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是时候建移民局了

中国是时候建移民局了

中国是时候建移民局了
中国是时候建移民局了

中国是时候建移民局了

作者:邓聿文 | 发表时间:2015.06.15

刊发于总2114期《中国经营报》[评论]版

最近几年,移民成为一个关注度颇高的话题。据说能够出去的基本出去了,剩下的就是出不去的。尽管这个论断过于夸张,但从朋友熟人的接触来看,许多人的确都或多或少考虑过移民这个话题。

不过,移民是双向的,有人想出去,也就有人想进来。据说在各种调查中,中国都成为最吸引外国人居住的目的国之一。比如,英国汇丰集团《外派人员调查报告2014》就显示,在“最吸引外籍人士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排名中,中国总体排名位列第三,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超过了美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

当然,这里的外派人员不等于移民,但也从一个方面说明,至少对这部分人来说,中国确实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实,这也可从少儿英语培训机构的火爆得到印证。现在大城市,各种培训班最火的可能要算少儿英语培训了,而这类培训机构,无一例外请的都是外教。我小孩上的英语培训学校,就招了好多英语外教,他们有的在中国一待就是几年。

但是,比起最吸引外籍人士居住国的排名来,要拿中国的绿卡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许多人都感叹美国的绿卡难拿,其实中国的绿卡比美国的难拿多了,差不多是世界上最难拿到绿卡的国家。统计显示,直到2013年,取得中国绿卡的外籍人士及家属加在一起才4900多人。

中国绿卡难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没有建立一个真正的类似其他国家的绿卡制度。中国在2004年出台过一个绿卡制度,但适用对象主要是四种人,即在华工作的外籍高层人士、在中国有较高数额直接投资的外籍投资个人、对中国有重大突出贡献或国家特别需要的人员,以及需要家庭团聚的外籍人员。之所以把绿卡门槛设得这么高,大概与以下三方面因素有关:一是作为人口大国,以往中国的人力资源相对丰富,与既有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二是此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对海外人才缺乏足够吸引力;三是中国一些特殊的制度。故中国一直把对外开放的重点放在引资而非引智上。

人才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在目前的全球化2.0时代,每个国家都在用各种方式抢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中国过去把绿卡对象侧重于高端人才,自然也符合这一趋势,但如今,上述几个因素都在改变,一方面,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开始面临人力资源和人才的不足;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大幅度改善了人才的硬环境,尤其物质生活条件有显著提高,从而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大增强。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中国对人才吸引力的优势变得突出起来。还有就是,中国在进入更高水平国际竞争平台后,多领域的顶尖优秀人才开始供不应求。

移民作为一种引进外国人才、改善国内人才结构的重要手段,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移民和绿卡制度,做得最成功的自然是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与它们相比,中国在这方面的差距就非常显著。统计显示,当下在华居住外籍人员占全国人口之比仅为0.06%,属全世界最低水平一档,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10.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2%,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6%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1.2%。这或许有中国人口基数大的因素,但另据联合国估计,2013年在华境内居住的外籍人员共84.85万人,境外来华工作的专家有61.2万人次,近十年来在华居住的外籍人士年均增长率为3.9%,仅比1990~2000年的3.0%提高不到一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国近年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依然居世界首位,如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而这些人才多半滞留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所以和发达国家的人才引进相比,差距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正如前面分析的,这是一个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也说明中国亟待推出自己的移民和绿卡制度,以缩小和发达国家的“人才赤字”和“移民赤字”。客观而言,中国不是不重视人才,执政党亲自抓人才的培训、规划和引进,每年都要输送大批官员到美国、新加坡等地学习,如今在政府的各个部门,尤其是专业部门,海归人才不少。而在海外人才入境、签证、居留、绿卡、入籍等方面,近年的政策也有了一些改变,但实事求是地说,改变的力度还不是很大,步伐还不是很快,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特别是,在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为发展的转型升级和创新战略服务,人才进入到了新的竞争平台,需要加快人才引进的步伐。

中国要建立有效的移民制度,诚如专家言,需推进三方面变革:一是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二是从依靠红头文件向依靠法律法规转变;三是着力构建软硬件环境。换言之,引进什么人才、引进多少人才、何时引进人才,需要由市场决定,政府要做的是营造吸引人才的制度环境,完善和落实相关权利规定,发挥好监管和服务职能,如优化科研投入,完善科研管理体制;遏制学术腐败、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解决“海归”人才社保等实际问题。而以往依靠部门规章吸引人才的传统做法,已不能适应今天的人才竞争环境。

绿卡制度的核心不外乎“国民待遇”。按国际通行的做法,持有绿卡的人除不能享有当地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在其他方面,比如在就业、入学、住房、出入境、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方面,都享有同当地公民同等的权利。外国人在中国取得永久居留资格以后,凡是中国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他应该都享有,当然,所赋予的义务他也必须履行。

中国政府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在构筑和推出自己的移民和绿卡制度。在前不久发布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实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吸引制度,包括规范和放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制度,探索技术移民制度,给创新人才以同等待遇,以及高端人才、首席科学家引进机制等。最近,公安部又决定扩大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外国人工作单位范围,凡是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等7类企业、事业单位,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级职称以上以及享受同等待遇,已连续任职满四年、四年内在中国累计居留不少于三年且纳税记录良好的外国人,可向工作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在华永久居留。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绿卡制度的放宽,中国是时候建立移民局了,以统领移民工作。

国家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执政党曾提出,“广纳天下英才为我所用”,这里的英才就包括外籍人才。如何构筑一个有吸引力的移民和绿卡制度,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最重要的是,改善国内的制度环境。

(完整版)中交集团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于2005年由中国港湾和中国路桥以强强联合、新设合并方式组建而成,在不到9个月时间实现H股整体上市,成为特大型中央基建企业重组改制、整体上市的第一家。中交集团组建后,承担了港珠澳大桥、东非铁路网、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等一大批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为国家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实施海外优先发展战略,构筑了完善的国际化经营体系,在10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10个驻外机构,在14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实质业务,完成肯尼亚蒙内铁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巴基斯坦瓜达尔深水港及中巴经济走廊系列项目等一批起点高、影响深、规模大的“一带一路”沿线基础实施互联互通项目,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力量。 中交集团以原有优势产业为基础,通过资本、股权运作、产业培育孵化,打造世界领先的交通基础设施、城市综合开发、装备制造及海洋重工、疏浚及海洋保护、园区投资建设运营服务、产业金融服务六大产业集团,制定了“一台六柱”总框架,优化产业机构。提升服务“一带一路”能力。 “一台”是指以管资本为主,努力将中交集团打造成中国基础设施投资控股集团。“六柱”是指公司根据现有产业

基础和优势,结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需要,通过多种资本运作方式,进行六大支柱产业方向布局:以中国交建为核心,发挥在产业版图中“压舱石”的作用,打造世界领先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产业集团,深耕传统主业市场;以中国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为平台,发挥城市综合建设、房地产业务平台和建筑全产业链优势,重组打造世界领先的城市综合开发投资建设和运营服务产业集团;以振华重工为核心,发挥品牌优势和创新优势,重组打造世界领先的装备制造及海洋重工投资制造服务产业集团;以疏浚集团为核心,发挥规模优势,紧抓海洋开发业务市场机遇,重组打造世界领先的疏浚、环保及海洋产业集团;以中交产投为核心,发挥全球资源配置和产能嫁接优势,打造世界领先的国际产能合作平台及园区投资建设运营产业集团;以金融板块为基础,发挥产融一体化优势,培育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金融服务集团。 中交集团下属中交产投精准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园区建设上的需求,跟踪和开发的境外产业园区近20个,重点推动的有埃塞俄比亚中交ARERTI 建材家居产业园、吉布提化工产业园、巴基斯坦瓜达尔自贸区项目、毛里塔尼亚海洋综合产业园、孟加拉吉大港(中国)经济工业园、科特迪瓦阿比让PK24工业园等项目。

参加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科学数据汇交集中

附件1 参加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科学数据汇交集中培训项目清单 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项目依托部门2006FY110100 华北地下精细结构探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丁志峰中国地震局2006FY110200 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变化调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刘时银中国科学院 2006FY110300 人体生理常数数据库扩大人群调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朱广瑾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06FY110400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教育部2006FY110500 海南岛及西沙群岛生物资源考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黄大卫中国科学院 2006FY110600 中国湖泊水质、水量和生物资源调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杨桂山 姜加虎 中国科学院 2006FY110700 云南及周边地区农业生物资源调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刘旭农业部 2006FY110800 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卢琦国家林业局2006FY111000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及其安全性考察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万方浩农业部 —1—

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项目依托部门 2006FY120100 中国动物志、中国孢子植物志和中国植 物志的编研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江春中国科学院 2006FY120200 我国1:5万土壤图籍编撰及高精度数字 土壤构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 研究所 张维理 龙怀玉 农业部 2006FY120300 中国地层立典剖面及若干断代全球界线层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尹崇玉国土资源部2006FY120400 中国各门类化石系统总结与志书编研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沙金庚中国科学院 2006FY130100 科技统计数据采集、加工、分析与相关 基础性工作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杨起全科学技术部 2006FY210100 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北京师范大学葛剑平教育部 2006FY210200 我国重大工程结构与材料失效事故与 安全服役技术标准的调查 北京科技大学孙冬柏教育部 2006FY210300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经济用水量调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吴普特教育部 2006FY220100 针灸理论文献通考——概念术语规范 与理论的科学表达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赵京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6FY220200 中国矿物志-硫化物和硫盐矿物卷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蔡剑辉 杨建民 国土资源部 —2—

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

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 “十五”期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十五”期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本着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在部分中心城市建设示范性数字档案馆,开展公众网上查询档案信息服务,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到“十五”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部门要努力建设并投入使用一批内部局域网,基本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依托当地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建立为各级党政机关服务的档案目录信息中心,为逐步构建中国档案文献数据库创造条件;依托公众信息网,建立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网站,逐步构建全国档案工作信息网。

一、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继续推进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提高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到“十五”末,全国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力争东部地区省级机关档案部门达到90%,县以上各级国家档案馆达到70%;中西部地区省级机关档案部门达到80%,县以上各级国家档案馆达到50%。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馆都要建设和完善局域网,并且与当地政务网联通。到“十五”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主要中心城市档案局馆力争全部建立局域网;省以下档案局馆的局域网建设以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为试点,80%的区县市档案局馆建立局域网并与当地政务网联通。 3、西部地区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范畴,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逐步推进西部地区档案部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当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路子。 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中国科学院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研究与建议 航天标准化研究院 待遇.doc

摘要: 信息化的标准编写是一项严肃而权威的工作,中科院在信息化过程中,不断制定和颁布自己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首先介绍了标准和标准化的定义,列举了中科院信息化工作对标准的需求,对标准编写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进行了讨论,最后基于参加标准制定工作的经验,给出了标准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Abstract: It is serious and authoritative to codify the standards for informationiz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eeps on putting forward its own standard system on the way of informationization. The definition of standard and standardization are introduced in the first place. Then the reasons for standardization are listed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workflow are discussed. In the end, the suggestions about codifying and carrying out the standard are given based on personal experience. 关键词: 标准化;信息化;中国科学院 Key words: standard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001-03 0引言 新世纪以来,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工作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信息化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践证明,有效地运用标准化,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源就会得到充分的利用,建设步伐才能够得以 加快;忽视标准化或未恰当地利用标准化,则会出现资源浪费,导致建设受阻[1]。国家提出的“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 一标准、联合建设、互通互联、资源共享”24字信息化建设方针,也把“标准”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各单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纷纷建设和推出各自的信息化标准体系。1996年出版的《科学技术信息系统标准与使用指南》,以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为主编制,标准体系包括综述、术语标准、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情报文献工作标准五部分[2]。该标准的编制,保障了我国科技信息系统建设、开发顺利进行,为科技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3]。以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 编制的《首都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术语、信息分类编码、中文平台、软件与软件工程等16部分[1]。该标准体系的编纂,对于确定首都信息化标准需求、指明未来发展蓝图和框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其他如地理系统、会计系统、军交运输等行业的标准体系也都从无到有,日趋成熟,为其行业的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中科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视并积极建设自身的标准体系。在ARP一期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颁布实施了《ARP项目 管理规范》等一批标准规范文件。在二期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即将发布的《中科院ARP规范体系》更是从全局整体的高度,囊括了几乎所有ARP工程建设、系统使用等多方面的规范。 1标准和标准化的定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标准的定义:标准是各方根据科学技术成就与先进经验,共同合作起草、一致或基本上同意 的技术规范或其他公开文件,其目的在于促进最佳的公共利益,并由标准化团体批准。标准化的定义为:“标准化主要是 对科学、技术与经济领域内应用的问题给出解决办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一般来说,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我国对标准的定义为: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 一种规范性文件[4]。标准化的定义为: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 的条款的活动。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4]。 由上述定义可见,标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是在科学技术成就与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一旦批准和实施后,将成 为“获得最佳秩序”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强调了在编写的过程中,应该“协商一致”,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共同和重复使 用”。2中科院信息化工作对标准的需求 自从院“十五”和“十一五”规划全面实施以来,超算、e-Science、ARP系统、科普教育[5]等信息化应用项目日新 月异、蓬勃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带动中科院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我院引领全国科研机构、在国际舞台竞争的重要标志。随着各项信息化工作的快速发展,我院信息化工作具有覆盖范围广、工作力度大、应用体系全的特点,在实施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标准的制定,规范和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具体表现为: 2.1 用户群庞大、地域跨度广中科院现有80多个研究院所,12个分院,遍布于全国20多个省市,有 3.7万专业技术人员 和2万余研究生[6]。庞大的组织机构和多样化的用户给信息化工作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会导致需求风险加大、沟通 难度增加、管理实施困难等问题。 2.2 信息化工作周期长、技术复杂正在进行的信息化工作绝大部分都是调用资源多、建设周期长、难度大、技术手段复杂多样的复杂系统,从项目的启动建设,到项目的完成实施,直至正常运转的日常管理维护,都牵扯到各种各样的管理 、技术、工程问题。 2.3 应用复杂、规范需求内容庞大由于中科院目前正在进行的信息化项目大多是应用复杂、牵扯面广的复杂系统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202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20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9年12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政务信息系统应用绩效考核,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的国家政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实施的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信息资源库、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机房等)、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以及相关支撑体系等符合《政务信息系统定义和范围》规定的系统。 第三条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编制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对各部门审批的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进行备案管理。财政部负责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预算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审批、建设、运行和安全监管等相关工作,并按照“以统为主、统分结合、注重实效”的要求,加强对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并联管理。 第五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央网信办、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建立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协商机制,做好统筹协调,开展督促检查和评估评价,推广经验成果,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章规划和审批管理 第六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律和政务信息化建设特点,统筹考虑并充分论证各部门建设需求,编制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并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如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适时组织评估论证,提出调整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各有关部门编制规划涉及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应当与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进行衔接。

(完整版)V1_附件1:中交集团暨交建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

中交集团暨中国交建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开展中交集团暨中国交建(以下简称“公司”)信息化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规范公司信息化管理,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支撑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规定和公司信息化发展战略,结合公司信息化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总部及其全资和控股子(分)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信息化工作是指公司总部及各单位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包括信息化组织机构和职责、规划和年度计划、资金和年度预算、项目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标准管理、系统运行管理、运维管理、安全管理、人才队伍管理、宣传与交流、考核与激励等。 第四条信息化工作的原则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投资、统一运营、统筹建设。 统一规划:基于顶层设计的思想,由公司总部统一制订公司信息化发展规划、技术标准、管理办法等,各单位在规划的基础上,制订本单位的规划和建设方案。 统一标准:由公司总部统一制订公司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信息资源标准、应用标准、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 2 -

准等,总部与各单位按照统一标准开展项目建设,并通过项目建设完善标准。公司信息化标准体系中未包含的内容,各单位可自行制定。自行制定标准与公司信息化标准有矛盾冲突时,执行公司标准。 统一管理:公司信息化工作将作为一个整体来推进,由公司总部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组织。 统一投资:公司总部对总部及各单位信息化预算进行统筹管理,各单位按照“共性统建、个性自建”的策略安排本单位的预算,并报总部审批后执行。 统一运营:公司总部统一制订公司信息系统及数据资产运营、运维、服务管理体系,总部与各单位按照统一的体系开展信息化工作。 统筹建设:由公司总部统筹全局,协调部门间、单位间和板块间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合力推进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 第五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是: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增强 公司资源整合能力、业务协同能力、项目精细化管理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全局管控能力、专业支持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为公司提供跨地区、多领域、全业务流程的有力支撑,引领公司显著提升管理水平、改善管理状态,为公司率先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奠定坚实 基础。 - 3 -

我国电信未来五年内信息化发展规划

中国电信未来五年信息化发展规划1.0版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1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概述 1.1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WT0后电信行业开放步伐的加快,电信南北拆分后“5+l”竞争格局 的形成,国电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个 性化服务需求,运营商必须从原有面向产品和业务的经营模式向面向市场和客户的经营模式转变。集团公司由此提出了“全面创新,求真务实,努力奋斗,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电信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现代电信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并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新型企业运营模式。 中国电信业务种类多、用户规模大,具有运营实时性要求高、数据处理量大、业务流程复杂等特点,对信息化高度依赖,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周德强总经理在2003年集团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中国电信能不能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于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无论是五项机制创新、五项集中管理,还是流程重组都需要企业信息化做支撑,没有企业信息化,就谈不上管理现代化。”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化、完善企业信息化体系,提高运营支撑和企业管理水平”,是中国电信面对竞争和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形成的“谁使用、谁建设、谁管理”的工T系统建设和管理模式,曾支撑了企业的高速发展,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改革的推进,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近年来,由于电信行业的高速发展和不断的改革重组,中国电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未能进行统一规划,及时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导致了应用系统孤立、数据分散、投资效益低、专业工T人员分散和供应商管理不足,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要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整体规划,制定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企业信息化战略,打破信息孤岛,有效支撑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全面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科技专项

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科技专项 和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介 一、A类先导科技专项 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是中科院在中国至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基础上,瞄准事关我国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出的,是集科技攻关、队伍和平台建设于一体,能够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的战略行动计划。 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规划,确认中科院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 1.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2011年中科院已将其列为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之一。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实施以来,在“细胞谱系的建立与发育调控”、“功能性细胞获得的关键技术”、“人工组织器官构建”、“干细胞应用策略的集成研究”四个项目取得的阶段性进展。 2.未来先进核裂变能 中科院于2011年启动了"未来先进核裂变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其中ADS嬗变系统项目和钍基熔盐堆(TMSR)核能系统项目作为其两大部署内容。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以加速器产生的高能强流质子束轰击靶核

(如铅等)产生散裂中子作为外源中子驱动和维持次临界堆运行,具有固有安全性。ADS系统的中子能谱硬、通量大、能量分布宽,嬗变长寿命核素能力强,既可大幅降低核废料的放射性危害,实现核废料的最少化处置,同时还有能量输出,可以提高核资源的利用率,被国际公认为核废料处理的最有效手段。 钍基熔盐堆(TMSR)核能系统项目研究目标是研发第四代裂变反应堆核能系统,计划至2020年之前建成2MW钍基熔盐实验堆,形成支撑未来TMSR核能系统发展的若干技术研发能力,并解决钍铀燃料循环和钍基熔盐堆相关重大技术挑战,研制出工业示范级钍基熔盐堆,实现钍资源的有效使用和核能的综合利用。 3.空间科学 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规划后,中科院即启动实施的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将部署以下7个研究项目。(略) 4.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作为2011年首批启动的A类先导科技专项之一。该专项针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与碳减排的国际谈判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最佳途径选择等重大科技需求,有效组织中科院和相关高校及部委相关单位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力量,深入研究我国的陆地碳收支定量认证、碳增汇潜力与速率、增汇技术与措施以及未来全球增暖情景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关系的不确定性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由此形成支撑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减排增汇、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数据资源体系、科学知识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在温室气体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

项目编号:INF105-SDB-3 文档编号:P/版本: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 通用元数据管理工具用户使用手册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学数据库中心 2003 年9 月

目录 1引言 (1) 编写目的 (1) 背景 (1) 技术支持 (1) 2功能 (2) 3运行环境 (3) 硬件环境 (3) 软件环境 (3) 4操作指南 (4) 用户类型 (4) 用户登录 (4) 系统管理员的登录 (5) 单位管理员的登录 (6) 一般用户的登录 (8) 用户密码管理 (10) 界面风格定制 (11) 添加元数据界面的设定 (11) 查询界面的设定 (12) 概要显示的设定 (12) 详细显示界面的设定 (12) 添加元数据 (14) 对于具有特殊格式的元素应按照注释栏中提供的著录规则或范例进行著录。如URL类型必须以“元数据记录修改 (14) 元数据记录删除 (15) 元数据查询 (17) 单位内元数据的查询 (17) 针对XML Schema跨单位的查询 (17) 查询方法 (18) 查询结果的显示 (18) 出错处理和恢复 (20)

1引言 编写目的 感谢您选用《通用元数据管理工具》管理数据库数据集,为了使各建库单位能够准确、方便的使用《通用元数据管理工具》对科学数据库数据集进行元数据描述和管理,特编写了《通用元数据管理工具》用户手册。该手册适用于各建库单位具体负责元数据管理的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以及元数据录入人员。 背景 《通用元数据管理工具》是为了配合科学数据库元数据标准规范的推广应用而研发的基于xml schema的元数据管理专用工具,是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研究成果之一。 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是中国科学院多个研究所参加、跨学科联合建设的综合型重大项目,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信息化建设重大专项之一,目标是在中国科学院全院范围内将研究所多年积累的科学数据资源组织起来,与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等先进技术相结合,促进数据向知识的转化,完善信息化的科学研究环境,并对科研与社会提供科技数据资源共享与服务。 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涉及到资源建设、规范建设和系统平台设计等多方面的技术、资源的发掘、研究、积累与应用。为了实现分布式的跨平台的数据资源共享,在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研发和建立中,必须研究制定面向各个学科数据集的元数据标准。为此该项目设立了“标准规范研究子项目”,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标准规范研究小组已经制定了以XML Schema描述的“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核心元数据标准”以及多个面向具体学科数据集的元数据标准,为了更好的推广应用这些元数据标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学数据库中心研发了《通用元数据管理工具》。 目前,该工具已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试用近半年,运行稳定。 技术支持 科学数据库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4号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学数据库中心 邮编:100080 电话:(8610) 传真:(8610) Email: 网址:科学数据库办公室: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4号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

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政务信息系统应用绩效考核,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的国家政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实施的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信息资源库、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机房等)、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以及相关支撑体系等符合《政务信息系统定义和范围》规定的系统。 第三条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编制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对各部门审批的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进行备案管理。财政部负责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预算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审批、建设、运行和安全监管等相关工作,并按照“以统为主、统分结合、注重实效”的要求,加强对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并联管理。

第五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央网信办、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建立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协商机制,做好统筹协调,开展督促检查和评估评价,推广经验成果,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章规划和审批管理 第六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律和政务信息化建设特点,统筹考虑并充分论证各部门建设需求,编制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并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如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适时组织评估论证,提出调整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各有关部门编制规划涉及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应当与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进行衔接。 第七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者核报国务院审批的政务信息化项目,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项目审批管理的政务信息化项目,原则上包括编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等环节。 对于已经纳入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项目,可以直接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 对于党中央、国务院有明确要求,或者涉及国家重大战略、国家安全等特殊原因,情况紧急,且前期工作深度达到规定要求的项目,可以直接编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浅谈中国政府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题目浅谈中国政府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目录 绪论 (1) 一、中国政府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1) (一)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的发展 (1) (二)发展信息产业,奠定物质基础 (1) (三)互联网的安全管理与规范使用 (2) 二、中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 (一)政府信息化要发展,必须解决安全问题 (2) (二)信息产业发展落后制约政府信息化的发展 (2) (三)中国网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政府站点建设现状 (3) 三、如何解决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仍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 (3) (一)信息公开统一协调,引入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3) (二)科学地界定公开与保密的关系 (3) (三)政务公开多渠道,让民众能更好的享有知情权 (4) (四)利用因特网,实现政府信息公开 (4) 总结 (4) 参考文献 (4)

浅谈中国政府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将信息化技术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近年来,为了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程度相适应,中国政府对国民经济信息化与政府信息化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重视,将信息化建设与建设服务型政府联系起来,以此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一举措给中国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体制带来了新的方向及目标,同时也将中国政府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凸显出来。本文主要从政府推进信息化的举措以及目前政府信息化面临的问题这两个方面,简单叙述和总结中国政府信息化工作的发展状况以及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政府信息公开 绪论 信息化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手段。当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然而在面临人口劳动力的大量流动、资源环境日益趋紧等方面的挑战的同时,同时也面临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带来的机遇。在此背景下,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为复杂。一方面,政府在城市综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均亟待利用信息化手段加以解决;另一方面,中国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晚,且存在区域和领域信息化发展的双重不均衡,信息化自身建设发展亟待加强。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信息化已成为政府变革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政府部门作为国家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和管理者,其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的强化和发展将对社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中国政府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自电子政务问世以后,其特有的便捷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新的途径,特别是在促进政务信息公开,提高日常办公效率,规范简化行政审批,增强政府与民众的沟通协作,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是大幅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的最佳方式,它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政府对全球性的信息化革命始终给予高度关注,并针对我国国情作出了一系列的详细部署,以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实现从传统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这些改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的发展 在政府信息化的浪潮中,各地方和部门纷纷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电子政务在某些方面初具雏形。以网上办公为突破口,力促提升政府办公效率。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我们已深深地感到,政府行政的社会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推行电子政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政务管理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支持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有效手段。全球化的经济要求每一个政府都必须作出有效而灵活的反应,产生并依赖于工业化时代的传统政府运转方式,因其程序繁琐、效率低下、成本较高而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政府行政方式、创新政务流程势在必行。[1] 电子政务建设西方发达国家走在了前列。据调查显示,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电子政务系统比较完善。这些城市的政府行政效率普遍较高。遵循统一规划,共同建设,加强协调,讲求实效,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原则,以建设远程及移动办公系统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网上办公“覆盖延伸”工程,实现了从一般工作人员到政府领导网上办公的闭合运行;政府与所属各地区和各部门之间的公文办理网络化闭合运行;利用无线移动网络技术,将政府办公桌面从固定的模式,实现了可移动办公,取得了的良好好效果,提升了办公效率。 (二)发展信息产业,奠定物质基础 信息产业发展对政府信息化的促进作用信息作为一种智力型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政府信息化建设思路

电子政府信息化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1. 前言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综合实力的基础。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国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出了"统筹规划、联合建设、统一标准、专项结合"的十六字指导方针。同时,国务院下发的"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2001-2005年规划纲要"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政府机关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重要环节?quot;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基地根据多年来在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的丰富经验,在知识经济信息化理论指导下,根据政府管理、办公、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先进成熟的信息系统技术,编制本政府信息化建设工程解决方案,争取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2. 背景 2.1. 政府信息化现状 当前各国的信息技术的竞争也非常激烈,都在争夺信息技术的制高点。为此,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信息产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来看,我们要进一步认识信息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构筑政府网络平台,形成连接中央到地方的政府业务信息系统,实现政府网上信息交换、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是我国信息化建设重点发展十大领域之一。"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构,承担着大量的公众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其信息化建设是社会的需要。我国已经把信息化作为非常重要的战略提出来。我国信息化的工作首先从电子政务入手,带动其他领域信息化的工作。而电子政务就是建立电子政务的平台,通过电子政务更好地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可以说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 从世界范围来看,推进政府部门办公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全面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把推进发展中国家政府信息化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进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而在世界各国积极倡导?quot;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被列为第一位。 我国政府部门掌握社会信息资源的80%的有价值的信息,3000多个数据库,急需采取有效手段让这部分信息进入市场进行流动,产生增值。各省有关部门对于启动省内政府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手段开发利用作了一定的工作,但在全国范围内还未形成将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态势,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和办法。我们的企业和个人常常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取统计资料等信息,不可避免地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电子政务是完善现代政府管理,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管理措施,是政府运作管理机制的范式转变。政府管理作为上层建筑,必须服务于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新经济形势要求政府必须削减旧经济时期膨胀起来的许多不必要的权力,把政府包揽的社会事务大部分还给社会,由社会组织自行管理。这样,政府部门就可以把握全局,进行宏观管理,有利于大幅节约政府管理成本,转变政府作风,防止腐败现象。这是进一步协调社会矛盾的重要渠道,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由于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电子政务的主要目的是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

中国电信全方位支撑电子政务建设

中国电信全方位支撑电子政务建设 本报讯记者庄光平报道:中国电信积极参与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建设,已建成覆盖各副省级以上城市纵向传输网络。目前,中国电信已构建各行业信息通信大型应用网络400多个,已经为各省区市政府提供电子政务网络及应用整体服务。实现公文流转、行政审批、政务协同、电子监管、门户网站、便民综合服务热线等信息化应用,提升了当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作为“政府上网工程”的主要推动者,中国电信先后与26个省区市政府签订推进信息化应用的战略合作协议。在相关部门主导下,中国电信为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全方位支撑服务:加大投资力度,支撑电子政务网络延伸、优化及升级,促进电子政务网络的横向连接,以及从市到区、街道和社区的纵向延伸;协助建设政府公众服务网站,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全天候、高效率的服务。 中国电信参与了全国近200个“平安城市”和公安部全国城市报警与监控技术系统建设,涌现出平安四川、平安惠州、平安温州、平安厦门、平安潮州等典型项目;为50多个城市提供应急联动应用服务,满足政府机构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等需求,辅助政府机构有效防范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帮助全国130多个城市推进数字城管应用,为各级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化解管理疑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管理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未来,中国电信计划将政务平台提升到云计算标准,构建可控安全的云计算系统,以可靠、安全、易管理、动态变更、可伸缩作为解决方案的主要特征,面向各级政府部门及直属委、办、局;将统筹部门需求,统一采购云计算服务,推动政务应用逐步向云计算模式转型,促进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V中交集团暨中国交建信息化工作考核管理办法

中交集团暨中国交建 信息化工作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交建”)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调动各单位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信息化工作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等国家及行业相关要求,结合中国交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交建总部及其全资和控股子(分)公司。 第三条信息化工作考核遵循以下原则: (一)考核与国资委对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要求相衔接,切实将信息化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传递到各单位; (二)考核突出中国交建信息化工作管理重点,有效引导各单位改善信息化工作短板,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水平; (三)参照《中交集团所属单位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确定的责权利相统一的要求,建立子(分)公司负责人信息化工作业绩同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的考核制度,由公司统一设置信息化工作的考核权重; (四)考核坚持以考促改、循序渐进原则,每年根据企业特点、企业规模、发展环境和条件,设置具体考核指标及权重分配,体现

板块特点,实现差异化考核。新成立或规模小的企业可单独考核; (五)考核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客观反映各单位信息化现状,数据采集要真实准确,做到考核办法公开,考核过程透明,考核结果公正。 第四条考核以各单位的总体信息化水平为对象,实行自评和复核相结合。 第五条信息化评价的分级如下: 信息化年度水平评价级别共分A、B、C、D、E五级,根据考核分数确定,各个级别与分值对应标准。 A级为卓越,90分(含)-100分(含)。 B级为完成,80分(含)-90分(不含)。 C级为基本完成,70分(含)-80分(不含)。 D级为需要改善,60分(含)-70分(不含)。 E级为亟待改善60分(不含)以下。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中国交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如下: (一)中国交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中国交建信息化工作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批; (二)中国交建信息化管理部负责协同相关业务部门组织实施信息化工作考核,对各单位自评结果进行汇总、检查、复评,形成最终考核结果; (三)中国交建各全资和控股子公司负责将考核内容纳入本单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ChinaCommunicationsConstructionCompanyLimited 2012年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事务报告 (2017年度) 债券受托管理人: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六月

重要声明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招商证券”)编制本报告的内容及信息均来源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2018年3月对外公布的《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年度报告》等相关公开信息披露文件、第三方中介机构出具的专业意见以及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相关说明文件等。 本报告不构成对投资者进行或不进行某项行为的推荐意见,投资者应对相关事宜作出独立判断,而不应将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据以作为招商证券所作的承诺或声明。 目录

目录 第一章本次公司债券概况 (3) 第二章发行人2017年度经营和财务状况 (7) 第三章发行人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13) 第四章本次公司债券担保人资信情况 (14) 第五章债券持有人会议召开的情况 (16) 第六章本次公司债券本息偿付情况 (17) 第七章本次公司债券跟踪评级情况 (17) 第八章发行人董事会秘书及证券事务代表变动情况 (18) 第九章其它事项 (20)

第一章本次公司债券概况 一、核准文件和核准规模 本次公司债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12]998号文件核准公开发行,核准规模为不超过人民币120亿元。 二、债券名称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公司债券(简称“本次公司债券”、“本次债券”)。 三、债券简称及代码 本次债券五年期品种代码为122173,简称“12中交01”; 本次债券十年期品种代码为122174,简称“12中交02”; 本次债券十五年期品种代码为122175,简称“12中交03” 四、发行主体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发行人”、“公司”、“中国交建”)。 五、债券期限 本次公司债券分为五年期、十年期和十五年期三个品种,均为固定利率债券。 六、发行规模 本次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为120亿元。其中,五年期品种发行规模为60亿元;十年期品种发行规模为20亿元;十五年期品种发行规模

浅析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

浅析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 [摘要]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各国纷纷不遗余力地发展自己国家的信息化体系。而在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政府信息化是整个信息化中的关键。那么,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政府将如何把握机遇发展自己?在开展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又将如何具体运作,确保政府信息化进程顺利而高效地向前推进?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政府的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政府信息化;必要性;电子政务 政府信息化具体包括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管理电子化等多个方面,其中,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电子政务主要是指:政府部门通过利用网络技术来完成的相关政务活动,是政府管理与服务的网络技术应用集成,实现了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组合,能够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政府管理和服务。 1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政府信息化可以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服务上:通过对外宣传主页发布,使公众能够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章程、各项政策法规,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在管理上:实现政务网上办公。如政府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真实、全面、准确、及时的企业信息,并建立大型的专门数据库,通过统计模型具体进行分析、计算,帮助政府进行决策,实现其调控作用。在消费上:政府可以利用网络发布政府采购信息,通过网络进行电子招标,完成采购过程,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1.2政府信息化可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政府信息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过去政府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等级森严的格局,使各级政府的各部门拥有统一的服务平台。而公众在这个平台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政府,他们不必去关心这个是哪一级政府的哪个部门,只要获取服务就可以了。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为公众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同时,政府决策实施情况可以及时得到反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