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展览馆设计说明

展览馆设计说明

展览馆设计说明
展览馆设计说明

第一章初步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1 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

《榆中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号;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201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展览建筑设计规范》< JGJ 218-2010>;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201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14;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10年版);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5》

《绿色建筑设计导则》(DBHJ/T010-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版)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其他相关的国家、地方法令法规。

1.2 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场地现状平面图、规划用地红线图;

“关于榆中县市民公园和场馆建设项目及新建道路工程可研报告的批复”[榆发改(2016)351号];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3 场地概况及气象地质条件

1.3.1 场地概况

榆中县市民公园和场馆建设项目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金牛山南麓,北面为盆地大道,东面为经九路,南面为纬七路,西面为经八路。用地性质为公园用地和广场用地。场地内部植被极少,有少量农业用房,无其他类型建筑物、构筑物。场地周边除了南部现有学校、住区、街道之外,东西北部均为待建设用地,规划为行政、办公、住区。

1.3.2 气象资料

榆中县地处甘肃中部干旱区,由于深入内陆,离海遥远,大陆性气候十分显著,

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水热同季,春季多风,春旱频发,夏季昼热夜凉,初夏干旱,盛夏多雨,初秋阴雨稍多,深秋凉爽寡雨,冬季寒冷少雪。

榆中县川塬区(以陈家庄为代表)年平均气温 6.7℃,7月平均气温19.0℃,1月平均气温-7.9℃,年极端最高气温34.5℃,年极端最低气温-27.2℃,无霜冻期148天。年降水量381.6毫米,年蒸发量1343.1毫米。年日照时数2562.5小时,年平均风速1.5米/秒,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偏西风。

1.3.3.地理地质资料

榆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省会兰州东郊,地处东经103度49分15秒-104度34分40秒,北纬35度34分20秒—36度26分30秒之间。东接定西、会宁、靖远县;西靠兰州市七里河区、城关区;南以马啣山为界与临洮县毗邻;北隔黄河与皋兰县(其中什川乡在黄河南岸)、白银市相望。

榆中县在地质构造上位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的西侧。县内的兴隆山断层属祁连山构造带向东延伸部分;苑川河断层属金城关断层东延部分。后受陇西系旋褶强烈影响,地质构造复杂。

1.4.市政条件

榆中县市民公园和场馆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其中盆地大道为已建成城市主干道,其余市政设施在规划中,随该区域的发展,逐步完善。

二、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2.1.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本项目分三部分构成:经八路和经九路、市民公园和广场、大剧院和规划博览馆。本分册为大剧院和规划博览馆部分。

本工程为大剧院和规划博览馆,拟建建筑地上4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约22830㎡,地上建筑面积为17998㎡,地下建筑面积为4832㎡。建筑地下功能为汽车库、设备用房以及人防,建筑地上主要功能为:大剧院、城市建设展厅、历史陈列展厅、图书阅览厅、观影厅等。

2.2.设计范围

本次初步设计范围为本工程的建筑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空调、人防、幕墙、声学等各专业设计内容。

三、设计指导思想和方法

榆中是一个极具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也是一个极具丰富人文内涵的城市,更是一个极具生态活力的城市。市民公园作为城市的新客厅,不仅是一个开放、共享、交流的场所,更是一个历史、人文与生态交融的空间。而此空间的核心,便是大剧院与城市规划展览馆。

在大剧院与城市展览馆的设计中,我们秉持“榆中文化MALL”的设计理念,力求创造动感活泼的开放场所、文体荟萃的活动空间、以人为本的生态建筑。

具体的设计策略:我们将剧院、展览、电影院与文化活动等各个不同功能的建筑糅合归整,并结合政务广场与市民公园的轴线关系,使建筑置于轴线正中,显于城而隐于园。让他与公园充分互动,与城市空间充分协调,同时引入城市生活与市民休闲等活动,打造成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和生态活力的地标性建筑。

四、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详见表

第二章建筑设计说明

一、总平面布局

首先,主体建筑置于开放广场的轴线上,一方面作为轴线焦点而显于城,另一方面,它又在郁郁葱葱的市民公园内,与自然和谐相容,故又隐于园。其次,我们选择各个场馆之间集中布置。每个功能块要求的面积规模偏小,如果单独设置不能有效地发挥建筑的活力。所以把各个功能体组合起来形成一定规模,成为一个功能的复合体,有利于以后的经济运作。充分发挥建筑效能。再次,主体建筑设置在主轴线上,与南入口广场、文化广场、夔纹道、蒙恬广场、玉带桥、汉简广场、金水桥共同形成了整个公园轴线的空间序列,使建筑与公园相互促进,融为一个整体。

二、平面功能

地上一层主要平面功能为剧场观众厅池座、舞台及其后场区、展览馆门厅、影院门厅及消防控制室;地上二层主要平面功能为剧场观众厅主入口、展厅及辅助办公用房;地上三层主要平面功能为观众厅楼座、展厅、城市总体规划沙盘及观影厅;地上四层主要平面功能为观影厅放映层、展厅及辅助办公用房。地下室为汽车库和设备用房及人防区,剧场下方局部夹层设置非机动车库。

剧场规模等级:设计剧场等级为丙级,剧场规模为中型,剧场共有坐席1200座,其中池座坐席950座,楼座坐席250座。

观众厅及舞台形制:为保证观众厅具有优良的声环境,观众厅设计采用经典的马蹄形平面,观众厅池座共有23排坐席,排距为950mm,采用短排法布置坐席,共有两个横走道和四个纵走道(中间和两侧各两个),楼座共有8排坐席。舞台包括一个主舞台、两个侧台,主舞台平面尺寸为27.5米x20米,高度为22.5米,舞台台口尺寸宽15.1米,高11米,舞台上空共设置两层天桥和一层葡萄架。

观众厅视线升设计分析:

1) .视线升高差“c”值取0.12m;

2) .设计采用隔排计算视线升高值,座席排列错排布置,保证视线直接看到视点;

3). 舞台面距第一排座席地面的高度设计为1米。

电影院规模等级:设计等级为丙级,规模为小型,共有坐席635座。

地库建筑面积(含半地下室面积)为5737平方米,停车位为80辆,属于Ⅲ类汽车库。

三、立面造型

大剧院与城市展览馆作为榆中新城最重要的城市标志之一,应庄重、大方并能充分展示榆中的人文历史内涵,同时,它的形象又要与市民公园高度融合,互相增色。所以,我们结合轴线关系将建筑设计为圆形,寓意天圆地方,圆形的形体无棱角,与公园很好的融为一体,同时大屋顶造型突出榆中秦汉历史底蕴,建筑外部采用带有古文字的彩釉玻璃,隐喻榆中厚重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体现榆中山水与人文特色的象征,同时利用属相金属格栅,形成错动的立面造型,作为遮阳构建,充分体现建筑的生态和环保。

四、交通组织

建筑位于公园南北主轴线上,建筑四周设置环形机动车道,建筑主入口设置于南北两侧,与中央轴线的人流东线相衔接,建筑南侧为大剧院入口,北侧为城市展览馆入口,西北侧设置电影院入口,建筑四周还设置演员入口、贵宾入口、布景入口等次要入口。

地下机动车库出入口设置于建筑的东南侧和西南侧,非机动车库出入口设置于建筑南侧大台阶两侧,人行、飞机车车、机动车三个流线互相分离,互不干扰。五、消防设计

沿建筑物周边设置消防环道。

消防控制室设于一层,有单独出入口直通室外。

地下室为汽车库和设备用房,分为两个防火分区,设备用房防火分区面积不超过1000平米,汽车库防火分区面积不超过4000平米,每个防火分区均不少于2部疏散楼梯,汽车库设置两个汽车疏散出入口;地上一层~四层,除观众厅为独立防火分区和疏散外,其余防火分区面积均不超过5000平米(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4部疏散楼梯,满足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要求。

1.大剧院池座和楼座为一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为1330㎡。池座座位数为950

个,按人数每100人所需要最小净宽度为1m且阶梯地面系数取0.75,剧院疏散人

数应按实际座位数的1.1倍取值,计算疏散宽度为950/100*1.1*0.75=7.84m,现观众

厅有6扇疏散门,门宽总计10.2m,满足防火疏散要求。楼座座位数为250个,按

人数每100人所需要最小净宽度为1m且阶梯地面系数取0.75,剧院疏散人数应按

实际座位数的1.1倍取值,计算疏散宽度为250/100*1.1*0.75=2.09m,现观众厅有2

扇疏散门,门宽总计3.6m,现设2部疏散楼梯,疏散宽度为3.0m,均满足疏散要

求。

2.展厅一层和二层为一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为2270㎡。其中,首层为展览

馆门厅,二层展览厅除走廊外,展厅建筑面积为800㎡。按人数每100人所需要

最小净宽度为1m且人员密度取0.75,计算疏散宽度为800/100*1*0.75=6.00m,展厅三层和四层为一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为3240㎡。三层除走廊外,展

厅建筑面积为810㎡。按人数每100人所需要最小净宽度为1m且人员密度取0.75,

计算疏散宽度为810/100*1*0.75=6.07m。四层为配套阅览室,共有座位130人,

限定管理及服务人员取20人,共计150人。按人数每100人所需要最小净宽度为

1m且人员密度取1.00,计算疏散宽度为150/100*1=1.5m,现设4部疏散楼梯,疏

散宽度共计为6.15m,每层都满足疏散要求。

3.观影厅设置在三层,其上为放映廊,为一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为2379㎡。观影厅座位数为635个,按人数每100人所需要最小净宽度为1m且阶梯地面

系数取0.75,同时,疏散人数按照实际座位数的1.1倍取值,计算疏散宽度为

635/100*1.1*0.75=5.27m,现设4部疏散楼梯,疏散宽度为6.05m,满足疏散要求。

4.二层及四层局部设置了管理用房-办公室。每层办公室均为一个单独的防

火分区,二层办公室建筑面积为1300㎡,按人数每100人所需要最小净宽度为1m

且6m2/人,计算疏散宽度为1300/6*100*1=2.2m。四层办公室建筑面积为1020㎡,

按人数每100人所需要最小净宽度为1m且6m2/人,计算疏散宽度为1020/6*100*1=1.7m。现设2部疏散楼梯,疏散宽度共计为2.70m,每层都满足疏

散要求。

本工程防火隔墙采用多孔砖砌筑,耐火极限不低于3.0小时。楼、电梯间隔

墙以及防火分区隔墙采用200厚多孔砖,耐火极限不低于2.0小时。非承重外墙、

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以及所有管道井的隔墙采用100或200厚多孔砖,耐火极限

不低于1.0小时。电缆井、管道井每隔一层,楼板用混凝土封堵。防火墙两侧门

窗洞口水平距离≥2.00m,“U”型“L”建筑转角处水平距离≥4.00m。住宅楼梯间

窗口与套房窗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间距≥1.0m。

相邻的防火分区在防火隔墙上联系处采用甲级防火门或特级防火卷帘门。车库防火分区之间防火分隔采用特级防火卷帘(其采用背面升温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不低于3.00h)。所有楼梯间、前室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设备用房门为甲级防火门。建筑二次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并按《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版)执行。

六、无障碍设计

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要求,进行了无障碍设计。具体措施如下:

1).主要入口处设置无障碍坡道。坡道宽不小于1.2m,坡度小于或等于1:12。场地高差处均设有无障碍坡道,并且人行道上设有盲道,可到达建筑物出入口。

2).室内竖向交通由电梯解决,满足无障碍通行要求。

3).地下车库设有无障碍专用车位。

七、建筑构造做法

1)墙体材料:

外墙:200厚的多孔砖;

内墙:200厚或者100厚的多孔砖。

2)屋面:

上人屋面:(a)300X300X25彩色水泥砖面层;(b)40厚C20混凝土内配?

40@200x200钢筋刚性防水层, (c)油毡保护层;(d)双层改性沥青卷材(SBS-I)4mm厚;(e)粉煤灰陶粒砼找坡(最薄处厚30);(f)保温层; (g)屋面

结构层。

不上人屋面:(a)粒料保护层一道;(b)40厚C20混凝土内配?40@200x200钢筋刚性防水层, (c)油毡保护层;(d)双层改性沥青卷材(SBS-I)4mm厚;(e)粉煤灰陶粒砼找坡(最薄处厚30);(f)保温层; (g)屋面结构层。

3)地下室:

外墙:

1.2:8灰土分层夯实

2.>30厚增强聚苯乙烯板(容重:30kg/m3)

3.4厚改性沥青卷材(SBS-I)

4.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5.防水钢筋混凝土墙体凿平修补清扫干净

底板:

1.3厚非金属骨料灰色金刚砂耐磨面层,切缝处理

(专业地坪漆队伍应配合指导施工)设分格缝

(柱四周距柱边150mm需分格缝,

沿柱轴线且不大于36m2设分格缝,沥青玛碲脂灌缝)

2.50厚C25细石混凝土找坡层原浆抹光

3.防水混凝土底板

4.50厚C20细石混凝土

5.1.5厚聚氨酯防水涂料

6.20厚1:2.5水泥砂浆保护层

7.100厚C15混凝土垫层

8.素土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3

顶板:

1.40厚C20细石混凝土,内配φ6@200*200单层

2.隔离层(玻璃纤维无纺布或纸胎油毡)一道

缝填聚苯板,建筑密封膏嵌缝

双向钢筋网,6X6米分缝,缝宽20-30,

3.4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4.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

5.钢筋砼板凿平修补打光清扫干净.

八、建筑室内装修表

第三章结构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主要功能为展馆及剧院。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上部结构层高每层为5.4m;局部错层处层高为3.5m,基础型式拟为桩基础。榆中大剧院、规划博览馆直径为100m,房屋高度为2

2.5m,主要结构跨度为6.0m*6.0m,地下室底板、基础、外墙、挡土墙抗渗等级为P6。湿陷性场地建筑分类为丙类

2.管理用房及公厕等景观附属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型式拟为独立基础。

二、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W0=0.30kN/㎡(5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按B类。

2.基本雪压:SO=0.20kN/㎡(50年一遇)。

3.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景观附属建筑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特征周期为0.45 s,除大剧院、规划博览馆抗震措施按提高一度即8度加强其抗震措施外.其余景观附属建筑抗震构造措施不变。

4.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防火分类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5.结构阻尼比为0.05;多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12;罕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72。

6.本工程结构的环境类别:基础和地下室外墙,水池与土、水直接接触面及卫生间、屋面等潮湿、露天环境均为二a类,其他正常环境为一类。

7.本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基本要求为:

应用部位环境类别

最大水胶

最低强度

等级

最大氯离

子含量

最大碱含

室内干燥

环境;无

侵蚀性静

水浸没环

一类0.60 C20 0.3% 不限制

室内潮湿

环境;露

天环境;

无侵蚀性

水或土壤

直接接触

环境

二a类0.55 C25 0.2% 3.0kg/m3

三、工程地质条件

甘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提供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拟建工程地貌上属榆中盆地边缘。其中,经八路地面高程1937.02~1949.91m,经九路地面高程1924.30~1936.60m。根据钻孔揭露,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勘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下水。现依次叙述如下:

①层粉土(Q4al+pl):褐黄色,稍湿,稍密,土质较均,孔隙发育,含有灰白色钙质菌丝,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干强度低。层厚0.5~12.2m,层面标高1924.12~1949.91m,整个场地内均有分布。其中,在场地北侧,ZK1~ZK12钻孔区表部覆盖薄层素填土,层厚2.10~3.50m。

②层角砾(Q4al+pl):青灰色,颗粒主要成分以板岩、灰岩、花岗岩等硬质岩为主,分选差,磨圆度差,呈棱角-次棱角状,稍密-中密,颗粒间由砂土充填,一般粒径2~20mm,约占总重的55~60%,土质不均,局部砂粒或粉粒分别富集,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层厚0.5~34.5m,层面标高1918.81~1948.49m,层面埋深0~12.2m 不等。该层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3个透镜体状分布的夹层,分布位置极不规律,现分述如下:

②1层粉土(Q4al+pl):褐黄色,稍湿,稍密,土质较均,孔隙发育,含有灰白色钙质菌丝,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干强度低。层厚0.5~2.3m,层面标高1915.54~1935.45m,呈透镜体状分布于ZK3、ZK17、ZK20、ZK24等97个钻孔区。

②2层粉土(Q4al+pl):褐黄色,稍湿,稍密,土质较均,孔隙发育,含有灰白色钙质菌丝,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干强度低。层厚0.7~4.4m,层面标高1908.39~1926.91m,呈透镜体状分布于ZK21、ZK22、ZK39、ZK53、ZK55、ZK67~ZK69、ZK82、ZK126、1ZK56、ZK217钻孔区。

②3层粉土(Q4al+pl):褐黄色,稍湿,稍密,土质较均,孔隙发育,含有灰白色钙质菌丝,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干强度低。层厚0.8~1.4m,层面标高1907.65~1914.81m,呈透镜体状分布于ZK39、ZK68、ZK69钻孔区。

拟建场地内的①层粉土普遍具有湿陷性,湿陷最大深度10.0m,湿陷等级为Ⅲ级,为自重湿陷。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故与土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内掺入抗硫酸盐的外加剂,掺入钢筋阻锈剂,承台表面刷环氧沥青或聚氨酯沥青涂层。地下室混凝土部分拟设置聚合物纤维抗裂等辅助措施。建筑场地范围内的管沟,拟采用钢筋混凝土,增设卷材防水层或其它有效的防水层。对地下管道增设检渗漏管沟和检漏井使用期间应定期检查,发现损坏及裂缝应及时修补。

四、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规程、规定,活荷载取值

1.建筑及各设备专业提供的资料。

2.设计遵循的规范、规程、规定: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015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016年版)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0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62/T25-3055-201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

《民用建筑工程结构初步设计深度图样》(09G104)

注:其他未列项目见国家现行标准、规范及规程。

3.主要楼、屋面活荷载:

活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消防楼梯、楼梯前室:3.5kN/㎡

1)卫生间:8.0kN/㎡

2)走道、门厅:3.5kN/㎡

3)展厅、观影厅:3.5kN/㎡

4)管理用房、放映间:3.5 kN/㎡

5)办公室、更衣室:2.0kN/㎡

6)机房:7.0 kN/㎡

7)上人屋面:2.0kN/㎡

8)不上人屋面:0.5kN/㎡

9)强弱电间:2.0kN/㎡

10)地下室顶板考虑施工活荷载5.0kN/㎡

五、结构设计初步简述

1、结构选型及结构布置:

(a)根据建筑物的总高度、抗震设防烈度、建筑的用途等情况,榆中大剧院、规划博览馆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62/T25-3055-2011 中11.4.5条,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其中观众厅支撑屋盖的柱、舞台口的台口大柱和前厅的穿层柱抗震等级为一*级。本工程采用现浇楼盖,采用主次梁板楼盖体系。结构构件截面尺寸详见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附后)。

(b)本工程局部存在跃层柱,考虑采用箍筋全高加密并加强其他构造措施。看台楼座部分采用型钢混凝土梁,向支座东西向延伸一跨。

(c)长悬臂构件及大跨度梁均考虑竖向地震作用验算挠度和裂缝宽度,地震作用乘以增大系数1.2倍。

(d)本工程人防地下室抗力级别为核6级,结构构造除应满足规范要求外,尚应满足国标图集《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2007年合订本07FG01—05)的有关要求。2、主要结构材料

○①混凝土强度等级:柱采用C40~C25;梁、板C35~C25。

○2钢筋:柱纵筋为HRB400级钢筋,梁纵筋、板筋为 HRB400级钢筋,梁箍筋为HRB400级钢筋,柱箍筋为HRB400级钢筋。

○3框架填充墙根据建筑要求,外墙为烧结空心砖(容重不大于8.5KN/m3),M5.0混合砂浆砌筑,内墙采用烧结空心砖(容重不大于8.5KN/m3),M5.0混合砂浆砌筑。卫生间隔墙根据建施图采用200mm厚烧结空心砖或90mm厚烧结多孔砖(容重≤13.5kN/m3),M5水泥砂浆砌筑。空心砖的强度为MU5.0。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B 级

3、基础设计

根据场地情况,榆中大剧院、规划博览馆拟采用桩基础,以○2层角砾做为桩端持力层,qpk=2800Kp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基础平面布置图附后。其余景观附属建筑为独立基础,拟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4.结构分析

○1结构分析计算采用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系列CAD软件(2012年6月)。分析中考虑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作用均按两个主轴方向作用;考虑平动和扭转耦连的影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其中在位移、周期计算时考虑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2控制性计算结果:

结构自振周期(选取前3个振型)(秒):

主要控制参数:

计算结果分析:

1.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小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本工程不属于平面扭转不规则。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本工程不属于超限审查范围。六、施工图阶段或施工图阶段之前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1.楼面、屋面各类活荷载需进一步明确。

2.本初步设计的构件截面尺寸在施工图设计时,可按实际情况调整。

第四章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展览建筑规范》JGJ218-2010;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8-2008;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2005年版);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2014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技术规程》DB62/25-3045-2009;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建筑机电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62/T25-3064-201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以及国家或地方现行的其它有关设计规范、验收规范和规程规定。

二、设计范围

本工程包括给水、排水、雨水、消火栓、自动喷淋、雨淋、水幕、水喷雾、气体灭火、大空间灭火及灭火器配置等

三、室内生活给水系统

地下及地上二层利用市政给水压力供给,三至四层采用变频泵供水。虑市政供水状况,增压水箱内分别按最高日25% 的生活用水量进行贮存。给水泵房出水管与市政进水箱管道设置旁通及控制阀,以保证在市政管网压力满足的情况下可利用市政管网压力,也可在市政给水管检修停水时能通过变频泵加压供给。

给水管材除卫生间支管采用PPR外,其余均采用衬塑钢管。室内给水管需要考虑防结露要求,保温材料为发泡橡塑管壳(难燃型)。四、室内生活污废水系统

4.1污水排水总量:244.1m3/d。按生活用水量的100%进行计算。

4.2排水体制:室内外排水系统采取雨、污分流制。

4.3生活污废水排放:一至四层公共卫生间采用专用通气立管、部分卫生间采用环形通气排水系统。卫生间生活污水与空调冷凝水分流排放。室内卫生间生活污水经室外化粪池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4.4压力排水:地下一层设备机房、地下车库的地面冲洗及普通电梯基坑(含自动扶梯)、消防电梯井消防排水,分别设置集水坑由潜污泵排出室外。机房及车库、消防电梯集水坑等废水排放采用自动搅匀排水泵。消防电梯集水坑容积不小于2.0m3。在地下一层车库设地面冲洗集水坑,每处集水坑单设潜污泵。

4.5屋面雨水系统: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甘肃省兰州市暴雨强度公式为:q=1140(1+0.96㏒P)/(t+8) ^0.8。屋面雨水设计参数:

a.设计降雨历时:t=5min

b.设计重现期:P=10a;安全溢流口设计重现期:P=50a

c.屋面径流系数:Ψ=0.9

4.6本工程屋面雨水采取虹吸排水系统,设计重现期为10年,溢流重现期按50年考虑,采用管道溢流,不设置外墙溢流口。虹吸系统由专业厂家设计及施工,施工图阶段厂家介入深化设计。

五、消防设计专篇

5.1消防用水量:

5.1.1本工程水消防系统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2005年版)、《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2014、《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技术规程》DB62/25-3045-200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等。

本工程多层公共建筑,其中剧院为中型乙等。

各类灭火系统一次设计用水量

在地下一层设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消防水池按一次火灾同时作用最大消防用水量考虑,贮存室内消火栓、自动喷淋、水幕、雨淋及大空间灭火系统用水量,总容积为1098m3。

5.1.2消防泵房

初步设置一个消防泵房,消防泵房及消防水池均集中设置在地下负一层地下车库内,消防泵房内设室内消火栓水泵(两台,一用一备)、喷淋泵(两台,一用一备)、水幕泵(两台,一用一备)、雨淋泵(四台,三用一备)、水喷雾泵(与喷淋系统合用,两台,一用一备)、大空间泵(两台,一用一备)。消防水池容积为1111m3。泵房内另设集水坑内设潜水泵。

5.1.3消防水箱

屋面设置36m3消防水箱一只,并于消防水箱间设置室内消火栓、喷淋、水幕、雨淋、水喷雾、大空间系统增压稳压设备。

5.2室内消火栓系统:

5.2.1室内消火栓系统由室内消火栓、消防水池、屋顶消防水箱(有效容积36m3)及消防水泵组成。本工程室内消防供水采取临时加压供水系统,在地下一层消防泵房内设一组室内消火栓泵(Q=20L/s,H=80m,N=30kW,两台,一用一备)。

火灾初期由屋顶水箱供水。屋顶消防水箱及稳压装置设在屋顶消防水箱旁,消火栓与其他消防系统稳压装置单设。

5.2.2屋顶高位水箱的容量按满足室内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初期火灾的消防用水,本设计在屋顶设置36m3消防高位水箱及消火栓、喷淋增压稳压设备,控制和维持系统压力。

5.2.3室内消火栓均采用落地型带灭火器箱组合式消防柜,柜体规格为1800X700X160mm。室内消火栓选用SN65型,箱内设19mm水枪,L=25m麻质衬胶水龙带和DN25的消防卷盘,6mm水嘴,L=25m的胶管。水枪流量为5L/s,室内消火栓充实水柱不小于13m,栓口动压不小于0.35MPa。动压超过0.5MPa的消火栓,均采用SNJ65型室内减压稳压消火栓,出口压力控制在0.450MPa。

5.2.4在室外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水泵接合器。

5.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5.3.1本建筑各层除电气房间外均设置自动喷水湿式灭火系统。

地下车库按火灾中危险Ⅱ级设置,设计喷水强度为8L/min.m2,作用面积160m2;地上部分按中危险Ⅰ级设置,设计喷水强度为6L/min.m2,作用面积160m2。

5.3.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设在地下一层消防水泵房内的自动喷水给水泵和消防水池供水。在地下一层消防泵房内设一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Q=30L/s,H=70m,N=30kW,两台,一用一备)。由屋顶消防水箱维持系统压力。自动喷水湿式灭火系统设湿式报警阀,报警阀前管道为DN150,设置呈环状。报警阀后的供水支干管为DN150~DN100枝状管网。在室外分别设置自动喷洒水系统水泵接合器。

5.3.3系统控制:自动喷水湿式灭火系统由闭式喷头、管道、湿式报警阀组、水流指示器、末端试水装置和供水设施等组成。自动喷水给水泵由报警阀压力开关自动启动,消防控制中心集中控制。当火灾时喷头喷水,该区水流指示器动作,向火灾控制中心发出信号。同时湿式报警阀动作,在水力压差作用下,打开系统的报警阀敲响水力警铃,压力开关动作,向火灾报警控制器报警,消防联动控制器自动启动喷洒泵向系统供水。

5.3.4在每个楼层防火分区的自动喷洒配水干管上均设置信号阀和水流指示器,在管网末端设系统检验装置。在立管顶端设自动排气阀。系统动压控制在0.4MPa以下,压力过高时,在水流指示器处设减压孔板。

5.3.5 喷头选用:自动喷洒系统采用SFR15型快速反应玻璃球喷头,地上部分采用吊顶型喷头,地下车库采用直立型洒水喷头。喷头接管直径为DN20,动作温度68℃。地下室管线密集宽度超过1.2m处在管线下方加装下垂喷头。

5.3.6 喷头布置:喷头布置需满足下列要求:喷头间距不大于3.6m,不小于2.4m,喷头与墙之间距离不大于 1.7m。喷头距灯和风口距离不得小于0.4m。当通风管道宽度大于1.2m时,其下方应增设下垂型喷头。净空高度大于800mm的闷顶(其内有可燃物时)设直立型喷头。

5.3.7 报警阀布置:本工程报警阀集中设置于消防泵房。

5.4水幕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5.4.1水幕按防护冷却水幕考虑,设计喷水强度1.0升/分钟.米,喷头采用K115专用水幕喷头,最不利点水幕喷头工作压力为0.15MPa。

5.4.2水幕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设在地下一层消防水泵房内的水幕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泵和消防水池供水。在地下一层消防泵房内设一组水幕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泵(Q=25L/s,H=65m,N=30kW,两台,一用一备)。由屋顶消防水箱维持系统压力。水幕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雨淋报警阀,报警阀前管道为DN150,设置呈环状。报警阀

后的供水支干管为DN100枝状管网。在室外分别设置水幕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泵接合器。

5.5雨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5.5.1舞台葡萄架处设置雨淋自动喷水灭火给水系统,该系统按要求每个区配置电动雨淋报警阀组(每个雨淋阀入口处设置止回阀、过滤器)和K=115开式洒水喷头等。电动雨淋报警阀组设置在地下一层消防水泵房内。主舞台葡萄架处按严重危险级II 级考虑,设计喷水强度16升/分钟.平方米。

5.5.2雨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设在地下一层消防水泵房内的雨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泵和消防水池供水。在地下一层消防泵房内设一组雨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Q=45L/s,H=75m,N=55kW,四台,三用一备)。由屋顶消防水箱及稳压装置维持系统压力。雨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雨淋报警阀,报警阀前管道为DN250,设置呈环状。报警阀后的供水支干管为DN200枝状管网。在室外分别设置雨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泵接合器。

5.6大空间灭火系统:

本设计在门厅及观众厅设置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系统由设在地下一层消防水泵房内的大空间灭火系统给水泵和消防水池供水。在地下一层消防泵房内设一组大空间灭火系统(Q=10L/s,H=90m,N=15kW,两台,一用一备)。由屋顶消防水箱及稳压装置维持系统压力。

本系统为配置ZSS-25型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灭火装置的主动喷水灭火系统。

设置技术参数:

标准工作压力 0.6Mpa,射水流量 5L/s,安装高度 6-20 m,保护半径 20 m,工作电压 220 V。

工作原理:ZSS-25水炮为探测器、水炮一体化设置。当水炮探测到火灾后发出指令联动打开相应电磁阀,启动消防水泵进行灭火,驱动现场声光报警器进行报警。并将火灾信号送到火灾报警控制器。扑灭火源后,若有新火源,则系统重新上述动作。

5.7水喷雾灭火系统:

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水喷雾系统与自动喷淋系统共用供水泵,设置单独的雨淋阀。喷雾强度20L/min.m2,持续喷雾0.5h。水雾喷头采用ZSTWB125-120离心雾化型高速喷雾喷头,工作压力不小于0.35MPa。雨淋阀组就近设在保护区域,确保响应时间小于45s。采用自动、手动及机械应急操作三种控制方式。本系统由专业厂家设计及施工,施工图阶段厂家介入深化设计。

5.8气体灭火系统:

在开闭站、变配电室设置无管网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本系统由专业厂家设计及施工,施工图阶段厂家介入深化设计。

5.9移动灭火器配置:

室内各部位分别按A、B、E类火灾:其中地下车库按B类,变配电室按E类,其余按A类;除地下汽车库部分按中危险级外其余部分俊按严重危险级配置灭火器。每处消防柜内配置磷酸铵盐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三具,灭火器型号MF/ABC5。变配电室及其他电气用房单独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灭火器型号MF/ABC5。

5.10防冻保温:

1)地下一层车库出入口附近(30m半径内)消防给水管道设置保温措施。

2)消火栓及湿式喷淋消防管道敷设在有冰冻危险区域时,例如外橱窗等,消防管道应外包难燃型级橡塑保温材料。

5.11消防管材及阀门:

消火栓系统管材均采用热镀锌钢管,自动喷洒系统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

消防管道采用闸阀或双向型蝶阀。消防泵吸水管采用闸阀。

消防管道上的蝶阀均需有明显启闭标志。暗装在吊顶内的阀门应在此处的吊顶处设检修门。

六、节水节能专篇

6.1充分利用市政自来水压力,以利节能。地下室车库清洗、空调机房清洗、一二层生活给水等均采用市政直供。

6.2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件:公共卫生间采用感应式水嘴和感应式小便器冲洗阀。蹲便器采用脚踏式自闭冲洗阀。

6.3.给水计量:给水总进户管处设总水表,在室外设两处水表井。各业态给水泵房分别设分区水表。所有公共区域的用水(包括消防水池,消防水箱、卫生间、垃圾房、污水间、室内外绿化及冲洗点)均设置水表计量。

6.4水池、水箱溢流水位均设报警装置,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水池、水箱长时间溢流排水。

6.5给水系统控制最不利处用水器具处的静水压不超过0.45MPa。供水点水压大于0.35MPa者设支管减压阀,防止超压出流。七、环保及卫生防疫

7.1在室外水表井、室内消防水池、消防水箱、垃圾间、污水间、室内外绿化及冲洗点给水进水管前均加设倒流防止器。以防水质污染。

7.2利用消防水池池水作为冷却塔循环冷却用水。

7.3 给水支管的水流速度控制在1.0m/s,排水系统采用低噪音排水管,防止水流噪音的产生。

7.4二次加压生活给水泵防噪隔振

a. 泵组采用隔振基础;

b. 水泵进、出水管设置可曲挠橡胶接头和弹性吊、支架,减少噪音及振动传递。

c. 水泵出水管止回阀采用静音式止回阀,减少噪音和防止水锤。

八、绿建专篇

8.1本工程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如充分市政给水压力等。

8.2本工程根据本工程设计情况,设置安全合理完善的给排水系统。

8.3各给排水系统采用合适的管材及连接方式,以防止管网渗漏。

8.4选用低噪声、高效率水泵。在水泵进出水管上安装可曲挠橡胶管接头。水泵均采用有隔振安装方式。

8.5 制定合理的人均用水量标准。

8.6本工程控制各用水点压力最大不超过0.20MPa。

8.7本工程各给水设备参数均通过计算确定。

8.8在不同用途的给水点,如每户入口、消防水箱进水、景观预留给水接口等设置计量水表。

第五章电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榆中县城市展览馆建设项目,项目位于榆中县,主要为城市展览馆和剧院,为多层公共建筑。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2000 m2。

1.2相关专业提供的工程没计资料。

1.3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部门认定的工程设计资料,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1.4设计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釆用的主要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1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其他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

1.5上一阶段设计文件的批复文件。

二、设计范围

本设计包括建设红线内的以下内容:变配电系统、动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其弱电(电信)系统、监控、室外电气排管。

三、负荷级别及电源

3.1本工程二类多层建筑内的消防设备,如消防泵、消防电梯、排烟机、应急照明等及非消防的生活水泵、排污泵、普通电梯按二级负荷供电;其余均按三级负荷供电。

3.2本工程引入一路10KV市政高压进线,备用电源采用自备发电机。本工程采用380V/220V低压电源进行供电,电源引自变电所,。负荷统计入下表:

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选择

负荷估算:

本工程设备总容量约为:22000X0.1=2200KW,预留景观用电及展览馆后期发展裕量,取Pe=3000KW计算。

总计算负荷,按照综合系数0.8计算,则约为:Pjs=3000X0.8=2400KW;

变压器装机容量约为:2500KV A,即设置2台1250KV A变压器。

本项目消防负荷约计608.5KW,,二级负荷约计825KW。

3.3供配电所设计:

本工程由市政电网引来一路10kV电源供电,毗邻变电所位置设置一个柴发机房,作为备用电源。备用电源为二级负荷及消防负荷提供备用电源。设置一台800KW发电机。主接线方式拟定为单母线分段形式。具体方案需待供电部门供电方案出具后确定。

本工程拟设一个变电所,并位于地下室接近负荷中心处。高压柜采用下进下出,低压开关柜采用下进下出方式接线。

低压采用智能配电系统(能够自动值班记录),对变电所的配电系统的电力负荷统计计算。

10kV断路器采用真空断路器,在10kV出线开关柜内装设氧化锌避雷器作为真空断路器的操作过电压保护。真空断路器选用弹簧储能操作机构,采用直流220V/65AH铅酸免维护电池柜作为操作、继电保护及信号的电源。

微机综合保护及信号装置

保护方式及信号装置的设置:进线采用过流、速断、零序;联络采用过流、速断;出线采用过流、速断、零序;变压器设高温报警,超温跳闸。

配电系统:

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配电;对一般设备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混合方式配电;

对于冷水机组、冷冻水泵等设备采用封闭式绝缘母线槽由配电室敷设至配

电点;冷冻机启动柜、进出线方式采用上进上出;

对排水泵、客梯等负荷采用柔性矿物绝缘电缆由配电室沿电缆桥架,管沟敷设;配电线路由应急母线段供给;

对消防泵、防排烟风机、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应急照明等消防负荷采用专用两路电源供电,用柔性矿物绝缘电缆由配电室沿不同路径电缆桥架敷设至配电点,并在末端互投;

喷洒泵、稳压水泵、冷冻水泵等设备的控制柜为落地安装;其它控制箱除注明外,顶边距地2.0米挂墙安装;

导线除注明外为ZRBV-5X2.5mm2穿SC20管敷设;

本工程消防设备的控制箱(柜)作“消防“标志,并符合消防规范要求;

本工程小于30kW的电动机采用直接启动方式启动;30kW及以上电动机采用降压启动方式启动;

排水泵的启停由液位计控制。

3.4火灾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灯提供蓄电池作备用电源,持续供电时间90min。

3.5消防用电设备采用双回路馈电并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的供电方式。所有消防配电设备应设置明显标志,其配电线路及控制回路按防火分区划分。

四、照明系统

4.1照明种类及照度标准、主要场所照明功率密度值

4.1.1照明种类:照明分正常照明、应急照明、警卫照明、障碍照明,照明标准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执行,主要场所照明功率密度值见下表:

未注明处请参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相关技术标准。

4.1.2光源、灯具选择、照明灯具的安装及控制方式如下:

1)光源:一般场所为荧光灯或节能型光源,有装修要求的场所视装修要求而定,但其照度应符合相关要求。用于应急照明的光源采用能快速点亮的光源。

2)办公室采用双管荧光灯吸顶安装,会议室为节能型荧光灯吸顶安装,卫生间的灯要防水,走道、楼梯间为红外感应LED灯。

3)乐池内谱架灯、化妆室台灯照明、观众厅座位排号灯的电源电压不得大于36V。4)柴油发电机房储油间设置隔爆灯。

4.1.3照明线路的选择及敷设方式如下:

1)照明、插座分别由不同的支路供电,除注明外,照明支路导线采用BYJ-3X2.5mm2导线穿PC20管敷设,插座支路采用BYJ-3X2.5mm2导线穿PC20管敷设;所有插座均设剩余电流保护器;应急照明支路采用WDZN-BYJ-3X2.5mm2导线穿SC20管敷设。4.1.4应急照明应急照明设计中剧场观众厅、观众厅出口、台仓、台仓出口处、后台演职员出口处应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灯控室、调光柜室、声控室、功放室、空调机房、冷冻机房、配电间应设事故照明,其照度不应低于一般照明照度的50%;火灾时需要继续工作的消防设备机房应急时间应大于180min。

五、电气节能和环保

5.1变电所深入负苻中心,用电负荷供电半径控制在250m内,以减少电缆负荷损耗。

5.2合理确定变压器容量,变压器均采用低噪声节能干式变压器,釆用大干线配电的方式,减少线損,同时合理选用配电形弍减少配电环节。

5.3无功功率因数的补偿采用集中补偿和分散就地补偿相结合的方式,荧光灯釆用就地补偿,选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高功率因数电感镇流器,荧光灯单灯功率因数不小于0.9。

5.4根据照明场所的功能要求确定照明功率密度值,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50034-2013的要求设计。

5.5采用高光效光源,高效灯具,一般工作场所采用细管径直管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

5.6选用绿色、环保且经过国家认证的产品,在满足国家规范和供电行业标准的前提下,选用高性能的配电设备,选用高品质电缆,电线降低自身损耗。

六、绿建(电气)

1、走廊、楼梯间、门厅等场所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措施。

奥体中心体育场方案设计说明

奥体中心体育场方案设计 第一章建筑设计 第一节项目概况 随着咸阳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大型体育建筑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媒体,不仅带来了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实现了城市空间的拓展,带动新区建设。本项目位于咸阳市“大西安文化体育功能区”奥体中心之内,占地250.17亩。用地南侧为五陵塬保护区,东侧为南湖,以南湖为中心,东侧为市民文化中心,北侧为市民综合服务中心。这组建筑群是带动新城建设的核心和引擎。咸阳市奥体中心为2018年第16届省运会的重点体育设施,本项目为甲级体育场,建筑面积68500平方米,总座位数4万座,周边布置室外田径热身训练场、室外篮球、羽毛球、网球等场地,及配套停车场、广场绿化景观。本项目完成后具备省运会举办开闭幕式暨田径赛事和承接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单项国际比赛的要求。 体育场是奥体中心的核心,凭借巨大的体量成为整体景观中心。罩棚屋面的举折变化从远处望去,展示了体育场独特的轮廓线既丰富了城市天际线又融入了秦汉历史的记忆中。体育场选址位于南湖西岸,和市民文化中心,市民综合服务中心,一起成为大功能区的亮点。同时奥体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体育用品集散中心、户外装备配送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形成聚集效应,带动整个文化体育功能区的发展。 第二节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2.《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3;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16-2014; 4.《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08;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7.《陕西省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9.《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2.《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 13.《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第三节区域分析: 咸阳市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东临西安,南接长安、户县,西靠杨凌、扶风、麟游,北接铜川及甘肃庆阳、平凉地区,与周边城市相距较近。咸阳主城东距省会西安市中心25公里,西距杨凌国家高新农业示范区60公里,北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3公里。 大西安(北塬)文化体育功能区(以下简称为北塬文体功能区)位于咸阳主城西北面的五陵塬上,东靠空港新城,南邻秦汉新城,规划用地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北塬文体功能区是构建大西安都市区的重要功能组成,同时也是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三城两带”整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咸阳城市空间结构和完善咸阳中心城区功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塬文体功能区位于咸阳中心城区与市域北部各县联系的重要通道上,是城市功能辐射的重要节点。 功能区东有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关中城际环线铁路和G312从中穿过,同时福银高速公路、咸旬高速公路、西咸

展览馆设计说明

第一章初步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1 国家及地方相关规 《榆中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号;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 《无障碍设计规》< GB 50763-201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展览建筑设计规》< JGJ 218-2010>;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 《剧场建筑设计规》 ;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JGJ 100-201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GB50038-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GB50025-2004;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GB50098-2014; 《建筑部装修设计防火规》GB50222-95(2010年版);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50108-2008; 《屋面工程技术规》GB50345-201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5》 《绿色建筑设计导则》(DBHJ/T010-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JGJ/T 229-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环境污染控制规》GB50325-2010(2013版)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6-200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其他相关的国家、地方法令法规。 1.2 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场地现状平面图、规划用地红线图; “关于榆中县市民公园和场馆建设项目及新建道路工程可研报告的批复”[榆发改(2016)351号];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3 场地概况及气象地质条件 1.3.1 场地概况 榆中县市民公园和场馆建设项目位于省市榆中县城关镇金牛山南麓,北面为盆地大道,东面为经九路,南面为纬七路,西面为经八路。用地性质为公园用地和广场用地。场地部植被极少,有少量农业用房,无其他类型建筑物、构筑物。场地周边除了南部现有学校、住区、街道之外,东西北部均为待建设用地,规划为行政、办公、住区。 1.3.2 气象资料 榆中县地处中部干旱区,由于深入陆,离海遥远,大陆性气候十分显著,主要特

博物馆设计说明

盘锦市博物馆扩大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扩初设计根据以下文件: 1. 盘锦市新区总体规划 2. 甲方提供的现状地形图 3. 盘锦市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辽宁省盘锦市文化局2002. 4.8) 4.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完成的盘锦市新区核心区总平面调整意向 5.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完成的“盘锦市博物馆”设计方案及调整方案 6. 2002年5月9日甲方提供的盘锦市博物馆设计相关资料 7. 2002年7月甲方提供的“盘锦市博物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8. 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及法规(建筑部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8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二、工程所在地情况 1. 气象条件 本工程位于辽宁省盘锦市。盘锦全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宜人。

·多年平均气温8.4度 ·多年平均降雨量630毫米 ·月最大降雨量474毫米 2. 工程地质条件 ·辽河水位,平时水位:闸上3米,闸下1.5米;峰值水位海拔7米;设计水位海拔8.47米 ·馆址海拔地平面约3.5米 ·地下冻层1.2米 ·地下水位2米左右 其余内容详见结构说明部分 3. 配套设施情况 ·给水:进口位于泰山路 ·排水:出口位于泰山路 ·供电:电力进口位于科技大街 ·供热:供热进口位于科技大街 ·通讯:通讯线网进口位于泰山路 三、工程概况 1. 设计过程 盘锦市博物馆工程的设计经历了下列过程: ·2002年4月下旬,盘锦市文化局委托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进行盘锦市博物馆方案设计。 ·2002年5月下旬,在与甲方共同讨论的基础上,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做了两个建筑方案,经初步的汇报及讨论审查,最终确定方案—为实施方案。 ·2002年6月上旬,对方案—进行了调整及深化,再次进行方案的汇报,获得正式批准。 ·2002年6月中旬,在确定的方案及其深化的基础上,进行扩大初步设计。 2. 设计规模及设计范围 盘锦市博物馆作为一个综合性博物馆,属省辖市中型博物馆,占地26.5

图书馆建筑设计说明

广东商学院图书馆大楼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1、暨南大学是一所闻名海内外的侨校,暨大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中 心、教育中心和学习中心,应充分体现出暨大的历史传统,显现出它所承载的暨大精神和文化品质特征。创造出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西方进步与东方文明,个性化与开放性相结合的侨校图书馆形象。 2、暨大图书馆作为暨大校园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应能充分体现校 区总体规划的意图,结合环境使其成为校区中轴线上的亮点,带动周边的建筑群,互成为一个整体,使校园中轴线得以加强和延续。 3、图书馆的内部空间应符合现代图书馆的先进模式,通过人性化的布 局,体现出开放平面下的共享与交流、高效与便捷;通过具有适应性和互换性的布局,体现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基础,体现出藏书、借阅和网络一体化的现代管理模式。 4、通过对阳光、空气、景观等自然要素的导入,同时结合通风、采光、 防晒等节能的措施,在生态的层面上创造出适宜于阅读的空间环境。 5、在设计中重视环境保护,对基地内的珍贵树种予以保护,尽量减少 对树种的砍伐。积极采取措施做到节能,并避免环境污染。 二、总平面设计: 1、图书馆用地位于暨大校园的南北中轴线上,并处于校园的中心位置, 北面、东面和西面是一组组学校教学办公建筑群,周边环境优美宁静,能充分显现出图书馆的静谥和恢宏的气势。本工程根据基地的特征,为了强调出其标志性的地位,把建筑总平面沿校园轴线呈工字形对称布局,东面和西面的平面根据基地内保留树种的位置作出局部退让。将主立面朝向南面的中心绿化广场展开。 2、建筑物沿南北向总长约117.10米,沿东西向总长约60米,总平面 呈工字形,主要功能用房沿南北向布置,公共交通部分和中庭位于工字形的中部,东西两侧形成两个开口天井。整个布局既能增大自然采光和通风面,又能避免过多的东西晒,并且有效地能尽可能多地保留基地内原有的珍贵树种。 3、本方案结合周围的环境特征,以及图书馆的功能要求,以平面分流 和立体分流的方式,综合安排各使用功能的流线和出入口。图书馆后勤服务流线和工作人员流线布置在图书馆北面首层入口,图书馆主入口设在二层的南面,读者由南面的大台阶拾级而上,部分读者人流可由大台阶旁的首层次入口进出。 4、以场地内东西两面两棵保留的树木为环境构成中心,以场地内现有 的树种为基础,结合铺地、草坪、小广场及水池,形成多层次的整体绿化空间,成为图书馆与校园中心绿化广场之间的延续和过渡。

自然博物馆建筑设计说明

第一章总说明 1.工程设计依据 1.1.国家有关规范、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公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其它相关国家、地方法规规范 1.2.赣州自然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 1.3.赣州市章江新区规划与城市设计文件 1.4.共青团赣州市委2009年6月2日补充函 1.5.2009年8月11日及9月7日赣州市规划委员会专家意见书 1.6.赣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赣州市自然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赣发改投资[228] 号 1.7.赣州市建设规划局关于《赣州市自然博物馆》的方案批复赣建规审[2009]148号 1.8.建设单位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 2.工程项目的概况 2.1.城市概况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下辖1区2市15县,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章贡区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40.28平方千米。总人口845.69万人,其中市辖区56.91万人。 2.2. 建筑性质 赣州自然博物馆工程选址于章江新区城市中轴F14地块,紧邻赣州中央生态公园南侧,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公顷。它是自然主题馆(即博物馆中心楼)、室内植物园、生态休闲园等三部分功能组成的综合性自然博物馆。该项目的建设有益于确立赣州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将改变江西乃至华南地区没有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现状。 建设项目总规模为27500平方米,建筑层数4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小于24米。 2.3. 地质、气候条件 (1)本市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本市处于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2)气象条件 (3)地质情况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编写单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类别为类,地基土分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地下水侵蚀性。 2.4. 项目特征 防火类别:多层 耐火等级:一级(局部大跨度钢结构为:二级) 赣州市博物馆及规划展馆初步设计- 1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体育馆初步设计说明

体育馆初步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目录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第二章总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第六章强电设计 第七章弱电设计 第八章暖通空调设计第九章消防设计 第十章环保设计 第十一章卫生防疫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 第十三章节能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是校区一期工程重要建筑单体之一,是校区体育教学和运动娱乐的基地,对提高师生身心素质,娱乐教学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馆位于规划校园南面,用地方正平整,坐落于西区校园南北主轴上,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条件。用地北侧正对校园主环线,西侧紧邻校园运动场地,东侧是规划中的学生活动中心,南侧面对校园南门,在满足学校多功能使用的同时,能为周边居民提供全民健身服务。总用地面积262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16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5.业主提供的测绘资料 6.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设计任务书 7.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方案设计 8.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总体规划 9.建设单位对方案的修改意见 10.国家和云南省现行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设计规范 三、设计理念 云南,地处彩云之南,气候温和,万物滋长,素有“花朵王国”之称;花同时也是对于莘莘学子的美好比喻。云南师范大学历史悠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育人树人的宗旨烽火传承。本方案以“花”为核心理念,结合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本着美好的愿望和寓意,体现体育建筑的力与美,体现校园建筑的自然与亲和,力争创造时代性、标志性和地方性的建筑形象。四、设计目标 本项目按国家一流技术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造,力图服务于云南师范大学的体育赛事、大型典礼和体育教学需要,体现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整体性、经济性、超前性原则。 整体性: 充分体现云南师范大学教书育人的信念宗旨,发展的文化内涵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体现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鲜明特色,符合云南师范大学校园总体规划原则,建筑造型美观大方、富有现代感和标志性。 以人为本: 满足体育专业队训练及大学生体育教学、大型集会、文艺演出要求的综合体育馆;配备始终可以安全、舒适、愉快地利用的设施、流线、服务。 经济性: 充分利用地形与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材料和施工工艺;运用节能设施,降低运营管理费用。 超前性: 反映具有超前形态的体育馆;反映具有不懈地研究发展的大学形象;树立最尖端高科技大学的形象。 服务种类: 提供大型赛事、大型典礼和演出场地与服务; 提供体育教学和体育健身场地与服务; 功能配置: 一流的体育赛事和健身锻炼场地设备; 安全舒适的观众厅及其座席; 贵宾视察和观礼专用的休息室、小型会议室; 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高效率行政办公室; 五、设计等级 1.建筑类别 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本工程的体育建筑等级为乙级,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博物馆设计说明书

博物馆设计说明书!!!!!!!!!!!!!!!!!!!! 1、基本原则、 根据博物馆展出内容的特点,合理组织参光流线。1).根据博物馆展出内容的特点,合理组织参光流线。参光流线要明尽量避免迂回、重复、堵塞、交叉。确,尽量避免迂回、重复、堵塞、交叉。根据博物馆规模不同,尤其是大、中型博物馆,2 ). 根据博物馆规模不同,尤其是大、中型博物馆,展出要有灵活可全部展出,也可局部展出。性。可全部展出,也可局部展出。对于非系统性和非顺序性展出的大、3 ). 对于非系统性和非顺序性展出的大、中型博物馆参观路线要有选择性。可全部参观,也可灵活参观,并方便中途退场。选择性。可全部参观,也可灵活参观,并方便中途退场。适当安排有间隔的休息场所,使观众视觉得到停顿,4).适当安排有间隔的休息场所,使观众视觉得到停顿,体力得到恢不至于过度疲劳。复,不至于过度疲劳。除上述基本原则外,除上述基本原则外,基本陈列室应布置在陈列区中最醒目便捷的位临时展厅适合采用灵活的大空间,宜相对独立,置,临时展厅适合采用灵活的大空间,宜相对独立,可安排在便于单独开放的位置上。报告厅可接近陈列室布置,单独开放的位置上。报告厅可接近陈列室布置,其位置也宜相对独便于单独对外开放。立,便于单独对外开放。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展出内容的博物馆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展出内容的博物馆都有各自的特点,设计师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计师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2、陈列室的入口与人流组织 如陈列室进深较大, 3 ). 自由线路:如陈列室进深较大, 或大厅中采用立体陈列或单元陈列方式, 则人流线路不是单一的明确线路, 单元陈列方式, 则人流线路不是单一的明确线路, 人流流向会产生“渗流” 现象. 陈列室的出入口反映的是总的前进趋势, 产生“ 渗流” 现象. 陈列室的出入口反映的是总的前进趋势, 观众在前进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参观对象。观众在前进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参观对象。 3、几种展厅形状的比较 长方形:能获得摊位布置的最大值;走道通畅、便捷, 1 ) . 长方形:能获得摊位布置的最大值;走道通畅、便捷,占用面积少正方形:摊位容易布置,排列整齐,走道便捷,2).正方形:摊位容易布置,排列整齐,走道便捷,参观路线明确,灯光布置有利于组成天棚图案,渲染展览气氛,线明确,灯光布置有利于组成天棚图案,渲染展览气氛,展览形式丰富。展览形式丰富。摊位布置富有变化,3).圆形:摊位布置富有变化,走道布置适当时方便参展厅一般照明须与走道方向取得呼应;观; 展厅一般照明须与走道方向取得呼应;展览形式设计灵活性差。较难,灵活性差。多边形:摊位布置受限制;4).多边形:摊位布置受限制;走道方向应方便而且不影响观众视线;展厅一般照明注意整体;观众视线;展厅一般照明注意整体;展览形式设计应利于边角落。边角落。 空间设计

泉州市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泉州市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一、工程概况: 泉州市博物馆位于泉州市总体规划中的北峰、丰州组团。北靠清源山、后厝山,南临西湖公园和305省道,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总用地约34.6273公顷,实际用地约为27.4554公顷。 泉州市博物馆规划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博物馆区35000m2,文娱服务区5000m2,辅助设施区10000m2及城市广场区,共四部分。其中博物馆区将分期建设,一期征地80余亩,一期主馆建筑控制面积1.5万m2左右。 二、设计依据: 1、《泉州市博物馆区规划设计方案国内招标设计竞赛文件》(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泉州市文化局,2001.5)。 2、《泉州市博物馆新馆设计任务书》。 3、《泉州市博物馆区规划设计研究与建设》。 4、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批准的用地红线及地形图电子文件。 5、《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 6、博物馆方案评审会议意见。 三、总平面规划设计: 1、设计宗旨: (1)寓教于乐:力求将博物馆规划为以博物馆为主体的文化区及市民广场休闲区。 (2)绿色环保:充分利用其珍贵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协调基地及周 边环境的内部联系,突显生态主题,将馆区与清源山风景区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3)承前启后:注重从当地深厚的人文史沉淀中提炼出其精华,将文化、自然的魅力融入到功能的建筑环境中,创造一个再现历史的新的人文景观。 2、设计构思:辉煌的历史与飞腾发展的现代 泉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博物馆的建筑定位是泉州城市丰厚文化形象的窗口。本方案所创构泉州博物馆,要体现出泉州绚丽悠厚的“泉州文化”,即“泉州性”,或“泉州特色”。 现代“泉州文化”的历史背景及现代背景。一是她有着辉煌的东、西方交流溶合的历史。二是她在当今改革开放,极具强旺的经济发展活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正在开创现代,更新更高的辉煌未来。 “泉博”的文化组构: (1)泉州文化的底蕴: 在工艺上有举世惊赞的石雕技艺;在戏曲方面有我国南戏艺术瑰宝——泉州木偶戏、歌仔戏等戏派;在商贸方面唐、宋、元时代,泉州就是世界著名的商贸海航巨港,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还有泉州地区宗教文化、茶文化及大量文化胜迹。 (2)建筑文化轴——地理空间关系: 在地理环境的空间关系上,有着一条天然形成的建筑文化轴,这就是: 清源山——泉博——西湖——开元寺双塔,这几个不同的空间形态,由 南北天然地联结成空间文化轴,可谓天成神构。 在总体布局上,“泉博”主馆正座此“神轴”上,并在广场南边设一牌楼与轴南天水一方的开元寺双塔,牵引神联以强化这天成的天宇一线的城市区域空间文化轴。 3、场地概况: (1)环境优越:馆区位于文化名城泉州市西北部,北峰-丰州组团的东南向,东北面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清源山,毗邻西湖公园,距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约2公里。(2)交通便利:用地南侧为50米宽省道305,西侧为18米宽新华北路延伸段,北靠北

安徽大学体育馆方案设计说明

安徽大学体育馆方案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安徽大学体育馆为安徽大学新校区的综合性体育馆。 体育馆位于安徽大学新校区北部的运动区,旁边相邻校主体育场,排球场和篮球场。体育馆正好处于校园南北景观轴线的端部,南面由近500米长的景观轴线引入,是校园主题广场、校园步行道形成的完整序列的高潮。建筑除了一个5034座的主馆及其附属用房外,还包括训练馆、乒乓房、学生活动用房、校体育部用房等内容,总建筑面积12170㎡。 体育馆定位为多功能型综合体育馆,既能满足一般比赛要求,平时作为体育教学、训练场地,也可作为学校庆典、展览、大型会议演出活动的场所。 二、设计构思 1)以灵活性为原则,适应学校教学使用特点和要求 2)尊重校园整体规划,强化校园景观环境。 3)追求鲜明的建筑个性特征,使之在校园建筑群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具活力、最具特点的个体建筑。 4)追求建筑的雕塑感。造型采用有强烈雕塑感的实体形态,新颖现代,反映体育建筑的力与美。 三、总平面设计 体育馆位于新校区南北轴线的尽端,西面紧邻九龙路,东面是生活区。南面是400米运动场与体育活动场地。 作为南北轴线的收头,体育馆以正六边形的鲜明建筑形态,单纯明确的雕塑般形体与场地紧密结合,很好地完成它在这个新校区的重要角色地位。 建筑在西面九龙路上设有出入口,作为体育馆对社会开放的专用入口,场地周围设有社会停车场。 在建筑南北两面设疏散广场,周边设环形通道,结合建筑形态与周边场地,使建筑锚固在一个放射性形态的广场上面。 四、场馆设计 1、功能布局: 体育馆一层为比赛大厅、校体育部用房,运动员比赛用房、训练场地、乒乓房以及附属用房。建筑六边形形态的各边在一层都设有一至两个出入口,也都设有通向二层平台的室外大台阶。训练场地入口设在北面一层;运动员、裁判入口设在东面两边;西面两边分别是新闻媒体和管理运营出入口;贵宾入口设在南面一层。观众入口则通过六边形各边的大台阶直上二层。不同功能的分区明确,互不干扰。而同时也可以通过内部贯通的环形交通,进行方便直接的联系,便于内部使用和管理。 体育馆二层主要是观众入口大厅和环形交通空间,还包括小卖,卫生间等观众服务用房。体育馆三层是控制中心机房

博物馆设计说明

博物馆建筑设计说明 项目名称:江南博物馆建筑设计 建筑地点:中国江南某历史文化名城 项目背景:江南某历史文化名城在近些年来经考古工作出土数量众多文物,原有博物馆规模和设施都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经政府研究决定,易地另建博物馆新馆。 项目概况: 江南博物馆地处该市规划的文化中心区中心广场东侧,东面为高层建筑,南面为城市绿化带,北面为新华书店。该地段用地方正,地势平坦。建筑集文物展览、文物保护与储藏以及办公等功能为一体。 本项目用地面积约17000平方米,项目规划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该建筑为一级防火建筑,各层及地下车库均设自动喷淋系统,每个防火分区均满足防火规范要求,疏散楼梯按防火规范设置。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规范》JBJ50-2001 (5)《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 (7)《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8)《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9)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1、总体布局及设计理念 “江南院落”的总体布局——造型以江南传统的院落为母题,由展览区、办公区、报告厅围合而成,既与江南的设计理念吻合,又与方形的基地相协调。 强调市民参与和市民使用的设计理念——摒弃建筑传统的南北轴向关系,由城市出发强调建筑的东西向轴线,将面向城市主干道的西南向作为设计的主方向。主入口设计成为视觉通廊,将市民由中心广场直接引进并穿过到达内部庭院。庭院在闭馆后仍然向市民开放,充分强调市民的实用性和参与性。馆前留出一片城市广场,形成开敞的视野。 建筑既是城市空间构成的元素,又是城市空间的延展。博物馆的平面布局受到苏州博物馆的启发,采用延续城市街道空间并将城市空间引入建筑内部的方式,营造市民所用的“城市客厅。” 引入内部庭院,凸显生态绿色的设计理念,同时为参观人员提供了休息空间以及宜人的景观。建筑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凸显文化馆的特质。 2.空间及功能构成 建筑由北面的展览区、东南面的办公区、西南的报告厅以及地下文物储藏保护区组成,不同使用功能分区明确,互不干扰。

体育中心设计说明05年-02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园 二期多功能体育馆/风雨操场设计任务书 一、建设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二、建设项目名称:大学城校园多功能体育馆/风雨操场(二期) 三、建设规模及位置总建筑面积约18000M2,建设用地位置详见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园规划总平面图。 四、设计原则 1、符合省委省政府把大学城建成国内一流规划、一流设计、一流建设、一流质量的要求,而且注重功能,讲究适用,节约成本。本多功能体育馆/风雨操场工程为校园标志性建筑; 2、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大学多功能体育馆/风雨操场工程建筑设计相关规范的要求; 3、总体布置和造型、高度、层数、色彩等均应符合校园规划的要求,与整个校园的建筑风格相协调,外观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4、多功能体育馆与风雨操场及游泳池组团布置,共用一些附属设施; 5、按照“实用、高效、灵活、舒适、美观、安全、经济”的原则,力求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环境舒适,调整灵活,便于管理和防护。 五、建筑设计要求及功能组成 (一)多功能体育馆: 1、基本要求 ⑴、中心场地可进行篮球赛、手球赛等(参考尺寸62M×45M),并配置一定数量的活动座位,其地板采用木地板; ⑵、全封闭式,看台和场地、主席台和看台之间都应隔离; ⑶、四周设3000个固定座位(彩色塑料制品); ⑷、正面设主席台,主席台的两侧为通道,通向门厅和场地; ⑸、安装灯光系统和音响设备; ⑹、场地两侧看台的上方安装电子显示屏; ⑺、安装中央空调及通风系统; ⑻、应充分考虑安全防火系统。 2、外观设计要求 ⑴、体育馆应和风雨操场及游泳池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外观设计力求现代化,气势宏伟,形成广工大大学城校园的标志性建筑; ⑵、正面为供进出的大门,设门厅和值班室,侧面设安全门。 3、内部功能要求 ⑴、设贵宾室(约40—50M2); ⑵、2个运动员休息室(有单独的浴室和卫生间); ⑶、2个裁判员休息室(有单独的浴室和卫生间); ⑷、公用男、女厕所若干间; ⑸、电子屏幕控制室和调音房; ⑹、2个器材室(每间面积约50M2); ⑺、体育部办公室(面积约50M2); ⑻、体育部会议室(面积约100M2); ⑼、体育部主任办公室(面积约30M2); ⑽、多媒体教室(面积约150M2); ⑾、2个壁球室(每间面积约80M2); ⑿、剩余部分为体育活动室。 (二)风雨操场: 1、基本要求 ⑴整体通透,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采光; ⑵安装通风系统; ⑶场地为塑胶地面,或水泥面涂塑。 2、内部结构的要求 风雨操场内建2-3个标准篮球场、5-8个标准羽毛球场、可放置30张乒乓球台的场馆,并配置以下用房: ⑴乒乓球房1间(高标准,可放置两张乒乓球台); ⑵健身房(约400M2),铺地毯,四周墙壁安装2米高的镜子; ⑶健美操房(约400M2),铺地毯,四周墙壁安装扶把及2米高的镜子; ⑷跆拳道房(约400M2); ⑸适量器材室、休息室、值班室、公用厕所。 六、装修标准 请设计单位结合我校校园总体规划、多功能体育馆/风雨操场的使用要求、校园标志性建筑物的要求及单体工程造价要求,提出实用、美观、经济合理的方案,供建设单位确定。 七、工程造价要求 本工程要求限额设计,按工程总造价为人民币4,200万元限额设计(含室内土建、水电、中央空调、设备、消防、防雷工程及室外

体育馆初步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目录 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 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 第三章 建筑设计 第四章 结构设计 第五章 给排水设计 第六章 强电设计 第七章 弱电设计 第八章 暖通空调设计 第九章 消防设计 第十章 环保设计 第十一章 卫生防疫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 第十三章节能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 说明 一、工程概况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是校区一期工程重要建筑单体之一,是校区体育教学和运动娱乐的基地,对提高师生身心素质,娱乐教学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馆位于规划校园南面,用地方正平整,坐落于西区校园南北主轴上,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条件。用地北侧正对校园主环线,西侧紧邻校园运动场地,东侧是规划中的学生活动中心,南侧面对校园南门,在满足学校多功能使用的同时,能为周边居民提供全民健身服务。总用地面积262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16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31-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5.业主提供的测绘资料 6.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设计任务书 7.“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方案设计 8.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总体规划 9.建设单位对方案的修改意见10.国家和云南省现行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设计规范 三、设计理念 云南,地处彩云之南,气候温和,万物滋长,素有“花朵王国”之称;花同时也是对于莘莘学子的美好比喻。云南师范大学历史悠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育人树人的宗旨烽火传承。本方案以“花”为核心理念,结合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本着美好的愿望和寓意,体现体育建筑的力与美,体现校园建筑的自然与亲和,力争创造时代性、标志性和地方性的建筑形象。 四、设计目标 本项目按国家一流技术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造,力图服务于云南师范大学的体育赛事、大型典礼和体育教学需要,体现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整体性、经济性、超前性原则。整体性: 充分体现云南师范大学教书育人的信念宗旨,发展的文化内涵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体现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鲜明特色,符合云南师范大学校园总体规划原则,建筑造型美观大方、富有现代感和标志性。以人为本: 满足体育专业队训练及大学生体育教学、大型集会、文艺演出要求的综合体育馆;配备始终可以安全、舒适、愉快地利用的设施、流线、服务。 经济性: 充分利用地形与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材料和施工工艺;运用节能设施,降低运营管理

商丘城乡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说明

商丘市城乡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说明 ——都市之窗 一、区位环境 商丘市城乡规划展览馆位于商丘市中心城区的中部,在中心城区标志性景观空间—金世纪绿地广场腹地的西北部。北边、西边分别临淮河中路、世博路,东边为商丘市气象台气象塔与气象台数据服务中心。(以总图配图分析说明) 二、设计理念与目标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其原始含义为居住在丘岗之上的商族聚集地。如今,商丘正快速的挤身现代化城市之列,“华商之都”的城市名片,也使得我们在设计商丘市城乡规划展览馆的同时去品读商丘这个城市的古老文化内涵。我们认为:作为商丘市城乡规划展览馆这样一个新型专业化场馆,它不仅是一座集规划成果、建设成就展示、规划公示及查询、交流研究和宣传教育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展览馆,更应当是一个与人民大众相互沟通的交流平台;一个展现商丘城市建设发展的对外窗口,一个“亲民、互动、前瞻的“都市之窗”。 三、场地布局与交通 1、设计条件分析 (1)场地与南侧城区标志性景观空间——金世纪绿地广场形成一定的空间渗透关系;同时,南侧边界将作为商丘市主要的城市形象展示面。(配图)(2)场地与东侧商丘市气象台的空间关系 场地东侧毗邻商丘市气象台,同时,二者分别位于金世纪绿地广场北部的东、西两 端。从城市规划角度上观察:今后地块内的建筑将与气象台现有建筑共同形成沿城 市东西主干道上的对称构图。(配图) (3)场地界面的可达性(配图) 作为面向市民群众的展览性公共建筑。今后场地内对外人流的来向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考虑场地西侧、北侧临城市道路,所以,大量人流将从场地西侧进入场地;同时,考虑到与南侧绿地广场的空间关系,也将会有人行流线由场地南侧的绿地广场直接进入场地。 (4)场地界面日照属性关系:东、南边界为积极界面,西、北边界为次级界面。(配图) 2、场地布局分析 本项目在功能上主要分为展览与办公两大功能体块,且项目用地东边是气象局办公楼与气象塔,所以,在场地布局时,受到现场一定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在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后,决定采取上下布置的布局方案,即:将展览馆部分布置在地下一层,完全将展馆空间隐入地下,而地上则以气象塔为中心,与东面气象办公楼互相对称的板楼。这样,今后从城市道路观望金沙江广场,将会看到一道对称且气势磅礴的天际线,大鹏展翅般的展现在广场北侧,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不谋而合。 (配图) 3、交通组织分析: 通过前面对场地条件的分析并结合布局方案,我们考虑将西侧沿世博路一侧作为展览馆的主要出入口,北侧沿淮河中路一侧作为内部办公出入口,并分别设置机动车出入口。展览馆部分的人流既可以考虑经世博路一侧由场地西入口进入场馆,也可以考虑人流由南侧金世纪绿地广场经南侧入口进入场馆。(配图) 同时,建筑的四周留出足够的空间作为今后的消防环线,满足消防需求。(配图)四、建筑单体设计

泉州市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xx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一、工程概况: 泉州市博物馆位于泉州市总体规划中的北峰、丰州组团。北靠清源山、后厝山,南临西湖公园和305省道,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总用地约34.6273公顷,实际用地约为27.4554公顷。 泉州市博物馆规划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博物馆区35000m2,文娱服务区5000m2,辅助设施区10000m2及城市广场区,共四部分。其中博物馆区将分期建设,一期征地80余亩,一期主馆建筑控制面积1.5万m2左右。 二、设计依据: 1、《泉州市博物馆区规划设计方案国内招标设计竞赛文件》(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泉州市文化局,2001.5)。 2、《xx博物馆新馆设计任务书》。 3、《泉州市博物馆区规划设计研究与建设》。 4、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批准的用地红线及地形图电子文件。 5、《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 6、博物馆方案评审会议意见。 三、总平面规划设计: 1、设计宗旨: (1)寓教于乐:力求将博物馆规划为以博物馆为主体的文化区及市民广场休闲区。 (2)绿色环保:充分利用其珍贵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协调基地及周 边环境的内部联系,突显生态主题,将馆区与清源山风景区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

(3)承前启后:注重从当地深厚的人文史沉淀中提炼出其精华,将文化、自然的魅力融入到功能的建筑环境中,创造一个再现历史的新的人文景观。 2、设计构思:辉煌的历史与飞腾发展的现代 泉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博物馆的建筑定位是泉州城市丰厚文化形象的窗口。本方案所创构泉州博物馆,要体现出泉州绚丽悠厚的“泉州文化”,即“泉州性”,或“泉州特色”。 现代“泉州文化”的历史背景及现代背景。一是她有着辉煌的东、西方交流溶合的历史。二是她在当今改革开放,极具强旺的经济发展活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正在开创现代,更新更高的辉煌未来。 “xx”的文化组构: (1)xx文化的底蕴: 在工艺上有举世惊赞的石雕技艺;在戏曲方面有我国南戏艺术瑰宝——泉州木偶戏、歌仔戏等戏派;在商贸方面唐、宋、元时代,泉州就是世界著名的商贸海航巨港,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还有泉州地区宗教文化、茶文化及大量文化胜迹。 (2)建筑文化轴——地理空间关系: 在地理环境的空间关系上,有着一条天然形成的建筑文化轴,这就是: 清源山——泉博——西湖——开元寺双塔,这几个不同的空间形态,由 南北天然地联结成空间文化轴,可谓天成神构。 在总体布局上,“泉博”主馆正座此“神轴”上,并在广场南边设一牌楼与轴南天水一方的开元寺双塔,牵引神联以强化这天成的天宇一线的城市区域空间文化轴。 3、场地概况:

体育馆建筑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述: xx市一中拟建的综合体育馆坐落于xx市第一中学校区内,总建筑面积7750平方米, 占地面积3870平方米。规划用地总面积与学校用地面积平衡,本项目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 1.功能定位: 首先满足学校正常教学要求,兼顾校际市域范围内专项比赛的要求。 2.功能要求: 教学要求: 满足学校正常的教学要求:应设贵宾接待室、休息室等用房,满足教学要求 。无比赛时可提供更多的教学训练场地。 比赛要求: 能举办地方性、校际的手球、篮球、排球、羽毛球、武术、体操等项目的比赛,同 时满足平时训练、演出、集会等功能。 一馆多用: 满足集会、训练、比赛、演出等综合性使用要求。提高场馆的经济性。 二.建筑设计 1.功能设计:为满足日常教学及比赛、演出要求,故把整个体育馆分为二个部分,一 楼为多功能体育馆及配套服务用房,二楼三楼为乒乓球室,三楼为羽毛球室。 2.形体设计:在充分研究学校的建筑风格和校园肌理后,我们将校区内现有建筑的红 砖白墙进行了新的演绎。在拟建综合体育馆外墙采用新型保温节能环保材料,不变的红与白, 变化的新的肌理,营造契合体育馆建筑内涵的空间。 经济性的反映,此造型结构简单,构造明确,避免了复杂结构带来的造价上升。 3.流线设计:体育馆主入口设于西面,并设小型入口广场,正对校园北门的主干道; 主要为观众及学生入口,次入口设于东面,主要为贵宾入口,结合地形在此设有入口广场, 停车场,与校区对外出口相接。兼顾了体育馆对外的功能。至其余疏散口设于北面和南面, 利用环形道路解决疏散及消防要求。 4.结构与材质设计: 1 结构采用钢筋混凝框架,屋面为管桁架钢结构屋面体系。

展览馆设计说明0427

设计说明 SCHEMATIC DESIGN PHASE: DESIGN STATEMENT 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 亳州市是中国药材中药材交易中心,被誉为“药都”。地处安徽西北边陲,黄淮平原南端,西北与河南省接壤,西南与阜阳市毗连,东与宿州市、蚌埠市相倚,东南与淮北市为邻。亳州市是皖北老工业基地,工业门类众多,历史悠久,经济资源丰富,且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古城。 亳州市交通十分便利。目前,311、105国道和307省道在市内交叉穿过,京九铁路,徐阜铁路,济广(济南到广州)高速公路,南洛(南京到洛阳)高速公路,许亳(许昌到亳州)高速公路,宿永亳(宿州到永城到亳州)高速公路纵贯全境。 项目地块分析 展览馆地块在整个市政公园的偏南位置,东面正对希夷大道。西边为规划的大剧院用地,南边为规划道路,北面是市政公园内的大面积水域,前后空间开阔,景色宜人。由于本案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和展览馆建筑自身的文化艺术要求,使得整个建筑的形象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此力求以一个方正、简洁、大气的完整外部形象来体现展览馆建筑的艺术特色。 第二章规划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基地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南部新区。北至牡丹路,东临希夷大道,西至大剧院,南至规划道路。 2、规划用地面积:占地约30122平方米。 3、地块现状: 项目用地周围道路正在建设当中,地块中部地势有一定高差。现状为荒地。 二、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1.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 ②06SJ81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③2002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④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⑤GB 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⑥《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修订版) ⑦《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⑧《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89 ⑨亳州市规划局设计要点通知书 ⑩亳州市总体规划

中型体育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建筑学专业四年级第二学期建筑设计作业一 中型体育馆建筑设计 一.目的及意义 1.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人民群众对城市体育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城市体育设施是广大群众进行体育观赏、健身娱乐和社交的场所,反映了现代城市人民文化体育生活的重要一面。 2.体育馆建筑,从建筑外部形态到内部空间处理,都有鲜明的特征,强烈地展现了城市建筑的面貌。 3.通过本课题的设计,使学生了解当今体育建筑的发展动向,掌握体育馆建筑的基本设计方法及理论,了解体育馆建筑的结构选型,了解体育建筑的设备要求,掌握体育馆建筑的构造设计,为今后走向社会,从事体育建筑设计打下基础。 三. 设计内容 A、基本要求: 建筑外部形象是城市整体形象的一部分,建筑设计必须考虑与城市道路、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本建筑方案应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应考虑对外接待比赛、演出、展览和对城市群众开放的要求,满足设计任务书提出的面积指标、用地指标等要求;场地要求至少2个篮球场,可提供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体操等各项比赛用地;符合国家建设部有关规定、规范和标准;在结构选型上既能考虑合理的受力形式,控制造价,同时应充分考虑校园群体建筑的总体风格。 B、设计条件 1.本设计的建筑基地位于河北理工大学校园内,位置见图,总建筑面积控制在10000平方米以内。基地周边环境 见图。电力电信、给排水均从西侧、北侧校园内出入。 2.满足消防安全要求,建筑内部考虑集中空调系统。颇 C、设计内容:(以下数据值及设置项目可适当增减) 1.座位数:2500~3000座左右。 2.辅助用房: 《1》、观众用房 . 观众休息区500平方米 . 贵宾区〈含接待、服务、贵宾休息等〉150——200平方米 . 观众及贵宾卫生间〈按规范设置〉。 〈2〉、运动员用房 . 运动员休息室:200平方米。 . 运动员更衣、淋浴及卫生间:200平方米/ . 医务室及检录处:200平方米。 〈3〉、竞赛管理用房 . 管理人员办公室:8*20=160平方米。 . 会议室:100平方米破 . 裁判员休息室:80平方米 〈4〉、新闻媒介用房 . 新闻官员办公:20平方米 . 记者工作区:250平方米 〈5〉、计时记分用房 . 计时控制:15平方米 . 显示屏控制:40平方米 3.健身娱乐用房 健身房:200平方米 娱乐用房〈含棋牌、台球等〉:面积自定。 卫浴:合理配置。 4.设备用房 空调机房:250平方米 变配电:200平方米 消防控制:40平方米 灯光控制:40平方米 器材库:400平方米 5.其它 室外停车场:20个小车位,3个大巴车位 D、图纸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