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课大赛简案

三课大赛简案

三课大赛简案
三课大赛简案

【必修3】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学案)

光山二高:王颢

学习目标

重点:1.人为因素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

2.通过案例的分析,对如何打破荒漠化与贫困相伴这种恶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自己的想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方式的荒漠化整治措施。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楼兰古国的消失

构建体系:

重难点解读:

1.指出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区:

[读图分析] 2、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

气候:远离海洋,加上高达山系、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挡,导致北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干旱、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河流: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水量少

植被:植被稀疏,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

3.依据西北地区的状况试着分析造成其荒漠化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原因:1、气候干燥,2、大风频繁3、植物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原因: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3、过度农垦4、水资源利用不当

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4.西北荒漠化的防治

○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

○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我国具体措施:(1)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如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范围横跨西北、华北和东北。作用: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2)封沙禁牧确定合理载畜量,严禁超载放牧、禁樵禁采、(3)合理用水(4)生态移民?农业结构:协调农林牧用地的关系。

?人口: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教育: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课堂练习(迁移运用):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C、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经得到了制止

D、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无关

2.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

A.以荒漠为主

B.以草原为主

C.以森林、草原为主

D.以草原、荒漠为主

3.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4.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B.岩石裸露有利于风沙活动

C.气候因素决定荒漠化的发展

D.大风天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5..说明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自然原因:

地形——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

降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人为原因:

人类破坏了植被(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轮荒、开矿等),加速了水土流失。6、面对日益扩大的荒漠化,人类应从哪些方面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自觉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植被;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等等。

7.分析楼兰古城衰落的原因?

(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温带荒漠广布,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水源减少;盲目垦荒,农业用水量加大,导致塔里木河流量锐减,大片胡杨树枯死;乱砍滥伐,砍伐胡杨树,毁林开荒。总结归纳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工作室

教学设计评价用语 篇一:教案评价用语 教案评价用语 1、 该节课教学目标目标清楚明白、具体,易激发兴趣,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形式多样,分量与难度适中,学法指导得当,是一节很不错的课 2、 该节课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符合学段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是一节成熟的课 3、 该节课能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能找到教材特点及本课的疑点,并恰当处理,在课堂上设疑问难,引导点拨,是一节很有个性特点的课 4、 本节课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特点, 从具体到抽象对教材进行处理,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5、 该节课教学过程设计完整有序,既体现知识结构,知识点,又注 意突出学生活动设计,体现教学民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课堂结构完整,密度恰当。 6、该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巧妙,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上新颖独特教学 方法、言简意胲, 引导点拨学生,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做出的作品图文并貌,有美感,整节课很完美。 7、该节课很有艺术,教学安排清晰有序,科学规范。在教材处理上 从具体到抽象,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突破难点。各环节有详细的练习,科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 8、本节课非常成功,设计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教师配以亲切活泼的教态,能较为恰当地运用丰富的表扬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9、该节课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组织严密,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功地教学生“会学”。

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案

阜阳市首届多媒体优质课教学大赛 教jiào学xué设shè计jì

专题八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专题 第二课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教学目标】 ◆掌握水资源、能源资源、电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能综合,分析及评价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能力要求与重点】 ◆明确各种自然资源的形成、分布、利用的历史、现状、前景. ◆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综合要求与难点】 ◆学会对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的 “资源分析”; ◆了解当前大型资源开发工程建设,并对其社会、经济、政治意 义进行评价。 【课时安排】 ◆1课时 ◆时间: 2007.5.30电教室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演示Realplayer. 提问中国主要铁路线. 二.导入新课 【引言:考纲分析】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2005年地理考试大纲中新增的一个考点,应该引起重视。在复习过程中可以以高三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为基准点,联系其他章节资源调配结合时政热点重点分析水资源、能源资源、电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考点解读与讲解】 <一>讲解: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设问:你知道哪些跨区域的水资源调配工程? 1.著名的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济青、 世界--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北水南调 『基础知识链接』: 《十五计划纲要》把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个重要项目。为 了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困难,研究人员设计了三个南 水北调的方案。 设问:为什么要进行跨流域调水?

2.调水的原因: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地区间的经济差异(耗水量的大小) 3.南水北调的意义: 形成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可以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例题串讲』例1:读我国南水北调方案示意图和东线方案沿线示意图(见课件),回答问题: (1)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重要途径。 (2)请列举我国已经完成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至少两项)。 (3)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请运用学过的知识,从建设或营运成本及水质状况方面对东线与中线方案分别作有利与不利的评价。 『相关检测』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04年10月25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温家宝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工程前线省市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1.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需要逐级提升水位,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B.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 D.黄河是“地上河” 2.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用水紧张的举措之一,其原因是() A.北调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密集、工业耗水量大 B.东线方案是利用京杭运河、从太湖提水北送 C.中线要穿越秦岭中段、跨过黄河到华北 D.三条路线中,西线的工程量最大 3.南水北调工程全部竣工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

2002年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教学设计(终极)-田湘军

2002年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教学设计(终极) 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暨及研讨会教案 I’d like an apple. 广东省顺德市大良实验小学田湘军 一、授课内容 I’d like an apple. Jim: Would you like a pear, Mike? Mike: No, thanks. I’d like an apple. Jim: OK. Here you are. Mike: Thanks. Jim: What about you, Nancy? Nancy: I’d like an orange. Jim: Look! Here’s a big orange for you. Nancy: Thank you very much. Jim: You are welcome!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Words----复习巩固与水果有关的单词; 2)Sentences----熟练掌握下列句子,并能熟练运用。 a.Would you like a pear? Yes, please./ No, thanks. b.I’d like an apple. c.What about you? d.Here’s a big orange for you. 3) Function----掌握向他人提供物品时的具体表达方法。 2、情感、文化目标 1)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注意并理解他人情感。 3)体会婉拒他人的表达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三、重难点 1、充分了解并掌握下列句子。 Would you like …? Yes, please. No, thanks. I’d like … What about … ? Here’s a/an … for somebody. 2、了解英语语言文化习惯。

(完整word版)第十五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比赛 参赛总结

参赛总结 本人有幸于2017年10月15日-16日和同事一起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微课组的比赛,通过此次比赛,我欣赏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充满激情的现场说课、高超的课件制作技巧、信息技术与教学的高度融合技术。我收获颇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微课设计制作方面 首先要真正理解微课的定义。微课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一节课内容的某一方面,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精准选题,切入课题迅速。可以设置一个题目、一个问题、以前的基本内容或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当然也可以直接切入课题。 其次是内容。内容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适当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对于初中生来说,可以加入适当停顿,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学生接受新事物有一定的缓冲过程,在陈述内容、观点时,转折处应适当缓慢讲解。尽量在视频中加入交互内容,让学生控制视频,通过学生的不同操作,展示不同内容,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最后内容要有趣味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微视频中可适当插入简短视频,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参赛的一位教师的微课中插入了几段视频,视频内容由学生表演,问

题由学生对话式提出。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真正融合 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利用声、色、图、文等多种媒介创设情境,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一个具有魅力、引人入胜的境界,将学生从“被动学”变成“主动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来启发、丰富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为课堂增色,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解决了常规课堂无法解决的问题。 三、课件制作 首先避免用色不当,包括背景色和文本色。颜色过于繁多,影像视觉效果;配色不当,展示不清晰时也影响效果。建议说课时背景色和文本色要反差大,但要有统一风格。另外课件动画效果不宜过多。 其次是文本大小。不能把说课的PPT演示文稿完全当成说课提示稿,说课课件尽量不用整页密密麻麻的文字,否则看不清楚,也不能突出重点。 最后说课中提到的向学生出示的教学课件中的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好把这些内容体现在说课课件中,让听者有直观、感性的认识。 四、如何说课 说课不等于备课,不能一字不落把所有说的内容都展现在课件上,要图文并茂,紧紧围绕一个说字,突出重点,

最新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资料

第九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 教学设计 参赛学科题目 The violence of nature 参赛教师王福海 山西省朔州市五中 2015年11月30日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 (一)设计理论 1. To treat the information as a bridge and regard teaching with interest as a main line. 2. To create the situation as teaching means, aiming at using the language from every aspect. (二)设计内容 i nterests to 1. To play the video to arouse the students’ lead in the text. 2. To display the pictures to let the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the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3.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 o make up conversations and act them out. 4. To use the interests to widen their knowledge. (三)教学应用 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best approach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s of learning English and the best bridge to help the students c omprehend the teaching contents well. 2. It is also the best means to train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language effectively and the most perfect platform to update the English learning methods. 二:三维目标 Knowledge aim:To get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and know the hurricane and the tornado. Ability aim:Use their own word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Emotional aim:To increase their awareness of being ready to help others. 三:教学重点 1. To grasp main ideas of this passage i n a very short time. 2. To learn about the disasters and say or write a composition. 四:教学难点 1.To understand the whole passage.

全国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

让例证完美起来 ——“草根成名”作文讲评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毕俊华 课前放旭日阳刚的歌曲《春天里》,同时播放草根明星图片。 一、导入: 师:缤纷的人生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空,文化的包容性让越来越多的草根勇敢的秀出自己,能够让我们像欣赏阳光一样欣赏来自底端的文明,同时也引来了众多的评判和是是非非。今天的课堂就是诸位“达人”勇敢展现自己的舞台,没准儿,这节课,就是“草根成名”的校园版。 二、出示课题及目标: 师:我们这节课的核心目标:让例证完美起来。课前让学生写了一篇关于草根成名的材料。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材料。 三、材料回顾(投影) 学生齐读材料: 有人说,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一个“草根年”,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体成名。如“钢琴王子”刘伟,“西单女孩”任月丽、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以及“孔雀哥哥”“鸭脖夫妻”“农民歌剧家”,甚至“凤姐”“拜金女”等。 师:如何看待“草根”成名?每个人如何面对名利?这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师过渡: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会思想的芦苇。对于一种现象,每个人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展现出的思想也就不同。交流和思考,会让我们作文的立意鲜明起来。 师:同学们刚刚写过了作文,那同学们说说你在作文中确定了什么立意,你作文的立意是什么?

生1:对某一些草根给予否定,某一些给予鼓励。 师:举例具体说一下 生1:比如说朱之文,他就展示自己很有才华,有真才实学。像凤姐,只凭一张嘴成名。 师:非常好。他的观点很辨证。对于有真才实学的朱之文之类的要给予肯定,而对于凤姐这类只凭一张嘴成名的要给予否定。辨证的从两个角度来确定自己的立意。(好,其他同学在起来说一下) 生2:我觉得对于草根成名更多的要看到他们在成名过程中的所付出的比正常人更多的努力心酸。成名之后更多的去思考成名带给他们的名利,带给他们生活上的变化。 师:她的思路也是有这么个纵深的过程,首先是关注到他们成名过程中所付出的心酸努力,但是成名以后要正确看待名利。 (哪位同学再说说自己的观点) 生3:为什么现在草根明星逐渐显露,在过去却没大有这种现象。 师:他从时代、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待为什么现在更多的草根成名。 师:刚才三位同学随机起来回答,但是他们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思路。一种从正反两面来辨证的分析,一种是层进式的结构,一个是挖掘更深入的内涵。 四、思考,让立意鲜明起来(投影) 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也让我感受到了大家敢于亮剑的风采。从大家的作文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非常恰切的立意,咱们一起放声读出来。(投影) 1、脚踏实地,成就梦想 2、做名利的主人 3、草根成名不是梦 4、成名不等于成功 5、梦想面前无草根 6、成名不凭旁门左道 7、理智看待草根成名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集合优质课教案

人教A版必修1 授课人:黄涛 开封高中 2013年12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 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 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方法的恰当选择.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介绍集合论产生的背景和集合在生活及数学中的例子. 提出问题: 同学们全部走进教室,老师关上门,教室内的所有人组成集合,并且以前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也曾经接触过一些集合: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集合;圆的定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知识探究(一) 观察下面的一些例子 (1) 以内的所有素数; (2)所有的正方形; (3)方程 的所有实数根; (4)开封高中2013年9月入学的所有高一学生; (5)东风汽车厂2013年生产的所有汽车. 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 (1)确定的对象; (2)放在一起,构成总体. 12023 20x x -+=

讲授新课: 一 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知识探究(二) 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特征? 思考1:开封高中1615班个子高的男生能否构成集合? 1.确定性 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思考2:方程 的解集中的元素是什么? 2.互异性 为了区分集合中的各个元素,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 不相同的. 思考3:开封高中1615班的全体同学组成一个集合,调整座位后这个集合有没有变化?由此说明什么? 3.无序性 元素排名不分先后,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 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二 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例1 判断以下对象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 小于 8的自然数的全体;(2) 你周围的同学; (3) 英文中的 26 个字母; (4) 非常好听的歌曲. 三 集合与元素的表示方法: 我们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 A ,B ,C ,… 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 a ,b ,c ,… 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A ,那么某元素a 与集合A 有哪几种可能2 210x x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