因组成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基因 信息,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从分子水平阐明人体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为 提高人类的生存能力,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提供了分子水平的依据。 1、基因工程制药:基因工程制药开创了制药工业的新纪元,解决了过去不 能生产或者不能经济生产的药物问题。现在,人类已经可以按照需要,通过基 因工程生产出大量廉价优质的新药物和诊断试剂,诸如人生长激素、人的胰岛素、尿激酶、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表皮 生长因子等。 2、基因工程抗病毒疫苗:为人类抵御病毒侵袭提供了用武之地。基因工程 乙型肝炎疫苗、狂犬病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应用于 临床,提高了人类对各种病毒病的抵御能力。比如,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的问世,使我国新生儿不再遭遇乙型肝炎病毒的侵袭,也降低了人群肝癌的发病率。就 单克隆细胞而言,单克隆细胞在肿癌的诊断检测、显示定位、监测病变、监测 疗效等方面也有重要价值。人类还通过基因工程生产抵御各种病菌、血吸虫、 虐原虫等疫苗,提高人体对各种传染病的免疫力。脱氧核糖核酸或者基因疫苗 的问世,变革了机体的免疫方式。如今,人们翘首关注困扰人类的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疫苗的早日问世。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发展,为克服单克

乡村精英与乡村治理

乡村精英与乡村治理 【内容摘要】政治从来离不开精英,乡村政治尤其如此,这种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更是政治文化的选择,政治从来不可能超越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文化是乡村精英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也是规制乡村精英政治行动的软环境,如何规范乡村政治文化来规制乡村精英促进乡村治理的发展,是目前我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 【关键词】乡村精英;治理;政治文化。 【作者简介】张芳山,政治学博士,南昌大学廉政中心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 从事乡村治理研究。 熊节春,哲学博士,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外政治哲学研究。 涂宪华,南昌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与当代经济发展。 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的一股重要力量,它的存在影响着乡村的治理和建设,因而引发了很多的研究与思考。 中国历时二十年的乡村基层民主实践一直在探寻实现村民自治的终极目标,但客观上却在走着一条精英治理的道路。这种精英治理模式的弊端已逐渐凸显。这也许是中国这样一个缺少民主传统和民主训练的国度的政治文化惯性延续的必然结果,也可能是当前中

国乡村政治生态的客观要求。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在今天的中国乡村,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执掌着乡村治理权力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乡村的各类能人。可以预见,乡村精英治理模式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在中国农村是有生命力的,这种治理模式注定会成为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 精英政治是中国的国情,尤其是在乡村一级,精英的角色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到乡村的治理。但与此同时,乡村精英往往会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角色摇摆,会垄断乡村本已稀缺的资源,会破坏乡村的民主化治理;如果没有规制或规制不完善,精英治理就会成为百姓所不愿意看到但又不得不接受的结局。 一、乡村精英政治:偶然与必然 关于何谓精英,我们一般援引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v.pareto)的定义,他曾经将精英分为“治理精英”(governingelite)与“非治理精英”(n on-governingelite)两类。显然,政治精英只是治理精英中的一个部分,后者还包括军事上的领导者、有影响力的经济集团的领导者等。政治精英是政治体系中的精英分子,具体到中国,所谓乡村精英就是在村级组织中拥有领导地位的人,或者说是在村级组织决策中有影响力的人,这里指的乡村精英是一种狭义的精英概念,主要是指乡村政治精英。 “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 社会的文化发展”[1]。为什么乡村选择了这种精英体制?文化上

乡村精英国家政权和农民的互动

中国农史(Agricultural History of China)2010.4 传统乡规民约的历史反思及其当代启示 —乡村精英、国家政权和农民互动的视角 —— 党晓虹1,2樊志民1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2.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资源管理系,Parkville,vic.3010) 【摘要】乡规民约是乡村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乡规民约是在乡村精英、国家政权和农民三方力量博弈和互动中不断向前发展演变的。乡村精英阶层是乡规民约的倡导者、制定者和执行者,国家政权是乡规民约的监督者和制度保障者,而广大农民则是乡规民约的主要施受对象,是决定乡规民约能否顺利贯彻实施的主要力量。只有保证它们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和正确的角色分配,特别是确保农民阶层在乡规民约制定、实施过程中话语权和参与权的实现,才能保证当代乡规民约良性发展和有效实施。 【关键词】传统乡规民约;国家政权;乡村精英;农民 【中图分类号】S-09;K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459(2010)04-0100-06 The Historical Reflection and Modern Inspi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Regulations and Rules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llage elites,state and peasants —— DANG Xiao-Hong1,2FAN Zhi-min1 (1.College of Humanities,Northwest Agriculture&Forestry University,Yang ling712100; 2.Department of Resources M anagement and Geography,the University of M elbourne,Victoria3010,Australi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way of village control,the traditional village regulations and rules evolved and developed continually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illage elites,governments and peasants.Within this sys-tem,these three powers played different roles.Village elites were advocators,constitutors and executants of these rules,the governments of the different levels were supervisors and supporters of them,and the peasants determined whether or not these tradition rules were successful.So,we should ensure smooth relationship and correct allocation of rules between them,especially ensure the peasants’right of speaking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villager regulations and rules in order to ensure a healthy development and effective execution of modern village regulations and rules. Key words:traditional village regulations and rules;government;village elites;peasants 在传统乡规民约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无时无刻不浮现出国家政权、乡村精英阶层以及农民阶层三方力量的身影,他们之间的博弈和互动,直接影响到传统乡规民约的发展路径和乡村“自我管理”的具体成效。相较于古代农村社会,当代农村社会的基本格局并未发生太大变化,乡村精英阶层、国家 [收稿日期]2010-07-01 [作者简介]党晓虹(1975-),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资源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樊志民(1957-),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 导师,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史与农业农村社会发展研究。 -- 100

关于成都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建议

关于成都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建议 会展经济,作为一种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都很强的综合经济,对交通、餐饮、住宿、旅游、商业等相关产业的直接带动效应可达1:9甚至1:12。在经济发展迅猛的全球化的背景下,会展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硬性指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会展业的开发,使其迅速成长为服务业中一个比重很大的产业,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国的会展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会展业也是我国比较有特色的朝阳产业。其中,我国西南片区的会展业的发展依托城市——成都市,是我国会展业发展最快、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从会展项目、内容、地域分布等方面看,成都市会展业具有产业特色突出、专业展览集聚等特点。虽然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但是在自己慢慢探索的道路上,也有着自己的品牌会展,比如成都的西部博览会,糖酒会等著名会展。其中,为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西博会的成功举办,将世界的目光关注到中国蓬勃发展的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成都,由此可见,会展业对促进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回望2015年,成都市会展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展会、论坛、节庆赛事活动的数量增长基本保持在5%的同时,会展业直接收入及综合收入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0.5%和11.3%。在成都市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稳增长”的重要摆位,在稳增长中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的大背景下,会展经济表现令人惊喜: 3月26日-28日,第9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第26次在成都举行,国际

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共有来自法国、德国等33个国家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参展。本届糖酒会累计入场人次超过30万,成交总额为226.67亿元,比去年春交会增长8.8%,拉动成都服务业增收约19.5亿元。 6月3日-6日,全球3D打印行业规模最大的会议和展览——第三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暨第二届世界3D打印博览会在蓉举办,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代表围绕“迎接3D打印3.0时代”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6月中旬,2015世界机场城市大会(亚太)首次移师西部选址成都,吸引了来自40余家国内外机场高管、30余家国内外航空公司高管在内的全球逾600位参会嘉宾。 7月15日,成都市本土规模最大的自办展——成都国际家具展圆满收官,两期展出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100余家,共接待观众26.6万人次,其中,专业观众21.1万人次,大众消费者5.5万人次。展会两期现场成交总额136亿元,现场零售9000万元,拉动服务业增收达10.2亿元,创历届新高..... 由此可见,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的会展业依托城市,确实是发挥着属于她的“西部龙头”作用,在成都市欣欣向荣的会展经济和会展业的带动下,我国西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都出现了非常大的增长。

科技发展的弊端辩词

科技发展的弊端辩词 (以下是辩论赛整个过程,可以作为参考) 主持人:各位评委,各位辩手,各位观众,大家好,. 今天我们的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今天我们看到了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益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它给我们带来一些弊端,我们要怎 样来看待这样的利和弊了,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了,下面请我们的双方辩手给我们一个精彩的答案. 首先请双方一辩各自开场陈说 正方一辩:关于科技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这个辨题,我方辨友一致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于弊。 人类的生存方式,20万年前与10万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3000年前与20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600年前与5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今人与古人其实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现在与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样。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什么让人类开始了新的生存方式?我说,这便是科技,是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反方一辩:人类跨入21世纪,世界发生了多少惊人的变化。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 又经历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灾难。除了对高科技特别是生物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恐慌之外,战争和疾病似乎直接将人类带到了地狱之门。各种病毒的侵入,汽车身后的尾气,工厂的废气等等无补侵害着我们美丽的家园.试问为什么我们的家园受到了威胁,为什么树木被大量的砍伐,为什么空气不在新鲜,这一切一切正是科技带来 的种种罪证.现代科技是给我们带了一些舒适与方便,可同时也带了幅面影响,试问没有了美好的环境人类该 怎么舒适生存呢?如果人们还不赶快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进行补救的话,人类终将会被科技所毁灭. 主持人:好,节下来请双方二辩陈述己方观点 正方二辩:在古代,人们迷信鬼神,认为人的一生是天定的,生老病死是天来掌控的; 在现代,人们通过科技的发展,证明了迷信思想是不可取的,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在古代,许多人得了重病,大夫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痛苦地死去.可现在,通过科技的发展,大部分疑难杂症已能成功治愈,人们不用为生病而烦恼。……以上所举的例子,只是科技发展为人类造福事例的冰山一角。科技发展得如此迅速是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为什么电视上、报纸上,几乎天天说要提倡科技发展,因为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圆的?是科技的发达;通迅的便捷是什么造成的?是科技的发达;身患重病的人为什厶能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是科技的发达!如果说科技的发展是错误的,那么,伽利略、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发明家、科学家,为什么要将自己宝贵的一生献给科学?为什么要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用在“错误”的事业身上?难道他们是没有判断能力的吗?有谁认为他们的死毫无价值,又有谁认为他们为科学献身,根本没有意义? 反方二辩:科技发展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处,这点我们并没有否认.但是我方认为科技带来的弊处大于 利的.首先汽车虽方便了我们的出行,但牌坊的尾气造成环境的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其次,电视等娱乐设施的出现,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却无形的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人情淡薄.还有就是网络的出现,是一些

精英俘获与基层治理_基于我国中部某村的实证考察_李祖佩_百度(精)

·新视野· 《探索》2012年第5期 精英俘获与基层治理:基于我国中部某村的实证考察 李祖佩1 ,曹 晋 2 (1.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4;2.四川省委党校,四川成都610072) 摘 要:后税费时期,以村干部为代表的体制性精英、以乡村混混为代表的社会精英以及以私营业主为代表的 经济精英形成利益联盟,共同垄断资源下乡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村庄公共利益空间,形成固化的村庄权力结构。利益分配结构以及合法性排斥结构。文章借用发展社会学中的概念,将这种后税费时期基层治理生态称为“精英俘获”,并试图放在后税费时期的基层治理机制中理解精英俘获得以出现的内在逻辑。精英俘获极大削弱了后税费时期资源下乡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资源下乡; 精英联盟; 精英俘获; 排斥机制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2)05-0187-06 收稿日期:2012-08-2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增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阶层基础和群众基础研究(12CKS01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10491142)。 作者简介:李祖佩(1985-),山东聊城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曹晋(1956-),山西人,四川省委党校编辑。 一、问题与田野 (1 问题提出 社会学视角中的精英研究,可以分成解放之前、解放初期以及改革开放后至今三个时间段。解放前的农村精英研究,以国家政权建设为背景,探讨农村精英的性质和影响以及在转型中的调试。杜赞奇[1] 指出20世纪上半叶农村精英的地位和功能从 “保护型经纪”向“赢利型经纪”转变;黄宗智[2] 认为在传统社会,士绅被认为是当地公认的领袖,乡保实际上是最基层的半官职人员,是国家权力与村庄共同体之间的重要连接点。同时,宗族势力的大小往往影响了乡保和士绅两种精英在村庄社会中的权力大小和权力运作。解放初期的精英研究,主要强调社会变革对精英的影响上,黄树民[3] 通过个人生活史研究,指出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社会精英更替的历史文化背景。改革开放后的农村精英研究,集中于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村经济精英对村庄政治运 作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上。郑辉、李路路[4] 研究了经济精英已有的体制资源对其自身在新形势下成长的 作用;徐勇[5]

上海会展业发展及前景展望

上海会展业发展及前景展望 摘要:近年来,会展业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上海市的会展业经过20 余年的发展,已经从起步阶段走向健康成熟的发展阶段,为上海总体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上海会展业发展为例,拟就其会展业发展的现状进行概述,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SWOT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促进上海会展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上海会展业会展经济经济增长作为全国会展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上海会展业历经20 多年强劲发展,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使其成为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助推器。尤其2001 年APEC 会议的成功举办使上海赢得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雅号,会议的规模及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2010 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会带给上海乃至全国更多的发展,巨大的产出带动系数不仅会带来经济的发展,其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更新换代也会给上海会展业的提升带来巨大的空间。 一、会展经济概述在新世纪,会展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并称为三大无烟产业。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的总称,在国际上被称为“MICE Industry ” ,由会议(Meetings) 、奖励旅游(Incentivetours) 、大型会议(Conventions) 和展览会(Exhibitions)这4 种活动组成的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影响面广,关联度高。所谓会展经济,则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

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经济活动的总称。会议 和展览的繁荣,不仅成了一个城市积聚财富的重要渠道,而且还是增长无形资产、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方式。 会展业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国际上的统计,它给当地所带来的相关产业的产值与展会本身的收入之比是9:1(上海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为1:8.8),即在创造每一元直接收入(如展费、门票)的同时,能够在其他行业上引发9 倍的关联需求,并带动建筑、加工、贸易等领域多层次的生产诱发额。社会效益是指会展双方以及会展所在地获得的社会影响力和示范效应。如我们熟悉的博鳌,从一个海南省的小渔村发展成著名的国际会议中心,吸引着海内外会议组织者、参会者、旅游者等,其品牌效应可见一斑。可以说,会展多方面诱发经济,展示经济发展成果,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二、上海市会展行业发展 (一)发展历程 上海会展业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迅速崛起,尤其是近十多年才迅猛发展起来的。90 年代以来,会展数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递增。现 在国际性展会数量已经接近德国,上海正在 成为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之一。回顾上海会展业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3 个阶段。 1 20 世纪80 年代是起步阶段,1984 年上海贸促会以及上海首家展览公司――上海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成立。当时上海会展界只有数十家国营企业,产业体系尚未形成,无论是软件水平还是硬件水平都

成都会展发展情况分析

一、成都发展会展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优越,交通通信便利。 成都位于川西平原腹地,是国务院提出的“三中心、两枢纽”,有宝成、成渝、成昆等铁路干线交汇,铁路客货 运输量居西南首位。高速公路方面,绕城高速公路与成渝、成绵、成南、成乐、成雅、成灌、成温邛、成彭、机场等九条高速公路共同构成了“环形+放射”高速公路网;川陕路、川滇路、川藏路、川鄂路等10余条国道在境内纵贯经过,使成都地区的公路密度成为全国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航空方面,成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双流国际机场是我国西部地区设施设备最完善的机场,拥有245条国内航线和10条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四位。在通讯方面,成都是全国6大通信交换中心、西南地区计算机互联网心全国9大邮政通信一级处理中心之一,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通讯为成都发展会展产业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2、经济发展快速,对外合作交流频繁。 成都市是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最强,最具活力的市场。人均GDP位居西部主要城市第一。成都市是西南地区最大和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也是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商业和金融中心。目前形成了我国西部最大的批发市场、生产资料和电子市场。在国际经济交往方面,已与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众多国有及外资金融机构在成都设立了分支机构和办事处,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资金结算和转移快捷方便。此外,成都还先后与美国菲尼克斯市、日本甲府市、法国蒙彼利埃市等国外10多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国内1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目前已有美国、德国、法国、泰国、韩国等在成都设立了领事馆。

3、会展场馆、配套接待设施建设完备,产业基础雄厚。 会展场馆设施环境是举办大型会展活动的基础硬件,目前成都以世纪城新会展中心、沙湾国际会展中心、市体育中心等为代表的5家专业会展场馆拥有可供会展使用的实际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位列全国前五位。而且场馆结构趋于合理,能承接各类不同规模、类型的会议、展览和节庆活动。产业基础方面,成都会展业发展亮点频现,不但承接了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第二十二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这样的重大国际会议,还全面提升了成都创交会、美博会、西部口腔展等当地自办展的国际化水平,并在国际合作、目的地营销方向不断取得突破,继续保持全国前列,西部第一地位,在打造国际会展名城,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再创佳绩。2016,成都市举办重大展会活动超过530个,其中国际性展会活动115个,同比增长8.2%;展览面积超过34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5%;会展业总收入约792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直接收入约83亿元,同比增长11.2%,综合收入约709亿元,同比增长11.9%;参展(会、节)人数逾9800万人次;带动临时就业岗位4600个。 (二)劣势: 1、社会分工细化有待加强 由于市场化运作机制的不健全,造成目前成都会展产业缺乏整体的规划和细致的社会专业分工,定位不明确。会展与旅游、通讯、航空、交通、保险、银行等相关行业缺乏有机的协调。没有完全形成整体的合力和综合优势。 2、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成都会展的硬件设施比较完善,但配套设施、展馆服务、专业服务、会展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明显滞后,成为发展中的瓶颈。在会展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早已有开设会展经济的相关本科专业或培养方向,有的大学已经向

举例说明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的消极影响 科学技术会积极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它也有另一面,会给社会带来潜在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科技异化的问题。科技成果应用不当,会异化为一种破坏人类生活,违背人的本意,制约人压迫人的“异己”力量。目前人类掌握的核武器可以毁灭地球几十次,“克隆人”会不会成为一支可怕的异己力量也很难断言。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科技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突显,知识经济初露端倪,掌握科学技术者会不会逐步集中,形成其自身特定的利益范畴,上升为一个阶级?若果如其然,那么社会又一次趋向于阶级的简单化——技术阶级与非技术阶级,那么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第三,科技的进步带动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因特网的建立,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网络安全、高技术犯罪成为不可不防的问题。经济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然严峻。宇航技术的发展,移民月球并非遥不可及,人们对月球甚至太空的开发是否会造成许多太空生态灾难亦未可知。 生物工程技术也向人的传统形象、传统价值和社会伦理观念提出了重大挑战,提出了急待解决的社会伦理问题。如基因工程会不会对人类带来危险,遗传重组的生物杂种会不会引起生物公害、破坏生态平衡;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体外孕育也提出了夫妇双方生育权问题、血缘关系问题、父母亲的确定问题、“代理母亲”的社会合理性问题、对待胚胎的道德问题、无性繁殖是否可以应用于人的问题等。 信息商品化也有负面影响。第一,它可以削弱社会的凝聚力。由于信息商品化促进了社会的分工专业化,因此它使得社会成员越来越成为一个一个的“经济人”,变成只顾自己利益,不顾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自私自利者,从而大大削弱了社会的凝聚力。信息的多样化或分散化导致了不同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多样化,也不利于社会内部的整合和团结。第二,使社会的许多犯罪和腐败现象更加隐蔽。当信息成为商品,成为社会财富后,有人就可能利用自身的有利地位或采用非法手段非常容易地攫取他人或社会信息,并用来进行交换,而把所得占为己有。还有人可能通过炮制假信息来非法谋利。由于信息的非物质性和非有形性,因而利用信息进行犯罪和非法占有属于他人或社会的信息就具有极大的隐蔽性,不易被察觉,惩治起来也较困难。 3 全面认识科技的影响,正确认识微技术 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许多事实表明,同一种科学技术的同一种用法在一些条件下起着正面的积极影响,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则起着负面的消极影响。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问题已成为科学技术专家和哲学家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出现了诸如唯科学主义、技术决定论和反科学主义、悲观论等不同观点。人们特别严肃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即人类应该以什么态度和价值目标来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科学家在“求真”的过程中应不应该承担道德义务和责任。科学技术是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而成,既有其自身的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规律,也会受到社会力量、社会条件的制约。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关键看它为谁所用和怎么用。 科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给科技一点人文关怀,让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现代科技生活理想。同时,在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每个人有权利、有义务去了解科技发展的新动态,从而能够估量它们对于人类有什么利害。原因很简单,今天科技发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家园清洁、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是人们身心健康的首要条件,在这次人居环境整活动中,我们XX村两委会带领全体村民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一、加强宣传活动,营造活动氛围 活动开始,我们在街道旁制作醒目的宣传标语12幅,木质大红宣传板面两块,十三块高质量的铝合金宣传版面,内容包括环境卫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孝道、焦裕禄精神等。在盘龙小区摆放醒目的天然奇石七块,并写有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全村各户门口张贴秸秆禁烧通知书,使村民对这次活动达到100%人人明白,个个参加。 二、建立组织,做好规划 在深入发动群众营造活动氛围的同时,我们首先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王俊杰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活动小组聘请有威信的村民为村民代表,一起商量制订了符合我村实际

情况的活动规划,方案具体规划安排包括:1、盘龙小区治理2、公路街、中大街清理3、公厕治理4、垃圾管理5、污水排放及管理6、村风民俗建设等六个方面,使这次活动有章可循,目的明确。 三、有力有序开展整治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其中投入人力1300多人次,各种机械铲车、钩机三十多台次,资金投入五十余万元,建木质小凉亭一个,护砌路边350米,路边刷漆3000平方米,建花池32个并全部绿化,治理排水沟1500米,制作铝合金板面13个,路边道牙200米,安太阳能路灯50盏,制作旧展画面6幅,安装老石磨、石碾各一盘,新建垃圾池5个,公厕7个,购买垃圾桶200个,达到户均一个,配备垃圾车2辆。 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 通过这次整治活动,我村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1、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所有主次干道整洁畅通,水泥硬化,无占道,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99 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览,获得直接或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 世纪中叶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会展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它在贸易交流、技术交流、信息交流、经济合作和增加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发展状况 1。欧洲会展产业发展状况欧洲是世界会展产业的发源地。经过150多 年的发展,欧洲的会展经济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实力最强。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都已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强国。从世界上举办大型展览最多的25 个国家的市场分布来看,最大的展览场馆大多集中在欧洲,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型和行业级展览都在欧洲举办。专业贸易展览占世界总量的60% 以上。他们的展览规模、参展商数量、国外参展商比例、观众数量、贸易效应和相关服务质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被称为“世界展览王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包括9个1000 多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德国拥有世界五大展览中心中的四个。目前,德国的总展览面积为240 万平方米。在世界主要会展业国家中,德国举办的专业国际展览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大。目前,德国每年举办400 多场国际展览。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的210 个专业国际贸易展览会中,近三分之二(超过130 个)在德国举行。德国展览机构在全球有386 个

办事处,并形成了一个全球展览网络。德国会展业的显著特点是许多专业展览都是在城市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国际印刷和包装展以及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展。 法国也是世界上会展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优势是举办综合性展览。法国每年举办1500多场展览,其中约180 场为国内和国际展览,约12场以上为国际专业贸易展览。法国展览馆占地160 万平方米,分布在全国80 个城市。 英国会展业近年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据英国展览报告统计, 1999 年英国举办了约900 场展览,在1XXXX 吸引了700 多场展览,成为欧洲展览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的主要国际展览主要在米兰、博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举行。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是世界第二大展览场馆,展览面积37 万平方米,会议厅面积13554平方米。 2。美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北美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今天,在美国举办的展览会的数量和展览业的直接收入在世界上排名第一。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的报告,在美国和加拿大XXXX 举办的13185 场展览,总展览面积为4561 万平方米(其中美国占3498 万平方米),843 场展览,展览面积为9290 平方米或以上,展览业的直接收入为104 亿美元(包括 90 亿美元) 3。亚洲会展业的发展 亚洲会展业的规模和水平仅次于欧美东南亚的新加坡和中国的香港,以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巨大的市场潜力、高度的国际开放度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发展了会展业。日本是一个世界展览大国,也是一个展览大国。展览场地和

会展业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会展业对城市发展地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旅游管理 会展业对城市发展地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21世纪是全球城市化地世纪,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关键时期.会展行业是我国地新兴行业,具有强大地经济和产业带动作用,其对城市地发展及建设有着重要地影响,在第三产业地价值和地位也日益提高.随着我国会展市场地蓬勃发展,会展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在各省市地经济增长所占地比重也日益突出.因此,会展业成为众多城市竭力发展地重要产业类型之一.本文主要以成都市为例,通过2013年举行地《财富》全球论坛对成都市发展地影响来阐释会展业对城市发展地影响. 引言: 会展业作为我国地朝阳产业,被誉为“城市发展地催化剂”.随着我国经济地发展,近十年来,会展业以年均20-30%地速度超常成长.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地会展业就在全球会展业中异军突起,形成了一个新兴地会展业市场.从展览地项目数、规模、总体水平和影响来看,中国已成为亚洲地展览大国,并正逐步成为亚洲地区地区域性“展览中心”.我国现在已经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地现代化会展场馆,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实力地会展集团公司,也培训了一批水平高、影响比较大地名牌展览会.会展业所具有地强大地经济聚集和扩散效应,在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地作用.因此,研究会展业对城市发展地影响具有重要地意义. 一、会展定义研究综述 随着会展业在我国地发展,国内对于会展定义地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从狭义地角度定义会展,将会展称为CE(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或ME(meeting and exhibition)即会议和展览.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会展地外延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会展被定义为MICE.M代表公司会议(meeting),I代表奖励旅游(incentivetour),C代表协会和社团组织地会议(convention),E代表展览(exhibition).谢雨萍等(2002)认为,会展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与博览会、奖励旅游、大型文化体育盛事等活动在内地综合性旅游形式即MICE,其基本含义就是借举办各种类型地会议,以招徕各方客人洽谈业务、交流沟通和旅游参观访问,刺激他们消费,从而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是随着节事活动在会展活动中地重要性日益凸显,学者们在MICE基础上加上了节事活动(Event),MICE逐步演变为MICEE.马勇、肖轶楠(2004)在《会展概论》中从广义角度将会展定义为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博览交易会(如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招商会、发布会、专业与专题会、颁奖会、研讨会等)、奖励旅游和各种事件活动,如庆典活动、节庆活动、文化活动、科技活动、体育活动等.刘大可(2004)在《会展经济学》中从活动地全新角度理解会展,认为会展包括五个层面活动,一是展览;二是大型活动;三是会议;四是节庆活动;五是其他特殊活动.这五类活动统称为会展活动是因为这些活动存在四个共性,一是这些活动都是长期筹备,短期举办地点状活动,不同于行政组织日常管理地现状活动;二是活动都涉及到人员地迁徙和移动;三是这些活动都能调动人地情绪,引起媒体地关注;四是组织和管理都以项目方式进行. 二、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成都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都作为我国会展业发展最快地地区之一,从会展项目、地域分布、内容等方面来看,其会展业具有专业展览集聚、

雅思大作文专项突破科技发展的影响

雅思大作文专项突破:科技发展的影响 本文收集整理了雅思大作文专项突破:科技发展的影响。这是目前常见的、高频的雅思写作话题,同学们在备考时可以边写边学,积累写作素材,以便在考试中更胸有成竹。 Topic 12: There are social, medical and technic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What form do these problems take? Do problems of using mobile phones outweigh the benefits? 解析:雅思作文有关科技发展的题目主要考查现代科技对人们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现代科技主要包括因特网、电脑、手机以及各种小电器。当然,汽车和飞机的广泛使用也经常被认为是近代主要的科技发展成果。主要的考点包括: ? 科技发展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 科技发展让我们的空闲时间变多还是变少? ? 科技发展对我们的文化、思想、观念和社区有什么影响? 科技发展的正负面影响都有,没有必然的结论。科技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极大提高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人们养成不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对健康有不利的影响。考生在考试当中要注重论述的质量,至于倾向哪个方面未必一定重要。 科技发展的正面影响有: ? 生产效率更高,人们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工作,因此可以有更多的体闲时间; ? 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 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购物和处理个人财务,不用花太多时间在通勤(commute ); ? 人们联系更加方便,即便行动不方便的人也可以通过网络联系家人和扩大朋友圈; ? 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多(譬如说网络、手机、电子图书馆、电视),知识更加丰富。 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有: ? 因为竞争激烈,人们需要接受在职培训和教育,工作节奏加快,压力更大,和家人交流的机会更少; ? 因为通讯发达,人们在下班之后也被同事和上司联系,在家里査阅工作上的电子邮件;通讯的发达同时推动全球化,工作的性质也趋向于全球化,人们的工作吋间在某种程度上被延长了; ? 人们享受着网络娱乐和其他媒体所提供的娱乐,因此忽视和家人的交流; ? 人们喜欢上网,不愿意外出,性格变得孤僻,和外界的联系减少。 手机所带来的问题和负面影响: ? 社会问题:在公共场所讲话声音大(speak at an increased volume),让人感觉不舒服(feel uncomfortable); ? 技术问题:信息可能会被第三方截取(intercept)或者偷听(eavesdrop in); ? 医疗问题:有可能增加患癌症的几率(increase the risk of suffering cancers); ? 安全问题:开车时打电话(talk on the phone while driving),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correlation with road traffic accidents) 手机所带来的好处和正面影响: ? 丰富生活:除了发信息(send text messages)和语音留言(make voice calls)之外,手机还可以用来浏览网页(Internet browsing)、听音乐(music playback),管理个人信息(personal organisers)、收发电子邮件(e-mail)、拍照(built-in cameras)、下载铃声(ringtones)、玩游戏(games)和听广播(radio)等,由此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乡村治理的方法论总结与反思

乡村治理的方法论:总结与反思 孟军 摘要:从方法论的层面看,乡村治理研究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二是制度视角和行为视角的研究。而从反思的视角看,乡村治理研究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过度借助西方的学术话语,基于本土的创新不多;二是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两难困境。因此,要深化和拓展乡村治理的研究,必须注重消化和吸收西方的理论,立足本土资源和乡土中国的传统,重视理论的创新和理论资源的本土化建构;与此同时应当在深入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加强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融合——中层理论的研究。关键词: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制度研究、行为研究、西方话语、本土创新 乡村治理的方法论研究:总结与反思 孟军 “三农”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乡村治理是一个重要的层面。自从80年代初期,人民公社逐渐解体之后,“三级管理、队为基础”的乡村管理模式逐渐消失。在很多农村地区的社会秩序、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问题。后来,人民公社改为乡镇、生产大队转变为村民委员会、生产小队转变为村民小组。国家政权的末梢收缩至乡镇,乡镇以下的村实行村民自治,从而确立了一种新的乡村治理模式——“乡政村治”格局,从而开始了新的乡村治理进程。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研究乡村治理著作、文章不胜枚举,但是从方法论层面对乡村治理的总结性和反思性研究尚少。本文探讨乡村治理研究中主要使用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作者的反思提出解决的方案。 一、乡村治理研究方法论的两种维度——文献综述的视角 徐勇认为,在古代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并没有构成社会和政治问题。只是随着工业文明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作为传统因子的“三农”问题才显得格外突出。在20世纪上半期,由于农村的衰败导致了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第一次高潮,主要有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和以费孝通为代表的学院派的研究。在1950-1970年代,国内的研究几乎停滞,国外的研究转向香港和台湾,进展缓慢。伴随着农村的改革进程加速和西方社会科学成果的大量引进,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第二次高潮出现。[1]乡政村治格局的确立、乡村治理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大大刺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