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学习总结

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和基本特征

1.共同因素

(1)客观因素: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出版、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2.基本特征

(1)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且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3)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到南的转移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4)工商业的发展: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但中国古代工商业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

典例分析(2018·课标全国Ⅰ)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明考点:古代的经济政策——朝贡贸易(闭关锁国)

二抓关键:题干中“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第二步:逐项分析

答案 B

题型解读

表明、说明类选择题考查学生通过思维分析,在某一史实基础上或者在某一历史现象基础上,能表明或说明某一历史观点、得出某一历史结论的能力;说明论证是选择题的最高考查形式,与材料题中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相当;题干往往是历史现象,题肢是某一道理或观点,要求考生通过“现象”说明“正确的观点”。 解题技巧 (1)直接对应法

适用于题干与正确选项间有必然联系,只通过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就能得出正确答案,其他干扰项不是正确选项的变式,其他选项通过所学知识即可排除。

(2)题肢对比法

适用于多个被选项都与题干有一定的关系,在诸多被选项中通过比较,得出一个最适合本题题干的正确选项。变式训练

1.(2018·全国卷Ⅲ,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如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考点】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题点】原始农业工具

答案 D

解析从图片中能看出当时黄河流域铁器分布广泛,而当时的江南及新疆地区只是小部分集中分布,联系所学可知当时黄河流域是主要的农耕区,这说明铁器的分布与社会的发展程度是密切相关的,D项正确。

2.(2018·江苏卷,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考点】古代农业的特点

【题点】小农经济模式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中地主收租时间的变化分析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丝织业等家庭副业的收入已超过了种植业,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故选C项。

3.(2015·安徽文综,1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考点】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题点】古代商业的繁荣

答案 A

解析由材料可知,北宋仁宗年间,对于偷税的商人,不仅没收其货物,而且对“捉到人”给予“赏钱”,可见官府重视商税收入,A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反映江南商业环境恶劣,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农本商末观念也没有体现,B、D两项排除。

九下总复习历史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 刻意练习·提能力 1.(2019·威海)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 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答出两条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方面分析为什么汉朝时“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材料二右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唐朝时出现的一个“盛世”局面。举两个对外交往的事例。

材料三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元统治者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明初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的“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元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统治设置了什么机构?1684年,清朝设置的什么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三个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主要原因。 2.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六国尽灭之后,则更合全国的情形,加以调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当时的郡守,就是一个不世袭的大国之君,自亦有防其专擅的必要。所以每郡又都派一个御史去监察他。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自秦汉以来,中国一直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掌控大量的金融资源,经济生活国有化,社会信用在中央而不在民间。

高二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选择题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耜耕—火耕 D.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石器锄耕 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我国古代() A.手工业经济 B.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C.妇女地位提高 D.商品经济发达 3.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铁犁牛耕 D.青铜农业 4.古代中国农业生产采用牛耕技术开始于() A.春秋战国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隋唐时期 5.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小农经济 B.集体经济 C.庄园经济 D.个体经济 6.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是在() A.新石器时代 B.夏朝 C.商周时代 D.春秋战国 7.中国的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主要得益于东汉时() A.灌钢法的发明 B.鎏金技术的发明 C.水排的发明 D.镶嵌技术的发明 8.我国古代制瓷技术形成青白两大系统是在() A.战国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9.中国古代下列瓷器品种,最早出现的是() A.白瓷 B.青瓷 C.青花瓷 D.五彩瓷 10.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该收藏家的生活年代不早于() A明代 B.隋唐 C.宋元 D.清代 11.明清时期,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有() A.苏州、杭州 B.松江 C.宁波 D.南京 12.景德镇被称为“瓷都”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清 13.我国古代城市中坊市界限完全打破是在() A.春秋战国 B. 两汉时期 C.唐朝 D.宋代 14.唐朝时期长江流域繁华的商业城市除扬州外,还有() A.松江 B益州 C苏州 D.泉州 15.鸦片战争前夕,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A.自然经济 B.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16.最早下令实行海禁的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清雍正帝 D.清康熙帝 17.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是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C.清朝前期小机户兼并大机户 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8.明清政府实行的下列措施中,没有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对商品征收重税 B.推广农作物新品种 C.实行“海禁” D.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国古代史(政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国古代史(政治方面) 1.夏朝 ⑴约公元前2070年 ⑵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⑶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商朝 ⑴公元前1600年前后 3.周朝 西周(公元前1046年) 分封制(意义: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确立了周王权威) 东周(公元前770年) 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4.秦朝 ⑴公元前221年 ⑵嬴政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⑶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①在朝廷: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太夫;②在地方:废分封制,采用郡县制。 示意图 5.汉朝 西汉(公元前202年)⑴前期:①休养生息政策;②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 ⑵汉武帝:①推恩令(意义: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使王国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对抗了); ②中央:设司隶校尉(监督朝廷中官员和贵族的举止); ③地方: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各地官员的监督) 6.西晋 ⑴266年 ⑵氐族建立前期政权 7.十六国后期 ⑴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 8.隋朝 ⑴581年,杨坚建立 ⑵首创三省六部制 9.唐朝 ⑴618年,李渊建立 ⑵贞观之治(唐太宗);开元盛世(唐玄宗) ⑶沿袭和完备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意义:三省共同议论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示意图 1

10.宋朝 ⑴960年,赵匡胤建立 ⑵①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②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影响: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形成“积贫”局面) 11.辽王朝 ⑴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⑵在中央设南,北面官。南:长官用契丹贵族;北:长官用汉人,契丹人。效仿中原制度。 12.金朝 ⑴12世纪初,阿骨打建立金 ⑵①迁都燕京;②改革管制,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 13.元朝 ⑴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蒙古国 ⑵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北京) ⑶①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②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14.明朝 ⑴1368年,朱元璋建立 ⑵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政管理; ③设殿阁大学士,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④设专门的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与锦衣卫合称“厂卫”); ⑤设立“廷杖”制度; 15.清朝 ⑴1664年,李自成建立 ⑵效仿明朝的政治制度,在中央设内阁,置六部,设立军机处附:专题:概括 1.原始社会出现禅让制。后世袭制 2.西周建立分封制,在地方分封诸侯。 3.战国时期秦国:建立县制(商鞅变法); 4.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在中央设立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设立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5.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力量,加强中央集权。 6.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7.元朝:设立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8.明朝废除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加强中央集权。 9.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使中央集权达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 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测试题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③社会秩序的稳定④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及右图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 A.原始社会晚期B.夏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D.秦朝 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时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 4.我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5.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观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6.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 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B.千耦其耘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 7.以青铜为主要材料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时代叫青铜时代,关于商朝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商朝青铜器精品的代表是四羊方尊 B.商朝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C.商朝青铜器铸造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D.商朝青铜制造业是重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 8.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 9.某现代古物收藏家收集到下列文物,其中可能是赝品的是 ①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一尊②宋代缂丝图一副③唐代青花器一件④明代珐琅彩瓷器一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0.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州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1.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选择题 1.以下列举的是古代制瓷业的成果,其先后顺序是() ①白瓷出现②青瓷出现③瓷器大量出口④制瓷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④①③② 2.画像砖源于战国时期,盛于两汉。它主要用于宫殿、庙宇祠堂及墓室的建筑装饰,生动反映了当时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下图砖画体现了古代自然经济的特点是()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集体协作 D.农耕为主 3.2000年前后,多位学者到徐闻县考察,发现汉代“万岁”瓦当、汉墓等文物遗存,结合古代文献记载,你认为徐闻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最早可以从哪个朝代开始() A.夏朝 B.西汉 C.宋朝 D.清朝 4.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其中广东会馆的数量约有45所,绝大部分是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所建立。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是商业中心 B.繁忙的海外商运 C.交通运输的便捷

D.区域商帮的出现 5.据季如迅《中国手工业简史》中记载,宋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群工屯营,……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此组织管理模式() A.保证了政府对市场垄断 B.强化了工匠的生产责任 C.有利于生产技术的创新 D.阻碍了民间手工业发展 6.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7.清代宁波一带流传有一首民谣,是嘲笑山西商人的:“山西人,大褥套,发财回家哈哈笑,建房置地养老少。山西人,大褥套,挣下银子藏地窖。窖满再难盛,铸成‘搬不动’。不怕贼偷不怕劫,夜夜安心把觉困。”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清代晋商活动范围较广 B.晋商财力雄厚 C.晋商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D.晋商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8.《吕氏春秋·召类》中写道:“吾恃为鞔(指鞋)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这里“吾”的身份是() A.官营手工业者 B.民营手工业者 C.家庭手工业者 D.雇佣手工业者 9.乾隆年间《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曰忙工。”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知识点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历程 (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 (1)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2)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素称发达,世界领先。 3.成就 (1)冶金业 (2)制瓷业 ①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⑥明清: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3)丝织业 ①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②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③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④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⑤唐朝丝织技术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⑥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⑦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 知识点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经营形式 (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产品主要供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出售。 (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曲折历程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 (2)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 (3)隋唐时期得以恢复和发展。 (4)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 (5)元朝时,纺织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6)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地位: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2.表现 (1)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2)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概念阐释】盐铁官营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一) 史前时期

基础知识过关 中国古代史(一)史前时期 1、①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什么?(1分) ②什么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1分) 2、①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生活地点在哪里?距今多少年?(3分) ②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什么?(1分) 3、①北京人距今多少年?(1分) ②有什么外貌特征?(1分) ③北京人掌握了哪些生产生活技能?(4分) ④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4、①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分别生活在什么流域?(2分) ②他们各自居住在什么样式的房屋?(2分) ③他们分别种植什么农作物?(2分) ④他们使用什么样的陶器?(2分) ⑤他们有什么共同点?(2分) 5、①海内外华人为什么自称为“炎黄子孙”?(2分) ②海内外华人祭拜炎帝和黄帝有什么作用?(1分)

参考答案 1、①证据:化石; ②依据:考古发现。 2、①元谋人;云南元谋;距今170万年; ②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3、①约70万-20万年; ②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③制作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会采集狩猎;使用天然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④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 4、①半坡人:黄河流域;河姆渡人:长江流域; ②半坡人:半地穴式;河姆渡人:干栏式; ③半坡人:粟;河姆渡人:水稻; ④半坡人:彩陶、乐器(人面鱼纹彩陶盆);河姆渡人:陶器、玉器(猪纹陶钵); ⑤共同点:懂得了更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工具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 5、①炎帝、黄帝的发明创造,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海内外的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②作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自学教材要点,合作探究课标涉及的以下问题(20分钟) 1、概述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简述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3、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4、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5、概括我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6、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7、简要说明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8、简要分析“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影响, 9、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二.知识要点 ①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的产生: (1)由于气候等自然生产条件的原因,我国传统的种植作物是粟、稻、稷、麦等粮食产品和桑麻等纺织原料。所以足以自己解决自己的饱暖问题,而不必依赖于外部交换。因此我国成为一个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区并不偶然。

(2)在铁农具和牛耕发明以前,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大家不得不采取集体耕作的方式。 在铁器和牛耕推广以后,就不需要大规模的协作了,于是便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2、小农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 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 (2)发达的水利:虽然变成小农经济了,但是农业所需要的水利却是一家一户不能解 决的,所以,水里就成为农业的命脉,治水者便成为英雄,上至大禹治水,下至普通的凿井 人。这水利命脉也是我们在政治组成乡井和国家的重要因素。 (3)先进的技术:小农的土地很少,不得不精耕细作,所以,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很 发达。 3、小农经济的影响: (1)抑制兼并政策:小农经济时刻面临着地主的兼并,所以历朝历代封建政府都不得 不采取反兼并措施,最好的反兼并措施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均田制和明朝的按人丁和田 亩收税的措施。但是无论兼并与否,农民都是租税的主要来源。 (2)重农抑商政策:商业与国家争夺人力、土地、税收、对抗地方政府影响统治。所 以政府一般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3)闭关锁国: (4)小农意识:小农经济使得以分散和顺任自然为特征的精神元素深深根植于我们的 基因之中,我们随时准备着分散并回归自然,日本人很奇怪,我们只要条件允许,就一定要 养花种草,其实这就是中国人的自然情结的表现。以打鱼为生的日本人怎么能理解呢?小农 经济团结的前提是水患,承平日久,国泰民安,分散倾向便会加强,这个政治经济联合体便 会分崩离析。水患以来,皇帝便会听从上天的警示下罪己诏,人民便重新团结起来。 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抗压能力差,极易屈服,缺乏反抗精神、逆来顺受。是中国专制制 度的肥沃土壤。极端忍耐的反面是以命相搏,农民起义。 ②手工业形态 在农业发达、政治统一稳定的前提下,中国的手工业独步天下。 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民间家庭手工业及其补充——民间手工业。以棉麻纺织为主。 自元朝黄道婆起,棉织品的比重增加,改变了与丝麻制品的比例。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 超过官营手工业。由于规模的扩大,某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满足小农生产生活的官营盐铁业发达。 3、满足官僚贵族奢侈消费的官营手工业。以丝织和瓷器为主。 由此可见,我国没有专为商业目的而进行的手工业生产。那么,为什么还在明朝中后期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呢?为何还享誉世界呢?如前所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民间手工业 规模扩大的结果,享誉世界则是朝贡贸易的结果。 ③关于古代商业的基本认识: ⑴中国古代的商业发达吗?秦汉至隋唐并不发达。由于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业的发展受到时间和地点等种种限制。但仍有发展,唐朝甚至出现了柜坊和飞钱(信用卡)。两宋商业空前繁荣,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元明清商业继续发展 ⑵市的发展和变迁 ⑶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从汉朝开辟丝绸之路始到明朝郑和下西洋止,总的来说,中国的对外贸易比较发达,但是主要是受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官府既可以发展贸易,就可以限制和阻止贸易,清朝以后,由于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中国对外贸易逐渐萎缩。 3.重要概念 ①小农经济

必修二专题一中国古代经济结构和特点答卷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1.“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材料中的“它”是指 A.大运河 B.郑国渠 C.都江堰 D.筒车 2.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出现于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3.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 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 )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4.《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在仲春“后率外内命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 5.图5是出土于今陕西省的东汉画像石中的农耕图,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A.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 B.东汉时期没有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 C.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 D.东汉时期有耦犁进行耕作的技术 6.右图中反映的耕作方式应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集体耕种 7.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重要因素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耕作经验的丰富 D.劳动者素质的提升 8.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9.(2008年6月福建会考13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10、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 C、封建土地国有制度下的经济 D、封建庄园经济商业 11.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源于 A.商朝人善于经商 B.范蠡经商取得巨大成功 C.商鞅变法的规定 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12.右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都城布局,该布局的出现应该不晚于下列哪个朝代?

以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分析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从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一)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 1、政治:(1)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2)从原始公有制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3)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确立;(4)从分封制到县制、郡县制的产生,逐渐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1)农业在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开始确立,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形成;(2)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兴盛起来,集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功能于一身的封建城市兴起;(3)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和观念开始形成。 3、思想文化:(1)现代汉字的前身甲骨文出现,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奠定了基础;(2)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儒、道、法等主要思想流派均已出现;(3)具有中华民族特点和底蕴的文学艺术(如《诗经》、《离骚》)和传统科技(如天文历法和中医学)起步奠基。 (二)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1、政治:(1)统一局面的形成(秦灭六国)和巩固(汉武帝大一统);(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和巩固(汉);(3)拓展疆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如秦在越族地区设三郡、汉设西域都护)。 2、经济上:(1)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封建经济逐渐发展;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的交流;(2)重农抑商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休养生息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重要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3)形成了严密的户籍制度,确立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思想文化:(1)实行文化专制,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巩固统一的要求;(2)封建教育模式逐渐形成,创立了太学和形成了地方教育系统。(3)科技文化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1、政治:(1)封建国家长期分裂,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如西晋的短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多次局部统一,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民族融合);(2)政权更替频繁;(3)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4)士族制度盛行,成为割据分裂的政治基础。 2、经济:(1)北方的经济几经破坏,几经恢复,延缓了发展的速度;(2)江南经济开发,开始赶上北方,南北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平衡;(3)士族庄园经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3、思想文化:(1)天文、地理、数学等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2)佛教盛行,佛教文化发展;(3)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四)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 1、政治:(1)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时间相对较长;(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3)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2、经济:(1)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繁荣;(2)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3)赋税制度出现大变革,两税法开始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思想文化(1)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兼收并蓄,科技成就世界领先;(2)教育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历程 (1)夏、商、西周时期:官府垄断,以青铜铸造业为代表。 (2)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 (1)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2)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 (3)素称发达,诸多行业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3.成就 (1)冶铜: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2)冶铁: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3)制瓷 ①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白瓷。 ②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③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④明清: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4)丝织 ①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②唐朝丝织技术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③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④明清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 [误区警示] 官营手工业是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产品不在市场流通,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但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形态 (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出售。 (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历程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 (2)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 (3)隋唐时恢复和发展。 (4)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 (5)元朝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6)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知识点拨] 各种手工业经营形式相结合: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民间手工业艰难发展,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原因: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2.表现 (1)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出现“丝绸之路”,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2)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特点

专题升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复习指导 1.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两大支柱,首先是农业,其次是手工业。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线索,归纳中国古代农业传统耕作方式的形成过程。以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为线索归纳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以朝代为序识记古代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的突出成就。同时注意与古代中国改革内容相联系。 2.占代商业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同时受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了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历朝商业发展的表现。要明确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原因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地位。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复习本单元内容要联系政治史和文化史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各种历史现象。 4.分析本单元内容应臵于世界经济史中进行对比分析理清中国古代经济由长期领先于世界到后来逐渐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基本线索.并分析相关原因。 二.重点知识讲析 1、评价古代商品经济 (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一般来说,衡量商品经济发展的指数主要看投入市场的产品、市场、货币、城市等方面。商品经济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进取性。 (2)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来自于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如临淄、邯郸、大梁、郢等。 ②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如隋、唐、北宋的都城洛阳、长安、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 ③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黄宗羲作为民主思想的代表,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全面认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 (1)特点:①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单位,男耕女织。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实质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2)弱点:①分散性: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②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③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3)发展因素: 有利: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不利: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

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一、知识结构 二、要点整理 1.古代政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时期,之后秦朝结束了这一局面,出现了秦汉的大一统。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大分裂时期,当然这一时期也出现过西晋的短暂统一,之后隋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出现隋唐的大一统。 ③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第三个大分裂时期,之后元朝统一全国,出现了元明清的大一统。 2.古代经济 (1)政府重视 ①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②“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魏征、房谋杜断);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民族称为“天可汗”)。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贞观之治”。 ③“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他尤其重视地方吏治。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④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以田地的开垦和户口的增加作为地方官考核政绩的标准,还派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⑤“康乾盛世”:从康熙中叶起,清朝出现了相对繁荣的局面,到雍正、乾隆年间,清朝国力达到鼎盛。这段时期是清朝统治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 (2)农作物推广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②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往: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西域的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植物,开始传入中原。 ③唐朝盛世经济:唐朝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和水稻。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④宋元时期水稻、棉花的种植和推广 ⑤明朝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明代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代从外国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3)生产工具的改进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②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和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加快了私田的开垦。 ③唐朝出现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1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训练卷(一) 教师版

第一单元训练卷 历 史 (一)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炎帝是我国传说中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 .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 .可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 .证明了炎帝在历史上真实存在 D .是一种没有任何史料价值的想象 【解析】根据材料炎帝使用耕作方法和发明生产工具的传说,可知炎帝在早期农业领域里作出的贡献,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故选A 项;关于炎帝的传说,并没有考古学发现的实物依据作支撑,不能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排除B 项;关于炎帝的传说只是人们的口口相传,并没有考古学发现的实物依据作支撑,并不能证明炎帝的真实存在,排除C 项;炎帝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关于炎帝的众多传说对于研究早期历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D 项。 【答案】A 2.据记载,西周时期,在春耕前,周天子会率领诸侯亲自耕田,举行“籍田”的耕作仪式,寓意“敬天保民”。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后来,这一礼仪逐步成为一种国家礼仪被历代王朝延续。这反映了 A .周天子拥有绝对权威 B .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盛行 C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D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由材料“周天子会率领诸侯亲自耕田,举行籍田的耕作仪式,寓意敬天保民。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后来,这一礼仪逐步成为一种国家礼仪被历代王朝延续”可知古代统治者鼓励人民农业生产,体现了重农思想,故选B 项;西周时期周天子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 项; 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 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抑商的政策,排除D 项。 【答案】B 3.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西汉五个经济区的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由此可知,西汉时期 A .江南地区的开发尚未开始 B .关中地区经济发展最迅速 C .黄河流域的经济地位突出 D .各地区间呈现孤立的状态 【解析】仔细观察图1可知,西汉的五个经济区大多集中在黄河流域,因此可以看出当时黄河流域的经济地位突出,故选C 项;从图中可以看出,江南地区已有经济区的分布,说明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已经得到开发,排除A 项;图中只能看出当时经济发展的地域分布情况,但无法看出各地域经济发展的速度,排除B 项;由图中可以看出,华北一带的两个经济区是有重合之处的,说明各地区并不是呈现孤立的状态,排除D 项。 【答案】C 4.汉魏之际,岭南一带是南方相当落后的地区之一。南朝时期,政府规定该地区因地制宜地缴纳贡赋,此地也逐渐实现粮食自给;到隋朝时,岭南“多以盐、米、布交易,俱不用钱”。材料主要表明 A .岭南得到了发展但仍然比较落后 B .岭南地区的农、商业进步明显 C .政府扶持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D .南方经济开发的格局初步形成 【解析】根据材料“汉魏之际……南朝时期……到隋朝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岭南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依旧比较落后,故选A 项;“农、商 此卷只装订不 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盛唐气象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耕作工具)和筒车(灌溉工具),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2、手工业:①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蜀锦(四川地区)冠于全国; ②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南方的代表: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秘色瓷是青瓷中的精品;北方的代表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陶器)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最为著名;③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颇具规模。 3、商业繁荣: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城内市坊分开(东市西市为商业区,坊为居民区),既是当时中国政冶、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与吐蕃(bō): (1)吐蕃概况: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①友好交往: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赞普松赞干布,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 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赞普尺带珠丹(见证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史料:"和同为一家"、"唐蕃会盟碑")。 ②意义(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2、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精神风貌: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2.社会风气:兼容并蓄(xù),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 地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2、书法与绘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