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附件02:约翰.洛克简介

1-2附件02:约翰.洛克简介

1-2附件02:约翰.洛克简介
1-2附件02:约翰.洛克简介

约翰·洛克

约翰·洛克,著名的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年~1704年10月28日)是全面系统地阐述宪政民主基本思想的第一位作家。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开国元勋及法国启蒙运动中的许多主要哲学家。

中文名:约翰·洛克

外文名:John Locke

国籍:英国

出生地:英国灵顿

出生日期:1632年

逝世日期:1704年

职业:思想家、政治家

毕业院校:牛津大学

信仰:自由主义

主要成就:思想及文著

代表作品:《论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

目录

英国哲学家John Locke基本介绍

生平

著作

影响

洛克的墓志铭

电视剧里的John Locke角色简介

中心集及简介

角色资料

英国哲学家John Locke基本介绍

1632年洛克出生于英国威灵顿。他就读于牛津大学,1656年获得学士学位,1658年获硕士学位。青年时期的洛克就对科学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36岁被选入英国皇家学会。他与著名的化学家罗伯特·波意耳过从甚密,晚年又同艾萨克·牛顿结成好友。他还对医学感兴趣,得过医学学士学位,但只是偶尔行医。

洛克一生的转折点是他与莎夫茨伯里伯爵相识,成了伯爵的秘书和家庭医生。莎夫茨伯里是一位重要的自由政治思想的代言人,曾一度因政治运动而被查理二世国王囚禁过。1682年沙夫茨伯里逃往荷兰,翌年在那里去世。洛克因与沙夫茨伯里交往甚密,也同样被看作是嫌疑分子,被迫于1683年逃往荷兰。光阴荏苒,转瞬之间他在那里度过了五个春秋,此时正值1688年的革命成功,查理二世的继承人詹姆斯二世已被赶下台去。1689年洛克返回家园,此后一直住在伦敦。洛克终身未娶,他于1704年溘然长逝。

洛克最初的成名之作是《人类理智论》(1690),在该书中他论述了人类知识的起源、性质及局限性。洛克的观点基本上是经验主义的,弗朗西斯·培根和勒内·笛卡尔对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洛克的思想反过来又影响了诸如乔治·伯克利主教、戴维·休姆和伊曼纽尔·坎

得这样的哲学家。虽然《人类理智论》是洛克最有创造性的论著,也是著名的哲学经典著作之一,但是却没有他的政治论著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大。

在《论信仰自由书》(1689年初次发表时未署名)中,洛克主张国家不应干涉宗教信仰自由。洛克虽然不是提出在所有的宗教派别中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第一位英国人,但是他提出的拥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有力论证是赢得公众支持这种方针的一个因素。而且洛克把这种信仰自由的原则扩展到非基督教徒当中去:“邪教徒、伊斯兰教徒都不应该因其宗教而被剥夺国家规定的民权。”但洛克认为这种信仰自由不应扩大到天主教徒和无神论者当中去,因为他认为他们忠实于外国君主。因此,按照今天的准则来看,人们会认为他是个气小量狭之辈,但是人们为他论定时应该联系他所处的时代的思想。事实上他提出的赞成宗教信仰自由的论证比他所提出的事例更能说服读者。今天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洛克的论著,宗教信仰自由才扩展到了他将会排斥的团体之中。

洛克最重要的著作是《政府论》,在该书中他提出了自由宪政民主的基本思想。它对所有讲英语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思想的影响更为深刻。洛克坚信人人皆有与生俱来的权力,这些权力不仅仅包括人生,而且还包括个人自由和拥有财产的权力。洛克声言政治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个人及臣民的财产,这种观点有时被称为“更夫政治”。

洛克批驳了王权神授的观念,主张政府的权威只能建立在被统治者拥护的基础之上。“人在社会中的自由只受根据国家的意志而建立的立法权的限制而不受任何其他立法权的限制……”。洛克强调社会契约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源自于一位早期的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但是霍布斯利用社会契约论来为专制主义辩护,而洛克认为社会契约可以废除。……每当立法者竭力掠夺和毁坏人民的财产或竭力把人民变成独裁统治下的奴隶时,他们就使自己处于与人民对抗的局面,因而人民不会进一步屈从而是被迫进入上帝为所有的人提供反抗武力和暴力的普通避难所。

而且“人民仍保留有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当他们发现立法机关的行为与其职责相违背时,就会将其取消或改组……”。洛克为革命的权力所做的伸辩强烈地影响了托马斯·杰弗逊和其他美国革命家。

洛克相信权力分散的原则;但是他认为立法机关应高于行政机关(因此也高于司法机关,他认为司法机关是行政机关的一部分)。由于洛克认为立法机关应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而他肯定会反对法院有宣布立法机关所立的法案不合宪法的权力。

虽然洛克坚信应由大多数人统治的原则,但是他清楚地表明政府不能拥有无限的权力。大多数人决不能破坏人们与生俱来的权力,也不能随意剥夺他们的财产权。政府只能根据被统治者的意志来合法地没收财产(在美国,这种思想最终用一个口号来表达:“不许选代表,就不许征税。”

从上述可以看出,洛克实际上几乎是在美国革命发生的一个世纪之前就把他的主要思想都表述出来了。他对托马斯·杰弗逊的影响极为明显。洛克的思想也渗入到了欧洲大陆──特别是法国,他的思想是导致法国革命和法国《人权宣言》的一个间接因素。虽然洛克不象伏尔泰和托马斯·杰弗逊那样闻名,但是他的作品产生在他们之前,对他们有强烈的影响。因此在本册中把他排在他俩之前,看来是在情理之中的。

生平---约翰·洛克

洛克的父亲也叫做约翰·洛克,是一名在萨默塞特郡(Somerset)担任地方法官书记的律师,曾经在英国内战时担任议会派部队的军官。洛克的母亲艾妮丝·金恩则是一名制革工匠的女儿,据传长的相当漂亮。洛克的双亲都是清教徒。洛克在1632年8月29日生于萨默塞特郡的威灵顿村,一个距离布里斯托大约12英里的地方。他在同一天被受洗。出生后不久,洛克家搬到了布里斯托以南7英里的Pensford镇区,洛克便在那里的一个农村长大。

1647年,在父亲的友人、也是国会议员的Alexander Popham的资助下,洛克被送至伦

敦就读西敏中学(Westminster School)。在从西敏中学毕业后,洛克接着前往就读牛津的基督教会学院(Christ Church)。虽然洛克的成绩相当杰出,他却对大学安排的课程感到相当乏味和不满,他发现一些当时的哲学家例如笛卡尔等人的著作都要比大学里教授的古典教材还要有趣。透过在西敏中学认识的同学理查·洛尔的介绍下,洛克开始将兴趣转向一些实验哲学和医学的研究,并且成为了英国皇家学会的成员。

洛克在1656年获得学士学位,接着在1658年获得硕士学位。由于在牛津期间广泛学习医学、并且曾与许多知名的科学家如罗伯特·波义耳、罗伯特·胡克共事,洛克后来还在1674年获得了医学学士的学位。在1666年,洛克认识了沙夫茨伯里伯爵(Anthony Ashley-Cooper),伯爵当时正为肝脏感染疾病所苦,在接受洛克的悉心治疗后相当感激,于是说服洛克成为他的助手。

找到新工作的洛克于是在1667年搬进了沙夫茨伯里伯爵于伦敦的住所,兼任他的个人医师。在伦敦,洛克在知名医师托马斯·西德纳姆(Thomas Sydenham)的指导下继续研读医学,西德莱姆对于洛克在自然哲学上的概念产生极大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在后来洛克所著的《人类理解论》一书里发现。

随着沙夫茨伯里伯爵的肝脏病情逐渐恶化,洛克所学习到的医学知识也备受考验。洛克负责协调其他几名医师一同参与治疗,并且说服沙夫茨伯里伯爵接受一次开刀手术(开刀在当时本身就是可能致命的)以移除肝脏内的囊肿。手术进行得相当成功,疾病也逐渐复原了,伯爵感激的称赞是洛克救了他一命。

在担任沙夫茨伯里伯爵医师的时期,洛克开始撰写一些在后来被出版为《人类理解论》一书的草稿,其中有两份草稿依然保存至今。也是在这个时期洛克担任了伯爵所创建的贸易与种植园事务委员会的秘书,提供伯爵有关国际贸易和经济上的意见。

沙夫茨伯里伯爵身为辉格党的创立者之一,对于洛克的政治思想有极大影响。伯爵于1672年被指派为英国大法官(Lord Chancellor),洛克也随之参与各种政治活动。1675年,在伯爵于政坛失势后,洛克前往法国旅行。在1679年当伯爵的政治情势稍微好转时,洛克又回到了英格兰。也是在这个时期,很可能是出于伯爵的鼓励,洛克开始撰写知名的《政府论》一书。在书中洛克替后来1688年的光荣革命提出辩护,但也批评了托马斯·霍布斯等人的独裁主义政治哲学。虽然洛克是与较具权势的辉格党共事,他所提出的自然权利以及政府理论在当时可说是相当激进而革命性的。

然而到了1683年,由于被怀疑涉嫌一件刺杀查理二世国王的阴谋(虽然根本没多少证据能证明他直接参与了谋刺案),洛克逃亡至荷兰。在荷兰,洛克终于有时间继续开始撰写许多著作,花了许多时间重新校对他的《人类理解论》以及《论宽容》的草稿,直到光荣革命结束为止洛克都一直待在荷兰。在1688年洛克跟随奥兰治亲王的妻子一同返回英格兰。在抵达英国后不久,洛克开始将大量的草稿出版成书,包括了《人类理解论》、《政府论》、以及《论宽容》都在这段时期接连出版。

洛克的密友玛莎姆女士(Masham)邀请洛克前往她在艾塞克斯郡的乡下住所定居。虽然当时洛克的身体状况已经因为哮喘病发作而饱受折磨,他仍成为了辉格党的英雄人物。在这段期间洛克也经常与艾萨克·牛顿等人讨论各种议题。

从1691年开始洛克一直住在玛莎姆女士的家中。在健康状况不断恶化,洛克在1704年10月28日去世,并被埋在艾赛克斯郡东部的High Laver小镇的一个教堂墓区。洛克终身未婚,也没有留下任何子女。

虽然洛克一生中经历了王政复僻、伦敦大火、伦敦大瘟疫等许多历史事件,他仍没来得及在有生之年看到他的理念被实践。君主立宪制和议会民主制的发展在洛克的时代都还处于早期阶段。

著作

洛克的著作中反映出了他的清教徒背景以及身为辉格党员的一些政治立场。虽然洛克经常被视为是现代政治自由概念的奠基者,他在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也难免与现代的主流观点有些差别。

洛克的第一本主要著作是《论宽容》。洛克对研究当时英国的宗教宽容程度相当感兴趣,他在死前写下了许多主张宗教宽容的论文。非国教徒的新教徒背景长大的洛克对于不同的神学观点相当敏感。不过后来洛克改变了立场,因为他对许多非国教徒的教派的行径感到反感,转而成为了英国国教会的坚定支持者。洛克采取了较为宽容的宗教立场,但仍认为拥有一个国教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

而洛克最知名的两本著作则分别是《人类理解论》和《政府论》。《人类理解论》早在1671年便开始撰写,有如洛克描述的,在接下来18年里断断续续撰写才完成了整本书,最后于1689年出版。虽然洛克开始撰写《政府论》的时间仍有待争议,很明显的是书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在1679-1682年期间撰写的。因此《政府论》一书最初不太可能是为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才撰写的,虽然在光荣革命之后洛克的确曾大幅修订全书以替革命辩护。----------------《论宽容》

洛克最初是以不具名的方式在阿姆斯特丹发表了拉丁文的《论宽容》一书,虽然这本书很快便被翻译为英文出版。洛克区分了一个教会与民间政府的差异,包括两者在目标上的差异、以及在实践的手段上的差异。政府是为了维持和平才存在的,并且必须保有武力才能达成这个目标;而教会则是自愿构成的群体,为了提供灵魂救赎才存在的,而且必须使用说服的手段传教。个人并不能被从他们自己的灵魂上分开,也因此政府并没有提供他们救赎的责任,武力也不可能达成救赎的目标,即使能够达成,以这种压迫方法传教的宗教也并不一定是真正良善的宗教。因此,即使当政府倾向于支持某个特定的教会时,政府不能为此而干扰民间的和平。

不过,政府可以出自政治上的目标而管制宗教,例如禁止在公共场合宰杀动物以维持环境的卫生,即使是当这些政策妨碍了某些宗教传统时亦然。而那些不愿接受洛克提出的宽容原则的宗教教派必然会企图改变政府,也因此政府有权以维持和平为由加以镇压。由于没有了对上帝的恐惧便没有了信守承诺的理由,而社会的和平也需要人们愿意保持承诺,因此政府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主动推广一部份的宗教发展。

-----------------《人类理解论》

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洛克批评了宣称人生下来便带有内在思想的哲学理论,他主张人所经历过的感觉和经验才是形塑思想的主要来源。由于他在这方面的理论,洛克可以被归类为经验主义者,而非他的批评者莱布尼茨等人所信奉的理性主义。《人类理解论》的第二卷提出了洛克对于思想的理论,他区分出了被动取得的简单思想—例如“红色”、“甜美”、“圆形”等等,与主动架构起来的复杂思想—例如数字、因果关系、抽象、实体观念、本体、以及差异性概念。洛克也区分了物体既有的主要特质—例如形状、动作、和长宽高,以及次要特质—亦即“在我们体内产生不同感觉的能力”(II.viii.10),例如让我们感觉到“红色”或“甜美”的能力。洛克主张次要特质是取决于主要特质的。在第二卷中洛克也讨论到了人的本体以及人的思想,他在这里所提出的理论直到今天都还有所争议。第三卷主要讨论语言,第四卷则讨论知识,包括了直觉知识、数学、道德哲学、自然哲学(“科学”)、以及信仰和舆论。

----------------------《政府论》

1689年到1690年写成的两篇《政府论》是洛克最重要的政治论文。《政府论》的第一篇是对罗伯特·费尔默爵士(Robert Filmer)的《先祖论即论国王之自然权》的反驳。洛克极力并有效地驳斥了费尔默的君权神授的主张。洛克主张政府的权威只能建立在被统治者拥护的基础之上,并且支持社会契约论。不过他也强调社会契约论是可以废除的。在第二篇中

洛克则试图替光荣革命辩护,提出了一套正当政府的理论,并且主张当政府违反这个理论时,人们就有权推翻其政权。洛克还巧妙的暗示读者当时英国的詹姆斯二世已经违反了这个理论。

洛克提出了一套与托马斯·霍布斯的“自然状态”不同的理论,他主张每个人都拥有自然权利,而他们的责任则是保护他们自己的权利、并且尊重其他人的同等权利。透过洛克称为“理性”的自然法的概念,人们就能理解为何他们必须尊重其他人的权利,包括了尊重他人经过劳动而获得的财产的权利。由于在实践上自然法经常被忽略,因此政府的保护是必要的,然而政府的统治也必须经过被统治者的同意,这样的统治也只有在一个全体的法律体制下才能表现出来。因此所有的政府都只是人民所委托的代理人,当代理人背叛了人民时,政府就应该被解散。当立定的法律被违反、或是代理人滥用权力时,一个政府便是背叛了其人民。当政府被宣告解散后,人民便有权再建立一个新的政府,以对抗旧政府的不正当权威,这种情况又可以称为“革命”。

影响

洛克对於哲学和政治哲学界产生极大影响,尤其是自由主义的发展。现代的自由意志主义者也将洛克视为其理论的奠基者之一。洛克对于伏尔泰有极大影响,而他在自由和社会契约上的理论也影响了后来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詹姆斯·麦迪逊、托玛斯·杰斐逊、以及其他许多的美国开国元勋。洛克的理论激励了后来的美国革命与法国大革命。洛克在知识论上也有极大贡献,他提出了“主观性”—或称之为“自我”的定义,Charles Taylor等历史学家认为洛克的《人类理解论》一书是现代哲学中有关自我的概念的奠基者。

---------------财产理论

在《政府论》中洛克主张公民社会是为了对财产权利提供保护才产生的。洛克所谓的财产是以拉丁文的proprius一词为基础,代表了一个人所拥有的东西—包括了拥有他自己。也因此,洛克所谓的“财产”包括了拥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政治社会创立的目标便是为了提供财产权利更好的保护,因为财产能够代表其成员私人的(非政治性的)利益,但却无法代表一些只有与共同体里其他人结合才能实现的利益。

从这个理论延伸,每个人必然都在社会以外(利如在自然状态下)拥有一些财产,因此政府并不是财产权利的唯一来源,也不能够随意挪用个人的财产。如果政府存在的目标是为了保护财产权利,财产必然是先于政府存在并且完全独立的。洛克的对手罗伯特·费尔默爵士主张如果自然状态真的存在(他否认其存在),那么所有东西必然是属于公共所有的,私人财产不可能存在。托马斯·霍布斯对此也抱持类似的看法。洛克因此提出了一套解释财产如何在没有政府的情况下存在的解释:

首先,洛克主张每个个人都“拥有”他自己,所以每个人在自然状态下都是同样自由而平等的。因此,每个人也必然拥有他劳动所得的产品,要否认这点便等同于将他视为奴隶。也因此每个人都有权在自然赋予的资源上混合他自己的劳动:一颗长在树上的苹果对所有人都没有用处,只有当某个人将其采收后它才有可能被食用,而苹果便成为了那个采收的人的财产。洛克同时提出另一种论点,他主张我们必须允许苹果被采收为私人财产,否则无论世界上的资源有多么丰富,所有人类都只有饿死一途。一个人也必须被允许进食,因此他有权利食用经过他劳动所得的果实(同时他也有权拒绝其他人食用他的果实)。当苹果被他吃下的,他也必然是这颗苹果的所有人,无论是在他咀嚼时、当他啃咬时、当他将苹果送至嘴边时,只要他在这棵苹果上混合了他的劳动(透过采收它的动作)。

不过这还没有说明为何一个个人应该被允许在自然赋予的资源上混合劳动。由于人必须进食,采收苹果也是必要的,但这还不足以解释为何人们必须尊重其他人的财产。因此洛克假设在自然状态下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只要其他人还有机会取得“同样多”和“同样好”的资源,一个人便有权利拿走一部分的自然资源,而由于自然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一个人可以

在拿走所有他自己会用到的资源的同时,也不会侵犯到其他人的资源。除此之外,一个人不可以拿走超过他能使用到的数量,以免资源被糟蹋。洛克也因此提出了两个取得财产的但书:“同样多和同样好”的条件、以及避免“浪费糟蹋”的条件。

透过这一连串理论,洛克主张一个完整的经济体制的确可以在没有政府的自然状态下存在。私人财产因此是先于政府而存在的,社会也是为了保护私人财产才形成的。

---------------------累积的限制

劳动创造财产,但财产的累积也有其限制。依据洛克的说法,没有被使用的财产是一种浪费,也是对于自然的侵犯。不过,随着“长久产品”的引进,人便可以卖出他们手上过多的会腐烂的产品以交换长久产品,如此一来便不会违反自然法了。由于黄金、银块、和其他各种贵金属及宝石并不会腐烂,除了美观价值以外,它们对于人的生存是没有用处的。也因此一个人可以自由的累积它们,或者以它们进行贸易换取食物。透过人与人之间的自愿同意,它们便成为了货币(一个人可以用黄金换取苹果、而另一个人则可以用黄金换取小麦)。透过货币的买卖,一个人便能够避免对于资源的浪费,例如在果实腐烂之前便将它们变卖以让他人食用;对于累积资源的限制也因此不复存在了。

---------------------政治理论

与托马斯·霍布斯不同的是,洛克相信人的本质是带有理性和宽容的。但与霍布斯相同的是,洛克认为自私是人性的本质,这也是他在货币理论上的基础。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下所有人都是平等而独立的,没有人有权利侵犯其他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洛克也主张应该对政府权力实行监督与制衡,并且认为当政府背叛了人民时,革命不但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这些理论对于美国宪法及其独立宣言都有极大影响。

对于洛克和其社会契约理论的一个常见误解是洛克只支持民主制度,事实上,洛克认为一种合法的契约关系也可以在君主政体甚至是寡头政体与其人民之间存在。

------------------卡罗来纳宪法

洛克经常被视为是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美国革命的先驱。不过,毁谤者批评洛克曾透过一间英国公司投资了在新大陆的奴隶交易,也批评他在担任沙夫茨伯里伯爵秘书期间曾参与了卡罗来纳宪法(Fundamental Constitutions of Carolina)的起草,那份宪法在新大陆的卡罗来纳州建立了一套封建的贵族制度、并且给了奴隶主对奴隶的绝对控制权。一些人认为洛克提出的圈地财产的理论正当化了对于美洲原住民的土地侵占。毁谤者举出洛克在著作里的反贵族和反奴隶理论,质疑他言行不一。然而,大多数美国学者都驳斥了这些毁谤者的批评,指出洛克并没有实际参与卡罗来纳宪法的起草,并且也否认了这些毁谤者对洛克著作的解释。

-------------------自我理论

洛克是不列颠经验主义的开创者,虽然他本人并没有完全贯彻这种哲学思想。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洛克将“自我”定义为“会以意识思考的东西(无论其本体,无论其是由何种精神、物质所单独构成或混合而成,皆是如此),这种东西是可以进行感觉的,会感觉到快乐或痛苦、幸福或不幸,而其意识延伸的程度,便是其自我所关心的程度。”但洛克并没有忽略“本体”的重要性,他写道:“肉体是构成人的一部分。”因此洛克认为“自我”是一种在体内的自我察觉、以及自我意识的反射。在《人类理解论》中洛克解释了这种意识灵魂的发展过程,他批评了圣奥古斯丁派所提出的人生下来皆带有原罪的理论,也批评了笛卡尔提出的人生下来皆带有基本逻辑知识的理论。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块“白板”,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观念分为两种:感觉的观念和反思(reflection)的观念。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思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洛克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洛克还将观念划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不过并没有提供合适的区分标准。我们唯一能感

知的是简单观念,而我们自己从许多简单观念中能够形成一个复杂观念。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就是他对于如何教育这种空白心灵的大纲;他相信教育才是构成人最重要的部分,或者更根本的说,心灵开始时都只是一个“空橱柜”,他还说:“我想我会说在我们所遇到的人之中,其中有九成的人的好坏或是能力高低,都是取决于他们所受到的教育。”

洛克也主张“在我们婴儿时期所受到的任何琐碎印象,都会对我们以后有相当重大而持久的影响。”他主张在一个人年轻时所形成的联想(观念的联合)比那些后来才形成的更为重要,因为它们是自我的根源—它们是第一波留在“白板”上的印象。在《人类理解论》中,洛克引入了这些概念,还提出了一个例子:例如我们不应该让一个“愚蠢的女仆”告诉小孩在晚上时会有“小妖精和鬼怪”出没,否则“夜晚便会永远和这些可怕的念头结合在一起,他从此再也摆脱不掉这些想法了。”洛克的联想理论大大影响了后来的联想心理学,对18世纪的思想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教育理论。几乎所有的教育家都会警告父母不该让小孩们发展出负面的联想。这也推动大卫·哈特利在《人之观察》(Observations on Man,1749年)一书中尝试去发现联想理论的生物学机制,从而导致了心理学和其他新学科的发展。

洛克的墓志铭

“停下你的脚步啊,路人!躺在这里的就是约翰·洛克。如果你想问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会说他是一个以自己的小财产过著满足生活的人。身为一个学者,他以追求真相为他学习的唯一目标,你可以在他的著作里发现这点,任何有关他的事物都写在他的著作里了,也都比本墓志铭对他的赞美还要真实。确实,他的美德,并不足以让他自己提出来炫耀、也不足以拿来给你做为典范。让他犯下的邪恶随着尘土被掩埋吧。如果你要寻求作人的典范,去从圣经里找寻吧;如果你要寻找邪恶的典范,希望你不会找到它;如果你要寻找死人(如果这能够帮助你的话),你在这里就可以找到一个、也可以在任何其他地方找到啊。”

电视剧里的John Locke

John Locke是美国ABC电视台电视剧《迷失》中的一个主要角色,由Terry O`Quinn主演。

------------------John Locke角色简介

John Locke,是一位信徒,信仰者,是剧中另一名角色Ben Linus所说的“a much better man than I will ever be”(我永远成为不了的好人)。出生于20世纪中叶的他,从小被父母抛弃,过着被人领养的生活,因而锻炼出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形成了凡事冷静对待的性格,但也人生也因儿时的经历笼罩上了一层阴影,渴望被人认可,希望成为英雄来赢得别人的尊重,所以在青年时期的他对老师否定他的理想,否认他不能成为英雄时,说出了他人生执着的信念:“Don`t tell me what I can`t do”(别告诉我我不行)。多年后的一天,一位不知名的女士出现在他的面前,说自己是他的母亲,并把他带到了他的“父亲”Anthony Cooper面前。作为骗子的Anthony Cooper利用Locke渴望亲情的专注,骗走了他的一颗肾,并在之后主动从他的世界消失,无论Locke如何去找他寻求应有父爱的解释,寻求应有的他好不容易找回又濒临消逝的亲情,Anthony Cooper总是拒绝,在利用自己的儿子后,他拒受伤的Locke 于千里之外。站在Anthony Cooper家冷冰冰的完全向他封闭的铁门前,Locke像玻璃一样碎了,碎得彻底,世界再一次对他说不。身心具挫的他在一愤青协会上认识了对他情有独钟的Helen, Helen对他的遭遇感到惋惜,并希望和他在一起,帮他走出痛苦。然而对父爱不依不饶的他,在他Helen给出选择“我,还是骗你的父亲”中选择了父亲,之后Helen便满怀愤恨地离开了他。几年后,Locke再次与欺骗自己的父亲相遇,而这次,为了阻止父亲再度骗人的他被父亲从8楼推下去。侥幸捡回性命却双脚残废的他陷入了更深的阴霾中,变得更加绝望,然而不屈的性格让他再一次向命运抗争,向对他说不的世界发出挑战。在双脚瘫痪的他到澳洲参加徒步旅行,却再次遭拒,心灰意冷的他搭乘Oceanic 815航班返回美国,途中

飞机坠毁于一个南太平洋一个神秘热带小岛。飞机坠毁后幸存的他奇迹般的重新站了起来,在这个神秘的海岛上,他找到了失落以久的归家感。重新得到双脚的他成功捕获了一头野猪,给大家找来食物的他赢得了从未有过的肯定,从未有过的尊重。他找回了自信,并帮助岛上的同伴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同样也帮助自己的同伴完成他们的救赎。救援到来,他毅然决然地决定留下,当Jack等6人离开后,岛上剩下的同伴再次陷入了危机之中,为了拯救大家,Locke离开岛去说服Jack等6人回来。说服失败后,又一次陷入绝望的他决定以自杀来告诉Jack等6人回岛的重要性,这时Ben Linus出现,因对Locke 怀有嫉妒心的他,在从Locke口中得知回岛的信息后,杀了他。Locke是一名悲情英雄,在世界抛弃他的时候,他从不气馁,以自己善良的一举一动重新赢回了世界的尊重。

-------------------中心集及简介

第一季(Seanson 1)第四集徒步旅行Walkabout 第十九集扭转乾坤Deus Ex Machina 第二季(Seanson 2)第三集指导方针Orientation 第十六集完整的真相The Whole Truth 第三季(Seanson 3)第三集深层指示Further Instructions 第十三集来自田纳西的人The Man from Tallahassee 第十九集禁闭室The Brig 第四季(Seanson 4)第十一集尸骨无存Cabin Fever 第五季(Seanson 5)第七集Jeremy Bentham的生与死The Life and Death of Jeremy Bentham 第六季(Seanson 6)第四集代课老师The Substitute

---------------------角色资料

姓名:John Locke 出生地:Tustin California 出生日期:1956 3 30 母亲:Emily Locke 父亲:Anthony Cooper 配偶:Helen Norwood,情人关系(第六季FS 里为未婚妻)职业:某盒子公司职员上司:Randy Nations Rose Nadler (第六季FS里) 兴趣:双陆棋口头禅:Don`t (ever) tell me what I can`t do This is my destiny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1】https://www.doczj.com/doc/f56480813.html,/200406/ca416253.htm

【2】自由主义

【3】古典自由主义

【4】自由意志主义

【5】洛克式但书

洛克绅士教育之探究

洛克绅士教育之探究 摘要:英国“绅士教育”思想与法国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德国的理性主义教育思想并称为近代欧洲三大教育思想,它是文艺复兴以来出现的一股教育思潮。“绅士”及“绅士教育”的含义在各个时期并不完全相同。洛克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论述了体育、德育和智育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本文着重研究洛克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探讨洛克绅士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以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洛克绅士教育启示 一、绅士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绅士教育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的雅典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良好公民。良好的内涵包括基本的文化素质、发达的智力、广博的兴趣、一定的政治敏感性等。雅典的公民教育本质上类似于培养绅士。作为绅士,首先他是公民,必须有良好的行为,此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德行,比如:品德,聪慧,坚强,勇敢等。所以绅士是既有德行,又有理智并且能干的公民。[1] “绅士”在英国早就出现,但早期的“绅士”是与封建贵族相联系的。在15世纪,绅士首先的和主要的含义是指国王、王后、公、侯、伯、子、男等五爵。而绅士一词最早在教育领域是由法国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Montaigne)提出。据王晓华老师在《断裂中的传统》一书中介绍,蒙田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健康、举止得当、具有纯洁情操、高尚道德和判断能力的善于处理实际事务的社会活动家,他将这类人称为“绅士”。[2]这一教育思想传人英国后得到极大发展。15世纪许多教育家都从事“绅士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并出版相关著作,如汉弗莱(Isurence Humphrey)的《论贵族》、克莱兰德(James Cleland)的《年轻贵族学校》和皮吉姆(Heny Peacham)的《完美绅士》等。但是这一时期的绅士教育实际上是指封建贵族子弟的教育。[3] 真正使具有近代意义的“绅士教育”理论系统化的是17世纪的弥尔顿(JohnMilton)和洛克。17世纪中期,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王室贵族的矛盾日益激化,他们随着经济力量的日益壮大而成为绅士阶层的主体。在此背景下,弥尔顿在他1644年发表的《论教育》一文中对教育的目的提出新看法,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将资产阶级的“高贵和文雅的青年”培养成为绅士。他说“我认为完善的、高贵的教育就是培养人在平时和战时能公正地、熟练地、高尚地履行其公私职责的那种教育”。这一思想为洛克所继承,并在他1693年发表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 英国教育家洛克(1632-1704)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90)、《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等。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 (一)论体育 洛克十分重视绅士的体育。在他看来,通过体育获得健康的身体对于绅士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首先,健康的身体是精神快乐和生活幸福的保证,因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其次,健康的身体是绅士千事业的保证。洛克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但是,洛克所论述的体育主要是身体的保健,也包括一些体育活动"游泳不仅可获得一技之能以应付急需,而且对于健康也有许多好处。此外,他还认为,儿童需要经常到户外去游戏,稍大一些还要学习击剑、骑马,以锻炼身体。 (二)论德育 洛克认为,"在一个人或者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都得不到幸福。"一个人有了德行不仅能获得幸福,也能获得成就。他说:"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德行对于绅士如此重要,德育也就自然成为绅士教育的核心了。 在洛克看来,德育应当培养儿童理性、礼仪、坚忍、节制等品德。理性是指克制自己的欲望,它是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仪礼是指处世做事要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洛克认为"在多数的情形之下,作事态度的影响较之所作的事还要大。"礼仪对于绅士来说十分重要,"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希望年轻的绅士能够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与礼貌,务使他的一切言谈、容颜、动作、姿态、位置等全都合适。坚忍是其他德行的保障与支柱。"真正的坚忍是当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灾祸或危险的时候,他都能够镇静自处,尽责不辍。"在洛克看来,坚忍需要勇气,一个人没有勇气是很难尽责的,很难具有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的品性,节制是德行的一种基本原则,没有节制能力的人往往一事无成。洛克告诫年轻的绅士:"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摒绝目前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德行与努力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的危险。" 鉴于德育的重要意义,洛克建议应当及早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他说:"凡是有心管教儿童的人,便应该在儿童极小的时候早早加以管教。"至于德育的方法,洛克提出了如下建议,教育方法应适合儿童的"心性",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一是要用"说理"的方法。洛克认为,说理要符合儿童的能力与理解力,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说理的时候,你的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二是利用榜样的力量。洛克认为:"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的礼貌的方法中,其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三是多练习,少讲规则。洛克认为,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导师和父母应当创造机会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他们养成习惯。但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可太多,否则花样太多,把他们弄得头昏眼花,反而一种习惯都培养不成。四是奖励与惩罚适当。洛克认为,在儿童的德育中奖励和惩罚是应该采用的,但方法应得当。如果妄用奖励与惩罚的办法,那简直是牺牲了他们的德行,颠倒了他们的教育。洛克明确反对体罚,认为体罚是种奴隶式的管教,因为它"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教鞭威迫着的时候,儿童是会屈服的,是会佯作服从的;可是一旦不用教鞭,没人看见,知道不会受到处罚的时候,他便愈会放任他的本来的倾向" (三)论智育 在智力发展和知识教学关系问题方面,洛克主张智育应以智力发展为重;在他看来,智慧和德行是同等重要的;在智育中,"一切的重大责任是德行与智慧"。洛克将有德行的和有智慧的人并列,认为他们"比一个大学者更加无限可贵。"但他又说:"读书、写字和学问,我也认为是必需的,不过不是主要的工作而已。…¨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有帮助。…。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于是,洛克要求教师记住:教师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学生,而在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

洛克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 题目:洛克教育思想 学生姓名:郭雨婷郭蕊付虹娟 学生学号:11141009 11141008 11141007 学院名称: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专业名称:小学教育

洛克的教育思想 Locke's education thought 摘要:洛克的教育思想无一不代表当时资产阶级的利益,对英国社会甚至欧洲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英国人风度和气质得益于洛克《教育漫话》的广泛传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洛克教育理论中所倡导的绅士教育目标,塑造了传统英国人的全部性格。用其思想来省视当今中国人的教育,我们仍然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关键词:洛克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启示 引言: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教育家。在哲学上洛克继承并发展了培根以来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论证了“白板说”否定了天赋道德原则。他在《教育漫话》中这样写道:“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洛克对教育的重视。 一、洛克的生平简介: 洛克(1632——1704)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早年在牛津大学研究哲学和医学;曾参加辉格党政治活动,“光荣革命”后,任贸易和殖民地事务大臣。他继承和发展了培根和霍布斯的思想,反对“天赋观念”说,主张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但又认为心灵本身的活动所产生的内部经验或“反省”也是认识的源泉,主张培养有“文雅态度”和“善于处理事务”等品质的“绅士”。分教育为三部分:一曰体育以健身为健心之宿,故奖励体育,

注重儿童个性,重家庭教育;二曰道德教育,儿童最宜鼓舞其名誉心;三曰智育,注重实利主义。主要著作有《政府论》、《教育漫话》、《人类理解论》等。 二、洛克的哲学思想:洛克是不列颠经验主义的开创者,虽然他本人并没有完全贯彻这种哲学思想。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他抛弃了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说,而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观念分为两种:感觉(sensation)的观念和反省(reflection)的观念。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省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洛克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洛克还将观念划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不过并没有提供合适的区分标准。我们唯一能感知的是简单观念,而我们自己从许多简单观念中能够形成一个复杂观念。 洛克还主张感官的性质可分为“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洛克相信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的主性质包括了形状、运动或静止、数目等和物质不可分离的那些性质,而次性质则包括了颜色、声音、气味等其他各种性质。洛克认为主性质就在物体里,次性质只在知觉者中。在这问题上洛克是追随笛卡尔的二元论学说,同意有些性质是可以用人的理智来了解的。 洛克的哲学思想虽然并没有一贯性(20世纪另外一名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经批评洛克以“零碎的方式处理哲学问题”),且有很多

论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doc

论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集宁师范学院张丽红沈利玲 [摘要]洛克是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话》中,洛克提出了绅士教育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体育、 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他的这些思想在我国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洛克教育漫话绅士教育 人文社科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的教育名著。在书中洛克论述了如何把儿童培养成为身体健康、有德行、有理智、有教养、有才干的绅士。洛克指出,美好的灵魂寓于健康的身体中,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绅士才能适应环境、应对挫折、迎接挑战,才能获得人生幸福;高尚的道德品行和良好的礼仪是一个绅士最重要的品质;而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也是绅士不能缺少的。由此洛克构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一、体育 在西方教育史上,洛克第一次提出把学校教育区分为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部分,他也是第一个提出并详细论述体育问题的教育家。洛克非常重视体育在培养绅士中的作用,把体育放在三育之首。在《教育漫话》的开篇之处,洛克指出:“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幸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①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②因此,洛克非常反对父母对儿童娇生惯养,主张儿童应该从小就加强身体锻炼。他凭借高深的医学造诣,又结合自己的健康状况,提出很多保护身体的具体措施,其中有些措施、主张是符合人的生理解 剖特点和当时的医学常识的。例如洛克指出儿童要学会游泳,经常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食物要清淡,不能喝酒,不用药物预防疾病,衣服不能穿得过暖,尤其是头部和脚部要凉爽;他还主张应该保证儿童有充足的睡眠,做到早睡早起,父母要为儿童选择硬床睡觉,以锻炼其身体等等。通过身体锻炼的方法,洛克希望把绅士培养成为一个健康、勇敢而又意志坚强的人。虽然洛克在书中谈到的体育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体育的内涵不尽相同,一些体育观点的科学性也需要商榷,例如他要求儿童用冷水洗脚、多过露天生活、冬天少烤火等措施都未免残酷苛刻,但他的体育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体育教育地位的提升和促进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二、德育 在洛克看来,德行在绅士所应具备的各种品行中占第一位。他认为,有了健壮的身体作基础之后,就要重视绅士的德育问题。因此,他把良好的道德品质看做是绅士的灵魂。他说“: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他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就得不到幸福。”③由此看来,一个绅士要想获得人生的幸福,就必须培养良好的德行。为了培养绅士的德行,洛克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道德规范:例如他主张要重视以理性为指导的道德教育,即要让儿童服从于理性,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欲望,从而培养他的理智感。而要培养儿童的理智感,就是要在儿童精神最容易支配的时候,使他习惯于压抑自己关于财富、衣服、饰品和食物的各种贪欲,在获得自己的利益与幸福的同时考虑到别的伙伴的利益与幸福并,要儿童从小不要自私,使他们具有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德。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儿童养成发自内心的羞耻心、对荣誉的崇尚之情和谦虚谨慎的心理,以及防止形成爱慕虚荣和焦躁的坏脾气,因为,这些坏脾气可能阻碍他们获取未来的利益与幸福。

对洛克教育思想的评论

对洛克教育思想的评论 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再是人们眼中的磁悬浮列车,而是高空飞行的火箭。伴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必然带来教育理论的大变革,并涌现出一批先进的或有成就的教育家。这些教育理论家使人们的教育观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中洛克的教育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绅士教育理论代表人物。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他认为人必须具有四项特质“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他坚决主张绅士教育的任务只有在家庭进行,青年们在学校就会被“传染粗野和邪恶”而失去“纯洁”。他主张作为绅士要学习一门手艺。 对于洛克思想的评论,人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洛克的绅士教育理论,既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教育的本质,有带着传统贵族教育的特征,他的思想不仅从理论上扩展了教育科学的内容,在实践上也给当时的英国教育和后世的英国教育双轨制的特点一定的影响。 洛克的教育思想被后世借鉴,对于他所主张的人必须有四项特质,值得中国教育借鉴。现代中国的教育被传统的封建思想所禁锢,那些所谓的中国教育,一昧的追求智慧和学问,忽视了最重要的德行和礼仪。现代人的思想,只看重高学历,却忽视了人的高素质,许多大学生拥有高文化,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马加爵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谁会想到这样的高材生会是杀人凶手。这难道就是中国教育所追求的智慧和学问吗?一个人再有智慧,没有好的德行,不被人接受,也是蠢材一个;一个人再有学问,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不懂,不被人尊重,也只是废物一个。与其培养多个蠢材和废物,何不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才。中国教育缺乏的就是这种思想,它们认为当代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不在于质量而在于数量,这样只会让中国的教育更加落后于西方教育。 每一种教育的改革必然适合一个国家的教育,而洛克所主张的绅士教育只有在家庭进行特别适合中国教育。因为中国是家庭观念特别强的国家,父母把孩子看作奋斗的目标。有人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我认为父母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走向成功与失败的十字路口。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每个孩子的起点。在绅士教育的熏陶下,才可以培养出有智慧有学问的人;在父母的督促下,才可以培养出有德行有礼仪的人。所以绅士教育只有在家庭

教育家洛克的个人经历及思想小结

教育家洛克的个人经历及思想小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约翰洛克于1632年出生于英国一个律师家庭,因此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1652年进入大学学院学习,并于1656年获得学士学位后留校。洛克曾先后在大学担任过希腊文、修辞学和伦理学等科目的教师。 在当时,洛克对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的著作颇感兴趣。洛克在后来的《教育漫话》中所流露出的对学校教育的和绅士教育思想的形成,显然与他的这段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虽然在很多资料和文献中大家都认为洛克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但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对的教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启蒙时代,作为启蒙运动的主力军,他对当时的欧洲封建进行了深刻

地,,强调与平等,他认识到要实现,人的是基础,教育则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进而提出了教育思想。是洛克思想的核心价值,在启蒙时代多有哲学的意味。虽他提倡社会契约论,都认为是人的自然,是天赋的,神圣不可的;虽然是神圣的,但必须是有限的,所以他的教育学正是按照展开的。 洛克的是下的,与人的、、法律紧密相连,有自然和社会之分,具有现实可行性,认为是的条件,因而趋向于教育。 通过研读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逐渐对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今世界上,一提到英国都会想到“绅士”一词,这离不开洛克的他《教育漫话》中“绅士教育”的深远影响。他注重体育要求具有健康的身体以及良好的德行和优雅的风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仪态高雅,风度翩翩”。在这“绅士教育”的下,《教育漫话》成为当时家庭教育中的育儿经,他的教育已成为当代家庭教育的主流。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虽有一定局限性,但与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教育、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措施等方面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如强调促进学生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强调教师的教书育人并重、强调学生的独特存在,同时也强调对学习内容的要注重广泛的、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等等。用洛克的教育哲学思想来审视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大家最熟悉的白板说是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指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因此,经验是观念的唯一来源。在研究洛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洛克和法国的哲学家卢梭其思想联系紧密。哲学上,他们都以唯物主义感觉经验论为基础,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推行经验主义;卢梭则主张天性论,遵循自然主义。上,他们都主张主义,强调与平等,洛克认为是平等的前提,而卢梭认为平等是的保

《浅谈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浅谈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孙成结<13>沈银花<08>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 【摘要】洛克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思想家。其“绅士”教育思想中提出的体育、德育、智育等观点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其“绅士”教育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中有很多积极的成份完全值得我们去借鉴,对当今我国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洛克绅士教育启示 文献综述 一、绅士教育的起源 “绅士”在英国早就出现,但早期的“绅士”是与封建贵族相联系的。在15世纪绅士首先的和主要的含义是指国王、王后、公、侯、伯、子、男等五爵。1而绅士一词最早在教育领域是由法国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Montaigne)提出。据王晓华老师在(断裂中的传统》一书中介绍,蒙田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健康、举止得当、具有纯洁情操、高尚道德和判断能力的善于处理实际事务的社会活动家,他将这类人称为“绅士”。2这一教育思想传入英国后得到极大发展。16世纪许多教育家都从事“绅士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并出版相关著作,如汉弗莱(Isurence Humphrey)的《论贵族》、克莱兰德(James Cleland)的《年轻贵族学校》和皮吉姆(Heny Peacham)的《完美绅士》等。3但是这一时期的绅士教育实际上是指封建贵族子弟的教育。 真正使具有近代意义的“绅士教育”理论系统化的是I7世纪的弥尔顿(JohnMilton)和洛克。弥尔顿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将资产阶级的“高贵和文雅的青年”培养成为绅士。他说“我认为完善的、高贵的教育就是培养人在平时和战时能公正地、熟练地、高尚地履行其公私职责的那种教育”。4 洛克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话》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绅士,“因为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的人自然很快就能走上正轨了。”5他认为绅士应该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精神品质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 尽管这一时期的绅士教育思想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深究其实质,它是中世纪贵族精神和资产阶级价值观相融合的产物,仍然是一种扩大了的贵族教育:在质的方面,它表现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精英化要求—注重内在德性的修为而忽略技能培训的精英分子;在量的方面,它将受教育对象严格局限在中上阶层。,而在17世纪的英国社会大变动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虽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巩固了自己的阵地,但与封建旧贵族在价值取向上的争夺却以失败告终。当贵族的“典雅”所具有的强烈吸引力,使绅士教育倡导下的绅士风度从上层逐渐渗透到中下层而成为英吉利民族文化传统和特有价值标准的外化形式时,洛克教育思想的激进性和现实性逐渐被淡化了。到了19世纪中期,其后继者的保守倾向更加明显,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神学家、教育家纽曼。 纵观英国“绅士教育”思想的演变,从洛克到纽曼,绅士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反传统到维护传统的转变,经历了激进的现实主义到保守的理想主义的转变。无论是这一教育思想体系 1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266 2王晓华.断裂中的传统一人文视歼下的大学理想[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65 3博伊德埃德蒙·金.任宝详等译西方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转引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大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182 5洛克.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读后感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读后感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说话。”读《教育漫话》之后 才对这句话有深刻认识。读了这本书,就像聆听了一次智者的教诲。作者用朴 实的语言,像拉家常一样告诉我们一些实用的教育真理,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 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 洛克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内容给人感觉很 与众不同,非常具体实在。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 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后者。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漠视。为什么现在 越来越多的孩子视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 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幼儿的可塑 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 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 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洛克在书中提到的观点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 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 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对中国家庭德育的启示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对中国家庭德育的启示 约翰·洛克主张把学校里的教育移值到家庭中来,他的绅士教育思想反映了浓厚的家庭教育特色。在家庭教育方面,他对于家庭教育的形式、内容、原则与方法都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在家庭德育方面的看法,今天仍给我们以极大启迪,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1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提出的背景 洛克所生活的17世纪的英国,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旧有的封建王室贵族阶级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处于动荡与变革之中。一次产业革命和不断的海外殖民扩张迅速造就的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阶级,以其自身奋斗的经历向社会展示了新一代理想的道德形象,并逐步为世人确立起新兴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价值标准,“有德行的人应该是敢于大胆追求物质财富,善用知识与智慧开拓海内外市场,善用理智与法律保护自身的财产与安全,并具有勤俭节制美德的人。” 社会的变革和这些新思潮迫使人们对于以往的教育重

新审视和思考,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观念的革新。这就是那一时期占主流地位的绅士教育思想。洛克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但是,洛克与自己同时代的教育家们不同的是他主张绅士教育应由父母筵请“导师”在家中对儿童予以施行而非在学校。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洛克看到,“在当时,学校教育的内容依然充斥着以往的那些陈旧的文法、修辞、道德哲学等传统课程”,这些东西既了无趣味,又不为当时社会生存所需,洛克对此极为厌恶;另一方面,洛克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认为社会和学校“到处流行着粗野与邪恶”,让青少年儿童到学校去就会学坏,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倒在家庭,由于父母导师都是儿童的良师益友,这样的环境就有利于儿童的教育培养和“个别教导”。由此,洛克坚决主张把学校教育移植到家庭中来。因此,他所主张的在家庭中施行的绅士教育就明显地具备了家庭教育的特色,其全部绅士教育思想体系实质上就成了一整套家庭教育的方案。 2 洛克的绅士教育与我国的家庭教育 诚然,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与当时截然不同。但是,现在的情形与当时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后,居民的生活条件一日比一日好。人们手中有了资金对教育进

论约翰洛克的财产-英文

CORE11-120 Lecture Week Eight Locke on Natural Rights the Legitimacy of Government 1.Today we take a look at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Hobbes’ most important successor: the English philosopher John Lock (1632-1704). John Locke is widely regarded as the greatest of all English philosophers. He did important work in epistemology (the study of knowledge), metaphysics and philosophy of language as well as political philosophy. He wrote two philosophical masterpieces: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1689) and Two Treatises on Government (published anonymously, also in 1689). The lecture today examines some of the main themes from the second (and more significant) of the 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2.Locke makes for a fascinating contrast with Hobbes. The Second Treatise is often interpreted as an attempted refutation of Hobbes’s Leviathan, however Locke and Hobbes also share common ground. Like Hobbes, Locke thinks that the legitimacy of government is based on a tacit or implied social contract. Like Hobbes, he also sees the social contract as a rational response to deficiencies within the state of nature. On many important details, however, Hobbes and Locke disagree. 3.Let us start with Locke’s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tate of nature. Recall th at Hobbes thought that the state of nature would be a state of war of all against all. Locke’s view of the state of nature is much less dire. Th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Locke considered humans to be naturally moral beings. We do not always or automatically act well, but we all have the capacity to understand what it is to act well. Humans have a moral conscience, and would have a conscience even in the state of nature. Hobbes, by contrast, thought that our moral character is derived from civil society. He thinks that decency and virtue are achievements of civilization, not features of unadorned human nature. According to Locke, however, we not only have a conscience in the state of nature, we also have rights. Locke famously asserts the existence of natural rights, and with them, natural law. 4.By natural law, Locke means just what Aquinas meant: it is a prescription of the way we ought to act, which reflects God’s authority over us, and is something that we can discover for ourselves just because we are human and rational. This differs from what Hobbes thought of as “Laws of Nature”: Hobbes’s laws of nature are rational principles of prudence (e.g. seek peace) and rational consistency (honour covenants). Although Locke and Aquinas share a belief in natural law, they nonetheless had a different ideas about what is involved natural law. Recall that Aquinas says that natural law enjoins us to seek good and avoid evil (and do so in ways that respect the fundamental goods of life, procreation, society, knowledge, etc.). According to Locke, by contrast, natural law enjoins us to respect others’ natural rights. Locke argues that we are everywhere and always in possession of these rights – rights that we possess naturally, simply in virtue of our humanity, and not in virtue of our belonging to a particular society, or class, or club. This is the idea that would eventually develop into the contemporary conception of human rights.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1632——1704)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早年在牛津大学研究哲学和医学;曾参加辉格党政治活动,“光荣革命”后,任贸易和殖民地事务大臣。他继承和发展了培根和霍布斯的思想,反对“天赋观念”说,主张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但又认为心灵本身的活动所产生的内部经验或“反省”也是认识的源泉,主张培养有“文雅态度”和“善于处理事务”等品质的“绅士”。分教育为三部分:一曰体育以健身为健心之宿,故奖励体育,注重儿童个性,重家庭教育;二曰道德教育,儿童最宜鼓舞其名誉心;三曰智育,注重实利主义。主要著作有《政府论》、《教育漫话》、《人类理解论》等。 牛津求学 约翰·洛克于1632年8月29日出生在英国灵顿的一清教徒家庭。父亲拥有少量土地,当过自由派律师。洛克10岁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战争爆发,父亲弃家从军,加入克伦威尔军队,同王党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但也使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小洛克和母亲相依为命,共渡难关,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洛克深受父母影响,从小性格温和,意志坚强,善于吃苦,敢于主持正义,坚信人格独立和政治自由,立志为民主平等而斗争。这些都对他一生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646年,洛克由父亲所在部队军官介绍,入理查德主办的威斯敏斯特学校求学。该校以教学严格著称于英国,且膳食条件良好。洛克在校学习刻苦,学业优异,为升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652年,洛克考入牛津大学的基督教教会学院,毕业后因成绩优秀和知识渊博而留校任教,开授希腊语、修辞学和哲学等课程。1660年英国皇家学会在牛津成立后,他获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 在牛津学习和工作期间,洛克对开设的课程极为不满,对经院哲学深恶痛绝,认为经院哲学迂腐无用和夸夸其谈;而对当时涌入大学的各种新科学、新哲学书籍颇感兴趣。他广泛阅读了培根、霍布斯、笛卡尔、伽桑狄等人的著作,潜心研究了物理学、化学、气象学等自然科学,尤其对医学有很深的研究,造诣甚高;曾在讲课之余在别人开设的诊所里行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广结良友

约翰·洛克的绅士教育

约翰·洛克的绅士教育 ——读《教育漫话》有感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著名哲学家约翰·洛克所写,这本书中的“漫话”总计217条,15万字,全部是写给一个人的信件整理而来。这也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做了详细论述。总体来说,这本书主要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在体魄与德行方面进行刻苦锻炼。细细琢磨,用心品读这本书,就会发现书中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特有的随意和真诚最能打动人心。在认真拜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和启发。 毋庸置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资禀赋,而且性格都不同,气质也都不同。所以,父母和教师也要学会因材施教,只有适合孩子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正如本书中约翰·洛克所传达的那样,一切教育措施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为此,他这样说到“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建议我们教师“应该便儿童尽量明白他所教授的东西的用处,应该使他知道,利用他所学过的东西,他就能够做出以前所不能做的事情了。这种事情能给他以能力,能给他以胜过不懂这些事情的人的真正好处”。是啊,我们教师我们教师作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除了应该以身作则之外,还赋有培养学生的绅士风度、形成学生健康的心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遵循高尚德行和智慧原则的重大的责任,真正做好体育、德

育、智育方面的教育工作。总而言之,教师的作用即是作为朋友、作为谨慎的伙伴,在孩子易受影响、易被坏习气蛊惑的年代里,在旁监督提携,使孩子健康成长,具备品德。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回归教育本身,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还要懂得发挥自己多方面才能。不管是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还是亲和幽默的教学方式,或者是花样百出的教学课堂,都是为了助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啊,身为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坚守德行与智慧的原则,传授知识,给予学生力量与鼓励,滋养学生心田。 毋庸置疑,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一书真的是一本饱含哲理、生动感人之书。书中“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教师,要能够审视自己,避免所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影响。因为作为幼儿教师,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道德和智力的发展。我想说,阅读这本书之后,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的教育方法,还感受到书中所蕴含的哲理也如春风化雨般激励了我工作的热情。身为幼儿教师,我一定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未来对教育发展的需要,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洛克的德育教育思想

洛克的德育教育思想 英国教育家洛克(1632-1704)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90)、《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等。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 洛克认为,"在一个人或者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都得不到幸福。"一个人有了德行不仅能获得幸福,也能获得成就。他说:"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德行对于绅士如此重要,德育也就自然成为绅士教育的核心了。 在洛克看来,德育应当培养儿童理性、礼仪、坚忍、节制等品德。理性是指克制自己的欲望,它是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仪礼是指处世做事要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洛克认为"在多数的情形之下,作事态度的影响较之所作的事还要大。"礼仪对于绅士来说十分重要,"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

得一切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希望年轻的绅士能够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与礼貌,务使他的一切言谈、容颜、动作、姿态、位置等全都合适。坚忍是其他德行的保障与支柱。"真正的坚忍是当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灾祸或危险的时候,他都能够镇静自处,尽责不辍。"在洛克看来,坚忍需要勇气,一个人没有勇气是很难尽责的,很难具有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的品性,节制是德行的一种基本原则,没有节制能力的人往往一事无成。洛克告诫年轻的绅士:"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摒绝目前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德行与努力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的危险。" 鉴于德育的重要意义,洛克建议应当及早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他说:"凡是有心管教儿童的人,便应该在儿童极小的时候早早加以管教。"至于德育的方法,洛克提出了如下建议,教育方法应适合儿童的"心性",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一是要用"说理"的方法。洛克认为,说理要符合儿童的能力与理解力,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说理的时候,你的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二是利用榜样的力量。洛克认为:"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的礼貌的方法中,其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或

洛克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启示 姓名:白玉超 学号:2012211110

邢台学院教育科学教科部作业纸 班级:12级教育学姓名;白玉超学号:2012211110 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启示 摘要: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洛克。教育学集大成者,主张绅士教育,提出体育、智育、德育三体系的教育思想;反对天赋观念,提出白板说;创作了《教育漫话》,并且其中的教育思想适应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发展需求,促进当时英国教育的发展;同时其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意义深远,尤其是对我国的德育、智育、体育及其他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洛克,绅士教育,白板说,教育漫话,教育启示。 约翰·洛克(J·Locke,1632-1704)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政治家、教育家。其生活时代,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正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其政治上支持资产阶级、哲学思想上受到培根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影响,这两方面决定了其教育思想为英国资本主义现实服务,系统地提出了绅士教育,为资产阶级发展提供教育上的保障。 一、《教育漫话》 (一)教育的作用 “我敢说,平常的人之所以有好有坏,之所以或有用或没用,十有八九都是教育造成的。人与人之间所以千差万别,都是出去教育的不同。”洛克高度评价教育在人形成中的巨大作用,教育的社会意义在于可以促进国家的幸福和繁荣;个人作用体现于教育对每个人幸福、事业、前途的影响。 (二)教育的目的 主要体现为绅士教育的目的论:将贵族子弟培养成为身体强健、举止优雅、有德行、智慧和才干的事业家。 (三)教育的途径 就英国当时的社会背景,洛克认为教育正面作用的发挥场所不在被恶习熏染的学校,主张绅士的培养决不能通过学校教育,而只能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来进行,倡导家长及优秀导师师对儿童进行适应其个性的指导,发展其个性,塑造人格,促进其以后的发展。“导师较之学校里的任何人必定更能使他的儿子举止优雅,思想刚毅,同时又能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合适的,而且学习也更容易,成熟也更迅速。”积极肯定家庭教育对绅士培养的重要作用。 (四)意义及影响 《教育漫话》一书,集中体现了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是洛克教育思想的最集中的表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表述的教育思想是在概括并总结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在英国业已形成的绅士教育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较之

洛克绅士教育思想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洛克绅士教育思想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摘要:约翰·洛克被誉为“培养绅士和淑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与思考,尤其是对中国家庭教育中德智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约翰·洛克;绅士教育;家庭德育 约翰·洛克作为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正是其哲学思想的合理延伸。洛克十分重视家庭环境对学生道德的影响作用,虽然其教育思想主要针对当时资产阶级上层家庭培养绅士的需要,但其育子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我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家庭德育方面谈下洛克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德育观 树立正确合理的家庭德育观念,采取合适的家庭德育方法。道德教育是洛克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我认为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洛克用新兴道德论来代替过去完全以宗教和“先天思想”为基础的道德观念。从而使过去以夸美纽斯为代表的道德教育学说前进了一大步。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洛克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他认为家长首先必须了解儿童,然后才能针对每一个儿童的兴趣、个性、气质、过失、体力、认识能力的不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道德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心性和年龄特点,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使儿童学会专心、努力、思考和节俭等品质。道德判断能力对于儿童也极为重要。导师与父母可以通过说服的方法教育儿童识别美丑善恶,以明辨是非。洛克还十分注重道德练习在儿童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要求通过实际道德行为的锻炼来培养德行,反对让儿童死记道德规则与口头说教。当我们的许多德育工作者为德育的实效性较差而苦闷时,或许可以从洛克这里找到打开儿童心扉的一把钥匙。 二、给予孩子合适的爱 用合适的方式爱孩子,教导孩子让其欲望服从理性。洛克认为,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本来是一种天性和义务;但他们却常常因为这种爱,而放纵子女的过错。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嗜好要加以禁止,要让他们学会用理智来克服欲望。在家庭关系中,父母要在孩子婴儿时期时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孩子敬畏自己,使之成为顺从的臣仆,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则应当逐渐与他亲近,和孩子做朋友。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如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正当的语言、行为等,家长一定要坚持底线,坚决对孩子说“不”。如果孩子明知故犯,家长要严厉批评,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惩罚,让孩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家长还应给孩子创造一些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克服适度困难的环境,引起他们内心的矛盾与意志的紧张,激起进一步锻炼的信心和积极性。这样,孩子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