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2年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2年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2年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XX公司

一、集团简介

XX集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倡导“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以“促进能源开发、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为使命,坚持“能源为主、适度多元、产融结合、协同发展”的业务组合战略和“立足北京、依托华北、发展全国、走向世界”的空间布局战略,努力打造“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能源投资经营集团。

一、课题的背景

标准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XX集团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一)适应集团公司外部环境的要求

国家在《科技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把标准、专利、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三大战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创新层出不穷,标准化日益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集团公司面临火电厂煤价高位运行、电价尚未理顺;房地产调控不断深入;节能环保形势日趋严峻等外部不利因素的考验,需要建立一套以标准化为基础的控制体系来强化集团管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适应集团公司内部转型的要求

集团公司从2004年底合并重组以来,一直致力于将集团由投资型公司向投资经营型公司转变。经过五年的努力,这一转变于2009年基本实现。过去集团对控股子公司的管理主要侧重于投资管理、高

管委派和建立在投资基础上的收益分配管理,其它管理基本交由项目公司负责。2009年底,集团按照向投资经营型公司转型的既定目标,初步构建了“五统一”(即统一战略规划、统一投资决策、统一人力资源、统一财务产权、统一资本运作)的管控模式,并设立了京能国际、国际电气、财务公司、燃料公司、后勤公司等专业化管理平台,对控股子公司的安全管理、燃料管理、物资管理、检修管理、资金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后勤管理等履行专业化管理职能。这种转型为集团化标准构建奠定了客观基础,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适应集团公司提升科学管理水平的要求

集团公司于2009年全面完成了新老班子交替。新任主要领导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作用有着更直接的感受,对推进集团标准化建设高度重视,并及时调整充实了相关组织机构,强化了集团的企业管理职能,这为集团化标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2010年作为集团公司“管理年”,集团提出了“三突破”、“三提高”的中心任务和“稳节奏、调结构、控成本、增效益、强管理、促发展”的工作方针,要求切实提高集团科学管理水平,积极推进集团标准体系的建立。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课题的内涵与特点

课题内涵:

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和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XX集团“三位一体”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该体系的构建,是以推进科学管理为目标,以国家有关要求和规定为准则,以集团公司自

身特性和管理现状为根基,以“统一规范、切合实际、先进合理、精简高效”为方针,遵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全员参与”的组织原则,采取PDCA循环的工作方式,有计划、分步骤构建出一套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为核心内容,以运行机制标准化为动力,以全面整合其他专业管理为一体化的具有XX集团特色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

图1 集团公司“三位一体”标准化体系

课题特点:

1.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XX集团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自始至终完全依靠企业自身力量,而未选择一些企业通常借助于社会专业咨询机构去完成的途径。因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自己管理工作了解与掌握的深入,比外部咨询机构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只要掌握了标准化编写的技术性规范要求,就完全可以编写出符合企业特点、反映行业特性、切合客观实际的标准。这就决定了XX集团标准化体系构建所选择的自行策划、自行设计、自行编写,完全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的途径不仅节省了巨额咨询费用的支出,而且也保障了这一标准化体系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并卓有成效地推进各项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2.具有高度的融合性

随着集团公司标准化体系的建设,部分企业又进一步开展了安全管理体系、基建管理体系、调度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多项专业标准化建设,由于各专业管理体系分别归口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各自

为战,缺乏统一管理、统一规划,未能有效的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而独立于现有的标准化体系之外,无法得到企业的有效支持。因此,各专业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受到限制。XX集团为理顺专业管理体系与整体标准化体系的关系,通过搭建管理标准体系框架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规避了各标准职责的遗漏和重叠,使专业管理与整体标准之间、体系与标准之间、标准与标准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整体,从而形成了体系组成要素之间具有高度的融合性,为标准化体系的有效运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3.具有强劲的推进性

三位一体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无疑将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奠定基础。但问题是如何将各项标准有效地转化为企业广大员工的行为准则与工作目标,这就需要紧紧围绕标准化内容体系,建立一套与其相匹配的动力机制,并以标准化的形体相配套。为此,XX集团在构建三位一体内容的同时,建设并完善了与其相关的检查、考核、奖惩等为内容的配套体系的标准化。每一项标准都写明检查与考核的具体内容,而且只有涉及考核就必有奖惩。以此,有力地激励出企业每一员工努力对标、达标的积极性。为了统一对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奖惩,XX集团还制定了两项专门的标准,即《标准检查与考核管理规定》、《专项奖励管理规定》,从而为标准化内容体系有效运转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二)标准化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

从2010年初开始,着力推进标准化建设,依靠集团自身力量当年完成了标准体系构建与实施的目标,初步建立了具有XX集团特点和适合XX集团实际的三套标准体系。

1.技术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是指集团范围内的技术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XX集团的技术标准体系,完成了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识别、引用和检索工作。共引用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1965项。自行设计的技术标准检索系统已经在集团OA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为集团本部和各控股子公司学习和掌握技术标准创造了条件。

图2 技术标准体系结构

2.管理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体系是指集团范围内的管理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XX集团的管理标准体系,按照集团15个内设部室的管理职责进行合理区分,由决策管理、行政管理、党群管理、战略规划管理、企业管理、计划管理、统计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产权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管理、项目前期管理、基建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科技与环保管理、信息管理、科技实业管理、房地产管理、资本运营管理、法律事务管理、审计管理、内控管理和燃料管理等25类、共171项具体管理标准组成。

图3 管理标准体系结构

3.工作标准体系

工作标准体系是指集团范围内的工作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

科学的有机整体。XX集团的工作标准体系,按照集团管理、服务岗位的4个层级区分,由高级管理岗位、中级管理岗位、一般管理岗位、服务岗位等4类、共137个具体的岗位工作标准组成。

图4 工作标准体系结构

(三)运行机制标准化体系建设

凡涉及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检查、考核、奖惩等的共同事项,均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管理规范要求,每一个标准都要求写明检查与考核的相关内容,而只要涉及考核,必有奖惩的问题。为了统一集团对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与奖惩,XX集团制定了两项专门的标准,包括《标准检查与考核管理规定》、《专项奖励管理规定》。《标准检查与考核管理规定》中规定了检查形式、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检查流程、检查时间及职责分工。制定了考核、奖励条款,量化了考核、奖励的指标;《专项奖励管理规定》明确了奖励的内容、奖励工作的审批路径等具体内容,为标准化工作的有效运行创造了条件。检查工作做到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在集团化标准体系构建于实施的过程中,曾组织过多次检查,每次检查前集团标准化办公室都会针对检查内容设计“检查方案”,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做到组织到位;对检查的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制定相关的评审标准,使检查工作有章可循,做到措施到位;检查人员做到公平、公证,对检查人员进行提前培训,并要求检查人员公平、公证,做到人员到位;检查工作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标准化体系与其它专业管理标准整合建设

企业标准化体系建立前后,随着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及社会对专业管理的要求,部分企业又开展了专业标准化的建设工作,如安全管理标准化、基建管理体系、调度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等,从客观上讲这些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开拓了企业的市场,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主观上讲各专业管理体系分别归口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管理和统一规划,没有将各管理体系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独立于企业现有的标准体系之外,无法得到企业的有效支持,各专业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受到限制。如何处理专业体系与整体标准体系之间关系是企业标准化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

集团公司标准化体系构建前,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燃料管理等已经形成各自的专业管理体系,我们首先对各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识别,将原有管理体系全部纳入集团管理标准体系中,具体做法有:

一是将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切实摆在基础工作的位置上,切实做好标准化为其他工作的服务,为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创造条件的作用。

二是科学地搭建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按照国标的要求将体系文件纳入管理标准体系,体系涵盖了电力能源、房地产、节能环保、金融证券四大业务板块的全部工作。体系中设置了决策管理、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燃料管理等25个分类,包括了综合管理、职能管理、业务管理的全部工作。各管理分类有归口管理部室,标准本身明确了归口管理部室职责、配合部室职责,跨专业部室职责,有效地规避了标准职责的遗漏和重叠,使管理标准体系与技术和工作标准体系之间、体系与标准之间、标准与标准之间都具有相互

关联、相互依赖和相互推进的内在联系,各体系在管理标准体系的有机整体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为标准体系的有效运行奠定了基础。

(五)标准化体系构建的原则与特点

1. 凡涉及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编写的共同事项,均制定了“标准指引”。“标准指引”是编制标准的标准,对于统一标准的内容构成要素和编写要求、提高标准的编制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为此,XX集团专门制定了4项“标准指引”,包括《管理标准编写指引》、《管理流程编写指引》、《工作标准编写指引》和《控股公司中长期规划编写指引》。

2. 凡涉及到跨部门执行的重要管理标准,均制定了管理流程,作为管理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XX集团对管理过程中职责划分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室的管理活动均编制关键管理流程,而且要求既编制流程文本、又编制流程图,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特别是对流程文本和流程图的编制,专门制定了《管理流程编写指引》,对流程所涉及的组织机构、主要环节、活动过程和完成时限等4个关键要素,如何进行文字描述、如何进行图表绘制,都做了统一的规范要求。最终编制的关键管理流程都做到了职责分明、程序简明、时限清楚、过程清晰。XX集团的关键管理流程包括《战略规划管理流程》、《投资决策管理流程》、《并购管理流程》等26个关键管理流程。

3. 凡涉及推进阶段的各项工作,均提前策划,制定详细的推进控股企业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2010年7月在集团标准体系建立的同时,组织了对控股企业标准及规章制度的检查,检查采取分地区进行,集中汇报、重点检查、现场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听取汇报企业30家,现场检查20家,对控股企业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诊断”,为全面推进控股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围绕控股企业存在的问题,集团标准化办公室完成“全面推进控股企业标准化建设实施方

案”的设计,按企业的特点,科学地设计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对电力、非电、基建、筹建等不同企业标准化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为控股企业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课题的实施

(一)集团标准体系构建过程

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XX集团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按照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推进完善四个阶段进行。

1. 第一阶段:计划阶段

(1)成立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推进标准化工作的需要,XX集团成立了三级机构:一级是集团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二级是集团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个专业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三级是集团各部室。集团标准化委员会由全体领导组成,由党委书记、董事长任主任,总经理任副主任。

(2)开展广泛调研,明确目标任务。集团标准化办公室组织开展对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标准的学习,通过外部考察调研和内部现状摸底调查,进一步了解集团标准化现状及与业内的差异,拟订推进标准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框架体系。

(3)策划总体方案,编制基础标准。根据推进标准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框架体系,集团标准化办公室策划推进集团标准化建设的总体

方案,在此基础上编制基础标准。

(4)召开动员大会,形成强大合力。在总体方案和基础标准得到标准化委员会审批后,集团组织召开全体领导和员工参加的动员大会,由集团主要领导对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提出严格要求,以统一认识、形成合力。

(5)组织专业培训,奠定编写基础。动员会之后,标准化办公室组织全员参加的标准化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方面的专业培训,聘请具有实操经验的专家进行讲授。

(6)梳理现有制度并拟订标准编制计划草案。标准化办公室组织对集团现有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进行认真梳理,按照部室职责进行重新分类,然后拟订全集团的标准化体系表和具体标准的编制计划草案。分送集团领导、各部室和三个专业委员会办公室征求修改意见。

(7)修订标准编制计划。标准化办公室汇总各方面的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集团标准化体系表和具体标准的编制计划,经三个专业委员会和标准化委员会审查、审批标准编制计划,然后下达各部室组织开展具体标准的起草工作。

2. 实施阶段

(1)起草。由各部室分别进行。各部室按照集团统一下达的标准编制计划组织具体标准的编写、修改。

(2)审查。分四个层级进行。一是初审、二是互审、三是会审、四是审查。

(3)审批。分两条线进行。一条线是集团标委会审批,另一条线是集团各治理机构依各自权限审批。

(4)发布。集团标委会办公室发布标准的依据有二,缺一不可:一是标准已经董事会、党委会或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二是标准已

经标委会审议通过。在两条线审批完成后,集团标委会办公室对具体标准进行分批发布。

3. 检查评价阶段

(1)宣传贯彻。集团标委会办公室组织对所有发布的标准进行培训、讲解,为标准准确的贯彻执行创造条件。

(2)执行。分批次发布的所有标准均从发布之日起严格执行。

(3)检查和评价。集团根据《标准检查与考核管理规定》,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形式包括集中综合检查和适用性专项检查等两种检查形式;检查方法包括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专项检查和集中抽查等四种方法。集中综合检查一般每年组织一次,要求9月底前结束;适用性专项检查则根据工作需要择机进行。

(4)控股企业管理现状检查。为确保推进阶段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率先完成了对控股企业规章制度的检查,对控股企业规章制度建立、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诊断”。

4.推进完善阶段

(1)设计“全面推进控股企业标准化建立实施方案”设计,对控股企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推进工作的启动。组织召开集团全面推进控股企业标准化工作电视电话会,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及主要领导参加,并分别做了重要讲话;组织标准化培训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兼顾实操的锻炼。

(3)过程中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控股企业标准化建设对控股企业是一次考验,但面对新的课题他们无从下手,集团标准化办公室及时解决控股企业在标准化建立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企业进行了现场培训、技术指导和咨询,并做到耐心、细致,有求必应、有问必

答,为控股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了条件。

(4)标准注册与验收。集团依据《控股企业注册标准评审验收管理办法》对第一批注册的26家控股企业的标准进行审核和评价,完成“技术、管理、工作标准体系评价报告”的编制、下发,并监督整改。

(5)实施过程监督检查。设计检查方案,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采取全新的检查方式,检查工作得到企业的认可。

(二)实施过程的重点

1. 注重事前管理,为项目的过程管理提供保障

集团化标准体系构建的前期,将工作重心放在了调研、诊断、评价、方案设计等基础管理工作上,客观的分析、科学的诊断对原有的工作进行了正确的评价;同类集团的对标让我们看到了差距;自行设计、自行实施、全面推进、全面提高的目标让我们找准了方向。实施方案的设计,为全面启动创造了条件;各类基础标准的先期发布,为标准体系构建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过程中难点问题的应对措施的制订,为及时解决启动后诸多问题争取了时间;多种形式宣传、培训,为标准体系构建提供了技术保障;各级领导的积极参与,为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支持。

2. 注重过程管控,为项目整体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集团化标准体系构建改变了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做法,加强了集团、控股企业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管理,定期组织各类会议,检查计划的落实;现场检查计划的执行;全过程给予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咨询工作随时进行、随叫随到,并做到耐心、细致,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在过程中把握关键点控制,为整体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3. 注重标准评价,为项目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GB/T15496-- GB/T15498中对企业技术标准要求在上级单位进行注册。技术标准是企业纲领性的标准,许多指标的设定直接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注册的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技术标准的可靠性。对于企业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国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但企业标准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工作标准最终完成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提出的各项要求,并通过工作标准的检查与考核,使三大标准的各项要求得以最终落实,实现企业标准体系的有效运行。为此,在控股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后,集团对控股企业提出了标准注册的要求,此项是集团标准化管理工作上的创新。原因一是多数控股企业第一次独立完成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工作,标准是体系的细胞,标准的质量直接影响体系能否有效运行;二是集团管理标准体系中的标准需要在控股企业标准体系建立过程中得到检验。为企业标准体系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1. 标准审批时间安排过于集中和后置的问题

对于标准审批国家、行业标准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规定,企业一般采取的是将所有的标准集中到最后,一次性集中审批,这样的审批方式的弊病是将一些问题集中到最后而没有时间进行彻底修改,受计划时间的限制,未经修改或修改后无法进行再次审批的标准只能“带病”发布。

集团化标准体系构建的过程采取标准合格一批、审核一批、批准一批、发布一批的方法,过程中发挥各专委会办公室的作用,集中技术优势,及时组织上缴标准的预审核工作,加强标准质量的把关,确保上会复审标准的合格率达标;管理标准专委会先后四次召开会议,

及时对办公室提交的管理标准进行复审,提出修改建议;标准化委员会四次组织标准的审议工作,及时批准、发布标准,组织特殊标准专项研讨工作,确保了发布标准的质量。

2. 标准实施检查无统一评价标准的问题

对企业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是企业标准化全过程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监督检查,可促进企业标准的有效执行,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然而,在企业标准化工作中标准实施的检查工作是最薄弱的环节,突出表现在检查工作无统一的评价标准,包括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参与检查人员。围绕检查工作存在的普遍的问题,XX集团标准化组织的各类检查工作,均进行检查工作方案设计,制定了《控股企业注册标准评审验收管理办法》、《标准检查与考核管理规定》。在检查评价过程中,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检查工作方案首先明确检查的目的,根据被检查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检查的内容,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明确各自职责,科学设计检查方式,按部室职责进行检查分工,各负其责。

二是我们改变了多年沿用“听汇报、查资料、写报告”的检查套路,围绕企业实际情况,量身设计检查方式,确定检查内容,将检查工作分为资料检查和现场检查。资料检查在集团进行,归口管理部门提前收集的企业标准文本,按分工将标准文本送达归口部门。部门指派专人负责标准文本的检查工作,按实施方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检查结果,要求检查人员将检查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案的同时提出整改建议,并负责监督整改工作的完成。现场检查又分为现场访谈、调查问卷、资料调取、标准实施情况检查等。现场访谈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之间进行,调查问卷在企业中级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操作岗位人员进行。通过访谈、调查问卷可以让检查人员从不同层面掌

握企业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资料调取主要围绕标准文本检查中所需的客观记录和企业标准化建立过程中资料的调取;实施情况的检查改变了重汇报、轻结果的做法,注重现场执行情况检查及自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检查结束后要求参加检查的人员均要提交检查报告,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检查人员负责监督整改。检查方式的改变赢得了企业对检查组工作的认可,规避了许多以往检查出现的问题,检查工作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是制定统一检查评价标准。从标准全面性、合规性、适用性、有效性评价到标准体系运行整体性评价,按其业务不同赋予了不同的权重,不同企业评价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四是对检查人员进行检查前培训,并对检查人员的行为提出规范性的要求。每次的检查工作方案中规定了在检查工作开始前要对检查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工作围绕专业知识、技术技能、检查技巧、检查方法掌握及检查报告撰写等。同时规范了检查人员的行为,要求每位检查人员要以标准为依据,不能以自我理解的东西作为标准,也不能加入任何个人的偏见,更不能犯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的毛病,一定要客观公正、公开、公平,做到对事不对人,检查必须坚持“以事实和客观证据为判断依据的原则、标准和实际对照的原则、独立和公正的原则”,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在集团化标准体系建立与实施的过程中已经组织的多次检查,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做到了有人负责、有人归口、有人跟踪、有人落实。

3. 标准体系与其它管理体系有效融合问题

企业标准化建立前、后,随着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及社会对专业管理的要求,部分企业又开展了专业标准化的建设工作,如安全管理标

准化、基建管理体系、调度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等,从客观上讲这些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开拓了企业的市场,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主观上讲各专业管理体系分别归口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管理和统一规划,没有将各管理体系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独立于企业现有的标准体系之外,无法得到企业的有效支持,各专业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受到限制。如何处理专业体系与整体标准体系之间关系是企业标准化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

集团化标准体系构建前,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燃料管理等已经形成各自的专业管理体系,我们首先对各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识别,将原有管理体系全部纳入集团管理标准体系中。科学地搭建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按国标的要求将体系文件纳入管理标准体系,体系涵盖了电力能源、房地产、节能环保、金融证券四大业务板块的全部工作。体系中设置了决策管理、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燃料管理等25个分类,各管理分类有归口管理部室,标准本身明确了归口管理部室职责、配合部室职责,跨专业部室职责,有效地规避了标准职责的遗漏和重叠,使管理标准体系与技术和工作标准体系之间、体系与标准之间、标准与标准之间都具有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各体系在管理标准体系的有机整体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为标准体系的有效运行奠定了基础。

四、课题的实施效果

(一)企业效果

1. 集团化标准体系构建与实施提高了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企业将标准化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企业员工执行标准的主动

性、自觉性普遍提高,从变被动的“要我标准”,到主动的“我要标准”,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在集团化标准体系构建与实施过程中得到提高。

2. 标准体系的构建为后续开展的企业内控评价体系、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实现了与ERP项目的有效对接。

3. 企业通过标准体系的建立,做到了有章可循,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普遍提高,事故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设备健康水平、企业经济效益整体提升,如图4~图7所示。其中仅集团净利润一项,2011年比2010年增加0.95亿元。

图5 事故发生率比较图图6 等效系数比较图

图7 净利润(亿元)比较图图8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比较图

4. 集团化标准体系构建与实施采取的是自行设计、自行实施、全面推进、全面提高的新方法、走出了自上而下建立、实施与推进,到自下而上验证、评价与整改的新思路,在锻炼了队伍的同时,也节

约了项目咨询费用。

(二)社会效果

1. 集团化标准体系构建与实施工作得到了北京市国资委的肯定,开创了市属国有企业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开展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的先河,为市属国企开展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组织思路、实施方案、检查评价、完善改进等方面的借鉴,为市国资提高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2. 集团作为中国投资协会地方电力投资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成功构建与实施,为近五十家地方电力投资企业如何开展标准化管理体系,如果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如何开展检查评价、完善改进等工作提供了参考,为提高地方电力投资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提供了借鉴。

3. 集团化标准体系构建与实施工作得到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肯定。在2011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年会上受到表彰。

图9 获奖照片

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企业标准化体系管理建设浅析标准的工作会议2月23日在京开幕,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在今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标准化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徽章。提振信心标准大有可为,强化标准,我们应有作为。 也是我企业抓质量要上新水平保安全要加新力度,促发展要有新作为,强质企业要树新形象。这“这四个新”。标准化工作无所不谈,无所不及,充分体现标准的基础保障作用。提振信心标准大有可为。标准是提振信心的可靠的基础。标准能够提振企业信心,企业要健全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化投入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才成本,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 企业要从标准化本质属性基本内涵和特征出发,把握好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系统性,权威性,服务性。一是强化标准的科学性,工作中讲科学,用科学,兼顾标准化的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既与国际先进的标准化接轨,又要与我国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科学成果,强化对制修订过程的科学管理,加强标准与科技紧密结合。二是强化标准的民主性,搭建民主参与平台,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深化跨区域合作。三是强化标准的系统性,运用系统管理理念和方法,推进标准化的综合化,体系化和配套

化。四是强化标准的权威性,要增强标准化管理的权威性,增强标准执行的权威性,增强标准化顶层设计的权威性。五是强化标准的服务性,要加快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发挥好标准化的质量基础作用,要加快完善现代安全战略管理体系。使标准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今后一个时期标准化发展将是持久提升标准化发展整体质量效益为核心目标。坚持“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基本要求。 有企业就会有竞争。其方式从装备设备、生产工艺、产能产量,到市场份额。现在企业竞争什么?有人说是人才的竞争,有人说是文化的竞争。更有学者说,企业之间竞争的最高形式是标准的竞争,他的依据是:在此之前的竞争是所有企业共抢一个蛋糕,而标准竞争是掌握者自己做一个蛋糕。 一位盲人向一位高尔夫高手挑战,高手浅浅一笑:时间、地点你挑。答:晚上十二点,就在这片场地,愕然。规则使然。标准化的定义: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标准”简单的理解就是“规则”,制定规则者一般都是行业的领头羊。如果你不了解规则,不适应规则,很可能就会退出竞争舞台。推行企业标准化,在企业内部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为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

本文将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分为战略管理、实施管理和运维管理三个层面。本文首先给出了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框架,然后对企业信息化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企业信息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体系,通过不断地进行PDCA而得以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0、前言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领域不断增长,应用深度不断加深。作者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保障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信息系统相当于企业的神经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的业务流程。此外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实施和运作有其内在的规律,因此作者就产生了结合企业管理和IT管理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设想。 本文是作者在工作实践和阅读了许多文献后对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作出的初步探索。其主要思想就是利用反馈和优化不断加强企业信息化发展和运作的效率和效果。质量控制中利用PDCA 循环较好地体现了反馈和优化改善质量的思想。在本文中也将PDCA的思想贯注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中。 在开始正文前,先简单扼要地给出PDCA循环如图1所示: 1、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 随着企业对信息沟通速度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的信息化需要在良好的管理方法下进行运作。企业的IT管理分为三个层面:战略管理层面;实施管理层面;运维管理层面。战略管理层面关注于IT如何服务于企业的中长期规划和事业方针,如何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关注于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利用IT的手段改善企业流程。实施管理层面主要关注于对于规划的IT项目如何进行管理,保障软件开发项目、系统集成项目得以顺利的实施。运维管理层面主要关注于如何保障已有的IT系统稳定、高效、安全地运行,保障企业业务顺利进行。在各管理层面的实施过程中也需要遵循PDCA的方法,不断地进行优化。 企业信息化大的PDCA循环圈需要IT决策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评价系统实施的效果,决定如何优化规划、实施和运维管理。在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管理和运维管理的开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PDCA,确保每一个项目和每一个日常工作得以不断地改进。 企业信息化管理在不同层面和时期需要具有不同的能力。在规划中需要战略规划能力;IT专业技术能力(这里主要指对IT技术和发展方向以及IT应用领域状况有较为宏观把握的能力)。在实施管理中需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技能,当然也离不开专业能力了。在运维管理中需要企业管理能力,在这里更加强调专业技术能力去解决实际发生的各种问题。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目录[隐藏] 含义简介 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企业管理标准的种类 [编辑本段] 含义简介 这个体系涉及到了企业管理制度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职业素质标准、岗位职责标准、岗位考评标准、企业全面形象管理、组织管理、行政后勤保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研发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物控管理、营销管理、经济合同管理、管理判例等方面,是企业管理运行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为企业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本段] 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1 企业标准化工作基本任务 企业在实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核心,以管理标准为支持,以工作标准为保障的企业标准化体系。设立企业标准化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管理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编制适应本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组织标准的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2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成 2.1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实现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其它标准都要围绕技术标准进行,并为技术标准服务。具体来说,技术标准是对生产相关的各种技术条件,包括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式等所作的规定。如产品标准、半成品标准、原材料标准、设备标准、工艺标准、计量检验标准、包装标准、安全技术标准、环保卫生标准、设备维修标准、设计标准、能源标准等。 企业技术标准的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规程、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 任何企业都应首先以其高质量的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标准为中心,以高质量的产品(或工程服务)标准为中心,建立完善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2.2 管理标准

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

XXX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规范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信息化硬件、软件、耗材、系统、数据和安全等管理工作,指导集团公司的网络使用管理和维护工作,规范设备和耗材采购配置引进流程,为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健全完善和数据安全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案。第三条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项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职能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工作,生产技术系统信息化管理参照执行。 第二章管理分工及职责 第五条集团公司成立信息化管理小组(以下简称信息小组),负责建立健全公司信息化管理体系,组织制定和实施公司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通过建立 《信息化软硬统一管理系统》,审查、审核、监督、检查、指导集团公司各部门及各子公司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 第六条XXX公司信息部是公司信息化管理常设机构。负责组织拟定公司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承办公司信息化设备、软件的采购、调配与回收,组织信息化设备、软件的安装、调试及技术支持,负责集团公司各项信息化的建设、运营、维护和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统筹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组织公司信息化管理

的知识培训。 第七条集团公司单位分别负责权限内信息化设备设施的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和软件系统维护及信息收集、汇总、整理、申报及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集团公司各使用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信息化管理工作。 第三章硬件管理 第九条各单位因工作需要添置、更换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应先根据项目情况和集团公司计划管理规定上报到《信息化软硬统一管理系统》,计划应详细说明使用目的、配置计算机及外设数量、设备设施配置标准。添置计算机应尽量采购带操作系统计算机,严禁使用盗版操作系统。提交至《信息化软硬统一管理系统》经XXX公司信息部审核后,按照集团公司规定上报相关部门审批。 第十条需求计划经批准后,应定期经行公开招标采购,硬件设施采购由XXX 公司信息部办理,所有信息化设备设施的型号、性能数据、厂商、供货商、购买日期等详细数据及硬件自带软件信息,各使用部门均应录入系统登记备案。 第十一条各使用单位应加强信息化设备设施的管理落实专责制,严禁私自处置。 第十二条各使用单位负责本部门计算机及辅助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在使用期内正常使用。

ISO9001:2015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ISO9001:2015标准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 8.3 运行策划过程 8.4 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 产品和服务开发 8.6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 8.7 产品和服务放行 8.8 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改进 附录A 质量管理原则 文献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 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 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 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 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 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 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c) 组织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d) 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注1:外部的环境,可以考虑法律、技术、竞争、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方面,不管是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 注2:内部环境,可以组织的理念、价值观和文化。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 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更新以上确定的结果,以便于理解和满足影响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度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 a) 直接顾客 b) 最终使用者 c) 供应链中的供方、分销商、零售商及其他 d) 立法机构 e) 其他 注:应对当前的和预期的未来需求可导致改进和变革机会的识别。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界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要求

某某某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企业标准 Q/MMMYC-22301-2013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 要求 Enterprise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ocumentation-Requirements 2013-12-25发布 2014-01-01实施 A 00 发布 某某某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Q/MMMYC (送审稿2013.9.19)

Q/MMMYC 22301-2013 I 目次 前言................................................................................................................................................................. III 引言................................................................................................................................................................. 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管理职责 (3) 5 总要求 (3) 6 管理体系文件结构 (4) 6.1 管理体系文件的总体结构形式 6.2 技术标准构成. 6.3 管理标准的构成. 6.4 工作标准的构成. 7 文件编号. 7.1 编号原则. 7.2 编号规则. 7.3 外来文件编号. 8 文件的编写要求. 8.1 管理手册 (7) 8.2 程序文件 (8) 8.3 作业指导书或工作手册 (8) 8.4 流程文件 (9) 8.5 管理标准 (10) 8.6 工作标准 (10) 8.7 技术标准 (11) 9 文件编排格式和编写内容要求 (12) 9.1 封面. 9.2 目次(可选要素). 9.3 前言. 9.4 引言(可选要素). 9.5 标准标题. 9.6 正文排版. 9.7 范围. 9.8 9.9 术语和定义(可选要素) (13) 9.10 跨职能的流程图 (13) 9.11 表格 (13) 9.12 幅面 (14) 10 文件的编审、发布、修订、作废和保存 (14) 10.1 文件(标准草案)的编审和报批 (14) 10.2 文件的发布 (14) 10.3 文件的修订 (14) 10.4 文件的作废 (14)

信息化管理制度体

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规范公司信息化管理,降低公司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信息化硬件、软件、耗材、系统、数据和安全等管理工作,指导公司的网络使用管理和维护工作,规范设备和耗材采购配置引进流程,为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健全完善和数据安全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案。 第三条公司信息化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项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职能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工作,生产技术系统信息化管理参照执行。 第二章管理分工及职责

第五条公司成立信息化管理小组(以下简称信息小组),负责建立健全公司信息化管理体系,组织制定和实施公司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审查《信息化工程方案》,审核《信息化设备的配置计划》,监督、检查、指导公司各部门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 第六条办公室是公司信息化管理常设机构。负责组织拟定公司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承办公司信息化设备的采购、调配与回收,组织信息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技术支持,负责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以下简称0a系统)建设、运营、维护和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统筹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组织公司信息化管理的知识培训。 第七条公司各部门分别负责权限内信息化设备设施的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和软件系统维护及信息收集、汇总、整理、申报及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公司各使用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信息化管理工作。 第三章软硬件管理

第九条公司因工作需添置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应先根据项目情况和公司计划管理规定编写《信息化配置需求计划》,计划应详细说明使用目的、使用软件情况、配置计算机及外设数量、设备设施配置标准。提交到办公室审核后,履行公司及中煤龙化公司采购计划审批程序。 第十条需求计划经批准后,公司权限内采购依据公司管理分工和采购规定,硬件设施采购由办公室负责办理,软件由申请部门会同办公室办理,所有信息化设备设施的型号、性能数据、厂商、供货商、购买日期等详细数据及软件信息,各使用部门均应以书面的形式提供给办公室备案。 第十一条各使用部门应加强信息化设备设施(含软件)的管理,落实专责制,严禁私自处置。 第十二条公司各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计算机及辅助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在使用期内正常使用。 第十三条计算机及辅助设施在使用中由于人为原因造成损坏,损失由当事人所在的科室进行赔偿或由当事人赔偿。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规范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规范

质量体系要求 Quality System Requirements QS-9000 第三版 以ISO 9000为基础的要求

内容组成 管理职责——要素4.1 质量体系——要素4.2 合同评审——要素4.3 设计控制——要素4.4 文件和资料控制——要素4.5 采购——要素4.6 顾客提供产品的控制——要素4.7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素4.8 过程控制——要素4.9 检验和试验——要素4.10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要素4.11 检验和试验状态——要素4.12 不合格品的控制——要素4·13 纠正和预防措施——要素4.14 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要素4.15 质量记录的控制——要素4.16 内部质量审核——要素4.17 培训——要素4.18 服务——要素 4.19 统计技术——要素 4.20

管理职责一要素4.1 质量方针---4.1.1 负有执行职责的供方管理者,应规定质量方针,包括质量目标和对质量的 承诺,并形成文件。质量方针应体现供方的组织目标以及顾客的期望和需求。 供方应确保其各级人员都理解质量方针,并坚持贯彻执行。 组织---4.1.2 职责与权限---4.1.2.1 对从事与质量有关的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对需要独立行 使权力开展以下工作的人员,应规定其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并形成文件: a)采取措施,防止出现与产品、过程和质量体系有关的不 合格; 注:如需要纠正质量问题,建议负责质量的人员有权停止生产。 b)确认和记录与产品、过程和质量体系有关的问题;

c)经过规定的渠道,采取、推荐或提出解决办法; d)验证解决办法的实施效果; e)控制不合格品的进一步加工、交付或安装,直至缺陷或不满足要求的情 况得到纠正。 f)在阐述QS-9000要求时,说明顾客对内部职能部门的需求(如选择特殊 特性,确定质量目标、培训、纠正和预防措施,产品设计与开发)。 资源---4.1.2.2 对管理、执行工作和验证活动(包括内部质量审核),供方应确定资源要求 并提供充分的资源,包括委派经过培训的人员(见4.18)。 管理者代表---4.1.2.3 负有执行职责的供方管理者,应在自己的管理层中指定一名成员为管理者代表,不论其在其它方面职责如何,应明确权限,以便: a)确保按照本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 b)向供方管理者报告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和作为质 量体系改进的基础。 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还可包括就供方质量体系有关事宜与外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 法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1.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企业标准体系建立以及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标准化方针、目标、标准化管理机构以及职责、企业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检查,标准化信息、培训、标准化规划、计划,自我评价和管理评审的要求,以及采用国际标准的要求。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的标准化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016 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GB/T 13017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 15496 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GB/T 15497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GB/T 15498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GB/T 19273 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GB/T 28001- 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SSY/A- 《质量管理手册》 GSSY/G16-1《内部审核管理制度》 GSSY/B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GSSY/G01-08《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3.术语和定义 GB/T 1549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 15496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标准化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注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技术壁垒,并便利技术合作。 3.2企业标准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设计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案 一、信息化建设规划 公司信息化建设需要涉及整个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它包括公司的的经营、计划、合约、技术、质量、安全、施工、材料、设备、人力资源以及成本管理等各个重要环节,几乎涉及公司所有人员。因此,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达到“一个中心、两级管控、三个集中、四控三管一协调”的目的。为此,需要建立以项目管理系统为核心,结合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材料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办公管理、文档管理等功能的统一的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这样一个涉及公司面面的系统,工作量将十分巨大,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为了有效地完成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建议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式。一次性进行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完成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整体涉及;实施过程则按照业务的重要程度和对信息化要求的紧迫程度和准备完善程度排序,逐步进行实施,保证实施一块成功一块。一面可以保证信息化实施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从而尽可能减少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压力。 根据目前公司的现有系统情况:财务部已采用了网络版的用友财务系统,实施了部门级的信息化;合同部则采用广联达造价软件作为业务应用,但均为桌面系统,尚未做到联

网,数据、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其他部门均没有任针对性的应用。因此,公司的信息化可初步分为几大部分: (一)企业级办公自动化系统(OA) 建设覆盖全公司(含子分公司和各项目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以此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先行纳入系统,并建立各级领导与员工使用网络和电脑进行事务管理的习惯。将各种日常工作的流程进行科学的梳理和合理的规划,通过系统的建立和使用的过程,逐步改善工作流程、规管理、提高效率。 OA系统是处理公司部的事务性工作,辅助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手段的系统。公司需要建立的协同办公(OA)系统就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以“工作流”为引擎、以“知识文档”为容器、以“信息门户”为窗口,使公司部人员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式,实现迅速、全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公司的OA应包括一些基本的功能模块:管理工作流程、知识目录架构、信息门户框架,以更便捷、更简单、更灵活、更开放的满足日常OA 办公需求 公司应用协同OA系统,总体具备以下几大价值点: (1)落实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自动化 这牵涉到流转过程的实时监控、跟踪,解决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目前的企业和单位都存在着大量的工作流程,例如公文的处理、收发文、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190001国标

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 代替GB/T 19001—2008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是GB/T 19000族的核心标准之一。本标准替代GB/T 19001一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本标准与GB/T 19001—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采用ISO/IEC导则,第一部分ISO补充规定的附件SL中给出的高层结构; ——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更少的规定性要求;——对成文信息的要求更加灵活;——提高了服务行业的适用性;——更加强调组织环境;——增加对领导作用的要求;——更加注重实现预期的过程结果以增强顾客满意。 引言0.1总则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能帮助其提高整体绩效,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组织根据本标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潜在益处是: 1.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2.促成增强顾客满意的机会;应对与组织环境和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3.证实符合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能力。 本标准可用于内部和外部各方, 实施本标准并非需要:—统一不同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形成与本标准条款结构相一致的 文件;—在组织内使用本标准的特定术语。 本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补充。 本标准采用过程方法,该方法结合:P-C-C-A循环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过程方法使组织能够策划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PDCA循环使组织能够确保其过程得到充分额资源和管理,确定改进机会并采取行动。 基于风险的思维使组织能够确定可能导致其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偏离策划结果的各种因素, 采取预防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利影响,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出现的机遇。 在日益复杂的动态环境中,持续满足要求,并针对未来需求和期望采取适当行动,这无疑是 组织面临的一项挑战。为了现实这一目标,组织可能会发现,除了纠正和持续改进,还有必 要采取各种形式的改进,如:突破性变革、创新和重组。 0.2质量管理原则 本标准是在GB/T19000所述的质量管理原则基础上制定的。每项原则的介绍均包含概述、该 原则对组织的重要性的依据、应用该原则的主要益处示例以及应用该原则提高组织绩效的典 型措施示例。质量管理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积极参与;——过程方法 ——改进——循证决策;——关系管理。 0.3 过程方法0.3.1 总则本标准倡导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及提高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 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采用过程方法所需的具体要求见4.4。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一个体系加以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有效和高效地实现其预期结果。这种方法使组织能够对其体系的过程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关系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 组织整体绩效。 过程方法包括按照组织的质量方针和战略方向,对各过程及相互作用进行系统的规定和管理,从而实现预期结果。可通过采用PDCA循环以及始终基于风险的思维对过程和整个体系进行 管理,旨在有效利用机遇并防止发生不良结果。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过程方法能够: a)、理解并持续满足要求;b)、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 c)、获得有效的过程绩效;d)、在评价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改进过程。

浅析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意义

浅析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对我市中小企业 发展的意义 一、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含义 企业标准化管理系统是以企业的目标、方针为中心,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依托,以技术标准为主体,以管理标准为支持,以工作标准为保障的系统组成,其中技术标准是核心,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是实现技术标准的保证,必须围绕技术标准进行并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运用标准化的原理,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建立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二、实施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意义 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对于促进企业技术全面进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推行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有利于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行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益。产品质量是企业基础工作的综合反映,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标准来规范操作行为和作业流程,从而控制各种影响质量的因素,以减少或消除质量缺陷的产生;一旦发现质量缺陷,也能及时发现并采取纠正措施。只要真正实施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就能

更好地为顾客提供质量可靠、满意的产品,进而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无形中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三、我市中小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技术水平不高。主要是企业产品总体水平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装备水平低、超前意识差、科技开发投入少、技术管理落后,企业发展无后劲。归根到底是未建立详细完善的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再加上未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致使产品的质量存在缺陷,质量水平难以上去。 二是管理水平低下。 首先管理方式粗放。管理粗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成本居高不下。(2)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过高。特别是一些企业,在销售收入下降的情况下,管理费用及利息支出都呈现出成倍增长的趋势;(3)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生产的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差,无市场竞争力;(4)质量损失惊人。(5)管理上“散”、“乱”。不少企业办事、请客、出差、开会等项开支无标准,财务管理混乱。此外,许多企业的内部考核虽然制订得很细,也很严格,但考核走过场。 其次管理组织落后。管理组织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组织模式单一化。采用改革开放前“直线职能制”的组织形式,中层管理作为管理核心不明显;(2)企业领导的管理普遍幅度过宽。主企业负责人应酬太多,学习

公司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公司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一、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 1、根据公司信息化管理办法,公司信息化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各业务部门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公司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领导小组是公司信息化工作的领导与决策机构, 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公司有关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 (2)从战略层面统一组织、指导、决策,推动公司信息化建设 工作; (3)研究解决公司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事项; (4)审议公司信息化规划和年度项目、资金计划; (5)审议公司信息化工作制度及相关标准; (6)审查公司信息化重大项目的建设方案和工作计划; (7)在规划安排、资源集成、监督检查、队伍组织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 (8)决策信息化建设中的其他重大事项和问题。 2、技术部是信息化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信息化规划和计划管理; (2)负责信息化项目和费用管理; (3)负责信息化工作的监督、检查与考核; (4)负责对外协单位的管理。 3、信息专业是公司实施信息化的专业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公司信息化技术体系建设: (2)负责信息化项目实施管理; (3)负责信息系统运维的管理工作; (4)负责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5)负责公司信息相关设备资产管理; 4、信息运维隶属于信息专业下属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公司信息系统运维工作; (2)负责公司基础网络运维工作; (3)负责公司服务器系统运维工作; (4)负责公司所有办公计算机、打印机维护工作; (5)负责与集团公司会议联调工作; 5、公司各业务部门、办公室、车间,依据信息化规划和技术要求,配合信息专业做好业务应用的实施工作。业务部门与技术部信息协同配合,共同推进信息化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 (1)负责提出业务应用的信息化需求和建设目标; (2)负责确定业务流程和数据标准; (3)推进涉及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4)促进本部门相关信息系统的深化应用。 6、业务部门应设置专职或兼职信息化专员,负责本部门有关信息化工作的协调联络。 二、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 1、在信息化的建设中,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是保障。信息化不能一蹴而就,一“化”就灵。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科学、便捷、智能化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政府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指南》 编制说明 《政府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指南》起草组 二〇一二年八月

《政府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指南》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2010年6月,质检总局向科技部申报了国家软科学课题研究项目——《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并获批准。该课题以在政府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所解决的问题和产生的效果为研究线索,探讨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问题。作为项目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课题组起草并完成了《政府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草案。 2011年,本国家标准的制定任务被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二О一一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项目编号“20110183-Z-469”。本项任务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提出并归口,定于2012年完成。 二、起草单位和工作组组成 标准归口单位: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 标准起草单位:质检总局办公厅、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上海检验检疫局、浙江检验检疫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 起草组成员:俞晓丹、凌活、吴建伟、田武、梁晓文、刘钢、李旎 三、目的和意义 本《指南》充分结合政府部门的管理特点、运转模式,以政府部门现有管理为基础,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过程管理、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持续改进的理念,以及PDCA的运行模式,引入到政府部门的日常管理中,意在通过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推动管理创新,使政府部门进一步树立科学管理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健全完善职责明确、协调有序、标准统一、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工作机制,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讲解

ISO9001:2015标准讲解 第一章重要基本术语 1、组织的环境 (3.2.2) 对组织建立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 注 1:组织的目标可能涉及其产品和服务、投资和对其相关方的行为。 注 2:组织的环境的概念,除了适用于赢利性组织,还同样能适用于非赢利或公共服务组织。 注 3:在英语中,这一概念常被其他术语,如:商业环境、组织环境或组织生态系统所表述。 注 4:了解基础设施,对确定组织的环境会有帮助。 2、相关方(3.2.3) 可能影响决策或活动,或被决策或活动所影响,或他自己感觉到被决策或活动所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示例:顾客、所有者、组织内的员工、供方、银行、监管者、工会、合作伙伴以及可能包括竞争对手或反压力集团的社会。 3、过程(3.4.1) 利用输入实现预期结果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 注 1:过程的“预期结果”称为输出(3.7.5),还是称为产品(3.7.6)或服务(3.7.7),需随相关语境而定。 4、程序(3.4.5)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注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5、外包 (3.4.6) 安排外部组织执行组织的部分职能或过程。 注 1:尽管外包的职能或过程是在组织的业务范围内,但是承包的外部组织是处在组织的管理体系覆盖范围之外。 6、实体/客体 (3.6.1) 可感知或可想象到的任何事物。 示例:产品、服务、过程、人员、组织、体系、资源。 注:实体可能是物质的(如:一台发动机、一张纸、一颗钻石),非物质的(如:转换率、一个项目计划) 或想象的 (如:组织未来的状态) 7、质量(3.6.2) 实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注 1: 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来修饰,如:差、好或优秀。 注 2: “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意味着存在于实体内。 8、要求(3.6.4 )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9、输出(3.7.5) 过程的结果 注:组织的输出是产品还是服务取决于其主要特性,如:画廊销售的一幅画是产品,而接受委托绘画则是服务。在零售店购买的汉堡是产品,而在饭店里接受订餐并提供汉堡则是服务的一部分。

企业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体系 王方林 权忠舆 詹 华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 (廊坊065000) 摘 要 论述了企业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以及开展标准化对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认为标准化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重要基础,为其提供了前提条件,使其得到迅速推广应用。并指出标准化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质量的关键,企业只有在实施标准化的基础上,才能使建立和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成效显著。 关键词 企业标准化 质量管理体系 标准 Abstract A discussion is mad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 rise standardization and quality management sys2 tem and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standardiz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 er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2 tem.It is argued that standardization is an imp ortant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 er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s it p rovides a p recondition for rapid p op 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It is p ointed out that standardization is the key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 er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at only after standardization is carried out in enterp rises,can the op eration of the established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p roduce a marked effect. K ey words Enterp rise standardization,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tandard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主要靠的是产品质量。而提高产品质量的最基本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就是推行标准化。只有推行标准化,才能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活动、过程有序化,从而发挥该体系显著的功效。 那么,企业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有哪些潜在关系?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粗浅认识。 标准化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和运行的重要基础 企业推行标准化,是以推行产品标准为核心,以原材料进厂到成品检验等技术标准为主体,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作业)标准为内容,按其内在联系,形成企业的标准体系,严格实施标准,从而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 IS O9000:2000版系列标准提供了现代的质量管理模式。该标准对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管理和人员因素提出了管理要求。企业通过实施IS O9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编制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传达了管理者的意图。另外,文件还具有重复性、可追溯性和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以及持续适宜性,从而达到增值的目的(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体系文件的编制本身就是标准化实施过程。企业按IS O9000系列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企业标准化工作更加适应当今开放式的现代经济的发展。 产品质量最终依据产品标准来评价。在生产和验证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同样需要依据技术标准。这些技术标准是标准体系(G B/T15497,G B/T 15498,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组成部分,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持性文件,质量管理体系的程序文件在标准体系中,属管理标准范围,而质量管理体系中对各岗位人员的要求属于标准化体系中的工作标准范畴。因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也是按照 第19卷第2期石油工业技术监督标准化 TECH NOLO GY SUPER VISI ON I N PETROLE UM I NDUSTRY13

质量管理体系八大原则

质量管理体系八大 原则

质量管理体系八大原则 质量管理体系八大原则——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所有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组织指导质量管理的八大法宝。 八大原则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1、是质量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的总结,特别是ISO9000族标准实施的经验和理论研究的总结; 2、是企业管理的普遍原则,是现代社会发展、管理经验日渐丰富,管理科学不断演变发展的结果。 3、是企业的领导者有效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同时它也为从事质量工作的审核员、指导企业建立管理体系的咨询人员和企业内所有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学习、理解、掌握 ISO9000族标准提供了帮助。原则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由小孩买蛋糕的故事来说明: 1.王强的孩子5岁了,胆子较小,从来没离开过大人的身边,王强一直为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而发愁。 2.有一天晚上,孩子突然提出要吃肉松糕,王强心里一动,爽快的答应了孩子,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孩子必须独自去住宅小区门口的甜蜜饼屋买。孩子经过一番犹豫,还是拿着王强给的5元钱走了。 3.当然,孩子第一次出门,王强不会大意,悄悄的跟在孩子的后面,一直看着孩子走进了甜蜜饼屋。 4.过了一会,孩子一手拿着面包,一手拉着饼屋店员的手走了出

来,王强觉得奇怪,便沉住气继续观察。饼屋店员一直将小孩带到王强家的楼梯口。 5.这时,王强已完全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连忙道谢。经了解,原来该饼屋有规定:如有小童单独光顾饼屋的,员工必须将小童安全送回家。此事令王强感慨不已,她也因此成了甜饼屋的忠诚顾客。 (注:甜蜜饼屋的规定实际上是关注到顾客对小童安全的潜在要求,它的实施能够超越顾客的期望,给顾客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因关注顾客并非一切都满足顾客,顾客满意是一种管理理念 顾客的需求有哪些? 1、明示的(明确表示的):a.货物品名 b.数量 c.质量 d.价格 e.交货期 f.运输方式 g.付款方式 2、隐含的(虽然没有提出,但能够理解,双方有默契的): a.行业规范 b.行业标准 c.行业惯例,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要求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 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为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和保持提出要求,这些适合于公司特定需要的文件的管 理是确保企业标准化工作有效运行所必需的。要求的使用有利于按适用的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建立形 成文件的体系。 本标准不仅适用于公司及其各单位、各部门按照标准化要求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形成文件,也适用 于按照相关要求实施其它管理体系形成文件。
注:本标准的初次使用,主要为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和文件编写提出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13016-2009 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GB/T 13017-2008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 15496-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 GB/T 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GB/T 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GB/T 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ISO 9001:2008,IDT) GB/T 19004-2011 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 质量管理方法(ISO 9001:2008,IDT) GB/T 19023-200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ISO/TR 10013:2001,IDT) GB/T 19273-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 GB/Z 19579-2012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GB/T 19580-2012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GB/T 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ISO 14001:2004,IDT) 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BS OHSAS18001:2007,IDT) YC/T 384-2011 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公司《企业标准体系表》 3 术语和定义 3.1 标准 standard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 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GB/T15496-2003,3.1]
3.2 标准化 standardization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的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注 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利实话标准的过程。 注 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技术壁垒,并便利技术合作。 [GB/T15496-2003,3.2]
3.3
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