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一、制定《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解《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不能不对制定《音乐课程标准》的国内外教育背景有所认识和了解。因为不认识了解国内外的教育背景,就不会知道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是什么,也不会知道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在哪里。所以,在阐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前,有必要对国内外的教育背景做个简单地回顾。

20世纪下半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支把全民教育作为该组织的优先任务。到20世纪70年代,更提出了“教育机会均等”、“终身学习”和“走向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思想。此后,这种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的教育观念、教育政策、教育实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壮大、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致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条件下,各国都把教育事业看成具有战略意义的头等大事予以优先发展。于是,改革传统的教育机制也就势在必行。

在我国,面对传统教育机制中应试教育的桎楛,必须全面推进并实施素质教育。为此,我国的教育改革矛头直接指向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弊端。例如: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并注重书本知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式的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和机械性的技能训练;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机制等。改革这一切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身体健康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音乐教育方面,诸如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柯达伊教学体系、奥尔夫教学体系等对世界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被很多国家所采用。我们国家也有明显的表现。比如国家在教育方针上肯定了美育的地位,制定了《音乐课程标准》等一系列有关音乐教育的政策性文件,《音乐课程标准》是在广泛研究、借鉴国外音乐教育实践经验和深入研究、整理我国音乐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完

成的。因此,她具有很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很强的实际操作价值,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实践工作的理论依据。

二、音乐课程的价值

(一)、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古到今,有无数先哲在他们的社会实践中认识到艺术的根本价值,进而深刻地论述了人的修养离不开艺术的熏陶。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思是说:人的修养由诗开始,以礼为依据,由音乐来完成。希腊古代哲学家柏拉图说:“很难找出一种比从长期的经验中所发现的更好的东西,那就是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在柏拉图的理想中,一个完善的人不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广博而深透的智力,还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不可或缺的审美能力。

我们曾经经历过“唱好一首歌就等于上好一堂政治课”的时代:歌曲如《学习雷锋好榜样》《我爱北京天安门》《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等。尽管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把音乐教育的根本价值异化为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影响却是根深蒂固的。这次教育改革,在音乐教育方面,就是要重新认识音乐教育的本质,发挥音乐教育的本质作用,改革以往片面理解音乐教育价值与目标的错误认识及音乐非艺术化的倾向。而欲达到这种教育境界,就必须从认识上到实践上坚持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二)、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互相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四)、文化传承价值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学生放松精神,减少拘束感。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变换学生座位,教师站到学生中去讲课。还可打破传统课堂学生站着回答教师问题的形式,使他们感到轻松,与教师产生默契,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学生对音乐感兴趣之后,他们就会加倍地去学、去感受,不断地调整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即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记得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课标也指出: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由此可见,音乐兴趣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是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动力。是学生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催化剂。所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就成为了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在音乐教学一开始,通过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欣赏课是低年级中比较抽象难上好的,在上二年级《动物狂欢节》一课时,我们就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首先老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引导学生进入教师设计的场景:“同学们,从教室开往森林王国的汽车马上就要出发了。”让同学们随着音乐律动进入教室,这时掀开用幕布遮住的画满了绿树、鲜花的黑板,上面还贴上各种小动物,制造出强烈的森林气氛,这时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美丽、神奇的大森林,许多动物在迎接他们,还有漂亮的“蝴蝶姐姐”翩翩起舞的飞出,高唱着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同学们充满了好奇心,马上就被眼前的情景所吸引,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听辨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虽然没有看见真实的动物,但他们能通过图片和音乐感受各种动物的形象。这样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的需要,刺激了同学们的求知欲。不仅为教学的下一个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趣,给他美的体验。

(二)将音乐知识生动趣味化。

音乐教学必须用生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装扮起来,创造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教学气氛和情境。这样,学生必然会欢跃,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美的世界里。他们的表现欲望会被激发出来。如把顿音号比喻成指啄食的鸡嘴:“顿音号、象鸡嘴,应该唱得短又脆”;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重音号,象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加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把渐强号比喻成喇叭,左边小来右边大;把渐弱号比喻成宝剑,右边小来左边大;把休止符比作“某某同学没赶上车”,要给他留座位(即空出与音符相应的时值)。在音乐教学中,趣味性比科学性更重要,因此,要避免严肃刻板地讲述,要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传授知识,这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通过上述

方法,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三)提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唯有让他们真正的动起来, 才是有效课堂。尤其是音乐课这样实践性很强的课堂, 更要有学生全员参与。实际的情况是所有孩子都喜欢音乐, 但绝大多数由于缺乏锻炼、缺乏演唱技巧而羞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 这时音乐教师更应是熟谙学生心理的心理老师。学生实践的方法可就地取材, 花样百出, 只要学生高兴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了,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要改变音乐课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的满堂灌现象,关键是要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提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如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处理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演唱,然后引导他们讨论“小雨的声音是怎样的?”“种子得到雨露的浇灌后心情怎样?我们应该怎样来表达种子的心情?”“怎样唱更好听?”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自由探索。讨论结束后再让他们根据讨论结果来演唱歌曲,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来表演,如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分角色演唱、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唱等等。通过自由表演,将学生置于音乐美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学习--实践--创造--实践--再创造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更快的发展。通过设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学习中动手、动脑、动口。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培养了学生的直观性思维、外延性思维和形象性思维,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过死, 而要引导学生自由地思考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

(四)、小组合作,搭建学生交流平台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不仅充分钻研教材,而且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都有好胜、好奇、好动的特点,并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将他们表面的兴趣激发为一种内心的动力。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创新的重要前提。教学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引导者,又是参与者,同时又是学习者。教师不能充当权威者的角色,否则,学生很难有发言权,更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每一课教学完歌曲后我们让学生自由组合,三、五人一个小组,学生可以随意离开座位,相互讨论和创编演唱曲目,教师巡回在各个小组之间,既当他们的参谋,又当他们的合作者。我们对同学们的要求只有一个:不要千篇一律,越有创意越好。当每个小组表演结束,教师都要带领其他组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都非常活跃,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各个小组的表演不尽相同、各具特色,说、唱、跳、奏形式多样,他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合作、创造、表演的乐趣。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在音乐的陶冶中同学们学会了创造,学会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自我。

(五)、鼓励评价,增强学生自信

在音乐教学中,要经常注意观察学生,尽量发现每位同学的优点,并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是让学生独唱或独奏表演时,不要给他们提过多的要求,让他们放下包袱,排除心理障碍,只要他们参与表演就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音乐课中,经常会听到学生的掌声,那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热情的鼓励和赞扬。许多同学在这样友好、愉快的氛围中,心情舒畅,更加自信了。他们在音乐课中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一点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树立信心,为今后的学习和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新课程音乐标准下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设计是老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之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而预先制定的教学方案。这种方案,通常都用教学计划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用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都是一种阶段性的教学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宏观指导的价值,对制定课时教学计划有指导作用,对实施教学没有直接的关系。而课时计划是一种即时性的教学设计,它担负着实现宏观目标的责任,有

担负着实施教学的具体责任。因此,教学设计的关键是制定课时教学计划。

2、课时教学设计的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素材、安排教学程序、优选教学方法和确定教学评价的相关事宜等内容。

(1)、确定教学目标:指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宏观目标要求,还要根据学期计划、单元计划的阶段性目标要求,更要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设计。比如:同是《雪绒花》这首歌,如果将教学目标指向学唱歌曲,设计教学的时候就会在怎样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怎样解决其中的演唱技能问题上下功夫;如果教学目标指向运用《雪绒花》这首歌表演音乐剧上,那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会在如何引导学生表演音乐剧的问题上下功夫。

(2)选择教学素材:指教科书中提供的教学曲面、音响音像资料、音乐知识技能、相关音乐文化内容等,做详细的收集、整理和补充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筛选。对重点内容必须在时间上予以保证。对备用内容则视时间的可能作为机动,有时间则用,没时间则不用,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所取舍。

(3)安排教学程序:指在透彻地研究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了理清教学思路,将选定的教学素材按照科学的逻辑程序予以排列。这种排列不应该程式化,更不应该机械的沿用那种“五步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复习巩固、留作业”的五个教学步骤。按照《音乐课程标准》的改革精神,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是怎样的?选定的教学内容有哪些素材是学生已知的,可以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有哪些素材是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当的,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去解决;有哪些素材可以作为铺垫内容,使其逐步延伸到主要教学活动之中、主要教学内容的素材如何呈现,呈现在教学活动的什么时间部位,又如何形成教学的高潮;如何结束这节课?是收拢式的结束呢?还是开放式的结束?概括起来说,这个过程大致上经过了导入、主题展开、深入拓展和评价验收四个阶段。

(4)、优选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也就是选择适合老师的最好教法和适合学生的最好学法,尤其是学生的学法。当然,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同时,每一种教学方法又都是既有优势又有劣势的。因此。如何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时间的长短来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来说就十分重要了。特别是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式地学习,更应该是老师优选教学方法时的主要选择对象。

其实,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没有特定的,最主要是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营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站在学生朋友、引导者的角度去和学生共同体验、共同感受,在此过程中给学生以鼓励,以点拔,改变课堂沉闷的空气,转变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这样教者教得自在,学生也学得称心。教学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5)确定教学评价的相关事宜

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问题,其中包括了要对那些内容进行评价、评价的具体标准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评价等一系列问题。通常评价内容会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参与音乐审美活动的能力水平,创造性的表现程度等内容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在进行设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相互交融的状态,往往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错,此起彼伏,逐步优化,直至理想。

五、中小学常用的音乐教学模式

1、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体验音乐的内在美,这是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但是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听音乐进教室”,好多孩子从幼儿园到中学就从没有变化过。这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体验,而是图热闹。怎样才能应用好这一模式?要

点是:学生的参与要与音乐的乐思相结合,体验要建立在参与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在选择这一模式时要认真设计,使学生通过动脑后才能获得体验。

2、情景和陶冶。通过创设一种氛围,把学生的思维带进预设的情景中,使学生更有效方便的理解音乐,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主要借助音乐剧、图片、音响、影视道具、课件等。选择这种模式切忌过分,应用的手段不可过多,不可喧宾夺主,因为一切的手段都是服务于音乐。

3、示范和模仿。在学习音乐技能课上经常用到的方式。如范唱、范奏,主要是教师的示范。教师高水平的范唱更能打动孩子们的心。

4、行为辅助。例一:用手势领唱《小星星》时,教师伸五个指头为简谱5,伸一个指头为1。这样小学生对简谱有了形象感。例二:低龄儿童在学习五线谱时可用各种颜色使指法、音位、琴键对应。例三:钢琴学习中指尖触键练习可用儿歌的形式,“十个指头亲兄弟,头对头来作游戏,你顶我来我顶你,看看谁最有力气。”

5、探索和创新。例一:在学习音的属性时,教师若是作理论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难理解。可让学生敲击三角铁,分辨余音的长短,可知道音值;让学生用不同的劲击鼓,可知道音的强弱即音强;打击几个大小不同的木鱼根据其音的高低即知音高;金属乐器、木只乐器、面皮乐器发声的不同可以知道音色。

6、引导和发现。音乐中存在着一些奇妙的现象,如果我们只局限在音乐的表象上,缺少对音乐的对比分析就很难发现音乐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譬如同样的一首乐曲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演唱所体验的音乐效果也大大不同。二声部训练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可以利用“朋友歌”的方式设计练习,不但减少了二声部的难度,更让学生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丰富的音乐体验。《小星星》作第一声部,《划小船》作第二声部。

1 1︱5 5︱6 6︱5—‖

5 3 ︱3 —︱4 2︱2—‖

7、自学和指导。适合于中学生,教师列出学习提纲、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唱、跳、奏。自学并不是放任,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要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

例如在欣赏阿炳的《二泉映月》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搜集作者的生平资料,以及这首乐曲的不同演奏形式、不同乐器演奏的光盘和音带。学生在搜集过程的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

流行音乐和摇滚乐一直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禁区,其实这些音乐中也包含着人性化的东西,虽然它们对情感的宣泄过于直接,但联系学生的审美层次,这种音乐的确可以打动孩子们的心。一味的禁止只会抹杀学生心灵深处对音乐的兴趣。

8、传授和接受。这是教学过程中用的最多的一种模式,优点是信息量大、教师的主导地位强。

9、启发式。关键在于设问,主要形式有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问而不答。师问:“这首歌好听吗”,生答:“好听”。师:“大点声”,生:“好听”。这种不需要学生思考就能回答的设问是毫无意义的。

10、讨论。与当前的学习小组结合,要体现同学们之间的互帮互助精神,讨论要选择一位主持人,但主持人不能固定。

11、音乐的拓展。一堂课主要解决的内容是让学生唱会歌曲,一切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会唱歌曲并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学生首先必须学会歌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更深层次,这就是音乐的拓展。音乐课的拓展内容应该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相联系,拓展后最终要回到音乐中。

六、当前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音乐是启迪儿童心灵、开发儿童智力的“金钥匙”,一堂音乐课的成败,归根到底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学效果的好坏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应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不只是当作认知体来研究。“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学,有目的地学,有方法地学,有创造性地学,使他们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真正“会学”。

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其基本任务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方面的基本知识。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是围绕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把学生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笔者认为,音乐教学除了要使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的知识以外,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智力发展和能力提升,帮助他们陶冶情操,提高“情商”,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做好铺垫。为了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就应该有所适应。它不能象一般知识课的教学方法一样,非常严肃地讲解,或者单纯使用灌输性方式“填鸭式”教学,也不能象民间艺人一样,仅仅采用一句一句地口传心授的方法,当然也不能象专业音乐学校那样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更不能说简单地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了。而应以科学的教学法用于不同程度的教育对象,包括幼儿园孩子、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等。既要遵照循序渐进的规律性、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又要随时注意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接受得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

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看,常用的教学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即感知体验类、实践类、语言交流类和探索类四种。在感知体验类中有: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等;在实践类中有:练习法、模仿法、律动法、创造性活动法等;在语言交流类中有: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指导阅读法等;探索研究类中有: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发现法等。

(一)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感受、情感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包括:

1.欣赏法

欣赏法是以感受体验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一定的教材内容及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情操,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态度、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鉴赏能力。

欣赏法的特点是通过教学中的音乐活动,使学生产生出积极的情感反应。如在音乐教学中组织欣赏活动的方法大致包括:一是引起学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二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三是组织与指导学生参与体验、分析、评价等实践活动,以使学生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理智情感进一步升华;四是注意欣赏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个性、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除了借助于音乐作品进行聆听、联想、想象、模仿、分析、比较外,还应适当地利用诗歌、舞蹈、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或艺术作品进行辅助性活动,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觉愉快地学习,促其形成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求知欲望。

2.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直观教具等,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及深化学习内容的方法。音乐教学中的演示手段,大致有四种:一是实际音响聆听、动作的观察,包括人声、乐器声的演唱、演奏(唱片、录音、录像、电影)等。其特点是能突破时空界限,使静态的乐谱变成动态的音响、图象、使抽象的概念、理论具体化。二是教师的示范,包括范唱、范奏、律动以及演唱、演奏等技术动作的分解等。三是利用学生演唱、演奏后的录音录像的方式,及时反馈信息,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析,以有效地提高水平。四是利用实物、模型、图表、图画等演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如让学生自己制做各种乐器,然后再结合音响进行演示,这是一种学习了解乐器性能及乐队编制的好办法。实践证明,演示法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率,体现音乐教学特点。这四种方法中尤以前三种更为常用。

3.参观法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组织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而直接获得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打破课堂和书本的约束,使教学与生活联系紧密,扩大学生视野,从现实社会生活中获得感受、接受教育。音乐教学的参观可以包括:组织学生听音乐会、参加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乐器博物馆、参观乐器制造工厂、访问民间艺人、采集乡土音乐等等。组织参

观要目的明确、精心准备。事先要向学生讲明目的、要求,介绍有关内容和知识,参观中要提醒学生悉心聆听、观察,适当记录,搜集资料,事后要进行讨论,总结收获。

(二)、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

①练习法:如教师提出要点进行必要的示范;或由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练习,教师加以指导;师生共同对练习进行分析,小结。关于练习法,有些老师存在着一种误解。他们认为:练习法就是训练法。不练习怎能使技能技巧形成习惯?不形成习惯又怎能掌握技能技巧?其实,练习法不同于机械训练。更不等于机械训练。练习法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重点,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有检验成果的具体标准;而机械训练时将一项学习内容不断重复,学习方法单一,缺少变化,更缺少创造性的兴趣。因此,在运用练习法时要警惕:切勿走上机械训练的歧途。

②律动教学法: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训练,学习用听觉感受音乐,用肌体和心灵感受节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音乐要素和音乐情绪上,体态动作是用来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和音乐情绪的,其动作的优美程度、整齐程度不应该影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③创造教学法:节奏接龙、旋律创作、为旋律选择结束音、为旋律填写歌词《幸福拍手歌》(拍脸、拍腿)、为歌曲即兴编配打击乐伴奏等。

创造教学中几个注意的问题

1、教师对孩子们的表扬要负责任,而不是廉价的语言;

2、忌用权威的标准来质疑孩子的思维;

3、忌用冷淡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求知欲望;

4、忌用禁令对待孩子;

5、忌用僵化思想和模式、欺骗意味的态度对待孩子;

6、忌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们的创造成果。受知识层次的限制,多数学生是创作不出高质量的音乐作品的,学生进行旋律或节奏创作时,评价质量毫无意义。我们应看重学生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7、音乐创造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要把中小学的音乐创造与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创造等同起来,更不要采用专业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要依据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音乐经验安排教学活动,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揠苗助长。

④模仿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在唱歌教学、演奏教学、律动教学使用广泛。例如:学唱歌谱。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其教学效果就很好,尤其是在初学乐谱阶段。又如引导学生按照指挥图示去学习指挥动作,老师示范,学生模仿,会取得立竿见影的好效果。这种教法远比看图、讲解的效果要好的多。

模仿法的优点是直观、节省时间、奏效快。缺点是学生有点被动。

(三)、语言性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教师和学生口头语活动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音乐教学法:

①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进行教学。它是一种历史悠久、可靠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从古至今在所有教学方法中都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有人将它看做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也是展示教师才能的美妙艺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讲述法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针对音乐的历史背景,音乐家的生平等教学内容,常常会用叙述,描绘性的语言进行讲述。舒伯特《摇篮曲》的诞生:一盘土豆的故事,以唤起学生对作曲家的敬仰和歌唱热情:有一天,舒伯特十分饥饿,下意识地走进一家饭馆,当服务员向他出示菜单时,他因身无分文而显得不好意思。他四下张望,希望遇到一个熟人,但店堂里在座的都是陌生人,当他低下头感到失望的时候,忽然看到桌上的一张报纸上刊登的克劳蒂乌斯的短诗,便在菜单的背面将这首诗歌谱成歌曲,并

交给店主,这样才换来一份土豆充饥。可是在舒伯特死后30年,这首歌的手稿竟以4万法郎的高价出售。《摇篮曲》流行于世界。而对音乐知识或音乐技能类的教学内容则用解释、说明、论证性的口吻进行讲述。附点音符的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是个难点。教师如纯技巧的教,难以讲清,学生也难以理解。我们可以这样说:同学们,谁知道夏天知了是怎样叫的,模仿一下?学生模仿。同学们请看,现在老师用音符将知了的叫声写下来,请大家看着谱子唱一唱。这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进行启发,不仅使难点变易,而且学生学起来更加有劲。值得注意的是:讲述法终归是一种传承色彩的教学方法。因此要尽量避免老师一味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在运用讲述法时,务必要做到准确而精辟、生动而感人、言简意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还要尽量避免冗长繁琐、空洞无物、散乱而无章法、平淡而无激情的情况发生。

②谈话法:师生以对话的形式参与教学活动,这种方法容易激发兴趣。运用谈话法应注意:不要提“请君入瓮”式的问题,也就是不要让学生在是与不是之间选择(某某表演的好是不是呀?);也不要让学生的答案不经思考就顺着老师的问题往下溜(这首歌好听吗?想不想再听一遍呀?等等),这种问答对学生提高认识、加深理解都毫无意义。此外,老师所提的问题,其目的性、科学性、逻辑性、内在联系都要强,切不可杂乱无章、漫无目标。为了保证问答质量,再教学中处于主动地位,并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老师要在课前有充分的准备。

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在《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的58、59页介绍的很详细,这里不多说。

(四)、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得出结论。

1、比较法:是老师提供具有类比性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其相同点及不同的,进而认识音乐事物的基本特征,同时掌握其相关知识技能的教

学法。例如:老师提供了圆舞曲和波尔卡两种舞曲体裁的学习材料,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感受体验乐曲的风格,进而研究其节奏、节拍、旋律等特点。听赏《单簧管波尔卡》、《春之声圆舞曲》或《蓝色多瑙河》或《溜冰圆舞曲》感受波尔卡、圆舞曲各自的特点:波尔卡是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波西米亚的一种民间舞。“波尔卡”是由波西米亚语的“半”演变而来,意思是这种舞步较碎,以半步为基础。以男女对舞为主,其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组成,一般为二拍子,快速活泼性的舞曲,短小精悍,旋律明快,较圆舞曲相比长度较短,演奏时间通常在3、4分钟(圆舞曲通常要8至10乃至近12分钟,进行曲则比波尔卡舞曲旋律刚劲)依据风格可分为:波尔卡、快速波尔卡、波尔卡马祖卡(即融合了波兰马祖卡风格的“马祖卡式波尔卡”)和法兰西是波尔卡。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圆舞曲分快、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后,速度渐快,并始用于城市社交舞会。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现在通行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伴奏中每小节常用一个和弦,第一拍重音较突出,著名的圆舞曲有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淄河》、韦伯的《邀舞》等。

分析综合法和发现法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就比多说了老师们可以多看看书。

七、关于音乐教学方法的启示

1、因材施教——音乐教学要异步化

孔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经典的有“因材施教”。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与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不可以如此。”对冉却说:“可以去做。”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缩。”

还有这样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有一次,孔子与学生讨论伦理道德问题,学生甲问:何为孝?孔子答:无违。学生乙也问这个问题,孔子答:父母唯其

疾之忧。学生丙也问之,孔子曰: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学生丁又问同一个问题,孔子说:色难。我们不禁要想:同一个问题孔子为什么会给出如此多个答案呢?原因就在于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研究推测,孔子认为学生甲有些不听父母管教,学生乙父母有病,需要人照顾,学生丙则不知道赡养父母,学生丁则常在父母面前耍性子,给父母脸色看。孔子还指出,人的智力有智、愚、中之分,人的性格有鲁、颜之异,人的心理状态有勇进与退缩之别,而且每个人的才能有不同的发展趋势(例如有的适合文学,有的适合从政,有的适合军事,有的适合商贾……)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的心理特点因人而异施教,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后人研究《论语》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夫子教人,因材而异。

那么儒家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又给我们音乐教育什么样的启示呢?

一方面,要“因人才而异”;当然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不能采用“一对一”的教学,音乐课肯定是以班为单位的教学,那是不是就不需要“因材施教”了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那么我们既然不能“一对一”教学,是不是就要让全体学生齐步走、统一要求呢?答案也是否定的。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人海茫茫,教诲无边,我们更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我们也绝不能一刀切,绝不能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模式化的一种人。自2001年以来,我国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也提出教师指导的异步化,使教师教学行为由统一规格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在新课程异步教学中,更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异步指导。针对一个班大多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全班学生进行全体指导;针对一个班的少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类指导;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比如说在我们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有的学生音乐天赋好,有的学生音乐方面能力较差,在教学时应注意对他们的要求就要有不同,对待能力稍差的学生,一方面放低要求,另一方面耐心辅导,使学生对学习音乐充满

信心。总之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挖掘不同学生的音乐潜质。

另一方面,要“因教材而异”;中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丰富,五彩斑斓,为了取得最佳效果,“因‘材’而异”运用不同的教法是必需的。如戏剧表演法、自由欣赏法、感情朗读法、提问引读法、实验操作法等。教法常新,愚教于乐,创造了一种欢乐、轻松、有趣、生动、民主的气氛,符合新时代对音乐教学的要求,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不同的教学内容,轻松愉快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证音乐教育的审美功用。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到音乐之美,教材之美。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了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从而真正意义上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2、愤启悱发——音乐教学要注重启发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只有八个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顺序出现的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孔子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孔子常常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继续去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入“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二种矛盾且无法解决时,

教师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这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概括。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遇疑求解是人的渴望。学生的音乐欣赏及表演的能力是通过自身的音乐实践活动获得的,所以音乐教学特别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愿学、乐学,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那么在教学中设置悬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就至关重要了。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教学的设计上注重设置质疑的环节,这样既可以使老师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又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把学习引向深入。特别是对于克服学生浅尝辄止的毛病,树立不懂就问、实事求是、主动进取的学风很有好处的。

在音乐教学中有几种情境应特别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①、课题导入。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有不少课题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课题诱导学生质疑,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起学生求解的欲望。例如:初一年级音乐课《七子之歌》,就可以在开课之前,放映澳门回归的录象,初一的学段的学生大多集体荣誉感强,爱国主义情绪较高,通过播放录象,激起他们对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

②、答学生疑。当学生有疑问的时候,也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不是直接把“金子”给他,而应当让他从他已有的知识库中发现凿金子的“钻头”,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实生活讲起,从而引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既学会了思考的方法,又牢牢的记住了知识。

启发式教学的最终目的实际是通过“过程式教学”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这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生动的直观固然重要,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智育是从有理论思维的地方开始的。”这就告诉我们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固然要启发学生解决具体问题,但更重要的是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由“学会音乐”到“会学音乐”。

在我们今后的音乐教学不仅要重视“教”,而且更要重视“学”,更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而一节好的新课程改革后的音乐教学课的基本标准有两条:一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指导的有效性;一是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只有充分体现“教”是为“学”服务的思想,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学生才有可能有效地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真正从音乐课中切身的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

八、关于教学媒体

定义:指教具(课本、挂图等)、音响(录音机、磁带等)、录像、电视机、课件等。

使用教学媒体应该注意的问题:

1、凡是教师能利用语言、体态即可达到教学目的的课例,可不用媒体。

2、使用媒体的价格尽量降低。

3、要选择最优效果的媒体,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媒体。

4、运用媒体不是为了展览,而是为上课服务。

5、在一个课例中主题要突出,不要塞太多的内容。

6、使用媒体不要让黑板搬家。

7、尽量地综合性的使用媒体。

8、使用媒体要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在平日教学中注意积累、注意学习,才能真正领悟到音乐课堂教学的真谛。

谢谢大家!

瓯海区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

瓯海区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 一、备课 1、制订教学计划 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段教学目标、本学段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和标准,熟悉所任年级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学期、单元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对象分析 ①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②学生学习音乐的习惯、兴趣、方法和心理 ③优秀生、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及所采取的措施 (2)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①认真学习本学期教材内容,确立本学期教学总体目标 ②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各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 ③列出本册教材各单元的重、难点 (3)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以音乐教学的五种基本原则(音乐本位、协同融合、创造发展、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原则)为依据,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合理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进度 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音乐实践和检测等时间安排。 2、制订课时计划 音乐教师备课,应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审美实践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主题,用“合格教育”的目标治教,用“适合学生”的方法施教,用“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的信念从教,让音乐属于每个学生。 (1)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和参考书,了解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情况。 (2)挖掘教材的审美功能和教育意义,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确定教材的重、难点。 (3)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从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出发,注重音乐体验,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4)音乐教学要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运用各种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 (5)上课前必须检查各种教学用具,如:键盘乐器、各种媒体、教学光盘、磁带及相关音乐资料等 (6)板书设计和活动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83—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选题的意义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对我国普通音乐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最近在全国正式启动。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学生就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使我们课改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根据纲要精神出台的《音乐课程标难》,又在音乐学科范围内做了更具体的要求。强调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的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的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鉴于我区是这次国家课程改革试验区,特选题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思动和主票观点 (一)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验证性研究 1.验证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学习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实验及时了解课程

标准的适切性,根据实验情况,分年度形成对课程标准的修改建议。2.检验实验教材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教材改革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3.检验实验教材在试验区的可行性。教材是否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是否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体验、模仿、讨论的建议。 4.实验教材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实验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生认知发展的适切性研究j实验教材主题式的课程体系、语体风格、呈现方式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 (二)教师培训与提高研究 1.培训内容:设置以问题、专题为中心的结构体系。分解为理论与技能、考察与实践、课题研究三大板块。具体内容包括(回)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2)新课程的教与学;(3)新课程与学生发展;(4)新课程与教师教育;(5)新课程与教学评价;(6)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实施与评价;(7)教学方法的新探;(8)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 2.培训模式:分解为专题培训、反思实践培训、案例式培训、观摩研讨培训、课题研究培训、导师指导培训、学术沙龙培训、网络交叉培训。3.培训目的:(l)被培训者对新课程有着思想上的共鸣与理念上的认同;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重点总结

1、什么是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教育与音乐两个领域的重要范畴。在教育领域中,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美育、文化教育乃至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音乐领域中,音乐教育是社会音乐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与重要活动基地。前者称为普通音乐教育;后者称为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将音乐作为审美和文化教育的一种手段,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情操,传承文化,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专业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学习音乐的专门技巧,从事音乐的各项理论研究,培养音乐表演、创作、理论、教育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2、音乐教育的分类。 音乐教育一般又被分为学校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这四类。 3、教育学会包含哪些教育委员会? 学校音乐与教师教育,职业音乐家教育,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特殊音乐教育、音乐治疗与音乐医学,社区音乐活动,文化、教育与大众传媒中的音乐 4、美育的特征主要有: 1、美育是诱发的,而非强制的。 2、美育寓于具体形象、具体情感之中。 3、美育寓于娱乐、欣赏之中,而非乏味说教中。 4、美育是主动的创造的,而非被动的灌输性的。 5、音乐教育的目标 1、实施美育——美育目标 2、传承文化——文化目标 3、学习音乐——学科目标 6、什么是音乐教育学? 音乐教育学是音乐学与教育学之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是揭示人类社会中的音乐教育规律,音乐教育目的,音乐教育形态和特点的一门教育科学,是普通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音乐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7、音乐教育学研究的范围 (一)、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 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包括哲学、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史学等等,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的本质论、目的论、价值论等基本问题;音乐美学与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中的感性把握与审美体验;社会学与人类学: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音乐;音乐教育史:研究人类社会各阶段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和音乐教育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 9、当今我国的音乐课程体现了哪些音乐教育哲学观? 从政治教育转向人文教育,从学科知识技能教育转向重视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教育,从忽视个体转向重视学生个性及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国人文、审美和技术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正在形成。主要体现了美育论和实践论的哲学观。

音乐教学模式

[原创]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系统分类:教材研究 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或“教学样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它使教师明确教学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上的应用,是在一定的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完成待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具体可操作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的基本框架。 音乐教学模式分类 分为情感模式、行为模式、认知模式三类: 情感模式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行为模式,是以培养动作的和心智的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模式,如示范——模仿模式,行为辅助模式等。认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传授——接受教学模式(包括传统模式、启发模式、讨论模式等),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探索——创造教学模式等等。 音乐教学模式的运用 下面介绍的中小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远不止于这几种。而且每种模式都可以有许多变式。 音乐教学中没有那一种单一的模式能够完成所有类型的音乐学习,或者说,不论哪一种模式都不能为适用于所有的学习风格而设计,因此我们不应把种种方法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模式上。 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以音乐为本体,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按照课标、目标要求,选择最佳方案,以取得最优的课堂效果。 一、参与——体验式 1)主要目的 “参与”是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地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2)教学实例 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片断——《小白菜》、《太阳出来喜洋洋》 ①、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根据演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词及两幅图画,为歌曲确定歌名,分别为《小白菜》和《太阳出来喜洋洋》。 ②、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对比,为图画选择颜色。学生以阴暗的冷色表示《小白菜》,以明快的暖色表示《太阳出来喜洋洋》。 ③、视唱《小白菜》边唱边划旋律线,画出前四句每句的结尾音2165 ..,教师在乐谱上用色笔标出。

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

[原创]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系统分类:教材研究 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或“教学样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它使教师明确教学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上的应用,是在一定的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完成待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具体可操作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的基本框架。 音乐教学模式分类 分为情感模式、行为模式、认知模式三类: 情感模式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行为模式,是以培养动作的和心智的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模式,如示范——模仿模式,行为辅助模式等。认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传授——接受教学模式(包括传统模式、启发模式、讨论模式等),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探索——创造教学模式等等。 音乐教学模式的运用 下面介绍的中小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远不止于这几种。而且每种模式都可以有许多变式。 音乐教学中没有那一种单一的模式能够完成所有类型的音乐学习,或者说,不论哪一种模式都不能为适用于所有的学习风格而设计,因此我们不应把种种方法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模式上。 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以音乐为本体,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按照课标、目标要求,选择最佳方案,以取得最优的课堂效果。 一、参与——体验式 1)主要目的 “参与”是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地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2)教学实例 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片断——《小白菜》、《太阳出来喜洋洋》 ①、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根据演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词及两幅图画,为歌曲确定歌名,分别为《小白菜》和《太阳出来喜洋洋》。 ②、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对比,为图画选择颜色。学生以阴暗的冷色表示《小白菜》,以明快的暖色表示《太阳出来喜洋洋》。 ③、视唱《小白菜》边唱边划旋律线,画出前四句每句的结尾音2165 ..,教师在乐谱上用色笔标出。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 小学音乐教育是进行学校美育的基础教学内容之一,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音乐课目标高,教学内容多,综合性强,而课时较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各项任务,就必须克服盲目性、随意性.把音乐教学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因此,建立健全并贯彻执行好音乐教学常规,是加强和改善音乐教学现状,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基本措施. 一、备课 1、努力学习《音乐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拟定出学期、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2、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每节课的课型(综合型或单一课型)。合理地整合教材,有效的进行预设,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在熟悉、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出书面教案(应含课题、课型、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难点和重点处理、教学过程、教具选择、作业布置),对从事音乐教学年限不长的教师,更应写出完整详细的教案,以保证有计划地实施教学。 4、在书面备课的基础上,必须进行范唱、伴奏、指挥、形体等技能性备课。这是由于音乐学科技能性强,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并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音乐教师的课堂范唱(奏),不仅要求准确,而且应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5、准备好教学所需的教具,要求操作熟练,富有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 6、课堂教学注意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审美观含在音乐的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和培养。 7、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课型特色鲜明.设计合理,教学过程简明,层次清楚,过渡衔接自然。讲课时间一般不超过十五分钟。并充分利用学生进、出教室的时间。 8、讲解正确、明了。无思想性、知识性错误,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应注意各项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相互渗透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感受音乐、

小学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我并没有认真地去研读过新《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我开始学习其他教师的论文,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些教师的论文中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新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因此,带着疑问,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

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

谈谈自己对音乐新课程教学的体会

谈谈自己对音乐新课程教学的体会 刘新庄学校马晓方 关键词:新课程内容教学理念转变审美 兴趣语言 摘要:任何学习都必须通过学生接受才能完成。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 气氛。因为学生只有在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气氛时,精神才 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 受能力才会增强,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正文: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的音乐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再适应素质发展的要求。为此,国家进行了新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新课程内容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更加提倡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更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让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初中音乐课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门人

才,要是没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最大程度开发。为此我们教师要最大程度的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是他们充分表达个人的情智,因材施教,我们还要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相比较以往的教学内容,新课程内容更加综合,与其他姊妹艺术互相融合,使音乐内更加丰富,更注重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新课程内容的安排还很好的顾及到了传统和时尚,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爱国热情。同时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让学生懂得了尊重外国和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认识到这些音乐在世界音乐发展中的贡献,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懂得了应该怎样尊重、理解、学习不同的音乐文化,树立起平等的多元文化观。 在音乐教学中,我认为以前的教学方法也已经不能和现在的教学理念相符,所以所以必须做一些调整,当然这首先体现在老师教学理念的变化。 首先,老师要从根本上转变以往以音乐知识为中心,,让学生的生活与实际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真正的触动他们的心灵,是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再把学生当成被动灌输的工具。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要尊重、爱护、平等的对待学生,这也要求老师必须更高技能和道德水平,具有先进

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修改) 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或“教学样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它使教师明确教学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使用。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上的应用,是在一定的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完成待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具体可操作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的基本框架。 音乐教学模式分类 分为情感模式、行为模式、认知模式三类: 情感模式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行为模式,是以培养动作的和心智的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模式,如示范——模仿模式,行为辅助模式等。认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传授——接受教学模式(包括传统模式、启发模式、讨论模式等),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探索——创造教学模式等等。 音乐教学模式的运用

下面介绍的中小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远不止于这几种。而且每种模式都可以有许多变式。 音乐教学中没有那一种单一的模式能够完成所有类型的音乐学习,或者说,不论哪一种模式都不能为适用于所有的学习风格而设计,因此我们不应把种种方法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模式上。 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以音乐为本体,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以音乐活动为主线。按照课标、目标要求,选择最佳方案,以取得最优的课堂效果。 一、参与——体验式 1)主要目的 “参与”是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地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2)教学实例 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片断——《小白菜》、《太阳出来喜洋洋》 ①、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根据演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词及两幅图画,为歌曲确定歌名,分别为《小白菜》和《太阳出来喜洋洋》。 ②、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对比,为图画选择颜色。学生以阴暗的冷色表示《小白菜》,以明快的暖色表示《太阳出来喜洋洋》。

音乐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表现” 教学模式解读 新密市实验小学

小学音乐“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表现” 教学模式解读 一、该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而实验小学作为新密市艺术教育的领头人,一直走在新课改的前列,艺术教育的主渠道——音乐课堂教学也势必改革。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形成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形式,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必须从音乐的教学模式切入,从教学方法上去研究,为此依据新课改理念,以学校“三环五步”快乐教学模式作指导,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以音乐学科基地为试点,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归纳、提炼、总结,我们开始了音乐课“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表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该教学模式的详细解读 (一)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遵循听觉艺术的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教师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美

传递给学生,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是学习音乐的动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多渠道、多方位的以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他们创造力的提升。 (二)该教学模式的环节设置 此教学模式包含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设置情境、审美体验——创设氛围、自主探究——拓展延伸、创造表现。 (三)各环节操作说明 1.设置情境、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小学音乐教学是以音乐的审美为核心的。在音乐教学中,应建立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与课题相应的特定场景和音乐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在感知、体验的状态之中陶冶情操,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从而培养知音律、通心灵的音乐的耳朵,在体验中开创独立见解。

中小学音乐教学常规基本要求(1)

中小学音乐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1、课前准备 (1)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熟知各年级段不同学习领域和内容,遵循教材的编写意图,按不同年级段制定教学计划并授课。 (2) 备课,教师必须按教学要求仔细分析教材,区别不同年级考虑教学方法和教学的深广度,确定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办法。编写教案要求教学目标明确,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法与步骤,承前启后,条理清楚,并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做好上课时所需的准备工作,如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和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曲式结构和表现意境,曲谱抄写、板书设计、歌曲定调、熟练伴奏、设计制作相应的课件等,目的在于使教学有条不紊,不出意外,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堂教学 以聆听、感受、体验、表现、创造为主线,突出音乐审美,了解相关文化,注重音乐实践,揭示音乐表现要素,挖掘音乐形象,有效落实“三维目标”,语言精炼,生动、形象,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讲求教学策略,把握教学整体。 教学中常用的基本训练有: (1) 发声。要求持之以恒,有计划地在各年级进行,正确掌握青少年发声的特点,对各年级的“发声练习”和“带词练声”都要求贯穿“声”与“情”的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正确的唱歌姿势、口形变换、气息控制、共鸣和咬字)和感情表达能力。 (2) 音准练习。音乐属听觉艺术。培养学生的音准和听记能力,是提高音乐素质至关重要的一环,必须按教材有计划结合各年级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从模唱音高到听辨音高,从旋律音程到和声音程,从听记单音到结合节奏,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

(3) 节奏训练。节奏是塑造音乐形象的基本表现手段。音乐情绪的差别多半取决于节奏的变化,节奏训练的重要也由此可见。节奏训练,同样要求“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和“与情绪相结合”,训练形式要灵活多样。 (4) 歌唱教学。自始自终地贯穿正确的发声要求,一般有下列几个步骤: ①范唱。在简介歌曲后进行范唱,目的在于使学生发生兴趣和对该歌有完整的了解。可由录音来代替,教师有条件范唱效果更好,可以使教学更直观、亲切。 ②曲调练习。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视唱。 ③熟悉和练唱歌词,可按词曲的节奏组合引导朗读,然后引入曲调唱歌词至熟练。 ④感情处理。要正确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和形象,联系歌曲的思想感情,处理歌唱的强弱变化和高低起伏,使学生有表情地唱歌。 (6) 欣赏教学。它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以及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要求介绍生动精练,重点突出,把基点放在熟悉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上。 (7) 德育渗透。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音乐的特征是情感性与形象性,音乐教学是通过情感与音乐语言,使学生动之以情,感之以形,然后晓之以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是音乐教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音乐教学离开了思想性,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8) 音乐教学过程是始终贯彻培养学生乐感的过程。各项基本训练应避免各不相关或孤立地进行,要有机结合它们的共同因素,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9) 器乐进课堂。实践证明,结合音乐课堂学习简易乐器(如口琴、口风琴、竖笛等)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必须从全面培养学生出发,按教材施教。 3、作业测评

小学音乐教学法指要

小学音乐教学法 一、音乐教育教学的基础特征 1、音乐教育的基础性(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主张小学音 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并奠定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情感的审美性(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师生双方都是教学美的参与者与感受者) 3、创造性(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为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提供 了空间,为创造性音乐思维活动奠定了基础) 4、实践性(音乐艺术的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 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表现、创造) 备课、教学设计 首先遵循学科特点,紧抓课程内容及学生需求,确立目标,分析内容,分析学情,制定策略。 ①解决教什么,学什么 ②计划、布局安排形势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选择策略 音乐教学设计分为个人教学设计和集体教学设计 二、音乐老师备课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1、尽可能多的时间去赏析和学生共享的内容(①钻研教材②创造 性使用教材) 2、在了解和分析学生学习状况上做文章(思考什么样的学习目标 适合学生,什么样的方法能很快达到学习目标)

三、确立音乐教学目标 1、站在学生的角度确立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的。 3、确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限制和范围, 为评价提供参考意见。 4、确定音乐教学目标的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 低表现水平,用于评量学习表现及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四、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难点 音乐课中的重点、难点主要集中在节拍、节奏、音准、歌词处理,歌曲情感表现多方面。 五、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音乐感受情感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感 受欣赏音乐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绪和审美能力。具体方 法: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 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亲身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形成表现音乐的技能技巧,从而 提高音乐表现力。练习法、律动教学法、游戏法。 3、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师生口头语言活 动实现教学。讲授法、讨论法。 4、探讨性音乐教学方法: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比 较法。

音乐新课程教学法的特点

转载: 音乐新课程教学法的特点 一、注重教学价值的多种取向 传统的音乐教学关注的是学科,追求的是授于音乐、学会音乐,而音乐新课程教学关注的则是学生,追求的是让学生会学音乐,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成长。因此无论是情境教学法、创造教学法还是研究性教学法、合作性教学法都通过创设情境、突出主体位置、改变师生关系、注重学习过程等一系列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现,尽量地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可能性,不仅追求学生音乐审美、表现、创造力的发展,而且追求学生的审美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把音乐教育作为一项塑造人的工程这是音乐新课程最重要的更新,注重教学价值的多种取向是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 二、充分重视教学主体的兴趣调动 教学方法本身具有“刺激”功能。它的用途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他们对解决各种问题的兴趣,刺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十分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变苦学为乐学。同时,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利用一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地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来陶冶性情。“情境教学法”就是借助各种手段,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充分调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和谐作用,造成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发挥学生潜力,高效率地学习,从而“带来儿童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协同发展

和令人愉快的效果”。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情趣生活是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的一个显著特征。 三、.强调教学并重师生互动 音乐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也是教学方法的主体,教师的教法归根到底是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学生这种主体地位的确立,引起音乐教师对学法和学法指导的重视。许多音乐教师都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象刘宏伟教师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陈运成老师的教学都反映出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教师把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给学生现成结论,而是给学生激励、点拨、启发、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和学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的,是并重的。强调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既重视教师教的方法,也重视学生学的方法,这是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显著要特征。 四、传统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 传统的音乐教学法有歌唱教学法,其中包括模唱法、听唱法、视唱法、合唱法、演唱法等;欣赏教学法,其中包括整体欣赏法,局部欣赏法,对比欣赏法等。这些方法针对了音乐艺术的特点,应对了音乐学习的特性,突出了音乐学科教学规律性,是音乐教学必须采用的教学方法。但音乐新课程目标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啊、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不但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还强调学生的爱好情趣、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全面素质发展和提高。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使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完成教学目标的任务。虽然我们在音乐新课程教学实验课中发现歌唱法、欣赏法、律动法仍是音乐教学不可不用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模式不断改革,音乐学科的教学也迎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要求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丰富和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已经成为了教育热点问题,现根据学科的特点谈一谈音乐学科基本类型课教学模式。 一、音乐课堂教学类型 课堂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形式,可分为单一课型和综合课型。 单一课型指在一节课中,只进行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完成一个主要任务,其内容集中、单纯、突出中心,能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如唱歌课、欣赏课、乐理课、视唱练耳课、节奏训练课等。 综合课型是指在一节课中,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丰富,有讲、有唱、有听,有艺术实际,有层次变化,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如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与唱歌的综合课等。 二、以歌曲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 本教学模式充满快乐、全员参与、给学生创设空间、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增进友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情感态度。基本模式如下: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游戏、音乐故事、律动、肢体表演、媒体播放或谈话等方式导入新课。 第二步:感悟体验,提升思想(展示歌曲背景,激发学生高尚的思想) 本环节根据歌曲表现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或不同季节风情,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该地域该民族的民俗习惯、风光或民

2011版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1版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20分) 1、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传承(),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2、音乐课的基本理念是以( )为核心,以( )为动力;强调( ),鼓励( );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理解();面向( ),注重()发展。 3、音乐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包括()、()、()、()、()。 4、音乐基础知识指学习并掌握音乐()、()、()、风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识谱、编 创等基础知识。 二、简答:(15分,每题5分)

1、音乐课程总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括哪几方面? 2、音乐教学包括哪四个领域?每个领域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三、论述题:(9分) 学习了音乐课标,结合课标中的教学建议,谈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招聘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 一、每空1分 1、美育 2、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 3、音乐审美,兴趣爱好,全体学生,个性,音乐实践,音乐创作,学科,民族音乐,多元文化,评价机制。 4、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5、基本表现要素,常见结构(曲式),体裁形式。 二、每小题5分 1、(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2、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领域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2)音乐情绪与情感,(3)音乐体裁与形式,(4)音乐风格与形式 领域二:表现 (1)演唱,(2)演奏(3)综合性艺术表演(4)识读乐谱 领域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2)即兴创作(3)创作实践 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2)音乐与姊妹艺术(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三、论述题9分 要点: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模式不断改革,音乐学科的教学也迎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要求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丰富和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已经成为了教育热点问题,现根据学科的特点谈一谈音乐学科基本类型课教学模式。 一、音乐课堂教学类型 课堂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形式,可分为单一课型和综合课型。 单一课型指在一节课中,只进行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完成一个主要任务,其内容集中、单纯、突出中心,能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如唱歌课、欣赏课、乐理课、视唱练耳课、节奏训练课等。 综合课型是指在一节课中,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丰富,有讲、有唱、有听,有艺术实际,有层次变化,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如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与唱歌的综合课等。 二、以歌曲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 本教学模式充满快乐、全员参与、给学生创设空间、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增进友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情感态度。基本模式如下: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游戏、音乐故事、律动、肢体表演、媒体播放或谈话等方式导入新课。 第二步:感悟体验,提升思想(展示歌曲背景,激发学生高尚的思想) 本环节根据歌曲表现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或不同季节风情,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该地域该民族的民俗习惯、风光或民族歌舞,同时播放本课歌曲音乐,让学生在欣赏民族风情的同时感知歌曲旋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尊重民族文化等思想感情。

小学音乐课堂中关于合唱教学的研究

小学音乐课堂中关于合唱教学的研究 中期汇报材料 2008年6月,经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我校开始实施“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音乐课堂中关于合唱教学的研究》。在一学年的课题实验中,我们着力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合唱观念,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通过初步实践与研究,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有所提高,逐步认识到与他人合作及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掌握了最基本的合唱知识与技巧。 一、课题的提出 1、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 有良好的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和集体 意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能有效锻炼学生这几种能力的教学手段就 是合唱教学。 2、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合唱作为 声乐教学方式,是一种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形式。其音域宽广、音色丰富、体裁多种多样,对培养和发展学生演唱的兴趣与爱好,增 强演唱的自信心,发掘、发展其表演潜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 是提出以合唱为研究课题的原因之一。 3、歌唱天然地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及情感交流特征,它有益于 人际间的情感沟通,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而合唱在这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此外,参与合唱的人员远远多于重 唱和独唱,学生受益的人数众多。对发掘、发展他们的音乐潜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提出本课题的另一原因。 在以上因素下,我提出了《小学音乐课堂中关于合唱教学的研究》 的研究课题,并于2008年6月获得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

课题组各成员将以音乐课堂教学为抓手,努力构建我校艺术教育音乐课程的目标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努力形成艺术教育音乐课程的教学特色,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 1、通过合唱艺术信息的有效传递,促进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内化,在音乐的陶冶中,可以受到审美、协调能力和集体主义教育, 2、合唱是包含着同声的和混声的齐唱,轮唱,领唱,对唱,以及和声的,支声的,复调的,有伴奏的或无伴奏的一种集体演唱形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素养,提高声乐演唱技巧,严格演奏与和声观念,加强学生集体协作能力。 3、在教师指导下,创设高效的“合唱教育效应”,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培养创新能力,发展创新人格。 4、通过对合唱曲目的排练和演出,健全学生的心理结构,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树立一个正确的合唱观念,体会团体合作的重要。 2、采取多种形式对小学生的音色、二声部及和声进行训练,并能做到音色的统一,声部的平衡与协调 3、注重学生歌唱技能培养的同时强化对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其可在齐唱的和谐训练、和声的和谐训练、各声部音响的均衡训练、指挥与合唱队的协调训练以及在演出活动等五个方面, 实现对学生 进行协作精神的培养。 四、研究措施 (一)采取措施营造合唱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唱观念 现今大多数学生喜欢独唱歌曲和流行音乐,而不喜欢合唱歌曲,是现实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优秀的合唱具有独唱和流行音乐不可比拟

读《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有感

学习体会 ——读《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有感 天一邢灵燕利用课余时间,我学习了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的《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该书以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为参照,全面系统的论述、介绍了基础音乐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材编写、教学领域、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评价和音乐教师素质诸多方面的内容。较全面的覆盖了当代小学音乐施教的方方面面。但是,这些内容很少重复以往的教学论方面的成果,无论是在理念的表述上,还是在方法的介绍上,都洋溢着一股清新的理论气息。它不仅是一本有创意的新教材,同时也是一部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阅读本书后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十章——“新课程与音乐教师素质”。新课程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教育重组活动,其中,最活跃的的因素是人。对于音乐教育改革来说,千变万化,音乐教师的变化是核心的变化。在音乐新课程中,音乐教师极其关键,可以说,能否让音乐教师准确地理解新课程、真正地接受新课程、热情地投入新课程、积极地实施新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成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课程需要全新的教育观念、艺术修养、知识结构、业务能力,集教学、科研于一身,既有教学实践,又有理论研究,既熟悉教育规律,又了解教学艺术的新型音乐教师。然而,新型音乐教师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新型”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指教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与调整,使自己的教学身份得到新的确认,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得到升华。 在我的音乐教学里面,我有时也会犯下一个错误,过分的依赖教参,把我自己的思想强加了给学生,而在书中提到, 1、不要用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 2、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觉; 3、不要用成人化的方式代替学生的学习; 4、不要用“支解的碎片”代替完整的音乐。 在平时的教学中,务必要做到这样几方面:多倾听、多感受、多思考、多积累。由于音乐一方面是音响的时间艺术,另一方面又是音响的情感艺术,即情感蕴含在音响的时间流动中,没有时间流动过程,音乐中的情感就无从释放。学生在听赏、表现、游戏、律动创造活动等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接触音乐的同时,便接触到音乐表达的情感,学习音乐的过程,便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直接与音乐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