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改掉学生马虎的习惯

如何改掉学生马虎的习惯

如何改掉学生马虎的习惯
如何改掉学生马虎的习惯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相当于让学生拥有了“会学习、会思考”的强大武器。而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马虎”毛病一直是许多学生的通病,也是许多学生和家长们头疼的问题,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这样抱怨孩子: ——我家孩子怎么那么马虎,明明是“1”,却写成了“7”

——我家的孩子常把加号抄成减号。

作为老师的我,身边又何尝不是马虎的学生比比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论是在跟家长的学习情况交流中,还是同事的教学研讨中,“马虎”已经成为一个高频词屡屡出现,它也已经俨然成了一个隐形杀手,给学生学习带来了重重阻碍——在练习中、作业里、测试中,经常发现学生不是抄错题目,就是计算错误。尽管我们的学生“小”,尽管“宽容”是一个为人师者必备的情操,但是,过度的宽容却是一种“纵容”。如果对学习中的“马虎”置之不理,这一坏习惯会越来越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必须帮助孩子克服马虎的坏习惯,养成严肃认真的好习惯。

孩子马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帮助孩子克服马虎的坏习惯,首先要找到孩子马虎的原因: 一是家长问题。年幼时的马虎现象没有及时纠正,形成定势;

二是教师问题。教师留的作业多,学生不快做不行,于是急急忙忙做,造成丢三落四,错误频出。

三是学生自身问题。有些孩子态度不认真,做事缺乏责任心,应付的成分太多,理解能力差,学习知识囫囵吞枣,因此在学习时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对于家长问题,教师要及时跟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督促帮助孩子慢慢改掉做事马虎、不认真的坏习惯。

对于教师问题,我们要从自身寻找原因,多抓课堂教学效率,布置作业要少而精,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认真完成作业,慢慢改掉作业潦草马虎的坏习惯。

那么,针对学生自身问题,究竟怎样才能有效制止这种“马虎”现象呢?

一、指导学生读题——标关键词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数学学习。针对小学生审题能力普遍不高,且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习题本身,对题目要求视而不见等等这些现状,要求他们对题目好好研究一番:至少默读2遍,认为还不理解,再多读几遍;用横线划题目中的关键词。我认为关键词至关重要,它是理解题意的重要支点,支点明确了,后面的解题工序也就一帆风顺了。

如:把下面的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5+4 2+8 10-3 3+5 12-9 7+6

马虎情况一:3<7<8<9<10<13

马虎情况二:7+6>2+8>5+4>3+5>10-3>12-9

情况一误把“排列算式”做成了“排列得数”,马虎在只看到了“按得数从小到大”,而没有整句地理解“把算式……排列起来”;情况二则是在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虽然这种错误是如此的低级,但在日常作业中,学生们却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犯。

针对学生这种审题不完整、不仔细的现象,在读题后,让学生尝试找出关键词并在题目上标注出来,以此加深理解。在这道题目中,就可以这样标关键词——“把下面的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再比如“把左边的四只小狗圈起来,把从右边数第5只小狗画出来”通过这样标出关键词,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就把题目要求内化为了自己的思维方向。

二、指导学生有序思维——先算划线

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话用来形容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一点都不为过。为了追求快速,往往草草了事,致使原本简单的题目,在他们的笔下,答案竟会是南辕北辙。

如:在()里填数。

12-4=()+3

错误情况:12-4=(8 )+3

受形象思维的影响,算出12-4等于8后就迫不及待地写在了括号里,忽略了后面还有进一步的计算。

针对此类情况,可要求学生给先算的划线,并在下面写上得数:

怎样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马虎毛病

再思考:8=()+3,形象地算出()里应该填上5。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明确清晰地暴露出来,答案也就一目了然了。

三、指导学生估算——验证得数。

“加强估算”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生掌握了“必要的估算技能”后,有意识地培养估算运用习惯,便能够“以估算验计算”,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如:计算

698+220= 729-130=

错误情况:698+220= 818 729-130=859

“忘记进位”和“加减号看错”等这类错误在我们看来是如此地显而易见,可对于从一开始就恭恭敬敬把他们算错的学生来讲,却是那么地难以发现,大概就是所谓的“首次印象”思维定势理论吧。

在学生自主算出精确计算的结果后,再进行一次估算,得出的估算结果分别是:

698+220≈700+220=920

729-130≈730-130=600

将估算结果与先前的精确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两者是否接近,从而判断有无错误,及时找出错因并加以纠正。不仅加强了估算的应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有效制止了“粗心马虎”现象。

四、指导学生画图——理清思路。

“数学终究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当我们的学生对错综复杂的数学文字题一筹莫展时,采用数形结合,看得明白了,想得清楚了,答得也就正确了。

如:给一条小路两边和圆形花坛四周种树,小路每条边上种4棵,每隔3米一棵,花坛边也种4棵,每隔3米一棵。你能算算小路的长度和花坛的周长吗?

错误情况:小路和花坛都是 3 × 4 = 12米。学生用简单思维想成了4个3,而忽略了“圆形周长与长度”不同。

怎样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马虎毛病

在这道题目中,采用数形结合,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简简单单的几笔,本题中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看着示意图,学生恍然大悟,小路长度是3个3米,圆形周长是4个3米学生数学思维茅塞顿开,轻易地检查出了这类习题的失误。

当然,对于上述的四种方法,我们并不能强求每一个学生都“照搬模式”、“套用理论”,这样势必造成学生思维的按部就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运用,只要学生能养成对知识点本质的深入仔细思考的好习惯,“马虎”的拖累自然会日渐稀少,学生的认知全面性,思维缜密性自然会日渐丰厚,自然而然就会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习惯,克服“马虎”的小毛病,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