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信息卷及答案(三)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闭卷考试,请注意分配答题时间。
2.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北宋初,四川地区使用铁钱,但携带很不方便。宋真宗时,成都16家富商联合发行一种纸币,叫做
“交子”,用来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南宋时,纸币的需要量更大,政府就大量印行纸币。这表明交子
A. 具有市场流通交易凭证的功能
B. 促进了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C. 是宋政府敛聚财富的主要手段
D. 提高了四川富商的社会地位
2. 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一的中国……
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A. 西安事变最终获得和平解决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 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萌萌哒” “尬聊”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与它紧密相关的流行语是
A.民主共和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维新变法
4. 1949~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经济
D.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5.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土地改革完成
C.“一五”计划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 20 世纪50 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
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文化大革命”结束
7. 读右图,该示意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 北伐战争
D. 秋收起义
8. 二战中标志着欧洲战场正式结束的标志是
A. 日本投降
B.意大利投降
C.雅尔塔会议
D.德国投降
9.1917年4月,列宁从芬兰乘火车到圣彼得格勒。对当时俄国的形势说法正确的是A.沙皇专制统治引起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
B.执政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奉行沙皇政府的政策
C.布尔什维克党已经决定发动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D.俄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0.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B. 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C. 保守狭隘的封闭心态
D. 当时老百姓大多是文盲
11.下列对《独立宣言》的解读有误的是
A.宣扬人生而平等
B.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C.美国由此确立了联邦制
D.宣言颁布日成为美国国庆日
12. “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鼓励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
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相互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文中的“它”指“求同存异”的方针
B.表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文中的“它”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它”在万隆会议时提出,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13.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
“柳”分别指
A.自强,求富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C.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D.维护清朝统治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4.某历史学家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以下行动能体现建
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
①慕尼黑会议②签署《联合国际宣言》③诺曼底登陆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5.潍坊市某中学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准备在暑期组织“红色记忆”游学活动,分赴延安、上海、
井冈山、遵义等地。其中,与遵义之旅设计的主题最相符的是
A.长征会师,伟大胜利
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革命圣地,战略后方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非选择题(共55 分)
1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夏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时期的对外政策,并概括其原因。(8分)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初)恭亲王和文祥首先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
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他们强烈地感到,西方列强通常能够信守条约。
——费正清《创桥中国晚清史》(上卷)(2)材料二反映的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是什么?他们在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8分)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4分)
17.(20分)材料问答题
人类历史的进和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社会转型,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历史机遇,事关兴衰之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个城邦国家的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在谁当政期间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该国所在地区形成的文明与其地理环境有关,请问该地区的古代文明属于哪种类型?(6分)
材料二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2)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什么影响?(4分)
● ● 关键词 时间:1861年 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性质:资产阶级
材料三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3)材料三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个国家?是在哪一次
改革后逐渐形成的? (6分)
(4)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人物或事件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
18. (15分)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19世纪上半期西方近代化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 —— 马丁·路德·金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图中未填写的内容。(5分)
① ② ③ ④ ⑤
(2)材料二和三分别是19世纪六十年代哪几场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6分)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3)19世纪七十年代后,随着资产阶级统治的进一步巩固,欧美又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经济革命”。这个革命是指什么?(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A
2.C
3.C
4.B
5.A
6.B
7.C
8.D
9.B 10.A 11.C 12.C 13.D 14.B 15.B
二、非选择题(共55 分)
16.(20分)(1)政策:闭关锁国
原因: ①清朝统治者的短见和无知②小农经济自给自足③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
定,对外具有抵制作用
(2)对外态度:进行谨慎外交接触体现:洋务运动
(3)原因:①自然经济的崩溃和解体②鸦片战争清王朝被迫打开国门③清朝统治者意识到与西
方的巨大差距,欲师夷长技以自强
17.(20分)
(1)雅典(2分);奴隶主民主政治(2分);伯利克里(1分);海洋文明(1分)
(2)大化改新(2分);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2分)
(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2分);法兰克王国(2分);查理·马特改革(2分);
(4)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改革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4分)
18.(1)①文艺复兴;②新航路开辟;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④法国大革命(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⑤工业革命。
(2)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或使资产阶级统治进一步巩固,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3)第二次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