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电网环境下的需求响应_50630709

智能电网环境下的需求响应_50630709

XXXX-2020年智能电网设备市场需求分析

XXXX-2020年智能电网设备市场需求分析 坚强智能电网投资结构概述 政策导向决定投资力度,投资重点在电网智能化。随着国网2010年智能电网规划完成,我们认为,坚强智能电网将进入10年的建设高潮。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而在科技创新、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政策导向将决定投资力度与节奏,从结构图中我们能够看出,“信息流”代表的电网智能化是投资重点。 图表中国坚强智能电网体系架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国家电网公司 2010-2020年,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将拉动数万亿的投资,估量将带来近8400亿元的智能电网设备需求。其中坚强电网部分,即指特高压输电网,估量将在2012-2015年迎来建设高峰,2020年完全建成,将带来总计近2200亿元的电力设备需求;电网智能化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六大部分,估量将在2015年前后迎来建设投资高峰、2020年前后初步建成,将带来超过6200亿元的电力设备需求。 图表坚强智能电网2010-2020年建设节奏推测 资料来源:国家电网公司 图表智能电网建设电力设备需求构成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需要指出的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关于电力设备市场的阻碍,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重点需要专门关注:关于电力设备整体市场规模,智能电网建设短期来看(5-8年内)将带来增量,长期来看(8-10年以上)将提升电力设备的资产利用效率,同时传统电力设备市场将逐步萎缩,这两个效应叠加,智能电网对整体电力设备市场规模的长期阻碍为负面; 坚强智能电网带来的电力设备需求,以电网智能化为主,我们估算占比将达到70%以上; 交流特高压建设部分,由于该部分建设在国家政策层面的不明朗性,我们认为以后对此部分市场容量应当持保守态度,完成全部规划中投资的概率并不大。 新一代坚强电网:世界第一特高压输电网建设 特高压骨干输电网将构成我国新一代坚强电网。我国要紧能源基地分布、负荷中心分布于国土的西部、东部,之间距离长达800-3000公里,长距离低损耗送电是我国电网必须解决的咨询题,特高压作为骨干电网正解决了那个咨询题。 “特高压电网”,指交流1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网络。相比目前普遍采纳的远距离输电500千伏超高压交流电网,特高压电网具备更远距离、更大容量、更低损耗、更节约土地资源等优点,能够更好的习惯800至3000公里远距离大容量电力输送需求,有利于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大型核电基地、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开发和电力外送。 图表

电力需求响应技术规范(V0.6)

电力需求响应技术规范草案v0. 6 事实证明,正确地实施需求响应,可以有效地抑制高峰负荷,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编制本规范是为了帮助各利益相关方在参与需求响应时在认识上达成一致并进行自动互操作,从而推动相关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只要遵守本规范,任何系统或设备都可以参与需求响应,这将增加可参与需求响应的资源数量,减少实施需求响应的成本。 1 概述 本规范描述了一种开放和兼容的信息模型,支持供应商与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同时也支持各利益相关方参与需求响应的监管、实施、评估和结算等事宜。 本规范涵盖需求响应计划、动态价格或需求侧竞标的信息模型。 本规范主要面向具备复杂信息处理能力的智能能源管理控制系统(Smart EMCSs),包括智能建筑物、智能工厂、智能家庭、电动汽车和分布式发电及储能等,同时也面向具有简单信息处理能力的智能设备(Smart Facilities)。 价格信号或可靠性信号随时可能发生,但用户侧的智能能源管理控制系统或智能设备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出现故障或失效。当它们恢复正常后,本规范将支持恢复数据。 本规范支持同一个用户同时参与多个供应商的多个需求响应计划、动态价格或需求侧竞标。 2 范围 本规范定义了需求响应的信息模型,并以用例、域模型和类图的形式展现。通过这些信息模型,需求响应的利益相关方之间就可以进行互操作,从而在行为上相互协调。 有的国家针对电力批发市场也开展了需求响应的研究和实践,包括能量市场(Energy Market)、容量市场(Capacity Market)、日前计划备用市场(Day-ahead Scheduling Reserve Market)、同步备用市场(Synchronized Reserve Market)和调节市场(Regulation Market)等。本规范目前只针对电力零售市场,不针对电力批发市场和其他市场。

智能电网作业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来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3个里程碑: 第一个就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是IBM一个市场推广策略。 第二个是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以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美国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网;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 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智能电网有三个目的,一个是由于美国电网设备比较落后,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网运营的可靠性;二是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将美国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个是中国能源专家武建东提出的“互动电网。互动电网,英文为Interactive Smart Grid,它将智能电网的含义涵盖其中。互动电网定义为:在开放和互联的信息模式基础上,通过加载系统数字设备和升级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客户售电、电网分级调度、综合服务等电力产业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是集合了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综合性的效率变革。它将再造电网的信息回路,构建用户新型的反馈方式,推动电网整体转型为节能基础设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客户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电网价值的最大化。 互动电网还可以通过电子终端将用户之间、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网络互动和即时连接,实现电力数据读取的实时、高速、双向的总体效果,实现电力、电讯、电视、智能家电控制和电池集成充电等的多用途开发,实现用户富裕电能的回售;可以整合系统中的数据,完善中央电力体系的集成作用,实现有效的临界负荷保护,实现各种电源和客户终端与电网的无缝互连,由此可以优化电网的管理,将电网提升为互动运转的全新模式,形成电网全新的服务功能,提高整个电网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综合效率。 互动电网既是下一代全球电网的基本模式,也是中国电网现代化的核心 实际上,互动电网的本质就是能源替代、兼容利用和互动经济。从技术上讲,互动电网应是最先进的通讯、IT、能源、新材料、传感器等产业的集成,也是配电网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储能技术的合成,对于推动新技术革命具有直接的综合效果。由此,智能电网具备可靠、自愈、经济、兼容、集成和安全等特点。可以认为,互动电网学说的本质就是以信息革命的造发性标准和技术手段大规模推动工业革命最重要财产—电网体系得革新和升级,建立消费者和电网管理者之间的互动。

面向电力市场的用户端需求侧响应研究

面向电力市场的用户端需求侧响应研究 发表时间:2019-11-08T10:05:56.050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3期作者:陈硕 [导读] 电力企业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市场的发展需要电力提供保障,因此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提出更高要求。摘要:电力企业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市场的发展需要电力提供保障,因此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在电力企业当中,需要将提高电力用户终端用电效率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这样才能保证电力能够得到合理应用。电力的科学合理利用,不能仅仅依靠电力企业的努力,还需要用户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电力企业更好发展的同时,实现我国社会的稳定进步。 关键词:电力;用户终端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分布式发电、能量存储、智能电表、电动汽车等智能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网用户不仅可作为消费者消纳电能,还可利用自身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或储能设备并网供电,充当电能生产者。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未来智能电网体系下的电力市场将是基于实时电价的自由市场。需求侧响应旨在通过使用激励、惩罚机制或实时电价机制来改变传统用户的用电行为以达到平衡电力需求,保障系统安全的目的。在此前提下,智能用户端可以通过优化自身发用储售行为响应实时电价,最大化自身经济利益。 1电力用户终端用电存在的问题 1.1电力系统网络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电力系统的运行与使用过程中不难看出,网络线路并没有得到及时更换。如果没有对网络线路进行及时更换,那么将会产生不同的问题。比如,电力系统网络较为老旧,这样线路与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线损问题[1]。这一问题的出现,对电力用户终端的用电效率将会造成影响,用电效率下降,那么用户缺乏用电体验。除此之外,对电力企业效益的创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作用,容易导致电力企业出现亏损问题。 1.2电力系统缺乏有效维护 电力系统在使用期间,针对其中的设备设施以及线路,应该定期并及时做好维护和工作。维护工作展开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保证电力设备质量。避免因为电力设备以及线路,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但是,从实际的工作当中不难看出,许多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电力系统维护的重要作用,维护工作不到位。种种问题的出现,将会造成电力系统超负荷运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故障或者问题。不仅对电力用户终端用电造成影响,同时对电能的稳定产生负面作用。 2移动终端技术在电力营销计量领域的应用措施 2.1移动终端技术在电力营销计量领域应用需求分析 基于电力营销工作的特殊性,并非全部营销系统信息均需利用移动终端技术实现。从电力营销计量实务层面进行分析,移动终端技术仅可作为电力营销人员现场工作的辅助系统,提高电力营销计量效率。如在现场抄表阶段在用户无法实现表计数据自动抄收时,电力营销计量人员就需要在现场勘察记录后返回企业录入营销管理系统。为提高电力营销计量工作效率,电力营销计量人员就需要合理利用移动终端技术,在移动终端辅助系统中实时拍照取证。同时基于移动终端即时信息共享功能,电力营销计量人员可以设置网络业扩报装申请模块及现场计量管理模块,便于电力用户直接在网上申请业扩报装业务,提高营销服务质量。除此之外,为保证移动终端技术在电力营销计量领域优势的充分发挥,电力营销计量热源可以在移动终端设置任务单管理、作业安全教育、实时监控管理、地图导航及统计分析模块,保证电力营销计量信息的准确完整性。 2.2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力营销计量平台安全运行管理 由于移动终端技术在电力营销计量领域应用过程中涉及到数据库信息交互,整个过程数据传输风险较大,因此,为保证移动终端信息传输安全性,电力营销部门可以借鉴网上银行等金融数据传输模式。从传输通道、应用服务、接入终端、安全管理、外网接入等方面,构建完善的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在基于移动终端技术的电力营销计量系统安全拓扑模型设计过程中,电力营销部门可以从智能卡等硬件方面及数字证书、安全密钥等软件设计模块,进行逐一设计。[2]一方面,在以智能卡为核心的基于移动终端技术的电力营销计量系统安全硬件结构设计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可以移动智能手机为载体,在国家电网上网加密系统的支持下,对手持数据终端PDA、数据采集器、手持掌上平板电脑等装置进行逐一加密。同时为保证电网营销计量数据安全性,电力营销部门可以在智能卡中,进行加密密钥、私有密钥的双重加密。另一方面,在智能卡密钥设置完毕之后,相关技术人员可以营销管理系统服务器为载体,从密钥产生、分发管理及销毁等环节入手,设置密钥管理中心。在密钥管理中心运行过程中,电力营销人员需要经移动终端向密钥管理中心发送密钥。经密钥管理中心认证并通过后,移动平台才可以与系统服务器连接。同时针对移动平台智能终端,相关技术人员可以依据端到端的加密方式,以HEADER为消息发送头文件,以CONTENT作为消息内容发送控制按钮。在信息发送后,可以通过计算智能终端MAC数值进步部分数值加密处理,保证端到端间通信安全性。 3提高电力用户终端用电效率的措施 3.1构建合理供电计划 针对我国目前用电紧张的现状,为提高电力用户终端用电效率,可以采取计划供电的方式,计划供电方式,可以将供电紧张现状进行缓解,同时对我国社会的更好发展当中起到重要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供电计划,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1)针对工厂企业的用电,可以结合工厂企业具体用电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用电计划,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电能浪费问题的出现,同时可以为工厂企业的发展,节省更多成本。2)针对家庭用户用电,可以采取安装计量装置的方式,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不断提升居民用户的电能节约意识。促使电能资源可以得到科学合理利用,同时不断提高电力用户终端用电效率。 3.2加强市场机制融入 电力用户终端在构建完毕后,需要定期展开相应的维护工作,但是,因为维护工作较为繁琐,需要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与专业素养。这样当电力用户终端出现问题时,将会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避免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基于此,在提升电力用户终端用电效率中,需要将市场机制应用在其中。电力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当中,已经做出明确规定,供电企业需要实现主副分离。这样

电力行业研究报告:英大证券-电力行业:智能电网涉及项目与投资价值研判-110831

智能电网涉及项目 与投资价值研判 研究员:叶旭晨卢小兵 证书编号:S0990511020002 S0990511010006 Tel:010‐84010711 E—mail:luxb@https://www.doczj.com/doc/f96259014.html, yexc@https://www.doczj.com/doc/f96259014.html,

?三个发展领域:均围绕节能展开 发电侧:智能电网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 输电侧:智能电网能够进一步提高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用电侧:智能电网通过提高需求侧管理水平,从而有效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两大结合:信息流与电力流结合------电力+通讯 智能电网的理解:电力+通讯 智能电网的架构:智能电网将电力能源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深度地融合一起。过去,电力传输系统曾是电力工业发展的重点,但是,为了使电力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其目标,必须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这两个系统需要平行发展,先进的通信和网络技术将成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将在智能设备和优选的运算法则的帮助下实现系统的功能。 电力系统功能+ 支撑电力系统的信息需求系统电力输送基础设施+ 计算信息基础设施

智能电网细分 输变电能力提升 配电自动化 电能利用 微电网技术 节能技术 智能用电 智能电网 智能调度 新能源接入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智能电网为新能源发展提供支撑平台 智能电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手段 (需求侧管理) 发电侧发电侧输电侧用电侧

智能调度——为新能源发展提供支撑平台 ?智能调度是指通过电网调度所涉及的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电网控制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实现对电力生产过程精确指挥和精益运营,确保电网安全可靠、灵活协调、经济环保、运行高效。 ?智能调度是智能电网的核心,是实现电网最优控制的关键。 ?当前电网调度普遍要求清洁能源的上网电量严格比照负荷曲线,以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其原因在于电网存在调峰的特殊问题,以风电为代表的绝大多数新能源的调峰能力不足,大规模的清洁能源接入电网后可能会出现电网电压水平变动,线路传输功率超出极限,系统短路容量增加和系统暂态稳定性改变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完全按照清洁能源的能力发电,一旦遇到突发情况,电网的反应时间和速度未必能够百分之百达到要求,这就为电网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智能调度就是要在传统调度的基础上,通过更加智能化的手段和工具,处理好清洁能源最大限度上网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系,从而实现电网的最优控制。 ?智能调度的主要技术包括电网调度自动化和负荷预测技术。

重庆电网丰水期需求响应实施方案(试行)

附件 2019 年重庆电网丰水期需求响应实施方案 (试行) 为进一步深化电力需求响应工作,提升网供负荷水平,缓解电网调峰压力,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修订版)》及《有序用电管理办法》总体要求,根据《重庆市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行动计划方案(2016-2020 年)》,结合我市用电特点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受自身能源资源禀赋限制,重庆电网属典型受端电网,对外购电依赖性较大,年均有 1/3 电量需通过跨省跨区外购调入,电网调节能力较弱。 近年来,重庆市电力负荷增长迅速,2018 年,统调最大负荷 2048 万千瓦,刷新最大负荷记录,电网峰谷差率达39.68%。同时,电力负荷对气候敏感性高,夏季空调降温负荷占最大负荷的比重超 50%,存在季节性短时电力紧缺问题,特别是夏季最大负荷期间保供应压力大,低谷时段电网调峰困难,对消纳四川水电等清洁能源造成影响,也降低了火电企业运营经济性。 # 目前,尽管可采用行政化的有序用电方式开展负荷管理但实际操作不灵活且对企业生产易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我市现亟需采取灵活的需求侧响应方式,运用经济杠杆,引导

用户根据自身用电特点优化用电方式,缓解供需矛盾,同时提升用户和电厂运行经济性。 二、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通过市场化手段挖掘用户侧响应资源,引导用户主动参与丰水期需求响应,减小峰谷差,减轻用电高峰时期电网运行压力,进一步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二)工作原则 1.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在需求响应实施过程中的引导作用,组织用户积极参加需求响应工作,形成多方广泛参与的盈利模式。 2.安全为本,市场运作。在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前提下,保障电网运行安全、用户安全生产。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用户参与系统调节,以价格激励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实现负荷平衡和削峰填谷。 3.自愿参与,节能高效。基于电网实际需要和用户构成实际情况,通过用户削峰填谷提高重庆电网供电安全运行水平,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三、实施内容 (一)响应途径 2019 年丰水期需求响应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低谷电增量交易试点和主动移峰负荷响应试点。利用价格引导电力用户调整生产或短时停止生产用电,削减高峰负荷保障电网供电安全。

1-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修订版)

附件 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修订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能源革命和全社会节能减排,促进电力经济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加强全社会用电管理,综合采取合理、可行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优化配置电力资源,在用电环节制止浪费、降低电耗、移峰填谷、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节约用电、环保用电、绿色用电、智能用电、有序用电。 第三条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全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运行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各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和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 第四条电力生产供应和消费应贯彻节约优先、绿色低碳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在增加电力供应时,统筹考虑并优先采取电

力需求侧管理措施。政府主管部门应推动供用电技术改进,优化用电方式,开展电能替代,消纳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 第五条电网企业、电能服务机构、售电企业、电力用户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实施主体,应依法依规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第二章节约用电 第六条本办法所称节约用电,是指加强全社会用电管理,综合采取合理、可行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在用电环节制止浪费、降低电耗、实现电力电量节约,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第七条实施电网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制度,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和下达本级电网企业年度电力电量节约指标,组织开展年度指标完成情况考核;当年电力、电量节约指标原则上不低于电网企业售电营业区内上年最大用电负荷的0.3%、上年售电量的0.3%;电网企业可通过自行组织实施或购买服务实现。社会资本投资的增量配电网经营企业暂不参与考核,但应当主动采取措施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每年年底前将经营区域内电力电量节约量和工作措施上报省级经济运行主管部门。 第八条电网企业应推广使用节能先进技术,采用节能输变电设备,采取技术措施减少供电半径,增强无功补偿,加强无功管理,稳步降低线损率。

智能电网及其发展态势

智能电网及其发展态势 提纲1.智能电网定义及特征2.国外研究现状与成果3.中国智能电网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4.智能电网关键技术介绍 1、智能电网定义及特征 1.1 智能电网的定义 ?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 ?1)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 ?2)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3)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等为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 1.2 智能电网驱动力 美国智能电网驱动力 美国:2003年美加大停电后,美国电力行业决心利用信息技术对陈旧老化的电力设施进行彻底改造,开展智能电网研究,以期建设满足智能控制、智能管理、智能分析为特征的灵活应变的智能电网. 关键点 ?改造老化的电网设备,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技术的先进性 ?提高用户对电价的可承受能力 ?适用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适用可再生能源的接入,降低排放水平 ?提高在全球的竞争性(经济危机—产业) 欧洲智能电网驱动力 欧洲:发展智能电网也有其独特的发展背景,欧洲智能电网的兴起主要是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以及电力需求趋于饱和后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等需求所决定的。 关键点 1)供电的安全性问题 ?一次能源的缺乏、 ?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供电能力 (2)环境问题 ?京都协议 ?气候变化 ?保护自然 (3)国际电力市场 ?提供低廉的电价和提高能效 ?进行创新和提高竞争能力 ?有关垄断的规程修订 美国、欧洲智能电网驱动力 安全、可靠、价格合理的电力供应是国家繁荣、安全的重要保证 美国 ?电力需求的增长与日益老化的电网框架之间的矛盾。 ?运行成本控制与相应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的矛盾 ?环境压力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能源枯竭 ?信息化、数字化等新技术的驱动

我国需求侧响应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能源互联网概念的进一步推广,“需求侧响应”一词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本篇小科普,我们来梳理下需求侧响应的基本概念,聊聊国内的实行现状并展望其美好未来~ (文章来源:一只小电驴作者:小也驴) 需求侧响应是什么 众所周知,电力系统要时刻保持供需平衡。传统的做法是在负荷需求高时增加发电机组出力,但负荷高峰时段往往持续时间较短,为了满足这部分需求而增加的发电和输配电投资利用率很低,而且调峰机大多是成本高、不环保的火电机组,因此可以通过减少或者延迟需求侧的电力负荷来实现供需平衡,这就是需求侧响应(Demand Response)。 需求侧响应可以定义为:当电力批发市场价格升高或者系统可靠性受到威胁时,电力用户根据价格信号或激励措施,暂时改变其固有的习惯用电模式,减少或推移某时段的用电负荷从而保证电网系统的稳定性,抑制电价上升的短期行为。 需求侧响应的分类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我们经常见到的另一个词:需求侧管理。比如前段时间修订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这是由政府部门主导、电网公司主要承担的一项工作任务。也就是说,电网企业每年都需要完成一定的需求侧管理目标并受到政府部门的考核。相对来说,需求侧响应则更侧重的用户主动参与,更加“市场化”。但在很多语境下,“需求侧管理”与“需求侧响应”的含义有很大重叠,可以认为后者是前者发展的成熟阶段。 国内需求侧管理现状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引入了需求侧管理的概念,但并没有能够大范围推广。直到2010

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12年将北京市、苏州市、唐山市、佛山市四个城市设立为首批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上海为需求侧响应试点。 来源: 参考资料1 2014年以来,除唐山市外,北京、上海、佛山三市和江苏省已成功实施了几次需求侧响应项目,基本是每年夏季实施一两次。其中江苏省需求侧响应从实施范围、响应容量来看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17年7月江苏省经信委组织省电力公司对张家港保税区、冶金园启动了实时自动需求响应,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仅用1秒钟时间即降低了园区内55.8万千瓦的电力需求,创下了国际先例。 江苏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 不过试点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目前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动机并不来自价格信号或者激励手段,而是单一的财政补贴(每千瓦100元左右),一旦补贴停止,相应的实施项目就难以为继;2.目前试点的对象主要是工业用户,而且存在一定计划因素,参与主体范围小、互动性不强。3.由于缺少实时和分时电价,峰谷电价的价差不够大,无法吸引到最有潜力的储能等需求侧资源。

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区别

1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差异 传统电网是一个刚性系统,电源的接入与退出、电能量的传输等都缺乏弹性,致使电网没有动态柔性及可组性;垂直的多级控制机制反应迟缓,无法构建实时、可配置、可重组的系统;系统自愈、自恢复能力完全依赖于实体冗余;对客户的服务简单、信息单向;系统内部存在多个信息孤岛,缺乏信息共享。虽然局部的自动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由于信息的不 完善和共享能力的薄弱,使得系统中多个自动化系统是割裂的、局部的、孤立的,不能构成一个实时的有机统一整体,所以整个电网的智能化程度较低[9210]。 与传统电网相比,人们设想中的智能电网将进一步拓展对电网全景信息(指完整的、正确的、具有精确时间断面的、标准化的电力流信息和业务流信息等)的获取能力,以坚强、可靠、通畅的实体电网架构和信息交互平台为基础,以服务生产全过程为需求,整合系统各种实时生产和运营信息,通过加强对电网业务流实时动态的分析、诊断和优化,为电网运 行和管理人员提供更为全面、完整和精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并给出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以及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最大程度地实现更为精细、准确、及时、绩优的电网运行和管理[9210]。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将进一步优化各级电网控制,构建结构扁平化、功能模块化、系统组态化的柔性体系架构,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灵活变换网络结构、智能重组系统架构、最佳配置系统效能、优化电网服务质量,实现与传统电网截然不同的电网构成理念和体系。 由于智能电网可及时获取完整的电网信息,因此可极大地优化电网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技术体系,承载电网企业社会责任,确保电网实现最优技术经济比、最佳可持续发展、最大经济效益、最优环境保护,从而优化社会能源配置,提高能源综合投资及利用效益。 2国内外智能电网建设背景不同 电力行业作为社会基础产业,是国家发展的命脉产业之一。电网建设与国家能源资源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本国的能源资源条件、能源资源输入可能性以及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等密切相关。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电力需求日益增长,中国电力工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电网建设规模日趋扩大,电网负荷变动剧烈,区域负荷不平衡;另一方面,电网架构依然薄弱,亟待坚固补强。中国能源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不均衡,必须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发展远距离、大跨距、大容量输电,加强统一协调和规划建设,形成统一调度运行的统 一或联合电网。 而国外发达国家的电力工业已步入成熟期,输电网架构变化很小,电网发展趋于平稳,电力需求趋于饱和,电力供应及冗余储备趋向平衡。出于体制和利益需求,他们最为关注的是停电时间最小化和市场效益最大化。因此,从国外对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来看,其侧重于建立一个高效、安全、环保、灵活应变的智能电力系统,更多地从市场、安全、电能质量、环境等方面出发,从用户端的角度来看待和研究智能电网,更多地强调信息与电网的结合及基于信息的业务重整。另外,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所倡导的智能电网,更关注于分布式电源及客户端的接入、信息的获

智能电网条件下的需求响应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电网条件下的需求响应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现阶段,智能电网俨然成为了电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发展趋势,其能够较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对需求响应进行了研究,并探究其关键技术。 关键词:智能电网;需求响应;关键技术 智能电网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智能用电,其能够对电能进行友好的加护,对用户的多样化诉求进行良好的满足,实行具有灵活性的互动供用电模式,这也是智能用电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DR(需求响应)作为协调发展用电和其他环节的主要支撑手段,其是互动化的智能用电业务中实现友好电能交互的主要方式。 一、需求响应的研究 在优化电能供需动态平衡和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的过程中,需求响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近几年,国际上提出了auto-DR(自动需求响应)的概念,其是最新的需求响应形式,能够对电力用户的主动性进行提升,提高需求响应的水平,并提出了全新的理念,俨然成为智能电网技术中的关键部分。我国对于需求响应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其概念的引入、项目决策(激励和电价)、政策机制、负荷分析和计算以及技术架构等方面进行。 智能用电的核心就是电力用户的信息、能力和业务与电网进行灵活的互动,互动业务根据实际的承载可以进行划分,分别是信息互动、营销互动、电能交互和用能互动四类。智能用电的关键核心业务就是用能互动,其主要涉及了用能管理和需求响应等内容,将信息交互和多元化的营销做为根本基础和保障,通过相关的控制技术和智能决策对用户的用能情况进行优化,对供需平衡进行水平的提高,提升用能的终端效率。需求响应作为实现用能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其运通激励信息和价格信号对用户进行引导,使其对自身的消费行为和用电方式进行改变和优化,对时段中的用户的电力负荷进行降低和推移,推动供需的优化平衡,并通过智能用电中的信息采集和交互、双向通行和交互终端等技术,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实现,体现信息流、电力流和业务流在供需双方的友好交互。 二、关键技术研究 (一)特征 实现auto-DR的前提就是供需的双方能够对各种事件信息进行及时交互并对需求响应进行自动识别。由于各个提供商的配套装置系统和技术方案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对需求响应系统进行设备相互操作的的过程中,要对信息交互的模型进行标准化的规定,实现可控负荷资源之间的统一调度、配置和管理,以此实现需求响应的自动化信息交互过程。实现auto-DR 决策过程的有效和科学方案保障就是决策智能化,其主要的表现如下:在系统方面,计划和制定需求响应时间,并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执行,对事件计划的科学有效性进行加强;在用户方面,在对系统发生的信息进行接收后,依据内部负荷可控资源的实际情况,实现智能决策在用户端的响应,对自动响应行为的科学有效性进行强化。Auto-DR的直观特征就是执行自动化,其主要表现在用户端的响应行为中国,用户端在完成自动接收需求响应信号并自动生成响应策略后,能够自动执行响应策略,不需要人为地介入执行响应的过程中。 (二)效益评估 需求响应能够根据负荷对电力市场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整,对资源和系统的实际运用效率进行提升,对于经济发展、电力工业的发展以及自然生态的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需求响应的项目效益涉及了项目参与者通过执行项目而产生的各种直接效益,如维持可靠性的资金投入降低、电力用户的经济补偿和电费降低以及降低了电网方面的购电成本,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些外部效益,如自然资源效益、外衍效益以及公共效益。但是若要对电力系统中需求响应提供给不同主体的效益进行准确地评估,还应当定量表达上述效益。对需求响应的效益进行量化分析,能够对其发展的潜力和实际的开展实施方案进行准确把握,对需求响应效益从项目内容、时间和主体等多个方面实行多维度分析,运用解耦的理念量化需求响

配电网分布式能源需求侧响应

配电网分布式能源需求侧响应分析及应用 1. 需求侧响应的定义 需求侧响应(Demand Response, DR)的是美国在电力市场改革以后,针对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 DSM)如何在竞争市场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电网可靠性和系统运行效率而提出的理念。 需求侧管理又称负荷侧管理,是国际上推行的综合资源规划方法的一项主要内容。需求侧管理是指通过政府、电力企业和用户的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适宜的运作方式,优化用户的电力使用状况或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降低高峰负荷和节约电量,实现最低成本的电力服务,使电力企业和用户双方都能获益的方法。需求侧管理是一项旨在以激励为主要手段,引导和刺激广大电力用户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实现电能节约的节电管理系统工程。 需求侧响应也可称为负荷或峰值转移,但更加准确的定义是指通过激励策略实现负荷转移,它为传统的基于发电侧的电力运营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案。需求侧响应能够为电力运营商提供更加灵活和自然分布的资源,从而减少为满足峰值负荷容量而必需的投资。同时,需求侧响应通过用户激励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智能用电,从而实现节能高效。并且,需求侧响应能够提高电网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电能质量。 从广义上来讲,需求侧响应是指电力市场中的用户针对市场价格信号或激励机制作出响应,并改变常规电力消费模式的市场参与行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需求侧响应可以有不同的定义,如从资源的角度看,需求侧响应可以作为一种资源,是指减少的高峰负荷或装机容量。从能力的角度看,需求侧响应能够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增强电网应急能力。从行为的角度看,需求侧响应是指用户参与负荷管理,调整用电行为方式。 2. 微电网的需求侧响应技术 作为新型的智能化电能服务网络,微电网通过创建开放的信息系统和共享的信息模式,可以高效整合微电网系统中的数据,优化电力基础设施的运行和管理,促进与用户的互动。由于微电网系统整合了高级的信息、控制及通信技术来动态管

智能电网对通信网络的需求解读

智能电网对通信网络的需求解读 中国智能电网在线作者:佚名 2011-3-15 9:46:00 (阅92次) 关键词: 智能电网通信网络 智能电网对通信网络的需求 智能电网业务需要全面而完整地信息采集以及与用户的交互,要实现这些数据传递必须要有可靠的安全的通信信息网络的支撑。 建立实用通信模型 基础电网物理架构的电压等级有特高压、超高压、高压、中压和低压等多个等级,区域覆盖有跨省的区域互联、省内电力输送、市到县到企业或小区配送,调度节点有发电侧升压变电站、多等级的高压变电站、中压配电变压器等;依存于电力架构的通信信息网涉及到不同电压适配、不同区域传输、不同节点组网、不同组网成本等等;不同环节所使用的通信网络技术也不尽相同,如光纤通信、无线通信、IP 通信、电力线载波通信、工业总线通信等。因而,每个电力环节需要有与其匹配且实用的网络建设模型,只有建立实用统一的通信网络模型才能更好地、规模地得到推广和应用。 建立互通通信标准 智能电网是将智能化的二次设备IED 的采集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到控制中心进行分析和控制。在这里,通信网络首先要把智能化二次设备互联起来(可采用以太通信方式或工业总线方式),因此需要明确并制定网络设备和二次设备间的互通标准。另外一方面,通信网络技术多样,标准或非标准的都有可能采用,如低压电力载波技术缺乏统一标准,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集中器和采集器则必须使用同一厂商的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该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建立完善通信安全架构 智能电网的各个环节部署着大量的传感器和计量单元,使得网络安全环境更加复杂。首先是智能业务中心存在大量安全隐患的新建系统;其次是智能配用电领域大量智能终端的应用,给黑 客提供了利用某些软件入侵机会操纵和关闭某些功能;原有的电力通信协议如104 等对安全考 虑薄弱;新通信技术的采用如EPON、WiFi、无线等也引入到安全风险。因此以上从中心系统、通信规约、终端仿冒和通信网络等多方面和整体考虑,形成满足智能电网新形势要求的、完善的通信安全架构,保证智能电网有序的、安全的建设和运行。

智能电网用户端能源管理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

智能电网用户端能源管理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 智能电网是当前国际国内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热点。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建 设全国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其基本特征是电力系统的运营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和市场化,真正实现电能的高效利用。 ?根据智能电网研究框架体系,智能电网建设主要抓住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个环节。配用电环节即为电网的用户端,按用户属性来分主 要有三类:建筑楼宇,如宾馆、商场、体育馆、学校、写字楼、政府机关等;工矿企业,如冶金、造纸、轻纺、机械、电子、煤矿等;基础设施,如机场、港口、铁路、公路、水利等。用户端消耗着整个电网80%的电能,抓电网用户端智能 化建设,对用户可靠、安全、节约用电有十分重要意义。用户端环节建设内容 主要为:构建智能用电服务体系;全面推广应用智能电表、智能用电管理终端等智能设备;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提升用户服务质量;建设智能用电小区 和电动汽车充电站。用户端急需解决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先进的表计,智能 楼宇、智能电器、增值服务、客户用电系统、需求侧管理等课题。 ?能源管理系统构架及目标 ?智能电网用户端从用户侧一端来讨论配电和用电系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其 范围指电力公司计费电表出口以下,从电力变压器到用电设备之间,对电能进 行传输、分配、控制、保护和能源管理的所有设备及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设备如电梯、水泵、照明、空调系统、家用电器等越来越多,用电负荷快速增长,设备的能效提高 以及不同设备之间的匹配需要科学的管理,用户端的能源管理因此受到越来越 多的关注。 ?一般的智能电网用户端能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计算机管理系

XXX2021年智能电网设备市场需求分析

XXX2021年智能电网设备市场需求分析 坚强智能电网投资结构概述 政策导向决定投资力度,投资重点在电网智能化。随着国网2010年智能电网规划完成,我们认为,坚强智能电网将进入10年的建设高潮。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而在科技创新、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政策导向将决定投资力度与节奏,从结构图中我们能够看出,“信息流”代表的电网智能化是投资重点。 图表中国坚强智能电网体系架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国家电网公司 2010-2020年,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将拉动数万亿的投资,估量将带来近8400亿元的智能电网设备需求。其中坚强电网部分,即指特高压输电网,估量将在2020-2020年迎来建设高峰,2020年完全建成,将带来总计近2200亿元的电力设备需求;电网智能化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六大部分,估量将在2020年前后迎来建设投资高峰、2020年前后初步建成,将带来超过6200亿元的电力设备需求。 图表坚强智能电网2010-2020年建设节奏推测

资料来源:国家电网公司

图表智能电网建设电力设备需求构成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需要指出的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关于电力设备市场的阻碍,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重点需要专门关注:关于电力设备整体市场规模,智能电网建设短期来看(5-8年内)将带来增量,长期来看(8-10年以上)将提高电力设备的资产利用效率,同时传统电力设备市场将逐步萎缩,这两个效应叠加,智能电网对整体电力设备市场规模的长期阻碍为负面; 坚强智能电网带来的电力设备需求,以电网智能化为主,我们估算占比将达到70%以上; 交流特高压建设部分,由于该部分建设在国家政策层面的不明朗性,我们认为以后对此部分市场容量应当持保守态度,完成全部规划中投资的概率并不大。 新一代坚强电网:世界第一特高压输电网建设 特高压骨干输电网将构成我国新一代坚强电网。我国要紧能源基地分布、负荷中心分布于国土的西部、东部,之间距离长达800-3000公里,长距离低损耗送电是我国电网必须解决的问题,特高压作为骨干电网正解决了那个问题。 “特高压电网”,指交流1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网络。相比目前普遍采纳的远距离输电500千伏超高压交流电网,特高压电网具备更远距离、更大容量、更低损耗、更节约土地资源等优点,能够更好的适应800至3000公里远距离大容量电力输送需求,有利于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大型核电基地、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开发和电力外送。 图表

浅析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

浅析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 现代电网智能化是电网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是未来电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智能电网系统中,通信管理系统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文章围绕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当前我国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以及现实需求,并就如何高效科学开展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提出建议和对策。 标签:智能电网;通信管理;通信系统;现状;需求;发展策略 引言 现代社会,电能是最主要的能源种类。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空前繁荣阶段,电能需求与日俱增。由此推动了电网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电网建设规模、电力线路里程、运行载荷等逐年上升,给电网运行调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学科的发展与成熟,为电网运行调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理论条件。智能电网已经成为当前电网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智能电网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通过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得深入应用,电网在执行各项任务,应对运行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安全性获得显著增长。作为智能电网的核心环节,通信系统的管理无疑是智能电网应用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智能电网通信系统使用的设备包括光纤通信、微信系统、微博载波系统等多个种类。变电站作为电网输变电环节的中坚力量,受到的影响和发生的变化无疑是十分巨大的。大量现代化技术的出现与投入使用,给智能电网的飞速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智能电网通信随之实现了巨大飞跃。 1 当前我国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发展现状和现实需求 电力产业是我国战略基础产业,事关国计民生。政府一直将电力建设事业作为国家发展建设任务中的关键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都把电网建设纳入各地区、各阶段发展规划之中。这一方面是社会化大生产对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电网建设基础条件日益完善、成熟的结果。与此同时,各地电网建设项目的大规模实施,以及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管理,导致电力企业通信设备、网络设备、管理系统相关的设备和种类差异明显,对于电网整体的运行维护以及调度管理都十分不利。另一方面,关于电网通信系统的深入研究一直在持续,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是当前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的发展重点。 1.1 复杂化程度加深是当前电网通信管理系统的重要特征 通信系统是现代电网的重要组成步伐,在保障电网正常运转,电力企业日常生产顺利进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我国电力网络通信系统具有建设时间早、分布范围广、内容繁多、管理分散、流程众多、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电力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生产体系的重要部门,受信息产业影响重大,越来越多的电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