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产业自主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中国产业自主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中国产业自主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中国产业自主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2014 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中间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学生所在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生所在学科:材料加工工程

姓名:学号:

学生类别:应用型

中国产业自主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在2009年夏季达沃斯年会发布的《2009-201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国家竞争力仅列第29位,与中国的经济总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表明中国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目前,中国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日益加强,与世界市场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然而,维系着已联系的是中国“两头在外”的出口模式,在相关行业的利益链条中,中国企业只是一个打工者,丰厚的利润被产业链前面的研发和后面的销售拿走了。“中国出口”实际是外国生产要素——外国资本、技术、标准、品牌、销售网络——与中国廉价劳动力相结合的产物。整个出口体现的是广义外国生产要素的竞争力,而不是中国的竞争力。加工贸易的产品优势与销售渠道两大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均属于外资,中国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低谷位置。

中国先后提出了科技强国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由倚重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到内外并重,强调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以真正提高国际竞争力。自主创新战略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技术创新能力是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产业自主创新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从集群、制度、区域等视角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进行了分析,并从创新体系本地化的角度研究了大企业技术创新问题。最后,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自主,科技,创新,问题,解决

中国产业自主创新的基本特点:企业正在成为我国产业技术进步体系的主体;技术密集型行业主导我国工业技术创新活动;跨国公司已成为我国产业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模仿创新是我国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模式。

中国产业自主创新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企业技术创新没有与企业总体战略有机结合;创新服务环境发展滞后;支持产业技术进步的公共政策有待创新。

创新集群的技术体制与部门创新系统:

技术体制(technological regime,TR)不仅决定着不同产业部门的技术创新系统,也决定着不同产业的创新空间,即创新集聚。它包括四个基本要素:机会成本、独占条件、技术知识的累积性和相关知识基础的性质。

部门创新系统分为五种类型,即传统部门机械行业和工业区,汽车行业,计算机主机行业以及软件、现代为电子行业和硅谷。

技术创新,作为一种过程,受经济、文化、政治等制度环境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创新的系统方法把制度环境视为影像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之一。

任何一个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制度创新则在制度设计与变迁过程中保障和促进着技术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或者重要环节,自主创新更离不开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对自主创新的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建立、维护、激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处在体制转轨与制度创新的关键阶段。技术进步的加快、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增强,需要一系列相关制度设计与创新。

中国产业自主创新的“机会窗口”: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赶超的重要途径;工业化中期阶段云与技术创新新机会;新技术体系云与技术赶超机会。

逆向式自主创新是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一种是硬性选择。逆向式自主创新是一种强调利用现有创新基础,广泛吸收各种技术,立足相对成熟市场,从现有成熟产品出发,从掌握加工组装技能、生产组织技术等简单的技术应用者逐渐转变为以更大规模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改善的技术创新者甚至成为技术输出者的一种技术创新战略。逆向式自主创新将为未来我国产业全面技术进步奠定新基础。

中国产业自主创新的重点方向:

一、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新优势

(一)知识化:现代产业竞争的新特点

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产业竞争均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等有形要素,而是依靠知识创造、知识积累、知识扩散和知识利用。

(二)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

结合产业升级需求、技术基础和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科技服务以及高新技术改造与提升

传统产业等相关领域将成为我国高新技术发展重点。

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一)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是提升中国制造整体水平的战略基点

(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突出“三化”

(三)采用多样化的改造模式

三、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一)建设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二)加强区域间合作

五、充分利用全球资源

(一)有选择地吸收FDI,引入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

(二)积极向海外投资,获取反向的技术外溢效应

(三)使用第三方技术供给

促进中国产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

一、落实政策比制定政策更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许多旨在提高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许多政策“政出多门”“地方保护”以及政策操作复杂等,我国科技政策执行力没有得到高效释放,使得这些政策激励自主创新的功能受到了一定限制。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政策措施的衔接与协调以及企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

二、实施对称型的产业组织政策

对称性的产业组织政策是一种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兼顾国际惯例与经验、政府有限参与的旨在促进竞争、遏制垄断的产业政策。

三、创造性地发挥国有企业的战略作用

与此同时,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和引导这些小企业成长壮大,尽快形成规模化的新兴产业竞争优势,并与装备制造业一起共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建设开放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

充分利用R&D全球化带来的技术机遇,在利用外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同时,通过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并购国外企业、委托国外科研机构设计与开发、技术外包等形式,将全球R&D资源整合于中国制造业生产与技术体系之内。形成资源深加工与精加工、集成生产与配套生产、灵活制造与创新制造、占领市场和创造市场相结合的良性创新链环,将是中国产业创新的重要路径选择。

五、多层次多方式培养与引进关键领域创新型团队

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复苏,并在技术引进基础上成功地推行“市场推动型创新”模式,是因为它良好的教育基础,使得“提高生产力的努力和技术革新灵活对应成为可能,支持了经济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高效的人力资本投资。通过适当的机制设计,引导企业、社会资源加大装备技术人才投资,同时重视创新型团队的引进与培育。例如,围绕中国重大成套装备制造、数字化机床和医疗设备、IC设备、汽车电子等发展需要,以重大工程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为依托,成建制以团队方式从外部引入技术开发、现代管理、市场服务、宏观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型团队。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协调高等院校与职业培训学校等组织,围绕重化工部门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贸易人才、生产人才、创新成果转化人才、知识产权保护人才等方面的需求,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采用专业化培养、定向化培养和合作化培养等方式,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规模。

政府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减免税或者专项补贴等形式,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力度。针对自主创新和科技型企业成长需求,实施“重点技术攻关”“先进技术突破”等创新型团队培养与引进工程。围绕实施重大专项,成建制从外部引入人才,将项目、人才、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统一协调起来,实

现集群效应,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地区综合竞争力。而且,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也是吸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重要因素。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企业家的作用。企业家具有创新精神,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能够讲科学与发明由潜在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使企业进入良性发展周期。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及管理人才队伍的培训,应成为我国产业基地胡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创造出一种鼓励冒险、勇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文化。

参考文献

王伟光.2014.中国产业自主创新实证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毕勋磊.2011.我国企业创新绩效分析—基于创新能力和创新关系的视角.科技进步与对策,(10):94~98

黄速建.2010.中国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报告2010—2011—构建集群创新能力.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金鳞洙,尼尔森R R.2011技术、学习与创新:来自新兴工业经济体的经验.吴金希,戴德余,等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李燃,蒋兵.2012我国装备产品的自主创新战略研究—面向轿车产业的多案例比较.财经问题研究,(5):26~31

路风,余永定.2012.“双顺差”、能力缺口与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和微观视野.中国社会科学,(6):91114

浅谈如何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科技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加强自主创新提出了迫切需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中国应对全球化竞争的重要战略部署,本文从如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出发,讨论了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一.我国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与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在我国发展历程中凸现出许多因创新水平低下以致阻碍发展的问题。下面这组数字就是最好的证据: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55%的出口产品是加工贸易,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不到10%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90%以上也是来自加工贸易。对外来技术的依赖程度,发达国家平均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均在5%以下,我国在50%以上。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购置所需要的技术含量高的关键装备和零部件,60%以上需要进口。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时至今日,创新水平低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道路上的大绊脚石,是我国目前亟待正视的问题。我觉得原因可以分为两类:其一,创新主体的内在原因,例如创新思维观念落后、创新人才匮乏和创新能力不高;其二,创新外部环境原因,例如体制不健全、科技水平较低和创新资源不足等。 从创新主体内在的方面来看,首先,自主创新主体的知识水平应该比较高。国家自主创新需要的是有知识有想法并且有能力将自己知识和想法转化为成果的人才。随着我国大学的普遍扩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迅速增长。虽然看上去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真正的行业创新人才很少。其次,观念是创新的源泉,落后的思想只会阻碍进步,又谈何发展?创新需要主体拥有颠覆的、独特的、大胆的思维方式方法。古板的、墨守成规的人是不大可能有创新想法的。可悲的是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不被鼓励去发展自己的个性,学生的能力被

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李士梅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长春,130021 刊名: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年,卷(期):2004(12) 被引用次数:15次 参考文献(4条) 1.王晓晔;陶正华WTO竞争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社会科学 2003(05) 2.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影响"中国制造"的八个问题 2003 3.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 1969 4.中国工程院《新世纪如何提高和发展我国制造业》课题组新世纪的中国制造业 2003 引证文献(15条) 1.林玉伦中国制造业现状与国际比较研究[期刊论文]-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 2.庞文英浅谈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期刊论文]-物流工程与管理 2009(11) 3.解晶.何桢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制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农机化 2009(3) 4.余晓娟中国制造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期刊论文]-现代商业 2009(17) 5.董达善.俞浩中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研究[期刊论文]-上海经济研究 2008(9) 6.何哲.孙林岩.李刚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研究评述和展望[期刊论文]-科学学研究 2008(z1) 7.赵忠华新兴装备制造业科技投入机制研究[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8(4) 8.宫俊涛.孙林岩.杨洪焦.李刚区域制造业发展策略的选择研究——以关中制造带为例[期刊论文]-中国机械工程2007(23) 9.陈勇.倪卫红基于物流系统优化的制造企业流重组研究[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6(34) 10.蒋勇.冷德穆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5) 11.李燕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武汉制造业[期刊论文]-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 12.张彩玲走出"中国制造"的困惑[期刊论文]-经济与管理 2005(7) 13.唐莹莹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实证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4.曾驭然企业家社会关系对制造业企业创新和绩效的影响——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位论文]博士 2005 15.吴祥友制造业全球化发展的模式与机制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f97047888.html,/Periodical_zycjdxxb200412013.aspx

推进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推进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在今天的发展,不外乎两种形式:一是依靠自身动力新陈代谢,革故鼎新,谋求发展;二是积极进取,对外开放,吸收包容中外优长,以达到创新发展的目标。传承文化的方式,也不外是两种途径:一是尽可能完整地保护传统文化生态,以文献档案的方式作用于当下;二是有选择地汲取阐发,与当代文化相融以传续发展。中华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其在今天的繁荣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所指出的:“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选编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其中,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创造发展并形成于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华传统文化充满着丰富的智慧和优秀的精华,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尤其是在思想伦理、道德价值观、行为操守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民族特色,追求时代精神,主动吸收他人成功的文化经验成果,发展现代科技,创造现代文化形式,在与世界其他国家和而不同、既合作又竞争的历史进程中寻求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成为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短短的30多年时间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的快速发展所遭遇的挑战和困难几乎是全方位的,但是中国走出了一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现代化建设之路,在国际上树立起全新的大国形象,这正是得益于中国的执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巨大的勇气和底气,努力践行“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和中华传统文化所取得的成果。“转化”是在已有基础上做出顺应时代的变革与完善,“创造性”则是在前人没有的条件下从无到有的新创新建;“发展”是在既有基础上的向前开发拓展延伸,而“创新性”是在旧有基础上新的发现、发明、创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正是需要在前人创造的文化基础上,创新思想理论,创新价值观念,并通过理论成果和文化产品的传播,教化国人,进而确立并形成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与文化理念。 中华民族在历尽百年屈辱之后痛彻意识到:只有国力强,文化才能强;文化强,国力则更强的深刻道理。我们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转变发展模式,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物质富裕、文化水平提升的成果,增强国人文化需求的意识和文化消费能力是基础;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服务体系和思想道德教化,统合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提升国民人文素质、文化修养、行为养成、艺术鉴赏水平和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是前提;整理挖掘国粹、研究阐释新义,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增强国人的文化自觉、自信意识是要务;不懈努力,不断推出和积累真正具有世界水准的人文学术研究成果和文艺作品,鼓励艺术大胆创新实验是核心;增强文化传播能力,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人文交流方式,提升高端文化对话的参与和发声意识是重要的举措。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一面旗,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将为中国的伟大变革与复兴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动力支撑。(冯远)

自主创新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自主创新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深圳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的讲话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 2005年11月23日 一、以有形产品换无形产品的贸易不可长期持续, 中国产品不能长期处于低利润的一端 中国为什么要强调自主创新?主要由这样两个严峻的事实决定着的:即中国难以持续地和长久地以有形的实物资源交换发达国家无形的知识和技术资源。第二,在有形与无形产品的交换过程中,无形产品的利润率大大高于有形产品。中国如果长期处在有形产品的生产阶段,便在国际分工中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国民财富便很难有实质性地增加。 大家知道,中国目前已经被国际分工分配到一个初级工业品制造加工的生产地位,这种国家主要是给国际市场提供资源类和简单的机械加工类产品。在与外国的贸易交往中,这类国家往往需要付出大量有形的实物资源来换取发达国家的知识和技术产品。而物质产品往往需要消耗本国实实在在的物质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如果中国长期陷入这样一种国际分工角色,那么本国的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很快便会消耗殆尽。最终世界将出现这样一种局面:以知识换实物的发达国家将生活在清山绿水的环境中,而以实物换知识的国家最终将出现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发展难以持续。 这种国际分工目前已经达到何种程度?看看航空业就清楚了,整个中国民航使用的全是外国飞机,一个行业被外部产品所垄断。这种国际分工还在继续进行,如果中国不改变发展战略,过不了多久,很多领域都可能出现严重的分化。 因此,中国不能盲目地夸大国际分工的好处,任何一种制度和原理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国际分工也是如此,既有优点,也有弊端。一旦某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被国际分工定格到一个工业制造加工的位置,那么这个国家将长久地从事简单的生产制造工作,既不能从国家贸易交换中获得高利润,也会因资源透支而导致不可持续发展。 当前的国际分工对中国已经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举一个数字便可以看出,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目前都已达到10万亿美元以上的程度,但是,美国的年钢铁生产量从来没有超过1.5亿吨。而我们国家,目前的GDP以美元计算仅仅只有1.5

浅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认识

浅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认识 第六期县级干部轮训班姚应东 根据教程安排和班委提名,我现就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浅谈个人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评批、指正。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这就明确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的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各工作方面中去并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加速我国经济方式的快速转变。 一、当前我国在提高自主创新方面的矛盾与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日渐提高,在科技领域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如举世瞩目的载人航天工程,“中国集成蕊片”的突破、嫦娥二号的发射成功等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技术领域中已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为我国科技界和企业圈的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但是,这些成果与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使我国经济至今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资源、环境、经济增长的矛盾长期存在,压力日益增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由于过度依赖技术引进,缺乏技术创新,使我国经济长期处于“低端产品生产国”的地位;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工厂”,实际上我国就是产品加工或组装的基地,而不是产品技术 腹有诗书气自华

研发基地,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再就是我国技术引进后的二次创新能力差,对技术的引进在吸收、消化和转化方面工作开展滞后,导致我国长期处于先进技术与设备的重复引进,大大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本,使经济的增长与国家总财富增长不同步。 (二)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已严重受到“技术瓶颈”的制约。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来推动,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导致许多企业宁愿花费巨资做广告,也不愿意在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科技含量上多投入。 (三)核心技术薄弱。核心技术的关键技术是无法通过引进得到的,没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科技弱国家是永远成不了真正的经济强国。 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在自主创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经济发展成本将越来越大,在日趋广泛的国际竞争中,将越来越被动。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途径与方式 如何尽快在自主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形成我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和较强的自主的创新能力,使技术引进由依赖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推进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原始创新方面:要重点过研发,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一批在科技前沿有着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要攻克一批制约和影响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凭借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在制造业产业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随着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日益增强和市场占有率日益扩大,许多国家处于对本土制造业的保护角度,开始采取不同手段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进行抵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受我国资源优势可替代性高、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和科技含量低等因素的影响,加之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竞争力和稳定性难以有效保障。本文以我国制造业发展目前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为分析基础,探讨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与制约因素,最后对提高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战略思维提出了一些浅显的见解。 关键词:制造业劳动密集创新能力品牌战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及时抓住经济全球化发展之初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劳动力、士地、资源的低成本比较优势,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转移,通过出口以及相应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到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9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制造和劳动密集型装配环节,在全球产业链上处于中低端,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怎样推进中国从“世界加工厂”向真正的“世界工厂”转变,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增强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与稳定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 何晓刚在《中国制造业发展问题浅析》(2010)中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制造业发展中的能源问题三个角度进行了简单介绍,指出随着人力资源与数量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亟待变革;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能源利用率低、环境问题突出。何晓刚的分析能够从整体上清楚的说明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但分类比较单一,无法从多层面角度进行剖析。 张杨等学者在《浅谈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之路》(2009)中从以下几个特征概括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结构:从空间布局特征看,中国制造业的区域结构从整体上呈四分天下的格局,包括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中西部的其他地区,其中以前三大区域聚集的中国制造为主要力量;从产业结构特征看,中国制造业门类比较齐全,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轻工业、重工业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传统的纺织业、金属加工制品业,新兴的电子通信、电器机械等7个产业已经成为制造业主体;从产权结构特征看,以温州、东莞、顺德等地方的民营企业数量最多;以海尔、长虹等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平均资产规模最为突出;就产值规模来说,民营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平分秋色;从优势特征看。我国制造业优势主要集中在资源、劳动力成本、生产能力、市场潜力方面,而在研发能力、工艺水平、品牌建设和增值服务能力方面的竞争优势还很弱。

中国未来五年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

如今,关于职业规划、行业预测的话题越累越多,网络上关于未来十年、三十年最受欢迎的职业、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最赚钱的行业、职业排行有成百上千万条,让人眼花缭乱。 然而,无论你打开多少个网站,你总会发现这些排名中有几个职业却是固定的,是媒体、专家以及职业规划大师们在他们的文章中均有提及的。因此,从多个知名网站中统计,由小编代为选择整理,推出未来三年内人才最为稀缺、发展最有前景的6大行业,希望能够为您的职业选择提供些许参考和指导。 保险业人才急缺 目前,我国境内有54家保险,保险中介机构170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7万多家,从业人员已达120万人。保费收入从不足5亿到2100多亿,中国保险业二十多年来取得了惊人成就。然而,巨大的市场仍然为保险行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机会,而外资保险公司的介入使中国的保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市场对保险的专业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专业背景的理赔、核保人员供不应求,而具有专业资质的保险精算师、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更是奇货可居,作为朝阳行业的保险业,人才的匮乏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现在入门正当时。 电信业发展最快,收入最高 谁也不能否认,电信是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发展速度之快,加上其倍受争议的行业垄断,使中国电信多年来被看作是世界上少有的电信市场肥缺,其薪酬也最高。曾经一度电信行业的薪资水平依然雄居各行业榜首,行业年薪均值达到了52677元,而在管理层,电信/通信业的经理人的薪酬增幅也最大,薪酬增幅在30%以上的占35.7%。随着国家在电信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电信业发展依然后劲无穷。 信息化行业人才稀缺且“钱”途无量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实现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的转变,企业不分大小、类别的均在上信息化,因此信息化人才(如管理软件顾问、项目经理、咨询顾问等)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高价值人才。近两年来单纯的IT技术人才越来越多,而价值依旧居高不下,信息化专业人才属于该行业的中高级人才,年薪随时间和层次的不同跨度普遍较大,可以从10万元到几十万甚至百万不等,此类专业人才“钱”景看好。 管理咨询业专业人才太少,需求太大 管理咨询业发展势头不可低估。02时年专家预测,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管理咨询行业需求将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我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有效需求总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如今正是咨询行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人才市场需求庞大,作为创业板最青睐的产业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与强劲的发展势头相比,我国管理咨询行业的人才却明显不足,国内专业管理咨询人才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人才的不足和市场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矛盾,需大量专业人才缓解矛盾。 环境能源行业人才不足成发展“瓶颈” 环保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环保产业面临严重人才不足,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环保技术人员按环保从业人员的5%计算,将需要50万人。我国现有的环保技术人员离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培养环保技术人才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的认可以及中国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使得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营销行业人才需求巨大,提升速度最快 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所以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买卖”商品是企业、商家盈利的基本手段,因此营销高手成为企业竞相抢夺的人才。如随着房地产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购买商品房作为大多数人

近代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近代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班级:三班学号:1303324311 姓名:张美玉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近代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人们上下求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都对此进行过探求,但由于各自的阶级局限性,均以失败告终。那么,他们为何会失败,而近代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近代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由于清政府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对清政府的武力对抗,后建国号“太平天囯”。太平天国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并且提出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太平天国准备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并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开办学校,兴办报纸,创行人民推举乡官,且罢免行政人员的民主政治。他们打倒封建社会的偶像:孔子,颁行天历,并提倡新文体等,要把近代中国建立成一个与欧美其他强国国并雄的新国家。同时,太平天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沉重地冲击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不但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并且加速了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出生。不仅如此,太平天国深远的影响和激动人心的革命精神,它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反对外国侵略的英雄气概。 尽管如此,太平天国运动依旧还是失败了。它的敌人不仅仅是掌握全国政权的清朝统治者,还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更重要的是,太平天国还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农民毕竟是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使用这个纲领来团结革命群众,更不可能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集中团队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他们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和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打破封建社会的思想,所以,太平天国必定是失败的。 近代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以后,清政府统治者及一部分知识分子发现国家需要改变。为了增强国家的实力,希望“师夷长技以自强”,清政府进行了洋务运动。它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在工业上创办

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_高中作文

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感谢您的阅读!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的发展。这种认识深入人心,中国人特别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发出强烈的呼唤——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这符合中国的国情,也符合中国的发展需要。 中国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这个阶段,由于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特别是世界尖端技术垄断更为严重。中国的十年“文革”对脆弱的人才资源破坏更为严重。总的来说: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拥有世界尖端技术的领域很少。改革开放创新世纪这个阶段,中国的综合国力大为提高,但是世界尖端技术并没有量的进展。中国的企业竞争力不强,拥有世界名牌的中国企业不多。中国企业的发展靠得是规模,走的是粗放型的发展之路,因此也拥有“世界工厂”的美誉,坦率的说是“世界加工工厂”。国外的专家评论中国的企业总是说:“Madeinchina,butchinacan’tcreate……” 纵观中国企业半个世纪的发展之路,人们不免有些心灰意冷,但同时也有些激动。在悲喜交集的时刻,看到缕缕曙光。 振兴中国民族工业需要有一批世界名牌和尖端科技,这样才能使民族工业唱起凯歌。“海尔”就是民族工业振兴的楷模。“海尔”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为称雄国内外市场的企业集团的。1984年12月,中德双方签订了《引进电冰箱的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合作合同》。海尔始终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搞技术创新,并提出“起步晚、起点高”的创业思路,引进国外公司的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吸收技术,并且开发出世界先进水平的多项产品。

当我们走进大城市的海尔专卖店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海尔产品——海尔双桶洗衣机,海尔空调,海尔彩电等。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航天公司的辉煌前景,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载着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想,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中国是继前苏联、美国第三个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为中国的“嫦娥奔月”计划奠定了基石。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结果。中国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靠买国外技术发展,但是买不到自己想要的核心技术,这严重阻碍大部分企业的快速发展。在2001年12月,中国终于加入WTO,靠买技术的企业越来越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今年中国企业的保护政策基本取消,中国的市场基本开放,企业面对这机遇小于挑战的不争事实,终于在长时间的“沉默”后发出呐喊声——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中国对教育事业的投资逐年增长,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投资更大。 近几年大力扶持教育,培养出一批批莘莘的学子,并且派出大量的公费留学生,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毕业大学生和“海归派”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中国政府近几年花费大量的资金扶持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企业面对良好的外部环境,加上企业内部的努力:领导班子、企业科研人员和企业工人,这“三股”力量,团结一致,拼搏进取,瞄准市场开发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要避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走集约型的发展之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化工业之路。 我坚信中国企业经过一番努力后会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中国民族工业振兴的凯歌会响起,那时中国的工业会让世界人民刮目相看,那一天会到来。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十大困境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 十大困境 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十大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以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问题。但付出的代价是国内市场被跨国公司抢占,出口利润被外商大量盘剥,而想要得到的高新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却是寥寥无几。 1创新能力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以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问题。但付出的代价是国内市场被跨国公司抢占,出口利润被外商大量盘剥,而想要得到的高新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却是寥寥无几。出口竞争力比较强的产品,主要是纺织品、服装、鞋类、玩具以及家电、电器元件、机电产品等,这些产品是低附加值产品,个别高新技术产品也主要是来料加工或来件组装产品。在合资企业中,外商掌控着核心技术和销售渠道,我们一边要付出高昂的专利费,一边用低廉的劳动力制造外国品牌的产品,换来的是微薄的利润。低廉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形

象。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事实上我们不是制造强国,而是替人打工意义上的制造大国。 2产品附加值低 由于中国的法律制度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整个国家缺乏科技发明创新的土壤,绝大多数企业不注重科技研发,宁愿花钱买技术,用市场换技术,也不愿投入巨额资金、时间、人力资源持之以恒地进行科技研发,造成大部分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虽号称“制造业大国”,实际上相当于世界的加工厂。比如东莞工厂制造一个芭比娃娃,出厂价只有1美元,生产企业几乎无利可图,而这1美元的芭比娃娃卖到美国的售销终端—沃尔玛的零售价是10美元。10美元减掉1美元后的9美元就是通过整个大物流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定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六大物流环节所创造出来的。以2007年为例,毛利可以高达40%,巨额利润都被具有研发与管理优势的跨国公司赚走了,而中国的企业只有“六加一”的“一”,没有“六”,生产再多也没有意义。 3产能过剩严重 产能过剩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有统计显示,中国目前总共有24个行业,但其中的21个已经

中国设计公司的出路

中国设计公司出路 一、中国设计行业生存现状 我们的行业实在称不上一个像样行业,原因是至今没有几个成功企业化的机构,按照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运作,至多是一堆小作坊和稍微大一点的作坊而已。那么我们要想振兴我们的行业,使之能够和软件、游戏、音乐、电影并驾齐驱地成为创意产业的一份子,企业化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企业化才能解决我们现在的问题,那么我们首先把目前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总结一下,然后再分析解决之道。 1. 规模小:目前中国的设计企业的规模普遍太小,形成不了规模化发展(目前行业内规模最大的企业不过百人),价值创造不能对投资业产生吸引,是构成行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这些公司总是处在没活儿呆着有活儿又干不过来、“有活儿没活儿都着急”的生存状态里。同时企业因为规模太小,导致在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差。很多例子都能显示,市场和客户很小的波动,都能给设计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很多知名的设计公司的命运,其实就栓在一两个客户的手里。 2. 管理混乱:我们行业有一个特点,公司领袖们多少都带点艺术家气质,其实恰恰导致了管理上的幼稚和薄弱。公司员工经常以“老大”来称呼企业创始人或者经营者,其实恰恰体现了企业管理的江湖作风。稍有管理的公司,也都大多采用或借鉴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而我们的行业特质又与传统行业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企业的生产力

是建立在物质上的,简单地说也就是靠机器或者经营场所为生产力基础的经营模式,而我们行业的生产力是人,有血有肉、有情感、会疲劳的人,人要比机器脆弱得多,要比机器有主见得多。而我们行业里的经营者经常像开机器一样去使用“人”,肆无忌惮地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工作强度,制定产量要求,造成了经营者和从业者矛盾的根源。行业缺乏针对创意产业专门设定的有效的、可以复制的管理模式,导致规模稍有扩大效率和利润就大副降低的经营现实。 3. 频繁人才流动:广告和设计行业人才流动的频繁程度,较之其他行业是比较严重的,这种现实导致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互不信任,伤害了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导致了企业普遍采用“榨汁机”式的人才使用制度,这种制度反之又严重地伤害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加剧了员工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造成人才流失,形成恶性循环。很多公司一年半载就换血一次,行业里很多号称成立十几年的公司,其实追究起来只有三两年的文化传承,因为除了老板和老板娘本人,员工大部分是新来的。而设计企业其实是最需要年头的积累和沉淀才能形成企业的风格和思维方式及生产方法的。没有设计思想、没有企业文化传承的公司,即使成立了100年也是一个新公司,就像我们的那些国产品牌里的“百年老店”,经过公私合营和文化革命之后,它的现在和过去除了一个名字之外,还有什么关系呢?世界上同名的人多了。 4. 恶性竞争严重:目前整个行业处于恶性竞争的状态之中,竞稿竞价之风愈演愈烈,因为这种竞争是在没有任何目标和评判标准的

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斗争

第二专题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反侵略、捍独立的斗争 二、地主阶级改革派变革社会的主张 三、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四、洋务运动的兴衰 五、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以鸦片战争为开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中国人民不断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统治和探索国家出路的过程。为了拯救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相继登上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演出了一幕幕可歌可泣、可悲可叹的活剧来,这是贯穿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八十年历史的一条主线。 一、反侵略、捍独立的斗争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的七十年,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的斗争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它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面临的神圣使命。为了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他们在长时间里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62、63年,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太平军多次重创英法等侵略者的洋枪队。甲午战争前后,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1900年义

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等等。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陈化成等爱国官兵奋起抗击侵略者。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据守大沽炮台重创侵略军,刘铭传严守台湾、浙江镇海炮台抵抗法军。中法战争中的老将冯子材镇南关大捷。中日甲午战争中,陆军提督左宝贵、舰长邓世昌、林永升等英勇抗敌,为国捐躯。湘军名将左宗棠远征平叛收复新疆。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铸就了可贵的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腐败:腐败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既包括社会制度的腐败,也包括各级官员行为的腐败。 2、经济技术落后:尽管中国古代经济技术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经济技术落后则是不争的事实。 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腐败昏庸加落后,失败必然难改观。 二、地主阶级改革派变革社会的主张 在早期探索国家出路的斗争中,出现了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他们是近代中国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某些社会改革的先驱者。 林则徐不仅是主持禁烟和抗英斗争的实际领袖,具有鲜明的反侵略爱国主义立场,而且也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主张了解西方,

浅谈中国的自主创新

浅谈中国的自主创新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国各级政府部门都大力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并喊出了“向创新要效益”、“用创新带动发展”等口号。企业自主创新是指企业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造性活动,主要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方面内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突出强调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思想;“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也对科技工作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全局和深远发展潜力的重大战略决策。 然而本文避开了很多官方式的语言,参考了华尔街日报中文版的相关内容,并结合了一些国外学者对中国自主创新的看法浅谈一下中国的自主创新中的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 中国在2006年发起的自主创新计划给世界科技巨头敲响的警钟,超过了1978年开始经济改革以来的其他任何政策措施。美国商会最近一篇报告甚至把这一计划称为“一份以空前规模盗窃技术的蓝图”。 自主创新计划的目标是让中国加快速度上升到科技阶梯的更高端。通过多种机制(比如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把尖端技术和研发实验室转移到中国),这个计划本来应该是有助于中国企业消化、吸收外企开发的自有技术并进行再度创新的。中国政府对自主创新计划的几乎所有评估,都把它界定为一个有输有赢的设想──赢的是中国,输的是外国跨国公司。但据有关分析表明,自主创新政策对中国自身也起到了反作用。它并没有诱导科技巨头以更快速度把尖端研发工作转移到中国,在有些方面而是产生了刚好相反的作用。以下就来谈谈这些反作用所在。 今天的中国大约有1,000家外资所有的研发实验室。但这些实验室几乎全都是首先注重将国外形成的创新成果进行本地化改造,而不是针对全球市场开发尖端科技和产品。科技企业高管看中的是他们急需的中国人才的质量和规模。然而又考虑到中国政府关于自主创新的措施,他们却又不相信在中国从事尖端研发是安全的。这就令很多国外公司对于在中国研发望而却步。 跟印度比较一下就很能说明问题。印度并没有类似于自主创新的规则。另外,政府也满足于在允许企业设立研发设施的同时,没有任何规定要求它们与本地合作伙伴等分享技术。这些政策差异似乎对企业行为有着明显的影响。想想,2006年到2010年从美国专利商标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获得专利最多的10家美国科技巨头分别是:IBM、微软(Microsoft)、英特尔(Intel)、惠普(Hewlett-Packard)、美光(Micron)、通用电气(GE)、思科(Cisco)、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博通(Broadcom)和霍尼韦尔(Honeywell)。这些公司中有一半似乎并没有在中国进行任何重要的研发工作。2006年至2010年,其中五家的中国子公司均未被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专利。相比之下,这10家公司中只有一家在印度开发出来的创新技术或产品未获得专利。对这些公司来说,则证明在印度会有更加“肥沃的土壤”。这10家科技巨头在印度的实验室共获得1,119项专利,比位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四大难题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四大难题 经过30多年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自主发展,又经历了30多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开放发展,我国制造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201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19.8%,超过美国的19.4%,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仍然存在四个方面的难题,亟待突破。 一是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我国制造业总体特征是大而不强,大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底层,从事高消耗、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只在加工、生产环节建立起成本优势。以服装、机电、化工、船舶等为例,其发展主要途径是为代理品牌加工,特点为劳动密集、生产简单、管理简单,但能源消耗大、污染较为严重。他说:“很多企业,特别是代表发展方向的装备制造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不忍痛将大部分利润拱手让与别人。” 二是成本优势正在消失,制造业企业综合成本已经超过越南、印度等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多年来,我国制造业依靠大面积的闲置土地、大量人口、低廉甚至免费的自然资源,拿下了全球低端产品市场。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持续提升。以往,我国能源特别是自然资源的使用成本非常低,如今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趋势不可逆转,直接推动制造业生产成本上升。 在普通的中国工厂,工人们的工资和福利正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将导致中国相对于美国低成本州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从目前的55%骤减至2015年的39%。10年来中国的年均工资涨幅达16%,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成本差距。 三是增长方式粗放,缺乏终端市场和品牌运作经验,发展质量不高。专家认为,市场是我国一贯的优势资源,制造业企业过去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巨大的本土市场,同时凭借低成本优势让产品能够以较低价格走向国际市场,价格战也因此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 “随着本土市场的成熟,成本优势的消失,这种发展模式的基础已然不在。”李锦说,多数企业缺乏全球营销经验,主要依靠国外分销商或合作伙伴在国际市场推销中国商品。由于过于依赖这种渠道,中国企业也饱受终端和流通环节的双重压力。而现在,靠成本优势打价格战的时代也已经一去不复返。 四是竞争局面加剧,我国制造业正面临发达国家“回归”、发展中国家加速追赶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开始反思虚拟经济过度的弊端,重新认识实体经济制造业的价值。奥巴马政府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政策口号,日本也出台政策扭转制造业流失局面;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更注重实体经济,把制造业发展作为未来经济政策的重要取向。

中国家族式企业的出路建议

中国家族式企业的出路建议 1.建立现代企业的规范管理体系 中国家族式企业应该坚定地致力于建立一个现代企业的规范管理体系,这是我这几年在全国讲课讨论的最多的一个课题——管理的规范化。 2.建立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坚定地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能够是家族长一言堂,而应把董事局、监事局、财务体系、决策机制等建立起来,公司重大问题的决策、公司的财务、公司关键的人力资源管理等由相应机构来完成。 3.建立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系统 在中国的家族式企业里,能否建立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系统已变得非常重要。很多家族式企业没有发展规划,更谈不上远期的战略规划,这些缺乏纽带以一贯之的企业是不可能长久的。 4.建立有效的集体决策模型系统 任何一项决策都不能由一个人来做出,而应该由集体决策。重大问题通过董事会决定;工作中的问题,应通过问题的分析与决策体系解决,而不应靠某一个人来拍脑袋。

5.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中国的家族式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不是狭隘地在家族里、亲朋好友里、老乡里找所谓的人才。很多家族式企业在全国有了自己的分公司以后,员工讲的却都是家族的家乡话,表面上看很亲近,但是实际上就会把外来的优秀人才排斥出去。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与整个公司的发展接轨,而不是搞乡亲乡党。近亲繁殖最终产生的是弱智群体。这是家族式企业的内伤之一。 6.建立规范和持续的接班人机制 家族式的企业必须要建立一个规范和持续的接班人机制,这个问题在家族式企业和非家族式企业里都存在。在公司里,不管是家族式企业还是非家族式企业,对于一些关键的管理岗位,在绩效考核里一定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即要求某一个部门的经理或者主任必须在单位时间(比如两年)培养出他的接班人,并且规定接班人的条件和标准。如果培养不出来,那么他的绩效考核是不合格的。当然这里还要包括总经理、董事长的接班人机制。 7.国企改制、私企变革——市场化 国企要改制、私企要变革。总而言之一句话,企业必须市场化。

为什么要开展创新―创新战略及创新的紧迫性(上)

为什么要开展创新(上) 周程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 这一讲谈论的主题是为什么要开展创新,我们在第一讲的中间讨论的重点是创新的概念,何为创新的问题。在这一讲我们将重点讨论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二、我国距离创新型国家有多远——中国的科技投入与产出情况;三、中国的能源问题;四、中国和平崛起路在何方——加强自主创新。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一)中长期科技规划中有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论述我们这次十八大报告中间,又提出来了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战略,其实早在2006年中长期科技规划中就论述过这个问题。在国务院2006年2月9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中有这么一段话,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强国奠定基础。在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两个目标。一是建党100年前,也就2020年,我们国家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第二个,在建国100年前后,大约在2049年,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强国,就提出这么两个目标。(二)十八大报告中有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论述那么紧接着,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纲要颁布之后,我们国家召开了党的十八大。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着重讲了第一个问题就是提高自主创

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里讲的第一个问题是指报告的第五部分,在报告第五部分的第一个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段中,首先胡总书记当时讲了这么几个问题。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型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这里,十八大报告提出来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核心和关键,这两个词,我们可以看到中央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注程度。同样,在十八大报告中,中央也同样又提出来了,创新型国家建设问题。在十八大报告中间,有这么一段话,综观国际国内大事,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八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具体来讲,下面它就抹掉很多,其中第一条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