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环境库兹涅次曲线_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_张陈俊

新环境库兹涅次曲线_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_张陈俊

新环境库兹涅次曲线_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_张陈俊
新环境库兹涅次曲线_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_张陈俊

收稿日期:2013-09-29

作者简介:张陈俊,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经济统计和水资源经济学。

基金项目:中央分成水资源费项目“水务一体化管理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影响分析”(编号:1261320212020)。①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

2012]3号。新环境库兹涅次曲线: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张陈俊

章恒全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基于2002-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模型,选取工业用水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分别对我国31个省份进行全国以及地区分组

研究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结果表明:①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和所选指标与区域分组密切相关,工业用水的绝对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分别呈现“N ”型、倒“U ”型、“N ”型和单调递增形态,工业用水的相对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分别呈现倒“N ”型、倒“N ”型、“U ”型和倒“N ”型形态;②当前,就工业用水绝对指标而言,只有东部组别中的北京、天津和上海获得了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下降的“双赢”;就工业用水相对指标而言,全国组别中的北京、天津和上海,东部组别的全部省份以及西部组别中的内蒙古获得了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强度下降的“双赢”。因此,各地区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其次,要有效地缩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差距,获得工业用水下降与经济增长的“双赢”。最后,给我们提供一个积极的信号:工业用水不会一直增加,在跨过某个转折点后,会出现停止增长,甚至下降的趋势。关键词

工业用水;经济增长;新环境库兹涅次曲线;双赢;“两难”困境

中图分类号

F224.9;TV21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4)05-0116-08doi :10.3969/j.issn.1002-2104.2014.05.018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①。工业用水将成为用水量增长最快的部门,未来十年工业用水量要比十年前增长一倍多

[1]

2011年,我国工业用水量为1461.8亿m 3

,占用水总量的比重为23.9%,比2010年工业用水量增加了14.5亿m 3,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为78m 3

,比201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减少了3m 3

,与世界发达国

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为了减少工业用水量和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2012年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到2020年,万元

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m 3

以下,到2030年用水效

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降低到40m 3以下。”工业用水量的减少和效率的提高,对缓解我国水资源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于是,对工

业用水量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不乏对工业用水的相关研究,邓朝晖等利用VAR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的长期均衡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得到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GDP 的增加导致工业用水的增加,工业用水量对GDP 的方差分解平均贡献度仅为0.428%,几乎可以忽略

[2]

;沈大军等将工业用水纳入C -D 函数,分析工业用

水的边际效益及产值弹性等[3]

;贾绍凤等从中国用水实

际、供水价格上升趋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日益严重的环境立法和中国水资源本身的限制5个方面,分析得到目前中国的工业用水已经将近顶峰,

何时达到顶峰[4]

?王浩

等在对国内外工业用水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工业用水增长态势进行了趋势展望,按照流域分类预测我国未来工业用水量,同时提出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利用对策与政策

[5]

本文主要研究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两者关系的研究文献甚少。贾绍凤等通过发达国家的经验数据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工业用水随着经济增长存在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转折点,工业用水的变化模式或许可以

·

611·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24卷第5期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24No.52014

用库兹涅次曲线形式表示[6]。李周等利用部分发达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探讨是否存在水资源库兹涅次曲线,随后利用中国工业用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验证,发现北京市以及部分省份的工业用水变化呈现倒“U”型库兹涅次曲线[7]。中国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库兹涅次曲线?如果存在,那么出现工业用水转折的拐点何时出现?

库兹涅次曲线最早被用于描述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不平等,但是当经济增长突破某一特定的“转折点”,收入分配便变得平等[8],随后出现环境库兹涅次曲线,很多学者对库兹涅次曲线进行改进和实证分析[9-11,15]。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之间是否呈现这种关系形态呢?借用Munasinghe的理论[12],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可觉边际收益太小,以至于无法放弃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巨大收益,但是水资源越来越稀缺以及水危机的出现,相对于物质产品的日益丰富,与水资源稀缺性相比,物质产品与服务的边际效用递减,于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受到重视,市场主体将更加重视水资源的利用,所以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之间的关系研究将会受到广泛关注。

从现有的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来看,主要集中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研究甚少;同时数据要么是时间序列数据,要么是截面数据,在分析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鉴于此,本文基于2002-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按照三分法将全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选取工业用水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分别研究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而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果进行整体回归,则意味着每个省份经历着相似的工业用水变化趋势,但是实际并非如此,也就是不符合“同质性”假定,进而无法得到精确的结果。经济发达区域,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工业内部耗水量大的部门逐渐被耗水小的部门所取代,发达地区在节水技术等各个方面优于欠发达地区,所以工业用水将率先下降,按照东中西部三分法划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反映出工业用水下降的时间的不同。

1中国工业用水量变化趋势

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干旱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量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及加拿大,居世界第4位,但是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3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2]。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水量变化的拐点何时到来以及拐点是多少至关重要。

我国1949-2011年工业用水量以及工业用水量占用水总量的比重见图1。1949年工业用水量为23.7亿m3,占用水总量的比重为2.3%,而农业用水占97.1%(数据来自《21世纪中国水供求》),《中国水资源公报》开始编制的1997年,工业用水量为1121亿m3,占用水总量的比重为20.2%,仅次于农业用水所占的70.4%,2011年工业用水量为1462亿m3,将近是1949年工业用水量的62倍,占用水总量的比重为23.9%,仅次于农业所占的61.3%。

从《中国水资源公报》统计的数据看出,2011年工业用水量比1997年增加了341亿m3,增加了30.4%,年均增长率为1.92%。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用水量总体处于上升的趋势,期间部分年份出现下降的情况

图11949-2011年中国工业用水量及占用水总量

比重变化趋势

Fig.1Change of industrial water use and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water consumption(1949-2011)

注:1949年、1980年和1993年的数据参考《21世纪中国水供求》(1999年),由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编写;1997年以后数据来自《中国水资源公报》。

2计量方法与数据说明

2.1计量方法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根据Selden et al[13]以及Canas et al[14]的研究分析,将模型设置如下:

IW

it

i

i

Y

it

2

Y

it

2+β

3

Y

it

3+u

it

(1)其中i=1,2,...N;t=1,2,...T;N为横截面个体成员的个数,T为截面成员的样本观测时期数,在该文中,横截面为中国31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观测时期为

2002-2010年。IW

it

为第i个地区(省份)第t年的工业用水量(绝对指标)或工业用水强度(相对指标),a i为面板数据模型的截距项,Y it为第i个地区(省份)第t年的人均

GDP,Y

it

2为第i个地区(省份)第t年的人均GDP的平方项,Y it3为第i个地区(省份)第t年的人均GDP的立方项,

β

1

、β

2

和β3为解释变量的系数,u it为模型的随机扰动项。

·

711

·

张陈俊等:新环境库兹涅次曲线:

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模型(1)中,由于解释变量系数取值的不同,曲线会呈现不同的形状:①β1=β2=β3=0时,

工业用水指标与经济增长呈现出一条水平线(图2a );②β1<0且β2=β3=0时,工业用水指标随着经济增长而单调递减(图2b );③β1>0且β2=β3=0时,工业用水指标随着经济增长而单调递增(图2c );④β1<0,β2>0且β3=0时,工业用水指标与经济

增长之间呈现“U ”型形态(图2d );⑤β1>0,β2<0且β3=0时,工业用水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 ”型形态(图2e );⑥β1>0,β2<0且β3>0时,工业用水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

“N ”型形态(图2f );⑦β1<0,β2>0且β3<0时,工业用水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N ”型形态(图2g ),工业用水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形态见图2

IW :工业用水量/工业用水强度Industrial Water Use /Industrial Water Use Intensity

Y :人均GDP

Per Capita GDP

图2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Fig.2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water us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2.2

数据说明

本文所需数据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1年)整理计算所得,为2002-2010年中国31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被解释变量为工业用水量与工业用水强度指标,其中工业用水强度指标根据工业用水量除以工业产值所得,解释变量为人均GDP 、人均GDP 的平方项以及人均GDP 的立方项,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使数据具有可比性,人均GDP 指标以及工业产值指标根据2002年的不变价格(2002=100)进行调整。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差距,如果进行整体回归,会影响结果的精确性,所以按照东中西部地区三分法对我国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组研究,中国31个省份划分情况见表1。

3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的是面板数据模型,根据对截距项和解释变

量参数的不同限制,将面板数据模型分类为混合回归模型、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三种,由于我国31个省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差距比较大,区域特征比较明显,希望截距项能反映个体特征,因此采用变截距模型,同时冗余变量似然比检验也拒绝了“模型估计参数均为0,而采用混合回归模型”

的原假设,考虑到解释变量与随机扰动项表1中国31个省份分组情况

Tab.1Groups of 31provinces for China

组别

Group 个数Number 省份Province

东部11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

中部

8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12

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同时Hausman 检验也认为固定效应模型要优于随机效应模型,综上所述,本文采用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所以将模型(1)改写成模型(2):

IW it =a +a i *+β1Y it +β2Y it 2+β3Y it 3+u it

(2)

模型(2)中的a 为均值截距项,在各个截面方程中都是相同的,a i *

为截面个体截距项,在各个截面方程中是不相同的,

反映截面成员对均值截距项的偏离,并且对均值的偏离之和为零,即∑a i

*

=0。

在具体的模型估计时,首先对包括人均GDP 、人均GDP 平方项和人均GDP 立方项同时进行估计,如果立方项不显著,则剔除立方项重新估计;如果平方项还不显著,则剔除平方项再进行估计。由于面板数据既包括截面数据,又包

·

811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5期

括时间序列数据,可能会产生异方差性,使得OLS法在模型估计时失效,所以采用截面加权的GLS法(Cross-section weights)可以消除异方差性,由于东、中和西部三个组别内部的差距相对全国组别而言,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较小,所以不采用GLS法估计。估计结果见表2,为了进一步分析当前各省份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所处的关系形态,将存在的拐点值与2010年各省份人均GDP进行大小关系比较,判断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的关系现状,结果见表3。

表2经济增长对工业用水的影响分析

Tab.2Impact analysis of economic growth to industrial water use

全国组别Overall group 东部组别

East group

中部组别

Central group

西部组别

West group

IW IUIW IW IUIW IW IUIW IW IUIW

a 30.3978***449.4390***42.0132***377.4387***11.8396586.1409***16.7022***622.2533***40.648045.41039.659012.1179 1.144215.140824.749015.3410

Y 0.0011***-0.0247***0.0007***-0.0176***0.0068***-0.0408***0.0004***-0.0602***11.7877-21.7015 3.0058-6.2450 3.1214-7.68487.4318-7.7941

Y2-1.96?10-8*** 5.18?10-7***-6.21?10-9** 3.40?10-7***-3.26?10-7**9.01?10-7*** 2.24?10-6***-6.947514.7758-2.2170 4.5944-2.3739 5.5656 5.5264

Y31.18?10-13***-3.54?10-12***-2.29?10-12*** 5.35?10-12*-2.58?10-11***

4.7386-11.2962-4.0075 1.9903-4.3704

Adj-R20.98950.94340.97740.85700.95310.86480.8185 F stat.792.7845141.4700354.892346.1960145.204351.446135.4710形态N倒N倒U倒N N U单调递增倒N

拐点没有实数

41476

56076

56361没有解

没有实数

22642无

21209

36672

注:*、**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水平下显著;IW表示工业用水量,IUIW表示工业用水强度;拐点值是以2002年不变价格计算所得。

3.1工业用水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从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全国组别中,工业用水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N”型关系形态,虽然模型的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该方程却没有实数解,所以不存在拐点,没有办法进一步判断工业用水量在何时出现拐点,此处可以近似地认为工业用水量与经济增长满足单调递增的关系,即当经济增长时,工业用水量也会随之增加。

东部组别中的Y3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Y2通过了检验,同时系数为负,所以工业用水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形态,拐点值为56361元(按照2002年不变价格调整),当人均GDP低于56361元时,工业用水量会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当人均GDP超过56361元后,工业用水量就会随着经济增长而下降,在东部组别的11个省份中,只有北京、天津和上海3个省份跨过了拐点,工业用水量会随着经济增长而下降,获得了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量下降的“双赢”,而剩下的8个省份都没有跨过拐点,处于曲线的上升段,工业用水量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处于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量增加的“两难”困境,与全国组别中的东部省份比较,北京、天津和上海三个地区的关系现状不一致。

中部组别中的工业用水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N”关系形态,虽然模型的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方程没有实数解,所以不存在拐点值,也就没有办法进一步判断工业用水量将在何处出现转折,和全国组别类似,近似地认为工业用水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单调递增的关系,工业用水量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与全国组别中的中部省份相比较,所有8个省份的当前关系形态完全一致。

西部组别中的Y3和Y2两项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Y项通过了检验,工业用水量与经济增长之间满足单调递增的关系,工业用水量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于是面临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量增加的“两难”困境,与全国组别中的西部省份相比较,所有12个省份的当前关系形态也完全一致。

全国及东中西部组别的工业用水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形态可以从图3中清楚地看出。

3.2工业用水强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从模型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全国组别中的工业用水

·

911

·

张陈俊等:新环境库兹涅次曲线:

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表3中国31个省份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的关系形态

Tab.3Relationship status between industrial water use

and per capita GDP in China

人均GDP Per capita GDP 全国组别Overall group 东部组别East group 中部组别Central group 西部组别West group IW IUIW IW IUIW IW

IUIW

IW

IUIW

北京76012↗↘2↘↘天津69947↗↘2↘↘河北28004↗↘1↗↘辽宁40871↗↘1↗↘上海76488↗↘2↘↘江苏52324↗↗↗↘浙江51988↗↗↗↘福建38830↗↘1↗↘山东40850↗↘1↗↘广东44457↗↗↗↘海南22455↗↘1↗

山西25775↗↘1↗↗吉林30405↗↘

1

↗↗黑龙江26499↗↘1↗↗安徽19849↗↘1↗↘江西20600↗↘1↗↘河南23794↗↘1↗↗湖北26520↗↘1↗↗湖南23511↗↘1↗

内蒙古46153↗↗↗↘2广西19564↗↘1↗↘1重庆25993↗↘1↗↗四川20354↗↘1↗↘1贵州12689↗↘1↗↘1云南15177↗↘1↗↘1西藏17412↗↘

1

↗↘

1

陕西25973↗↘1↗↗甘肃15767↗↘1↗↘1青海23508↗↘1↗↗宁夏26079↗↘1↗↗新疆24468

↘1

注:2010年人均GDP 根据2002年不变价格进行调整所得,↗表

示当前经济增长时,工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强度都随之增加;↘表示经济增长时,工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强度在随之下降,↘1表示处于倒“N ”型曲线的第一次下降阶段,↘2表示处于倒“N ”型曲线的第二次下降阶段

图3工业用水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曲线图Fig.3Cur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water use and economic growth

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N ”型关系形态,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同时,存在两个拐点,分别为41476元和56076元,当人均GDP 小于41476元时,工业用水强度随着经济增长而下降,

当人均GDP 大于41476元,并且小于56076元时,工业用水强度随着经济增长而上升,当人均GDP 大于56076元时,工业用水强度又会随着经济增长而下降。全国组别的31个省份中,河北、辽宁、福建和山东等24个省份处于曲线的一次下降段,其中辽宁、福建和山东3个省份的人均GDP 比较靠近第一个拐点,随着经济增长,

工业用水强度将会较快的进入曲线的上升段,前景不容乐观,进入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强度增加的“两难”困境,而剩下的省份也将陆续进入曲线的上升段;江苏、

浙江、广东和内蒙古4个省份处于曲线的上升段,其中江苏和浙江2个省份的人均GDP 比较靠近第二个拐点,随着经济增长,工业用水强度不久会跨过拐点,处于曲线的二次下降段;目前,只有北京、天津和上海3个省份处于曲线的二次下降段,获得了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强度下降的“双赢”,除了江苏和浙江会很快跨过拐点,进入“双赢”形态之外,其他省份在短时间内都将经历着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强度上升的“两难”困境。

东部组别中,工业用水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N ”型关系形态,虽然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方程却没有实数解,所以没有办法进一步判断工业用水强度变化的拐点,可以近似地认为工业用水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单调递减的关系,随着经济增长,工业用水强度将会下降。

中部组别中的Y 3

的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Y 2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且系数为正值,所以工业用水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U ”型关系形态,拐点值为

·

021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5期

22642元,当人均GDP 小于22642元时,随着经济增长,工业用水强度会下降,而当人均GDP 大于22642元时,工业用水强度随着经济增长而上升,虽然安徽和江西2个省份目前处于曲线的下降段,

但是距离拐点很近,随着经济增长,很有可能进入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强度上升的“两难”

困境,是否处于这一困境,当然也会受到产业结构、技术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西部组别中,工业用水强度与经济增长增长之间呈现倒“N ”型关系形态,存在两个拐点,分别是21209元和36672元,当人均GDP 小于21209元时,工业用水强度随着经济增长而下降,

当人均GDP 大于21209元且小于36672元时,工业用水强度会随着经济增长而上升,当人均GDP 大于36672元时,

工业用水强度将会随着经济增长而再次下降。西部组别12个省份中,广西、四川和贵州等6个省份处于曲线的一次下降段,

其中广西和四川的人均GDP 比较接近第一个拐点,将进入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强度上升的阶段,

而其他省份也会陆续进入这一阶段;重庆和陕西等5个省份处于曲线的上升段,距第二个拐点较远,所以短时间内将面临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强度上升的

“两难”形态;只有内蒙古处于曲线的二次下降段,处于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强度下降的“双赢”形态。

全国及东中西部组别的工业用水强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形态可以从图4中清楚地看出

图4工业用水强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曲线图

Fig.4Cur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water use intensity and economic growth

3.3进一步分析

从前文分析可知,不论绝对指标,还是相对指标,工业

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形态都是多样化的,关系形态与指标选择和区域范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EKC 实证研究中,大都选择污染物的绝对指标

[15-17]

,而不是选取单位

产出的污染物排放或是单位面积的污染物排放等相对指标,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的选择会影响到变量的关系形态;区域范围的大小,同时伴随着全国政策与地区政策的差异性,也将影响到曲线的形状与拐点位置

[18]

。东部地

区社会经济发达,较高的产业集聚效应和管理技术水平,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单位水资源投入的产出较高,同时地方的财政能力和固定资产投资能力更强,水资源的二次利用能力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更高,同时,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的增加,

第二产业比重基本保持稳定或下降,加上节水技术的采用、水价上升压力以及政府严格限制水资源取水许可制度,导致工业用水量在减少或是工业用水强度在下降;而中西部地区在管理技术、地方财政能力以及承受的人口环境压力等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出现面临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量增加(工业用水强度增加)的“两难”困境。

对EKC 的多种关系形态的解释有很多,可以将部分解释用于分析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需求的收入弹性角度

[19]

、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20]

“污染天堂”假说[21]和市场机制因素[22]

等等。本文采用

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解释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形态,规模效应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会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结构效应是指随着经济增长,资源密集型产业会向技术密集型和服务业产业转移,从而减少工业用水,

同时,工业经济内部结构也会发生变化,由于水价的提高和政府对水资源利用的管制等影响因素,用水效率低的部门逐渐向用水效率高的部门转移,企业也会主动地提高用水效率,从而减少工业用水量;经济增长产生结构效应的同时,也会推进技术进步,由于高技术的采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会提高,减少工业用水量,从而工业用水强度也会下降。规模效应会增加工业用水,而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会减少工业用水量,国家或者地区工业用水量的变化受到三个方面的综合影响,当规模效应强于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时,工业用水就会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当规模效应弱于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时,工业用水就会随着经济增长而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变化因素即被分解为规模效应、

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23]

4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2002-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按照三分法

将31个省份分为东部组别、中部组别和西部组别,分组研究工业用水(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不同的关系形态,

与指标选取和区域范围具有密切的关系。从工业用水·

121·张陈俊等:新环境库兹涅次曲线:

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绝对指标来看,全国组别、东部组别、中部组别和西部组别分别呈现“N ”型、倒“U ”型、“N ”型和单调递增的形态;从工业用水相对指标(工业用水强度)来看,

全国组别、东部组别、

中部组别和西部组别分别呈现倒“N ”型、倒“N ”型、“U ”型和倒“N ”型的形态,所以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这也证明了同时选择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并且进行分组研究的必要性。第二,从工业用水的绝对指标来看,全国组别、中部组别和西部组别都没有拐点,认为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单调递增的关系,

只有东部组别存在拐点,同时,只有北京、

天津和上海跨过拐点,取得了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下降的“双赢”。从工业用水的相对指标来看,全国组别中,24个省份处于曲线的一次下降段,其中辽宁、福建和山东前景不容乐观,

将很快进入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强度增加的“两难”困境,剩下的省份也将陆续进入上升段,4个省份处于曲线上升段,其中,江苏和浙江将很快跨过拐点,进入曲线的下降段,当前,只有3个省份处于曲线的二次下降段,

获得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强度下降的“双赢”;东部组别没有拐点值,被视为单调递减的关系;中部组别中,

只有安徽和江西处于曲线的下降段,但是前景不容乐观,

会很快跨过拐点,和剩下的省份一样,面临着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强度增加的“两难”困境;西部组别中,6个省份处于曲线的一次下降段,

随着经济增长,其中广西和四川将进入曲线的上升段,剩下的省份也将陆续进入这一阶段,5个省份处于曲线的上升段,短时间内仍将处于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强度增加的“两难”困境,当前,只有内蒙古处于曲线的二次下降段,获得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强度下降的

“双赢”。基于以上分析,得出如下建议:①各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由耗水多的劳动—资本密集型向耗水少的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以及国家和企业都得加大技术研发,

提高工业用水的效率;②国家的相关政策要向中西部倾斜,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差距,对工业用水的下降起到正向促进作用;③部分地区工业用水伴随着经济增长而下降,而某些地区却随之增长,

所以不能忽略环境管制、水价因素、区域间产业转移和“虚拟水”战略等对工业用水下降所起的作用,

应该采取多种措施走出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增加的“两难”困境,同时,也给我们一个积极的信号:工业用水不会一直增加,在跨过某个转折点后,会出现停止增长,甚至下降的趋势。

(编辑:常

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Rory C.Introduction :Water Crisis ?[J ].The OECD Observer ,

2003,(236):8.

[2]邓朝晖,刘洋,薛惠锋.基于VAR模型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

动态关系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6(22):128-135.[Deng Zhaohui ,Liu Yang ,Xue Huifeng.Study on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Water Resources-Use Based on the VARModel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6(22):128-135.]

[3]沈大军,王浩,杨小柳,等.工业用水的数量经济分析[J ]

.水利学报,

2000,(8):27-31.[Shen Dajun ,Wang Hao ,Yang Xiaoliu ,et al.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Industrial Water Use [J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00,(8):27-31.]

[4]贾绍凤,张士锋.中国的用水何时达到顶峰[J ]

.水科学进展,2000,11(4):470-477.[Jia Shaofeng ,Zhang Shifeng.When Will Fresh Water Use in China Reach the Climax [J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00,11(4):470-477.]

[5]王浩,汪党献,倪红珍,等.中国工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J ]

.水利学报,

2004,(4):1-6.[Wang Hao ,Wang Dangxian ,Ni Hongzhen ,et al.Water Demand for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in China [J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04,(4):1-6.][6]贾绍凤,张士锋,杨红,等.工业用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用水库

兹涅次曲线[

J ].自然资源学报,2004,19(3):279-284.[Jia Shaofeng ,Zhang Shifeng ,Yang Hong ,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Water Use and Economic Growth :Based the Water Kuznets Curve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4,19(3):279-284.]

[7]李周,包晓斌.资源库兹涅次曲线的探索:以水资源为例[EB /

OL ]

.[2009-03-02].http ://https://www.doczj.com/doc/f66954126.html, /.[Li Zhou ,Bao Xiaobin.Discovery of the Resource Kuznets Curve :A Case Study on Water Resource [EB /OL ].[2009-03-02].http ://https://www.doczj.com/doc/f66954126.html, /.]

8]Kuznets S.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5,45(1):1-28.[9]Dasgupta S ,Laplante B ,Wang H ,et al.

Confronting the

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 [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

2002,16(1):147-168.

[10]张成,朱乾龙,于同申.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J ]

.统计研究,2011,28(1):59-67.[Zhang Cheng ,Zhu Qianlong ,Yu Tongshen.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J ].Statistical Research ,2011,28(1):59-67.]

[11]李惠娟,龙如银.资源型城市环境库兹涅次曲线研究:基于面板数

据的实证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1(28):19-27.[Li Huijuan ,

Long Ruyin.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of Resource Based Cities in China :An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Panel Data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3,1(28):59-67.][12]Munasinghe M.

Is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 Inevitable Consequence of

Economic

Growth :

Tunneling

Through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29(1):89-109.

·

221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5期

[13]Selden T ,Song D.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Development :Is

There a Kuznets Curve for Air pollution Emission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1994,27:147-162.[14]Canas A ,Ferrao P ,Conceicao P.A New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rect Material Input and Income Per capita :Evidence from Industrial Countrie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3,46:217-229.[15]Grossman G M ,Krueger A B.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al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5,110(2):353-377.

[16]Roca J.Do Individual Preferences Explai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J ]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3,45(1):3-10.[17]Torras M ,Boyce J K.Income ,Inequality ,and Pollution :A

Reassess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8,25:147-160.

[18]Dinda S.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 :A Survey [J ].

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4,49:431-455.[19]McConnell K E.Income and the Demand f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J ].Environmental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7,2:383-399.

[20]Grossman G M ,Krueger A B.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R].NBERWorking Paper ,1991.

[21]Smarzynska B K ,Wei S.Pollution Haven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Dirty Secret or Popular Myth ?[R].World Bank Working Paper ,

2001.[22]Kadekodi G ,Agarwal S.Why an Inverted U-shaped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May Not Exist ?[R].Institute of Economic Growth ,1999.

[23]Ang B W.The LMDI Approach to Decomposition Analysis :A

Practical Guide [J ].Energy Policy ,2005,33:867-871.

A New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Water Use and Economic Growth

ZHANG Chen-jun

ZHANG Heng-quan

(School of Business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00,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model with 31provinces of China and region group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ustrial water use and economic growth by 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measure of industrial water use ,and results show that :(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water use and economic growth strongly refers to the selected indicator and region group.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solute measure of industrial water use and economic growth presents N-shaped ,inverted U-shaped ,N-shaped and monotonically increasing respectivel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tive measure of industrial water use and economic growth presents inverted N-shaped ,inverted N-shaped ,U-shaped and inverted N-shaped respectively.(2)At the moment ,in terms of the absolute measure of industrial water use ,none but Beijing ,Tianjin and Shanghai in east group gains the ‘win-win ’that the economy grows and industrial water use reduces.In terms of the relative measure of industrial water use ,Beijing ,Tianjin and Shanghai ,and all the provinces of east group ,and Inner Mongolia in west group gain the ‘win-win ’.Therefore ,all region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regula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mak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etc.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water use while developing the local economy.And then ,we should effectively bridge the gap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obtain the ‘win-win ’.Finally ,it provides a positive signal to us :industrial water use doesn ’t always increase ,it will stop growing ,or even decline when across a turning point.Key words

industrial water use ;economic growth ;new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win-win ;‘dilemma ’situation

·

321·张陈俊等:新环境库兹涅次曲线:

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揭开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终极秘密

揭开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终极秘密 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世人皆惊。国內外的专家学者也极力去解读。但他们用尽了各种方法和手段,总是不得要领,隔靴搔痒所得出的结论更是连他们自己也说服不了,更遑论说服他人。 雾里看花,水中捞月-----洋专家及其弟子们不知中国经济的庐山真面目,乱开黄腔-----一致认为是市场经济和经济自由化及人口红利导致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据此为中国开出了私有化,城市化,消费(内需)驱动的三张药方,以促使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这三张按经典资本主义经理论开出的药方如果不是阴谋整垮中国的话,实际实施起来也一定会搞垮中国。 因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与此毫无干系。 作为身处其中的中国人,这些年一直在用心领悟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秘密。经过大量的观察并用新哲学的方法分析-----得出的结论和西方学者的结论基本上相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秘密在于-------中国人的:勤劳! 就这两个字。字数虽少,但解读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请看下列数据:

指标年末 数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 额 826701 13.5其中:住户存 款 351957 15.5其中:人民 币 348046 15.7非金融企业存 款 313981 9.5各项贷款余 额 581893 15.9 其中:境内短期贷 款 217480 21.8 境内中长期贷 款 333747 11.8 这是我国单位居民截止到2011年年底的存款总量。如果情况正常的话至少到2013年年底,中国的存款总量将超过100万亿人民币。

就按82万亿算,这个总量和美国一年的GDP总量差不多;大约相当于中国GDP总量的两倍。 这么多的存款,在正常情况下投入到经济运行中去,就是它每年周转一次,所创造的经济规模和效益也是惊人的。有这么多钱,就是傻子使起来也能发大财。尽管我们比傻子还傻-----我们对单位和居民存款的运用很粗放很滥。但、正是这几乎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金来源,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特别指出的是:1,中国银行的存款利率极低,远低于同期的通胀率,而中国的借款利息很高。实际上国家银行不仅白用这些存款,而且从利差和通胀中,获得了巨额利润;2,中国老百姓的存款虽然有存有取,但总是存的多取得少。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些存款实际上等同于白给了银行。因为如果不出现国家信用破产的情况,老百姓永远也不会取走这些钱;而出现国家信用破产的情况------老百姓也沒法再取走这些钱。 以上数据仅是现象,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低消费,多创造,高积累是中国人民的基本特性。这个特性就是:勤劳。勤俭节约、勤学苦干、热爱劳动。 勤劳的特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积淀,是解放以来长期对人民进行勤俭建国,热爱劳动的教育的结果。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具备的最大的中国特色,也是中华民族具有的任何人都学不来的优秀品质。正是这个特质,使中华民族成为人类文明产

中国经济增长三十年:经济奇迹的解释与展望(宏观专题)

中国经济增长三十年:经济奇迹的解释与展望 郭金兴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天津,300071 内容摘要:本文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至于更长远的历史背景下,试图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对二百年前欧洲奇迹的回应。中国经济奇迹可以从经济发展战略引发的制度变迁、要素投入数量和质量的增加以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所形成的技术进步来解释。决定中国奇迹发生的主要因素仍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由于行政管理体制带来的国家治理能力的增强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国经济在未来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经济增长、历史大分流、中国奇迹、可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令全球瞩目,因为它不仅改变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生活方式,使之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随着日益深入的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经济问题更多的成为世界经济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主要的经济转轨国家,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为其它国家和地区提供广泛的借鉴,并为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事实,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研究兴趣。由于研究视角与理论方法的不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基本问题,常常存在着很多争论,并在争论中取得了一些共识,从而增进了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认识,推动了相关理论的发展。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论述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一些基本问题,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更长远的历史视角下考察中国的经济增长,试图说明当前中国经济奇迹般的增长实际上应当视为19世纪中西方历史大分流中出现的“欧洲奇迹”的回应;第二部分是对中国奇迹的解释,从经济发展战略、要素投入与技术进步等方面说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第三部分围绕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奇迹是否能够继续。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经济增长方式有关,但是本文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模式是由要素禀赋的比例决定。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比例,因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不同的含义。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和发展对策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和发展对 策 论文导读:然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面临着资源、需求和人口等方面的约束条件。本文拟对上述各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关键词: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约束条件,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然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面临着资源、需求和人口等方面的约束条件。本文拟对上述各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一、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存在的约束条件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动力不足,而整个经济结构也需要更加合理化。其次,人口问题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约束条件。所以,如何有效地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有效控制人口也是当务之急。 (一) 经济增长遭遇资源瓶颈 中国经济在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的同时,也再次遭遇资源瓶颈的阻击。不少专家认为,未来20年我国将面临十分严峻的资源问题。论文发表。[1] 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导致资源消耗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环境保护日盛的国际背

景,都使我们面对的情况比发达国家曾经历的要复杂得多。 我国人均资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我国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可开采储量分别只有2.6万吨、1074立方米、90吨,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据估计,2020年我国石油缺口为2.5亿一2.7亿吨,煤炭缺口为10亿吨。[2]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日益增大,其他资源都将面临同样的问题,资源瓶颈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资源量有限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另一个突出的矛盾是,在资源相对贫乏的背景下,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没有走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传统模式。2002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为1.18吨标准煤/千美元GDP,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创造每千元GDP 消耗的能源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我国前8位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其中吨钢综合能耗高15%到30%。[3]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支撑2003年GDP增长9.1%的能源和重点资源消耗量,包括15亿吨标准煤,8.2亿吨水泥和2.6亿吨钢材,分别占全世界的30%、33%、50%。[4]因此,切实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粗增长”模式与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经济步人新一轮增长周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 需求不足 中国经济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己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然而,时下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由于出口贸易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所以国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日期:年月

【摘要】 2004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作出预测,中 国经济增长速度2004年有望超过9%,2005年则大约在8%至9%之间。在全球经济不是非常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成了世界经济的一个亮点。本文综合了西方经济学中各个流派的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收集了从1985年到2002年的相关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易纲、樊纲、李岩在《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上撰文指出,自从1997年亚洲发生经济危机以后,人们普遍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理由是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太低,不足以支持可持续的增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在他的著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特别指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尽管他赞扬中国:“在近20年的时间里,其10多亿人口的收入提高了4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人,在物质生活方面经历如此快的改善。”但与此同时,他也认为:“亚洲取得了卓越的经济增长率,却没有与之相当的卓越的生产率增长。它的增长是资源投入的结果,而不是效率的提升。”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只是数量的扩张却没有技术和管理的创新,那么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全要素生产率上的巨大差别并不难理解。 文章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单纯数量上的扩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微观主体的转变,中国技术进步的状况,中国人力资本结构的提升以及不断走高的人民币汇率和不断增长的官方储备都说明,中国经济的效率几乎没有提高的判断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来源是没有考虑新兴经济国家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应该与发达国家有所区别,而其最根本的是没有认识到新兴经济国家地区和发达国家的投资方向有所不同,这二者的技术进步机理也不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产出增长率扣除各要素投入增长率的产出效益后的余值,实质上是要素投入所不能解释的部分。随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变得越来越精巧,这一余值越来越低。用不同的方法测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不能比较的。用完全相同的方法测算出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国家地区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如果没有考虑这两种经济体技术进步机制的不同及投资方向上的不同,也是不能比较的。 针对中国经济增长这个热门话题,本文收集了我国1985年到2002年间的GDP,固定资产等数据,并加以实证分析及比较对比分析,分析这段时间里这些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经济理论陈述 西方经济学通常把经济增长规定为产量的增加,用来衡量这一经济量的尺度通常是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

计量经济学 张晓峒 第二章习题

计量经济学张晓峒第二章习题

1.最小二乘法对随机误差项u作了哪些假定?说明这些假定条件的意义。 答:假定条件: (1)均值假设:E(u i)=0,i=1,2,…; (2)同方差假设:Var(u i)=E[u i-E(u i)]2=E(u i2)=σu2 ,i=1,2,…;(3)序列不相关假设:Cov(u i,u j)=E[u i-E(u i)][u j-E(u j)]=E(u i u j)=0,i≠j,i,j=1,2,…; (4)Cov(u i,X i)=E[u i-E(u i)][X i-E(X i)]=E(u i X i)=0; (5)u i服从正态分布, u i~N(0,σu2)。 意义:有了这些假定条件,就可以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回归模型的参数。 2.阐述对样本回归模型拟合优度的检验及回归系数估计值显著性检验的步骤。 答:样本回归模型拟合优度的检验:可通过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样本可决系数、样本相关系数来检验。 回归系数估计值显著性检验的步骤: (1)提出原假设H0 :β1=0; (2)备择假设H1 :β1≠0;

(3)计算t=β1/Sβ1; (4)给出显著性水平α,查自由度v=n-2的t分布表,得临界值tα/2(n-2); (5)作出判断。如果|t|tα/2(n-2),拒绝H0 ,接受H1:β1≠0,表明X对Y有显著影响。 4.试说明为什么∑e i2的自由度等于n-2。 答:在模型中,自由度指样本中可以自由变动的独立不相关的变量个数。当有约束条件时,自由度减少,其计算公式:自由度=样本个数-受约束条件的个数,即df=n-k。一元线性回归中SSE残差的平方和,其自由度为n-2,因为计算残差时用到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中有两个未知参数β0和β1,而这两个参数需要两个约束条件予以确定,由此减去2,也即其自由度为n-2。 5.试说明样本可决系数与样本相关系数的关系 及区别,以及样本相关系数与β^1的关系。 答:样本相关系数r的数值等于样本可决系数的平方根,符号与β1相同。但样本相关系数与样本

(整理)小议中国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增长.

中国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2009年2月25日) 当前中国经济由于国内外多年来的不良因素的持续发作受到了严重影响。经济形势一片不太好,不是小不太好,是大不太好,再过一段时期可能会更不太好。经济振兴,匹夫有责。本文试图为解决中国经济问题提出一些肤浅的分析和建议,供国人和国家参考。 一、对经济问题某些相关原理的分析 1、经济增长目的的实现及经营和消费在经济运行领域里如何推动产业增长 经济增长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现代市场经济里,人民群众以消费者的形态通过消费去获取所需要的商品,以经营者的形态生产销售某个或某些商品去获取用于消费的资金。 从宏观和微观上看,经济活动就由消费和经营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买,一个是卖,就是做买卖。从经济运行的链条上看,最开始是很低成本和利润的纯粹经营销售;最末端的是不以经营销售为目的的纯粹消费;中间的经济运行链条里的消费都是为了经营销售,经营销售是为了继续投入再生产

和再经营及纯粹消费,成本和利润都相对较高,并且越往末端靠近越高。 由于单个人和由一些人组合成的企业,尤其是单个人,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贯穿在整个经济运行链条里,所以只能是在某个环节和部位上从事经营活动,也即经济运行必须实行专门的分工与合作。经济运行链条上的各环节就按照经营性质和所处位置分为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举一个例子来分析一下: 张三去歌厅里跟服务员要了一瓶啤酒边唱边喝,歌厅里啤酒进价2元,卖给张三5元,歌厅以提供喝酒唱歌所需场所设施、送传这瓶啤酒、歌厅职员的笑脸的服务获得3元的利润,这3元就是从事第三产业经营的这家歌厅运营所产生的一部分第三产业增加值。张三如果是打的来的,本身就可以看做一个经营者的出租车司机就会为提供给张三便捷舒适的交通服务而获得利润,从而也产生一部分他所经营的第三产业的增加值。 生产这瓶啤酒的啤酒厂通过耗费电力、耗损生产设备、购买酿酒所需原料、支付工人工资等的生产经营,以1.4元的成本生产出了这瓶啤酒,卖给批发商1.65元,批发商再以2元的价格卖给歌厅。那0.25元的利润就是这家啤酒厂生产这瓶啤酒所获得的第二产业的增加值,那0.35元的利润就是批发购买那瓶啤酒的批发商所获得的第三产业的增加值。

第十章 环境经济政策

第十章环境经济政策 第一节 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1.边际治理成本和边际损害成本 1.1 决定环境容量有效利用(或者污染物有效排放)水平的两项关键因素是 边际治理成本和边际损害成本。 1.2 边际治理成本曲线MAC向右下方倾斜表明治理成本随着排放水平的提高而减少;边际损害成本曲线MEC向右上方倾斜表明损害成本随着排放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治理成本与损害成本之和是社会总成本。 2.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理想的排放水平和治理水平是在E点,此点又称为有效率的污染水平。此时边际治理成本等于边际损害成本,社会总成本最小,资源实现有效率的配置。 3.实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的手段 ①强制执行各类环境法规; ②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手段。 第二节 污染者付费原则 1.命令- 控制型政策与环境经济政策 1.1强制执行的各类环境法规又称为命令-控制型的环境政策,包括各种环境 标准、必须执行的命令和不可交易的配额。 1.2为了降低执行成本,同时获得理想的环境效果,无论是正在从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还是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国家,在环境管理 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手段,或称环境经济 政策。 2.环境经济政策的特点 ①环境经济政策是以市场为基础,着重间接宏观调控,通过改变市场信号,

影响政策对象的经济利益,引导其改变行为。这种间接宏观管理模式,不需要全面监控政策对象的微观活动,从而大大降低了政策执行成本。 ②环境经济政策通过市场中介,把经济有效地保护、改善环境的责任,从政府转交给环境责任者,环境管理更加灵活,可以适用于具有不同条件、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政策对象。 ③环境经济政策可以有效地配置保护环境所需要的资金,这些资金不仅可投 资于对环境有利的项目,还可以用于纠正其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 3.污染者付费原则 污染者付费原则可以被解释为“非补贴规定”,即污染者应当承担污染控制的全部费用。 广义的污染者付费原则:在这种广义的形式中,当污染者利用环境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时,环境被看作是由污染者使用的资源。因此,污染者应支付其资源使用中产生的全部社会费用,这些费用不仅包括污染削减费用,而且还包括由于污染造成的各种环境损害。 第三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一般形式 1.“调节市场”和“建立市场” 1.1根据如何发挥市场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作用,环境经济政策分为“调节 市场”和“建立市场”两类。“调节市场”是利用现有的市场来实施环境 管理,例如,征收各种环境税费、取消对环境有害的补贴、建立抵押金 制度。“建立市场”包括明晰产权、可交易的许可证、国际补偿体制等。 1.2调节市场型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是通过“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干预来解 决环境问题,其核心思想是由政府给外部不经济性确定一个合理的负价 格,由外部不经济性的制造者承担全部外部费用。这类环境经济政策又 称为庇古手段。 1.3建立市场型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通过“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本身来 解决环境问题。又称之为科斯手段。 2.两类政策手段的实施途径和效果的不同 ①庇古手段多依赖于政府。而科斯手段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如果不存在“政策失效”,两种手段都可行。但如果出现政府“寻租”的情况,科斯手段比庇古手段更有效。 ②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补贴,管理成本较大;而科斯手段需要政府界定产权。在产权制度不健全,污染者数量比较多情况下,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比较困难,企业间交易成本比较大。这又使得科斯手段效率降低。 ③实施庇古手段,除了使社会获得环境效益外,还可使政府获得经济收益。 ④庇古手段一般提供不了刺激,因为费率或税率一般是固定的,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它对所有厂商的标准一样,这又造成厂商之间的不公平。而科斯手段一般能刺激厂商采取措施改进生产设备,减少排污。 ⑤如果被税收保护的人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税负和税收,实施庇古税可

计量经济学 张晓峒 第三版 南开大学出版社

第四章 一、练习题 (一)简答题 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试说明在证明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无偏性和有效性的过程中,哪些基本假设起了作用?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有哪些区别? 3、某地区通过一个样本容量为722的调查数据得到劳动力受教育的一个回归方程为 fedu medu sibs edu 210.0131.0094.036.10++-= R 2=0.214 式中,edu 为劳动力受教育年数,sibs 为该劳动力家庭中兄弟姐妹的个数,medu 与fedu 分别为母亲与父亲受到教育的年数。问 (1)若medu 与fedu 保持不变,为了使预测的受教育水平减少一年,需要sibs 增加多少? (2)请对medu 的系数给予适当的解释。 (3)如果两个劳动力都没有兄弟姐妹,但其中一个的父母受教育的年数为12年,另一个的父母受教育的年数为16年,则两人受教育的年数预期相差多少? 4、以企业研发支出(R&D )占销售额的比重为被解释变量(Y ),以企业销售额(X1)与利润占销售额的比重(X2)为解释变量,一个有32容量的样本企业的估计结果如下: 099 .0)046.0() 22.0() 37.1(05.0)log(32.0472.022 1=++=R X X Y 其中括号中为系数估计值的标准差。 (1)解释log(X1)的系数。如果X1增加10%,估计Y 会变化多少个百分点?这在经济上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吗? (2)针对R&D 强度随销售额的增加而提高这一备择假设,检验它不虽X1而变化的假设。分别在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进行这个检验。 (3)利润占销售额的比重X2对R&D 强度Y 是否在统计上有显著的影响? 5、什么是正规方程组?分别用非矩阵形式和矩阵形式写出模型: i ki k i i i u x x x y +++++=ββββ 22110,n i ,,2,1 =的正规方程组,及其推导过程。 6、假设要求你建立一个计量经济模型来说明在学校跑道上慢跑一英里或一英里以上的人数,以便决定是否修建第二条跑道以满足所有的锻炼者。你通过整个学年收集数据,得到两个可能的解释性方程: 方程A :3215.10.10.150.125?X X X Y +--= 75.02 =R 方程B :4217.35.50.140.123?X X X Y -+-= 73.02 =R 其中:Y ——某天慢跑者的人数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 徐康宁 中国经济已连续高速增长了30年以上,国内外舆论对中国能否继续保持更长时间的高增长开始表示出怀疑的态度。虽然国内有专家(如林毅夫教授)认为中国未来20年还可以保持8%的经济增速,并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近年来经济运行下行、增速放缓是一个客观现实,而且世界上能够连续半世纪以上高增长的国家样板也极其罕见。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今后一段时间保持一定的增速仍然十分必要。因此,未来20年中国能否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是一个理论学术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发展决策问题。 一、世界上有没有长达半世纪的高增长周期 自1978年开始算起,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历了35年的长周期,刷新了当代世界的纪录。在这期间,除1989年和1990年这两个特别年份外(这两年的增长率分别为4.1%和3.8%),其他年份均保持5%以上的较高增长速度。其中最高年份是1984年,为15.2%,增速实现10%以上的累计时间为17年,8%至10%之间为10年,5%至8%之间为6年。1978年至2012年间,经济每年平均增长9.97%。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创造了人类发展史的一个奇迹。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经历长时期的经济增长,经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实现了社会的富裕,但这些国家多数只能保持5%左右或更低一些的增长速度。例如,1820年到1870年是英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半个世纪,但平均增速只有2.05%。美国在同时期的经济增速高于英国,但也只有4.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迎来了真正高增长的时代,但持续的时间很少达到30年以上。德国(当时为联邦德国)在1950年到1973年的经济增速达到了5.68%,但1973年之后降到了1.76%。从1950年到1998年的近半个世纪,日本的经济增长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50年到1973年的前23年,日本实现了9.29%的超高速增长,但后25年的经济增速只有2.97%。(以上资料均来源于安格斯·麦迪森所编的《世界经济千年史》。) 为了说明中国高速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特殊性,我们依照世界银行的数据库,把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保持20年以上实现增速7%以上的国家做了一个简单的排列,发现主要集中在东亚国家。其中连续时间最长的是泰国,持续了35年,时间是1961年到1996年,年平均增速7.74%。其次是印度尼西亚,持续时间29年,时间是1968年到1996年,年均增速7.49%。表现最好的是韩国,从1963年到1997年,除了中间两年外(1979年和1980年),前后两段共34年经济增速平均在8%以上。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曾经出现过年均增长10%左右的经济高成长期,但时间均没有超过20年。 当然,世界上并非中国一国做到了长期高速增长,实际上,博茨瓦纳高增长的时间比中国还长,从1961年到2008年,博茨瓦纳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3%,时间长达41年。但是,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能够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内保持平均8%

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不同学派对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持不同的观点。在阐明经济增长对环境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指出经济增长不会自动缓解环境压力,而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化环境保护,才能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经济增长;环境变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观点综述 环境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对立关系。麦多斯等人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认为:在资源约束与环境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地球将不可能支撑经济的无限增长。持续的经济增长会使环境污染连同其他因素(粮食、人口等)一起使世界在某一时刻达到崩溃的边缘,因此必须停止人口和经济的增长,以达到全球性的均衡。这种极端的认识虽然引起人们对经济增长前景的关注,但也受到各国学者和公众的批评。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注意到环境问题,并且不断地发明新的节能和环保技术,从而缓解了经济增长与环境的紧张状况。 未来学家和部分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持乐观的态度。柯尔、费里曼和卡恩等人依据欧美发达国家的历史事实论证了技术进步会消除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他们的主要论据是:人口不具有指数增长的性质,降低人口增长率的长期手段将加速經济发展;技术的发展将使未来粮食的供应采用非传统方式,食物供应不可能发生危机;价格机制的作用将使替代品不断出现,并使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他们认为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将成为消除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多数经济学家是持一种折衷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和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尤为如此,但是停止经济增长不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技术结构向着符合生态要求的方向转变,经济更快地增长,才是解决人类环境问题的途径。美国经济学家夏皮罗指出:“零增长意味着每年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总量不变,被倾卸于生态体系的污染物质的量第二年仍会与第一年相等”,所以完全降低到零增长率也不会停止对环境的破坏;而且对于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自觉抑制经济增长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而听任其他国家迅速增长。相反,未来的经济增长可能比不增长状态更加有益于延缓环境的破坏,甚至在某种限度内,经济增长越快,越有助于放慢对环境的破坏。 上述何种观点成立,对于各国发展经济来说具有不同的政策含义:如果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则人类的理性选择是限制经济增长以保护环境;如果经济增长能自发地解决环境问题,则人类的理性选择是加速经济发展;如果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在一定限度内是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则人类的理性选择是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认识环境对经济所施加的约束,从而分析影响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因素,并提出改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措

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与展望课件

20XX年1月12日,第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中国改革三十年:评价与展望”。新浪财经对此次盛会进行全程同步报道。以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秘书长,著名的经济学家樊纲的精彩发言。 樊纲:谢谢,我没有讲160年我回到30年,而且刚才张院长说了,一定要在30分钟之内完成30年的分析。今天有幸参加这个会议我想也向大家报告一个我们最近的研究成果,就是我们用20XX年的数据对中国过去,比30年长,过去50年,主要是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进行了一个标准的计量分析,试图从中找出解释为什么中国过去30年高增长,改革开放发展这些因素都在哪些方面如何起作用?同时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分析再往前看一看,第一是往前看一看,哪些因素还在,哪些因素不在,我们今后20、30年会怎么样,同时提出任务,提出问题,我们需要做怎么样的进一步的改革,所以今天我就从这个,我们最近做的这个工作,还没有做完,最后的一些技术细节还要落实,还得继续做,但是基本的 一些数据已经出来了。 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 第一个结论就是中国过去30年的增长确实不仅仅是属于要素投入的结果,很多世界的经济学家和我们中国人自己说的,我们没有效率改进,中国人就是投入,就是劳动力便宜,就是靠着资本积累等等,在我们的分析当中,我们过去平均每年9到10的增长速度当中,确实当然要素投入还是主要的部分,79年到88年占6.7%,在全部的增长速度当中。89到98占5.16%,99到05占5.36%,还是主要的部分占60%左右的增长,但是生产力的提高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看这张图的最后一行,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说不是劳动生产率,而且我们要素里面用的是人力资本,教育的因素已经含在里面了,扣除了这些投入的因素之后,纯粹可以认为是效率改进,生产率改进造成的增长,90年代大概有4.4%左右,到了99年以后,仍然有3.7.左右,应该说是一个相当高的贡献,相当大的贡献,我们有效率改进的部分。世界上陆陆续续最近两年有一些新的研究,确实得出的结果也是跟我们这个结果相兼容的,比如说美国布鲁金斯基金会去年有一个研究,关于中国和印度生产率,也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比较的不是整个GDP的增长,比较的是制造业的增长结论是过去20年,中国全要素的生产率每年的增长速度是6%,这和我们这个研究基本上也兼容,我们做的另外一个工作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生产力的改进,我们就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各种各样的解释,当然这是一个模型里面的各种各样的解释,我是分成两张图来显示,第一行就是刚才的最后一行,这里面就是,下面有各种因素,当然我们还考虑了很多其他因素,有的是不显著,有的是不明显,我们就去掉了,这里面表现的只是相对比较明显和比较显著的一些因素,但是仍然可以看出一些问题,计量经济学大家都知道有很多数据,很多方面的问题,有的东西 你没法找到数据,你就没法做下去。

计量经济学标准答案-南开大学---张晓峒

计量经济学答案第二单元课后第六题答案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4/05/13 Time: 00:07 Sample: 1985 1998 Included observations:14 VariableCoefficien tStd.Et-Statisti c Prob. C 12596.27 1244.567 10.121010.0000 R-squared0.781002Mean dependent var 20168.57 Adjusted R-squared 0.76275 2 S.D. dependent var 3512.4 87 S.E. of regression 1710.865 Akaike info c riterion 17.85895 Sum squared resid Schwarz criterion 17.95 024Log likelihood -123.0126 F-statistic 42.7 9505 Durbin-Watson stat0.85999 8 Prob(F-statisti c) 0.00002 8 obs Y GDP 1985 18249 161.69 198618525 171.071987 18400184.07 1988 16693194.75 1989 15543 197.86 1990 15929 208.55 1991 18308 221.06 1992 17522 246.92 1993 21640 276.8 1994 23783 316.38199524040 363.52 1996 24133 415.51 1997 25090465.78 1998 24505 509.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辩论赛重点

辩论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应何者优先? 正方:环境保护应优先于经济发展 反方:经济发展应优先于环境保护 反方一辩陈述本方观点:从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看, 我们要彻底地解决环境问题, 必须要标本兼治。要治本,必须优先发展经济,从根本上优化经济结构堵住产生环境问题的源头,要治标,同样要优先发展经济,为解决眼前的环境问题提供技术、资金 等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环境保障。正方一辩陈述本方观点: 经济发展是指社会能够提供丰裕的商品来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 , 环境保护则是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来保护生态平衡。经济要发展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的厂房与原材料来保障商品的供应——那便存在一个问题:自然分给人类的土地与原材料是有限 , 经济优先发展就一定会侵占原本不属于人类的自然资源。 二辩手盘问 :请问对方一辩,经济是一时之事,环境是万代之事,哪个重要? 经济发展慢了,人们还可以吃到饭,环境没了,还能生存吗? 反方一辩:不好意思对方辩友, 恐怕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是优先权。并不是说 经济优先就不搞环保了, 只是环保处于较次的位置, 跟中国现状一样, 政策虽然说要重视环保, 但一般县区还是经济发展优先的, 也就有资本的大城市才比较重视搞环保,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正方二辩:请问正方三辩, 如果发展经济优先的话, 很可能造成环境成本大于经 济效益的情况,这样的经济是发展还是倒退? 反方三辩:这种情况确实有存在, 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存在。各个行业情况不同, 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但按你的意思,这种情况下经济效益是负的, 那我们改行环境保护优先,就能转亏为盈?我不这么觉得。 反方四辩补充发言 :

新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中国历年GDP增长趋势分析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参与生产和服务活动所形成的增加值。物质资料生产,以及相关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活动,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稳定发展的实体经济基础。当然,在现实经济运行中,GDP增长速度不能太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曾多次出现“大起大落”现象。“大起大落”的要害就是“大起”。因为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过急、过快的“大起”,也会很快产生“四高”问题,即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通胀,很快造成对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均衡关系的破坏,由此而导致随后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大落”。因此,反对GDP崇拜、反对盲目追求和攀比GDP,是正确的。 一、在1820-1952年期间世界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中国由于技术落后、内乱和外国列强入侵,人均GDP反而从600美元下降到538美元,中国占世界GDP的份额从1/3下降到1/20。 二、中国在1952-1978年期间实行了新的国家治理模式,经济增长明显加速,GDP增长了3倍;不过人均收入只增长了80%,年增长率只有2.3%,慢于世界平均2.6%的水平。屡屡发生的政治运动和种种体制缺陷导致了生产率下降。 三、1978年以来的30年改革时期中国经历了高速增长,在世界GDP中的份额从5%增长到15%,全要素生产率每年增长接近3%,人均收入增长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中国在改革期间的经济表现相当卓越。在此期间农业改革先行,保持了国家完整统一,海外华人的投资,起点低的后发优势,计划生育控制了人口出生率,防止了俄罗斯那样的恶性通胀,没有像俄罗斯那样通过大规模廉价出售国有资产、创造超级富豪的方法来推进私有化,而是让非国有企业发展来自然取代国有企业,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1)1979-1982年,由于中国工业刚处与起步阶段政府没有对逐渐恢复的国有企业和经济连进行任何征税收,而是让经济继续发展让人民休养生息,培养民力。此期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9.96%,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1.73%,CPI 平均值3.8%。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不仅远低于GDP增长,也低于CPI增长,(2)1983-1985年,中国经济已初具规模,当时财政开始从活力恢复的国民经济中抽钱,为了来应对当时政府启动城市改革所需资金,并且开始发展中国其他产业并进行一些尖端的科学创新。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9.31%,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18.32%,CPI平均值4.87%。国家财政收入和GDP增长,大致保持相当。 (3)1986-1988年,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8.62%,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5.56%,CPI平均值10.60%。又回到了1978-1982年的状况,国家财政收入增长,远远低于GDP增长,甚至没有跑过物价水平,为实质负增长。藏富于民,彻底使人民生收入有大幅度的改观。 (4)1988、1989两年,连续两年出现严重通胀,1989年GDP实际上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亦然。 (5)1990-1992,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6.49%,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9 .35%,CPI平均值3.47%。经济增长从89年的衰退中走出,开始加快;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也同步上升,但增长幅度仍大幅低于GDP增长。 (6)1993-1995年,连续3年,借1992年1月邓/小平借邓小平南巡国经济迅速升温。出现连续3年的2位百分数的CPI上涨,CPI上涨年平均值高达

计量经济学 张晓峒 第二章习题

1.最小二乘法对随机误差项u作了哪些假定?说明这些假定条件的意义。 答:假定条件: (1)均值假设:E(u i)=0,i=1,2,…; (2)同方差假设:Var(u i)=E[u i-E(u i)]2=E(u i2)=σu2 ,i=1,2,…; (3)序列不相关假设:Cov(u i,u j)=E[u i-E(u i)][u j-E(u j)]=E(u i u j)=0,i≠j,i,j=1,2,…; (4)Cov(u i,X i)=E[u i-E(u i)][X i-E(X i)]=E(u i X i)=0; (5)u i服从正态分布, u i~N(0,σu2)。 意义:有了这些假定条件,就可以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回归模型的参数。 2.阐述对样本回归模型拟合优度的检验及回归系数估计值显著性检验的步骤。 答:样本回归模型拟合优度的检验:可通过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样本可决系数、样本相关系数来检验。 回归系数估计值显著性检验的步骤: (1)提出原假设H0 :β1=0; (2)备择假设H1 :β1≠0; (3)计算t=β1/Sβ1; (4)给出显著性水平α,查自由度v=n-2的t分布表,得临界值tα/2(n-2); (5)作出判断。如果|t|tα/2(n-2),拒绝H0 ,接受H1:β1≠0,表明X对Y有显著影响。 4.试说明为什么∑e i2的自由度等于n-2。 答:在模型中,自由度指样本中可以自由变动的独立不相关的变量个数。当有约束条件时,自由度减少,其计算公式:自由度=样本个数-受约束条件的个数,即df=n-k。一元线性回归中SSE残差的平方和,其自由度为n-2,因为计算残差时用到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中有两个未知参数β0和β1,而这两个参数需要两个约束条件予以确定,由此减去2,也即其自由度为n-2。 5.试说明样本可决系数与样本相关系数的关系及区别,以及样本相关系数与β^1的关系。答:样本相关系数r的数值等于样本可决系数的平方根,符号与β1相同。但样本相关系数与样本可决系数在概念上有明显的区别,r建立在相关分析的理论基础之上,研究两个随机变量X与Y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样本可决系数r2建立在回归分析的理论基础之上,研究非随机变量X对随机变量Y的解释程度。

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审视当前中国经济增长

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审视当前中国经济增 长 理论株譬0≯≮.| 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审视当前 吴彩虹@经济增长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出投资增幅 处于高位,货币信贷增长偏快,贸易顺差扩大,结构调整滞后,居 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节能减排形势相当严峻等发展态势,从四 个方面加以反思,指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遏制经济增 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为此,要着力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 剩行业的盲目扩张,努力缓解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 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要稳定,完善和 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社 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投机货币流动增大产品流动性增加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是以环境破坏与资源浪费为代价的,存 在着大量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 的问题.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 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一方面,我国在 许多资源禀赋上处于劣势,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 中煤炭人均探明储量为147吨,是世界人均值208吨的70%, 石油人均探明储量吨,为世界人均数的11%,天然气为世界 人均数的4%,石油资源只够开采几十年,煤炭则只能维持约 200年;另一方面,目前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O%左右,比发达国 家低约10个百分点,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倍多,是德 目的10倍多,成为世界上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在粗放式 经济增长模式下,生产扩张与资源消耗,生产规模与环境恶化 之间的正比例关系,不可能通过经济增长得到转变,相反,生产 越扩张,就越是激化了这些矛盾.因此,只有加快转变,彻底转 变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才能缓解,进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些 制约经济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增长方 式,取决于国情和发展阶段,还取决于发展观.在环境与资源的 约束13渐严峻的今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首先,坚持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这是转变粗放式经济发 展方式,缓解和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矛盾的最便捷,最经 济,从而也是最可行的途径.要坚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 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继续大力推 进科技体制改革,从而形成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摘要:人类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也离不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的建设、环境的治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在经济运行与宏观控制中重视人口因素特别是其质量与素质因素,重视资源生态环境因素,对于不顾外部性问题的经济增长是一种制横、抑制。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简单分析 “环境污染”是指“被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直接或间接地进入环境,导致对自然的有害影响,以至于危及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损害或者妨害舒适和环境的合法用途”。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必要的前提条件。生态环境问题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反作用于分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不良影响,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环境作为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一种资源,其具有资源的特性——稀缺性、自然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环境效益具有公共性,其收益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或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判断环境对经济发展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的标准是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比较。 环境污染的具体表现 “环境污染”是指“被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直接或间接地进入环境,导致对自然的有害影响,以至于危及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损害或者妨害舒适和环境的合法用途”。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据1991年环境报介绍,我国每年因大气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8亿元,水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377亿元,固体废弃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79亿元,农药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17亿元,自然资源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212 亿元,这五笔帐共计是800多亿元。可见,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容忽视。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