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管理学第6章—第9章概括复习

行政管理学第6章—第9章概括复习

行政管理学第6章—第9章概括复习
行政管理学第6章—第9章概括复习

第六章人事行政

①人事行政:是指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标,国家人事管理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人员进行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等管理活动。

注意:1、人事行政是特定的组织——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行政活动。

2、人事行政的管理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国家行政机关内的特定人事管理部门。

3、人事行政的管理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内的行政人员。

4、人事行政是依法的管理活动。

5、人事行政的目的在于选用合格的国家行政人员。使他们尽职尽责,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其业务能力水平,进而全面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人事行政与人事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人事管理:1、含义:管理实践的活动。2、对象:企业中的工作人员。3、权利来源:企业自行的权利,源于产权。4、权威性:相对的自由选择。5、性质:体现自利性。6、法律范围:很大的自主权。

人事行政:1、性质:明显的公益性。2、复杂性:更高。3、权威性:一定的不对等性,绝对服从上级命令,强制性。4、法律范围:人力资源管理严格执行法律规定。

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1、德才兼备原则2、适才适用原则3、公平竞争原则4、奖惩分明原则

5、依法管理原则。

人事行政的地位与作用:1、人事行政是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2、人事行政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因素。3、人事行政是培养人才、深入开发人才资源的有效途径。

②人事行政的历史发展: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雏形:禅让制。?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官吏出现,世袭爵位制代替

禅让制。?封建社会:军功爵制(春秋战国)→察举征辟制(汉)→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

2、考核制度的发展:?秦汉之前:“上计”制度,考课制度化、法律化。?魏晋南北朝:出现专门的

考课机构。?唐朝:内官外官分别考课。?宋代:考课由审官院、考功院负责。?明清:规模超历代,考课法律简练严明,方法增多。

3、人事行政监察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形成。秦代的御史演变为最高监察官。汉承秦制,御

史大夫。?魏晋南北朝:监察制度确立。1组织完全独立,机构逐步统一。2权利增大。?唐朝:御史制度,御史台。?清袭明制:满汉复职制度,六科隶属都察院,皇权无限制。注意: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中,言官谏议制度是个重要的特点;地方监察制度主要表现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与控制。

4、其他人事制度的演变:?退休制度:起源于殷商;宋以前官吏七十必须退休;明清为六十岁。?回

避制度:亲属回避、地区回避、师生朋故回避。

5、中国古代人事行政制度的特点:1、集中统一而又有一定的制约关系的人事管理体制。 2、竞争择优

的选官制度。 3、自成体系的监察制度。 4、防止营私舞弊的回避制度。

③西方人事行政制度的发展:

1、英国人事行政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是西方人事行政制度的发源地。1885与1870年,英国枢密

院两次颁布法令,改革吏制,把官吏分为决策者与执行者两大类,文官制度由此确立。

2、美国人事行政制度的改革:19世纪20-30年代,政党分肥制。 1883,《调整和改革美国文官制度的

法案》,功绩制原则,文官政治中立,一经录用终身任职。 1923,联邦政府制定了第一个职位分类法。1949,修订职位分类法。 1978,卡特政府的文官制度改革,文官制度趋于完善。

3、日本人事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1、法制化色彩浓厚。 2、实行严格的定员制。 3、注重高级文官素

质的提高(精英教育)。

④新中国人事行政制度的演变:

1、形成与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17年。人事管理体制上,建国初期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一

揽子”干部管理方法。除部队外,其他干部均由中央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

2、发展停滞期:十年动乱,机构被撤销,人事管理工作限于瘫痪。

3、全新发展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阶段。1984下半年到1986上半年,开始起草《国家工作

人员法》。第二阶段,1986下半年到1988年5月,国家公务员制度基本形成;组建人事部、筹建国家行政学院、制定公务员法规已经具备。第三阶段,1988年5月至1993年8月,开始具体实践工作。1993.8.24《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标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诞生。第四阶段,1993年10月至2005年4月,在全国推行和完善公务员制度。第五阶段,2005年5月至今。2006.01.01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我国的公务员管理正式有了法律意义上的文本。

当代人事行政的发展趋势:1、人事行政管理的公开化。 2、人事行政管理是的科学化、现代化。(1人事行政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现代化。 2人事行政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3人事行政本身管理方法的现代化、科学化。) 3、人事行政管理法制化。 4、录用形式多样化。 5、考核办法的定量化。(定性分析:考核内容进行综合考察/定量分析:考试内容分成许多项,每项以定量基础来考察。)

国家公务员制度

我国国家公务员分类:

1、国家公务员制度:是人事行政的一种科学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

2、中外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1、各国公务员制度的共性:?都有公务员分类机制。?都建立了职位分类机制。?都有竞争激励机制。?都有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都有勤政廉政的监督机制。?都有健全的法规体系。

2、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职务常任。?政治中立。

3、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与我国传统人事制度相比较的特点。(1、具有竞争激励机制。 2、具有新陈代谢机制。 3、具有廉政保障机制。 4、具有科学化和法制化的人事管理制度。)

?同西方文官制度相比较的特色。(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国家公务员不搞“政治中立”。 2、坚持认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 3、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国家公务员不搞“两官分途”。 4、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1、公务员制度的法律依据、指导原则和适用对象。 2、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 3、公务员的管理环节。 4、管理和监督。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环节:

1.职位分类制度。(1、职位分类的对象是各行政组织的职位,突出以“事”为中心。 2、职位分类的一句是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四项条件。 3、职位分类的标准是只求上述四项条件的特征相似、相当,以防类数过多造成管理繁杂。 4、职位分类的目的是实现对国家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

2.选拔任用制度。(1、录用制度:人事行政制度的核心。/2、晋升制度。)

3.培训制度:?国家公务员培训的原则: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国家公务员培训的类型:初任培训≥10天/任职培训≥30天/专门业务培训/更新知识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7天)

4.考核制度:是行政人员的奖惩、升降、培训和工资待遇等提供客观依据,是督促行政人员努力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基本方法。

5.奖惩制度:对公务员的工作实绩的肯定火否定的评价制度,包括奖励和惩罚两类。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6.工资福利保险制度: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公务员无需交社保)

第七章行政领导

一、行政领导:国家行政机关中,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的总称。

注意:1.行政领导是特定组织,即国家行政系统内的领导。 2.行政领导是一种行政活动的过程。

3.行政领导的目的是提高管理效率。

4.行政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特点:1.权威性(①行政领导的权力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依法定程序授予的。②行政领导是国家组织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国家的意志,维护国家利益。)

2.综合性(①行政领导的内容具有综合性。②行政领导的方法具有综合性。③行政领导者的素养具有综合性。)

3.动态性

4.服务性

作用:1.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 2.是行政管理运行过程的核心。 3.是关系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二、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职责

行政领导者的职位:国家权力机关或国家人事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程序,经法定途径选拔和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及其应履行的责任。

构成要素:职务、责任

特点:1.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客观的。 2.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设置是有限的。 3.行政领导者有相对的稳定性。

行政领导者的职权:有行政领导者来行使的、法律赋予一定职位的行政权力。(职权大小与职位高低是

相对应的)

注意:1.正确认识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二者之间的关系。 2.充分认识职权的重要性(积极、消极)3.严格区分行政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影响力。 4.科学界定行政职权范围。

行政领导的职责:行政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领导职位上的工作任务和违反法定义务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内容:1.行政领导者要依法履行行政领导职位上的职责。 2.行政领导者必须承担违反法定义务引起的法律后果。

三、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

行政领导者个的素质结构:德、才、学、识、体。

1.德:政治品德素质。(①在政治上,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②在思想上,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③要有廉洁奉公的政治品德。④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

2.才:能力素质。(①要有较高的能力水平。②要有合理的能力结构。→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科学的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

3.学:知识素质。(①“工”字形的知识结构,上横为政治法律知识,一竖是专业知识,下横为管理知识和领导科学知识。②现代领导者应该是“专才”基础上的“通才”。)

4.识:心理素质。(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如气质、性格、意志)

5.体:身体素质。

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有形结构、无形结构

(1)有形结构:①年龄性别结构:梯队原则(老中青,以中年为主,1:2:1)、弹性原则(工作性质复杂、管理层次高,年龄结构相对高;反之亦然)、动态原则(动态平衡)。男女成员比例适当。

2.专业、知识结构:①文化程度和学历结构能够“同频共振”。②通才与专才比例合理。

3.个性心理结构:合成个性→1.智能结构(思想家帅才+组织家将才+实干家干才) 2.气质结构(群体气质) 3.性格结构

(2)无形结构:①人际关系协调(领导团体成员之间在心理上能够互相包容/领导成员之间在情感上能够互相接纳)②工作配合协调(在领导群体内合理分工/强调之间的相互协作)

(3)行政领导班子的结构优化(要求):1.目标性 2.确定性 3.相关性 4.动态平衡性 5.自动调节性

6.整体性

四、行政领导的方法、方式和艺术

行政领导方法:行政领导制度所要求的具有广泛制约力和影响力的根本方法。(普遍性、指导性、原则性、根本性,适用于行政领导的一切领导活动中。)

行政领导方式:是行政领导方法的具体化表现。(适用于行政领导者处理上下级关系)

行政领导艺术:行政领导的技能和技巧,是行政领导方法的个性化与艺术化。(创造性、非规范性、灵活性,适用于一切随机性较大的人事物)

①行政领导方法:1.实事求是的方法(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我国行政领导的最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群众路线的方法(根本工作路线,行政领导者的根本领导方法) 3.矛盾分析法(做好行政领导工作的根本保证之一)

②行政领导方式:

结合性原则/层次性原则) 3.处事艺术 4.运时艺术 5.语言艺术

五、我国的行政领导体制

行政领导体制:行政领导的职责权限划分的限度。

我国的行政领导体制:行政首长负责制

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中“首长”的范围:

1.法定的首长:宪法和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

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各部长、各委员会主任、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

2.推定的首长:没有法律明文规定,但其所在机构具有行政管理权限与职能,负责领导与管理全国或地方的某一方面的行政事务。

①国务院全体会议的有关组成人员:国务院秘书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署审计长

②国务院直属机构的正职领导

③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部门的正职领导:厅局委的厅长、局长、主任

④地方政府根据地区行政管理需要设立的与中央政府不完全对口的部门机构及其他行政机构的正职领导:乡镇企业局、公路局的正职领导

⑤地方行政区域内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分支机构或者垂直领导机构或排出机构的正职领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省级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派驻地级市的分局局长

⑥其他具有全国或地方行政管理权限、职能的行政机构的正职领导。

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

1.行政首长的职权(层级越高,职位越高,职权越大,影响力和覆盖面越大,责任越重)

2.各级行政首长都要向人民负责

3.行政首长承担的责任:①公务员的责任②行政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③政治责任④领导责任

第八章行政决策

一、行政决策:行政决策作为管理决策的一种是指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针对索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的行为设计和抉择活动。

特性: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定性。 2.行政决策内容的广泛性。 3.行政决策思想的权威性。

原则:1.信息准、全原则。 2.可行原则。(生产力标准/利益标准) 3.系统原则。4.择优对比原则。

5.预测原则。

6.动态原则。

7.民主集中原则。

8.连续性原则。

地位和作用: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并贯穿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2.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

3.行政决策是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

4.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是关系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二、行政决策体制:行政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

构成要素:1.决策权力及其运行方式。 2.决策主体及其职责划分。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组成:行政决策中枢系统、行政决策咨询系统、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①行政决策中枢系统:1.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2.主体是拥有行政决策权的领导机构及其领导集团的组成。 3.权力运行方式可以是单一的首长制、集体的委员会制或者混合制。 4.特点:权威性、主导性。

②行政决策咨询系统:1.是行政决策的辅助机构,是行政决策的外脑。 2.主体是由掌握各门类知识的专家、学者组成。 3.基本职责是“谋”不是“断”。 4.特点:群体性、科学性、独立性、辅助性。

③行政决策信息系统:1.行政信息是行政决策的基础,行政决策信息系统是从事行政信息处理的机构、人员、设备以及消息处理的各个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 2.收集→加工处理→传递信息。

三、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1.发现问题(主客观原因、主次要原因、直接或间接原因)

2.确定目标(决策目标的指导作用和控制作用/原则:抓住主要目标、目标必须具体、明确的原则、目标必须规范、可行性的原则、目标系统原则)

3.拟定或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是行政决策的中心环节,是决策咨询系统参与最多的一个环节)

4.方案评估(可行性分析)

5.方案抉择(原则:效益最大、符合实际、全局利益第一、风险最小原则/主要方法:经验判断、决策树技术、实验和模拟)

行政决策的基本模式:

①精英/大众模式:米尔斯《权力精英》,行政决策的制定过程是少数精英的活动过程,体现行政决策与阶级统治、阶级关系的政治联系。

②集团模式:阿瑟·F·本特利《政府程序》,政府是一种“中立”的执行部门,其决策活动受各种利益集团的强大影响,行政决策的制定过程是利益集团与政治力量相互作用和协调的过程,利益集团的利益往往高于公共利益或国家利益。

③系统模式:戴维·伊斯顿《政治系统》,用信息论的观点描述行政决策的制定过程,把政府内部的行政决策系统看作是复杂的黑箱,需要输入、输出的动态过程加以考察,以反馈形势为周期。

④制度学派模式:早期侧重于从政府内部结构探讨行政决策的过程,重点放在政府组织图上,对法律感兴趣。新学派注重政治制度问题,同时研究行政决策涉及的诸多社会关系。

⑤趋向和窗口模式:约翰·W·金登《议程、备择方案和公共政策》,存在三种独自流动并构成行政决策的趋向:问题、政治、政策趋向,当他们汇合时,行政决策就完成了,称之为“打开窗口”。

⑥权力决策模式:拉斯韦尔《决策过程》、《权力与个性》,将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方法全面印入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决策者一般都有追求权力的欲望,并且善于选择追求权力的机会。

⑦有效决策模式:杜拉克《有效的管理者》,行政管理应该是有效的管理者,而有效的管理者应该进行有效的决策。

⑧公共决策模式:安德森《公共决策》,行政决策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制定法令、发布行政命令、颁布行政法规以及对法律作出解释的决定,把行政决策者的公共政策和行政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所做的决定——“普通决策”区别开来。

⑨决策程序模式:西蒙《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将行政组织视为决策程序,提出价值前提(价值判断的问题)和事实前提(客观上存在的事物和现象),认为行政决策以不同的价值因素(主观)和事实因素(客观)为前提,决策程序是根据不同决策前提进行抉择的过程。

⑩渐进性创新模式:邓小平,1.注意摸索、大胆创新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由点到面、协调发展四、行政政策(公共政策、国家政策):由政府机关制定的,用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为准则。

构成要素:1.行政政策的目标(明确性、阶段性、综合性) 2.行政政策的内容(主体和主要要素,反映行政政策的本质与实质。) 3.行政政策的载体(行政政策内容表现的外部形式,即文本和文体。文体

包括文言和文类。)

特征:1.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3.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4.导向性与时效性的统一

第九章行政执行

一、行政执行:指的是行政主体接受决策指令后,组织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付诸实施的过程,即为实现某种决策所做的具体工作。它是行政决策的承接环节,是将行政决策的内容变为客观现实的过程。

注意:1、行政执行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联系整个行政过程的核心。 2、行政执行与行政决策是相互承接的关系。 3、行政执行的效果是评估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依据。 4、行政执行是依法行政。基本特点:1.目的性 2.经常性 3.强制性 4.时效性

基本原则:1.忠实于决策与开拓创新相统一。 2.坚决、果断与注重效益相统一。 3.持之以恒与有条不紊相统一。 4.发扬民主与强调集中相统一。

行政执行的各个环节:1、制定计划 2、多方准备 3、具体实施

1.制定计划:①步骤:进行工作安排→进行组织安排→进行人力安排→进行物力安排→进行时间安排

②制定计划的原则:客观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一致性原则

2.实施前的准备:①思想准备:做好执行前的思想动员工作。

②制度准备:是指为明确行政执行的具体准则和依据,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制度。(目标责任制度、检查监督制度、奖惩制度;目标责任制度是核心,检查监督制度是手段,奖惩制度是杠杆,三者相辅相成。)

③物质技术准备:是保障行政执行的基础。(物质、技术保障)

④组织人事准备:解决组织机构的完善及人力条件是否充足的问题。

3.具体实施阶段。

行政执行的手段:1.行政手段: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力,依靠行政组织的层级节制性,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实现国家对行政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的方法。(特点: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主要的行政执行方式,弊端是抑制民主,难以调动下级与群众的积极性。)

2.经济手段:行政主体按照经济规律,运用税收、物价、经济合同等经济杠杆来组织、调节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和方法。(间接性/有偿性(利益性)/多样性,市场经济下主要的行政执行方式,但不是唯一)

3.法律手段:是行政主体以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的方式履行行政职能、实现行政决策目标的行政执行方法。(权威性/规范性/稳定性,法律手段是其他手段的保障,是最具行政执行效力的手段。)

4.思想教育手段:依靠宣传、说服、沟通、精神鼓励等,激励人们积极性,实现行政目标的方法。(长期性/稳定性/超前性,思想教育手段能从根本上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但需时长、工作艰巨。)

二、行政沟通

行政沟通(行政信息沟通):是指行政体系与行政环境之间、行政内部各部门之间、行政人员之间传达思想、交流情报和信息,以谋取行政体系和谐有序运行的行为过程。

目的:谋求行政体系在思想上的一致。实质:行政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过程。

行政信息:反映行政管理活动和行政对象特征及其发展与变化情况的消息、情报、数据、资料的总称。(特点:客观性/流动性/广泛性/可开发性/共享性)

行政沟通机制:信息收集→信息加工→消息传递→信息加工

①行政沟通的刚性机制:指不以行政沟通参与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形的、具体的制度制定,他是行政沟通必须遵循的约束机制。

注意:1.理顺行政机关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 2.尽可能地变部门间的沟通为部门内的沟通。 3.使经常性项目的沟通制度化。

②行政沟通的柔性机制:指的是在行政沟通中具有较大可变性的约束因素,这些因素具有可塑造、可改变的特性,包括语言机制和心理机制。

行政沟通的类型与模式

行政沟通的类型:1.沟通主体:个人与个人/团体与个人/团体与团体 2.沟通方向:单向/双向/垂直/平行/斜向 3.沟通的组织机构:正式/非正式

正式沟通: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按照明文规定的渠道和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是行政沟通的主要形式。(特点:正规、严肃、约束力强、有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缺点:速度慢、刻板;模式:聚

非正式沟通:是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或者是组织中非正式组织内成员之间的沟通。建立在日常人际关系的基础上的一种自由沟通。(特点:自发性/情感性/非强制性/灵活性)

模式:①单线式:通过一连串的人把消息传递给最终接收者。

②流言式:一个人主动把小道消息传播给他人。

③集束式:把小道消息有选择的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

④偶然式:在偶然机会传播的小道消息。

三、行政协调

行政协调:指行政系统内部个方面的协调。目的:谋求行政系统内部行为上的一致与和谐。

注意:1.行政协调是一种经常性、自觉性的活动。2.行政协调是行政沟通的结果。 3.行政协调是一种艺术的行政行为。 4.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是可以促进行政人员之间的和谐团结,避免精力内耗,提高工作质量。

行政协调的类型:

四、行政控制

行政控制:是指行政领导者和工作人员为保证行政执行工作与计划相一致采取的管理活动。

目的:使各项活动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达到预期目标。

注意:1.行政控制既包括对现行社会秩序的维护,也包括对崭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 2.行政控制既包括消极的控制,也包括积极的控制。 3.行政控制既包括对一般社会成员控制,也包括对行政组织系统内部成员的控制。

行政控制的作用:1.行政控制是完成计划的重要手段。 2.行政控制是行政工作方向正确的重要保障。

3.行政控制是贯彻依法行政的主要体现。

4.行政控制是保障社会有序的重要措施。

5.行政控制是保证行政目标实现的重要机制。

行政控制的类型;

行政管理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 现代行政管理的概念: 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在我国,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对象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 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依法行政 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 实质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2. 行政(管理)的三个特征: (1)执行性。(2)政治性。(3)权威性。 3. 行政管理学的涵义和特点: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也叫“公共行政学”,亦简称“行政学”。 行政管理学的特点: a、政治性和社会性。 b、综合性与独立性。 c、应用性和理论性。 d、权变性和规范性。 4.威尔逊是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代表作《行政研究》,主张行政与政治分离,首次提出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学科---行政学,标志行政学的诞生。 法约尔是法国的管理学家和工程师,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 史坦因——最早提出“行政学”概念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 第二章行政环境 1. 高斯: 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他于1936年发表的《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提出了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1947年,发表了《政府生态学》一文,首创以行政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现象,强调了外部环境因素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2. 里格斯: 他于1957年发表了《比较公共行政的模式》一文,提出了生态模式的概念,提出“农业型行政模式”和“工业型行政模式”的概念,有人批评他忽略了农业型与工业型的中间型,于是他又提出了“过渡型行政模式”的概念。于1961年发表《生态行政学》。 里格斯将行政管理区分为三种行政模式: ①融合型的农业型行政模式 ②衍射型的工业型行政模式 ③棱柱型的过渡行政模式

2018级成考专本连读行政管理专业12月份考试资料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创立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学者是( )。 A.威尔逊 B..古德诺 C.怀特 D.韦伯 2.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 ) A.权力机关 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行机关 3. 现代人事行政制度的基础是() A.任用制度 B.工资制度 C.职位分类制度 D..考核制度 4. 现代行政咨询研究中一项重要的方法是( ) A.头脑风暴方法 B.理论分析方法 C.民意测验方法 D.经验分析方法 5. 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是() A.行政领导B.行政决策 C.行政执行D.行政沟通 6. 行政组织之间、行政人员之间的意见交换和信息交流指的是() A.交流 B.统一 C.沟通 D.协调 7.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8. 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A.领导决策系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专家咨询系统 D.信息支持系统统 C.检察机关 D.行政监察机关 二、名词解释 1.行政职能 2.行政决策体制 3.财务行政 4.职位分类 三、判断说明题 1. 行政职能的变化是行政组织机构变化的决定因素。 2. 集权制容易忽视地方利益,压抑地方积极性,而分权制则不具有此缺点,所以,分权制比集权制优越。 四、简答题 1.简述研究行政环境的意义 2. 简述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此的变量关系 3.简述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五、论述题 1.论述行政领导的职位、职权和责任有机统一关系。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A 5.B 6.C 7.D 8. A 二、名词解释 1.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法机关,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体现着公共行政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质的反应。 2. 指行政决策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定决策的有关制度。现代行政决策体制通常由中枢系统、参谋咨询系统和情报信息系统构成。 3. 财务行政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履行国家行政职能,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和制度的规定,对国家各种资金的收支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行政管理活动。 4. 指根据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进行分类,划分为若干种类和等级,以便对从事不同性质工作的人,用不同的要求和方法治理,对同类同级的人员用统一的标准治理,以实现人事治理的科学化,做到"适才适所",劳动报酬公平合理等。 三、判断说明题 1.正确。行政职能是建立行政组织的最基本依据,它决定了行政机构的设置、规模、层次、数量及运行方式。只有合理的职能结构,才能有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行政职能发生变化,行政组织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行政职能的需要。2.错误。集权制和分权制各有优缺点,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集权制有容易忽视地方利益,压抑地方积极性的缺点,但也有政令统一,统筹全局,层级节制,指挥灵便的优点。分权制有分权治事,分层负责及调动地方积极性等优点,但也有易于形成地方保护主义,加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缺点。因而不能简单地说分权制比集权制优越,而是各有利弊。 四、简答题 1.(1)正确认识和反映行政环境是增强行政管理学应用性的重要前提。 (2)正确认识和反映行政环境,才能科学地确定行政职能和行政管理各个环节、手段,行政环境决定着行政管理学的科学性。 (3)有利于树立起系统整体的公共行政观念。 (4)有利于确立开放平衡的公共行政模式。 2.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某一特定规模的行政组织内呈反比关系。管理层次多,则每一层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窄;反之,管理层次少,则每一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宽。 3.(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 (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3)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 (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 五、论述题 1.行政领导的职位、职权和责任有机统一的。 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 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 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一定的职位,具有一定的职权,就要承担国家所委托的一定工作任务,并对国家负有责任,这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行政领导责任。

自考行政管理学-常考简答题[1](1)知识讲解

十、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实践意义:1、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2、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3、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 四、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 1、复杂性。 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十、政治环境三要素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实际运行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政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社会团体与社会流通性的发达程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十一、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较发达的城市工业体系与更为普遍化的小农业经济并存,呈现出强烈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第二,国民经济各项总量指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各种人均经济指标却很低。第三,我国基本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自主性较强的国民经济体系,全国各个地区、 部门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也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第四,科技发 展水平也相当不平衡。 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十二、我国现行政治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 政管理的影响。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及其对行 政管理的影响。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迅猛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及其对行政管理 的影响。 十五、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 响。 1、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 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 政功能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 政运行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 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 的影响。 一、行政权力具体来源:强制力、诱导力、组 织制度、信息、个人因素。特性:公共性、执 行性、有限性、阶级性、强制性、普遍性 三、权力的类型: 1、从权力特性看,权力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 从属性权力。 2、根据权力主体及目的,权力又可分为公共 权力和私人权力。 3、根据权力作用领域,分为政治权力、经济 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等。 五、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的主要原因。 1、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2、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3、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 三、权力的类型: 1、从权力特性看,权力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 从属性权力。 2、根据权力主体及目的,权力又可分为公共 权力和私人权力。 3、根据权力作用领域,分为政治权力、经济 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等。 五、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的主要原因。 1、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2、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3、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 六、行政权力的定义及基本特征?行政权力是 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性权力,也是一种政治 权力,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 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 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 能力或力量。行政权力的特征:1、行政权力 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 权限的非政府组织。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 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 的社会组织。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 意志。4、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七、行政权力的公共性? 1、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 个人或私人组织。

行政管理学-重点总结

行政管理学总结版【01组】 第一章概述 001.亚里士多德对国家的议事、行政、审判活动进行过研究和探讨。 英国的洛克首次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 法国的孟德斯鸠提出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或称“分权制衡”的思想。而真正的行政学首先是由美国的政治学家威尔逊、古德诺等人提出来的。 002.主张研究行政学的起点是把行政与政治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或政策的制定,而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就是行政。 003.这是关于“行政”广义的一种理解。其一,认为行政活动就是管理活动,如美国的古立特;其二,认为行政管理就是公共管理,或称公共行政,即有关公共事务的管理;其三,认为行政管理仅仅指政府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 004.行政管理的特点: [1]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 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005.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于1887年发表了《行政研究》一文,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先例,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1926年美国学者罗纳德怀特撰写了第一本大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927年美国学者魏洛比撰写了另一本大学教科书《公共行政原理》。 006.早期的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组织结构和程序,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人”假设。 007.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进行了著名的“霍桑” 试验,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社会人”的理论假设。管理的过程的中心 00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 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 理学,这也是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行政管理学,其共同特征是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 用和市场机制。 010.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 实际的方法。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具体方法有: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和比较方法。 011.在我国,只有人民政府及其所领导的部门的管 理活动才是行政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 012. 1910年德国的马克斯?韦伯出版了《社会与经 济组织理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 官僚组织理论”,为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奠定了基础。 1911年美国的F?W?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了著名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科学管理学的 创始人。 013.法约尔提出了有关管理的功能理论,认为管理有五大基本功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014.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公共能量场”,其实质是强调公共行政是一种针对特定事件的特定行为,强调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普遍参与,目的在于为公民提供个性化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 0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行政管理理论的共同特征是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用和市场机制。 行政管理学总结版【02组】 第二章行政环境 016.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复杂性、相关性与综 合性、层次性、动态性 008.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整个行政017.行政环境按照环境的形成过程及其人类活

最新行政管理学复习笔记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行政0803班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环境指政府管理的环境,即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 2.自然环境指在行政系统外、未经人工制作存在的事物。它包括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两方面。 3.社会环境指在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直接影响行政系统活动并决定其兴衰存亡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 4.经济环境指行政系统外部环境中最基本的方面,是行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次环境,它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经济要素的总和。 二、问答题 1.简述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外部环境创造了行政系统,而行政系统反过来又改变了外部环境。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外部环境的需要制约着行政系统及其价值观、目标、规模、结构与行为方式;行政系统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都要从外部环境输入。 行政系统作为开放系统,必然要从外部环境中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投入。行政系统不仅选择外部环境,更要设法改善、控制外部环境。 2.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经济环境中的各经济要素可概括为生产力(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与生产关系(经济体制)两方面。 生产力发展状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另外,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3.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①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②政体决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③政党体制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④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 ⑤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⑥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 ⑦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补:广义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政党、法律、选举和官吏制度等;国家制度包括政体、国体(基本政治制度)4.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个国家行政系统的民族环境是由民族的人口与分布、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与传统、民族的矛盾与斗争等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 民族环境影响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机构设置; 民族环境影响着行政系统的体制(指行政系统结构中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 民族环境制约行政系统的凝聚力大小。 5.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宗教环境包括教徒、宗教组织、意识活动和在国家中的地位等要素。 宗教制约行政系统的机构设置和职权行使; 宗教推动或妨碍行政系统的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学习笔记教学内容

行政管理 1、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自然状态下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一方面表现为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弱化;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建设公共设施”;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 2、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共行政的本质体现,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行政管制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3、政府的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主要包括: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其中,以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为目的的民主政治建设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2)经济职能,主要包括: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市场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才能够有效运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也称为“法制经济”。 (3)文化职能,主要包括: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4)社会职能,主要包括: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4、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要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 (3)技术手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举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可以间接、宏观地

行政管理学重点、难点解析

郑州大学汪青松 行政管理学也称行政学,它是一门主要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它也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的必考课目,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好行政管理学,小到可使考生较好地掌握课程系统知识体系,以便适应行政工作的需要和提高国家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大到可使行政管理科学化、高效 化,以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对行政管理学的学习给予足够的重视,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几点看法,愿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抓纲举自,宏观洞晓 总体把握课程内容是学习的有效捷径和关键所在,其利处便在于知晓课程的组成体系,这样在头脑中会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组合,在应试答题时就会左右逢源、前后呼应。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残篇断章的纷乱记忆。如行政管理学的内容便具有四个“统一”: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综合性和独立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统一、规范性和适应性的统一,这些特点都是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的。并且随着开放改革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发展也呈现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等基本特征。据此,行政管理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在整体结构上依现代管理基本要素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它包括绪论、行政环境和行政职能这三章;第二部分是主体论,它包括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机关行政等四章;第三部分是过程论。它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协调、行政信息、行政监督等五个章节。第四部分是保障论,它包括财务行政、行政法治、行政方法、行政道德等四章;第五部分是目的论,它包括行政效率和行政改革两章。这“五论”、“十八章”是我们应该明晓于心的,是我们应该宏观把握的,是我们学好这门课程的前提基础。 二、全面复习,难易并重 自学考试的准备与复习,应全面而详细。难点、疑点、重点要深刻领会,但学习中的“盲点”也应足够地重视。所谓“盲点”就是指书中未划入重点考核要点范围内的和考生主观自认为“不会考”的知识点,一些考生往往会因疏忽大意而丢了本不该会的分,后悔不迭。其实自考的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中,往往有一些“偏题”、“怪题”,而重点和难点的比重在分值不变的情况下,形式和面目会有些变动。一些考生“走马观花”,对题审视不清,时常被那些看来似曾相识,实则乔装改面的题所蒙蔽,考后扼腕叹息。这均是不仔细、不认真、不冷静的缘故。对行政管理学的难易区分有三个次第层次:一是记忆,即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再现和表达;二是领会,即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知晓其区别与联系;三是应用,即能运用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广大考生应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要全面并进,重点突破,点线结合,线面联通,以取得最佳效果。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行政管理学课程阐述的内容来源于行政管理实践,与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及其他社会生活各领域都有密切关系、自学应考者在学习中应把课程的内容同我国各层次现实政府管理活动联系起来,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研究,以增强感性认识,更深刻领会教材的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行政管理学内容既有理论原理又有操作方法,如有管人管财管事的方法,管理信息的方法,又有行政领导方式、行政决策和行政协调等方法。自学应考者应在学习行政管理理论的同时掌握行政管理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理论和实际联系考虑的方法,在试卷中已有体现,像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已明确要求考生必须结合实际、结合案例来分析回答问题,否则难得高分。同时,这也是面临知识经济的到来,应对素质教育的必然举措。考生对此应有明确认识,平时应多观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多获新鲜信息,对个人素质的提高和加大考试过关率,都是不无裨益的。

自考行政管理学重点教学总结

自考行政管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述 一、行政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三、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威尔逊《行政研究》;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和怀特《行政学导论》;法约尔《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马克斯?韦伯;泰罗。) 二是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性的理论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 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下管理学。(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学派: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果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等。)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规范方法; 2、经验方法; 3、案例方法; 4、比较方法。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行政环境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二、行政环境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复杂性; 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三、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可以把行政不环境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种类型。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境因素还常常被分成: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两种类型。 四、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 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提出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 1、首先是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 2、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 3、再次是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即所谓的棱柱型行政模式。 五、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经济力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经济体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六、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第三章行政权力 一、权力的分类: 1、从权力特性看,权力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从属性权力 2、根据权力主体及目的,权力可分为: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力 3、根据权力的作用领域,权力可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 二、行政权力的概念: 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三、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 1)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 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4)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四、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 1)强制力 2)诱导力 3)组织制度 4)信息 5)个人因素 五、行政权力的特性: 1、公共性, 2、执性性, 3、有限性。 六、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 1、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

(自考行政管理学本科)领导科学复习资料

领导科学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 1、领导科学是以______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科学地揭示领导工作中合乎规律性的东西。(领导活动) 2、人类最初的领导活动在__________就有了。历史上把这种原始的自然领导制度称为“__________”。(原始社会、禅让制) 3、原始社会只能采取原始的集体领导方式,并常常与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图腾崇拜) 4、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原始的“禅让制”领导制度被父传子的“_________”所取代。故这种小生产条件下的领导,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世袭制、家长式的经验领导) 5、资本主义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应用而生并逐渐普遍化,科学领导的产生已不可避免。(专家式领导,专家集团式领导) 6、____________说:“领导就是服务。”这是对社会主义领导本质的论述。(邓小平) 7、决策与执行都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分离的标志是“____________”的产生。(事业部制) 8、________被誉为带来“组织革命”的“现代组织之父”。(斯隆) 9、________进而提出“决策工作专门化”的论点。(西蒙) 10、现代咨询除官方___________外,还有非官方的___________,即民间咨询,如美国___________。(内部咨询、外部咨询、兰德公司) 11、在咨询建议的自主性、客观性方面,外部咨询____________________。(优于内部咨询) 12、____________为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供了可能。(领导主体集团化) 13、专制统治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力垄断、权责脱离) 14、民主体制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力分享、权责一致) 15、“____________”及民间咨询机构的出现,也是民主制的发端和主要表现形式。(事业部制) 16、____________必然成为一种维护民主、安全社会、提高领导绩效的现代领导方式。(法治化) 17、_________________,是领导科学产生的源泉。(领导活动实践) 18、领导科学就是对领导活动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进行总结和探索,加以_________和_________。(系统化、理论化) 19、现代社会的三门全新的横断科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通称为系统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20、领导科学的出现还是现代社会_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结果。(分工发展、深化) 21、社会分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按照劳动部门的不同进行的______分工,如历史上最早发生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另一是按照劳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的_______分工,如决策与执行的分工,.( 横向、纵向) 22、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人类对领导活动的认识由经验上升为科学。(马克思主义) 23、_________为人们提供了研究一切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有这些都为领导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 24、领导科学在我国建立于______________年代,发展于______________年代,完善于______世纪后。(20世纪80、20世纪90、21) 25、柴本良等人写了“________________”一文,开创了我国领导科学研究的先河。(软科学与领导艺术) 26、刘吉、赵红州撰写了“现代领导艺术”和“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___________”的概念。(领导科学) 27、1983年5月,由上海的夏禹龙、刘吉、冯之浚、张念椿撰写的《__________________》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领导科学专著,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这门科学进入初创阶段。(领导科学基础) 28、领导科学就是专门研究_______________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的学问。(现代领导活动) ________是领导科学中最基本的范畴,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构成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领导) 29、领导过程包括几个基本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 30、领导要素内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以及领导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 31、领导科学研究范围中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主体、结构、过程) 32、领导科学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①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______。(综合性、应用性、社会历史性) 33、现代社会的三大分工是____________分工__________________分工____________分工。(决策与执行、决策与咨询、决策与监督) 二、简述题1、简述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答:①决策工作专门化;②领导主体集团化;③领导方式民主化;④领导方法科学化 2、为什么要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 答:①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领导活动实践需要一门科学,而且领导活动实践本身就包含着及其丰富的科学内容;②与其他领域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③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 3、简述领导方法科学化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行政管理学》总复习参考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学》总复习参考题及答案题型与分值: 1. 多项选择题15X 2= 30 2.名词解释3 X 4= 12 3.简述题4 X 7= 28 4.论述题1 X 15= 15 5.材料分析题1X 15= 15 一、多项选择题 1. 公共行政管理与私人行政管理之间的区别(ABCDE) A.目标的不同 B.实质的不同 C.特性的不同D监督方式的不同E.权力来源不同 2. 行政管理的特征是(ABCDE )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B.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 C. 行政管理活动与作业活 动相区别D行政管理与组织密 不可分E行政管理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 3. 行政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ABCDE) A行政管理目标B行政管理主体C.行政管理对象D.行政管理机制E.行政管理环境 4. 行政管理主体的显著特点(ACE )A.阶层性B.强制性 C.部门性 D.阶级性E全员性

5. 按行政管理层次划分可以分为(ABC) A.高层行政管理者 B.中层行政管理者 C.基层行政管理 者D.部门行政管理者E.单位行政管理者 6. 行政管理客体的属性主要表现在(ABC) A. 客观性 B.可管理性 C.系统性 D.主观性 E.适应性 7. 行政管理要素包括(ABCDE)等 A.人员 B.资金 C.物资设备 D.时间 E.信息 8. 行政管理机制的特点 A.内在性 B.系统性 C.客观性. D.自动性E可调性 9. 行政管理机制主要表现为(ABC ) A.运行机制 B.动力机制 C.约束机制 D.绩效机制 E.激励机制 10. 行政管理环境按主体的范围划分,可分为(AB ) A.内部环境 B.外部环境 C. 一般环境 D.任务环境 E.社会环境 11. 行政功能的特性(ABCD ) A.执行性 B.层次性和扩展性 C.多样性和整体性 D.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C.权变性 12. 以行政管理内容为目标的基本功能体系具体包括(ABCD )功能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社会功能 D.协调功能 E.决策功能

(自考)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

2010年自考管理类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一、行政的三种含义: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三、行政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研究》一文,威尔逊因此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 五、行政管理的三个特点?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六、行政管理学的多学科综合应用科学的性质。 1、行政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政府的行政管理。 2、就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经济学的指导 3、就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社会学的指导。 4、就行政管理学与法学的关系而言,两者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本质要求。 七、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学派: 1、19世纪未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 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 八、古典学派行政管理学理论成就的重要意义。 1、古典学派不仅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先例,而且基本上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对于当时的行政管理实践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古典学派将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管理问题上,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古典组织理论体系。 3、明确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几个基本原则,即命令统一原则、权责相符原则、较小的管理幅度原则和系统计划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指导行政管理实践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20世纪40-70年代行政管理学的特点。 1、呈现出学派众多、理论繁荣的局面; 2、理论基础开始发生了变化,由主要以政治学理论为基础走向由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行为科学、系统理论、决策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成为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的研究基础; 3、理论形态更加完善,各个学派的理论家纷纷建立了自己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 十、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实践意义:1、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2、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3、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 十一、西方行政管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必然性。 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论产物。 2、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行政管理学的迅速崛起,也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课本要点)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课本要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一、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管理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它一直都占有重要地位和发挥正面或反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的发展发生促进还是促退的影响,从而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和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之中,是涉及面最广和最具有权威性的管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行政管理不上轨道和管理不善,必将产生两种严重的不良影响:一是严重影响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声誉与形象,直接损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和形象,大大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对象:1、作为国家权力的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是行政管理的主体;2、国家和社会的法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是行政管理的客体;3、公共管理必须共遵守民主法治这一根本原则,行政管理更要率先垂范;4、行政管理关系国计民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内容:环境(形势)、目标、预测、计划、谋略、决策、组织(职能)、人力资源、培训、领导、授权、执行、协调、公共关系、监控、财务、后勤、法规、文化(道德)、心理、信息、沟通、咨询、服务对象、宣传教育、办公室(电子政务)、改革与发展、创新、效率、标准、方法、评估、知识管理、研究、总结、应急等。 方法:法学的、演绎的、归纳的、理论的、历史的、比较的、行为科学的、系统的、计量的、静态的、动态的、单科的、跨学科的、调查研究的、实验的、结构的、综合分类的、心理的等。(方法更新首先要观念更新)

第二章行政环境 第一节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 一、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根据各种因素性质上的差异,行政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可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影响行政系统的外部化环境有宏观与微观之分。 第二节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 2、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臵; 3、生产力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 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二)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 2、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臵和运行模式。 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2、政体规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中的地位 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行政管理学自考记忆重点

自考行政管理学记忆重点 第一章概述 一、行政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三、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威尔逊《行政研究》;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和怀特《行政学导论》;法约尔《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马克斯?韦伯;泰罗。) 二是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性的理论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下管理学。(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学派: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果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等。)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规范方法; 2、经验方法; 3、案例方法; 4、比较方法。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行政环境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二、行政环境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复杂性; 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三、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可以把行政不环境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种类型。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境因素还常常被分成:国际

2017自考行政管理学重点复习资料与考题

自学考试0277《行政管理学》总复习重点资料提纲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1. 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是:行政管理。(单选) ·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行政的三种含义: 第一,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行政:就是政府的行政机关实施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的活动。 第二,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 第三,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美国学者古立克认为,行政是由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等功能构成的一个过程。(七功能) 2. 西方学术传统对“行政”的解释。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著《政治学》一书中,把当时城邦的职能划分为:议事、行政和审判三种职能。 ·英国洛克在《政府论》中,首次将政府(国家)权力分为:①立法权、②行政权、③外交权。(多选) ·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或称“分权制衡”原则的是:孟德斯鸠。(单选) ·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指的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单选)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古德诺主张研究行政学的起点是:行政与政治分的分离。(单选) 3. 简述行政管理的特点。(简答)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行性活动 ·一种管理活动是不是行政管理,首先应看其:管理主体。(单选) 4. 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既属于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经济学、 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单选) 5.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①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②行政机关对其内部事务的管理。(多选)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的活动过程和规律的科学。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 ·最早使用“行政学”一词是:史坦因。(单选) ·“行政学”一词,最早是徳国学者史坦因提出来的,当时主要是指:行政法学。(单选) ·行政管理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单选) ·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威尔逊。《行政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先例(单选)怀特:第一次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行政管理学理论的大学教科书《行政学导学》,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 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大部分。 2. 简述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简答) (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 论产物。 (2)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也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 3. 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 1.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在行政管理学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学派主要有: ①官僚制组织理论、②科学管理理论。(多选)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罗。(单选) ·美国学者泰罗提出的著名管理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单选) ·法国法约尔是管理过程理论的创始人,提出著名理论:管理过程理论。(单选) ·认为管理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基本功能的是:法约尔。(单选) ·“官僚制组织理论”的提出者是:韦伯。(单选)·为传统行政组织理论奠定基础的是:官僚制理论。 1.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西方行政管理学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 ①行为科学学派②决策理论学派、③系统理论学派。(多选) 2. 行为科学学派。 ·早期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以“经济人”假设理论基础,提出“自私 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市场”的自由经济制度三要素(单选) ·梅奥的“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进而建立了行为科学的管理学说:人不仅仅具有物质方 面的需求,还有多方面的其他需求(单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