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膑兵法+解析

孙膑兵法+解析

孙膑兵法+解析
孙膑兵法+解析

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是和孙子兵法齐鸣的一步古典军事文献,其中蕴含许多政治、军事原理,在我国军事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公元前354年,魏国以庞涓为将率军伐赵,兵围邯郸。次年,邯郸在久因之下已岌岌可危,而魏军也因久攻不下,损失很大。齐国应赵国之请,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击魏救赵。孙膑令一部轻兵乘虚直趋魏都大梁,而以主力埋伏于庞涓大军归途必经的桂陵之地。魏国因主力远征,都城十分空虚。魏惠王见齐军逼进,急令庞涓回师自救。刚刚攻下邯郸的庞涓闻大梁告急,急率疲惫之师回救。至桂陵时,遭到齐军迎头痛击,几乎全军覆灭庞涓仅以身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

12年后,魏国在国力恢复之后,再次发动战争,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的另一邻国——韩国。韩国难以抵挡强大的魏军,遂派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建议,在魏韩两国几经激战、韩危魏疲之际,再次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孙膑依然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兵长驱魏境,兵锋直逼大梁。魏国鉴于桂陵之战的教训,遂撤韩国之围,调10万大军,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副,准备与齐军进行一场战略性决战。孙膑为调动敌人,创造战机,果断引兵东撤。一路上,他用减灶计造成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以诱敌深入。庞涓果然上当,便丢下步兵,率轻骑精锐,兼程穷追。至马陵时,遭到齐军主力伏击,庞涓智穷力竭,愤愧自杀。齐军遂全歼魏军,

俘太子申,取得了马陵之战的重大胜利。

孙膑像马陵之战后,田忌遭宰相邹忌的陷害,被迫流亡楚国。孙膑辞官归隐,潜心军事理论研究,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军事名著——《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汉书〃艺文志》称“《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隋书〃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概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兵法始重见天日。但由于年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损坏严重。经竹简整理小组整理考证,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简本《孙膑兵法》,共收竹简364枚,分上、下编,各十五篇。对于这批简文,学术界一般认为,上篇当属原著无疑,系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经弟子辑录、整理而成;下篇内容虽与上篇内容相类,但也存在着编撰体例上的不同,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充分的证据。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中,收入《孙膑兵法》凡16篇,系原上编诸篇加上下篇中的《五教法》而成,其篇目依次为: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五教法、强兵。

擒庞涓

昔者,梁君将攻邯郸,使将军庞涓、带甲八万至于茬丘。齐君闻之,使

将军忌子、带甲八万至……竞。庞子攻卫□□□,将军忌[子]……卫□□,

救与……曰:“若不救卫,将何为?”孙子曰:“请南攻平陵。平陵,其城

小而县大,人众甲兵盛,东阳战邑,难攻也。吾将示之疑。吾攻平陵,南有

宋,北有卫,当途有市丘,是吾粮途绝也。吾将示之不知事。”于是徙舍而

走平陵。……陵,忌子召孙子而问曰:“事将何为?”孙子曰:“都大夫孰

为不识事?”曰:“齐城、高唐。”孙子曰:“请取所……二大夫□以□□

□臧□□都横卷四达环涂□横卷所□阵也。环涂甲之所处也。吾末甲劲,

本甲不断。环涂击柀其后,二大夫可杀也。”于是段齐城、高唐为两,直将

蚁附平陵。挟柀环涂夹击其后,齐城、高唐当术而大败。将军忌子召孙子问

曰:“吾攻平陵不得而亡齐城、高唐,当术而厥。事将何为?”

孙子曰:“请

遣轻车西驰梁郊,以怒其气。分卒而从之,示之寡。”于是为之。庞子果弃

其辎重,兼趣舍而至。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故曰,孙子之所以

为者尽矣。四百六

***

……子曰:“吾……

……孙子曰:“毋待三日……

【大意】

本篇以故事体裁叙述齐魏桂陵之战,通过叙述战役经过概括了孙膑的军

事思想。虽有脱简,但基本完整可读。从行文语气看,系由孙膑弟子辑录,

而非孙膑自著。本篇史料价值很高,对桂陵之战过程的记述很多地方为《史

记》所无。

[见威王]

孙子见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势也。此先王之傅道也。战胜,则

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

察。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事备而后动。

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夫守而无委,战而无义,

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尧有天下之时,黜王命而弗行者七,夷有二,中国

四,……素佚而致利也。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昔者,神戎战斧遂;黄

帝战蜀禄;尧伐共工;舜伐□□而并三苗,……管;汤放桀;武王伐纣;帝

奄反,故周公浅之。故曰,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智不若周公,曰我

将欲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举

兵绳之。”

【大意】

本篇记述孙膑初见齐威王时所陈述的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它集中反映了

孙膑的战争观,核心思想是“战胜而强立”,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制止战

争,批判了儒家以“仁义”应战的思想。标题为竹简整理者所加。

威王问

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

为之奈何?”孙子答曰:“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于北,毋期于得。

为之微阵以触其侧。是谓大得。”威王曰:“用众用寡有道乎?”孙子曰:

“有”。威王曰:“我强敌弱,我众敌寡,用之奈何?”孙子再拜曰:“明

王之问。夫众且强,犹问用之,则安国之道也。命之曰赞师。毁卒乱行,以

顺其志,则必战矣。”威王曰:“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用之奈何?”孙子

曰:“命曰让威。必臧其尾,令之能归。长兵在前,短兵在□,为之流弩,

以助其急者。□□毋动,以待敌能。”威王曰:“我出敌出,未知众少,用

之奈何?”孙子[曰]:“命曰……威王曰:“击穷寇奈何?”孙子[曰]……

可以待生计矣。”威王曰:“击均奈何?”孙子曰:“营而离之,我并卒而

击之,毋令敌知之。然而不离,按而止。毋击疑。”威王曰:“以一击十,

有道乎?”孙子曰:“有。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威王曰:“地平卒齐,

合而北者,何也?”孙子曰:“其阵无锋也。”威王曰:“令民素听,奈何?”

孙子曰:“素信。”威王曰:“善哉!言兵势不穷。”

田忌问孙子曰:“患兵者何也?困敌者何也?壁延不得者何也?失天者

何也?失地者何也?失人者何也?请问此六者有道乎?”孙子曰:“有。患

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故曰,三里洳将患军……涉将留大甲。故曰,患兵

者地也,困敌者险也,壁延不得者寒也,……奈何?”孙子曰:“鼓而坐之,

十而揄之。”田忌曰:“行阵已定,动而令士必听,奈何?”孙子曰:“严

而示之利。”田忌曰:“赏罚者,兵之急者耶?”孙子曰:“非。夫赏者,

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也。可以益

胜,非其急

者也。”田忌曰:“权、势、谋、诈,兵之急者耶?”孙子曰:“非也。夫

权者,所以聚众也。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诈者,

所以困敌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

所用,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孙子曰:“料敌计险,

必察远近,……将之道也。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骨也。”田忌问孙

子曰:“张军毋战有道?”孙子曰:“有。险增垒,诤戒毋动,毋可□□毋

可怒。”田忌曰:“敌众且武,必战有道乎?”孙子曰:“有。埤垒广志,

严正辑众,避而骄之,引而劳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必以为久。”田忌

问孙子曰:“锥行者何也?雁行者何也?篡卒力士者何也?劲弩趋发者何也?

飘风之阵者何也?众卒者何也?”孙子曰:“锥行者,所以冲坚毁锐也。雁

行者,所以触侧应□[也]。篡卒力士者,所以绝阵取将也。劲

弩趋发者,

所以甘战持久也。飘风之阵者,所以回□□□[也]。众卒者,所以分功有

胜也。”孙子曰:“明主、知道之将,不以众卒几功。”孙子出而弟子问曰:

“威王、田忌臣主之问何如?”孙子曰:“威王问九,田忌问七,几知兵矣,

而未达于道也。吾闻素信者昌,立义……用兵无备者伤,穷兵者亡。齐三世

其忧矣。”

***

……善则敌为之备矣。”孙子曰……

……孙子曰:“八阵已陈……

……孙子……

险成,险成敌将为正,出为三阵,……

……倍人也,按而止之,盈而待之,然而不□……

……无备者困于地,不□者……

……士死□而傅……

【大意】

本篇记述孙膑与齐威王、田忌关于用兵的问答。前一部分讨论战术指挥

问题,就敌我兵力对比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作战方法。后一部分集中论

述“必攻不守”的战略思想,以及治军、地形、阵法的一些问题。

陈忌问垒

田忌问孙子曰:“吾卒……不禁,为之奈何?”孙子曰:“明将之问也。

此者人之所过而不急也。此□之所以疾……志也”田忌曰:“可得闻乎?”

曰:“可。用此者,所以应猝窘处隘塞死地之中也。是吾所以取庞□而擒太

子申也。”田忌曰:“善。事已往而形不见。”孙子曰:“蒺藜者,所以当

沟池也。车者,所以当垒[也]。□□[者],所以当堞也。发者,所以当

埤也。长兵次之,所以救其隋也。次之者,所以为长兵□也。短兵次之者,

所以难其归而徼其衰也。弩次之者,所以当投机也。中央无人,故盈之以……

卒已定,乃具其法。制曰:以弩次蒺藜,然后以其法射之。垒上弩戟分。法

曰:见使来言而动……去守五里臵候,令相见也。高则方之,下则圆之。夜

则举鼓,昼则举旗。”

***

……田忌问孙子曰:“子言晋邦之将荀息、孙轸之于兵也,未……

……无以军恐不守。”忌子曰:“善。”田忌问孙子曰:“子言晋邦之

将荀息、孙[轸]……

……也,劲将之阵也。”孙子曰:“士卒……

……田忌曰:“善。独行之将也。……

……言而后中。”田忌请问……

……人。”田忌请问兵情奈何?……

……见弗取。”田忌服问孙……

……橐□□□焉。”孙子曰:“兵之……

……应之。”孙子曰:“伍……

……孙子曰:……

……见之。”孙子……

……以也。”孙……

……将战书,所以哀正也。诛□规旗,所以严后也。善为阵者,必□□

贤……

……明之吴越,言之于齐。曰知孙氏之道者,必合于天地。孙氏者……

……求其道,国故长久。”孙子……

……问知道奈何。”孙子……

……而先知胜不胜之谓知道。□战而知其所……

……所以知敌,所以曰智,故兵无……

【大意】

陈忌即田忌。本篇记述田忌与孙膑之间的军事问答。简文残缺,现存部

分主要说明在未能构筑壁垒时,如何组织、配备各种兵力进行作战。论述时

以马陵之战为例,从而在战术部署方面补充了马陵之战的史实。

篡卒

孙子曰:兵之胜在于篡卒,其勇在于制,其巧在于势,其利在于信,其

德在于道,其富在于亟归,其强在于休民,其伤在于数战。孙子曰:德行者,

兵之厚积也。信者,兵[之]明赏也。恶战者,兵之王器也。取众者,胜□

□□也。孙子曰:恒胜有五:得主专制,胜。知道,胜。得众,胜。左右和,

胜。量敌计险,胜。孙子曰:恒不胜有五:御将,不胜。不知道,不胜。乖

将,不胜。不用间,不胜。不得众,不胜。孙子曰:胜在尽□,明赏,选卒,

乘敌之□。是谓泰武之葆。孙子曰:不得主弗将也……

***

……令,一曰信,二曰忠,三曰敢。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

敢去不善。不忠于王,不敢用其兵。不信于赏,百姓弗德。不敢去不善,百

姓弗畏。二百卅五

【大意】

篡,意为选择,篡卒即选卒。本篇论述有关战争胜负的一些重要因素,

包括选卒、信赏、得众、用间、乘敌之弊等。其中主要探讨了军队建设问题

以及对为将之道的要求。

月战

孙子曰: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战□□□□不单。天时、地利、人

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是以必付与而□战,不得已而后战。故抚时而战,

不复使其众。无方而战者小胜以付者也。孙子曰:十战而六胜,以星也。十

战而七胜,以日者也。十战而八胜,以月者也。十战而九胜,月有……[十

战]而十胜,将善而生过者也”。一单……

***

……所不胜者也五,五者有所壹,不胜。故战之道,有多杀人而不得将

卒者,有得将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将军者,有覆军杀将者。故得其

道,则虽欲生不可得也。

八十

【大意】

本篇主要论述战争胜败与天时的关系。古人认为月主阴、象征刑杀,所

以用兵宜在月盛之时。本篇虽然持有类似观点,但仍然认为“间于天地之间,

莫贵于人”,特别重视人的作用。最后一段论述了打歼灭战的问

题。

八阵

孙子曰:智不足,将兵,自恃也。勇不足,将兵,自广也。不知道,数

战不足,将兵,幸也。夫安万乘国,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

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

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

孙子曰:用八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用阵三分,诲阵有锋,

诲锋有后,皆待令而动。斗一,守二。以一侵敌,以二收。敌弱以乱,先其

选卒以乘之。敌强以治,先其下卒以诱之。车骑与战者,分以为三,一在于

右,一在于左,一在于后。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险易必

知生地、死地,居生击死。二百一十四八阵

【大意】

本篇文字完整无缺,是全书中极少的完整篇之一。前一段

论述“王者之

将”应具备的条件,要求了解战争规律、智勇双全,具有实战经验。后一段

论述阵法,具体讨论了布阵时的兵力配臵和地形运用等问题。

地葆

孙子曰:凡地之道,阳为表,阴为里,直者为纲,术者为纪。纪纲则得,

阵乃不惑。直者毛产,术者半死。凡战地也,日其精也,八风将来,必勿忘

也。绝水、迎陵、逆流、居杀地、迎众树者,钧举也,五者皆不胜。南阵之

山,生山也。东阵之山,死山也。东注之水,生水也。北注之水,死水。不

流,死水也。五地之胜曰:山胜陵,陵胜阜,阜胜陈丘,陈丘胜林平地。五

草之胜曰:藩、棘、椐、茅、莎。五壤之胜:青胜黄,黄胜黑,黑胜赤,赤

胜白,白胜青。五地之败曰:溪、川、泽、斥。五地之杀曰:天井、天宛、

天离、天隙、天。五墓,杀地也,勿居也,勿□也。春毋降,秋

毋登。军与

阵皆毋政前右,右周毋左周。地葆二百

【大意】

本篇基本完整,仅缺一字。主要从军事角度探讨地形问题。首先论述各

种地形在军事上的优劣,其次探讨各种地形条件与作战的关系。篇中有些内

容如“五壤相胜”之类,迷信色彩比较浓厚,反映出孙膑思想的不足之处。

势备

孙子曰:夫陷齿戴角,前爪后距,喜而合,怒而斗,天之道也,不可止

也。故无天兵者自为备,圣人之事也。黄帝作剑,以阵象之。羿作弓弩,以

势象之。禹作舟车,以变象之。汤、武作长兵,以权象之。凡此四者,兵之

用也。何以知剑之为阵也?旦暮服之,未必用也。故曰,阵而不战,剑之为

阵也。剑无锋,虽孟贲[之勇]不敢□□□。阵无锋,非孟贲之勇也敢将而

进者,不知兵之至也。剑无首铤,虽巧士不能进□□。阵无后,非巧士敢将

而进者,不知兵之情者。故有锋有后,相信不动,敌人必走。无锋无后,……

券不道。何以知弓弩之为势也?发于肩膺之间,杀人百步之外,不识其所道

至。故曰,弓弩势也。何以[知舟车]之为变也?高则……何以知长兵之[为]

权也?击非高下非……卢毁肩,故曰,长兵权也。凡此四……中之近……也,

视之近,中之远。权者,昼多旗,夜多鼓,所以送战也。凡此四者,兵之用

也。□皆以为用,而莫彻其道。……功。凡兵之道四:曰阵,曰势,曰变,

曰权。察此四者,所以破强敌,取猛将也。

***

……之有锋者,选阵□也。爵……

……得四者生,失四者死……

【大意】

本篇以宝剑、弓弩、舟车、长兵为比喻,论述作战指挥上阵、势、权、

变四项原则的重要性,其中“势”又是四者的核心。《吕氏春秋〃慎

势》说

“孙膑贵势”,本篇可为佐证。

[兵情]

孙子曰:若欲知兵之情,弩矢其法也。矢,卒也。弩,将也。发者,主

也。矢,金在前,羽在后,故犀而善走。前……今治卒则后重而前轻,阵之

则辨,趣之敌则不听,人治卒不法矢也。弩者,将也。弩张柄不正,偏强偏

弱而不和,其两洋之送矢也不壹,矢虽轻重得,前后适,犹不中[招也]……

将之用心不和……得,犹不胜敌也。矢轻重得,前[后]适,而弩张正,其

送矢壹,发者非也,犹不中招也。卒轻重得,前……兵……犹不胜敌也。故

曰,弩之中彀合于四,兵有功……将也,卒也,□也。故曰,兵胜敌也,不

异于弩之中招也。此兵之道也。

***

……所循以成道也。知其道者,兵有功,主有名。

本篇以矢、弩、发射者分别比喻士卒、将帅和君主,指出三方面必须同

心合力、协调一致,从士卒的组织、将帅的指挥到君主的决策都合乎客观要

求,才能克敌制胜。有人认为它可能是“势备”篇的后半部分。本篇标题为

竹简整理者所加。

行篡

孙子曰:用兵移民之道,权衡也。权衡,所以篡贤取良也。阴阳,所以

聚众合敌也。正衡再累……既忠,是谓不穷。称乡县衡,虽其宜也。私公之

财壹也。夫民有不足于寿而有余于货者,有不足于货而有余于寿者,唯明王、

圣人知之,故能留之。死者不毒,夺者不愠。此无穷……民皆尽力,近者弗

则远者无能。货多则辨,辨则民不德其上。货少则□,□则天下以为尊。然

则为民赇也,吾所以为赇也,此兵之久也。用兵之……

白话兵法 - 孙膑兵法

白話兵法 - 孫臏兵法 第一篇 擒龐涓 [論將帥之智] 昔日,魏國國君粱惠王興兵攻打趙國,命令將軍龐涓率領八萬大軍進至衛國的楚丘。齋國國君聽到這件事,也派兵八萬,由將軍田忌帶領上前去救助趙國。 此時龐涓已攻至衛國國都,並威脅衛國共同出兵攻趙。 將軍田忌於是問孫臏﹕﹁我軍該不該援救衛國呢?如果不救,又該採取什麼行動?﹂ 孫賸回答﹕﹁請南攻魏國的襄陵縣。襄陵城邑雖小,但縣境土地廣大,人口眾多,兵力強盛,是魏國東境的戰略要地,很難攻取。而我這樣做仍是要混淆敵人視聽。我軍若想攻襄陵,南方有宋,北方有衛,中途又有市丘阻擋,敵人將可以輕易的斷絕我軍糧道。如此他們便會以為我軍不懂兵法。﹂於是田忌派遣一支軍隊南下圍攻襄陵。 接著田忌又召孫臏問道﹕﹁下個步驟該如何?﹂ 孫臏問說﹕﹁我國各都邑的守將中,有誰不懂兵法?﹂ 田忌回答.﹕﹁齋城與高唐的守將。﹂ 孫臏乃獻策道﹕﹁齋城與高唐都和齊趙接壤,地勢平坦其存亡對全軍較無重大的影響,何不以此兩城為誘餌,敵人無論從正面圍攻,或從後迂迴進攻,皆輕而易舉可將它攻陷,如此引誘魏軍,必定會上當。﹂ 於是田忌分齊城與高唐為兩個獨立守區,使它們無法互相救援,魏軍見狀,果然採取正面攻擊,及迂迴至後偷襲的方法,將兩城拿下。 田忌很緊張,問孫臏﹕﹁我軍不能攻破襄陵,反而犧牲了齊城與高唐上這如何是好?﹂ 孫臏回說﹕﹁請派輕車部隊,直逼魏都大粱,來激怒他們,而後分兵追擊魏軍上讓魏軍以為我方兵力薄弱。﹂田忌依計行事下,令齊軍隊步退回齊境,將主力埋伏在地形險隘的桂陵附近。龐涓得知大粱被困,果然下令留下後勤部隊,連夜趕回魏國。孫臏就埋伏於桂陵,予以痛擊,大敗魏軍,擄得龐涓。 由此可知,孫臏的計策可說是相當盡善盡美了。 第二篇 見威王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辨析

---------------------------------------------------------------最新资料推荐------------------------------------------------------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辨析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辨析 1996年 9 月 18日,《人民日报》第 5 版发表了记者孟西安采写的重要新闻: 2500 年前,我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理论家孙武完成的军事理论专著《孙武兵法》八十二篇早在《汉书艺文志》中已有明确记载,但近2019年来,人们看到的仅是《孙子兵法》十三篇。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是否存在?即将在西安出版的第 10 期《收藏》杂志,刊登了该刊主编杨才玉写的一篇报道,使这一千古之谜得以释解。 《人民日报》这篇重要报道和《收藏》杂志当年第 10 期发表的杨才玉的长篇专访,在海内外引起很大轰动。 《北京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文汇报》都先后摘编或编发了杨才玉主编的这篇专访。 与此同时,《陕西日报》《报刊之友》、南京《周末》也有类似的报道,一时在中国新闻界掀起了热议《孙武兵法》的惊天大浪。 不久,质疑批判之声顿起,《〈北京青年〉周刊》《科技日报》《中国文物报》《光明日报》《文汇报》都发表了观点不同的文章,尤其是北京一家报纸还刊出了七位专家的严正声明,对西安藏家所藏《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的抄本大加责难。 他们一致认为,抄本绝非孙武亲笔,亦不可能出自汉简,而是近人伪造的低劣赝品。 1 / 5

该声明除有七位专家的亲笔签名之外,还加盖了北京两家军事研究机构的公章,颇显庄重。 论战双方甚至诉诸公堂,株连者命运多舛,实为少见。 鉴于当时的复杂情况,本刊在 1997年第 4期(总第 52 期)以编辑部名义刊发了《民藏〈孙武兵法〉引发的轩然大波》,对这场少见的学术论争进行了阶段性的综述,之后便淡出了这场论战。 在此期间,陕西省的有识之士成立了包括兵书藏家在内的西安古兵学研究会,进行不懈的探索研究。 1998年 1 月,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报刊之友》杂志,以增刊形式出版了《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研究本,刊载了兵书收藏家张敬轩先生从八十二篇中选出的十八篇文章,配有原件影照,彩色印刷,下附释文。 这应该说是关于《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但遗憾的是在当时一片打假声讨的氛围中,关注此事的人并不多。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 4000 多枚兵书竹简与西安藏家收藏的《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一个在地下沉睡了 2019 年,一个在人间传承了 2019 年,二者在上世纪 70~90年代先后面世,本是盛世机缘。 它们从未谋面,不可能谁抄袭谁,对之进行对比研究,应是揭开千载之谜的天赐良机,既可以对张藏本兵书的真伪和价值作出判断,也可以对银雀山汉墓的研究成果作出订正。 西安学者张晓鸿先生正是从这一点入手,进行潜心研究。

孙膑兵法经典名句完整版

孙膑兵法经典名句 1.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日月是也。代兴代废,四时是也。有胜有不胜,五行是也。有生有死,万物是也。有能有不能,万生是也。有所有余,有所不足,形势是也。 2.故有形之徒,莫不可名。有名之徒,莫不可胜。故圣人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故其胜不屈。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 3.形者,皆以共胜胜者也。以一形之胜胜万形,不可。所以制形壹也,所以胜不可壹也。故善战者,见敌之所长,则知其所短;见敌之所不足,则知其所有余。见胜如见日月。其错胜也,如以水胜火。 4.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奇正无穷,分也。分之以奇数,制之以五行,斗之以形名。分定则有形矣,形定则有名矣。 5.故以异为奇。是以静为动奇,佚为劳奇,饱为饥奇,治为乱奇,众为寡奇。发而为正,其未发者奇也。奇发而不报,则胜矣。有余奇者,过胜者也。故一节痛,百节不用,同体也。前败而后不用,同形也。《奇正》 6.赏未行,罚未用,而民听令者,其令,民之所能行也。赏高罚下,而民不听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使民虽不利,进死不旋踵,孟贲之所难也,而责之于民,是使水逆流也。故战势,胜者益之,败者代之,劳者息之,饥者食之。故民见敌人而未见死,蹈白刃而不旋踵。 7.故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用民得其性,则令行如流。《奇正》 8.能分人之兵,能按人之兵,则锱铢而有余。不能分人之兵,不能按人之兵,则数倍而不足。 9.兵有客之分,有主人之分。客之分众,主人之分少。客倍主人半,然可敌也。《客主人分》 10.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威王问》 11.恒胜有五:得主专制,胜;知道,胜;得众,胜;左右和,胜;量敌计险,胜。《选卒》 12.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13.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月战》 14.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也。 15.夫权者,所以聚众也。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诈者,所以困敌也。 16.用兵无备者伤,穷兵者亡。《威王问》 17.是以按左抶右,右败而左弗能救;按右抶左,左败而右不能救。《客主人分》 18.积疏相当,盈虚相当,径行相当,疾徐相当,众寡相当,佚劳相当。《积疏》 19.我饱食而待其饥也,安处以待其劳也,正静以待其动也。故民见进而不见退,蹈白刃而不旋踵。 20.善者能使敌卷甲趋远,倍道兼行,倦病而不得息,饥渴而不得食。《善者》 21.故善者制险量阻,敦三军,利屈伸,敌人众能使寡,积粮盈军能使饥,安处不动能使劳,得天下能使离,三军和能使柴。《善者》 22.攻其所必救,使离其固,以揆其虑,施伏设援,击其移庶。此击保固之道也。 23.埤垒广志,严正辑众,避而骄之,引而劳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必以为久。《十问》 24.夫安万乘国,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八阵》 25.合军聚众,务在激气。复徙合军,务在治兵利气。临境近敌,务在厉气。战日有期,务在断气。今日将饯,务在延气。《延气》 26.兵之胜在于选卒,其勇在于制,其巧在于势,其利在于信,其德在于道,其富在于亟归,其强在于休民,其伤在于数战。《选卒》 27.夫兵者,非士恒势也。此先王之传道也。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面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乐兵者亡,利胜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事备而后动。《见威王》 28.威王问:“令民素听,奈何?”孙子曰:“素信。”《威王问》 29.一曰信,二曰忠,三曰敢。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不忠于王,不敢用其兵;不信

孙子兵法(答案)

1.《孙子兵法》作者孙武是我国___春秋末期___时期人。 2.春秋末期诸侯国齐国乐安,现一般认为在___山东省东北部___。 3.孙武生长在齐国,主要军事活动在___吴国___。 4.春秋末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___大动荡、大变革___的时代。 5.春秋末期,诸侯之间的兼并,最主要最普遍的斗争形式是___战争___方式。 6.与孙武军事思想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主要有___家庭影响___、___社会实践___。 7.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主要标志是___农业公社的土地所有制逐渐瓦解___、___土地私有制开始发展___、___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正在形成___。 8.孙武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9.在我国春秋末期频繁而众多的战争中,发展得最多、最激烈的是______之间战争。 10.孙武主要活动在我国春秋末期的___吴___国。 11.春秋末期,处于我国历史___由奴隶制向封建制___转变时期。 12.孙武出生在___祖辈精通军事的世袭贵族___之家。 13.孙武先辈中正式被任为“卿”大夫的是___孙凭___。 14.孙武在吴国隐居期间与___伍子胥___曾一起切磋兵法。 15.吴王阖闾决心伐楚,但迟迟不敢起兵的主要原因是___无杰出的将帅统帅军队___。 16.由于___伍子胥___多次保举,吴王阖闾才见到孙武。 17.孙武到吴国后,在吴国都城___姑苏___潜心兵法的研究和著述。 18.孙武离开齐国投奔南方的吴国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 19.齐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___姜太公___的封地。 20.孙武的祖父田书立了战功,受到___齐景公___大赏,封赐乐安作为其食采之邑。 21.孙武辅助吴王阖闾首先攻打的是______。 22.吴王夫差继位后拒不听从___伍子胥___的劝谏。 23.吴王阖闾让孙武“吴宫教阵”是为了___确知孙武的军事才能___。 24.吴王阖闾命孙武为将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5.孙武离开吴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26.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武晋见吴王阖闾时,携带的兵法为_十三_篇。 27.《孙膑兵法》佚失的时期在我国的___隋朝___。 28.《孙子兵法》在孙武晋见___吴王阖闾___时已成一部独立的军事著作。 29.除了孙武见阖闾以前所作的十三篇外,《孙子兵法》还有___《吴文》___、___《四变》___、___《皇帝伐赤帝》___、___《地形二》___等佚文。 30.山东省临沂___银雀山___出土的竹简《孙子兵法》是该著现存最古的版本。 31.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的___齐___国人。

为什么新教材孙武是“传有《孙子兵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06418862.html, 为什么新教材孙武是“传有《孙子兵法》” 作者:侯玉海 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8年第07期 在现行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40页,写道:“兵家的创始人……孙武,传有《孙子兵法》一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对此观点,不少师生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教材中“传”字印错了,是孙武著有《孙子兵法》,甚至还有人错认为是孙武撰有《孙子兵法》。孰是孰非,请看有关史料。 《孙子兵法》是现存我国最早、也是最杰出的兵法,历来被称作“兵经”,誉为“百代谈兵之祖”。它精髓的思想、奇妙的谋略、深刻的哲理、优美的语言,哺育了我国一代又一代军事家的成长。近几个世纪以来,它传到欧美各国,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成为世界人民最喜爱的读物之一。 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孙子”——孙武和孙膑。孙武是春 秋后期吴国的将军,孙膑是战国中期齐国的军师,他们各有兵法传世。《汉书·艺文志》中,也记录有《吴孙子兵法》和《齐孙子》两种。唐朝颜师古注前书的作者是孙武,后书的作者是孙膑。然而孙膑的兵法书自东汉末年以后就失传了,这样,在很长的时间内,史学研究者认为历史上有两个“孙子”,但却只有一部《孙子兵法》。自宋代以来,有人根据《孙子兵法》阐述的许多是战国时代的情况,就认为此书源出于孙武,而完成于孙膑;有人则干脆主张,它就是孙膑所作。 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的西汉墓葬中,同时发现了书写《孙子兵法》和《孙膑兵 法》的大批竹简。这个发现不仅使失传了1700多年的孙膑著作得以重见天日,而且证实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和《汉书·艺文志》关于两个“孙子”有两部兵法的记载是确实正确的。但是,有些学者认为,它还不能证明《孙子兵法》就是春秋末年的孙武所撰,因为这部兵法阐述的大多是战国时代的情况。 一、《史记》和《左传》中的孙武不是大军事家 在《史记》中有孙武的传记,这可以作为孙武存在的依据,因为司马迁这位严肃的历史学家为之作传,必有其根据,不能轻易否定。不过,按孙武传中的事迹,说其是位大军事家却大有问题。在这篇传记中,真正实说的有两件事,一是孙武编写了兵法十三篇,献给吴王;二是训练女兵,把吴王爱姬杀了。其他事迹都是一提而过,并无实事记载。孙武教练宫女,仿佛是个传奇故事。如果有人去投一个君主,想建功立业,第一次见面,就把君主的爱姬杀了,即使君主还让你脑袋留在脖子上,也绝对不能得到君主的信任了。何况,这篇传记由头读到尾,也根本找不到《孙子兵法》强调的“诡道”和“势”,而是强调以杀戮来树立纪律。

中国古代一共有多少种兵法

中国古代一共有多少种兵法 《孙子兵法》:孙武 《吴子兵法》:吴起 《司马法》:田和 《孙膑兵法》:孙膑 《尉缭子》:尉缭 《六韬》:姜尚 《风后握奇经》:轩辕臣风后撰 《三略》:黄石公 《言兵事书》:晁错 《魏武帝集》:曹操 《诸葛亮集》:诸葛亮 《唐李问对》:阮逸撰 《卫公兵法》:李靖 《太白阴经》:李筌撰 《武经总要》两部:宋朝编纂 《翠微先生北征录》:宋·陈傅良 《虎铃经》:南燕慕容家 《何博士备论》:北宋何去非 《兵筹类要》:余壹 《素书》:黄石公(一传张良) 《权书》:苏洵撰 《美芹十论》:辛弃疾 《守城录》:陈规、汤璹 《阴符经》:相传此书出自轩辕黄帝 《历代兵制》:陈傅良 《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春秋)孙武撰;(三国)曹操等注 《三十六计》:无真正作者(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三十六计实为今人汇集编撰) 《纪效新书》:自戚继光军营传出(真实作者无从考证,一说戚继光) 《火龙神器阵法》:明朝兵部 《练兵实纪》:戚继光 《筹海图编》:明·胡宗宪 《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丛书,收录从先秦到唐宋间七部重要兵书,即《孙子》、《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 《兵学新书》:近代,徐建寅 =========================================== 其他零碎的兵书还有: 刘基《百战奇略》 《兵法心要》 刘寅《武经七书直解》 焦玉《火龙神器阵法》 赵本学《续武经总要》 《孙子书校解引类》 唐顺之《武编》 郑若曾《江南经略》 《海防图论》

《筹海图编》 戚继光《纪效新书》 《练兵实纪》 何良臣《阵纪》 李贽《孙子参同》 程宗猷《耕馀剩技》 王鸣鹤《登坛必究》 《兵法百战经》 王守仁《兵符节制》 无名氏《草庐经略》 唐万龄《闲暇清论》 王琼《北虏事迹》 《西番事迹》 万表《海寇议》 卜大同《备倭记》 郭光复《倭情考略》 尹耕《塞语》 《乡约》 胡献忠《武略神机》 赵士祯《神器谱》 《车铳图议》 郑璧《经世宏筹》 胡宗宪《战略》 吕坤《安民实务》 《救命书》提要 徐光启《兵机要诀》 《黄帝御夷界法》 何汝宾《兵录》 西湖逸士《投笔肤谈》 侯继高《全浙兵制》 盛万年《岭西水陆兵纪》 茅元仪《武备志》 《督师纪略》 孙承宗、鹿继善、茅元仪《车营百八扣答合编》叶梦熊《运筹纲目》 李盘《武德全书》 周鉴撰、李盘增订《金汤借箸十二筹》 吴惟顺、吴鸣球、吴若礼《兵镜吴子》 何东序撰、刘敏宽删定《武库益智录》 尹宾商《白毫子兵垒》提要 冯梦龙《智谋总览》 于谦《历代经武要略》 周承邦《兵家要领》 龙正《八阵合变图说》提要

读《孙子兵法》有感

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 ——读《孙子兵法》有感《千字文》有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华夏肇始以来,巍巍5000年,留下无数华章美文,《孙子兵法》就是其中的旗帜。时间掩不去其魅力。匆匆读完《孙子兵法》,如饮纯酒,又如醍醐灌顶,很多感慨心得,但又似懂非懂,自叹本人愚拙,只道有些晦涩,云里雾里,不知其精妙之处何在,经老师的分析和书后的注解才略知一二。短短十三篇,却是孙武呕心沥血,花十年创作而成,可谓字字斟酌有力,兵家之道至今为世人所传唱与研究,而我也被孙子的才干所深深折服!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他蕴涵了普遍的、朴素的、辨证的真理。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主要论述了军事学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著名的军事命题,并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数千年来《孙子兵法》和孙子在国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为百战百胜、决战决胜的钢铁统帅的代名词及其圣经,而且因为简约,可以引申出无限的联想和解释,言简意赅,内涵深厚,高屋建瓴,高瞻远瞩。从它诞生起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里面有许多精彩的战例,像计谋篇中的“武王牧野誓师灭殷商”,作战篇的“商鞅立法奖军功”等等都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孙子兵法》中的谋略规律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流传至今的真理,更说明了孙武是一个非常伟大、杰出的谋略家与军事家。 孙武,字长卿,生卒年月现已不可考。他本是齐国人,后移居吴国,因擅长兵法,被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庐。孙武将其所撰兵法13篇献给吴王,阖庐遂以孙武为将,出兵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扬名诸侯之间。孙武最后终老于吴国,葬在吴都巫门外。他对战略战术的总结主要有:避实击虚、致人而不致于人、先胜而后求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正合,以奇胜、是众寡只用者胜。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出自孙武。但后人因《汉书.艺文志》著录《吴孙子兵法》有82篇,图9卷,而多认为13篇是曹操削除繁冗,取其精粹而成。又有人因《汉书?艺文志》著录的《齐孙》,即《孙膑兵法》久已失佚,后世流传的只有一部《孙子兵法》,而认为13篇出自孙膑之手。不过,在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一部《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的残简,以及记载孙武言行的70余枚竹简后,学者们已多倾向于13篇应出自孙武之手,82篇则是孙武后学所著,是用以补充和解释13篇的。 《孙子兵法》共有13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各篇均有其主题思想,但又构成一完整的思想体系。 孙子在开篇即提出了作战取胜的五个重要因素。“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指的是好的出兵理由,使民心倾向你这边。道是为了得民心,做到上下同欲。“天”、“地”强调作战的天时、地利条件。“将”说的是领导者的策略、领导能力。“法”强调法规纪律。“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在古代,将领只要熟知上面五点作战的时候就可以取得胜利。 在计篇中孙子提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说明孙子战争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表明孙子对于是否进行战争相当审慎;“兵贵胜,不贵久”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则表明孙子对如何进行战争相当谨慎。孙子认为战争胜败的五项基本因素是: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帅,五是法制。政治,是讲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愿望一致。天时,是

军事理论答案(无敌终终极版)(13级军理)

一. 1.新时期军队建设必须注重质量建设,走精兵之路,切实提高战斗力 2.信息化战争是什么?在信息化时代,交战双方或一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武器为主要作战工具、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的战争 3.当前的国际战略格局呈现出什么样的态势?一超多强 4.衡量一个国家的航天技术水平需要过哪六大关?上天、返回、一箭多星、地球同步、太阳同步、载人航天 5.按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目标,国防类型有哪四种?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6.精确制导技术有哪几种?自动式制导系统、遥控制导系统、寻的制导系统、复合制导系统、高精度惯性制导、匹配制导 7.按照兵役法的规定,每年12月31日之前年满多少岁的公民应被征集服现役?18 二. 1.我国现行的兵役制度是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2.国防教育法规定每年9月的第3个星期6为国防教育日。 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由18个集团军组成。 4.陆地上有领土和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 5.中国陆地国土的最东端在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多)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附近)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多)黑瞎子岛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附近) 南北跨纬度近,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6.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的什么大局? A.军队建设B。经济建设C.军队实力D.经济实力 7.要实现信息化战争必须首先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的信息化和战场的信息化。 A.编制 B.军队 C.人员 D.空间对应2 8.钱学森是在哪一年在国防科工委交流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信息化战争这个概念的?1995 9.夏、商、西周时期在军事指导思想上是以什么为基础的?天命观《军政》、《军志》 10.“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的哪一篇?《军争篇》第七讲 11.二战后冷战格局是典型的什么格局? A.单极 B.两极 C.混合 D.多极 12.美国、中国、俄罗斯和巴西哪一个不能称作世界性大国? 13.在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首次使用了什么导弹? A.爱国者 B.次拉姆 C.战斧 D.响尾蛇 14.精确制导武器是采用制导技术控制或引导武器直接对目标实施攻击,使直接命中概率达到50-%以上的武器

孙膑军事思想必攻不守

孙膑军事思想“必攻不守”被误解35年 【提要】自从1975年孙膑兵法出版以来,孙膑的核心军事思想“必攻不守”竟然被误解了35年,令人不解,如此传承经典怎能不误人子弟,有辱圣贤,尽信书不如无书,学者应该有怀疑精神,否则怎能有创新,但创新也要尊重原著,忠于原文,不能自作聪明,随意发挥。 台湾知名军事战略学者钮先钟先生在《战略家》一书中将《孙膑兵法<田忌问>》中的“必攻不守”解释为“必须经常采取积极进取的攻势战略,而不可采取消极无为的守势战略。”并认为“此种观念实为古今中外战略家的共识,一点都不新奇。” 我仔细分析了该篇原文,无论怎么也不能得出这样的解释,更不知这是那些所谓中外战略家的共识,我认为正确理解应该是进攻敌人没有防守的地方,这也是对孙武“避实击虚”,“攻其所不守”,“先为不可胜,待敌之可胜”,“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思想的继承。 孙子兵法(孙武)上说:“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文中“攻其所不守”与“必攻不守”含义完全相同,孙膑只是将孙武思想简化表达而已。 孙膑不仅是继承孙武的军事思想,他也很好地将“攻其所不守”应用于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并成为典型战例。 其实,包括钮先钟在内很多人的错误是延续了《孙膑兵法》(根据银雀山竹简本整理,1975年出版)编者在序言中对“必攻不守”的错误解释,编者原文这样解释:“他(孙膑)力主‘必攻不守’”。认为积极主动进攻是取胜的法宝,消极防守难逃厄运。” 其实无论从这四个字的字面意思,还是前后文都得不出这样解释,编者明显是在画蛇添足,曲解原文。 由于该书是孙膑兵法第一次整理出版,所以编者观点对读者影响很大,以至于很多人甚至知名学者不加分析拿来便用,真是遗害不小,钮作为军事战略研究专家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实属不该。 为了验证我的分析,我查阅了相关研究成果,果然发现有人撰文纠正过(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周克庸在《<孙膑兵法·威王问>“必攻不守”解》,(台州学院学报,2010年)一文中解释这一错误是因为对“必攻不守”的句式语法判断错误,实际“必攻不守”是一个动宾结构的单句,其中有省略,完整句子应该是“(我)必攻(敌之)不守(之处)”,也就是我要进攻敌人没有防守的地方。而编者的错误在于将“必攻不守”

孙子兵法1

《孙子兵法》题目李丽 1.《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B A.孙膑 B.孙武 C.孙权 D.孙思邈 2. 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是()。 A 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C.《司马法》 D.《纪效新书》 3.《孙子兵法?作战篇》云:“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其中“籍”指()。 C A..籍贯 B.户口 C.征集 D.邻里 D.可能被侮辱 4.孙子曰:“故知兵之将,民之司令,国家安危之主。”此处“司令”是指()。A A.掌握人民生死者 B.负责狱政者 C.教民武艺者 D.子嗣后代 5. 《孙子兵法?作战篇》:“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这里的“坚”是什么意思?()。 A A.坚持,坚守 B.坚强

C.坚固 D.坚硬 6.《孙子兵法?九地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这里的“死地”是指什么?() D A.让敌军死亡之地 B.不让我军死亡之地 C.被全军歼灭之地 D.迅速奋战则能生存、否则就会被消灭之地 7. 《孙子兵法》写成的年代约在什么时期?() C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8.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为下列何种观念之要旨?()D A.兵贵胜,不贵久 B.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C.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D.兵者,诡道也 9.曹操说:“兴师深入长驱,距其城郭,决其内外,敌举国来服为上。以兵击破,败而得之,其次也。”曹操这几句与《孙子兵法》中哪一篇思想接近?()C A.计篇 B.九变篇 C.谋攻篇 D.军争篇 10.《孙子兵法?九变篇》:“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这里的“爱民”是什么意思?()A A.过分爱惜士卒、民众

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孙膑是春秋战国末期的著名军事家,晚年著有《孙膑兵法》留世,书中主要记载了他的生平参与的战役及对军事战争的思考。 他师从春秋战国时著名的鬼才鬼谷子先生,跟随鬼谷子避居世外,潜心学习兵法,略有所成,从师父鬼谷子独传《孙子兵法》给孙膑,而没有传给庞涓,或者孙膑和庞涓弟子两人共同修习得见,孙膑的品性要比庞涓更得鬼谷子的认可,事实也证明鬼谷子的判断,在自知才能低于孙膑的庞涓,让同在魏国报效的庞涓产生嫉妒心理,他决定先下手为强,把才能学识胜于自己的孙膑斩草除根,而不顾多年的同窗之情,但是受到刑罚处置的孙膑,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同门师兄庞涓的陷害,说明孙膑并没有对庞涓有防范之心,他心胸坦荡,低调谦虚。 即使双足不能行走,脸带耻辱,也不能打挎孙膑,常人很难想像当时的情景如何,一个人被多年同窗陷害背叛,而且身体残废,身陷牢笼,是怎样的绝望,有多少人会崩溃自杀吧,但是孙膑却没有,他逃出去了,并没有因身体残疾而自暴自弃,仍然有一颗大展报负的雄心壮志,他也做到了,他所学的兵事才能在那个乱世很受统治者的

重用,他得到了齐威王的重用,不仅担当齐威王的军事老师,还跟随田忌担任军师率领齐国大军,消灭了庞涓率领的魏国大军,让庞涓尝到血债血偿的代价。 孙膑的主要思想孙膑作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他的军事思想,以及对战争的思考都集中在他的著作《孙膑兵法》里,这本兵书汉朝班固的史书《汉书》兵法排名里,位列《孙子兵法》之后,又名《齐孙子》。 这部兵法,现在大家看到的是197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根据1972年于山东银雀山汉墓上出土的《孙膑兵法》的竹简为蓝本,经过专家位的考证整理,推出的简行本,因为年代久远,有些竹简已经残缺不全,不能辨别字迹,所以,尽管我们现在能看到简行本,但是这个版本的并不是完整的。《孙膑兵法》在史书有记载收录,称它共有89篇,图四卷,这与现在的简行本内容要丰富很多。分为上下两部分。主要记录了孙膑的生平所经历的战争实际,并结合他的军事思想,阐明自己的军事观点,其中比较著名的篇章有《擒庞涓》,《见齐王》等。 从《孙膑兵法》里可以看出,孙膑对于战争的思考,他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继承了当时春秋时代对于道家的战争观念的主流思想,全书中提到道这个字非常多,认为万物发展都要遵循天道,顺应天命,战争是一种人为发动的杀戮武器,兵者就是凶器,把兵者分为五种,只有在正义的前提下发动的战争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让战争涂炭百姓,残害生灵,国家统治者要对战争怀有

孙膑的主要思想是什么.doc

孙膑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孙膑的主要思想 孙膑作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他的军事思想,以及对战争的思考都集中在他的著作《孙膑兵法》里,这本兵书汉朝班固的史书《汉书》兵法排名里,位列《孙子兵法》之后,又名《齐孙子》。 这部兵法,现在大家看到的是197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根据1972年于山东银雀山汉墓上出土的《孙膑兵法》的竹简为蓝本,经过专家位的考证整理,推出的简行本,因为年代久远,有些竹简已经残缺不全,不能辨别字迹,所以,尽管我们现在能看到简行本,但是这个版本的并不是完整的。《孙膑兵法》在史书有记载收录,称它共有89篇,图四卷,这与现在的简行本内容要丰富很多。分为上下两部分。主要记录了孙膑的生平所经历的战争实际,并结合他的军事思想,阐明自己的军事观点,其中比较著名的篇章有《擒庞涓》,《见齐王》等。 从《孙膑兵法》里可以看出,孙膑对于战争的思考,他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继承了当时春秋时代对于道家的战争观念的主流思想,全书中提到道这个字非常多,认为万物发展都要遵循天道,顺应天命,战争是一种人为发动的杀戮武器,兵者就是凶器,把兵者分为五种,只有在正义的前提下发动的战争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让战争涂炭百姓,残害生灵,国家统治者要对战争怀有敬畏之心,发动战争要出师有名,自服于天下。 孙膑的老婆 孙膑,春秋战国的著名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生年不详,卒年不详,生有一子,有《孙膑兵法》一书留世,而他的妻子是何人,史书上面都没有记载,只能从历史文献,民间传说中略微知晓他的感情轶事。 相传,孙膑在齐国效力时,喜欢上齐国有名的丑女钟离春,

也叫钟无艳,这个女人很传奇,奇丑无比却也是满腹经纶,圣人的审美观一直和常人不一样,就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的妻子也是个丑女,也许,这些智者的审美不是看女人的外表,而是内在学问,至于钟无艳最后嫁给了齐王,事中原由,只能在电视剧的改编创作中解惑了,可见,钟离春并不是孙膑的妻子,那孙膑的妻子到底是何人,那就只能是个历史的迷题,而且至于圣人的妻人这种不影响历史进程,对后世也无参考教育意义的事,大家就不用太追究了,就当看看花边新闻一样,一笑而过,大家记住的只是孙膑的一生坎坷,传奇的经历,在遭受同门师兄庞涓的陷害后,励志的反击报仇,并用自己的军事理论学识,让自己名垂千古。 现在的电视剧为了增加戏剧效果,纷纷给一些历史上的圣人智者增加感情生活,用各种各样的离奇经历装点圣人的单调人生,却误导了多少求识的青少年,历史人物不再严谨,而是充满各种小趣味的现代人,年代混淆,人物穿越,这样的历史剧比比皆是,对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来说,太讽刺了。 孙膑的儿子 孙膑,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著作《孙膑兵法》留传后世,他生卒年月不详,具体生活时期在春秋战国的末期,那时各国纷争最动乱,最黑暗,孙膑这样的拥有兵事才能的大家,对各诸侯国而言,都是很受欢迎的人才。 历史记载他生有一子,至于儿子的具体情况却也不见文史,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孙膑的后代枝繁叶茂,繁衍不息,有传三国时期的孙权家族就是孙膑的后代,至今在孙膑的故乡,山东省鄄城还生活着孙家后代,孙膑的墓地就在那里,还有始建于明代的孙氏祠堂。 孙膑投奔到齐国大将军田忌门下,帮助田忌在当时齐国贵族间的娱乐活赛马中一战成名,受到当时齐国统治者的注意,经田忌推荐,早已对孙膑事迹有耳闻的齐威王,欣然邀请孙膑担任自己的军事老师,并让孙膑跟随田忌出征,担任齐国大军的军师,孙膑果然不负众望,运用自己的军事知识帮助齐国打赢了很多场战争,被齐国感恩,在孙膑晚年归乡时,把当时齐国境内的忆城

孙子兵法原文与译文

世界兵学双璧:孙子兵法战争论 “权谋文化” ——“兵者,诡道也。” 文化:显文化(阳光文化) 潜文化(阴暗文化) 如果将兵法引入生活,无异于将生活引入战争。 ——马基雅维里 “姨太太文化”的回归 阴暗文化包括厚黑文化、痞子文化、犬儒文化、游民文化、拜金主义和拜权主义文化、文化的市侩主义等。 一、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二、树立“修文亦须尚武,治世休耻言兵”的正确态度。 三、不能简单地将《孙子兵法》纳入权谋文化的范畴; 四、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坚持“谋天、谋事、谋己、谋心”的四谋原则; 五、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所收获,达到“六经注我”之境界。 一、作者与成书存疑 1、成书于春秋末期,孙武著。 司马迁、曹操、宋濂、纪昀等持此观点。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虚实篇》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则相救也如左右手。——《九地篇》 1、成书于春秋末期,孙武著; 2、孙武无其人,《孙子兵法》乃山林居士或战国时诡辩之士伪托。 姚际恒、叶正刚、梅尧臣等。 1、成书于春秋末期,孙武著; 2、孙武无其人,《孙子兵法》乃山林居士或战国时诡辩之士伪托; 3、成书战国,孙膑著。孙武和孙膑为同一人。 钱穆等持此观点 4、孙武即伍员,二者实为一人。牟庭 吴孙子:孙武齐孙子:孙膑 鬼谷子,姓王名栩,春秋时人,生卒年月不详。,为纵横家之鼻祖。 《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 《齐孙子》八十九篇。 膑亦孙武后世子孙也;——《史记》 孙武——孙明——孙膑——《新唐书》、《姓氏说》 二、作者的生卒年月与出生地

生卒年月不详 史学界认为其与孔子(前551——前479)同时代。 孙武 生卒年月不详 出生地之争 惠民说 博兴说 广饶说 三、《孙子兵法》版本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竹简。 现存最早的《孙子兵法》注本为曹操的《孙子注》 现存最早的《孙子》是曹操的《孙子注》; 从南北朝到宋代比较著名的注家有(三国)沈友(梁)孟氏、;(隋)张子尚、萧吉;(唐)李筌、杜牧、陈皞、贾林;(宋)梅尧臣、王皙、何延锡、张预等;除沈友、张子尚、萧吉三家注亡佚外,其余十家连同杜佑注《通典》的相关文字,都被辑录于《十一家注孙子》中保存下来; 宋元以后比较著名的注本有(明)刘寅《武经七书直解》;(明)赵本学《孙子书校解引类》等。 目前,最有文本价值的本子主要有以下四种: 1、银鹊山汉墓简本《孙子》(简称“汉简本”); 2、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简称“十一家注本”); 3、《平津馆丛书》影宋本《孙吴司马法》中的《魏武帝注孙子》(简称“曹注本”);4、《续古逸丛书》所收宋本《武经七书》中的《孙子》(简称“武经本”); 四、孙武的生平事迹 在一个资源稀缺的世界,可以说“利他”的机会成本就是“损己”,而“损己”的极至便是让出你的生存空间。 (一)、避乱奔吴、以退为进 “进不可御,退不可追,是古人追求的行动境界。” 孙武的家族世谱 虞舜——虞閼父——(封陈)——胡公满— ——相公皋羊——孝公突——慎公圉戎—— 幽公宁——厘公孝——武公灵——夷公说——平公?——文公圉——桓公鲍——厉公跃——陈公子完(奔齐)——稚孟夷——湣孟庄——文子须无——桓子无宇——(赐姓孙)——孙书——孙凭——孙武……孙明……孙膑 1、齐桓公知道完是陈国的公子; 2、完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第一,孙武出身封建领主贵族家庭,有王室血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