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优抚安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社会优抚安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社会优抚安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社会优抚安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社会优抚安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作者姚亚光

院系

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年级

学号010*********

指导教师赵秋成

答辩日期

成绩

内容提要

在我国社会保障中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方式--社会优抚安置,是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对一些负有特殊社会任务的责任的人员、社会有功人员等所实行的特殊照顾和安置抚慰。社会优抚安置的内容包括优待和安置军队离退休人员、退伍转业军人及军人家属、抚恤伤亡将士、褒扬阵亡将士等,后来,社会优抚的范围扩大到非军人,如对一些因公或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而特殊的非军人也实行抚恤和褒扬。本文通过阐述社会保障中社会优抚安置的形式、发展和基本作用等,认真分析了社会优抚安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改善和解决社会优抚安置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在我国社会优抚安置的主要对象为革命伤残人员、退伍转业军人、军队离退休人员、革命烈士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等。因此,本文中社会优抚安置特别是关于对军人的社会优抚安置和移交问题的探讨应着重看待。

关键词:社会保障优抚安置军人抚恤

目录

引言 (1)

一、社会优抚安置及其作用 (1)

(一)优抚安置及其发展 (1)

(二)社会优抚安置的主要作用 (1)

二、目前社会优抚安置中存在的问题 (2)

(一)优抚安置部门职能单一安置对象就业范围狭窄 (2)

(二)接收单位拥有雇员自主权优抚安置制度需要改革 (2)

(三)退役人员自谋职业能力低就业竞争能力不强 (2)

(四)退役人员培训就业层次低难以拓宽就业新领域 (3)

(五)军队离退休人员安置地方休养所移交困难 (3)

三、对策与建议 (3)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优抚安置的制度 (4)

(二)提高社会优抚安置对象的自身素质 (4)

(三)积极做好离退休人员移交安置的各项工作 (5)

参考文献 (5)

社会优抚安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引言

“国无军队不安,民无国防不宁”服务保障好军队的国防建设,也就是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只有不断深化退役人员的安置制度改革,拓宽优抚安置的工作思路,改革创新优抚安置办法,为退役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自谋职业补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社会优抚安置制度,解除现役军人的后顾之忧,才能保障军人全身心地投入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中,为军队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一、社会优抚安置及其作用

社会优抚安置是优待、抚恤和军人退役安置的简称。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军官文职干部安置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退役军人安置作出的规定,也是我国政府对以军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抚安置对象进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一种制度。

(一)优抚安置及其发展

社会优抚安置是我国一种较为特殊的社会保障方式,是由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发展和流传下来的安置制度,主要是为优抚和安置军队退役人员回到地方后重新工作生活的一种社会制度。社会优抚安置包括对军队离退休人员、退伍转业军人及军人家属的优待,对伤病、残废军人的优待抚恤,褒扬伤亡、阵亡将士及家属和安置军队现役的退役退休人员等。其中,优待是指按照国家规定对符合优抚条件的优抚对象从政治上、经济上给予的优惠待遇。抚恤包括现役军人的伤残抚恤和死亡抚恤两种,是对因公伤残人员、因公牺牲以及病故人员家属所采取的精神和物质的抚慰。军人退役安置制度是国家因军人职业的特殊性,按照国家统一计划分配的形式,单独为军人安置所提供的一项较为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其目的在于保障军人在退出现役后能够维持基本生活的一种安置制度。

社会优抚安置的基本特征就是直接与国家的政治利益和社会需要相联系,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而且它是随着军队的产生而产生的。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统治阶级都制定和施行了不同的优抚安置制度。统治阶级制定的优抚安置办法,目的都在于缓解阶级的矛盾,鼓舞军队的士气,为维护其根本的政治统治地位服务。

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优抚安置的形式因各个历史时期统治阶级所采用的兵制度的不同,而施行抚恤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就不断修改完善各项军人抚恤的法规和条例,使社会优抚安置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国受优抚对象达到4000多万人,其中享有国家抚恤补助的各类优抚对象达到450多万人①,而这些数据每年都在增长。根据我国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的相关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服现役或者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以及转业、复员的退役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等统称为优抚安置对象,按规定都享受国家的抚恤优待政策。每年从军队中都有退(离)休和退役人员,按照国家的政策规定这些人员都要交由地方民政部门安置,目前社会优抚安置工作已经发展到比较高的一个阶段,而且社会优抚安置工作面临的困难也在不断加大。

(二)社会优抚安置的主要作用

社会优抚安置工作与国家的军事发展息息相关,它的地位和作用与军队的地位和作用也是

①聂和兴张东江主编:《中国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版,第396页。

紧密相联系。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在国家综合国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社会优抚安置工作也在国防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通过社会优抚安置工作不断完善军人的伤残抚恤、死亡抚恤和社会优待安置等各方面内容,解除了军人的后顾之忧,激励出军人们爱军习武、献身祖国的极大热情。第二,社会优抚安置工作为退役军人在社会化结构中重新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和工作岗位,是实现在社会要素之间人员有序流动和社会化整合的重要手段。使军队人员在和平时期可以直接参与地方的建设,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第三,在社会优抚安置工作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国防意识和拥军优属的观念,使全社会都能来关心和爱护人民子弟兵,优待和关照军队的退役人员,支持和重视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好拥军优抚工作,也是国家强盛、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目前社会优抚安置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近年来,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军人退役安置的问题上也就出现了很多新情况。过去采取政府指令性的计划分配形式来安置退役军人的很多做法已经不再适用。目前社会优抚安置工作中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优抚安置部门职能单一,安置对象就业范围狭窄

我国退役军人的安置工作全部是由地方民政部门负责,安置军人退役、复员、转业等关系移交地方后,个人档案资料都统一交由地方安置部门管理,不允许退伍转业人员个人提取档案。当退役人员在选择自主择业、异地安置、档案提取或择业信息等方面的要求时,由于安置部门的职能单一和分配过程的封闭性,就无法满足退役人员对就业信息的要求,同时也不能把退役人员就业的信息全面反映给接收安置的单位。从而限制了优抚安置的工作的实施范围,就不能为转业人员提供合适广泛的就业环境。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单一的计划分配指令性,使企业对退役军人就业情况掌握不清晰,致使供需关系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充分,计划分配与实际需求不吻合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接受单位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很多的转业军人在就业分配和使用上不尽合理,使被优抚安置对象的就业范围仅局限于政府强制计划分配的几个单位之中,很大程度上束缚安置对象的就业面,使安置对象的就业范围变得狭窄。

(二)接收单位拥有雇员自主权,优抚安置制度需要改革

近年来,在我国很多地区不同程度的出现退伍转业军人安置难的问题。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安置工作可以通过各级政府逐级指定分配来完成。现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一套模式根本行不通,企业和用人单位具有用人自主权,各级政府机关采用公务员考核录用制度,事业单位定编定岗、精简机构等等。同时退役军人本身所具有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一定距离,这些都给退伍转业安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且强行的政府包干安置又与市场经济的体制原则相违背,造成了一些分配单位不愿接收政府安置的人员,而退役安置人员又不愿进一些单位的情况,就形成了安置后又“隐形失业”的现象。再加上退役安置政策弹性太大,致使一些不正之风愈演愈烈。一些退役安置人员为了能进“公检法”、邮电、供电、金融等等“热门”单位,就到处活动找关系找门子,送礼请客说情等。使退役安置工作受到严重的干扰,从而加大优抚安置工作的难度。还有的地区退役军人被分配安置后,接收单位则以“确实难以完成政府下达的指令性任务”为由,实行安置任务有偿转移或补偿等。以辽宁省2006年优抚安置工作为例,规定接收单位每少接收安置一人,就要支付有偿转移金1.5至4万元不等,就可将安置分配任务进行转移。在这个弹性很大的安置政策下,对于效益好的接收单位往往都不能完成政府下达的安置任务。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整个优抚安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社会优抚安置工作始终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大局,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优抚制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同样也面临着改革的问题。

(三)退役人员自谋职业能力低,就业竞争能力不强

在市场经济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条件下,归根到底是人才能力的竞争。无论是用人单位招工雇员,还是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的应聘求职,都是要根据劳动者的技能、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来确定的。用人单位聘用员工并要求劳动力流向合理,优化单位内部人力配置,以取得最佳的效益和收益。劳动者要寻求合适的工作,以适应自己的能力要求。由于军人所从事工作职业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就决定大部分退役军人本身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在用工单位对用工技能的高标准与退役士兵自身能力低的反差下,这使得退役军人在自主择业和参与社会岗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从而体现出退役人员在社会中自谋职业时能力不强的特点。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有65%以上的企业需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中级以上技能的劳动力。但是退役士兵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以某一地区为例,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城镇退役士兵占总城镇退役士兵的50%。由于在部队服役期较短,95%以上的城镇退役士兵的文化层次和知识结构只停留在高中程度,以他们的能力和实力很难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相比较,其文化层次水平与下岗职工的水平相差无几。这就直接导致退役士兵面向市场就业时竞争的低起点,本身所具备的就业技能和业务能力不强,这都是造成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四)退役人员培训就业层次低,难以拓宽就业新领域

目前,我国社会优抚安置对象退役前在部队的职业化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第一种是通过部队内部培训和训练机构举办的“军地两用人才”培训。这种培训方法在提高退役士兵就业技能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的专业技能范围是有限的,而且培训的科目比较单一,仍只停留在汽车驾驶、家电维修等比较普及的方面,而没有面向社会就业和职业化强的专业技能培训。第二种培训是依托地方助学机构开办培训班。部队结合地方劳动、教育部门的职业培训单位开办的短期培训班,进行一些电脑知识普及的培训、基础电器知识培训或防护安全等方面的培训。这些培训班都具有培训时间短受训范围小的特点,对根本性的改变和全面提升退役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上,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三种是军队内部所提倡的自学成才教育。军队自学成才教育的倡议很好,但自学过程中涉及的学习范围和内容是有限的,同时自学人员真正学到的知识也有局限性,而且军人本身还不能确定所学知识在以后社会就业中是否有帮助等等。从而影响退役人员在就业前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也使社会优抚安置对象在就业上岗前业务知识培训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安置就业人员退役前的培训不足,社会优抚安置对象本身也难以拓宽退役安置就业的新领域。

(五)军队离退休人员,安置地方休养所移交困难

随着军队正规化发展和军事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军队每年都要安置移交一批离退休人员,由部队交由地方民政部门安排到休养所安置。由于离退休人员情况的特殊性,在移交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首先,离退休安置人员在移交地方前最担心的是医疗和医院看病的问题。离退休人员在军队时主要由军队的医疗机构负责,对他们就医治疗相对比较方便,且实行军人全部免费的医疗政策。而移交地方后将由地方的医疗定点机构负责保障,他们担心医疗上涉及的就诊医院条件或费用受到限制的问题。第二是离退休人员移交地方安置过程中存在异地安置的住房问题。在国家住房制度改革后,退(离)休人员住房都实行经济适用住房,地方政府不再分配住房,地方民政安置部门也不能解决其个人住房问题。由于全国各地区房价差异大,且主要由军队内部在全国各个地区的军队之间进行协调住房,并补交各个地区住房公积金的差额。因此,目前住房问题是军队移交离退休人员的一大主要障碍。第三是离退休人员在军队都有很深的感情,有不愿离开部队的现象。有些离退休人员在军队享受的待遇普遍比地方要高,如离退休前享受的配用车辆和原单位各种福利性的补贴,在军队离退休后仍然可以享受。所以,离退休人员就不愿移交地方后失去这些待遇的等等,这些都是影响离退休人员移交地方休养所安置的问题,同时也严重影响了部队正规化的建设和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社会优抚安置工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相对独立的一部分。从总体上说,社会优抚安置的立法还相对落后,目前适用的一些法规条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优抚安置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目前社会优抚安置中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优抚安置的制度

国家应对社会优抚安置的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在军队退役人员的安置上不能再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老路。首先要转变民政部门退役安置的基本职能,把国家统一分配安置转变为一种新的优抚安置形式,如社会优抚安置部门以人才信息中心的形式,负责保管优抚安置对象的档案资料,当安置对象找到合适的工作时可以自主的提取个人档案资料,增强就业安置工作的灵活性。在社会优抚安置过程中民政部门还可以用人才推荐的方式,向地方人才市场或直接向企事业用人单位进行推荐就业,而不是直接的计划分配工作。二是充分提高社会优抚安置部门的职能,对企事业单位用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确实掌握安置单位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的联合用人单位共同挑选、培训具有相关专业的退役安置人员,然后再由用人单位进行接收安置,通过联合用人单位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社会优抚安置。对确实不需要安置或安置量小的单位,可进行合理的分配安置就业名额,从而调动优抚安置单位接收安置对象的积极性。三是社会优抚安置部门要做到为优抚安置对象服务。这就要求民政部门多了解安置对象的就业意向,在就业安置之前要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在优抚安置过程中起到就业指导的作用。对安置对象所具有的特长、爱好及所学专业都应一一做好登记,把这些资料作为优抚安置对象的就业参考,在分配优抚安置对象过程中做到专业归口,使优抚安置对象和安置的单位都能满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尽其材,从而扩大安置对象的就业面和就业的渠道。

(二)提高社会优抚安置对象的自身素质

由于社会优抚安置对象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大部分退役军人本身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在自主择业和参与社会岗位的竞争中具有一定的劣势。这就需要提高优抚安置对象的自身素质,加强就业水平和就业能力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社会就业的竞争能力。

1.建立有效的职业培训机构。地方民政部门可以在继续实行社会优抚安置的同时,建立一个以职业培训和岗前培训为主导的培训机构,加强优抚安置对象的专业技能培训,也可为用人单位做好岗前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培训过程中可以按照优抚安置对象的专业归口、个人喜好、自身特长等进行不同的专业培训,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如:一个安置用人单位缺少铲车司机,而不缺少汽车司机,这时就可以将汽车司机很快培训成安置单位需要的铲车司机。同样可以将一些侦察专业的社会优抚对象,经过必要的专业培训后安排到用人单位安全保卫的岗位上。还有在部队从事电源专业的优抚安置对象也可以经过专业培训后安置到电力的岗位等等。从而增强社会优抚安置对象的就业优势,提高安置对象在被安置单位中工作就业的合格率。

2.为优抚安置对象提供入学深造的机会。根据大部分社会优抚安置对象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地方民政部门可以利用高校招生改革的契机,倡导优抚安置对象入学教育和培训,包括正规的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学习。对优抚安置对象入学应试方面予以更多的照顾,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补助。如高等院校在招生时对社会优抚安置对象进行免试入学或低分录取,在职业技能学习毕业后用人单位优先录取等,从多方面积极倡导社会优抚安置对象进入高校学习。在优抚对象的入学深造过程中,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优抚安置就业的压力,同时也提高了优抚安置对象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教育程度,为优抚对象在自主创业过程中提供更多的谋生手段,也增加了社会优抚对象参与社会就业的竞争能力。

3.提高各项优抚待遇鼓励安置对象自谋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优抚安置分配的工作岗位和职业已经不能满足优抚安置对象的就业意愿。地方民政部门应鼓励其自谋职业,对自谋出路的优抚安置对象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和提供优惠条件。现阶段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背景下,国家应建立健全军人的保险制度,同时做好军人保险和社会保险的

衔接工作,以维护和保障优抚对象退役后的合法权益。在制定涉及军人社会保障立法时,如有关伤亡保险、退役军人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都应与目前国家实行的社会保险的各种项目的规定相一致;也可根据军人保险的特点,建立有利于提高军人基本生活水平的补充保险;在抚恤待遇上,应当充分考虑军人保障的特殊性,其标准应高于一般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水平。这样就可以鼓励军人在退役安置中选择自谋职业,充分保障军人的各类保险与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为社会优抚对象自谋职业者解决后顾之忧,这样可以使更多的优抚安置对象选择自谋职业,从而起到缓和社会就业和社会优抚安置工作的压力。

(三)积极做好离退休人员移交安置的各项工作

在我国社会优抚安置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军队离退休人员的安置问题上,地方安置部门和军队相关部门要共同协力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政府要加大地方优抚医院的投资经费,加强医疗设备和各项硬件设施的完善工作。可在定点医疗机构设立专门的离退休人员门诊等,以确保军队离退休人员的方便就医。地方休养所对离退休人员就医产生的费用要及时的报销,并经常关心他们的就医情况,及时解除其就医治疗过程中费用的负担等问题。其次,军队要集中解决好离退休人员的住房问题,加强军队内部经济试用住房的协调交换工作。军队相关部门要积极联系各地区的驻军单位,相互之间充分协调好对离退休人员的经济适用住房问题,及时为军队离退休人员的办理好经济适用住房的手续。做好其离退休人员在军队住房公积金的数额结算工作,彻底解决好军队离退休人员移交地方后的住房问题。最后,地方安置部门在提高军队离退休人员各项待遇的同时,军队方面还需要配合地方安置部门对个别的军队离退休人员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离退休人员能够顺利的移交到地方民政部门的休养所进行安置。从而充分解决离退休人员的安置移交问题,为军队正规化建设和军事现代化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许琳:《社会保障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

2.聂和兴、张东江:《中国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版。

3.费梅苹:《社会保障概论》,华东理工大出版社,2005年7月。

4.褚福灵:《社会保障国际比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

5.李少虹、金双秋:《民政工作原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6.王凤亭:《双拥工作实用手册》,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年5月。

7、金双秋:《民政政策法规析论》(上、下册),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6月。

8.民政部抚恤安置局、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法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司:《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释义》,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3月。

9.姜秀元:《谈我国军人抚恤优待的法制化进程》,《中国军法》,2004年第5期。

10.孙绍骋:《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拥军优抚安置工作》,《求是》,2007年第18期(总463期)。

11.刘国栋、吴玉琴:《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面临的十大矛盾和解决途径》,《中国民政》,2003年第2期。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姓名:王景专业:13级国际商务2班学号:20132201032044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09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在高位运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特别是投资和出口增长速度仍然很快,消费品价格上涨显著,资产价格高位持续攀升,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等表现,说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趋于过热。在当前动荡不定的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下,既要看到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好的一面,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 一、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 (一)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偏大 目前,中国CPI涨幅虽有所回落但仍在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处于历史高位,价格上涨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同时,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出现回落,保持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凸显。物价上升的性质比较复杂,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相交织,短周期和长周期相交织,国内国外因素相交织,总量膨胀和结构转型相交织。 (二)投资过热,消费相对不足 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都在25%左右,资本形成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而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则从2001年的59.8%逐年下降到2006年的50.0%。这几年,我国政府对投资实行有保有压,并强调扩大内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投资增长一再反弹,内需扩大相对乏力,2007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投资持续过快增长,将来又会变成生产能力,有可能使得1997年开始出现的产生过剩问题重复出现。近几年,我国不仅投资增长过快,而且经常在一段时间集中在少数几个产业。2003年、2004年、2005年投资集中在房地产、汽车和建材等产业,2006年投资集中在化工产业,出现了一波波的投资“潮涌现象”。 (三)流动性过剩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指经济层面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流动性过剩使经济从过快向过热转化。流通中的货币超过了实际需求,其结果必然导致物价的上涨,过剩的流动性冲击的不仅仅是消费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等同样也会受到冲击,结构性通胀得不到有效控制,就可能转化为全面通胀,商业银行信贷、财务风险逐步集聚,隐含较大金融风险。流动性过剩引起的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十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楼价的上涨,严重损害了国民的福利;股市产生的财富再分配,加剧财富占有的不公;随着紧缩政策的实施,会对居民就业和收入产生消极影响。 二、经济问题对策的思考 (一)政府对付消费物价指数持续上升的长期对策 首先,应该是建立价格基金,对低收入阶层发放物价补贴。其次,要大力促进短缺农产品供给的增长,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快增长;要增加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在当前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背景下,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对通胀率的感觉也明显不同,承受能力则更不同。三是严格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公众全面客观看待和分析物价上涨的形势,以稳定通胀预期。四是抑制公共服务品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38小题.每题1.0分,共38.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在使用观察法进行定性研究时,有的研究者会真正进入被观察场景,融入被观察群体的生活,并且被视为自己人,这种观察称为( )。 A.参与观察 B.结构式观察 C.客观观察 D.非参与观察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观察就足利川感觉器官和其他手段收集对象资料的方法,它并不是简单地“看”,而需要研究者去“感受”。根据观察者是否融入被观察群体,观察可以分为:①参与观察:观察者真正进入被观察场境,被视为自己人;②非参与观察:观察者持旁观者身份。 第2题 社会工作者小姚为了解社区老年人的需求状况,按户籍登记册随机抽取了200 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为了保证问卷的填答质量,最宜采用的做法是( )。 A.联络居委会人员发放问卷,在被抽中的老年人填完后,居委会人员上门收取,再统一交给小姚 B.通过邮局,将问卷及填好地址、贴上邮票的信封寄给被抽中的老年人,请他们填完问卷后寄回 C.使用一个场地将被抽中的老年人集中起来,由小姚当场说明如何填写,并回收这些老人所完成的问卷 D.招募10位大学生志愿者,对他们培训后让他们上门拜访被抽中的老年人,记录老年人的回答,并将完成后的问卷交给小姚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由于调查者是200名老年人,他们书写比较困难,需要有专门人员为他们记录,如果调查员无法当面指导和记录,那么填答质量可能难以保证。 第3题 某社区的40名失业者被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参加技术培训,而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训练。后又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技术培训的效果为0.7分。上述实验设计方法属于( )。 A.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B.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D.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认为,随机分配过程消除了实验组和控制组最初的重要差异,从而后测所得的两组间差异反映了自变量影响。题干中的实验设计方法属于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第4题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问卷调查方法的优势是( )。 A.有利于了解研究对象各方面的状况,进而对其有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突出 C.可以节省资源 D.能有效排除外在无关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的内容、时间、格式基本统一,从而资料处理相对容易并便于比较分析;在同一时段访问众多对象可以节省不少资源。A项是个案研究的优点:B项是行动研究的优点;D项是实验研究的优点。 第5题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说,自1978年中国经济开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让全世界瞩目。中国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中国现在持有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已成为第一大贸易国和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但中国的经济模式却存在很大的弊端。 曾有学者说,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也是最没有效率的经济体。现在,我就以下的三方面来谈我国的经济。 一、关于中国的经济总量 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在全球的地位不容忽视,但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投资海外并不多,我们的经济实力即经济总量就基本等于我国的GDP。有些人说,我国国民收入已经进入上中等国家行列。表面上,中国的平均工资也一直在增长,可是,为什么我们国家的人民大都还是很贫穷。那是因为大部份流向了少数人。而他们的财富大都是来自于行政审批、金融腐败、公共资金流失、土地收益流失、垄断行业收入。 再者,中国GDP的增长,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榨取性的过度消耗、以及廉价劳动力的财富榨取。中国经济在带动整个世界经济的同时,却唯独牺牲了中国人民的福利,不仅是牺牲了这一代人的福利,更掏空了子孙后代的资源和环境基础。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污染者之一。空气和水的污染物浓度损害了人身健康、也造成了农业收成的损失。有三分之二的中国人呼吸着不达标的空气。对于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窘境,环保总局页承认:中国45种主要矿产15年后剩下6种,5年以后70%以上的石油依赖进口。可谁知,10多年前,中国还是一个完全的石油出口国。 二、中国的外贸实力 从很多数字来看,中国外贸额度很大,位于世界“三甲”之列。但综合考虑外资对外贸的贡献等因素,中国外贸在世界上的位次也要后移。 出口产品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外贸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外贸数量虽位居世界前列,但出口产品结构却相对落后。中国主要依靠制造业的出口来支撑经济发展,出口产品主要是缺乏技术含量的低级加工产品,如玩具业、制鞋业与纺织业,凭藉的优势是廉价的中国劳动力。这都是牺牲国人利益换来的,如果中国经济不能实现转型和提高效益,生产越多,中国人就被剥削得越厉害。美国苹果公司和英国金融时报先后来中国的“富士康”调查显示,富士康打工者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月工资不足50美元,还不到美国同类工人2小时的工资。是这点儿工资,还经常不能按时拿到。有人或许会说,我们中国最多就的就是人。可是,现如今我国正在快速的迈入老龄化社会。另一方面,据联合国的数据报告,我国的出生率已经连续几年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这样会直接导致劳动力的下降。且许多的学者认为,如果我国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我国就会“未富先老”。 可见,我国虽是一个贸易大国,但是一个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外国资金和技术的贸易大国,而不是一个贸易强国。中国的外贸质量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三、外汇储备 一定程度上外汇储备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财富。到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而一个国家的外汇财富储量不仅包括官方的,还包括民

社会学概论人物理论汇总

社会学概论人物理论汇总 孔德:1、实证主义; 2、《实证哲学教程》首次提出社会学之一概念; 3、社会学之父; 4、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是科学之“皇后”; 5、把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6、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秩序”和“进步”; 7、实证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 康有为:群学。 凯特勒:第一次把概率论引入统计学,力图用他创造的统计手段去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列宁:认为“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潮流”,推动了对社会的研究,为具体描述社会现象的精确性提供了原理和方法论。 雷文斯坦:推—拉理论→“人口迁移的规律” 林德夫妇:1、社区全貌研究; 2、《中镇》开创了社区综合研究的先河,推动了后来的学者进行一系列类 似的研究。 马克思: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部划时代的经济学 和社会学巨著; 2、社会学主要奠基人; 3、创立了社会学的基础理论; 4、第一次把社会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5、社会学理论注重实际。 默顿:1、《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2、显功能、潜功能。 帕森斯:1、《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 2、维持社会系统的必要功能条件:适应(经济子系统)、达鹄(政治子系统)、 整合(社会共同体子系统)、维模(文化子系统); 3、社会行动三要素:目标、情景、制度。 斯宾塞:1、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亚里士多德”; 2、《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 3、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 4、社会的存在是为社会成员造福,成员的存在不是为社会造福; 5、社会进化论:将社会区分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斯莫尔:189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创办了社会学系。

全国社会工作硕士(MSW)考试《437社会工作实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一节至第七节【圣才出品】

第四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第一节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 一、研究的过程 社会研究过程的五个阶段包括: 1.选择问题阶段 选择研究问题是一项社会研究活动的起点,其意义在于确定研究的目标和方向。研究问题选择得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研究工作的成败,决定着研究成果的好坏优劣。 选题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 (1)选取研究主题 选取研究主题是指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领域中,根据研究者的兴趣、需要与动机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2)形成研究问题 形成研究问题是指进一步明确研究的范围,集中研究的焦点,将最初比较含糊、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领域或研究现象具体化、精确化,将其转化为既有价值又有新意,同时还切实可行的研究问题。 2.研究设计阶段 研究设计阶段即是为实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1)道路选择是指为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它涉及研究的思路、策

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 (2)工具准备主要是指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的准备。还包括对社会研究中各种信息的来源——研究对象的选取。 3.研究实施阶段 (1)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2)实施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①研究者往往要深入实地,要接触被研究者; ②研究者要设计出实验环境,实施实验刺激和测量; ③研究者要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 4.资料分析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研究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5.得出结果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 (1)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一种以文字和图表将整个研究工作所得到的结果系统地、集中地、规范地反映出来的形式,它是社会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从研究的目的、方式,到资料的收集、分析的方法,再到研究得出的结论、研究成果的质量,都要在研究报告中进行总结和反映。

中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中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解决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形成巨大的冲击,标志着中国经济新一轮调整和转型的开始。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周期性回调2007年下半年就已经显现,2007年第三季开始中国经济季度经济增长率就逐季下降,表明经济的周期性回调要早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经济就已经面临巨大的调整压力,投资增长偏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突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部需求的急剧收缩通过出口关联部门,从下游的加工贸易制造部门延伸到上游的能源材料部门,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形式直接冲击。国内股市和房市迅速降温引发以房地产为龙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通过房地产关联部门,影响到钢铁、石化、建材、有色等重化工业部门,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经济下滑深度,是我国面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是一个“缓慢复苏的世界经济”。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使我国经济调整和转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如此之大,从表层上说是由外部需求急剧收缩造成出口大幅下降,并造成国内工业生产快速回落和就业下降,但深度原因是主要即有经济增长模式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加剧,不仅表现在需求结构上,内需和外需增长不平衡,投资于消费关系不协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而且也表现在供给结构上,低附加值产业比重过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这些结构性矛盾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也必须通过新一轮调整和转型逐步加以解决。 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加大了我国经济减速压力。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对外贸易依存度从2001年的38.5%上升到2007年的64.8%,2008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贸依存度有所下降,仍保持在60%左右。这次金融危机引发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使我国出口形势面临多年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并对投资、消费和就业等产生广泛的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各种限制措施明显增加,我国稳定出口市场和份额难度明显加大;全球失衡在平衡调整,使外部需求收缩幅度加大、持续时间拉长。这些都表明,继续依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效扩大国内需求,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不仅对当前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具有现实紧迫性,而且对迎接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后可能带来的新挑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过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要素的高强度投入。如果说危机前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全球经济繁荣和市场扩张,还可以使我们依靠扩大出口来平衡迅速扩张的生产能力的话,那么,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深度和市场收缩,已经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下降;以往在经济规模和能源资源消耗总量相对不大的情况下,依靠低成本资源和要素的高强度投入可以支撑高速增长的话,那么随着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供需平衡条件的变化,原有的低成本优势将持续减弱,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约束将不断加剧。 绿色能源革命史我国科技发展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为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走“绿色复苏”之路,发达国家大力开发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技术,抢占绿色能源和

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A)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被称为西方社会学的创立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1、初创时期的西方社会学与哲学关系密切; 2、初创时期的西方社会学受到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极大 (B)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始终表现为一种维护型的社会学,它以多方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为对象,积极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 1、孔德(1798——1857)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及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在其论著《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首次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并力图把他建设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 2、孔德把社会学界定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他认为: (1)整个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建立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是社会秩序。 (2)社会变迁中,旧的社会秩序被新的社会秩序所取代,这就是社会进步。3、孔德、斯宾塞到迪尔凯姆——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的发展特征: 古典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特征: ①它明确地规定了社会学在理论及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对传统形而上学思辨的思维方式,使社会学摆脱了思辨哲学的羁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它的理论原则具有强烈的本体论的自然主义的倾向,坚持统一的科学观,认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异,它们都是一种“物”,故而遵从同样的科学法则。这样便混淆了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③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完全适用于对人类社会的研究,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应用了类比的法则,产生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知识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机进化论和机械论。 ④重视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在方法论上恪守经验主义原则。 ⑤重视对社会秩序、社会平衡和社会稳定性的研究,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内具有相当保守的价值取向。 ⑥强调对现实社会生活进行干预,强调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实践功能,把社会学看作“社会工程学”或“社会医学”,即强调社会学对现实社会的改造和改良作用。

斯宾塞和孔德理论的异同

斯宾塞和孔德理论的异同 孔德和斯宾塞都是对西方社会学的创立和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孔德是公认的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享有社会学之父的美称;斯宾塞是英国社会学的奠基者,被称为是19世纪英国学术界的“思想泰斗”“维多利亚英国的亚里士多德”。 他们都将社会看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的各个部分执行特殊的功能。孔德持有强烈的整体倾向,并批判了当时主要从个体主义角度从事研究的心理学和经济学。他借用生物学的概念,把社会比作一个有机体,认为社会各部分相互联系,必须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斯宾塞将孔德的思想更加系统化,并明确指出,社会可看做一个有机整体因为它和生物有机体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主要表现在生长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整合趋势等几个方面。 孔德和斯宾塞都认为社会是不断进化的,社会可以看做个人一样不断生长的,,逐步进化的。原始社会对应人类的童年;现代社会对应人类成年。孔德认为社会是有一个阶段向另外一个阶段转变的,社会在曲折中发展。斯宾塞倾向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理论,认为宇宙万物,从自然到社会无不受进化规律支配。 孔德和斯宾塞都强调情感的重要性,都将情感看做是行动的动力,道德的基础。他们都是乐观的,都对未来充满希望。孔德希望重建政治开明、道德进步、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新的社会秩序。斯宾塞严重的社会是不断成长变化的,经过优胜劣汰之后会变得很美好很强大。 他们还都有市政的科学统一观,认为社会现象最复杂,社会学必须建立在其他学科的完善的基础之上,尤其是生物学的基础之上。孔德将社会学看做是一门市政的科学,将之与神学和形而上相区别,,他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唯一探索人的理性极其心理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下如何晚上起来的科学。孔德提出必须运用四种科学的基本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斯宾塞企图吧一切知识纳入他的进化论之中,他认为社会学这门最复杂的科学必须建立在其他各门相对简单的具体科学基础之上,尤其是它与生命科学的关系格外密切、十分接近。 孔德重视主管,斯宾塞重视客观,前者更强调精神的重要性,后者更强调结构的重要性。孔德希望通过倡导实证的科学来统一人们的认识,重建社会秩序。他认为由于受到旧制度和旧观念的束缚,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当时还处于建设过程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证主义精神的优越性也未能充分显示出来。他强烈要求在学校开设实证主义课程,并积极地举办实证主义讲习班,成立实证主义教育自由协会,热情地堆普通百姓进行实证教育,以便为精神重建奠定基础,人们的精神解放创造有利条件。斯宾塞认为社会是松散的整体,组成他的个体是或多或少的自由和分散的,彼此结合的程度不那么牢固。斯宾塞认为结构的变化伴随着功能的变化,社会单位规模的增大必然引起社会活动的进步与分化。斯宾塞总是劝告人们从结构的进化阶段以及在此阶段上发挥的功能这两个方面来研究机构。 孔德提倡集体主义,主张个人服从社会整体;斯宾塞则宣扬个人主义,强调社会服务于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研究

研究:一个人真的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社会研究是一种有社会学家、社会科学家以及其他一些寻求有关社会世界中各种问题的答案的人们所从事的一种研究类型。 社会学研究方法是只社会学研究经验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社会研究的过程的逻辑和哲学基础。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 方法的体系。分为:实证主义方法论(定量),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定性研究)包括哲学基础、逻辑、范式,客观性 研究方式: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具体方法和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 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处于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最具体的层面,具有专门性,技术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包括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

研究过程:确定课题并将其系统化,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资料的收集,资料的处理和分析,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社会研究中的理论是指: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建设和命题 分为三个层次:宏观理论、中观(中层理论)和微观理论 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巨星理论,一种理论视角或所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 中观理论: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 微观理论:是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这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它是由一组命题组成的,这些命题在逻辑上是相互联系的,这些命题中的一部分是可以通过经验来检验的 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理论,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理论,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理论 理论的构成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概念:对现象的一种抽象,他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潜在可观察,精确的,理论重要性 变量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子范围,不同属性或不同亚文化的概念)的概念,而那些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取值的概念叫做常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中介变量(处在在复杂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出于自与因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途径和方式) 命题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之间的陈述,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就是假设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之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命题是有概念构成的,理论是由命题构成的 关于一个概念之间的特征或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叫陈述, 假设的三种陈述方式:条件式,差异性陈述和函数式陈述 理论的两种推理模式: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系统的提出问题,提出带规律性的结论,建构解释先行的理论至关重要 演绎推理:是一般到特殊,从所检验的一般性理论开始,然后到现实中去观察、收集资料,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发展。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人们新的道德观,为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利于人与人之间结成平等友爱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源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快速过渡到市场经济,其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几种思潮。一是道德出现了严重“滑坡”,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二是道德的本质和主流正在“爬坡”之中,主要表现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观念正在形成;三是抓道德建设会干扰市场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把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对立起来。我以为这几种观点都是不够全面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道德建设有双重影响。其积极的影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其消极影响是: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经济,对物

质利益的过度追求,或把市场经济原则扩大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会导致道德领域评价标准的迷失,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伦理观的盛行,以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出现。这些元疑增大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难度。 对上述一些道德失范现象的存在,有些人将其归咎于市场经济本身,认为这是经济发展初期的必然代价。但多数认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与道德并不冲突。主要表现在: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具有道德的合理性。普遍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规律。因此,市场经济并非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而是纵跨了几种社会形态的经济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则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决定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必然是在坚持等价交换。尊重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社会主义道德性质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与社会进步要求的集体主义精神的统一,从

第八章优抚社会工作

第八章优抚社会工作 第一节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概述 本节在界定优抚安置工作的基础上,对不同服务场域的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含义进行了 明晰,对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了概括。 一、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含义 (一)优抚安置工作的界定 1.优待2.抚恤3.安置 (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界定及分类 1.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界定(略) 2.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分类 (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2)光荣院社会工作。(3)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4)军休社会工作。(6)军供社会工作 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内容、方法 (一)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点 (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内容、方法 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内容、方法需要 (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界定。(略) (2)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主要包括:1.治疗康复需要。2.基本生存需要。 3.家庭生活需要。4社会交往需要。5.社会最终的需要

总体内容(特别内容) (一)总体内容 1.协助处置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问题 (1)参与人院时的评估,疏导因伤、病、残而引起的心理及情绪方面的问题。 (2)协助处理不良的家庭关系,促进服务对象与其家庭沟通,加强互相支持。 (3)增强对病情或医疗程序的了解与适应,可联合医护人员,采取讲座方式,对有关伤、病、残所引起的心理、生理、社会影响开展宣传教育。 (4)手术或特别治疗之前及之后的心理辅导。 (5)纠正不当的行为,如已婚荣誉军人不愿回原籍安置,因婚姻家庭引发的一些问题;复员退伍军人慢性病患者短期重复住院率高或不愿出院的问题。 (6)增进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建立适当关系。 (7)对遭遇紧急或突发事件的服务对象进行危机介入。 2.协助增强服务对象对医院环境的适应 (1)解释医院的有关规定。 (2)帮助服务对象善于运用医院的设备,充分利用医院提供的医疗、康复服务,尽量 预防伤、病、残的蔓延和复发。 3.协助处理服务对象与医疗系统的关系 (1)提供相关的医疗资讯。 (2)协助及联络医疗团队的各专业同人,为服务对象提供包括生理、心理方面的全面 性诊疗。 (3)协助服务对象及其家庭运用有关的社会资源。 (4)提供相关的医疗及福利的电话咨询。 (5)个案处理及转介。 (6)疏导医疗纠纷,妥善处理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的投诉,进行相关的医务纠纷调解, 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4.出院及跟进服务 (1)与医护人员一起商讨病情,做好出院评估、制订离院计划;尤其要做好离院前的 适应性方面工作。 (2)教导家庭照顾服务对象。 (3)协助家庭与服务对象一起设计跟进及检讨方案。 (4)运用居家照顾及社会康复护理等公营或志愿者服务。 5.其他方面 (1)研究工作,提供医院管理和发展方面的政策建议。 (2)检讨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运作过程。 (3)评估服务设施的使用情况。 (4)发展教育、支援、自助及治疗等个案、小组、社区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多与 他人及外界接触的机会。 (5)协调及促进医疗团队成员的支援网络;加强员工的心理辅导及沟通技巧方面的知 识培训,帮助他们增强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进行沟通及辅导。 (6)参与社区健康计划的有关活动。 (7)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服务进行专业方面的推进和督导。 (8)参与医院内有关活动的策划。活动要符合服务对象的能力和特殊需要,例如,精 神病患者的训练活动要简单,既要满足培养他们自立生活的要求,又要在他们的认知能力范围内。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收入分配差距亟待缩小 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也是我们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发展与差距将更加突出,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必须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基础和前提。但在我国目前工业和服务业的很多产业部门中,低附加值产业仍占很大比重,而部分高附加值产业如信息产业,虽然产值和数量增长很快,但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导致大部分产品和服务的高额利润被外国公司赚取。日本和韩国当年在引进国外技术时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资金分别是引进资金的5倍和8 倍,而我国仅为7%,致使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有研究表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全世界49 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 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而发达国家低于30%,美国和日本则在5%以下。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将被长期固化在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层次。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则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其中,企业首先应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科学发展应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开始。因此,在“十二五”时期,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三、经济结构不合理:战略性调整必须抓紧推进 国际新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重组的趋势,进行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的结构调整。要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逐步使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要抓紧研究提出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抓紧落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战略高度上全面调整供需、产业、城乡、区域和所有制结构,形成能够支撑今后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战略结构。 四、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势在必行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不转变发展方式,资源将难以支撑;不转变发展方式,环境将难以承受;不转变发展方式,国际竞争力将难以提升。中国正面临日益紧张的资源环境压力及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竞争的压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势在必行。所以,必须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也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巨大努力。 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 要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花大气力增加就业岗位;要加快发展经济促进就业;要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发挥劳动者、市场、政府促进就业的合力;要加强和改善就业公共服务;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到2020 年,实现“覆盖城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

第二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 本章学习要点: ●“实证”一词的含义 ●“三阶段论”的主要思想 ●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静力学的基本内容 ●社会动力学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科学分类和三阶段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社会学研究方法 课时安排:3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平与著作 1798年孔德出身于法国南部地中海海滨的一座古城蒙贝利埃,父亲是县税务所的会计官,母亲原为流亡贵族小姐,两人均是狂热的天主教教徒。幼年的孔德体弱多病、身长腿短、眼斜个小、其貌不扬,但极聪慧好学。9岁寄宿于蒙贝利埃中学,文理两科的成绩均名列前茅,且显示出一定的反叛精神。1812年他考入著名的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因年龄太小,两年后才被正式录取。他并不安于数理科学的学习,还热情关心时事政治,广泛涉猎政治和社会理论书籍,如饥似渴地研读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哲学、政治著作以及法国当代思想家的著作道德的叛逆精神在这里又有所发展,他和一些同学故意蔑视校纪校规,因而经常受到校方的申斥,多次被关禁闭。1816年,他终于被校方永久地开除了。 1817年孔德经人介绍,当了著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圣西门的秘书。起初,孔德非常尊敬比他大30多岁的圣西门,将其视为良师益友。但7年后,两人终因意见不和而分道扬镳。其间,孔德的生活一直很拮据,主要靠给人讲授数学维持生计。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孔德决定创立一门新的哲学即实证主义哲学(简称实证哲学),这是一种源于实证科学并与形而上学哲学相对立的哲学体系。1826年,孔德在自己的住所开办“实证哲学讲座”,应邀前来听讲的有不少是当时法国科学界的名流。然而只讲了三讲,孔德便因精神分裂症住进了医院,其后又投河自杀被人救起。1829年孔德恢复了实证哲学讲座。讲座每周两次,几乎持续了两年。孔德接着将讲稿整理成书,以“实证哲学教程”的书名从1830年起陆续出版,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社会学诸多领域,到1842年一共出齐6卷。该书是孔德最重要的著作,被视为实证主义这一哲学流派的里程碑式的文献,而且,正是在这部巨著中他首次使用社会学这一名词,并提出建立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系统思想。 孔德一直希望能在大学谋到一个正式的教职,但未能如愿。他一生只在大学有过短暂的兼职,和学术界缺乏密切的联系,成为学术边际人,这在后期愈发明显。1844年,有过不幸婚姻生活经历的孔德,结识了遭丈夫遗弃的年轻女子克洛蒂尔德,两人柏拉图式的爱情维持了一年多以后这位女子不幸病故。与克洛蒂尔德的恋情对孔德的影响很大,他的观念也因而发生明显的变化。晚期的孔德在“实证”概念中加进了“感情”要素,并开始推崇早年极力反对的宗教。他后来甚至创立了一个旨在强词人类之爱的“人

2020年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重点笔记(五)

2020年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重点笔记(五) 第八章矫正社会工作 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 1.针对违法犯罪人员:监管功能、矫正功能、服务功能; 2.针对社会环境:营造有利于犯罪更新改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重点) (一)服务对象的需要:★★★ 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经济收入、低保、住房、医疗卫生;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教育机会、就业培训等; 3.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鼓励协助服务对象构建和恢复正常家庭生活; 4.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恢复重建缺失的社会功能,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服务。 (二)服务对象的问题 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公众的同情; 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 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1.特殊性,为社会特殊群体提供福利服务; 2.复杂性,强制性监管与人性化服务交织相伴; 3.长期性,服务期限与刑罚执行期限基本一致; 4.专业性,法律专业与社会工作专业相结合。 第二节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对于涉罪成年人的服务内容: (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司法判决前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及其亲友。 1.针对犯罪嫌疑人:通过与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和周边社区的接触了解,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做审判参考:要与家人、邻居、同学、同事、朋友、警察、受害人等交谈; 调查报告内容:犯罪事实、前科、本人生活史 2.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家庭关系协调及家庭成员心理、情绪疏导;链接资源以应对生活困难;失去依靠的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 (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1.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熟悉监狱环境、协助戒除不健康生活习惯、解决生活困难、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 2.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公民教育、心理情绪辅导、职业技能训练、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 3.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了解社会的变化、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构建支持性 社会网络。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重点) 1.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

目前中国经济存在四方面困难

目前中国经济存在四方面困难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出口,导致出口受阻、出口下降,进出口下降导致工业生产下降,工业由于支撑整个经济的大块,所以整个经济增速就往下降。这些都降,导致财政收入等等指标也往下降。如果我们把从去年到现在中国经济的困难做一个梳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中国经济的困难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外部需求急剧下降。我刚才讲了去年,你看今年,我给各位汇报,今年进出口,三季度比二季度好,二季度比一季度好,环比我们是在逐月逐步回升,特别是7、8、9三个月,每个月出口都是超过1000亿美元,但是再来看同比,就同比来说,1到9月份,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还是-20.9%,你看这个数据有什么意义呢? 1、我们要看到我们的对外贸易、出口和进口都在回升,趋势是向好的趋势。 2、就同比来说,我们应当看到,还是处在外部需求持续萎缩的局面,现在世界经济复苏当中,我们看美国经济、欧洲经济,在复苏当中都有一些值得我们高兴的迹象。但是总的来分析,世界经济的复苏还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这种状况,我的观点是,我们现在和明年,一定要把中国经济增长根本点放到扩内需上面,我们千万不能把中国经济增长,把希望寄托在世界经济更早、更快复苏上面,我现在和一些企业家接触,有的同志有这种想法,世界经济现在有见好的迹象。大家希望世界经济能够很快复苏,还能恢复到过去大出大进的状况,我觉得不现实,当然我们现在是希望、渴望、祝福世界经济赶快复苏,但实际上看,肯定是缓慢曲折过程,所以我们还是要把中国经济增长根本点放到扩内需上面,外部需求萎缩的局面还在持续,影响仍然还再继续。 106届广交会成交显示,不仅家用电器、五金工具、服装纺织等各类商品成交普遍回升,海外采购商的捧场力度也在大大回升,境外采购商到会人数比今年春交会增长13.7%,比去年秋交会增长7.8%。.第106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额比今年春交会增加42.4亿美元,增幅为16.2%,但比去年秋交会减少10.8亿美元,降幅为3.4%。2008年秋交会是在当年的10月15日召开,其时金融海啸已经爆发,对外贸的影响已经显现。因此,本届广交会成交情况与2007年秋交会对比更具参考价值。相比2007年秋交会,本届广交会成交额下滑约20%,也就是说,本届广交会上订单增长的“小行情”仍属“恢复性回暖”。 中国外贸依存度高达60%至70%。外需疲弱的压力一直是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障碍。7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统计数字,上半年连月来的进口降幅有所收窄,而出口下降21.8%的跌幅却为多年来少见。 中国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模式显然不能持续,美国高消费和低储蓄的经济结构也被迫转向。金融危机撼动了原有的世界经济构架,各大经济体都在努力寻求新的复苏路径,中美达成的共识无疑对这一探索具有积极意义。 “美国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例如新能源,或者是生物医药,关键取决于美国是否能主动启动结构性调整,是否会主动提高居民储蓄率,是否会改变经常项目赤字的格局。”张明说。 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把新能源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希望通过开发新能源,带动美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 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普罗迪同样表示,新能源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路径之一,可以视作未来新的经济引擎,但他也坦言,“这取决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对于美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王小广认为这会对我国造成压力。“危机就是调整的时机,无论采用何种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xx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 2008-01-17 20:47:58 xx整理 紫金网孔德( Auguste Comte,1798-1857年)主要作品: 《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年),《实证主义手册》(1851年),《实证政治体系》(四卷,1851-1854年),《主观的综合》(1856年) 主要学术思想: 孔德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类社会,他认为重整社会秩序的希望在于建立一种普遍人性的宗教,这是社会学的任务。孔德认为,在整个世界发展中,群体、社会、科学甚至个人思想都经历了神学、形而上学、科学三个阶段。他所处的时代,神学思想已属过去,支配现代人的将是科学思想;封建君主制度也正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以科学思想为指引的工业社会;人类理智的性质和发展阶段决定着社会秩序的组成和社会进步的类型;与人类理智发展的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科学三阶段相对立的社会组织形式,分别为神权政体、王权政体和共和政体。这样孔德就把人类社会历史完全归结为人类的理智发展史,因而与理智发展最高阶段相匹配的社会组织形式——工业社会就具有了普遍的、全人类的品格。 按物理学的分类方法,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他认为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变迁的连续阶段和相互关系的过程来研究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规律;社会静力学旨在研究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的结构关系,以及彼此间持久不断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也就是研究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几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各个方面。孔德主张把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看作是密切联系的和相互补充的科学。他认为进步如果不同秩序结合在一起,进步就不能持久;秩序如果不与进步共存,真正的秩序也无法建立。 孔德认为,为了获得实证知识,要采用四种方法即观察、实验、比较和历史的方法。贯穿在这些具体方法中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统一的科学观,即认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