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肉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肉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肉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肉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肉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肉类生产及其加工业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产肉大国。1990年肉类总产量攀升至世界第一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为世界肉类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约在62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以上,比1996年的4827万吨,增产1400多万吨,“九五”期间年均增幅接近6%,人均年占有量由1996年的39KG,增加到48KG,年均增长约1.8KG。经过“九五”的发展,我国肉类生产由供不求转向了买方市场,并形成了肉类价格的全面下滑。肉类市场的流通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肉类加工制品发展快,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已经开始与国际先进的加工技术接轨,有些生产工艺及加工技术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

2、我国肉食品行业发展现状

2.1我国肉制品工业发展梗概

我国肉制品是由中国传统风味肉制品(中式)和西式肉制品两部分所组成,前者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后者在鸦片战争之后传入我国,有150多年的发展经验。在我国,肉制品获得真正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二十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潜在的巨大能量开始了井喷式的爆发,为我国中西式肉制品的发展从原料到市场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我国肉制品工业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198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已达1205.4万吨,人均年占有量12.2KG,我国政

府取消了自解放以来一直实行的生肉凭票证限量供应的政策,12亿中国人可以按自己的需求从市场任意购买,消费者也从以前选购肥肉转向精瘦肉,1984年在某些地区还出现农民卖猪难的现象。199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2857万吨,第一次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十多年来我国肉类总产量每年约以8-10%的速度在递增,同时,丰富的原材料和消费者在肉食方面多品种、高品质、方便化的需求,促进了我国肉制品迅速地、大规模地发展。

自八十年代初,我国各地的肉联厂纷纷进行技术改造,扩建或新建肉制品加工车间,随着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和国外技术的导入,我国肉制品加工业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西式肉制品生产热潮,西式火腿、香肠和培根等产品在国内的大中城市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八十年代末到现在,一批以生产高温火腿肠为主的中型肉联厂迅速崛起,如洛阳肉联厂、漯河肉联厂等,日产量高达500-600吨之多,成为世界级的大工厂,随后依此相继组建了春都集团和双汇集团,并在1995年跨入全国工业500强企业之列。同时,一批体制更灵活的民营肉制品加工企业也迅速壮大,快步加入到行业排头兵的行列,如山东金锣、南京雨润、山东联合和山东得利斯等。肉制品产品也更加多元化,形成了高温肉制品系列、低温肉制品系列、冻猪肉、保鲜肉及其副产品系列,进一步丰富了广大人民的日常消费。

2.2我国肉制品产量、品种和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经济状况的改善,肉制品生产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产销量逐年提高。

1981年国有商业系统的肉制品产量为14万吨,以后逐年迅速上升。1985年后,随着非国有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兴起,国有商业系统的产量有所下降。

目前,我国肉制品产量约占肉类总产量的3.88%,每年大约240万吨,其中火腿肠占肉制品总产量将近三分之一。

中式肉制品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伴随西式肉制品设备和技术的引进,我国肉制品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西式肉制品产量迅速提高,出现了西式工艺,中式风味的趋势。1986年全国西式肉制品已占肉制品总量的50%,开始与中式肉制品分庭抗礼,1987年更是上升到64.6%,第一次超过中式肉制品的产量。但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不少西式肉制品生产厂家借助于先进的乳化和腌制技术,过量使用低价填充料和保水剂,西式肉制品的质量严重滑坡,让消费者重新怀念色香味形俱佳的中式肉制品,这一趋势再次发生逆转,目前,二者基本上平分秋色。

2.3肉制品加工企业状况

近年来,由于我国肉类生产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中国肉食品工业的迅速崛起。在我国,食品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座上头把交椅,而肉类工业总产值仅占其中第四位,发展潜力相当可观。我国肉类行业现有2000多个加工企业,其中大中型企业200多家,还有总量300万吨以上的冷藏设施,但是大多数企业是由原国有肉联或者肉食品加工企业改建或扩建而成,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无法适应肉类生产及其加工业的发展,因此,大多数处于亏损或关停并转状态。

可喜的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外资与中外合资肉类加工企业及民营加工企业迅速发展,现今已有数百家。这意味着我国肉类加工业在组织形式、产品结构、技术进步和营销方式等方面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逐步实现与市场经济接轨,与国际化接轨。

2.4肉制品加工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肉制品加工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品结构不太合理,产品科技含量比较低,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具体可概括为三多三少:即高温肉制品多,低温肉制品少;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这充分反映了我国肉类科技与加工水平还比较低,不能适应我国肉类生产高速发展和人们消费增长的需要,特别是肉制品产量仅占肉类总产量的 3.88%,年人均仅仅1.8KG,与国外发达国家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的50%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3、我国肉食品行业发展趋势

近几年,我国肉类消费发生了明显的结构变化,呈现了从冷冻肉到热鲜肉,再从热鲜肉到冷却肉的发展趋势,形成了“热鲜肉广天下,冷冻肉争天下,冷却肉甲天下”的格局。同时,因消费市场的变化,也带动了我国肉类加工业的顺势变化。

3.1冷却肉是生肉消费的发展方向

发达国家的超级市场里基本上都是冷却肉。我国少数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已经觉醒,如双汇、金锣等自去年开始筹建连锁店,大批量生产销售冷却肉,冷却肉经济、实惠、方便,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有放心肉之称,市场反映强烈,发展势头迅猛,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生肉消费的主流和必然的发展趋势。

热鲜肉、冷冻肉和冷却肉是生肉消费的三种形态。

冷却肉:营养、卫生、安全、鲜嫩,有适当的保质期。

热鲜肉:不卫生、细菌容易繁殖、肉质下降,保质期很短。

冷冻肉:肉汁和营养流失、嫩度和鲜度降低,但保质期较长。

3.2速冻方便肉食品发展迅猛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速冻方便肉食品产量猛增,1998年总产量达300万吨,高于其他食品增长速度。既是开拓国内市场的消费热点,又是扩大出口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3.3传统肉制品逐步走向现代化

我国传统肉制品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多彩,色、香、味、形俱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自80年代以来,一些肉类科技工作者,自发地开始用西式肉制品的研究方法、观点、技术、材料和仪器来研究中式肉制品,并取得了一些成绩。近几年,中式肉制品正由传统的作坊制作向现代工厂化生产迈进,在保鲜、保质、包装、储运等方面获得突破,“老字号”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3.4西式肉制品发展势头强劲

近十年来,西式肉制品以其鲜嫩、营养、方便、卫生为特色。正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接受,占了将近半壁江山,其产量还有不断增长的趋势,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但要提高质量和档次。为适合国人口味,将中式产品丰富多变的风味融于西式肉制品中,不断开辟肉制品加工新领域。

3.5低温肉制品方兴未艾

肉制品生产由于加热杀菌温度不同,可分为高温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高温肉制品一般指高温高压加工的肉制品,加热杀菌温度在115℃以上,如铁听罐头、铝箔软包装肉制品、耐高温收缩薄膜(PVDC)包装灌制的火腿肠等。这种高温肉制品的肉蛋白质过度变性,部分营养损失,肉纤维弹性变差;肉质太烂不结实,伴有过熟味,失去固有的风味,但货架期长,保质期更长达4个月以上。

低温肉制品是指在常压下通过蒸、煮、熏、烤加工过程,使肉制品的中心温

度达到75℃-85℃,通过杀菌处理加工而成的肉类制品。产品具有鲜嫩、脆软、可口、风味极佳的特点。在加工中,肉蛋白质适度变性,基本保持原有弹性,肉质结实有咀嚼感,最大限度保持原有营养和固有的风味,在品质上明显优于高温肉制品,但货架期短,保质期数天至十多天,不便长途运输和保存。低温肉制品因其加工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营养损失少,产品风味特殊,色泽鲜亮,现已风糜欧美市场,成为世界性的产品。近3年来,低温肉制品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销售额不断扩大,尤其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销售更为火爆。

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温肉制品的市场份额大大高于低温肉制品,但从长远来看,随着人们认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温肉制品的市场会逐渐缩小,低温肉制品将会对肉制品市场形成更大的冲击,并从根本上改变肉类产品结构和人们的消费习惯,低温肉制品将会成为我国肉制品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3.6牛羊禽类肉制品消费增加

在肉类生产结构中,牛羊禽肉由80年代中期的15%上升到目前的35%。牛羊禽肉低脂肪、高蛋白,不仅是优质的肉类产品,而且是清真肉制品的主要原料。

3.7保健肉制品悄然崛起

近几年来,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具有多种营养功能的保健肉类制品。“三低一高”(低脂肪、低盐、低糖、高蛋白)的保健肉制品的开发,已引起社会各界的

重视,并纳入《国家食品营养发展纲要》进行引导和规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对肉制品的数量需要逐渐转向对质的追求,肉制品的质量和保健功能将上升为首要地位,趋向于营养、卫生、保健、安全、休闲、方便方向发展。

保健型肉制品亦称功能肉制品,是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肉类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改善和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病为目的的肉类食品。

利用肉类资源开发具有调节机体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智力、延缓人体衰老、增强体质和抵抗力的功能肉食品是21世纪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开发老年、儿童保健肉制品和绿色肉制品具有广阔的前景。

3.8开发新型肉类保鲜技术

为了延长肉类的货架期和保质期,保证产品质量,研究生肉和低温肉制品的保鲜技术,是肉类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具有现实意义。

国外应用新型烹饪保鲜技术、辐射技术、微波技术、高压脉冲技术、高压技术、超声波技术和新包装技术保存肉类食品已取得一定进展。我国学者应用乳酸链球菌素、壳聚糖、茶多酚、甘露聚糖、海藻糖、溶菌酶、有机酸等保存肉类食品一直处于研究阶段,一旦获得突破,将会开创肉类保鲜技术的新领域。

4、肉类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4.1国内肉类市场需求分析

中国是一个拥有12亿多人口的国家,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海内外的专家和商家都十分重视中国的食品市场。随着我国政府最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允许外资进入我国零售商业,国外资本更加看好在我国投资超市和连锁店。2000年,我国内陆省份的超市已经赶上沿海城市,大约有19000个用于发展食品零售业。同时,国内一些大型肉食加工企业,如河南双汇、山东金锣等分别在各大中城市开设肉食连锁店,直接面对消费者销售大家更加喜爱的低温肉制品和冷却肉。这些内外因素均可以推动国内肉食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十五”是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中叶实现伟大复兴迈开的第一步。2001年我国将加入WTO,我国经济将逐步实现和全球经济接轨。据国家权威部门预测,“十五”期间,我国的GDP仍将以年均7%以上的速度增长,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带动人民生活的提高,进而促进肉类消费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预计“十五”期间我国肉类生产仍将稳步发展,但增速将明显低于“九五”。理由如下:

第一、2000年末,我国人均占有肉类的理论产量为48KG左右,买方市场相当明显。

第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恩格尔系数将逐步下降,肉食消费的增幅将会越来越小。

第三、农村人口将是我国未来增加肉类消费的主要群体。以猪肉为例,2000年城市人均消费47KG,而农村只有28KG左右,所以,广大农民肉类消费量的增长在未来几年更具有决定意义。

到2005年,按照市场能够消化的程度,我国国内肉类总产量宜在7200万吨左右,比“九五”末增加约1000万吨,届时人均占有肉类大约54KG,五年间每年人均递增1.2KG上下,产量再增加,买方市场将更加明显,反而对畜牧业发展不利。

“十五”期间,我国肉制品发展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2000年,我国肉制品产量仅占肉类总产量的3.88%,发达国家已占40-50%,高的达到70%。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更新,预计到2005年,我国肉制品产量将达到400万吨,年均增长20%,肉制品将占肉类总产量的5.6%左右,人均年占有量大致在3KG左右。所以,“十五”期间,我国肉类生产及其加工业将会在“九五”高速发展的基础上,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

4.2国际市场需求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在近十年里,受中国市场发展的影响,亚洲一直是世界肉类,特别是猪肉市

场最活跃的地区,数字表明,亚洲一年的猪肉产量估计为4200万T,是欧洲猪肉产量的3倍,几乎占世界猪肉产量的一半以上。同时,亚洲也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地区,近年来,亚洲国家如印尼、菲律宾、韩国和台湾地区的猪肉产量与销量均有明显上升,中国的猪肉市场在亚洲地区居统治地位,据美国农业部资料,在近十年里,中国的猪肉产量和销量几乎翻了一番,1995年达到3700万T,占总量的74.5%。

目前,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周边地区和欧盟等国家猪肉市场供需形势及对进口中国猪肉的政策的变化,为我国猪肉出口带来了大好的机会。首先,日本市场容量增大,据有关资料统计,1996年我国台湾地区出口了价值达15.5亿美元的猪肉,其中99%出口到日本,1997年3月,台湾爆发猪口蹄疫,自此,台湾猪肉出口受阻,这就意味着台湾地区暂时退出了日本猪肉市场,在短期内难以恢复,从而为中国开辟猪肉出口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时机。最近俄罗斯进口市场重新对中国开放,欧盟也于1996年度宣布解除禁止进口猪肉平抑肉价。国际市场的变化,有利于中国猪肉及其制品大量出口。由此可见,开发符合国际标准和质量优良的猪肉及其制品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和出口创汇机会,前景看好。

5、加入WTO对我国肉食品行业的影响

5.1我国肉食品行业的优势。

5.1.1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肉食品消费市场。目前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

达48kg左右,人均年肉类消费达到438元,毫无疑问是全世界最大的肉类市场。据有关部门预计,下个世纪的前10年,我国肉类消费仍可保持年均3%~5%的增长速度。很明显,中国肉食品市场的巨大潜力为国内肉食品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5.1.2我国肉食品还具有成本价格上的优势。因为活体牲畜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我国的肉食品生产成本和价格相应较低,且有肉质独特的土种家畜家禽,在国际市场上应该有相当的竞争优势。据专家测算,我国主要肉类的生产价格除禽肉外,均低于国际市场,其中,猪、牛、羊价格按加入WTO后减去基期平均水平计算,分别低57%、84%和54%。另外,我国肉食品的生产加工能力在全球名列前茅。这些优势都对我国肉食品产业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5.1.3我国肉食品行业开放较早,市场化程度较高。我国外资与中外合资肉食品加工企业已经有数百家,民营加工企业更是遍布全国。多年来我国肉食品行业在组织形式、产品结构、技术进步和营销方式等方面的积极变化,意味着我国肉食品产业已经接受过市场竞争的洗礼,积累了和国际市场对接的经验。

5.2我国肉食品行业面临的挑战。

加入WTO后,上述优势并不能抵消我国肉食品产业某些方面的缺憾。据了解,我国肉食品产业的突出弱点是我国肉食品在卫生标准和品质质量上达不到国际市场的要求。

还有我国的肉食品绝大部分属于初加工性质,产品附加值低,保鲜和货架期短,市场适应能力差,冷冻肉、热鲜肉仍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发达国家早已普及了小包装冷却肉和低温熟肉制品,而我国中低档的高温火腿肠仍占较大比例,旅游休闲肉制品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此外就是肉类加工的综合利用也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我国许多肉类加工的副产原料被废弃不用,未能通过加工增值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此外,设备老化、技术工艺落后也已成为中国肉食品加工业的肘腋之患。以上这些弱点,如不尽快加以改进、完善和提高,加入WTO后,我国肉食品产业仍将处于被动挨打的尴尬境地。

6、我国肉类行业上市公司和重点企业分析

6.1双汇集团暨双汇发展

双汇集团是一个以肉食品加工为主、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大型食品集团,是河南省10家重点企业集团之一,也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屠宰、肉类加工和罐头加工基地。公司被国务院和农业部等八部委确定为全国520家重点企业和15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双汇集团资产总额28.5亿元,固定资产17亿元。现有职工员工180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00人。集团在国内外拥有32个子公司,设立100多个销售和办事机构。公司年产值可达80亿元,利税超10亿元。双汇集团是双汇发展的母公司,占双汇发展总股本的71.1%,集团公司对股份公司的影响可见一斑。

1984年,双汇集团的前身漯河肉联厂资不抵债,生产难以为继。万隆作为“民选”的厂长临危授命,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由此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七五”期间,双汇大力开展出口业务,积极向前苏联等国家供应生猪肉初加工制品,依靠外贸出口和多种经营走出了困境,5年间共实现产值2.3亿元、销售额4.6亿元、利税2000万元、利润1732万元,赢得了第一桶金,既为后十年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物资基础,又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和搏击市场的经验。

1986年,河南洛阳春都集团推出了我国第一根火腿肠,并在央视上播出广告。一时间,“会跳舞的火腿肠”以其味道鲜美,食用方便,价格适宜很快风靡全国,红遍了大街小巷,城市乡村。火腿肠的供不应求也带来了其他肉制品火爆热销的大好局面,已经在肉类加工行业站稳脚根的双汇集团,当然不会对此无动于衷。1992年双汇集团作出了成就其霸业地位的第一个重大投资决策,花费1600万元巨资一次性引进10条国际先进的火腿生产线,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跻身于国内火腿肠市场的前三强。此后双汇火腿肠生产线以每年20至30条的速度递增,直到目前,双汇集团暨双汇发展一共拥有101条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火腿肠生产线。

九十年代中期,以火腿肠为代表的肉制品市场疲态尽显。为了生存,各企业一方面竞相降价,争夺市场占有率;一方面为降低成本加大填充料,以次充好。如此反复,更引发了市场的衰退,一大批火腿肠生产经营企业因此而陷于亏损状态,并逐步被迫退出了竞争。而双汇集团的管理层再一次表现了高屋建瓴,未雨

绸缪的韬略。1994年,与香港华懋集团合资,一次性引进外资1.27亿元,彻底打破了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建立了亚洲最大的肉制品大楼,当年产量增长了104%。随后又与意大利、日本、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6家外商达成合作协议,引进外资3000多万美元,在漯河高新区建设了双汇食品城一期工程七个合资公司。1997年双汇集团凭借其科技、质量、管理和成本优势在竞争中迅速发展,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让利消费者,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残酷的竞争中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凭借小小的火腿肠,在“八五”期间,双汇集团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成功地完成了从简单的初级屠宰加工向肉制品深加工过渡,实现了产品升级。5年共实现产值44亿元、销售43.8亿元、利税4亿元、利润9701万元,初步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和技术贮备,同时也拉开了品牌运营战略的幄幕,谋求业内霸主地位的雄心一览无余。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政府开始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双汇集团又一次抓住了机遇。1998年12月,双汇集团拥有71.1%股份的双汇发展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募集资金3多亿元。双汇利用这些资金即及时兼并整合了一些企业,同时开始了食品城二期工程的投资建设。加上原有的一期工程,形成了总投资8.3亿元、占地面积近600亩的双汇食品城。至此,双汇集团肉制品产量也将由日产1000吨上升到1500吨,年屠宰生猪由300万头增加到600万头,每年可新增产值30亿元,新增利税3.5亿元。

“九五”期间,双汇集团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发展相关产业,由单一的产品运营向资本运营和品牌运营的方向综合发展。5年间共实现产值185亿元、销售178亿元、利税19亿元、利润11亿元。十年磨一剑,经过“八五”和“九五”的快速发展,双汇集团已经具备了行业龙头的实力和风范。截至2001年5月底,

双汇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9.5亿元,利润1.93亿元,全年产值有望超过80亿元。

进入二十一世纪,双汇集团向广大投资者展示了更加美好发展的前景。“十五”期间,双汇规划了涉及种植、养殖、饲料加工、生猪屠宰分割、肉类加工、生物工程、电子商务等7大类22个项目,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双汇集团将实现年销售收入400亿元,利税达到48亿元,进一步巩固其国内肉类行业霸主的地位,而且有望在2005年跨入世界肉类行业三强的行列.

6.2内蒙古草原兴发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创立于1988年,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十年来,依托内蒙古草原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选择“公司+基地+农牧户”的产业化模式,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草原绿色食品,成长为全国最大的绿色肉食品企业。

草原兴发股份有限公司现拥有总资产10亿元,员工5000余人,下设10余家全资或控资子公司,主导产业形成肉鸡饲养加工一条龙,内蒙古名优肉羊产业化一条龙。建有草原羔羊基地8处,年出栏名优肉羊100余万只,建成规模化养鸡小区86户,发展养鸡农户6800余户,年饲养加工肉鸡3000万只。200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57亿元,净利润4583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5%和18.6%,每股收益达0.162元,同比增加19%,显示出良好的经营态势。

6.3大众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山东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

大众食品控股有限公司暨山东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属民营企业,是我国大型肉类食品加工企业之一,2001年3月在新加坡挂牌上市。公司总部设在山东省,除了在山东临沂建立了生产基地以外,还兼并经营其它三家位于内蒙古通辽、湖南湘潭和四川眉山的生产基地。公司拥有4,300多名员工,2000年销售收入达32亿元人民币,2001年销售收入可望达到40亿元。公司是农业产

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双汇集团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

公司拥有从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引进的高温火腿肠生产线、低温肉制品生产线、屠宰分割生产线,还拥有自行研制开发的保鲜肉生产车间。公司年屠宰生猪能力320万头,加工活鸡近1000万只,综合加工能力和肉制品产销量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

公司注册商标“金锣”,金锣品牌是仅次于双汇的中国十大肉制品之一。2000年,大众食品在销售和赢利方面得到了继续发展,销售额增长38.1%,净利润增长42.1%,达到创记录的4.3亿元,赢利能力大有超过双汇之势。2001年在新加坡上市,募集资金3亿多元,发展势头更是不可低估。

6.4南京雨润食品集团公司

公司成立于1993年1月,由一家村办民营企业发展为集饲养、屠宰、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集团性公司。目前拥有16家子公司,总资产达13.7亿,员工11000多名。2000年,集团产值突破20亿元,2001年1-6月份,实现销售15.11亿元,利税1.86亿元,全年可望完成销售30亿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专业化低温肉制品生产厂家,也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6.5联合食品控股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江泉肉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集饲料加工、良种繁育、屠宰、肉制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大型产业化集团公司,拥有ISO9002标准质量体系认证。2000年,公司的营业额比1999年增加53.5%,达到15.5亿元;税后利润2.6亿元,比1999年增长64%。作为联合食品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2001年,继大众食品上市之后,以每股0.315新加坡元,在新加坡首次成功公开发售1亿3060万股新股,募集3510万新加坡元,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增

建销售网络,提高研发能力,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6.6山东得利斯集团公司

总部设在山东诸城的山东得利斯集团公司,1984年8月,依靠一家村办面粉加工企业起家,经过不断的努力,逐步发展成以得利斯“系列低温肉制品”从原料供应到产品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和“北极神”系列纯天然海洋生物制品为主导的食品专营集团企业。得利斯集团拥有固定资产8.5亿元,职工3000人,下辖28个全资和控股公司,年加工生产肉制品能力5万吨,消化生猪250万头,生产低温肉制品和北极神系列纯天然生物海洋制品,已达8大系列100多个品种。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利税7000万元,同年规模和效益分列全国同行业第五位和第七位。

6.7河南洛阳春都集团公司和郑州郑荣集团公司

洛阳春都、双汇集团、郑州郑荣这三家肉类加工企业,为我国肉类加工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洛阳春都,更是开创了国内肉制品加工的先河,于1986年率先在国内推出了第一根火腿肠,揭开了我国肉制品加工的新篇章,成就了一个百亿元的产业。在河南,甚至在中国,三家公司三足鼎立,激烈竞争,有力推动了我国肉制品行业的发展。但是,因为管理的问题,洛阳春都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面临着停产乃至破产的危险,郑州郑荣也出现严重亏损,仅今年1-5月份就亏损436万元。在世人的感叹和惋惜中,洛阳春都和郑州郑荣逐渐退出了肉制品竞争的舞台。

肉类食品加工行业分析报告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1

肉类食品加工行业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f06053928.html, 2

目录 肉类食品加工行业分析 (4) 第一节肉类食品行业分析 (4) 一、全球概况 (4) 二、我国肉类食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4) 三、发展前景展望 (7) 第二节食品加工设备在肉类食品工业的应用 (7) 一、应用背景 (7) 二、我国肉类食品加工机械行业的主要成果 (8) 3

肉类食品加工行业分析 第一节肉类食品行业分析 一、全球概况 2013年全球肉类消费总量10481.08万吨。食品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法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超过了汽车工业,居国民经济之首。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是3∶1,发达国家深加工用粮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在70%以上,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在80%以上。 图表- 1: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概况 数据来源:中企智业整理二、我国肉类食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也是肉类消费大国。目前,我国肉制品总产量占世界肉制品总产量的30%左右,猪肉、羊肉和蛋制品总产量居世界第一,禽肉总产量居世界第二,牛肉总产量居世界第三,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肉类消费也很高,人均肉食消费超过60公斤,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70-120公斤),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0公斤)。 肉类食品7000亿的市场容量,每年10%以上的上涨空间。 据统计,目前我国肉类食品行业50强企业主要集中在肉类产业化较高的华东、中南和华北地区,其中山东(19家)、河南(9家)两省,占44.4%;内蒙古肉类企业成长很快。西北各省肉类企业成长速度缓慢。在肉类工业投资形成资产量的分布上,明显地形成了梯次。第一梯次即前十位的地域有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四川、吉林、江苏、黑龙江、河北、北京等,工业资产总额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总额80%以上。其中山东、河南两地突显出工业集约水平,其资产量占第一梯次的50%,占到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总额的2/5 。 4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15T11:02:22.530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3月作者:涂能吉 [导读] 我们要以专业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未来中小学基础教育,争取多元化发展教育模式,为中小学教育工作,添砖加瓦。 涂能吉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禾斛岭小学 :335104 【摘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一直是我国乃至世界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得较晚,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一段差距。而教育的深化改革对我们教师专业化发展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发展的现状存在教师专业知识守旧、意识不强、知识偏弱、研究不足甚至产生职业倦怠等现象。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试着从教学观念、学校培训、教师个人等方面做出策略分析,以顺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策略分析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及标准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更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专业能力的提高以及自我的形成。简单地概括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对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研究,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界定应该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掌握较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具备充足的教育学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符合不同特点学生的教育需求。三是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尊重并关爱学生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四要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并不断地反思总结以培养自身的创新及科研能力。最后是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有一千万左右的教师,是国内最大规模的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的中小学教育。但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速度还远跟不上我们教改的步伐。广大教师队伍中不乏教育观念弱后,创新意识、科研能力不足及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的情况。严重束缚中小学的成长与发展。具体表现为: 1、专业意识淡薄。没有把教师的职业当成一种自我实现的工作,而只是一谋生的手段。随着年纪的增长工作越来越没有动力。 2、教学模式单一。多数老师传统观念占据主导,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使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遏制的思维的宽度与广度,这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极为不利的。 3、教师综合素质低 目前我国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依旧欠缺,部分地方教师资源匮乏,这些地方以小城市及偏远地区,贫困地区为主。为此,国家对小学数学教师的选拔门槛并不高,这就导致了地区教师水平下降,以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水平低的地区依次递减。 4、专业研究不足。长期以来的教研及教学常规工作和教师培训被许多教师看成是形式,把教研与教学分开,课堂中大多还是凭自己的经验与感觉去教学。教学效果及质量不尽人意。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一)积极进行教师专业化培训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专业的素质框架,这样的专业素质框架分别体现在四个方面:学科教学能力;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教学观;教师学习与发展观。所以,而学校为了能够教育出更加优质的学生,就应该重视对教师的教育技能的培训,增加重视度。而身为一名专业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完整的系统的相关教育教学知识,首先最基本的就是符合教师身份的知识,另外还应该熟悉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法知识,无论面对何种状况都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的技能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养。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实现自主发展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来加强自身的教育理论知识,缩小与教改要求的差距。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当中去。教学实践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最为有效的途径。教师要学会观察与思考善于在教学中发展研究问题,进行课题研究,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其次要加强自我训练,开展听课交流活动,多上公开课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注重收集反馈信息如:学生反馈、家长反映、同事建议、领导督促等。此外教师在自主发展中有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抵制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不正之风,为人师表,除了给自己的学生传授知识外,应该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做学生知识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知心人。 (三)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1.从环节上创新 在中小学生的受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教育”这两个字上,学生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也是 “被培养”的主要角色,主要的任务就是在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提升学习能力。而相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学生的培育者,主要负责在培养过程中指导学生认真思考、细心观察、整理归纳、实践锻炼,争取达到初始的教学目的,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技能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2.应用科技手段创新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科技资源,以播放PPT、看电影、举办知识竞猜赛,举办演讲比赛等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相同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聚集在一起,创办相关的兴趣小组。学校给予最大的鼓励和支持,积极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娱乐中,得到知识。 (四)健全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激励机制 学校也应采取多种评价和激励机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成就激励,把激发、形成教师的内部动力机制作为管理目标,通过让每一位教师取得成功,促使全体学生取得成功,最终实现教育取得成功的目标。树立起“人人都有发展机会”的信念,促使他们更大胆地去创造机会,走向成功。这就要求学校实行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譬如,现在许多学校实施特聘教授制度。再次,学校还要多给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及物质激励。设计各种各样的外在奖酬形式,并设计具有激励特性的工作,从而形成一个诱导因素集合,以满足教师的外在需要和内在需要。最后我们要十分重视道德激励和文化激励。注重培养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学术理想、价值形象和主体意识,并千方百计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形成学校文化精神与教师个人价值的和谐统一,使教师获得专业的满足感及成就感。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宜兴市蔬菜办公室陆志新 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中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3%、49%,均居世界第一。 2007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达2.6亿亩,总产量5.65亿吨,人均占有量420多公斤。(中国经济网消息). 蔬菜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1.3%,总产值6300多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比例高达25.5%.蔬菜生产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57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13.8%. 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 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优势产区的逐步形成,产销布局的日趋合理,我国已基本实现了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目标。 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 本报讯近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国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的8个蔬菜重点区

域。 据介绍,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拓展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同时,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也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生产布局不合理,市场供应 不稳定等问题。 针对蔬菜生产季节性强,蔬菜产品新鲜易腐,贮运困难的特点,根据气候、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基础,农业部规划将全国蔬菜产区划分为4大功能区8大重点区域, 包括:华南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黄土高原夏秋蔬菜 重点区域、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东南 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区域、东北沿边出口蔬菜重点区域。 按照规划,到2015年,重点区域基地县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国的42%,蔬菜产量占全国的48%,出口量和出口额占全国的90%以上,蔬菜生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贡献额超过1200元,产品安全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产品商品化处理和精(深) 加工率达到65%以上。 为此,农业部将改善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实行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水平;推行商品化处理与加工,提高产品采后产值;完善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产销衔接;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品牌,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增收作用更加明显,蔬菜总产值约5000亿元。 对全国9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约430元, 全国958个蔬菜播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人均来自蔬菜的纯收入达725多元。 3.蔬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根据农业部200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参照国际标准判定, 37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全年平均合格率为94.3%, 以京津沪深四城市为例,2005年与2001年相比,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 合格率提高了近29个百分点 4.国际贸易快速增长

中国粮食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截止2014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全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7亿吨,同比增长0.9%;其中,谷物总产量5.57亿吨,同比增长0.8%。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也是我国粮食产量增速连续第三年出现下滑,预计未来在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的约束下,我国粮食产量将保持平稳态势。 2010-2014年粮食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2010-2014年谷物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从供给结构看,正常年份的粮食产量基本足以支撑国内消费。以2014年三大谷物为例,稻谷、小麦、玉米合计产量5.08亿吨,足以覆盖2014年4.63亿吨的国内消费量;三大谷物进口量合计仅0.11亿吨,主要用作粮食储备的辅助手段以及平抑国内外价差之用。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消费量对比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进口占比

从需求结构看,随着国内人口的增长,饮食结构的变化,农产品加工、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包括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在内的粮食需求持续增长。三大类消费中,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增长较快,近几年增速保持在6.0%、1.5%;而口粮需求增速缓慢,同比保持在0.7%。从消费结构占比看,2014年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占比分别为49.2%、29.0%、21.9%;分粮食品种看,目前稻谷仍是第一大消费品种,占38.9%,玉米、小麦分别占37.6%、23.5%。 2012-2016粮食用途消费结构占比 2011-2015粮食品种消费结构占比

我国现阶段粮食种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国有农场,二是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种植。目前阶段,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种植,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模式。2014年,农户种植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比重高达94.2%,粮食播种面积占比95.7%;但由于单个农户生产规模小,资金能力有限,很难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仍然处于粗放式的生产阶段。国有农场因其单个农场种植面积较大,故能够较好实现机械化和规模化作业,但受限于其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小,并非我国主要种植模式。 2010-2014农户与国有农场种植产量结构比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本论文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参考,以快递产业的起源、中国快递市场内各快递企业的发展情况及现状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在过去发展中及现阶段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中国各快递企业发展的因素,并以此对中国快递产业未来的发展政策提出可行的建议,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预测,为中国各快递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中国快递产业概述 快递在当今世界,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运输服务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客户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早在1993年,全球十大运输企业排名中,第二及第九位均为主要从事快递服务的公司,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快递业在运输业中不可低估的地位。快递业近20年的发展,快递业在发达国家的地位更加稳固,在发展中国家,快递业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1.1快递产业的起源 快递产业的前身包裹运送服务是由邮政送信业务发展而来,1907年UPS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业务。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 9年自此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小物件科技产品的诞生。小物件的运送在可*性和实效性上远远不能满足人满的需求。于是市场上急需一种能够快速的,可*的递送货物的产业出现。自20世纪60年代末,UPS网点已遍布美国25个城市,1986年敦豪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外运敦豪,成为了中国市场内的第一家快递公司。20世纪80年代,随着快递产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快递企业迅速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遍布地区不断延伸。在中国快递产业已走过的30年当中,市场模块以基本形成,同时也产生了中国快递市场的三大巨头即国营快递、民营快递、国际快递。随着近年我国快运快递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在我国东部地区形成部分快运速递圈。同时这些快运速递圈正在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部分大城

我国粮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粮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人口从四千万发展到现在的接近14亿人口,仅仅几十年的时间,人口暴增。但是,中国不仅是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粮食、油料的生产大国、粮油消费和粮油,加工大国,粮油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遍布全国各地。那么,我国粮油行业的发展现状是怎么样的呢? 一、我国粮油工业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粮油加工能力之大、企业之多均属世界之最。我国的粮油加工遍及城乡,小型分散,经典型调查及推算,我国大大小小的粮油加工企业和加工点多达二十多万个,其中大米加工企业和加工点就有十万多个。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加工企业的比例相对较少。据粮油行业调查报告统计:入统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2459亿元,利润总额17,5亿元,资产总计1394亿元,年末从业人数34.8万人。 二、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趋向 民以食为天,粮油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营养素。回顾历史,中国的粮油工业作为一个产业则是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粮油工业是摆在每个粮油科技工作者面前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的米、面、油加工业在许多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最明显的是,粮油加工质量不断提高,产品琳琅满目。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趋向: 1、企业的生产规模日趋大型化、规模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的结构调整优化,粮油加工企业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规模逐步扩大,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根据粮油行业市场调查分析: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共有8546个,比2009年减少33.1%,而汇总后的总产量、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等均高于2009年。 2、)企业将进一步整合、提升,向集团化方向迈进。粮油工业企业通过重新整合、提升是集团化的必由之路。 3、粮油产品必须坚持朝着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的方向发展。粮油是人们最重要的食粮,也是食品工业的最基础原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关注粮油产品安全、放心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注重粮油食品的优质、营养和方便,为此积极发展绿色和无公害的粮油食品应该引起粮油加工企业的重视 4、杂粮杂豆和特种油脂的开发利用将进一步引起重视。我国杂粮杂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地区分布较广,而且由于生产环境特殊,大多不施化肥、农药,无污染,是天然的有机绿色食品,它营养丰富,有多种保健功能,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杂粮杂豆及其制品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

xxx有限公司(肉制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肉类行业存在的问题、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 xxxx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我国肉制品行业,已经由卖方市场演变为买方市场,其重要标志就是客户要求肉制品的品种更多、交货更快、质量更好、价格更低,这就迫使企业在与时间赛跑、与行业竞争的过程中,亟需广泛采用总成本领先策略、标新立异策略和目标集聚策略,持续改进现场管理,不断获取新的竞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主要对肉类行业存在的问题及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来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我国是肉类生产和消费大国,肉类食品作为我国食品消费的一大主流,肉类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餐桌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关注肉制品质量安全这一问题。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和国内市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技术壁垒。提高肉制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是我国肉类加工行业面临的最主要任务。所谓动物性食品安全,是指动物性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因素,不应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80年代人们呼吁吃瘦猪肉,90年代呼吁吃“放心肉”,进入2000年以来,人们开始呼吁“安全肉”。如果肉类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安全隐患得不到解决,将会对人民的体质健康,整体生活水平,稳定健康的消费心态,以及肉制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必须切实研究肉类食品不安全问题,认真分析原因,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对策。1.肉类行业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 例如原料肉的质量和药物残留问题、非法添加和非法添加物问题、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原料肉是产品生产的初始环节,原料肉的安全卫生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对原料肉的卫生安全管理对于肉制品行业的安全监管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河北、山东等地的猪肉检疫病猪问题,其中提到了金锣集团德州工厂疑似有病猪流入。保障百姓吃上放心肉,是管理部门的职责,但一些本该为食品安全把关的检验检疫部门显然没有尽职尽责。这种事,想想就可怕,因为检验检疫形同虚设,漏掉的就不只是口蹄疫,可能还会有其他更严重的问题。如何挡住问题肉流向餐桌,是一个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现在很多人会感叹说吃完火锅会拉肚子,在家里吃却没事,大家都在担忧,以后我们还敢吃什么。 . 市场产品和渠道同质化严重 同质化就意味着低利润恶性竞争,所谓“山寨战山寨,一代不如一代”。因

最新版家具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目录 CONTENTS 第一部分家具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章世界家具行业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2000亿美元的世界家具行业 (1) 一、国际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1) 二、世界各国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4) 三、各国进出口增长不平衡 (4) 四、消费水平与经济水平相关 (5) 五、世界家具发展动向 (5) 第二节世界家具的领头羊——意大利 (6) 一、意大利家具行业概况 (6) 二、意大利主要家具制造区及特色 (7) 三、意大利家具畅销世界之谜 (8) 第三节德国家具行业发展状况 (11) 一、德国家具生产状况 (11) 二、欧洲最大的家具市场 (13) 三、扩大对德家具出口的建议 (18) 第四节美国家具行业状况 (19) 一、美国家具产业状况 (19) 二、600多亿美元规模的美国家具市场 (20) 三、美国家具销售渠道 (26) 四、美国家具消费者特点 (28)

五、美国家具进出口 (30) 六、美国家具市场预测 (33) 第五节日本家具行业分析 (35) 一、日本家具产业现状 (35) 二、日本——世界第二大家具市场 (35) 三、日本家具进口 (38) 四、未来发展及建议 (46) 第六节英国家具行业发展状况 (47) 一、英国家具生产状况 (47) 二、英国家具市场 (47) 第七节法国家具行业发展状况 (50) 一、家具生产状况 (50) 二、家具市场状况 (51) 三、家具进出口状况 (52) 四、家具消费情况 (52) 五、法国家具销售渠道 (53) 第八节韩国家具行业发展状况 (54) 一、韩国国内家具产业 (54) 二、韩国家具市场 (54) 三、韩国消费者需求偏好 (58) 第九节与我国具有类似竞争优势的对手 (58) 一、波兰 (58) 二、墨西哥 (60) 三、马来西亚 (61) 四、印度尼西亚 (61) 五、泰国 (63) 第二章我国家具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我国家具行业发展概况 (66) 一、家具产业发展的现状 (66) 二、2003年中国家具业发展最新特点 (68) 三、2003年中国家具市场最新发展特点 (69) 四、2003年中国家具业发展经济指标分析 (71)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学生成长。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在终身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教师是连接课程和幼儿之间 的一座极其重要的桥梁,因此,幼儿教师在人一生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研究如何促进幼 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说是刻不容缓。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如何呢?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基于这两个问题,笔者借鉴已有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珠海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 调查从幼儿教师的职业观念、职业行为、职业满意度和需求、幼儿教师培训情况、幼儿园 评价制度和幼儿园的教研激励制度六方面考察珠海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 题,寻找了幼儿教师基本情况与专业发展情况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本次调查的结果大体如下: 珠海市幼儿教师队伍年轻化,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76.1%,大部分幼儿教师工资低于珠海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幼儿教师队伍极不稳定。 幼儿教师选择这一职业都比较主动,对于幼儿教师的形象认识已经从奉献型、权威型转变 成为专家型和服务。 幼儿教师乐于参加专业发展活动,但是,教师反思比较被动,教学独立性不强,幼儿教师 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不多,职业发展处于盲目状态。 不少幼儿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比较自信,但是,工作负担重、对研究方法掌握不多及教 研没有实质性的回报等因素影响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珠海市幼儿园的培训在“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提高了研究能力”等 方面让多数的教师觉得满意。 但是,幼儿园相关培训还存在培训机会太少、培训模式陈旧、培训与工作实际矛盾大等不 足。 幼儿园在评价教师时主要目的是判断教师的发展需求,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 幼儿园的教研激励制度对于超过半数的教师没有吸引力。 在幼儿教师基本情况与专业发展情况的相关关系分析中发现: “是否会再选择当幼师”和“教学独立性”、“最高学历”、“对培训满意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粮油现状和发展

我国粮油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一、我国粮油工业的基本情况 中国不仅是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粮食、油料的生产大国、粮油消费和粮油,加工大国。正常年景我国年产稻谷2亿吨左右,小麦1亿吨左右,玉米0.9亿吨左右;年产油料5500—6000万吨,加上近几年每年进口油料2000万吨左右,这些丰富的粮油资源为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就粮油加工而言,我国的粮油加工能力之大、企业之多均属世界之最。粮油加工是指对原粮、油料等基本原料进行处理制成成品粮油及其制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稻谷加工、小麦制粉、玉米及杂粮加工、植物油加工和粮油加工机械设备的制造。粮油加工业是粮油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行业,是粮油产业化经营(或者说粮油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活粮油经营,提升粮油附加值的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也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工业,粮油加工的产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永不衰败的朝阳工业。 我国的粮油加工遍及城乡,小型分散,经典型调查及推算,我国大大小小的粮油加工企业和加工点多达二十多万个,其中大米加工企业和加工点就有十万多个。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加工企业的比例相对较少。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全国入统规模以上[注: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是指:大米加工厂日处理稻谷加工能力在30吨以上(含30吨),小麦粉加工厂日处理小麦加工能力在50吨以上(含50吨),食用植物油加工厂日处理油料加工能力在30吨以上(含30吨)]粮油加工企业8546个,其中,日加工能力100~200吨的1401个,日加工能力200~400吨的466个,日加工能力400~1000吨的207个,日加工能力1000吨以上的72个。在所有制方面,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949个,占2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05个,占l.2%;民营企业6492个,占76%。 入统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2459亿元,利润总额17,5亿元,资产总计1394亿元,年末从业人数34.8万人。总产值排序前10位的省份依次是:河南、江苏、山东、河北、安徽、黑龙江;湖北、广东、福建、辽宁。其中:河南、江苏、山东的工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 我国粮油加工装备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粮油加工装备得到了较快发展,粮油加工装备制造业涌现出一批高档次的产品,有些产品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国粮油加工装备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据国家粮食局、国家农业部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粮油加工装备的科研成果在装备制造业中的转化率不足60% ,2008 年我国粮油加工装备自主化率仅为40% 左右,多数国产粮油加工装备的研发还处于仿制和 结构改进阶段,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参数优化,缺乏核心技术,对设备引进和消化吸收后没有进行 再创新,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20 世纪90 年代的水平,尤其在机电一体化、工程化、大型化和成套 设备上,差距更明显。 目前我国粮油装备的总体状况是:工艺落后、质 量差、可靠性低、自动化和成套化程度不高、关键技 术和关键设备须依赖进口、能耗偏高和效率低等。

肉类食品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2005年肉类食品行业研究报告 肉类是百姓生活的必需食品,它的进展水平是衡量百姓生活改善程度的一个重要依据。以1994年为转折点,中国要紧肉类产品的增长率出现稳步增长的势头,国民的消费开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并一直保持至今。在过去的10几年中,中国肉类生产每年以平均超过10%的速度在增长,国内肉类总产量已达到7000万吨,人均占有量超过50公斤,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明金星、祝义才、刘永好、叶韦辰、周连奎、王廷宝、陈丹、林灼辉、方小文等等,《福布斯》中国大陆富人榜上榜的富人,肉类产品那个行业里出来的的,可能仅次于做房地产的。假如加上那些躲在世界一角独享欢乐的肉制品加工业者,那个行业真是富翁俱乐部。 一、行业综述 1.行业概况 肉制品是以动物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和骨骼组织为差不多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在人们膳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肉制品的种类专门多,按加工方法分类,中国的肉制品种类有:酱卤肉制品、腌腊肉制品、干制肉制品、熏烤肉制品、灌肠肉制品等。按生产方式分类,有中式肉制品和西式肉制品,前者包括胞腊、酱卤、烧烤、油炸、干制、香肠、火腿等,后者要紧以火腿肠为

主。中式肉制品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西式肉制品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传入中国,有150多年的进展经验。 得益于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近年来中国肉类总产量和总消费量始终在世界各国中处于首位,肉类工业产值12000亿元,占GDP的9%。中国大陆商品化肉类市场规模为4000亿元,年增速为11.2%。2005年,中国大陆肉类消费量突破6000万吨,肉类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15%。其中猪肉、羊肉、禽蛋,均居世界第一位;禽肉居世界第二位;牛肉居世界第三位。 表1.全球要紧肉类消费 量单位:万吨类不2004年2003年2002年 消费量比例消费量比例消费量比例 猪肉17260 28.6% 17993 30.6% 18901 32.8% 鸡肉8760 14.6% 7879 13.4% 7952 13.8% 羊肉7680 12.8% 7762 13.2% 7836 13.6% 牛肉6120 10.2% 5465 9.8% 4969 9.78% 合计39820 66.2% 39099 67% 39658 69.98% 表2.中国肉类消费量在要紧肉类消费量中所占比 例单位:万吨 类不2004年2003年2002年 消费量比例消费量比例消费量比例 猪肉4334 65.8% 4279 66.3% 4120 68.3%

汽修专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一、本专业的发展现状 1.汽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定位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交替式,即学生入学后在学校学习两年半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后,第三学年的后半年到相应的企业去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 本专业定位是培养熟练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知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本专业近年的招生、就业与校企合作 汽修专业从2010年开始招生,首次招生36人,2011年招生43人,2012年招生80人,现有在校生159人。目前首批学生已经开始走向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了。针对汽修专业的校企合作单位有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咸阳宏远汽车修理公司和比亚迪西安嘉丽4S店。 3.本专业的师资队伍 汽修专业的师资力量还是很薄弱的,由在编专职教师韩乐、外聘教师王自振和章震亚、实训指导教师朱智共四名教师组成。 4.本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 本专业共有校内实训室四个: (1)汽车综合检测实训室主要承担汽车专业学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实训教学任务,是学生掌握汽车实训的基本理论及操作的实训基地(2)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室主要承担汽车专业学生的汽车底盘部件、总成,汽车底盘构造等课程的实训教学任务,是学生掌握汽车实训的基本理论及操作的实验基地(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主要承担汽车专业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各总成、汽车发动机拆卸、装配等课程的实训教学任务,是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理论及操作的实训基地。 (4)汽车电器电控构造与维修实训室主要承担汽车专业学生的汽车电子电器电器设备、汽车电器部件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是学生掌握汽车电器电控的基本理论及操作的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三个:中国龙工股份有限公司实训基地、咸阳宏远汽车修理厂实训基地、西安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实训基地 5.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蔬菜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蔬菜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我国蔬菜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摘要:本文从世界蔬菜业发展趋势出发,分析我国蔬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我国蔬菜业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蔬菜业;现状;对策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world's veget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s, the analysis of Veget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proposed that the future of China's veget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Vegetable;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目录 1我国蔬菜栽培的发展趋势 (1) 向绿色食品型转 (1) 向新鲜多样型转化 (2) 向加工方便型转化 (2) 由露地栽培向保护地栽培发展保持地栽培主要有温室、大棚、多层覆盖、网棚、遮阴等。 (2) 2 我国蔬菜业的发展现状 (3) 我国蔬菜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3) 我国蔬菜产销现状及批发市场发展的现状 (4) 我国绿色蔬菜发展现状 (4) 我国蔬菜育苗移栽机械化的现状 (5) 3我国蔬菜的发展策略和应对措施 (5) 我国蔬菜业的发展策略 (6) 我国蔬菜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7) 4.参考文献 (8)

我国面粉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面粉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近年来,我国面粉加工行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转换升级并发展壮大,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体系,发展势头平稳;但也面临着产能过剩、行业利润率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本期专报介绍目前国内面粉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供参考。 一、我国面粉加工业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行业发展势头平稳,整体实力较强 根据粮食行业协会统计资料,2009年我国粮油加工业工业总产值超万亿,达11184.2亿元。其中,小麦加工行业总产值1580亿元,较上年提高14%,占粮油加工业总产值的14.1%。小麦粉加工产能继续增加,据统计,全国入统规模以上(30吨/天)小麦粉加工企业共2787家,年生产能力12167万吨,较上年新增566.6万吨,增幅4.9%;小麦粉产量5532.7万吨,较上年增加27.1万吨,增幅0.5%。其中,日处理小麦200-400吨企业数量562家,比上年增加48个,增幅9.3%,400-1000吨企业数量212家,数量比去年增加27个。行业利润总额达26.3亿元,较上年增长11.5%。 (二)加工在小麦产区区域集中情况明显 从小麦加工产能区域分布看,产能超2000万吨的省份2个,为河南和山东;超1000万吨省份3个,为江苏、河北和安徽;超200万吨省份7个,为陕西、新疆、湖北、四川、广东、黑龙江和山西。其中,除广东、黑龙江之外,面粉加工业主要集中在小麦产区,尤以黄淮海小麦产区最为明显。该区域河南、山东、江苏、河北、安徽五省小麦产量高,约占全国总产的75%左右。面粉加工企业数量多,五省入统企业1558家,约占全国入统数量的56%;小麦粉生产能力所占比重大,五省年加工能力8241.8万吨,约占全国总产能的68%,较上年增加495万吨,比例增加1.2个百分点;小麦粉实际产量大,五省小麦粉产量4096.6,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4%,较上年增加39.5万吨,比例增加0.3个百分点。 (三)普通面粉在产品结构中所占比重大 由于国内居民面粉消费主要用于制作馒头、面条等主食,国内面粉加工企业也以生产普通面粉为主,普通粉在产品结构中所占比重大,仍占据面粉主流市场。据统计,2009年普通面粉(特一粉、特二粉、标准粉)产量4724.4万吨,较上年增加235.4万吨,超过总产量的85%。全麦粉、专用粉、营养强化粉等特色面粉产量约624万吨,较上年减少100万吨,占总产量的11%左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品质要求的提高,普通粉将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消费需求。在细分市场上,特色面粉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市场现状研究分析报告

肉类食品是现代人食物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类别。从营养学的角度看,肉类食品是人体必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一个很好来源,动物蛋白所含的八种必须氨基酸含量和比例接近人体需要,是一种优质蛋白;除钙质外,肉是所有矿物质的最好来源;另外肉类也是B族维生素特别是B12的极好来源。 图1:猪瘦肉营养构成 图2:牛瘦肉营养构成 图3:鸡肉营养构成

从营养成分来看,各种肉的营养成分差异不大,只有肥猪肉的脂肪含量比较高。在当前饮食健康越来越被重视的情况下,高脂肪的肥猪肉消费量会受到影响,瘦肉受偏好。由于猪瘦肉与其他肉类有相同的低脂特征,猪肉不会被抛弃,影响消费比例的主要是消费习惯。 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各国的肉类消费种类和比例差异性比较大。与其他绝大多数国家相比,猪肉在我国肉类消费中的比例较高,是中国消费者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肉类食品。 图4:我国肉类消费以猪肉为主 图5:美国肉类消费以牛肉和禽肉为主 根据USDA今年5月推出的预测报告,2013年中国的猪肉消费量预计将达到5261.5万吨,占全球猪肉消费总量50.2%,远高于第二大的消费地区欧盟27国和第三大的美国。 由于猪肉对中国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家对猪肉的进口依赖度极低,每年进口、出口占消费量比例仅为1-2%。进口产品主要包括猪杂碎和鲜冷冻猪肉,主要来自法国、美国、丹麦等,出口产品主要为生猪、猪肉及其副产品,超过七成以上的猪产品出口到香港。 图6:我国猪肉消费占全球半壁江山

图7:我国猪肉进口和出口量占消费量比例非常低 通过研究2009年全球各国人均GDP和人均肉类消费量的关系,我们发现肉类消费量与收入水平存在确定性的关系,在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收入增加极大地促进了畜产品消费量的增长,而在人均GDP较高的国家,收入上涨对畜产品消费量增长影响较小。 人均GDP在5000美元左右可作为肉类消费的临界点,当低于5000美元时,肉类消费增速最快。我国2011年人均GDP为7400美元,已经越过了快速增长的时期。不过从消费量的增长潜力来看,我国人均肉类消费尚有空间。 图8:全球各国人均GDP与人均肉类消费量的关系

最新城市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城市产业发展状况分 析

城市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摘要:对于城市而言,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整体经济发展,而城市主导产业是产业的领头军,是辅助周边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大连市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拥有历史悠久的重工业产业和电子软件等新兴产业,主导产业的确定以及现状分析,有利于大连市诊断产业发展利弊,明晰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关键词: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关联性;集聚效应主导产业又称“带头产业”或“领衔产业”,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所依托的重点产业。这些产业在此发展阶段形成了区域经济的“龙头”,对整个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具有强烈的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效应,对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主导产业可以在区域内发挥集聚效应,形成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通过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推动其他产业和周边区域的发展。主导产业经济基础扎实、实力雄厚,能够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是城市经济政策的重点扶持目标。

1 大连市主导产业的确定 产业的划分方式有很多种,按照传统物质生产,可以将产业划分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按照统一的国民经济统计口径,将产业划分为农林牧渔业、制造业、金融业等;按照产业发展的客观序列划分为一、二、三次产业。本文按照产业职能划分方式,将产业划分为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1)基础产业是生产输出产品的部门,也称为输出产业或输出部门,是为满足本市以外的市场需求的生产部门;(2)城市非基础产业是生产地方产品的部门,也称非输出产业部门,为满足由输出产业的生产活动派生出来生产性需要和由此决定城市全体居民的日常生活资料、服务需求的地方性产业。在基础部门中,根据产业的生命周期及政府扶持侧重点,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不同于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增加值高于城市平均水平,效益将越来越好。支柱产业具有一定规模,产值大,但在大连及整个东北,支柱产业往往是传统的重工业产业,发展历史久远,普遍受机构老化、进步空间有限等因素制约。 本文使用区位商来区分城市的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假设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相差不大,可以以就业人员数来衡量行业的发展。区位商定义为城市为满足对某一产业产品的需求总量而需要在该行业就业的人数比重与全国该行业就业人数比重的比值。如果区位商大于1,表明产业的集中度较大,属于输出产业或基础部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