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臧村_关系地权_的实践逻辑_一个地权研究分析框架的构建

臧村_关系地权_的实践逻辑_一个地权研究分析框架的构建

臧村_关系地权_的实践逻辑_一个地权研究分析框架的构建
臧村_关系地权_的实践逻辑_一个地权研究分析框架的构建

臧村“关系地权”的实践逻辑*

———一个地权研究分析框架的构建

臧得顺

提要:本文以周雪光的“关系产权”为学术起点,基于产权研究的社会视角提出了“关系地权”的分析性概念,明确了其原则、层次和类型,尝试构建一个地权研究的分析框架,用以观察和分析当下中国乡村的地权制度与乡村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并用臧村的几个典型农地纠纷案例予以经验支持。研究发现,在以臧村为代表的村落中,“关系地权”的强力原则在地权配置实践中占据强势地位。在市场化、城市化日渐深入乡村共同体的背景下,一个围绕农地牟取私利的“谋地型乡村精英”逐渐形成。作为新时期乡村社会结构的实体要素之一,该群体的行为对当代中国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体、以“均等原则”为特征的地权分配方式起着严重的扭曲和变形作用。

关键词:经济社会学关系产权关系地权谋地型乡村精英

一、问题的提出

在学术界,围绕“农地集体所有制该如何改革”的学理争论向两个方向展开,一是沿着新古典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框架进行,其基本命题是“产权是一束权利”,即产权界定了产权所有者对资产使用、资产收益、资产转移诸方面的控制权,为人们的经济行为提供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从而保证了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效率。一句话,农地产权越清晰,农民在农地上投入的积极性就越高,对未来农地收益的预期就越大,使用越有效率(李成贵,2000;杨小凯,2004:19-26;周其仁,2002,2004),这种农地资源配置的市场逻辑演化的结果最终必然指向农地的私人所有制度。

另一种相反的观点是以杨经伦(1987)为代表的“农村土地国有化”观点,他在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优势的同时,也指出了这种制度的缺陷和不足,认为宏观制度要进行创新:“要将纯粹形式化的土地

*作者衷心感谢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宝贵意见。文责自负。

87

论文臧村“关系地权”的实践逻辑

所有权转归国家,取消土地集体所有权,并用法律形式加以确认,从而把集体与农民之间的土地承包关系转为国家直接与农民发生的土地承包关系,进而用永佃制形式把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土地承包关系制度化和法律化”。持相同观点的学者还有陆学艺(2007)、周天勇(2003)等。我们把这种思路归为农地资源配置的国家逻辑或政府逻辑。

在政策领域,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还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200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决定超越了以杨经伦(1987)为代表的“农村土地国有化”与以杨小凯为代表的“农村土地私有化”之争,把农地产权制度定格在所有权归集体公有、经营权归农户私有的“共有私用”产权制度(赵阳,2007)上。这种折中方案显然体现出对家庭、集体、社区等社会因素在中国特殊国情中重要地位的尊重,坚持的是农地资源配置的社会逻辑。

我们的问题是,在产权界定的政府逻辑和市场逻辑之外,社会逻辑运行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社会结构性要素包括家庭、社区、集体、社会关系等非正式制度是如何在现实中对地权进行界定的?在资源配置的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之外,“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性要素是如何配置农地资源的(李培林,1992,1994,1995a,1995b,2005)?这是从“产权的社会视角”出发进行研究的“地权配置的社会逻辑”。因为,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农地产权关系要比公有、私有的简单二元划分复杂得多。产权从公有到私有往往是一个“连续谱”(李培林,2004:61)。从社会学视角来看,产权是一种社会关系,或者说嵌入在社会关系之中,产权关系受社会关系的影响。产权关系的结果,要看社会关系如何。周雪光(2005)从社会学视角提出的“产权是一束关系”命题,为我们认识农地产权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97

社会学研究2012.1

二、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关系地权”的概念、

原则、层次与类型

(一)“权利产权”:地权研究的经济学视角

产权经济学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中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其核心理论思路是把产权看作是“一束权利”(a bundle of rights),代表人物有科斯(R.Coase)、诺斯(D.North)、阿尔钦(A.Alchian)等。这一学术思潮的出现与同时期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经济转型的历史背景不谋而合,恰逢其时地为转型经济的研究和讨论提供了话语框架和思路。特别是在中国30年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产权经济学发挥了重大的理论指导作用。其“产权越清晰,越能对市场主体产生激励机制从而提高效率”的思路可以成功解释中国转型经济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譬如国企改革前因“预算软约束”(科尔内,1986/1980)造成的效率低下、长期亏损,很大程度上即是由政企不分、产权模糊造成的;但是,这一思路在实际生活中也面临着许多难以回避的困难。一个市场主体的产权在现实中往往是模糊不清难以界定的,清晰产权只不过是一种理想化的期望状态而已,而德姆塞茨所讲的“产权的残缺”(Demsetz,1967)往往是一种常态,譬如地方企业(乡镇企业)在“决策权”、“支配权”、“转让权”方面并不总是完整拥有的(周雪光,2005)。因此,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概念框架对“真实世界”的产权制度进行关注,不仅仅是一种研究的理论需要,更是一种为解释现实问题而做出的必然选择。

(二)“关系产权”:地权研究的社会视角

用社会学理论对产权进行研究,即“产权的社会视角”研究,已有不少成果出现。刘世定(1996)提出的“占有”概念及对占有制度三个维度的分析,周雪光(2005)提出的“关系产权”概念及关系产权理论,均具有开创性价值。周雪光的独创之处在于,他着眼于组织与其环境即其他组织、制度环境或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稳定的交往关联,进一步提出与经济学“产权是一束权利”不同的“关系产权”概念,以此强调“产权是一束关系”这一中心命题,从而提供了一种与经济学产权理论不同的全新思路。这一思路的基本观点是,一个组织的产权结构和形式

08

论文臧村“关系地权”的实践逻辑

是该组织与其他组织建立长期稳定关系、适应其所处环境的结果。因此,产权结构和形式并不像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反映了企业的独立性;恰恰相反,产权是一束关系,反映了一个组织与其环境即其他组织、制度环境或组织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稳定的交往关联。从这个角度来看,关系产权是一个组织应对所处环境的适应机制。

周雪光着力于解释中国乡镇企业发展中“关系产权”的意义及其实践逻辑,用以检验“关系产权”的理论命题,并没有就农村土地问题进行专门的分析讨论。但他为我们分析转型期中国的农村土地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和理论资源。

(三)“关系地权”的概念、原则、层次及类型

1.“关系地权”

本研究将在经济社会学的理论脉络中,以周雪光的“关系产权”为学术起点,充分借鉴人类学中雷德菲尔德(Redfield,1960/1956)对乡村文化“小传统”的研究,吉尔兹(吉尔兹,2000;Geertz,1983)对地方性知识的研究,马凌诺斯基(2002/1922)对新几内亚附近土著居民“库拉圈”(Kula Ring)社会功能的分析,以及斯科特(Scott,1976;斯科特,2001)关于农民的生存伦理、道义理性等相关理论资源,同时,也借鉴公共选择学派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奥斯特罗姆,2000/1990:10-50;Ostrom,1990),①循着李培林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命题(李培林,1992,1994,2005),把研究对象延伸到农村土地产权上,提出“关系

①奥斯特罗姆提出了“自主治理”的核心思想,指出:传统的分析公共事务的理论模型有哈

丁的“公地悲剧”(Hardin,1968)、道斯的“囚徒困境”博弈(Dawes,1973)、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Olson,1971/1965)三个理论模型。这三个模型都认为:个体的理性行为导致的却是集体的非理性后果,比如理性的个体最终导致“公地”成为“悲剧”、最优的个人选择最终达致的却不是团体最优选择的“非零和博弈”、集体行动中的理性个体“搭便车”行为等。如何解决这些“搭便车”、回避责任和机会主义的倾向呢?根据这三个模型的逻辑得出的方法是两条相互排斥的道路———要么彻底私有化,以完全市场化的路径来解决;要么强化中央集权,通过完全的政府权力控制来解决。她指出当前解决公共事务问题,或者以政府途径(“利维坦”)为惟一或者以市场途径为惟一途径都是有问题的,她怀疑仅仅在这样两种途径中寻找解决方法的思路的合理性;最后,她从理论与案例的结合上提出了通过自治组织管理公共物品的新途径,但同时她也不认为这是惟一的途径,因为不同的事物都可以有一种以上的管理机制,关键是取决于管理的效果、效益和公平(奥斯特罗姆,2000/1990:10-50;Ostrom,1990)。奥氏强调了自治组织的正面功能,但在笔者调查的村落中却更多地发现了乡村自治组织及乡村精英的负向功能。无论如何,她的思路启发了笔者在农地产权问题上思考关注和引导社会力量的问题。

18

社会学研究2012.1

地权”的核心概念和分析框架,希望进一步完善“产权的社会视角”这条研究脉络。

笔者提出的“关系地权”概念,意指现行的农村集体地权是深深地嵌入在社会关系之中的,农地产权在真实世界中的界定过程往往与产权主体的社会资本诸如个人能力、威望和社会关系网络包括地缘网络、血缘(亲缘、家族、宗族)网络、业缘网络、乡规民约、“小传统”等地方性知识有很大关联,产权主体在农地上的收益并不是仅仅靠产权清晰化就能实现的,各主体自身的社会关系、社会资本强弱才是其收益多少的主要变量。“地与人的关系”是表,附着在土地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是农村土地问题的本质与核心。

需要说明的是,“关系地权”中的“关系”概念,虽来自周雪光的“关系产权”,但与后者还不尽一致。在界定“关系产权”概念的时候,周雪光明确指出他“是从社会学制度学派的理论逻辑出发”、“从制度意义上来界定关系产权的”,“强调产权基础上的关系在制度层面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这与(经济社会学的)社会关系网络理论中的关系概念有着重要的区别”,“关系产权强调的恰恰是企业组织通过产权融合而建立的一种类似于亲情关系的‘圈子’,是一种极端的强关系”(周雪光,2005)。本研究“关系地权”所使用的“关系”概念,是在更为宽泛的意义上指称存在于村落共同体中的社会关系,包括经济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资本”、“社会网络”,也包括周雪光所使用的那种稳定的“自家人”意义上的“关系”;从层次上讲,针对地权主体所代表的不同村落组织,“关系”也包括不同村落之间因农地问题而形成的“村际关系”;从性质上看,还包括信任、团结等水平关系和支配、顺从等垂直关系。

与社会网络学派笔下的“关系”不同,①在本研究中,笔者之所以要把“关系”的概念扩大,重在运用产权的社会视角来考察和分析市场化进程中乡村共同体场域中的地权制度和乡村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更多关注的是现实问题。为分析的方便,下面把“关系地权”这一概念进行操作化,先区分其在实践中的四种原则,然后明确“关系地权”的层次和类型。

①譬如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1974)、边燕杰(1998)、林南(Lin,1999)、张文宏(2003,

2011)等人的研究。边燕杰(边燕杰主编,2011)最近正致力于推动“关系社会学”在中国社会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28

论文臧村“关系地权”的实践逻辑

2.“关系地权”的四种原则

曹正汉(2008a)在总结分析产权的社会建构逻辑时指出:中国社会学家在研究集体产权时发现,所谓“集体产权”其实是社区内一份稳定的、非正式的“社会性合约”,这类合约主要不是依据法律来达成,而是各方当事人依据广泛认同的公平原则,在互动中自发建构出来的(折晓叶、陈婴婴,2005;申静、王汉生,2005)。他总结说:这种公平原则主要有生存原则、“划地为界”原则、成员原则、谁投资谁受益原则。曹正汉这里总结的是乡村集体地权界定的“公平原则”,几个研究个案所在的地域大都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村落,譬如王颖(1996:197)对广东南海“新集体主义”的研究所涉及的村落,折晓叶(1997)所研究的丰村、塘村、畔村等,曹正汉(2004a,2004b:194)所研究的崖口村,这些村落的共同点在于———大都是单姓村,都有着深厚的宗族观念、浓厚的集体主义精神,又总是有一个一心为集体、为群众谋福利的村支书(譬如万丰村的潘强恩、崖口村的陆汉满等)。

问题是,以上所有的特有条件发生改变后,那些所谓的“公平原则”还有多少在起作用?与东南沿海宗族势力强的村落不同,中西部那些贫穷落后的、没有村级工业的、没有一个为村集体谋福利的村领导的村落往往处于散居形态,以杂姓村居多,宗族观念和集体主义比较淡薄,①在这些村落,地权的界定凭借的又是什么原则呢?本文力图对这种类型的村落进行研究。我将以曹正汉的总结为底本,参考诸多农村研究学者的分析,提出“关系地权”的四大原则,而关注更多的是其中的“不公平原则”。

生存原则(safety-first principle,“安全第一原则”或生存底线原则),指地权分配中为满足个体和家庭生存需要的底线公平原则,越过这一底线,农民个体就会凭借“弱武器”(类似于斯科特所讲的农民的“日常形式的反抗”)或“强武器”(个体上访、集体上访、静坐示威等)进行反抗,把原来针对村民和村集体的不满转移到国家政府上来;如果诸多个体得以联合,将会对国家稳定造成很大不良影响。譬如后面将要分析到的臧村金寡妇被臧林丘强占一垄地后拒交公粮,凭借的就是

①匿名评审人对此处“中西部地区杂姓村居多、宗族观念淡薄”的判断提出异议,笔者这里

总体上概括了中西部与东南沿海在宗族观念、单姓村落方面的差距,援用了人类学中的一个常识判断,并不排除个别不符的情况,可参见弗里德曼(2000/1958)。

38

这个原则。①这一原则隐含着村民主张的一项最主要权利———生存权利。

先占原则(first possession ,也称“先到先得原则”)(曹正汉,2008a ),指满足生存需求和政府均分田地之外建立于个体勤劳、努力基础上的“谁先占用就属谁”原则,是一种共同体内大家都认可的、约定俗成的原则。譬如村民“开荒”所得的荒地,即按照“先占原则”进行配置,按照萨格登(R.Sugden )的说法,这是一种习俗、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共享观念(转引自曹正汉,2008a )。该原则不是本文分析的重点。②

强力原则(社会资本的负功能),指乡村内村民个体、乡村组织等凭借宗族势力、威望、民间暴力等强制性力量占有别人土地的原则,是一种不公平的原则,也是本文重点分析批判的社会事实,体现了消极社会力量的社会功能,需要国家和政府加以规制,引导其朝积极的方向发展。

这里有必要对“强力原则”这一概念进行深入说明,社会学者在研究集体产权的时候,不赞同经济学者认为“集体产权是模糊产权”(何·皮特,2008:5;韩俊,2009:42-82)的观点,申静、王汉生(2005)曾指出:“以‘共同占有’为特征的集体产权,在集体成员间绝非是模糊的,实际上他们基于对某种原则的共识而形成的权利分配格局,总是异常清晰的。”这种集体产权所依赖的社会性合约(折晓叶、陈婴婴,2005)是如何明晰到个人的呢?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学者发现,当事人的“强力”———如人数的多寡、声音的大小、暴力的强弱———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张静,2003;刘世定,2003;申静、王汉生,2005;折晓叶、陈婴婴,2005)。以上社会学者发现了产权界定中的“强力原则”,但大都认为这种强力是一种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往往依靠自己的“强力”来选择4

8社会学研究2012.1①②斯科特就是以农民的“生存伦理”为核心概念,分析了缅甸南部和越南农民的起义反叛

运动。“这项研究把农民家庭的关键问题———安全生存问题———置于研究农民政治活动的中心,我认为它也确实是个中心问题”(斯科特,2001:前言)。这一“生存原则”所体现的“为生存而战”同样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起义的最直接原因。本文案例中农民进行抗争所采取的策略和行动,最为有力的借口就是这个。

曹正汉(2008a )运用“聚焦点”模型分析行为规则(即产权界定规则)的自发形成。会形

成什么规则依赖于参与者所共同感知的“聚焦点”,即共享观念。他援用了英国海岸村民打捞木头的案例,谁“第一个登上岸”就是谁的。此处虽用经济学中博弈论的视角来解释,其实起作用的还是人类学中所谓的“小传统”等地方性知识。在传统社会中,这是乡民们都认可的一种合理的产权界定规则,而本文分析的是市场观念过度进入、村民观念与以前大不相同的臧村,虽然这种“先占原则”仍旧存在,但已被“强力原则”所淹没。

论文臧村“关系地权”的实践逻辑

规则和主张权利,凭借某种公平原则,而这样的公平原则也是多元化的(曹正汉,2008a)。

笔者这里的“强力原则”,既包含当事人援用强力导致的公平性结果的一面,更包括当事人利用自身强力、欺压乡村弱者以暴力牟取别人土地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产生不公平结果的一面。

公平原则(成员均等),指在满足个体生存需求的基础上,政府均分土地、保护农民每一个体土地权益的平等原则,是一种正式规则,但在现实中还存在很多名不符实的情况。

总体看来,在以“家庭承包”分配农地“经营使用权”(政府的逻辑)为主体的“公平原则”下,还渗透掺杂着以“民间暴力”为特点的“强力原则”,以维持生存、底线公平的“生存原则”和先占先得的“先占原则”。在下文分析的臧村案例中,“强力原则”居于强势地位,是市场化进程中不断转型的乡村社会结构、地方性区域文化和地方传统变化后在地权分配实践中的体现,是笔者着重分析并揭示的原则。

3.“关系地权”的几个层次

从关系主体上看,“关系地权”有几个不同的层次:即村民与村民个体之间的“关系地权”(生存原则、强占原则);村民个体与村委会、村集体之间的“关系地权”(公平原则、强力原则);村与村之间的“关系地权”(强力原则);村民、乡村干部精英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地权”(生存原则、公平原则等)。本文主要关注村内村民之间、村民与村委会干部精英之间围绕土地产生的社会关系纠葛,并分析“关系地权”实践中的运作原则和逻辑。

4.“关系地权”的几种类型

与社会关系的三种类型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相对应,乡村共同体地权界定的实践中,“关系地权”大致有三种类型:基于血缘关系的地权界定规则、基于地缘关系的地权界定规则和基于业缘关系的地权界定规则。这种分类是为了分析土地纠纷案例的方便,在实践中三者往往是纠缠在一起的。正像徐晓军(2009)研究得出的结论那样,乡村社会个体的社会关系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内核与外围两极分化的结构,外围部分已高度利益化,而内核部分则高度情感化。臧村“关系地权”的几种类型,大致上呈一种业缘关系强化,地缘层面邻里关系功利化、陌生化,进而向血缘关系即家庭紧缩的趋势。

58

三、案例:臧村①“关系地权”的实践逻辑

臧村是笔者调查的四个村庄中的一个,这四个村庄中,臧村、金村、朴村都是华北地区、位于黄河下游S 省N 县的三个普通村庄;桥村位于华中地区、长江中游的H 省Y 市郊区。在分析调查农地纠纷事件所在的村庄时,笔者根据有无国家征地、宗族势力强弱、村民有无反抗传统三个维度对调查的乡村进行了类型划分,见表1。

截至2008年底,臧村共有230户村民,807人,其中男性村民398人,女性409人。村庄面积约143亩,耕地总面积约889亩,②共占地约1032亩,人均耕地面积1.1亩,比N 县人均耕地面积1.28亩要少(N 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2007:162)。臧村的大片耕地按距离村子、道路和水源的远近分为三个等级:水浇地(一等地)、旱地(二等地)和丘陵地(三等地)。臧村为汉族聚居杂姓村落,没有少数民族村民,230户中有大约160户臧姓村民,所以臧姓为村内第一大姓。臧氏家族支系庞杂,家族内部各支系之间关系松散。表1个案村落类型表

国家、宗族村民国家征地

有无

宗族势力弱宗族势力强

村民抵抗运用“弱武器”还是“强武器”?弱武器朴村臧村金村强武器桥村

臧村距离镇政府驻地较远,约12-15里地,又远离国道和高速公路,没有国家征地事件,也没有经济开发区占地事件。臧村独特的农地事件是:近几年的街道整治规划,雷声大,雨点小,进展十分艰难;村民宅基地自由买卖,导致在自由买卖的宅基地上自由地盖房建楼,很少有6

8社会学研究2012.1

①②按照“为受访者隐”的学术规则,本文案例中出现的地名、人名皆做了匿名化处理。计税面积。访谈村会计时,他给笔者讲了这个计税面积的来历:2002年的时候,各小队

长为了少交税,就把以前1200亩的耕地改为现在的889亩上报。但后来国家取消农业税,又实施粮食补贴政策,当年少报耕地面积的事儿使本村得到的粮食补贴减少,令他们懊悔不已。

人按村里的规划来建造房屋,村委会形同虚设,村干部的威望几乎降到最低,无法约束和制约一波又一波的盖房热潮。更要命的是,这些新房子盖起来,旧房却没在规定的时间里拆除,致使村内死胡同增多,街道弯弯曲曲,农忙季节,“想拉一辆地排车进来都很难,更不用说农用三轮开进来了”(宁方明语)。总之,本文分析的案例臧村具有宗族势力较弱、村民反抗意识淡薄、尚无国家征地的特点。

(一)臧村大背景:亲缘关系淡化与社会关系的功利化、理性化

案例1:臧玉旺之死及其耕地的继承。

臧玉旺,男,臧村村民,2003年55岁时病故。生前是老光棍儿,“老酒包”,经常醉酒骂街闹事。与臧玉科(1997年病故)、臧玉贵为亲兄弟,排行老大。在村内有一处宅子,后来在田野里自己盖了一间小水泥屋,守在自己的耕地边上,住在田野里。手足之情冷漠,病故之前亲人不在身边,多亏村内几位村民照顾,死后耕地被其中两人私分,以抵偿生前借款。访谈对象是臧玉旺三弟臧玉贵及其媳妇。臧玉贵,男,52岁,妻韩福娟,臧玉旺三弟。两个儿子建华、建伟都在外地打工。

问:他大爷①玉旺去世你也没通知他兄弟俩回来?玉科家的德地呢?通知了么?②

答:没。别让他们回来了。他活着的时候太辱没人了,整天喝酒骂街。耽误他兄弟们说媳妇了。现在风俗也变了,火化一下就行了。骨灰盒我都没往家里放,就弄吧弄吧给埋了……

问:那玉旺生前的耕地有多少?现在谁种着呢?

答:一个人九分地啊,咱庄里都是这样。现在那个王向克种着七分半、臧玉冒种着一分半。前两天我还看到王向克她娘在地里拔草呢。

问:你是臧玉旺的亲弟弟,你侄子臧德地考学出去,户口和地都没了。你知道法律上规定臧玉旺的耕地应该是谁来继承么?

答:按理说应该我来种啊,我是他亲弟弟。他活着的时候早都78论文臧村“关系地权”的实践逻辑①②大爷,即大伯,当地方言。

当地习俗,亲人死亡,不出五服的亲人都要参加葬礼,周围村的亲戚收到消息后也要来参加,按与死者关系远近上礼金。

把地给卖了。得了病让臧德仓①看,打吊瓶,欠他钱。冬天他住在坡哩②那个破屋子里,冷啊,就赊了臧玉庄120块钱的炭泥③生炉子。那天快不行了,咽气之前,在德仓那里,德仓一看不行了,他那叫脑血栓。把我叫去了,我是他亲弟弟啊。我把那些人都叫到他身边,想把他欠谁的帐说明白再走……说还欠王向克几百块钱,说那地以后让他种。没多久就老了。④他老了后,臧玉庄他媳妇来要了好几次,那碳泥钱120块;后来他父辈兄哩⑤臧玉冒说他还钱给臧玉庄,要种我哥的地;王向克早就种了他的七分半地了。他俩分了。⑥

随后,笔者访谈了相关的几个人,包括臧玉庄媳妇陈英兰、王向克等人。

臧玉庄,男,35岁,在山西阳泉一个蔬菜批发市场做生意,批发大姜、花生等。妻陈英兰。王向克,男,37岁,早年在新汶矿务局下窑当工人,因为其父就是那里的工人。后来辞职去北京打工,混北京,3年前回到臧村,买了南头一户人家的旧宅子,在家养兔子。

问:臧玉旺活着的时候欠你家120元钱,你怎么到玉贵那里去要了?没等他侄子回来给他侄子要啊?

陈英兰:臧玉贵是他亲兄哩,俺不给他要给谁要啊?臧玉旺原来的宅子,不都是被老三给拆了么。那些瓦、砖、石头,老三都用了盖新屋了,要不是这些材料,他能盖起那个新屋来?臧玉旺活着的时候就给他了,本指望靠他的一个儿子养老呢……他侄子在外头上学,从小到大吃了多少苦啊?最难的时候是他爹死了的那几年。你不知道。他大爷臧玉旺一点忙不帮,一分钱不给他。那孩子上大学,瘦得皮包骨头。俺要是给他要这120块钱,俺不是丧良心么?臧玉旺去世,葬礼都是老三操持的。按咱这边的风俗应该让8

8社会学研究2012.1

①②③④⑤⑥臧村的一位乡村医生。加上刘安儿,臧村总共两位大夫。

当地方言,指田野。

煤碳的一种,相对于成块儿的原煤而言,像土一样,掺水和成块状用来烧煤炉取暖,价格

便宜。

老了,隐晦语,死了。

“父辈兄哩”,指说话者大伯或叔叔家的儿子,当地方言。

根据对臧玉贵的访谈录音(编号Z20090801-ZYC &HFJ )整理。

他三个侄子和他侄女都来披麻戴孝啊。谁来摔老盆①啊?就应该他大侄子建军②啊。谁摔了老盆,谁就来继承他的东西啊。老三怎么做的啊?他不敢通知他侄子回来,怕他摔了老盆继承他的家产啊。臧玉旺有什么家产啊?人家也不稀罕他那点东西啊。现在他的地就是王向克和俺父辈儿兄哩臧德昌种着,他敢怎么样?他要敢要就揍他。③

问:听说你种着臧玉旺的地?这是怎么回事啊?

王向克:是啊。我种七分半,就是他那间破屋旁边的那点地。他临死前没人照应,好可怜人啊。那天晚上臧玉旺不行了,光着身子。他一个人呆那个坡哩破屋子里,难受的叫人,谁能听见?正好我打那里过,我以前经常去他那里给他拉呱啊。我看不行了,就叫来臧玉冒,俺俩给他穿上裤子,把他拉到臧德仓那里去了。他是大夫。臧玉旺活着的时候就把地给我了,嫌他三兄哩不过去看他,给他赌气。老三太不像话了,不能让这种人沾光。④

案例1中臧村的社会关系大致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1.臧村亲缘关系的淡化和冷漠,社会关系的功利化、理性化

对乡村社会关系现状的判断,学界大致有一个共识:当前乡村社会关系渐趋功利化和理性化。徐晓军(2009)曾做过较好的总结分析,他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利益导向机制的确立,乡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利益的介入,变得愈来愈理性化了。徐勇、邓大才(2006)也指出,被高度社会化、将货币收入最大化作为行为与动机的社会化小农,已毫不犹豫地将利益作为了自己社会关系行动的主要标准。臧村这个围绕臧玉旺耕地继承问题的事件,有力地验证了学界的这一共识性假设———臧玉旺“活着的时候整天喝酒骂街”,耽误了侄子们说媳妇(因为农村男子娶媳妇是家中头等大事,而家风不好会使自家的孩子很难得到提亲),也没有对上学的大侄子尽过大伯的责任;死后,三弟臧玉贵把他亲哥的“骨灰盒都没往家放,就98论文臧村“关系地权”的实践逻辑

①②③④“摔老盆”,当地风俗,死者骨灰入土前,有个烧制的陶罐由后辈中的男性年长者摔碎,表示死者的财产由该人继承。

臧玉科儿子臧德地的小名。

根据对臧玉庄夫妇的访谈笔记整理,无录音。

根据对王向克的访谈笔记整理,无录音。

社会学研究2012.1

弄吧弄吧给埋了”。在传统的臧村这种事情是令人不敢想象的,这对兄弟之间的亲情淡漠成为臧村社会关系变迁的一个缩影。从三弟臧玉贵的角度看,正如徐晓军(2009)研究得出的结论那样,乡村社会个体的社会关系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内核与外围两极分化的结构,外围部分已高度利益化,而内核部分则高度情感化。臧玉贵对待自己的小家庭(妻子、两个儿子)的关系是高度情感化的内核,而对大哥臧玉旺的关系则演变为利益化的外围部分。臧玉旺重病在身,临终之际对自己耕地的委托,则同样体现出以上特点———把耕地留给了非亲属的王向克和臧玉昌,而不是留给法律意义上的继承人臧玉贵。

2.村民对农地产权的法律界定规则的认知是明确的

在这则案例中,村民们对耕地继承问题的认知,有着超乎笔者预料的清晰性和明确性。当问到“法律规定臧玉旺的耕地应该由谁来继承”时,臧玉贵的回答说明他对法律显然是了然于胸的。按照《土地承包法》和《继承法》之规定,法律应该这样判定:第一,对于第二轮的延包土地,村里“生不增、死不减”,说明承包合同的约定是,土地承包权可以由承包人的继承人继续承包。第二,由于臧玉旺没有签订遗赠抚养协议,也没有遗嘱,所以应该按照法定继承来确定继承人。第三,臧玉旺没有父母、配偶和子女,应该由第二顺序继承人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来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存活着的只有老三臧玉贵。第四,臧玉旺由于欠别人钱,所以把土地承包权用来抵债,而抵债的话,只需要用几年的承包费就可以了,太多,显失公平,继承人可以要求变更。第五,继承人要为臧玉旺还债。①

臧玉贵知道应该由自己来继承大哥的耕地,臧玉庄的媳妇也很清楚。但她去臧玉贵那里要当年臧玉旺的欠款,显然不是按照法律的规定,而是按照乡规民约的传统解释来的。她用“谁摔了老盆谁就继承他的家产”这种“地方性知识”的规定来决定该向谁讨要死者生前的欠款,体现的也是一种利益导向的社会关系特点。

3.村民农地产权界定的实践与法律规定是不相符的

臧玉旺死后,他的承包地已由村上另外两人经营3年,其经营收益足以抵偿当年臧玉旺的欠款。如上文分析的那样,臧玉贵很清楚,法律

①关于此案例的法律分析,笔者咨询了上海公义法律服务中心谭红琳律师,在此对其耐心

细致的解答表示衷心感谢。

09

规定自己是大哥耕地的继承人,但他为什么不是臧玉旺耕地事实上的拥有者呢?因为他的社会关系网络窄、力量弱,不敢向王向克和臧玉庄、臧玉昌索要这份土地。张静(2003)揭示过一个产权界定规则不确定的现象:即裁决纠纷的规则是不确定的、不统一的,一件纠纷适合于何种规则,取决于纠纷双方的利益主张和力量对比。“他敢怎么样?他要敢要就揍他”,这才是臧玉贵耕地实际上归谁所有的真正原因所在。

从臧玉旺耕地继承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式的法律制度与现实的农地实践存在太大差别,“关系地权”的作用更加明显。当地权纠纷发生时,人们是根据当前利益和自身力量对规则进行选择的,而不是根据事前确定的规则衡量利益是否正当。

(二)村内人际关系:生存原则和强力原则的实践

案例2:臧林丘强占金寡妇一垄地:强力原则的传导与生存原则的抵抗。

金永梅,女,55岁,丈夫于1997年病故。1998年村内土地“小调整”,金永梅后邻居臧林丘强占其一垄地,村支书、小队长都在场,但无人解决。本案农地利益直接冲突双方是金寡妇和臧林丘,但背后隐情极为复杂,涉及村内铁匠臧玉生、当年村支书臧玉树。

丈夫去世后第二年吧,1998年,村里动地。①就是那时候和臧林丘闹事了。那年动地,村支书臧玉树和小队长宁方文跟着,有人丈量土地,有人埋石根。②臧林丘的耕地和俺家在“西老林”的地紧挨着,他家在东,俺家的地在西,他家东面是臧玉生的地,是村里的铁匠,很霸道的。当时我们都在,按一个人九分还是多少量完了地,埋好石根,我一转眼的功夫臧林丘用脚把石根朝我家的地这边猛踢了两脚,那地很软和啊,他那两脚就把石根朝俺地里移了有一19论文臧村“关系地权”的实践逻辑①②“动地”,就是耕地调整。第二轮土地承包开始实施,臧村这次调地后一直没有再调地,认真贯彻了国家的延包政策。1998年之后考出去的大学生、嫁进来的媳妇、新生儿和去世的老人,都几乎没有增地也没有减地。

“石根”,即耕地的界桩,根据丈量和分配结果把一石块儿埋在两家耕地中间,一头埋在土里,一头露出地面,作为两家耕地的分界标志。

垄①宽。我当时就问他:“你干么呢?!”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的地少了,就得往你那边延!”他身强力壮,恶狠狠地吼我,我只能抹眼泪,我有什么办法呢?要是俺丈夫活着他哪有这个胆子呢?当时支书、小队长和其他人都不怎么说话,然后大家都回家了。俺家的地就这样少了一垄,就那个样子我种了有两年吧。

乡村共同体中个体之间“关系地权”的“强力原则”体现得近乎赤裸裸。金寡妇老公病逝后,她便丧失了在村内的资本,被臧林丘强行占有了一垄地。臧林丘为什么这么做呢?

他说当时是因为他家东边的臧玉生把地朝他地里延了一垄多,他不敢和他斗,就朝俺家地里跺了两脚石根。后来我儿子又去找了当时的村支书臧玉树,他只是赔不是,但是又没办法。这事儿就一直拖着……

被村内“精英”臧玉生铁匠强占一垄地后,身为弱者的金寡妇采取何种方式“抵抗”呢?

我父母从金村搬过来后……俺大大年纪大,年轻的时候出去闯荡过,经验多,他就给我出了一个主意,就是交公粮的时候让我赖着不交。后来我就是不交公粮,大队里来人给我做思想工作,我就说俺家的地被人占了去,没有收获就不交公粮。不给补地就不交公粮。后来镇里来了工作队,我也这么说,就是不交……再后来公粮都给免了,全国都不交了。②

案例2非常明显地体现了“关系地权”的实践特征和强力原则的传导机制。

1.“关系地权”强力原则的实践特征与传导机制

集体地权(使用权)深深地嵌入在社会关系之中,在乡村社会关系功利化、理性化的大背景下,拥有较强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的乡村精英2

9社会学研究2012.1

①②“垄”,量词,指种庄稼的一行、一沟,占地约半米宽,地长的话,一垄地可收获很多庄稼。案例2中的访谈文本根据对金永梅的访谈笔记整理而成。

论文臧村“关系地权”的实践逻辑

便运用“强力”侵占弱者的土地,造成许多乡村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地权主体的社会关系、社会资本强弱又是由什么造成的?从臧村的这个案例来看,社会资本和社会关系受当事人经济资本和家庭结构的影响和制约。拿臧玉生来说,他有一份赖以营生的手艺———打铁,家里劳力充足、兄弟势力大。他弟兄三人,排行老大,二弟、三弟都开铁匠铺;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家庭势力强大。在农村来讲,铁匠铺不仅为他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来源,也为他结交各路朋友提供了一个空间和平台。臧玉生经营铁匠铺多年,有十分深厚的经济实力、十分宽广的社交网络,村支书臧玉树都要给他面子,不敢轻易得罪他,这也体现了乡村权力精英与部分经济精英相互结合的特点。

动态地来看强力原则的运行,可见强力是从强者向弱者传导,臧玉生是强力的发出者,臧林丘是过渡者,金寡妇最弱,只能成为强力的承受者。她只有默默承受,“俺家的地就这样少了一垄,就那个样子我种了有两年吧。”

2.弱者的反抗机制

斯科特较为细致地探讨了小农的反抗机制,当外在剥削和压力还不足以威胁小农的生存底线时,他们凭靠“弱者的武器”(譬如不合作、偷懒、开小差和欺骗等)对外来侵犯进行日常形式的反抗(斯科特,2007);而当外来侵犯触及到他们的最后生存底线、违背生存规则的道义经济时,农民日常形式的反抗便以大规模的、暴力的反叛斗争呈现出来(斯科特,2001)。臧村显然还没有达到那样的暴烈程度,但仍为我们分析小农的反抗机制提供了范本———臧林丘抢占金寡妇一垄地,其实是将自己被臧玉生强占土地的损失找一个补偿,最弱者金寡妇便成了利益的最终受损者。但这种因社会不公平造成的恶果,并不会在最弱者身上终止。金寡妇的案例显示,弱者有自己独特的反抗方式,她总要把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以自己特有的反抗形式表达出来。她很清楚自己与臧玉生的力量对比悬殊,所以并没有与他正面抵触,而是采取了两种变通的反抗方式:一是让儿子去找当时的村支书臧玉树,求助于村委会的权威来解决,但臧玉树“只是赔不是,但又没办法”,村支书也不敢得罪“霸道”的铁匠,只有让弱者金寡妇受委屈。二是等到交公粮的时候拒交公粮,把对乡村精英的不满转嫁到国家、政府身上。她凭借的借口是自己的口粮不足等“生存伦理”和社会公平等正义问题,大队、镇里来人做思想工作,她以“没有收获就不交公粮、不给补地就不

39

社会学研究2012.1

交公粮”来抵抗。可见,“关系地权”的运作实践中,生存权利、生存理性、道义等成为弱者抵抗强力的有效借口。

3.乡村社会矛盾的调处程序

当村民与乡村精英之间发生矛盾时,弱者首先想到求助于村委会和村干部,而不会动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当干部精英与“村霸”达成妥协而对村民的诉求不屑一顾时,村民便会把委屈转嫁到政府身上,最后再由国家和政府进行买单。臧村金寡妇被强占一垄地后的反抗案例,清楚地展现了这一程序。传统时代乡村共同体中的乡绅、士绅、乡村精英等,起到了维护乡村自治、缓冲国民冲突的功能(费孝通,1999:473;张仲礼,1991;黄宗智,1986),但新时代本应具有相似功能的村委会、村干部,却丧失了这一“缓冲器”的作用,甚至成了乡村社会矛盾的直接制造者,使农民的怨气转嫁到国家、政府身上,乡村社会面临很大社会风险。

(三)乡村精英的分化与强力原则的实践

案例3:臧德雨雇人暴打宁方文:干部精英争夺农地权益。

村支书臧德雨上任后,强行收回四队的20亩耕地,卖给邻村或本村愿意耕种的农户,以每亩80-200元/年不等的价格收取“租金”。他这种独断专行的做法并不是没有遭到反抗,四队原小队长宁方文当初就带头反抗,拒不执行臧德雨的丈量命令。①几天后,宁方文被臧德雨找人暴打了一顿。这里村支书奉行的是“关系地权”中的“强力原则”。

宁方文,男,45岁,妻子王冬芳务农兼开豆腐房。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在淄博上大学一年级,小儿子上小学。曾任四队小队长(1989-2005年)。村支书臧德雨上台后,宁方文因反对收地而被打,之后经常外出打工。现在臧村各队小队长一职名存实亡,几乎没啥权力。

四队和村里一样,也是分三个等级。最好哩一级地就是西老①关于臧德雨上任后收回四队的20亩地的原因,笔者在访谈中还听到另一种版本的叙说。

村会计在访谈中告诉笔者,前几年镇级公路从彩山脚下的彩村开始,一直往东修,本来计划与104国道接头。在臧村段占了除四队以外的其他五个队的耕地,所以,为了平衡起见,臧德雨上任后就把四队没有被占的这些地收起来出租,以收取一定的费用供入不敷出的村委会办公使用。

49

林这一块儿,魏家林那边归二级地,北山子归三级地。现在北山子都卖了哦。臧德雨上来后卖哩。他因为这事把我揍了一顿。他叫哩(了)人。当时一调整地嘇,①他想把西老林这一块一等地给收起来卖,我说这地是咱队里人人都有哩,人家不能种庄稼的话可以种点儿菜,离家近。他想动那块地我没给他,他就“揍了个假导儿”,②说让我去量地,走到坡哩,他从北边路上开着一个红面包车,下来几个人都往地里跑,都朝我身上围哦,不找他们找我,明显哩找我,把我打了一顿。那是2005年。四五个人哩。找哩(了)打手……北山子的地卖了一个人一分四厘多地。加上泉子西那边的自留地,总共有20多亩地。卖给其他队哩,也有咱队里人,也有彩村的。他们卖地是因为没钱开支了,大队里没钱。现在村里也没队长了。③

案例4:宁方明购买四家宅基地:平民精英vs.干部精英。

1995年至2000年前后,臧村村内青壮年劳力出现外出打工热潮,致使村内多“387061部队”④留守,出现耕地频繁流转现象;到2000年后,外出打工者赚钱后回家批地盖房和村领导的街道整治方案相结合,该村似乎进入了一个轰轰烈烈的“村庄规划”和“盖房大潮”中。这期间,臧村的新情况是:“一户多宅”;村委会地权强化但威信扫地,处理公共事务能力弱化;宅基地私人之间进行买卖不再通过村委会审批,由于自己购买造成宅基地面积和建房面积任意扩大,致使村内街道规划混乱,村民车辆出行极为不便,村民建房成本升高。

宁方明,男,1977年3月生,访谈时32岁。初中毕业,复员军人。已婚,有一女孩,4岁半。卡车司机,有驾照A 照,驾龄8年,为镇上一家私营企业开车,运送大罐硫酸。社交网络广泛,战友多,在周围村中朋友众多。最近忙于盖新房,四间正房,加配房:东屋(饭屋)、西屋(杂物房、牛栏、茅房)、南屋(杂物房)。作为平民精英,在与村委会干部的对抗中具有很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59论文臧村“关系地权”的实践逻辑

①②③④嘇”,语气助词,表示假设或者……的时候,当地方言。

“揍假导儿”,做骗局,当地方言。

根据对宁方文的访谈录音(编号Z200907029-NFW )整理。

“387061部队”,“38”,“三八妇女节”,代指妇女;“70”,年龄,代指老年人;“61”,“六一儿童节”,代指儿童(见李培林,1995b :79注①)。

社会学研究2012.1

我没有直接和大队打交道来申请宅基地。我自己想盖我就在那里盖啊。你大队里必须给我弄啊,你推出这个路来还是沾我个光哩。东边的路基本上是我花钱买过来哩,我花了一万多块钱哦,光买地基。我那个房子前边的街都是我花钱买哩。那时候我给大队里说么,说你还沾我的光哩。十来年了你闯不开这个路,他奶奶哩我买过这个地基儿来闯开路了,这不是你哩个机遇啊。你要如果那时候你闯不开街,我买哩(了)这个地方我说了算啊,你不行我北边垒上墙南边垒上墙,你下去几百年你也闯不开哎。咱拉这个呱不是图么……哎呀,没有按照他那个规划来。你就给我这个房子吭,我想盖多宽就盖多宽,想盖多长就盖多长,我比前后哩我盖哩都宽、都长。我自己花钱买哩,你包括叫我拆屋你没有理由叫我拆屋。①

对于历史上乡村精英功能的探讨,黄宗智(1986)、杜赞奇(1994/ 1988)沿着费孝通(1999)、张仲礼(1991)把“士绅理论”发展到“地方精英理论”阶段(李猛,1995)。但臧村案例表明,现阶段乡村精英出现新的分化,有新的行为特征。

1.乡村精英的分化:干部精英与平民精英

杜赞奇(1994/1988)曾对1940年代华北农村的乡村精英分化现象做过研究,他在村庄权力结构的分析中引入了权力的文化网络即宗族和宗教的维度,进而区分了在清末国家政权建设加强的背景下乡绅精英的两种类型:保护型经纪与赢利型经纪,并指出村庄中旧有的保护型经纪(精英)因无法适应新形势下角色的改变,而不得不退出乡村精英层,转而由赢利型经纪(精英)填补了村庄中的精英层这一结构变迁趋势。

从案例3和案例4中可以明显地看到现阶段乡村精英的分化现象:村委会作为国家行政权力在基层的细枝末梢,承载其行政权力的干部精英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精英群体。臧村的案例表明,乡村精英中占据强势地位的是拥有行政权力和成为集体土地所有者的人格化主体的干部精英,他们利用权力围绕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各种谋利活动。而介于干部精英与普通村民之间的是一个平民精英群体,该群体虽不担任村内行政职务,但对村内公共事务的影响力巨大,其内部分化现象也很

①根据对宁方明的访谈录音(编号Z20090501-NFM01)整理。对宁方明共有四段访谈录音。69

论文臧村“关系地权”的实践逻辑

严重,一部分平民精英依靠自己拥有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与干部精英进行对抗,但仅仅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可称之为“自保型平民精英”,如案例4中的宁方明,与杜赞奇的“保护型经纪”有很大不同;另一部分平民精英与干部精英达成默契,共同靠强力欺压弱势村民,从土地上牟取私利,可称之为“依附型平民精英”,如案例2中的臧玉生。宁方文的角色兼具平民精英中两种类型的特点,他原本是小队长,从角色上讲属于权力精英阵营,但因不同意村支书臧德雨的收地决定被暴打一顿,客观上是为了维护大多数村民的土地利益。

2.干部精英成为“谋地型乡村精英”的主体

在诸多分化了的乡村精英内部,干部精英凭借手中拥有的对集体土地的处置权,成为“谋地型乡村精英”的主体。本文所分析的臧村由于没有国家征地行为的发生,因此该群体围绕土地谋利的行为体现得不是特别充分。在笔者调查的另一村庄朴村,因有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磁窑大市场等国家和基层政府的征地项目,干部精英在这些项目中的谋利行为极为显著,引发村民很大不满。

3.“谋地型乡村精英”行为的暴力化

干部精英在围绕集体土地牟取私利的过程中,一靠手中对集体土地的处置权,二靠暴力化的强力措施。村支书私自收回臧村四队村民的土地,并没有征求任何村民的意见,原小队长宁方文反对他,遭到他雇来的打手的暴打。很多学者关注的乡村黑社会化问题、基层政权被黑恶势力控制问题,也在臧村的案例中得到验证。这加大了乡村治理的社会风险,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对这种逐渐膨胀的乡村黑恶势力加以规制甚至打击。

四、总结:从“关系地权”的实践逻辑

看乡村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通过前文分析框架的提出和对臧村案例的分析,可以对本文的逻辑思路和几个层面的命题做一总结。

(一)集体地权深深地嵌入在乡村社会关系之中

集体地权是一种嵌入社会关系的产权形态,村民农地收益的多少

79

逻辑框架法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项目策划应用研究刘炳胜科技管理研究 2006。2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厦门大学2008 硕士论文夏永胜 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LFA〉是美国国际 开发署(USAID〉在1970年开发并使用的一种设计、计划和评价 的工具。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国际组织把LFA作为援助项目的计 划管理和后评价的主要方法。逻辑框架〈以下简称LFA〉不是一种 机械的方法程序,而是一种综合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思维 框架。在后评价中采用LFA有助于对关键因素和问题作出系统的 合乎逻辑的分析。 2.3.1逻辑框架(LFU的概念 1.LFA的基本概念 LFA是一种概念化论述项目的方法,即用一张简单的框图来 清晰地分析一个复杂项目的内涵和关系,使之更易理解。LFA是 将几个内容相关、必须同步考虑的动态因素组合起来,通过分析其 间的关系,从设计策划到目的目标等方面来评价一项活动或工作。

LFA为项目计划者和评价者提供一种分析框架,用以确定工作的 范围和任务,并通过对项目目标和达到目标所需的手段进行逻辑 关系的分析。 LFA的核心概念是事物的因果逻辑关系,即"如果"提供了某 种条件,"那么"就会产生某种结果z这些条件包括事物内在的因素和事物所需要的外部因素。 2.LFA的基本模式l LFA的模式是一张4X4的矩阵,基本模式如表2-5所示。 表2-5逻辑框架法的模式 3.LFA的常规应用 逻辑框架通过对项目设计的清晰描述,更清楚地了解项目的目的和内容,从而改进和完善项目的决策立项、项目准备和评估程序。LFA立足于项目的发展和变化,因为要获取理想的成果,必须 在最大成本一效果分析中进行多方案比较。因此,LFA把项目管 理的诸多方面融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包括z 〈1〉从结果来判断管理水平 立项主要立足于项目的目的和目标,具体建设内容是次耍的。

上市公司投资分析报告参考框架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参考框架 一、公司背景及简介 1、成立时间、创立者、性质、主营业务、所属行业、注册地; 2、所有权结构、公司结构、主管单位; 3、公司重大事件(如重组、并购、业务转型等)。 二、公司所属行业特征分析 1、产业结构: ①该行业中厂商的大致数目及分布; ②产业集中度:该行业中前几位的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的具体数据(一般衡量指标为四厂商集中度或八厂商集中度); ③进入壁垒和退出成本:具体需要何种条件才能进入,如资金量、技术要求、人力成本、国家相关政策等,以及厂商退出该行业需花费的成本和转型成本等。 2、产业增长趋势: ①年增长率(销售收入、利润)、市场总容量等的历史数据; ②依据上述历史数据,及科技与市场发展的可能性,预测该行业未来的增长趋势; ③分析影响增长的原因:探讨技术、资金、人力成本、技术进步等因素是如何影响行业增长的,并比较各自的影响力。(应提供有关专家意见)。 3、产业竞争分析: ①行业内的竞争概况和竞争方式; ②对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行业对该行业的影响、各自的优劣势、未来趋势; ③影响该行业上升或者衰落的因素分析; ④分析加入WTO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及新条件下其优劣势所在。 4、相关产业分析:

①列出上下游行业的具体情况、与该行业的依赖情况、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前景,如可能,应作产业相关度分析; ②列出上下游行业的主要厂商及其简要情况。 5、劳动力需求分析: ①该行业对人才的主要要求,目前劳动力市场上的供需情况; ②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6、政府影响力分析: ①分析国家产业政策对行业发展起的作用(政府的引导倾向、各种优惠措施等); ②其它相关政策的影响:如环保政策、人才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等。 三、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1、股权结构分析:列出持股10%(必要时列出10%)以上的股东,有可能应找到最终持有人; 2、是否存在影响公司的少数股东,如存在分析该股东的最终持有人等情况,及其在资本市场上的操作历史; 3、“三会”的运行情况:如股东大会的参加情况、对议案的表决情况、董事会董事的出席情况、表决情况、监事会的工作情况及其效率; 4、经理层状况:总经理的权限等; 5、组织结构分析:公司的组织结构模式、管理方式、效率等; 6、主要股东、董事、管理人员的背景、业绩、声誉等; 7、重点分析公司第一把手的情况(教育背景、经营业绩、任职期限、政府背景)其在公司中的作用; 8、分析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总体情况,如素质、背景、对公司管理理念的理解、忠诚度等。 四、主营业务分析 1、主导产品 ①名称、价格、质量、产品生命周期、公司规模、特许经营、科技含量、占有

逻辑学试题库及答案 辛苦整理 最全版本

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这种关系叫反变关系。 3、概念的矛盾关系是指a、b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如金属和非金属。 4、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5、当O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A 假;E真假不定;I 真假不定。 6、当O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A真;E 假;I 真。 7、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8、当A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E 真假不定;O为假;I 真假不定。 9、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10、在模态判断中,必然p和可能p之间是差等关系;必然非p与可能p之间是矛盾关系。 11、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S,P;逻辑常项是有……不是。 12、一个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全称判断;一个判断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否定判断。 13、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真假不定;若q为真,则p的取值为真。 14、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小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 25、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上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26、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下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假的。 27、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结论应为特称否定判断。 28、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大前提为MIP,则其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IP。 28、思维的逻辑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29若p→q为真,则当p为真时,q的取值为真;当p为假时,q的取值为可真可假。 30、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31、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等形式。 32、“只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才能走向世界。”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为就算沒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也能走向世界。用符号表示为p∧ q。 33、“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南方来的都是我班同学。”上述推理违背了换位法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正确的推理应为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有些南方来的是我班同学。 34、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则后件真,前件假则后件假。 35、“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上述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用符号表示为 p←q 。 36、根据概念外延之间重合情况,可以将概念间的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37、“苹果就是长在树上的水果”,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的规则,“文学可分为戏剧、散文和诗歌”,这一划分违反了划分不全的规则。 38、从关系判断的性质来看,“父母关心子女”属于非对称关系;“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属于对称关系。 三、图表题: 1、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A学生、B党员、C浙江籍学生、D大学生、E女学生、F三好学生。

马原考点整理

【题型:填空、判断、简答、材料分析、论述】 填空 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精髓):实事求是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与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前进性与道路曲折性的统一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两条相对立的认识路线: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是不是对)和价值尺度(有没有用)的统

一 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马克思的两个最伟大的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量变质变规律观点: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判断 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X) 所有的认识都是来自实践(“) 脑力劳动创造精神财富(X) 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X) 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服务的(“) 哲学有科学的与非科学的 价值观有好坏之分,好的起促进作用坏的其阻碍作用 简答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原》各章核心知识点归纳

绪论、主干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主干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 分) 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 矛盾律和排中律 . 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 ,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 D)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 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D )。 A.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 D )。 A. AS B. E C. E D. IS 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 )。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 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B )。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 某甲或某乙有罪 D. 某甲或某乙无罪 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 C )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行测题库:逻辑判断练习及答案解析(.)

行测题库:逻辑判断练习及答案解析(10.19) 1.依据知情者提供的信息,某单位职工甲、乙、丙年终考核为“基本称职”、“称职”和“优秀”各一人,三个人中乙的好友是最低档次,丙不是最高档次。 如果上述信息准确,那么三人的考核结果分别是( )。 A.甲一优秀,乙一基本称职,丙一称职 B.甲一优秀,乙一称职,丙一基本称职 C.甲一基本称职,乙一称职,丙一优秀 D.甲一称职,乙一基本称职,丙一优秀 2.当今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会违法违纪,经受不住考验,走上蜕化变质的道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放松或拒绝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在世界观上出了问题。 这说明( )。 A.自发产生的世界观会把人的活动引入歧途 B.世界观是影响人生道路选择的重要因素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D.世界观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近年来我国私营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至2009年底,私营企业户数占企业总数的60%以上,在全国工业增加值中私营经济产值增长率居首位。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私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私营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 C.私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D.私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在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2000多年前,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感觉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如果地球不是球形的,那么月食时就不会显示出弓形的暗影,但这弓形的暗影确实是存在的。每月的月相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凸形的,有时是凹形的;但月食时暗影的界线始终是凸形的。因此,如果月食是由于地球处于日月之间的位置,那么暗影的形状必定是因地球的圆周而造成的,因而地球必定是圆形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亚里土多德的结论?( ) A.月食时暗影界线不是凸形 B.月食不是地球挡住了日光 C.月食时不显示弓形的暗影 D.每月月相不是多种多样的 5.美国人能够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刻意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 中美两国的差异表明( )。

财务报表分析的逻辑框架

财务报表分析的逻辑框架 ---基于微软和三大汽车公司的案例分析 黄世忠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361005) 通用(GM)、福特(Ford)和戴姆勒克莱斯勒(DaimlerChrysler)等三大汽车公司2006年合计的销售收入和资产余额分别为5676亿美元和7156亿美元,是微软(Microsoft)的11.1倍和11.3倍,三大汽车公司的员工总数高达91万人,是微软的12.9倍。但截止2006年末,三大汽车公司的股票市值只有946亿美元,仅相当于微软2932亿美元股票市值的32%! 堂堂的三大汽车巨头,为何敌不过一个做软件的?如何诠释这种有悖常理的现象?在资本市场上“做大”为何不等于“做强”? 这种经营规模与股票市值的背离现象,既可从行业层面诠释,也可从财务角度比较,更应从盈利质量、资产质量和现金流量的逻辑框架分析。 一、行业层面的诠释 从技术上说,股票价格的高低是由市盈率决定的。市盈率越高,意味着股票价格越昂贵,反之,越便宜。剔除投机因素,市盈率的高低受到公司盈利前景的显著影响。盈利前景越好的公司,其市盈率也越高。盈利前景既受特定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还受该公司所处行业发展前景的影响。不同企业处于不同的行业生命周期,其发展前景截然不同。 从行业层面看,三大汽车公司与微软处于不同的行业生命周期。如同自然人一样,一个企业也好,一个行业也罢,都要经历“出生---成长---成熟---衰亡”阶段。三大汽车公司属于传统的制造行业,是“旧经济”的典型代表,目前处于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竞争异常激烈,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的成长性很低,经营风险很高。对于这类发展前景有限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当然不愿意为之出太高的价钱,因而其市盈率和股票市值一般也很低。反之,微软属于高新技术行业,是“新经济”的典型代表,目前处于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竞争虽然日趋激烈,但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仍然高速成长,经营风险相对较低。对于这类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往往愿意未其股票支付额外的溢价,因而其市盈率和股票市值通常也较高。

投资分析报告框架

投资分析报告的框架 一、基本面分析 1.宏观经济分析:借助经济指标分析,描述宏观经济总体运行状 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一些经济现象的运行趋势。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重点是宏观经济指标),依据资料对指标进行分析(总量、结构分析),预测未来经济形势(好还是坏),判断证券市场总体变动趋势投资(增持还是减持)。 2.公司所处行业发展状况和未来前景 3.与行业内重点公司的优劣是比较 4.公司目前发展状况 5.公司生产、销售、技术开发、财务能力的分析 6.公司管理层的能力评判和管理层对公司股东的忠信度分析 7.公司目前的股东及近一年的股东变化情况 8.公司过去三年的毛利率、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 9.公司目前的静态市盈率情况(与行业、整个市场比较如何)及 未来三年业绩增长情况预测 10.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战略及“概念”“题材”等的分析 二、技术面分析(需用图说明) 1.股票长、中、短期趋势分析 2.股票短期技术指标分析 3.未来价格预测(可用趋势线方法预测)

三、结论 每部分得出一条总结性意见,最终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是建立在前面分析基础上得出的是否有投资价值的观点。 (分析一个公司是否具备投资价值,可以从两个大方面入手,一是看其基本面是否足够优秀,这包括所处行业是否有前景,公司的产品是否有优势,公司的财务是否健康,公司的业绩增长和发展势头是否良好等等。也就是行业分析,财务分析,发展前景,市场占有率,营销优势等。其中公司的是否具备独特优势比较重要。如产品的独特性,成本优势或处在一个行业(或细分行业)垄断地位等,只有有优势的企业,才有足够的成长性。有也优越的基本面后,二是要看公司的股价是还被低估。如果股价处在很高位,远远超过其价值,那也谈不上有投资价值了。如果股价被低估,或大大低估了,那就具备了很高的投资价值(通常在熊市或大市连续回落中容易出现)。这样的公司就是你所需要选择的投资目标)。 作业说明:可以引用其他网站或研究报告里的数据及结论,但必须注明出处。12月30日提交作业并交打印稿。 资料及数据来源:股票分析软件及各门户的股票网站

自考普通逻辑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普通逻辑试卷 (课程代码00024)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所有S不是P”和“有些S是这两个判断形式,它们 A.主、谓项都相同,但逻辑常项都不同B.主项相同,谓项不同,逻辑常项都相同 C.主、谓项都不同,但逻辑常项都相同D.主项相同,谓项不同,逻辑常项都不同 2.“北京市”和“北京市海淀区”,这两个概念外延之间是 A.真包含关系 B. 交叉关系C.全同关系D.全异关系 3.要使得SEP、SOP都为真,但SIP为假,则概念S与概念P外延的关系为 A.全同关系B.全异关系C.真包含予关系D.真包含关系 4.下列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 A.所有S都是P B.所有S都不是P C.有的S是P D.有的S不是P 5.运用对当关系推理,可以推出并非SOP的是 A.SAP B.SIP C.并非SAP D.并非SIP 6.只有通过身份认证的人才允许上公司内网,如果没有良好的业绩就不可能通过身份认证,张辉有良好的业绩,而王纬没有良好的业绩。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一项一定为真? A.允许张辉上公司内网 B.不允许王纬上公司内网 C. 张辉通过身份认证D.有良好的业绩,就允许上公司内网 7.“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大项不当周延B.小项不当周延 C.中项两次不周延D.两否定推结论 8.“张涛既是民主党派人士,又是中共党员”与“如果张涛是民主党派人士,那么他就不是中共党员”这两个判断 A.不可同真但可同假B.不可同假但可同真 C.可同真也可同假D.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

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LFA) [编辑] 什么是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LFA)是由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在1970年开发并使用的一种设计、计划和评价的方法。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国际组织把它作为援助项目的计划、管理和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从确定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入手,向上逐级展开,得到其影响及后果,向下逐层推演找出其引起的原因,得到所谓的“问题树”。将问题树进行转换,即将问题树描述的因果关系转换为相应的手段---目标关系,得到所谓的目标树。目标树得到之后,进一步的工作要通过“规划矩阵”来完成。如下表所示:

如上表所示,规划矩阵是一个4×4矩阵,矩阵自下而上的四行分别代表项目的投入、产出、目的和目标的四个层次;自左而右4列则分别为各层次目标文字叙述、定量化指标、指标的验证方法和实现该目标的必要外部条件。目标树对应于规划矩阵的第一列,进一步分析填满其他列后,可以使分析者对项目的全貌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 [编辑] 逻辑框架法的目标层次及逻辑关系 [编辑] 逻辑框架法的目标层次 逻辑框架汇总了项目实施活动的全部要素,并按宏观目标、具体目标、产出成果和投入的层次归纳了投资项目的目标及其因果关系。 1)宏观目标 项目的宏观目标即宏观计划、规划、政策和方针等所指向的目标,该目标可通过几个方面的因素来实现。宏观目标一般超越了项目的范畴,是指国家、地区、部门或投资组织的整体目标。这个层次目标的确定和指标的选择一般由国家或行业部门选定,一般要与国家发展目标相联系,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等的要求。 2)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也叫直接目标,是指项目的直接效果,是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一般应考虑项目为受益目标群体带来的效果,主要是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成果和作用。这个层次的目标由项目实施机构和独立的评价机构来确定,目标的实现由项目本身的因素来确定。

深度分享李国飞先生谈投资分析框架及逻辑

深度分享李国飞先生谈投资分析框架及逻辑 文/李国飞(原鹏华基金基金经理)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能和北大的年轻校友们一起探讨投资的一些理论 我对投资理论研究一直就很有兴趣95年进入这个行业,从操盘手到基金经理到出来自己做,感触和体会还是很多的 投资是项很辛苦和很寂寞的工作投资体系庞大而且复杂,就像一座很大的森林,我们要耗用一生去研究它,会发现有很多值得探索的东西很多年以来我都这么做,持续思考,但一直没有做系统性的总结所以今天我也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全面的反思一下投资的一些重大领域的理论框架 今天的讲座,我的想法是和大家交流一些东西,而不是我要教导大家什么东西今天的分析框架分四个部分:宏观经济股市波动性公司经营和公司估值在投资这座森林里,这四个分支是比较重要的,对每一个分支我们都需要花很多心力去研究以我认为,投资就是要不断建立一些理论框架,并在情况发生改变后有勇气不断打破它而重建我们看巴菲特费雪等大师,都有非常清晰的理论体系,操作背后都有一套投资哲学在支持我们也是在努力学**和 思考他们的投资哲学,所谓有缘人得之我希望能够学**他们的精华,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自己的体系 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黑天鹅,它的主题是说,我们辛辛苦苦建立了很多投资模型,去管理我们日常的投资投资风险可以用一条高斯曲线来表达,大部分风险都在某一个区域里面,我们努力去规避最主要的这样一些风险,但是一次极小概率意外的出现,就可以颠覆一切,将辛辛苦苦建立的模型打破,很多财富从而化为乌有但我想,巴菲特从60年代做投资以来,经历过无数次**小小的所谓黑天鹅事件,他不但存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好,他是怎 么做到的?2008年黑天鹅这本书的出版,让投资界很震惊,都在反思黑天鹅事件是不可 避免的,关健是我们如何去应对,让我们的资产不断增值,活得更好这是促使我去思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我谈谈研究的基本思路首先我认为,在市场的每个具体阶段,我所研究的这四个分支都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核心矛盾,有些非常敏感的因素如果我们不能挖掘出在这个阶段里最核心的矛盾是什么,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还不够努力,我们还没有挖掘出本质和规律所在,所以要不断去探求过一段时间新的情况出来了,最核心的矛盾改变了,我们又要重新挖掘我们始终要努力抓住最核心的矛盾 其次,这四个理论框架里的每一点,我都希望与巴菲特的投资思想作一个印证巴菲特对这些问题都有论述,零散地分布在巴菲特的年报和各种访谈里面巴菲特在投资界的修炼已经

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练习题及答案

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练习题及答案 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银行招聘等公职考试中,逻辑判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察方面,试题练习是考生提分的关键,以下就由本人为你提供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练习题帮助你练习提分。 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练习题(一) 1、由于美国军事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很多人担心 中美之间会产生摩擦。但中美关系研究专家M博士宣称,中美之间不可能爆发战争,否则将引爆全球核战,危及双方国家生存及经济发展。 由此可以推出( )。 A、若爆发全球核战,则中美之间爆发了战争 B、只有中美之间爆发了战争,才可能引起全球核战 C、若中美之间爆发战争,则会引发全球核战 D、若中美之间爆发了战争,则它肯定是由美国军事 中心向亚太区转移引起的 2、红红、丹丹、阳阳、珍珍和慧慧是同一家公司的 同事,因工作的需要,她们不能同时出席公司举办的新产品发布会。她们的出席情况是: (1)只有红红出席,丹丹、阳阳和珍珍才都出席; (2)红红不能出席; (3)如果丹丹不出席,阳阳也不出席; (4)如果阳阳不出席,慧慧也不出席; (5)已经决定慧慧出席发布会。 根据上述情况,可以推出( )。 A、丹丹出席发布会,阳阳和珍珍不出席发布会

B、珍珍出席发布会,丹丹和阳阳不出席发布会 C、阳阳和珍珍出席发布会,丹丹不出席发布会 D、丹丹和阳阳出席发布会,珍珍不出席发布会 3、由于美国军事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很多人担心中美之间会产生摩擦。但中美关系研究专家M博士宣称,中美之间不可能爆发战争,否则将引爆全球核战,危及双方国家生存及经济发展。 由此可以推出( )。 A、若爆发全球核战,则中美之间爆发了战争 B、只有中美之间爆发了战争,才可能引起全球核战 C、若中美之间爆发战争,则会引发全球核战 D、若中美之间爆发了战争,则它肯定是由美国军事中心向亚太区转移引起的 4、一桩投毒谋杀案,作案者要么是甲,要么是乙,二者必有其一,所用毒药或者是毒鼠强或者是乐果,二者至少其一。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推断一定成立?( ) I该投毒案不是甲投毒鼠强所为,因此一定是乙投乐果所为 II在该案侦破中发现甲投了毒鼠强,因此案中投的毒药不可能是乐果 III该投毒案的作案者不是甲,并且所投毒药不是毒鼠强,因此一定是乙投乐果所为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Ⅲ

行业研究—框架、模式、逻辑

如何做行业研究 在中信做煤炭行业的行研实习已经两个月了,虽然也只是打个酱油而已,但的确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且这学期正好也在上光华管理学院姜国华老师的《财务报表分析》,感觉启发挺大的。关于价值投资,网上也有很多很不错的博文,但是我感觉他们大多数都是从投资理念、投资原则的角度去分析的,而并没有告诉你具体要去分析哪些东西。我这个人就是好“冲动”,今天突然心血来潮,想根据自己近期的思考勾勒出一个价值投资的分析思路。当然这只是一个框架而已,事实上要想真正做好每一块,每一点都是需要花很大的功夫的。 一、行业 1,行业的经济周期:我觉得拿到一个行业首先要了解这个行业的基本特征,搞清楚它是周期性行业还是非周期性行业(稳定成长型),这点非常非常关键。其实周期还是非周期也是一个相对概念,每个行业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但影响的大小不同。像煤炭、石油、化工、房地产、证券这种行业就具有很强的周期性,而食品饮料、医药这种行业周期性就不明显。巴菲特就很喜欢投资稳定成长型的企业,比如可口可乐这样的,因为投资周期性的行业风险比较大,你很难把握一个行业的周期变动规律,而且投资周期行业极容易被市盈率给欺骗,其实市盈率高的时候反倒说明这个行业已经到了谷底,是买入的最佳时机,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点。 2,行业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就是说你要考察这个行业目前的规模有多大,未来成长的空间还有多大,说白了就是要考虑它是属于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不要以为判断是朝阳还是夕阳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也是需要你去做很多的功课的。例如我在实习之前一直认为煤炭行业应该是一个夕阳产业,但是现在却发现自己错了,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资源禀赋情况都是“富煤、贫油、少气”,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煤炭资源将成为未来世界能源的主体(别跟我说新能源,新能源要想大规模应用还早着呢),现在中国的煤炭储量还非常非常丰富,光是新疆昌吉自治区的准东煤田下面就有3900亿吨煤,够中国消费100多年。同时,新型的煤化工也将成为一个非常具有前景的产业,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未来必将大展身手。 3,行业的产业链:然后你就要去了解这个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处的位置。它的上下游行业是什么?它的整条产业链又是什么?比如说煤炭,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它处在整个经济的最上游,然后根据煤炭的用途:动力煤用来发电、炼焦煤用来炼焦,进而炼钢、无烟煤用于煤化工等等,我们就可以知道它的下游是电力行业、钢铁行业、化工行业、水泥行业等。然后每个行业又分别延伸下去,比如钢铁用来造船、造车、造房子,化工用来生产化肥进而延伸到农业等等。 4,行业的物流情况:我们还需要了解整个行业的物流情况,了解产品是怎么样一步步从生产者手里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比如说煤炭,你就需要知道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哪些地方是产煤的,哪些地方是主要的中转地,然后消费地主要是在哪儿,一般都是通过什么交通工具,全国有哪些重要的铁路、公路以及海运航线等等。了解了物流,你才能够对产品的价格变化有更加敏锐的判断,因为很多时候各地的价格变化并不是同步的,很可能因为煤炭运输困难而造成局部地区的煤价猛涨(比如08年的南方雪灾)。 5,行业的竞争格局:要了解这个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如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比如同样是能源,我国的石油产业就已经高度集中了,中石油、中石化就是双寡头。但是煤炭行业就相对比较

川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及答案 逻辑判断

2018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及答案:逻辑判断()行测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 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行测判断推理之逻辑判断主要测查的是报考者对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演绎和归纳的能力,其中理解是基础,演绎和归纳是重点,需要报考者有清晰的思维。 [行测逻辑判断题] 1.人类中的智力缺陷者,无论经过怎样的培训和教育,也无法达到智力为正常水平者能达到的智力水平,同时,新生婴儿如果没有外界的刺激,尤其是人类社会环境的刺激也同样达不到人类的正常智力水平,甚至还会退化为智力缺陷者。 下列哪项作为上述这段叙述的结论最为恰当?( ) A.环境刺激接近的条件下,人的智力直接取决于遗传的质量 B.人的智力主要受环境的制约 C.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会对人的智力产生长远的影响 D.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决定了人的素质状况的优劣 2.某调查显示:82%的小学生每天都会上网,84%的每天都会使用QQ,78%的每天都会使用QQ空间,65%的每天都会使用微博。据此有人认为,小学生已从媒介被动的受众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和传播者。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 )。 A.小学生的QQ好友或微博关注对象大多限于同学 B.大多数小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被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C.大多数家庭的电脑中都安装了学生上网监控软件 D.大多数小学生使用QQ空间和微博只是浏览信息 3.某分公司向上级人事部门打报告,要求新进几名工作人员。但是上级人事部门否决了该分公司的要求,理由是工作人员的数量必须与工作任务相匹配。根据该分公司目前的工作任务,现有的工作人员已经足够了。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支持上级人事部门的决定?( ) A.该分公司的工作效率比较高

项目后评价逻辑框架表

项目后评价逻辑框架表

项目后评价参考指标集 1投资环境 1.1 宏观经济(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汇率、财政收入、物价指数、固定资产投 资) 1.2 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结构,同一行业内不同产品的结构) 1.3 产业政策(配额、价格补贴、转移支付) 1.4 产业技术进步(产品质量提高速度、技术进步周期、高技术产品生命周期、新产 品研发周期) 1.5 融资环境(资金市场、利率、信贷政策) 1.6 项目产出市场环境(市场总容量、目标市场容量、竞争对手成本、产出价格、市 场周期) 1.7 项目投入市场环境(资源量、主要投入供给量、主要投入价格、市场周期) 1.8 国际贸易(国际市场、产出与投入的进出口量、关税税率) 1.9 运输条件(原料与产品运输方式、条件与运距) 2工程技术 2.1 产出规模(设计能力、实际产出能力) 2.2 选址及总图(地质条件、地理条件、厂区布局) 2.3 技术或工艺路线(合理性、可靠性、先进性、适应性、试车成功率) 2.4 主要设备(标称性能指标、实际达到指标) 2.5 基础(配套)设施(水、电、气、热、路、讯、网) 2.6 施工(设计变更、进度、工程造价控制、施工记录) 2.7 工程质量(监理报告、工程竣工验收、试运行报告、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2.8 产品质量(产品检验报告、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认证) 2.9 污染排放(污染排放标准、污染实际排放量) 2.10 节能(设计能耗指标、实际耗能指标) 2.11 节水(设计用水标准、实际用水指标、水循还使用率、中水使用量) 2.12 工期(开工日期、完工日期、计划工期、) 3采购与支付 3.1 采购(设计招标、咨询招标、施工招标、监理招标、采购合同) 3.2 支付(合同执行验证、监理报告、支付记录) 4财务与经济 4.1 项目级指标 4.1.1 财务指标 投资费用(总投资、建设投资[土建与设备]、预备费、财务费用、资本金比 例) 融资(资金结构、借款利率、资金成本、外资借款融资费用、债务担保) 资金使用(长期借款总额及分年用款计划、长期借款还款计划与实际还款额、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1 一、填空题 1, 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 (有的……不是……),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2, 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 只有当前件 (真)而后件(假)_时, 它才是假的 ;在其它情况下 ,它都是真的 . 3,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 (同一律 ),( 不矛盾律 )和(排中排 ). 4, 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这一定义中 ,被定义项是 (刑法), 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 , 邻近属概念是 ( 法律 ). 二 , 单项选择题 1, " 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 "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 (3 ) (1) 定义过宽 (2) 定义过窄 (3) 定义用否定联项 (4) 以比喻代定义 2, 下列判断形式中 ,主, 谓项都周延的是 (2 ) (1) 所有的 S 是 P (2) 所有 S 不是 P ⑶有S 是P ⑷有S 不是P 3, "p T q"负判断是(4) (1) P A g (2) p V q ⑶p V g (4) _p 真且q 假 ________ p t g 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1 ) (1) 可能非 P (3) 必然非 P 5," 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 (2) 可能 P (4) 不可能非 P 就是说 , 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 ." 这段议论 (1 ) (1) 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3) 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2) 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4) 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 "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 (2 ) 8, "p V g"的等值判断(3 ) (1) p t g (2) p V g (3) p A g (4) p t g 9, 当:"所有S 是P"与"有的S 是P"均是假时,则S 与P 在外延上的关系是(2 ) (1) 反对关系 (2) 差等关系 (3) 矛盾关系 (4) 下反对关系 10, 当p 假q 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为真的是(3 ) (1)p A q (2) p V q (3) p t q (4) p A q 三 , 问答题 1, 同一律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 答: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 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 普通逻辑所说的 "同一思维过程 ", 是指同一时间 ,同一关系 , 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 "三同一 "的思维过程。 同一律的公式 :A 是 A. "A" 表示任何一个思想 , 它可以是概念 , 也可以是判断 . 同一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A 必须保持自我的同一性和确定性。 2, 推理与论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论证与推理既有联系 , 又有区别 . 论证与推理是紧密联系的 . 论题大体相当于推理的结论 , 论据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 , 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 提, 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形式。 6," 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 (1) 反对关系 (3) 差等关系 7, " 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 (2) 矛盾关系 (4) 下反对关系 ; 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 , 所以, 这个行为是贪污罪 ." 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3 ) (1) 大项不当周延 (3) 中项不周延 (2) 不项不当周延 (4) 两否定推结论

财务分析逻辑框架解析

财务分析逻辑框架 面对浩如烟海、复杂的信息披露,投资者、债权人等使用者如何有效地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一、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P2 (一)财务分析开始于银行 1 二十世纪以前的财务分析未形成制度和学科 2 二十世纪初(1900年)纽约州银行协会发布申请贷款标准表格,纽约第四国家银行副总经理杰姆斯认为,扩大贷款必须预测贷款者的偿债能力,对报表进行分析。

3一九零八年,比率的数量计量方式被贷款者所接受 (二)投资领域财务分析从铁路开始 1900年美国汤姆斯发表《铁路报告分解》(三)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分析 在资本市场、企业重组、绩效评价、企业评估等方面应用 二、财务分析的作用P10 1.反映过去 2.评价现状 3.估计未来 三、财务分析分析什么? 1、企业的三种活动浓缩为四个报表一附注 哪三种活动? 邦成功之道: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信。 注意:有效的财务分析要求分析者善于运用

非财务信息 2、四个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 汽车的各个部件:利润表-发动机 资产质量-汽车配置 现金流量-汽油的多少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乘客(管理层:司机) 3、财务报表分析的容 从财务的角度看,盈利质量、资产质量和现金流量是系统、有效地分析财务报表的三大逻辑切入点。任何财务报表一定要从这三个切入点同时分析,才不会发生重大的遗漏和偏颇。 盈利质量:收入质量、利润质量、毛利率资产质量:资产结构、现金含量 现金流量:造血功能、还本付息 思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会不会互相影响? 四、财务报表分析框架——怎么分析 柏拉图(Plato):最低层次的思考,是对事物的知觉;最高层次的思考,是能将所有事

投资基本功(五)---投资逻辑框架

一、研究框架 二、我们可以了解的产业 1、为何要坚持这一标准? 我们在寻找投资标的时,评判标准必须要涉及的两项内容分别为:公司的内在价值是否优秀以及股票的市场价格是否较低或合理。评价这两项内容,需要对其商业运营与财务结果进行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过去到未来的外科手术般地分析与研究,为使最后的评估结论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被评估的对象显然需要具备如下三个基本条件,而只有“简单易了解”产业中的公司,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这些基本条件。 A、产业的可知性 对于一个复杂的、不容易被了解的产业,投资者如何去评估它的内在价值(主要由其企业剩余经营期的现金流所决定)?如果不能对其内在价值给出一个准确的评估,又如何对其股价给出高或低的判断? 正如彼得.林奇所说的:“如果你对基本业务有一些了解,要追踪一家公司的故事就容易多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宁可投资丝袜公司而不碰通讯卫星,要汽车旅馆而

舍纤维光学。越简单的东西我越喜欢。如果有人说:任何白痴都能经营这个公司,那么我便给它添上一分,因为恐怕迟早真会有个白痴来经营它。” B、经营的稳定性 首先简单的产业才是企业稳定经营的基本前提;其次,一个不简单、总有剧烈变动从而不容易被了解的产业,其获利前景也将会变得异常不牢靠;最后,一个复杂的、变来变去的生意不仅不会让企业长期获取高额利润,而且通常会适得其反。 C、未来的确定性 由于价值评估是“估算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那么显然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确定性就是价值评估是否可行与可信的一个基本前提。而通常来说,简单易了解的产业公司容易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在变迁快速产业中的公司,未来的确定性会打个折扣。 2、普通的产业与不普通的回报 简单易了解产业的长期回报有这样的一个特征:普通的产业,不普通的回报。 按照不少人的思维定式,那些长期生产简单商品的公司应当不会产生持久的高额回报。似乎只有在那些不断给人们带来技术创新乃至技术革命的产业里,人们才真正能找到可以持续高增长的公司。如果这是对的,那么过去100年大规模技术创新潮中的弄潮儿,相对其他“平庸”产业里的公司,就应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投资回报。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表1:1950-2003年给投资者带来最佳回报的股票 资料:《TheFutureforInvestors》 在技术改革风起云涌的20世纪后半叶,给投资者带来最佳回报的四家上市公司里,除了标准石油或许涉及到了一些技术创新外,其他3家都出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满足“口腹之欲”的产业。这三个产业,按照巴菲特的说法,他们赚钱的方式与几十年以前是一样的。让我们把视野再扩大一些: 表2:标准普尔500原始样本股业绩最佳(前20名)公司的行业分布(1957-200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