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害虫抗药性及其治理-

农业害虫抗药性及其治理-

农业害虫抗药性及其治理-

农化新世纪文摘超链

1,1,1-三氯-2-硝基乙烷的合成

1,1,1-三氯-2-硝基乙烷是合成烟碱类杀虫剂烯啶虫胺(Nitcnpyram)的重要中间体。目前,国内关于烟碱类农药烯啶虫胺及其中间体1,1,1-三氯-2-硝基乙烷的研究报道较少,而烯啶虫胺作为新一代的杀虫剂,具有光不稳定性,对环境安全,喷洒有良好的叶面残留影响,高杀虫活性、无植物毒性。在防治水稻、蔬菜及其它剌吸口器类昆虫有明显的效果,还可以应用于土壤,对传统杀虫剂难于控制的温室害虫有很好的效果。

本文主要研究以1,1-二氯乙烯为主要原料,采用浓盐酸和浓硝酸混酸法,直接合成中间体1,1,1-三氯-2-硝基乙烷。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各级标题:

1实验部分

1.1实验原理

1.2实验方法

1.3正交实验

2结果与讨论

2.1实验结果

2.2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

3结论

本文节选自《化工中间体》2004NO:7P40-41作者:王党生

农业害虫抗药性及其治理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害虫抗药性的定义是:昆虫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并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从药剂的剂量角度来说,害虫抗药性即指某一品系害虫能忍受杀虫剂一定剂量的能力,这个剂量对同种正常害虫种群中大多数个体是足以致死的。抗性是害虫遗传性状改变的结果。交叉抗性指某类害虫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剂产生抗性的现象。

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害虫对不利生存环境的一种适应,它只是将同类类群中所固有的抗性潜能表现出来而已。如同达尔文所指出的那样,害虫只是在与其环境互相选择的过程中,保留了同环境相适应的某些性状,并在世代交替中予以传递。

1害虫抗药性现状及研究概况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有关害虫大面积暴发从而导致人类经济大量损失的报道数不胜数,因而也引起了越来越多方面的关注。随着农业生产对农药的日渐依赖,害虫抗药性问题自然而然地暴露出来,现已成为害虫综合治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自1908年Melander首次发现美国梨圆蚧(Aspidiotusperniciosus)对石硫合剂产生抗性以来,据FAO统计,1954 ̄1985年,抗药性害虫已由10种猛增到432种,另有科学家认为已经有450多种害虫或害螨对杀虫剂或杀螨剂产生了抗性,而我国已有45种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其中卫生害虫9种,农业害虫36种;有报道,单就菊酯类杀虫剂而言,至1990年,至少已有50种害虫和害螨对其产生抗性。世界范围内,昆虫抗药性发展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与有机氯农药在这一时期的大量使用有关。

从抗性程度而言,山东蚜虫对乐果的抗药性已增加了1600倍;水稻二化螟对杀虫双抗药性倍数为22 ̄257倍。以棉蚜为例,它对硫磷、甲拌磷、马拉硫磷、乐果、氧乐果等有机磷农药均产生严重的抗性,而且多数有机磷农药对棉蚜还产生了交互抗性;20世纪80年代初使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棉蚜,到80年代中后期,棉蚜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已达到了极高水平。1993 ̄1995年,对氰戊菊酯抗性的报道就大于160倍,属极高抗水平。我国广州郊区用抑太保(IGR类)防治小菜蛾,两年以后即产生抗性。东南亚地区的小菜蛾,对氟虫脲和特氟脲(IGR类)的抗性也已分别超过1000倍和3000倍。从1951年至今,小菜蛾几乎对所有种类的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阿维菌素在中国只是近几年才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抗生素类农药。但在局部地区1995年就发现小菜蛾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产生了高达195倍的抗性。

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对农药的创制提了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世纪60年代前,一个农药品种使用10来年,害虫才产生抗药性,70年代缩短到6 ̄7年,80年代只4 ̄5年,而90年代缩短到只2 ̄3年。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研究较多的抗性害虫有:棉铃虫、棉蚜、小菜蛾、二化螟、三化螟、褐飞虱、白背飞虱、玉米螟、潜叶蝇、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螨类等。

2影响害虫抗药性的因素

抗性表现在敏感昆虫的后代之中,它是一种群体效应。一种害虫对某一药剂产生抗性是由其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所决定的,一般情况下,这种遗传变异是由于点突变所造成的。当抗药性等位基因是显性的,抗药性发展就快;当是隐性的,则发展慢,因为隐性表现需要纯合子才能表现抗药性。害虫抗药性的发展一般取决于3个因素:①害虫种群对药剂敏感性的遗传变异;②杀虫剂剂量和频率造成的选择压力;③害虫的繁殖和迁飞能力。

4几种抗药性害虫的治理方案

与其它研究一样,研究农业害虫抗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害虫抗药性问题。鉴于目前世界各国的害虫防治水平,短时间内仍然以化防为主。故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当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限制杀虫剂用药次数;②轮用药剂;③杀虫剂的合理混配或混用;④负交互抗性杀虫剂的应用;⑤农药增效剂和助剂的应用;⑥换用新的药剂;⑦调整作物布局、完善耕作制度。科学家们提议应尽量使用微生物及植物源杀虫剂,以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选编自《植物保护》2004NO:6P15-18作者:王巧兰

农药中间体

!!!!!!!!!!!!!!!!!!!!!!

植物保护

()

害虫抗药性发生的原因

植物保护通论期中作业 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害虫抗药性产生的原因概述 摘要 无论是常规农药,还是新研制的各种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性,如盲目提高药液浓度、增加用药次数等,致使农药药效大大降低,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本文分析抗药性产生的原因以及简要的防御方法。关键词 害虫、抗药性、农作物、使用农药 前言 科学研究表明,目前至少有600多种昆虫产生了抗药性,一方面,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我们不合理的使用农药等理化因子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结合了棉铃虫、菜青虫、玉米螟等多种典型的植物虫害的特点、原因、防治方法等论证观点,对植物虫害的抗药性进行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的总结。指出了植物虫害抗药性产生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在阐明观点时进行事例分析,是在把握大方向的基础上,对害虫抗药性产生原因的基本概述,并根据植物虫害的特点和抗药性产生的内在原因和外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主要预防和治理办法,适用于绝大多数植物。但我们还需认识到,植物虫害是一个不可完全避免的问题,害虫对农作物的取食,与生态平衡等因素也存在关系,我们无法彻底的消除害虫的坑药性,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的科学方法,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1.自身防御能力 1.1表皮阻隔作用的增强 杀虫剂要进入害虫体内产生毒杀作用,首先要通过的第一道防线就是昆虫的表皮阻隔层。但对抗性害虫则不同,杀虫剂的穿透表皮进入体内的穿透速率往往明显下降。如某抗性家蝇种群对马拉硫磷的抗性为18倍,其表皮穿透速率较对马拉硫磷敏感的同种品系下降了75%多。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药剂对抗性害虫表皮穿透能力下降,是由于多次施用药剂后 (即存在选择压),表皮通道结构在药剂诱导下产生诱变以及表皮中沉积了更多的蛋白质、脂肪和骨化物质 (几丁质) 所致。 需要指出的是,表皮穿透速率的下降一般很少单独在害虫抗性水平的提高中起作用,它往往都同时伴随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即代谢能力) 的增强。如一种对二嗪农有抗性的家蝇SKA 品系,由于穿透速率下降,加上微弱的谷胱甘肽转移酶的解毒作用,抗性就增加了5~10倍。原因是表皮穿透性下降后,进入虫体内的药量极微,而这微量的药剂又被解毒物质 (酶) 降解了,没有对靶标部位起毒害作用。从外部看,就表现为害虫的抗药性。 1.2增加代谢能力 害虫的多数抗性机制都与机体代谢解毒能力的增强有关。而代谢解毒又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正常情况下,昆虫体内的某些解毒酶都保持着一定的量,以分解代谢外来的不利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生存的物质。在抗性昆虫中,这些有关的解毒酶的含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第一章害虫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第一章农业害虫的识别 第一节害虫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一、农业害虫的概述 1、农业害虫的概念:危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一类昆虫。如蝗虫主要吃农作物的叶子。 2、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对产量的影响 当发生虫害时,会造成不同产量的下降,甚至使庄稼绝产。如黏虫大发生时可将禾谷类作物的叶片全部吃光,造成绝产。 (2)对品质的影响 会使作物果实不饱满,空洞,完整率、出米率、出油率降低。如大豆食心虫,幼虫钻入豆荚,咬食豆粒,使大豆残缺或留下虫眼,导致大都品质下降。 二、农业害虫的危害 害虫对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为害作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对植物根部的危害 农业害虫为害作物根部的主要是地下害虫,如蛴螬咬断作物的根,咬断处断口整齐,轻则缺苗断垄,重则绝收。 2、对植物茎部的为害 为害作物茎部的害虫主要是蛾类,如玉米螟破坏玉米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输送,植株受损后,茎秆易被风刮断。 3、对植物叶和花的危害 为害作物叶和花的害虫较多,如蝗虫咬食叶片,将作物食成光杆。蚜虫刺吸叶片的汁液,使幼苗叶片生霉发黑,枯死,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影响生长发育。 4、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危害 为害作物果实和种子的主要有大豆食心虫、二十八星瓢虫。 三、导致农业虫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影响害虫种群兴衰的因素很多,其中以虫源因素、气象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1. 虫源因素 虫源指虫害发生后,受害地块越冬害虫的数量。虫源多,易引起虫害的发生;虫源少,不易引起虫害的发生。 2.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光、雨水等,这些因素总是同时存在的,并且相互影响,综合作用于昆虫。 (1)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如书中表1-1. (2)温度和水对昆虫的影响 温度问题实质上是水的问题。昆虫身体的含水量一般为体重的46%-92%。昆虫获得水分的途径主要有:从食物中获得;直接饮水;利用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靠体壁吸水。温度能影响昆虫个体发育的快慢、存活率、生殖率、活动、地理分布等。

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其综合治理

第三章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其综合治理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害虫抗药性、植物病原物抗性和杂草抗药性的发展及现状,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农药轮换、交替等使用,并有效应用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抗性的产生及延缓农药的使用寿命,同时了解抗性产生的原理及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害虫抗药性 1主要内容:害虫抗药性概念、害虫抗药性的形成与机理、害虫抗药性的遗传及抗药性治理。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昆虫抗药性、交互抗性、多抗性、耐药性、负交互抗性等基本概念,重点是害虫抗性形成的理论、影响因子及昆虫抗药性在生理生化方面的机理,以及害虫抗性治理的措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害虫抗药性的基本概念、害虫抗性形成的生理生化机理及影响因子,并能根据农业生产状况制定有效的抗性治理措施。 一、害虫抗药性概况 (一)几个基本概念 1昆虫抗药性: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 在理解抗药性定义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抗药性是针对昆虫群体而言,并不是指某一个体; (2)抗药性是相对于正常敏感种群而言,通常通过比较同种昆虫的不同种群在相同发育阶段、相同生理状态和相同环境条件下对药剂耐受力与正常敏感种群的差异来确定。 (3)抗药性有地区性,即抗性的形成与该地区的用药历史、药剂的选择压力等有关;(4)抗药性是由基因控制的,是可遗传的,杀虫剂起了选择压力的作用。 2耐药性: 1)自然抗性:有些昆虫对某些药剂有一种天然的抗药性,即敏感度低,它是可以遗传的,这是由于生物的不同,或同是一个种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生理状态,或具有特殊的行为而对药剂产生了不同的耐力,这称为自然抗性。例如用DDT防治蚜虫效果很差,而用来防治蚊蝇则效果很好。 2)健壮抗性:由于害虫的营养条件好,环境条件适宜,昆虫的生命活动、生理代谢增强,对药剂的耐受力增强,产生的抗药性称为健壮抗性,它是不稳定的,不能遗传的。3交互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相同抗性机理或相似作用机理或类似化学结构,对于选择药剂以外的其他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药剂或一类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4负交互抗性:指昆虫的一个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反而对另一种未用过的药剂变得更为敏感的现象。 5多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存在多种不同的抗性基因或等位基因,能对几种或几类药剂都产生抗性。 (二)害虫抗药性发展概况 1908年Melander首次发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梨圆蚧对石硫合剂产生抗性,

农业害虫

农业害虫: 1.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包括蚜总科(又称蚜虫总科,学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员。目前已经发现的蚜虫总共有10个科约4400种,其中多数属于蚜科。蚜虫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蚜虫的大小不一,身长从一到十毫米不等。蚜虫的天敌有瓢虫、食蚜蝇、寄生蜂、食蚜瘿蚊(aphid midge larvae)、蟹蛛、草蛉以及昆虫病原真菌(entomopathogenic fungi,含绿僵菌)。蚜虫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十分广泛,但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另外,物种的多样性在热带比在温带要低得多。蚜虫可以进行远程迁移,主要是通过随风飘荡的形式来进行扩散;例如,莴苣蚜虫被认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从新西兰传播到塔斯马尼亚。而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帮助蚜虫的迁移,例如对附着蚜虫的植物进行运输的过程。 2.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俗称“蚂蚱”,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善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3.蓟马:是一种靠植物汁液维生的昆虫,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昆虫纲缨翅目。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则呈棕色或黑色。进食时会造成叶子与花朵的损伤。

蓟马成虫体长约1毫米,金黄色,卵长0.2毫米,长椭圆形,淡黄色。肉眼可见叶背面成虫、若虫。成虫多在叶脉间吸取汁液,因其较小不易看到,生产中常被忽视 4.介壳虫scale insect(昆虫纲,同翅目,盾蚧科) 同翅目(Homoptera)介壳虫总科昆虫的统称。雌虫无翅,足和独角均退化;雄虫有一对柔翅,足和触角发达,刺吸式口器。体外被有蜡质介壳。卵通常埋在蜡丝块中、雌体下或雌虫分泌的介壳下。每一种的宿主植物有一定的范围。侵袭植物的根、树皮、叶、枝或果实。主要害虫有梨圆蚧(San Jose scale)、蛎盾蚧(oystershell scale)、皮屑长蚧、桔紫蛎蚧和红圆蚧。洋红虫、紫胶蚧和地珠有经济价值。介壳虫[1]是柑桔、柚子上的一类重要害虫,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绵蚧等。介壳虫为害叶片、枝条和果实。介壳虫往往是雄性有翅,能飞,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且易诱发煤烟病。 5.叶蝉为一类害禾谷类、蔬菜、果树和林木等的昆虫。同翅目,叶蝉科。体长3-15毫米。单眼2个,少数种类无单眼。后足胫节有棱脊,棱脊上有3-4列刺状毛。后足胫节刺毛列是叶蝉科的最显著的识别特征。本科叶蝉成虫图片

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

南京市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 (修订稿)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防范和应对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全面提高我市应对重大农业生物灾害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有害生物灾害损失,保障我市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结合南京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农药管理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江苏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江苏省植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 (三)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分级负责、科学应对的原则,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重大农业生物灾情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做好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与处置工作。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范围内重大农业生物灾害防控和应

急处置。 (五)概念解释 农业有害生物:是指列入全国农业植物检疫对象、江苏省农业补充植物检疫对象名录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本地区发生的对粮油作物和蔬菜等经济作物具有重大成灾威胁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 重大农业生物灾害事件:是指由农业有害生物引发,可能对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等造成重大影响,危及地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安全的灾害性事件。 二、指挥系统 (一)市指挥部组成 市政府成立市农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总指挥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农委主任担任,成员单位由市农委、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物价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民政局、市气象局、金陵海关、上海铁路局南京办事处等相关部门组成。市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和发生农业有害生物灾害时的指挥平台,市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农委。 (二)市指挥部职责

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

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 正定县植保站李智慧张丽敏 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的定义 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指导下,综合利用农业措施、生态调控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适当应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投入,降低农药对人类、环境和产品的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的一项综合性防治技术。 一、农业有害生物的影响 1.农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影响农产品产量:棉铃虫、盲蝽蟓、二点委夜蛾、蚜虫、叶螨、菜青虫、甜菜夜蛾、田间杂草、各种病害等都可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2.农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影响农产品质量:农业有害生物本身也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构成威胁,如小麦赤霉病,误食带有病原菌的分泌物的麦粒会引起人畜中毒甚至死亡,因此粮食部门明文规定,小麦赤霉病带病病粒超过3%时拒绝收购。除小麦赤霉病外,我省已有发生分布的农业有害生物中,能引起人畜中毒的有害生物种类还有小麦腥黑穗病、甘薯黑斑病、毒麦(杂草的一种)、豚草等。 3.农业有害生物的化学防治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安全: 众所周知,农药是防治农业有害生物的重要生产资料,是生产中的投入品之一,同时又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残留污染为内吸性强、分解缓慢的剧毒杀虫剂,这些农药主要残留于农产品内、土壤中,形成对农产品和农田的污染。随着不同国家

对农药残留限制门坎的提高,直接影响我国的农产品出口。

二、推广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的意义 1.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目前防治农业有害生物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从60-70年代的六六六、氯丹等高残留农药的大量使用,到80-90年代甲胺磷、1605、久效磷、磷铵等高毒农药的泛滥,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特别是蔬菜、水果等中毒现象经常出现。 2.农业生产过程安全的需要:为了防治害虫,农民大量喷施高毒剧毒的农药,不仅污染了农产品,同时也是自身受到毒害。如:棉花良种场在种植呋喃丹包衣种子时防护不到位,造成十几人中毒住院;棉花棉铃虫危害严重,许多棉农在用药过程中中毒;长期使用农药的作业造成慢性农药中毒,引起多种癌症等等。 3. 环境保护的需要:农药残留污染污染土壤、地下水、空气,造成环境恶化,进而影响人们生活。 农药的残留污染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杀虫、杀螨剂较之其他农药毒性高,为主要残留污染源。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城乡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正定县农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及农药使用现状 1. 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种类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蔬菜种植面积和种类的增加,有害生物的种类还将继续增加。危害程度也将加重。新的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出现,如:节节麦、雀麦、烟粉虱、麦根蝽象、黄化曲叶病毒病等。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随着水稻生产的发展,施肥量的增加,产量的上升,水稻病虫害也日趋严重,对水稻生产造成很大威胁。目前我区水稻主要病虫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防治上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单纯的化学防治有三大弊病:一是破坏生态平衡,诱导害虫抗药性的增强,使水稻病虫害越来越严重。二是污染粮食、土壤、水源等,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三是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一、防治措施 依靠农业防治措施,创造一个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蔓延的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配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将各种病虫害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 (一)农业防治 1、推广抗病品种 稻瘟病的防治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 2、秋耕泡田 秋耕要达到耕深20om左右,耕匀、耕细,不重耕、不漏耕,把越冬的二化螟和纹枯病菌核深埋地下。春季泡田时保持地面有水层15天以上,水平地后田间保持5一10cm水层10天左右,让风把漂浮在水面上的纹枯病菌核吹到地边、地角,人工捞出堆积路边晒干烧掉,可以消灭越冬二化螟和纹枯病的90%以上。3、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使水稻生产健壮,增强抗病虫能力。 4、合理稀植与科学灌水 水稻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与田间空气湿度密切相关。据调查,田间相对空气湿度在90%左右时,有利于稻瘟病、纹枯病菌核的萌发,菌丝的生长,饱子的散发和再侵染。也有利于稻飞虱卵的孵化,以及卷叶螟、稻苞虫幼虫的成活和生长。田间相对空气湿度在80%左右时,则对上述病虫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如果田间相对空气湿度90%左右时,稻飞虱卵的孵化率为8。%一83%。相对空气湿度80%时,卵孵化率只有5%一10%。合理稀植和干湿灌水能降低田间空气湿度。合理稀植指大穗型品种公顷穗数345一375万,中穗型375一405万,小穗型405一435万,最多不超过450万穗。当公顷茎孽数达要求穗数的80%时开始烤田,使成穗率提高到80%左右,减轻了无效分孽和小穗对田间通风透光的影

农业害虫抗药性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9):Guang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0-06-12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项目(200803023-4)作者简介:刘晓漫(1985-),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药毒理与抗药性。*为通信作者,E -mail :xianzhh@gxu.edu.cn 。 随着有机合成农药的发展,化学农药在农业害虫防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化学农药普遍、大量使用,导致害虫抗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据文献报道,产生抗药性的害虫种类1960年为137种,1980年为432种,1989年为600种,抗药性害虫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1]。有研究认为,抗药性是昆虫自身的一种遗传性状,其抗性基因本身就存在于昆虫体内,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2]。实际上,人类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害虫抗药性的发展速度和严重程度。要了解害虫抗药性水平须首先建立一套准确而易于操作的抗药性监测与检测方法,才能正确了解害虫抗药性发生程度和进一步研究其抗性机制。通过害虫抗性监测,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害虫抗性水平及其分布,明确重点保护的药剂类别及品种,对整个治理 方案的治理效果进行评估,为抗性治理方案的修订提供依据[3]。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进步和完善,并应用到昆虫抗药性的分子机理研究中,促进了农业害虫抗药性监测方法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1农业害虫抗药性监测应用现状 1939年,第1种杀虫剂DDT 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1946年首次发现昆虫对DDT 的抗药性。70 年来,随着杀虫剂种类的增加和广泛使用,具有抗药性的昆虫种类不断增加,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阻止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减少农药使用量、延长新农药的使用寿命,加强害虫抗药性监测迫在眉睫。目前国内已有多家科研单位对飞虱、螟虫、甜菜夜蛾、蚜虫、棉铃虫、小菜蛾、马尾松 农业害虫抗药性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刘晓漫,方 勇,贤振华* (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 摘要:农业害虫的抗药性是害虫防治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对害虫抗药性产生、发展过程进行监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文章阐述了农业害虫抗药性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这些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指出害虫抗药性监测方法的选择是害虫抗性监测的重点。提出建立生物测定结果与分子生物检测结果之间的数学模型的方法,使群体监测与个体监测相统一,据此制定最切合实际的害虫防治方案。 关键词:农业害虫;抗药性;监测技术;检测方法中图分类号: S4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161(2010)09-0931-05 Research advances in monitoring techniques of agricultural pests resistance LIU Xiao-man ,FANG Yong ,XIAN Zhen-hua * (Agricultural College,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5,China) Abstract: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sect pests have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in agriculture.One of the keys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 is to monit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ests and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pest resis -tance to develop the resistant varieties for sustaining agriculture production.This article reviewes the status of resistance monitoring techniques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resistance detection methods.A method has been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explore a simple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d monitoring pest resistance.This method is a combination of monitoring the individual and populations together,through establish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using bioassay results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assay results. Key words:agricultural pest;resistance;monitoring technique;detection method 931-935931··

最新整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docx

最新整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一、概述 近年来,由于受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抛秧和旱育秧等新型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优质但抗病虫性差的品种大量种植,以及气候变暖等有利于病虫发生因素的影响,水稻病虫发生面积大、为害重,偏重年份发生频率高,单是稻纵卷叶螟年发生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35~50左右,虽经大力防治仍造成较 大的粮食损失,对粮食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同时,由于在水稻螟虫等病虫害防治中,过度依靠化学防治和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稻田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田间天敌种群数量减少,自然控害能力弱,且致使病虫害对部分药剂产生严重抗药性,还造成稻米农药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影响广大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我县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发生和为害特点,在全县开展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工作,通过示范,带动全县综合防治技术的普及应用,有效地遏制水稻病虫害对粮食生产的为害,确保粮食增产丰收。同时,通过推广应用综防先进适用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选用对口、安全的农药制剂,保障农产品优质安全高效。为组织好综合防治示范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任务 下半年全县实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面积3万亩,辐射面积15万亩。~每年全县实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面积10万亩,辐射面积60万亩;示范区内病虫为害总损

失率控制在5以下,螟害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通过推广应用综防适用先进技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增加田间天敌种群数量,稻谷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为我县建立一批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创建无公害稻米品牌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开展综防示范,使农民更快地掌握植保适用新技术。(各乡镇任务见附表)。 三、工作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县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局刘次邻局长任组长,庞惠广副局长和县测报站何元密站长任副组长,成员:杨廷策、李益超、韦德明、张逸宁、朱韵辉、钟祖梅、李祥生。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何元密兼任。示范区的日常工作由杨廷策和李益超负责。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并报县农业局备案。 2、抓好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综防工作展开。乡镇农技部门在抓好病虫害田间调查和防治指导的同时,都要建立综防示范片,确定专人负责,真正落实好此项工作。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应用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水平。各乡镇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举办有关选用良种、肥水管理、病虫害发生规律、农药安全使用、综合防治技术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让农民掌握和丰富科技知识。 4、印发技术资料,将综合防治技术资料编印分发到各农户,且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在示范区内,做到每户一份“明白纸”。同时,通过电视预报、大字报、墙报等形式将综合防治技术告知农民。

害虫抗药性产生因

害虫抗药性产生因

————————————————————————————————作者:————————————————————————————————日期:

植物保护通论期中作业 姓名:王欢 学号:201101130062 专业:11 设农 教师:袁盛勇 时段:周一、6 7节

害虫抗药性产生的原因概述 摘要无论是常规农药,还是新研制的各种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性,如盲目提高药液浓度、增加用药次数等,致使农药药效大大降低,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本文分析抗药性产生的原因以及简要的防御方法。 关键词害虫、抗药性、农作物、使用农药 前言科学研究表明,目前至少有600多种昆虫产生了抗药性,一方面,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我们不合理的使用农药等理化因子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结合了棉铃虫、菜青虫、玉米螟等多种典型的植物虫害的特点、原因、防治方法等论证观点,对植物虫害的抗药性进行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的总结。指出了植物虫害抗药性产生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在阐明观点时进行事例分析,是在把握大方向的基础上,对害虫抗药性产生原因的基本概述,并根据植物虫害的特点和抗药性产生的内在原因和外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主要预防和治理办法,适用于绝大多数植物。但我们还需认识到,植物虫害是一个不可完全避免的问题,害虫对农作物的取食,与生态平衡等因素也存在关系,我们无法彻底的消除害虫的坑药性,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的科学方法,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1.自身防御能力 1.1表皮阻隔作用的增强 杀虫剂要进入害虫体内产生毒杀作用,首先要通过的第一道防线就是昆虫的表皮阻隔层。但对抗性害虫则不同,杀虫剂的穿透表皮进入体内的穿透速率往往明显下降。如某抗性家蝇种群对马拉硫磷的抗性为18倍,其表皮穿透速率较对马拉硫磷敏感的同种品系下降了75%多。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药剂对抗性害虫表皮穿透能力下降,是由于多次施用药剂后 (即存在选择压),表皮通道结构在药剂诱导下产生诱变以及表皮中沉积了更多的蛋白质、脂肪和骨化物质 (几丁质) 所致。 需要指出的是,表皮穿透速率的下降一般很少单独在害虫抗性水平的提高中起作用,它往往都同时伴随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即代谢能力) 的增强。如一种对二嗪农有抗性的家蝇SKA品系,由于穿透速率下降,加上微弱的谷胱甘肽转移酶的解毒作用,抗性就增加了5~10倍。原因是表皮穿透性下降后,进入虫体内的药量极微,而这微量的药剂又被解毒物质 (酶) 降解了,没有对靶标部位起毒害作用。从外部看,就表现为害虫的抗药性。 1.2增加代谢能力 害虫的多数抗性机制都与机体代谢解毒能力的增强有关。而代谢解毒又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正常情况下,昆虫体内的某些解毒酶都保持着一定的量,以分解代谢外来的不利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生存的物质。在抗性昆虫中,这些有关的解毒酶的含量大都大幅度提高,酶的结构也发生一定变化,使酶自身的结构活性大大增强。

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从生理性抗性和环境因子两方面简要介绍了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概述害虫抗药性特点,并根据当前使用害虫防治剂的防治手段、用药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害虫抗药性的预防措施,以期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帮助,从而使工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害虫抗药性原因防治措施 自从1908年首次发现美国的梨圆蚁对石硫合剂产生抗药性以来(Melander ,1914),害虫抗药性已有百年的历史。到1948年产生抗药性的害虫种类达14 种,到1964年增至224种,1976年增至364 种,1984年增至447种。至今至少有600多种昆虫及螨类已产生了抗药性, 这些害虫中以双翅目与鳞翅目昆虫产生抗药性虫种数量最多(张友军等,1998 )。我国有45种昆虫产生了抗药性, 其中农业害虫36种, 卫生害虫9种(唐振华, 2000)。抗性突出的害虫有棉蚜、棉铃虫、二化螟、小菜蛾、家蝇、淡色库蚊、德国小镰等, 它们对多种药剂均产生了抗药性, 并抗性水平较高。抗性最为严重的是北方棉区的棉蚜和南方蔬菜地的小菜蛾, 它们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达到万倍以上(姚洪渭等,2002 )。害虫抗药性的危害多种多样, 如导致农药防效降低,造成作物减产; 增加用药量, 加大成本; 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 对鱼虾以及蜜蜂等有益生物的为害, 打破自然界生态平衡; 人畜中毒; 减少某类农药市场的寿命等, 这成为当前植保中一个重要问题。 1.害虫抗药性 世界卫生组织(WHO)1957年对昆虫抗药性作了如下定义: 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并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农化新世纪,2005) 。也指害虫对某一种化学农药或某一些化合物的耐受量增加,抵抗力增强的现象(胡淑霞,2002)。而且这种由于使用了杀虫剂所产生的抗药能力是可以遗传下去的.害虫抗药性主要表现,就是用某种农药防治某种害虫时所需要药剂的浓度和剂量,大大超过原来所需要的浓度和刹量,而要成几倍、几十倍,甚至百倍、千倍的增加,才能达到原来的防治效果,那么这种害虫对这种药剂已经产生抵抗能力了,也就是产生了抗药性。这是昆虫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求得生存的一种进化现象。

全国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全国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2006年3月2日,国家农业部发布第1216号公告公布了43种农 日生效,原农业部发布的农业植业植物检疫对象,自2006年3月2 物检疫对象名单同时废止。 2010年5月5日,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发布2010年第1380号公告,将扶桑绵粉蚧增列为全国农业、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昆虫: 1 菜豆象 acanthoscelides obtectus (say) 2 柑桔小实蝇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 3 柑桔大实蝇 bactrocera minax (enderlein) 4 蜜柑大实蝇 bactrocera tsuneonis (miyake) 5 三叶斑潜蝇 liriomyza trifolii (burgess) 6 椰心叶甲 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 7 四纹豆象 callosobruchus maculates ( fabricius) 8 苹果蠹蛾 cydia pomonella (linnaeus) 9 葡萄根瘤蚜 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 fitch 10 苹果绵蚜 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 11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 12 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drury) 13 马铃薯甲虫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 14 稻水象甲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 15 蔗扁蛾 opogona sacchari bojer 16 红火蚁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我国农业害虫抗药性的现状和治理对策

我国农业害虫抗药性的现状和治理对策 摘要:农业害虫抗药性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作物化学保护工作中面临的一大难题,随着杀虫剂使用历史的不断延长,用药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高效选择性杀虫剂的出现,害虫抗药性问题日趋严重。在实施害虫治理活动中,必须将抗药性的治理纳入其中,通过应用非化学防治措施、合理使用农药等措施有效地减缓害虫抗药性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害虫抗药性治理 农民在打药时常对这样的问题疑惑不解:原来效果很好的杀虫剂即使浓度提高了几倍仍无济于事,其实抗药性问题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对昆虫抗药性下的定义是:“昆虫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群体中发展起来的现象。”随着杀虫剂使用的迅速增加,害虫抗药性的发展趋势显著加剧。尽管杀虫剂的药效愈来愈高,但抗性产生的速度也愈来愈快,已导致了像棉铃虫害特大发生这样惨痛的事例。害虫抗性成为全球性的植保大课题,引起了植保学界的高度重视 [1]。 1.害虫抗药性的现状 自1908年美国发现梨圆蚧对石硫合剂产生抗性之后,在20世纪50年代初还不到10种,而到90年代末已猛增到520种,产生抗性所需时间越来越短,在60年代前,一个农药品种使用10来年,害虫才产生抗药性,70年代缩短到6至7年,80年代4至5年,而90年代缩短到只要2至3年了。据报道,山东蚜虫对乐果的抗药性已增加了1600倍,即乐果制剂在不稀释的情况下,对蚜虫已失去防效。浙江省慈溪市植保植检站对巷南等13个点二化螟种群抗药性测定结果:水稻二化螟对杀虫剂抗药性倍数为22—257倍,属高抗或极高抗,与田间防治效果下降一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保苗效果为50—70%,杀虫效果为50%,局部地区仅20%,造成防效低抗性高的根本原因乃为大剂量、长期、单一采用杀虫双治螟所致。同时在南方种植柑橘的地方,农民使用牵牛星(20%哒螨灵)防治柑桔红蜘蛛,起初用3000倍喷雾防治效果十分理想,由于连年且一年多次使用该药,很快就产生抗药性,1996年需用1500倍液才有效果,近年农民将浓度提高到1000倍仍收不到满意的防效。 虫害有了抗药性,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农民往往不断加大药液浓度,增加用药次数,其结果药打得越多,不但农本加大,而且害虫抗药性产生越来越快,导致害虫

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45 英文名称:Agricutural Pest Resistance on Pesticides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制药工程专业选修 3. 课程目的 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农业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及抗性机制,掌握抗性治理措施,从而可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农药,指导有害生物治理。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学时为16 5. 建议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农药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杂草学等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目前该课程还缺乏一本比较系统、完整的教材,教研组正在组织人员编写。 参考书目: (1)杀虫药剂的分子毒理学.张宗炳主编.农业出版社.1987年 (2)中国农业出版社.赵善欢主编.昆虫毒理学.1993年 (3)昆虫抗药性及其治理.唐振华主编.农业出版社.1993年 (4)棉铃虫抗药性及其治理.晋良,吴益东著.农业出版社,1995年 (5)昆虫抗药性的遗传与进化.唐振华,吴士雄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 (6)杀菌剂毒理学.林孔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年 (7)农业病虫抗药性问答.李显春,王荫长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 (8)农田杂草抗药性.黄建中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 (9)农药学.吴文君、罗万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 (10)杀虫剂作用的分子行为.唐振华,毕强主编.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 (11)Biochemical sites of insecticide action and resistance.Isaac Ishaaya (Ed.)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2001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查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40%,形式有:平时作业30%;出勤情况10% (2)课程作业占60%,形式有:课程作业 9. 课外自学要求 各阅读3篇有关农业害虫、植物病原菌、农田杂草抗药性研究的最新文献,写出读书笔记。

第五篇其他农业有害生物

第五篇其他农业有害生物 一、填空题 1、甲螨主要()性螨类。 答案:食菌或腐食 2、革螨亚目螨类的肛门被()包围。 答案:腹肛板 3、下列属于粉螨亚目的是()。 答案:果螨科 4、叶螨科的许多种类雄螨体呈()。 答案:菱形 5、()被认为是寄螨目中最原始的螨类。 答案:节腹螨亚目 6、寄螨目生殖孔位于()。 答案:足Ⅳ基节之间或足Ⅳ基节之前 7、大部分种类的幼螨有克氏器,但到若螨和成螨时消失,代之以()。 答案:生殖盘 8、节腹螨亚目的单眼长在()。 答案:前足体上 9、植绥螨科躯体背面为完整的()所覆盖。 答案:大型盾板 10、利用益螨防治害螨的研究获得成功,各国利用()防治叶螨,被认为可与1888年美国输入澳洲瓢虫防治柑桔吹绵蚧的成功事例相比。 答案:智利小植绥螨 11、()是重要的仓储害螨。 答案:腐食酪螨 12、螨类克氏器又称尾气门,位于幼螨躯体的腹面,足Ⅰ和足Ⅱ基节之间,是()感受器。答案:温度. 13、螨类的眼是单眼,没有复眼。大多数螨类有单眼()对,位于前足体的前侧。 答案:1或2 14、西方盲走螨隶属()。 答案:植绥螨科 15、真螨目中辐螨亚目螨类,气门位于()。 答案:螯肢基部或前足体的肩角上 16、螨类没有触角,()常起着与触角相似的作用,是螨类重要的感觉器官。

答案:须肢或第1对足 17、粉螨科雄螨常有1对肛门吸盘和()对跗节吸盘。 答案:2 18、除()外,各亚目都有寄生在动物上的螨类。 答案:甲螨亚目 19、主要害螨种类包括(跗线螨科),(),(),截形叶螨,二斑叶螨,又称棉叶螨,土耳其斯坦叶螨,神泽氏叶螨(叶螨科),卵形短须螨(细须螨科),番茄刺皮瘿螨,()。答案:茶黄螨朱砂叶螨茶黄螨和朱砂叶螨 20、按照化学除草的需要分类,藜属于()。 答案:阔叶杂草 21、按照化学除草的需要分类,稗草属于()。 答案:禾本科杂草 2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东北农区利用盾负虫单一性取食()取得成功经验。 答案:鸭跖草 23、马唐是()中的主要杂草。 答案:大豆田 24、棉花田杂草通常有三个发生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在()。 答案:5月中旬 25、按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分类,狗尾草属于()。 答案:一年生杂草 26、敌敌畏毒砂是防治()行之有效、省工、低成本的方法。 答案:毒蛾 27、粉虱类虫态变化属()类型。 答案:过渐变态 28、茶根癌病病属于()病害。 答案:细菌性 29、毒蛾类幼虫有()性。 答案:群集 30、粉虱类若虫()龄。 答案:3 31、茶藻斑病以()病叶上越冬。 答案:营养体 32、茶白星病属于()型病害。 答案:低温高湿

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

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 近日,河北省南和县郝桥镇后西村农民操作农业机械在麦田喷洒农药。资料图 抗药性监测对农药减量增效及农业生产安全意义重大,同时也为科学用药提供重要决策参考。据了解,2019年全国农技中心联合科研、教学系统有关专家,继续组织北京、河北、山西等23个省(区、市)的100个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稻飞虱、水稻二化螟、小麦赤霉病、棉蚜、烟粉虱、稻(麦)田杂草等17种重大病虫草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涉及田间常用的36个农药品种。根据抗药性监测结果,专家也给出了用药方案调整的具体建议。 褐飞虱 目前监测地区褐飞虱所有种群对第一代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000倍),对烯啶虫胺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5.8-29倍),对第二代新烟碱类药剂噻虫嗪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300倍),对第三代新烟碱类药剂呋虫胺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2-196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褐飞虱对新烟碱类药剂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噻嗪酮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500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褐飞虱对噻嗪酮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对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2-33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褐飞虱对毒死蜱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对吡啶甲亚胺类药剂吡蚜酮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85-252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褐飞虱对吡蚜酮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对策建议:根据目前监测结果,褐飞虱种群除对烯啶虫胺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外,已对其他田间常用药剂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因此在褐飞虱防治过程中,迁出区和迁入区之间,同一地区的上下代之间,应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避免连续、单一用药。鉴于目前褐飞虱对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均已产生高水平抗性,建议各稻区停止使用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防治褐飞虱;严格限制吡蚜酮、呋虫胺防治褐飞虱的使用次数,每季水稻最好使用1次;交替轮换使用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等药剂,延缓其抗性继续发展。 白背飞虱 目前监测地区白背飞虱所有种群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噻嗪酮、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对噻嗪酮抗性倍数42-160倍、对毒死蜱抗性倍数15-240倍);对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噻虫嗪、呋虫胺处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对吡虫啉抗性倍数 2.1-18倍、对噻虫嗪抗性倍数2.0-10.1倍、对呋虫胺抗性倍数1.3-12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白背飞虱对以上药剂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对策建议:鉴于白背飞虱和褐飞虱通常混合发生,且目前褐飞虱已对噻嗪酮产生高水平抗性,建议各稻区暂停使用噻嗪酮防治白背飞虱,延缓抗药性继续发展。考虑到新烟碱类药剂对白背飞虱的毒力依然很高,当田间稻飞虱种群以白背飞虱为主时,可使用噻虫嗪、呋虫胺、烯啶虫胺、三氟苯嘧啶等药剂防治白背飞虱。 灰飞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