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课堂笔记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课堂笔记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课堂笔记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课堂笔记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课堂笔记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2、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力图证明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一套理论和经济政策。2)他有关政策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经济自由是它的基本观念。3)在研究方法上,他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

3、克劳塞维茨的贡献: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他认为要取得相对的优势,即在决定性地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往往必须准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决心为了主要的东西而不惜牺牲次要的东西。这样,他就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和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 “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马克思的贡献:1)他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元政策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2)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而且政策研究遵循这样的认识论路线能够正确地勾画出政策过程及其各个主要阶段的一般特点。3)他的历史唯物论为我们深入地研究各种社会现象,探索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5、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1)他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做文化科学。2)他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动机和目标。3)他提出了官僚制理想模型,并通过对官僚制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探讨了合乎理性的、科学的决策模型。4)他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的建树,就是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主张价值无涉。

6、拉斯韦尔对公共政策学的六点界定:他是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从物之一。代表性著作:〈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2)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3)它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4)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5)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6)它们是一门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

7、德洛尔的主要学术成就:第二代公共政策学家,其学术背景是公共管理学而不是政治学。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大力主张将这种方法引进公共政策学。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政策系统”的概念。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质和实践性。

8、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取得的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1)行为主义虽受到批评,但是尽可能地赋予公共政策学类似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性,仍然是重多学者的追求。(2)公共选择方法论崭露头角。(3)博弈论成为公共政策分析中一种重要的方法论。(4)个案研究受到重视。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第一阶段重点在政策的制定上,第二阶段转变为政策的执行。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9、学科的近期发展: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2)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1)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2)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3)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10、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系统论——贝塔朗菲((1)系统论原理(2)系统方法(3)系统工程)信息论——申农;控制论——维纳;三论提供的思维方式的特点:系统性、动态性、最优化。三论提供的基本方法:系统方法、反馈方法、信息方法、功能模拟方法。2)决策科学的形成(巴纳德、西蒙)西蒙理论的贡献:(1)以“有限度的理性”“令人满意的准则”这两个基本命题构建了有限理性决策模型;(2)借助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决策过程进行了科学分析,概括出他的决策过程理论。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泰勒——设定理性人为经济人,首创科学管理理论。梅奥——设立理性人为社会人,创立“人群关系理论”。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1、主张抛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国家的经济职能,实行国家调控,干预经济体系的运行。它认为市场失败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只要国家采取适当政策调节经济,就可以增加有效需求,消除经济危机

第二章公共政策学的的学科要素

1、公共政策学的学科概念的内涵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2)按照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

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3)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在国家、政府、政党的职能活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各个知识领域,在学科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

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所包括的三个方面: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3、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所包含的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3)政策一般。

4、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5、科学的品格:1)第一个品格是理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一致,而且这种一致须经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复、重复进行的检验都能够得到证实。2)第二个品格是它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3)第三个品格是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备性和逻辑一致性。4)第四个品格在于它注重简单性原则。

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1)经验主义:(1)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也就是感觉经验是认识的真正源泉。(2)强调人的认识须从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出发。(3)关于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4)强调归纳逻辑作为认识工具而具有的根本作用,忽视真理自身的逻辑一贯性。(5)关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培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程度上强调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是经验主义的共同特征。2)理性主义:(1)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理性直观而不是感觉经验。(2)理性主义总是把一般而不是把个别作为认识的首要对象。(3)在是否有普遍的共同理性存在的问题上,理性主义持肯定态度。(4)理性主义是以演绎法为主线发展起来的。(5)关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理性主义认为真理的标准就是理性本身。3)逻辑经验主义:(1)经验证实原则。(2)以逻辑分析来补充实证经验。(3)科学主义的科学观。4)后现代主义:(1)对从伽利略开始,支配西方思想三百多年的机械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科学观进行了激烈的批评。(2)主张自然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3)对人文精神的呼唤。(4)重视非理性的、反理性的和超理性的等反科学主义的创造性思维。5)辩证唯物主义:(1)全面性,或者说由于它综合了各种片面的认识中的正确的方面,因此,它本身就最少片面性。(2)实践性,或者说它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感性与理性、经验与理论、个别与一般、整体与部分、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归纳与演绎的统一。

6、模型的认识论意义:1)由于模型和原型具有相似性,可能通过解释模型而认识原型的某种本质规定性,对所构模事物的运行结果和发展趋势做出有效的预测。2)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3)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和经验观察的指南。

7、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系统与过程理论模型:1)理想主义模型:2)渐进主义模型:林德布洛姆3)规范最佳模型和混合扫描模型:4)政治系统模型:5)机构——制度模型:6)集团模型:7)精英模型:

8、基于中国经验的决策模型即“上下来去”模型

9、华莱士科学环:“科学环模型”标明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是理论~假设~观察~概括或检验~新的理论这样一个周而复始、无限循环的过程。

10、从经验观察开始的研究过程的各个程序和步骤:以操作化方法进行经验观察~对观察到的结果以量度、测定与分析的方法进行处理~经验概括,这是一个进行经验研究的过程,即以归纳法从事理论构建的过程,接着,在经验概括当中或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运用形成概念,建立命题、理论的方法~理论,这是一个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

11、从理论假设开始的研究过程的各个程序和步骤:对既有理论进行梳理,通过运用逻辑演绎方法~假设,这是一个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接着,从假设出发~以操作化方法进行经验观察,这是一个以演绎法进行理论演绎的过程。或者,在假设做出以后,通过运用检查假设的方法~证实或证伪,然后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理论。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含义、构成和功能

(一)什么是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内涵: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的一般特征;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5)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6)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二)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

1、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1)美国:公共政策=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2)中国:公共政策=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1)党的政策:成为公共政策的形式:(1)直接的形式;(2)间接的形式:党的领导是政治的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推荐重要干部。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将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有三种:(1)中共中央与国家机构联名发布政策方案。(2)中共中央提出政策创议,国家机构据此制定具体的政策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通过。(3)政府决策以党提出的政策原则为依据。(2)人大决策:人大决策主要采取的形式:(1)宪法;(2)基本法律;(3)法律;(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人大决定: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

使宪法明确列举的决定权的那些行为。2)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人事任免权的行为3)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监督权的行为。(3)行政决策: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1)行政法规;(2)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3)部门规章;(4)地方性规章;(5)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2、纵向结构: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

3、中国:1)根据现行宪法,当代中国作为单一制国家,基本政策的制定权属于中央,地方政策的制定须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进行,其目标、方向和行为规范为中央政策所决定,所以地方政策只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2)从形式上看,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有两个、三个、四个层级

4、什么是合理的政策结构?1)合理的政策结构的显著特征是结构的有序化。2)合理的政策结构的另一重要特征是有效的分级控制。3)严格的组合秩序,这是政策结构合理的重要条件。

(三)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1、公共政策的产生须有三个初始条件(核心要素):(1)公共问题的形成;(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公共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作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与社会,实现其阶级意志的工具而产生的。

2、公共政策的转型或发展,表现在四方面:(1)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3)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国家和政府几乎以执行政治统治的职能为唯一职能,而执行社会管理的职能也以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为目的。(4)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少数统治者个人甚至最高统治者一个人的品格、智慧、学识和视野等因素,现代公共政策的质量,特别是自第二次世界大结束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政府和人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

主化。

3、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2)阶级性(3)权威性(4)普遍性(5)目标取向(6)稳定性与变动性(7)预见性

4、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1)管制功能(2)引导功能(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

第四章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逻辑流程

(一)公共政策系统及其环境

1、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1)主体:(1)直接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领袖人物。(2)间接主体:在野党、利益集团、选民。2)客体:(1)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2)目标群体。

2、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1)信息子系统:2)咨询子系统:俗称“思想库”“智囊”,是决策子系统的辅助系统。功能和作用:(1)提供预测研究;(2)帮助决策子系统发现问题,确定政策目标;(3)政策方案的设计、评估和论证。(4)其他政策相关问题的咨询;(5)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验和评估。3)决策子系统:是中枢系统。基本特征:权威性和主导性。功能和作用:(1)确认政策问题;(2)明确政策目标;(3)组织政策方案设计;(4)负责备选方案的选择和最终确定。4)执行子系统:功能:(1)为政策方案的顺利实施做准备;(2)有效地实施政策方案,包括指挥、沟通、协调等方面的活动;(3)总结执行情况。5)评估子系统:功能和作用:(1)检验公共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2)提供政策持续、修正、调整或终止的重要依据(3)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6)监控子系统:功能和作用:(1)根据公共政策的目标,确立具体的监控标准或指标,交作为实施监控的依据;(2)对执行子系统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控;(3)反馈执行情况。7)反馈子系统:功能:(1)为决策子系统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信息依据;(2)客观、准确、灵敏、迅速地向决策子系统反映政策运行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使后者能够根据所得信息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并做出适时的调整和补充。(3)反馈子系统传输的信息也是对政策实施有效控制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最佳手段。

3、公共政策系统的环境:特点:(1)高度复杂性(2)巨大差异性(3)历史变异性。1)国情与国策;2)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3)国际环境(国际格局、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国际趋势)

(二)公共权力与公共政策

1、国家机构、国家权力、国家职能与公共政策1)国家机构决定公共政策的结构及效力范围(1)国家纵向组织机构规定公共政策的层次;(2)国家横向组织机构决定公共政策的效力范围。2)国家权力、国家职能的二重性决定公共政策的二重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3)国家权力、国家职能制约着公共政策的种类和数量。

2、国家能力、治理能力、政府能力与公共政策

1)国家能力决定公共政策的质量。

2)治理能力对公共政策的挑战。

3)政府能力是制定、执行公共政策的基础。

3、政治体制、国家结构、政府体制与公共政策

1)政治体制与公共政策

(1)政治体制规定了公共政策主体的范围。

(2)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程度。

(3)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程度。

(4)政治体制影响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

4、政治结构与公共政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三)公民与公共政策

1、公民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

1)作为政策对象的公民。

2)作为政策主体的公民

公民影响公共决策的途径:

(1)以国家主权者的身份,对某些重大问题,如宪法的修订等,采取全民公决的投票方式,直接进行决定。

(2)用间接的方式,即通过公民自己选出的代表或制定、修改执行公共政策。

(3)使用各种威胁和抗拒的方式反对某些政策,或表达制定新政策的要求。

(4)通过参加利益集团,借助集团的力量去影响政策。

(5)对政府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去影响政策结果。

(6)某些公民还可以通过其知识活动为决策过程提供思想指导。

(7)某些公民通过政治活动对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1、政策周期:政策制定、执行、监控、评估、终结。

2、公共政策运行的逻辑流程:

1)政策问题的形成——政策问题、政策议程、政策分析

2)政策决定——政策选择、政策决定、政策宣示

3)政策实施——政策执行、政策结果、政策修正

3、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1)政策过程的理性化

2)政策过程的专业化

3)政策过程的科学化

4)政策过程的民主化和公共选择的民主规则。

第五章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内容和属性

1、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

1)客观的社会现实;

2)问题的察觉;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4)团体与组织活动;

5)政策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2、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1)关联性(2)主观性和人为性(3)历史性与动态性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提出与分析

1、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因素:

1)从国内和国际视角看:

国内:自然灾害、非预期的人文事件、社会的变迁

国际:战争或军事行动的爆发、武器的革新与发展、国际关系及国际间联盟形态的变更

2)从客观和主观的角度看:

客观:自然灾害、社会变革、体制转型

主观:价值观的更新、人们期望目标的改变

流行迷思(自然的、邪恶的、内在的)科学迷思、范式能左右人们对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2、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

1)政治领袖;

2)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3)民意代表;

4)大众传媒;

5)各类政策研究组织;

6)政府部门本身。

3、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

1)边界分析法:

三步骤:(1)饱和抽样(2)诱导性提问(3)边界估计

2)多角度分析:(个人、组织、技术三角度)

3)类别分析法:

注意原则:(1)实质的相关性(2)穷尽性(3)相互排斥性(4)一致性(5)层次分明性

4)原因层次分析法:(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行原因三个层次)

5)类比分析法:(人的类比、直接类比、符号类比、想象类比)

6)头脑风暴法:

阶段:(1)组建团休(2)意见产出(3)意见评估(4)意见排序

7)假设分析法:

步骤:(1)确定利害关系人(2)呈现假设(3)评比假设(4)汇集假设(5)综合假设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1、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

1)系统议程(公众议程)

2)政府议程(正式议程)(1)项目的新旧——新项目和旧项目

(2)界定议程、规划议程、磋商议程、循环议程

2、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

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3)要有政党、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过程。

3、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1)与上述几方面正向条件相对应的反向条件均可构成障碍因素;

2)社群的价值规范、制度或程序上的限制。

4、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

1)外在创始模型: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常见。

2)动员模型: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

3)内在创始模型: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较为流行。

第六章公共政策的制定

(一)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

1、政策目标的特征:

1)问题的针结性;

2)未来的预期性。

2、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1)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

2)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3、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1)实事求是;

2)面向未来;

3)系统协调;

4)明确具体;

5)伦理考量。

(二)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

1、政策规划的特征:

1)从政策规划的主体来说,多元化和政府主导并存。

2)从时间进程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政策目标的确定和政策抉择之间。

2、政策方案的设计:

1)设计的基本原则:(1)紧扣政策目标;

(2)规划多重方案。

(3)方案彼此独立。

(4)方案要有创新。

(5)方案切实可行。

2)设计的阶段:(1)轮廓勾画。

(2)细节设计。

3、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

1)我们有必要关注一下评估和择优的标准问题。

2)方案的评估与择优,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判断和选择。

3)为了尽可能地做到判断和选择的正确,要注意使用“逆向决策”的方法。

4)方案的评估与择优,还须对择定方案进行审查和评定,即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论证。

4、评估与择优的两种基本方法:

1)预测性评估

步骤:(1)方案调查;

(2)详细研究;

(3)进一步的分析;

(4)试验式证实。

依据:(1)理论假说。

(2)价值体系。

(3)分析方法。

方法:(1)德尔菲法。

(2)时间序列分析。

(3)投入—产出分析。

2)可行性评估

(三)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

1、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

1)国家元首;

2)行政首长;

3)民意代表;

4)法官。

2、现代决策对决策者的要求:

1)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

2)考量各方利益的平衡;

3)发挥个人决断的作用。

3、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

1)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2)决策过程的合法化;

行政决策程序:法制部门的审查;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提出议案——审议议案——通过议案——公布政策。

3)政策的法律化。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和模型

1、政策执行的规定性和特点:

1)目标的导向性;

2)内容的务实性;

3)实施上的灵活性;

4)时间上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5)影响的广泛性。

2、政策执行的重要性:

1)政策执行是解决政策问题,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2)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政策执行结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

3、政策执行的原则:总原则——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具体:(1)计划周密(2)执行准确(3)灵活创新(4)全局与局部兼顾。

4、政策变通:

“求神似,去形似”这种变通形式,能够做到原则性、时效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抓

住政策的精神实质,遵循政策要求,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贯彻落实。

要确保政策的合理变通,要注意以下三点:

1)把握政策的基本精神。

2)摸清实际情况。

3)上情、下情有机结合。

5、政策执行的理论与模型:

1)过程模型:史密斯模型。

四个主要变量: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关、目标群体、环境因素。

2)互适模型:

3)循环模型:雷恩——拉宾诺维茨模型。

三阶段(拟定纲领、分配资源、监督执行)三原则(合法、理性、共识)

4)博弈模型:巴德克

5)系统模型:霍恩——米特模型。

五个重要变量——政策的价值诉求、政策资源、执行者属性、执行方式、系统环境

6)综合模型:梅兹曼尼安——萨巴提尔模型

三因素: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的可控性变量、政策以外的变量。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手段

1、政策执行过程的诸环节:

1)政策宣传;

2)政策分解;

制定执行计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客观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一致性原则。

3)物质准备;

4)组织准备:

(1)确定政策执行机构;

(2)选人用人;

(3)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

5)政策实验:

(1)选择实验对象;

(2)设计实验方案;

(3)总结实验结果。

6)全面实施

2、政策执行再决策:

1)主要依据:(1)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

(2)政策环境的变化。

(3)人们认识的变化。

(4)政策偏差的变化。

(5)政策副作用的产生。

2)分类:(1)现场再决策和反馈再决策。

(2)常规再决策和非常规再决策。

(3)突破型再决策和跟踪型再决策。

3)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

(2)时效性原则。

(3)信息原则。

(4)民主原则。

(5)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的原则。

(6)宣传解释的原则。

(7)动态原则。

4)作用和意义:(1)有利于纠正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

(2)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执行取得更好效果。

(3)有利于后继政策的科学制定。

3、政策执行的资源:(1)经费和人力(2)信息(3)权威(4)执行保护

4、政策执行的手段:(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4)思想引导手段

(三)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1、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

1)象征式政策执行;

2)附加式政策执行;

3)残缺式政策执行。

4)替代式政策执行;

5)观望式政策执行;

6)照搬式政策执行。

2、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

1)主观原因:(1)执行者的认知缺陷。

(2)执行者的利益驱使。

(3)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

(4)执行准备不充分。

2)客观原因:(1)政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2)政策质量低劣。

(3)政策环境的变化。

(4)利益集团的压力。

(5)政策资源的不足。

(6)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3、我国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分析:

1)转型时期的政策环境。

2)领导体制方面的原因。

3)民主、法制意识淡薄。

4、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

1)矫正的对象:(1)政策本身(2)政策执行组织(3)政策目标群体。2)矫正的途径:(1)政策修正(2)政策增删(3)政策更新。

3)矫正的方法:(1)完善管理体制。

(2)提高执行人员素质。

(3)科学诊断问题。

(4)及时跟踪评估。

(5)强化监督控制。

(6)加强舆论宣传。

(7)采取相应强制措施。

(四)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

1、政策问题的性质影响有效执行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1)问题本身所涉及的范围。

2)问题本身的复杂程度。

3)随着问题的产生需要调节的行为量的大小。

2、政策的质量的高低由三要素来衡量:

1)政策的可行性程序。

2)政策的合理性程度。

3)政策的合法化程度。

3、执行机关的效能:

合格、高素质的政策执行者的要求:

1)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

2)积极的意向和工作态度;

3)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4)较高的管理水平;

4、政策对象的情况

1)政策对象的特点:(1)政策规定性(2)一定的能动性(3)受动性(4)主观差异性

2)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1)表现在政策对象的数量上;

(2)政策对象的类型;

(3)政策对象的行为调节和变化的幅度。

5、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

1)自然环境:(1)地理因素(2)生物因素(3)宇宙因素

2)社会环境:(1)政治环境:○1政治文化

○2民众的支持与大众传播媒介

○3国内政局与国际社会

(2)经济环境:

(3)社会心理环境: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用途和主体

1、政策评估的用途:

1)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

2)是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

3)是合理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的认识基础;

4)是进行政策教育的重要方法;

5)是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2、政策评估的类型:

1)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2)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3)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标准和影响因素1、过程和步骤:

1)评估准备阶段:(1)确定评估对象;(2)制定评估方案;

(3)准备评估条件

2)评估实施阶段:

3)评估总结阶段:

2、标准:

1)事实标准:(1)政策效率;

(2)政策效能;

(3)政策效益;

(4)回应的充分性;

(5)执行力;

2)价值标准:(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健康发展;

(3)社会公正,

3、影响因素:

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重叠;

4)政策主体有关方面人员的抵制;

5)评估者主观动机上的错误;

6)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

7)政策评估所需经费获取不易;

8)决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

(三)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1、过程对比法:(1)动态性、全面性(2)前后对比

1)始——终对比分析

(1)前——后对比法(2)投射——实施后对比法(3)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法

2)始——中对比分析

3)有——无政策对比分析

2、价值分析法:

1)分析对象的选择2)功能分析和功能评价3)制定和实施改进方案

(四)公共政策的监控

监控是政策监督和政策控制的合称。

1)立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2)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3)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4)政党对政策的监控

5)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监控

6)社会舆论和大众传媒对政策的监控

监督系统:(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和各民主党派

(2)各级行政机关的主管部门或综合管理部门

(3)纪检、监察部门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 第一节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分为: 1管理论——美国雷克斯.哈罗博士 2 传播论——英国弗兰克.杰夫金斯 3 传播管理论——美国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 4 咨询论——国际公共关系协会1978年发表《墨西哥宣言》 5 社会关系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蔡尔滋教授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格鲁尼格教授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1公共关系的形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2 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大众 3 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 4 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5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第二节 一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与范畴 1公共关系状态——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 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2 公共关系活动——表示一种实际的操作实务 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的工作 3 公共关系观念——表示一种主观的思想意识 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另还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 二公共关系学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组织、公众、传播※ 1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2 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 3 传播——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 三关系、舆论、形象 1 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公共关系不是泛指“任何”或“所有”的社会关系,而是指与“私人关系”相对应的具有社会公共性质的一种特殊关系 特征: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 2 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

2020年全国自学考试英语试题和答案

全国自学考试《英语(二)》真题 绝密★启用前 髙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英语(二)试卷(专卡)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卷前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阅读判断(第1?10题,每题1分,共10分) 下面的短文后列出了10个句子,请根据短文的内容对每个句子作出判断:如果该句提供的是正确信息,选择A;如果该句提供的是错误信息,选择B;如果该句的信息文中没有提及,选择C。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答案选项涂黑。 Red Nose Day Red Nose Day (RND) is a well-known event in the UK. The aim of the day is to raise money for Comic Relief. This is a charity that helps people in need in Africa and in the UK. Comic Relief was started in 1985 by Richard Curtis. He wrote the famous films “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and “Notting Hill”. Richard started Comic Relief in response to the severe famine in Ethiopia. It’s called Red Nose Day as on this day many people buy a plastic red nose to wear! The money made from selling red noses goes to the charity. Red Nose Day takes place every two years in the spring. It is now so well established that many people consider it to be an unofficial national holiday. The slogan for the last RND was “Do Something Funny for Money.” The money that was collected was used to help fund projects in such areas as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Money-raising events take place on this day all over the country and many schools participate. People also donate money by post, inbanks, by phone using a credit card and online. In the evening of Red Nose Day a telethon takes place on the BBC TV channels. This is like a television marathon (马拉松)that shows some of the

广东省自学考试实施细则

广东省自学考试实施细则 【法规类别】自学考试 【发布部门】广东省政府 【发布日期】1989.11.20 【实施日期】1990.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广东省自学考试实施细则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发展我省自学考试事业,根据国务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高等教育或中专教育学历考试为主的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形式。 自学考试的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初高中后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造就和选拔多层次多规格、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三条凡在本省境内居住和工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依照本细则的规定参加自学考试。 港澳和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及外籍人士均可参加我省自学考试。 能遵守纪律、接受改造、积极学习的劳改、劳教人员,经批准后也可以参加自学考试。 第四条自学考试应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讲求社会效益,保证人才质量。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开考条件的实际可能,设置考试专业。逐步实行用人部门委托开考专业。 第五条自学考试的学历层次,与普通高等学校和中专学校同学历层次水平的要求在总体上相一致。 第二章考试机构 第六条省设立自学考试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考委”),在省人民政府领导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考委”)指导下负责全省的自学考试工作。 省考委由省教育、计划、财政、人事、劳动部门的负责人,军队和有关人民团体的负责人,及部分高等学校的校(院)长、专家、学者组成。由省人民政府一位副省长任主任。 省考委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自学考试的方针、政策、法规和业务规范,制定本省有关自学考试的文件; (二)在全国考委的指导下,结合我省实际拟定和公布开考专业,指定主考学校; (三)组织全省的自学考试工作;

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必看资料章节考点汇总,考试重点标识板

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必看资料 【自考小册子】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一、“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二、公共关系的定义:P2 A、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美:雷克斯。哈罗) B、传播说: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英:费兰克。杰夫金斯) C、传播管理说: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格鲁尼格):PR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D、咨询说:PR的决策咨询功能。《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E、关系说: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美:蔡尔兹) F、协调说:是关系说的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G、形象说: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罗列了公共关系的14种特征。 *三、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1、确定PR本质的依据和方法:P5-6 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PR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 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 (主体)(客体)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2、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三个角度:P7 A、PR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PR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简述) (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资金、技术、人才和PR) C、PR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PR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四、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三者之间的联系)P10-13(简述、案例) 1、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基础、结果)

最新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 试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6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等数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0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集合中为空集的是( ) A.{x|e x =1} B.{0} C.{(x, y)|x 2+y 2=0} D.{x| x 2+1=0,x ∈R} 2.函数f(x)=2 x 与g(x)=x 表示同一函数,则它们的定义域是( ) A.(]0,∞- B.[)+∞,0 C.()+∞∞-, D.()+∞,0 3.函数f(x)==π -?? ?≥<)4(f ,1|x |,01|x ||,x sin |则( ) A.0 B.1 C. 2 2 D.-2 2 4.设函数f(x)在[-a, a](a>0)上是偶函数,则f(-x)在[-a, a]上是( ) A.奇函数 B.偶函数 C.非奇非偶函数 D.可能是奇函数,也可 能是偶函数 5.=+→) 2x (x x 2sin lim 0x ( ) A.1 B.0 C.∞ D.2 6.设2x 10 x e ) mx 1(lim =-→,则m=( )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6 A.21 B.2 C.-2 D.2 1- 7.设f(x)=???=≠2x ,12 x ,x 2,则=→)x (f lim 2 x ( ) A.2 B.∞ C.1 D.4 8.设x 1e y -=是无穷大量,则x 的变化过程是( ) A. x →0+ B. x →0- C. x →+∞ D. x →-∞ 9.函数在一点附近有界是函数在该点有极限的( )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无关条件 10.定义域为[-1,1],值域为(-∞,+∞)的连续函数( ) A.存在 B.不存在 C.存在但不唯一 D.在一定条件下存在 11.下列函数中在x=0处不连续的是( ) A. f(x)=?? ? ??=≠0x ,10x ,|x |x sin B. f(x)=????? =≠0x ,00 x ,x 1sin x C. f(x)=???=≠0 x ,10 x ,e x D. f(x)=?? ??? =≠0x ,00 x ,x 1cos x 12.设f(x)=e 2+x,则当△x →0时,f(x+△x)-f(x)→( ) A.△x B.e 2+△x C.e 2 D.0 13.设函数f(x)=?????<-≥0 x ,1x 0 x ,e 2x ,则=--- →0x )0(f )x (f lim 0x (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工作规定

附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工作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国家教育统一考试。为规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工作,提高考务工作制度化、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确保考试质量,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考委)在教育部领导下,负责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教育部自考办)负责制定考务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以下简称省级考委)领导本地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级自考办)依据本规定,负责本地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工作。 第三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工作的原则是:科学、公平、安全、规范。 第四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工作主要包括:报名报考,试卷的印刷、运送与保管,考试组织与实施,评卷与分数报告,试卷(答卷)的安全保密,违规处理,统计工作等。 第五条各级自考办要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管理高等教育自 —3 —

学考试考务工作。 第二章考试工作人员 第六条各级自考办要根据考试规模的发展配备与考务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职与兼职结合的考试工作人员。保护考试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考试工作人员的基本条件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品德良好,作风正派,遵纪守法,遵守保密工作规定,熟悉考试业务,工作认真负责,身体健康。 第八条教育部自考办与省级自考办要有计划地培训考试工作人员,考核合格后执证上岗。 第九条执行回避制度。专职的考试工作人员,如有直系亲属参加当次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回避接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与答卷(含答题卡,下同);兼职人员,如有直系亲属参加当次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不得参加当次的考试工作。 第三章报名报考 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按省级自考办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对有特殊要求的专业,考生须按有关规定报名。 第十一条首次报名者必须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报名。报名时—4 —

2021年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念 (一)、掌握公关七种不同窗说,及各自侧重点。 答:1、管理说:美国知名公关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研究分析了472个不同公共关系定义后提出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管理职能;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以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拟定、建立和维持一种组织与决定其成败各类公众之间互益关系。” 2、传播说:英国知名公关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 3、传播管理说:此类定议将管理说和传播说结合起来,詹姆斯。格鲁尼专家以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与其有关公众之间传播管理。 4、征询说:1978年8月刊登《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5、关系说:蔡尔兹; 6、协调说; 7、形象说。 (二)、为什么说组织、公众、传播沟通是构成公共关系基本要素? 答:由于:1、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主体,即公共关系承担者、实行者、行为者; 2、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对象; 3、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过程和方式。 (三)、如何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 答:“传播沟通”是贯串整个公共关系一条基线,是当代公共关系理论精髓,是公共关系本质属性。可以进一步从如下三个角度来加以阐明: 1、公共关系“关系”性质; 2、公共关系“职能”性质; 3、公共关系“学科”性质。 (四)、如何理解公关活动、公关观念? 答: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办法去协调组织社会关系,影响组织公众舆论,塑造组织良好形象,优化组织运作环境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关组织政策和行为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但指引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健康发展,并且渗入到管理者寻常行为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五)、如何理解公共关系“形象”概念? 答:“形象”一讯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总体特性和实际体当前社会公众中获得认知和评价。 1、一方面,公共关系所说“形象”其本质是信誉,注重组织形象实质上注重组织信誉;

C 全国自考真题及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C++程序设计试卷 (课程代码04737) 本试卷共ll页,满分t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C++语言是从早期的C语言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与C语言相比,C++在求解问题方

法上进行的最大改进是 A.面向过程 B.面向对象 C.安全性 D.复用性 2.结构化程序设计所规定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是 A. 输入、处理、输出 B.树形、网形、环形 C.顺序、选择、循环 D. 主程序、子程序、函数 3.关于函数模板,描述错误的是 A.函数模板必须由程序员实例化为可执行的函数模板 B. 函数模板的实例化由编译器实现 C.一个类定义中,只要有一个函数模板,则这个类是类模板 D.类模板的成员函数都是函数模板,类模板实例化后,成员函数也随之实例化 4.作用域运算符“::”的功能是 A.标识作用域的级别的 B.指出作用域的范围的 C.给定作用域的大小的 D.标识成员是属于哪个类的 5.采用重载函数的目的是 A.实现共享 B.减少空间 C.提高速度 D.使用方便,提高可读性

全国2018年04月自学考试00162会计制度设计试题答案

2018年4月会计制度设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会计制度设计内容的是 A.会计发展目标 B. 会计信息系统 C.企业发展规划 D.企业经营范围2.企业会计制度的局部设计是指 A.企业设计一整套会计制度 B.对企业的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设计 C.财产管理的会计制度进行设计 D.危及企业安全的风险控制制度进行设计 3. 在设计会计制度时,要制定出纳岗位的基本职责。以下属于出纳岗位基本职责的是 A.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簿 B.根据资金的使用情况提出企业融资计划 C.填制记账凭证 D.办理对外担保 4.下列选顼中,会计科目的作用不包括 A. 为编制会计凭证提供依据 B.为设计会计账簿提供依据 C.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 D.反映企业对外经济业务的签约情况 5.下列不属于必须分离的不相容岗位的是 A. 货币资金的保管与盘点清查 B. 货币资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 C.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 D.应收账款账户的登记和原材料账户的登记 6.“收料单据一式多联,下列部门中,必须留有一联的部门是 A.生产部门 B.总经理办公室 C.保管部门 D.销售部门 7.企业在设计投资业务会计制度时须考虑“投资”概念的界定,下列不属于“投资"业务范畴的是 A.从二级市场购入某上市公司股票 B. 购入银行发行的两年期债券 C.投资购买基金 D. 购买原材料 8.下列不属于圈定资产特点的是 A.流动性较强 B.资金耗费的缓慢性与价值补偿的任意性 C.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大 D.风险性较大 9. 发行股票的企业对收到的超过股票面值部分的款项进行核算时,涉及的会计科目是 A.资本公积 B. 盈余公积 C.投资收益 D.股本 10.如果企业小批单件生产产品,那么该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应该选择 A.变动法 B.分批法 C.分步法 D.吸收法 ll. 在下辩各项中,不属于销售与收款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目标的是 A.保证产品的安全、完整 B.保证销售业务的增长 C.保证销售折扣措施恰当 D.保证销售收入的真实牲和食理性

自考科目《公共关系学》知识点归纳-之一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归纳之一 1.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公共关系学是研究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组织如何与公众进行双向传播与沟通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本质属性:公共关系活动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组织”、“传播”和“公众”,组织和公众是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分别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三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通过传播沟通活动所形成的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即双向交流性。现代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种管理职能,其本质属性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从公共关系的“关系”/“职能”/“学科”性质三个角度去理解。 2.公共关系不同层次的含义。 一种客观的实在,即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是组织公共关系的基础,也是组织公共关系的结果;一种实际的操作实务,即公共关系活动,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社会舆论,塑造组织良好形象,优化组织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一种主观的思想意识,即公共关系观念,是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 3.公共关系学中“关系”、“舆论”、“形象”的特定涵义: “关系”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即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标志着大多数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基本态度和行为。 “形象”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一个组织的社会形象体现其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的总和。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重视组织形象实质上是重视组织信誉;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公关形象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而形成的,靠理性的说服、思想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去影响人心。 4.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组织与公众的关系经常表现为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即代表组织的个人与公众群体中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区别:首先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仅是个人;其次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

自学考试公共课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 1.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 A ) A. 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B. 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资产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C. 反对帝国主义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D. 反对英帝国主义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2.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许多巩固政权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 A ) A.《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B.《资政新篇》的颁布 C.西征 D. 《万大洪告示》的颁布 3.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A ) A.太平天国 B.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C. 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4.《资政新篇》是一个( A ) A. 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B. 具有鲜明封建主义色彩的方案 C. 具有鲜明小资产阶级色彩的方案 D. 具有鲜明社会主义色彩的方案 5. 洋务运动兴起于( A ) A.19世纪60年代初 B. 19世纪70年代初 C.19世纪30年代初 D. 19世纪80年代初 6.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A ) A.冯桂芬 B. 曾国藩 C.李鸿章 D.左宗棠 7.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8.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 A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 《原道觉世训》 D. 《原道醒世训》 9.洋务派创办的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 A ) A.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B. 金陵机器局 C. 福州船政局 D. 湖北枪炮厂 10.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 A ) A.戊戌维新 B.太平天国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自考 西方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 一、单选、多选知识点 1、古代希腊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城邦制度。在古希腊的城邦中,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体,斯巴达实行的是寡头政体。 2、雅典城邦民主制的经济基础是奴隶制经济。 3、早期的雅典城邦由以下三个等级组成:世袭贵族、自由民中的工商业者和农民。 4、梭伦改革为奴隶制城邦民主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梭伦改革后,雅典人分成了平原派、海岸派和山地派三个派别。 5、古代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在雅典,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核心特征是主权在民。 6、雅典民主制的特征包括:主权在民、直接民主、法治原则。雅典民主制是西方政治制度的活水源头,是西方民主实践的思想摇篮。 7、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 8、古罗马国家经历了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时代、罗马帝国时代;实行过的政体有军事民主制、共和制、元首制和君主制等。古罗马王政时代政治制度的特征是军事民主制。 9、古罗马王政时代的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集中在:土地问题、债务问题、平民向贵族争取政治权利的问题。 10、罗马民主程度最高的人民大会是特里布大会。 12、公元前326年通过的彼特留法,规定禁止将负债的罗马公民变成奴隶。

13、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如下内容:人民大会、元老院、行政官吏。 14、罗马共和国的行政官吏包括:执政官、独裁官、行政长官、监察官、保民官。 15、罗马最早的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定的“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28年制定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典,它提出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 16、中世纪的欧洲,教权和王权冲突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王权的来源。 17、在欧洲中世纪先后出现过封建割据君主制、等级(议会)君主制和专制君主制三种封建君主制统治形式。等级(议会)君主制是封建割据君主制与专制君主制之间的过渡形态。 18、法国的等级代表机构称作三级会议,即贵族、僧侣和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机构。 19、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特征:自由、司法独立、有一部保障城市和平和安全的城市法。 20、自治城市的典型形态是城市共和国。自治城市的最大特点是自治性,包括司法自治和行政自治两个方面内容。自治城市市民社会是中世纪通往近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桥梁。 21、在欧洲独立主权国家形成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两个事件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 22、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格老秀斯、斯宾诺莎、密尔顿、霍布斯、洛克。人权是所有启蒙思想家普遍重视的基本问题。斯宾诺莎认为,人的自然权利中最首要的是生存权。 23、几乎所有的启蒙思想家都以社会契约作为国家和政治制度学说的核心。 24、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确立了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原则:王权有限,法律至上。 25、在议会与王权同兴共荣的时代,英国国王的最高统治权只有在议会中才能体现出来。

2018年4月自考《公共关系学》真题(完整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8年4月自考《公共关系学》真题(完整试卷)含答案 解析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侧重从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来理解公共关系的学者是()。 A.雷克斯·哈罗 B.弗兰克·杰夫金斯 C.詹姆斯·格鲁尼格 D.蔡尔滋 【答案】B 【解析】传播论侧重于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比如:弗兰克·杰夫金斯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内向和外向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考点】公共关系概论——公共关系的含义 2,公关意识的核心是()。 A.形象意识 B.沟通意识 C.互惠意识 D.创新意识 【答案】A 【解析】形象意识是公关意识的核心。 【考点】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公共关系人员 3,中国公关职业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标志是()。 A.国家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公关专业委员会的成立 B.全国公关职业审定委员会的成立 C.公关职业道德准则的出台 D.公关协会的成立 【答案】A 【解析】国家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公关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说明我国公共关系已得到国家有关部门认可。 【考点】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公共关系人员 4,“把关人”概念出自()。 A.《原则宣言》 B.《公共舆论的形成》 C.《第五项修炼》 D.《群体生活的渠道》 【答案】D

【解析】“把关人”概念原出于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在1947年所写的《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 【考点】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5,提出“两级传播论”的学者是()。 A.弗鲁姆 B.阿基里斯 C.拉扎斯菲尔德 D.林德布鲁姆 【答案】C 【解析】“两级传播论”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这是一种大众传播的强效果论观点。 【考点】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6,通才式的公关人才可视为()。 A.咨询型人才 B.领导型人才 C.智囊型人才 D.辅助型人才 【答案】B 【解析】通才式的公关人才可视为领导型人才。 【考点】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公共关系人员 7,影响受传者选择性理解的心理因素包括()。 A.知识、地位、动机 B.动机、认知、兴趣 C.情感、性格、气质 D.需要、态度、情绪 【答案】D 【解析】影响受传者的选择性理解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态度和情绪三个方面。(1)需要。信息受传者对于一条信息的理解往往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2)态度。态度表现为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赞美或批评、爱好或厌恶等心理倾向。(3)情绪。情绪指那种与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相联系的内心体验。 【考点】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受众选择“3S”论 8,将展览会分为单一商品展览会和混合商品展览会的标准是()。 A.展会性质 B.展览场地 C.展品种类 D.展出规模 【答案】C 【解析】从展出商品的种类来看,有单一商品展览会和混合商品展览会。从展会的性质来看,有宣传展览会和贸易展览会。从展览的场地来看,有室内展览会和露天展览会。从展览的规模来看,有大型的综合展览会、中型展览会、小型展览会和袖珍展览。 【考点】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展览活动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三大特点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三大特点 自考文凭的含金量高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公认,这从不畏自考的高难度和低仍 踊跃报考的人群上就可以看出来。另外,国外很多正规大学都承认自学考试的文凭也证实了这一点。很多选择了自学考试的人,看重的都是那张过硬的文凭。 文凭含金量高是大家公认的,考试的高难度也是众所周知的。自考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生自学,入学时是不需要考试的,考生只需要选择所报专业就可以,但是为了严格把关,各专业的主考院校都设置了较高的分数线标准。一位历经四年时间刚在今年春季通过最后两门考试取得毕业证的考生说:"自考考试难度大、题型多、范围广,说一万个学生里能考出一个一点都不过分。" 花费是成考的三分之一以大专毕业续本科为例,先算算上成考要花多少钱。报名费用200元左右,参加成考辅导班费用1500元左右,购买教材、练习题、各种学习资料费用300元左右,这些只是考前费用,共约2000元。如果考上了,脱产学习最少要两年的时间,这两年的学费、在学校的住宿费加在一起不会少于一万元。那么,一个大专生从成考本科毕业,至少要花上万元。 再来看看自考,考试费用为每科25元,专科续本科大约要考十三科,就是325元,书本资料费约300元,考前辅导班费用约3000元,如果能一次顺利通过考试的话,毕业时只用花费4000元左右,是成考花费的三分之一。 学习时间有弹性欢迎 对于上班族来说,工作学习两手抓,两者之间的时间安排经常出现矛盾,往往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如果上成考,就必须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上课和考试,经常会出现考试没考好,又把工作耽误了的情况。 而自考的学习时间完全由学习者自己把握,在多长时间内学几门课、参加几门考试都可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考籍管理工作规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考籍管理工作规则 第一章总则 一、为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务、考籍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考试质量,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制定本规则。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以下简称“省考委”)举行的各项考试的考务、考籍工作,适用本规则。 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务、考籍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公正、准确、规范的原则。 四、各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以下简称“自考办”)的考务、考籍管理工作应接受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以下简称“教育部自考办”)的业务指导。 五、各级自考办要根据考试规模的发展配备与考务、考籍管理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各级自考办的工作人员和参与考试工作的兼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认真负责,符合保密工作的条件,并严格执行回避制度。 六、教育部自考办与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自考办”)要有计划地培训考务、考籍管理工作人员,并应经过必要的考核。 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原则上一年实施两次,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 第二章报名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性别、年龄、民族、信仰、职业、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按省自考办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对有特殊要求的专业,考生须按有关规定报名。 九、首次报名者必须持本人身份证(含军人、武警人员证件)报名。报名时须按规定填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登记表》(以下简称“《考生登记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登记卡》(以下简称“《报名卡》”)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课程卡》( 以下简称“《报考课程卡》”)。交纳照片和报名、考试费,领取省自考办统一印制的《准考证》。 十、非首次报名者经核验已发的《准考证》及规定的有关证件外,只须填写《报考课程卡》。 十一、准考证号在首次报名时确定,并由报名点在考生报名时按全国统一规定的十二位数字编排,格式如下: 地(市)县(区)报考年四月份考试为1 考生序号 代码代码度号十月份考试为2 上半年其它考试为3 下半年其它考试为4 《准考证》中的考生序号必须以县(区)为单位不分专业依次排列。 十二、报考实践性环节考核的考生,按有关规定报名考试。 十三、报名结束后, 省自考办按地(市)或县(区)随机编排考场及座位号,地(市)或县(区)自考办根据编排结果发出《考试通知单》。 第三章试卷的印制、运送与保密 十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教育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保密局89教密字[001])的有关规定,高等

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

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月自学考试001822015年4全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理论着作是()。 A.《大学》 B.《论语》 C.《修辞学》 D.《理想国》 【答案】C 【解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经典着作《修辞学》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修辞的艺术,即如何运用语言来影响听众的思想和行为的艺术。因此西方公共关系学界认为,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堪称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书籍。 【考点】公共关系概论——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 2.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是()。 A.服务意识 B.互惠意识 C.沟通意识 D.形象意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形象意识是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 【考点】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公共关系人员——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 3.公共关系对公关人员能力的最基本要求是()。 A.良好的组织能力 B.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 .敏锐的观察能力C. D.能写会说 【答案】D 【解析】大部分公共关系工作都要求公共关系人员有扎实的笔墨功夫、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而且任何一项公共关系工作都要与人交往,口头表达能力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因而,公共关系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写会说是公共关系对其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考点】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公共关系人员——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 4.组织与公众形成关系的关键是公众的()。 A.相关性 B.变化性 C.群体性 D.共同性 【答案】A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专科层次)(代码)采购过程与合同管理(05732) 自学考试大纲 上海财经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编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编 2017年版 1

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采购过程与合同管理”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专科段)的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对采购过程和合同的理解而设置的专业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自学应考者,理解和掌握采购过程与合同管理的理论,具备制定与外部组织协商所需的有效管理流程的能力,并为学好其他各门专业课程提供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理解与供应商达成协议过程中涉及的业务流程;能够制定货物或服务的标准采购订单;能够了解采购和供应业务流程相关的数据资料;理解如何提供有效的客户服务,改进采购与供应业务流程。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课程中的一门,它是在《采购原理与战略》、《国际物流》、《采购环境与供应市场分析》、《采购绩效测量与商业分析》等课程基础上,一门较综合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必修课。 2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采购和供应中的文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了解货物与服务采购所需要的常见文件及其应用,熟悉请购单一般应包括的细节、以及掌握请购单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采购和供应中的文件概述 (一)有关文件的更多细节 (二)规格 (三)服务水平协议 (四)报价邀请或投标邀请 (五)供应商报价、标书或投标文件 (六)采购订单 (七)订单确认 (八)发货通知 (九)收货确认单 (十)发票 第二节请购单的应用 (一)计算机系统 第三节了解请购单 (一)财务签字授权 (二)关于请购的内部政策 三、考核知识点 (一)货物与服务采购所需要的文件 (二)请购单的应用 (三)了解请购单中应包括的细节 四、考核要求 (一)采购和供应中的文件概述 1、识记:(1)规格的定义;(2)服务水平协议;(3)报价邀请和 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管理办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管理办法 教考试﹝1996﹞9号 1996年5月10日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加强对开考专业的宏观管理,促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健康发展,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必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办考条件的实际可能开考专业,注重开考社会急需的专业。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 第三条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考委”)负责制定全国开考专业的规划和专业考试标准及其有关规定,负责各地开考专业的审批与备案工作。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凡颁发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的自学考试专业开考必须在全国考委指导下组织实施。 第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级考委”)根据全国考委开考专业的规划,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开考专业和拟定专业考试计划。 第五条省级考委开考专业可直接面向社会,也可接受行业

或企事业单位业务主管部门的委托。提倡和鼓励省际协作或区域协作开考。 未经有关省级考委准许,不得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考。 第二章开考专业 第六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应以专科为主,适当发展本科。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可拓宽专业服务范围,增设选考课或设置专业方向,以增强适应性。 开考本科专业,应以独立设置的本科段(即以专科毕业为起点)为主。 第七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开考专业,一般应在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目录中选择确定。如需开考专业目录中未有的专业,必须在严格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专业名称,规范专业知识结构。 第八条全国考委各专业委员会负责全国有关专业的设置和专业考试标准的拟定,对各地开考本专业的考试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质量评估。 全国考委各专业委员会未分管的专业,全国考委可视情况组成临时专业设置评议小组进行论证、审查或评估工作。 第九条为了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全国考委要定期审查、调整改造已有的专业,制定并公布各地普遍适用的专业考试计划。 第十条全国考委审批的开考专业,是指全国未颁布或批转的、各省级考委准备开考的专业,审批开考专业,一般应在两个

自考公共关系学完整笔记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基本质属性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1.管理说 美国著名公关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Rex L.Harlow)所提出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Scott M .cutlip﹠Ailen H .Center)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2.传播说 英国著名公关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Frank Jefkins)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3.传播管理说 当代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马里兰大学的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James E .Grunig,Ph .D)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4.咨询说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于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利益、” 5.关系说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蔡尔兹(H .L .chils)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 6.协调说 “协调说“(或“平衡说”)是“关系说“的深化,认为公共关系主要是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维持企业的营利性和社会性平衡就是公共关系。” 7.形象说 强调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传播管理说: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二、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论述) 科学的定义应该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公共关系的定义则应该反映公共关系得现象和活动的本质。(一)确定公共关系本质的依据和方法 公关活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组织”、“传播”和“公众” “组织”和“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特征: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现代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种管理职能,这种管理职能的本质属性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传播沟通” (二)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试述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抓住公共关系得本质属性,就能够将它与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不同属性的东西区别开来。我们可以进一步从三个角度来加以说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