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艺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方案(完善版)

园艺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方案(完善版)

园艺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社会需求

1、行业背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农牧业大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地理条件。自治区“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粮食、棉花、林果、畜牧四大基地建设,提高新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10年特色林果要发展1500万亩以上,蔬菜280万亩(含保护地45万亩),西甜瓜140万亩,加工番茄130万亩,打瓜90万,设施瓜果30万亩,特色园艺作物总面积达到2170万亩。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了关于发展特色林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决策:积极推进特色林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使之成为自治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把塔里木盆地建成以香梨、红枣、核桃、葡萄、巴旦杏、酸梅、石榴、苹果、杏等为主的优势林果基地。力争全疆2015年优质林果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其中环塔里木盆地达到1200万亩。果品产量达到1500万吨;2020年,主产区林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主产区达到50%以上,特色林果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建成绿色、有机林果业强区。按照自治区统一布局,南疆应逐步形成以特色林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区。

阿克苏地区地处天山南部,是自治区举足轻重的农业大区,具有发展林果业的传统和优良的气候环境条件。现有红枣、核桃、苹果、香梨、杏子、葡萄等果树,并配套有一定加工能力的加工厂,已初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体制。地区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6122”工程中明确提出:要打造以红枣、核桃为主的优质果品基地和优质商品粮基地。优化林果业,突出发展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特色果品。继续扩大红枣、核桃面积,基本稳定杏、苹果、香梨、葡萄面积,到2010年林果总面积达到35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120万吨以上,果品贮藏保鲜率达到35%以上,加工率达到20%以上,林果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20%以上,完成绿色果品基地认证面积达到15%左右。红枣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核桃100万亩,把阿克苏建成“中国枣园”和“中国红枣之乡”。

以上种种资料表明,园艺(含特色林果)产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新疆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新疆农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是促进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创收的主要途径,这在南疆表现尤为突出。

2、人才社会需求:

(1)人才需求分析特色林果业是阿克苏地区农业发展的重点,依据自治区及地区“十一五”期间关于园艺发展规划的新增总面积推测,阿克苏地区园艺专业人才需求量为7600人左右。就林果方向而言,通过调研得知,地区现有林果专业技术人员约1650多人(包括地县园艺站、林管站人员),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不足30%,而且这些人大多集中在政府管理部门,园艺生产一线的人员基本是高中以下学历,经过专业培训的不足5%,造成地区在园艺技术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格上存在着比例失调的现象。园艺技术人才的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阿克苏地区特大力推进林果基地区域化布局、调整优化树种品种结构、全面实现栽培良种化,提高林果基地建设能力,提升林果业管理水平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按阿克苏地区园艺人才规格分析,高职人才需求量约占40%,高职园艺人才需求量在未来3年内新增3800余人。而目前,阿克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园艺专业毕业生每年不超过100人,由此可见,园艺专业人才缺口很大。

(2)园艺技术岗位需求分析根据对南疆企业、农场、园艺场的人才需求调研表明,园艺行业职业岗位主要是果树生产、蔬菜生产、花卉生产和农资与产品营销,其中果树生产技术人员占40%,蔬菜生产技术人员占20%(含种子生产人员),花卉生产技术人员占5%,园艺产品营销人员占35%。

(二)专业建设的优势

1、办学实力:园艺技术专业是学院成立后最早建立的专业之一,同时也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专业。地区“6122”工程中林果业是地区重点工程之一,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园艺技术专业肩负着为本地区园艺产业培养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目前,园艺技术专业已建成园艺植物栽培、植物与植物生理、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等4个校内实验实训室;拥有一个20亩果园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6个,分别是阿克苏地区红旗坡农场、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依杆旗无公害蔬菜基地、天山枣业有限责任公司、温宿县木本粮油场、乌什南疆种业公司;同

时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全疆农口职业技术院校通力合作,在我院建成新疆第一产业职教园区———新疆特色林果业示范培训中心,以中心为依托已初建实践示范园4个:阿克苏地区红沙漠生态公司、温宿县木本粮油林场、实验林场、天海枣业。

园艺技术专业现有教师17人,其中副教授3人,占17.6%,讲师9人;研究生学历2人;“双师型”结构教师占70.5%,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4人,均为高级职称,占23.5%。

2、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在加强相关产业、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研究的基础上,同行业企业专家及用人部门一起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规格定位准确,专业教育思想先进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初步确定建立以“新疆特色林果业示范培训中心”及校外实训基地为平台,构建“做学融合,周期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3、课程建设:不断加强园艺技术专业团队和特色专业建设,2009年建设院级精品课程《果树生产技术》,编写《农业微生物》、《红枣生产技术》等校本教材等。

4、科研水平:2008年承担了自治区级重点课题——《阿克苏地区红枣住在品种综合防冻技术》及地区级课题1项;2009年成功申报自治区级青年培育基金项目课题——《阿克苏地区鲜食枣贮藏保鲜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在科研工作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创新能力,同时也为专业建设深化了内涵。

5、专业建设与新疆林果业发展高度融合:专业教师长期深入地区园艺生产一线,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合作开发科研项目。

充分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展科教兴农活动,通过科技扶贫、技术推广、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园艺实用技术培训,为当地林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服务,走出了一条“在育人中兴农,在兴农中育人”的新路子,为阿克苏地区园艺产业及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专业建设距示范性要求的差距

1、“做学融合,周期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阶段的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健全。

2、“双师”结构教师团队数量不足,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多,实践经验缺乏,特别是解决生产中关键技术问题和主持应用技术研究项目的专家不足。

3、校内现有的实训室及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还不够完善。

4、服务“三农”,科技推广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建设思路与建设目标

(一)建设思路

围绕阿克苏地区园艺产业发展战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培养学生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创新形成“做学融合,周期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园艺生产过程中的典型任务为导向的“重技能,分方向,活模块”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理论与实践双强且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教师团队。建设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园艺实验实训基地,辐射带动农畜特加工专业群的建设,全面提升园艺技术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把园艺技术专业建设成特色鲜明的示范专业。

(二)建设目标

通过园艺技术专业建设把“做学融合,周期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到专业群,使学生受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校企共建3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其中建成1门工学结合的院级精品课及配套校本教材;校乡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1个。把园艺技术专业建成南疆知名的示范重点专业。

(三)具体指标

1、深化“做学融合,周期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并将其推广到相关专业群。

2、完善“重技能,分方向、活模块”的课程体系,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以上。

3、校企共建3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其中建成1门工学结合院级精品课,建成2门校本教材,开发3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4、专任教师19名,其中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6名;聘用企业兼职教师20名,其中行业专家7名,能工巧匠9名,使专兼教师比达1∶1以上。

5、建设1个校内实训室和3个校内生产实训场,不断加强现有实训室建设,2010年将果品加工实训基地建成地区级实训基地,使得生产性实训占校内实训的

80%以上。新建校外实训基地4个,并在原有基础上建设2个校外“双基地”,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以上。

6、带动《农畜特产品加工》相关专业的发展,形成以园艺技术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

7、服务三农,开展园艺实用技术培训。2009-2010年共培训2300人。

8、将对口扶贫点——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十五大队共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

9、将专业建设成果推广辐射到阿克苏地区八县一市职教中心的园艺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实现优势资源共享。

10、逐步提高科研水平,2009—2010年申报2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为达到打造阿克苏地区科研高地的目标而努力。

三、建设内容

(一)创建“做学融合,周期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以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和校外“双基地”为平台,创建并完善“做学融合,周期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着与生产结合不够紧密,教学管理跟不上的问题,资金总投入60万元。

图1“做学融合,周期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图

制定:育苗、建园、定植、田间管理、采收越冬、园艺产品采后处理与加工、园

艺产品营销等7个典型生产环节任务,培养学生与之相对应的种子处理、整形修剪、花期管理、病虫防治、采收、越冬防寒、果品加工等关键技能;核心课程紧贴生产实践,校企共商选派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指导和考核,把上岗就业作为评价学生实习成绩的重要指标,从而达到强化职业技能的目的,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

进程安排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途径,将专业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采取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载体,嵌入式实践教学,开展基本技能训练,完成第一个循环;第二阶段以针对园艺企业和校外“双基地”具体岗位进行的生产性轮岗实习为主,以强化技能训练为目的,完成第二个循环;第三阶段安排学生到拟就业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宗旨,完成第三个循环;理论教学在生产闲季或生产间隙开展,确保实践中有理论指导,实践后得到理论的提升。通过连续三个循环的生产实践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和生产相脱节的现象,从而实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目标。

2、“做学融合,周期循环”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研究。学院投入资金60万元。

(1)研究“做学融合,周期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民、汉不同学生间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

(2)研究“做学融合,周期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

(3)研究“做学融合,周期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外实习的学生管理体系,建立校企双重管理制度。企业按照员工管理制度管理考核学生,学校委派专职教师管理教育学生,实施校企顶岗实习双重管理。为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环境育人的作用,建立校企职责分明、相互沟通协调,学生以员工身份承担具体岗位工作,企业为管理主体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4)充分利用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由他们带学生,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校企共建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业务学习的考核制度和薪金发放办法。校企合作编写顶岗实习指导手册,在顶岗实习期间开展镶嵌式教学,为学生及时提供专业知识,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5)加强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每学期不少于三次安全教育,

实习前聘请校外专家进行安全强化教育,实习过程中会同企业进行安全考核。

2010年实现40%以上的学生参与“做学融合,周期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以上,获企业工作经历证书率达100%以上。

(二)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构建:构建与“做学融合,周期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1)按照行业企业人才规格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确定新疆园艺企业高技能人才规格(见表1)。

(2)在企业人才规格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重技能、分方向、活模块”的课程体系(见图2)该课程体系的构建解决了新疆地域辽阔,民族多,南北疆气候条件差异大,特色园艺资源种类十分丰富,对园艺行业人才的规格及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差异很大的特点。其特点为:以“能力模块”为教学的基本单元,依据生产需要进行组合,达到“教学做”合一。在确保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条件下,有计划地实施教学,确保整个教学过程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进行教学和考核。

表1 园艺技术专业人才规格分析

(3)以校训“厚德爱土,重技笃行”为核心,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中的素质教育模块,重点突破在生产一线中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即将园艺行业企业文化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切入点,使学生在“三真”的工作环境下,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良好品德,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业奠定坚实基础,使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南疆前列。

完善课程体系共需资金55万元,由学院自筹。主要用于组成专业调研小组,进行专业人才市场调研,明确岗位群,以岗位群的职业活动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入手,确定岗位所需素质、能力和知识,重组课程体系,确定核心课程,形成以“做学融合,周期循环”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

图2 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园艺产业由产(三大园艺作物生产)、加(贮藏保鲜、加工)、销(销售)组成。结合阿克苏地区特色园艺生产特点,从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和关键技术出发,建设《果树生产技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园艺产品加工与营销》3门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建设投入55万元,由学院自筹经费。3门课程建设费用(见表2)。主要用于职业岗位调研分析,形成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考核方法改革;编写特色教材并出版,制作多媒体课件,习题库和试题库,并使优势教学资源上网;在课程建设中积极推行职业技术培训与教学过程、职业资格鉴定与课程考核、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课程改革,使得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100%。

表2 核心课程建设一览表单位(万元)

(1)《果树生产技术》工学结合的院级精品课程建设

课程标准建立:从职业岗位调研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入手,建立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改革:注重补充、更新疆内外实用的新品种、新技术及特色林果区域化栽培技术等知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技术应用为主线,以能力模块为单元,开发实用的特色教材、习题集、试题库和多媒体课件等,为学生在半工半读中,完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提供服务平台。

教学方法改革:以“做学融合,周期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强化“教学做”合一和现场教学法。理论性较强的部分,采用研究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改革:非生产季节教学应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依据新疆园艺企业人才规格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以实用性为原则,采用现场口试、实训报告、观察记载表格、实习总结、考勤情况、劳动态度和单位评价等综合评定成绩的考核方法。技能部分必须动手操作,现场考核,由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形成“过程+目标”的考核评价方

法。

(2)《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应与生产技术课程紧密结合,开展现场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

(3)《园艺产品加工与营销》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内容以园艺产品加工和营销项目为核心组织教学资源。

3、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研究并健全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质量评价体系。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完善相关教材、实训指导书、技能测试库等建设;共同研究并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实施教学全教程的动态监控;以学生制作产品的质量为主要考核依据,结合企业绩效考核目标,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明确校企双方的考核责任,校企共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入学生档案。

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资金预算为13万元。

(三)“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利用多种途径,打造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见表3和见表4)。师资团队建设总资金207万元,由学院自筹资金。

1、专业带头人培养与聘用

选派2名专业带头人出国进修或考察,主要学习国外园艺生产和管理技术、职业教育等前沿知识,促进专业国内外合作交流;资金预算为40万元。

从新疆高等院校、或园艺行业、企业聘用4名行业知名的技术专家,通过开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理论培训,使其能够掌握职业教育规律,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其成为专业带头人,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资金预算为32万元。

专业带头人能促进国(区)内外校企合作及产学研合作教育,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声誉,能参与企业标准制定或行业的成果鉴定,每年在专业期刊发表1-2篇具有影响的科技论文,帮带培养1-2名骨干教师使其有较大进步。

两项资金预算共计72万元。

2、骨干教师培养

选派2名骨干教师到国外进修或考察,资金预算为30万元。

选派3名专业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企业进修或挂职锻炼,资金预算为18万元。选派5人参加学术研讨,资金预算为10万元。骨干教师能主持完成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能参与项目建设及论证工作,且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1篇具有影响的科技论文,帮带培养1名青年教师使其有较大进步。

两项资金预算共计58万元。

3、兼职教师聘用

聘用行业技术专家或企业工程师7人,通过开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理论培训,使其能够掌握职业教育规律,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成为专业兼职教师。

资金预算为28万元。

聘用能工巧匠9人,通过开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理论培训,使其能够掌握职业教育规律,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成为专业兼职教师。

资金预算为27万元。

两项资金预算共计55万元。

4、在职教师培养

招聘具有在园艺类企业工作经历本科学历的技术人才或历届大学本科毕业生2人。进一步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生产服务等方式培养,使在职教师能独立讲授一门核心课程,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能帮助企业或园艺生产农户解决常见问题的优秀教师。

资金预算为22万元。

截止2010年9月底专兼教师比达1:1,形成合理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

表3师资团队建设增量变化一览表

表4 师资团队建设计划表(单位:万元)

(四)实训实习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室(场)建设:在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完善园艺植物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保护4个校内实训室,总投入23万,新建园艺产品检测室、校内果品加工厂、现代化园艺生产温室及特色林果示范基地,确保生产性实训占校内实训的80%以上。

(1)园艺产品检测室总投资20万元。购置先进的生物毒性测试、农残速测等仪器设备,建成园艺产品检验检测室。实现对园艺产品营养成分、有害成分常规和快速分析、测定功能。建成后校内能够完成园艺产品检测等相关课程14项实训。与阿克苏地区产品质量检验所联合,面向社会开展市场准入园艺产品检测服务,建成开放型公共实训室。

(2)现代化园艺生产温室总投资200万元。建设智能温室2座及钢化大棚20座,通过配套全光照喷雾等育苗生产设备,升级园艺机械和自动化分拣包装等设备,实现园艺作物栽培模式示范,实现工厂化育苗,完成蔬菜、花卉等课程的30项生产性实训;一次性接纳30名以上的花卉工、蔬菜工、植保员等职业资格鉴定技能训练,为人才培养、师资和技术培训、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坚实的实训平台。

(3)果品加工厂以土地融资方式与企业联合建厂,购置国内先进果品加工生产线,按照生产流程开展全真性实习项目20项,并对外承接当前园艺产业发展所需各种果品精、深加工任务。将果品加工厂建成地区级技术服务中心之一。

(4)特色林果示范基地总投资300万元。在校内现有100亩土地中划分特色林果示范区,进行红枣、核桃、香梨和苹果的科学化、优质、高效的规范化栽培模式研究和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的示范与推广。

2、校外实训场(基地)建设:以新疆第一产业职教园区———新疆特色林果业示范培训中心为依托完善实践示范园4个:阿克苏地区红沙漠生态公司、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木本粮油林场、实验林场、天海枣业。充分发挥南疆园艺技术实训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

投入总资金15万元。通过建设,以校外实训基地为辐射点以技术交流为结合点,带动阿克苏地区各地园艺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南疆园艺实训基地的示范作用,确保专业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带薪顶岗实习半年以上。

3、实训实习基地运行管理:资金投入15万元,主要用于加快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进度,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成立共管协调小组(8万元);建立、完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制度(2万元);制定实训实习指导手册和考核方法(5万),规范基地的实践教学和考核工作。企业为学校提供一体化的教学条件和生产任务,完成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保证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五)专业群建设

利用学院自筹资金107万元,以园艺技术专业为龙头,辐射带动农畜特产品加工专业的教师队伍、公共实训、实习基地等的建设,形成以园艺技术专业为核心的,相互间内在关系紧密、关联度高、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专业群。(详见表5)

表5 专业群建设一览表

(六)社会服务、辐射带动能力建设

1、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园艺技术专业以培养新型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与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十五大队合作,在科技实用人才及新型农民培养、产业结构调整、实训基地建设三个方面,共同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

(1)农业科技实用人才及新型农民培养①农业科技实用人才培养。首期林果专业技术培训班,培养林果专业技术人员20名,学制2-3年。②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每年选派适龄青年到学院接受学历教育。③新型农民培训。在当地开办短期园艺实用技术培训班。

(3)实训基地建设围绕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200亩枣园、绿色蔬菜等园艺产业进行园艺技术基地建设。

通过示范点建设,2009实现人均收入增加300元,2010年实现人均收入增加500元的目标。

2、利用专业优势资源扩大培训:依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要求,从2009年开始,力争2年内完成万户果农的培训任务,利用园艺技术重点专业及专业群的师资、技术、基地等条件,大力开展普及性、实用性技术培训任务。积极配合阿克苏地区各县市的培训任务,两年为园艺业培训2300人,为新疆园艺(特色林果)业由种植规模扩张向提高品质和效益转变,为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支持。

3、利用专业建设成果,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将重点专业建设成果辐射到专业群,辐射带动阿克苏地区同类专业的共同发展。对口支援各县市职教中心等园艺技术及相关专业,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地区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四、资金预算与建设进度

(一)园艺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单位:万元)

(二)园艺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进度表

五、预期效益

(一)通过园艺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不断完善“做学融合,周期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总结形成理论体系,校企共建一批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课程及课程教学资源,成为园艺技术专业发展、改革和管理的示范。

(二)毕业生除获高职大专学历证书外,还取得果树工、蔬菜工、花卉工、植保员、插花工和绿化工等一项或多项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经历证书,双证书获取率达100%以上。学生就业竞争力高,初次就业率达80%以上。在职业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同行及社会的高度认可,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0%以上。

(三)依托专业师资和院级园艺技术实训基地设施条件等优势,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各类园艺技术培训任务,完成培训任务2300人,为阿克苏地区特色林果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

(四)根据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通过对口扶贫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十五大队,在科技实用人才及新型农民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共同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实现当地农民人均收入逐年递增,为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五)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优质核心课程及教学资源等建设成果辐射到阿克苏地区八县一市等职教中心园艺技术及相关专业,促进区域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专业建设项目组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项目组组长:马云军

项目组副组长:吐拉甫·依米尔、于珊珊

项目组成员:梅桂兰、徐雅玲、党瑞红、木合塔尔·艾合买提、于震宇、李华、许健、阿依古丽·哈斯木、李新祥(园艺技术工作站)

加强项目管理力度,实行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管理办法。在项目建设组下设三个执行小组:

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执行小组:组长:于珊珊

教学团队建设执行小组:组长:徐雅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